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一三二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三二集)  1992/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32

  请掀开经本,三百四十二面,最后两个字开始:

  【五定引功德。成福德身。即三昧佛。】

  这是接著前面经题中「华」字,《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华。华配十度来说,前面已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介绍过了,这是第五禅定。这十波罗蜜都是属於修因,也都是讲的修德。说到定,实在讲是十种修学纲领里面最重要的一条,定是枢纽。由此可知,前面的四条都是给修定做预备的功夫。为什么?这布施是放下,这放不下,怎么能得定?这放不下是修定的大障碍。戒律是守法,不守法,没有按照这修定方法来修,也不能够得定。忍是忍耐,这个定的功夫绝不是三天、五天就能成就的,要有很大的耐性,要真正的精进,这进步要专一,杂进、乱进都得不到定。由此可知,前面四种确确实实是修定的前方便,要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修定的预备的功夫。我们念佛也是修定,念佛法门里面,所求的是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无量寿经》给我们讲的,一向专念,这个一向专念也是禅定。总而言之,一就是定,二、三就不定,一就是定。

  所以这个定,『能引功德』,引是引导,是引发。功德,功是功夫,德就是你所得到的。换句话说,你有一分功夫,你必定有一分收获。不下功夫,你就得不到。所以这个功德跟福德不一样,功德是讲的定,定是功德,换句话说就是清净心。定心清净,定心不杂,定心不染,定心不迷,这是真正的功德,唯有定才能够引发功德。这个定起作用就是智慧。后面这五条完全都是智慧,都是从定引发出来的。佛在许多大乘经里面告诉我们,布施是培福之根。我们都晓得布施有三种果报,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三种布施是因,财富、聪明、健康长寿是果报,修三种因一定得三种福报,因必有果。但是要把这个福报变成功德,那就要靠定。如果有了定,前面这三种福报就更殊胜。所以布施是能修,禅定是能持,能够保持,特别是忍辱禅定。忍能保住,能保住你的福德;到定,那就开花结果,真实的功德就现前。

  『成福德身』,佛有十身,这十身就是如来果地上无量的福德,是从这个地方来的。『即三昧佛』,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是正受。换句话说,他是究竟圆满的享受。我们讲享受好懂,他享受里面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这个人福报才叫圆满。圆满的福报,从定来的,换句话说,从清净心来的,这才是真实圆满的福报。《无量寿经》在经题上就显示清净平等觉,所以净宗修学修什么?就是修的清净心。心清净,身就清净。有些同修来问我,身体不好,常有病苦,身体衰弱,来问我怎么办?这佛在经上已经讲得很清楚,你要想恢复你身体的健康,当然最重要的修清净心,这是内修。外面,如果能更加修无畏布施作为外缘,你这个身体健康就恢复的非常快,内外都修。这无畏布施怎么修法?最具体的,第一个发心吃长素,不吃众生肉,这是对众生的无畏布施。第二个是放生,爱护一切众生,不伤害一切众生。那要更进一步,不但不伤害,也能够叫一切众生不因我而生烦恼,你这个无畏布施就做得很圆满。外面能修无畏布施,内修清净心,对於你身体健康长寿,这个果报一定很快就得到。佛教给我们,真实的,一点都不假。第六是慧:

  【慧鉴心体。彰於法身。即法界佛。】

  这个地方所说的是十波罗蜜,不是六波罗蜜。如果是六波罗蜜,第六这个智慧里面是根本智、后得智都在这一条里面;十波罗蜜里面这个第六是完全讲的根本智,后面的四条是属於后得智,是权智。这是十度跟六度般若智慧的意义,小小不相同之处,我们要把它认识清楚。这个「鉴」就是照见的见,《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这个鉴就像一个镜子一样,这个鉴跟古时候这个镜是一个意思。这个镜子能够照见。照见什么?心体,你看根本智,这是讲的体,不是讲的现象,不是讲的作用。但是如果是六度里面般若,那体相用都在这一个字里统统包含。讲十度,讲的详细,把它分开来讲。这是讲的体。体是真如,是本性,是真如本性。

  『慧鉴心体』,这四个字,就是中国禅宗里面所说的明心见性,这是说法不一样,意思完全相同,就是明心见性。禅家说见性成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彰於法身』,彰是显,明显。我们现在人人都有法身,这法身不显,见不到,不晓得在哪里?到这个时候一明心见性,那法身就见到,法身就显出来了。才恍然大悟,『法界佛』,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这是见到法身。法是万法,万法就是自己的身,怎么是自己的身?万法、虚空世界都是自己真性变现出来的。现在见到性,这个性所变现出来的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像咱们作梦一样,作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所以在梦中还有分别执著。如果在梦中豁然觉悟我现在作梦,梦里的虚空世界,一切人与我全是我自己心变现出来的,没有一样不是自心,全是自心,才晓得全梦即心,全心即梦,整个境界原来就是自己一个;除自己之外,无有一法可得。那个明心见性开悟的人,就是这个境界,豁然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所有一切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这个时候什么是自己身?虚空法界就是自己身。这叫法身,证得清净法身。因为能变的自性是清净的,因此自性所变的法界还是清净的。我们现在这个社会乱哄哄的,诸佛如来眼光里面是清净的,由此真的可以能够明白,境随心转,你心清净,看到这个世界是清净的;心不清净,到西方极乐世界也看到乱糟糟的。为什么?境真的是随心转,可见得修清净心是多么的重要。第七,方便佛。七八九十这四条都是讲的权智,就是智慧起作用。

  【方便巧应。成化身。即涅盘佛。】

  这个方便是无量无边善巧方便,观世音菩萨在《普门品》里面,在《楞严经》里面都说,十方恒沙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菩萨有大悲愿力,帮助这些众生离苦得乐,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现什么身,这就是『方便巧应』。巧是善巧,应是感应。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显示出他的能力不可思议,无量无边的大德大能。这些德能从哪里来的?德能是智慧的起用。如果没有真实的智慧,不能照了法界,那怎么能起用?观音菩萨的能力确实是照了法界,我们在《观无量寿经》,这第十观,观这个观世音菩萨,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

  『成化身』,这个化身,随类化身。每一类的化身有无量无边,才能够遍应法界众生。观音菩萨在哪里?实在给诸位同修说,观音菩萨像光一样,像电一样,像虚空一样,无处不在。众生有感,菩萨就有应,大心量,他就现大身;小心量,就现小身,这个身的大小随意。随谁的意?随众生的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不是随菩萨的意。菩萨要有意就变成凡夫,就不叫菩萨。菩萨没有意,已经转意识变成四智菩提。这转识成智,所以他没有意,他没有分别,他没有执著。这是说的方便,方便当然无量无边的方便,举一种化身。这个化身里头又举一种,『涅盘佛』。由此可知,涅盘不是真的。如果是真的的话,怎么能善巧变化?因此这一种佛出生八相成道,原来都是方便巧应,是这么回事情。佛在那里变魔术,在那里变戏法给我们看,其目的是启发我们觉悟,目的在此地。换句话说,是佛教化众生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示现入般涅盘,八相里面说一相。

  【八愿巧成就。成愿身。即是愿佛。】

  愿,在凡夫,我们所讲的志愿。凡夫有志有愿,诸佛如来也不例外,他也有大愿,愿度一切众生。每一尊佛菩萨,在因地里面发的愿不尽相同。虽然发的愿不相同,如果把这些愿归纳起来,总不出四大类。就是阿弥陀佛在《无量寿经》上讲的四十八愿,把它归纳归纳,也可以归纳在四弘誓愿里面,就是不出这四大类。因此说这四大类,那就是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在因地当中所发的大愿,这可以说是相当正确,他总离不开这四条。第一个愿就是度众生的愿,众生无边誓愿度。我们学佛的同修,四弘誓愿几乎每天都挂在嘴皮上,嘴皮在发愿,心里没有。怎么说心里没有?你心里真有,表现在行为上。这行为上没有!所以那个愿,四条愿都在嘴皮上。因此不能成为愿身,也不能成为愿佛。一定要心里头真有,真有这个心念念要帮助众生,念念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念念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才行。有这个心就有行为,一定是念念不忘,尽心尽力的去做,以行动实践你的大愿,那个愿才叫深,这个愿才叫佛。

  所以如来这个十身,我们在此地读过了,我们自己有没有具足?你要真正去做,原来这十身,现在也可以证得。虽然不如如来果地上的圆满,现在就有。一定要念念去帮助众生,世间人,第一个念头是想自己,自己的利益,他不会想别人。因此即使学佛,在佛法上所得到的微乎其微,你要问什么原因?在《开经偈》里面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他要把这一句要换个字,不解如来真实义。他确实不解,所以学了佛,还是自私自利,还是念念没有把我忘掉。你看看,释迦牟尼佛,诸佛菩萨在经典显示的,哪一尊佛菩萨起心动念先想了我?没有,没有替自己想,念念都想到法界众生,非常重要。如果真的有这个愿望,下面这个三愿就很快能圆满。为什么?断烦恼,为谁断烦恼?为一切众生断烦恼,他不是为自己。何以故?我烦恼不断,不能普度众生。自己度自己都度不了,还能度众生?为了要度众生,一定要快速,赶紧把烦恼断掉;为了度众生,要赶紧学法门,要赶紧成佛道。后面那个三愿,第一愿是个动力,策动你,你会精进不懈,很快成就,你认真修学。所以这叫『愿巧成就』,善巧方便成就,满足你的大愿。这四愿是四个目标,你都能够完成。

  所以真正学佛人常常想著众生。善导大师在《观经》注解里面告诉我们,我们想佛,佛想我们;我们念佛,佛念我们。我们今天想众生,我们念众生,这众生感应不像佛那么快,有没有感应,决定有感应,决定不会麻木不仁。我们想久了,他就会想我们,众生也想我们。我们念他念久了,他也会念我们。到彼此感应道交的时候,那个果报就不可思议!所以诸佛菩萨能为一切众生敬仰,能为一切众生称念,就是这个道理。佛要不常常想众生,念众生,众生不会念他。佛想我们,生生世世从无间断,我们现在才开始想他,才开始念他。但是想他念他这个力量没有佛那么样的圆满,我们有的时候想,有的时候忘掉;有的时候念,有的时候不念,断断续续,所以这个感应得薄弱还不太明显。如果我们的忆想,像佛对我们的忆想,那个感应立刻就现前。就像大势至菩萨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在现前就见佛。理与事我们真的搞清楚、真的搞明白,我们的前途一片光明。这愿身,愿就是自己的身,愿就是自己的行。

  【九力不可动。成力持身。即住持佛。】

  力是势力,也就是能力。从哪里来的?从智慧来的,从善巧方便来的。怎么说他有力?不会被外面境界动摇,这就是力。像三十七道品里面讲的,五根五力,他虽有根,根薄弱还不能产生力量。像一个小树,这树苗,树苗很脆弱。等到长成大树,他就有力。你想把它折断,那就相当不容易。我们修行也是这样的,到自己真实的智慧现前,善巧方便具足,有力了。特别是在这个末法时期,《楞严》上说的,在这个时代,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妖魔鬼怪炽盛在这个世间,面对著这些也能如如不动,这是『力不可动』,绝不动摇,才能够成就自己,利益众生,这是这个势力能够『持身』,这叫『住持佛』。住持佛,最重要的是住持三宝,住持正法,要靠这个力量。所以这个力量,诸位要记住,福德,实智,真实的般若智慧,权智,善巧方便,就是跟妖魔鬼怪在一块,也能够应付的面面俱到。自利成就自己的戒定慧三学,这是自利。利他,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诱导他从邪法转入正法,这是住持佛。

  末后一句智,这个智是权智,佛门里面也叫后得智。就是日常生活当中,我们世间人讲的聪明智慧。聪明智慧,要是以般若智慧为基础的,这就是佛门讲的权智;如果没有实智,没有般若智慧,那就是佛讲的世智辩聪。权智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跟世智辩聪没有两样,就是他发生的那个源头不相同。一个是从般若智慧里生的,一个是从分别执著里面生的;分别执著里面生的,就是世智辩聪,从般若智慧里面生的,从清净心里面生的,就是权智,就是后得智。

  【智鉴於理。】

  明理,可见得他不感情用事,他明理。

  【成於智身。】

  这个『智身』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某个人很有理性、很理智,就是这个意思。

  【即本性佛。】

  这个智慧与真如本性相应,可见得这个智慧是真的,不是假的。从真性里面流出来的应用智慧,对人对事对物都能做到恰到好处,决定是自他二利,这是真实的智慧。

  【十华如次严前十身。】

  这十种华就是说明十种修德,都是代表修学的纲领。在华严会上,十波罗蜜是由文殊菩萨代表的。十大愿王是普贤菩萨代表的,普贤菩萨代表的大愿,文殊菩萨代表大行,大行大愿,这十条是讲的行,华代表行。所以『如次严前十身』,次是次第,严是庄严,庄严前面所讲的十种身。诸位要知道,十种身就是一身,一身具足十身,十身即成一身。一切如来如是,一切菩萨也如是,我们的修学也要以这个做目标,也要以这做一个模式,那这样修学就没有错了。底下一个总结:

  【而总别无碍。】

  显示法法圆融,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到这里是一个段落。这上面诸位要记住,统统讲的圆修,修行里头最高明的方法、最殊胜的方法,圆修才圆证。

  【更有十义。】

  下面大师还有十个意思。

  【一以因严果以成人。是华严果。由因得故。】

  『因』,前面讲的这十条都是因,因行。以前面这个因行,庄严果德。『成人』,人就是毗卢遮那佛,成就一个究竟圆满果德之人。毗卢遮那佛是我们修行圆满的一个代表,圆满的标志,我们修行最后的究竟圆满就像毗卢遮那佛一样。『是华严果』,这个花来庄严果德。『由因得故』,这是修因才能够证果的。由此可知,这因果丝毫都不差的。善因得善果,恶因得恶报,绝对没有善因得恶报,恶因得善果,没有这个道理,也没有这些事实,这决定不是事实。可是我们凡夫眼里往往看错了,看到这个世间某个人好人,真的好人!他为什么得的果报很不幸?有的看的是,真是恶人,坏透了,他享福,富贵双全,於是乎就觉得这个天道不公平,佛菩萨是假的,没这回事情。哪里晓得,我们的眼光太浅了,我们所见的只是一段,就看到这一生这一段,前面没看到,后面也没有看到,这样就下结论,问题很多。如果前后都看到,佛给我们讲,因果是通三世,他这一生享的福报,前生修的福,他这一生谁然作恶;他这一生的果报很苦,他这一生努力在修善,他这个苦报报完了,后来善果就现前。这是事实,这个事实凡夫看不见,佛菩萨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有小神通能力的鬼神看得见。鬼神他比我们能力强一点,他看到前世,看到后世,所以有些鬼神他清楚。

  所以不要看到现在世间,大富大贵,眼看他在这作恶多端,他这一生富贵,刚才讲了,前世修的。富贵享完了,这一生造的恶报现前,他来生是地狱,饿鬼,畜生,那有不公平的道理!明白这个道理,明白事实真相,我们才认真努力的修善。断一切恶,修一切善,度一切众生。诸位一定要晓,度众生才是真正度自己;帮助众生,就是真正帮助自己,这一点都不假。诸位要是冷静观察可以看得到,然后你才真正相信佛在经上讲的句句实话。再看第二:

  【二以果严因以显胜。成果之后。令一一因行皆无际故。即佛华严三字也。】

  花能庄严果,修德庄严果德。我们今天在回向里面所说的,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国土,佛国土是果德。我们以我们的修德,庄严如来的果德,这前面第一句。我们今天念佛修善,依照佛在经典上给我们讲的理论教训认真的去做。佛教我们舍,我们就舍;佛教我们离,我们就离开;佛教我们行,我们就行;佛教我们取,我们就照取。一切都能依照佛的教导去做,这就是佛以果地加持我们的因行。也就是说,阿弥陀佛,诸佛如来以果德加持我们的修德。如来的果德是性德,性修不二。我们讲一个最简单的,实在讲,诸位念佛,念到心地稍微清净,这个感触明显,而且感触很深,你会感触到这是真正的事实。我念佛,我念阿弥陀佛,我是因,修德,庄严佛的果德;佛也念我,佛是果德庄严我的修德。妙不可言,所以这第二句。我们念佛回向是第一句,佛念我们就是属於第二句,『以果严因以显胜』,所以这个念佛功德是无比的殊胜。

  从前慈云灌顶法师,他是清朝乾隆时候的人,他的著作很多,这也是一代高僧,著作等身,《卍字续藏》里头,收了他很多的著疏。他有一本《观无量寿经》的注解,叫《观经直指》。《观经直指》是他作的。好像在台湾有单行本,我曾经见过,流通量不大。他在这注解里面明白的告诉我们,这世间凡夫,业障深重,所有一切经咒都消不了的业障,这业障重,一切经咒忏法统统都消不了,还有一个方法可以消除,念阿弥陀佛。不晓得阿弥陀佛有这么大的力量,所有一切方法都失效了,这个方法还管用。那他老人家说这一句话,跟佛在《无量寿经》、在《法灭尽经》里面讲的意思一样。佛说,将来到法灭尽的时候,所有一切佛法统统都灭,这一本《无量寿经》还存在世间一百年,遇到的人还能够往生、还能够得度,岂不是这一句阿弥陀佛,那个力量是无量无边的,所有一切法门都不管用,这个经、这个法门管用。你相不相信?你要搞明了才相信,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力量?阿弥陀佛这个力量立刻就加上。我们念佛号,他念我们;我们念《无量寿经》,他怎么不念我们?不但是阿弥陀佛立刻就加持,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跟阿弥陀佛一样,立刻加持,没有比这个更直捷、更快速的,所以他有这么大的力量。在这个地方、这一段经文也给我们做了证明。

  在经题里面就是『佛华严』,所以这果德加持,叫我们的因行随著佛的愿力,也自自然然扩展到尽虚空遍法界。那不藉著佛的力量,不可能,藉著佛的愿力。所以我们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这个音声周遍法界,因为佛力加持。我们今天在这里读诵《无量寿经》,这个音声也周遍法界。念的人不晓得,事实真的是如此。到你晓得,你法喜充满,你念的时候心情不一样。读了这个经才知道,不读这个经不晓得。

  【三以人严法以显用。谓佛旷劫修因。方显法之体用。】

  人是佛,佛确实『旷劫修因』,无量劫,决定不止三大阿僧只劫。这三大阿僧只劫成佛,是佛对根性劣的凡夫所说的。为什么?再说多了,大家不学了。无量劫,算了,不学了,太长、太长了。所以佛只好跟你说三个阿僧只劫,三阿僧只劫还可以,还能接受。那佛有没有打妄语?没有,那三阿僧只劫是不是真成佛?真成佛,成什么佛?藏教佛,所以佛没有打妄语,三阿僧只劫确实成佛了,这个佛是藏教佛。所以天台家讲,藏通别圆,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圆教佛。藏教佛是个什么地位?给诸位说,要跟圆教比,初住菩萨还不到。原来三阿僧只劫所修的佛是这么个佛,这诸位一定要知道。就是别教的佛,这已经非常殊胜,跟圆教比只等於第二行位的菩萨,往上去远之远矣。上面这十回向,十地,二十个阶级,第二行,还有八行,二十八个,再加上等觉,还有二十九个位次,这是别教佛。由此可知,这个成佛,成什么样的佛?这要搞清楚。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的是圆教的圆满佛。所以多少时间?无量劫,旷劫修行,修因证果。在华严会上,佛将他果地上所亲证的境界都为我们说出来。这是『以人严法』,庄严佛法『以显用』。佛法的大用说出来了。

  我们今天遇到这个法门,便宜占尽了,不但不需要旷劫修因,连三大阿僧只劫都不要。不但三大阿僧只劫不要,连三小劫也不要,甚至於连三百年也不要,真正会用功的,三十年都不要就成功了。你说这岂不是便宜占尽了。所以这个法门说起来没有人肯相信。哪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这一定是佛讲的方便法,不是真的,大概是安慰安慰大家的。所以这个法门难信易行,去做很容易,接受相信很难。可是诸位一定要知道,不信,虽易行,你也不肯信,行也没有结果。难信要能信,易行则速成。因此这个法门,阿弥陀佛提出来之后,立刻就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拥戴、称赞,没有一尊佛不劝众生念佛求生净土,为什么?佛的心都希望众生快快成佛。这快快成佛,除这个法门之外,没有第二法门。修学这个法门,不但满阿弥陀佛的愿,满本师释迦牟尼佛的愿,同时也满十方一切诸佛度众生的本愿。

  所以大经上讲,依照这个法门修行的是佛的第一弟子,这个话没有错,第一弟子,显示出大法的『体用』。《华严经》显示大法之体用。《无量寿经》就是浓缩的小《华严经》,经文分量不相等,《华严经》字多,《无量寿经》字少,《华严经》八十卷,《无量寿经》只一卷,但是里面的内容没有两样。绝不可以说,《华严经》的内容多,《无量寿经》的内容少,那你就搞错了,一样多,内容是不增不减。我过去初学佛的时候,出家以后一心一意学《华严》,现在不念《华严》了。其实大家不晓得,我现在天天念《华严》,我念《华严经》的浓缩本。这聪明人应当是这个做法,何必找那个麻烦、找那个罗嗦?一样都念到了,这简单,愈简单愈好。前清彭际清居士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这三部经,字数多少不相同,意思没有两样,完全相同,所以我们选小的念好。那为什么不选《阿弥陀经》?《阿弥陀经》太简单了。对於一个老修行来讲没有问题,为什么?字字都含无量义。初学的人念不行,《阿弥陀经》简略,看不出无量义。《华严经》虽然无量义浮在面前,经文太长了,念一遍要好多天。通常一般念《华严经》是半个月念一部,这是一般常念《华严经》,半个月念一部。所以我们今天念中本的,一天就可以念好多部。有很多同修很精进的,一天念十部。这是显法之体用。

  【四以法严人以显圆。若不得法之体用。因果不能圆妙故。总上六字。】

  上面这是《大方广佛华严》六个字。『法』是大方广,大方广是说法的体相用,大是表体,方是相,广是用。『严人以显圆』,他所证的确确实实圆满了。怎么晓得圆满?标准是大方广,体相用圆圆满满得到了。『若不得法之体用』,这个得就是契入的意思,证得的意思。『因果不能圆妙』,因圆果就圆,因不圆,果怎么会圆?这个因要怎么圆?一定要得大方广才圆。同修们读经的时候要留意,世尊在《华严经》上说,菩萨如果不修普贤大愿,就不能够圆证佛果。这个意思我想许许多多同修都知道,我这一提起来你们都晓得。什么原因?这一条就是讲这个原因。普贤大愿是圆满的因。你开头讲礼敬,讲称赞,讲供养,讲忏悔,普贤是圆满的,样样圆满。因圆满,他当然证得果圆满,这个道理在此地。

  为什么普贤菩萨的因圆满,其他的菩萨因不圆满?普贤菩萨心里没有界限,没有分别执著,他就是圆的,一有分别执著就不圆了。今天有位同修送了几张黄念祖老居士写的字,但已经是印出来的,并不是真迹,翻印出来的。送给我,而且一再告诉我,他说这个字,他们并不希望翻印流通,不希望翻印。我就晓得这是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所以我说你放心,我决定不会翻印它的。心量小!因不圆,这果就不圆了,但是我想这绝不是黄老居士的意思。黄老居士我跟他很熟,见过很多面,我们谈过很多,他的心量倒是满大的。但是现在他的东西落在人手上,人家不肯流通,我们一定要尊重这个人,就不流通不翻印。

  普贤菩萨的心量大,没有界限,他的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因圆果就圆,因妙果也妙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明白的、一定要效法的。再告诉诸位,凡夫身体很脆弱,常常有病苦,尤其在现在这个时代,这病根从哪里来的?病根就是妄想执著,病根是心,心不清净。心里面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心就病了,心就坏了。心坏了,这个身怎么能不坏?当然什么病都来了。所以你要想身体健康,要想不生病,先要把这个病根拔掉。佛给我们讲,贪瞋痴叫三毒。在心里头有这个三毒,身体就好不了。三毒拔掉了,你这个身体就健康,就恢复健康。普贤菩萨的心是一丝毫的毒都没有,干干净净,一尘不染,广大无边,起心动念都是虚空法界。所以这个因圆,这个因妙,妙是什么?一修一切修,我今天修布施,布施一块钱,功德是虚空法界,为什么这么大?心大,小小的事也就变成无量无边的功德,那个功德跟虚空法界一样大,道理在此地。

  所以这个法,普贤之法。普贤确确实实契入法体,法体就是真如本性,因此他这个修行叫称性起修。修即是性,性即是修,性修不二,性修一如,所以因果就圆妙。《华严》如是,《无量寿经》也如是,这一句阿弥陀佛也如是。所以这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一切诸佛如来所说一切法藏浓缩成《华严经》,一部《华严经》浓缩成一本《无量寿经》,《无量寿经》浓缩成六字洪名,所以你念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就是把尽虚空遍法界一切如来所说的法藏全都念完了,一样都没有漏。所以那个真正死心塌地念佛的人,为什么念不到几年,人家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没有病苦,佛来迎接?我们现在才恍然大悟,原来他声声佛号是圆满的法藏。这一句佛号常常听说功德不可思议,怎么个不可思议法?说也说不清楚,想也想不出来。到这里才总算是搞明白、搞清楚了,这一明了、一清楚,这心里头欢喜,叫法喜充满。於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念的才真得力。古人讲,功夫得力了。从前没搞清楚,没有搞明白,虽念,实在讲里头有疑,虽然信,信不真、不切。断疑生信,现在这个搞明白、搞清楚,这疑团都解开,这一句佛号念的才真正有感应,这一句佛号念的才真正起作用、真正得力。我们得来不容易,我自己学佛四十多年才搞清楚、搞明白,你们听我所说,这不费功夫而得,要珍惜,要抓得紧紧的,你这一生当中,必定像佛所说的往生不退成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