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四六集) 1992/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46
三百八十九面第三行,「徵列名数」。请看经文。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除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前面几乎占注解一半的文字为我们详细介绍大经,我们虽然没有将全部的《华严经》细读一遍,但是从前面的介绍,对於《华严》的大意宗旨都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这样才真的体会到、明白了为什么佛说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普贤菩萨为我们说出如来果地上的功德是无量无边!不但菩萨说不出来,即使十方诸佛如来异口同音以无量劫的时间也说不出来,这些话是不是夸大?会不会过分?给诸位说实话,一丝毫的夸大都没有。就像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如来果地上的功德就是我们自性的功德,一切众生都有真如本性,大乘法里面常说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的功德就是这样大,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如来是证得了,这个功德现前,我们虽有不能证得,虽有不能现前,原因在哪里?佛在《华严.出现品》里面说过:「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佛一语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我们因为有妄想、有执著,所以称性无量无边的功德门不能现前。那现在怎么办?佛教给我们要用修德去证得性德,这是一个方法。修德里面最圆满、最殊胜的就是普贤菩萨修行的方法。普贤行也是无量无边,圆满称性,换句话说,也没法子说。没有法子说,佛有善巧方便,就是把无量无边修学的方法归纳成十大类,就是我们刚才读的这个「名数」,分成这十大类。这十大类里面每一类都称性,所以他能够开发自性功德无量无边。
这十愿在中国普遍的流行,一般道场早晚课诵,课诵本里面都有,每天都念,念的都很熟,可是这十条里面说的是什么不知道,怎样去修也不知道。这种念法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把圆成佛道无上的法门变成一个毫无作用的口号,你说这多可惜。清凉、宗密在后半部为我们详细解释,希望我们能深深的体会这十愿的大意,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帮助我们把妄想执著破除掉。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执著,这十条能够破除妄想执著的病根,才知道这十条的重要。《普贤菩萨行愿品》特别指这一卷,前面没有听到的同修,有录音带,实在讲前面没有听到不很重要,从今天起往后去这是菁华的菁华,希望大家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席,要认真的来学习,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看《疏》。
【然此即是长行。】
经文从这以下都是『长行』文,长行文在我们现在文章题材里面说之为散文,这是用散文的方式写的,后面有很长的偈颂,是诗歌题材所写的,这是说明散文。
【礼忏。诸经论中开合不同。】
这个『开』是展开,把一条分做几条细说,这叫开。『合』就是现在的归纳,将好几条归纳成一条,这就是「开合」的意思。『诸经』对於大菩萨修行的方法所说的这个条目不相同,这个不相同不是内容不同,是开合不同。
【若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这是清凉大师举例,举个例子来说明,在《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里面说了八种,普贤菩萨在《华严经》说十种,刚才我们念的十种。他的八种这底下说:
【一供养。二赞佛德。三礼佛。四忏悔。五劝请。六随喜。七回向。八发愿。】
可见的大同小异,真的是开合不同。我们看这一段的《钞》,钞是宗密大师为我们讲解的。
【若离垢慧经至八种者。此经唯一卷。钞释八种之益。即非彼经。恐错指注。其八种之益。若通说。则俱离诸障。俱至菩提。】
宗密大师这一开端为我们说明『离垢慧』就是《离垢慧菩萨所问经》,这是略说。『此经唯一卷』,里面讲的八种利益,此经是指《别行疏钞》一卷,这在前面都曾经跟诸位说过。八种要是『通说』,都是离障。其实普贤菩萨在此地说的十种,如果通说,刚才讲的都是帮助我们离妄想执著,妄想执著就是障。『菩提』就是圆满的佛果,障离开了,佛道就圆满,这是通说。
【若别说。】
『别说』,就好像是药方一样,哪一种要对治哪一个毛病,这一服药里面有八种配合在里面,普贤菩萨那个药是十种,十味药合成这一剂。哪一味药是对哪个毛病,这叫「别说」。
【则供养除悭贪障。得大财富。】
现代人听到这句话很中听,为什么?都想发财。这发财到底好不好?实在说亦好亦不好。财不是想发就能够发到的,不是想像得来的,财富是果报。果必有因,如果不修因,哪里来的果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如果对於因缘果报这个事情没搞清楚,那真的叫白学。《法华经》里讲的「十如是」,十如是就是讲因缘果报的真相,有事有理,世出世间法都没有办法超越这个原则,都不出於因果,清凉大师判这部《华严经》五周因果。财富是果报,因是财布施,财供养。本经里面没有说布施,只说供养,其他大乘经里面菩萨六度第一个是修布施,而在一乘经里面布施变成供养,那个心更真诚、更清净、更恭敬,所以他得的果报就无比的圆满。布施,心不一定很恭敬,不一定很真诚,他得的果报不是最圆满的,供养的心得的是圆满的。凡夫只有对佛、对於自己的尊长恭敬心供养,对一般人甚至对贫苦的人就没有恭敬心,所以福报就有欠缺。唯有这些大菩萨们,他们心是清净平等的,所以上对诸佛,下对恶道众生,他也是同一个供养的心,以真诚清净平等大慈悲心来布施,这种布施叫供养。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学佛法的人,真正得佛法的人,他看世间跟一般人看法不一样。世间人看事情、看人事、看问题是用情识在推断,所以他往往落在比量跟非量之中,非量就是看错了。学佛的人应当如诸佛菩萨把这个观点都建立在现量的基础上,那就清清楚楚,决定没有错误、没有偏差。真实的现量就是《法华经》上讲的十如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一直到如是本末究竟,这是实相。当然那是菩萨的慧眼、法眼,我们今天还没有,我们今天肉眼凡夫,还没有这个能力,虽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可以借佛菩萨的法眼、慧眼来用用,怎么借?常常读诵大乘,真实因果的眼光来看事情,然后才知道这个世间人所作所为都出不了因缘果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决定不会错的。於是我们到外面去观光旅游,看什么?看那个地方的人造的是什么因?去看这个;看那个地方人现在受的是什么果报?从他现在受的果报,我们能够推断他过去的业因;从现在造的这个业因,我们知道他将来所感的什么样的果报,过去现在未来也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看台湾现在的果报,在今天这个世界,我们台湾富裕了,普遍都富裕,生活水准提高,这个提高是物质文明,物质生活提高了,这是果。因是什么?因是过去世所修的善业,感得今天的果报,我们今天这个果报并不很圆满,为什么?富而不乐!富而乐那真正叫幸福美满,我们今天是富而不乐,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过去所修福偏重在财布施,忽略了法布施。财布施得大财富,因为没有法布施,我们这个头脑都愚痴,没有智慧。所以虽然有钱,不会享受,就不乐。后面经文把这个布施说得很详细,占的篇幅很大,到『广修供养』的时候再细说。
这两种布施都重要,所以成佛之后「福慧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二就是福报跟智慧,这两种都圆满,称为二足尊。所以佛教并不是禁止你你发财,让你一生过这个苦日子,佛不是这样说的。佛教里面特别是大乘佛法,绝对不赞成修无益的苦行,益就是利益,对自己毫无利益的苦行,佛是不赞成的。两者比较,慧比福更重要,因为有福没有慧,往往容易造罪业,造极大的罪业,那有慧没有福,他不造罪业。这就说明慧比福要好,他不造罪业,不堕三途。如果有福没有慧,往往做错了事情,造了罪业,福享尽了,就堕三途,那个就非常的可怕。所以佛家特别强调智慧。你看六波罗蜜里面第一条是布施,最后一条是般若波罗蜜,般若重要!那我们展眼来看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里肯修布施慷慨解囊做好事的,在全世界台湾人第一,台湾人肯修福,这好事情。我们看到这个好事情,另一半使我们担忧的是台湾人把慧忽略了,修福不修慧。这福报决定有的,到哪里去享受那就很难去断定。佛法里面讲修福,种福田,你能够认识福田,你能够选择福田,这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不知道哪个是真的福田,不知道哪个是假的福田,你要把你这福种到假福田里面,不但得不到福报还有过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什么叫真正的福田?其实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能够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这是真正的福田。换句话说,帮助大众破迷开悟,帮助家庭幸福美满,帮助社会繁荣安定,帮助这个世界达到和平共存,这就是真正的福田,真实的福田。如果我们把这个方向目标把握住,我们的福就种在真实的福田上,如果与这个目标是相反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福田。所以布施修福眼睛要睁亮,不能够迷惑颠倒。要怎样才能够达到前面讲的这几个目标?最根本的就是帮助人破迷开悟,真能做到这一条,除了教学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这中国世间圣人,你看在《礼记.学记》里面就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应该如何教导大家,使大家真正觉悟。而佛法翻成中国的意思,佛是觉悟,法是方法,觉悟的方法,佛学是觉悟的学问。以佛法帮助一切众生真正觉悟,使他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活环境,这是真正的觉悟。
我们基金会成立有十年,我们十年所做的工作就是这个。供养一切大众,我们修的是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这三种供养都具足。现在在当前的社会,我们面临了一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现在世界上喊得很响亮的,保护智慧财产权,这是什么因?这是把世间一切善法流通的因给断绝了。他的果报是什么?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愚痴的果报。《弥陀经》上大家念过周利盘陀伽,都晓得周利盘陀伽笨的是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的,其笨无比。佛说了他的前生是三藏法师,为什么得这个愚痴果报?吝法。现在的难题,这《大藏经》都有版权,这不得了,换句话说,佛法也被这个著作权、版权障碍了流通,底下一个世纪众生统统得受愚痴的果报,一切众生法身慧命从这个地方断掉。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愈想愈严重,愈想愈可怕。唯一补救的方法那就是我们自己来编《大藏经》,自己重新制版,我们后面无有版权,欢迎翻印。我们编的这一部就能够流通全世界,因为什么?只有这一部是没有版权的。当然这个工程很大,逼著我们不能不做,所以我们今后印经的时候,我要建议我们的基金会,建议这些董事们向这方向来发展。使全世界各个地方想流通佛法的还有一个机会,还有这么一线希望,不至於被他们统统杜绝。应当流通的东西我们重新来编,我们能发心,我相信十方诸佛如来都会加持,我们以无版权来流通佛法。这是说到布施供养,我们同心齐力来做这个工作,工作里头我们出钱出力,三种布施圆满具足,不但得大财富,得大智慧、得健康长寿。再看底下这一条:
【赞佛除恶口障。得无碍辩。】
四无碍辩才。我们称念佛菩萨的名号就是『赞佛』,常常念阿弥陀佛,这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我们单独念阿弥陀佛?无量这些法身大士为什么单单劝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佛在《弥陀经》,《弥陀经》不长,四次的劝导。佛在《无量寿经》教给我们,当我们遇到急难的时候,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得感应,佛教给我们的。实在说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这样教人,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菩萨,异口同音都是这样教导的,这里头一定有大道理。这个大道理我们能不能知道?当然能,不是一朝一夕说得清楚的,也不是听一次、二次你就能肯定的,为什么?因为你有业障。业障渐渐除,智慧渐渐开,到后来你就彻底明白。今天肯照佛菩萨的话去做,那个人就有福,这决定正确的。何况世尊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他老人家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岂能不信?所以称赞一尊阿弥陀佛,就是称赞一切诸佛如来;称赞一尊观世音菩萨,就是称赞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执著,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恭敬心去称念,这样才能够『除恶口障,得无碍辩』才。
【礼佛除我慢障。得尊贵身。】
在学佛的同学当中,确实有一些业障很重,佛号念不下去,经读不下去,不能够信受奉行,但是他心里面非常仰慕佛法。读经读不下去,烦恼就现前。你要问到底是什么障碍在作祟?细细的去观察就是『我慢障』,真的是这个东西在作祟,对治的方法唯有拜佛。凡是有这种情形的,经也念不下去,佛号也念不下去,坐在那里会胡思乱想,坐也坐不稳的,仰慕佛法、向往佛法、想修佛法,那怎么办?教给他拜佛。如果有时间拜的愈多愈好。从前出家人他没有其他的工作,有一天拜三千拜的,天天这样拜,拜上个三年、五年开悟了,你们看《影尘回忆录》。
倓虚法师传记,《影尘回忆录》记载著有一个晒蜡烛的法师,那个业障很重,老和尚就是教他去拜佛、拜舍利。在阿育王寺里面供的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叫他去拜,一天拜三千拜,他拜了三年,开悟了。他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以后诗作得好,偈子也作得好,讲经说法。为什么?业障消除,智慧开了,这是修行的好方法。如果我们有工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一天要拜三百拜,早晨起来早一点拜一百五十拜,晚上拜一百五十拜,一次不缺,你拜上个三、五年就不一样。然后或者是念佛,或者是诵经,自然就不相同,先消业障。每个人业障不相同,消业障的方法不一样。我教的拜佛,拜是要快拜、还是要慢拜?你看这麻烦多,这些都是小节不重要的,以怎么样为标准?以自己身心安定,拜得很舒适,以这为标准。不必去学别人,别人有拜得很快的,用不著学他,也有人很慢。总而言之,一切适合於自己身心的安稳,身心清净,以这个为目标。用拜佛的方法『得尊贵身』。你在这个社会上,人家见到你对你很尊敬,福报是这么修来的。
【忏悔除三障。得依正具足。】
『忏悔』是忏悔三业身语意,『除三障』。意是念头,心里面没有恶念,口没有恶言,身没有恶行,这三业就纯善。这三业善,我们身心就善、就健康,所以得的是『依正具足』。正报是身体,我们讲的健康长寿;依报是生活环境,我们生活就是衣食住行不缺乏、足够用,不会缺乏,这叫具足。
【劝请除慢法障。得多闻智慧。】
『劝请』就是请转法轮,这里面有很大的讲求,不能不注意。否则的话,这一条如果错会了意思,不但不能成就功德,而且有许多过失。这就是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所开导我们的,他说的虽然是净土法门,但是要知道他老人家讲的都是原则,净土法门不能违背,其他法门也不能违背,是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切众生的修学要顺他的根性,要一门深入,我们请法师到道场来讲经,到这个地方来弘法,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个地区大众他修的是哪个法门,请这个法师来弘扬佛法一定与我们所修的法门相应,对我们就有帮助。如果不相应,这请来的就把我们的法门破坏掉,不但没有功德,而且有罪过。佛门有个俗话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不可以破坏人的正念。譬如说我们这边都是念佛的,我请一个法师他是参禅的,到我这儿来弘扬禅宗,把念佛法门都破坏了,这虽然是劝请,劝请不但没有功,劝请有罪过,这一点不可以不知道。
但是真正觉悟的法师,明理的法师,我们不敢讲,明心见性当然更是难得,通常一个真正明理的法师我们请他来,他不会说不相应的法门,为什么?他懂,他的心是慈悲的,怜悯一切众生。我虽不是修行这个法门,我到你们这个地方,你们修行什么,我一定极力赞叹你这个法门,这叫真正慈悲,这是真正度众生,绝不破坏这个法门,这是真正明理通达的,他懂得。我们是念佛道场,我们请禅宗大德、密宗大德到此地来,一定讲净土法门,一定赞叹念佛功德,这是大法师。如果他来弘扬他修的法门,鄙夷我们的法门,这就是罪过。这是我们劝请不可以不知道的,真正是大德、大法师,那不必说,他知道。你请他,他一定问你们这个道场什么时候建立,有多少信众,平常修学些什么他要问清楚,他到这边来弘扬的时候一定是相应的法门,不会说不相应的法门,这是劝请。不要说这劝请功德很大,我们要请一些人讲一些不相应的,将来你自己身后被阎罗王判下十八层地狱,你喊冤枉那是空的,你的罪条一条一条清清楚楚摆在面前,赖都赖不掉的,你破坏了大众的信心,这我们一定要明了。
古时候出家人对於这个基本的常识都知道,现在明白的人已经很少,已经不多。我过去曾经跟大家报告过,我早年在香港讲经,一九七七年,圣一法师是禅宗的大德,我在香港讲《楞严经》,他常常来听,听得很欢喜,邀请我到大屿山去参访他的道场;他大屿山后面宝林寺,禅宗道场。我去了非常叫我惊喜,我看到还有四十多位出家人统统是男众在那个地方参禅。我是个念阿弥陀佛的,他邀请我到禅堂里开示,我绝口不提阿弥陀佛,我赞叹禅。因为我过去讲过《六祖坛经》,讲过《永嘉禅宗集》、《证道歌》,口头禅还有一点,我到那边去赞叹这道场、赞叹法师、赞叹修学的同修,使他们增长信心,这就是正确的。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师请我跟他的信徒结结缘,讲讲开示。演培法师是修弥勒净土的,我到他那里去,那一天听众有六百多人,我赞叹弥勒菩萨,绝口不提弥陀净土,不能提,人家在那里已经学了二十多年,我们去,去帮助他,帮助法师影响大众,帮助大众对演培法师更增长信心,这叫弘法,这叫利生。
他来问我,在大屿山的时候:法师你对於禅这样尊敬、这样佩服,你为什么不学?我跟你说老实话我根器不够,禅是上上根人学的,我是下下根,我只有景仰赞叹,我没有资格学。把他们捧上来。我说的是实话,不是假话,所以请法师这样请法就对,准没错,对你道场只有利而没有害。如果我在那里赞叹弥陀净土,念佛是第一,别的这一生当中很难成就,那我跟人家唱反调。我怎么对得起法师、怎么对得起道场?大众在那里薰修二十多年,那叫真正干的缺德事。这是我们到人家道场参访结缘基本的常识。他那个道场学天台的,我们赞叹天台;学贤首的,赞叹贤首。你看看这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我们在《华严经》至少要学会这一点,《华严》才没有白读。
成熟众生,帮助他一把,使在这个法门成就。理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一切法门都是我们应当要赞叹的,我们自己所修学的一定要坚定,一门深入。所以他学禅的,我们赞叹他,我们劝导他一门深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成败的关键就在专精,最忌讳的是夹杂。净宗夹杂不能得一心,不能往生;禅宗夹杂,不能开悟,不能得定;教下夹杂,决定不能够开悟,不能大开圆解。所以佛法修学秘诀就是专精,任何一个法门都好,没有不好的,只要专精都会有成就,如果杂修就很难,就太难太难,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
因为现代社会知道这个规矩的人不多了,甚至於懂得这个礼貌的人已经不多,於是道场请法师来讲开示结缘,有许多道场根本就不请,这有他的道理。在近代我们中国印光老法师的道场,从前苏州灵岩山是专修念佛道场,他从来不请法师到这个念佛堂,不要说讲经,连讲开示都不行,为什么?他怕你说个一、两句话,把他念佛堂人道心破坏了,他不请,他只有自己讲开示,他底下的几个学生讲开示,决定不请外人。我过去在台中,台中莲社李老师的座下,李老师这个讲堂是绝对不可以请外面的法师大德去讲经的,他不请。外面大法师大德到台中,他欢迎、请他吃饭、接待他,不请他讲开示,我们要知道这是不得已的苦心,保护大众的信心,这叫真正的善知识。
所以在这些年来很多佛学院找我,我都不去,原因也就在此地。佛学院已经有多老师去指导他,我们去要跟他讲他相应的东西,如果讲我自己修学的这些,决定破坏他们的知见,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这一般初学的人不懂,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知道各种利害,所以不能不小心谨慎。我们这个道场常常请一些法师来讲经,为什么?这不是专修的道场,这是跟大家结缘的道场,这个可以。专修的道场是决定不可以的,我们这个道场学哪一宗的?没有,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性质是宣传佛教,宣传,什么人都可以讲,什么宗派都可以讲,因为它不是一个道场,不是大家共修,这个可以。如果是专修,那是决定不允许的,这是我们学佛人不得不知道。
有一些不同的,不相应的这些说法,我们可不可以听?那要看自己,如果自己信心坚定,不被外境动摇,听了增长定慧,增长定是什么?我不为你所动,可见得我有定力,你那套东西我都明白了,这是慧。如果自己功力不够,听了觉得不错又想去尝试尝试,那最好不要去听,功夫不够,所以你有真正的定力,可以。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学什么法门?「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他什么法门都听,什么法门都接触,因为他信心坚定,他绝不被外境动摇,他的参访是增长定慧,那个一心不乱从哪里学来的?就是从参访当中得到真正的证实,确确实实得念佛三眛,不为一切境界所动,完全看自己的功力,这是劝请我们不能不留意的,不可以不知道的。下面。
【随喜除嫉妒障。得大眷属。】
这得如意美满的眷属。修『随喜』功德,『嫉妒』是很大的障碍,是瞋恚里面的一分,这个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不要学的。你看看那个小孩一、两岁的时候,为了糖果,这个多一点,那个少一点,他就会有嫉妒心,没有人教他,与生俱来的烦恼。用什么方法来对治?用随喜。看到别人有好处要能生欢喜心,不要嫉妒,不要障碍,嫉妒障碍对自己决定有害,你能够转过来随喜,对自己决定有大利益。这些事实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现代这个社会,无论是国内国外,家庭问题非常多。我今天中午,也是从前有几个老同修请我吃饭,就是问问从前我们二十多年以前在一块同修的,有一对年轻人非常美满,今天他们告诉我他们已经离婚五年了,这不可思议。我们过去看到这美满姻缘,离婚五年了。现代这个社会,这个问题是普遍问题,家庭破碎了。诸位要知道整个社会的结构,家庭是一个基本的细胞,家庭不美满,要想社会安定繁荣,那是决定做不到的。家庭不美满,社会就会动乱,就是世界大乱,所以你要安定社会,一定要美满的家庭。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很有道理的。家庭出了问题,那不得了!我们读佛经,佛教给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能够容忍,能修忍辱,能修随喜,这才能够维系家庭的美满。
【回向除狭劣障。成广大善。】
『回向』就是把心量拓开,我所修的功德不求自己一个人独享,不求我一家人独享,我所修的功德希望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福报就大,这个福报才是圆满的。到什么时候我才把一切福报拿去给一切众生共享?如果你这样问,那大概你这一生都没指望,应当从现在起,我有一分力量贡献一分力量,有两分力量贡献两分力量,与一切众生共享,这就对了,这是真正把这个心胸开阔,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佛法的弘扬,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
【发愿除退屈障。总持诸行。速得妙果。】
『发愿』,在本经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十愿,我们要发这个愿。大乘佛法里面菩萨一个总的愿望叫「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与普贤菩萨的十愿比较,优劣如何?广狭如何?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里头没有优劣,也没有广狭,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四弘誓愿可以说是普贤十愿归纳成为四条,四弘誓愿展开变成十条,内容不增不减,都是圆满的。我们要理解,要深入的理解,要认真的学习,把菩萨的大愿变成自己的本愿,这叫做发愿,也叫做发菩提心。绝对不是说这个愿每一天念一遍就算发了,那个没用处的,那个毫不相干,要懂得它的意思,晓得它的理论,知道它修学的方法功德利益,把它变成自己的心愿,变成自己的行止,也就是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这才叫真正的发愿。
『总持诸行』,不仅是发愿这一条,总持八条或者十条,每一条都是总持诸行。真能够依教修学,『速得妙果』。速是快速,怎么个快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在华严会上讲到念佛法门是建立在十大愿王的基础上,所以以十愿的基础念佛往生都是上上品往生,所以他成佛就快了,这一句话是真的,速得妙果,这个妙果是圆满的无上菩提。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
三百八十九面第三行,「徵列名数」。请看经文。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除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前面几乎占注解一半的文字为我们详细介绍大经,我们虽然没有将全部的《华严经》细读一遍,但是从前面的介绍,对於《华严》的大意宗旨都有了相当深刻的认识,这样才真的体会到、明白了为什么佛说不修普贤行就不能够圆成佛道。普贤菩萨为我们说出如来果地上的功德是无量无边!不但菩萨说不出来,即使十方诸佛如来异口同音以无量劫的时间也说不出来,这些话是不是夸大?会不会过分?给诸位说实话,一丝毫的夸大都没有。就像佛在《金刚经》上所说的,「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佛说的句句都是实话。如来果地上的功德就是我们自性的功德,一切众生都有真如本性,大乘法里面常说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的功德就是这样大,就是这样不可思议。如来是证得了,这个功德现前,我们虽有不能证得,虽有不能现前,原因在哪里?佛在《华严.出现品》里面说过:「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是佛一语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我们因为有妄想、有执著,所以称性无量无边的功德门不能现前。那现在怎么办?佛教给我们要用修德去证得性德,这是一个方法。修德里面最圆满、最殊胜的就是普贤菩萨修行的方法。普贤行也是无量无边,圆满称性,换句话说,也没法子说。没有法子说,佛有善巧方便,就是把无量无边修学的方法归纳成十大类,就是我们刚才读的这个「名数」,分成这十大类。这十大类里面每一类都称性,所以他能够开发自性功德无量无边。
这十愿在中国普遍的流行,一般道场早晚课诵,课诵本里面都有,每天都念,念的都很熟,可是这十条里面说的是什么不知道,怎样去修也不知道。这种念法那就是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我们把圆成佛道无上的法门变成一个毫无作用的口号,你说这多可惜。清凉、宗密在后半部为我们详细解释,希望我们能深深的体会这十愿的大意,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帮助我们把妄想执著破除掉。我们的病根就是妄想执著,这十条能够破除妄想执著的病根,才知道这十条的重要。《普贤菩萨行愿品》特别指这一卷,前面没有听到的同修,有录音带,实在讲前面没有听到不很重要,从今天起往后去这是菁华的菁华,希望大家每一堂课都不能缺席,要认真的来学习,真正是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看《疏》。
【然此即是长行。】
经文从这以下都是『长行』文,长行文在我们现在文章题材里面说之为散文,这是用散文的方式写的,后面有很长的偈颂,是诗歌题材所写的,这是说明散文。
【礼忏。诸经论中开合不同。】
这个『开』是展开,把一条分做几条细说,这叫开。『合』就是现在的归纳,将好几条归纳成一条,这就是「开合」的意思。『诸经』对於大菩萨修行的方法所说的这个条目不相同,这个不相同不是内容不同,是开合不同。
【若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
这是清凉大师举例,举个例子来说明,在《离垢慧菩萨所问礼佛法经》里面说了八种,普贤菩萨在《华严经》说十种,刚才我们念的十种。他的八种这底下说:
【一供养。二赞佛德。三礼佛。四忏悔。五劝请。六随喜。七回向。八发愿。】
可见的大同小异,真的是开合不同。我们看这一段的《钞》,钞是宗密大师为我们讲解的。
【若离垢慧经至八种者。此经唯一卷。钞释八种之益。即非彼经。恐错指注。其八种之益。若通说。则俱离诸障。俱至菩提。】
宗密大师这一开端为我们说明『离垢慧』就是《离垢慧菩萨所问经》,这是略说。『此经唯一卷』,里面讲的八种利益,此经是指《别行疏钞》一卷,这在前面都曾经跟诸位说过。八种要是『通说』,都是离障。其实普贤菩萨在此地说的十种,如果通说,刚才讲的都是帮助我们离妄想执著,妄想执著就是障。『菩提』就是圆满的佛果,障离开了,佛道就圆满,这是通说。
【若别说。】
『别说』,就好像是药方一样,哪一种要对治哪一个毛病,这一服药里面有八种配合在里面,普贤菩萨那个药是十种,十味药合成这一剂。哪一味药是对哪个毛病,这叫「别说」。
【则供养除悭贪障。得大财富。】
现代人听到这句话很中听,为什么?都想发财。这发财到底好不好?实在说亦好亦不好。财不是想发就能够发到的,不是想像得来的,财富是果报。果必有因,如果不修因,哪里来的果报?这一点我们一定要清楚,学佛学了这么多年,如果对於因缘果报这个事情没搞清楚,那真的叫白学。《法华经》里讲的「十如是」,十如是就是讲因缘果报的真相,有事有理,世出世间法都没有办法超越这个原则,都不出於因果,清凉大师判这部《华严经》五周因果。财富是果报,因是财布施,财供养。本经里面没有说布施,只说供养,其他大乘经里面菩萨六度第一个是修布施,而在一乘经里面布施变成供养,那个心更真诚、更清净、更恭敬,所以他得的果报就无比的圆满。布施,心不一定很恭敬,不一定很真诚,他得的果报不是最圆满的,供养的心得的是圆满的。凡夫只有对佛、对於自己的尊长恭敬心供养,对一般人甚至对贫苦的人就没有恭敬心,所以福报就有欠缺。唯有这些大菩萨们,他们心是清净平等的,所以上对诸佛,下对恶道众生,他也是同一个供养的心,以真诚清净平等大慈悲心来布施,这种布施叫供养。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
学佛法的人,真正得佛法的人,他看世间跟一般人看法不一样。世间人看事情、看人事、看问题是用情识在推断,所以他往往落在比量跟非量之中,非量就是看错了。学佛的人应当如诸佛菩萨把这个观点都建立在现量的基础上,那就清清楚楚,决定没有错误、没有偏差。真实的现量就是《法华经》上讲的十如是;如是性、如是相、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一直到如是本末究竟,这是实相。当然那是菩萨的慧眼、法眼,我们今天还没有,我们今天肉眼凡夫,还没有这个能力,虽没有这个能力,我们可以借佛菩萨的法眼、慧眼来用用,怎么借?常常读诵大乘,真实因果的眼光来看事情,然后才知道这个世间人所作所为都出不了因缘果报,善因一定得善果,恶因一定有恶报,决定不会错的。於是我们到外面去观光旅游,看什么?看那个地方的人造的是什么因?去看这个;看那个地方人现在受的是什么果报?从他现在受的果报,我们能够推断他过去的业因;从现在造的这个业因,我们知道他将来所感的什么样的果报,过去现在未来也能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我们看台湾现在的果报,在今天这个世界,我们台湾富裕了,普遍都富裕,生活水准提高,这个提高是物质文明,物质生活提高了,这是果。因是什么?因是过去世所修的善业,感得今天的果报,我们今天这个果报并不很圆满,为什么?富而不乐!富而乐那真正叫幸福美满,我们今天是富而不乐,这个原因就是我们过去所修福偏重在财布施,忽略了法布施。财布施得大财富,因为没有法布施,我们这个头脑都愚痴,没有智慧。所以虽然有钱,不会享受,就不乐。后面经文把这个布施说得很详细,占的篇幅很大,到『广修供养』的时候再细说。
这两种布施都重要,所以成佛之后「福慧二足尊」。足就是满足,就是圆满的意思。二就是福报跟智慧,这两种都圆满,称为二足尊。所以佛教并不是禁止你你发财,让你一生过这个苦日子,佛不是这样说的。佛教里面特别是大乘佛法,绝对不赞成修无益的苦行,益就是利益,对自己毫无利益的苦行,佛是不赞成的。两者比较,慧比福更重要,因为有福没有慧,往往容易造罪业,造极大的罪业,那有慧没有福,他不造罪业。这就说明慧比福要好,他不造罪业,不堕三途。如果有福没有慧,往往做错了事情,造了罪业,福享尽了,就堕三途,那个就非常的可怕。所以佛家特别强调智慧。你看六波罗蜜里面第一条是布施,最后一条是般若波罗蜜,般若重要!那我们展眼来看现代社会,在现代社会里肯修布施慷慨解囊做好事的,在全世界台湾人第一,台湾人肯修福,这好事情。我们看到这个好事情,另一半使我们担忧的是台湾人把慧忽略了,修福不修慧。这福报决定有的,到哪里去享受那就很难去断定。佛法里面讲修福,种福田,你能够认识福田,你能够选择福田,这是智慧。没有智慧的不知道哪个是真的福田,不知道哪个是假的福田,你要把你这福种到假福田里面,不但得不到福报还有过失,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什么叫真正的福田?其实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很明白,能够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这是真正的福田。换句话说,帮助大众破迷开悟,帮助家庭幸福美满,帮助社会繁荣安定,帮助这个世界达到和平共存,这就是真正的福田,真实的福田。如果我们把这个方向目标把握住,我们的福就种在真实的福田上,如果与这个目标是相反的,那就不是真正的福田。所以布施修福眼睛要睁亮,不能够迷惑颠倒。要怎样才能够达到前面讲的这几个目标?最根本的就是帮助人破迷开悟,真能做到这一条,除了教学之外没有第二个方法,这中国世间圣人,你看在《礼记.学记》里面就讲:「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应该如何教导大家,使大家真正觉悟。而佛法翻成中国的意思,佛是觉悟,法是方法,觉悟的方法,佛学是觉悟的学问。以佛法帮助一切众生真正觉悟,使他认识自己,认识我们生活环境,这是真正的觉悟。
我们基金会成立有十年,我们十年所做的工作就是这个。供养一切大众,我们修的是财供养、法供养、无畏供养这三种供养都具足。现在在当前的社会,我们面临了一个大问题,这个大问题就是现在世界上喊得很响亮的,保护智慧财产权,这是什么因?这是把世间一切善法流通的因给断绝了。他的果报是什么?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愚痴的果报。《弥陀经》上大家念过周利盘陀伽,都晓得周利盘陀伽笨的是没有人能够比得上的,其笨无比。佛说了他的前生是三藏法师,为什么得这个愚痴果报?吝法。现在的难题,这《大藏经》都有版权,这不得了,换句话说,佛法也被这个著作权、版权障碍了流通,底下一个世纪众生统统得受愚痴的果报,一切众生法身慧命从这个地方断掉。所以这个问题我们愈想愈严重,愈想愈可怕。唯一补救的方法那就是我们自己来编《大藏经》,自己重新制版,我们后面无有版权,欢迎翻印。我们编的这一部就能够流通全世界,因为什么?只有这一部是没有版权的。当然这个工程很大,逼著我们不能不做,所以我们今后印经的时候,我要建议我们的基金会,建议这些董事们向这方向来发展。使全世界各个地方想流通佛法的还有一个机会,还有这么一线希望,不至於被他们统统杜绝。应当流通的东西我们重新来编,我们能发心,我相信十方诸佛如来都会加持,我们以无版权来流通佛法。这是说到布施供养,我们同心齐力来做这个工作,工作里头我们出钱出力,三种布施圆满具足,不但得大财富,得大智慧、得健康长寿。再看底下这一条:
【赞佛除恶口障。得无碍辩。】
四无碍辩才。我们称念佛菩萨的名号就是『赞佛』,常常念阿弥陀佛,这一切诸佛如来为什么我们单独念阿弥陀佛?无量这些法身大士为什么单单劝我们念观世音菩萨?这是佛教给我们的。佛在《弥陀经》,《弥陀经》不长,四次的劝导。佛在《无量寿经》教给我们,当我们遇到急难的时候,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能得感应,佛教给我们的。实在说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这样教人,十方三世无量无边诸佛菩萨,异口同音都是这样教导的,这里头一定有大道理。这个大道理我们能不能知道?当然能,不是一朝一夕说得清楚的,也不是听一次、二次你就能肯定的,为什么?因为你有业障。业障渐渐除,智慧渐渐开,到后来你就彻底明白。今天肯照佛菩萨的话去做,那个人就有福,这决定正确的。何况世尊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他老人家说,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岂能不信?所以称赞一尊阿弥陀佛,就是称赞一切诸佛如来;称赞一尊观世音菩萨,就是称赞十方三世一切菩萨。不要有分别心,不要执著,以清净心、平等心、真诚心、恭敬心去称念,这样才能够『除恶口障,得无碍辩』才。
【礼佛除我慢障。得尊贵身。】
在学佛的同学当中,确实有一些业障很重,佛号念不下去,经读不下去,不能够信受奉行,但是他心里面非常仰慕佛法。读经读不下去,烦恼就现前。你要问到底是什么障碍在作祟?细细的去观察就是『我慢障』,真的是这个东西在作祟,对治的方法唯有拜佛。凡是有这种情形的,经也念不下去,佛号也念不下去,坐在那里会胡思乱想,坐也坐不稳的,仰慕佛法、向往佛法、想修佛法,那怎么办?教给他拜佛。如果有时间拜的愈多愈好。从前出家人他没有其他的工作,有一天拜三千拜的,天天这样拜,拜上个三年、五年开悟了,你们看《影尘回忆录》。
倓虚法师传记,《影尘回忆录》记载著有一个晒蜡烛的法师,那个业障很重,老和尚就是教他去拜佛、拜舍利。在阿育王寺里面供的有释迦牟尼佛舍利,叫他去拜,一天拜三千拜,他拜了三年,开悟了。他没有念过书,不认识字,以后诗作得好,偈子也作得好,讲经说法。为什么?业障消除,智慧开了,这是修行的好方法。如果我们有工作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至少一天要拜三百拜,早晨起来早一点拜一百五十拜,晚上拜一百五十拜,一次不缺,你拜上个三、五年就不一样。然后或者是念佛,或者是诵经,自然就不相同,先消业障。每个人业障不相同,消业障的方法不一样。我教的拜佛,拜是要快拜、还是要慢拜?你看这麻烦多,这些都是小节不重要的,以怎么样为标准?以自己身心安定,拜得很舒适,以这为标准。不必去学别人,别人有拜得很快的,用不著学他,也有人很慢。总而言之,一切适合於自己身心的安稳,身心清净,以这个为目标。用拜佛的方法『得尊贵身』。你在这个社会上,人家见到你对你很尊敬,福报是这么修来的。
【忏悔除三障。得依正具足。】
『忏悔』是忏悔三业身语意,『除三障』。意是念头,心里面没有恶念,口没有恶言,身没有恶行,这三业就纯善。这三业善,我们身心就善、就健康,所以得的是『依正具足』。正报是身体,我们讲的健康长寿;依报是生活环境,我们生活就是衣食住行不缺乏、足够用,不会缺乏,这叫具足。
【劝请除慢法障。得多闻智慧。】
『劝请』就是请转法轮,这里面有很大的讲求,不能不注意。否则的话,这一条如果错会了意思,不但不能成就功德,而且有许多过失。这就是善导大师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面所开导我们的,他说的虽然是净土法门,但是要知道他老人家讲的都是原则,净土法门不能违背,其他法门也不能违背,是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切众生的修学要顺他的根性,要一门深入,我们请法师到道场来讲经,到这个地方来弘法,一定要知道我们这个地区大众他修的是哪个法门,请这个法师来弘扬佛法一定与我们所修的法门相应,对我们就有帮助。如果不相应,这请来的就把我们的法门破坏掉,不但没有功德,而且有罪过。佛门有个俗话说:「宁动千江水,不动道人心」。不可以破坏人的正念。譬如说我们这边都是念佛的,我请一个法师他是参禅的,到我这儿来弘扬禅宗,把念佛法门都破坏了,这虽然是劝请,劝请不但没有功,劝请有罪过,这一点不可以不知道。
但是真正觉悟的法师,明理的法师,我们不敢讲,明心见性当然更是难得,通常一个真正明理的法师我们请他来,他不会说不相应的法门,为什么?他懂,他的心是慈悲的,怜悯一切众生。我虽不是修行这个法门,我到你们这个地方,你们修行什么,我一定极力赞叹你这个法门,这叫真正慈悲,这是真正度众生,绝不破坏这个法门,这是真正明理通达的,他懂得。我们是念佛道场,我们请禅宗大德、密宗大德到此地来,一定讲净土法门,一定赞叹念佛功德,这是大法师。如果他来弘扬他修的法门,鄙夷我们的法门,这就是罪过。这是我们劝请不可以不知道的,真正是大德、大法师,那不必说,他知道。你请他,他一定问你们这个道场什么时候建立,有多少信众,平常修学些什么他要问清楚,他到这边来弘扬的时候一定是相应的法门,不会说不相应的法门,这是劝请。不要说这劝请功德很大,我们要请一些人讲一些不相应的,将来你自己身后被阎罗王判下十八层地狱,你喊冤枉那是空的,你的罪条一条一条清清楚楚摆在面前,赖都赖不掉的,你破坏了大众的信心,这我们一定要明了。
古时候出家人对於这个基本的常识都知道,现在明白的人已经很少,已经不多。我过去曾经跟大家报告过,我早年在香港讲经,一九七七年,圣一法师是禅宗的大德,我在香港讲《楞严经》,他常常来听,听得很欢喜,邀请我到大屿山去参访他的道场;他大屿山后面宝林寺,禅宗道场。我去了非常叫我惊喜,我看到还有四十多位出家人统统是男众在那个地方参禅。我是个念阿弥陀佛的,他邀请我到禅堂里开示,我绝口不提阿弥陀佛,我赞叹禅。因为我过去讲过《六祖坛经》,讲过《永嘉禅宗集》、《证道歌》,口头禅还有一点,我到那边去赞叹这道场、赞叹法师、赞叹修学的同修,使他们增长信心,这就是正确的。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师请我跟他的信徒结结缘,讲讲开示。演培法师是修弥勒净土的,我到他那里去,那一天听众有六百多人,我赞叹弥勒菩萨,绝口不提弥陀净土,不能提,人家在那里已经学了二十多年,我们去,去帮助他,帮助法师影响大众,帮助大众对演培法师更增长信心,这叫弘法,这叫利生。
他来问我,在大屿山的时候:法师你对於禅这样尊敬、这样佩服,你为什么不学?我跟你说老实话我根器不够,禅是上上根人学的,我是下下根,我只有景仰赞叹,我没有资格学。把他们捧上来。我说的是实话,不是假话,所以请法师这样请法就对,准没错,对你道场只有利而没有害。如果我在那里赞叹弥陀净土,念佛是第一,别的这一生当中很难成就,那我跟人家唱反调。我怎么对得起法师、怎么对得起道场?大众在那里薰修二十多年,那叫真正干的缺德事。这是我们到人家道场参访结缘基本的常识。他那个道场学天台的,我们赞叹天台;学贤首的,赞叹贤首。你看看这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自己谦虚,赞叹别人,我们在《华严经》至少要学会这一点,《华严》才没有白读。
成熟众生,帮助他一把,使在这个法门成就。理上讲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一切法门都是我们应当要赞叹的,我们自己所修学的一定要坚定,一门深入。所以他学禅的,我们赞叹他,我们劝导他一门深入。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成败的关键就在专精,最忌讳的是夹杂。净宗夹杂不能得一心,不能往生;禅宗夹杂,不能开悟,不能得定;教下夹杂,决定不能够开悟,不能大开圆解。所以佛法修学秘诀就是专精,任何一个法门都好,没有不好的,只要专精都会有成就,如果杂修就很难,就太难太难,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
因为现代社会知道这个规矩的人不多了,甚至於懂得这个礼貌的人已经不多,於是道场请法师来讲开示结缘,有许多道场根本就不请,这有他的道理。在近代我们中国印光老法师的道场,从前苏州灵岩山是专修念佛道场,他从来不请法师到这个念佛堂,不要说讲经,连讲开示都不行,为什么?他怕你说个一、两句话,把他念佛堂人道心破坏了,他不请,他只有自己讲开示,他底下的几个学生讲开示,决定不请外人。我过去在台中,台中莲社李老师的座下,李老师这个讲堂是绝对不可以请外面的法师大德去讲经的,他不请。外面大法师大德到台中,他欢迎、请他吃饭、接待他,不请他讲开示,我们要知道这是不得已的苦心,保护大众的信心,这叫真正的善知识。
所以在这些年来很多佛学院找我,我都不去,原因也就在此地。佛学院已经有多老师去指导他,我们去要跟他讲他相应的东西,如果讲我自己修学的这些,决定破坏他们的知见,这是不可以这样做的。这一般初学的人不懂,我们学了这么多年,知道各种利害,所以不能不小心谨慎。我们这个道场常常请一些法师来讲经,为什么?这不是专修的道场,这是跟大家结缘的道场,这个可以。专修的道场是决定不可以的,我们这个道场学哪一宗的?没有,所以我们这个地方性质是宣传佛教,宣传,什么人都可以讲,什么宗派都可以讲,因为它不是一个道场,不是大家共修,这个可以。如果是专修,那是决定不允许的,这是我们学佛人不得不知道。
有一些不同的,不相应的这些说法,我们可不可以听?那要看自己,如果自己信心坚定,不被外境动摇,听了增长定慧,增长定是什么?我不为你所动,可见得我有定力,你那套东西我都明白了,这是慧。如果自己功力不够,听了觉得不错又想去尝试尝试,那最好不要去听,功夫不够,所以你有真正的定力,可以。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财童子学什么法门?「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他什么法门都听,什么法门都接触,因为他信心坚定,他绝不被外境动摇,他的参访是增长定慧,那个一心不乱从哪里学来的?就是从参访当中得到真正的证实,确确实实得念佛三眛,不为一切境界所动,完全看自己的功力,这是劝请我们不能不留意的,不可以不知道的。下面。
【随喜除嫉妒障。得大眷属。】
这得如意美满的眷属。修『随喜』功德,『嫉妒』是很大的障碍,是瞋恚里面的一分,这个烦恼是与生俱来的,不要学的。你看看那个小孩一、两岁的时候,为了糖果,这个多一点,那个少一点,他就会有嫉妒心,没有人教他,与生俱来的烦恼。用什么方法来对治?用随喜。看到别人有好处要能生欢喜心,不要嫉妒,不要障碍,嫉妒障碍对自己决定有害,你能够转过来随喜,对自己决定有大利益。这些事实真相要搞清楚、要搞明白。
现代这个社会,无论是国内国外,家庭问题非常多。我今天中午,也是从前有几个老同修请我吃饭,就是问问从前我们二十多年以前在一块同修的,有一对年轻人非常美满,今天他们告诉我他们已经离婚五年了,这不可思议。我们过去看到这美满姻缘,离婚五年了。现代这个社会,这个问题是普遍问题,家庭破碎了。诸位要知道整个社会的结构,家庭是一个基本的细胞,家庭不美满,要想社会安定繁荣,那是决定做不到的。家庭不美满,社会就会动乱,就是世界大乱,所以你要安定社会,一定要美满的家庭。儒家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很有道理的。家庭出了问题,那不得了!我们读佛经,佛教给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能够容忍,能修忍辱,能修随喜,这才能够维系家庭的美满。
【回向除狭劣障。成广大善。】
『回向』就是把心量拓开,我所修的功德不求自己一个人独享,不求我一家人独享,我所修的功德希望与一切众生共享,这个福报就大,这个福报才是圆满的。到什么时候我才把一切福报拿去给一切众生共享?如果你这样问,那大概你这一生都没指望,应当从现在起,我有一分力量贡献一分力量,有两分力量贡献两分力量,与一切众生共享,这就对了,这是真正把这个心胸开阔,念念为一切众生,念念为佛法的弘扬,尽心尽力就是圆满功德。
【发愿除退屈障。总持诸行。速得妙果。】
『发愿』,在本经普贤菩萨教给我们的十愿,我们要发这个愿。大乘佛法里面菩萨一个总的愿望叫「四弘誓愿」,四弘誓愿与普贤菩萨的十愿比较,优劣如何?广狭如何?如果我们仔细观察,这里头没有优劣,也没有广狭,只是开合不同而已。四弘誓愿可以说是普贤十愿归纳成为四条,四弘誓愿展开变成十条,内容不增不减,都是圆满的。我们要理解,要深入的理解,要认真的学习,把菩萨的大愿变成自己的本愿,这叫做发愿,也叫做发菩提心。绝对不是说这个愿每一天念一遍就算发了,那个没用处的,那个毫不相干,要懂得它的意思,晓得它的理论,知道它修学的方法功德利益,把它变成自己的心愿,变成自己的行止,也就是变成自己的生活行为,这才叫真正的发愿。
『总持诸行』,不仅是发愿这一条,总持八条或者十条,每一条都是总持诸行。真能够依教修学,『速得妙果』。速是快速,怎么个快速?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在华严会上讲到念佛法门是建立在十大愿王的基础上,所以以十愿的基础念佛往生都是上上品往生,所以他成佛就快了,这一句话是真的,速得妙果,这个妙果是圆满的无上菩提。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