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至圆通疏钞菁华 (第三集) 1993/12 台湾台南协进国小 档名:05-007-0003
各位师父,诸位先生,诸位女士,诸位大德:大家阿弥陀佛!这三天的佛学讲座很快就过了,今天是圆满日,承蒙这次的主办单位及很多发心的单位参与,使我们这回的佛学讲座能这么殊胜、这么圆满。在此,我们首先感谢主办单位「台南净宗学会」以及所有发心的工作人员,在此希望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加以赞叹一下!感谢这回所参与的工作人员你们的发心,谢谢!现在请各位大德我们起立,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恭请净空法师升座,请合掌,向法师行问讯礼。阿弥陀佛!请坐,恭请法师慈悲开示。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十七面,从第六十段看起。
【六十、念化佛,善根发相者。於念佛三昧中,忽然忆佛修六度万行,成三十二相。身有好光,心有智慧,说法利生,降伏魔怨。作是念时,生敬爱心。开发三昧,增进佛行。或於定中,见佛身相,心净信解。或於梦中,闻佛说法,觉悟佛心。】
『念化佛,善根发相者』,这一段里面说明,我们念佛的应化身,像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这个身相是属於应身,通常佛法里面讲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指佛的应化身。佛的报身是非常庄严、非常之高大,我们没有办法观想,所以我们观念当中的佛像,几乎都是应化身的佛像。念这个佛像,念到功夫深的时候,自己的善根自然就发现了。善根发现有些什么样子?这一段文里面给我们说,有三种善根发现的现象。
『於念佛三昧中,忽然忆佛修六度万行,成三十二相。身有好光,心有智慧,说法利生,降伏魔怨。作是念时,生敬爱心。开发三昧,增进佛行』。第一种,当我们在念佛当中,并不是有意去想,是在无意忽然之间,佛修行证果、度化众生的种种相好庄严,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念佛善根现前的好相。『或於定中,见佛身相,心净信解』,第二种是在定中,我们念佛静坐的时候。我们不像禅宗那样的入定,我们是在打「佛七」止静的时候,佛号停下时感到身心清净,忽然见到佛像现前,这也是念佛善根现象的一种。『或於梦中,闻佛说法,觉悟佛心』,第三种,在梦中梦到佛、或者梦到佛讲经说法、或者梦到佛摩顶授记,这都是好相。
诸位要记住,这些现象时间都不是很长,都很短暂的。假如时间很长,那就不是好相,恐怕是魔变现来诱惑我们,这个我们应该要知道。纵然有这些殊胜之相现前,不要生欢喜心,为什么?这很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功夫并不很深,所以「见如不见」,这就是好相。从这个地方,我们产生信心、得到证明,把念佛的功夫不断再往上提升,那就对了。再翻开第十八面,六十一条:
【六一、业障发相,亦开四种:(一)昏沉暗蔽业障发相:谓念佛时,即便昏睡。沉暗瞪瞢。无所记别。令诸禅观,不得开发。(二)妄念散乱业障发相:欲修观时,虽不昏沉,而生邪想。欲作四重五逆十恶毁戒等事。展转生续,无时暂停。因是三昧,不得现前。(三)恶境逼迫业障发相:将入定时,虽无妄念,而有恶境。或见焚溺。或闻震击。或无头手。或堕山海。如是逼迫,令其惊怖。所发道心,障碍不起。(四)病事苦恼业障发相:当念佛时,虽无上境,而身忽然生诸疾病,苦恼百端。或为世间种种事务,牵连不断。因是无生,不能证入。】
『业障发相,亦开四种』,我们念佛修行常常有业障现前,业障有很多种,大师在此地把它归纳为四大类。
「一、昏沉暗蔽业障发相:谓念佛时,即便昏睡;沉暗瞪瞢,无所记别;令诸禅观,不得开发』,这种现象我们常常见到,特别是在一起共修的时候。我们台湾很多道场打「佛七」的风气很盛,「佛七」绕佛归位之后,大家坐下来止静,这一止静往往我们听到人睡著、打呼了,这就是第一类的现象业障发现了。甚至於还有在绕佛的时候,走著走著他实际上是睡著了,不过他不错,他睡著了还可以跟著走。
这些我们都见到,所以我们了解,这是业障的现象。特别要留意的,就是自己有没有,自己如果有一定要想方法克服才好,不能让这个现象长时期的妨碍自己念佛。我们念佛也是禅观,禅观包括念佛,因为我们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心地清净,真诚恭敬。这是观,清楚是观;一切妄念不生那就是定,就是禅定。
『二、妄念散乱业障发相』,这就是在念佛特别是止静的时候,妄念很多不晓得从哪来的,念头止也止不住,妄想特别多,好像不念佛的时候没妄想,愈念妄想愈多。这一点诸位要记住,绝对不是因为你念佛妄想才多了,不是!妄想本来就是这样多,平常没有注意、没有觉察、没有发现,要开始念佛,想心定下来,这才发现这么多妄想,所以千万不要误会妄想是念佛念来的,没有那个道理。所以明白事实真相,我们佛号继续念下去,妄念再多不要去理会、不要去管它,妄念你愈想就愈多,愈想止住它就愈止不住,就干脆随它去!我念我的佛,它生它的妄想,这是可以同时的。我们只要把注意力放在佛号上,时间久妄念就少了,佛号功夫就深,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欲修观时,虽不昏沉,而生邪想;欲作四重五逆十恶毁戒等事,辗转生续』,「生」是出生,「续」是相续。『无时暂停。因是三昧,不得现前』,就是念佛的时候胡思乱想。
『三、恶境逼迫,业障发相』,这是属於环境,外在的影响,前面两种不是外面的,是我们自己本身的业障发相,这是外缘。『将入定时,虽无妄念,而有恶境』,就是不好的境界。『或见焚溺』,见到火烧房子,大火了,或者是大水了。『或闻震击』,或者是听到打雷的声音。『或无头手,或堕山海。如是逼迫,令其惊怖。所发道心,障碍不起』,这是指外境,就是外面环境,或者是你见到、你听到,或者是在止静当中你看到,这种情形也常常有。特别是初期修学,念佛人还比较少一点,学打坐就很容易见到这些现象,许多学打坐的同修都有这个经验。这要记住,这是恶境业障的现前,不是好境界!
『四、病事苦恼业障发相:当念佛时,虽无上境』第四种,没有前面境界。『而身忽然生诸疾病』,这是业障现前,平时不生病,偏偏在这时候生病,即使是感冒、伤风,也障碍你念佛,也障碍了你精进,这是属於这一类的『苦恼百端』。『或为世间种种事务牵连不断。因是无生,不能证入』,或者正在这个时候,家里、公司发生事情了,有人来找你、来扰乱你,让你不能够安安静静的,再念佛、再用功。这一类的也是属於业障。
下面跟我们讲对治,如果这些业障现前,我们怎么办。
【六二、对治,除灭。亦开四门:(一)治灭昏沉障:应教念化佛三十二相中,随取一相。或取白毫相,闭目而观。若心暗钝,悬想不成。当对一尊端严佛相,缘之入观。若不明了,即开眼观,复更闭目。如是想时,心眼开豁,即破此障,无复沉睡。(二)治灭妄念障:应教念报佛所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三昧解脱,一切种智,不可思议无量功德。普现色身,利益一切。神通变化,摧伏魔外。如是念佛善法功德,一切邪恶,心心数法自然销灭。(三)治灭恶境障:应教念法佛。法佛者,即是平等法性。空寂无为,无有形相。既无形相,焉有境界逼迫。境界空故,即是治灭此障。(四)治灭病事障:应教念十佛。缘佛菩提威势力持本愿功德,不为世间事务牵缠。缘佛福德相好庄严意生身相,不为一切病苦所恼。念佛法身,犹如虚空。随其智力,应化一切。非如众生,烦恼阴身。八苦交煎,世事缠缚。如蚕作茧,无出头日。如是念时,此障即灭。故知存心念佛,广大功德,无有不成。深重业障,无有不灭也。】
『对治,除灭,亦开四门』,这就是我们怎样对治它,应该怎样把这些障碍除掉。
『一、治灭昏沉障:应教念化佛三十二相中,随取一相。或取白毫相,闭目而观。若心暗钝,悬想不成,当对一尊端严佛相,缘之入观。若不明了即开眼观,复更闭目。如是想时,心眼开豁,即破此障,无复沉睡』。实在讲对付障碍方法很多,这地方是举了一种可以试用。这里是讲昏沉,通常一般有昏沉现象的时候,我们就起来经行,就不要再坐了。经行就是绕佛念;或者是起来拜佛,拜佛让你运动就不至於昏沉了。你拜上十拜、二十拜、三十拜,昏沉就去掉了,经行、绕佛、拜佛这是我们在念佛堂里面最常用的方式。这地方讲的方法也很好,也可以试用,哪一种方法有效我们就采取哪一种,没有一定的方法。个人体质、善根、业习都不相同,所以确实「佛无有定法可说」。我们修行也不能执著一个方法,常常要知道调节身心,使身心轻安,功夫就容易得力,这样就好。但是原则不能舍弃,原则就是信、愿、执持名号,这是不能舍弃的。至於用什么方法来念,可以随时调节的。
『二、治灭妄念障:应教念报佛,所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三昧解脱、一切种智,不可思议无量功德。普现色身,利益一切。神通变化,摧伏魔外。如是念佛善法功德,一切邪恶,心心数法自然销灭』。经要熟,我常常劝大家读《无量寿经》。如果还有能力,最好三经都读,《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因为经典熟,我们妄念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专想佛在经中所说的种种境界。经上讲,佛从初发心到修行证果,度化众生无量的功德,我们想这些妄念就没有了,这在净土宗里面叫正念。我们想佛的功德就不想那些贪瞋痴慢,这就是把这些境界转变过来,用这个方法除灭妄想。
『三、治灭恶境障:应教念法佛』,「法佛」就是法身佛。『法佛者即是平等法性,空寂无为,无有形相。既无形相,焉有境界逼迫?境界空故即是治灭此障』,这说得很容易,要相当的功夫。换句话说,修行总得有一点定,有一点慧。有定、有慧,这一条的方法才用得上;如果我们定慧一点基础都没有,这个方法很难用。初学难用怎么办?假如有这个现象现前,我们就不要再坐下去了,因为这个境界多半是在静坐里面发生的。比如说打坐,我就起来不坐了。不坐改什么?改拜佛,改念佛,出声念。出声念佛、拜佛,这个境界也就没有了。所以里面讲的是要有定慧功夫才能够办得到,就在定中就把这个境界除掉。
『四、治灭病事障:应教念十佛。缘佛菩提威势力持本愿功德,不为世间事务牵缠;缘佛福德相好庄严意生身相,不为一切病苦所恼。念佛法身犹如虚空,随其智力应化一切。非如众生烦恼阴身,八苦交煎,世事缠缚。如蚕作茧,无出头日。如是念时,此障即灭。故知存心念佛,广大功德,无有不成;深重业障,无有不灭也』,这一段说的的确是事实。在这几种里面,这一种与我们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最密切。这就是我前面所讲的,我们如何能够保持这一生不老、不病,这是每个人都希求的!怎样才能做到不老、不病?念佛。念佛一定要懂得念佛的道理,懂得念佛的念法,这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应身、念佛的报身、念佛的法身。如果你对於佛境界不很清楚,你怎么个念法!你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念佛的时候,如果声声与佛相应、与佛的三身相应、与佛的心愿相应、与佛的智慧相应、与佛的福德相应,自自然然这一切魔障、病魔、琐碎烦恼,这些事情外缘统统可以远离、可以除灭了。所以这一段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它搞得很明白、很透彻,认真来学习,这个利益功德,现前就能够得到。
【六三、所现相好,不与经合者,是为魔事。不与本所修行合者,是为魔事。】
学佛为什么常常会遇到魔障?原因是我们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结了许许多多的怨仇。不要说过去生了,我们这一生当中,从前没学佛之前,我们总认为那些动物畜生都是应当给我们吃,我们杀生吃肉从来没有怀疑过。殊不知我们吃的那些众生,它并不是甘心情愿给我们吃,它是力量薄弱没有办法抵抗被我们吃了。它甘不甘心?决定不甘心;不甘心,它就有瞋恨、有报复,将来要报仇讨债的意念就很深。在无量劫以来,与这些众生结的这种怨仇不知道有多少,我们修行这些冤家债主看到,「你想超越三界、想逃掉,没那么简单!我的仇还没报,债还没还。你想走,哪有那么容易!」所以就变现种种境界,来扰乱你、来诱惑你、来阻碍你,魔是这么来的。所以没有一个人修行菩提道上没有魔境,魔境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们要能够辨别我们所见到的境界。我们学佛见到诸佛菩萨依正庄严的境界,这好事情。如果是魔变的,不是真的,我们就不能上当了。
怎么能辨别?『不与经合者』,这是魔境。如果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里面还有男人、女人,这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为什么?《无量寿经》里面的四十八愿提到,西方世界的人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这是经上讲得清清楚楚的,各个都是莲花化生,各个都是金色身,不止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个子大小一样,面孔长得也一样。你看到不一样的,这是假的,跟经不合,这不是真的境界。
『不与本所修行合者』,那是魔事。我们念佛临终的时候一定是阿弥陀佛来迎接,如果临命终时药师佛来接引我们,那就是假的,决定是魔变的,这跟我们本修的不合。释迦牟尼佛来接引,那也是假的,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临终怎么会是别的佛来接?与本修不合,这要知道。我们念佛人临终见阿弥陀佛、见西方三圣是真的,见其他的佛菩萨,那都是假的,这要知道。如果见到其他的佛菩萨,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那是真的,那就不是假的。不是教我们求生净土,带我们到别的地方去,那就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了。这要能够辨别。
【六四、善根发者,则报因境相,暂现便谢。习因善心,相续不断。若是魔所作者,则报因境相,久久不灭。或谢去更来扰乱。习因善心,暂发还灭。或倏尔变成恶念。】
『善根发者,则报因境相,暂现便谢』,有善根的人,所见的的好相,时间很短暂。『习因善心,相续不断;若是魔所作者,则报因境相,久久不灭』,魔现的境界时间长,佛所现的时间很短,一下就没有了,就看不见了,只有几秒钟,甚至於一两分钟就很长了,再长就不可能了。时间不会很长,而且灭了之后不会再遇到。如果魔的境界,灭了之后过不久他又现了,常常会现,那就不是好境界了。
过去庐山慧远大师,我们在传记上看到,他一生当中见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只见到三次。几十年只见到三次!不是常常见到,常常见到问题就严重了。有一些人初学佛的时候有见到瑞相,以后没有了,他就著急,「是不是我没有感应了」,那就错了。如果常常有瑞相,那就是魔境现前,不是好境界。『或谢去更来扰乱,习因善心,暂发还灭,或倏尔变成恶念』,所以凡是能够扰乱你,叫我们心神不宁、心不清净的,统统是魔境,绝对不是好的境界。
【六五、谓见善相发时,能令心识动乱,烦恼增重,众多妨碍,不利定心,悉属魔作。若见善相现已,虽未证禅定,而身心明净,善念开发,烦恼轻微。或三昧开通,身心快乐。内外安隐,气色光润。烦恼寂寂。功德巍巍。此为善发相也。】
『谓见善相发时,能令心识动乱,烦恼增重,众多妨碍,不利定心,悉属魔作』。这几段希望大家要把它念熟,常常记在心里,因为我们很容易遇到这些境界,你就有能力辨别它是佛境界,还是魔境界,我们就不会上当了。魔的境界,我们远离它,就不必跟著它走。
『若见善相现已,虽未证禅定而身心明净』,就是心地光明清净。『善念开发,烦恼轻微。或三昧开通,身心快乐。内外安隐,气色光润。烦恼寂寂,功德巍巍,此为善发相也』,这就是说明,学佛的人身心一定是正常的。如果不正常,他可能被魔干扰了,那就不是正常的现象,不是功夫得力的现象。功夫得力的时候,人一定正常,身心健康,光色焕发,这是学佛真正有功夫、真正得力。
【六六、若邪正未了。当用二法对治:(一)止法:谓深入三昧,一心念佛。於所现相悉知虚诳。但平心住定,不取不舍。如是息心,寂然不起分别时。若是圣境,则定力逾深,善相如法。若是魔境,现相不久自坏。纵发亦不如法。(二)观法:谓观真空法界,念虚空法佛。推检现相,不见生处。相空寂故,心念亦寂。知魔界如。即佛界如。离真如外,无一法相。如是观念。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
『若邪正未了,当用二法对治』,这就是常讲的止、观二法。
『一、止法,谓深入三昧,一心念佛』,第一种,深入三昧,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一心念佛,行!一心念佛,念久了,就深入三昧了。
『於所现相悉知虚诳』,《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是佛境界也好、魔境也好,一概不理会,一概不执著,那就对了,那就一点都没错。
『但平心住定』,就是心平静。『不取不舍』,就是完全对境界相,不要去理会它。『如是息心,寂然不起分别时。若是圣境』,那就是好相、瑞相。『则定力逾深』,就是定慧增长。『善相如法;若是魔境,现相不久自坏,纵发亦不如法』,魔来的时候,叫你动心,就是破坏你清净心,破坏你的禅观。不能破坏,他马上走了。他的目的达不到,他就走了。所以用这个方法好。
『二、观法:谓观真空法界,念虚空法佛』,第二种是用观法,就是念法身佛,法身没有相。『推检现相,不见生处』,「推」是推寻,「检」是检点。这个意思就是教我们仔细去观察,去研究它所现的相。「不见生处」,它这个相从哪里来的,找它的来源。这一找相就没有了,相没有的时候,再继续观察它到哪里去了,用这个方法。
『相空寂故,心念亦寂。知魔界如,即佛界如。离真如外,无一法相。如是观念,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这是用智慧去观察,前面所讲的「止」是用定功。所以前面方法用得适当,能够增长定力;后面这个方法用得恰当,增长智慧。这是教我们用这两种方法,对於魔境或佛境,不需要去拣别,对於自己定慧一定有帮助的。
【六七、修净业人,具三种力:(一)念力。(二)本有佛性力。(三)佛摄取力。云何邪魔,得便扰害。】
『修净业人,具三种力』,修净业人,就是专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净土,自自然然具足三种力量。
第一种『念力』。这个念力,是从我们信心、愿心里面生出来的。
第二种『本有佛性力』。就是我们无量劫来的善根自性,这是净宗里面常讲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我们自性真心。因念佛使得自性真心纷纷向外面显露,这叫『本有佛性力』。
第三种『佛摄取力』。这一条是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前面两个是本有的,这是加持。所以「念力」非常重要,没有念力我们的自性,也就是我们的「佛性」不会现前,诸佛加持的力量就有障碍;换句话说,也加不上。这三种力量「念力」最重要,「念力」就是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具足这三种力量。
【六八、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大势至圆通章》里面很重要的三句开示。如果我们对它肯定了,对它深信不疑,对我们修行功夫的成就,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量。我们信心坚定了,一句佛号、一本《阿弥陀经》足够了。『不假方便』,不需要借用其他法门,不需要了。『自得心开』,你的一句佛号念到底,自自然然心开意解,就是禅宗里面,「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一句佛号,功德实在不可思议。下面举个比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所以念佛道场也叫香光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光,也用无量宝香。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过,所以那个世界不但是无量光的世界,也是无量香的世界,这是「香光庄严」。
【六九、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内外法空,一切无生。仁王云:一切法空,得无生忍。又无生忍,亦得名无灭忍,无住忍。】
『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浊」是染污,我们讲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就是属於这一类的。『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内外法空,一切无生』,这是很深的定功,也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的境界。这几句话说得很清楚,要想达到这个境界,要用真正的净念,「净念相继」。真正净念,念佛心中决定不能夹杂。不但世间一切善恶法不夹杂,一切佛法也不能夹杂,夹杂佛法也不能成就。所以说是念一尊佛、念一部经,念多了就是夹杂,就是把自己的心力分散了,这是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
『仁王云』,这是《仁王经》上说。『一切法空,得无生忍。又无生忍,亦得名无灭忍、无住忍』,这是《阿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证得无生忍的果位。无生忍最低的境界是圆教初住菩萨,这在「一心不乱」里面,已经达到「理一心不乱」了,而不是「事一心不乱」了,可见这个境界非常之高。
【七十、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生前以威力加持,令不退念。临终以愿力接引,令得往生。】
这是给我们介绍大势至菩萨,这位菩萨常常在娑婆世界照顾念佛人,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念佛人,生到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到西方净土之前,菩萨以威力加持,教我们不退转,功夫天天在增进,临命终时他一定跟阿弥陀佛一同来接引,这是菩萨本愿力。
【七一、慈云云:不值佛,不闻法。恶友缠,群魔恼。受轮回,堕恶趣。尘缘障道,寿命短促。修行退失,尘劫难成。此即娑婆十种苦也。常见佛,常闻法。圣贤会,离魔事。轮回息,无恶道。胜缘助道,寿命无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满。此即安养十种乐也。】
『慈云云』,「慈云」是清朝慈云灌顶法师。
『不值佛』,「值」是遇到。如果我们不遇到佛。
『不闻法;恶友缠,群魔恼;受轮回,堕恶趣;尘缘障道,寿命短促;修行退失,尘劫难成。此即娑婆十种苦也』,这是慈云大师把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苦乐做个比较,娑婆有十种苦,这十种是真苦!列在这个地方跟极乐世界有十种乐,这个恰恰相反。
『常见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常常跟阿弥陀佛在一起,一步都不离开;同时又常常见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不离开。不离开阿弥陀佛,怎么能见十方一切佛?化身去,西方世界人本事很大,各个都能分身。我们这里可怜,分身无术!西方世界的人,各个都能够分无量无边身。所以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自己在,跟佛在一起,就常见佛了。西方世界的好处说不尽,单这一条就不可思议了,你生到其他诸佛世界没有这个能力,唯独往生西方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立刻就得到这个能力。
『常闻法』,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所以闻法的机缘不中断。
『圣贤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离魔事,轮回息,无恶道』,西方世界决定没有魔事,没有六道轮回,也没有三恶道。
『胜缘助道』,胜是最殊胜的善缘,帮助你成就你的道业。
『寿命无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满』,一生修行圆满,不要等到第二生。
『此即安养十种乐也』,这是西方世界的十种乐事,所以称它为「极乐世界」。人家要问你乐在什么地方,你一条一条能说得出来,这都是我们娑婆世界所没有的,西方世界统统具足。
【七二、生极乐四意:(一)有缘故。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二)使众生归凭情一故。若说十方皆妙,初心茫然,无所依托。(三)不离华藏故。极乐去此十万亿刹,即在华藏第十三层,未出刹种外。(四)即本师故。经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既赞本尊遮那之德如是。岂非本师随名异化也。事则从此界,归彼界。见弥陀,居极乐。理则返不觉,还本觉。见自性,居唯心。】
『生极乐四意』。十方世界都有佛,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想有一些同修会被问到这个问题。被问了要怎么答覆?这个地方有答案,你就照这个答覆就可以了。
『一、有缘故』,第一个「有缘」,这一条很重要。十方诸佛我跟他没有缘,我想去,去不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人有缘,不但有缘,而且有很深很重的缘,只要我们想去,没有一个去不成的。这是第一条,有缘!『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跟娑婆世界特别有缘分。
『二、使众生归凭情一故:若说十方皆妙,初心茫然,无所依托』,这就是专门指一个方向,娑婆世界的众生情执很重,要把情执离开。但是不学这个法门你也能成就,情执断不掉,这叫「带业往生」。如果情执归一,统统归到阿弥陀佛,这就行了。假如告诉你有十方诸佛,你的心还是散乱,不能集中,道业就不能成就。
『三、不离华藏故:极乐去此十万亿刹,即在华藏第十三层,未出刹种外』,西方世界确确实实跟我们是一家,是在同一个大世界当中,这个大世界就是华藏世界。这个世界太大太大了,《华严经》上说得非常详细,华藏世界一共有二十层。我们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都在华藏世界第十三层,可见得我们同在一层,距离并不算太远,实在是华藏世界的中心。
『四、即本师故:经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既赞本尊遮那之德如是,岂非本师随名异化也?事则从此界归彼界,见弥陀,居极乐;理则返不觉还本觉,见自性,居唯心』,这个说法非常圆满。阿弥陀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是同一尊佛,化无量无边的身,在西方极乐世界就叫阿弥陀佛,在娑婆世界就叫释迦牟尼佛,实际上是一尊佛。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见的本尊佛了,这个要知道,这些都是随著娑婆世界众生情执而说的。是不是事实?是事实,决定不是妄语。在理上回归到本觉,见阿弥陀佛就证自性佛。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住唯心净土,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不是虚妄的。十法界都不是真实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这要知道。不是真实我们永远得不到,唯有真实我们永远可以得到它,这要知道。
【七三、闻说佛名,为闻慧。忆想在怀,为思慧。持念不忘,为修慧。菩萨履三妙慧,净土往还。】
这是说明大乘菩萨修三慧,「闻思修」三慧。小乘圣者学三学,「戒定慧」三学。我们念佛人学什么?这我们要知道,有人说念佛是小乘。我们念佛不是小乘,我们修的是三慧,清清楚楚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闻慧」;心里面想佛,「思慧」;口里念佛,「修慧」,所以我们「信、愿、持名」就是大乘菩萨所修的『三妙慧』,不能把这个修持看小、看轻了,那实在是他的过失,是他的误会。
【七四、闻念佛门,心不疑贰,谓之信。信已而解,心起乐欲,谓之愿。愿已而念,心勤精进,谓之行。弥陀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执持名号。】
『闻念佛门,心不疑贰,谓之信』,心里面不怀疑,心里面再没有第二个念头这才叫「信」,这是真信了。
『信已而解』,信了之后要明了、要明白,这就是「解」。
『心起乐欲,谓之愿』,「乐」是爱好,心里面真正生起爱好西方极乐世界,欢喜阿弥陀佛,这个愿才真。念念当中想念阿弥陀佛,就像想念我们父母亲人一样;怀念西方极乐世界,就像怀念故乡一样,要有这样深的乐欲,这才是「愿」。
『愿已而念,心勤精进,谓之行』,我们怎样回家见父母?怎样回家乡?念念不忘这一句「阿弥陀佛」,认真的去念,勤恳的去念,决定成就。
『弥陀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执持名号』,世尊在《阿弥陀经》里三次劝我们发愿,劝我们求生净土。
【七五、五逆罪人,临终十念,得往生者,亦得不退,成正定聚故。准知罪人十念,即名器矣。反显世人虽行众善,於彼佛土,无信行愿,亦名为非器也。】
『五逆罪人临终十念,得往生者,亦得不退』,一生造作五逆十恶的人,命终之后,决定堕阿鼻地狱。假如他有缘分,临终遇到善知识,劝导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听了就欢喜、就接受、就肯念,只要十念就能往生。
十念不是一口气一念,是一句名号叫一念,这叫临终十念。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临终最后那一念。我们平常念佛,都像练兵训练一样,打仗关键就是在最后一念!也就是希望养成一个习惯,到临终的时候不要忘记。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佛决定来接引。
『成正定聚故。准知罪人十念即名器矣』,「准」是准此,「器」是法器,就是他具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
『反显世人虽行众善,於彼佛土无信行愿,亦名为非器也』。我们世间的大善人、大慈善家,做了许许多多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事情,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不相信、不想往生,那他也决定不能得生。纵然造恶多端,临命终时真正悔改、后悔,最后念佛求生净土,佛也不舍弃他。佛的心真正叫大慈大悲!人虽然是恶人,一后悔、一悔改,就是大善人。这我们要知道,不能轻视!中国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问题在他真的回头了,真的回头就是最好的人,这个要知道。
【七六、若七日七夜,礼念佛名。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六念(佛、法、僧、天、施、戒)。读经解义。深信因果。持戒利生。发心发愿。回向求生者。真佛与化佛来迎,乘金刚台,即得华开,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受诸佛记。此名为上品上生也。】
『若七日七夜礼念佛名』,这就是通常讲的「打佛七」,佛七应该是七天七夜佛号不间断的。
『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施、念戒)』,这个「天」是指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化身为大梵天王,在天上教化众生。我们念他什么?无量劫前,他是我们的同参道友,跟我们一道修行,他现在证到十地菩萨当天王了,我们还在搞三恶道、还在轮回,真的是惭愧到了极处!人家生生世世精进修行,得到这样殊胜的果位,我们非常惭愧!惭愧也很幸运,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往生了,我们的地位可以跟他平齐了,一下子就跟他一样了。如果不能往生,我们将来堕落就跟他愈去愈远,就是念这个不是念别的。
『读经解义,深信因果,持戒利生。发心发愿,回向求生者,真佛与化佛来迎』。怎么会是真佛、化佛来迎接?那是指念佛功夫的浅深。念到理一心不乱,真佛来了。真佛就是报身佛,阿弥陀佛的报身来迎接你。事一心不乱以下,都是属於化身佛,弥陀化身来迎,这叫真佛化身。其实报身跟化身都是一样的,不要起分别,如果你要分别,一定要阿弥陀佛的报身来迎接你,那你就得拼命念,念到「理一心不乱」,报身佛就来迎接你。
『乘金刚台,即得华开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受诸佛记。此名为上品上生也。』,这是上品上生的境界。
【七七、虽具五逆,不谤法者,必定得生。如兼谤者,亦不生也。所谓信则决定生,是也。】
这一条要特别注意到,如果是谤佛、谤法,他决定不相信佛法,那当然不能往生。如果他不谤法,他相信佛法,虽然造作极重的罪业,求生净土都会往生。但是经要多看、要多读、要明了,他为什么得生?是因为他确确实实具备经典上所说的种种条件,就是真正忏悔、真正回头,那确实决定得生,所以忏悔往生的功德不可思议。因此我们念佛人对於世间造作罪业的恶人,不可以轻慢,不能瞧不起他。为什么?说不定他临终忏悔往生,品位在我们上面,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如他,这都很可能。
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世尊给我们说的阿闍世王,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联手破和合僧,五逆十恶造尽了。《大藏经》上有一本《阿闍世王经》,释迦牟尼佛讲的,他到临终后悔,知道自己生前所做的事情完全错了,回头念佛求生净土。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品位?上品中生。这是我们决定想不到的,这样造罪业的人能往生,我们想大概是下下品往生,哪里晓得是上品中生。这就是他忏悔的力量,真正忏悔、真正回头,那一下子就超越了。所以这也是提醒我们,对於世间作恶的人不可以轻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的「礼敬诸佛」,对於一切人要存恭敬心,是正确的。他一回头改过,那个功德是无量无边。
【七八、大本云:信乐不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亦得往生。】
『大本云』,「大本」就是指《无量寿经》。
『信乐不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亦得往生』,这就是说明三部经合起来看,我们就了解了,一念是临终一念,不一定要十念,一念也能往生。可见得这个法门实在是殊胜,确确实实九法界一切众生就怕没有缘分遇到;有缘分遇到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得度的,没有一个不是这一生成佛,所以法门无比的殊胜。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一切诸佛如来弘扬,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里面看到,六方佛赞叹,就是六方佛弘扬这部经典。一切诸佛都给一切众生介绍这个法门,推荐这个法门。如果我们把这些事实都搞清楚了,然后才会死心塌地的念这一句佛号,才知道这一句佛号的殊胜,才知道这一个法门的好处,没有任何法门能够比得上。
【七九、善导,千念而飞千光。少康,十声而出十佛。华严偈云: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善导云』,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唐朝时候人。『千念而飞千光』,善导大师在传记里面记载,他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他老人家念佛,口里放光,念一声佛号就有一道光,光中有一尊佛。这是当时大家都看到的,他念十声就有十道光,念一百声就有一百道光,念一千声就有一千道光明。所以善导大师当时大家称他为「光明法师」,他口放光。『少康』,也是净土宗的祖师。『十声而出十佛』,这些祖师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所以他们念佛都有光,都有佛像出现。
『华严偈云: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这个「心」就是你念佛的数量,你念多少佛,就见多少佛,念无量佛就见无量佛,这是《华严经》上说的,修行以佛为境界,这是第一殊胜的,没有比这个更殊胜,这个诸位要晓得。心心念念,心里有佛,这个人成佛就非常快速。佛怎么来的?佛是心成的,佛也是心想生的。我天天想佛,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成佛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心里面的念头,非常非常重要,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我们身体、生理完全受念头在控制,我们念清净,身体就清净,健康长寿。现在很多人心里常常「念病、念老」,怎么念病?念著很多补药。这个东西补这个,那个补那个,天天去打听,天天去采购。那就是「念病」,不管吃什么样的药,到时候还要生病。为什么?他念成功了,懂得吗?念成了,病就得到了。念心脏就得心脏病,念肺结核就得肺结核病,念什么就得什么。麻烦!如果念著很多营养,这个营养保护皮肤,那个营养去掉皱纹,这就是念什么?这是念老!不管买什么样的化妆品,那是愈化妆是愈老。老、病、死都是你念来的,六道轮回也是念来的。那你为什么不念佛?念佛就成佛了,佛不老,哪一尊佛有皱纹?哪一尊佛有胡须?没有的!念佛自然就不老就不生病。所以念头非常非常重要。
佛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福报,哪个人福报有佛大?我们一念佛就统统都得到了,不要零零碎碎一样一样的去念。一念佛圆圆满满的,一切都得到了。所以一切行法里头,没有念佛好。念佛法门当中,尤其是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念阿弥陀佛,就等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都念到了,一个也不漏。念阿弥陀佛的好处,一定要知道。我们三天讲的其他东西记不得都没有关系,记住这一句,念阿弥陀佛,你的功德就圆满了。
【八十、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五云: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到这个地方,大势至菩萨才把答覆的说出来了。因为《楞严经》第五卷最后一段,『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释迦牟尼佛提出这个问题问大家,大势至菩萨答的。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我没有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把他修行的方法完全说出来了。『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得三摩地」就是证得无生法忍,圆满成就无上菩提。哪个法门是第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是第一。所以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大势至菩萨没有其他的选择,只选择专念阿弥陀佛。我们这个讲义到此地就介绍圆满了。
下面留一点时间,听说今天有不少同修发心皈依,我要把皈依的大意简简单单跟诸位说一说。我听到有几位同修很热心,说:「法师,你很难得来,今天我要发心皈依你。」我听了没有说话,现在在这个地方说。
为什么说「皈依我」你就麻烦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将来到哪里去?到阿鼻地狱去。我跟你讲的是老实话,你会到阿鼻地狱去,你不会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皈依是皈依三宝,没有说皈依哪个法师。三宝是个和合僧团,这个僧团很大,尽虚空遍法界的一个团体。你今天皈依,「只有净空法师是我的皈依师,其他的法师不是我的皈依师」,你在那里搞分化,你在那里破和合僧。这就好像我们这个世间政党一样,你要入党,党部派一个代表来监誓,你莫名其妙归了他的党,这成什么话!大错特错。不能不辨别清楚。所以不皈依还没事,一皈依造了一身重罪,自己还不知道。我得说清楚,你要自己心里还认为皈依净空法师,将来你堕阿鼻地狱,我不负责任,我不受牵连。
我讲清楚了,我在此地把三皈依传授给你,你在佛菩萨面前宣誓,我给你做证明;就像你们入党宣誓的时候,党部派一个资深党员来监誓,来为你做证明。我是来给你做证明的,是把三皈的道理讲给你听,传授给你,可不是皈依我的。你是皈依三宝,是三宝弟子,那是「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你就对了。如果说皈依某个法师就糟了,这个观念要转过来,决定不能错。这一错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将来还不晓得怎么堕落的,那就是很可怜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我有录制一个「皈依三宝」的录音带,讲得很清楚,凡是接受皈依的,我们一定送给你。为了节省时间,回家要多听几遍,要把它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的有皈了、真的有依了,那才是有效果。否则受个形式的三皈,这叫自欺、欺骗三宝,为什么?假皈依!心里确实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只是受个仪式。那个仪式就是欺骗自己,欺骗佛菩萨,还欺骗一切大众。「我皈依了」,这是欺骗大众,其实你没有皈,也没有依。
所以要晓得「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哪里回头?依靠什么?你都不清楚,你叫什么皈依?佛给我们讲标准是在三宝,佛、法、僧,但是怕你听起来产生误会,以为「佛」就想到佛像,佛像靠不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我们依他怎么能可靠!这个靠不住的。依靠经典,一把火烧光了,也靠不住。依靠出家人,出家人没有修行,没有证果,他也是凡夫,自身不保,我靠他怎么能靠得住?所以佛教给我们三宝,是真正我们可以依靠的叫「自性三宝」,那是真正靠得住的。
在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传授三皈,《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他老人家传授三皈,不说「佛、法、僧」。他不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怕人误会。这是惠能大师的慈悲!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个我们听起来不至於发生误会,感觉得很新鲜,这是惠能大师了不起之处。
他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一解释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就晓得了。从哪里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我们要依自性觉,我们要念念觉而不迷,那你真皈依了。你皈依之后还糊里糊涂的,你没有皈依。皈依之后就不迷惑,就不糊涂了,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是佛弟子,这叫「皈依佛」。
法是什么?法是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是正确的,决定没有错误。我们从一切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纯正的想法看法,这叫「皈依法」。
第三、「皈依僧」,僧是清净。污染对我们现在人来讲,我们感触很深,环境污染、生理污染、心理污染、精神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这简直一塌糊涂!这人简直不像人!佛教给我们,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要依清净,那就对了,心清净,一切都清净了。
我们要晓得从哪里皈?依什么?所以要知道我们所依靠的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这个要知道。从迷归觉、从邪归正、从污染归清净,那我们是真的皈依了,真的要这样做。
「自性三宝」就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这个要知道。如果人家要问你:「你们学佛求什么?」我们要知道,佛弟子所求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用现代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学佛求的是这个,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求这个。那修行你修的是什么?我们修的是「觉、正、净」,就是三宝,所以三宝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不管是禅宗、是教下,是显教、是密教,只要是佛法,都是修「觉、正、净」这三个纲领。「觉、正、净」成就了、圆满了,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求什么,我们修什么。
那现在问你用什么方法修?我们用持名念佛。所以念佛是方法手段。禅宗我们用参究,那是方法手段。密宗我们用持咒,三密相应,那都是方法手段。所以方法手段无量无边,法门无量无边,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很多,八万四千无量无边,纲领只有一个,就是「觉、正、净」,离开「觉、正、净」就不是佛法。诸位要知道,从哪里回来,依靠哪个。
可见得不是皈依我。皈依我,你就完了,你就糟了,所以一定要清楚。这是我把三皈就是修行的总纲领,传授给你了,你就是真正皈依了。形式是其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正懂得、真正明白,从心里头真正回头,真正依靠「觉、正、净」。没有人给你证明,你也是真正的佛弟子,佛菩萨承认。你要没有真正回头,不但我给你做证明,释迦牟尼佛给你证明,也没有人承认。冒名的、冒充的,假的,那不是真的。什么样高僧大德给你做证明都是假的,要我们自己真心回头,依「觉、正、净」,这就对了。这是一般三皈授受,我们时间虽然短,也讲得很清楚了。
现在我们要落实到生活上,怎么做?要依「觉、正、净」。什么才叫觉?什么才叫正知正见?我搞不清楚。我再传授诸位同修,这是我们落实在我们净宗生活范围里面。我们皈依佛是阿弥陀佛,这就认定了,我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的。皈依法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我就专依《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不依其他的经典。皈依僧,我跟诸位介绍三个人,第一位是观世音菩萨,第二位是大势至菩萨,第三位是普贤菩萨。我跟诸位介绍三个人,没有我。我们跟观世音菩萨学大慈大悲,我们跟大势至菩萨学专修专弘。大势至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就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学他。跟普贤菩萨学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统统包容,统统礼敬、称赞,一直到回向。这三位僧宝是我们形相上的三宝。
这样皈依,那就恭喜诸位,以后人家问:「你皈依哪里?」你回答说:「我皈依阿弥陀佛,我是阿弥陀佛弟子。」这就没错了。你们曾经已经皈依的,没有把皈依意思搞明白,糊里糊涂皈的,实在讲也没有皈也没有依,都搞的是假的。今天听了我这些话,重新发心,那你们统统都真的皈依了,统统都是阿弥陀佛的弟子,没有分别。
诸位拿到皈依证以后,前面有誓词,这个誓词是弘一大师从戒经里面摘录出来的。弘一大师告诉我们,世尊当年在世跟大家传授皈依就是用这个誓词,所以他鼓励我们尽量的采用。我读到弘一大师这篇东西的时候,我就采用他的誓词。这个誓词既然是世尊当年所用,既简单又隆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宣誓念三遍,这就是真正皈依了。我皈依证上写得很清楚,我后面有签名,我是三皈证明阿闍梨,我是给你证明的,不是皈依我的。所以这个责任很清楚,以后你们要是搞错了,堕落了,我绝对不受牵累,这里文字写得很清楚。今天时间也刚好到这里圆满,三皈仪式等一下我们简单做一做,虽然没有佛像,我们心里观想阿弥陀佛在我们面前就可以了。
明天台北「华藏图书馆」来了一些同修,在此地举行一个「三时系念」的佛事。听说有很多同修不知道这个佛事,这个佛事是元朝时候,中峰国师他定的仪规,是超度往生的佛事,佛事的内容是《阿弥陀经》、念佛。当中有开示,劝勉大众发愿求生净土。佛事一而再,再而三,这是重复加深他的印象,所以有第一堂、第二堂、第三堂,叫做「三时系念」。
系念,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心专念,《观无量寿佛经》讲的一心系念,《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都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佛事很纯,不像其他仪规里面有经、有咒,有很多东西,就比较杂。这个很纯,专修西方净土,所以很殊胜,效果很显著,是超度佛事。我说明天他们是来作秀,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实际上的超度,馆长打电话告诉我,在台北图书馆供超度牌位,已经在那里超度回向了,所以此地只是表演一下而已。如果诸位看到喜欢,将来可以采用,可以普遍推行。这个佛事,我们做了很多年,确实有效果,这是附带跟诸位报告的。
现在三皈仪式我们简单做一次,不管有没有拿到皈依证,我们统统起立,统统皈依阿弥陀佛,我跟诸位做证明。做证明就不能坐在当中,坐在当中变成皈依我了,我就有罪了,我要下来。因为人多,我们就不礼拜,用问讯代替礼拜,只要心地真诚、恭敬是一样的。
我们合掌,观想佛菩萨三宝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想阿弥陀佛、想观音、势至、普贤菩萨。跟著我念这个誓词: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好!一问讯。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好!再问讯。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再问讯。
法名用的是「妙音」。「妙音」这个法名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在《无量寿经》第四十八品,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些同修们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道之后,到他方世界成佛,度化众生,都叫做「妙音如来」。将来就是同名妙音如来,我们现在同名妙音居士,所以因果都相同,这个名义就非常亲切。
展开《无量寿经》里面有自己的名字,佛为我们授记,所以是无比的亲切,我们真真实实是阿弥陀佛弟子,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从今天起,真正回头,真正有依靠了,我在此地祝福诸位同修,我们都是同学,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好!今天这个法会圆满,谢谢诸位同修。阿弥陀佛。
我们礼谢法师,请合掌,向法师行问讯礼,问讯。
阿弥陀佛,再见!诸位,大家要好好用功!
谢谢师父这三天来辛苦开示,非常感谢师父的慈悲,心不余力,这份苦劳值得我们喝采。谢谢!请各位大德,我们先坐下来。现在我们请我们净宗学会的林会长跟大家见面,讲几句话。我们欢迎林会长,阿弥陀佛。谢谢!
诸位诸山长老、诸位在家居士、同修们,阿弥陀佛!谢谢!我们这一次能够这么顺利,这么圆满的佛学讲座,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是台北华藏图书馆馆长,能够安排这一次净空导师莅临台南给我们开示法要,我们非常感谢,今天才有这么圆满的法会。下面还要感谢当然有很多,很多单位都来协助我们,本会不能在此一一提出感谢之意,这几天如果有不周之处,请诸位能够多多海涵。我们此次的法会虽然已经圆满了,短短三天而已,但是我们以后还有机会,我们期待下一次净空法师如果从美国再回来,我们尽量邀请他再来台南给我们弘法、给我们开示。这个净土法门实在真好。本会在此,不敢再耽误各位太久的时间,在此祝大家身体健康,法喜充满,阿弥陀佛。
各位师父,诸位先生,诸位女士,诸位大德:大家阿弥陀佛!这三天的佛学讲座很快就过了,今天是圆满日,承蒙这次的主办单位及很多发心的单位参与,使我们这回的佛学讲座能这么殊胜、这么圆满。在此,我们首先感谢主办单位「台南净宗学会」以及所有发心的工作人员,在此希望大家以热烈的掌声,加以赞叹一下!感谢这回所参与的工作人员你们的发心,谢谢!现在请各位大德我们起立,让我们以最热烈的掌声,恭请净空法师升座,请合掌,向法师行问讯礼。阿弥陀佛!请坐,恭请法师慈悲开示。
诸位法师、诸位同修,请掀开经本第十七面,从第六十段看起。
【六十、念化佛,善根发相者。於念佛三昧中,忽然忆佛修六度万行,成三十二相。身有好光,心有智慧,说法利生,降伏魔怨。作是念时,生敬爱心。开发三昧,增进佛行。或於定中,见佛身相,心净信解。或於梦中,闻佛说法,觉悟佛心。】
『念化佛,善根发相者』,这一段里面说明,我们念佛的应化身,像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在我们这个世界示现成佛,这个身相是属於应身,通常佛法里面讲丈六金身,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指佛的应化身。佛的报身是非常庄严、非常之高大,我们没有办法观想,所以我们观念当中的佛像,几乎都是应化身的佛像。念这个佛像,念到功夫深的时候,自己的善根自然就发现了。善根发现有些什么样子?这一段文里面给我们说,有三种善根发现的现象。
『於念佛三昧中,忽然忆佛修六度万行,成三十二相。身有好光,心有智慧,说法利生,降伏魔怨。作是念时,生敬爱心。开发三昧,增进佛行』。第一种,当我们在念佛当中,并不是有意去想,是在无意忽然之间,佛修行证果、度化众生的种种相好庄严,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念佛善根现前的好相。『或於定中,见佛身相,心净信解』,第二种是在定中,我们念佛静坐的时候。我们不像禅宗那样的入定,我们是在打「佛七」止静的时候,佛号停下时感到身心清净,忽然见到佛像现前,这也是念佛善根现象的一种。『或於梦中,闻佛说法,觉悟佛心』,第三种,在梦中梦到佛、或者梦到佛讲经说法、或者梦到佛摩顶授记,这都是好相。
诸位要记住,这些现象时间都不是很长,都很短暂的。假如时间很长,那就不是好相,恐怕是魔变现来诱惑我们,这个我们应该要知道。纵然有这些殊胜之相现前,不要生欢喜心,为什么?这很平常,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功夫并不很深,所以「见如不见」,这就是好相。从这个地方,我们产生信心、得到证明,把念佛的功夫不断再往上提升,那就对了。再翻开第十八面,六十一条:
【六一、业障发相,亦开四种:(一)昏沉暗蔽业障发相:谓念佛时,即便昏睡。沉暗瞪瞢。无所记别。令诸禅观,不得开发。(二)妄念散乱业障发相:欲修观时,虽不昏沉,而生邪想。欲作四重五逆十恶毁戒等事。展转生续,无时暂停。因是三昧,不得现前。(三)恶境逼迫业障发相:将入定时,虽无妄念,而有恶境。或见焚溺。或闻震击。或无头手。或堕山海。如是逼迫,令其惊怖。所发道心,障碍不起。(四)病事苦恼业障发相:当念佛时,虽无上境,而身忽然生诸疾病,苦恼百端。或为世间种种事务,牵连不断。因是无生,不能证入。】
『业障发相,亦开四种』,我们念佛修行常常有业障现前,业障有很多种,大师在此地把它归纳为四大类。
「一、昏沉暗蔽业障发相:谓念佛时,即便昏睡;沉暗瞪瞢,无所记别;令诸禅观,不得开发』,这种现象我们常常见到,特别是在一起共修的时候。我们台湾很多道场打「佛七」的风气很盛,「佛七」绕佛归位之后,大家坐下来止静,这一止静往往我们听到人睡著、打呼了,这就是第一类的现象业障发现了。甚至於还有在绕佛的时候,走著走著他实际上是睡著了,不过他不错,他睡著了还可以跟著走。
这些我们都见到,所以我们了解,这是业障的现象。特别要留意的,就是自己有没有,自己如果有一定要想方法克服才好,不能让这个现象长时期的妨碍自己念佛。我们念佛也是禅观,禅观包括念佛,因为我们念得清清楚楚,字字分明,心地清净,真诚恭敬。这是观,清楚是观;一切妄念不生那就是定,就是禅定。
『二、妄念散乱业障发相』,这就是在念佛特别是止静的时候,妄念很多不晓得从哪来的,念头止也止不住,妄想特别多,好像不念佛的时候没妄想,愈念妄想愈多。这一点诸位要记住,绝对不是因为你念佛妄想才多了,不是!妄想本来就是这样多,平常没有注意、没有觉察、没有发现,要开始念佛,想心定下来,这才发现这么多妄想,所以千万不要误会妄想是念佛念来的,没有那个道理。所以明白事实真相,我们佛号继续念下去,妄念再多不要去理会、不要去管它,妄念你愈想就愈多,愈想止住它就愈止不住,就干脆随它去!我念我的佛,它生它的妄想,这是可以同时的。我们只要把注意力放在佛号上,时间久妄念就少了,佛号功夫就深,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我们把这个文念一念:『欲修观时,虽不昏沉,而生邪想;欲作四重五逆十恶毁戒等事,辗转生续』,「生」是出生,「续」是相续。『无时暂停。因是三昧,不得现前』,就是念佛的时候胡思乱想。
『三、恶境逼迫,业障发相』,这是属於环境,外在的影响,前面两种不是外面的,是我们自己本身的业障发相,这是外缘。『将入定时,虽无妄念,而有恶境』,就是不好的境界。『或见焚溺』,见到火烧房子,大火了,或者是大水了。『或闻震击』,或者是听到打雷的声音。『或无头手,或堕山海。如是逼迫,令其惊怖。所发道心,障碍不起』,这是指外境,就是外面环境,或者是你见到、你听到,或者是在止静当中你看到,这种情形也常常有。特别是初期修学,念佛人还比较少一点,学打坐就很容易见到这些现象,许多学打坐的同修都有这个经验。这要记住,这是恶境业障的现前,不是好境界!
『四、病事苦恼业障发相:当念佛时,虽无上境』第四种,没有前面境界。『而身忽然生诸疾病』,这是业障现前,平时不生病,偏偏在这时候生病,即使是感冒、伤风,也障碍你念佛,也障碍了你精进,这是属於这一类的『苦恼百端』。『或为世间种种事务牵连不断。因是无生,不能证入』,或者正在这个时候,家里、公司发生事情了,有人来找你、来扰乱你,让你不能够安安静静的,再念佛、再用功。这一类的也是属於业障。
下面跟我们讲对治,如果这些业障现前,我们怎么办。
【六二、对治,除灭。亦开四门:(一)治灭昏沉障:应教念化佛三十二相中,随取一相。或取白毫相,闭目而观。若心暗钝,悬想不成。当对一尊端严佛相,缘之入观。若不明了,即开眼观,复更闭目。如是想时,心眼开豁,即破此障,无复沉睡。(二)治灭妄念障:应教念报佛所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三昧解脱,一切种智,不可思议无量功德。普现色身,利益一切。神通变化,摧伏魔外。如是念佛善法功德,一切邪恶,心心数法自然销灭。(三)治灭恶境障:应教念法佛。法佛者,即是平等法性。空寂无为,无有形相。既无形相,焉有境界逼迫。境界空故,即是治灭此障。(四)治灭病事障:应教念十佛。缘佛菩提威势力持本愿功德,不为世间事务牵缠。缘佛福德相好庄严意生身相,不为一切病苦所恼。念佛法身,犹如虚空。随其智力,应化一切。非如众生,烦恼阴身。八苦交煎,世事缠缚。如蚕作茧,无出头日。如是念时,此障即灭。故知存心念佛,广大功德,无有不成。深重业障,无有不灭也。】
『对治,除灭,亦开四门』,这就是我们怎样对治它,应该怎样把这些障碍除掉。
『一、治灭昏沉障:应教念化佛三十二相中,随取一相。或取白毫相,闭目而观。若心暗钝,悬想不成,当对一尊端严佛相,缘之入观。若不明了即开眼观,复更闭目。如是想时,心眼开豁,即破此障,无复沉睡』。实在讲对付障碍方法很多,这地方是举了一种可以试用。这里是讲昏沉,通常一般有昏沉现象的时候,我们就起来经行,就不要再坐了。经行就是绕佛念;或者是起来拜佛,拜佛让你运动就不至於昏沉了。你拜上十拜、二十拜、三十拜,昏沉就去掉了,经行、绕佛、拜佛这是我们在念佛堂里面最常用的方式。这地方讲的方法也很好,也可以试用,哪一种方法有效我们就采取哪一种,没有一定的方法。个人体质、善根、业习都不相同,所以确实「佛无有定法可说」。我们修行也不能执著一个方法,常常要知道调节身心,使身心轻安,功夫就容易得力,这样就好。但是原则不能舍弃,原则就是信、愿、执持名号,这是不能舍弃的。至於用什么方法来念,可以随时调节的。
『二、治灭妄念障:应教念报佛,所有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三昧解脱、一切种智,不可思议无量功德。普现色身,利益一切。神通变化,摧伏魔外。如是念佛善法功德,一切邪恶,心心数法自然销灭』。经要熟,我常常劝大家读《无量寿经》。如果还有能力,最好三经都读,《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因为经典熟,我们妄念起来的时候,我们就专想佛在经中所说的种种境界。经上讲,佛从初发心到修行证果,度化众生无量的功德,我们想这些妄念就没有了,这在净土宗里面叫正念。我们想佛的功德就不想那些贪瞋痴慢,这就是把这些境界转变过来,用这个方法除灭妄想。
『三、治灭恶境障:应教念法佛』,「法佛」就是法身佛。『法佛者即是平等法性,空寂无为,无有形相。既无形相,焉有境界逼迫?境界空故即是治灭此障』,这说得很容易,要相当的功夫。换句话说,修行总得有一点定,有一点慧。有定、有慧,这一条的方法才用得上;如果我们定慧一点基础都没有,这个方法很难用。初学难用怎么办?假如有这个现象现前,我们就不要再坐下去了,因为这个境界多半是在静坐里面发生的。比如说打坐,我就起来不坐了。不坐改什么?改拜佛,改念佛,出声念。出声念佛、拜佛,这个境界也就没有了。所以里面讲的是要有定慧功夫才能够办得到,就在定中就把这个境界除掉。
『四、治灭病事障:应教念十佛。缘佛菩提威势力持本愿功德,不为世间事务牵缠;缘佛福德相好庄严意生身相,不为一切病苦所恼。念佛法身犹如虚空,随其智力应化一切。非如众生烦恼阴身,八苦交煎,世事缠缚。如蚕作茧,无出头日。如是念时,此障即灭。故知存心念佛,广大功德,无有不成;深重业障,无有不灭也』,这一段说的的确是事实。在这几种里面,这一种与我们自己日常生活的关系最密切。这就是我前面所讲的,我们如何能够保持这一生不老、不病,这是每个人都希求的!怎样才能做到不老、不病?念佛。念佛一定要懂得念佛的道理,懂得念佛的念法,这里面教给我们念佛的应身、念佛的报身、念佛的法身。如果你对於佛境界不很清楚,你怎么个念法!你一定要搞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念佛的时候,如果声声与佛相应、与佛的三身相应、与佛的心愿相应、与佛的智慧相应、与佛的福德相应,自自然然这一切魔障、病魔、琐碎烦恼,这些事情外缘统统可以远离、可以除灭了。所以这一段非常重要,我们要把它搞得很明白、很透彻,认真来学习,这个利益功德,现前就能够得到。
【六三、所现相好,不与经合者,是为魔事。不与本所修行合者,是为魔事。】
学佛为什么常常会遇到魔障?原因是我们无量劫来,跟一切众生结了许许多多的怨仇。不要说过去生了,我们这一生当中,从前没学佛之前,我们总认为那些动物畜生都是应当给我们吃,我们杀生吃肉从来没有怀疑过。殊不知我们吃的那些众生,它并不是甘心情愿给我们吃,它是力量薄弱没有办法抵抗被我们吃了。它甘不甘心?决定不甘心;不甘心,它就有瞋恨、有报复,将来要报仇讨债的意念就很深。在无量劫以来,与这些众生结的这种怨仇不知道有多少,我们修行这些冤家债主看到,「你想超越三界、想逃掉,没那么简单!我的仇还没报,债还没还。你想走,哪有那么容易!」所以就变现种种境界,来扰乱你、来诱惑你、来阻碍你,魔是这么来的。所以没有一个人修行菩提道上没有魔境,魔境实在太多太多了,我们要能够辨别我们所见到的境界。我们学佛见到诸佛菩萨依正庄严的境界,这好事情。如果是魔变的,不是真的,我们就不能上当了。
怎么能辨别?『不与经合者』,这是魔境。如果见到西方极乐世界里面还有男人、女人,这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为什么?《无量寿经》里面的四十八愿提到,西方世界的人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一样,这是经上讲得清清楚楚的,各个都是莲花化生,各个都是金色身,不止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个子大小一样,面孔长得也一样。你看到不一样的,这是假的,跟经不合,这不是真的境界。
『不与本所修行合者』,那是魔事。我们念佛临终的时候一定是阿弥陀佛来迎接,如果临命终时药师佛来接引我们,那就是假的,决定是魔变的,这跟我们本修的不合。释迦牟尼佛来接引,那也是假的,我们天天念阿弥陀佛,希望阿弥陀佛来接引我们,临终怎么会是别的佛来接?与本修不合,这要知道。我们念佛人临终见阿弥陀佛、见西方三圣是真的,见其他的佛菩萨,那都是假的,这要知道。如果见到其他的佛菩萨,劝我们念佛求生净土,那是真的,那就不是假的。不是教我们求生净土,带我们到别的地方去,那就是假的,那就不是真的了。这要能够辨别。
【六四、善根发者,则报因境相,暂现便谢。习因善心,相续不断。若是魔所作者,则报因境相,久久不灭。或谢去更来扰乱。习因善心,暂发还灭。或倏尔变成恶念。】
『善根发者,则报因境相,暂现便谢』,有善根的人,所见的的好相,时间很短暂。『习因善心,相续不断;若是魔所作者,则报因境相,久久不灭』,魔现的境界时间长,佛所现的时间很短,一下就没有了,就看不见了,只有几秒钟,甚至於一两分钟就很长了,再长就不可能了。时间不会很长,而且灭了之后不会再遇到。如果魔的境界,灭了之后过不久他又现了,常常会现,那就不是好境界了。
过去庐山慧远大师,我们在传记上看到,他一生当中见西方极乐世界的境界,只见到三次。几十年只见到三次!不是常常见到,常常见到问题就严重了。有一些人初学佛的时候有见到瑞相,以后没有了,他就著急,「是不是我没有感应了」,那就错了。如果常常有瑞相,那就是魔境现前,不是好境界。『或谢去更来扰乱,习因善心,暂发还灭,或倏尔变成恶念』,所以凡是能够扰乱你,叫我们心神不宁、心不清净的,统统是魔境,绝对不是好的境界。
【六五、谓见善相发时,能令心识动乱,烦恼增重,众多妨碍,不利定心,悉属魔作。若见善相现已,虽未证禅定,而身心明净,善念开发,烦恼轻微。或三昧开通,身心快乐。内外安隐,气色光润。烦恼寂寂。功德巍巍。此为善发相也。】
『谓见善相发时,能令心识动乱,烦恼增重,众多妨碍,不利定心,悉属魔作』。这几段希望大家要把它念熟,常常记在心里,因为我们很容易遇到这些境界,你就有能力辨别它是佛境界,还是魔境界,我们就不会上当了。魔的境界,我们远离它,就不必跟著它走。
『若见善相现已,虽未证禅定而身心明净』,就是心地光明清净。『善念开发,烦恼轻微。或三昧开通,身心快乐。内外安隐,气色光润。烦恼寂寂,功德巍巍,此为善发相也』,这就是说明,学佛的人身心一定是正常的。如果不正常,他可能被魔干扰了,那就不是正常的现象,不是功夫得力的现象。功夫得力的时候,人一定正常,身心健康,光色焕发,这是学佛真正有功夫、真正得力。
【六六、若邪正未了。当用二法对治:(一)止法:谓深入三昧,一心念佛。於所现相悉知虚诳。但平心住定,不取不舍。如是息心,寂然不起分别时。若是圣境,则定力逾深,善相如法。若是魔境,现相不久自坏。纵发亦不如法。(二)观法:谓观真空法界,念虚空法佛。推检现相,不见生处。相空寂故,心念亦寂。知魔界如。即佛界如。离真如外,无一法相。如是观念。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
『若邪正未了,当用二法对治』,这就是常讲的止、观二法。
『一、止法,谓深入三昧,一心念佛』,第一种,深入三昧,我们现在还做不到。一心念佛,行!一心念佛,念久了,就深入三昧了。
『於所现相悉知虚诳』,《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它是佛境界也好、魔境也好,一概不理会,一概不执著,那就对了,那就一点都没错。
『但平心住定』,就是心平静。『不取不舍』,就是完全对境界相,不要去理会它。『如是息心,寂然不起分别时。若是圣境』,那就是好相、瑞相。『则定力逾深』,就是定慧增长。『善相如法;若是魔境,现相不久自坏,纵发亦不如法』,魔来的时候,叫你动心,就是破坏你清净心,破坏你的禅观。不能破坏,他马上走了。他的目的达不到,他就走了。所以用这个方法好。
『二、观法:谓观真空法界,念虚空法佛』,第二种是用观法,就是念法身佛,法身没有相。『推检现相,不见生处』,「推」是推寻,「检」是检点。这个意思就是教我们仔细去观察,去研究它所现的相。「不见生处」,它这个相从哪里来的,找它的来源。这一找相就没有了,相没有的时候,再继续观察它到哪里去了,用这个方法。
『相空寂故,心念亦寂。知魔界如,即佛界如。离真如外,无一法相。如是观念,佛法自当现前;魔境自然消灭』,这是用智慧去观察,前面所讲的「止」是用定功。所以前面方法用得适当,能够增长定力;后面这个方法用得恰当,增长智慧。这是教我们用这两种方法,对於魔境或佛境,不需要去拣别,对於自己定慧一定有帮助的。
【六七、修净业人,具三种力:(一)念力。(二)本有佛性力。(三)佛摄取力。云何邪魔,得便扰害。】
『修净业人,具三种力』,修净业人,就是专修念佛法门,求生西方净土,自自然然具足三种力量。
第一种『念力』。这个念力,是从我们信心、愿心里面生出来的。
第二种『本有佛性力』。就是我们无量劫来的善根自性,这是净宗里面常讲的「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我们自性真心。因念佛使得自性真心纷纷向外面显露,这叫『本有佛性力』。
第三种『佛摄取力』。这一条是阿弥陀佛,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前面两个是本有的,这是加持。所以「念力」非常重要,没有念力我们的自性,也就是我们的「佛性」不会现前,诸佛加持的力量就有障碍;换句话说,也加不上。这三种力量「念力」最重要,「念力」就是深信、切愿、老实念佛,具足这三种力量。
【六八、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
『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是《大势至圆通章》里面很重要的三句开示。如果我们对它肯定了,对它深信不疑,对我们修行功夫的成就,有不可思议的加持力量。我们信心坚定了,一句佛号、一本《阿弥陀经》足够了。『不假方便』,不需要借用其他法门,不需要了。『自得心开』,你的一句佛号念到底,自自然然心开意解,就是禅宗里面,「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一句佛号,功德实在不可思议。下面举个比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所以念佛道场也叫香光寺,西方极乐世界无量光,也用无量宝香。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读到过,所以那个世界不但是无量光的世界,也是无量香的世界,这是「香光庄严」。
【六九、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内外法空,一切无生。仁王云:一切法空,得无生忍。又无生忍,亦得名无灭忍,无住忍。】
『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浊」是染污,我们讲思想的污染、见解的污染、精神的污染,就是属於这一类的。『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内外法空,一切无生』,这是很深的定功,也就是《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的境界。这几句话说得很清楚,要想达到这个境界,要用真正的净念,「净念相继」。真正净念,念佛心中决定不能夹杂。不但世间一切善恶法不夹杂,一切佛法也不能夹杂,夹杂佛法也不能成就。所以说是念一尊佛、念一部经,念多了就是夹杂,就是把自己的心力分散了,这是经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
『仁王云』,这是《仁王经》上说。『一切法空,得无生忍。又无生忍,亦得名无灭忍、无住忍』,这是《阿弥陀经》上讲的「阿鞞跋致」,证得无生忍的果位。无生忍最低的境界是圆教初住菩萨,这在「一心不乱」里面,已经达到「理一心不乱」了,而不是「事一心不乱」了,可见这个境界非常之高。
【七十、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生前以威力加持,令不退念。临终以愿力接引,令得往生。】
这是给我们介绍大势至菩萨,这位菩萨常常在娑婆世界照顾念佛人,帮助阿弥陀佛接引念佛人,生到西方净土。在没有往生到西方净土之前,菩萨以威力加持,教我们不退转,功夫天天在增进,临命终时他一定跟阿弥陀佛一同来接引,这是菩萨本愿力。
【七一、慈云云:不值佛,不闻法。恶友缠,群魔恼。受轮回,堕恶趣。尘缘障道,寿命短促。修行退失,尘劫难成。此即娑婆十种苦也。常见佛,常闻法。圣贤会,离魔事。轮回息,无恶道。胜缘助道,寿命无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满。此即安养十种乐也。】
『慈云云』,「慈云」是清朝慈云灌顶法师。
『不值佛』,「值」是遇到。如果我们不遇到佛。
『不闻法;恶友缠,群魔恼;受轮回,堕恶趣;尘缘障道,寿命短促;修行退失,尘劫难成。此即娑婆十种苦也』,这是慈云大师把我们娑婆世界跟极乐世界苦乐做个比较,娑婆有十种苦,这十种是真苦!列在这个地方跟极乐世界有十种乐,这个恰恰相反。
『常见佛』,到西方极乐世界,不但常常跟阿弥陀佛在一起,一步都不离开;同时又常常见十方世界一切诸佛,也不离开。不离开阿弥陀佛,怎么能见十方一切佛?化身去,西方世界人本事很大,各个都能分身。我们这里可怜,分身无术!西方世界的人,各个都能够分无量无边身。所以每一尊佛的面前都有自己在,跟佛在一起,就常见佛了。西方世界的好处说不尽,单这一条就不可思议了,你生到其他诸佛世界没有这个能力,唯独往生西方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立刻就得到这个能力。
『常闻法』,西方世界六尘说法,所以闻法的机缘不中断。
『圣贤会』,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离魔事,轮回息,无恶道』,西方世界决定没有魔事,没有六道轮回,也没有三恶道。
『胜缘助道』,胜是最殊胜的善缘,帮助你成就你的道业。
『寿命无量,入正定聚,一生行满』,一生修行圆满,不要等到第二生。
『此即安养十种乐也』,这是西方世界的十种乐事,所以称它为「极乐世界」。人家要问你乐在什么地方,你一条一条能说得出来,这都是我们娑婆世界所没有的,西方世界统统具足。
【七二、生极乐四意:(一)有缘故。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二)使众生归凭情一故。若说十方皆妙,初心茫然,无所依托。(三)不离华藏故。极乐去此十万亿刹,即在华藏第十三层,未出刹种外。(四)即本师故。经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既赞本尊遮那之德如是。岂非本师随名异化也。事则从此界,归彼界。见弥陀,居极乐。理则返不觉,还本觉。见自性,居唯心。】
『生极乐四意』。十方世界都有佛,为什么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想有一些同修会被问到这个问题。被问了要怎么答覆?这个地方有答案,你就照这个答覆就可以了。
『一、有缘故』,第一个「有缘」,这一条很重要。十方诸佛我跟他没有缘,我想去,去不了!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我们娑婆世界的人有缘,不但有缘,而且有很深很重的缘,只要我们想去,没有一个去不成的。这是第一条,有缘!『弥陀愿重,偏接娑婆人』,跟娑婆世界特别有缘分。
『二、使众生归凭情一故:若说十方皆妙,初心茫然,无所依托』,这就是专门指一个方向,娑婆世界的众生情执很重,要把情执离开。但是不学这个法门你也能成就,情执断不掉,这叫「带业往生」。如果情执归一,统统归到阿弥陀佛,这就行了。假如告诉你有十方诸佛,你的心还是散乱,不能集中,道业就不能成就。
『三、不离华藏故:极乐去此十万亿刹,即在华藏第十三层,未出刹种外』,西方世界确确实实跟我们是一家,是在同一个大世界当中,这个大世界就是华藏世界。这个世界太大太大了,《华严经》上说得非常详细,华藏世界一共有二十层。我们娑婆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都在华藏世界第十三层,可见得我们同在一层,距离并不算太远,实在是华藏世界的中心。
『四、即本师故:经云:或有见佛无量寿、观自在等所围绕,既赞本尊遮那之德如是,岂非本师随名异化也?事则从此界归彼界,见弥陀,居极乐;理则返不觉还本觉,见自性,居唯心』,这个说法非常圆满。阿弥陀佛就是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毗卢遮那如来,是同一尊佛,化无量无边的身,在西方极乐世界就叫阿弥陀佛,在娑婆世界就叫释迦牟尼佛,实际上是一尊佛。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见的本尊佛了,这个要知道,这些都是随著娑婆世界众生情执而说的。是不是事实?是事实,决定不是妄语。在理上回归到本觉,见阿弥陀佛就证自性佛。生西方极乐世界就住唯心净土,这是一个真实的世界,不是虚妄的。十法界都不是真实的,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真实的,这要知道。不是真实我们永远得不到,唯有真实我们永远可以得到它,这要知道。
【七三、闻说佛名,为闻慧。忆想在怀,为思慧。持念不忘,为修慧。菩萨履三妙慧,净土往还。】
这是说明大乘菩萨修三慧,「闻思修」三慧。小乘圣者学三学,「戒定慧」三学。我们念佛人学什么?这我们要知道,有人说念佛是小乘。我们念佛不是小乘,我们修的是三慧,清清楚楚听到阿弥陀佛这个名号,「闻慧」;心里面想佛,「思慧」;口里念佛,「修慧」,所以我们「信、愿、持名」就是大乘菩萨所修的『三妙慧』,不能把这个修持看小、看轻了,那实在是他的过失,是他的误会。
【七四、闻念佛门,心不疑贰,谓之信。信已而解,心起乐欲,谓之愿。愿已而念,心勤精进,谓之行。弥陀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执持名号。】
『闻念佛门,心不疑贰,谓之信』,心里面不怀疑,心里面再没有第二个念头这才叫「信」,这是真信了。
『信已而解』,信了之后要明了、要明白,这就是「解」。
『心起乐欲,谓之愿』,「乐」是爱好,心里面真正生起爱好西方极乐世界,欢喜阿弥陀佛,这个愿才真。念念当中想念阿弥陀佛,就像想念我们父母亲人一样;怀念西方极乐世界,就像怀念故乡一样,要有这样深的乐欲,这才是「愿」。
『愿已而念,心勤精进,谓之行』,我们怎样回家见父母?怎样回家乡?念念不忘这一句「阿弥陀佛」,认真的去念,勤恳的去念,决定成就。
『弥陀经云:若有信者应当发愿,执持名号』,世尊在《阿弥陀经》里三次劝我们发愿,劝我们求生净土。
【七五、五逆罪人,临终十念,得往生者,亦得不退,成正定聚故。准知罪人十念,即名器矣。反显世人虽行众善,於彼佛土,无信行愿,亦名为非器也。】
『五逆罪人临终十念,得往生者,亦得不退』,一生造作五逆十恶的人,命终之后,决定堕阿鼻地狱。假如他有缘分,临终遇到善知识,劝导他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听了就欢喜、就接受、就肯念,只要十念就能往生。
十念不是一口气一念,是一句名号叫一念,这叫临终十念。临终十念、一念都能往生,所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临终最后那一念。我们平常念佛,都像练兵训练一样,打仗关键就是在最后一念!也就是希望养成一个习惯,到临终的时候不要忘记。临终最后一念是阿弥陀佛,我们就成功了,佛决定来接引。
『成正定聚故。准知罪人十念即名器矣』,「准」是准此,「器」是法器,就是他具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
『反显世人虽行众善,於彼佛土无信行愿,亦名为非器也』。我们世间的大善人、大慈善家,做了许许多多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事情,对於西方极乐世界不相信、不想往生,那他也决定不能得生。纵然造恶多端,临命终时真正悔改、后悔,最后念佛求生净土,佛也不舍弃他。佛的心真正叫大慈大悲!人虽然是恶人,一后悔、一悔改,就是大善人。这我们要知道,不能轻视!中国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问题在他真的回头了,真的回头就是最好的人,这个要知道。
【七六、若七日七夜,礼念佛名。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六念(佛、法、僧、天、施、戒)。读经解义。深信因果。持戒利生。发心发愿。回向求生者。真佛与化佛来迎,乘金刚台,即得华开,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受诸佛记。此名为上品上生也。】
『若七日七夜礼念佛名』,这就是通常讲的「打佛七」,佛七应该是七天七夜佛号不间断的。
『三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六念(念佛、念法、念僧、念天、念施、念戒)』,这个「天」是指十地菩萨,十地菩萨化身为大梵天王,在天上教化众生。我们念他什么?无量劫前,他是我们的同参道友,跟我们一道修行,他现在证到十地菩萨当天王了,我们还在搞三恶道、还在轮回,真的是惭愧到了极处!人家生生世世精进修行,得到这样殊胜的果位,我们非常惭愧!惭愧也很幸运,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如果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真正往生了,我们的地位可以跟他平齐了,一下子就跟他一样了。如果不能往生,我们将来堕落就跟他愈去愈远,就是念这个不是念别的。
『读经解义,深信因果,持戒利生。发心发愿,回向求生者,真佛与化佛来迎』。怎么会是真佛、化佛来迎接?那是指念佛功夫的浅深。念到理一心不乱,真佛来了。真佛就是报身佛,阿弥陀佛的报身来迎接你。事一心不乱以下,都是属於化身佛,弥陀化身来迎,这叫真佛化身。其实报身跟化身都是一样的,不要起分别,如果你要分别,一定要阿弥陀佛的报身来迎接你,那你就得拼命念,念到「理一心不乱」,报身佛就来迎接你。
『乘金刚台,即得华开见佛闻法,悟无生忍,受诸佛记。此名为上品上生也。』,这是上品上生的境界。
【七七、虽具五逆,不谤法者,必定得生。如兼谤者,亦不生也。所谓信则决定生,是也。】
这一条要特别注意到,如果是谤佛、谤法,他决定不相信佛法,那当然不能往生。如果他不谤法,他相信佛法,虽然造作极重的罪业,求生净土都会往生。但是经要多看、要多读、要明了,他为什么得生?是因为他确确实实具备经典上所说的种种条件,就是真正忏悔、真正回头,那确实决定得生,所以忏悔往生的功德不可思议。因此我们念佛人对於世间造作罪业的恶人,不可以轻慢,不能瞧不起他。为什么?说不定他临终忏悔往生,品位在我们上面,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不如他,这都很可能。
我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世尊给我们说的阿闍世王,杀父亲,害母亲,跟提婆达多联手破和合僧,五逆十恶造尽了。《大藏经》上有一本《阿闍世王经》,释迦牟尼佛讲的,他到临终后悔,知道自己生前所做的事情完全错了,回头念佛求生净土。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什么品位?上品中生。这是我们决定想不到的,这样造罪业的人能往生,我们想大概是下下品往生,哪里晓得是上品中生。这就是他忏悔的力量,真正忏悔、真正回头,那一下子就超越了。所以这也是提醒我们,对於世间作恶的人不可以轻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里的「礼敬诸佛」,对於一切人要存恭敬心,是正确的。他一回头改过,那个功德是无量无边。
【七八、大本云:信乐不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亦得往生。】
『大本云』,「大本」就是指《无量寿经》。
『信乐不疑,乃至一念,念於彼佛,亦得往生』,这就是说明三部经合起来看,我们就了解了,一念是临终一念,不一定要十念,一念也能往生。可见得这个法门实在是殊胜,确确实实九法界一切众生就怕没有缘分遇到;有缘分遇到这个法门,没有一个不得度的,没有一个不是这一生成佛,所以法门无比的殊胜。因此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赞叹,一切诸佛如来弘扬,这是我们在《无量寿经》、在《阿弥陀经》里面看到,六方佛赞叹,就是六方佛弘扬这部经典。一切诸佛都给一切众生介绍这个法门,推荐这个法门。如果我们把这些事实都搞清楚了,然后才会死心塌地的念这一句佛号,才知道这一句佛号的殊胜,才知道这一个法门的好处,没有任何法门能够比得上。
【七九、善导,千念而飞千光。少康,十声而出十佛。华严偈云: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
『善导云』,善导大师是我们净土宗第二代的祖师,唐朝时候人。『千念而飞千光』,善导大师在传记里面记载,他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他老人家念佛,口里放光,念一声佛号就有一道光,光中有一尊佛。这是当时大家都看到的,他念十声就有十道光,念一百声就有一百道光,念一千声就有一千道光明。所以善导大师当时大家称他为「光明法师」,他口放光。『少康』,也是净土宗的祖师。『十声而出十佛』,这些祖师都是佛菩萨再来的,所以他们念佛都有光,都有佛像出现。
『华严偈云:以佛为境界,专念而不舍,此人得见佛,其数与心等』,这个「心」就是你念佛的数量,你念多少佛,就见多少佛,念无量佛就见无量佛,这是《华严经》上说的,修行以佛为境界,这是第一殊胜的,没有比这个更殊胜,这个诸位要晓得。心心念念,心里有佛,这个人成佛就非常快速。佛怎么来的?佛是心成的,佛也是心想生的。我天天想佛,不知不觉自己就变成佛了,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心里面的念头,非常非常重要,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我们身体、生理完全受念头在控制,我们念清净,身体就清净,健康长寿。现在很多人心里常常「念病、念老」,怎么念病?念著很多补药。这个东西补这个,那个补那个,天天去打听,天天去采购。那就是「念病」,不管吃什么样的药,到时候还要生病。为什么?他念成功了,懂得吗?念成了,病就得到了。念心脏就得心脏病,念肺结核就得肺结核病,念什么就得什么。麻烦!如果念著很多营养,这个营养保护皮肤,那个营养去掉皱纹,这就是念什么?这是念老!不管买什么样的化妆品,那是愈化妆是愈老。老、病、死都是你念来的,六道轮回也是念来的。那你为什么不念佛?念佛就成佛了,佛不老,哪一尊佛有皱纹?哪一尊佛有胡须?没有的!念佛自然就不老就不生病。所以念头非常非常重要。
佛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寿命、无量的福报,哪个人福报有佛大?我们一念佛就统统都得到了,不要零零碎碎一样一样的去念。一念佛圆圆满满的,一切都得到了。所以一切行法里头,没有念佛好。念佛法门当中,尤其是念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所以念阿弥陀佛,就等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都念到了,一个也不漏。念阿弥陀佛的好处,一定要知道。我们三天讲的其他东西记不得都没有关系,记住这一句,念阿弥陀佛,你的功德就圆满了。
【八十、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五云: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到这个地方,大势至菩萨才把答覆的说出来了。因为《楞严经》第五卷最后一段,『我今问汝最初发心,悟十八界,谁为圆通?从何方便,入三摩地』,释迦牟尼佛提出这个问题问大家,大势至菩萨答的。
『佛问圆通,我无选择』,我没有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把他修行的方法完全说出来了。『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得三摩地」就是证得无生法忍,圆满成就无上菩提。哪个法门是第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是第一。所以在无量无边法门里面,大势至菩萨没有其他的选择,只选择专念阿弥陀佛。我们这个讲义到此地就介绍圆满了。
下面留一点时间,听说今天有不少同修发心皈依,我要把皈依的大意简简单单跟诸位说一说。我听到有几位同修很热心,说:「法师,你很难得来,今天我要发心皈依你。」我听了没有说话,现在在这个地方说。
为什么说「皈依我」你就麻烦了?西方极乐世界去不了,将来到哪里去?到阿鼻地狱去。我跟你讲的是老实话,你会到阿鼻地狱去,你不会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皈依是皈依三宝,没有说皈依哪个法师。三宝是个和合僧团,这个僧团很大,尽虚空遍法界的一个团体。你今天皈依,「只有净空法师是我的皈依师,其他的法师不是我的皈依师」,你在那里搞分化,你在那里破和合僧。这就好像我们这个世间政党一样,你要入党,党部派一个代表来监誓,你莫名其妙归了他的党,这成什么话!大错特错。不能不辨别清楚。所以不皈依还没事,一皈依造了一身重罪,自己还不知道。我得说清楚,你要自己心里还认为皈依净空法师,将来你堕阿鼻地狱,我不负责任,我不受牵连。
我讲清楚了,我在此地把三皈依传授给你,你在佛菩萨面前宣誓,我给你做证明;就像你们入党宣誓的时候,党部派一个资深党员来监誓,来为你做证明。我是来给你做证明的,是把三皈的道理讲给你听,传授给你,可不是皈依我的。你是皈依三宝,是三宝弟子,那是「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你就对了。如果说皈依某个法师就糟了,这个观念要转过来,决定不能错。这一错真的是「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将来还不晓得怎么堕落的,那就是很可怜的事情。所以一定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我有录制一个「皈依三宝」的录音带,讲得很清楚,凡是接受皈依的,我们一定送给你。为了节省时间,回家要多听几遍,要把它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的有皈了、真的有依了,那才是有效果。否则受个形式的三皈,这叫自欺、欺骗三宝,为什么?假皈依!心里确实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只是受个仪式。那个仪式就是欺骗自己,欺骗佛菩萨,还欺骗一切大众。「我皈依了」,这是欺骗大众,其实你没有皈,也没有依。
所以要晓得「皈」是回归、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哪里回头?依靠什么?你都不清楚,你叫什么皈依?佛给我们讲标准是在三宝,佛、法、僧,但是怕你听起来产生误会,以为「佛」就想到佛像,佛像靠不住,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我们依他怎么能可靠!这个靠不住的。依靠经典,一把火烧光了,也靠不住。依靠出家人,出家人没有修行,没有证果,他也是凡夫,自身不保,我靠他怎么能靠得住?所以佛教给我们三宝,是真正我们可以依靠的叫「自性三宝」,那是真正靠得住的。
在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传授三皈,《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他老人家传授三皈,不说「佛、法、僧」。他不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怕人误会。这是惠能大师的慈悲!他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这个我们听起来不至於发生误会,感觉得很新鲜,这是惠能大师了不起之处。
他说:「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这一解释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就晓得了。从哪里回头?从迷惑颠倒回头,我们要依自性觉,我们要念念觉而不迷,那你真皈依了。你皈依之后还糊里糊涂的,你没有皈依。皈依之后就不迷惑,就不糊涂了,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才是佛弟子,这叫「皈依佛」。
法是什么?法是正知正见。《法华经》上说:「入佛知见。」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是正确的,决定没有错误。我们从一切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依正确的、纯正的想法看法,这叫「皈依法」。
第三、「皈依僧」,僧是清净。污染对我们现在人来讲,我们感触很深,环境污染、生理污染、心理污染、精神污染、思想污染、见解污染,这简直一塌糊涂!这人简直不像人!佛教给我们,从一切污染回过头来,依清净心。要依清净,那就对了,心清净,一切都清净了。
我们要晓得从哪里皈?依什么?所以要知道我们所依靠的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这个要知道。从迷归觉、从邪归正、从污染归清净,那我们是真的皈依了,真的要这样做。
「自性三宝」就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这个要知道。如果人家要问你:「你们学佛求什么?」我们要知道,佛弟子所求的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句话是梵语,翻成中文的意思是「无上正等正觉」,用现代话来讲,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我们学佛求的是这个,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个智慧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我们求这个。那修行你修的是什么?我们修的是「觉、正、净」,就是三宝,所以三宝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不管是禅宗、是教下,是显教、是密教,只要是佛法,都是修「觉、正、净」这三个纲领。「觉、正、净」成就了、圆满了,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就是究竟圆满的智慧。所以一定要晓得我们求什么,我们修什么。
那现在问你用什么方法修?我们用持名念佛。所以念佛是方法手段。禅宗我们用参究,那是方法手段。密宗我们用持咒,三密相应,那都是方法手段。所以方法手段无量无边,法门无量无边,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很多,八万四千无量无边,纲领只有一个,就是「觉、正、净」,离开「觉、正、净」就不是佛法。诸位要知道,从哪里回来,依靠哪个。
可见得不是皈依我。皈依我,你就完了,你就糟了,所以一定要清楚。这是我把三皈就是修行的总纲领,传授给你了,你就是真正皈依了。形式是其次,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真正懂得、真正明白,从心里头真正回头,真正依靠「觉、正、净」。没有人给你证明,你也是真正的佛弟子,佛菩萨承认。你要没有真正回头,不但我给你做证明,释迦牟尼佛给你证明,也没有人承认。冒名的、冒充的,假的,那不是真的。什么样高僧大德给你做证明都是假的,要我们自己真心回头,依「觉、正、净」,这就对了。这是一般三皈授受,我们时间虽然短,也讲得很清楚了。
现在我们要落实到生活上,怎么做?要依「觉、正、净」。什么才叫觉?什么才叫正知正见?我搞不清楚。我再传授诸位同修,这是我们落实在我们净宗生活范围里面。我们皈依佛是阿弥陀佛,这就认定了,我就是皈依阿弥陀佛的。皈依法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我就专依《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不依其他的经典。皈依僧,我跟诸位介绍三个人,第一位是观世音菩萨,第二位是大势至菩萨,第三位是普贤菩萨。我跟诸位介绍三个人,没有我。我们跟观世音菩萨学大慈大悲,我们跟大势至菩萨学专修专弘。大势至菩萨从初发心到成佛,就一句「阿弥陀佛」,我们学他。跟普贤菩萨学心量拓开,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统统包容,统统礼敬、称赞,一直到回向。这三位僧宝是我们形相上的三宝。
这样皈依,那就恭喜诸位,以后人家问:「你皈依哪里?」你回答说:「我皈依阿弥陀佛,我是阿弥陀佛弟子。」这就没错了。你们曾经已经皈依的,没有把皈依意思搞明白,糊里糊涂皈的,实在讲也没有皈也没有依,都搞的是假的。今天听了我这些话,重新发心,那你们统统都真的皈依了,统统都是阿弥陀佛的弟子,没有分别。
诸位拿到皈依证以后,前面有誓词,这个誓词是弘一大师从戒经里面摘录出来的。弘一大师告诉我们,世尊当年在世跟大家传授皈依就是用这个誓词,所以他鼓励我们尽量的采用。我读到弘一大师这篇东西的时候,我就采用他的誓词。这个誓词既然是世尊当年所用,既简单又隆重,在佛菩萨形像面前宣誓念三遍,这就是真正皈依了。我皈依证上写得很清楚,我后面有签名,我是三皈证明阿闍梨,我是给你证明的,不是皈依我的。所以这个责任很清楚,以后你们要是搞错了,堕落了,我绝对不受牵累,这里文字写得很清楚。今天时间也刚好到这里圆满,三皈仪式等一下我们简单做一做,虽然没有佛像,我们心里观想阿弥陀佛在我们面前就可以了。
明天台北「华藏图书馆」来了一些同修,在此地举行一个「三时系念」的佛事。听说有很多同修不知道这个佛事,这个佛事是元朝时候,中峰国师他定的仪规,是超度往生的佛事,佛事的内容是《阿弥陀经》、念佛。当中有开示,劝勉大众发愿求生净土。佛事一而再,再而三,这是重复加深他的印象,所以有第一堂、第二堂、第三堂,叫做「三时系念」。
系念,就是《无量寿经》上讲的一心专念,《观无量寿佛经》讲的一心系念,《阿弥陀经》上讲的一心不乱,都是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这个佛事很纯,不像其他仪规里面有经、有咒,有很多东西,就比较杂。这个很纯,专修西方净土,所以很殊胜,效果很显著,是超度佛事。我说明天他们是来作秀,来表演给大家看看。实际上的超度,馆长打电话告诉我,在台北图书馆供超度牌位,已经在那里超度回向了,所以此地只是表演一下而已。如果诸位看到喜欢,将来可以采用,可以普遍推行。这个佛事,我们做了很多年,确实有效果,这是附带跟诸位报告的。
现在三皈仪式我们简单做一次,不管有没有拿到皈依证,我们统统起立,统统皈依阿弥陀佛,我跟诸位做证明。做证明就不能坐在当中,坐在当中变成皈依我了,我就有罪了,我要下来。因为人多,我们就不礼拜,用问讯代替礼拜,只要心地真诚、恭敬是一样的。
我们合掌,观想佛菩萨三宝在我们的面前,我们想阿弥陀佛、想观音、势至、普贤菩萨。跟著我念这个誓词: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好!一问讯。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好!再问讯。
【阿闍梨存念,我弟子妙音,始从今日,乃至命存。皈依佛陀,两足中尊。皈依达摩,离欲中尊。皈依僧伽,诸众中尊。】
再问讯。
法名用的是「妙音」。「妙音」这个法名是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的。在《无量寿经》第四十八品,佛告诉我们,娑婆世界的这些同修们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圆成佛道之后,到他方世界成佛,度化众生,都叫做「妙音如来」。将来就是同名妙音如来,我们现在同名妙音居士,所以因果都相同,这个名义就非常亲切。
展开《无量寿经》里面有自己的名字,佛为我们授记,所以是无比的亲切,我们真真实实是阿弥陀佛弟子,这是我们要牢牢记住。从今天起,真正回头,真正有依靠了,我在此地祝福诸位同修,我们都是同学,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好!今天这个法会圆满,谢谢诸位同修。阿弥陀佛。
我们礼谢法师,请合掌,向法师行问讯礼,问讯。
阿弥陀佛,再见!诸位,大家要好好用功!
谢谢师父这三天来辛苦开示,非常感谢师父的慈悲,心不余力,这份苦劳值得我们喝采。谢谢!请各位大德,我们先坐下来。现在我们请我们净宗学会的林会长跟大家见面,讲几句话。我们欢迎林会长,阿弥陀佛。谢谢!
诸位诸山长老、诸位在家居士、同修们,阿弥陀佛!谢谢!我们这一次能够这么顺利,这么圆满的佛学讲座,我们首先要感谢的是台北华藏图书馆馆长,能够安排这一次净空导师莅临台南给我们开示法要,我们非常感谢,今天才有这么圆满的法会。下面还要感谢当然有很多,很多单位都来协助我们,本会不能在此一一提出感谢之意,这几天如果有不周之处,请诸位能够多多海涵。我们此次的法会虽然已经圆满了,短短三天而已,但是我们以后还有机会,我们期待下一次净空法师如果从美国再回来,我们尽量邀请他再来台南给我们弘法、给我们开示。这个净土法门实在真好。本会在此,不敢再耽误各位太久的时间,在此祝大家身体健康,法喜充满,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