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 (第十一集)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疏钞  (第十一集)  1988/7  台湾华藏图书馆大专讲座  档名:05-001-0011

  我们接著看「能摄」,第四十六页第三行最后这一句。

  「能摄,非如众生六根,攀缘六尘故。」菩萨六根就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我们众生的六根攀缘六尘,攀缘六尘这才造轮回业,将来必定要受轮回的果报。「能接,非如众生自利,不耐他荣故」,接是接引。看到别人胜过自己,众生就起了嫉妒的心,起了怨恨的心、不平的心,这都是烦恼。不晓得一切众生福报不相同,人家好是他有福报,他过去修的,他应该得到的;我不如别人,我过去没修,这是很公平的事情。如果我要修得好,那我果报当然胜过别人,这是一定的道理。众生不明白因果的道理,看到别人胜过自己,起嫉妒怨恨,那将来自己更是要堕落。不知道修福,天天在造罪业,这是一世不如一世。菩萨是以这无比殊胜的法门来接引众生,把这个法门介绍给我们,推荐给我们,希望我们修学,得到最殊胜、最真实的利益。所以「有此三大德,威势之至也」,他这个威德、势力达到了极处,「菩萨名实相称,众生无势可知」。这是说明大势至菩萨名号的来源,名号里面的含义,就本经而说的。

  下面一段这解释「法王子」,我们看《疏》里面,疏文在四十四面倒数第五行第二个字。「於法自在,名为法王,从法化生,称之为子,悲华经云,往昔因中,弥陀作轮王时,观音为长子,势至为次子,今在极乐,居佛左右,助化一切,次补佛处,故名法王子也。」这一段文说得很清楚,佛是法王。王是形容词,因为在古时候,这一个国家国王发号施令,他自在,别的人都得听他指挥,听命於他,他是个发号施令的人,所以称之王,王就有自在的意思。佛在一切法里面得大自在,所以称之为法王;菩萨则称之为王子,所以说法王子。这从法化生,菩萨是佛的弟子,是佛的学生,接受佛的教化,比喻为王子,他在一切法里面也得自在,所以老师称法王,学生就称王子。底下叙说了一段公案,这公案在《悲华经》里面说的,在往昔因中,过去世久远劫之前,阿弥陀佛还没有成佛的时候。久远劫前他修的福报很大,他作转轮圣王,转轮圣王是个大国王。观世音菩萨在那个时候就是转轮王的长子,太子,大势至菩萨在那个时候是转轮王的次子,他们是一家人,关系很密切,生生世世常常在一起,在一起修行。现在弥陀佛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了,他们两个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所以这是生生世世有这样密切的关系。

  这是我们读了之后非常羡慕的,非常向往的,我们也有很多家人、眷属,也希望生生世世在一起,能不能办到?办不到。为什么办不到?人家心地清净,没有烦恼,所以生生世世他能够满他的愿。我们现在虽然是一家人,每个人有烦恼,业障很重,一转世一投胎,各人跑各人道里头去,聚会那是很不容易的,很难的事情,所以不容易。唯有真正修道的人比较上机会多一点,不是真正修道,纵然修福也不容易生生世世聚会在一起,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

  现在在西方极乐世界帮助阿弥陀佛教化众生,阿弥陀佛虽然是无量寿,这无量寿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教化众生毕竟还是有期限的。佛度众生这是讲缘分,现在十方诸佛世界与阿弥陀佛有缘的,弥陀成佛了,大家往生佛国都得度了,这些人都度尽了。还有些人与观世音菩萨有缘的,你看现在念观音菩萨的人很多,将来观音菩萨成佛,他们都念观世音佛,也是在西方极乐世界成佛,到那里去。这个时间就很长了,总是无量劫又无量劫以后,他才会念观音菩萨去往生观音菩萨的佛国,这时间长。观音菩萨度众生的缘尽了,大势至菩萨成佛。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确有它的好处,没有灭法,只有正法。在《观音势至受记经》里面讲得很清楚,阿弥陀佛上午示现灭度,观世音菩萨下午就宣布成佛,接著来的。不像我们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底下一尊佛出现在世间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当中这么长的时间这个世界上没佛,这很苦。西方极乐世界是佛菩萨常住在世间,是没有佛前佛后之难的,所以那个世界好。这是说明这桩事情。所以观世音称法王子,大势至也是法王子,都是后补佛的地位。底下我们再看:

  「与,共也,伦,类也,声气相应,名为同类,五十二者,数也,表势至念佛一门,能摄信等五十二位诸法行故。」这一句是解释经文里面讲『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这句话很特殊,二十五圆通,其他每一章里头没有这种字样,唯独这一章有这种字样。这一句代表什么?代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这是不可思议的法门。菩萨五十二个阶级,从初信,就是十信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这五十个位次,等觉、妙觉,总共五十二个位次,妙觉就是成佛。从初发心到成佛,这五十二个阶级的菩萨,每一个阶级里面人数不知道有多少。诸位看了,不要以为只五十二个人,不多!那你就错了。这个位次是讲菩萨的地位,初信位的菩萨有多少,二信有多少,三信有多少,数不清!可见得这个法会殊胜庄严。

  『同伦』就是同类,哪一类?统统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这才叫「同伦」。大势至菩萨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净土,所以这个五十二位菩萨统统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这个五十二位是代表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念佛求生净土的众生,这五十二是代表这个,是代表全体念佛往生的这些人。所以,这个人数是没法子计算的。这个文里头说,他是代表势至念佛一门,能摄信等五十二位诸法行故。二十五圆通章里其他章里头没有这个字样,只有这一章有,显示出这是特别法门。

  「菩萨,具云菩提萨埵。」具是具足,中国人喜欢简单,往往把外国这些名相,翻译把尾音都去掉,菩提萨埵我们就称为菩萨,尾音省掉。我们称佛也是如此,佛陀耶后面尾音去掉,单称佛,中国人喜欢简单。「肇云,菩提,佛道名也,萨埵,秦言大心众生,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肇是僧肇大师,鸠摩罗什大师的学生,僧肇大师。他有《维摩经》的注解,在我们台湾流通很广,《维摩经》僧肇大师的注解;《肇论》流通的也有,在台湾都能见得到。这人聪明绝顶,是鸠摩罗什大师很得意的学生,但是他寿命很短,三十几岁就死了,在佛法上很了不起的成就。他对菩提萨埵有个解释,说菩提是佛道名也,菩提是觉的意思,觉悟的意思;萨埵就是众生,有情的众生。秦言,因为他生在姚秦的时代,你看我们在鸠摩罗什大师翻经,人题前冠著姚秦。所以这个秦不是秦始皇的秦,这是后秦所说的。有大心,入佛道,名菩提萨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发这样心的人这叫菩萨。

  「贤首云,菩提,此名曰觉,萨埵,此曰众生。」这是贤首国师所解释的,意思是大同小异。玄奘大师以后解释,跟贤首国师的解释,意思完全相同。菩提是觉的意思,萨埵是众生,翻作众生,就是觉悟的众生,拣别不是迷惑颠倒的众生,是觉而不迷的众生,这就称之为菩萨。「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名菩提萨埵也。」所以菩萨决定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菩萨的事业是如此,菩萨的职志也是如此。经文底下说:

  【即从座起。】

  凡是有所陈白,学生对老师一定要起立,不能坐在那个地方说。古时候很重视礼节,现在不重视。现在我们在外国看到学校老师上课的时候,学生把那个腿摆在桌子上,真难看,老师也不管。学生跟老师提出问题,请教老师的时候,也是两个腿跷在桌子上,很随便的问法。这在古时候没有的。所以,外国学校教室里面的礼节好像还不如中国,但是一般人与人的礼节比中国人好,但是教室里面,我们所看到的好像不如中国。日本曾经有个教育考察团到美国去考察,考察完了之后,得的结论是一无所取。日本人不学它,觉得美国教育一无所取,所以美国近来教育的确是失败。这是礼节,『即从座起』。

  【顶礼佛足。】

  这是行最敬礼,不但是起立,而且离开座位,先拜佛,先行礼。

  【而白佛言。】

  『白』是下对上的敬词,『白佛言』;上对下是告诉,你看说「佛告」,我们在经上常常看到的「佛告舍利弗」,佛告诉他,那是上对下,下对上一定是「白佛言」。像这些敬词我们要晓得,中国自古以来是礼义之邦,可惜现代礼义都忘掉了。我们中国可以说自开国以来,我们的教育就不健全,有很多缺陷。我在三十年前亲近方东美先生的时候,他老人家对於台湾的教育,一提起来就非常的愤怒,他老人家脾气很大,拍桌子就骂人。骂谁?骂教育部长,骂台大校长,这是满腹牢骚。我们今天想一想他当年所讲的那些话,统统兑现了,今天社会上的动乱他在三十年前就看到了,这是真正有学问、有远见之人。

  他那个时候跟我们谈到,像台湾是个岛国,大学有两所就够了,他的主张是这样的。因为大学是培养通才,等於说培养国家行政、管理的人才,他说要不了那么多,这人才多了,将来没有位子他会造反的,那问题就严重了。今天我们看到了。他说岛国应该怎么做法?大学只有两所,其余的多办航海的学校、航空的学校。如果真的要像他那样的构想,我们台湾今天的确是世界了不起的国家。我们把年轻人往(因为是海岛)航海、航空高等科技上发展,成为全世界造船王国,航空的王国,这个不得了!这是他真正的远见。如果能够在造船跟造飞机我们全世界第一,那我们国家今天是世界第一富有的国家,这是他的远见。他说不应该将一般大学办这么多,这是错误的。所以很多人见不到,他有这个眼光。

  注解灌顶大师注得很多,注得也很详细,诸位自己可以去看,如果看了有问题,我们再提出来研究。大家再翻开四十八面,我们看第二段,「正陈所证」。佛这是叫他们各人叙说自己修行证果的经过,大势至菩萨当然也得要叙说他自己。前面是讲仪式、礼节,这个地方正式他说明他自己修行证果的经过。这第一段里头「先总明佛出」。

  【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

  这是正式入了经文,也就是这一章的正宗分,前面一段我们可以看作这一章里面的序分,这是这一章的正宗分。『我』是大势至菩萨自称,我们看注解里面。「我者,即自指法身,不同情计我也。」此地这个多少是要说一说。他的注子里头有,我们翻开注解来看,在五十面倒数第三行。「我下,释我等二句,我有四,一执见邪我,二自他慢我,三名字假我,四法身真我」,这是佛法里面讲我有四种我。为什么?佛不是常常教我们要破我执,佛法无我,怎么会有我出来?这个才说明这有四种我。这四种我里面,诸佛菩萨没有前面的两种我,他有后面两种我。我们看底下的解释。「世人具邪慢」,这是讲世间一般人,邪知邪见、贡高我慢,这是邪慢。《唯识论》里面说的,第七识是四大烦恼常相随,这个四大烦恼里面有我见、我慢,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这不是学得来的,与生俱来的,前世的习气。总执著这身是我,把身当作我,这是邪见,这是决定错误的见解。有了我了,我总比别人还要高一等,别人总不如我,我慢心就生起来了。我慢也是与生俱来的烦恼,不要学的,哪怕他贫贱至极,像乞丐,要饭的。这在台湾现在已经几乎见不到的了,大陆、香港都还很多,会看到。在乞讨的乞丐,看到有钱的人开私家车经过,他在那里哼一声,有什么了不起,不过有几个铜臭钱而已。好像他还不比人家差!这就是我慢在作祟。这叫邪我,这是错误的,这叫我执。

  第二种这是说的外道,他虽然比一般世间人聪明,但是他还是有我执,「学人具慢假」,自以为比别人高。外道,诸位要记住,绝对不是除了佛法之外的那些叫外道,这个外道定义就很狭小了。其实佛法讲外道不是指那个,心外求法叫做外道。我们虽然学了佛了,如果我们不能从心性里面去求,我们在心外求,还是外道。这叫什么?叫门里外,佛门里面的外道。所以,我们自己要好好反省,我们是不是外道?学佛的人,说个不客气的话,我看十之七、八都是外道,都还是心外求法,不求自己的清净心。还是六根攀缘六尘外面,总认为自己了不起,别人都不行,我修的法门是第一,其他都不如我,这就是属於第二类的慢我。这种现象现在在佛门里面很常见的,古时候很少见,现在是很常见。古德修行的确他向心性当中求,他自己谦虚,对别人恭敬。

  现在人学佛是一定把自己抬高,要把别人压下去,他学的法门那是最高的,别的法门都不如他。所以形成了毁谤三宝,这罪业不得了。譬如常常听一些同修来告诉我,哪个地方的密宗上师劝他念咒,说念咒功德超过念佛,他那个才可以即身成佛,这个念佛不能往生。这是什么?这是毁谤三宝,这种说法是要堕阿鼻地狱的。你说念佛不能成功,念佛不如你,试问问「净土三经」是不是佛说的?是佛说的。你今天贬斥这个经典,你是谤法;经是佛说的,你否定这个经典,也就是谤佛;古今依照这个方法修行的这么多人,你这眼睛里头瞧不起他,这是谤僧。所以说是谤佛、谤法、谤僧,你去看看戒经里面,他是什么样的罪?什么样的果报?阿鼻地狱的罪,这个不得了。同样我们今天修净土,我们可以赞叹这个法门,我们决定不能毁谤任何一个法门;你要毁谤任何法门,轻视任何法门,你往生也是去不了的,你罪业太重了。

  《瑜伽菩萨戒本》里面第一条重戒,就是自赞毁他戒。它那个戒本很特别,不像《梵网菩萨戒本》第一条戒是戒杀,是杀生的戒。《瑜伽菩萨戒本》第一重戒是自赞毁他,就是自己抬高自己,毁谤别人、轻视别人,第一重罪。如果自赞不毁他,或者毁他不自赞,那个罪要轻一等;自赞又毁他,这个罪非常之重,这是我们要记住的。对於不同的法门我们应当要赞叹,为什么?都是佛说的,每个人志趣不相同,根性不相同,爱好不相同,各人选择各人的路,最后达到的目标都相同,有什么不好?所谓是方法、途径不相同,目标、方向都是一致的。所以不可以自赞毁他。现在很多人犯这个毛病,这是值得我们深深警觉的。

  第三种叫名字假我。学道的人没有证得圣果以前,我们把标准放到最低,就是没有明心见性以前。你明心见性那是圣人,那就是真我。没有明心见性之前,就是还没有能做到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在这以前。这是修学的过程里面,真正通达佛法,无我了。但是我们跟别人说话起见,为了表达意见说话方便,我们也称我。这个我是假我,假设,恒顺众生,你们大家说这是我,我也就随你们说这是我;要不恒顺众生,那就无法表达意见,就不能教化众生,所以他恒顺众生。可是自己晓得确实无我,明白这个道理,明白这个事实。其实佛法里头是这样教给我们的。在我们中国,老子也说得很明白,「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名是假的,不是真的。

  我们如果要见到事实真相,佛法里面常说「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你就见到一切诸法的真相了。一般人见不到佛法的真相,就等於说带了三副眼镜,言说是一副眼镜,名相是一副眼镜,心缘是一副眼镜,带上三副眼镜看外面东西,当然看不清楚。你把这三副眼镜拿掉,你就看到外面境界的真相,叫诸法实相,这才能看得到。所以言说,有言说不能执著,执著死在言说里头那就错了。佛在四依法里头告诉我们「依义不依语」,你要在言说里面体会它的意思,体会它的义理,不要执著它的言语。文字是言语的符号,不执著言语,换句话说,也不要执著文字,不必执著这个,你明白它表达的意思就可以了。不要执著在言语、文字上,不可以死在言语、文字里,你才真正能够懂得佛法的大义。不能执著名相,佛学的名相术语很多,都是为了便利表达意思起见而建立的。所以,往往一桩事情佛用许多名词来表达,用意就是怕你执著,使你了解这桩事情,这样说法可以,那个说法也可以。所以说「佛无有定法可说」,定法是什么?是一定的名词,一定的说法,没有。只要把意思表达出来,怎么说都可以,这是叫我们依义不依语。这都是破我们的执著,破分别、破执著。

  心缘就是心的攀缘,要离开一切的攀缘;换句话说,我们心不被境界所转,就是离心缘相,不为境界所转。现在这个世人迷信的风气比古时候要盛,超过古人,看相、算命、看风水的生意非常之好。诸位要是到美国的话,学会看风水,那个赚钱就多了,比什么行业都好。你看连雷根总统都要请中国的风水先生去给他看看办公室,你看看。我在美国认识几个看风水的,他给我说可惜言语不通,如果言语要通,他说钱财滚滚而来,不晓得有多少。现在洋人喜欢看风水,从前是中国人喜欢,这外国人对风水超过我们中国人,他们相信这些。这是心被境界转。有没有风水?有,因为你心被境界转;如果心清净,不被境界转,风水就没有了。《楞严》上说得很好,「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身心清净的人,风水是随我们自己转的;心不清净的人,心受外面境界影响,他会被风水转,那真的有风水,这不是假的。

  我们会不会受外面境界转?这个事情很容易觉察到,别人骂我们几句我们生不生气?怎么骂几句就生气了,我们就受外头境界转了;他赞叹几句我就欢喜,也被境界转了。如果人家骂你,他骂别人你为什么不生气?我们两个人在一起,他骂他,我为什么不生气?他骂我,我为什么就生气?如果想想,他指著名字骂我,我晓得名是假名,世间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假名!他骂我,我不生气,你就不被境界转,风水对你就不相干了。所以,我们今天六根接触六尘境界还会被外面境界影响,决定有命运,决定有风水。你几时修行到心地清净,不被外境所转,风水对你失了效,你自己造命运,自己转命运;自己造风水,自己转风水,那就得大自在。所以这是修行的功夫,真的来说是「境随心转」,这是真的,佛菩萨是境随心转,我们凡夫是心随境转。心随境转是苦不堪言,太苦了;境随心转是得大自在,那是真的,不是假的。

  「圣人是假真」,圣人证得了真我,常乐我净这个四净德,法身里面有常乐我净,般若里面有常乐我净,解脱里头也有常乐我净,常乐我净四净德真的确实有。凡夫有名无实,佛与大菩萨他们是真正有常乐我净,有真我。所以我们学佛就是要证真我,舍假我证真我。此地大势至法王子,在此地我们就说他是圆教初住菩萨,那就行了,已经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了,他的见解、思想、行为与佛没有两样,所以他称「我」是真我,这法身我。所以此地讲这个我是指法身,因为他证得一分法身,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是真我,这不是假我,不是慢我、邪我,不是这个,这是真我。但是从方便上讲,也能说假我,也可以,但是他这个假我后面是真,他不是假的,他是以法身而现前。所以,「我」这个意思在佛法里面意义很深,有许多种的讲法,我们都要知道。

  『忆』是忆念,『往昔』这是过去,过去多久?这个时间太长了,『恒河沙劫』,这是显它的时间之久远。在这一句里面我们要注意一桩事情,那就是我们自己记忆力很差,你们几个人曾经记得你三岁时候的事情,你们能不能记得?你们能不能记得你三岁的时候,过年初一那天发生一些什么事情,有没有人能记得?都忘掉了。这菩萨真厉害,你看这恒河沙劫以前的事情他记得那么清清楚楚,这不得了,这种本事不是普通人能够有的,他有这么好的记忆力。实在讲,如果我们修行到这个程度,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无量劫以前的事情我们统统都恢复了记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说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不知道的,智慧、神通统统现前了。

  「劫」是时间的单位,怎么个计算法?这个地方没有详细的注解,我们简单说一说,佛经里头很多种说法,最常见的一个说法就是寿命的增减。佛讲人寿命,人寿最长的时候是八万四千岁,每过一百年减一岁,最短十岁,从八万四千岁每一百年减一岁,减到十岁,十岁最短了;然后再从十岁,又一百年加一岁,又加到八万四千岁,这样一增一减叫一个小劫。这你们好好算算看,这一个小劫是多少年,算得出来,一个小劫。二十个小劫是一个中劫,四个中劫是一个大劫。此地这个数字是大劫,这是以这个为单位。多少个大劫?你们到印度恒河去看看,恒河沙像面粉一样,你看那恒河里有多少粒沙,一个沙是一个大劫,你就算算多少个大劫。大势至菩萨这个神通太伟大了,太不得了,恒河沙劫以前的事情他都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讲这个事情,那么久远之前的事情,不是现在。

  你就晓得菩萨修行经历时劫的长远,这不容易,像这种字样我们在佛经里面可以说常常看到。因为佛当年讲经,差不多总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在恒河流域一带讲经,说到数目字之大,佛就常常用恒河沙来做比喻。这个比喻,诸位要晓得,绝没有夸大,只有比这数字更大,再更大没办法说,所以就说个恒河沙。所以恒河沙数是最保守的说法,实际的数字决定是超过这个数量,这是我们应当要晓得的,应当要相信的。因为佛法绝对不是佛一个人说了就算的,佛法所说的是要我们自己亲证,我们自己能够证到佛的现量境界,这是佛教学的愿望。佛绝对不是说,只要我们听他的就好了,不是的,是要我们自己达到他的境界,像他一样的智慧、一样的神通、一样的能力,这是他教学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