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辑要疏菁华 (第二集) 1993/11 台湾彰化 档名:04-008-0002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昨天我们将佛法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明了修学的层次,净宗所依据的经典、理论、修学的方法以及境界,都必须要很清楚很明了。正修,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助行是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三福、九品因果」。《观经》当中最重要的两段经文,除「三福」之外,就是「上品上生章」,这个我们过去曾经单独提出来讨论过。
这些年来,我们在许多国家地区提倡专修专弘净宗的法门。在行持上,我们提了五个科目,昨天已经跟诸位说过了。「三福」是大根大本。我们今天仔细观察许许多多的道场,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把「六和敬」疏忽了,忘掉了。因此,这个道场就不像经上所说的那么样的尊重了。我们在三皈依里面念的「皈依僧,众中尊」,这个「僧」是团体、是僧团。佛经里面讲的「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团体。僧众,就是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依照佛陀教训去修学的这个团体,都称之为僧众,这是世间所有团体里面最尊贵的、最值得大众敬仰的。原因在哪里?它是依「六和敬」组成的团体。佛给我们说,四个人以上,依「六和敬」在一块共修,这就叫僧团。凡是僧团所在之处,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可见得这个僧团确确实实是名副其实的「众中尊」。
「六和敬」里面最重要的是「见和同解」,也就是现代社会里所说的建立共识。换句话说,大家在一块,我们的想法、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认识,如果不相同,彼此就有意见,就有争执,那这个团体就不和了。所以团体一定要和。儒家非常重视和,「礼之用,和为贵」。换句话说,儒家制礼作乐,它的目的何在?就是在和,希望大家能够和睦相处,所谓社会的祥和,这是教育很大的一个目标。佛法说和敬,不但要「和」,还加上一个「敬」,彼此互相尊敬,可见得比单单讲和,又要提升了一层。
「见和同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这是佛家最高的原则,值得我们非常敬佩、景仰的。那就是我们的成见,把我们一切想法看法都舍弃、都放弃掉,这样我们的见解就相同了。这个很高明!佛并不是说:「我的见解正确,你们要跟我一样。」强人所难,佛不是这样的。我们大家都把这一些看法、想法舍弃掉,这个方法妙极了,所以它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谁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凡夫不肯,圣人肯。为什么?圣人觉悟,知道所有一切想法、看法都是错误的,正如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佛说哪一天证到阿罗汉果了,你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换句话说,三果以下,他要有意思都是错误的,都是不正确的。四果阿罗汉他还有意思吗?没有,见思烦恼断尽了。见惑断尽,思惑也断尽了,换句话说,他没有见解,他也没有思想,心地一片清净,清净与清净这就相同,这才真正叫「见和同解」。所以唯有圣者,「六和敬」第一条才做得真正清净。
我们凡夫在一块天天吵架,天天闹意见。两个人会吵,一个人也会吵,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自己跟自己这个思想见解都矛盾,早晨一个想法,晚上又变了,又是一个想法。所以一个人都不能够定得下来,何况两个人、三个人,他怎么不闹别扭?於是僧团就非常非常希有而难得。这就是说见解思想相同,实实在在是不容易。
世间人如果是利害相同,他们能够建立共识,能够创造一番事业,也能够飞黄腾达一时。到哪一天闹意见了,他这个公司组织就分裂了,到最后就破产瓦解了。所以我们读历史,你会很清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所讲的:「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是一个比喻,「利」是讲什么?刀锋利,可以切断钢铁,三个人同心,就有那样的锋利。你在历史上仔细观察,每一个朝代帝王将相开国的时候,实在讲就是几个人,一条心、一个想法、一个看法、一个目标,他就能建立一个政权。他的精神不变,他这个政权可以延续几十年、几百年。如果一变了,「见和同解」没有了,很快这个政权就灭亡了。所以诸位读历史,细细去观察,这些因果的事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乃至於一个家庭,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由此可知,这个「见和同解」的重要,关系这个国家、家庭的存亡兴衰,非常非常的重要,不能不知道。
就佛法僧团组织而论,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建立宗派?那就是因为大家的想法、看法不相同,兴趣爱好不一样。有喜欢《华严经》的,於是乎喜欢《华严经》的人聚集在一块,这就变成华严宗了;喜欢《法华经》的另外成一宗。他们两个人不能在一起,如果在一起,这个想法、看法不一样,就不能做到「和敬」了。所以一定要建立许多的道场,你喜欢哪一部经论,喜欢哪一个法门,这一帮人在一块共修,这个僧团是和睦的僧团,就会有成就,这个宗派是这么来的。
同样一个宗派里面还要分,譬如,我们是净土宗(这个是大的宗派),净土宗的同修,有人喜欢念《无量寿经》、有人喜欢念《阿弥陀经》、有人喜欢念《观无量寿经》。这三个人在一起,天天看到多不痛快!那怎么办?建三个道场,喜欢《无量寿经》的,有《无量寿经》的道场;喜欢《阿弥陀经》的,有《阿弥陀经》的道场,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想法、看法是一致的。
我们再把圈子缩小。我们都喜欢读《阿弥陀经》,有人喜欢跟莲池大师学《弥陀经疏钞》,有人愿意跟蕅益大师修《阿弥陀经要解》,这两个人谈不拢,又不能和合。怎么办?喜欢《疏钞》的,是《疏钞》一个道场;喜欢《要解》的,是《要解》一个道场,这就是里面再分派。
那个派里还有小派。念佛,有人喜欢念得很缓慢,「南无阿弥陀佛」,声音很长,念得很舒服。有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很快,这两个人在一起又会打架。所以念法不一样,那也要分开,要分两个念佛堂,你才晓得那个「见和同解」之不易。
只有所依据的经典、注疏、理论、修行方法要完全一致,才能在一起共修。不容易!所以有一些人找我,要跟我出家。我就告诉他,这个出家比成家要难得太多了。那个成家,你只要找一个对象跟他「见和同解」就行了。你要出家,这个道场住的有二、三十个人,你要跟这么多人见和同解,可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有一、两个见解不相同,天天见面愁眉苦脸,天天闹别扭,这就把一个僧团破坏掉了。所以出家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应当要理解的,建立共识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
第二是「戒和同修」。这个戒,当然也包括佛为我们制定的戒律,可是它的意思更为广泛,主要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常住公约」。一个道场,一个团体,一定要订一个规章,我们在一块共住,人人都要遵守,这就是从前丛林里面讲的「清规」。清规是戒律的现代化,这一层诸位同修也要知道。学佛,不但大乘要学得活活泼泼,学得快快乐乐,连小乘也不例外。如果要叫我们生活真正幸福快乐,必须要符合於现代化,要符合於本土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法。可见得佛是非常讲民主、讲自由的,佛绝不无理去约束一个人。佛教化众生,因时因地因人方法有所不同,绝对不是用一个方法来教一切众生的,所以才能够得到一切众生的爱戴,一切众生的欢迎,一切众生的信受奉行。
我们今天学佛,往往有一些偏差,把它学死了,死在教下,死在戒律之下,那是错误,那个没有明了佛所说的精神之所在!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你要不了解,把它错会了,那怎么可能有成就?所以这个「戒和同修」,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守规矩,守法。
规矩是谁定的?佛教给我们总原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细行是根据现代生活方式、根据我们生活环境,大家在一起定的,也是用民主的方式;定好之后,我们这一个道场住众开会,大家如果能赞成,一条一条通过;通过之后,那我们统统要遵守。所以这是很民主、很自由的作风。清规定了之后,一定要严格的遵守,这个道场就有秩序了,就不会乱了。所以规矩是维持常住秩序的,也就是庄严道场。佛法里面讲庄严,「戒和同修」这是真正的庄严。
其次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就是到了我们实际的生活了,这里面必须要说明的就是「同住」。「身和同住」,我们毕竟是一个凡夫,凡夫业障习气很重,大众在一起的时候,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我们会规规矩矩的、会乖乖的。为什么?很多人看到,不能不做个样子。假如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门一关就放逸了,没人看见,就可以马虎一点、随便一点,这样学道不容易成就。纵然是一天八个钟点睡觉,就是懈怠、懒散八个钟点,你怎么会成就?所以,佛为我们定的这个规矩,就像军队一样,晚上睡觉睡在一起。我们讲睡通铺,佛家讲睡广单,一个个都睡在一起,睡觉也是大家互相监督,也不能随便,要规规矩矩,这样才能成就。白天、晚上都有很多人看见,所以一举一动都要守规矩,「身和同住」是这个住法。不是一个人一个寮房,一个人还有个套房,那这一生修道就很难成就了,所以这个必须要知道。
尤其现在物质生活不断在提高,每个人都讲求享受,这一享受来生就是六道轮回,就到三途六道那里去了。所以佛灭度之后,不但是教我们「以戒为师」,也教我们「以苦为师」,不可以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贪图物质生活享受,没有不堕落的。所以,受一点约束好。我们守规矩,受一点约束,忍耐个几年,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追随阿弥陀佛,这叫聪明人。不可以贪图眼前的物质享受,这是无论在家出家的弟子,都应该要知道的。
六和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这个在家人我们都不论了,出家人决定不可以有私财。现在一出家,信徒很多,信徒拚命供养。特别是台湾,全世界供养最丰富的是台湾。你看很多外国法师都愿意到台湾来,到台湾来走一趟,大概他在外国一年的供养,都比不上台湾的一个星期、一个月这么多的供养,所以都愿意到台湾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积财丧道」,这不是好事情。钱多了,道心没有了,把佛经都忘掉了。天天念什么?念钞票,甚至於我听说还有念股票的,那怎么得了!道心丧失了。谁把他道心丧失了?那是作居士的责任。他本来出家,初发心是真难得;到后来被这些居士害了,害惨了!这个一定要晓得。
所以佛陀在世,规定出家人接受信徒的四事供养。出家人托钵,供养饮食、衣服、卧具(睡觉时的铺盖)、生病时的医药,没有供养钱财的。现在在家居士图个方便,这些供养很麻烦,「我供养钱财,法师你自己去买吧」!这个钱财是愈积愈多,麻烦就来了。多了就增长贪心,「贪、瞋、痴、慢」统统从这个地方生起来了。我们今天生在这个大社会,这个时代背景,你不接受那也是怪怪的,接受了自己要堕落,我们自己不能不提高警觉心。佛家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现在不要以为我很容易接受大家的供养,到将来还债就苦了,一个一个都要还,要还到哪一生,你才能还得完?这个事情很麻烦。所以我们自己把这个道理、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我们就有处理的办法。我接受大家的供养,差不多百分之九十都用在印经,到处结缘布施,我要不了道,将来还债的,那些人统统替我还。我没有用,我都分给你们了,你们替我还。所以这个要聪明,要明了。
「利和同均」。我们接受信徒的供养,最好统统归常住,那就一点过失都没有了。统统归常住,我们自己需要用的时候,由常住供给我们,这个才如法。但是今天这样做的并不多,我们台北的「华藏图书馆」是这个作法,每一个出家人接受信徒供养都交给常住。这是大家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因果,我们才这样作法,这个钱财由常住统筹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世出世间法,大家一定要注意到,你要求得幸福、要求得美满、要求得事事如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是福报,没有福不行,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福报。第二要有智慧,第三要有人缘。换句话说,修福修慧,广结善缘,非常重要。
我这一次到新加坡去弘法,遇到演培老法师,演公法师我跟他认识差不多四十年了,这是我们佛门的长老,也是我们的老前辈。他在新加坡差不多住了三十年,我去的时候,他老人家请我吃饭,很客气的跟我说,其实我是晚辈,他是长辈。他说:「净空法师,你的法缘很好,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的法缘为什么这么好?」没有别的,肯结缘!你不跟众生结缘,哪来的法缘?
与众生结法缘,这是李老师教的。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代,那个时候我们有个进修班,李老师一再嘱咐:「你们将来要想从事讲经弘法利生的工作,一定要结法缘。如果没有缘,你真有修持,真有修养,讲得天花乱坠,人家就是不喜欢听,那你就没有办法了。」那个有缘的人,他讲得的确不好,实在没什么,听的人就多,大家都喜欢听他的,这就是法缘。
我们那个时候在一起同修当中,林看治的法缘最好。我想你们很多人曾经见过他,他是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我们那个时候在一块学习,他六十岁,几乎大我三十岁。我在班上的时候是三十岁,他老人家六十岁,是年岁最大的一个同学,很用功、很努力,肯跟人结缘。那他讲得好不好?我们听起来并不怎么样,但是听的人就多,法缘就盛。我们去讲,我们觉得讲得比他好,但是我们的听众少,他的听众多,这就是法缘的关系。同样的道理,我们做生意买卖,你在这个地方没有缘,你的产品比别人好,人家也不要,没有缘分!如果这个缘好的时候,我这个产品比人家次一等,那人家就喜欢买你的,你就发财。可见得结缘非常重要。所以要懂得布施结缘,要知道修福修慧。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钱财五家共有,不容易保住,想尽方法,把你的财物保存下来,都保不住。这五家,第一,火会烧掉;第二,水会淹没掉;第三,从前犯了罪了,抄家,官府没收了。第四,你有财物,盗贼的目标都指向你,要来偷你的,要来抢你的。如果这些情形统统都没有了,第五,还有败家子,你没有办法防备,防不胜防!
所以真正懂得如何把我的财富保持住,你就布施,愈布施愈多。布施就是我命中的财物,我没有享受,我分送给别人了,我命里的这些财富还在;不但在,真的还会生利息,就是愈来愈多。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最简单的、最明显的就是吃素、放生。吃素、放生是属於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我们世间人,喜欢财富、喜欢聪明智慧、喜欢健康长寿,不肯布施,那哪里能够得的到?得不到!所以一定要认真努力去修。
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留的那些老照片,诸位要细细看看,你不认识我,我那个时候干瘦,一点福报都没有。有不少看相算命的算过我的八字,算我没有福报,而且短命。他们这些说法我都相信,我认为说得很对,确实没有福报。短命我也相信,我家已经有好多代了,我知道的,我的曾祖父不太清楚,祖父、父亲、叔伯都没有超过四十六岁,都是短命死的。所以他们算我的命到四十五岁就要死,我相信,我点头。
那个时候我就出家学佛,学佛很精进。因为四十五岁就要死了,所以很认真、很努力。四十五岁那一年,我在基隆大觉寺结夏安居,灵源老和尚请我讲《楞严经》。《楞严经》讲了三分之一,十卷讲到第三卷,我生病了,所以我就知道时间到了,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因为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寿命到了,还有什么搞头?所以就回去老实念佛,等死。念了一个月,病就好了,没死掉,一直到现在都没生病。
我没有求长寿,没有求寿命。福报,确实一点都没有。学佛之后,大家给我一点微薄的供养,除了生活必需之外,全都印经布施掉了。现在一年印经的费用,以台币来算,总在三千万以上。钱从哪里来的?我也不晓得,反正来了就做,做录音带、做录影带,布施到全世界;其中以中国大陆最多,所以我在大陆上法缘最殊胜。到南洋去讲经,我绝对不准做宣传,不准在报纸上刊广告,不要宣传。不宣传,听众都一千多人。他们现在知道不能宣传,宣传之后,道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我去讲经不宣传的、不做广告的,法缘之盛是这么来的。要肯结缘,不要害怕,缘愈结愈殊胜,愈结你心里面才真正生欢喜心!
我跟大家讲,欢喜就是我们生命当中最丰富的营养,什么补药都没有欢喜心好。心地清净、心地平等、心地慈悲、心地欢喜,常常欢喜,这个人就不老了,就不会生病。每一天愁眉苦脸很容易生病,这个有理论依据。佛在经上说:「一切法唯心所变」。我们身体状况也是受心理的变化,心清净,身就清净。心里面妄念多,烦恼多,心不清净,生理就出毛病了。所以身心清净,这个人是真正的健康长寿。我的老师教给我,我完全照作,做的效果果然跟老师说的、跟经上讲的一样,所以我的信心非常坚定。我跟大家讲的话,没有模棱两可,完全肯定的,这是我自己体验的,我自己得到的这个成果,决定不是假的。
所以我们要想保持自己的财富,你就修财布施;要想智慧增长,你就修法布施;要想自己健康长寿,你就吃素戒杀,决定不杀生,如果能放生就更好。在台湾可以放生,在外国不行,外国放生不但不许可,也是没有必要的。像在美国,没有一个人不爱护动物的。在外国,你看到这些鸟,你拿一点食物给它,那些鸟就会到你的手掌心里来吃。我们台湾没有,台湾鸟见到人,赶快飞跑了。外国不会,它知道你很爱护它,你不会伤害它。我们看到树上有松鼠,拿个花生米,它就到下面来,就在你手上吃,非常好!所以外国人非常爱护动物,没有杀害动物。杀害动物,那个罚款罚得很重。所以在外国,放生就没有了,在台湾可以。
修福、修慧、广结善缘这三个条件,这是在家同修。出家人要广结法缘,法缘愈殊胜,你将来弘法利生的路子愈宽广,走到什么地方都受欢迎,走到哪里都有人亲切的照顾,你说这个多幸福!这个缘要靠自己诚心诚意去结来的,要广结法缘。这是我们说到「六和敬」里面最后这一条,我们处世待人一定要遵守这个原则。
从这个上面提升,那就是菩萨行。菩萨行里面是「六度」,六度第一个就是「布施」,就是我刚才讲的修福、修慧、广结善缘。
第二个是「持戒」,就是守法。大家晓得,弘法就是推广佛陀的教育,必须要了解接受的对象。譬如,我们讲经,这个经是对什么人讲的?在什么处所讲?在什么时候讲?这些如果不清楚,不了解,你讲的就不契机,要观机说法。我们对中国人是中国人的讲法,对外国人是外国人的讲法。为什么?他们的文化背景跟我们不一样,对於宇宙人生的观察、想法、看法不相同。所以我们的教学的方法不一样,同样是一本经,讲的方法不相同。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史来观察,佛当年在世,在印度对印度人讲的那些方法,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经典是印度传来的,释迦牟尼佛讲的原文,祖师大德们给我们一讲解,那就变成中国的了,这就叫本土化跟现代化。现代人有哪些心病?佛法是治心病的,修正我们思想、见解、造作行为,帮助我们修正这些东西。我们中国人这些病症跟印度人不一样,经典所讲的是原理原则,这个细节在运用上要重新加以解释。
我们再看传到中国了,在汉朝时候,汉朝人的注解就能够对治那个时候人的心病,他们听了非常得利益,很得受用。到唐朝,汉朝那个讲法不起作用了,为什么?他们的心病跟汉朝人不一样,必须要重新解释。你看,注解一部经,汉朝的注解、唐朝的注解、宋朝的注解、明朝的注解、清朝的注解都不一样。如果是一样,那一个注解就好了,何必要这么多注解?於是乎我们就了解,经是原理原则,不变的,讲法是随著时代、随著众生的需要作种种不同的解释。
同样的道理,对中国人是中国人的讲法,对日本人是日本人的讲法,对美国人是美国人的讲法,不是死的、呆板的,是活活泼泼,这样才能够利益众生。所以历代那些注疏,我们可以做参考,看注疏就等於看药方一样。看药方就知道这是治什么病的,那个时候的人生的是什么病,开的这个药方。每一个朝代的注疏,你仔细观察一比较,每一个朝代人,他们的心病不一样,所以古来祖师大德的注解也不一样。
我们是现代人,我们的思想、见解不要说是跟古人不一样,跟民国初年都不一样;不但跟民国初年不一样,跟三十年前就不一样。换句话说,三十年前那些大法师讲的经,现在我们听了得不到受用。由此可知,讲经不容易,讲经就是开药方,要开得很准确,药到病除,这个方子才是好方子!所以讲经的时候,理论要贯通,经验要丰富、要善於观察,了解这个世间人身心的状况,他的毛病在哪里?他需要些什么?你针对治他的毛病,满足他的需要,那这个法门就一定受到热烈的欢迎了。「佛无有法可说,无有定法可说」,所有一切法都是对众生毛病而说的,抓到这个纲领,这个经典就活了,就不是死的、呆板的,而是活活泼泼的,真的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也满足了,鬼也满足了,这就叫做佛法。
我在美国这么多年,美国有佛法大概也有一百年了。可是我对美国人常常说:「佛法没有到美国来。」
他说:「为什么?我们美国现在道场很多,弘法的人也很多,怎么说没有佛法?」
我说:「你看看,佛菩萨的像,中国的佛像像中国人,中国的菩萨、佛都像中国人。日本的佛像,你一看就是日本人。西藏的佛像,你一看就是西藏人。泰国的佛像,一看就是泰国的阿弥陀佛,这个释迦牟尼佛瘦瘦尖尖的,就是泰国人。哪一尊佛像像你们美国人?」
佛没有相,随类化身。所以我到美国去之后,我心里就想,一定要造成佛菩萨像像个美国人面孔,美国人看到有亲切感,一看到这个菩萨跟我们相貌一样,才容易摄受、才容易度他们。我想了很久,遇到一个画佛像的美国人,他很乐意的来替我画佛像。
我说:「我的佛堂二十一尺,两层楼那么高。」量了尺寸给他,画西方三圣。
他说:「法师,我还得收一点工本费。」
佛法,不能谈赚钱,画一张要台币一百五十万元。我就谢谢他,我不要了。这一百五十万元我在美国达拉斯买一栋房子,那一边的房地很便宜,通常一栋房子大概四十坪,地皮两三百坪,美国的院子都很大,合美金五万块钱。所以那一张画就值一栋房子,画三张就三栋房子,这个画我不要了,就算了。
前年,我到美国去的头一天晚上,不知道是哪一位,我都不晓得,送来了三张油画像,「西方三圣」八尺高,虽然没有我理想中的那么高,八尺高很不错了,不知道什么人送给我的,说明了是送到美国供养。我展开来一看,真欢喜,阿弥陀佛是印度人的相,观音菩萨是中国人的相,大势至菩萨是美国人的相,供在那里,我说这是净土宗到美国了。
为什么?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我们在《楞严经》上读到,尽虚空遍法界,提倡专修净宗,专念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看夏莲居在《净修捷要》中,说:「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他是法界初祖。我们娑婆世界的初祖是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在菩提树下入定,定中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参与了这个法会,《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初祖。我们中国庐山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初祖。所以我们问净宗初祖,要问哪一位初祖?有法界初祖、有娑婆初祖、有中国初祖,我们都要把他分开,辨别得清清楚楚,决定不是含糊笼统的,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我们今天看到大势至菩萨的面孔是美国人,所以我看到很欢喜。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人,很慈祥,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画的是印度人,这个是不可思议。我们心里面有这个想法,居然就成就了,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所以要学布施,要修供养。普贤菩萨十愿,第一个就是「礼敬诸佛」,第二是「称赞如来」,这是把六度或者是十波罗蜜扩充到尽虚空遍法界,就叫做普贤行。普贤行的特色是行行称性,真如本性是广大没有边际的,因此每一个行门也是广大无边际的。所以普贤菩萨说:「虚空界尽,我礼乃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叫做普贤行。所以菩萨行比不上普贤行,菩萨行他这个心量没有那么大,能包一个世界、包十个世界、包一百个世界,这是菩萨行,不能够称性的;尽虚空遍法界,那才叫普贤行。一定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这是大菩萨所修的,法身大士所修的,我们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我们要明了,要有这个念头把自己的心量拓开,把自己的心量推广,像佛、像大菩萨一样。
第一条,「礼敬诸佛」。一切恭敬,我们在课诵本里面,特别是忏仪里面,常常念的一切恭敬,这就没有彼此,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但佛这样教我们,孔老夫子也是这么教我们的。我们打开《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跟一切恭敬意思是相同的。所以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以真诚心、恭敬心来接待,这叫普贤行。我们对佛是怎样的恭敬,我们对一切人就像对佛那个恭敬心一样的对待,这就叫普贤行。如果你分别,「我对佛恭敬,那个人有什么了不起,我为什么要对他恭敬」?那你就不是普贤行。纵然你行菩萨道,肯定你不是普贤菩萨,为什么?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对人对事有差等,不平等,这个就不是普贤行。对物的恭敬是保持整齐清洁,对事的恭敬是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圆满。
第二条,「称赞如来」。第一句是「礼敬诸佛」,第二句「称赞如来」。「如来」跟「诸佛」一样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不叫「称赞诸佛」,要改成「称赞如来」?这一改确实不一样。「诸佛」是从事相上说的,从相上讲的,一律平等看待;「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是从相上讲的,是从理上讲的。换句话说,凡是不合理的、不称性的,就不赞叹;凡是合理的、称性的,我们就赞叹。这就跟「礼敬」不一样,礼敬完全是事,一律平等恭敬,所以称赞里面就不一样了。
《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把大乘菩萨修行做了一个表演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我们现前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要以为善财童子多幸运,他参访的都是善知识,我们一生一个也没有遇到。其实你从早到晚是天天遇到,时时遇到,你不认识。哪一个不是善知识?个个都是。所以要晓得,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你看善财童子去参访,统统有礼敬,「礼敬诸佛」他做到了。这个称赞,五十三位里有三个人他没有称赞。五十三位善知识,有五十位他称赞,有三个人没有称赞,那就是因为与理与性相应的称赞,不相应的不称赞。哪三个人?第一个是胜热婆罗门,第二个是甘露火王,第三个是伐苏蜜多女,这三个人没有赞叹。这三个人是什么行业?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苏蜜多女贪爱,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贪瞋痴不是如来,贪瞋痴违背了心性,所以善财童子不赞叹,有礼敬。於是我们就明了,这个赞叹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隐恶扬善,善的这一面,正的这一面,对社会有好处的这一面赞叹,负面的、对社会有不良影响的,不赞叹。称赞是这样修法,不可以不知道。
第三条,「广修供养」。菩萨行里面讲的布施,现在心量扩大了,真诚恭敬心流露出来了,不用布施这个名词,用供养。对佛供养,对众生也供养,对畜生也供养,对饿鬼、地狱还是供养,这个心是平等的,生佛不二,生佛平等,《无量寿经》上「清净平等觉」,统统都现前了。
这个供养就是前面讲的三种布施,要广,愈广愈好,愈深愈好。世间人最难舍的是财,我们生生世世被这个东西害苦了,要懂得舍,舍才是真正的保全。尤其是学佛了,尤其是出家了,出家我们靠谁?我们靠佛,我们靠菩萨,我们有护法神拥护。我只要是心在道上,真正依照佛菩萨教诲修行,如果我今天冻著了,我今天饿著了,没饭吃,那个韦驮菩萨马上要撤职查办,他护的什么法?所有的护法神都要受到革职。哪有这种道理!假如我们自己还要预备,恐怕明天没有饭吃,要多攒一点钱,这是不信佛,对佛没有信心,对菩萨、护法神统统没有信心,你不相信他,他就不来护持了。为什么?你自己有办法,护法神就少找一点麻烦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你自己想办法了,我还护持你干什么。你统统放下,他就要负起完全的责任。这个诸位一定要相信,确确实实有护法神。没有护法神,说老实话,不但我们道业不能成就,我们这个世间弘法利生的事业也不能成就。
我的几个道场实实在在都是佛菩萨建立的,怎么说呢?第一个,我没有意思建道场,从来没有这个念头;第二个,没有问人家化一分钱的缘;第三个,我没有操一点心,道场就成立了。像达拉斯那么大的道场,大家要建,好吧!找我去是破个土。我到外面弘法,过了一年去的时候,它搞好了,开幕了。当中只是把那个图样寄来我看看,我从来不闻不问,道场就成就了。道场是佛菩萨建的,不是我建的。那个地方有缘分,佛菩萨在那里,一切都样样都给你做得圆圆满满,周周到到,自己不要操一点心,你说这个多自在!
所以一定要信佛,这个信佛非常非常不容易。我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受戒之后到台中去拜老师,李老师是我的传法人,我的佛法是他教给我的。去拜老师,老师第一句话就跟我说:「你要信佛。」你想想看,我那个时候学佛已经学了九年了,讲经也讲了两年了,难道还不信佛吗?他就给我解释,信佛不是那么容易!有人出家一辈子都不信佛,他相信自己,相信信徒,不相信佛菩萨,太多太多了!所以特别嘱咐我要信佛,信佛要解佛义,要依教奉行,那才叫真信。不解佛义,那是迷惑颠倒。不能依教奉行,那哪里叫信佛!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决定得不到。所以唯有真正信佛,「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两条他才能做到。
「广修供养」是福,我们讲修福;「忏除业障」是修慧,福慧双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现在为什么没有?就是被业障障住了。业障忏除了,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就现前了。所以要知道,忏除业障是修慧,广修供养是修福,也是与一切众生结缘,结法缘,结善缘。心地愈清净愈平等,你这个缘结到尽虚空遍法界,那个果德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诸位要不深入经藏,你很难了解这个事实。真正要明了,要搞清楚,读《华严经》。《华严经》不太容易读得懂,读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大师解释得很详细。看不懂?多看。一遍不懂,看两遍;两遍不懂,看三遍。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千遍了,这个一千遍读下来,心定了,定了就开智慧,智慧一开,统统就明了了。所以读书、读经是修定,修定的目的是开慧,这是读经的好处。我们读注疏,开慧的时间会提前,本来十年开悟的,你这么去修,五年就开悟,会把时间提前。
「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这一句要记住。所以我们要修福,修最大的福、修圆满的福,怎么修法?修法供养。尤其是现代人,这个开发中的国家、已经开发的国家,在物质生活上都相当富裕,最缺乏的是精神生活,精神苦闷。因此对於法的布施、法的供养,真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我们能够把佛法推荐给他、介绍给他,这就是修法供养。方式非常多,在从前只是讲经或者是流通经书,现在的方式比从前更多了,现在有录音带、有录影带、有电脑资讯的传播,比从前范围广大,传递迅速,这些工具我们应当善於利用,把佛法很快的介绍到全世界,推荐给每一个众生,这是布施供养里面最大、最殊胜的。
我读到《华严经》这一段,又看到印光老法师一生所做的,我对於这一桩事情肯定了,没有怀疑了。所以人家布施给我的一切,我都用不上,我现在没有用钱的地方,衣服都是人家送的,我没有做过衣服,人家送给我的都穿不完,太多了!样样都是人家替我准备好的,一分钱都不要花,走遍全世界身上一毛钱都不要带,这很有福报!都是人家照顾好的。一切供养统统拿去印经,做法布施,学印光法师。你看印光法师他老人家在苏州建立「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现在它叫「弘化社」,所有信徒供养他的都在那里作基金,印书结缘流通,全部都做这个,没有做第二桩事情。
我怎么知道的?我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开示录》那个小册子看到了。因为北方有灾难,他老人家特别从印经款子里面拨出三千元现大洋,拿去赈灾。我才明了,他所有的钱都拿去印经了。赈灾的这个钱是从印经款子里面提出三千块钱,去做救灾的事情,全部都拿去做法布施,「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这是我们肯定的,经上说得清楚,老法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现代科技非常进步,科学的产品日新月异,在我的看法,这个录音带十年之后淘汰掉,就不会有这个东西,会被CD磁碟片取而代之。我这次到新加坡参观他们这个设施,新加坡制造CD片,他们的技术仅次於日本,在世界第二位。这个东西的好处是不怕高温,夏天很热的时候不会变形。不像录音带,在高温底下它就焦了,声音就变了。CD片不怕潮湿,录音带受了潮湿会长霉,所以录音带很不容易保存。我去参观,CD片放在高温里面,没有损害,放在水里面泡也没有损害,丢到地下也打不破,这个好。而且告诉我,这个片子可以保存一百年到两百年,音质不会改变。因为它是雷射光照的,它没有磨损。不像这个带子,它在磁头上磨,它会磨损。现在成本高一点,将来生产量多了,成本降低了,会把录音带取而代之。现在这个影碟片,也就是雷射片,将来就代替录影带。所以不必用录影带,不必用录音带了。这是高科技的产品,保持原音,而且能保持得很久。纵然两百年保存不了,我们打个对折,能保存一百年,那这个效果就很殊胜了,很了不起了。我们流通这些,制作这些都是属於法布施。而且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说得很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眼根不及耳根,他看不明白,他一听就明白了。像这个录影带跟录音带,正合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录音带专对耳根,录影带是眼根耳根同时都有了,那个效果就更大了。
所以我们流通佛法,修法供养,除了印经书之外,向这个方向走是很正确的,而且收到的效果比印经书效果要大。特别是在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对於录音带是最受欢迎,因为我们送去的书,我们这边印的字体,他们叫繁体字,有很多还看不懂,年轻人都看不懂,他能听懂。所以对於录音带、录影带的需要,超过了经典,超过了书籍。这是随著时代的进步,我们「广修供养」里面的项目又增加了许多,这是从前古人没有的,我们应当把它增列进去。
底下一条,「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下面一共有七句,这些都是属於法供养。「如说修行」,如佛所说,依教奉行,这是供养;不但是供养佛,也是供养一切众生。何以故?我们要晓得,佛说法三业清净。身、语、意三业说法,不但口说,身体这个表态是身说,心里念念利益众生是意说,身、语、意三业都说,才能够给听的人心心相应,感应道交!
「如说修行」,就是修行的一个榜样。我们依照佛的教训来修学,修了几十年,假如修得很痛苦,一年比一年苦,那个相貌当然就不好看,人家一看到,学佛学到那个样子,「算了!不要学了」,这是事实。我们依照佛法修学,学得是身心清净,快乐自在,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人家一看,「你好幸福!我好羡慕你。你这么快乐是从哪里来的」?「念阿弥陀佛来的。」「我也要念。」你看,他马上就念佛了,这就是「如说修行」供养。
所以,自己修行会影响一切众生。哪一个人不喜欢幸福?哪一个人不喜欢快乐?看到你这个样子,真的生羡慕心,他要来请教你:「你这个快乐幸福从哪里来的?」我们就把佛法介绍给他,推荐给他,我们就是证明,就是事实,学佛好处就像我这个样子,他就很满足了。
「利益众生供养」,一定要给众生最真实、最丰饶的利益。换句话说,要帮助他解除他的困难,帮助他得到幸福快乐,这是供养诸佛、供养众生。
「摄受众生供养」。这个「摄受」就是我们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他,推荐给他,让他了解佛教,欢喜佛教育,接受佛教育,修学佛教育。
「代众生苦供养」。我们吃素,我们生活简单,物质需求达到生活必需就好,以外的我们不追求。我们将富裕的这些资财布施众生,我们过清苦的生活,这叫代众生受苦。我要不布施,我自己可以过得更舒服一点,我能够省一分,众生那边就多了一分。现在在台湾印经的成本,我不太清楚,因为这些年都在国外。从前我自己经手,我在民国六十年第一次印《华严经》流通的时候,是印小册子,小本平装,一套是十二册。一册成本两块钱,十二册一套《华严经》二十四块钱。所以我如果用二十四块钱,我就会想一想,我能够省下这二十四块钱,这个世间就多一套《华严经》,我们常常存这个心,这是「代众生苦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我们就修这个。所以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勤修善根供养」。「善根」,不贪、不瞋、不痴是三善根。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精进不懈。所以三善根加上精进,世出世法的善根就统统都具足了。
「不舍菩萨业供养」。菩萨的事业就是度化众生,全心全力推展佛法,普及佛法,这是菩萨的事业。
「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是念念觉悟,觉而不迷,这是菩提心。不被外境所迷,不被烦恼所迷。这样,我刚才讲的修福、修慧、广结善缘,才会做得踏实、才会做得成功、做得圆满。今天时间到了,我就讲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昨天我们将佛法作了一个简单的介绍,明了修学的层次,净宗所依据的经典、理论、修学的方法以及境界,都必须要很清楚很明了。正修,就是《无量寿经》上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助行是世尊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跟我们讲的「三福、九品因果」。《观经》当中最重要的两段经文,除「三福」之外,就是「上品上生章」,这个我们过去曾经单独提出来讨论过。
这些年来,我们在许多国家地区提倡专修专弘净宗的法门。在行持上,我们提了五个科目,昨天已经跟诸位说过了。「三福」是大根大本。我们今天仔细观察许许多多的道场,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把「六和敬」疏忽了,忘掉了。因此,这个道场就不像经上所说的那么样的尊重了。我们在三皈依里面念的「皈依僧,众中尊」,这个「僧」是团体、是僧团。佛经里面讲的「众」,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团体。僧众,就是出家人或者是在家依照佛陀教训去修学的这个团体,都称之为僧众,这是世间所有团体里面最尊贵的、最值得大众敬仰的。原因在哪里?它是依「六和敬」组成的团体。佛给我们说,四个人以上,依「六和敬」在一块共修,这就叫僧团。凡是僧团所在之处,一定得诸佛护念,龙天拥护,可见得这个僧团确确实实是名副其实的「众中尊」。
「六和敬」里面最重要的是「见和同解」,也就是现代社会里所说的建立共识。换句话说,大家在一块,我们的想法、我们的看法、我们的认识,如果不相同,彼此就有意见,就有争执,那这个团体就不和了。所以团体一定要和。儒家非常重视和,「礼之用,和为贵」。换句话说,儒家制礼作乐,它的目的何在?就是在和,希望大家能够和睦相处,所谓社会的祥和,这是教育很大的一个目标。佛法说和敬,不但要「和」,还加上一个「敬」,彼此互相尊敬,可见得比单单讲和,又要提升了一层。
「见和同解」是非常非常困难的,这是佛家最高的原则,值得我们非常敬佩、景仰的。那就是我们的成见,把我们一切想法看法都舍弃、都放弃掉,这样我们的见解就相同了。这个很高明!佛并不是说:「我的见解正确,你们要跟我一样。」强人所难,佛不是这样的。我们大家都把这一些看法、想法舍弃掉,这个方法妙极了,所以它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谁肯把自己的想法、看法放下?凡夫不肯,圣人肯。为什么?圣人觉悟,知道所有一切想法、看法都是错误的,正如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佛说哪一天证到阿罗汉果了,你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换句话说,三果以下,他要有意思都是错误的,都是不正确的。四果阿罗汉他还有意思吗?没有,见思烦恼断尽了。见惑断尽,思惑也断尽了,换句话说,他没有见解,他也没有思想,心地一片清净,清净与清净这就相同,这才真正叫「见和同解」。所以唯有圣者,「六和敬」第一条才做得真正清净。
我们凡夫在一块天天吵架,天天闹意见。两个人会吵,一个人也会吵,一会儿想东,一会儿想西,自己跟自己这个思想见解都矛盾,早晨一个想法,晚上又变了,又是一个想法。所以一个人都不能够定得下来,何况两个人、三个人,他怎么不闹别扭?於是僧团就非常非常希有而难得。这就是说见解思想相同,实实在在是不容易。
世间人如果是利害相同,他们能够建立共识,能够创造一番事业,也能够飞黄腾达一时。到哪一天闹意见了,他这个公司组织就分裂了,到最后就破产瓦解了。所以我们读历史,你会很清楚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古人所讲的:「三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是一个比喻,「利」是讲什么?刀锋利,可以切断钢铁,三个人同心,就有那样的锋利。你在历史上仔细观察,每一个朝代帝王将相开国的时候,实在讲就是几个人,一条心、一个想法、一个看法、一个目标,他就能建立一个政权。他的精神不变,他这个政权可以延续几十年、几百年。如果一变了,「见和同解」没有了,很快这个政权就灭亡了。所以诸位读历史,细细去观察,这些因果的事实,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团体,乃至於一个家庭,都不能够违背这个原则。由此可知,这个「见和同解」的重要,关系这个国家、家庭的存亡兴衰,非常非常的重要,不能不知道。
就佛法僧团组织而论,中国古代为什么要建立宗派?那就是因为大家的想法、看法不相同,兴趣爱好不一样。有喜欢《华严经》的,於是乎喜欢《华严经》的人聚集在一块,这就变成华严宗了;喜欢《法华经》的另外成一宗。他们两个人不能在一起,如果在一起,这个想法、看法不一样,就不能做到「和敬」了。所以一定要建立许多的道场,你喜欢哪一部经论,喜欢哪一个法门,这一帮人在一块共修,这个僧团是和睦的僧团,就会有成就,这个宗派是这么来的。
同样一个宗派里面还要分,譬如,我们是净土宗(这个是大的宗派),净土宗的同修,有人喜欢念《无量寿经》、有人喜欢念《阿弥陀经》、有人喜欢念《观无量寿经》。这三个人在一起,天天看到多不痛快!那怎么办?建三个道场,喜欢《无量寿经》的,有《无量寿经》的道场;喜欢《阿弥陀经》的,有《阿弥陀经》的道场,这个问题就解决了,想法、看法是一致的。
我们再把圈子缩小。我们都喜欢读《阿弥陀经》,有人喜欢跟莲池大师学《弥陀经疏钞》,有人愿意跟蕅益大师修《阿弥陀经要解》,这两个人谈不拢,又不能和合。怎么办?喜欢《疏钞》的,是《疏钞》一个道场;喜欢《要解》的,是《要解》一个道场,这就是里面再分派。
那个派里还有小派。念佛,有人喜欢念得很缓慢,「南无阿弥陀佛」,声音很长,念得很舒服。有人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得很快,这两个人在一起又会打架。所以念法不一样,那也要分开,要分两个念佛堂,你才晓得那个「见和同解」之不易。
只有所依据的经典、注疏、理论、修行方法要完全一致,才能在一起共修。不容易!所以有一些人找我,要跟我出家。我就告诉他,这个出家比成家要难得太多了。那个成家,你只要找一个对象跟他「见和同解」就行了。你要出家,这个道场住的有二、三十个人,你要跟这么多人见和同解,可不是一个容易事情!有一、两个见解不相同,天天见面愁眉苦脸,天天闹别扭,这就把一个僧团破坏掉了。所以出家是相当不容易的一桩事情,这是我们应当要理解的,建立共识是最基本的一个原则。
第二是「戒和同修」。这个戒,当然也包括佛为我们制定的戒律,可是它的意思更为广泛,主要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常住公约」。一个道场,一个团体,一定要订一个规章,我们在一块共住,人人都要遵守,这就是从前丛林里面讲的「清规」。清规是戒律的现代化,这一层诸位同修也要知道。学佛,不但大乘要学得活活泼泼,学得快快乐乐,连小乘也不例外。如果要叫我们生活真正幸福快乐,必须要符合於现代化,要符合於本土化,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是佛法。可见得佛是非常讲民主、讲自由的,佛绝不无理去约束一个人。佛教化众生,因时因地因人方法有所不同,绝对不是用一个方法来教一切众生的,所以才能够得到一切众生的爱戴,一切众生的欢迎,一切众生的信受奉行。
我们今天学佛,往往有一些偏差,把它学死了,死在教下,死在戒律之下,那是错误,那个没有明了佛所说的精神之所在!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如来的真实义,你要不了解,把它错会了,那怎么可能有成就?所以这个「戒和同修」,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守规矩,守法。
规矩是谁定的?佛教给我们总原则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细行是根据现代生活方式、根据我们生活环境,大家在一起定的,也是用民主的方式;定好之后,我们这一个道场住众开会,大家如果能赞成,一条一条通过;通过之后,那我们统统要遵守。所以这是很民主、很自由的作风。清规定了之后,一定要严格的遵守,这个道场就有秩序了,就不会乱了。所以规矩是维持常住秩序的,也就是庄严道场。佛法里面讲庄严,「戒和同修」这是真正的庄严。
其次是「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这就是到了我们实际的生活了,这里面必须要说明的就是「同住」。「身和同住」,我们毕竟是一个凡夫,凡夫业障习气很重,大众在一起的时候,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我们会规规矩矩的、会乖乖的。为什么?很多人看到,不能不做个样子。假如一个人关在房间里面,门一关就放逸了,没人看见,就可以马虎一点、随便一点,这样学道不容易成就。纵然是一天八个钟点睡觉,就是懈怠、懒散八个钟点,你怎么会成就?所以,佛为我们定的这个规矩,就像军队一样,晚上睡觉睡在一起。我们讲睡通铺,佛家讲睡广单,一个个都睡在一起,睡觉也是大家互相监督,也不能随便,要规规矩矩,这样才能成就。白天、晚上都有很多人看见,所以一举一动都要守规矩,「身和同住」是这个住法。不是一个人一个寮房,一个人还有个套房,那这一生修道就很难成就了,所以这个必须要知道。
尤其现在物质生活不断在提高,每个人都讲求享受,这一享受来生就是六道轮回,就到三途六道那里去了。所以佛灭度之后,不但是教我们「以戒为师」,也教我们「以苦为师」,不可以贪图物质生活的享受;贪图物质生活享受,没有不堕落的。所以,受一点约束好。我们守规矩,受一点约束,忍耐个几年,将来到西方极乐世界,追随阿弥陀佛,这叫聪明人。不可以贪图眼前的物质享受,这是无论在家出家的弟子,都应该要知道的。
六和最后一条是「利和同均」,这个在家人我们都不论了,出家人决定不可以有私财。现在一出家,信徒很多,信徒拚命供养。特别是台湾,全世界供养最丰富的是台湾。你看很多外国法师都愿意到台湾来,到台湾来走一趟,大概他在外国一年的供养,都比不上台湾的一个星期、一个月这么多的供养,所以都愿意到台湾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积财丧道」,这不是好事情。钱多了,道心没有了,把佛经都忘掉了。天天念什么?念钞票,甚至於我听说还有念股票的,那怎么得了!道心丧失了。谁把他道心丧失了?那是作居士的责任。他本来出家,初发心是真难得;到后来被这些居士害了,害惨了!这个一定要晓得。
所以佛陀在世,规定出家人接受信徒的四事供养。出家人托钵,供养饮食、衣服、卧具(睡觉时的铺盖)、生病时的医药,没有供养钱财的。现在在家居士图个方便,这些供养很麻烦,「我供养钱财,法师你自己去买吧」!这个钱财是愈积愈多,麻烦就来了。多了就增长贪心,「贪、瞋、痴、慢」统统从这个地方生起来了。我们今天生在这个大社会,这个时代背景,你不接受那也是怪怪的,接受了自己要堕落,我们自己不能不提高警觉心。佛家讲:「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戴角还。」现在不要以为我很容易接受大家的供养,到将来还债就苦了,一个一个都要还,要还到哪一生,你才能还得完?这个事情很麻烦。所以我们自己把这个道理、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我们就有处理的办法。我接受大家的供养,差不多百分之九十都用在印经,到处结缘布施,我要不了道,将来还债的,那些人统统替我还。我没有用,我都分给你们了,你们替我还。所以这个要聪明,要明了。
「利和同均」。我们接受信徒的供养,最好统统归常住,那就一点过失都没有了。统统归常住,我们自己需要用的时候,由常住供给我们,这个才如法。但是今天这样做的并不多,我们台北的「华藏图书馆」是这个作法,每一个出家人接受信徒供养都交给常住。这是大家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因果,我们才这样作法,这个钱财由常住统筹来做弘法利生的工作。
世出世间法,大家一定要注意到,你要求得幸福、要求得美满、要求得事事如意,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这三个条件,第一个是福报,没有福不行,无论做什么事情要有福报。第二要有智慧,第三要有人缘。换句话说,修福修慧,广结善缘,非常重要。
我这一次到新加坡去弘法,遇到演培老法师,演公法师我跟他认识差不多四十年了,这是我们佛门的长老,也是我们的老前辈。他在新加坡差不多住了三十年,我去的时候,他老人家请我吃饭,很客气的跟我说,其实我是晚辈,他是长辈。他说:「净空法师,你的法缘很好,我要向你学习、学习。你的法缘为什么这么好?」没有别的,肯结缘!你不跟众生结缘,哪来的法缘?
与众生结法缘,这是李老师教的。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代,那个时候我们有个进修班,李老师一再嘱咐:「你们将来要想从事讲经弘法利生的工作,一定要结法缘。如果没有缘,你真有修持,真有修养,讲得天花乱坠,人家就是不喜欢听,那你就没有办法了。」那个有缘的人,他讲得的确不好,实在没什么,听的人就多,大家都喜欢听他的,这就是法缘。
我们那个时候在一起同修当中,林看治的法缘最好。我想你们很多人曾经见过他,他是我们班上年龄最大的。我们那个时候在一块学习,他六十岁,几乎大我三十岁。我在班上的时候是三十岁,他老人家六十岁,是年岁最大的一个同学,很用功、很努力,肯跟人结缘。那他讲得好不好?我们听起来并不怎么样,但是听的人就多,法缘就盛。我们去讲,我们觉得讲得比他好,但是我们的听众少,他的听众多,这就是法缘的关系。同样的道理,我们做生意买卖,你在这个地方没有缘,你的产品比别人好,人家也不要,没有缘分!如果这个缘好的时候,我这个产品比人家次一等,那人家就喜欢买你的,你就发财。可见得结缘非常重要。所以要懂得布施结缘,要知道修福修慧。
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钱财五家共有,不容易保住,想尽方法,把你的财物保存下来,都保不住。这五家,第一,火会烧掉;第二,水会淹没掉;第三,从前犯了罪了,抄家,官府没收了。第四,你有财物,盗贼的目标都指向你,要来偷你的,要来抢你的。如果这些情形统统都没有了,第五,还有败家子,你没有办法防备,防不胜防!
所以真正懂得如何把我的财富保持住,你就布施,愈布施愈多。布施就是我命中的财物,我没有享受,我分送给别人了,我命里的这些财富还在;不但在,真的还会生利息,就是愈来愈多。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布施,最简单的、最明显的就是吃素、放生。吃素、放生是属於无畏布施,果报是健康长寿。我们世间人,喜欢财富、喜欢聪明智慧、喜欢健康长寿,不肯布施,那哪里能够得的到?得不到!所以一定要认真努力去修。
我在台中求学的时候,留的那些老照片,诸位要细细看看,你不认识我,我那个时候干瘦,一点福报都没有。有不少看相算命的算过我的八字,算我没有福报,而且短命。他们这些说法我都相信,我认为说得很对,确实没有福报。短命我也相信,我家已经有好多代了,我知道的,我的曾祖父不太清楚,祖父、父亲、叔伯都没有超过四十六岁,都是短命死的。所以他们算我的命到四十五岁就要死,我相信,我点头。
那个时候我就出家学佛,学佛很精进。因为四十五岁就要死了,所以很认真、很努力。四十五岁那一年,我在基隆大觉寺结夏安居,灵源老和尚请我讲《楞严经》。《楞严经》讲了三分之一,十卷讲到第三卷,我生病了,所以我就知道时间到了,也不看医生,也不吃药。因为医生只能医病,不能医命,寿命到了,还有什么搞头?所以就回去老实念佛,等死。念了一个月,病就好了,没死掉,一直到现在都没生病。
我没有求长寿,没有求寿命。福报,确实一点都没有。学佛之后,大家给我一点微薄的供养,除了生活必需之外,全都印经布施掉了。现在一年印经的费用,以台币来算,总在三千万以上。钱从哪里来的?我也不晓得,反正来了就做,做录音带、做录影带,布施到全世界;其中以中国大陆最多,所以我在大陆上法缘最殊胜。到南洋去讲经,我绝对不准做宣传,不准在报纸上刊广告,不要宣传。不宣传,听众都一千多人。他们现在知道不能宣传,宣传之后,道场连站的地方都没有。所以我去讲经不宣传的、不做广告的,法缘之盛是这么来的。要肯结缘,不要害怕,缘愈结愈殊胜,愈结你心里面才真正生欢喜心!
我跟大家讲,欢喜就是我们生命当中最丰富的营养,什么补药都没有欢喜心好。心地清净、心地平等、心地慈悲、心地欢喜,常常欢喜,这个人就不老了,就不会生病。每一天愁眉苦脸很容易生病,这个有理论依据。佛在经上说:「一切法唯心所变」。我们身体状况也是受心理的变化,心清净,身就清净。心里面妄念多,烦恼多,心不清净,生理就出毛病了。所以身心清净,这个人是真正的健康长寿。我的老师教给我,我完全照作,做的效果果然跟老师说的、跟经上讲的一样,所以我的信心非常坚定。我跟大家讲的话,没有模棱两可,完全肯定的,这是我自己体验的,我自己得到的这个成果,决定不是假的。
所以我们要想保持自己的财富,你就修财布施;要想智慧增长,你就修法布施;要想自己健康长寿,你就吃素戒杀,决定不杀生,如果能放生就更好。在台湾可以放生,在外国不行,外国放生不但不许可,也是没有必要的。像在美国,没有一个人不爱护动物的。在外国,你看到这些鸟,你拿一点食物给它,那些鸟就会到你的手掌心里来吃。我们台湾没有,台湾鸟见到人,赶快飞跑了。外国不会,它知道你很爱护它,你不会伤害它。我们看到树上有松鼠,拿个花生米,它就到下面来,就在你手上吃,非常好!所以外国人非常爱护动物,没有杀害动物。杀害动物,那个罚款罚得很重。所以在外国,放生就没有了,在台湾可以。
修福、修慧、广结善缘这三个条件,这是在家同修。出家人要广结法缘,法缘愈殊胜,你将来弘法利生的路子愈宽广,走到什么地方都受欢迎,走到哪里都有人亲切的照顾,你说这个多幸福!这个缘要靠自己诚心诚意去结来的,要广结法缘。这是我们说到「六和敬」里面最后这一条,我们处世待人一定要遵守这个原则。
从这个上面提升,那就是菩萨行。菩萨行里面是「六度」,六度第一个就是「布施」,就是我刚才讲的修福、修慧、广结善缘。
第二个是「持戒」,就是守法。大家晓得,弘法就是推广佛陀的教育,必须要了解接受的对象。譬如,我们讲经,这个经是对什么人讲的?在什么处所讲?在什么时候讲?这些如果不清楚,不了解,你讲的就不契机,要观机说法。我们对中国人是中国人的讲法,对外国人是外国人的讲法。为什么?他们的文化背景跟我们不一样,对於宇宙人生的观察、想法、看法不相同。所以我们的教学的方法不一样,同样是一本经,讲的方法不相同。
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历史来观察,佛当年在世,在印度对印度人讲的那些方法,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经典是印度传来的,释迦牟尼佛讲的原文,祖师大德们给我们一讲解,那就变成中国的了,这就叫本土化跟现代化。现代人有哪些心病?佛法是治心病的,修正我们思想、见解、造作行为,帮助我们修正这些东西。我们中国人这些病症跟印度人不一样,经典所讲的是原理原则,这个细节在运用上要重新加以解释。
我们再看传到中国了,在汉朝时候,汉朝人的注解就能够对治那个时候人的心病,他们听了非常得利益,很得受用。到唐朝,汉朝那个讲法不起作用了,为什么?他们的心病跟汉朝人不一样,必须要重新解释。你看,注解一部经,汉朝的注解、唐朝的注解、宋朝的注解、明朝的注解、清朝的注解都不一样。如果是一样,那一个注解就好了,何必要这么多注解?於是乎我们就了解,经是原理原则,不变的,讲法是随著时代、随著众生的需要作种种不同的解释。
同样的道理,对中国人是中国人的讲法,对日本人是日本人的讲法,对美国人是美国人的讲法,不是死的、呆板的,是活活泼泼,这样才能够利益众生。所以历代那些注疏,我们可以做参考,看注疏就等於看药方一样。看药方就知道这是治什么病的,那个时候的人生的是什么病,开的这个药方。每一个朝代的注疏,你仔细观察一比较,每一个朝代人,他们的心病不一样,所以古来祖师大德的注解也不一样。
我们是现代人,我们的思想、见解不要说是跟古人不一样,跟民国初年都不一样;不但跟民国初年不一样,跟三十年前就不一样。换句话说,三十年前那些大法师讲的经,现在我们听了得不到受用。由此可知,讲经不容易,讲经就是开药方,要开得很准确,药到病除,这个方子才是好方子!所以讲经的时候,理论要贯通,经验要丰富、要善於观察,了解这个世间人身心的状况,他的毛病在哪里?他需要些什么?你针对治他的毛病,满足他的需要,那这个法门就一定受到热烈的欢迎了。「佛无有法可说,无有定法可说」,所有一切法都是对众生毛病而说的,抓到这个纲领,这个经典就活了,就不是死的、呆板的,而是活活泼泼的,真的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也满足了,鬼也满足了,这就叫做佛法。
我在美国这么多年,美国有佛法大概也有一百年了。可是我对美国人常常说:「佛法没有到美国来。」
他说:「为什么?我们美国现在道场很多,弘法的人也很多,怎么说没有佛法?」
我说:「你看看,佛菩萨的像,中国的佛像像中国人,中国的菩萨、佛都像中国人。日本的佛像,你一看就是日本人。西藏的佛像,你一看就是西藏人。泰国的佛像,一看就是泰国的阿弥陀佛,这个释迦牟尼佛瘦瘦尖尖的,就是泰国人。哪一尊佛像像你们美国人?」
佛没有相,随类化身。所以我到美国去之后,我心里就想,一定要造成佛菩萨像像个美国人面孔,美国人看到有亲切感,一看到这个菩萨跟我们相貌一样,才容易摄受、才容易度他们。我想了很久,遇到一个画佛像的美国人,他很乐意的来替我画佛像。
我说:「我的佛堂二十一尺,两层楼那么高。」量了尺寸给他,画西方三圣。
他说:「法师,我还得收一点工本费。」
佛法,不能谈赚钱,画一张要台币一百五十万元。我就谢谢他,我不要了。这一百五十万元我在美国达拉斯买一栋房子,那一边的房地很便宜,通常一栋房子大概四十坪,地皮两三百坪,美国的院子都很大,合美金五万块钱。所以那一张画就值一栋房子,画三张就三栋房子,这个画我不要了,就算了。
前年,我到美国去的头一天晚上,不知道是哪一位,我都不晓得,送来了三张油画像,「西方三圣」八尺高,虽然没有我理想中的那么高,八尺高很不错了,不知道什么人送给我的,说明了是送到美国供养。我展开来一看,真欢喜,阿弥陀佛是印度人的相,观音菩萨是中国人的相,大势至菩萨是美国人的相,供在那里,我说这是净土宗到美国了。
为什么?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我们在《楞严经》上读到,尽虚空遍法界,提倡专修净宗,专念阿弥陀佛,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不假方便,自得心开」、「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你看夏莲居在《净修捷要》中,说:「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他是法界初祖。我们娑婆世界的初祖是普贤菩萨。释迦牟尼佛最初成道在菩提树下入定,定中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参与了这个法会,《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初祖。我们中国庐山慧远大师是中国的初祖。所以我们问净宗初祖,要问哪一位初祖?有法界初祖、有娑婆初祖、有中国初祖,我们都要把他分开,辨别得清清楚楚,决定不是含糊笼统的,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我们今天看到大势至菩萨的面孔是美国人,所以我看到很欢喜。观世音菩萨是中国人,很慈祥,大慈大悲。阿弥陀佛画的是印度人,这个是不可思议。我们心里面有这个想法,居然就成就了,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所以要学布施,要修供养。普贤菩萨十愿,第一个就是「礼敬诸佛」,第二是「称赞如来」,这是把六度或者是十波罗蜜扩充到尽虚空遍法界,就叫做普贤行。普贤行的特色是行行称性,真如本性是广大没有边际的,因此每一个行门也是广大无边际的。所以普贤菩萨说:「虚空界尽,我礼乃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这叫做普贤行。所以菩萨行比不上普贤行,菩萨行他这个心量没有那么大,能包一个世界、包十个世界、包一百个世界,这是菩萨行,不能够称性的;尽虚空遍法界,那才叫普贤行。一定要把自己的心量拓开,这是大菩萨所修的,法身大士所修的,我们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我们要明了,要有这个念头把自己的心量拓开,把自己的心量推广,像佛、像大菩萨一样。
第一条,「礼敬诸佛」。一切恭敬,我们在课诵本里面,特别是忏仪里面,常常念的一切恭敬,这就没有彼此,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不但佛这样教我们,孔老夫子也是这么教我们的。我们打开《礼记》,第一句:「曲礼曰,毋不敬。」毋不敬跟一切恭敬意思是相同的。所以无论对人对事对物都要以真诚心、恭敬心来接待,这叫普贤行。我们对佛是怎样的恭敬,我们对一切人就像对佛那个恭敬心一样的对待,这就叫普贤行。如果你分别,「我对佛恭敬,那个人有什么了不起,我为什么要对他恭敬」?那你就不是普贤行。纵然你行菩萨道,肯定你不是普贤菩萨,为什么?你有分别,你有执著,你对人对事有差等,不平等,这个就不是普贤行。对物的恭敬是保持整齐清洁,对事的恭敬是认真负责,尽心尽力把这个事情做得很圆满。
第二条,「称赞如来」。第一句是「礼敬诸佛」,第二句「称赞如来」。「如来」跟「诸佛」一样不一样?如果是一样的,那为什么不叫「称赞诸佛」,要改成「称赞如来」?这一改确实不一样。「诸佛」是从事相上说的,从相上讲的,一律平等看待;「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是从相上讲的,是从理上讲的。换句话说,凡是不合理的、不称性的,就不赞叹;凡是合理的、称性的,我们就赞叹。这就跟「礼敬」不一样,礼敬完全是事,一律平等恭敬,所以称赞里面就不一样了。
《华严经》最后一品「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把大乘菩萨修行做了一个表演给我们看,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我们现前社会男女老少、各行各业。不要以为善财童子多幸运,他参访的都是善知识,我们一生一个也没有遇到。其实你从早到晚是天天遇到,时时遇到,你不认识。哪一个不是善知识?个个都是。所以要晓得,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行业。你看善财童子去参访,统统有礼敬,「礼敬诸佛」他做到了。这个称赞,五十三位里有三个人他没有称赞。五十三位善知识,有五十位他称赞,有三个人没有称赞,那就是因为与理与性相应的称赞,不相应的不称赞。哪三个人?第一个是胜热婆罗门,第二个是甘露火王,第三个是伐苏蜜多女,这三个人没有赞叹。这三个人是什么行业?胜热婆罗门愚痴,甘露火王瞋恚,伐苏蜜多女贪爱,这三个人代表「贪、瞋、痴」。贪瞋痴不是如来,贪瞋痴违背了心性,所以善财童子不赞叹,有礼敬。於是我们就明了,这个赞叹就是孔老夫子所说的隐恶扬善,善的这一面,正的这一面,对社会有好处的这一面赞叹,负面的、对社会有不良影响的,不赞叹。称赞是这样修法,不可以不知道。
第三条,「广修供养」。菩萨行里面讲的布施,现在心量扩大了,真诚恭敬心流露出来了,不用布施这个名词,用供养。对佛供养,对众生也供养,对畜生也供养,对饿鬼、地狱还是供养,这个心是平等的,生佛不二,生佛平等,《无量寿经》上「清净平等觉」,统统都现前了。
这个供养就是前面讲的三种布施,要广,愈广愈好,愈深愈好。世间人最难舍的是财,我们生生世世被这个东西害苦了,要懂得舍,舍才是真正的保全。尤其是学佛了,尤其是出家了,出家我们靠谁?我们靠佛,我们靠菩萨,我们有护法神拥护。我只要是心在道上,真正依照佛菩萨教诲修行,如果我今天冻著了,我今天饿著了,没饭吃,那个韦驮菩萨马上要撤职查办,他护的什么法?所有的护法神都要受到革职。哪有这种道理!假如我们自己还要预备,恐怕明天没有饭吃,要多攒一点钱,这是不信佛,对佛没有信心,对菩萨、护法神统统没有信心,你不相信他,他就不来护持了。为什么?你自己有办法,护法神就少找一点麻烦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无事。你自己想办法了,我还护持你干什么。你统统放下,他就要负起完全的责任。这个诸位一定要相信,确确实实有护法神。没有护法神,说老实话,不但我们道业不能成就,我们这个世间弘法利生的事业也不能成就。
我的几个道场实实在在都是佛菩萨建立的,怎么说呢?第一个,我没有意思建道场,从来没有这个念头;第二个,没有问人家化一分钱的缘;第三个,我没有操一点心,道场就成立了。像达拉斯那么大的道场,大家要建,好吧!找我去是破个土。我到外面弘法,过了一年去的时候,它搞好了,开幕了。当中只是把那个图样寄来我看看,我从来不闻不问,道场就成就了。道场是佛菩萨建的,不是我建的。那个地方有缘分,佛菩萨在那里,一切都样样都给你做得圆圆满满,周周到到,自己不要操一点心,你说这个多自在!
所以一定要信佛,这个信佛非常非常不容易。我出家两年之后才受戒,受戒之后到台中去拜老师,李老师是我的传法人,我的佛法是他教给我的。去拜老师,老师第一句话就跟我说:「你要信佛。」你想想看,我那个时候学佛已经学了九年了,讲经也讲了两年了,难道还不信佛吗?他就给我解释,信佛不是那么容易!有人出家一辈子都不信佛,他相信自己,相信信徒,不相信佛菩萨,太多太多了!所以特别嘱咐我要信佛,信佛要解佛义,要依教奉行,那才叫真信。不解佛义,那是迷惑颠倒。不能依教奉行,那哪里叫信佛!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决定得不到。所以唯有真正信佛,「广修供养」、「忏除业障」这两条他才能做到。
「广修供养」是福,我们讲修福;「忏除业障」是修慧,福慧双修。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如来智慧德相,现在为什么没有?就是被业障障住了。业障忏除了,我们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就现前了。所以要知道,忏除业障是修慧,广修供养是修福,也是与一切众生结缘,结法缘,结善缘。心地愈清净愈平等,你这个缘结到尽虚空遍法界,那个果德实实在在不可思议。
诸位要不深入经藏,你很难了解这个事实。真正要明了,要搞清楚,读《华严经》。《华严经》不太容易读得懂,读清凉大师的《疏钞》,清凉大师解释得很详细。看不懂?多看。一遍不懂,看两遍;两遍不懂,看三遍。古人讲:「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读千遍了,这个一千遍读下来,心定了,定了就开智慧,智慧一开,统统就明了了。所以读书、读经是修定,修定的目的是开慧,这是读经的好处。我们读注疏,开慧的时间会提前,本来十年开悟的,你这么去修,五年就开悟,会把时间提前。
「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这一句要记住。所以我们要修福,修最大的福、修圆满的福,怎么修法?修法供养。尤其是现代人,这个开发中的国家、已经开发的国家,在物质生活上都相当富裕,最缺乏的是精神生活,精神苦闷。因此对於法的布施、法的供养,真正是他们迫切需要的,我们能够把佛法推荐给他、介绍给他,这就是修法供养。方式非常多,在从前只是讲经或者是流通经书,现在的方式比从前更多了,现在有录音带、有录影带、有电脑资讯的传播,比从前范围广大,传递迅速,这些工具我们应当善於利用,把佛法很快的介绍到全世界,推荐给每一个众生,这是布施供养里面最大、最殊胜的。
我读到《华严经》这一段,又看到印光老法师一生所做的,我对於这一桩事情肯定了,没有怀疑了。所以人家布施给我的一切,我都用不上,我现在没有用钱的地方,衣服都是人家送的,我没有做过衣服,人家送给我的都穿不完,太多了!样样都是人家替我准备好的,一分钱都不要花,走遍全世界身上一毛钱都不要带,这很有福报!都是人家照顾好的。一切供养统统拿去印经,做法布施,学印光法师。你看印光法师他老人家在苏州建立「弘化社」,就是「佛经流通处」,现在它叫「弘化社」,所有信徒供养他的都在那里作基金,印书结缘流通,全部都做这个,没有做第二桩事情。
我怎么知道的?我在《上海护国息灾法会开示录》那个小册子看到了。因为北方有灾难,他老人家特别从印经款子里面拨出三千元现大洋,拿去赈灾。我才明了,他所有的钱都拿去印经了。赈灾的这个钱是从印经款子里面提出三千块钱,去做救灾的事情,全部都拿去做法布施,「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这是我们肯定的,经上说得清楚,老法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榜样。
现代科技非常进步,科学的产品日新月异,在我的看法,这个录音带十年之后淘汰掉,就不会有这个东西,会被CD磁碟片取而代之。我这次到新加坡参观他们这个设施,新加坡制造CD片,他们的技术仅次於日本,在世界第二位。这个东西的好处是不怕高温,夏天很热的时候不会变形。不像录音带,在高温底下它就焦了,声音就变了。CD片不怕潮湿,录音带受了潮湿会长霉,所以录音带很不容易保存。我去参观,CD片放在高温里面,没有损害,放在水里面泡也没有损害,丢到地下也打不破,这个好。而且告诉我,这个片子可以保存一百年到两百年,音质不会改变。因为它是雷射光照的,它没有磨损。不像这个带子,它在磁头上磨,它会磨损。现在成本高一点,将来生产量多了,成本降低了,会把录音带取而代之。现在这个影碟片,也就是雷射片,将来就代替录影带。所以不必用录影带,不必用录音带了。这是高科技的产品,保持原音,而且能保持得很久。纵然两百年保存不了,我们打个对折,能保存一百年,那这个效果就很殊胜了,很了不起了。我们流通这些,制作这些都是属於法布施。而且文殊菩萨在楞严会上说得很好,「此方真教体,清净在音闻」,娑婆世界众生耳根最利,眼根不及耳根,他看不明白,他一听就明白了。像这个录影带跟录音带,正合我们娑婆世界众生的根机,录音带专对耳根,录影带是眼根耳根同时都有了,那个效果就更大了。
所以我们流通佛法,修法供养,除了印经书之外,向这个方向走是很正确的,而且收到的效果比印经书效果要大。特别是在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对於录音带是最受欢迎,因为我们送去的书,我们这边印的字体,他们叫繁体字,有很多还看不懂,年轻人都看不懂,他能听懂。所以对於录音带、录影带的需要,超过了经典,超过了书籍。这是随著时代的进步,我们「广修供养」里面的项目又增加了许多,这是从前古人没有的,我们应当把它增列进去。
底下一条,「如说修行供养,利益众生供养」。下面一共有七句,这些都是属於法供养。「如说修行」,如佛所说,依教奉行,这是供养;不但是供养佛,也是供养一切众生。何以故?我们要晓得,佛说法三业清净。身、语、意三业说法,不但口说,身体这个表态是身说,心里念念利益众生是意说,身、语、意三业都说,才能够给听的人心心相应,感应道交!
「如说修行」,就是修行的一个榜样。我们依照佛的教训来修学,修了几十年,假如修得很痛苦,一年比一年苦,那个相貌当然就不好看,人家一看到,学佛学到那个样子,「算了!不要学了」,这是事实。我们依照佛法修学,学得是身心清净,快乐自在,一天到晚,欢欢喜喜,快快乐乐。人家一看,「你好幸福!我好羡慕你。你这么快乐是从哪里来的」?「念阿弥陀佛来的。」「我也要念。」你看,他马上就念佛了,这就是「如说修行」供养。
所以,自己修行会影响一切众生。哪一个人不喜欢幸福?哪一个人不喜欢快乐?看到你这个样子,真的生羡慕心,他要来请教你:「你这个快乐幸福从哪里来的?」我们就把佛法介绍给他,推荐给他,我们就是证明,就是事实,学佛好处就像我这个样子,他就很满足了。
「利益众生供养」,一定要给众生最真实、最丰饶的利益。换句话说,要帮助他解除他的困难,帮助他得到幸福快乐,这是供养诸佛、供养众生。
「摄受众生供养」。这个「摄受」就是我们以善巧方便把佛法介绍给他,推荐给他,让他了解佛教,欢喜佛教育,接受佛教育,修学佛教育。
「代众生苦供养」。我们吃素,我们生活简单,物质需求达到生活必需就好,以外的我们不追求。我们将富裕的这些资财布施众生,我们过清苦的生活,这叫代众生受苦。我要不布施,我自己可以过得更舒服一点,我能够省一分,众生那边就多了一分。现在在台湾印经的成本,我不太清楚,因为这些年都在国外。从前我自己经手,我在民国六十年第一次印《华严经》流通的时候,是印小册子,小本平装,一套是十二册。一册成本两块钱,十二册一套《华严经》二十四块钱。所以我如果用二十四块钱,我就会想一想,我能够省下这二十四块钱,这个世间就多一套《华严经》,我们常常存这个心,这是「代众生苦供养」、「利益众生供养」,我们就修这个。所以要常常记在心里,时时刻刻提醒自己。
「勤修善根供养」。「善根」,不贪、不瞋、不痴是三善根。精进是菩萨唯一善根,精进不懈。所以三善根加上精进,世出世法的善根就统统都具足了。
「不舍菩萨业供养」。菩萨的事业就是度化众生,全心全力推展佛法,普及佛法,这是菩萨的事业。
「不离菩提心供养」。菩提心是念念觉悟,觉而不迷,这是菩提心。不被外境所迷,不被烦恼所迷。这样,我刚才讲的修福、修慧、广结善缘,才会做得踏实、才会做得成功、做得圆满。今天时间到了,我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