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二二集) 1992/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22
请掀开经本,三百十六面第三行,请看《疏》文。这个疏是清凉大师著作的,这个钞是注解疏的,是清凉大师的学生宗密所注的。《疏》:
【而为华严关键。修行枢机。文约义丰。功高益广。能简能易。唯远唯深。可赞可传。可行可宝。】
这段科判里面是「明」,明是说明,「别行一卷,枢要可宝」。《华严经》从翻译出来之后,特别是《四十华严》,清凉大师也参与这个译场,就是参加译经的工作。经典译成之后,皇帝就下一个诏书给他,也就是命令他,请他为这部经做一个注解,所以清凉是奉诏书做的注解。注解就是疏,是解释经的。清凉的注子依旧有相当的深度,如果不是久学老参,对於大师这个注解依旧有许多困难,那他的学生(就是宗密大师),发心将他老师的注解再加以注解。钞是注解的注解,我们首先把这个性质搞清楚。
经文很长,在过去印刷术还没有发明,我们中国的印刷术是在宋朝时候发明的。虽然在那个时候发明了,但是并不普遍,而是到了明清印刷术才比较普遍。在那个时代经书的流通完全要靠手写,诸位想一想,大经,这《八十华严》总共有八十卷。心经,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经有四十卷,分量相当之长,抄写也很不容易。由此可想而知,在那个时代,一个人要想看到一部《华严经》,那是很大的福分才有缘,否则的话,遇不到。这中国幅员那么大,经本不多,数量非常的稀少。像这么大的经,尤其是这样究竟圆满殊胜的功德利益,大家要是都得不到,这多可惜!清凉发大慈悲心,将这一卷经,也就是《四十华严》最后的一卷,四十卷最后的一卷,把这一卷特别抽出来大量的流通。我们抄写这一卷就容易,抄写四十卷不容易,这一卷容易。读诵四十卷不容易,念这一卷就容易了。所以这一卷叫别行,别是单独流行,就是佛门讲流通的意思。
为什么单独流通这一卷?这一卷经确实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纲要。清凉在这里说得很好,『华严关键,修行枢机』,关键跟枢机,钞里面都有解释;换句话说,就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华严经》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修行最重要的指导纲领。佛在大经上说,菩萨不修《华严》,就不能够圆成佛道,可见得《华严经》对菩萨来说是多么重要。《华严经》,它所提倡修学的是什么?这里面所讲修学的方法非常之多,非常详细,但是要把它归纳起来,总不出普贤菩萨所说的十大纲领,这就是著名的十大愿王,就在这一卷。这一卷普贤十愿,实际上就是修行十大纲领,包括了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当然大经「离世间品」里面所说的两千种修行的方法,也不例外,所以它是修行枢机。
这个话虽然是这么说,十大愿王确实不容易做到。我们学佛的同修,对於十大愿王都很熟悉,「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大家都会念。你会念是一回事情,实在讲,你会念不会解,你不懂里面的意思,更做不到。这十愿绝对不是叫我们早晚念念就行了,念念没用处,念了要懂里面的意思,要能真正做到。什么人能真正做到?假如你真的做到了,那你就不是凡人了。最低限度,你是华严会上的一分子,华严会上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地位最低的是圆教初住菩萨;也就是说,初住菩萨才能做到。如果你做到了,那证明你就是初住菩萨。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修的。
为什么说我们做不到?我们是凡夫,心量太小了,起心动念都是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所以与普贤法门不相应。普是普遍,是平等。我们在十法界,不要说十法界,就是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这与普贤就不相应。普贤菩萨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没有是非人我。就像《金刚经》上所讲的,四相、四见统统没有了,这个心是平等的,这个心是清净的,所以他修礼敬、修称赞、修供养,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因为什么?他心量是周遍法界的。所以他在那里一拜,这一拜是周遍法界;他在那里称赞,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称赞,他这一声称赞是周遍法界。周遍法界才叫普贤行,才是十大愿王的境界。
祖师大德劝我们念,劝我们天天念,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这也很好,种种善根!假如只是种善根,那依然是吊胃口,我们这一生没分,这多遗憾!好在普贤菩萨最后导归极乐,这就行了。导归极乐,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能不能去得了?给诸位说,决定去得了。去到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的见解、修行与地上大菩萨没有两样。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法界,他那个地方所有一切大众统统是修普贤行。所以清朝晚年魏源居士将这一卷经,列在净土三经的后面,称为净土四经,有道理,非常的正确。这就是说明西方世界统统修普贤行,我们只要到西方世界,这部经上所讲种种境界,就是自分境界,我们自己本分的境界。如果不照这个方法来修学,这个方法就是净宗念佛往生的方法,那《华严经》对我们来讲,只是种善根而已,我们这一生决定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所以这是关键枢机,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前面这句是经教最重要的部分,后面讲修行,那是修行功夫上最重要的纲领。
『文约义丰』,大经经文非常丰富,但是这一卷文字就不多了。约是简约。文字虽然少,可是这里面的义理跟《八十卷》、《四十卷》,乃至整部《大藏经》没有差别。不仅是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切教义,统统在这一卷里面,也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九界众生所说一切经教,也不超过这一卷。所以底下清凉大师说的,『功高益广』。功是功德,这个功德太高了。益是利益。什么利益?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普度众生,这个利益就太广了。诸位要记住,如果没有导归极乐,功是很高,益就不广。怎么不广?只度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以下的没分。因为他导归极乐,那这个就广,九界有情,包括三恶道的众生都有分,这就是导归极乐这一句。
『能简能易』,这个能简能易,可以说完全说的是念佛求生净土。这在所有法门里面叫易行道。如果依据《华严经》所说其他种种法门,不容易,实在不容易,但是念佛求生净土,这就简单、容易。所以持名念佛求生净土,修的是什么法门?华严法门,修的是普贤、文殊的法门。清初彭际清居士,彭二林,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佛说阿弥陀经》为小本《华严》,这很有见地,没看错。经文虽然有长短不相同,里面的义理、修学境界,这三部经无二无别。念佛的人每天念《弥陀经》,不知道那就是在念《大方广佛华严经》。人家念《华严经》念一遍要念半个月,你这个《弥陀经》一遍,那《华严经》就念圆满了,小《华严经》。简易,能简能易。
过去弘一大师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早晚课就是念这一卷。净土宗,到现在我们所依据的经典是五经。这是后来,也就是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又附在四经的后面,称为净土五经。净宗经典到这个地方真正是圆满具足,再想加一个,加不进去了。我都想了很久,想再加一个,加不进去,没有法子,它已经到了圆满,非常的圆满。这五部经,依其中任何一部都可以,你喜欢哪一部,你就依哪一部经典,你读诵、思惟,老实念佛。弘一大师早晚课诵是念《普贤行愿品》,念这一卷。他老人家并没有念南无毗卢遮那佛,他没有,他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这就是专修净土,专弘净土。弘一大师,字写得好,别成一家,常常与同修们结文字缘。他写字送人,写得最多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写得最多。我们也选了他写的六个字,印了很多,现在大概已经传遍全世界。这诸位同修都看到的,我们印得很多,流通全世界。
由此真正证实,能简能易。因为它简易,所以底下讲,『可赞可传,可行可宝』。当中还有一句,『唯远唯深』,远跟深都是说,初发心就与如来果地觉相应。我们是博地凡夫,看到如来的境界深远不可思议。藉著这一句弥陀名号,就跟无尽的深远起了感应道交的作用。本来深远是遥不可及,确实修学其他的法门,真的是遥不可及。导归极乐,这个深与远,我们不断的取得了联系,与诸佛如来心行相应,感应道交,所以叫可赞,值得赞叹。谁赞叹?应该跟《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合参,合起来看就知道什么人赞叹了?十方三世一切如来赞叹。《弥陀经》上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所以这个赞叹是一切诸佛的赞叹。为什么一切诸佛特别赞叹这部经?这部经简单容易,普度众生,平等成佛。一切经、一切法门里头再也找不到,只有这么一门,这是我们要真正认识清楚的。
认识不清楚,这还搞其他的大经大论,到处在摸索,我也摸了好几十年。找到了,找到了就统统放下。所以我《华严经》只讲这一本,《四十》也不讲了,《八十》也放下了。为什么?头脑清楚一点的人,一定知道简易好,不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那实在是很过不去。愈简单愈容易,我们成就愈有把握愈快速。一个人一生当中,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光景不多了,一分光阴就是一分命光,哪有时间去打闲岔?纵然是年轻人也要爱惜命光。俗话常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你敢保证你自己长寿吗?所以想到这些地方,才知道诸佛如来所说的简易,这真正是了不起的法门,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抓住它。
这是诸佛如来的赞叹,一切菩萨大德的弘传。传什么?就传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是九界一切众生都可以行的,正是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各个都能行,都能做得到,而且各个都能成就,这个了不起,所以它可宝。对诸佛如来来说,这个法门是度众生的法宝;对我们来讲,是我们这一生当中得度的法宝。所以是能说能传的人,我们被他传授的人,统统是第一珍宝,没有比这个更宝贵的。这是让我们对这部经,特别是对这部经当中这一卷经文,我们要真正的认识它。在这个时代,工业时代,大家生活繁忙,分秒必争,所以我们选择法门,一定要选择最殊胜、最完备、最简单、最容易,换句话说,样样都第一的这个法门,那你就选对了,那这正是我们所选择的这个法门。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看《疏》,在三百十七面:
【三藏持命。国德专精。勉竭愚诚。以副诏旨。略其广疏。为此别行。】
『三藏』是翻经的法师,这翻经译场是很大,这是一个负责的人,这是般若三藏。我们经里面,在三百零八面,诸位翻开三百零八面第一行后半,「罽宾三藏沙门般若」,就是指的这个人,他是罽宾国人,罽宾是他的籍贯。在那个时候是外国,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中国版图,罽宾在中国的新疆天山南麓,现在已经变成中国版图。三藏是学历,是他的学历,三藏法师,通达三藏的法师。沙门是谦虚的话,这是法师自己谦虚,不称法师而称沙门,般若是他的法号。这是指的他『持命』,他奉命令来翻译,主持翻译这部经。『国德专精』,国是中国,德是大德。因为三藏是外国人,到我们中国来主持译场,那参与译场的中国的大德非常之多,参加这翻译的,这次盛会,对於这一卷专精。换句话说,这一卷经在整部《华严》里面,是属於最重要的一个部门,不仅仅是清凉大师认为,与会的大德都有这个共识,专精,就都有这个共识,都认为这一卷经是整部《华严经》里面最重要的。
『勉竭愚诚』,勉是勉强,这是清凉大师自己谦虚,因为他奉诏给这部经做个注解,既然皇帝有诏书,我是勉为其难,这是大师的客气话。所以竭尽愚诚,『以副诏旨;略其广疏,为此别行』。这广疏是指《八十华严》的注解、《四十华严》的注解,这个疏都是清凉大师作的。把那个省略,单独提这一卷来流通,普遍的流通。这是他把这个为什么要流通这一卷经这个意思为我们说出来了。但是虽然说这一卷,这一卷是《华严经》里面的一卷,那经题不能省,品题也不能省。品,这一品很大,总共有四十卷,它是四十卷里头的一卷,最后一卷。因此接著给我们解释经题,请看最后这一行,疏:
【第四释经名题。】
解释经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是经题。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这是品题,这品题很长。在《八十华严》里面,它的品题叫「入法界品」,这个品题很简单。四十这个题的意思非常的圆满,翻译得很详细,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能所不二,能所一如。
【别行一卷。】
特别流通最后的一卷。我们把下面文念下去:
【於中二。】
在这个题里面分为两段:
【先解总题。后名品目。】
因为它有两个题,一个是经题,一个是品题,所以要分做两段来解释。
【总题。即无尽修多罗之总名。】
这句意思就丰富了。『修多罗』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就是经典,「无尽修多罗」就是无尽的经典。我们现在中国所译的佛教经典,我们称为《大藏经》,所有的经典都在里面;日本人翻译的叫一切经,是一切经都总集在一块。这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可是诸位要知道,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很多很多,并不是全部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来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在那个时候,交通非常的不方便,不要说更远,玄奘大师的时代,唐朝,这比我们近了很多。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学的时候,走路去的。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马跟骆驼,再就是走路,是这么去的。从中国走到印度,要走一年多才能走到。那个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印度的文明比我们还要落后,那个时候印度的经书,还是用贝多罗树叶写的,我们叫贝叶。贝多罗树有一点像我们中国的香蕉树差不多,叶子很宽、很大,但是它比我们这个香蕉树质要好。我们这个香蕉叶子很脆弱,不能保存长久,它那个叶子能够保存很久远。这个把树叶一张一张裁下来,写上字,打一个洞,用绳子穿起来。你想想看,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部经如果用那个马匹来驮,那要多少匹马匹才能驮这一部经?不像现在,我们把它字缩小了,印成几本,你随便就带走了。在那个时候,你挑也挑不动。
你就晓得从印度把这个经典运到中国来的艰难,纵然是一个骆驼队,是个马队,几十匹马、几百匹马,也驮不了几部经。从汉朝一直到宋朝,差不多将近一千年,陆陆续续不断的向中国运输,还没有完全运来。虽然没有完全运来,好的经典,重要的经典,因为我们运来总要选择!所以世尊四十九所说的精华,好东西,真的都到中国来了,都运来了。运来之后,我们要把它翻成中文。这翻成中文,所运来的经典是不是全部都翻了?给诸位说,没有,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因此运到中国来之后,我们翻译,从运来的再选择。由此可知,我们中文本的《大藏经》,只是世尊当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部分而已,不是全部,是一部分。现在佛的经典都散失了,也都失传了。保存最多的是我们中文的译本,其次是西藏文的译本。中文翻译在前,从后汉时候就开始翻译;西藏翻译佛经在后,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之后,才把佛教带到西藏。所以西藏的佛教,比我们中国要晚了几百年,要晚了好几百年。但是它距离印度近,一部分是从我们中国输入的,另外一部分是从印度去的,所以它的经典也相当完备。这是整个世界佛教经典,就中文跟藏文的最完备。
如果说是弘传来讲,那中国的弘传与西藏相比,那这个藏传的是远远不及汉传。原因在哪里?西藏它受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它居住在高原,它的文字不能够流通到其他地方。人口少,受教育的人更少,所以通达藏文经典的,只有在寺院里面的喇嘛,喇嘛里面,还是少数非常优秀的才能够通达,这是受於环境的限制。中国幅员广大,文字从秦始皇就统一了,这是秦始皇很大的功德,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因此汉文经典的流传,几乎遍及全中国;不但遍及全中国,还流传到韩国、日本,南面传到了越南,这么大的一个幅员地方,都接受汉译的佛经。所以今天全世界学佛,对於汉文的经典不可以不重视,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这段的历史,要知道这弘传的成就。经题上告诉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一切经的总题目。所以古德说,《华严》是佛法的根本法轮,所有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这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这个树的根,是这个树的本,本就是它的主干,那其他一切经都是这棵树的枝枝叶叶,都是枝叶,所有枝叶都不能离开根本,都是从根本而生的。由此可知,这部经是一切经的总名称。
【品目。即所宗之玄妙。】
『品』是这一品,这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宗』是崇尚的意思,尊崇的意思。在这部大经里面,这一品最玄最妙无过於末后这一章。在品题它是指《行愿品》全部的经文,四十卷。这四十卷是《华严经》的纲要,这一卷是纲要当中的纲要,精华之中的精华。宗密大师在《钞》里面,为我们解释什么叫无尽修多罗。他老人家根据清凉大师在《八十华严疏》里面,这疏里头解释这个经题。大师说得很详细,他给我们一共讲了有十大类,也就是十种,《华严》。第一种叫略本经,略本就是指我们中文的译本,八十卷。
诸位要知道,《华严经》的来源,是世尊当年示现成道,在菩提树底下示现成道,定中所说的。我们这个世间肉眼凡夫没看见,肉眼凡夫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谁知道他在讲《华严经》?没人知道。多少时间说的?二七日中,也有人说三七日中,这都有经文来记载的,我们也不必去争执。要紧的是真正要明了佛与大菩萨境界里面,时间、空间跟我们的观念不一样,我们凡夫有分别执著,这个时间,长时间不能够缩短,短时间不能拉长;佛与大菩萨他们的境界是念劫圆融,他一念能够化成无量劫,无量劫能够把它浓缩成一念,有这个本事就好办了。否则的话,说无尽修多罗,那要讲讲不完的,无量劫也讲不完。释迦牟尼佛怎么二七日中,十四天就讲完?诸位要晓得,那是无量劫浓缩成十四天。这十四天展开是无量劫,是无量劫所说的,必须要明白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华严》说得很多,《楞严经》也说得很详细,这就是品题上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无法想像,念劫圆融。
因此龙树菩萨,这是佛灭度之后六百年才出现的。当年释迦牟尼佛讲完这部经之后,大龙菩萨就把这部经典全部收藏在龙宫里面,所以世间人没听说有《华严经》。佛灭度之后六百年,龙树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菩萨也有隔阴之迷,不简单,实在很可怕。他是个再来人,出现在这个世间,开头也迷了,学一些外道,人聪明绝顶,没多少时间,世间所有的典籍他统统都念完了。於是起了很大的傲慢心,认为这世间谈到学问,我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我,贡高我慢生起来了。大龙菩萨,这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大菩萨常常要护念小菩萨。龙树菩萨现在迷了,起了傲慢心,退转了,所以大龙菩萨赶紧应化出来,来度他,来点醒他。你这个世间东西看到不少了,你还有没有看到的,还有什么书没有看到?我那里收藏很多,你不妨去参观参观。
大龙菩萨就把龙树菩萨带到龙宫,到龙宫里面一看,他就生了惭愧心,知道自己所读的、所接触的太少了。他所看到的《华严经》,这是看到大本的。大本《华严经》,多大的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区,教化的区域,这个区域究竟有多大?现在人也有很多争论。过去一般人以为佛讲的一个大千世界,大概是我们讲的银河系,这是一个大千世界。那十个大千世界就十个银河系,把银河系里头这些所有的星球,都把它磨成微尘,一粒微尘是一首偈,一首偈就是四句。这部经有多少字?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那么多的偈子。四句是一首偈,那这部经典,我们地球决定容纳不下,无法容纳。三千大千世界也容纳不下。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换句话说,十个大千世界也容纳不下。这真的把龙树菩萨吓到了,他看到是这个本子,多少品?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一四天下是一个单位世界,像我们今天讲的太阳系。近代黄念祖老居士,你看在他《无量寿经注解》后面,他有一篇文章。他是一个学科学的,附在后面,诸位仔细一看就明了了,他的看法又不一样。他认为什么?这一四天下是一个银河系。假如一四天下是一个银河系,那一个大千世界就是十亿个银河系,这还得了?十亿个银河系。十个十亿个银河系,那就是一百亿个银河系,无法想像。大龙菩萨,龙宫收藏的,这释迦牟尼佛二七日中所说的,这样大的经典。所以他一看,不是我们能力能接受的。
那大龙菩萨再给他介绍,这全部经不能接受,还有纲要,这个全经的大纲,叫中本。中本有多少?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这就少多了,一千二百品。我举个比喻,我们中国有一部大书,二十五史,这个大家知道。二十五史,这个分量很可观,就好比是大本;这个中本,好比《资治通鉴》,那就节略得很少了,就缩小了很多。可是《资治通鉴》分量还是很可观,初学还是很困难。所以后人给初学又编了一部,叫《纲鉴》。这《纲鉴》,现在一般书店买得到,大概这么厚的两册,合起来这么厚,那就方便多了,叫小本的。龙树菩萨看到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他是有本事,没有问题,他可以接受,他想一想,阎浮提众生没有他的智慧,也没有他这个记忆力,阎浮提众生接受不了。大龙菩萨介绍还有,有什么?有小本,小本是什么?可能就是大本的目录,我们今天念的这部《华严经》是大本的目录,里面每一句就是一部经。你才晓得这个内容多丰富,真正不可思议。龙树菩萨把下本经,十万偈四十八品,将这部经带到我们世间来,这世间才有《华严经》。
於是现代有许多学者,小乘学佛的这些人不相信大乘,不相信《华严》,他们认为《华严经》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不相信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龙树菩萨是初地菩萨,他自己造的东西不少,龙树菩萨有不少著作,在我们中国翻译流通。《华严经》如果他自己造的,他为什么不写他自己造的,要写佛说的?要给我们打妄语?要犯戒?我想龙树菩萨绝对不这么傻。诸佛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凡夫喜欢用自己的知见测度诸佛菩萨的境界,这里面过失就太大。不但误了自己,也误了广大的众生,这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是一个真正学佛人,我都不肯骗人,龙树菩萨会骗人吗?那龙树菩萨骗人,那他就不如我,哪有这个道理!连个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骗人,大乘初信菩萨也不骗人,哪有初地菩萨会骗人的道理?所以我们要相信。龙树的地位,在中国大乘八大宗都尊崇他为祖师,所以他是八宗共祖。我们对於他的话要相信,不可以怀疑,这是他在龙宫里面所见到的。
可是现在人的疑心多了,甚至於还有很多法师要附会科学的根据,也否定了龙宫的说法。《华严经》他不敢否定,说《华严经》是龙树从龙宫里面取出来的,这个龙宫可能是从前皇宫,不会是大海里头龙宫。现在潜水艇到处乱跑,那卫星看海底看得很清楚,没有发现龙宫!那龙宫是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吗?不要说那个菩萨的道场,我们这个地球是凡圣同居土,这个地球上有菩萨在这里住,有阿罗汉在这里住,有缘的人曾经遇到过,没有缘分的人,跟他住在一起也不知道。你怎么能说没有?何况我们这个世间人鬼杂居,人跟鬼住在一起,人看不到鬼,鬼也看不到人,可能我们的房子重叠在一块。重叠在一块为什么不知道?现在讲的是我们空间不相同,我们三度空间,也许他是四度、五度空间,跟我们不一样,所以确实是重叠的。因此不能说科学不能证明的,就把它否定掉没有。如果再过个几十年,科学更进步,发现了,那你现在没有的,不是很冤枉吗?你误了自己,真的也误别人。
美国的太空人登陆月球,没过几天,有两个法师来问我,他说法师,我们念那个月光菩萨、日光菩萨,还要不要念?这太空人到那个地方没有看到。我就告诉他,照念,月光菩萨、日光菩萨都有,太空人到那里看不到,他怎么会看见?佛眼所见的,我们今天科学仪器达不到,科学仪器只是助长我们的肉眼,科学仪器不可以把我们肉眼变成天眼,也不能把我们的肉眼变成法眼,这是科学仪器做不到的,还是肉眼凡夫,不是得了天眼,得了法眼的圣者,不是的。所以这些浅显的道理,我们都要明了,然后对於诸佛菩萨在经典里面所说的不思议境界,我们才能深信不疑,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那从这个推广,就是下面讲的「普眼经、同说经、异说经、主伴经、眷属经、圆满经」,这都是在三百十九面跟三百二十面,希望诸位同修把这段文细细去看一遍,我们就不必细讲,意思刚才我跟诸位报告过了。综合它的大意,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总名称就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名称,是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门的总名称。
我们今天中文翻译的只是略本,就是《华严经》是龙树菩萨带出来的下本经,十万偈,四十品经,龙树菩萨距离佛教传到我们中国,差不多是四百年。到《华严经》传到我们中国,《华严经》是在东晋时代才传入的,差不多是六百年。这么大的经,辗转相传六百年,不简单,经文会散失,会失传,所以就丧失了许多的经文,传到中国,是一种残缺不完整的本子,它的全文是十万偈,传到我们中国来,东晋传来翻译的,叫《六十华严》,三万六千偈。你看看,十万偈只剩下三万六千偈,差不多三分之一多一点,这就是从前这个贝叶经不容易保存,丧失掉了,传到中国来是这个。第二次,是唐朝武则天执政的时候传来的,这个翻译出来就变成《八十华严》,比晋译的本子多了九千偈,也就是四万五千偈,还不到一半。到这一部经,这是贞元唐德宗时候,那时代就更晚了,末后这一卷很完整,所以跟前面八十经合起来,差不多是龙树菩萨传来原本的一半。所以我们今天这部经典称为略本经,这个意思在此地,只有龙树菩萨原来传下来的一半。虽然经文不具足、不圆满,但是从这一半,我们把《华严》的经义,《华严》的境界、修行方法,大致都能够看得出来。经题,我们就介绍到此地。这底下重要的一句,就是品题里面,在三百二十二面最后一行最后一句:
【入不思议解脱等是所宗也。】
这句很重要。这前面所说的,「品目,即所宗之玄妙」,那所宗的究竟是什么?就是品题里面讲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的确是大乘学人念念所向往、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佛与大菩萨所证得的境界,我们也想能入得进去。怎么入进去?这一卷经典里面教给我们,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的方法,所以它就非常重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证得如来果地;换句话说,就是成佛。这是直截了当教给我们成佛方法的一部经典,所以是可传可宝。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三百十六面第三行,请看《疏》文。这个疏是清凉大师著作的,这个钞是注解疏的,是清凉大师的学生宗密所注的。《疏》:
【而为华严关键。修行枢机。文约义丰。功高益广。能简能易。唯远唯深。可赞可传。可行可宝。】
这段科判里面是「明」,明是说明,「别行一卷,枢要可宝」。《华严经》从翻译出来之后,特别是《四十华严》,清凉大师也参与这个译场,就是参加译经的工作。经典译成之后,皇帝就下一个诏书给他,也就是命令他,请他为这部经做一个注解,所以清凉是奉诏书做的注解。注解就是疏,是解释经的。清凉的注子依旧有相当的深度,如果不是久学老参,对於大师这个注解依旧有许多困难,那他的学生(就是宗密大师),发心将他老师的注解再加以注解。钞是注解的注解,我们首先把这个性质搞清楚。
经文很长,在过去印刷术还没有发明,我们中国的印刷术是在宋朝时候发明的。虽然在那个时候发明了,但是并不普遍,而是到了明清印刷术才比较普遍。在那个时代经书的流通完全要靠手写,诸位想一想,大经,这《八十华严》总共有八十卷。心经,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经有四十卷,分量相当之长,抄写也很不容易。由此可想而知,在那个时代,一个人要想看到一部《华严经》,那是很大的福分才有缘,否则的话,遇不到。这中国幅员那么大,经本不多,数量非常的稀少。像这么大的经,尤其是这样究竟圆满殊胜的功德利益,大家要是都得不到,这多可惜!清凉发大慈悲心,将这一卷经,也就是《四十华严》最后的一卷,四十卷最后的一卷,把这一卷特别抽出来大量的流通。我们抄写这一卷就容易,抄写四十卷不容易,这一卷容易。读诵四十卷不容易,念这一卷就容易了。所以这一卷叫别行,别是单独流行,就是佛门讲流通的意思。
为什么单独流通这一卷?这一卷经确实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的纲要。清凉在这里说得很好,『华严关键,修行枢机』,关键跟枢机,钞里面都有解释;换句话说,就是最重要的部分。是《华严经》最重要的部分,也是修行最重要的指导纲领。佛在大经上说,菩萨不修《华严》,就不能够圆成佛道,可见得《华严经》对菩萨来说是多么重要。《华严经》,它所提倡修学的是什么?这里面所讲修学的方法非常之多,非常详细,但是要把它归纳起来,总不出普贤菩萨所说的十大纲领,这就是著名的十大愿王,就在这一卷。这一卷普贤十愿,实际上就是修行十大纲领,包括了菩萨无量无边的行门,当然大经「离世间品」里面所说的两千种修行的方法,也不例外,所以它是修行枢机。
这个话虽然是这么说,十大愿王确实不容易做到。我们学佛的同修,对於十大愿王都很熟悉,「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大家都会念。你会念是一回事情,实在讲,你会念不会解,你不懂里面的意思,更做不到。这十愿绝对不是叫我们早晚念念就行了,念念没用处,念了要懂里面的意思,要能真正做到。什么人能真正做到?假如你真的做到了,那你就不是凡人了。最低限度,你是华严会上的一分子,华严会上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地位最低的是圆教初住菩萨;也就是说,初住菩萨才能做到。如果你做到了,那证明你就是初住菩萨。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所修的。
为什么说我们做不到?我们是凡夫,心量太小了,起心动念都是是非人我、自私自利,所以与普贤法门不相应。普是普遍,是平等。我们在十法界,不要说十法界,就是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还会起心动念,还有分别执著,这与普贤就不相应。普贤菩萨的心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没有是非人我。就像《金刚经》上所讲的,四相、四见统统没有了,这个心是平等的,这个心是清净的,所以他修礼敬、修称赞、修供养,都是尽虚空遍法界。因为什么?他心量是周遍法界的。所以他在那里一拜,这一拜是周遍法界;他在那里称赞,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这是称赞,他这一声称赞是周遍法界。周遍法界才叫普贤行,才是十大愿王的境界。
祖师大德劝我们念,劝我们天天念,虽然做不到,心向往之,这也很好,种种善根!假如只是种善根,那依然是吊胃口,我们这一生没分,这多遗憾!好在普贤菩萨最后导归极乐,这就行了。导归极乐,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能不能去得了?给诸位说,决定去得了。去到西方世界,即使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就得到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你的见解、修行与地上大菩萨没有两样。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普贤菩萨法界,他那个地方所有一切大众统统是修普贤行。所以清朝晚年魏源居士将这一卷经,列在净土三经的后面,称为净土四经,有道理,非常的正确。这就是说明西方世界统统修普贤行,我们只要到西方世界,这部经上所讲种种境界,就是自分境界,我们自己本分的境界。如果不照这个方法来修学,这个方法就是净宗念佛往生的方法,那《华严经》对我们来讲,只是种善根而已,我们这一生决定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所以这是关键枢机,就是最重要的部分。前面这句是经教最重要的部分,后面讲修行,那是修行功夫上最重要的纲领。
『文约义丰』,大经经文非常丰富,但是这一卷文字就不多了。约是简约。文字虽然少,可是这里面的义理跟《八十卷》、《四十卷》,乃至整部《大藏经》没有差别。不仅是跟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一切教义,统统在这一卷里面,也可以说,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九界众生所说一切经教,也不超过这一卷。所以底下清凉大师说的,『功高益广』。功是功德,这个功德太高了。益是利益。什么利益?帮助一切众生,在一生当中圆满成佛,普度众生,这个利益就太广了。诸位要记住,如果没有导归极乐,功是很高,益就不广。怎么不广?只度法身大士,法身大士以下的没分。因为他导归极乐,那这个就广,九界有情,包括三恶道的众生都有分,这就是导归极乐这一句。
『能简能易』,这个能简能易,可以说完全说的是念佛求生净土。这在所有法门里面叫易行道。如果依据《华严经》所说其他种种法门,不容易,实在不容易,但是念佛求生净土,这就简单、容易。所以持名念佛求生净土,修的是什么法门?华严法门,修的是普贤、文殊的法门。清初彭际清居士,彭二林,称《无量寿经》为中本《华严》,《佛说阿弥陀经》为小本《华严》,这很有见地,没看错。经文虽然有长短不相同,里面的义理、修学境界,这三部经无二无别。念佛的人每天念《弥陀经》,不知道那就是在念《大方广佛华严经》。人家念《华严经》念一遍要念半个月,你这个《弥陀经》一遍,那《华严经》就念圆满了,小《华严经》。简易,能简能易。
过去弘一大师在世的时候,他老人家早晚课就是念这一卷。净土宗,到现在我们所依据的经典是五经。这是后来,也就是民国初年,印光大师将《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圆通章》,又附在四经的后面,称为净土五经。净宗经典到这个地方真正是圆满具足,再想加一个,加不进去了。我都想了很久,想再加一个,加不进去,没有法子,它已经到了圆满,非常的圆满。这五部经,依其中任何一部都可以,你喜欢哪一部,你就依哪一部经典,你读诵、思惟,老实念佛。弘一大师早晚课诵是念《普贤行愿品》,念这一卷。他老人家并没有念南无毗卢遮那佛,他没有,他念的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对了。这就是专修净土,专弘净土。弘一大师,字写得好,别成一家,常常与同修们结文字缘。他写字送人,写得最多的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写得最多。我们也选了他写的六个字,印了很多,现在大概已经传遍全世界。这诸位同修都看到的,我们印得很多,流通全世界。
由此真正证实,能简能易。因为它简易,所以底下讲,『可赞可传,可行可宝』。当中还有一句,『唯远唯深』,远跟深都是说,初发心就与如来果地觉相应。我们是博地凡夫,看到如来的境界深远不可思议。藉著这一句弥陀名号,就跟无尽的深远起了感应道交的作用。本来深远是遥不可及,确实修学其他的法门,真的是遥不可及。导归极乐,这个深与远,我们不断的取得了联系,与诸佛如来心行相应,感应道交,所以叫可赞,值得赞叹。谁赞叹?应该跟《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合参,合起来看就知道什么人赞叹了?十方三世一切如来赞叹。《弥陀经》上说的,「称赞不可思议功德,一切诸佛所护念经」,所以这个赞叹是一切诸佛的赞叹。为什么一切诸佛特别赞叹这部经?这部经简单容易,普度众生,平等成佛。一切经、一切法门里头再也找不到,只有这么一门,这是我们要真正认识清楚的。
认识不清楚,这还搞其他的大经大论,到处在摸索,我也摸了好几十年。找到了,找到了就统统放下。所以我《华严经》只讲这一本,《四十》也不讲了,《八十》也放下了。为什么?头脑清楚一点的人,一定知道简易好,不要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己给自己找麻烦,那实在是很过不去。愈简单愈容易,我们成就愈有把握愈快速。一个人一生当中,特别是中年以上的人,光景不多了,一分光阴就是一分命光,哪有时间去打闲岔?纵然是年轻人也要爱惜命光。俗话常说,黄泉路上无老少,你敢保证你自己长寿吗?所以想到这些地方,才知道诸佛如来所说的简易,这真正是了不起的法门,我们一定要好好的抓住它。
这是诸佛如来的赞叹,一切菩萨大德的弘传。传什么?就传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是九界一切众生都可以行的,正是所谓「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各个都能行,都能做得到,而且各个都能成就,这个了不起,所以它可宝。对诸佛如来来说,这个法门是度众生的法宝;对我们来讲,是我们这一生当中得度的法宝。所以是能说能传的人,我们被他传授的人,统统是第一珍宝,没有比这个更宝贵的。这是让我们对这部经,特别是对这部经当中这一卷经文,我们要真正的认识它。在这个时代,工业时代,大家生活繁忙,分秒必争,所以我们选择法门,一定要选择最殊胜、最完备、最简单、最容易,换句话说,样样都第一的这个法门,那你就选对了,那这正是我们所选择的这个法门。我们再看下面一段,看《疏》,在三百十七面:
【三藏持命。国德专精。勉竭愚诚。以副诏旨。略其广疏。为此别行。】
『三藏』是翻经的法师,这翻经译场是很大,这是一个负责的人,这是般若三藏。我们经里面,在三百零八面,诸位翻开三百零八面第一行后半,「罽宾三藏沙门般若」,就是指的这个人,他是罽宾国人,罽宾是他的籍贯。在那个时候是外国,用现在话来讲,就是中国版图,罽宾在中国的新疆天山南麓,现在已经变成中国版图。三藏是学历,是他的学历,三藏法师,通达三藏的法师。沙门是谦虚的话,这是法师自己谦虚,不称法师而称沙门,般若是他的法号。这是指的他『持命』,他奉命令来翻译,主持翻译这部经。『国德专精』,国是中国,德是大德。因为三藏是外国人,到我们中国来主持译场,那参与译场的中国的大德非常之多,参加这翻译的,这次盛会,对於这一卷专精。换句话说,这一卷经在整部《华严》里面,是属於最重要的一个部门,不仅仅是清凉大师认为,与会的大德都有这个共识,专精,就都有这个共识,都认为这一卷经是整部《华严经》里面最重要的。
『勉竭愚诚』,勉是勉强,这是清凉大师自己谦虚,因为他奉诏给这部经做个注解,既然皇帝有诏书,我是勉为其难,这是大师的客气话。所以竭尽愚诚,『以副诏旨;略其广疏,为此别行』。这广疏是指《八十华严》的注解、《四十华严》的注解,这个疏都是清凉大师作的。把那个省略,单独提这一卷来流通,普遍的流通。这是他把这个为什么要流通这一卷经这个意思为我们说出来了。但是虽然说这一卷,这一卷是《华严经》里面的一卷,那经题不能省,品题也不能省。品,这一品很大,总共有四十卷,它是四十卷里头的一卷,最后一卷。因此接著给我们解释经题,请看最后这一行,疏:
【第四释经名题。】
解释经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
这是经题。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这是品题,这品题很长。在《八十华严》里面,它的品题叫「入法界品」,这个品题很简单。四十这个题的意思非常的圆满,翻译得很详细,是《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不思议解脱境界是所入,普贤行愿是能入,能所不二,能所一如。
【别行一卷。】
特别流通最后的一卷。我们把下面文念下去:
【於中二。】
在这个题里面分为两段:
【先解总题。后名品目。】
因为它有两个题,一个是经题,一个是品题,所以要分做两段来解释。
【总题。即无尽修多罗之总名。】
这句意思就丰富了。『修多罗』是梵语,翻成中文意思就是经典,「无尽修多罗」就是无尽的经典。我们现在中国所译的佛教经典,我们称为《大藏经》,所有的经典都在里面;日本人翻译的叫一切经,是一切经都总集在一块。这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可是诸位要知道,佛四十九年所说的很多很多,并不是全部传到中国来,传到中国来是其中的一部分。因为在那个时候,交通非常的不方便,不要说更远,玄奘大师的时代,唐朝,这比我们近了很多。玄奘大师到印度去求学的时候,走路去的。最好的交通工具是马跟骆驼,再就是走路,是这么去的。从中国走到印度,要走一年多才能走到。那个时候印刷术没有发明,印度的文明比我们还要落后,那个时候印度的经书,还是用贝多罗树叶写的,我们叫贝叶。贝多罗树有一点像我们中国的香蕉树差不多,叶子很宽、很大,但是它比我们这个香蕉树质要好。我们这个香蕉叶子很脆弱,不能保存长久,它那个叶子能够保存很久远。这个把树叶一张一张裁下来,写上字,打一个洞,用绳子穿起来。你想想看,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部经如果用那个马匹来驮,那要多少匹马匹才能驮这一部经?不像现在,我们把它字缩小了,印成几本,你随便就带走了。在那个时候,你挑也挑不动。
你就晓得从印度把这个经典运到中国来的艰难,纵然是一个骆驼队,是个马队,几十匹马、几百匹马,也驮不了几部经。从汉朝一直到宋朝,差不多将近一千年,陆陆续续不断的向中国运输,还没有完全运来。虽然没有完全运来,好的经典,重要的经典,因为我们运来总要选择!所以世尊四十九所说的精华,好东西,真的都到中国来了,都运来了。运来之后,我们要把它翻成中文。这翻成中文,所运来的经典是不是全部都翻了?给诸位说,没有,没有那么长的时间,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因此运到中国来之后,我们翻译,从运来的再选择。由此可知,我们中文本的《大藏经》,只是世尊当年四十九年所说的一部分而已,不是全部,是一部分。现在佛的经典都散失了,也都失传了。保存最多的是我们中文的译本,其次是西藏文的译本。中文翻译在前,从后汉时候就开始翻译;西藏翻译佛经在后,文成公主嫁到西藏之后,才把佛教带到西藏。所以西藏的佛教,比我们中国要晚了几百年,要晚了好几百年。但是它距离印度近,一部分是从我们中国输入的,另外一部分是从印度去的,所以它的经典也相当完备。这是整个世界佛教经典,就中文跟藏文的最完备。
如果说是弘传来讲,那中国的弘传与西藏相比,那这个藏传的是远远不及汉传。原因在哪里?西藏它受了地理环境的影响,它居住在高原,它的文字不能够流通到其他地方。人口少,受教育的人更少,所以通达藏文经典的,只有在寺院里面的喇嘛,喇嘛里面,还是少数非常优秀的才能够通达,这是受於环境的限制。中国幅员广大,文字从秦始皇就统一了,这是秦始皇很大的功德,统一了中国的文字。因此汉文经典的流传,几乎遍及全中国;不但遍及全中国,还流传到韩国、日本,南面传到了越南,这么大的一个幅员地方,都接受汉译的佛经。所以今天全世界学佛,对於汉文的经典不可以不重视,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这段的历史,要知道这弘传的成就。经题上告诉我们,《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题目,实际上就是一切经的总题目。所以古德说,《华严》是佛法的根本法轮,所有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这就像一棵大树一样,《华严》是这个树的根,是这个树的本,本就是它的主干,那其他一切经都是这棵树的枝枝叶叶,都是枝叶,所有枝叶都不能离开根本,都是从根本而生的。由此可知,这部经是一切经的总名称。
【品目。即所宗之玄妙。】
『品』是这一品,这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宗』是崇尚的意思,尊崇的意思。在这部大经里面,这一品最玄最妙无过於末后这一章。在品题它是指《行愿品》全部的经文,四十卷。这四十卷是《华严经》的纲要,这一卷是纲要当中的纲要,精华之中的精华。宗密大师在《钞》里面,为我们解释什么叫无尽修多罗。他老人家根据清凉大师在《八十华严疏》里面,这疏里头解释这个经题。大师说得很详细,他给我们一共讲了有十大类,也就是十种,《华严》。第一种叫略本经,略本就是指我们中文的译本,八十卷。
诸位要知道,《华严经》的来源,是世尊当年示现成道,在菩提树底下示现成道,定中所说的。我们这个世间肉眼凡夫没看见,肉眼凡夫只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谁知道他在讲《华严经》?没人知道。多少时间说的?二七日中,也有人说三七日中,这都有经文来记载的,我们也不必去争执。要紧的是真正要明了佛与大菩萨境界里面,时间、空间跟我们的观念不一样,我们凡夫有分别执著,这个时间,长时间不能够缩短,短时间不能拉长;佛与大菩萨他们的境界是念劫圆融,他一念能够化成无量劫,无量劫能够把它浓缩成一念,有这个本事就好办了。否则的话,说无尽修多罗,那要讲讲不完的,无量劫也讲不完。释迦牟尼佛怎么二七日中,十四天就讲完?诸位要晓得,那是无量劫浓缩成十四天。这十四天展开是无量劫,是无量劫所说的,必须要明白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华严》说得很多,《楞严经》也说得很详细,这就是品题上不可思议的境界,我们无法想像,念劫圆融。
因此龙树菩萨,这是佛灭度之后六百年才出现的。当年释迦牟尼佛讲完这部经之后,大龙菩萨就把这部经典全部收藏在龙宫里面,所以世间人没听说有《华严经》。佛灭度之后六百年,龙树菩萨出现在这个世间,菩萨也有隔阴之迷,不简单,实在很可怕。他是个再来人,出现在这个世间,开头也迷了,学一些外道,人聪明绝顶,没多少时间,世间所有的典籍他统统都念完了。於是起了很大的傲慢心,认为这世间谈到学问,我第一,没有人能比得上我,贡高我慢生起来了。大龙菩萨,这是《金刚经》上所说的,大菩萨常常要护念小菩萨。龙树菩萨现在迷了,起了傲慢心,退转了,所以大龙菩萨赶紧应化出来,来度他,来点醒他。你这个世间东西看到不少了,你还有没有看到的,还有什么书没有看到?我那里收藏很多,你不妨去参观参观。
大龙菩萨就把龙树菩萨带到龙宫,到龙宫里面一看,他就生了惭愧心,知道自己所读的、所接触的太少了。他所看到的《华严经》,这是看到大本的。大本《华严经》,多大的分量?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三千大千世界是一尊佛的教区,教化的区域,这个区域究竟有多大?现在人也有很多争论。过去一般人以为佛讲的一个大千世界,大概是我们讲的银河系,这是一个大千世界。那十个大千世界就十个银河系,把银河系里头这些所有的星球,都把它磨成微尘,一粒微尘是一首偈,一首偈就是四句。这部经有多少字?有十个大千世界微尘那么多的偈子。四句是一首偈,那这部经典,我们地球决定容纳不下,无法容纳。三千大千世界也容纳不下。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换句话说,十个大千世界也容纳不下。这真的把龙树菩萨吓到了,他看到是这个本子,多少品?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一四天下是一个单位世界,像我们今天讲的太阳系。近代黄念祖老居士,你看在他《无量寿经注解》后面,他有一篇文章。他是一个学科学的,附在后面,诸位仔细一看就明了了,他的看法又不一样。他认为什么?这一四天下是一个银河系。假如一四天下是一个银河系,那一个大千世界就是十亿个银河系,这还得了?十亿个银河系。十个十亿个银河系,那就是一百亿个银河系,无法想像。大龙菩萨,龙宫收藏的,这释迦牟尼佛二七日中所说的,这样大的经典。所以他一看,不是我们能力能接受的。
那大龙菩萨再给他介绍,这全部经不能接受,还有纲要,这个全经的大纲,叫中本。中本有多少?有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这就少多了,一千二百品。我举个比喻,我们中国有一部大书,二十五史,这个大家知道。二十五史,这个分量很可观,就好比是大本;这个中本,好比《资治通鉴》,那就节略得很少了,就缩小了很多。可是《资治通鉴》分量还是很可观,初学还是很困难。所以后人给初学又编了一部,叫《纲鉴》。这《纲鉴》,现在一般书店买得到,大概这么厚的两册,合起来这么厚,那就方便多了,叫小本的。龙树菩萨看到中本,四十九万八千八百偈,一千二百品,他是有本事,没有问题,他可以接受,他想一想,阎浮提众生没有他的智慧,也没有他这个记忆力,阎浮提众生接受不了。大龙菩萨介绍还有,有什么?有小本,小本是什么?可能就是大本的目录,我们今天念的这部《华严经》是大本的目录,里面每一句就是一部经。你才晓得这个内容多丰富,真正不可思议。龙树菩萨把下本经,十万偈四十八品,将这部经带到我们世间来,这世间才有《华严经》。
於是现代有许多学者,小乘学佛的这些人不相信大乘,不相信《华严》,他们认为《华严经》是龙树菩萨自己造的,不相信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说的。龙树菩萨是初地菩萨,他自己造的东西不少,龙树菩萨有不少著作,在我们中国翻译流通。《华严经》如果他自己造的,他为什么不写他自己造的,要写佛说的?要给我们打妄语?要犯戒?我想龙树菩萨绝对不这么傻。诸佛菩萨的境界不是凡夫境界,凡夫喜欢用自己的知见测度诸佛菩萨的境界,这里面过失就太大。不但误了自己,也误了广大的众生,这是我们要知道。我们自己想一想,我们是一个真正学佛人,我都不肯骗人,龙树菩萨会骗人吗?那龙树菩萨骗人,那他就不如我,哪有这个道理!连个小乘初果须陀洹都不骗人,大乘初信菩萨也不骗人,哪有初地菩萨会骗人的道理?所以我们要相信。龙树的地位,在中国大乘八大宗都尊崇他为祖师,所以他是八宗共祖。我们对於他的话要相信,不可以怀疑,这是他在龙宫里面所见到的。
可是现在人的疑心多了,甚至於还有很多法师要附会科学的根据,也否定了龙宫的说法。《华严经》他不敢否定,说《华严经》是龙树从龙宫里面取出来的,这个龙宫可能是从前皇宫,不会是大海里头龙宫。现在潜水艇到处乱跑,那卫星看海底看得很清楚,没有发现龙宫!那龙宫是我们肉眼能看得见的吗?不要说那个菩萨的道场,我们这个地球是凡圣同居土,这个地球上有菩萨在这里住,有阿罗汉在这里住,有缘的人曾经遇到过,没有缘分的人,跟他住在一起也不知道。你怎么能说没有?何况我们这个世间人鬼杂居,人跟鬼住在一起,人看不到鬼,鬼也看不到人,可能我们的房子重叠在一块。重叠在一块为什么不知道?现在讲的是我们空间不相同,我们三度空间,也许他是四度、五度空间,跟我们不一样,所以确实是重叠的。因此不能说科学不能证明的,就把它否定掉没有。如果再过个几十年,科学更进步,发现了,那你现在没有的,不是很冤枉吗?你误了自己,真的也误别人。
美国的太空人登陆月球,没过几天,有两个法师来问我,他说法师,我们念那个月光菩萨、日光菩萨,还要不要念?这太空人到那个地方没有看到。我就告诉他,照念,月光菩萨、日光菩萨都有,太空人到那里看不到,他怎么会看见?佛眼所见的,我们今天科学仪器达不到,科学仪器只是助长我们的肉眼,科学仪器不可以把我们肉眼变成天眼,也不能把我们的肉眼变成法眼,这是科学仪器做不到的,还是肉眼凡夫,不是得了天眼,得了法眼的圣者,不是的。所以这些浅显的道理,我们都要明了,然后对於诸佛菩萨在经典里面所说的不思议境界,我们才能深信不疑,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那从这个推广,就是下面讲的「普眼经、同说经、异说经、主伴经、眷属经、圆满经」,这都是在三百十九面跟三百二十面,希望诸位同修把这段文细细去看一遍,我们就不必细讲,意思刚才我跟诸位报告过了。综合它的大意,就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说的一切经,总名称就叫做《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名称,是一切诸佛所说一切法门的总名称。
我们今天中文翻译的只是略本,就是《华严经》是龙树菩萨带出来的下本经,十万偈,四十品经,龙树菩萨距离佛教传到我们中国,差不多是四百年。到《华严经》传到我们中国,《华严经》是在东晋时代才传入的,差不多是六百年。这么大的经,辗转相传六百年,不简单,经文会散失,会失传,所以就丧失了许多的经文,传到中国,是一种残缺不完整的本子,它的全文是十万偈,传到我们中国来,东晋传来翻译的,叫《六十华严》,三万六千偈。你看看,十万偈只剩下三万六千偈,差不多三分之一多一点,这就是从前这个贝叶经不容易保存,丧失掉了,传到中国来是这个。第二次,是唐朝武则天执政的时候传来的,这个翻译出来就变成《八十华严》,比晋译的本子多了九千偈,也就是四万五千偈,还不到一半。到这一部经,这是贞元唐德宗时候,那时代就更晚了,末后这一卷很完整,所以跟前面八十经合起来,差不多是龙树菩萨传来原本的一半。所以我们今天这部经典称为略本经,这个意思在此地,只有龙树菩萨原来传下来的一半。虽然经文不具足、不圆满,但是从这一半,我们把《华严》的经义,《华严》的境界、修行方法,大致都能够看得出来。经题,我们就介绍到此地。这底下重要的一句,就是品题里面,在三百二十二面最后一行最后一句:
【入不思议解脱等是所宗也。】
这句很重要。这前面所说的,「品目,即所宗之玄妙」,那所宗的究竟是什么?就是品题里面讲的,『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的确是大乘学人念念所向往、所追求的一个目标。这个目标就是佛与大菩萨所证得的境界,我们也想能入得进去。怎么入进去?这一卷经典里面教给我们,入不思议解脱境界的方法,所以它就非常重要。入不思议解脱境界,如果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证得如来果地;换句话说,就是成佛。这是直截了当教给我们成佛方法的一部经典,所以是可传可宝。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