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势至念佛圆通章研习报告 (第八集) 1992/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5-006-0008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面,从第五行第三小段看起。『入,即悟入,有解悟、证悟之分』,究竟什么是悟?佛门里常讲的开悟,开悟有大悟、小悟、彻悟。在此地把开悟分成两类:一类是解悟,一类是证悟。证悟才有真实的受用,证悟也就是俗话常讲的「证果」,或者是「证道」,就是得道证果了。果有很多,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果位的名称。究竟证果是证哪一个果位?这部经是大乘经,即使初信位也很了不起。为什么?大乘初信就是「三不退」里的「位不退」,从这一天开始修行三大阿僧只劫一定成佛,所以即使是最低的位次也非常难得。
解悟不是真实的功夫,只是在理论上明白了,没入这个境界,所以得不到真实的受用;换句话说,依旧还是随业流转,生死轮回。解与证差别在哪里?我们一定要晓得。解只有理论,没有修行;换句话说,烦恼没有断,执著没破,这是属於解悟。如果是证悟,一定是断烦恼、破二执,他真正超越了。这是解悟与证悟的差别。
『本经三渐次至十信位,解入也』,「三渐次」,第一个是「修习」,修行的修,学习的习。把一切助长恶缘的都要舍离,这是对初学的人来说。因为初学的人不免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好的环境要离开。
从前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人迹罕到之处。诸位到大陆观光旅游的机会愈来愈多,大陆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现在交通便捷,车子可以上去。从前没有车辆上山,从山下走到山上要两、三天,因此道场没有游客,谁会跑到那里面去?现在情况不同了。从前为什么建立在人迹不到的地方?与世俗距离愈远愈好,不受其染污,帮助你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道,心地清净才有入处。哪里像现在!
昨天与诸位说《楞严经》举出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五辛。这五辛性质不好,会影响我们情绪,所以要舍离。像这些道理,不但佛清楚,外教也懂得。
抗战刚刚胜利,我在南京念书。那时我在基督教的教堂里两年,在回教教堂里有一年,所以我对他们相当了解。回教徒的生活很讲求,他虽然吃肉,许多肉他不吃。大家晓得他不吃猪肉、不吃狗肉,还有许多动物肉他们都不吃。他们吃最多的是牛肉、羊肉。为什么?实在讲与佛家讲保护善良的性情有关系。他们懂得选择,认为狗容易疯狂,性质不好;猪懒惰,猪肉吃多了人就有懒惰的气氛,会受它的影响。牛羊勤快。他们讲得满有道理的。由此可知,凡是性情不好的动物,他们都不吃。我对於伊斯兰的教义很欣赏,它比基督教所讲的合理;同时它非常注重伦理,这个很难得。
佛法说的,不但是动物性质有妨害的不吃,连蔬菜里面对於我们生理上有不好影响的也不吃,所以佛法在饮食选择方面非常到家,选择得很好,这是对初学的人来说的。假如诸位读了《华严经》,《华严经》的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不都有障碍了?事事无碍是高阶层,到你修行真正得到定功,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就没有妨碍,佛就不会禁止。这许多禁忌都是对初学人来说的,初学人一定要遵守。大菩萨们没有禁忌,你也学他,就完了。大菩萨心清净,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有分别、有执著,有喜怒哀乐,就决定堕落。所以理我们知道,事决定不能学。
三渐次的第二是「真修」,可见前面第一条是防范修学的障碍,一切不好的影响我们要防止要远离。其次就是真修,从哪里下手?从持戒下手。为什么要从持戒下手?持戒是正修、是真修。诸位要知道,修就是修正,把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这是修行。哪些是病?「杀盗淫妄」是病。你为什么生生世世在世间轮回?为什么日子过得这么苦?这么艰难?追究原因,过失都在「杀盗淫妄」。不但「杀盗淫妄」的事不能做,念头都不能有。你有念头存在,念佛都不能往生,何况修别的?
《楞严经》里面有一段很长的经文,在《楞严经》第六卷的末后「清净明诲章」,这一章经文相当长,就是教我们真修。《楞严经》上佛完全讲真话,不是其他一般大乘经讲的方便话。方便话就是你还没有心想出三界,佛给你讲的就比较方便。如果真正发心要出三界、了生死、脱轮回,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与你讲真的。真的是「杀盗淫妄」念头都不能有,有这个念头,你就不能往生。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哪些人往生?这些恶的念头都断掉了,这个人往生。这些念头还存在一点点,他就不能往生。佛念得再好,这是绳索,把你捆绑在这个地方。经上不是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根没断,你就去不了。你必须把根都断掉才能往生。戒律的作用就是断根。不但事上没有,念头也不生,这种人诸佛菩萨都赞叹。他永脱轮回,往生净土的条件都具足了,他这一生一定成就。所以要晓得「杀盗淫妄」这四重戒,是所有一切罪业的根本。要把这四重戒去掉,才是真修。
第三是「正见」,真修之后再把功夫往上提升一层,用定力、用智慧的力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样真正修行的人,就能证入。
所以这种「三渐次」是解悟之后用的功夫。有这种功夫,他的境界向上提升,他就证悟了。三渐次到十信位,这是解入。由十信位更进一步就入初住。『住、行、向、地、等、妙,证入也』,这些位次前面都介绍过。由此可知,参禅可以得定,不能明心见性。我们现在晓得,原因在哪里?「杀盗淫妄」的念头没断。事没有了,戒律上非常清净,身戒很清净,心戒不清净,所以他可以得定,不能开悟。念佛不能得一心不乱,毛病也出在这个地方。学密念咒的,不能做到三密相应,还是出在此地。佛告诉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才真正知道戒学在整个佛法中是如何重要。
所以在家同修,感觉到生活很无聊,学佛来调剂,那就无所谓,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到佛门来玩的,念佛消遣。如果真的想了生死、出三界,你就得认真干,五戒十善要认真去做,不能含糊。你的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万声、二十万声,五戒十善做不到,就是古人讽刺的话,「喊破喉咙也枉然」!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了,一天念十声佛号就管用,十念法决定得生。
可见修行不在形式,在真实的功夫,要真正舍离。你舍的愈多,你修学的位次愈高。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舍掉了,就证到初信位。见思烦恼舍尽,再破一品无明,无明烦恼也要舍掉,你就入初住。入初住就是证悟、证果了,证什么果位?法身大士,证得法身。所以此地证悟的标准是证得法身,也就是禅家讲的见性。没有见性之前,都是解悟。
大乘菩萨法的修行,虽然方法很多,可是归纳起来,它的中心就是六度里面的第一个「布施」,菩萨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是布施。布施是什么?舍,放下。布施就是教你舍,教你放下。六波罗蜜都是布施。布施里面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属於法布施。所以若把六度归纳,只有一度,就是布施。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教我们舍,舍得干干净净,你就圆满证入。
今天下午,有两位居士来看我,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他说他听我讲经的录音带,所以到这边来看我。告诉我,他有病,而且相当严重,问我怎么办?到底是念佛好、还是念经好?念《地藏经》好,还是念《无量寿经》好?还是念观音菩萨好?另一位同修陪他一道来的。他说他常常想著他的病,他的病就很难好。为什么?他常常想病、念病,即使没病,念病人也会生病。为什么不念佛?要去念病?我给诸位讲一个例子。
去年年初,我在加拿大温哥华讲经。温哥华有一位居士得了胃癌,医生放弃治疗,认为他活不长久,顶多三、四个月的寿命,不可能超过六个月。他是佛教徒,听到医生的话,回家就老实念佛,一心求生净土。这是对的,专念佛、不念病。过了六个月,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气色也好了。人家都觉得奇怪,到医院再检查,胃癌没有了,医生非常惊奇。他每一次见到我就顶礼,我说:「你不要这么客气。」他说:「我去年差一点连命都没有了,现在我见到法师一定要顶礼。」就告诉我这个原因。
他怎么会好的?他心里没有病,只有佛。他不念病,病自然就没有了。天天念佛,他身体健康,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得了癌症时,你天天想这个不得了,当然没几天就完了。病上再加病,天天念病,那还得了?没病的人,念病也会生病;有病的人念病,病更加重。
那是个好榜样,他有病,不管它、不理它,专念佛,不念病,病就没有了。世间人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少。这就是教你把佛号提起来,病布施掉,放下就对了。所以佛法给我们讲的非常有道理,你能信,当下就得好处、就得利益。年岁大了,不要常常想到老,天天念老,他怎么不老?加速度的老化。不要念病、不要念苦,你自然健康快乐。中国俗话讲:「返老还童。」是真的,这不难。懂得佛法,的确不难做到。你要晓得理论,要知道怎样修,非常非常重要。
菩萨五十二个阶位,『有浅深地位不等』,从哪里说起?还是从你放下的程度不等。
『小圣悟生空,破人我执,亦是证入生忍也。』小圣是小乘阿罗汉,他明白、觉悟了,他知道「我」是空的、「我」不可得。「我」既然不可得了,「我所有的」当然更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从这里开悟,所以破人我执。我执虽然破了,法执没破,所以证得的是小乘的果位,也可以说小乘的无生忍。大乘无生忍是一切法不生不灭,初住以上才证得的阶级。
在念佛人来说,解悟是事一心不乱,证悟是理一心不乱。念佛法门的殊胜,正像菩萨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自得心开是证悟,好处在此地。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能成功。由事念自自然然念到理念,由功夫成片自自然然念到理一心不乱,是这个法门最殊胜之处,这是大乘一般通途的讲法。
疏钞【四、仁王经云。无生法忍菩萨。所谓远。不动。观慧。谓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内外法空。一切无生。得无生忍。又无生忍。亦名无灭忍。无住忍。】
《仁王经》是大乘般若宗的经典,也是般若宗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台湾这些年来,每一年佛教会都举行仁王法会,依照《仁王经》的方法来修行,为国家祈福。这个作法很好,但是我们细心观察,完全照仪规形式来做;换句话说,只有外表没有实际的内容,所以效果就不大。
仔细去研究《仁王经》,《仁王经》在国家有灾难时,举行仁王法会,确实能救护灾难吗?真能救护,仁王法会是救国的法会。它的内容是什么?团结全国上下一条心,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建立团结的共识,那个效果太大了。这才是仁王法会的真正内容。不是请一百个法师,照这部经一天念一部,念七部时,佛菩萨护法鬼神就保护这个地区,没这回事。一定要照经典上所讲的方法去修行。换句话说,教我们断恶修善,团结一致,建立共识,凝聚力量,来转移危机,是这个意思,一定要明了。
因为《仁王经》的性质是救难,所以对於菩萨的位次就不像一般大乘经上所讲的「住、行、向、地」,它把菩萨都定作「忍」。由此可知,在救灾难时,忍辱是第一个重要。人能忍,头脑就清净,辨别事情就清楚。为什么?他心不乱,不会有火爆的脾气,很冷静。所以把菩萨五十一个位次都用「忍」来定位。很有道理。
无生忍的菩萨,位次就高。七地远行地的菩萨是下品的无生忍;不动地是八地菩萨,中品的无生忍;观慧是九地菩萨,上品无生忍。所以《仁王经》无生法忍的地位,非常之高,与佛很近。无生忍再上面,就是寂灭忍。下品是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就是佛。
仔细想《仁王经》上,世尊为什么把所有菩萨都定在「忍」?灾难是动乱,大家的心都能忍、都能不动,这个动乱立刻就平息,社会立刻就安定,和平就出现。彼此不能忍让,就不得了,动乱必定会扩大,会带来很多的灾难、危机。所以愈是在动乱时,心要愈清净,愈要能忍,愈要有定。仁王法会是教这个。这是说《仁王经》上无生法忍要求的更高更严格。
『谓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真正净念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起用是「正思惟」,是「净念」。它的作用是能消除邪知邪见,邪知见就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邪是错误,妄是虚妄不实;换句话说,是错误的幻想。浊是污染,心地的污染,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都包括在里面。唯有净念、清净心、正思惟,才能把这些病根消除。
『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功夫要从里面做起,从心性里面做起,所以佛法称之为内学。佛法修行从自己心性修起。我们今天修行,说实在没有抓到要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经论读得很多,听得很多,还是照样找不到下手处,这是我们修行不得力的主要因素。从什么地方下手,才是真的?从「真诚」下手就对了。怎样才是真诚?再说的简单明白一点,从「不妄语」下手。不妄语就真诚,从「不说是非」下手,这是真修行。六祖大师在《坛经》上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天天念佛,天天修行,还天天张家长李家短,是是非非,功夫怎么可能会得力?才修一点,口业就全漏光了。修的没有漏的多,所以你一生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所以真正修行人,第一个不妄语,第二个不说是非,从这个地方下手。这是讲最初方便,我们的心才清净。外面的是非善恶与我都不相干,我摆在心上干什么?心上、口上都不能有这些东西,要求心清净。《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标明了,我们修净土的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觉而不迷。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学,就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学,就是戒律,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戒定慧三学具足。也是三皈显示修行的三大纲领,我们称为三宝,自性三宝,清净是僧宝,僧宝的意思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三宝三学都具足,我们学的是这个,这是佛法,这是正法;违背了都是邪法,不是佛法。所以佛法首先求内心的清净,寂就是清净的意思。
『内外法空』,「空」是讲你不执著,内外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里。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无一物就是空。内外法空,你的心才真正清净。虽然一天到晚念这一句佛号,佛号不间断,但是决定不执著。如果你执著,你心里还有一个「阿弥陀佛」,没空。念是事念,念得再好,你得事一心。如果这一句「阿弥陀佛」也不在意,也不执著,你所证得的是理一心不乱,就不一样。
理一心不乱,念不念?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一句佛号不中断。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没有念?没念。怎么没念?我心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是无念。无念与有念是一桩事。不是说无念就不念了,那就错了。无念还念个不停,虽念个不停,他真的无念,他没有执著。有执著就有念。我今天念了一万声佛号,我今天念了三万声佛号,有执著,他是「念而有念」。念得不执著的,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真功夫,是「内外法空」。
『一切无生』,到这个境界就是七地菩萨以上,真的证得无生法忍。这一桩事说出来了,我们能不能做到?做不到。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有念,不要学无念,学有念好。我们只要用有念的方法,念到功夫成片,真正能往生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把我们一下子就提升到无念。这个境界不怕自己证不到,见到阿弥陀佛就证到了。所以古人常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就入了这个境界。这时你所得的无生忍,与《仁王经》上所讲的标准相同。
『又无生忍,亦名无灭忍,无住忍』,特别写在这个地方,诸位同修将来在大乘经论或者祖师的注解里面,看到有「无灭忍、无住忍」,就晓得它就是「无生法忍」,意思是相同的。无生,当然就无灭。所以你说无生忍也行,说无灭忍也行。无生无灭当然就无住,有住就有生灭,无住才真正无生无灭。
疏钞【五、华严云。无生忍者。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少法灭。无生。无来。离欲。无作。无愿。空(理)也。无灭。无尽。无去。不空(事)也。离垢。无别。无处。寂静。无住。空不空(用中)也。空。不空。是理事实相。贵在用中也。】
末后这一段引用《华严经》上说的。『华严云:无生忍者,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少法灭』,这是说明无生法忍的境界。果然入这个境界,你观察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才是入无生忍。如果看到一切法还有生有灭,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为什么你看一切法还有生有灭,你是用生灭心看的。什么是生灭心?念头,我们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以生灭念头来看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有生有灭。所以佛教我们舍,舍到最后把生灭的念头都舍掉。念头舍掉了,真心现前,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念头是意识心、妄心,妄心有生灭,真心不生不灭,《楞严经》上讲「常住真心」。所以佛与大菩萨用真心,真心看万物,一切万物不生不灭,万物的真相才看到,我们常说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妄相,不是真相,真相不生不灭。
下面这个解释,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无生、无来、离欲、无作、无愿,空(理)也』,从理上说的,都是空也。说『无灭、无尽、无去,不空(事)也』,这是不空,从事上讲的。『离垢、无别、无处、寂静、无住,空不空(用中)也』,这是空不空,从中道上讲的。中是作用,所以诸佛菩萨用中,就得大自在。我们凡夫不同,凡夫著有,偏在一边;二乘人阿罗汉、辟支佛执著空,他知道有是假的,所以执著空,也偏在一边,都不是究竟圆满。诸佛菩萨用中道,既不偏有,也不偏空,空有两边都不著,就得大自在。
『空、不空,是理事实相,贵在用中也』,实相是真相,理上的真相、事上的真相,贵在用中,会用中的这个人真有智慧。不但佛法讲用中,中国儒家也讲用中,《四书》里面有《中庸》,就是提倡用中。
经【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
疏钞【一、此界。五浊恶苦世界也。净土。弥陀极乐国也。】
「此界」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在经上看到五浊恶世,不晓得诸位同修有什么感受?我早年念到这个经,感觉得释迦牟尼佛说话太过分一点,没这么严重。但是现在看这个社会,无论到世界哪个地区去看一下,感觉到佛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他在三千年前,实在是把我们今天社会状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对佛不能不佩服。
现在社会浊恶完全在表面,任何一个人都看得清楚。从前的恶人表面还装著善,所以说是「伪君子」,你还看不出他的恶,不容易看出。现在都在表面上,谁都看得见,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决定不是一个好现象。我们一定要认清楚,一定要明了,在这种环境里要加速度的求清净心,要认真的断恶修善,求生净土。净土是弥陀极乐世界。
疏钞【二、摄。加持。接引也。归。回归也。此界的是旅居。净土的是家乡。念佛人现前蒙菩萨以大势力加持。令念不退。临终以愿力接引。令得往生。】
『摄』是接引的意思,帮助的意思,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住在我们这个世界,帮助真正念佛人往生净土。换句话说,这两大菩萨住在我们世界帮助我们,就好比阿弥陀佛国派到这个世界的大使,观音势至是西方极乐世界住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代表,你只要找到他,你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有问题,签证很容易拿到。摄是加持的意思,是接引的意思。『归』是回归。
念佛人要求生净土,首先要建立这一个观念。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是旅馆。旅馆里面所有一切设施都不是我的,我住两天就走了,要有这样的一个心态,对於这个地方没有丝毫的留恋,没有丝毫的牵挂。在这里玩得很舒服、很自在,过几天就走了。不可以把这个地方当作家,那就错了。家是枷锁,枷锁一上,你就不自由。
我们照相印了很多开元寺里的醒世图,诸位仔细去看什么叫家,确确实实就是那个样子,一点都不错,苦不堪言,是自找苦吃。结婚,头昏了才会结婚,头要不昏他就不会结,不会干这种傻事。只有头昏的人,他才会干这种傻事,苦不堪言。所以这个观念要建立,家乡在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人现前蒙菩萨以大势力加持,令念不退』,你真正念佛,菩萨会以威神加持你。『令念不退』,你的念力不会退转。当然也要自己真正用功,才能得到佛菩萨加持。『临终以愿力接引,令得往生』,临命终时,时候到了,佛来接引你,菩萨来帮助你,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我们对於自在往生的人很羡慕、很向往,我们能不能得到?今天还有同修来跟我说,他学佛多年,看到许多高僧大德,真正有修有学的人,死时都生病、躺在那里,迷惑不清走的。他很怀疑,为什么这些高僧大德、有修行的人死时不能很自在,不是站著走、坐著走,不生病走?他来问我原因。往往在家人能做到,为什么出家人做不到?他问得很好。
修行里有真修、有装模作样的修。外表示现修,里面还是贪瞋痴慢、是非人我,他走的就不自在,就不好看了。为什么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在家人发心修行是真修,确实是有一些出家人修行装模作样,给信徒看的。目的在你们恭敬我、供养我。这个目的,将来哪有不堕三途的道理!他劝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往三途里走。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说老实话,他不信佛法。我给诸位讲真话。
我一九六一年受戒,受完戒之后到台中去拜老师谢戒。见到李老师,李老师头一句话对我讲:「你要信佛!」当时我学佛已经九年,也出家了,讲经两年。「你要信佛!」,给我当头一棒。然后细细给我解释,他说信佛不容易,有很多出了家、当了老和尚,当了一辈子都不信,所以信多难。什么是信?佛所讲的教学,你都做到了,才是信。你做不到,那是不信。这种开示是因为我们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别人不讲的,对别人讲时得罪人。对我们特别关爱,处处保护,给我们讲真实话。
所以在家人真相信。出家人所谓「裨贩如来」,骗取在家信徒的恭敬供养,这个可怕。所以出家人堕落地狱得很多,俗话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没有说在家人多,是僧道多。所以你何必要出家?我都是讲的真话。说到修行、成就,在家一样成就,只要你真修,这不是出家的理由。出家真正的理由是弘法利生、报佛恩,这才是正当的理由。可是出家是危险的道路,险道,险在恭敬供养很现实,立刻就来了。本来没有贪心,一看到,贪心起来就增长了。所以刚刚发心出家时,好心、菩萨心、成佛的心。过几天心会变,这不是真的。一看到名闻利养都来了,心立刻变了,问题就出来了。所以我们不能不知道,一定要用真心去修行,我们才会有成就、才会有结果。
一生中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开经偈里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要遇到净宗法门,不止百千万劫,太难遇到了。遇到其他的法门,你一生未必能超越轮回,你不一定能出得去。说实在话,十之八九出不去。遇到这个法门,只要你认真修行,「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你不能去,必定有不能去的原因。一定是你放不下,你没有真正依教修行。所以过失不在佛,不在经,过失在你自己。你错会了佛的意思、曲解了佛的意思,所以你这一生没有成功。
疏钞【三、有五法门。见五土佛。〈一〉忆想外境念佛。生变化土。见化身佛。〈二〉摄境归心念佛。生劣受用土。见劣受用身佛。〈三〉心境互融念佛。生胜受用土。见胜受用身佛。〈四〉心境双泯念佛。生法性土。见法性身佛。〈五〉圆融无尽念佛。生法界无障碍土。见法界无障碍佛。】
『有五法门,见五土佛』,古大德有这一个说法,我也把它节录在此地,提供大家参考。修行就要像善导大师说的,我们一定要依佛所讲的。菩萨所说的如果与佛讲的不一样,我们都不听,一定要听佛的话。听哪一尊佛的话?我们修净土,一定要听阿弥陀佛的话;其他的佛讲的话与阿弥陀佛不一样,我也不听,这就对了,你往生才真正有把握、才真正靠得住。诸佛菩萨尚且如此,其他人与我们讲这个、讲那个,怎么会动摇?决定不会动摇,你信心清净,决定得生。这一段我把它念一念。
第一种『忆想外境念佛,生变化土,见化身佛』,把心外心内分得很清楚,有分别有执著。我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你常常有这种分别执著,这样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当然事一心不乱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乱得不到,因为你有分别妄想,不能得理一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见变化佛,见化身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第二种『摄境归心念佛』,这个功夫比前面要高一等,他晓得境界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心境一如。虽然还没到一如时,可是分别执著的念头不强,不那么样的去执著、去分别。『生劣受用土,见劣受用身佛』,这就是方便有余土,还是见的应化身,应化的身相比前面一种殊胜。
第三种『心境互融念佛,生胜受用土,见胜受用身佛。』这就有一点接近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见到佛的报身,报身佛。
第四种『心境双泯念佛』,心境的念头也没有了,心地到真正清净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常寂光净土。这是『生法性土,见法性身佛』,见到法身佛。
第五种『圆融无尽念佛』,这是念佛最高的境界。『生法界无障碍土,见法界无障碍佛』,这个境界里面一见一切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都见到。
虽然有这么一个说法,人家提起来,我们也听说过。可是我们一定要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有没有这个意思?有。虽有,它是圆融的。净土确实有四土九品,但是在西方世界的四土九品是平等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见的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弥陀的化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三身一体,无二无别。所以见化身就是见法身,见法身也就是见应化身,它与其他世界不相同。生变化土就是生实报土、常寂光土,因为它四土是平等的。不像其他世界,四土是有隔碍的,不在一起;三种佛也不是一个境界,所以绝对不是说,一生一切生,不是的。西方净土特别,我们要知道,他说的并没有错,可是你若执著这个境界就错了。因为西方境界是圆融的,你要能合起来看。这五个,「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个里面包含其余四个,那就是西方境界,一点都不错。不能把它分开来看,要合起来看,一就是五,五就是一。
疏钞【四、具信愿行三资粮。闻思修三妙慧。始名念佛人。净宗学会要求念佛人。要具五德。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一向专念。求生净土。依佛为境。心。愿。解。行。一一同佛。是真念佛人也。】
此处把念佛人的标准说出来了,大势至菩萨要接引的、要欢迎的是念佛人。我们合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不是他接引的对象?我们自己以为是对象,是念佛人,其实未必,要看我们与他的标准相不相符。他的标准,所有净土经论里面都是这种说法,可见这个标准不是假造的,一定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注解里,就把《阿弥陀经》分成「信愿行」三分,可见这三个条件非常重要。
「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条件,要具备三个条件。信,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六种信,第一个要信自,第二个信他,第三个信事,第四个信理,第五个信因,第六个信果。「自他、事理、因果」完全没有怀疑,这才是信。
念佛人、修净土的人,《要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印光大师说得好,即使佛再来到我们世间给《阿弥陀经》做注解,也不会比《要解》做得更好,印光大师把蕅益大师捧到最高处、捧到颠峰。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於蕅益大师这样的奉承,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印光大师的身分暴露了,我们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所以这是佛亲自来给我们注解《阿弥陀经》,这部经典非常重要。
净宗学会虽然依「五经一论」,其中最重要的三部经:《无量寿经》、《弥陀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三部经是我们必修的,你从这些地方才真正了解「信愿行」的重要性。「闻思修」三慧这个法门是大乘法门,具足三慧、三资粮,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才是楞严会上标准的念佛人。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理论上的依靠,五经或者是三经。三经就是指《无量寿经》、《弥陀要解》、《普贤行愿品》,这是我们理论上的依据。在行门上,一个念佛人现在还没到极乐世界去,身体还在世界上,在这个世界必须跟这个世界人相处,我们要用什么态度与他们相处?
我们提了六个科目。第一个是『五德』,五德不是佛说的,是孔夫子教导我们的。《论语》里学生对老师的称赞,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我们学佛要以这个为基础,这是作人。人都做不好,还想成佛?还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可能!阿弥陀佛欢迎你,但是与诸上善人格格不入,自然就不能合群。一定先要修五德。
下面五科是佛法,佛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三福』,学佛的人不能没有福。成佛是「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圆满的意思,「二」是福报、智慧,所以成佛是福德圆满、智慧圆满。因此,学佛第一个要修福,没有福不能学佛,没有福你处处都有障碍,可见修福非常重要。
「三福」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说的,是一切大乘修学的基础。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教给我们怎么修法。第一是人天福报,再往上是二乘福报。第二是二乘的福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真正佛法。真正佛法,我们修「觉、正、净」自性三宝,「佛法僧」三宝是皈依处。我们要知道学佛的人修什么?修「觉、正、净」,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我们就修这个。「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具足众戒,最低限度是五戒。前面第一条里修十善业,所以五戒十善一定要认真去把它做到,没有这个基础,你就不要谈往生了。佛可以念,念了种善根,要想往生不太容易。所以一定要具足五戒十善。第三是大乘菩萨的福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第三福。「深信因果」,我讲过很多次,这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换句话说,相信净土,念佛往生成佛的因果,专门指这个。这是三福。
「三福」是自己修行真实的基础,「六和」是处众。我们与大众相处,佛教给我们六条戒律,六个原则。第一个「见和同解」,就是今天讲的要有共识,我们在这个团体工作,我们的想法、看法都一样。第二个「戒和同修」,戒是生活规范、要守规矩。大家在一起一定有规约,这个规矩人人遵守,就是守法。其次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六个条件是佛教给我们怎样与大众相处。
下面『三学』是大小乘都必须要修学的佛法,『六度』是菩萨行,『十愿』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我们依这六个科目,以这个标准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遵守。
『一向专念求生净土,依佛为境』,境是境界。以佛为境界,就是以佛为标准、为典型。我们的『心、愿、解、行,一一同佛,是真念佛人也』,这才是真正念佛,这个人一定往生,决定会往生。
请掀开经本第二十面,从第五行第三小段看起。『入,即悟入,有解悟、证悟之分』,究竟什么是悟?佛门里常讲的开悟,开悟有大悟、小悟、彻悟。在此地把开悟分成两类:一类是解悟,一类是证悟。证悟才有真实的受用,证悟也就是俗话常讲的「证果」,或者是「证道」,就是得道证果了。果有很多,从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是果位的名称。究竟证果是证哪一个果位?这部经是大乘经,即使初信位也很了不起。为什么?大乘初信就是「三不退」里的「位不退」,从这一天开始修行三大阿僧只劫一定成佛,所以即使是最低的位次也非常难得。
解悟不是真实的功夫,只是在理论上明白了,没入这个境界,所以得不到真实的受用;换句话说,依旧还是随业流转,生死轮回。解与证差别在哪里?我们一定要晓得。解只有理论,没有修行;换句话说,烦恼没有断,执著没破,这是属於解悟。如果是证悟,一定是断烦恼、破二执,他真正超越了。这是解悟与证悟的差别。
『本经三渐次至十信位,解入也』,「三渐次」,第一个是「修习」,修行的修,学习的习。把一切助长恶缘的都要舍离,这是对初学的人来说。因为初学的人不免受到环境的影响,因此不好的环境要离开。
从前道场都建立在深山,人迹罕到之处。诸位到大陆观光旅游的机会愈来愈多,大陆的道场都建立在深山。现在交通便捷,车子可以上去。从前没有车辆上山,从山下走到山上要两、三天,因此道场没有游客,谁会跑到那里面去?现在情况不同了。从前为什么建立在人迹不到的地方?与世俗距离愈远愈好,不受其染污,帮助你心地清净。清净心就是道,心地清净才有入处。哪里像现在!
昨天与诸位说《楞严经》举出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五辛。这五辛性质不好,会影响我们情绪,所以要舍离。像这些道理,不但佛清楚,外教也懂得。
抗战刚刚胜利,我在南京念书。那时我在基督教的教堂里两年,在回教教堂里有一年,所以我对他们相当了解。回教徒的生活很讲求,他虽然吃肉,许多肉他不吃。大家晓得他不吃猪肉、不吃狗肉,还有许多动物肉他们都不吃。他们吃最多的是牛肉、羊肉。为什么?实在讲与佛家讲保护善良的性情有关系。他们懂得选择,认为狗容易疯狂,性质不好;猪懒惰,猪肉吃多了人就有懒惰的气氛,会受它的影响。牛羊勤快。他们讲得满有道理的。由此可知,凡是性情不好的动物,他们都不吃。我对於伊斯兰的教义很欣赏,它比基督教所讲的合理;同时它非常注重伦理,这个很难得。
佛法说的,不但是动物性质有妨害的不吃,连蔬菜里面对於我们生理上有不好影响的也不吃,所以佛法在饮食选择方面非常到家,选择得很好,这是对初学的人来说的。假如诸位读了《华严经》,《华严经》的境界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不能吃,那个不能吃,不都有障碍了?事事无碍是高阶层,到你修行真正得到定功,不受外面境界影响,就没有妨碍,佛就不会禁止。这许多禁忌都是对初学人来说的,初学人一定要遵守。大菩萨们没有禁忌,你也学他,就完了。大菩萨心清净,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你有分别、有执著,有喜怒哀乐,就决定堕落。所以理我们知道,事决定不能学。
三渐次的第二是「真修」,可见前面第一条是防范修学的障碍,一切不好的影响我们要防止要远离。其次就是真修,从哪里下手?从持戒下手。为什么要从持戒下手?持戒是正修、是真修。诸位要知道,修就是修正,把我们自己无始劫以来的毛病习气修正过来,这是修行。哪些是病?「杀盗淫妄」是病。你为什么生生世世在世间轮回?为什么日子过得这么苦?这么艰难?追究原因,过失都在「杀盗淫妄」。不但「杀盗淫妄」的事不能做,念头都不能有。你有念头存在,念佛都不能往生,何况修别的?
《楞严经》里面有一段很长的经文,在《楞严经》第六卷的末后「清净明诲章」,这一章经文相当长,就是教我们真修。《楞严经》上佛完全讲真话,不是其他一般大乘经讲的方便话。方便话就是你还没有心想出三界,佛给你讲的就比较方便。如果真正发心要出三界、了生死、脱轮回,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与你讲真的。真的是「杀盗淫妄」念头都不能有,有这个念头,你就不能往生。所以念佛人多,往生的人少。哪些人往生?这些恶的念头都断掉了,这个人往生。这些念头还存在一点点,他就不能往生。佛念得再好,这是绳索,把你捆绑在这个地方。经上不是常说:「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根没断,你就去不了。你必须把根都断掉才能往生。戒律的作用就是断根。不但事上没有,念头也不生,这种人诸佛菩萨都赞叹。他永脱轮回,往生净土的条件都具足了,他这一生一定成就。所以要晓得「杀盗淫妄」这四重戒,是所有一切罪业的根本。要把这四重戒去掉,才是真修。
第三是「正见」,真修之后再把功夫往上提升一层,用定力、用智慧的力量,断一切恶,修一切善。断恶修善,积功累德,这样真正修行的人,就能证入。
所以这种「三渐次」是解悟之后用的功夫。有这种功夫,他的境界向上提升,他就证悟了。三渐次到十信位,这是解入。由十信位更进一步就入初住。『住、行、向、地、等、妙,证入也』,这些位次前面都介绍过。由此可知,参禅可以得定,不能明心见性。我们现在晓得,原因在哪里?「杀盗淫妄」的念头没断。事没有了,戒律上非常清净,身戒很清净,心戒不清净,所以他可以得定,不能开悟。念佛不能得一心不乱,毛病也出在这个地方。学密念咒的,不能做到三密相应,还是出在此地。佛告诉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才真正知道戒学在整个佛法中是如何重要。
所以在家同修,感觉到生活很无聊,学佛来调剂,那就无所谓,你爱怎么学,就怎么学。到佛门来玩的,念佛消遣。如果真的想了生死、出三界,你就得认真干,五戒十善要认真去做,不能含糊。你的佛念得再好,一天念十万声、二十万声,五戒十善做不到,就是古人讽刺的话,「喊破喉咙也枉然」!五戒十善真正做到了,一天念十声佛号就管用,十念法决定得生。
可见修行不在形式,在真实的功夫,要真正舍离。你舍的愈多,你修学的位次愈高。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舍掉了,就证到初信位。见思烦恼舍尽,再破一品无明,无明烦恼也要舍掉,你就入初住。入初住就是证悟、证果了,证什么果位?法身大士,证得法身。所以此地证悟的标准是证得法身,也就是禅家讲的见性。没有见性之前,都是解悟。
大乘菩萨法的修行,虽然方法很多,可是归纳起来,它的中心就是六度里面的第一个「布施」,菩萨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是布施。布施是什么?舍,放下。布施就是教你舍,教你放下。六波罗蜜都是布施。布施里面包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持戒、忍辱」是属於无畏布施,「精进、禅定、般若」是属於法布施。所以若把六度归纳,只有一度,就是布施。佛法自始至终就是教我们舍,舍得干干净净,你就圆满证入。
今天下午,有两位居士来看我,我们是第一次见面。他说他听我讲经的录音带,所以到这边来看我。告诉我,他有病,而且相当严重,问我怎么办?到底是念佛好、还是念经好?念《地藏经》好,还是念《无量寿经》好?还是念观音菩萨好?另一位同修陪他一道来的。他说他常常想著他的病,他的病就很难好。为什么?他常常想病、念病,即使没病,念病人也会生病。为什么不念佛?要去念病?我给诸位讲一个例子。
去年年初,我在加拿大温哥华讲经。温哥华有一位居士得了胃癌,医生放弃治疗,认为他活不长久,顶多三、四个月的寿命,不可能超过六个月。他是佛教徒,听到医生的话,回家就老实念佛,一心求生净土。这是对的,专念佛、不念病。过了六个月,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好,气色也好了。人家都觉得奇怪,到医院再检查,胃癌没有了,医生非常惊奇。他每一次见到我就顶礼,我说:「你不要这么客气。」他说:「我去年差一点连命都没有了,现在我见到法师一定要顶礼。」就告诉我这个原因。
他怎么会好的?他心里没有病,只有佛。他不念病,病自然就没有了。天天念佛,他身体健康,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如果你得了癌症时,你天天想这个不得了,当然没几天就完了。病上再加病,天天念病,那还得了?没病的人,念病也会生病;有病的人念病,病更加重。
那是个好榜样,他有病,不管它、不理它,专念佛,不念病,病就没有了。世间人懂这个道理的人很少。这就是教你把佛号提起来,病布施掉,放下就对了。所以佛法给我们讲的非常有道理,你能信,当下就得好处、就得利益。年岁大了,不要常常想到老,天天念老,他怎么不老?加速度的老化。不要念病、不要念苦,你自然健康快乐。中国俗话讲:「返老还童。」是真的,这不难。懂得佛法,的确不难做到。你要晓得理论,要知道怎样修,非常非常重要。
菩萨五十二个阶位,『有浅深地位不等』,从哪里说起?还是从你放下的程度不等。
『小圣悟生空,破人我执,亦是证入生忍也。』小圣是小乘阿罗汉,他明白、觉悟了,他知道「我」是空的、「我」不可得。「我」既然不可得了,「我所有的」当然更是假的,不是真的,他从这里开悟,所以破人我执。我执虽然破了,法执没破,所以证得的是小乘的果位,也可以说小乘的无生忍。大乘无生忍是一切法不生不灭,初住以上才证得的阶级。
在念佛人来说,解悟是事一心不乱,证悟是理一心不乱。念佛法门的殊胜,正像菩萨所说:「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自得心开是证悟,好处在此地。就是一句佛号念到底,就能成功。由事念自自然然念到理念,由功夫成片自自然然念到理一心不乱,是这个法门最殊胜之处,这是大乘一般通途的讲法。
疏钞【四、仁王经云。无生法忍菩萨。所谓远。不动。观慧。谓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内外法空。一切无生。得无生忍。又无生忍。亦名无灭忍。无住忍。】
《仁王经》是大乘般若宗的经典,也是般若宗很重要的一部经典。在台湾这些年来,每一年佛教会都举行仁王法会,依照《仁王经》的方法来修行,为国家祈福。这个作法很好,但是我们细心观察,完全照仪规形式来做;换句话说,只有外表没有实际的内容,所以效果就不大。
仔细去研究《仁王经》,《仁王经》在国家有灾难时,举行仁王法会,确实能救护灾难吗?真能救护,仁王法会是救国的法会。它的内容是什么?团结全国上下一条心,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建立团结的共识,那个效果太大了。这才是仁王法会的真正内容。不是请一百个法师,照这部经一天念一部,念七部时,佛菩萨护法鬼神就保护这个地区,没这回事。一定要照经典上所讲的方法去修行。换句话说,教我们断恶修善,团结一致,建立共识,凝聚力量,来转移危机,是这个意思,一定要明了。
因为《仁王经》的性质是救难,所以对於菩萨的位次就不像一般大乘经上所讲的「住、行、向、地」,它把菩萨都定作「忍」。由此可知,在救灾难时,忍辱是第一个重要。人能忍,头脑就清净,辨别事情就清楚。为什么?他心不乱,不会有火爆的脾气,很冷静。所以把菩萨五十一个位次都用「忍」来定位。很有道理。
无生忍的菩萨,位次就高。七地远行地的菩萨是下品的无生忍;不动地是八地菩萨,中品的无生忍;观慧是九地菩萨,上品无生忍。所以《仁王经》无生法忍的地位,非常之高,与佛很近。无生忍再上面,就是寂灭忍。下品是十地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就是佛。
仔细想《仁王经》上,世尊为什么把所有菩萨都定在「忍」?灾难是动乱,大家的心都能忍、都能不动,这个动乱立刻就平息,社会立刻就安定,和平就出现。彼此不能忍让,就不得了,动乱必定会扩大,会带来很多的灾难、危机。所以愈是在动乱时,心要愈清净,愈要能忍,愈要有定。仁王法会是教这个。这是说《仁王经》上无生法忍要求的更高更严格。
『谓以真正净念,除灭邪妄浊想』,真正净念就是清净心,清净心起用是「正思惟」,是「净念」。它的作用是能消除邪知邪见,邪知见就是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邪是错误,妄是虚妄不实;换句话说,是错误的幻想。浊是污染,心地的污染,思想、见解、精神的污染,都包括在里面。唯有净念、清净心、正思惟,才能把这些病根消除。
『内想不起,外境自寂』,功夫要从里面做起,从心性里面做起,所以佛法称之为内学。佛法修行从自己心性修起。我们今天修行,说实在没有抓到要领,不知道从哪里下手。经论读得很多,听得很多,还是照样找不到下手处,这是我们修行不得力的主要因素。从什么地方下手,才是真的?从「真诚」下手就对了。怎样才是真诚?再说的简单明白一点,从「不妄语」下手。不妄语就真诚,从「不说是非」下手,这是真修行。六祖大师在《坛经》上教人,「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你天天念佛,天天修行,还天天张家长李家短,是是非非,功夫怎么可能会得力?才修一点,口业就全漏光了。修的没有漏的多,所以你一生不能成就,原因在此地。
所以真正修行人,第一个不妄语,第二个不说是非,从这个地方下手。这是讲最初方便,我们的心才清净。外面的是非善恶与我都不相干,我摆在心上干什么?心上、口上都不能有这些东西,要求心清净。《无量寿经》经题上就标明了,我们修净土的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觉心,觉而不迷。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学,就是戒定慧,清净是戒学,就是戒律,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所以戒定慧三学具足。也是三皈显示修行的三大纲领,我们称为三宝,自性三宝,清净是僧宝,僧宝的意思是六根清净,一尘不染;平等是法宝,觉是佛宝。三宝三学都具足,我们学的是这个,这是佛法,这是正法;违背了都是邪法,不是佛法。所以佛法首先求内心的清净,寂就是清净的意思。
『内外法空』,「空」是讲你不执著,内外一切法都不要放在心里。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无一物就是空。内外法空,你的心才真正清净。虽然一天到晚念这一句佛号,佛号不间断,但是决定不执著。如果你执著,你心里还有一个「阿弥陀佛」,没空。念是事念,念得再好,你得事一心。如果这一句「阿弥陀佛」也不在意,也不执著,你所证得的是理一心不乱,就不一样。
理一心不乱,念不念?念,「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一句佛号不中断。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有没有念?没念。怎么没念?我心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是无念。无念与有念是一桩事。不是说无念就不念了,那就错了。无念还念个不停,虽念个不停,他真的无念,他没有执著。有执著就有念。我今天念了一万声佛号,我今天念了三万声佛号,有执著,他是「念而有念」。念得不执著的,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是真功夫,是「内外法空」。
『一切无生』,到这个境界就是七地菩萨以上,真的证得无生法忍。这一桩事说出来了,我们能不能做到?做不到。我们还是老老实实有念,不要学无念,学有念好。我们只要用有念的方法,念到功夫成片,真正能往生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以本愿威神加持我们,把我们一下子就提升到无念。这个境界不怕自己证不到,见到阿弥陀佛就证到了。所以古人常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见到阿弥陀佛就入了这个境界。这时你所得的无生忍,与《仁王经》上所讲的标准相同。
『又无生忍,亦名无灭忍,无住忍』,特别写在这个地方,诸位同修将来在大乘经论或者祖师的注解里面,看到有「无灭忍、无住忍」,就晓得它就是「无生法忍」,意思是相同的。无生,当然就无灭。所以你说无生忍也行,说无灭忍也行。无生无灭当然就无住,有住就有生灭,无住才真正无生无灭。
疏钞【五、华严云。无生忍者。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少法灭。无生。无来。离欲。无作。无愿。空(理)也。无灭。无尽。无去。不空(事)也。离垢。无别。无处。寂静。无住。空不空(用中)也。空。不空。是理事实相。贵在用中也。】
末后这一段引用《华严经》上说的。『华严云:无生忍者,不见有少法生,亦不见少法灭』,这是说明无生法忍的境界。果然入这个境界,你观察一切法不生不灭,这才是入无生忍。如果看到一切法还有生有灭,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为什么你看一切法还有生有灭,你是用生灭心看的。什么是生灭心?念头,我们一个念头起,一个念头灭,以生灭念头来看一切万法,一切万法都有生有灭。所以佛教我们舍,舍到最后把生灭的念头都舍掉。念头舍掉了,真心现前,真心是不生不灭的。念头是意识心、妄心,妄心有生灭,真心不生不灭,《楞严经》上讲「常住真心」。所以佛与大菩萨用真心,真心看万物,一切万物不生不灭,万物的真相才看到,我们常说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是妄相,不是真相,真相不生不灭。
下面这个解释,是大乘经上常讲的,『无生、无来、离欲、无作、无愿,空(理)也』,从理上说的,都是空也。说『无灭、无尽、无去,不空(事)也』,这是不空,从事上讲的。『离垢、无别、无处、寂静、无住,空不空(用中)也』,这是空不空,从中道上讲的。中是作用,所以诸佛菩萨用中,就得大自在。我们凡夫不同,凡夫著有,偏在一边;二乘人阿罗汉、辟支佛执著空,他知道有是假的,所以执著空,也偏在一边,都不是究竟圆满。诸佛菩萨用中道,既不偏有,也不偏空,空有两边都不著,就得大自在。
『空、不空,是理事实相,贵在用中也』,实相是真相,理上的真相、事上的真相,贵在用中,会用中的这个人真有智慧。不但佛法讲用中,中国儒家也讲用中,《四书》里面有《中庸》,就是提倡用中。
经【今於此界。摄念佛人。归於净土。】
疏钞【一、此界。五浊恶苦世界也。净土。弥陀极乐国也。】
「此界」就是我们这个世界。我们在经上看到五浊恶世,不晓得诸位同修有什么感受?我早年念到这个经,感觉得释迦牟尼佛说话太过分一点,没这么严重。但是现在看这个社会,无论到世界哪个地区去看一下,感觉到佛讲的话一点都不过分。他在三千年前,实在是把我们今天社会状况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对佛不能不佩服。
现在社会浊恶完全在表面,任何一个人都看得清楚。从前的恶人表面还装著善,所以说是「伪君子」,你还看不出他的恶,不容易看出。现在都在表面上,谁都看得见,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决定不是一个好现象。我们一定要认清楚,一定要明了,在这种环境里要加速度的求清净心,要认真的断恶修善,求生净土。净土是弥陀极乐世界。
疏钞【二、摄。加持。接引也。归。回归也。此界的是旅居。净土的是家乡。念佛人现前蒙菩萨以大势力加持。令念不退。临终以愿力接引。令得往生。】
『摄』是接引的意思,帮助的意思,大势至菩萨与观世音菩萨住在我们这个世界,帮助真正念佛人往生净土。换句话说,这两大菩萨住在我们世界帮助我们,就好比阿弥陀佛国派到这个世界的大使,观音势至是西方极乐世界住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代表,你只要找到他,你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没有问题,签证很容易拿到。摄是加持的意思,是接引的意思。『归』是回归。
念佛人要求生净土,首先要建立这一个观念。我们今天在这个世界上,这个世界是旅馆。旅馆里面所有一切设施都不是我的,我住两天就走了,要有这样的一个心态,对於这个地方没有丝毫的留恋,没有丝毫的牵挂。在这里玩得很舒服、很自在,过几天就走了。不可以把这个地方当作家,那就错了。家是枷锁,枷锁一上,你就不自由。
我们照相印了很多开元寺里的醒世图,诸位仔细去看什么叫家,确确实实就是那个样子,一点都不错,苦不堪言,是自找苦吃。结婚,头昏了才会结婚,头要不昏他就不会结,不会干这种傻事。只有头昏的人,他才会干这种傻事,苦不堪言。所以这个观念要建立,家乡在西方极乐世界。
『念佛人现前蒙菩萨以大势力加持,令念不退』,你真正念佛,菩萨会以威神加持你。『令念不退』,你的念力不会退转。当然也要自己真正用功,才能得到佛菩萨加持。『临终以愿力接引,令得往生』,临命终时,时候到了,佛来接引你,菩萨来帮助你,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我们对於自在往生的人很羡慕、很向往,我们能不能得到?今天还有同修来跟我说,他学佛多年,看到许多高僧大德,真正有修有学的人,死时都生病、躺在那里,迷惑不清走的。他很怀疑,为什么这些高僧大德、有修行的人死时不能很自在,不是站著走、坐著走,不生病走?他来问我原因。往往在家人能做到,为什么出家人做不到?他问得很好。
修行里有真修、有装模作样的修。外表示现修,里面还是贪瞋痴慢、是非人我,他走的就不自在,就不好看了。为什么出家人不如在家人?在家人发心修行是真修,确实是有一些出家人修行装模作样,给信徒看的。目的在你们恭敬我、供养我。这个目的,将来哪有不堕三途的道理!他劝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往三途里走。你要问他:「为什么这样做?」说老实话,他不信佛法。我给诸位讲真话。
我一九六一年受戒,受完戒之后到台中去拜老师谢戒。见到李老师,李老师头一句话对我讲:「你要信佛!」当时我学佛已经九年,也出家了,讲经两年。「你要信佛!」,给我当头一棒。然后细细给我解释,他说信佛不容易,有很多出了家、当了老和尚,当了一辈子都不信,所以信多难。什么是信?佛所讲的教学,你都做到了,才是信。你做不到,那是不信。这种开示是因为我们关系非常密切,他对别人不讲的,对别人讲时得罪人。对我们特别关爱,处处保护,给我们讲真实话。
所以在家人真相信。出家人所谓「裨贩如来」,骗取在家信徒的恭敬供养,这个可怕。所以出家人堕落地狱得很多,俗话常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没有说在家人多,是僧道多。所以你何必要出家?我都是讲的真话。说到修行、成就,在家一样成就,只要你真修,这不是出家的理由。出家真正的理由是弘法利生、报佛恩,这才是正当的理由。可是出家是危险的道路,险道,险在恭敬供养很现实,立刻就来了。本来没有贪心,一看到,贪心起来就增长了。所以刚刚发心出家时,好心、菩萨心、成佛的心。过几天心会变,这不是真的。一看到名闻利养都来了,心立刻变了,问题就出来了。所以我们不能不知道,一定要用真心去修行,我们才会有成就、才会有结果。
一生中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开经偈里讲:「百千万劫难遭遇。」你要遇到净宗法门,不止百千万劫,太难遇到了。遇到其他的法门,你一生未必能超越轮回,你不一定能出得去。说实在话,十之八九出不去。遇到这个法门,只要你认真修行,「万修万人去」,一个也不会漏掉。你不能去,必定有不能去的原因。一定是你放不下,你没有真正依教修行。所以过失不在佛,不在经,过失在你自己。你错会了佛的意思、曲解了佛的意思,所以你这一生没有成功。
疏钞【三、有五法门。见五土佛。〈一〉忆想外境念佛。生变化土。见化身佛。〈二〉摄境归心念佛。生劣受用土。见劣受用身佛。〈三〉心境互融念佛。生胜受用土。见胜受用身佛。〈四〉心境双泯念佛。生法性土。见法性身佛。〈五〉圆融无尽念佛。生法界无障碍土。见法界无障碍佛。】
『有五法门,见五土佛』,古大德有这一个说法,我也把它节录在此地,提供大家参考。修行就要像善导大师说的,我们一定要依佛所讲的。菩萨所说的如果与佛讲的不一样,我们都不听,一定要听佛的话。听哪一尊佛的话?我们修净土,一定要听阿弥陀佛的话;其他的佛讲的话与阿弥陀佛不一样,我也不听,这就对了,你往生才真正有把握、才真正靠得住。诸佛菩萨尚且如此,其他人与我们讲这个、讲那个,怎么会动摇?决定不会动摇,你信心清净,决定得生。这一段我把它念一念。
第一种『忆想外境念佛,生变化土,见化身佛』,把心外心内分得很清楚,有分别有执著。我念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距离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国土。你常常有这种分别执著,这样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一心不乱,当然事一心不乱可以念到,理一心不乱得不到,因为你有分别妄想,不能得理一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凡圣同居土,见变化佛,见化身佛,就是阿弥陀佛的化身。
第二种『摄境归心念佛』,这个功夫比前面要高一等,他晓得境界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是自心变现出来的,心境一如。虽然还没到一如时,可是分别执著的念头不强,不那么样的去执著、去分别。『生劣受用土,见劣受用身佛』,这就是方便有余土,还是见的应化身,应化的身相比前面一种殊胜。
第三种『心境互融念佛,生胜受用土,见胜受用身佛。』这就有一点接近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见到佛的报身,报身佛。
第四种『心境双泯念佛』,心境的念头也没有了,心地到真正清净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常寂光净土。这是『生法性土,见法性身佛』,见到法身佛。
第五种『圆融无尽念佛』,这是念佛最高的境界。『生法界无障碍土,见法界无障碍佛』,这个境界里面一见一切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都见到。
虽然有这么一个说法,人家提起来,我们也听说过。可是我们一定要依《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有没有这个意思?有。虽有,它是圆融的。净土确实有四土九品,但是在西方世界的四土九品是平等的。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我见的是阿弥陀佛的化身,弥陀的化身就是报身,就是法身。三身一体,无二无别。所以见化身就是见法身,见法身也就是见应化身,它与其他世界不相同。生变化土就是生实报土、常寂光土,因为它四土是平等的。不像其他世界,四土是有隔碍的,不在一起;三种佛也不是一个境界,所以绝对不是说,一生一切生,不是的。西方净土特别,我们要知道,他说的并没有错,可是你若执著这个境界就错了。因为西方境界是圆融的,你要能合起来看。这五个,「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个里面包含其余四个,那就是西方境界,一点都不错。不能把它分开来看,要合起来看,一就是五,五就是一。
疏钞【四、具信愿行三资粮。闻思修三妙慧。始名念佛人。净宗学会要求念佛人。要具五德。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一向专念。求生净土。依佛为境。心。愿。解。行。一一同佛。是真念佛人也。】
此处把念佛人的标准说出来了,大势至菩萨要接引的、要欢迎的是念佛人。我们合掌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不是他接引的对象?我们自己以为是对象,是念佛人,其实未必,要看我们与他的标准相不相符。他的标准,所有净土经论里面都是这种说法,可见这个标准不是假造的,一定要具足「信愿行」这三个条件。蕅益大师、莲池大师在《阿弥陀经》注解里,就把《阿弥陀经》分成「信愿行」三分,可见这三个条件非常重要。
「资粮」,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条件,要具备三个条件。信,像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所说的六种信,第一个要信自,第二个信他,第三个信事,第四个信理,第五个信因,第六个信果。「自他、事理、因果」完全没有怀疑,这才是信。
念佛人、修净土的人,《要解》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经典。印光大师说得好,即使佛再来到我们世间给《阿弥陀经》做注解,也不会比《要解》做得更好,印光大师把蕅益大师捧到最高处、捧到颠峰。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於蕅益大师这样的奉承,蕅益大师是什么人?他要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蕅益大师的身分没有暴露,印光大师的身分暴露了,我们晓得他是大势至菩萨。所以这是佛亲自来给我们注解《阿弥陀经》,这部经典非常重要。
净宗学会虽然依「五经一论」,其中最重要的三部经:《无量寿经》、《弥陀要解》、《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三部经是我们必修的,你从这些地方才真正了解「信愿行」的重要性。「闻思修」三慧这个法门是大乘法门,具足三慧、三资粮,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才是楞严会上标准的念佛人。
现在这个时代,我们理论上的依靠,五经或者是三经。三经就是指《无量寿经》、《弥陀要解》、《普贤行愿品》,这是我们理论上的依据。在行门上,一个念佛人现在还没到极乐世界去,身体还在世界上,在这个世界必须跟这个世界人相处,我们要用什么态度与他们相处?
我们提了六个科目。第一个是『五德』,五德不是佛说的,是孔夫子教导我们的。《论语》里学生对老师的称赞,老师有五德:温、良、恭、俭、让。我们学佛要以这个为基础,这是作人。人都做不好,还想成佛?还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与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不可能!阿弥陀佛欢迎你,但是与诸上善人格格不入,自然就不能合群。一定先要修五德。
下面五科是佛法,佛教给我们修学的纲领。『三福』,学佛的人不能没有福。成佛是「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圆满的意思,「二」是福报、智慧,所以成佛是福德圆满、智慧圆满。因此,学佛第一个要修福,没有福不能学佛,没有福你处处都有障碍,可见修福非常重要。
「三福」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说的,是一切大乘修学的基础。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教给我们怎么修法。第一是人天福报,再往上是二乘福报。第二是二乘的福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是真正佛法。真正佛法,我们修「觉、正、净」自性三宝,「佛法僧」三宝是皈依处。我们要知道学佛的人修什么?修「觉、正、净」,佛是觉而不迷,法是正而不邪,僧是净而不染,我们就修这个。「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具足众戒,最低限度是五戒。前面第一条里修十善业,所以五戒十善一定要认真去把它做到,没有这个基础,你就不要谈往生了。佛可以念,念了种善根,要想往生不太容易。所以一定要具足五戒十善。第三是大乘菩萨的福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是第三福。「深信因果」,我讲过很多次,这不是普通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换句话说,相信净土,念佛往生成佛的因果,专门指这个。这是三福。
「三福」是自己修行真实的基础,「六和」是处众。我们与大众相处,佛教给我们六条戒律,六个原则。第一个「见和同解」,就是今天讲的要有共识,我们在这个团体工作,我们的想法、看法都一样。第二个「戒和同修」,戒是生活规范、要守规矩。大家在一起一定有规约,这个规矩人人遵守,就是守法。其次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这六个条件是佛教给我们怎样与大众相处。
下面『三学』是大小乘都必须要修学的佛法,『六度』是菩萨行,『十愿』是普贤菩萨的大行。我们依这六个科目,以这个标准处事待人接物,一定要遵守。
『一向专念求生净土,依佛为境』,境是境界。以佛为境界,就是以佛为标准、为典型。我们的『心、愿、解、行,一一同佛,是真念佛人也』,这才是真正念佛,这个人一定往生,决定会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