当前位置:首页 - 大佛顶首楞严经清净明诲章 - (第六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清净明诲章  (第六集)  1992/11  美国加州圣荷西迪安萨学院  档名:07-002-0006

  请掀开讲义第七面第二行,我们将经文念一段,对对地方。

  【不将如来不了义说。回为己解以误初学。佛印是人得真三昧。】

  从这个地方看起。上次因为时间的关系,这几句经文没有能够细讲,因为这段经文对我们初学的人来说非常重要。正如同我们在《观经.上品上生章》,看到善导大师对我们的开示,当中最重要的也是他说得最多的,这些善知识,甚至於阿罗汉、菩萨,乃至於佛,纵然他们是引经据典,这些经典都是实在的,都不是假的,来说我们修学这个法门不能成就。善导大师告诉我们,我们也不能接受。如果与佛所说的不相应,我们就不能接受。那些经典也是佛说的,但是与我们自己所修的法门、所主修的经典不相应。虽然是佛说的,佛说一切经有了义、有不了义,我们要知道。什么叫了义?什么叫不了义?《楞严经》上此地所说的,是对於一般大乘通途而说的,不是对於某一宗讲的,一切大乘佛法。了义与不了义有比较的讲法,有绝对的讲法,如果说绝对的讲法,这个法门是直捷教我们成佛的,这叫究竟了义。其他法门佛虽然说得是很多,但不是讲成佛的法门,那就不算了义。

  如果是比较的说法,譬如佛讲人天小果,有很多人学佛目标、眼光不远,你问他为什么学佛?我希望来生还得人身,希望来生做人比这一生幸福,他就很满意。佛为了满足他的愿望,教他一种修学的方法,他决定不堕三恶道,来生确实能满他的愿,这样的经典是不了义的,因为不能出三界。有人眼光比较远大一点,知道人很苦,寿命短促,如果能生到天上多好!天人的福报大、寿命长。有这样的人求佛,佛也可以教给他生天的方法,何况天有欲界、色界、无色界。求得人的果报跟求得天的果报两个相比,人就不了义,天就了义。如果心胸、眼光更远大一点的人,他知道六道轮回真实的状况,他明了即使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虽然长,但毕竟是有尽的、是有到头的时候,寿命尽了依然要堕落,这个六道不是个好地方,如果能超越六道永脱轮回,他就心满意足。佛也会教给他这些方法,这就是小乘人所修学的,教给他证阿罗汉果、证辟支佛果,超越三界。小乘比起天人那又叫了义,天跟小乘比是不了义。

  如此类推,小乘跟大乘比,小乘是不了义,大乘是了义;大乘跟成佛的经论去相比,那大乘就不了义,成佛才叫究竟了义。因此佛四十九年当中所说的,说成佛的经典确实不多,如果大家要问为什么不多?佛的学生很多,有几个学生发心成佛?这种人很少。绝大多数的学生,佛的出家学生里面,大多数能够超越三界,他就满足了,所以跟随佛的这些弟子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他们所示现的都是阿罗汉。菩萨比这些阿罗汉要少,最多的是在家的信徒,太多了,这些在家信徒里面,大概百分之八、九十都希求人天福报,连出三界的念头都没有。我们今天展开《大藏经》,几乎三分之一是讲人天小果的,讲小乘的。说菩萨乘的占的分量很大,这是因为中国人实在是大乘菩萨的根性,传到中国来的经典,翻成汉文多半是大乘经。

  专门讲成佛之道的经典不多,这样的人是非常的稀有,所以佛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初学,我们不知道他是什么根性,如果是非常好的根性,经论上常讲的上根利智,我们对他说不了义教,用不了义教来劝他,那就耽误他,他这一生就不能成就。佛在这段经文里面,这是一大段四种清净明诲,这一大段是决定教我们、帮助我们超越三界,永脱轮回,是属於大乘菩萨法。因此在戒律的限制就非常的严格,这是诸位要晓得,甚至於比在戒经里面讲的还要严格。为什么?是教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圆满菩提,这是大乘道登峰造极,所以说的都是事实真相。

  『不了义说』,譬如像小乘经里面有很多开缘,比丘也可以储蓄,像衣物、财物可以多储蓄一点。特别是佛法传到中国之后,印度那种托钵、三衣一钵的制度,在中国完全废除了。早年出家人跟在家人区别就是剃头,出家人剃发,我们中国古人男子也不剃发的,都是梳头,诸位都晓得差别就在此地。衣著完全相同,前面跟诸位报告过,在家衣著上绣的有花纹,出家人穿的衣服朴素没有花纹,就这点差别。在家穿著的衣服绣花纹,大概都是中产以上的阶级,贫穷人家怎么可能有绣花纹的!所以出家人衣著跟在家人,在古时候是很难辨别的,只有是蓄发跟剃发。在中国既然要适应於中国生活的环境、生活的条件,那就不能不积蓄,三衣决定不够。像大小乘经典里面这些地方,都有通融的、都有许可的。

  为什么《楞严经》上说得这么样的肯定,这么样的坚决,就是《楞严》是教你决定得出三界。修学大乘未必在这一生能证果,这太多太多,为什么?因为有积蓄,偷心就不断。什么叫偷心?对於资生之具,这个资生之具就是我们生活所需要的一切物质条件,衣食住行,总希望多一点,总希望好一点,有这个念头就叫偷心。你对三界还有贪恋之心,这个事情不要看得很轻,不要看得很小,临命终时往往成了很大的障碍。几个人真正有这些积蓄,心地清净、一尘不染那是功夫,那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这是真正功夫。他有财物,财物一旦丢掉了就跟没有一样,心里不起一念分别执著,那就行,那就是《华严》上讲的,已经做到事事无碍,理事无碍,达到这个境界。在我们自己功夫没有达到这个境界,戒律的确是给我们很大的帮助。

  所以此地特别是教给我们,一定要把偷心断尽。决定不以「如来不了义说」,来为自己辩护、来为自己掩饰,那就错了。有掩饰、有辩护可见得他偷心没死。真正能够依佛的教诲去做,『佛印是人得真三昧』,佛可以给他作证明,这个人所得的是真实的三昧。也就是说他才真实得到正受,正受是正常的享受,三昧是正常享受。一切时、一切处,在一切环境当中,他的心都是清净的、都是平等的、都是定的,这叫真三昧。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只要有一丝毫偷心存在,就是障碍,我们常讲业障,那就叫业障。大家都希望自己的业障能消除,用什么方法?能不能消除?自己晓得,自己心真正清净了,《楞严经》上这四种清净明诲,你统统都做到,你的业障消除;如果还存在著,你的业障就没有消除。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这是总结,像佛在这章经里面所讲的断偷盗,这就是佛说的,也就是十方三世一切如来所说的。一切诸佛教诲众生没有两个说法的,要不是这个说法,那就是魔说的,『波旬』是魔王,决定不是佛说的。断盗就讲到此地。

  下面是第四段断妄,妄是妄语,妄语最容易犯。但是此地所说的妄语,是指的大妄语,不是普通一般所讲的小妄语,不是指这个,是指大妄语。当然学佛的人存心淳厚、善良,绝不欺骗人,不但是大妄语不能犯,小妄语也尽量要避免。但是妄语里面开缘的机会是比较多,一定要懂得开遮持犯,晓得在什么时候是可以打个妄语的,在什么时候对别人有利益的,这叫利益众生的。如果这个妄语是对别人有损害,对自己有利益,那你叫破戒。对别人有利益,这叫开戒,这不叫破戒,后面我们可以举几个例子,诸位能看得清楚。我们看经文: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地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

  这段经文诸位要细看,你就晓得它是相当不平凡。如何相当不平凡?因为这个人,身心杀盗淫都断掉了,这是什么人的功夫?不但身不造杀盗淫,心里面连念头都断了,可惜他犯了后面这条大错。如果没有后面这条过失,这个人决定超越轮回,成阿罗汉、成菩萨,决定成就。有后面这条过失就是他的业障,修得这么好还是出不了三界,他生到哪里?决定是生到色界天以上,为什么?他欲断了。他决定不在欲界,他在色界、在无色界,所以这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他这三种心已经圆满了。为什么他还有犯大妄语?这个地方说起来,这是见地不真,他的见解上发生错误。烦恼有两种,一个是错误的见解,一个是错误的思想,他在见解上有偏差、有错误,所以,他犯下大妄语。大妄语就是自己没有证得,轻易向人宣扬自己已经证果,或者是已经成阿罗汉、已经成菩萨了,随意向人宣扬,这是大妄语。没有明心见性,跟人家讲自己明心见性;没有真正开悟,跟人家讲自己开悟;在净宗没有得一心,说已经得一心不乱,这都叫大妄语。

  他这大妄语有两种因素,一种是误会,对於这个境界不清楚,自己误会以为自己证得了,倒不是存心骗人,是自己错误。我在早年那时出家没多久,出家大概二、三年的样子,遇到一位老居士,这老居士跟我也很熟,因为熟,谈话就很随便。有一次他请我到他家吃饭,他告诉我他证了阿罗汉果,当然我是不以为然,但是他说得很真情。实在讲他对佛教的教理懂得并不多,习气还很重,哪里是阿罗汉!最后我给他搞得没有法子,我就跟他讲,佛在经上讲,证得初果就有天眼通、天耳通;换句话说,隔著墙壁你就能看得见,初果就有这个能力。到二果就有他心通、就有宿命通,三果就有神足通能够变化,四果是漏尽通。我说你要是真的证得四果阿罗汉,我们坐在家里吃饭,外面街上你都能看见吗?他说我看不见。我说那你这是有问题,你不是真的阿罗汉。不要说四果罗汉,初果罗汉的话,隔著墙外面看东西,应该是没有一点障碍,他有天眼。用这个方法才把他折服了。他再想想对。

  他是不是骗我的?不是骗我的,这就是他误会了。自己修行有点功夫,也许得到一点轻安,心里面很自在没有烦恼。轻安不难得到,这是一般人常常有的境界,怎么能拿这么一个低的境界,就认为自己证得阿罗汉?像这个他的目的不在骗人,是自己的误会,这个过失还小。但是对他自己是个很大的障碍,为什么?没有得到,自己以为得到,就不肯再进步。好像我们爬楼爬了三层楼,以为我已经到了三十层,到顶了,他就不会再往上去。所以对自己会产生这个障碍,不能再往前进,不会再有进步。如果他别有用心,别有用心是什么?是欺骗人,对人用一种炫耀求名闻利养,那就是妄语里头还有偷心,那个罪过就重了,这个罪过是堕地狱,这罪过非常重。

  佛在此地讲他这个『三摩地不得清净』,他三摩地得到得不到?得到。像世间的四禅八定他都能得到,为什么能得到?因为他身心都断了杀盗淫,所以他能够得三摩地。虽得三摩地不清净,因为不清净,所以他出不了三界,障碍在这个地方。『成爱见魔』。什么叫爱见?他贪爱之心没断,贪图供养,用现在的话来说,名利心还在,好名、好利,喜欢人对他尊敬,这叫爱魔。见就是见解上错误,以为自己成圣成贤,小乘的贤人是初果到三果,四果罗汉是小乘的圣人。大乘菩萨十住、十行、十回向叫三贤菩萨,登地以上叫圣人,叫三贤十圣。自己没有证得误会以为证得,这是见解上的错误,所以叫他做爱见魔,变成这一类的。他有能力生四禅天、四空天,寿命到了还是要堕落,所以说『失如来种』。

  【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

  后头这两句很重要,他的目的就在此地,为什么到处宣扬?目的在这个地方。这个意思就是我刚才所说的现代人,尤其是现在年轻人学佛,真的《楞严》上说得很好,我们这个时代是「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真正善知识不容易遇到,学佛的人虽然很多,迷信的不少;头脑清醒的人,实在说不多。如果对於经典没有深入,实在讲深入著重在这深字,深,你才会有智慧,浅了没有智慧,没有能力辨别邪正是非,甚至於更可怜,连利害得失都不能辨别,那真是太可怜了。纵然阅读很多的经论,刚才讲你只是博,你没有深度不管用。这可以说,现代人学佛与古人学佛最大的差别,古人学佛一开端他就要求深入,深而厚才博。现在人学佛一开头就是博,博到最后不可能有深度,没有深度。这是现在人学佛的通病;换句话说,古人跟今人对於修学、求道的,基本观念不相同。

  现在人像胡适之先生所说的,求学要像金字塔,先博然后再高。金字塔究竟有多高?这个高是有限之高,它不能无限高,而且这个高是死的不是活的。我们中国跟古印度求学的思想,跟他们不一样,我们古人比喻求学像植物种树一样,根要深,先要扎根,根要深,本要厚,然后才有枝叶花果,才往外面散,它能长高而且它是活的,不是死的。这个观念很明显的能体会到它的差别,也能体会到它的优劣,一个是死的,一个是活的;一个是真有根本,一个是没有根本;一个展现无限的活力,另外一个是死东西。因此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求学跟学道都要从根本修。儒跟佛都特别重视根本,佛家所讲的根本智,有根本然后才有后得智。后得智什么?是枝叶花果,没有根本智哪里会有后得智?决定不可能。根本智怎么修法?实在讲根本智就是清净心。儒家做学问跟佛法修道,理论、方法都非常相似,都在清净心上下功夫。

  《般若经》上讲得很好,「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无知是根本,无所不知是枝叶花果。所以我们开头学什么?开头要学无知。这是现代人没法子理解的,现在人一入手就要无所不知,就要求知,求到最后是有所不知,你不知道的东西太多。古人他的方法开头学无知,真正无知,心地清净,清净心起作用,就无所不知。不但你学过的知道,不学的也知。你要问为什么不学也知?因为一切法没有离开自性,就是没有离开真心,清净心是真心。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是心变现出来的,你既然把真心找到,真心所变现的一切万法,你哪能不知道!没有不知道的道理。所以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它的枢纽、关键就在禅定,禅定就是根本智,般若智慧是后得智。定慧是一不是二,定是体,慧是用;定是无知,慧是无所不知,它从这来的;戒是手段,帮助你得定。这个地方讲戒,完全讲心戒。

  你还有淫心、还有杀心、还有偷心、还有妄语是骗人的心,你怎么可能得定?你三昧不能成就;换句话说,你的根本智做不到。没有根本智就不会有真正的智慧,纵然读经读得很多,完全凭自己妄想去推测,把佛在经上讲的这些意思统统误会了,统统想错了,这就是佛家的俗话说,「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看到字面上的意思你就这个讲法,三世佛都喊冤枉,佛不是这个意思,你把佛的意思错会了、误会了。在事实上我们在国内外,常常遇到一些狂妄的年轻人自以为开悟、自以为证果,贡高我慢,目空一切瞧不起人。你说这样的人是证果的人吗?是开悟的人吗?

  我有一年在洛杉矶讲经,讲完了之后有三个年轻人来找我,要我给他证明他们是已经开悟的人。好像有五个,那天来了三个,开悟的,在洛杉矶佛教界也很多人晓得他们是开悟的。谁说他是开悟的?说是一个喇嘛,仁波切在那里传法,给他们灌顶,跟大家宣布这五个人是已经开悟的。所以那是目空一切,眼睛长在头顶上,瞧不起人。听我讲完经之后来问我,叫我看看他有没有开悟?我也不敢打妄语,我就老实告诉他,我说你们没开悟。他听了很生气,他说活佛都说我开悟了,你怎么说我没有开悟?我跟他讲,我没有开悟,你来问我,你一定没有开悟;你开悟了你怎么来问我?这样子不欢而散。以后有没有再来听我讲经,我不记得了,我不晓得了。

  类似这种人在台湾,在南洋、香港,我到处常常碰到,这实在讲是很可悲的现象,就是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没有如法的修学,自己以为就是此地所讲的,没有证得,以为证得;没有得到的,以为得到。有意炫耀,骗人的也有,无意的、误会的形成一种贡高我慢的也有。真正要是悟入的人决定不会贡高我慢,我们不要说佛法,我们讲儒法,儒是世间人、凡人,儒家常说「学问深时意气平」,一个人真正有学问,处事待人接物一定和蔼,一定温和。这是学问涵养表现在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哪有贡高我慢的态度?不但没有这个态度,念头都没有,那是他学问得力,佛法修行功夫得力了。还有这些习气在,决定没有成就,行上断掉了还有念头都不行。

  佛这一大段的经文,这四段经文是教诲我们自己,我们要泠静的去省察自己,还有没有这个念头在?如果还有这些念头在,那就知道我念佛为什么不能得功夫成片?为什么不能得一心不乱?原来有这么多的障碍在其中。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一定要把自己心内的这些障碍,一样一样把它消除,也就是改过自新,这样才能够对自己求一心不乱、求往生,就有真正的帮助了。所以《无量寿经》好!修行的纲领就在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我们念佛人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觉而不迷这才管用。好胜可以说是一切众生与生俱来的习气,这不要学的,这个习气从哪里生的?从傲慢当中生的。所以是贪瞋痴,瞋烦恼的一分,妨害太大!

  儒家讲礼,诸位读《礼记》,《礼记》第一篇就教我们,「傲不可长」,儒家是讲世间法,所以它不讲断烦恼。从这句话的意思它讲求伏烦恼,傲慢的心已经有,不可以增长。佛法要你出三界,要你得三摩地,如果有一念好胜之心、要强之心,这种意念,你的三摩地这一生当中,就没有希望、就得不到,这个很要紧。所以傲慢、妄语的习气,它的目的里面有偷心、有慢心,『求彼礼忏,贪其供养』,这就是造作罪业。再看底下经文:

  【是一颠迦。消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

  『一颠迦』是梵语音译的,有些经典里面把它翻作一阐提,是一个意思。一阐提的意义是没有善根的人,就是断善根的人。『消灭佛种』,实在讲对佛种成为最严重的障碍,佛种当然都有,因为可以说是许多大乘经典里面,都讲一阐提不能成佛,这是佛在大乘经上所讲的。但是在《法华经》上,佛的说法就改变了,说一阐提也有佛性,他也能成佛。所以我们号称《法华》叫成佛的《法华》。其他都不能成佛吗?为什么说《法华》能成佛?《法华经》讲连一阐提也能成佛,就说没有一种人不能成佛。从前讲的不了义,把一阐提提出来,这个没有善根的人他不能成佛。法华会上开权显实,佛说真话了,一阐提也能成佛,这个教义才讲得圆满,这是对大乘说的,没有善根就是把你佛种性障碍住了,是严重的障碍。

  下面举了个比喻,『如人以刀断多罗木』,多罗木是出生在印度,这贝多罗树我们在佛经上常常看到的。这是用它的音译,是因为我们中国没有这个植物,这是热带的植物。这个树很大很高,非常茂盛,遮的荫凉遮得很大。但是这个树,你要是把它砍掉的话,它就不生了;不像其他的树木,我们把它砍掉还会生。贝多罗树砍掉之后它就死了,就不生了,所以佛以这个做比喻,一阐提就像人拿刀砍贝多罗树一样。『永殒善根』,善根生不起来,没有正知正见,知见有错误,思想、见解有错误,他的行为必定不正,造作罪业就多了,所以他的果报一定在三途。『三苦海』是比喻地狱、饿鬼、畜生,他必定堕落三途。『三昧』就是清净心、禅定。他怎么会成就?他不可能成就的。这是说明大妄语的样子,以及大妄语的害处,都给我们说清楚了。这个世间我们也常常听佛门里头说,众生愈是遭大苦难,佛菩萨大慈大悲应化的也特别多。这是不是事实?确实是事实,这不是假的,佛在楞严会上底下就告诉我们。

  【我灭度后。】

  这是释迦牟尼佛入灭以后。

  【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

  佛不在世了,众生苦!没有人教导,佛为了怜悯这些众生,所以就嘱咐大菩萨们、『阿罗汉』、辟支佛,嘱咐他们,劝他们在佛灭度之后,要『应身』到这个世界广度有缘之人。佛确实有这个嘱咐,而且菩萨、罗汉也确实应化在世间,应化在世间人多,太多了!我们把下面这段文念下去:

  【或作沙门。】

  『沙门』就是现出家人的身分。

  【白衣居士。】

  就是在家学佛的这些『居士』们,说不定他是菩萨、阿罗汉化身再来的。

  【人王。】

  在人间做国王的、做总统的,『人王』,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常常讲的政务官,地方上的首长,这都叫人王。在古时候诸侯,相当於我们现在一个县长、市长,他是这一个地方的领导人,都是王的身分。

  【宰官。】

  就是他的下属,帮助他办事的这些官员,他不是首长,这属於『宰官』。

  【童男童女。】

  不一定现什么身分。

  【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

  还现这些身分,就像《普门品》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度脱的,他就示现什么身分。

  【与其同事。】

  因为菩萨度众生,要不跟他『同事』就度不了他,这是菩萨接引众生的四种方法,叫四摄法。第一种叫「布施」,要常常施舍跟他结缘,使对方觉得你很关心他,常常帮助他,把他看作一个非常知己的朋友,真正关心的朋友,他会听你的话。到时节因缘成熟了,你劝他学佛,他会听,这是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叫「爱语」,常常跟他交谈,所谈的话是真正爱护他、真正帮助他。第三种叫「利行」,你的行为、你的做法,对他都有利益,绝没有伤害他的,这他就欢喜了。第四个是「同事」,他喜欢什么,你也可以陪他一道,跟他表现的志同道合。四摄法里面这条是最难,如果他所做的是恶行,你也跟他同事,你跟他同事的目的不是造恶,是要劝他回头,这就是菩萨。所以佛度众生的手段,巧妙不可思议。底下这三句就知道,这叫真正善知识。

  【称赞佛乘。】

  与他同事之中,纵然是作恶也赞叹佛,也仰慕佛陀,慢慢使他回心转意。

  【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最后的目的在此地,所用的手段可以不拘束,什么样的手段都可以用,但是终极的目标是叫你学佛,是成就你的道业。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这句很重要,他是绝对不会暴露身分的,绝对不会说,我是什么佛、菩萨、阿罗汉再来的,那说这个话怎么样?说了就要走的。说了还不走的,就与佛的经论不相应;如果说出他就走了,这是真的,这就相应。在我们中国,因为在过去交通不发达,资讯非常困难,与外国交通往来记戴就很少,在本国记戴的东西就非常之丰富。在中国我们知道历代,有不少佛、菩萨、阿罗汉应现来的。像上次跟诸位讲的永明延寿大师,他所示现的身分,最初的身分就是宰官,宰官里面很小的官员,他所做的是偷盗,偷国库的钱去放生。以后被国王赦免,他出家了,出家先参禅,在禅宗里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最后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成为净土宗第六代的祖师。永明延寿是净宗六祖,传记上有的。

  有一天,因为他是国师,国王发心供千僧斋,佛门叫无遮大会,无遮大会就是平等供养,所有出家人今天来应供统统是平等的。千僧大会,今天设的斋设得很多,希望远近的出家人统统到这来应供,国王修福。虽然讲平等,首席,你看一千个人坐在那个地方,首席,中国人有礼节,总是彼此互相推让,谁也不愿意去坐首席。正在大家推推让让都不肯坐,这个时候外面来了一个和尚,穿得也邋里邋遢,也不像一个什么高僧的样子。看到他们推推拉拉的时候,他老人家就很不客气就往当中一坐。坐了,国王看到心里很不痛快,因为国王心目当中最尊敬的是永明延寿,所以大家也知道,总是请他上座。他这一客气、一谦虚,结果来了一个不认识、不相干的人坐到上面。彼此都出家人,也就不说话了,今天无遮大会坐起来用斋。

  斋罢之后,国王就问永明大师,说我今天设斋供众,有没有圣贤人来应供?有圣贤人来应供,他的福报就大了。永明大师说有!他说谁?定光古佛今天来应供。他说哪个是?坐在首位那个,耳朵很大,就叫大耳和尚,那个大耳朵的和尚就是的。国王一听说这还得了,定光古佛今天来了,赶紧派人去追踪。这身分暴露了,永明大师说出来的,暴露了,派人去追纵,到处打听,你们有没有看到大耳朵和尚,什么模样,从哪条路走了,追了很久把大耳和尚找到了,他在一个山洞里面修行。因为找的人都晓得他是定光古佛,到那里就特别恭敬,顶礼膜拜请这个佛爷,这个大耳和尚说了一句话,「弥陀饶舌」。他说了四个字他就走了,就死了,坐在那里就坐化,大家没有法子,知道他是佛,佛不在了。

  最后听听他说最后一句,「弥陀饶舌」,那永明延寿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也欢喜的不得了,不要紧,定光佛走了,家里还有个阿弥陀佛。赶紧回去报告国王,原来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一回到国王那去报告,定光古佛圆寂了,国王非常失望,但是他曾经说弥陀饶舌,国王一听,那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了,欢欢喜喜赶紧去拜阿弥陀佛。还没有出大门,迎面来了一个人给国王撞了一跤,慌慌张张,他问干什么事情?永明延寿大师圆寂了。这就是真的,身分一露马上就走,哪有身分暴露还不走的道理?不走麻烦可大了,也不能弘法利生,麻烦就大了。所以说是真人不露相,露相就不是真人,在我们中国历史上记载,像这些事情很多,我们晓得永明延寿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他真的是应以什么身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分,这是应化而来的。

  在过去唐朝的时候国清寺,就是现在天台山的国清寺,丰干、寒山、拾得这大家都知道的,是文殊、普贤、阿弥陀佛再来的。丰干就是阿弥陀佛。他们的身分是丰干泄露,丰干就说出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再来的。以后人找寒山、舍得,寒山、拾得没有了,最后留了一句话说「弥陀多事」。大家晓得丰干是阿弥陀佛,再去找丰干,不知去向,找不到了,踪迹都没有了,国清寺。

  弥勒菩萨,这诸位都晓得,我们中国人塑的布袋和尚的像。布袋和尚出现在中国南宋的时代,跟岳飞同时代,宋高宗的时代,出现在浙江奉化。他是自己说出来的,告诉人他是弥勒菩萨,说完之后他就走了。以后我们知道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的化身,在中国造弥勒菩萨的像,统统造布袋和尚的像。你看我们中国弥勒菩萨,跟印度弥勒菩萨的像完全不一样。这是讲真正佛菩萨在我们世间应化,不会泄露身分,泄露身分的时候决定就不存在了。

  前年我在迈阿密讲经,迈阿密那个地方奇奇怪怪的人很多,也就是有神通的。这些通是真的,是假的?是真的,大小不一样。曾宪炜居士请我去讲经,曾居士的英语很好,我讲,他翻成英语,外国人来听的也不少。他告诉我外国人里头有几个有天眼通,他们有这个能力,这是修禅的。还是军人,在越战期间,好像是有个飞行员被打下来,打下来之后,他就逃在一个庙里面,老和尚救了他,以后就跟老和尚参禅,学了几年他开了天眼。这个人跟我见过面,个子很高,瘦瘦的外国人,他有这个能力。曾居士就告诉我,我没有到迈阿密之前,我们印的《无量寿经》的注解,曾经寄了不少本过去,那个本子上有夏莲居一张照片,他就给这个外国人看。他说你看看这个人是什么人?外国人看了书上印的照片,这个外国人跟他讲,他说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他是菩萨再来的。他说你怎么知道?他说我看他的身体全身是透明的,而且放光。这个人现在不在世间,而且在世间的时候也不很出名。说得完全一样,事先没有人告诉他,说得完全相同,所以是没错,并没有人给他介绍,他能够说出这样详细就非常难得。

  这是我们从外国人口中听到,夏莲居居士不是普通人。我们没有听说之前,黄念祖居士对於夏老师的事情是绝口不透露。我还曾经问过他,我说你应当把夏莲居老居士这个事迹向大家宣布。他说时候没到,一直到他自己往生了,时候也没到。但是我们凭一个推理来推测,决定是佛菩萨再来的,为什么?若不是佛菩萨再来的,能够把《无量寿经》会集得这样完美,不可能!怎么知道?宋朝的王龙舒居士很了不起的人,不是普通人,往生的时候是站著走的。他是第一个会集《无量寿经》的人,本子有瑕疵,不圆满。第二个做这工作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彭际清居士,《华严念佛三昧论》是他作的,真正是有修有学!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大佛学家,他也是念佛往生的。《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上都有他,他所作的《无量寿经》节校本,也不是个完善的本子。民国初年丁福保《无量寿经笺注》,就是选择他的本。

  第三个会集的,是咸丰年间魏源居士(魏默深),他所会集的确实超过了王龙舒的本子,也不是彭际清的本子能够相比,后面确实比前面好。但是诸位仔细一看,他在取舍方面还不是很妥当;换句话说,就是该取的他没有取,不该取的,罗嗦的东西它里头还有掺杂。这些人都是了不起的人,想作会集的工作,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尽善尽美的本子,末法时期要众生来修学这个法门,那就非常困难。这是佛菩萨到这个世间来,就是为这桩事情,他用了十年的时间会成这个本子。我们把这本子跟原本对照,跟古来的这些会集本对照,你就不能不佩服,确实找不到一丝毫的瑕疵。我们今天展开《无量寿经》念得非常欢喜,几乎每个读诵的人都跟我说,读得都很喜欢。佛菩萨再来的!不是凡人智慧能够做的工作,这就是说,这也是秉承世尊的遗教,在末世度化有缘的众生,这些人绝对不会透露身分。

  印光大师,我们晓得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怎么知道的?诸位看《印光大师永思集》。大师圆寂之后,他的弟子写他纪念的文章,里面有一篇,这个人我记不得,但是很容易你能够查得到。好像就住在上海附近,附近哪个地方一个女孩子,那个时候念初中好像是,一个女的学生年岁很小。她是晚上做个梦,梦到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信不信佛的都知道,白衣大士的像很清楚。她说观音菩萨在梦中告诉她,「大势至菩萨在上海讲经,跟你有缘,你应当要去。」她们这一家人不信佛的,从来也没有听过什么大势至菩萨,名字都没听过。醒来之后就到处问人,问人都不知道,不晓得佛门有个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知名度不高,没有几个人晓得。以后问到一个老佛教徒了才告诉她,西方三圣里头有个大势至菩萨,这才知道有一个大势至。大势至菩萨到底是谁?印光法师,再去打听,打听这个法师。好像她家里有个亲戚曾经朝过普陀山,印光大师住在普陀山,听说有这么一个人。然后再打听印光法师是不是在上海讲经?一打听果然不错。

  上海有个「护国息灾法会」,请他老人家去主持,每天讲开示讲了七天,有个小册子流通,就是那个时候她们一家人去见到了。见到之后就把梦中的事情说给印光大师听,印光大师听了之后狠狠的把她骂了一顿:我是凡夫,我不是圣人,你不要胡说八道,你要再告诉别人,你永远不要见我。吓得她一句话也不敢讲,一直到印祖圆寂之后,她才把这个事情公开。观音菩萨跟她讲得很明白,她说印光大师住世只有四年了,四年以后就圆寂了,果然是一点都没错。所以她们全家皈依,四年以后印光法师圆寂,她就把她学佛的缘起统统写出来,公诸於世,大家才晓得印光法师原来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你看他老人家一生的行谊,以及他对於称赞他的人都喝斥,决定不说。『泄佛密因,轻言未学』,绝对不说,这就是真的;常常挂在嘴边,说了又不去的,这与经典讲的不相应,这有问题。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