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佛顶首楞严经清净明诲章 - (第四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清净明诲章  (第四集)  1992/11  美国加州圣荷西迪安萨学院  档名:07-002-0004

  请掀开讲义第五页,经文第三行。

  【阿难。又复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偷。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我们从这里看起,这是第三段断盗。前面曾经跟诸位提起,偷盗它的范围是非常的深广,可以说六道众生或有意、或无意是最容易犯的一条。不但偷盗的行为不能有,连念头也不能有,这条戒才叫真正清净。所以楞严会上的要求,甚至比一般戒律的要求还要严格。原因底下就说出来。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偷心不除。尘不可出。】

  这是把佛为什么对我们这样严格要求的原因,说出来了,如果不能够严格的遵守,要想出离三界是非常困难。下面要给我们说出原因。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偷。必落邪道。上品精灵。中品妖魅。下品邪人。诸魅所著。】

  这些修行人实在讲都是指修行有相当功力的人,他有智慧,也有福报,甚至於有神通。这样的人还犯偷盗吗?往往他犯的偷盗是我们一般人不能觉知的,为什么?以种种方法贪图供养,这就是偷盗的行为,贪圆享受。总而言之,是不离开名闻利养,他的目的是在此地。如果说妨害他的名闻利养,他的瞋恚、嫉妒、报复统统都来了。这就非常明显看出,他确实是偷盗的行为,跟佛家的教法不一样。所以佛教在现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时代,逐渐衰微有它的道理,因为佛教不跟人竞争。人家用种种手段去拉信徒、拢络信徒,去发展他教会的事业。佛教不如是,佛教一切随缘,随缘而不攀缘,佛教教学都是以心地清净、光明为目标。如果有丝毫的污染,我们的清净心就失掉了;换句话说,与佛教的本义就相违背,那已经不是佛法。这是诸位要记住的,佛法不骗人,佛法对人没有要求;换句话说,名闻利养上决定没有要求。

  诸位查遍《大藏经》,你看看佛哪次要求信徒,你要对我怎么样供养、怎么样恭敬,没有过的,没有见到这种经文。所以我们决定不能看到,那个人有智慧、有神通,名气很大,这一定就是善知识,这未必。读了佛的教诲,就能够明辨邪正是非,他为什么有智慧?为什么有神通?这个世间有漏的神通并不难得,跟佛法里面无漏的定慧不能相比,这是我们首先要明了的。无漏的定慧是不生烦恼;换句话说,决定不染七情五欲,那叫无漏。七情五欲不断那叫有漏,你心里面还有这些东西存在。这些东西起什么作用?就是制造生死轮回;换句话说,心里头只要有这些七情五欲,你就出不了三界。不但出不了三界,前面一再提醒同修们出不了欲界。色界、无色界有没有情识?有,有情识他为什么会超越欲界?他的定功得力,伏住了。就像《金刚经》上所说的「云何降伏其心」,他定功得力,把这个妄心降伏住,暂时不起作用,只要定功得力就不起作用。

  那个定要失掉了它又起作用,所以经上讲叫相似的三摩地,似三摩地不是真的。如果真得三摩地,他的妄想分别执著决定是断掉,是断灭不是伏灭;相似的禅定是伏灭,叫伏烦恼,没断。也就是说他的定功还不够,还断不了,但是能控制,因此他能生点智慧,也会有点神通,他的智慧、德能是我们凡人所不及。他要是不断偷心,佛说『必落邪道』,古德说过,邪道,他是暗中窃取,他不是明的,明显的那当然人家很容易发现。什么叫暗中窃取?那就用种种其他的手段,教人看到这是非常合理的、非常正常的。譬如说我们这么多年来提倡印经结缘,在台湾提倡印经结缘,大概我们华藏法施会是第一家,最初发起。发起之后没有多少年,全台湾到处都有,这个风气开了,好!所以台湾印经的风气非常盛、非常普遍。但是也有少数这是邪人,就利用印经的机会来偷盗,我们要印什么经,到处捐钱,钱捐来了,譬如捐一万块钱,一千块钱印经,九千块钱他就偷盗去了,这种情形很多。我们看到版权页,这个经印了多少册数,不一定是真的,它上面写的印一万本,可能只印了一千本。像这些就是《楞严经》上此地所说的,他有智慧,他有方法,偷得很巧妙,偷得大家都很欢喜,这个事情就麻烦了。

  在台湾祥云法师讲,在台湾印经,版权页上的数字跟真正数量相符的,恐怕只有佛陀教育基金会跟华藏图书馆。这两个他说靠得住的,不会有错误的,他说其他的我都不敢相信。当然我们听他说的话,不能这样的武断,但是少数是可能的,这是举个例子。像这样的方式来欺骗信徒,佛门里面讲欺骗白衣的事情太多了,手段之巧妙,往往我们无法想像。他是得了便宜、是得了享受,他没有想到这享受能享受几年?这几年享完了,寿命到了之后怎么办?必堕恶道。尤其是以三宝之名来欺骗众生,这个罪过大,必堕地狱。这个时代是乱世,世间混乱,佛门也乱,乃至於任何一个宗教都乱,这乱世没有例外的。我们自己只能够凭著自己的信心,世间有这么多欺骗的人,如果再有这行善之事,我们应不应该发心?应当。我们自己要净心,我们种的是善因。他在里面窃取,他造的是恶业,将来要受恶果,各个人造的各个人受报,我们明白这个道理。

  像前个时期,大陆上的水灾非常严重,红十字会、台湾许多团体都捐助救灾。有人来告诉我,你们捐助救济金,不能到灾民的手上,都被当中人扣留下去。我说我们不管,我们尽心尽力要做,假如说是听了这个话,都不敢伸援手,那还得了。所以我们觉得慎重选择,在那个时候只有红十字会往来,我们把这个钱交给红十字会。我们的因是纯善,他们能够转达多少,是他们的事情,我们不要去过问,各有因果。所以偷心是堕落恶道的根源。如果利用神通,甚至於不仅是对在家,有的时候对出家人也一样,对四众弟子威胁利诱,这些全都属於偷心。他这种能力也是禅定里面生出来的;换句话说,人的智慧,世出世间都一样,心愈净智慧、光明就愈大,能力也就愈强。他虽然修定,名闻利养放不下,所以偷心就不能断。甚至於他自己造作,他并不知道这是偷盗,这叫迷惑,没觉悟。真正觉悟,他知道这种行为、这种心理是偷盗,那他怎么敢做?所以做的人往往自己不晓得,以禅定来助偷心。

  上品就堕落於『精灵』,中品就『妖魅』,我们常讲的妖魔鬼怪,落在这一道去了,落在这里面。这些现象,在今天社会里面不难见到,所以我们自己总是要小心谨慎,我们修积,要修积真实的功德。佛在这个地方末后这句说得非常好,『诸魅所著』,这是孔夫子在《易经.系辞大传》里面说过,「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妖与妖他们志同道合,魔与魔也兴趣很浓,他自然就集合,他是那一类的。我们学佛,如果不相信佛的话,不能依照佛的教训去做,反而跟著妖魔鬼怪走了,这太可惜。妖魔鬼怪的能力愈来愈大,到底他有什么样的能力?这就是常说的他有他的护法神。他的护法神必定也是同类的妖魔鬼怪,势力也很大,这是妖魔附身。所以有些神通能力不是他自己修来的,因为你仔细去观察,他心并不清净,烦恼业障很重,他为什么会有神通?这在理上讲是决定不可能的,但是他确实有神通。这个通不是他本人,是魔附在他的身上,彼此互相利用。他利用魔附身,炫耀自己有特殊的能力;魔利用他作怪,欺骗众生,盗取名利。这两个勾结狼狈为奸,迷惑世人,混淆视听,他来造业。《楞严经》上讲五十种阴魔,这个五十是五十类,往往附在身上的人他自己也不晓得。所以说自己:

  【彼等群邪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他并不知道是有魔附身,以为自己修行功夫得力,『成无上道』,成就了。这是佛在此地教给我们有能力辨别,大凡心术纯正、心地善良,妖魔鬼怪就不得其便,他没有办法附你身,为什么?你的心境跟他不相应,志趣不相投;换句话说,他没法子利用你。你的心邪、你的心险恶,也是不择手段的夺取名闻利养,这种的心行,魔一看到欢喜,为什么?跟他志同道合,一拍就合,他就来附身。他也有徒众,自己称为无上道,傲慢,贡高我慢,邪知邪见,接受供养。不但接受供养他还有巧妙的方法,用一种计策叫信徒比赛供养,那门道可多了。我知道的很少,常听人家讲的我知道的很少,他们用的方法多!可是我常常就是解不开,这些信徒为什么还要去?到最后真是搞得家破人亡,到那个时候后悔来不及了,这些事情我们在社会上也常常看到。再看底下经文: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多此妖邪炽盛世间。潜匿奸欺。称善知识。各自谓己得上人法。炫惑无识。恐令失心。所过之处。其家耗散。】

  佛讲得一点都不错,你只要跟他一打上交道,就注定你家里要『耗散』。俗话常讲破财消灾,这是破财造业,没消得了灾,还造罪业,非常的不幸。往往这些人他毁谤正法,说正法已经过了时代,已经不灵,没有效力了,他的法才是真正救世、救人的,救得人家破人亡。『末法之中』,佛法衰了,修学正法的人少了,弘扬正法的人更少。尤其是在末法现代这个时代,提倡的是民主自由、社会开放,佛法修学要长时间,要经过一段艰难困苦;魔的法修学容易,而且立刻就有效。所以大家好易怕难,觉得魔这个法好,容易成就,佛法渐渐就衰,魔得其便。在社会群众心理上来讲,群众是很难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总是看哪边人多,大概那家不错;哪边势大,那一家一定很好。

  你看你虽然说好,你这几个人,人也没有,财没也有,什么也没有,你说得再好靠不住,未必是真的。你说那个人不好,他的徒众那么多,势力那么大,事业都非常兴旺,自然就去了。所以魔是愈来愈兴旺,佛是愈来愈衰微,现在佛实在讲衰微到极处。虽然看到佛法表面上好像还不错,有很多妖魔鬼怪披了袈裟,冒充佛法。佛法里面被魔混在里头,也纠缠不清,真妄莫辨,这个苦,太苦了。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实在讲非常不幸,好在还有条真纯之法,所有一切妖魔鬼怪都染不上的,那就是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我道场可以不要,我自己关著门,自己在那念佛能往生。末法时期,如果没有能力辨别,诸位老实记住,这句阿弥陀佛是最纯正之法,魔对他没办法,我们应当要记住。

  『潜匿奸欺』,潜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居心叵测,内里面藏奸,外表表现的是一套,里面又是一回事情,表里不相应,这是潜藏。匿是藏匿、藏奸,内里面是奸诈、欺世盗名,骗取受用。『称善知识』,善知识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老师,或者我们中国俗称为师父。自己标榜自己『得上人法』,上人法里面包括的意思很多,如果是小乘人,他跟人说我已经证到阿罗汉,小乘人的上人法。遇到大乘人说什么?我已经成菩萨,我已经成佛,或者我是什么菩萨、佛转世再来的,妖言惑众,欺诳初学。『炫』是炫耀,或者是以禅定、或者是以神通、或者以福德炫耀自己。用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在这个社会里提高他的知名度,让大家都能够尊敬他,都能够供养他。『惑』是迷惑,以这些妖邪之法迷惑人心。『无识』,是不能辨别真妄、是非的这些人。不一定是没有知识的,甚至於受过高等教育的,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清楚、不明了,往往受他们的欺骗。

  『恐令失心』,恐是用恐怖的方法,心是正心,也就是我们讲的菩提心,使他丧失正道之心。他本来想学佛,本来想了生死出三界,本来想求戒定慧,这跟著他全都破掉;换句话说,道心失掉。『所过之处』,这些人所在的地方,凡是跟随他的人,家财都要耗散。为什么?你的家财都被他用;换句话说,不但财物供给他用,甚至於连身体都要供给他用。为他奔波,替他造业,这是妖邪,不是佛法,佛法不如是!佛法劝你舍财,舍财不是佛要,佛不要,佛舍得干干净净。舍了给谁?这是看因缘,不一定给谁。舍财的目的是恢复清净心,把自己无始以来的烦恼、悭贪舍掉,是舍这个。

  在过去唐朝时候的庞居士,这禅宗公案大家都很熟悉,这一家人很难得,对佛法真正有了悟处,他把他家里的财产金银财宝,买一条船装在船上,把船放到江当中打个洞沉下去,舍掉了,他是这个舍法,舍得干干净净。以后日子怎么过?编草鞋,每天卖草鞋,卖一天过一天生活,没有积蓄,心里没有牵挂,叫真自在!人家问他,你那些财物不要了,拿去做点好事,帮助别人不很好吗?他告诉别人,「好事不如无事」。你们想想这叫佛法,佛法是无事。好事,著了好事,你能不能出三界?不能,三善道去受报,恶念、恶事三恶道受报。好事也不要,三界里头没地方受报,他就出三界了,好事不如无事。

  学佛的人做好事,你虽然做好事也要不执著好事,这你才有资格做这个事情。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无作天天做,做了什么?做了根本没做,心里头一丝毫的牵挂没有,事情做了,做了不落印象,这才行。天天有个念头「我要积功累德,我要做好事」,完了,你还能出得了三界?出不了。佛经里面讲这些话,你要懂得它的真实义,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佛劝你积功累德,多做好事,修十善业,不要造十恶业,那是什么?教你不要落三恶道。佛为什么这样教?因为这些人不想出三界,他只贪图人天福报,是教给他得人天福报的方法,这就叫不了义教。《楞严》上教我们统统舍干净都不要,为什么?因为这种人眼光志气远大,跟凡人不一样。他们要超越轮回,要永脱三界,要成佛作祖,当然就不一样,标准就不相同。这一定要知道,因此无论什么事情,随缘随分,不执著、不勉强。不是这个好事我一定要做,你就坏了,心就不清净,何况好事多磨,为什么?魔嫉妒你做好事。为什么?怕你的名闻利养高过他,他嫉妒你,他总得想方法障碍你、阻挠你,这一定的。

  所以要知道佛是怎样教给我们的,佛教给我们些什么?《无量寿经》经题上说得很好,「清净平等觉」,这是佛教给我们的。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在一切境缘当中,我们真正成就清净平等觉,这是佛弟子,这叫佛法。如果被境缘所乱,境是物质环境,缘是人事环境,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脱离不了这两种环境。在物质环境、人事环境当中修什么?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正觉心,觉而不迷。所以一切事不碍随缘,这《华严》中心的思想,「理事无碍,事事无碍」。问题你是不是已经到无碍?这个自己要想一想,有没有能力?《华严》讲的无碍法界,不是对凡夫讲的,对什么人讲?对法身大士讲的。至少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心真清净,所以他没有妨碍,善恶环境、顺逆缘都不妨碍。我们今天看到好的,心里起了贪心喜欢它,看到不好的讨厌它,这就被境缘障碍了,这就不行,那就要遵守佛这套的方法。如果真正到了事事无碍,佛不会教你用这个方法。另外又是个方法,那个时候教你随缘度众,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可以现什么身,那叫得大自在。我们现在不行,起心动念都有障碍,有障碍你就要依照这个方法来学。

  【我教比丘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

  佛弟子在当年,佛陀在世的时候他们生活的方式,是托钵乞食,为什么用这方法?身心清净。他的生活简单,三衣一钵,印度那个地方是热带,用不著很多的衣服,我们看现在印度人,就是一块布裹在身上,那就是他的衣。这个衣到中国来之后,因为中国气候跟印度不一样,比印度要寒冷,印度这一件衣,在中国决定不能保暖。所以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中国人还是穿自己的衣服,把袈裟披在身上,佛经里面所讲的衣,戒律讲的衣就是我们今天所披的袈裟。在印度三件就够了,最冷的时候,晚上睡觉这三件衣盖在身上就行了;天热的时候盖一件就可以,这是他们居住在热带的地方。地下垫的是具,这个具我们现在拿来做拜佛,铺在拜垫上用的,这是错误的。从前这个具是垫被,晚上睡觉铺在地下的。在哪里睡觉?就树下一宿、日中一食,他真自在!

  他不需要房子,大树底下住一晚上,这是佛规定的,树下只能住一宿,明天不能再住在这株树下,别的地方去。为什么要这样规定?这棵树很大,树荫很凉,你喜欢这个地方,贪爱这个地方,那贪心又起来了。所以只准一晚上,不可以在这边住两晚上,教你对於一切境缘决定不起贪恋之心,你才能离得开这个世间,用意在此地。托钵,托来东西没有分别,人家给什么吃什么,当然你每天去托钵,也有多,也有少的。如果托得多了,多了吃完之后,不能留在明天吃,留明天吃怎么样?你就懈怠、懒惰了。托一次吃几天,偷懒了,天天要去托钵,剩下的就喂鸟兽,布施给鸟兽,不可以留到明天。佛在世许多这些方法,都是教我们断绝贪爱,用的是这个方法。

  到中国来了,那个衣太大,中国人把它缩小,缩成原来的衣二分之一,就是我们现在所披的衣,缩小。在典礼当中搭这个衣,这是纪念、不忘本的意思。由此可知,佛法的确是随时代、随地区、随一切民族风俗习惯,并不是定法。它有原则,原则、原理不变,修行的方法是一定要适合大家生活方式,它是有变通的。佛教传到日本,那个袈裟就变得更小了,日本人现在,你看到他那里多半穿西装,他们的袈裟装在口袋里面。多大?大概这么大,一小块,差不多跟那个卡片那么大,也是二十五条,有个小绳子。他做佛事的时候就这样套,挂在这里,他的衣就搭上了。把当年比丘穿的衣,缩小成这么一小块,缩小了,不用的时候放在口袋里,的确很方便。

  现在我们中国出家人穿的衣服,这好像是一种制服,这不是比丘所穿的衣服。诸位要知道,这是我们中国老百姓穿的衣服,我们现在出家人穿的衣服是明朝的服装。满清入关,我们中国人向满清投降,当年洪承畴跟满清政府谈判,就是投降的条件里面有几条,这「男降女不降」,男子投降,梳辫子剃头,穿满清的衣服、满洲人衣服。可是汉人的女子穿明朝的衣服,结婚还是明朝的凤冠霞帔,女子不投降,男降女不降。「生降死不降」,生的时候投降,死的时候入殓棺材,还是中国明朝的服装,这个风俗一直到现在还是这样的。「在家人投降,出家人不投降」,所以出家人穿的衣服是明朝服装,一直穿了几百年,现在变成什么?变成出家人的制服,好像不穿这个衣服就不是出家人,其实诸位明白这个意思,你就晓得事实不是如此。

  今天日本的出家和尚穿西装,不足为怪,因为他确实是有时代性。前几年台湾佛门里面也在闹,说是我们这个服装要随俗,不要了,把这个服装废弃掉。有些老和尚不同意,老和尚为什么不同意?如果这个服装废除掉,这都穿起在家衣服,歌舞场都随便去,不认识了,造业的机会就多了,还是穿这个服装。这个服装穿到哪里,你自己晓得身分要收歛一点,有这个好处,这才继续保持。我们要晓得,这不是佛法里面讲的服装,佛法的服装是三衣,三衣一钵。这些常识我们明了之后,我们对於像其他国家出家人穿现在人的服装,也不会见怪。但是出家人一定是剃头,绝对没有留头发的,这是几乎全世界的佛教都在遵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舍贪。

  『循方乞食,令其舍贪,成菩提道』,菩提是觉悟,这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觉悟的意思。道就是心,「成菩提道」,就是成就觉而不迷的心,这是真心,妄心是迷而不觉,真心是觉而不迷。所以佛在生活上,教导我们的、约束我们的,都是帮助我们「成菩提道」,哪里会迷惑众生!迷惑众生的那是妖魔鬼怪,那不是佛菩萨。

  【诸比丘等。不自熟食。寄於残生。旅泊三界。示一往还。去已无返。】

  这显示出出家为的什么?出家人一定要有觉心,一定要超越三界六道轮回,而且一定在这一生当中把这桩事情完成。时间不长,要完成这桩大事业,这叫真正大事,《法华经》上说「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於世」,就是这个大事,世间事没有比这个更大的,超越六道轮回。你要不这样做你超不出去,说实在佛没神通,佛不能说用神通帮助你超越。如果佛有这个能力,我们不要修了,佛大慈大悲,统统把我们拉出三界之外。佛没有这个能力,谁有这个能力?是你自己有这个能力。所以大乘经上也讲得很多,佛讲实话,「佛不度众生」,你要说佛度众生那是错了,什么人度众生?众生是自己觉悟,自己得度。

  为什么?轮回是你自己变现出来的,自己造的,还得要你自己去解决。佛只不过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明,他怎么样度脱的,他的经验、方法提供我们做参考而已。除此之外,佛什么都不能给我们,这是真话。但是妖魔鬼怪就不一样,他有能力,他可以给你什么,那是假话,那不是真的。像这部经典,佛就把他自己修学,自己所得到的成果都告诉我们。还有许多弟子们依照他的理论、方法去修学,真的也成就,为我们做示范。所以这部经典里面有理论、有方法,也有表演,二十五圆通章就是表演,这二十五位菩萨他们自己为我们说出,他怎么成就的,所以这个经典非常难得,理事圆融。

  出家人『不自熟食』,自己不煮饭的,托钵,现在在泰国、在斯里兰卡出家人还是托钵。但是佛教到中国来,诸位知道佛教历史,都晓得是我们中国的皇帝派了特使,迎请到中国来的,来了之后皇帝尊他为老师。在中国要是托钵,我们说是要饭的,皇帝的老师到街上要饭,这还得了吗?这成什么话?那这个皇帝被人骂死了。所以到了中国来之后,就是朝廷皇室供养,他自己不必出去托钵。寺院里面在当时是国家招待的,派人去侍候,不必要他去托钵,所以生活方式到中国来就变了。穿著都变了,都变成中国的方式;换句话说,本土化。现代化、本土化这是实在的,一定要做到现代化、本土化,才会受到大众的欢迎。

  早期的佛教,这些出家人由在家弟子供养,出家人他不要到厨房去烧饭去。出家人自己去耕种,自己去煮饭,这是什么时候兴起的?当然兴起的时间还要早一些,历史上有明确记载的,是从唐朝的中叶,百丈大师跟马祖道一和尚。这佛门里面称马祖,跟我们台湾讲的妈祖不一样,台湾我们一般拜的妈祖,那是神,神道,那不是佛。我们看他的性质,都是从前航海的人拜他,求保平安,如果是照这个意思的话,就是佛经里面讲的海龙王,妈祖是海龙王,水神。禅宗里面讲的马祖,他是俗家姓马,是禅宗第八代的祖师,也就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徒孙,他的法名叫道一,就是道德的道,一二三四的一,道一。道一禅师、百丈禅师这两位都是第八代的,这对於中国佛教是有个革命性的变化;换句话说,把佛教变成一种制度化,是他们两个人提倡的。建丛林、立清规,马祖创办丛林,百丈立清规,清规就是戒律的本土化,戒律的现代化。遵守戒律的精神,重新修订条文,适合於大众修学,这在佛教里面是个革命性的工作。在过去佛法里面,在学,是同学在一块研究经论,但是修行是个人修个人的,没有在一起共修的,即使共修也不是正式的,人数也未必很多。丛林制度提倡,这是中国佛教特色,丛林要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佛教大学,把它变成一个制度,学在一起,修也在一起,修学统统在一起。

  百丈大师提倡出家人耕种、种田,种稻米、种蔬菜要自食其力,他老人家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这个跟佛的教诫好像完全违反,他有他的道理,他有他的时代性,这就是提倡出家人修行,耕种也是修行,劳作也是修行,把它列入修行的一种课,所以叫五堂功课,连吃饭都是功课,他把它这样变了。在理论上、在精神上与佛法不违背,在做法上不一样,行动上变更了,原理原则完全没有变,这就是大智慧,通权达变,给后人很大的启示。过去真修,他一生当中确实能超越六道轮回,接受大众的供养是真有福,真正为众生种福。现在出家人,如果你这一生不能了生死,不能出三界,你接受的供养,那就是佛所说的「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如其披毛戴角,还不如自己种田,自己烧饭,自食其力。实在讲,真正能在一生了生死出三界的人不多!所以百丈大师他立的规矩,对於当时以及后代的人确实有利益。

  但是佛的教诲我们要记住,这是最高的指导原则,无论是乞食,无论是自作,在精神上、在思想上、在意念上,都要晓得『寄於残生,旅泊三界』。我们把这个世间看作旅馆,我在讲经的时候常常提醒同修们,我们在这个世间只要使用权,不要所有权,为什么?要所有权你就是这里的主人。我没有所有权,我有使用权,我是客人,客会走的,主不能走你就不能出三界。我在三界作客,我随时会走,这三界不是我的家,这三界里面与我统不相干,要常作如是观。真有这样的想法,你得失的念头自然就轻,得失念头没有了,最好,那你就出三界了。得失念头不能一下没有,先要轻一点,一年比一年轻,有个十年、二十年真放下了,那就得大自在。给诸位说,所有一切烦恼都是得失心里头生的,患得患失。得失念头没有,你还有什么烦恼?没有烦恼,贪瞋都没有,贪瞋痴全是得失。佛这段教给我们把得失的妄念打掉,教给我们由「寄於残生」,残是残余,我这一生在这个世间,这一个身体是残余的,最后身。来生不干这个事情,来生我再不搞生死轮回,我也不要去投胎,只有这一生。

  学佛的人,如果没有这个意念,这个念头不坚强,道业很难成就。念佛人也不例外,这个念头坚强,念佛的功夫才得力;对於三界还有贪恋之心,还有些放不下,麻烦都来了。譬如建道场,建道场是好事情,利益一方;建了道场,这个道场是我的,那完了,你还能逃得掉吗?你逃不掉。在民国初年我们中国佛门里面三大德,这三位大德是印光法师、虚云老和尚、谛闲老法师,谛老是天台宗的,虚云是禅宗,印祖是净土宗的。虚老和尚你看看他的《年谱》,他老人家一生发愿盖庙,到处盖庙、修庙,旧的寺庙坏了他发心去修,盖好了、修好了,马上请个有修有学的出家人,请他来做住持,马上就交掉。一生自己没有一个庙,这就对了,完全是为众生建立佛法,教化众生,自己没有一丝毫留恋之心,这是我们要效法,我们要学习。也没有个念头这个寺庙是我盖的、我修的,我要来控制,我要来怎么样,没有。做得好、做得坏与我都不相干,这个念才叫清净,他老人家真的是「旅泊三界」,这是典型,是我们一定要向他学习的。

  这才『示一往还』,我在这世间只有这一次,下一次就不来。『去已无返』,下次不来了;下一次如果再来,再来那是再来人,菩萨再来的,不是业力再来的。业力轮回我只有这一次,不会再有第二次,表示这个决心,这个决心一定在行动当中表现出来,这才是真实的。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我们还要不要遵守佛的教诫?有人说从前人老实,你统统舍弃掉了,你走到哪里都可以挂单,都可以招待,没错。现在人不老实,大家都争权夺利,你跟他没有交情、没有关系,他不能容纳你,不能接纳你。那你的生活怎么办?想想这个事实他有恐惧,自己非要有个道场不可,这是时代所造成的。从前出家人身上可以不要钱,为什么?老百姓都信佛,都尊重你,出家人坐车他不收你的车费。过河过渡,那个过渡也不要你的钱,这行,走到哪里能行得通。现在人,你出家人你坐车,你不买票人家不让你上车;换句话说,你还非有钱不可。

  再说你要是真的没有钱,信徒瞧不起你,你说的是真法也没人听,为什么?那个没钱穷和尚。愈是有钱的话,信徒愈多,锦上添花;愈是没有钱,愈没人理你。逼得出家人不能没有钱,不能没有势力,搞这些去了,天天搞这个,劳禄一生还是搞六道,这个苦!几个出家人甘心寂寞?没有钱我不要钱,没有庙不要庙,没有信徒不要信徒,乐得干净自在,这种人很少,但是这种人有出离三界的希望,这是真话。我们明了这个事实,晓得这些道理,知道因果,才晓得应当怎样灵活的去做,决定不能违背佛教训的这些原理原则。在修学方法里面可以灵活的去变通,自利利他,成就圆满的功德。大前提、总纲领,心决定要清净、一尘不染,这样就如法。下面这段是世尊对於末世这些不如法的出家人一种严厉的责备。

  【云何贼人假我衣服。裨贩如来。造种种业。皆言佛法。】

  这都是末世的现象,贼人是偷,到佛门里面来偷,佛门里好偷。怎么个偷法?现在社会上有种聪明人,社会上谋生很困难、很辛苦,想想哪个行业好?开庙店。开庙店赚钱,不要本钱,开庙店赚钱欺骗信徒,打著佛的招牌,名闻利养很快就来了,什么人干的?真有头脑聪明人。这个生意是愈做愈兴旺,财源愈来愈雄厚,搞这些。这就是此地讲的『贼人假我衣服』,穿著出家人的衣服,出家人的样子欺骗众生,这叫『裨贩如来』,把佛法当作企业、当作生意来经营,搞这个。『造种种业』,这造业就太多了,甚至於杀盗淫妄统统具足。佛在戒经里讲不到的这些恶业他也有,干这些事情,而且还都说他所做的都是佛法,花言巧语。

  【却非出家具戒比丘为小乘道。】

  还要毁谤,『非』是否定,否定那些出家人真正修戒定慧的,说那些人是小乘人。我是大乘菩萨,我是事事无碍;他们是修小乘法的,不成就的。把真正修行人给否定了,让这些初学被他迷惑的人,信以为真,把他当作活佛、活菩萨看待。真正修行人,撇在一边不闻不问,甚至於还侮辱、轻慢,这个罪业造得重。

  【由是疑误无量众生。堕无间狱。】

  因为他这样做法,把许多众生害了,为什么?第一,使一切众生对於真正的佛法怀疑,『疑』是对真正的佛法信心丧失掉。『误』是误入歧途,跟他走了,对他所说的信以为真,跟他走了。他将来堕地狱,凡是跟他走的都堕地狱,「以盲引盲」,瞎子在前面带路,后面人跟他走。「相牵入火坑」,这多可悲、多可怜,这是说明末法时期,这些现象可以说说得非常明白,说得非常的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