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五一集) 1992/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51
四百一十面,我们从第六行当中大字看起,这是一个段落。
【是故应知如来所现身无有量。以无量故。说如来身为无量界等众生界。】
这些句子在《华严经》以及华严宗这些祖师们的注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实实在在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但这不是理想、不是推论,而是真正的事实。我们初学的人不能接受,可以说我们从无始劫以来从来也没有想到这么一桩事情,我们所现的身能够跟一切众生数量相等,谁曾经想过这个事情?所以这不是凡夫的经验,不但不是凡夫的经验,就连二乘阿罗汉、辟支佛也没有这个经验,也没有这种想法,必须到大菩萨,我们常讲的像《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他们明了,他们见到了。法身大士里面程度浅的见到诸佛的化身,分身,他自己本身也有这个能力,但是不究竟、不圆满。到地上菩萨,我们在经上常讲的摩诃萨,他们虽然能力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但是知见圆满,像这样的话佛说出来,他们完全没有疑惑,都能够接受。什么原因?那是自性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明了自性功德这样的能力,绝不是仅限於佛陀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本能都有这个力,所以人人皆有,各各不无!我们有,现在这个能力失掉了,这个身,业报身,我们想再化一个身,办不到,不要说分无量无边身,分两个身我们就做不到,从这里就看到我们这个业障好重!
修行实在讲就是去业障,业障去掉一点,他能力就恢复一点,所以这个能力随著修持功夫的浅深、断业障习气的多少,他这个能力逐渐逐渐恢复,所以这恢复实在讲不值得奇怪,因为是本能,不是从外面来的,本来就有的,到如来果地上他的业障习气完全断尽了,断得干干净净,所以他的能力圆满的恢复。尽虚空遍法界,应一切众生现无量无边身是本能,有没有意思去现身?没有,有意思就变成凡夫。我想化一个身、想变一个身,这是凡夫,凡夫才有念头,佛菩萨没有念头,没有念头怎么会现身?这《楞严经》上讲得很明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众生他有念头,他念头起来,佛菩萨没有念头,那个有念起来,这个无念的真心有感应,他自然就现身。像我们敲磬,我们敲它有念头,那个磬应的时候没有念头;我们轻敲,它声音就小,我们重敲,它声音就大,我们有意去敲,它是无心来应。诸佛菩萨在法界上以种种身应一切众生是无心而应,无妄想心、无分别心、无执著心,所以他就能够遍应。这一节是说明这个道理,『如来身为无量界等众生界』。下面说: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当然华严会上都是法身大士,普贤菩萨说这些话是代表佛说的,华藏会上这些菩萨们当然能够接受,应当『如是知』。
【如来身一毛孔中。有一切众生数等诸佛身。】
这些全是性德不思议的作用,现身是小中现大,一中现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中现多,正报是说我们身体,身体最小的是毛孔,毛端毛孔是正报最小的。『一切众生数等诸佛』,这一切众生可太多了,那没法子数得清,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世界里面有多少众生这个数字谁能算得清楚?佛毛孔当中放光,光中化佛,化多少佛?能够化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相等的那么多佛,所以《华严经》念了之后,对於一个人学佛的意念真的会把他引起来,这样殊胜,这样的果报那我们一定要,要就要认真的修学,这是除了佛法之中任何法门里面学不到的。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完全是认识自性、明了自性,恢复自性无量的功能,这就是佛法。你所得到的没有一丝毫是外来的,全是你心性里头本来有的。佛经里头常讲心外无法,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心的作用,心作用变现不同的相状。下面解释:
【何以故。如来成正觉身究竟无生灭故。】
这是把他能现的这个原因说出来,他为什么能现,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现?这两个比较一下就清楚了,他证得『究竟无生灭』,我们今天是有生有灭,这个生灭是念头!我们是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生灭的妄念,生灭的念头是妄念,为什么是妄?本来没有的。换句话说,这是病态!人本来是健康的,现在生病了,所以这个心里头念头起灭,这就是心生病了,它不是正常的状况。现在我们找到佛、找到菩萨、找到经典法门,佛菩萨就像是大夫,经典法门这是良药,我们用这个药来治自己的病,病要是好了,病好了大夫也不要了,药也不要了。病好了还抱著大夫、还离不开药,那又生病了。《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病好了就不要了,病没有好一定要,离开是决定不行的。有病的时候法不能舍,病好了法要赶快舍掉,不可以执著,这个原因就在此地。佛的心是常住真心,常住是永远不变的,永远就是那个样子,那叫真心。我们的心生灭,妄心!那个念头有生、有灭就不一样,前一个念跟后一个念就不相同,所以它不是常住的,它是刹那刹那在生灭的,这是妄心。所以真心的功能失掉了。
【如一毛孔遍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当知无有少许处空无佛身。】
这就为我们说明了佛身遍一切处,哪里没有佛!是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为什么说佛身遍一切处,佛身是什么?是真如本性,真性遍一切处,性就是佛。禅家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就是讲自己的心性,心性确实是遍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这个心性变现出来的,不管你是觉悟还是迷惑,真性它也没有觉悟、也没有迷惑。觉,它也是这么变;迷,它还是这么变。所以真性上没有迷悟。这个明白了,哪个地方没有佛!
禅宗里头有一个小公案,从前我们受戒的时候,戒和尚道源法师在说法的时候给我们举出来。他说以前有一个很顽皮的小沙弥,在大雄宝殿上拉大便,这还得了!这个知客师看到,马上抓他到老和尚那里去要严重的处分。老和尚就问他:你怎么在佛殿上拉大便?这个小沙弥就说:那请老和尚找个没有佛的地方给我拉大便。老和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身,到哪里找一个没有佛身的地方?所以也不处分,没事。《华严经》上说的。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凡夫起心动念胡作妄为,以为没有人知道,叫自欺欺人。
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那里去的大众,每个人的天眼、天耳、他心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你一举一动他都看到,你说悄悄话,他也听得见,你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你能瞒得过谁?只能瞒得过瞎子、聋子。我们凡夫睁开眼睛都是瞎,看不见,耳朵竖起来也聋,听不见,只能瞒这些人。真正心地清净没有分别的人,诸位要晓得没有分别就没有界限,所以他这个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我们这个心为什么这么小?起心动念有执著、有分别,这一有执著、一有分别这个心量就小了,你就没有办法超越你的界线,界线是自己划的,不是别人划的。所以离开一切分别执著,我们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这大乘经上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真心,那才自在。为什么那么看不开,一定要计较、一定要执著?真叫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就佛菩萨所说的「可怜悯者」,这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一毛孔如是,一切毛孔皆如是;一佛如是,佛佛皆如是;诸佛如是,众生亦复如是。众生跟佛是平等的,「生佛不二」,一个是觉察到了,一个是没觉察到。底下这一句话,我们也常常听到古来祖师大德在文章里头常常引用。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
这话应该懂得,一切诸佛都是自心变现的,在虚空法界确实念念有修行证果成佛的,这修行证果成佛的从哪来的?是我们自心变现的。诸位要明了,同样一个道理,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众生堕阿鼻地狱,对不对?套一下,一样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心念念变现的。自心是能变,唯一的能变;十法界依证庄严是所变,能所不二,能所一如。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文:
【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
这个心是真心,我们跟一切诸佛同一个真心。妄心就不同,妄心是大家自己划界线,划的界线不一样就不同,界线统统撤掉了,是平等的。真心是一个,妄心就多了。这底下一句:
【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
这一句话就交代了,一切众生跟佛无二无别。
【悉有如来成等正觉。】
这底下解释:
【释曰。引此佛身与众生数等者。证前能礼之身。所礼之佛。数齐同也。又既佛有等众生数之身住於生界。众生心中又念念有佛成正觉。故知佛前本有多身。身前本有多佛。但以执境迷心。致令都不见耳。】
这里头关键的一句『执境迷心』,我们凡夫病根就这四个字,境是境界,坚固的执著这个境界,把自己的真心本性迷了,因此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见不到,病根就在这四个字。
【佛以善觉三昧而现之。即果门入也。】
佛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在此地留意他有『善觉三昧』,这个名词要跟诸位说说,「善」是善巧方便,「觉」是觉而不迷,「三昧」是永远保持著善觉。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正受,是正常的享受,善觉就是正常的享受。这四个字如果你明白、如果你会用,那你这一生当中快乐无比,你是世间第一个最幸福的人。觉是智慧,对自己、对境界、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是跟大家相处,都能处的恰到好处,那你怎么不快乐?执境迷心,那麻烦就大!学佛,要紧的学这个。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上的。你们看看大乘佛法,那《华严》不必说了,哪一位菩萨不是相貌圆满、衣著整齐、大方美观,神仙人物,哪有像现在学佛学的灰头土脸的,人家见到就讨厌,这个佛还能学吗?这佛法还能弘扬吗?毛病都是这前面执境迷心,好像不是灰头土脸那就不是佛弟子,什么时候佛跟你说的?你这种形相见到佛,佛看了摇头,我哪来的这学生!你要不相信,你看看佛像、你看看观世音、大势至,是不是穿的很漂亮?怎么会学的那么呆、学的那么笨、学的那么苦?要多读《华严》,多学善觉三昧。前面所说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你才能见到,这是『果门入』,那佛已经成佛了,他完全证得、完全得受用。
【今以普贤观行而见之。即因门入。】
这一句对我们来讲很重要,因为果门我们没成佛,佛的境界我们永远没办法想像得到的。因门我们就有分,因门是接受普贤菩萨的教导,佛是善觉三昧见到,我们今天用『普贤观行』同样也能见到,「普贤观行」是什么?这十大愿王,真正如法修学这十大愿王你也能够见到,虽然不能见到圆满,可以见到局部,见到一部分,这是从『因门入』。西方极乐世界大家在《无量寿经》上见到,西方世界凡是去往生的人,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修普贤行。换句话说,就是修的普贤观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的法界,这个我们在《无量寿经》上得到证明,连四十八愿里面都讲得很清楚。所以魏默深居士讲《行愿品》列入三经之后成为净土四经很有道理,一点都不错。西方世界统统修普贤行,都是普贤菩萨,这是真正无比的殊胜。
【因果之相虽异。所入之境无差。】
普贤菩萨示现的因相,诸佛如来所现的是果相,因跟果有差别,但是所入的境界没有差别。
【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请看经文:
【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诸佛。】
清凉在《疏》上告诉我们:
【一身之礼等刹尘数。是周遍相。】
我们在这里低头一拜,拜的哪一尊佛?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统统拜到,一尊佛没有漏掉。前面跟大家说过我们现在虽然是能力上做不到,我们有业障,能力做不到,心要做到,这个心里面常常观想,常常这样想是消业障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佛在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佛就成佛。《观经》三福这第三福里面讲叫菩萨们深信因果,那个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一天到晚忆佛念佛,这个人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决定成佛。
我们同修这些经典都念过,都听了好多好多遍,但是怎么样?你所忆的、所念的还都是名闻利养、是非人我,你念这些东西,你不念佛。这个错错在我们这一边,佛菩萨没错,没教错,我们不听话、不肯干。真听话、真肯干,你要问我要念多久有效果?我告诉你三个月。三个月时间不长,真的一点都不假,三个月你就得到佛的气氛,你就感受到跟佛接近,距离拉近了。要把佛真的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一天到晚挂在口上,挂在口上没有用的,要放在心上才有用,心里头真有佛。我们现在心散乱,心力不能集中,心是散乱的,散乱心念佛那个效果就很差,那怎么办?在佛的教诲当中教我们在散乱心的时候把心力集中念一尊佛,不要念很多佛,散乱心念再念很多佛愈念愈散乱,这个效果成就很难。散乱心念一尊佛容易成就念佛三昧,这个心就定下来,把心收起来,从这个地方做起。心果然定了,那是用定心就念一切佛,「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所以《弥陀经》上讲的那个标准是「一心不乱」,我们今天念一尊佛,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不念其他的佛?因为一切佛都念阿弥陀佛。我跟诸佛学,诸佛都念阿弥陀佛,我也念阿弥陀佛,这还会错吗?这一定不会错的。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的注解。
【三总结无尽。】
这一句是科题,这一大段的经文里面分成三个段落,这是第三段『总结无尽』,这里面分两个小段。
【一显无尽。准十地经有十无尽界。】
『准』是依据,《十地经》就是《华严经.十地品》,「十地品」有一个单独的译本称为《十地经》,就是《华严经》上的「十地品」。经里面讲『十无尽界』,「十」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字,表法的意思,就是表无量的意思。
【今此有二。谓虚空众生。於众生中开出业惑。故成其四。众生无尽。一一众生有多业惑。弥显无尽。】
这就是本经后面所讲的四种无尽,我们到底下经文会念到,「虚空界无尽,众生界无尽,众生业无尽,众生烦恼无尽」,开出这四种。这下面钞文是解释上面疏的,都是清凉大师自己做的。
【准十地经。有十无尽界。至故成其四者。】
这下面他有引《十地经》详细为我们说明。
【即经初地说大愿已后结云。佛子。此十大愿以十无尽句而得成就。】
这是普贤行跟一般菩萨行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加上这『十无尽』就变成普贤行;如果没有「十无尽」,是一般的菩萨行,就不是普贤菩萨行。十无尽这底下就说:
【何等为十。所谓众生界尽。】
众生界实在讲是无尽的。菩萨修行这十大愿,到什么时候毕业,我可以不要修了?『众生界尽』就可以毕业。众生界无尽,普贤菩萨这礼敬就无有穷尽,就无尽。众生界尽,菩萨赞叹这个法门也就尽了。可是众生界无尽,他的赞叹也无尽。
【世界尽。】
『世界』也是无尽的。众生怎么来的?前面讲了迷惑造业感得的果报,是这么来的,这个惑业苦永远在那里循环无尽,所以众生界就无尽,是这么回事情。真的把一切众生在六道里头轮转的现象说清楚、说明白了,所谓是一语道破。世界从哪里来的?世界是属於依报,是随著正报变现出来的,正报是讲心行,我们的心善,我们的行善,感得的依报就是生活环境,这个世界就美好、社会和善、人民和睦、风气善良,是要人心地善良才感得外面的环境就善。人心要不善,要想社会很善良,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个道理的。这世界的来源,「世」是讲的时间,「界」是讲的空间,时空合起来就称之为世界。第三个:
【虚空界尽。】
虚空也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它也不是真的。所以禅家有粉碎虚空。虚空怎么能粉碎?在我们看法这真的是不可能的,但确实是可以粉碎的。我们在《百法明门》里面看到有为法有九十四类,无为法有六大类,虚空是属於无为法,但是这六种无为法只有一种是真的,真如无为,其他五种不是真的,我们可以说是相似的无为,因为它里面我们看不出它生灭相,虚空我们看不出生灭相。有为就是有生有灭,虚空没有看到有生灭,所以它是无为法,但它不是真的,真的只有真如无为,这在百法里头分类是给它这样分法的,『虚空界』有尽的时候。什么时候尽了?永嘉大师《证道歌》上面说得很好,「觉后空空无大千」,那时候就没有了,没有到圆满的正觉,虚空这个相一定存在,到究竟圆满的大觉现前,这个东西没有了,像一层浮云一样没有了,自自然然就消失了。
【法界尽。】
前面讲众生界,用我们现在讲,众生是讲的动物,世界里面就包括了植物、包括了矿物。讲『法界』这个意思就讲的更圆满,更是周遍,不但包括我们六凡,连四圣也包括在其中,我们讲的十法界,十法界之外还有一真法界,也包括在其中。第五是:
【涅盘界尽。】
『涅盘』是梵语,通常翻作灭,四谛里头的「苦集灭道」,灭就叫做涅盘,梵语叫涅盘。灭什么?灭烦恼,烦恼没有了、妄想没有了,一切分别执著灭了,因灭了果当然也灭了,果是什么?生死轮回没有了,不但这个没有了,三界之外的,还有变易生死也没有了、也灭了,灭二种生死。所以涅盘是从断德上所说的,总而言之一句话,断烦恼,断烦恼之因,断烦恼之果,果就是二种生死。
【佛出现界尽。】
『佛出现』是应众生之感而出现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佛出现,怎么出现的?譬如说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一心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个相在我们面前,这个事有,不是没有。是不是阿弥陀佛从极乐世界到这儿来?不是的,阿弥陀佛「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为什么?阿弥陀佛的身遍法界,哪有来去?没有来去。至於这个相,有感,他就有应。诸位如果再不能理解的话,现在比喻很容易,你看电视的萤幕,电视广播,我们这里频道一对了,影像就现前,是不是电视台那个演员马上就到我这儿来?不开他也在,只是他不显,不能说他不在,我这里频道一对准,他马上相就现前,频道没有对准他还在现前。诸位从这个比喻细细去体会。
诸佛菩萨的法身就像电波一样无所不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佛的真心本性遍法界,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也遍法界。所以古德讲往生净土有两句话说得很妙,「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那到底是生不生?到底是去不去?大家不了解这个道理,听这两句话听迷惑了,有人听错了,这个净土大概是假的,根本就不去!那我还念什么阿弥陀佛,还求生极乐世界干嘛?他不了解这个道理,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什么生?决定生。去不去?自性遍满法界,哪有来去?没有来去,这是给你说真话。说真话反而不懂,那说假话他懂了,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到那里去,从这里走到那儿去多少时间就到了,他听懂了。你跟他讲真相他就不懂,他搞不清楚,搞迷惑了,理就在此地,这都是讲的真相。
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是凭著众生的感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境界得度,就现什么样的境界。这我们在古时候传记笔记里所看到的,不一定现人身,有的时候现一座山、现个流水,他一见、听到水的声音就开悟,就得度了,佛菩萨变现的。有情身能变,无情的身,植物都会变、都能变,自自然然变现的,所以不是有意的,但是起很大的作用,令众生接触到、见闻到破迷开悟,它有这个作用。
我们求佛菩萨,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我们天天求,佛菩萨都没有感应?实在说我们的方法用错了,错在哪里?连我们中国圣人都说「诚则灵」,要用诚心去求。我们用什么心?我们用的是妄心求,强烈的欲望,这跟他不相应。诚,诚就相应,佛菩萨心诚,我们也用诚心,这就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是诚心?没有妄念的心叫诚心。你看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这个「诚」下了个定义,他那个定义下得很好,《了凡四训》注解里头引用,曾国藩所讲的诚的定义是「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求佛菩萨都是有妄念,我们有求有愿的时候可以有这个念头,求佛菩萨,把我们所求所愿说出来,但是在求的时候不能有念头,有念就不灵了。譬如我们举个例子,你在佛前面占卦,占卦灵不灵就看你的心诚不诚,如果在占卦的时候一个念头都没有,这个卦就灵;如果你在占卦的时候还有妄念,我求佛菩萨保佑我怎样怎样,那个卦不灵。为什么?心不诚。你看《了凡四训》里头所说的画符的,那个符很灵,他怎么灵?画符的时候提起笔,这一笔下去一道符画成功,没有一个念头,这个符就灵。如果画符,在画的时候起心动念,想著别的,这符不灵。所以在祝愿的时候是另一个阶段,求佛菩萨指示的时候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要用诚心去求,这就对了,念咒亦复如是!
大家晓得最常见的念大悲咒,念大悲水治病,有人大悲咒念得很灵,有人念大悲咒念得不灵,原因在哪里?很简单,念得灵的诚心念,念得不灵的杂心念,一面念一面还在打妄想,那个大悲水不灵。这个大悲水放在佛菩萨面前,你在念大悲咒,你念一遍,一遍没有妄想;念两遍,两遍没有妄想;你念七遍,七遍没有妄想,这个水就灵,你念的遍数更多,没有妄念,真心的时间更长,更灵,就这么回事情。古人教我们「诚则灵,不诚无物」,不诚不行。再看底下一句:
【如来智界尽。】
这个『智』是讲的权智,度化众生的,就是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
【心所缘界尽。】
都是后得智的起用。
【佛智所入境界尽。】
佛入境界没有别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末后一句:
【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
也就是说诸佛菩萨对於九法界众生弘法利生这个事业结束、圆满了。换句话说,所有一切众生都圆满成佛那才行,这十种都是无尽的,事实上都是无尽的,所以称十无尽。
【晋经云。】
这个晋经就是《六十华严》,最早翻译的。
【不可尽法。下经亦云。】
『下经』就是这个经的下面,下面经文所说的,也说:
【不可尽法。下经亦云不可尽十言。十尽者。穷尽彼无尽之愿令无有余。故云尽也。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
这一段当中显示了大菩萨周遍法界的心量,这是我们应当知道的、应当要学习的,要把心量拓开,不可以对眼前小事斤斤计较,那我们在菩提道上亏吃大了、障碍太大了。这些障难都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己迷失了自性,不了解事实真相,把这个人生世间短暂的幻化误以为真实。现在科学愈来愈进步,对於佛法的解释也愈来愈透明,对我们的帮助真的是大。从前我们都以为这个物质世界是真有,虽然近代的科学讲到这些原子、电子、粒子,不同方式的组合变成世间形形色色,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可是佛还有一句话,「一合相,即非一合相」,这一句话我们还不能够理解。现代科学解释的有一点影子了,现在科学进一步了解认为这个物质根本就不存在,那个现象是什么东西?现象是波动的现象,这就接近到了「一合相,即非一合相」。这一从哪里来?波动产生的现象,波永远是动的,相永远是幻化的,根本就不存在,不存在以为它存在,不存在执著它存在,这个亏吃大了,这叫迷,这就执著,执境迷心,永远不得解脱。
知道这些事实真相好处多了,好处在哪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正能够契入《金刚经》上所说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出离这个境界,梦幻泡影,在这里面没有得失,得了很欢喜,失掉也欢喜,心是平等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自在的、永远是欢喜的、永远是那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过去、未来、现在、前因后果,那怎么会不自在?所以对人、对事、对物你都会做得非常圆满,做得非常恰当,就是你放下执著了,放不下问题才严重。所以放不下,换句话说,统统都在造业,只是造的是善业、还是恶业,造的业有浅深不同,程度上有广狭不同,没有一个不造业。一切放下的人不造业,这个放下就是我们现在迷心的解放、迷执的解放,这是得真实的自在。下面解释:
【彼是成就大作用之愿。故以无穷化生十尽句而结无尽也。】
显示佛菩萨度生的大愿无穷,实在讲这里面含著有一个真正的意义,是勉励我们要发长远心,要发真实心、清净心、长远心,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把这个文念下去。
【论释十界云。初一是总。】
就是众生界尽,这一句是总相。
【皆为化生故。余九是别。是别集成度众生义故。此经所说二种。是观能趣入行愿。故略余八。但明众生及虚空界。又以观行是对治门故。故众生开出业及烦恼也。】
开出这两门,我们把底下经文念一念: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礼敬』,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范围境界非常非常深广,我们要明了、要认识、要努力去学习,能学多少学多少,对自己有很大的受用,将来往生决定提升品位。后面这是总结。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再看最后这一段,最后这一段非常值得我们效法。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这两句话实在讲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思完全相同。说的话不同,意思完全相同。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疲』是疲倦,『厌』就是我们讲讨厌、厌烦。你看一般人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做久了都厌烦,倦就是懈怠,连读书都是如此,读到没兴趣、厌烦、不想念了,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菩萨他不疲不厌?这一点我们要留意,假如我们能够学到,你得的利益就大了。不但你的学业、你的事业出人头地,你的精神体力也超越常人。为什么?疲厌容易衰老,这不疲不厌的人,不老!我相信其他的对你们来说都没什么大兴趣,如何能青春常驻这个兴趣很浓厚,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愿愿都无有疲厌,你们的青春就永驻,这是真的。
为什么没有疲厌?这里面很简单的说就是他有法喜,人一欢喜他就不会疲倦,不欢喜做的事情勉强去做,做不了五分钟劲就没有了,欢喜做的事情连续做十个小时,他精神还是都不错的,他没有感觉到疲倦,而且感觉到时间怎么会那么快,归根结柢这心理的因素。佛知道得很清楚,佛教化众生开这么多的法门,无量的法门,为什么开这么多?让你选择你喜欢修的,你才能到不疲不厌;佛教给你法门,这法门我很不喜欢,那这一接触就有疲、就有厌倦,这就不能成就,所以要契机。非常适合我们自己的根机,我们很喜欢、很爱好,对这个法门很清楚、很了解,修学的时候欢欢喜喜,成就快、障碍少,这是短时间就能收到效果,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享受,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佛法会被一切众生、九法界众生欢迎,欢喜接受,它有它的道理在。现在我们佛法的弘扬,大家修学真的是愈修愈苦,我看到好多苦不堪言,但是还难得他还在继续修,这很不容易。实际上他修错了,方法上错了、理论上错了。
今天是星期四,这个地方讲堂这一次我们就到这个地方圆满,十愿第一愿讲完。我星期天要到美国去,这一次大概去三个月,回来之后我们从第二愿再同大家一起研究。普贤菩萨的法门确确实实是非常非常圆满,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探讨、去修学,果报之殊胜就像经题上讲的不可思议。我们念佛回向。
四百一十面,我们从第六行当中大字看起,这是一个段落。
【是故应知如来所现身无有量。以无量故。说如来身为无量界等众生界。】
这些句子在《华严经》以及华严宗这些祖师们的注疏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实实在在都是不可思议的境界,但这不是理想、不是推论,而是真正的事实。我们初学的人不能接受,可以说我们从无始劫以来从来也没有想到这么一桩事情,我们所现的身能够跟一切众生数量相等,谁曾经想过这个事情?所以这不是凡夫的经验,不但不是凡夫的经验,就连二乘阿罗汉、辟支佛也没有这个经验,也没有这种想法,必须到大菩萨,我们常讲的像《华严经》上讲的法身大士,他们明了,他们见到了。法身大士里面程度浅的见到诸佛的化身,分身,他自己本身也有这个能力,但是不究竟、不圆满。到地上菩萨,我们在经上常讲的摩诃萨,他们虽然能力没有达到究竟圆满,但是知见圆满,像这样的话佛说出来,他们完全没有疑惑,都能够接受。什么原因?那是自性的功德不可思议。我们明了自性功德这样的能力,绝不是仅限於佛陀一个人,我们每一个人本能都有这个力,所以人人皆有,各各不无!我们有,现在这个能力失掉了,这个身,业报身,我们想再化一个身,办不到,不要说分无量无边身,分两个身我们就做不到,从这里就看到我们这个业障好重!
修行实在讲就是去业障,业障去掉一点,他能力就恢复一点,所以这个能力随著修持功夫的浅深、断业障习气的多少,他这个能力逐渐逐渐恢复,所以这恢复实在讲不值得奇怪,因为是本能,不是从外面来的,本来就有的,到如来果地上他的业障习气完全断尽了,断得干干净净,所以他的能力圆满的恢复。尽虚空遍法界,应一切众生现无量无边身是本能,有没有意思去现身?没有,有意思就变成凡夫。我想化一个身、想变一个身,这是凡夫,凡夫才有念头,佛菩萨没有念头,没有念头怎么会现身?这《楞严经》上讲得很明白,「随众生心,应所知量」,随心应量,众生他有念头,他念头起来,佛菩萨没有念头,那个有念起来,这个无念的真心有感应,他自然就现身。像我们敲磬,我们敲它有念头,那个磬应的时候没有念头;我们轻敲,它声音就小,我们重敲,它声音就大,我们有意去敲,它是无心来应。诸佛菩萨在法界上以种种身应一切众生是无心而应,无妄想心、无分别心、无执著心,所以他就能够遍应。这一节是说明这个道理,『如来身为无量界等众生界』。下面说: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知。】
当然华严会上都是法身大士,普贤菩萨说这些话是代表佛说的,华藏会上这些菩萨们当然能够接受,应当『如是知』。
【如来身一毛孔中。有一切众生数等诸佛身。】
这些全是性德不思议的作用,现身是小中现大,一中现多,「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中现多,正报是说我们身体,身体最小的是毛孔,毛端毛孔是正报最小的。『一切众生数等诸佛』,这一切众生可太多了,那没法子数得清,尽虚空遍法界无量无边的世界,这世界里面有多少众生这个数字谁能算得清楚?佛毛孔当中放光,光中化佛,化多少佛?能够化跟虚空法界一切众生相等的那么多佛,所以《华严经》念了之后,对於一个人学佛的意念真的会把他引起来,这样殊胜,这样的果报那我们一定要,要就要认真的修学,这是除了佛法之中任何法门里面学不到的。佛法的修学没有别的,完全是认识自性、明了自性,恢复自性无量的功能,这就是佛法。你所得到的没有一丝毫是外来的,全是你心性里头本来有的。佛经里头常讲心外无法,一切法都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识就是心的作用,心作用变现不同的相状。下面解释:
【何以故。如来成正觉身究竟无生灭故。】
这是把他能现的这个原因说出来,他为什么能现,我们今天为什么不能现?这两个比较一下就清楚了,他证得『究竟无生灭』,我们今天是有生有灭,这个生灭是念头!我们是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生灭的妄念,生灭的念头是妄念,为什么是妄?本来没有的。换句话说,这是病态!人本来是健康的,现在生病了,所以这个心里头念头起灭,这就是心生病了,它不是正常的状况。现在我们找到佛、找到菩萨、找到经典法门,佛菩萨就像是大夫,经典法门这是良药,我们用这个药来治自己的病,病要是好了,病好了大夫也不要了,药也不要了。病好了还抱著大夫、还离不开药,那又生病了。《金刚经》上说得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病好了就不要了,病没有好一定要,离开是决定不行的。有病的时候法不能舍,病好了法要赶快舍掉,不可以执著,这个原因就在此地。佛的心是常住真心,常住是永远不变的,永远就是那个样子,那叫真心。我们的心生灭,妄心!那个念头有生、有灭就不一样,前一个念跟后一个念就不相同,所以它不是常住的,它是刹那刹那在生灭的,这是妄心。所以真心的功能失掉了。
【如一毛孔遍法界。一切毛孔悉亦如是。当知无有少许处空无佛身。】
这就为我们说明了佛身遍一切处,哪里没有佛!是我们肉眼凡夫见不到。为什么说佛身遍一切处,佛身是什么?是真如本性,真性遍一切处,性就是佛。禅家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佛就是讲自己的心性,心性确实是遍一切处,尽虚空遍法界都是这个心性变现出来的,不管你是觉悟还是迷惑,真性它也没有觉悟、也没有迷惑。觉,它也是这么变;迷,它还是这么变。所以真性上没有迷悟。这个明白了,哪个地方没有佛!
禅宗里头有一个小公案,从前我们受戒的时候,戒和尚道源法师在说法的时候给我们举出来。他说以前有一个很顽皮的小沙弥,在大雄宝殿上拉大便,这还得了!这个知客师看到,马上抓他到老和尚那里去要严重的处分。老和尚就问他:你怎么在佛殿上拉大便?这个小沙弥就说:那请老和尚找个没有佛的地方给我拉大便。老和尚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都是佛身,到哪里找一个没有佛身的地方?所以也不处分,没事。《华严经》上说的。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凡夫起心动念胡作妄为,以为没有人知道,叫自欺欺人。
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西方极乐世界,往生到那里去的大众,每个人的天眼、天耳、他心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众生,你一举一动他都看到,你说悄悄话,他也听得见,你起心动念他都知道,你能瞒得过谁?只能瞒得过瞎子、聋子。我们凡夫睁开眼睛都是瞎,看不见,耳朵竖起来也聋,听不见,只能瞒这些人。真正心地清净没有分别的人,诸位要晓得没有分别就没有界限,所以他这个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的,我们这个心为什么这么小?起心动念有执著、有分别,这一有执著、一有分别这个心量就小了,你就没有办法超越你的界线,界线是自己划的,不是别人划的。所以离开一切分别执著,我们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这大乘经上常讲「心包太虚,量周沙界」,那是真心,那才自在。为什么那么看不开,一定要计较、一定要执著?真叫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这就佛菩萨所说的「可怜悯者」,这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一毛孔如是,一切毛孔皆如是;一佛如是,佛佛皆如是;诸佛如是,众生亦复如是。众生跟佛是平等的,「生佛不二」,一个是觉察到了,一个是没觉察到。底下这一句话,我们也常常听到古来祖师大德在文章里头常常引用。
【佛子。菩萨摩诃萨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佛成正觉。】
这话应该懂得,一切诸佛都是自心变现的,在虚空法界确实念念有修行证果成佛的,这修行证果成佛的从哪来的?是我们自心变现的。诸位要明了,同样一个道理,应知自心念念常有众生堕阿鼻地狱,对不对?套一下,一样的,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心念念变现的。自心是能变,唯一的能变;十法界依证庄严是所变,能所不二,能所一如。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文:
【何以故。诸佛如来不离此心成正觉故。】
这个心是真心,我们跟一切诸佛同一个真心。妄心就不同,妄心是大家自己划界线,划的界线不一样就不同,界线统统撤掉了,是平等的。真心是一个,妄心就多了。这底下一句:
【一切众生心亦复如是。】
这一句话就交代了,一切众生跟佛无二无别。
【悉有如来成等正觉。】
这底下解释:
【释曰。引此佛身与众生数等者。证前能礼之身。所礼之佛。数齐同也。又既佛有等众生数之身住於生界。众生心中又念念有佛成正觉。故知佛前本有多身。身前本有多佛。但以执境迷心。致令都不见耳。】
这里头关键的一句『执境迷心』,我们凡夫病根就这四个字,境是境界,坚固的执著这个境界,把自己的真心本性迷了,因此这个事实真相我们见不到,病根就在这四个字。
【佛以善觉三昧而现之。即果门入也。】
佛跟我们不一样的,我们在此地留意他有『善觉三昧』,这个名词要跟诸位说说,「善」是善巧方便,「觉」是觉而不迷,「三昧」是永远保持著善觉。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是正受,是正常的享受,善觉就是正常的享受。这四个字如果你明白、如果你会用,那你这一生当中快乐无比,你是世间第一个最幸福的人。觉是智慧,对自己、对境界、对人、对事、对物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善是跟大家相处,都能处的恰到好处,那你怎么不快乐?执境迷心,那麻烦就大!学佛,要紧的学这个。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上的。你们看看大乘佛法,那《华严》不必说了,哪一位菩萨不是相貌圆满、衣著整齐、大方美观,神仙人物,哪有像现在学佛学的灰头土脸的,人家见到就讨厌,这个佛还能学吗?这佛法还能弘扬吗?毛病都是这前面执境迷心,好像不是灰头土脸那就不是佛弟子,什么时候佛跟你说的?你这种形相见到佛,佛看了摇头,我哪来的这学生!你要不相信,你看看佛像、你看看观世音、大势至,是不是穿的很漂亮?怎么会学的那么呆、学的那么笨、学的那么苦?要多读《华严》,多学善觉三昧。前面所说的都是宇宙人生的真相,真相你才能见到,这是『果门入』,那佛已经成佛了,他完全证得、完全得受用。
【今以普贤观行而见之。即因门入。】
这一句对我们来讲很重要,因为果门我们没成佛,佛的境界我们永远没办法想像得到的。因门我们就有分,因门是接受普贤菩萨的教导,佛是善觉三昧见到,我们今天用『普贤观行』同样也能见到,「普贤观行」是什么?这十大愿王,真正如法修学这十大愿王你也能够见到,虽然不能见到圆满,可以见到局部,见到一部分,这是从『因门入』。西方极乐世界大家在《无量寿经》上见到,西方世界凡是去往生的人,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修普贤行。换句话说,就是修的普贤观行。所以西方极乐世界是普贤的法界,这个我们在《无量寿经》上得到证明,连四十八愿里面都讲得很清楚。所以魏默深居士讲《行愿品》列入三经之后成为净土四经很有道理,一点都不错。西方世界统统修普贤行,都是普贤菩萨,这是真正无比的殊胜。
【因果之相虽异。所入之境无差。】
普贤菩萨示现的因相,诸佛如来所现的是果相,因跟果有差别,但是所入的境界没有差别。
【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也。】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因中有果,果中有因。请看经文:
【一一身。遍礼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诸佛。】
清凉在《疏》上告诉我们:
【一身之礼等刹尘数。是周遍相。】
我们在这里低头一拜,拜的哪一尊佛?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诸佛统统拜到,一尊佛没有漏掉。前面跟大家说过我们现在虽然是能力上做不到,我们有业障,能力做不到,心要做到,这个心里面常常观想,常常这样想是消业障非常有效的方法,因为佛在经上说「一切法从心想生」,想佛就成佛。《观经》三福这第三福里面讲叫菩萨们深信因果,那个因果就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我们一天到晚忆佛念佛,这个人哪有不成佛的道理!决定成佛。
我们同修这些经典都念过,都听了好多好多遍,但是怎么样?你所忆的、所念的还都是名闻利养、是非人我,你念这些东西,你不念佛。这个错错在我们这一边,佛菩萨没错,没教错,我们不听话、不肯干。真听话、真肯干,你要问我要念多久有效果?我告诉你三个月。三个月时间不长,真的一点都不假,三个月你就得到佛的气氛,你就感受到跟佛接近,距离拉近了。要把佛真的放在心上,不是叫你一天到晚挂在口上,挂在口上没有用的,要放在心上才有用,心里头真有佛。我们现在心散乱,心力不能集中,心是散乱的,散乱心念佛那个效果就很差,那怎么办?在佛的教诲当中教我们在散乱心的时候把心力集中念一尊佛,不要念很多佛,散乱心念再念很多佛愈念愈散乱,这个效果成就很难。散乱心念一尊佛容易成就念佛三昧,这个心就定下来,把心收起来,从这个地方做起。心果然定了,那是用定心就念一切佛,「一即是一切,一切即是一」,所以《弥陀经》上讲的那个标准是「一心不乱」,我们今天念一尊佛,念阿弥陀佛,为什么念阿弥陀佛,不念其他的佛?因为一切佛都念阿弥陀佛。我跟诸佛学,诸佛都念阿弥陀佛,我也念阿弥陀佛,这还会错吗?这一定不会错的。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的注解。
【三总结无尽。】
这一句是科题,这一大段的经文里面分成三个段落,这是第三段『总结无尽』,这里面分两个小段。
【一显无尽。准十地经有十无尽界。】
『准』是依据,《十地经》就是《华严经.十地品》,「十地品」有一个单独的译本称为《十地经》,就是《华严经》上的「十地品」。经里面讲『十无尽界』,「十」是表法的意思,不是数字,表法的意思,就是表无量的意思。
【今此有二。谓虚空众生。於众生中开出业惑。故成其四。众生无尽。一一众生有多业惑。弥显无尽。】
这就是本经后面所讲的四种无尽,我们到底下经文会念到,「虚空界无尽,众生界无尽,众生业无尽,众生烦恼无尽」,开出这四种。这下面钞文是解释上面疏的,都是清凉大师自己做的。
【准十地经。有十无尽界。至故成其四者。】
这下面他有引《十地经》详细为我们说明。
【即经初地说大愿已后结云。佛子。此十大愿以十无尽句而得成就。】
这是普贤行跟一般菩萨行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加上这『十无尽』就变成普贤行;如果没有「十无尽」,是一般的菩萨行,就不是普贤菩萨行。十无尽这底下就说:
【何等为十。所谓众生界尽。】
众生界实在讲是无尽的。菩萨修行这十大愿,到什么时候毕业,我可以不要修了?『众生界尽』就可以毕业。众生界无尽,普贤菩萨这礼敬就无有穷尽,就无尽。众生界尽,菩萨赞叹这个法门也就尽了。可是众生界无尽,他的赞叹也无尽。
【世界尽。】
『世界』也是无尽的。众生怎么来的?前面讲了迷惑造业感得的果报,是这么来的,这个惑业苦永远在那里循环无尽,所以众生界就无尽,是这么回事情。真的把一切众生在六道里头轮转的现象说清楚、说明白了,所谓是一语道破。世界从哪里来的?世界是属於依报,是随著正报变现出来的,正报是讲心行,我们的心善,我们的行善,感得的依报就是生活环境,这个世界就美好、社会和善、人民和睦、风气善良,是要人心地善良才感得外面的环境就善。人心要不善,要想社会很善良,这是不可能的,没有这个道理的。这世界的来源,「世」是讲的时间,「界」是讲的空间,时空合起来就称之为世界。第三个:
【虚空界尽。】
虚空也是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它也不是真的。所以禅家有粉碎虚空。虚空怎么能粉碎?在我们看法这真的是不可能的,但确实是可以粉碎的。我们在《百法明门》里面看到有为法有九十四类,无为法有六大类,虚空是属於无为法,但是这六种无为法只有一种是真的,真如无为,其他五种不是真的,我们可以说是相似的无为,因为它里面我们看不出它生灭相,虚空我们看不出生灭相。有为就是有生有灭,虚空没有看到有生灭,所以它是无为法,但它不是真的,真的只有真如无为,这在百法里头分类是给它这样分法的,『虚空界』有尽的时候。什么时候尽了?永嘉大师《证道歌》上面说得很好,「觉后空空无大千」,那时候就没有了,没有到圆满的正觉,虚空这个相一定存在,到究竟圆满的大觉现前,这个东西没有了,像一层浮云一样没有了,自自然然就消失了。
【法界尽。】
前面讲众生界,用我们现在讲,众生是讲的动物,世界里面就包括了植物、包括了矿物。讲『法界』这个意思就讲的更圆满,更是周遍,不但包括我们六凡,连四圣也包括在其中,我们讲的十法界,十法界之外还有一真法界,也包括在其中。第五是:
【涅盘界尽。】
『涅盘』是梵语,通常翻作灭,四谛里头的「苦集灭道」,灭就叫做涅盘,梵语叫涅盘。灭什么?灭烦恼,烦恼没有了、妄想没有了,一切分别执著灭了,因灭了果当然也灭了,果是什么?生死轮回没有了,不但这个没有了,三界之外的,还有变易生死也没有了、也灭了,灭二种生死。所以涅盘是从断德上所说的,总而言之一句话,断烦恼,断烦恼之因,断烦恼之果,果就是二种生死。
【佛出现界尽。】
『佛出现』是应众生之感而出现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感应道交。佛出现,怎么出现的?譬如说我们今天念阿弥陀佛,一心求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现个相在我们面前,这个事有,不是没有。是不是阿弥陀佛从极乐世界到这儿来?不是的,阿弥陀佛「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为什么?阿弥陀佛的身遍法界,哪有来去?没有来去。至於这个相,有感,他就有应。诸位如果再不能理解的话,现在比喻很容易,你看电视的萤幕,电视广播,我们这里频道一对了,影像就现前,是不是电视台那个演员马上就到我这儿来?不开他也在,只是他不显,不能说他不在,我这里频道一对准,他马上相就现前,频道没有对准他还在现前。诸位从这个比喻细细去体会。
诸佛菩萨的法身就像电波一样无所不在,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在,佛的真心本性遍法界,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也遍法界。所以古德讲往生净土有两句话说得很妙,「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那到底是生不生?到底是去不去?大家不了解这个道理,听这两句话听迷惑了,有人听错了,这个净土大概是假的,根本就不去!那我还念什么阿弥陀佛,还求生极乐世界干嘛?他不了解这个道理,极乐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什么生?决定生。去不去?自性遍满法界,哪有来去?没有来去,这是给你说真话。说真话反而不懂,那说假话他懂了,极乐世界距离我们十万亿佛国土,到那里去,从这里走到那儿去多少时间就到了,他听懂了。你跟他讲真相他就不懂,他搞不清楚,搞迷惑了,理就在此地,这都是讲的真相。
诸佛菩萨出现在世间是凭著众生的感应,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什么境界得度,就现什么样的境界。这我们在古时候传记笔记里所看到的,不一定现人身,有的时候现一座山、现个流水,他一见、听到水的声音就开悟,就得度了,佛菩萨变现的。有情身能变,无情的身,植物都会变、都能变,自自然然变现的,所以不是有意的,但是起很大的作用,令众生接触到、见闻到破迷开悟,它有这个作用。
我们求佛菩萨,为什么佛菩萨没有感应?我们天天求,佛菩萨都没有感应?实在说我们的方法用错了,错在哪里?连我们中国圣人都说「诚则灵」,要用诚心去求。我们用什么心?我们用的是妄心求,强烈的欲望,这跟他不相应。诚,诚就相应,佛菩萨心诚,我们也用诚心,这就相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什么是诚心?没有妄念的心叫诚心。你看曾国藩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这个「诚」下了个定义,他那个定义下得很好,《了凡四训》注解里头引用,曾国藩所讲的诚的定义是「一念不生谓之诚」。我们求佛菩萨都是有妄念,我们有求有愿的时候可以有这个念头,求佛菩萨,把我们所求所愿说出来,但是在求的时候不能有念头,有念就不灵了。譬如我们举个例子,你在佛前面占卦,占卦灵不灵就看你的心诚不诚,如果在占卦的时候一个念头都没有,这个卦就灵;如果你在占卦的时候还有妄念,我求佛菩萨保佑我怎样怎样,那个卦不灵。为什么?心不诚。你看《了凡四训》里头所说的画符的,那个符很灵,他怎么灵?画符的时候提起笔,这一笔下去一道符画成功,没有一个念头,这个符就灵。如果画符,在画的时候起心动念,想著别的,这符不灵。所以在祝愿的时候是另一个阶段,求佛菩萨指示的时候是第二个阶段,这个阶段要用诚心去求,这就对了,念咒亦复如是!
大家晓得最常见的念大悲咒,念大悲水治病,有人大悲咒念得很灵,有人念大悲咒念得不灵,原因在哪里?很简单,念得灵的诚心念,念得不灵的杂心念,一面念一面还在打妄想,那个大悲水不灵。这个大悲水放在佛菩萨面前,你在念大悲咒,你念一遍,一遍没有妄想;念两遍,两遍没有妄想;你念七遍,七遍没有妄想,这个水就灵,你念的遍数更多,没有妄念,真心的时间更长,更灵,就这么回事情。古人教我们「诚则灵,不诚无物」,不诚不行。再看底下一句:
【如来智界尽。】
这个『智』是讲的权智,度化众生的,就是度化众生的善巧方便。
【心所缘界尽。】
都是后得智的起用。
【佛智所入境界尽。】
佛入境界没有别的事情,都是为了利益众生。末后一句:
【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
也就是说诸佛菩萨对於九法界众生弘法利生这个事业结束、圆满了。换句话说,所有一切众生都圆满成佛那才行,这十种都是无尽的,事实上都是无尽的,所以称十无尽。
【晋经云。】
这个晋经就是《六十华严》,最早翻译的。
【不可尽法。下经亦云。】
『下经』就是这个经的下面,下面经文所说的,也说:
【不可尽法。下经亦云不可尽十言。十尽者。穷尽彼无尽之愿令无有余。故云尽也。若众生界尽。我愿乃尽。若世界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尽。我愿乃尽。而众生界不可尽。乃至世间转法转智转界不可尽。故我此大愿善根无有穷尽。】
这一段当中显示了大菩萨周遍法界的心量,这是我们应当知道的、应当要学习的,要把心量拓开,不可以对眼前小事斤斤计较,那我们在菩提道上亏吃大了、障碍太大了。这些障难都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己迷失了自性,不了解事实真相,把这个人生世间短暂的幻化误以为真实。现在科学愈来愈进步,对於佛法的解释也愈来愈透明,对我们的帮助真的是大。从前我们都以为这个物质世界是真有,虽然近代的科学讲到这些原子、电子、粒子,不同方式的组合变成世间形形色色,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可是佛还有一句话,「一合相,即非一合相」,这一句话我们还不能够理解。现代科学解释的有一点影子了,现在科学进一步了解认为这个物质根本就不存在,那个现象是什么东西?现象是波动的现象,这就接近到了「一合相,即非一合相」。这一从哪里来?波动产生的现象,波永远是动的,相永远是幻化的,根本就不存在,不存在以为它存在,不存在执著它存在,这个亏吃大了,这叫迷,这就执著,执境迷心,永远不得解脱。
知道这些事实真相好处多了,好处在哪里?身心世界一切放下。真正能够契入《金刚经》上所说的境界,「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出离这个境界,梦幻泡影,在这里面没有得失,得了很欢喜,失掉也欢喜,心是平等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自在的、永远是欢喜的、永远是那么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过去、未来、现在、前因后果,那怎么会不自在?所以对人、对事、对物你都会做得非常圆满,做得非常恰当,就是你放下执著了,放不下问题才严重。所以放不下,换句话说,统统都在造业,只是造的是善业、还是恶业,造的业有浅深不同,程度上有广狭不同,没有一个不造业。一切放下的人不造业,这个放下就是我们现在迷心的解放、迷执的解放,这是得真实的自在。下面解释:
【彼是成就大作用之愿。故以无穷化生十尽句而结无尽也。】
显示佛菩萨度生的大愿无穷,实在讲这里面含著有一个真正的意义,是勉励我们要发长远心,要发真实心、清净心、长远心,这才是事实真相。我们把这个文念下去。
【论释十界云。初一是总。】
就是众生界尽,这一句是总相。
【皆为化生故。余九是别。是别集成度众生义故。此经所说二种。是观能趣入行愿。故略余八。但明众生及虚空界。又以观行是对治门故。故众生开出业及烦恼也。】
开出这两门,我们把底下经文念一念:
【虚空界尽。我礼乃尽。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礼敬』,前面跟诸位说过,这个范围境界非常非常深广,我们要明了、要认识、要努力去学习,能学多少学多少,对自己有很大的受用,将来往生决定提升品位。后面这是总结。
【如是乃至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礼乃尽。而众生界乃至烦恼无有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
再看最后这一段,最后这一段非常值得我们效法。
【念念相续。无有间断。】
这两句话实在讲就是大势至菩萨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意思完全相同。说的话不同,意思完全相同。
【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疲』是疲倦,『厌』就是我们讲讨厌、厌烦。你看一般人无论从事哪一个工作,做久了都厌烦,倦就是懈怠,连读书都是如此,读到没兴趣、厌烦、不想念了,这是什么原因?为什么菩萨他不疲不厌?这一点我们要留意,假如我们能够学到,你得的利益就大了。不但你的学业、你的事业出人头地,你的精神体力也超越常人。为什么?疲厌容易衰老,这不疲不厌的人,不老!我相信其他的对你们来说都没什么大兴趣,如何能青春常驻这个兴趣很浓厚,学普贤菩萨十大愿王,愿愿都无有疲厌,你们的青春就永驻,这是真的。
为什么没有疲厌?这里面很简单的说就是他有法喜,人一欢喜他就不会疲倦,不欢喜做的事情勉强去做,做不了五分钟劲就没有了,欢喜做的事情连续做十个小时,他精神还是都不错的,他没有感觉到疲倦,而且感觉到时间怎么会那么快,归根结柢这心理的因素。佛知道得很清楚,佛教化众生开这么多的法门,无量的法门,为什么开这么多?让你选择你喜欢修的,你才能到不疲不厌;佛教给你法门,这法门我很不喜欢,那这一接触就有疲、就有厌倦,这就不能成就,所以要契机。非常适合我们自己的根机,我们很喜欢、很爱好,对这个法门很清楚、很了解,修学的时候欢欢喜喜,成就快、障碍少,这是短时间就能收到效果,就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个利益就是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享受,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佛法会被一切众生、九法界众生欢迎,欢喜接受,它有它的道理在。现在我们佛法的弘扬,大家修学真的是愈修愈苦,我看到好多苦不堪言,但是还难得他还在继续修,这很不容易。实际上他修错了,方法上错了、理论上错了。
今天是星期四,这个地方讲堂这一次我们就到这个地方圆满,十愿第一愿讲完。我星期天要到美国去,这一次大概去三个月,回来之后我们从第二愿再同大家一起研究。普贤菩萨的法门确确实实是非常非常圆满,值得我们去欣赏、去探讨、去修学,果报之殊胜就像经题上讲的不可思议。我们念佛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