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辑要疏选读 (第四集) 1993/12 台湾高雄元亨寺 档名:04-009-0004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请掀开讲义第一页,从第十二段看起。
【十二、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这一条是「请转法轮」,它的意思就是请佛菩萨演说佛法。讲演佛法为什么叫转法轮?平常我们佛教的标帜,有三个运用得最普遍,其中一个就是法轮,另外一种是莲花,用莲花做标帜的很多,还有一种是卍字,这三种用的最多、最普遍。用法轮做标帜就是《华严经》上讲「请转法轮」的意思。
「轮」是一个动的东西,可是它的形象很特别,就是动中有不动,圆周是动,圆心不动。同时它又代表「空有不二」,轮周是有,但心是空的。我们学过几何都晓得,圆心真有,它确实有,但是找不到,所以代表佛法里面所讲的二谛,空有不二。同时,轮有碾碎的作用,像我们修马路的压路机一样,能把不平的地压平。佛说法,我们听了之后,心里面许许多多的分别、执著、烦恼都消除了;就好像这个心里头有很多不平,闻到佛法,都被佛法碾平了,所以这个里面包含著许许多多的意思。但是正确的含义就是请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佛菩萨现在不住世了,「请转法轮」就变成我们要邀请善知识。无论是出家在家,对於佛法有修行,当然证果就更好,有修有证的最好,他说的就符合经典所讲的「真实义」,因为他有证。现代证果的人我们大概也见不到了,不要说证很高的果位,就是低级的,像小乘须陀洹这样的果位,我们也遇不到了。不得已只好再求其次,礼请真正有修行的,虽然他还没有证果,他确实有修有学,我们请这样的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都好,请他来为我们讲演佛法,请他来帮助我们,来教导我们修学佛法,这都包括在「请转法轮」这一愿当中。
我们前面说过,佛法的教学是世出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如果我们把佛法看成宗教,那就看偏差了,佛法无量无边的利益,我们只能够得一分、二分而已,得不到很多,更得不到圆满。为什么?你错认了它、错解了它,你得的利益就很有限。佛法是教育、是至善圆满的教育,它教导我们,使我们正确理解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可见得佛教育对於我们的关系最密切,是必须要学习的。但是大家不知道这个教育的好处,从来没有接触过,那要如何教大众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当然这需要懂得的人、明白的人,代表我们大家去请老师。请到老师为我们宣讲之后,我们听了、明白了、觉悟了,知道应该如何来修学,这就是「请转法轮」真正的意义。
佛弟子(现在说佛教徒),每个人都有恳切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有好的因缘,多修福报,多种善根。这个福报、善根里面最殊胜的就是教学。我自己不能教、不能讲,我请善知识来教来讲,这个礼请的人的功德是第一殊胜。为什么?这一方的众生,有机会闻到佛法,有机会修学佛法,都是因你而来的,是由於你的介绍、你的推荐、你的宣传,这是真实的福报。所以修福最殊胜的就是请善知识讲经,这比任何一种修持的功德都大。这个法师或是居士长者来讲经,不但我们在座这些人听了得利益,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天龙鬼神,在这个地方听经的人数,比我们在座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他们同样也得利益。所以你才晓得,功德无比的殊胜。
如果我们自己有力量,我们一个人发心去礼请。现在交通便捷,全世界的善知识,我们都可以把他请来讲经。如果时间长,请他讲一部经;时间短,就请他做几天或者是几个小时的演讲。这个功德到底有多少?说实在话,我说不出来,太大太大了。假如我一个人没有这个力量,我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起来邀请善知识来讲经说法,这都是方法。一个地方,如果常年不断有善知识在这里宣扬正法,这是一个地方的大福报,能够改善人心,转移风俗。刚才讲的,不但人得利益,天龙鬼神都得利益;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净化人心,安定社会,它确确实实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
前面我也曾跟诸位提到过,我们读历史可以知道,古今中外,唯有热心於教育工作的人,那个福报是真实的,绵延到好多代都不衰,永远值得大众尊敬。释迦牟尼佛从事於教育工作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看影响多大。在中国,孔老夫子晚年的时候专心教学,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夫子有学生三千人,三千弟子当中,有成就的七十二人(出类拔萃者七十二人);他的影响一直到今天都不衰。
即使今天在大陆,大陆国家领导的干部也见到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所以重新考虑要把中国传统的美德发扬光大,教导青年、教导后一代,这个确确实实是有眼光、有见地。由此我们看出,中国将来的前途是非常的光明。我们的固有文化、伦理道德能够复兴,必然能够安定中国的社会,一定给全世界带来和平。这都是归功於教学,归功於有见识、有智慧的这些佛弟子,知道请转法轮,知道请善知识来讲经说法、教化一方的重要性,非常非常重要,这是这一条里面要紧的含义,所以要「殷勤劝请」、要「种种方便」。
这个「种种方便」里面包括的就多了,所谓一切因缘俱足。我们请到善知识,这个地方一定要有相当的场所,要能够接待他,要有讲堂;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要有现代化的设备。在设备里面最重要的是录音、录影。为什么?有这个设备,它的效果就能扩大。我们在此地,真的,不仅仅是大家听到这两个小时,而且这两个小时所讲的能够传播到全世界,你看这个功德多大。你的功德大小,就是看得利益的人多少,从这个地方看它的比例,得利益的人愈多,你的功德就愈大。我们能超越这个讲堂,利用科学工具,把它传播到全世界,这个功德就太大太大了,所以一定要有现代化的设备,这都包括在「种种方便」这一句里面。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条:
【十三、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於众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我们学佛、接受佛陀的教诲,我们的目的就是成佛,也就是此地讲的『成等正觉』。「等」是平等,与一切诸佛如来平等。对於宇宙人生彻底觉悟、大彻大悟,这叫「正觉」。换句话说,没有一丝毫错误,那是我们接受佛教育终极的目标。诸佛如来,他们也是从凡夫修成的;换句话说,他们修学的这些历程,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重要的纲领,佛是『以大悲心』为体,这个「体」就是佛教育之体;佛教育之体是大慈大悲。有许多年轻的同学发心学讲经、学弘法,我非常欢喜;我们这个时代,国内外都缺乏弘法的人才。我们要想弘法利生,要具备什么条件?是不是要很高的学历?是不是要读很多的书?给诸位说,统统不是。他所需具备的条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大悲心。你有没有大悲心?你有大悲心,你的心就跟佛心一样;你现在又发愿要弘法利生,而佛的愿就是弘法利生,所以你的愿也跟佛的愿一样,那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要发心修学,一定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学历差一点不要紧,问题是「心」。这里告诉我们了,一定要具足大悲心,这个非常重要。佛门常讲佛家是以「慈悲为本」,「本」就是体;「方便为门」,修学方法有许许多多的善巧,有许多巧妙的方法。
大悲心是因众生而起来的,是『因於众生,而起大悲』。看到众生太苦了,众生实在太可怜了,包括我们自己本人,我们实实在在迷失了自己,不晓得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这叫迷。如果明白了,才晓得是真正可怜,经上常讲「可怜悯者」。这个「可怜悯者」是佛对於六道众生说的,六道不但是人,比人更殊胜的天道(天道相当复杂,有二十八层),这二十八层天,佛眼里看来,都是「可怜悯者」。为什么?不能脱离轮回,那就可怜了。
生到人天,这个环境算是不错了,三途就太苦了。哪一个人没有经历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我们都干过;都做过畜生,都当过饿鬼,也堕落到地狱,只是现在忘掉了。这一到人间来,一生出就有隔阴之迷,从前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我们在经上读到,阿罗汉是证了果的人,本能(就是本有的能力)恢复了一部分,不是完全恢复,他有宿命通,可以知道过去五百世,也能知道未来五百世。他一看自己的过去,所谓心有余悸,身上流血汗;不是冒冷汗,而是冒血汗!他这样恐怖,是恐怖什么?想到从前自己堕阿鼻地狱受苦的时候,现在还心有余悸。
阿罗汉有能力看到过去五百世,我们没有能力;那我们过去五百世,还能说比他殊胜吗?这才知道,这个事实真正是可怕。千万不可以说「我不知道,马马虎虎就这样过一生算了」,要是不知道就没有,那我们情愿不知道。就算不知道,也要受果报,业因果报,决定不能避免,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行为都在造因;起一个念头,将来都受果报,何况你身心的造作。我们不要看太远,不要想太多,就想今天一天,从早到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多少善?多少恶?两个比较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我们恶念多过善念,恶的行为多过善的行为,来生一定到三恶道。善多过恶的人占少数,恶多过善的人占多数,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看清楚、看明白了,我们的悲心,自然就生出来了。我一定要发愿,像诸佛菩萨一样,我要度自己、要帮助别人。我们帮助别人就叫做度众生(佛学名词叫度众生,以现代的话说是帮助别人),帮助他破迷开悟,自然就离苦得乐了。
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迷了就胡作妄为,所以带来的是苦报。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觉悟之后,你的想法、看法、作法都正确了,都不迷惑,所以果报是乐。苦乐是果,迷悟是因。因此,佛的教学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迷的是什么?迷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本人,就是自己。悟,也是悟的这个真相。大乘经讲到极处,迷悟不二,因为真相没有迷悟,迷悟在我们自己。一念觉,就跟佛菩萨一样;一念迷,就堕六道,沉沦在三途了,非常可怕。明白这个事实,知道佛陀教学的殊胜,知道这个教学的好处,我们一定发心、发愿、起大悲心。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菩提心」不太好懂,「菩提」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悟,所以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觉悟有没有标准?如果没个标准,那哪一种心才算是觉悟的心?菩提心有标准,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了三个标准,第一是直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大悲心。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也给我们讲了标准,也是三心,名词跟《起信论》有一点出入;第一个叫至诚心,第二个跟《起信论》相同,也叫深心,第三个叫回向发愿心。我们把两个说法合起来,意思就相当明显。直心就是真心、真诚;真诚的心是本体,深心跟大悲心都是作用,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是有体有用。真心起作用,对自己就叫做深心,对人就叫做大悲心。慈悲是对人的,不是对自己的,对自己是深心。深心最简单的说法是「好善好德」,好善好德是对自己,真心里面一定是好善好德,而对别人一定是大慈大悲。所以这三个,实在讲是一个,一而三、三而一,一个体、两个用;而两个用当中,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所以,「三心」实在讲是一个心,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这样的说法,我们还是不太容易明了。真诚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心,我们自己感觉「我是真心,我是诚心,我待人处世都用真心,都用诚心」,这是不是佛教讲的这个标准?不是的。我们讲的真心、诚心,距离佛家讲的标准差得很远很远。世间法中,儒家也讲「诚意、正心」;儒家的「诚意、正心」,跟我们佛法讲的菩提心非常接近。儒家讲的「诚意」,就是真心,就是体;儒家讲的「正心」,就是作用。佛法把作用分作两个,自受用、他受用;儒家讲作用,两个合成一个,所以一个是体,一个是用。
清朝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意」下了一个定义,下得很好,很有见地。这个「诚」怎么解释?「一念不生谓之诚」。换句话说,我们心里起个念头就不诚了,心就不真,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诸位看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注解里面,举例子讲到画符念咒。符咒很灵,为什么灵?真诚心画的。所以符咒平常要练,练得很熟,到画符咒的时候,这一笔点下去,心里头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这是真诚;一道符画下来,不会起一个杂念,这个符就灵。如果画符当中起了杂念,这符就不灵了,符咒家的秘诀就在此地。
我们念咒,譬如最常见的念大悲咒。如果这个大悲水要真的灵、决定灵验,应当怎么个念法?这个大悲咒从第一句念到最后一句,当中一个杂念都没有,那这个咒就灵,这个水就能治百病、就能消业障。如果这个咒念下来的时候,当中起了很多妄念,那就不灵了,水也不灵了。为什么有人念的大悲水很灵,有人不灵,原因就是在此地。大悲咒很长,一遍念下来,当中没有一个杂念,不容易!由此可知,诚敬心真可贵,真的上能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下与一切鬼神都能沟通。诚敬则一念不生,标准在此地。用这样的心起作用,对自己才是深心,对别人叫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心,就是能够爱护一切众生。
佛法为什么不讲爱,要讲慈悲?因为世间人这个爱是从「情」生的,里头有情执,有分别、有执著。慈悲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是清净的、是真诚的、是平等的。所以看到一切众生受这样的苦难,自己向佛菩萨发这个大愿,「我一定要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超越轮回」,这个心就叫做菩提心。你发了这个心,当然你会认真努力去做,以行践愿。发的这个愿,要做不到,那愿就落空了。你能够将你的愿做到,你自己感到非常满意的程度,那就成功了。
我们同修们读《无量寿经》的人很多,你们在《无量寿经》里面,仔细看看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你看人家怎样发愿,为什么发愿,如何发愿,发愿之后怎样把他那些愿统统都实现、统统都做到,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这个经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经典是要我们学习佛菩萨的行持,学习佛菩萨的存心、发愿、修行,帮助广大众生。再看他的成绩,凡夫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间不长都能成了等觉菩萨,这是他的成绩。从成绩上来看,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成绩,都比不上阿弥陀佛。十方世界诸佛教化众生,证到这个地位,要用很长的时间。阿弥陀佛用的时间很短,经上世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到现在才十劫。换句话说,那一些人有这样殊胜的成就,都是这十劫去往生的。十劫就有这样的成就,了不起!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这一段是教给我们修学的重要纲领。再看底下一条:
【十四、菩提属於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诸佛如来念念不忘众生,这是真的。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所说的「如母忆子」,诸佛菩萨念我们,就像慈母念他的儿子一样,时时刻刻在心里,从来没有把我们忘掉。可惜的是我们把佛忘掉了,我们不肯念佛。一切菩萨如果舍离众生,决定不能成佛。为什么?佛在大经上说,菩萨一定要修普贤行,才能够圆成佛道。这是因为普贤行里面,念念不忘一切众生,这跟佛的心愿是圆满的相应,完全相应,道理就在此地。底下一段为我们举出几个例子,告诉我们学要从哪里学起。
【十五、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皆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这是帮助众生断恶;『所修善业,皆速成就』,这是帮助众生修善。这段里面关键的字眼,就是一个「愿」,我们要真正有这个愿去帮助众生。底下一个字是「常」,这个愿不能间断,时时刻刻、在在处处,我们这个心愿都存在,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所有一切病苦,追究它的根源有三种。第一个是生理的病,生理的病源多半在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祸也是病,这是属於生理的病。我们饮食不卫生,我们的衣服没能够调适寒暑,受了风寒,这些属於生理上的病。生理的病,医生可以治疗。诸位要知道,医生是医病的,不能医命,那与命运不相干。医生可以医病,而且只能够医治生理的病。
第二种病的根源是冤业,这个医生没有办法治,是冤家债主找到你了。我们佛门同修提起来,大家容易觉察到。我们本省拜水忏也很平常,这个慈悲水忏的因缘,就是悟达国师的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了。悟达国师生了个人面疮,这个人面疮不是生理的,而是冤业、冤家债主找来的,所以医药没有效,什么样的好医生,什么样的好药,都没有用处。这种病得了怎么办?只有调解。他要是接受调解,这个冤家债主离开了,你的病就好了。现在国内外,我看到这一类的病不少,这个需要调解。像我们诵经、拜忏、修福,回向给他,统统为他做的。他要是接受,他就走了,那你病就好了;他要不肯接受,那麻烦就大了。但是绝大多数都愿意接受调解,接受之后就离开了。我们今天讲超度冤家债主,就是调解;若他接受调解,他就离开了,不再找我们麻烦,这是第二类的病。
第三类的病叫业障病,这一类病是最麻烦的。这是自己或是过去、或是今生,造作的恶业造多了,得了这个病。这个病既不是生理的(医生治不好),也不是冤业(超度、礼忏都没有用),这是最难治的病。佛告诉我们,这种病不是不能治,真正忏悔就能治,因为它是业障。《行愿品》里面讲「忏除业障」,业障真的忏除了,病就好了;若只忏除一部分,病就轻了。所以这个病的根源,我们要晓得。
这个「诸病」,不但包括我们身的病,还包括心的病。实在讲,心病比身病还要严重。这一点不是学佛的人他不知道,真正学佛的人,了解事实真相,他知道我们的身不重要、生命不重要,法身慧命重要。因此,这个心病比身病要重!心是什么病?见思烦恼是病,尘沙无明是病,这个病除了佛法,没药对治,这是真的。
实在讲,佛就是为这一桩事情「出现於世」,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来治疗我们的心病。因为这个世间所有的学术、宗教、科学、技术,都没有办法治心病。高级的宗教懂得修定,定功修成了,能够生四禅天、生四空天,但是出不了三界。原因在哪里?这个定是伏见思烦恼,没有断根;好比石头压草,压在那个地方,定要失掉了,那个病又生了。这烦恼一生,马上就是轮回堕落。
所以佛出现在世间,教导我们烦恼要断;伏不行,一定要断。断见思烦恼,就超越六道轮回;断尘沙无明,则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唯独佛法能救。这是通途,是常理。依照通途常理,佛虽然说得好,理论也好,方法也妙,可惜我们自己业障太重,根本没有办法用得上。譬如修定,我们就定不下来,我们修不成功,不要说尘沙无明了,见思烦恼我们今天都没有能力伏住,何况去断?换句话说,你就决定不能够脱离轮回。这才叫真正苦恼,真正可悲。
为什么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阿弥陀佛,都敬仰阿弥陀佛?世尊释迦牟尼佛是诸佛的一个代表,他老人家在《无量寿经》上称赞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世尊这样赞叹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的赞叹。为什么要赞叹?其他诸佛还没想到这么巧妙方法,阿弥陀佛想出来了,建造极乐世界,叫我们「带业往生」;换句话说,不必断烦恼就能超越三界,就能圆成佛道,这个法子太妙、太好、太殊胜了。
我们今天要真正帮助一切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没有第二个法子,只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推荐给一切众生,这些众生明白了、清楚了、觉悟了,依教奉行,这一生必定得度;这个离苦得乐,断恶修善,统统都圆满成就了。阿弥陀佛被诸佛赞叹,道理在此地。
我们明了了以后,虽然没有诸佛菩萨那样的智慧德能,我们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劝导一切众生,这个见解、这个方式跟佛与大菩萨在十法界接引众生,无二无别。诸佛如来用什么方法教众生?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今天也劝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这一招跟诸佛菩萨可以媲美,其他的那就比不上了。唯独这一招,可以跟他比一比。你才晓得,这个功德是多么殊胜。
下面这几句,我们要记住。众生想造恶,造恶要有缘,我们把他的恶缘断掉,恶就造不成了。譬如,经典上有一个小故事(我们佛家叫公案),从前有一个人持戒很严,那当然是佛弟子,在路上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追一只兔子,当然猎人是想杀这个兔子,走到三叉路口,兔子跑掉了,猎人没有看见。这个持戒的人刚好就在这个地方,他看到了。这个猎人就问他:「我追一只兔子,你有没有看到它跑到哪里去了?」那个持戒的人就打了个妄语(佛弟子受了五戒,不妄语,但他打了个妄语),兔子从这边跑掉的,但是持戒的人就告诉他:「从那边去了。」这是因为这个猎人想杀生、造恶,打这个妄语不叫破戒,叫开戒(戒律有开、遮、持、犯)。他为了救这个兔子,又不叫这个猎人造罪业,打这么一个妄语,两个都救了(兔子的命救了,猎人不造杀生的罪业),这就是「欲行恶法,皆悉不成」。诸位从这个例子去想,我们在生活当中所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与事,若发现它是错误的,我们把他那个缘障碍住,他的恶事就做不成了,这是一桩好事、是一桩善事。
『所修善业,皆速成就』。他如果做的是好事(好事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这些事情是好事),好事我们要随喜,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成就他,成人之美!就是这个意思。不成人之恶,他做恶事情,我们不帮助他、不成就他,这是前面一个意思;这是在断恶修善上面帮助他。
下面是正告我们修学的标准,『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这是我们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的总纲领。一切恶业我们统统把它关闭,不但自己不造作,连恶的念头都没有,那才叫真正的断恶。恶念很难断,为什么?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贪瞋痴慢、五欲六尘的念头,我们不必故意想它,它自然就生起来了。生起来怎么办?古大德教给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不怕,它自然会起来;它要不起来,那你已经成佛成菩萨了,你不是凡夫了,你是六道里头的凡夫,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一定会起念的。起念是正常的,不要害怕。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你觉悟太迟,这恶念会相续,一个恶念接著一个恶念,再接个恶念,那就可怕了。如果觉悟得快,这个恶念一起来,第二个念头就觉悟了,这个恶念就没有了。
什么叫做觉?一念阿弥陀佛就是觉。我第一个念头是恶念,贪瞋痴的念头,这一念起来我知道,第二个念头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给诸位说,这叫念佛得力,这叫念佛功夫。这个佛号,不是说你一天念多少是功夫。你念的佛号,确确实实把你心里面的恶念杂念都能够取而代之,这是念佛功夫得力,那才真正有效。所以平常我们做课诵的时候,是训练;在应用的时候,就是二六时中,随时随地,起心动念,能用这句佛号,把自己的妄想杂念压住,取而代之,这才叫真正念佛,这叫会念佛,这是真正「关闭一切诸恶趣门」。
这一句佛号确确实实是「开示人天涅盘正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极乐世界就是「涅盘正路」。「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很多,我们最常见的是翻作「圆寂」。现在一些学佛的人死了、出家人死了叫圆寂,这个用得不太妥当;圆寂是活著证得的,不是死了就「圆寂」了。若是死了就圆寂,哪个人不死?那岂不个个都入大涅盘了,不是这个意思。
「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心里头一个妄念都没有,就是清净寂灭。六祖惠能大师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就是寂灭。功德是什么?是戒定慧、闻思修,三学三慧圆满。三学是小乘圣者所修的,三妙慧是大乘菩萨所修的,他都修圆满了,所以叫「圆」;功德圆满,心地跟佛一样,清净寂灭,这叫圆寂。所以证得圆寂这个境界,最低限度是大乘圆教法云地的菩萨。
《仁王经》里面,把菩萨分为五大类,其中最高的是寂灭忍。寂灭忍有上中下三品,下品是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就是佛。可见得沾到「圆寂」的边是法云地菩萨,九地以下都没有。七地、八地、九地所证得的叫无生法忍,不是寂灭忍。无生法忍不是圆寂,圆寂是寂灭忍,可见这个地位高。我们念佛是信愿持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定是一生当中圆满证得大涅盘,就是证得寂灭忍的果位。所以一句佛号就是「开示人天涅盘正路」,我们才知道念佛功德是无比的殊胜。
念佛的人多,但是念佛的好处,知道的人不多。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究竟怎样不可思议?真正知道、真正明白的人,实在讲也不多。果然明了了,那决定是死心塌地去念。为什么?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谁不求殊胜美好?这是世出世间第一。所以能把世间一切舍弃,专门去追求,道理就在此地。不识货,所以他不会去追求;真的认识了,他就拚命去追求了。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皆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这个地方,菩萨示现「代众生苦」。前面也曾跟诸位说过,苦乐是果报,没有人能够代受,所谓「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代受的。我们的苦难,佛菩萨能不能代受?不能,这个诸位一定要了解。虽然不能代受,佛菩萨确实有这个心、确实有这个愿;虽有心愿,毕竟业是个人自己造的,所以没有办法代替。虽没有办法代替,有愿心就等於代替。
从我们凡夫角度来观察,诸佛菩萨住在一真法界,那是得究竟圆满的安乐。他为什么跑到我们娑婆世界来?像释迦牟尼佛到我们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做给我们看,这也可以说是代众生受苦。他可以不来,但他以大悲愿力来了,做种种示现,让我们觉悟,这就是代众生受苦。
像地藏王菩萨那就更明显了。六道里面最苦的是地狱道,他偏偏要到地狱道去度那个最苦的众生。他到地狱道的相,不是像我们塑造的、彩画的那样庄严,他到地狱道一定要现地狱相,跟那些人现同样的相才能度他。在饿鬼道,他要现饿鬼相,跟鬼才能处在一起;要现同类身。换句话说,度畜生,他要现畜生相。譬如他要度猪,他就要去到猪里头去投胎,变一只猪,天天跟那些猪讲经说法;他要度牛,那个野牛一群一群的,他要去投胎,去做一只牛,才可以跟这些牛群讲经说法。这都是真的,《大藏经》上统统都有记载,所以诸佛菩萨度化众生,要现同类身。这个现同类身就很苦了,就是代众生受苦;不辞辛劳,帮助这一些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不仅仅像我们把自己精神物质的享受减少几分,去帮助别人,诸佛菩萨代众生苦,完全修的是法布施,那个福报就无比的殊胜。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宋朝的范仲淹,印光大师对他赞叹备至。这个人是文武全才,武官做到元帅,文官做到宰相,好善乐施,喜欢布施。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他是一个穷秀才出身的,但是他有非常可贵的品德。他的家境清寒、贫苦,少年时候在寺庙里面念书。从前的寺庙跟我们现在寺庙不一样,不但传授佛教育,连世间教育都兼顾了。范仲淹在寺庙念书,寺庙中的藏经楼就是图书馆,书籍很完备,可以借来读,不懂的地方,去请教这些出家的法师,出家的法师是天人师,都是有道德、有学问,他们会教导他。那一段时间,他住在寺庙里过清苦的日子,没有钱吃饭,三餐温饱都很不容易维持,所以煮粥煮得厚一点,把它切成四块,一餐吃一块,过这样的日子。
有一天他在这个寺庙里,偶然之间发现不晓得什么人埋藏在地下的黄金,数量相当多,是用瓮装的,埋在地下。如果是平常人发现了,那就发大财了;但他发现之后,用土再给它埋起来,也不告诉别人,没有人知道,自己分文不取,非常难得。到以后他作宰相的时候,这个寺庙年久失修,寺庙的出家人想一想,范仲淹从前在我们这儿念过书,现在作宰相了,应该向他化化缘,帮助我们建这个庙,就找到范仲淹。范仲淹的确是很客气,一写就是黄金多少万两,庙里好欢喜。但是范仲淹写了之后又没有拿出来,这是什么意思?范仲淹就告诉他,你到寺庙里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一棵树,你到下面去挖,黄金都在那个地方。结果挖出来了,於是就用这些黄金来修庙。你看看人家这一点德行,就不是平常人做得到的。
我们在古文《义田记》里面看到,范仲淹一生当中,自己过贫苦的日子,收入再多,都没有在生活上改善,还是穿旧衣服,住小房子。这些钱哪儿去了?救济穷人。《义田记》里面讲他养三百多家,办义学。地方上年轻的这些小孩可以接受教育,但家境清寒的,他办学校、请老师,替国家培养人才,钱都做这个用处了。自己行善积德,五个儿子当中有两个做到宰相,跟他的官位一样大,有一个是做到御史大夫,要用现在这个话来说,两个儿子做过行政院长,一个儿子做过监察院长。他死的时候,买不起棺材。钱到哪里去了?统统做善事、做好事去了。你今天到苏州、杭州去,提到范家,没有人不尊敬的。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将近九百年,家道不衰,子孙好,子子孙孙都遵守祖先的教训,尽心尽力积德修善。所以印祖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是孔老夫子,七十多代家道不衰;第二个是范仲淹,九百年家道不衰;第三个他说有个清朝初年的叶状元(这个人我不太清楚,印祖在《文钞》里讲的),这个叶状元也是积德行善,到清朝末年,家道三百年不衰,不容易!
一个家,通常能够维持三代,就很难得了。我们看看现代人,几乎自己一生都保不住,青年壮年时候发达,晚年就败了,我们看到很多很多。所以你读古文,我们从前国文里都读到过,韩愈写的《圬者王承福传》,你看看那篇文章,你再看看我们现前的社会。王承福是做泥水匠的,有个人买了一幢又大又好的房子,请他来修理;过了几年,这个主人家败了,房子卖给别人了,那个买房的人又请他来修理。他亲眼看到富贵不长久,几年就败了,房子就换主人了,非常感慨。韩愈遇到他,给他写了篇文章,这很能叫我们警觉,富贵很难常保。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要知道积功累德,那才是真正保全富贵最好的方法。佛在经典中,这些教训就太多太多了,这个就是代众生苦。代众生苦是最大的功德,也是最大的福报。
我们这样帮助众生,「令彼众生,悉皆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如果是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是普贤菩萨的方法,弘扬净土法门,把净宗这一门介绍给一切众生,推荐给一切众生。但是要知道,这个法门,诸佛如来都说是「难信之法」。很容易修,难信易行;修是非常容易,能够信受非常困难。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特别提倡《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里面讲得太简单,所以很不容易从《阿弥陀经》产生信心;读《无量寿经》,那效果不一样。今天《无量寿经》可以说已经遍及到全世界,从《无量寿经》里面产生信心、认识净土的人很多,所以发心认真修学的人也就多了。这个就是因为《无量寿经》对於西方净土,无论是理、是事、是因、是果,介绍得相当周详,这是这部经的好处。
我们推广出去,印了很多,到处赠送;怕人家念了这个经还不懂,所以还得要到那个地方去亲自去讲解、去介绍。世界上到处跑,干什么?去宣传,去介绍。书送去了,但是怕他不懂,还得要去当面介绍,他才明白。地方太多了,我们没有办法,不能每一个地方都去,有许多偏远地方、不能去的,我们就把录音带、录影带送去。所以有很多地方,两三年我才去一次,没有办法照顾得到。好在科技发达,帮了很大的忙。
前年我在加州,有一位同修来找我,大概是听说有人在美国想捐献土地建道场,土地面积不少,听说有一百多亩,很大。他说:「法师,你有没有意思建道场?」我就跟他说:「现在,中国大陆跟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来找我去讲经的,不止三百个地方,一个地方去讲一个月,我今年快七十岁,这三百个地方统统讲完了,我要活到一百多岁,我还要道场干什么?」我这一生,这事也想通了,就是宣传的材料,所以我就愿意到处作客,我不作主,就作客。你看,在这儿作客,住一个月,大家对我这样热烈亲切的招待,我非常感激,样样都给我照顾得很周到。我何必去作主?那么样辛苦;主人很辛苦,客人不辛苦。我想想,我还是作客的好。自己对自己也要认识清楚,我们自己这一点小小的长处,要尽量充分的发挥,帮助众生以报佛深恩,这就对了。
所以真正发心弘法,就要发愿作客,不要作主,不要去建道场。因为作客,所以心地清净。我们跟所有一切同修只有法缘,没有人缘。我跟你们结的是法缘,怎么没有人缘?你的姓名我不知道,你住在哪里我也不晓得,你家电话我也不知道,我绝对不会找你。你们要找我皈依,我皈依证给你了,我不留你的名字,也不留你的住址,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不跟人结缘,我跟法结缘,这样心才清净,才没有这些干扰;心清净,与法就相应了。我希望年轻同修,若发愿出来弘法利生,我这个路子可以提供你做参考。再看底下一条:
【十六、以深信心。於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这个果报就非常殊胜。看起来修学不难,灭罪消业不难,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心去做,用真诚心去做。刚才说过真诚心的标准,真诚心的样子是决定不染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绝不沾染,你的心才清净,与道才相应;与道相应,就是与真如本性相应,这个事情都在於我们自己肯不肯这样做。初学佛的同修,想做却不敢做。为什么不敢做?对於诸佛菩萨没有信心。我统统都舍弃掉了,我明天生活怎么办?谁给我吃的?就怕这个。因此就必须自己留一点财物,想著还有明天、还有明年,怕没有人供养,所以自己要积蓄。积财,对於道业就有障碍;不敢舍,这个就是对於佛菩萨没有信心。真正信佛,有佛菩萨照顾,护法神照顾。真正相信,胆子就大了,统统舍光了,自己心地干净,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明天要没有饭吃的话,护法神要负责任。如果真的饿死、冻死了,所有护法神都要撤职查办,要真有信心才行!你自己对他不相信,天天想办法拉信徒,去储蓄,护法神看到你这样,也省事,你反正自己护持自己,用不著我来操心,护法神都跑掉了,都不在此地了。真正有信心,对诸佛菩萨的教诲,一点都不怀疑。
佛经上告诉我们,世尊白毫光中(就是白毫放光),有一分光明供养后世的弟子,四事都不会缺乏。四事就是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佛这一分光明功德里面,供养后世。佛法法运是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当中,出家的弟子,佛这个功德光明供给你,不会叫你缺乏的。我们念了,相信不相信?信了就好。所以真信佛,就不求人,不去拉信徒,不要去套交情,那个日子不好过,看人脸色过日子,那多苦。所以我们相信佛,天天看佛面,佛面慈悲,佛面欢喜,这就对了,所以一定要信佛。
『以深信心,於此大愿,受持读诵』。这个大愿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我们要接受、要保持,就是要依教奉行。「读诵」是怕自己忘记,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依教奉行,把这个十愿变成我们自己真实的愿望,变成我们自己真实的行持,就是行为。
『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书写」就是今天讲的流通、宣传。我们自己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之后,一定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尽心尽力做宣传的工作。在古时候,这个宣传除了口头宣传之外(口头就是讲经说法,就是讲演),就只有用文字。从前经书都用手写的,现在我们看到「书写」,你不要呆板执著,认为书写才能够灭罪,大概印刷就不能灭罪了,那你就想错了。现在不必书写了,现在是印刷,我们印经布施。但现在我们印经布施了,为什么还灭不了五无间罪?是因为我们没有「深信心」,没有把十大愿王变成我们自己的心愿、行为。人家这是连带的,「以深信心」将十大愿王变成自己的愿望、变成自己的行为,再宣传,那个功德就像经上所讲的,你造再重的罪业都灭掉了。你想想看,为什么会灭掉?因为你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了。业不灭掉,怎么能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净宗的理虽然非常的深,但是并不难懂,搞清楚、搞明白了,自然就相信,自然就放心了。这个放心是什么?真正能舍、真正能放下,晓得愈舍福报愈大,愈舍智慧愈增长。处事待人接物,充满了智慧,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你一看就明了,立刻就解决了,真的是烦恼轻,智慧长;但你得要真做才行。这就是教我们流通佛法。
流通佛法,现在已经不仅限於经书了,现在有录音带、有录影带。何况现代已经进入电脑的时代,我们把这些经典,乃至於我们这些讲演,都可以写成文字输入电脑。我们看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相信十年之后,书本都用不上了,可能书本都没有了,只有图书馆珍藏作为资料。为什么?家家都有电脑,都可以跟全世界的电脑连线,我家的经典可以传到你家电脑画面里面去,那就方便了。这是进入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电脑不能不学。我看这个速度,十年之后大概就进入这个状况,所以那个时候再用书是落伍,没人用了,个人有随身携带的小电脑,可以装在皮包上,拿出来也是可以跟全世界连线的,要什么有什么,就是《大藏经》、《四库全书》等,也都在你口袋里装著,已经进入到这个时代了。现在手提电脑还相当大,大概像我们一本书这么大,有一本精装书的厚度;我想将来更进步之后,恐怕更薄更小,那个携带就更方便了,必定向这个方向去发展。科技的发展真的是一日千里,我们要能跟得上时代,不能被这个时代淘汰掉。这是说灭罪,明了、搞清楚了,晓得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再看底下一段:
【十七、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
这是讲你自己智慧成就、定力成就。定成就,就不被外面境界扰乱,不会被外境所转,因为你有定;对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你有慧。有定有慧,就能够『破坏一切恶趣』。「恶趣」是恶道;我们不造恶业,不攀恶缘,就不会堕恶道,这个「恶趣」就可以免除了。
『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你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有能力观察邪正真妄,你有这种能力,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能够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这些外道虽然多,你有能力伏他,让这些外道遇到你也心服口服,他的智慧德能不如你,都在认真的修学,成就自己智慧德能。
【十八、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於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这一段经文很重要,完全讲的是事实,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提高自己的警觉。人不管活多大年岁,总有死的那一天,生死大事,最后这一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神识离开(我们俗话说灵魂离开身体),这个身体就是尸体了,尸体保存的时间很短,它会腐败、腐化的。人的身体之所以不会腐坏是精神存在其中,我们佛门里面叫神识,世间人叫灵魂;灵魂离开了,这个身体很快就腐败。
『一切亲属,悉皆舍离』。有同修来告诉我,什么都可以舍,儿子舍不掉。当你要死的时候,你儿子要不要舍?不舍也要舍,带不走的。要觉悟,没有一样能带得走。由此可知,恩爱愈深,临别就愈痛苦,这个痛苦就把你拉到恶道,就把你拖进轮回,这叫愚痴、叫迷惑,一定要觉悟。所以情要看淡一点,不要看得太认真,那是苦恼无边,自作自受。你不觉悟,亲属也还是得舍离。
『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威势」是你的权威、你的势力,到一死也都没有了,都带不走。你就是作总统、国王,死了之后,你的权力威势也带不走。可见得带不走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带不走的,我们都要把它看淡,都要把它舍弃,不要挂在心上。
『辅相大臣』。这是讲一个国王底下用的这些人。
『宫城内外』。这是你居住的宫殿、皇宫、紫禁城。
『象马车乘』。这是我们现在讲的交通工具,你开再好的车,也带不走。
『珍宝伏藏』。这是讲你所收集的珍宝。我们有很多人收集古董、收集珍宝,也是给你看看,看几年而已,没有一样带得走,都是别人的。你看完了,给别人看,哪个也带不走,全是假的。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经,遇到一个故事。香港有一个信徒,对我也很尊敬,看到法师没有手表;我现在还是不带手表,为什么?没有时间,时间是假的,所以没有时间。我问几点钟了?你们就说是几点钟了。我没有,所以你看我不老。为什么不老?没有时间就不老了,你们有时间就会老。
他要送我一个表,先到银行去开保险柜,让我看看他所收藏的这些珍宝。他在银行有两个保险箱,打开里面有黄金、珠宝,两盒子。我看了之后就叹了一口气,我说:「你才这一点点。」他听了就非常诧异,原本还以为我会赞叹他,「你有这么多东西」,哪里晓得我看到后,冷冰冰的说:「你才这么一点点」。
他就反问:「法师,难道你有很多?」
我说:「我的太多太多了,简直数不清。」
他很惊异,问:「在哪里?」
我说:「所有珠宝店的全都是我的。」
他说:「为什么?」
我说:「你的珠宝不敢藏在家里,藏在家里怕强盗;不敢戴手上,戴在手上,怕强盗把你手砍断再夺走,只好锁在保险箱,一个星期到这儿来看看、摸摸。如果看看摸摸就算是我的,那所有珠宝店都是我的。我到珠宝店去,叫他拿出来让我看看,让我摸摸,然后再拿回去替我保管,岂不全都是我的?」
人就愚痴到这种地步。如果这样情形算是拥有,那全世界珠宝不都是我的。你想想合不合理?你也不敢戴手上,也不敢拿回家藏,你放在保险箱。我放在那个店铺里头,有这些老板伙计替我看管,比你那个更自在。你看那个愚人,愚到这个程度;要觉悟,真的要觉悟。
『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东西能带得走的。你死了之后,一样都带不去。从前的帝王,在大陆上发现地下宫殿,那些陪葬的金银珠宝,现在都被人挖光,都被人拿走了,还是一样都带不去。佛讲的不假,佛讲的句句都是真话。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於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十大愿王,佛教给我们信愿持名,这是决定带得去的。老实念佛,积功修善,决定带得去的。所以带得去的,我们要多做;带不去的,赶紧把它舍掉。把带不去的舍掉,换来一些带得去的真实功德,这才叫最聪明的人。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请掀开讲义第一页,从第十二段看起。
【十二、悉以身口意业。种种方便。殷勤劝请。转妙法轮。】
这一条是「请转法轮」,它的意思就是请佛菩萨演说佛法。讲演佛法为什么叫转法轮?平常我们佛教的标帜,有三个运用得最普遍,其中一个就是法轮,另外一种是莲花,用莲花做标帜的很多,还有一种是卍字,这三种用的最多、最普遍。用法轮做标帜就是《华严经》上讲「请转法轮」的意思。
「轮」是一个动的东西,可是它的形象很特别,就是动中有不动,圆周是动,圆心不动。同时它又代表「空有不二」,轮周是有,但心是空的。我们学过几何都晓得,圆心真有,它确实有,但是找不到,所以代表佛法里面所讲的二谛,空有不二。同时,轮有碾碎的作用,像我们修马路的压路机一样,能把不平的地压平。佛说法,我们听了之后,心里面许许多多的分别、执著、烦恼都消除了;就好像这个心里头有很多不平,闻到佛法,都被佛法碾平了,所以这个里面包含著许许多多的意思。但是正确的含义就是请佛菩萨为我们讲经说法,就是这个意思。
佛菩萨现在不住世了,「请转法轮」就变成我们要邀请善知识。无论是出家在家,对於佛法有修行,当然证果就更好,有修有证的最好,他说的就符合经典所讲的「真实义」,因为他有证。现代证果的人我们大概也见不到了,不要说证很高的果位,就是低级的,像小乘须陀洹这样的果位,我们也遇不到了。不得已只好再求其次,礼请真正有修行的,虽然他还没有证果,他确实有修有学,我们请这样的大德,无论是出家在家都好,请他来为我们讲演佛法,请他来帮助我们,来教导我们修学佛法,这都包括在「请转法轮」这一愿当中。
我们前面说过,佛法的教学是世出世间至善圆满的教育,一定要把它认识清楚。如果我们把佛法看成宗教,那就看偏差了,佛法无量无边的利益,我们只能够得一分、二分而已,得不到很多,更得不到圆满。为什么?你错认了它、错解了它,你得的利益就很有限。佛法是教育、是至善圆满的教育,它教导我们,使我们正确理解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可见得佛教育对於我们的关系最密切,是必须要学习的。但是大家不知道这个教育的好处,从来没有接触过,那要如何教大众都能得到佛法的利益?当然这需要懂得的人、明白的人,代表我们大家去请老师。请到老师为我们宣讲之后,我们听了、明白了、觉悟了,知道应该如何来修学,这就是「请转法轮」真正的意义。
佛弟子(现在说佛教徒),每个人都有恳切的愿望,希望自己能够有好的因缘,多修福报,多种善根。这个福报、善根里面最殊胜的就是教学。我自己不能教、不能讲,我请善知识来教来讲,这个礼请的人的功德是第一殊胜。为什么?这一方的众生,有机会闻到佛法,有机会修学佛法,都是因你而来的,是由於你的介绍、你的推荐、你的宣传,这是真实的福报。所以修福最殊胜的就是请善知识讲经,这比任何一种修持的功德都大。这个法师或是居士长者来讲经,不但我们在座这些人听了得利益,我们眼睛看不见的天龙鬼神,在这个地方听经的人数,比我们在座的不知道要多多少倍,他们同样也得利益。所以你才晓得,功德无比的殊胜。
如果我们自己有力量,我们一个人发心去礼请。现在交通便捷,全世界的善知识,我们都可以把他请来讲经。如果时间长,请他讲一部经;时间短,就请他做几天或者是几个小时的演讲。这个功德到底有多少?说实在话,我说不出来,太大太大了。假如我一个人没有这个力量,我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起来邀请善知识来讲经说法,这都是方法。一个地方,如果常年不断有善知识在这里宣扬正法,这是一个地方的大福报,能够改善人心,转移风俗。刚才讲的,不但人得利益,天龙鬼神都得利益;要用现代的话来讲,净化人心,安定社会,它确确实实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
前面我也曾跟诸位提到过,我们读历史可以知道,古今中外,唯有热心於教育工作的人,那个福报是真实的,绵延到好多代都不衰,永远值得大众尊敬。释迦牟尼佛从事於教育工作四十九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看影响多大。在中国,孔老夫子晚年的时候专心教学,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夫子有学生三千人,三千弟子当中,有成就的七十二人(出类拔萃者七十二人);他的影响一直到今天都不衰。
即使今天在大陆,大陆国家领导的干部也见到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所以重新考虑要把中国传统的美德发扬光大,教导青年、教导后一代,这个确确实实是有眼光、有见地。由此我们看出,中国将来的前途是非常的光明。我们的固有文化、伦理道德能够复兴,必然能够安定中国的社会,一定给全世界带来和平。这都是归功於教学,归功於有见识、有智慧的这些佛弟子,知道请转法轮,知道请善知识来讲经说法、教化一方的重要性,非常非常重要,这是这一条里面要紧的含义,所以要「殷勤劝请」、要「种种方便」。
这个「种种方便」里面包括的就多了,所谓一切因缘俱足。我们请到善知识,这个地方一定要有相当的场所,要能够接待他,要有讲堂;用现代的话讲,就是要有现代化的设备。在设备里面最重要的是录音、录影。为什么?有这个设备,它的效果就能扩大。我们在此地,真的,不仅仅是大家听到这两个小时,而且这两个小时所讲的能够传播到全世界,你看这个功德多大。你的功德大小,就是看得利益的人多少,从这个地方看它的比例,得利益的人愈多,你的功德就愈大。我们能超越这个讲堂,利用科学工具,把它传播到全世界,这个功德就太大太大了,所以一定要有现代化的设备,这都包括在「种种方便」这一句里面。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条:
【十三、诸佛如来。以大悲心。而为体故。因於众生。而起大悲。因於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
我们学佛、接受佛陀的教诲,我们的目的就是成佛,也就是此地讲的『成等正觉』。「等」是平等,与一切诸佛如来平等。对於宇宙人生彻底觉悟、大彻大悟,这叫「正觉」。换句话说,没有一丝毫错误,那是我们接受佛教育终极的目标。诸佛如来,他们也是从凡夫修成的;换句话说,他们修学的这些历程,就是我们最好的榜样。
这一段里面告诉我们重要的纲领,佛是『以大悲心』为体,这个「体」就是佛教育之体;佛教育之体是大慈大悲。有许多年轻的同学发心学讲经、学弘法,我非常欢喜;我们这个时代,国内外都缺乏弘法的人才。我们要想弘法利生,要具备什么条件?是不是要很高的学历?是不是要读很多的书?给诸位说,统统不是。他所需具备的条件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大悲心。你有没有大悲心?你有大悲心,你的心就跟佛心一样;你现在又发愿要弘法利生,而佛的愿就是弘法利生,所以你的愿也跟佛的愿一样,那这个问题解决了,你要发心修学,一定得到诸佛如来的加持。学历差一点不要紧,问题是「心」。这里告诉我们了,一定要具足大悲心,这个非常重要。佛门常讲佛家是以「慈悲为本」,「本」就是体;「方便为门」,修学方法有许许多多的善巧,有许多巧妙的方法。
大悲心是因众生而起来的,是『因於众生,而起大悲』。看到众生太苦了,众生实在太可怜了,包括我们自己本人,我们实实在在迷失了自己,不晓得自己跟自己生活环境的真相,这叫迷。如果明白了,才晓得是真正可怜,经上常讲「可怜悯者」。这个「可怜悯者」是佛对於六道众生说的,六道不但是人,比人更殊胜的天道(天道相当复杂,有二十八层),这二十八层天,佛眼里看来,都是「可怜悯者」。为什么?不能脱离轮回,那就可怜了。
生到人天,这个环境算是不错了,三途就太苦了。哪一个人没有经历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我们都干过;都做过畜生,都当过饿鬼,也堕落到地狱,只是现在忘掉了。这一到人间来,一生出就有隔阴之迷,从前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我们在经上读到,阿罗汉是证了果的人,本能(就是本有的能力)恢复了一部分,不是完全恢复,他有宿命通,可以知道过去五百世,也能知道未来五百世。他一看自己的过去,所谓心有余悸,身上流血汗;不是冒冷汗,而是冒血汗!他这样恐怖,是恐怖什么?想到从前自己堕阿鼻地狱受苦的时候,现在还心有余悸。
阿罗汉有能力看到过去五百世,我们没有能力;那我们过去五百世,还能说比他殊胜吗?这才知道,这个事实真正是可怕。千万不可以说「我不知道,马马虎虎就这样过一生算了」,要是不知道就没有,那我们情愿不知道。就算不知道,也要受果报,业因果报,决定不能避免,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得恶报。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行为都在造因;起一个念头,将来都受果报,何况你身心的造作。我们不要看太远,不要想太多,就想今天一天,从早到晚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多少善?多少恶?两个比较一下,就知道了。如果我们恶念多过善念,恶的行为多过善的行为,来生一定到三恶道。善多过恶的人占少数,恶多过善的人占多数,这个事实真相我们不能不知道。看清楚、看明白了,我们的悲心,自然就生出来了。我一定要发愿,像诸佛菩萨一样,我要度自己、要帮助别人。我们帮助别人就叫做度众生(佛学名词叫度众生,以现代的话说是帮助别人),帮助他破迷开悟,自然就离苦得乐了。
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迷了就胡作妄为,所以带来的是苦报。乐从哪里来的?乐从觉悟来的。觉悟之后,你的想法、看法、作法都正确了,都不迷惑,所以果报是乐。苦乐是果,迷悟是因。因此,佛的教学就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迷的是什么?迷的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宇宙」就是我们生活环境,「人生」就是本人,就是自己。悟,也是悟的这个真相。大乘经讲到极处,迷悟不二,因为真相没有迷悟,迷悟在我们自己。一念觉,就跟佛菩萨一样;一念迷,就堕六道,沉沦在三途了,非常可怕。明白这个事实,知道佛陀教学的殊胜,知道这个教学的好处,我们一定发心、发愿、起大悲心。
『因於大悲,生菩提心』。「菩提心」不太好懂,「菩提」是梵语音译过来的,它的意思是觉悟,所以菩提心就是觉悟的心。觉悟有没有标准?如果没个标准,那哪一种心才算是觉悟的心?菩提心有标准,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了三个标准,第一是直心,第二是深心,第三是大悲心。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也给我们讲了标准,也是三心,名词跟《起信论》有一点出入;第一个叫至诚心,第二个跟《起信论》相同,也叫深心,第三个叫回向发愿心。我们把两个说法合起来,意思就相当明显。直心就是真心、真诚;真诚的心是本体,深心跟大悲心都是作用,所以佛在经上给我们说的是有体有用。真心起作用,对自己就叫做深心,对人就叫做大悲心。慈悲是对人的,不是对自己的,对自己是深心。深心最简单的说法是「好善好德」,好善好德是对自己,真心里面一定是好善好德,而对别人一定是大慈大悲。所以这三个,实在讲是一个,一而三、三而一,一个体、两个用;而两个用当中,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所以,「三心」实在讲是一个心,我们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
这样的说法,我们还是不太容易明了。真诚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现在的心,我们自己感觉「我是真心,我是诚心,我待人处世都用真心,都用诚心」,这是不是佛教讲的这个标准?不是的。我们讲的真心、诚心,距离佛家讲的标准差得很远很远。世间法中,儒家也讲「诚意、正心」;儒家的「诚意、正心」,跟我们佛法讲的菩提心非常接近。儒家讲的「诚意」,就是真心,就是体;儒家讲的「正心」,就是作用。佛法把作用分作两个,自受用、他受用;儒家讲作用,两个合成一个,所以一个是体,一个是用。
清朝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意」下了一个定义,下得很好,很有见地。这个「诚」怎么解释?「一念不生谓之诚」。换句话说,我们心里起个念头就不诚了,心就不真,这个说法是正确的。诸位看了《了凡四训》,《了凡四训》注解里面,举例子讲到画符念咒。符咒很灵,为什么灵?真诚心画的。所以符咒平常要练,练得很熟,到画符咒的时候,这一笔点下去,心里头一念不生,一念不生这是真诚;一道符画下来,不会起一个杂念,这个符就灵。如果画符当中起了杂念,这符就不灵了,符咒家的秘诀就在此地。
我们念咒,譬如最常见的念大悲咒。如果这个大悲水要真的灵、决定灵验,应当怎么个念法?这个大悲咒从第一句念到最后一句,当中一个杂念都没有,那这个咒就灵,这个水就能治百病、就能消业障。如果这个咒念下来的时候,当中起了很多妄念,那就不灵了,水也不灵了。为什么有人念的大悲水很灵,有人不灵,原因就是在此地。大悲咒很长,一遍念下来,当中没有一个杂念,不容易!由此可知,诚敬心真可贵,真的上能跟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下与一切鬼神都能沟通。诚敬则一念不生,标准在此地。用这样的心起作用,对自己才是深心,对别人叫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心,就是能够爱护一切众生。
佛法为什么不讲爱,要讲慈悲?因为世间人这个爱是从「情」生的,里头有情执,有分别、有执著。慈悲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是清净的、是真诚的、是平等的。所以看到一切众生受这样的苦难,自己向佛菩萨发这个大愿,「我一定要帮助一切苦难的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超越轮回」,这个心就叫做菩提心。你发了这个心,当然你会认真努力去做,以行践愿。发的这个愿,要做不到,那愿就落空了。你能够将你的愿做到,你自己感到非常满意的程度,那就成功了。
我们同修们读《无量寿经》的人很多,你们在《无量寿经》里面,仔细看看法藏比丘(就是阿弥陀佛的前身),你看人家怎样发愿,为什么发愿,如何发愿,发愿之后怎样把他那些愿统统都实现、统统都做到,这都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所以这个经不是念给佛菩萨听的,经典是要我们学习佛菩萨的行持,学习佛菩萨的存心、发愿、修行,帮助广大众生。再看他的成绩,凡夫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时间不长都能成了等觉菩萨,这是他的成绩。从成绩上来看,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教化众生的成绩,都比不上阿弥陀佛。十方世界诸佛教化众生,证到这个地位,要用很长的时间。阿弥陀佛用的时间很短,经上世尊给我们说得很清楚,阿弥陀佛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到现在才十劫。换句话说,那一些人有这样殊胜的成就,都是这十劫去往生的。十劫就有这样的成就,了不起!真正不可思议。所以这一段是教给我们修学的重要纲领。再看底下一条:
【十四、菩提属於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
诸佛如来念念不忘众生,这是真的。大势至菩萨在《圆通章》里面所说的「如母忆子」,诸佛菩萨念我们,就像慈母念他的儿子一样,时时刻刻在心里,从来没有把我们忘掉。可惜的是我们把佛忘掉了,我们不肯念佛。一切菩萨如果舍离众生,决定不能成佛。为什么?佛在大经上说,菩萨一定要修普贤行,才能够圆成佛道。这是因为普贤行里面,念念不忘一切众生,这跟佛的心愿是圆满的相应,完全相应,道理就在此地。底下一段为我们举出几个例子,告诉我们学要从哪里学起。
【十五、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皆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这是帮助众生断恶;『所修善业,皆速成就』,这是帮助众生修善。这段里面关键的字眼,就是一个「愿」,我们要真正有这个愿去帮助众生。底下一个字是「常」,这个愿不能间断,时时刻刻、在在处处,我们这个心愿都存在,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
「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所有一切病苦,追究它的根源有三种。第一个是生理的病,生理的病源多半在饮食。古人常讲「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祸也是病,这是属於生理的病。我们饮食不卫生,我们的衣服没能够调适寒暑,受了风寒,这些属於生理上的病。生理的病,医生可以治疗。诸位要知道,医生是医病的,不能医命,那与命运不相干。医生可以医病,而且只能够医治生理的病。
第二种病的根源是冤业,这个医生没有办法治,是冤家债主找到你了。我们佛门同修提起来,大家容易觉察到。我们本省拜水忏也很平常,这个慈悲水忏的因缘,就是悟达国师的冤家债主找到身上来了。悟达国师生了个人面疮,这个人面疮不是生理的,而是冤业、冤家债主找来的,所以医药没有效,什么样的好医生,什么样的好药,都没有用处。这种病得了怎么办?只有调解。他要是接受调解,这个冤家债主离开了,你的病就好了。现在国内外,我看到这一类的病不少,这个需要调解。像我们诵经、拜忏、修福,回向给他,统统为他做的。他要是接受,他就走了,那你病就好了;他要不肯接受,那麻烦就大了。但是绝大多数都愿意接受调解,接受之后就离开了。我们今天讲超度冤家债主,就是调解;若他接受调解,他就离开了,不再找我们麻烦,这是第二类的病。
第三类的病叫业障病,这一类病是最麻烦的。这是自己或是过去、或是今生,造作的恶业造多了,得了这个病。这个病既不是生理的(医生治不好),也不是冤业(超度、礼忏都没有用),这是最难治的病。佛告诉我们,这种病不是不能治,真正忏悔就能治,因为它是业障。《行愿品》里面讲「忏除业障」,业障真的忏除了,病就好了;若只忏除一部分,病就轻了。所以这个病的根源,我们要晓得。
这个「诸病」,不但包括我们身的病,还包括心的病。实在讲,心病比身病还要严重。这一点不是学佛的人他不知道,真正学佛的人,了解事实真相,他知道我们的身不重要、生命不重要,法身慧命重要。因此,这个心病比身病要重!心是什么病?见思烦恼是病,尘沙无明是病,这个病除了佛法,没药对治,这是真的。
实在讲,佛就是为这一桩事情「出现於世」,到这个世间来帮助我们,来治疗我们的心病。因为这个世间所有的学术、宗教、科学、技术,都没有办法治心病。高级的宗教懂得修定,定功修成了,能够生四禅天、生四空天,但是出不了三界。原因在哪里?这个定是伏见思烦恼,没有断根;好比石头压草,压在那个地方,定要失掉了,那个病又生了。这烦恼一生,马上就是轮回堕落。
所以佛出现在世间,教导我们烦恼要断;伏不行,一定要断。断见思烦恼,就超越六道轮回;断尘沙无明,则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唯独佛法能救。这是通途,是常理。依照通途常理,佛虽然说得好,理论也好,方法也妙,可惜我们自己业障太重,根本没有办法用得上。譬如修定,我们就定不下来,我们修不成功,不要说尘沙无明了,见思烦恼我们今天都没有能力伏住,何况去断?换句话说,你就决定不能够脱离轮回。这才叫真正苦恼,真正可悲。
为什么一切诸佛菩萨都赞叹阿弥陀佛,都敬仰阿弥陀佛?世尊释迦牟尼佛是诸佛的一个代表,他老人家在《无量寿经》上称赞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世尊这样赞叹阿弥陀佛,就是一切诸佛的赞叹。为什么要赞叹?其他诸佛还没想到这么巧妙方法,阿弥陀佛想出来了,建造极乐世界,叫我们「带业往生」;换句话说,不必断烦恼就能超越三界,就能圆成佛道,这个法子太妙、太好、太殊胜了。
我们今天要真正帮助一切众生「常得安乐,无诸病苦」,没有第二个法子,只要把这个法门介绍给一切众生,推荐给一切众生,这些众生明白了、清楚了、觉悟了,依教奉行,这一生必定得度;这个离苦得乐,断恶修善,统统都圆满成就了。阿弥陀佛被诸佛赞叹,道理在此地。
我们明了了以后,虽然没有诸佛菩萨那样的智慧德能,我们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劝导一切众生,这个见解、这个方式跟佛与大菩萨在十法界接引众生,无二无别。诸佛如来用什么方法教众生?劝他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今天也劝众生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我们这一招跟诸佛菩萨可以媲美,其他的那就比不上了。唯独这一招,可以跟他比一比。你才晓得,这个功德是多么殊胜。
下面这几句,我们要记住。众生想造恶,造恶要有缘,我们把他的恶缘断掉,恶就造不成了。譬如,经典上有一个小故事(我们佛家叫公案),从前有一个人持戒很严,那当然是佛弟子,在路上遇到一个猎人。这个猎人追一只兔子,当然猎人是想杀这个兔子,走到三叉路口,兔子跑掉了,猎人没有看见。这个持戒的人刚好就在这个地方,他看到了。这个猎人就问他:「我追一只兔子,你有没有看到它跑到哪里去了?」那个持戒的人就打了个妄语(佛弟子受了五戒,不妄语,但他打了个妄语),兔子从这边跑掉的,但是持戒的人就告诉他:「从那边去了。」这是因为这个猎人想杀生、造恶,打这个妄语不叫破戒,叫开戒(戒律有开、遮、持、犯)。他为了救这个兔子,又不叫这个猎人造罪业,打这么一个妄语,两个都救了(兔子的命救了,猎人不造杀生的罪业),这就是「欲行恶法,皆悉不成」。诸位从这个例子去想,我们在生活当中所遇到许许多多的人与事,若发现它是错误的,我们把他那个缘障碍住,他的恶事就做不成了,这是一桩好事、是一桩善事。
『所修善业,皆速成就』。他如果做的是好事(好事是利益众生、利益社会,这些事情是好事),好事我们要随喜,我们要尽心尽力去帮助他、成就他,成人之美!就是这个意思。不成人之恶,他做恶事情,我们不帮助他、不成就他,这是前面一个意思;这是在断恶修善上面帮助他。
下面是正告我们修学的标准,『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天涅盘正路』,这是我们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的总纲领。一切恶业我们统统把它关闭,不但自己不造作,连恶的念头都没有,那才叫真正的断恶。恶念很难断,为什么?这是无始劫来的习气。贪瞋痴慢、五欲六尘的念头,我们不必故意想它,它自然就生起来了。生起来怎么办?古大德教给我们:「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来不怕,它自然会起来;它要不起来,那你已经成佛成菩萨了,你不是凡夫了,你是六道里头的凡夫,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一定会起念的。起念是正常的,不要害怕。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你觉悟太迟,这恶念会相续,一个恶念接著一个恶念,再接个恶念,那就可怕了。如果觉悟得快,这个恶念一起来,第二个念头就觉悟了,这个恶念就没有了。
什么叫做觉?一念阿弥陀佛就是觉。我第一个念头是恶念,贪瞋痴的念头,这一念起来我知道,第二个念头就把它换成「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取而代之。给诸位说,这叫念佛得力,这叫念佛功夫。这个佛号,不是说你一天念多少是功夫。你念的佛号,确确实实把你心里面的恶念杂念都能够取而代之,这是念佛功夫得力,那才真正有效。所以平常我们做课诵的时候,是训练;在应用的时候,就是二六时中,随时随地,起心动念,能用这句佛号,把自己的妄想杂念压住,取而代之,这才叫真正念佛,这叫会念佛,这是真正「关闭一切诸恶趣门」。
这一句佛号确确实实是「开示人天涅盘正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极乐世界就是「涅盘正路」。「涅盘」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很多,我们最常见的是翻作「圆寂」。现在一些学佛的人死了、出家人死了叫圆寂,这个用得不太妥当;圆寂是活著证得的,不是死了就「圆寂」了。若是死了就圆寂,哪个人不死?那岂不个个都入大涅盘了,不是这个意思。
「圆」是功德圆满,「寂」是清净寂灭,心里头一个妄念都没有,就是清净寂灭。六祖惠能大师所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那就是寂灭。功德是什么?是戒定慧、闻思修,三学三慧圆满。三学是小乘圣者所修的,三妙慧是大乘菩萨所修的,他都修圆满了,所以叫「圆」;功德圆满,心地跟佛一样,清净寂灭,这叫圆寂。所以证得圆寂这个境界,最低限度是大乘圆教法云地的菩萨。
《仁王经》里面,把菩萨分为五大类,其中最高的是寂灭忍。寂灭忍有上中下三品,下品是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就是佛。可见得沾到「圆寂」的边是法云地菩萨,九地以下都没有。七地、八地、九地所证得的叫无生法忍,不是寂灭忍。无生法忍不是圆寂,圆寂是寂灭忍,可见这个地位高。我们念佛是信愿持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定是一生当中圆满证得大涅盘,就是证得寂灭忍的果位。所以一句佛号就是「开示人天涅盘正路」,我们才知道念佛功德是无比的殊胜。
念佛的人多,但是念佛的好处,知道的人不多。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究竟怎样不可思议?真正知道、真正明白的人,实在讲也不多。果然明了了,那决定是死心塌地去念。为什么?世出世间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谁不求殊胜美好?这是世出世间第一。所以能把世间一切舍弃,专门去追求,道理就在此地。不识货,所以他不会去追求;真的认识了,他就拚命去追求了。
『若诸众生,因其积集诸恶业故,所感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令彼众生,悉皆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这个地方,菩萨示现「代众生苦」。前面也曾跟诸位说过,苦乐是果报,没有人能够代受,所谓「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代受的。我们的苦难,佛菩萨能不能代受?不能,这个诸位一定要了解。虽然不能代受,佛菩萨确实有这个心、确实有这个愿;虽有心愿,毕竟业是个人自己造的,所以没有办法代替。虽没有办法代替,有愿心就等於代替。
从我们凡夫角度来观察,诸佛菩萨住在一真法界,那是得究竟圆满的安乐。他为什么跑到我们娑婆世界来?像释迦牟尼佛到我们世界示现八相成道,做给我们看,这也可以说是代众生受苦。他可以不来,但他以大悲愿力来了,做种种示现,让我们觉悟,这就是代众生受苦。
像地藏王菩萨那就更明显了。六道里面最苦的是地狱道,他偏偏要到地狱道去度那个最苦的众生。他到地狱道的相,不是像我们塑造的、彩画的那样庄严,他到地狱道一定要现地狱相,跟那些人现同样的相才能度他。在饿鬼道,他要现饿鬼相,跟鬼才能处在一起;要现同类身。换句话说,度畜生,他要现畜生相。譬如他要度猪,他就要去到猪里头去投胎,变一只猪,天天跟那些猪讲经说法;他要度牛,那个野牛一群一群的,他要去投胎,去做一只牛,才可以跟这些牛群讲经说法。这都是真的,《大藏经》上统统都有记载,所以诸佛菩萨度化众生,要现同类身。这个现同类身就很苦了,就是代众生受苦;不辞辛劳,帮助这一些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不仅仅像我们把自己精神物质的享受减少几分,去帮助别人,诸佛菩萨代众生苦,完全修的是法布施,那个福报就无比的殊胜。
在我们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很有名的人,宋朝的范仲淹,印光大师对他赞叹备至。这个人是文武全才,武官做到元帅,文官做到宰相,好善乐施,喜欢布施。我们在传记里面读到,他是一个穷秀才出身的,但是他有非常可贵的品德。他的家境清寒、贫苦,少年时候在寺庙里面念书。从前的寺庙跟我们现在寺庙不一样,不但传授佛教育,连世间教育都兼顾了。范仲淹在寺庙念书,寺庙中的藏经楼就是图书馆,书籍很完备,可以借来读,不懂的地方,去请教这些出家的法师,出家的法师是天人师,都是有道德、有学问,他们会教导他。那一段时间,他住在寺庙里过清苦的日子,没有钱吃饭,三餐温饱都很不容易维持,所以煮粥煮得厚一点,把它切成四块,一餐吃一块,过这样的日子。
有一天他在这个寺庙里,偶然之间发现不晓得什么人埋藏在地下的黄金,数量相当多,是用瓮装的,埋在地下。如果是平常人发现了,那就发大财了;但他发现之后,用土再给它埋起来,也不告诉别人,没有人知道,自己分文不取,非常难得。到以后他作宰相的时候,这个寺庙年久失修,寺庙的出家人想一想,范仲淹从前在我们这儿念过书,现在作宰相了,应该向他化化缘,帮助我们建这个庙,就找到范仲淹。范仲淹的确是很客气,一写就是黄金多少万两,庙里好欢喜。但是范仲淹写了之后又没有拿出来,这是什么意思?范仲淹就告诉他,你到寺庙里的什么地方,那里有一棵树,你到下面去挖,黄金都在那个地方。结果挖出来了,於是就用这些黄金来修庙。你看看人家这一点德行,就不是平常人做得到的。
我们在古文《义田记》里面看到,范仲淹一生当中,自己过贫苦的日子,收入再多,都没有在生活上改善,还是穿旧衣服,住小房子。这些钱哪儿去了?救济穷人。《义田记》里面讲他养三百多家,办义学。地方上年轻的这些小孩可以接受教育,但家境清寒的,他办学校、请老师,替国家培养人才,钱都做这个用处了。自己行善积德,五个儿子当中有两个做到宰相,跟他的官位一样大,有一个是做到御史大夫,要用现在这个话来说,两个儿子做过行政院长,一个儿子做过监察院长。他死的时候,买不起棺材。钱到哪里去了?统统做善事、做好事去了。你今天到苏州、杭州去,提到范家,没有人不尊敬的。从那个时候到现在,将近九百年,家道不衰,子孙好,子子孙孙都遵守祖先的教训,尽心尽力积德修善。所以印祖说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是孔老夫子,七十多代家道不衰;第二个是范仲淹,九百年家道不衰;第三个他说有个清朝初年的叶状元(这个人我不太清楚,印祖在《文钞》里讲的),这个叶状元也是积德行善,到清朝末年,家道三百年不衰,不容易!
一个家,通常能够维持三代,就很难得了。我们看看现代人,几乎自己一生都保不住,青年壮年时候发达,晚年就败了,我们看到很多很多。所以你读古文,我们从前国文里都读到过,韩愈写的《圬者王承福传》,你看看那篇文章,你再看看我们现前的社会。王承福是做泥水匠的,有个人买了一幢又大又好的房子,请他来修理;过了几年,这个主人家败了,房子卖给别人了,那个买房的人又请他来修理。他亲眼看到富贵不长久,几年就败了,房子就换主人了,非常感慨。韩愈遇到他,给他写了篇文章,这很能叫我们警觉,富贵很难常保。所以一定要有智慧,要知道积功累德,那才是真正保全富贵最好的方法。佛在经典中,这些教训就太多太多了,这个就是代众生苦。代众生苦是最大的功德,也是最大的福报。
我们这样帮助众生,「令彼众生,悉皆解脱,究竟成就,无上菩提」。如果是要真正达到这个目的,那就是普贤菩萨的方法,弘扬净土法门,把净宗这一门介绍给一切众生,推荐给一切众生。但是要知道,这个法门,诸佛如来都说是「难信之法」。很容易修,难信易行;修是非常容易,能够信受非常困难。所以我们今天,为什么特别提倡《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里面讲得太简单,所以很不容易从《阿弥陀经》产生信心;读《无量寿经》,那效果不一样。今天《无量寿经》可以说已经遍及到全世界,从《无量寿经》里面产生信心、认识净土的人很多,所以发心认真修学的人也就多了。这个就是因为《无量寿经》对於西方净土,无论是理、是事、是因、是果,介绍得相当周详,这是这部经的好处。
我们推广出去,印了很多,到处赠送;怕人家念了这个经还不懂,所以还得要到那个地方去亲自去讲解、去介绍。世界上到处跑,干什么?去宣传,去介绍。书送去了,但是怕他不懂,还得要去当面介绍,他才明白。地方太多了,我们没有办法,不能每一个地方都去,有许多偏远地方、不能去的,我们就把录音带、录影带送去。所以有很多地方,两三年我才去一次,没有办法照顾得到。好在科技发达,帮了很大的忙。
前年我在加州,有一位同修来找我,大概是听说有人在美国想捐献土地建道场,土地面积不少,听说有一百多亩,很大。他说:「法师,你有没有意思建道场?」我就跟他说:「现在,中国大陆跟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来找我去讲经的,不止三百个地方,一个地方去讲一个月,我今年快七十岁,这三百个地方统统讲完了,我要活到一百多岁,我还要道场干什么?」我这一生,这事也想通了,就是宣传的材料,所以我就愿意到处作客,我不作主,就作客。你看,在这儿作客,住一个月,大家对我这样热烈亲切的招待,我非常感激,样样都给我照顾得很周到。我何必去作主?那么样辛苦;主人很辛苦,客人不辛苦。我想想,我还是作客的好。自己对自己也要认识清楚,我们自己这一点小小的长处,要尽量充分的发挥,帮助众生以报佛深恩,这就对了。
所以真正发心弘法,就要发愿作客,不要作主,不要去建道场。因为作客,所以心地清净。我们跟所有一切同修只有法缘,没有人缘。我跟你们结的是法缘,怎么没有人缘?你的姓名我不知道,你住在哪里我也不晓得,你家电话我也不知道,我绝对不会找你。你们要找我皈依,我皈依证给你了,我不留你的名字,也不留你的住址,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不跟人结缘,我跟法结缘,这样心才清净,才没有这些干扰;心清净,与法就相应了。我希望年轻同修,若发愿出来弘法利生,我这个路子可以提供你做参考。再看底下一条:
【十六、以深信心。於此大愿。受持读诵。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
这个果报就非常殊胜。看起来修学不难,灭罪消业不难,问题是我们是不是真心去做,用真诚心去做。刚才说过真诚心的标准,真诚心的样子是决定不染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绝不沾染,你的心才清净,与道才相应;与道相应,就是与真如本性相应,这个事情都在於我们自己肯不肯这样做。初学佛的同修,想做却不敢做。为什么不敢做?对於诸佛菩萨没有信心。我统统都舍弃掉了,我明天生活怎么办?谁给我吃的?就怕这个。因此就必须自己留一点财物,想著还有明天、还有明年,怕没有人供养,所以自己要积蓄。积财,对於道业就有障碍;不敢舍,这个就是对於佛菩萨没有信心。真正信佛,有佛菩萨照顾,护法神照顾。真正相信,胆子就大了,统统舍光了,自己心地干净,一天到晚一句阿弥陀佛,明天要没有饭吃的话,护法神要负责任。如果真的饿死、冻死了,所有护法神都要撤职查办,要真有信心才行!你自己对他不相信,天天想办法拉信徒,去储蓄,护法神看到你这样,也省事,你反正自己护持自己,用不著我来操心,护法神都跑掉了,都不在此地了。真正有信心,对诸佛菩萨的教诲,一点都不怀疑。
佛经上告诉我们,世尊白毫光中(就是白毫放光),有一分光明供养后世的弟子,四事都不会缺乏。四事就是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佛这一分光明功德里面,供养后世。佛法法运是一万二千年,这一万二千年当中,出家的弟子,佛这个功德光明供给你,不会叫你缺乏的。我们念了,相信不相信?信了就好。所以真信佛,就不求人,不去拉信徒,不要去套交情,那个日子不好过,看人脸色过日子,那多苦。所以我们相信佛,天天看佛面,佛面慈悲,佛面欢喜,这就对了,所以一定要信佛。
『以深信心,於此大愿,受持读诵』。这个大愿就是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我们要接受、要保持,就是要依教奉行。「读诵」是怕自己忘记,是时时刻刻提醒自己,要依教奉行,把这个十愿变成我们自己真实的愿望,变成我们自己真实的行持,就是行为。
『乃至书写一四句偈,速能除灭,五无间业』。「书写」就是今天讲的流通、宣传。我们自己得到佛法真实的利益之后,一定要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尽心尽力做宣传的工作。在古时候,这个宣传除了口头宣传之外(口头就是讲经说法,就是讲演),就只有用文字。从前经书都用手写的,现在我们看到「书写」,你不要呆板执著,认为书写才能够灭罪,大概印刷就不能灭罪了,那你就想错了。现在不必书写了,现在是印刷,我们印经布施。但现在我们印经布施了,为什么还灭不了五无间罪?是因为我们没有「深信心」,没有把十大愿王变成我们自己的心愿、行为。人家这是连带的,「以深信心」将十大愿王变成自己的愿望、变成自己的行为,再宣传,那个功德就像经上所讲的,你造再重的罪业都灭掉了。你想想看,为什么会灭掉?因为你到西方世界去作佛了。业不灭掉,怎么能成佛?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净宗的理虽然非常的深,但是并不难懂,搞清楚、搞明白了,自然就相信,自然就放心了。这个放心是什么?真正能舍、真正能放下,晓得愈舍福报愈大,愈舍智慧愈增长。处事待人接物,充满了智慧,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你一看就明了,立刻就解决了,真的是烦恼轻,智慧长;但你得要真做才行。这就是教我们流通佛法。
流通佛法,现在已经不仅限於经书了,现在有录音带、有录影带。何况现代已经进入电脑的时代,我们把这些经典,乃至於我们这些讲演,都可以写成文字输入电脑。我们看目前科技发展的速度,相信十年之后,书本都用不上了,可能书本都没有了,只有图书馆珍藏作为资料。为什么?家家都有电脑,都可以跟全世界的电脑连线,我家的经典可以传到你家电脑画面里面去,那就方便了。这是进入一个崭新的科技时代,所以现在的年轻人电脑不能不学。我看这个速度,十年之后大概就进入这个状况,所以那个时候再用书是落伍,没人用了,个人有随身携带的小电脑,可以装在皮包上,拿出来也是可以跟全世界连线的,要什么有什么,就是《大藏经》、《四库全书》等,也都在你口袋里装著,已经进入到这个时代了。现在手提电脑还相当大,大概像我们一本书这么大,有一本精装书的厚度;我想将来更进步之后,恐怕更薄更小,那个携带就更方便了,必定向这个方向去发展。科技的发展真的是一日千里,我们要能跟得上时代,不能被这个时代淘汰掉。这是说灭罪,明了、搞清楚了,晓得自己应该怎么去做。再看底下一段:
【十七、悉能破坏一切恶趣。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
这是讲你自己智慧成就、定力成就。定成就,就不被外面境界扰乱,不会被外境所转,因为你有定;对外面境界清清楚楚、明明了了,这是你有慧。有定有慧,就能够『破坏一切恶趣』。「恶趣」是恶道;我们不造恶业,不攀恶缘,就不会堕恶道,这个「恶趣」就可以免除了。
『悉能远离一切恶友,悉能制服一切外道』。你有能力辨别是非善恶,有能力观察邪正真妄,你有这种能力,这一句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能够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这些外道虽然多,你有能力伏他,让这些外道遇到你也心服口服,他的智慧德能不如你,都在认真的修学,成就自己智慧德能。
【十八、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一切亲属。悉皆舍离。一切威势。悉皆退失。辅相大臣。宫城内外。象马车乘。珍宝伏藏。如是一切。无复相随。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於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又复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这一段经文很重要,完全讲的是事实,我们要时时刻刻记住,提高自己的警觉。人不管活多大年岁,总有死的那一天,生死大事,最后这一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神识离开(我们俗话说灵魂离开身体),这个身体就是尸体了,尸体保存的时间很短,它会腐败、腐化的。人的身体之所以不会腐坏是精神存在其中,我们佛门里面叫神识,世间人叫灵魂;灵魂离开了,这个身体很快就腐败。
『一切亲属,悉皆舍离』。有同修来告诉我,什么都可以舍,儿子舍不掉。当你要死的时候,你儿子要不要舍?不舍也要舍,带不走的。要觉悟,没有一样能带得走。由此可知,恩爱愈深,临别就愈痛苦,这个痛苦就把你拉到恶道,就把你拖进轮回,这叫愚痴、叫迷惑,一定要觉悟。所以情要看淡一点,不要看得太认真,那是苦恼无边,自作自受。你不觉悟,亲属也还是得舍离。
『一切威势,悉皆退失』。「威势」是你的权威、你的势力,到一死也都没有了,都带不走。你就是作总统、国王,死了之后,你的权力威势也带不走。可见得带不走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带不走的,我们都要把它看淡,都要把它舍弃,不要挂在心上。
『辅相大臣』。这是讲一个国王底下用的这些人。
『宫城内外』。这是你居住的宫殿、皇宫、紫禁城。
『象马车乘』。这是我们现在讲的交通工具,你开再好的车,也带不走。
『珍宝伏藏』。这是讲你所收集的珍宝。我们有很多人收集古董、收集珍宝,也是给你看看,看几年而已,没有一样带得走,都是别人的。你看完了,给别人看,哪个也带不走,全是假的。
一九七七年,我在香港讲经,遇到一个故事。香港有一个信徒,对我也很尊敬,看到法师没有手表;我现在还是不带手表,为什么?没有时间,时间是假的,所以没有时间。我问几点钟了?你们就说是几点钟了。我没有,所以你看我不老。为什么不老?没有时间就不老了,你们有时间就会老。
他要送我一个表,先到银行去开保险柜,让我看看他所收藏的这些珍宝。他在银行有两个保险箱,打开里面有黄金、珠宝,两盒子。我看了之后就叹了一口气,我说:「你才这一点点。」他听了就非常诧异,原本还以为我会赞叹他,「你有这么多东西」,哪里晓得我看到后,冷冰冰的说:「你才这么一点点」。
他就反问:「法师,难道你有很多?」
我说:「我的太多太多了,简直数不清。」
他很惊异,问:「在哪里?」
我说:「所有珠宝店的全都是我的。」
他说:「为什么?」
我说:「你的珠宝不敢藏在家里,藏在家里怕强盗;不敢戴手上,戴在手上,怕强盗把你手砍断再夺走,只好锁在保险箱,一个星期到这儿来看看、摸摸。如果看看摸摸就算是我的,那所有珠宝店都是我的。我到珠宝店去,叫他拿出来让我看看,让我摸摸,然后再拿回去替我保管,岂不全都是我的?」
人就愚痴到这种地步。如果这样情形算是拥有,那全世界珠宝不都是我的。你想想合不合理?你也不敢戴手上,也不敢拿回家藏,你放在保险箱。我放在那个店铺里头,有这些老板伙计替我看管,比你那个更自在。你看那个愚人,愚到这个程度;要觉悟,真的要觉悟。
『如是一切,无复相随』,没有一样东西能带得走的。你死了之后,一样都带不去。从前的帝王,在大陆上发现地下宫殿,那些陪葬的金银珠宝,现在都被人挖光,都被人拿走了,还是一样都带不去。佛讲的不假,佛讲的句句都是真话。
『唯此愿王,不相舍离,於一切时,引导其前,一刹那中,即得往生,极乐世界』。这个十大愿王,佛教给我们信愿持名,这是决定带得去的。老实念佛,积功修善,决定带得去的。所以带得去的,我们要多做;带不去的,赶紧把它舍掉。把带不去的舍掉,换来一些带得去的真实功德,这才叫最聪明的人。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