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佛顶首楞严经清净明诲章 - (第一集)
大佛顶首楞严经清净明诲章  (第一集)  1992/11  美国加州圣荷西迪安萨学院  档名:07-002-0001

  诸位同学,今天我们要研究的是《楞严经.清净明诲章》,这部经在前面「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已经做了概略的介绍,所以经题我们就省略了。这章称之为「清净明诲」,是佛在经文上为我们所说的。从章题,我们也很清楚的明了经文的大意,与净宗主修的《无量寿经》非常接近,《无量寿经》经题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有五个字,「清净平等觉」。由此可知,清净平等觉是大乘佛法里面修学的总纲领。不仅是净宗要求,所有一切大乘法门,没有一门不要求这个标准。在《无量寿经》里面,我们将这五个字也做了概略的介绍,清净平等觉就是我们的真心,清净平等觉也就是我们的本性。佛法里面所讲的真如、所讲的体性,都是这桩事情。如果从教上来说,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可见得它圆满具足戒定慧三学,戒定慧三学已经将整个佛法的内容包括尽了。

  在中国大乘佛法里面,各宗虽然用的方法、门径不相同,但是修学的原则、修学的目标绝对是相同的,所以才称之为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殊途同归。通常佛家所讲的三宝,三宝当中特别著重在自性三宝,而自性三宝这五个字也包括圆满了。觉是佛宝,觉是佛的意思;平等是法宝,是法的意思;清净是僧宝,所以它也概括了佛法僧三宝。实在讲这三宝,或者是三学,它是一而三,三而一,只要真正证得了一样,其他两样必定同时具足,无论是三宝或三学都一样的。禅宗,特别是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的这一个支派,他们在这三条里面选择的是觉,如果三宝的时候从佛宝,也就是从觉门而入,所谓是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从觉门入。通常在教下来讲,像在中国的华严、天台、法相唯识、三论,这些宗派是从正知正见下手,从这里入门,这就是经题上讲的平等,从这里入门。

  净土宗是修清净心,所以从清净这一门入手,所谓心净则土净。怎样才能够真正修到清净心现前?这是我们当前很重要的课题,只要得清净,平等觉也就同时都得到。我们修净土,或者是修学其他一切法门得不到清净心,得不到清净心这里面一定有缘故;换句话说,必然有障碍,所以你得不到。如果障碍,假如说我们不明了,不知道障碍发生在哪里,不晓得消除这个障碍;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就是念佛也不能成就,也不能往生。念佛的功德也就说累积在我们的善根里面,我们无始劫以来要知道,不少生生世世都在念佛,都没有往生得了;换句话说,都有这个障碍障住没去得了。这也正是善导大师所说的,「遇缘不同」,我们在一生当中没有遇到殊胜的因缘;换句话说,不知道自己有障碍,不知道消除这个障碍,所以念佛不能往生。这不能往生,那个佛有没有白念?没有,念佛依然是有功德的,累积在宿世善根之中。

  这一生我们的缘很殊胜,我们遇到真实的经典,《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还有祖师给我们介绍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普贤行愿品》,我们现在所依据的净土五经一论,这个缘就非常殊胜。这一生当中,又能遇到《大佛顶首楞严经》,佛在这部经里面要告诉我们,我们修行的碍障在哪里,如何消除这个障碍。这段重要的开示,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讨论的「清净明诲」,明是明白,诲是教诲。经文一共有四段,这四段都是属於戒律,所以这个四段我们读了之后,才真正明了佛法戒律的真谛,应该如何来持戒,持戒念佛,我们这一生修净土,障碍才能够免除,往生才真正的有把握。发给诸位的都是经文,它这个经文前面有科判,就是小科。这是明朝交光大师他注解里面的小标题,就是每个小段落的标题。看了这小段落的标题,经文的意思就非常的清楚,所以科是解释经的。我们将科注的本子取出来,这段经文供养给诸位同学。现在请看经文,第一面看经文:

  【佛告阿难。汝常闻我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

  在标题里面是「总举三学」,三学就是戒定慧三学,总举三学这里面分成两个小段落,自己去看就知道。阿难尊者在楞严会上,这个经文是第六卷最后的一段,也是文殊菩萨拣选圆通之后,阿难在这个时候对於大乘佛法的修学完全明白了。自己虽然懂得了,想到还有没有机会亲近佛陀,听闻这些重要的开示,那些人还不能懂得。何况将来佛灭之后,后世的那些众生他们所遭遇的困难,必定比佛陀在世那些弟子们,更多、更要严重。这特别指出我们末法时期,前面经文上有,我们把它省略掉。所谓「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经上所讲的与我们当前这个时代非常吻合。现在这个事相上是非常的混乱,邪正、是非,甚至於善恶,我们都很不容易辨别区分。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一个人要不迷惑、不入歧途,那是非常的难得,几乎是不可能。

  阿难非常慈悲,想到末世的众生,请教佛如何能得清净心,如何能得清净行,成就自己的道业。这个问题问得好,对我们的帮助是太大了。佛听阿难这个启请也非常的欢喜,就为我们说出这段的开示。所以一开头是佛告诉『阿难』,你常常听我在『毗奈耶中』,毗奈耶这三个字是梵语音译的,翻成中国意思就是戒律;换句话说,佛跟阿难说,你常常听我讲有关戒律的这些开示。戒律这大前题、大原则,就是讲的『三决定义』,这个「决定义」三个字我们要重视它,不能够疏忽,最要紧的是这三个字。三是三条,就是底下所说的:

  【所谓摄心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三决定义」就是戒定慧,所以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戒定慧这三学。学佛如果把这三条疏忽了,那就不是佛法,也不是学佛了;学佛要想成就,决定离不开戒。戒律一般人很难接受,很不愿意接受。经典所说的理论,现在人听起来很喜欢、很羡慕、很欢喜;提到戒律就摇头、就讨厌,这东西我们做不到。现在讲经的人很多,讲戒律的人没有了,纵然是在传戒里面,传戒不讲戒就不像话,虽然讲戒也是敷衍场面而已。因为时间短也讲不清楚,也不会认真去讲,这是我们眼前事实的真相。佛在这个地方,戒学里面只给我们提了个纲领,绝对不是说就是这四桩事情,四桩事情以外就没有了,那我们就想错了。所以求学总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佛给我们讲这一桩,其他的我们都要能够联想到。这才是佛的好学生,真正能体会佛为我们开导的真实义。

  决定,是决定什么?决定你能不能了生死,能不能超越轮回,决定你能不能明心见性,决定你能不能往生。在净土里面讲,就是决定你能不能往生;在禅宗里面讲,就是决定你能不能见性;在密宗里面讲,就是决定你能不能即身成佛。所以它这个决定,是所有一切宗派所追求的目标,统统是佛在「毗奈耶中,宣说修行三决定义」。这个时候完全讲真话、讲实话,什么权巧方便那不讲了,讲真话,为什么?你也真心求往生,真心想了生死出轮回。你既然是真的,那佛也讲真的,所以这里头没有委屈婉转,也没有一句废话。这个地方告诉我们『摄心为戒』,这条著重在摄心,可见得它这是大乘的戒律,不但是大乘戒律是一乘的戒律。经论里头常说「一切唯心造」,心生则一切法生,心灭则一切法灭。心是万法的主宰,而我们六道凡夫所用的心,是妄心、是散乱心,这是我们为什么会有生死轮回,原因就在此地。所以在此地佛不是给我们讲小乘戒律,小乘戒律是依照戒条、条文去遵守。到此地给我们讲总纲领、总原则,摄心为戒。

  我们想想前面这章,我们在此地讲的「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菩萨教给我们的法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戒圆满了,摄心;净念相继就是定慧,净是定,念是慧,摄根是戒。真正会念佛的人,「清净明诲」统统在这句佛号之中,你这句佛号必定念到戒定慧三学具足,念佛才叫真正得力,才真正叫有了功夫。假如我们这句佛号念下去,这里头没有三学,那这佛号念叫没有功夫,所以是不得力。可是真正要念到有功夫得力,不是普通人!普通一般念佛的人到不了这个境界,那真的不是普通人。这个不是普通人不是我说的,是佛在《无量寿经》上说的,这不是凡人。究竟要怎样念到才功夫得力?一定要信愿解行都能够如佛,你自然就相应了。第一,我们要真正有出生死的心,这个心要真有;换句话说,这个人真正觉悟了。真正觉悟的人,我来生再也不搞生死轮回,我这一生决定要往生,这个人真正觉悟了。

  他真正觉悟,三界六道里面一切都不贪恋,一心一意求生西方,三界统统舍掉了,他才能摄心。不能摄心是对於三界有留恋、有贪爱,所以放不下、舍不得,这个事情麻烦了,你的心摄不住。由此可知,真的愿心是非常的重要,能摄心这才是真正的戒律。下面虽然给我们在戒条上讲,也是以摄心为主,如果不以摄心为主,《楞严经》上这四条戒律,跟一般戒经上讲的,那就没有什么差别了;它跟一般戒律上讲的不同地方,它著重在摄心。因戒生定,定就是三昧,我们念佛希望得到的是念佛三昧。我们今天明白了,我们念佛三昧为什么不能现前、不能成就,原因是我们没有能摄心,我们念这句佛号功夫没有用在摄心上。如果用在摄心上,必定成就念佛三昧。

  『因定发慧』,如果三昧现前,你对於世法、佛法见解自然就纯正。我们一般对佛法的见解为什么不纯正?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这些东西把我们的正知正见扰乱,所以正慧不能现前。慧,有了智慧才真正能够断烦恼。诸位要晓得,定还不能断烦恼,定是伏烦恼,把它定住、伏住,烦恼虽有绝对不起作用。智慧一开,烦恼真的就没有了,所以佛法追求的目标是智慧。定是属於手段,戒是手段之手段,因为戒才能帮助你得定,定是开智慧的,慧是我们要求的,慧是这样来的。由此可知,佛法讲的慧是真不容易,不是说这多看几本经书,多研究一些注解就有智慧,那不是智慧,那叫世智辩聪,那个没有用处的。真正的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这是真正智慧,佛要求我们的真实慧是打这儿来的,我们总得要知道。

  这叫做『三无漏学』,无漏也是佛学的专有名词,从比喻上说的,漏就是病,譬如我们这个杯子,假如里面破了,装的水就漏掉了,所以佛法就用这个比喻。漏比喻作烦恼,你有烦恼就把你所修学的功德都漏失掉,都漏掉了。无漏那就是法器,非常完好,你所修学的一丝毫都不会漏掉。佛告诉我们,唯有戒定慧是真实的无漏;换句话说,戒定慧这三样东西,要缺一样都有漏。戒学,如果没有戒,那个漏洞就最大,什么也保存不住;有戒没有得定还是漏,漏得比较少一点;有定,慧没有现前,那漏得就更少一点。慧现前那就叫真无漏,所以这叫「三无漏学」。都是比喻我们的心性,自性里头本来具足无量的功德,因为没有戒定慧三学,所以功德不能现前,比喻漏失。诸位晓得,并不是真的漏失,是比喻漏失,因为它不起作用。

  下面这就是为我们开示,我们看经文,大师小注子里头讲的,「以戒为定慧道场前方便」,道场有两种,一种是我们事相上所说的,就是寺院庵堂,大家在一起共修的场所叫道场。但是《楞严》里面所指的还不仅如此,它指的意思非常深,深在哪里?这心地是道场。就像佛在许多大乘经上讲的,「直心是道场」;换句话说,你的心与你所修的法门相应这就叫道场。所以道场在哪里?道场在心地,不在外面,这是真实的道场。这道场修学,统统是以清净戒律为最初的方便。

  【阿难。云何摄心。我名为戒。】

  叫著『阿难』是提醒他,下面的开示非常重要,特别提示为什么『摄心』佛叫它做戒律?向下佛为我们开示四重戒,也是佛法大小乘共同要学习的根本戒。四众弟子都要依靠它才能成就,这四众就是出家二众跟在家二众,在家有五戒,这四条也具足。但是在所有一切戒经里面,这四重戒排列的顺序是杀、盗、淫、妄,是这个顺序。但是佛在此地开导的顺序,跟一般戒经上讲的不同,他老人家第一个把淫戒摆在第一,原本它排在第三,现在把它拈出来摆在第一。这就是说明,如果真正想修行,了生死超三界,明心见性或说往生成佛,这条戒最重要。如果不想出三界,那杀生这条最重要,为什么?不杀生你得好的果报。你在三界里面得人天福报,得健康长寿,不杀生是属於无畏布施,果报得健康长寿,它这个意思就不一样。现在阿难所问的是什么?是真正问的要超越三界轮回,真正希望修行证果。所以佛就把你超越三界修行证果,第一个大障碍是什么为我们说出来。

  这个小注,诸位自己看看就可以了。我们把它念一念,里头「开释四重,淫杀盗妄罪之最重,非但不动身口,亦不生一念思想之心,方为不犯」。这是真正大乘的标准,大乘戒跟小乘戒的差别,小乘是论事不论心,心里头起念头,不算犯戒,只要事上没有。大乘戒不然,大乘戒你动念头就已经犯戒了。这是大小乘不相同的地方,大乘著重在摄根,第一个是断淫。「诸经戒杀居首,谓摄化以慈悲为先」,这是佛讲其他一切经,或者是讲戒律都是把杀生列在第一。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把杀生摆在第一,是以慈悲为本,所谓方便为门普度一切众生。本经不一样,「此经淫戒居首,为真修以离欲为本」,这经上是你真正发心修行,真正希望在这一生得到成就,那就是要断淫为根本。这条要做不到;换句话说,你所希求的目标,恐怕在这一生达不到。

  我们要真正想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个念头要断。这个习气虽然是很深,可是自己要细细的去思量,我们无始劫以来搞生死轮回就被这个害了。佛家常说「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桩事情害得我们非常惨,害得非常重,要觉悟!世间人虽然他不愿意听,他不喜欢听,他不喜欢听、不愿意听;换句话说,他出离的心还没有。纵然嘴巴里讲我要了生死出轮回,心里还不愿意,还贪恋这个世界,口里说得再好,他也去不了。阿弥陀佛念得再多,一天念十万声他也不能往生,为什么原因?他对这个地方有贪恋。这很重要,这就是说明为什么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主要原因就在此地。我们看经文:

  【若诸世界六道众生。其心不淫。则不随其生死相续。】

  从佛这段开示里面,我们就明了,不仅仅是我们娑婆世界,十方一切诸佛世界都是这样的。一切诸佛世界都有六道,为什么有六道?就是人有爱欲之心,众生有这个念头,念头没断。《楞严》上跟我们说得很透彻,爱欲的念头愈重堕落得愈深。所谓是情想,它讲十法界,纯情没有想,情是情执,堕地狱;有九分情一分想,这个情很重,堕饿鬼道;八分情两分想,是畜生道;六分情四分想,是修罗道;人道是一半一半,五分情五分想是一半一半。天有六分想四分情,他的情,爱欲就淡薄,比我们淡薄,所以他就往上升。到纯想没有情,这是成佛;菩萨有九分想还有一分情,那是菩萨,可见得愈往上去爱欲就愈淡薄。《楞严》上是讲情想之分,它用这两个字说明十法界是怎样形成的,六道里头是淫心,「六道皆因淫欲而正性命」。

  所以佛讲『诸世界』,一切世界的『六道众生』,统统是以淫欲而正性命。如果淫心断掉了,他就不会到六道里面来投胎,『不随其生死相续』,生死就是六道轮回;换句话说,他就超越轮回了。在一切经里面佛告诉我们,什么人把这个淫心断掉了?阿罗汉。四果罗汉才真正断掉,所以四果罗汉永远脱离三界,不再受轮回。罗汉还回不回到轮回里来?有的时候他也来,他来跟我们凡夫不一样,我们凡夫来是淫心而来的,所以生死不得自在。阿罗汉、菩萨、佛他们来的,他是度众生的本愿而来的,那跟我们不一样,他来的时候来得自在。譬如说我们犯了罪,被人家抓去关到监牢狱里面去,你服刑没有满不能出来。他们那些人是到监狱去教化众生的,他出入很自在,他爱去就去,爱走就走,他不是犯罪进监牢狱的,这不相同。所以他们来,我们叫他做乘愿而来,他是愿力来的;我们这些造业的凡夫,这是业力而来的,这不一样。这完全不相同,这是首先给我们说出生死的原因。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这话说得很真实,我们细细想想是一点都不错。现在说『汝修三昧』,佛对著阿难讲,实在讲就是对我们讲。我们现在修的是念佛三昧,修学三昧的目标是要超出『尘劳』。尘劳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就是指三界六道轮回,我们念佛目的就是要超越三界六道的,目的在此地。尘劳第二个意思,尘是污染的意思,像我们桌子上很干净的,有了灰尘,染污就不干净,污染的意思。劳是劳苦的意思,六道里面生活很苦、很劳累,我们确实体会到,佛讲的尘劳的真实义。如果『淫心不除,尘不可出』;换句话说,你想得清净心,心上再没有污染这是决定做不到的。为什么?淫心是所有一切染污的根本,你只要有这个心,必定为一切尘劳所污染;换句话说,这是所有一切罪障的根源。能把这个东西拔除了,所有一切的罪障都洗干净了,这是真正的关键。佛是一语给我们道破,所以一定要真正觉悟。

  有些人读这个经典害怕了,为什么害怕?怕的是他念佛不能往生。为什么不能往生?他恩爱的夫妇丢不掉,太太爱先生,先生爱太太;还有小孩爱他的父母,父母爱他的小孩。这怎么办?深重的恩爱断不掉,所以就忧心忡忡。我遇到很多同修听我讲这个,或者读到经文,都来给我说,他说法师,这怎么办?我就老实告诉他,譬如说女同修你爱你的先生,是!我说你的爱是假的。她说怎么是假的?我说怎么不是假的?你能爱几年?死了以后大家分手,再也不见面了,见面也不认识,你那不是真爱,你假爱。她说什么是真爱?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爱,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才真正永远照顾他。如果夫妇两个都学佛更好,两个都能够通达这个道理,都晓得这个事实的真相,认真来修学,这才能永远在一起。否则的话,决定做不到。

  如果夫妻两个只有一个信佛,一个还不相信,那你就更认真努力来修学,将来他无论沦落在哪一道。你们念过《无量寿经》,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天眼洞视,天耳彻听,他心遍知」,你所爱的那个人无论在哪一道,他起心动念、他受什么苦难,你全晓得。你在西方极乐世界可以照顾他,可以帮助他,你才叫真正爱他。实在来讲都是迷情,迷惑颠倒;真明了了那是智慧,你才晓得应该怎么做法。同时佛在这个经上给你讲得很清楚,戒律是在清净心,你要把这个心除掉。她说我家的年纪很轻,夫妇这个淫欲没有办法断。事上没有关系,不能有心;你今天有事又有心,你污染。她说有事没有心,难!是难,要那么容易的话,那不个个都成佛了,个个都往生了。难,难也要把它做到,怎样才能做到?觉悟就做到。你要是再迷下去你就做不到,你要觉悟,要知道事实的真相,这个世间是幻化而不实在的。我们一个人活在世间,人人都知道将来都要死,那将来是多久?谁能保证?

  佛在《遗教三经》里面讲得很好,「人命在呼吸之间」,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真正明了生命在一口气之间,在呼吸之间,佛说这个人觉悟,这是真正觉悟。所以佛这些真实话是要对真正觉悟的人讲,他才能体会、才能明白、才能够接受。所以不要计算著我的寿命还有多长,阎王没跟你订合同,哪有那么如意算盘,一定要晓得,人命在呼吸之间。所以一个真正精进的人,他所把握的就是现在,所谓是一分光阴就是一分命光,一定要珍惜把握著光阴,用念佛这个方法来修摄心定。这个法门「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里面讲过,怎样才真正做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净念相继就是都摄六根的方法。如何做到净念相继?要都摄六根。这两句互为因果,互为表里。所以古大德提倡的老实念佛,只要老实念就行,老实就是摄根的意思。再看底下一段经文:

  【纵有多智。禅定现前。如不断淫。必落魔道。上品魔王。中品魔民。下品魔女。】

  这是说什么?淫心不断的人修行。《楞严》里面主要的是讲修定,奢摩他三摩禅那,首楞严大定,所以它是讲的禅定。我们修净宗是讲功夫成片,一心不乱得生净土,这个标准比禅定是低一点,没有禅定那么样的严格,因此往生的成就比禅定容易。禅定不能到明心见性不算成就,为什么?出不了三界。但是禅定要想做到明心见性,那真叫太难。这过去倓虚老法师在开示里头,诸位听听他的带子,他老人家说过,他一生当中,看到修禅定的人,得禅定的他见过;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他一生当中一个都没见到。得禅定的人他将来往生是四禅天、四空天,没出三界,这要知道;换句话说,天福享尽了还要堕落轮回,所以不究竟。不如往生,往生是真正超越了三界,这是说随他功夫的浅深。

  『纵有多智』,修行的人,总而言之一句话,比一般社会人,心总要清净一些,这是真的。心地清净一分就有一分智慧,清净两分就有两分智慧,所以他多智,讲经说法天花乱坠。『如不断淫』,他淫的念头没有断;换句话说,他不能修成正果。念头没有断,习气没有断,『必落魔道』,他的成就,本来学佛这个心很好,希望是成佛的,佛没成得了,修成了魔,实在讲这是大有人在。现在问题严重在哪里?怕我们自己不知不觉也变成魔,这才可怕,我们一定要有能力辨别。魔是折磨的意思,在早期的佛经,翻这个魔道,这个魔下面是个石头,就是折磨的磨。现在我们看这个魔下面是个鬼,这个字是梁武帝造的,大家晓得梁武帝以前没这个字,是他老人家造的字。他说折磨太苦了、太可怕了,就像恶鬼一样,所以把石头去掉换个鬼字,现在我们都通用这个魔字。它的本意折磨,折磨就难受、受罪;换句话说,六道种种折磨、种种苦难的根本,就是淫心不除,病根就在这个地方。纵然你修得再好,也能够得相似的戒定慧,当然不是真实的,能够得相似的,你的结果也就变成魔王。上品的是『魔王』,中品的是『魔民』,下品的是『魔女』。

  【彼等诸魔。亦有徒众。各各自谓成无上道。】

  他们自己也标榜,真的以为自己『成无上道』,成了佛,成了菩萨,成了罗汉,向大众宣说,这叫大妄语。我们继续看底下这段经文:

  【我灭度后。末法之中。】

  我们现在正是释迦牟尼佛法运的末法时期,佛的法运总共分为三个时期,所谓正法、像法、末法。经里面又说佛的正法五百年,也有经上说正法是一千年,像法一千年,这都是这个说法,末法一万年。依照我们中国历史的记载,释迦牟尼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十几年的样子,大概三千零十八年到今年;换句话说,今天是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过去了。现在是末法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我们生在这个时代,这『末法之中』。

  【多此魔民。炽盛世间。】

  这些魔都在佛门里面,真正叫魔王当道,你怎么认识他?怎样辨别他?佛在这章经典里面,诸位如果能够体会到一些,能有点心得,这个世间哪些是妖魔鬼怪你就有能力辨别。你能够辨别妖魔鬼怪,自己不落在妖魔鬼怪之中,你能够保全你自己,能够成就你自己的道业,对於自己非常有利益。因此这部《楞严经》,也就被妖魔鬼怪视为眼中钉,非得把这个《楞严经》破坏不可,要把它消灭掉。为什么?消灭掉之后,这妖魔鬼怪没有人认识他。佛在《法灭尽经》里面告诉我们,将来佛法在这个世间消失掉,第一部经典是《楞严》,最后一部经典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最后灭,《楞严经》是最先灭。我们想想是有道理的,佛讲的话没错,这些魔在这个世间非常的炽盛。

  【广行贪淫。为善知识。】

  他也能说出很多道理,甚至於有很多神通、希奇不可思议的事情来诱惑人。但是他教众生,他是不必断淫的,甚至於赞叹淫欲,以淫欲来做佛事的。凡是这一类的,今天我们在楞严会上听到,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说,这不是正法。

  【令诸众生落爱见坑。失菩提路。】

  这些所谓『善知识』他的导向,是把你导向在『爱见』的火坑。这些魔王在世他有徒子徒孙,他有徒众,他有很大的势力,给你说他也有护法神,什么人护持他?有魔鬼护持他。佛门有护法的,他也有护法,这些魔王也不是好惹的,也不能得罪。我们要认识他,认识他就不受他的害了;认识他,他对我们的能力就消失了,这是必须要晓得的。菩提道,所有修学大乘的法门都属於菩提道,菩提道所求的是无上正等正觉。我们念佛法门目标是求生净土,为什么求生净土?是希望到达西方净土依靠阿弥陀佛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由此可知,终极的目标完全相同,我们是以西方极乐世界为达到无上菩提的手段,往生是为这个。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先断心淫。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

  阿难在楞严会上,自己悟入之后,发起大慈悲心,想帮助末世真正发愿的修行人,如何能够免除种种的障碍。所以佛在此地讲『汝教世人』,你们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这些人,要教化世间人『修三摩地』。三摩地就是修学禅定,修学三昧,这就是包括我们念佛,念佛法门讲的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三摩地,就是禅定,就是三昧。『先断心淫』,心里面还有淫欲的念头就是障碍,禅定是决定不能成就的。不要说是出世间的大定,世间禅定也不能成就,这是诸位同修要记住的。有淫心修成禅定,只能够生到欲界第六天,就是他化自在天最高了。我们佛门里面说他化自在天王是魔王,他不能到初禅,为什么?淫心没断。但是他的淫心非常淡薄,淡薄没断,所以没用处,他到不了初禅。在这个地方诸位也能够明了,修禅不容易,修禅,财、色、名、食、睡这五欲,五欲只要有一条不断,你就没有办法离开欲界。

  诸位晓得,初禅是色界,离开欲界了,五欲要是统统断掉,他为什么不出三界?这个断不是真断,是伏断,像石头压草一样,没有断根。断根才能出三界,阿罗汉断根才出三界;所以四禅八定都是伏断,伏烦恼,没有断根。他真的伏住了;换句话说,他确实不会起心动念,到这样的程度才能到初禅。所以参禅的人很多,我有的时候听说,我对他很佩服,为什么?我做不到,我没有办法,他比我高明,他功夫比我深,真正不容易。但是诸位要晓得,我们如果有禅定的那种功夫,能够伏烦恼,决定往生,就出了三界。这才搞清楚,为什么说这个法门叫易行道,那个法门叫难行道,那个法门伏烦恼只能到色界天、无色界天。我们这个地方只要有伏烦恼,跟他同样的功夫,就往生西方世界。这里面的果报胜劣的差别太大了,简直不能比。所以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也就是你功夫得力,能够把五欲七情伏住,这叫带业往生。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先断心淫」,这个断是伏断,不是灭断,那就方便太多了。

  楞严会上是讲他们得首楞严大定,那是要灭断,不是伏断。伏断不行,伏断出不了三界,他的果报只是在色界,色界十八层天,四禅初禅三天,二禅三天,三禅三天,四禅有九天,再往上去四空天,他的果报在此地。天福享尽了,他还是随业轮回,所以这是不究竟,这出不了三界。念佛法门之殊胜,一切诸佛如来都赞叹,都劝导大家原因就在此地,你只要有初禅的能力你就决定往生。这样的功夫实在说,我们凡夫只要肯认真努力,不是办不到。怎样认真努力?就是要认真了生死,认真求生净土,这就行了。

  这『是名如来先佛世尊』,佛为什么说这不是我说的,『第一决定清净明诲』,这句话就是给我们讲得很清楚,十方三世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诸佛教人都是这个教法。不会说是过去佛教的,跟现在佛教的不同,没有这个道理。佛佛道同,这叫真理,永远不变。前面佛一开端是给我们讲的「若诸世界六道众生」,末后在此地接的「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一决定清净明诲」,前后文都互相照应,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有一切诸佛都是一个讲法,没有第二个讲法。绝对没有佛说淫欲还可以能够成三摩地,还能够成无上道,没有这个道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