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一八集) 1991/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18
请掀开经本,二百九十一面第一行:
【第四存泯无碍者。以前三门说有前后。体无二故。离相离性。则能所双泯。不坏性相。则能所历然。正离性相。即不坏故。存亡无碍。如波与水。虽动静两亡。不坏波湿。】
这段里面给我们讲的心性,性相也可以说是宇宙人生纯真之相。这个真相就在我们眼前,可惜凡夫不能证得,原因在什么地方?都是在妄想执著。佛是苦口婆心为我们将事实真相说出,我们听了能不能懂?给诸位说,还是不懂。为什么不懂?因为离不开妄想执著,所以把佛所讲的又变成了我们的妄想执著,这就是怎么说、怎么听也不能入门。几时我们把妄想执著舍掉,那你就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才叫入门。其实真相能不能说?真相决定不能说。为什么不能说?因为一落言思就变成妄想执著。佛给众生说法,是不得说而方便说,不能说而善巧说。说的人无心,说的人没有妄想执著,所谓是说而无说,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到哪里去找一个听而无听的?果然找到一个听而无听,无听而听的人,这个人就入进去了。
这一大段经文,希望同修们细心在这个地方体会,佛是面面说,目的是破我们的执著。像前面的三段,先给我们讲「能所历然」,是从事上讲的,再给我们说「能所不二」,是从理上说的。第三段跟我们讲「能所俱泯」,是从离相上说,两边都不执著。两边都不执著,有没有作用?所以第四段给我们讲『存泯无碍』。可是诸位要记住,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只要有念,这个念都是妄念,只要有念就有碍。给诸位说,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没有碍,除这一念之外,什么念头都有妨碍。所以这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句名号是九界众生真实的正念。佛法常讲,放下万缘,提起正念,正念就是这句佛号。你如果要问,这句佛号为什么不是妄念?这个问题就大了,必须要涉猎到许多大乘经论,才知道这句名号很特殊,只有它不是妄念。世出世间一切法只要你去想,都叫做妄想,唯独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个想不是妄想。我们能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就必定见佛,所以它是真的。其他的念头、其他的妄想都不能见佛。我们明了这个原则,这段经文就好看了。
『前三门说有前后』,有前后次第,虽有前后次第,『体无二故』。世出世间一切法从体上讲是一,都是我们自性变现之物,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还是自性变现的。所以这里说,『离相离性,则能所双泯』。前面所说的意思,离跟诸位说过了,是心里面离,不是事上离,事上是离不开的,是心里面没有染著。所以佛法叫我们舍离,叫我们放下,都是从心地里放下分别执著。这个地方离,离相,就是禅家讲的不著相。离性,不但相不能著,性也不能著,都不可以著,为什么?著了就是迷了,著了就是六道轮回,所以著不得。著了决定不能开悟,不能断烦恼,不能破无明,不能见性,这说出一般修行的困难。净土宗很特别,因为它教你执持名号,你看它不要你离,离很不容易做到;不离,这就很容易。不离怎么样?不离,将来往生净土。生到什么地方?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往上去不行,往上去也要离。你懂得名号功德,忆佛、念佛妙处在哪里应该知道了。其他所有法门不离不行,念佛法门不离也行,它妙就妙在此地。虽然生到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不怕,因为生到西方,你就圆证三不退,你还怕什么?上面两土,自然可以往上提升。法门之妙就妙在此地。所以离,这是离心里面的分别执著。
『不坏性相,则能所历然』,历然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宇宙的森罗万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离性相,即不坏故』,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这句话的意思很深,不是说我们不破坏世间相,这样说法就说得很浅。它的深意是能所历然,这个意思就深了。所以我们心里头一切不执著,清清净净,像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这个心多清净,於世出世间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世出世间法统统存在,统统得到真实的受用,这就叫『存亡无碍』。无碍到什么程度?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讲享受,这享受达到最高峰,享受达到了究竟圆满。
下面举个比喻来说,这比喻好懂,譬如水跟波,水是清净的时候,平静的时候;波是起了风浪,有大风大浪在动。水是个静相,波是个动相。把它比喻作性相,性是不动的,相是在动。这个动静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水的性质是湿的,动,它是湿的,静,它还是湿的,没有变样子!这就是说明,我们本性所起的现象作用,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跟本性的寂然不动这个性质完全没有改变。成佛是这个样子,堕阿鼻地狱的时候还是这个样子,性确实没有改变,这就说明什么道理说它无障碍。自性本净,这个净是清净,本净。第五段讲「举一全收」,必须要懂得前面所说的事实真相,这句你才会明了,才会肯定它。
【第五举一全收者。上列四门。欲彰义异。】
义是义理,也就是一桩事从四面去观察。
【理既融摄。曾何二源。】
根源是一个,不是两个。下面两句是比喻:
【如海一滴。具百川味。】
因为一切万象都是自性变现的,哪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法法皆如。佛家讲真如,哪一法不是真如?没有一法不真,没有一法不如。真是讲的性,如是讲的相,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古人又有一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就是这个意思。可是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在一切现象当中,这个现象就像我们作梦一样,不知道整个梦境是自心变现的,这个迷了,不知道就是迷了,在梦境当中分自分他,起心动念,这就错了。没有见性的凡夫都是在作梦,作梦,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所以产生许多的错误。
假如我们作梦,自己晓得我现在在作梦,这就叫觉悟。觉悟了就是菩萨,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跟我们一般人的看法、想法不一样,我们一般人想法、看法就像作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作梦。佛菩萨想法、看法跟我们有什么不同?他作梦,知道自己在作梦,因此这个心态就完全不相同。你看不晓得在作梦的时候,梦里面梦到一只老虎要吃你,你吓得一身汗,吓死了,吓醒了,还好是一场梦。如果自己知道是个梦,梦是假的,老虎要吃我,它很饿,可怜,我就喂它,舍身喂虎,为什么?知道是假的,就不在乎,没有恐惧了,这就不一样。所以觉悟的人,才真正离开一切颠倒恐怖妄想,这统统没有了,他心地清净,这都是说的事实的真相。
因此一切万法当中随拈一法,都是一切法的全体。这个境界,我们也无法去想像,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惟,我们的想像是有界限的,有范围的。心性以及心性所起的作用没有范围,没有边际,因此我们想不到。大家要是有一点唯识学的常识,你听这些话就容易懂。我们思惟想像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六意识向外,可以攀缘一切现象,向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识,它的功能实在是不小,但是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界限。识之外是真如本性,它缘不到,因此就没有办法想像,绝对想不到的。想不到,当然也说不出,所谓是言语道断,言语这一道达不到。可是佛以言语来说法,希望我们从言语这个地方能够契入真实,好像言语是个指路碑,指路碑不是目的地,你依照这个指路碑再往前进,丢掉这个指路碑,往前面进一步,它就是的,就得到了。因此《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所说的这些法,舍就是不要执著,你要执著这个佛法,那就等於把这个指路碑就当作目的地了,这就错了。目的地距离这里还有一段路程,要超越。
这句用在一切法门里面亦复如是。所以佛给我们讲无量的经论、无量的法门,随便举一个法门,所有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这一门里面。我们讲一个念佛法门,禅就在念佛里面,密也在念佛里面,戒律也在念佛里面,教也在念佛里面,这一门统统全收。如果你学禅,参禅或者一个话头,或者你用观心,念佛法门也在里面,戒也在里面,密也在里面,教也里面。所以随拈一门都是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在里面了,所以才给你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能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说哪一个好、哪个不好,这错了,这是你有分别执著,你本身错了。但是可以说哪一个法门契机,哪个法门不契机,这个可以说,为什么?法门虽然平等,『举一全收』,众生根性不平等,不能举一全收,这个众生根性不可以的,绝对是不平等的。因此修行一定要契机,契机修学不但很快乐,进步很快速,容易成功。法门要不对机,你修学有困难,不仅是困难,得不到结果,一生的工夫可能是白费了,那就非常可惜。
因此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的现象,我们在无量法门里面选择念佛法门,如果有人给你说,单念这句佛号不行,这个往生不可靠的,你听了怎么办?他教给你这个念佛还要加一点禅,还要加一点密,这才靠得住。一个人给你说,你还半信半疑,十个、二十个,很多人都给你说,你怎么办?善导大师给我们说得好,不但是凡夫常常这么说法,即使是地前菩萨、地上菩萨(地上是初地到等觉),甚至於十方一切诸佛都来这样劝我们,你还动摇不动摇?如果你不知道事实真相,听了真的会动摇。那你心里就要晓得,凡是破坏你知见的、破坏你功夫的,这不是佛菩萨,那是魔障。怎么晓得不是佛菩萨?佛佛道同,一切诸佛菩萨所说,跟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决定是相同的,不会有两样的。我们能够信守这个条件,你的信心就不会动摇了,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秘诀就是一门深入,这就有成就。同时学几个法门决定是障碍,但是你要是求解,可以。求解,你同时可以研究许多经论,行;但是修行不行,修行决定是一门深入。
我们在近代,几乎在每个地方,我都劝人解也要专,不但行要专,解也要专一。原因在什么地方?与行能相应。因为佛说一切经是对一切不同对象所说的,佛所说的法皆是方便法,佛没有定法可说。你看《坛经》里面,六祖大师教给说法的人,教给他原则,三十六对。你执著有,我就跟你讲空,给你说空什么?破你执著而已。那个人执著空,我就专门跟他讲有,破他执著空。所以佛说无量法,无非是破众生执著而已。你不晓得佛说法的义趣,看到这个经上佛讲空,那个经上佛说有,这到底空对,还是有对?到底要相信哪一个理论?反而使自己迷惑了,使自己生了许多的疑虑,不但障碍你修行,也障碍你知见,障碍你的正知正见。因此远远比不上老太婆,老太婆怎么样?我不要读经,我不要懂得理论,佛教给我念佛,我就老实念佛,她成功了。
自古至今,诸位看《净土圣贤录》,看历代往生传记,不通经教的,什么都不懂的,单念这句阿弥陀佛,往生成就的有多少人?那些人要在学佛根性里面讲是上根,不但容易成就,成就高。什么是下下根?知识分子是下下根。喜欢博学多闻,样样都想知道,样样都想学,结果这一生往生,他打个问号,未必能去得成,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一即一切,我们就不怀疑,才知道每个人选择的法门都殊胜。我是念佛的根性,选择念佛法门;他是参禅的根性,他选的参禅法门;那个是持戒的根性,他选择修戒律的法门,都对,都正确,都值得赞叹。只要一生坚定不移,一门深入,统统有成就。
也许大家要问,那不是念佛法门,参禅、持戒、学教的能往生吗?能。大家《无量寿经》念得很熟,能,只要你把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极乐世界那个门很大,不一定是教你专念阿弥陀佛,修一切法门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所以有人问,我念观音菩萨念得很习惯,念了好多年,你就继续不断再念;我念《地藏经》念得很久了,你继续再念,不必去改。可是里面的要领,都是要念到功夫成片,这样才行。功夫成片、一心不乱,那就成功了,回向求生净土,这才决定得生。如果我们修学没有这个功夫,那这一生你心里想往生也去不了。
但是佛说法,诸位要晓得,虽然说的有五乘佛法,五乘里头有人、有天,人天福报,可是佛说法的目的毕竟不在人天。如果是人天法,佛不必出世,因为这个世间讲人天法的有人,有真正的学者,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有宗教家、有哲学家、有科学家,都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人天的福报,何必要佛来出世?佛出现在世间,他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因为这桩事情是世间这些宗教家、科学家、哲学家做不到的;换句话说,三界之内的,他们行。
像印度那一般高级的宗教也很了不起,他们有办法到色界天、到无色界天,这是用禅定的功夫修四禅八定,确实不简单,但是没有办法出三界。他们甚深禅定之中观察到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现象他完全清楚,他很想超越,没有办法,他那个定没有办法超越,达到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大劫之后,他还要往下堕落,他不能超出。想超出,找不到方法。他有这个念头想超出,这就感应诸佛菩萨来应化。你有这个念头,我一定要来帮助你;你没有这个意念,佛菩萨来也是枉然,也没有用处。所以诸佛菩萨为什么降生在印度,不降生在中国?这个大家就很清楚,中国人没有见到三界六道,没有这个意思想出轮回,所以佛来了也没用处。给我们讲这些,这些我们还没有想到。那为什么出现在印度?印度那些宗教家已经见到了,已经起心动念想超越了,佛这是应机说法,那边机熟了,这一边根机没熟。我们这边根机什么时候成熟?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中国这边人根机成熟了,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了。
这些事实我们统统要知道。这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抉择法门,晓得佛出世讲经说法真正的目标。这个真正目标,还不是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就算了事。为什么?这个愿望不大,很小,这是小乘。那佛的意思究竟在哪里?是帮助我们圆满成佛,而圆满成佛的法门就是本经。《华严经》是大圆满,用什么方法成佛?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诸位要晓得,所以我跟你讲,这叫究竟圆满佛。《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教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四土三辈九品;《华严经》教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直入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所以它是究竟圆满。也就是说,净宗是有阶级的,会达到顶上去,这个法门是直捷往顶上那层去的,那就是得要修十大愿王。十愿,换句话说,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落实在生活的层面。怎么个修法?要用真诚之心,真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真心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界限。正如此地相应了,一就是一切,我礼敬阿弥陀佛,就是礼敬一切诸佛,敬一个人就是敬一切众生,敬一桩事就是敬一切事。即使像经上讲的,毛尘许的善根,这讲微不足道,毛是汗毛,尘是微尘,这么一点点小善都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它法界体没有两样,这叫普贤行愿。
可是诸位要知道,普贤行愿不是一般人都能修的,为什么原因?一般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有是非人我;换句话说,你心里面划了很多的界线,那你礼敬、赞叹、供养与普贤行不相应。你把这些界线统统去掉,你的礼敬、赞叹、供养就是普贤行。换句话说,用纯真、清净心来修,就叫普贤行;心里面有一丝毫的染污,就不是普贤行。希望同修们体会这个意思。唯独普贤行里面一即一切,随拈一法,圆收一切法,圆满的摄受一切法。我们读《无量寿经》的时候,诸位读到,在第二品就念到「德遵普贤」,这是说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修普贤行。那个时候是弥陀不思议的愿力加持你,使你的分别妄想不起现行,你一切行与普贤行就相应了。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不容易,起心动念都有是非人我,所以不相应。我们翻开经本,看二百九十二面第二行,《疏》:
【上但约无分别智。证於真理。有此五门。】
这个『五』是一即是五,五即是一。『无分别智』是根本智。古时候学佛,一入佛门先学根本智。换句话说,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不分别、不执著学起,这是古时候的办法。现在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一切分别执著学起,恰恰颠倒。所以我们看古人的传记,你看《高僧传》、《居士传》,无论在家出家学佛的,没有几年他就开悟、就证果、就有成就了,这很多。三年到五年当中,开悟证果的人非常之多。我们现在学一辈子,还迷惑颠倒,原因在哪里?方法错了。可是现在人也很奇怪,信邪不信正,听骗不听劝。劝他,他不听;骗他,他听。所以这个世间有大劫难,正法不能入耳,邪法是愈听愈欢喜,你看这怎么得了,这是今天社会,可以说全世界普遍的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好现象,这个现象是整个世间有大灾难要来临之前的预兆。
你要是念念历史就晓得,每个时代有大难之前,一定有预兆。这承平大治的时代也有预兆,有好的预兆,有祥瑞。世间有大乱的时候,这个预兆就是妖魔鬼怪。什么叫妖魔鬼怪?《左传》里面下的那个定义非常好,「人弃常,则妖兴」,妖魔鬼怪就出现在世间,这就是我们社会大众伦常不要、舍弃了,这个社会就是妖魔鬼怪的社会了。我们用《左传》里面这句话来看今天的社会,岂不是跟他说的一模一样?伦是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今天的社会里面,确实父亲不像做父亲的,儿子不像做儿子的,兄弟不和。在社会上,君是领导人,领导人不像领导人;被领导的人也不像被领导的人,乱了,这叫乱伦,喜欢犯上,犯上是英雄,这还得了!喜欢作乱,作乱是大革命家,这还得了!这个不得了。五伦统统破掉了。常是什么?常是我们基本道德的观念,仁义礼智信,现在统统都不讲了。
今天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什么关系?利害,对我有好处,这就好朋友,没有好处,你就踢到一边去了,道义没有了。人天是讲道义的,妖魔鬼怪不讲道义;换句话说,妖魔鬼怪所讲的是利害。有利,他就利用你,到用完了之后,他就不要你了,听凭宰割,这就是社会大乱,有极大灾难要降临。我们不幸生在这个时代,要遭受这个苦难,有没有办法幸免?从前李老师讲,只有一条路,念佛求生净土,可以避免这个灾难。但是念佛求生净土容易吗?真的不容易。虽不容易,如果你真正肯做,没有一个人做不到。要怎么做法?要真做。假做是不能成功的,要真做。真做从哪里做起?从真诚做起。换句话说,今天这个时代,五浊恶世,我们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身体所行的跟那个浊恶相反,那就成功了。他浊,我不浊;他迷,我不迷;他妄语,我不妄语;他骗人,我不骗人;他害人,我不害人,反过来,你就成功了。
实在讲,学佛一入门,这个皈依叫翻邪皈依,翻邪三皈,要真正的回头。真正回头,心里面不能有丝毫的虚伪,不能有丝毫虚假,这样念佛才能成就,才能有感应。如果有一丝毫虚假,为了眼前的利益,那就错了。眼前也许占到一点小便宜,可是来生还要去搞六道轮回,不知道你要搞到哪一生、哪一劫,这个可怕了。所以我们如果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宁愿舍弃我眼前的利益,我要争取将来永恒的幸福,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聪明人。所以古德教我们,老实,老实就得度了。老实念佛,这就有成就。所有一切障难,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不老实。什么人不老实?自己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这就是不老实。真正老实人决定不自欺、不欺人,世法、佛法都从这个地方做起。
这是说到无分别智,讲到根本智,有了根本智之后,才能够生起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是无所不知。古大德求学,跟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是求根本智,完全接受一家之言,所以他的思想很单纯,一点都不复杂,跟一个人学。这一个老师训练他什么?就是训练他老实,不是训练别的。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目标决定是一致的。要用一个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他修清净心,帮助他断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目标。如果他妄念轻了,分别执著少了,老师看看这个情形,就可以同意他出师。出师现在的话就是毕业了,可以离开老师了。离开老师,就要到外面参学。这个参学就是什么人都可以接近,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看,完全开放,叫你广泛接触这个社会,成就什么?成就无所不知。
那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开放他出去参学?必须他见色闻声都不动心,有这种能力,才够资格去参学。如果见色闻声还动心,还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这不及格,没有能力出去参学,好好的、乖乖的跟一个老师。所以凡是参学,都有定功,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就是根本智成就,他有定力。定,这才能生慧,让你广学多闻,大开慧解,这样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今天求学恰恰相反,今天我们根本智(就是无分别智)舍掉了,一开头就分别。古人讲根本,很有道理,像一棵树一样有根、有本。那根本没有了,哪来的枝叶?广学多闻是枝叶、是花果。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花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才晓得离开根本,博学多闻,那是一条死路。纵然学得、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说个不好听的话,是花瓶里面的东西。纵然很美,时间很短暂,过几天就死掉了,枯死了,不是活的。这从根本智培养出来,它是活的,这是说明根本智的重要。像这段最后讲到念佛法门,还是以根本智为基础。这注解里面有一句话,我把它念一念,在二百九十二面第五行,从最后一句念起:
【故知有云。】
有人这么说。
【唯识论一部。】
这是讲一门一法。
【一切经论已备者。】
这不就是举一全收吗?
【轻谤佛法之甚也。哀哉。哀哉。】
这个意思说得非常之深,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随便一部经论、随便一法,都圆满含摄一切法,这是理,一点都没错。对什么人说?对圆人来说,对圆入、圆悟的人来说,没错。没有圆入、圆悟,一部就是一部,一部绝对不同第二部。因此佛法里面的承传,要求的是什么?圆顿根性,要求这样的人。圆顿根性的人,他听经、读经,他会悟入教理,这就是一悟一切悟。如果不是圆顿根性,那就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希望他能够体会教义。教义是教理的一部分,不是圆满的。
像在中国,大乘分十个宗,十宗的教义不同,教理相同,这是其次的。这样根性都没有,那就属於下根。如果我们分上中下三根,上根悟入教理,中根悟教义,这下根连教义也不能入,那怎么办?就学一部经。死心塌地,老实在一部经上下功夫,功夫深了,也能够通义通理,这都是办法,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看看现代人的根性,说老实话,上等根性的没有,中等根性也找不到,那只好在经教里头也一门深入。可是要记住原理,记住原理有什么?不造罪业,不毁谤别的法门。我们懂得这个原理,这样就好。我们看底下一段《疏》文:
【若以无障碍智。证无障碍境。境智圆融。难可言尽。总为能所契合。】
这段话说得非常圆满,说得非常之好。我们要入的就是无障碍的境界,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大乘佛法里面讲,修行证果。证是什么?证就是入。果是什么?在境界里头真正得到自在快乐。没有一丝毫疑惑,没有一丝毫烦恼,没有一丝毫妄想,这就成功了,这就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怎样才能证得?要『以无障碍智』。无障碍智,就是前面讲的无分别智。前面跟诸位说过,无分别智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后得智是枝叶,根本无分别,枝叶里头有没有分别?当然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这样你才真正体会到佛法教学的善巧方便,教学手法的高明,你才真正体会到。
假如说根本智无分别,后得智有分别,那我们今天离开了根本智,求后得智,我们一定可以求得到的,那有什么两样?殊不知诸佛菩萨在有分别的时候就是无分别,因为他根本无分别。有分别是什么?是对你们有分别,你分别,我随著你分别,我有没有?我没有分别。我为什么没有分别?我证得无分别智。所以你在境界里不自在,我自在。你们想一想,你们日子过得很苦,你去细细思惟,你那些苦从哪来的?是不是分别执著?你看,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苦在哪里?没有!所以你所有一切苦难,都是在分别执著里头生的,全是假的,全都不是真的。
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在日常当中的享受跟诸佛菩萨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境界就是如来亲证真实的境界,这个真实境界就在我们眼前,就是我们现实的境界。我们不能证得,就是在境界打妄想、生执著,所以就变成了处处都是障碍,有障碍就有烦恼,就有痛苦。我们举个粗浅的例子来说,国家与国家为什么会打仗?这个土地没有界线,划一道界线。界线在哪里?找也找不到。两个边界就会打仗。没有边界,那战争就没有了;一有界线,就有争执。所有一切争执发生,都从界线里头来的。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佛教我们把这个抽象的概念拿掉,你能够在一切法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天到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看看快乐无比,游戏人间。这个人间是什么?人间是立体电影,你在这里头观赏,才会得大自在。你不会观赏的人怎么样?把自己卷在里头,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这变成傻瓜了。这段经文大主义是在此地。
所以诸位要知道,一真法界在哪里?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现前的境界。为什么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一真法界失掉了就变成十法界。那这十法界,说实在的话说,从哪里分的?从你心里头对境界迷惑的浅深而分的。迷得浅就佛法界、菩萨法界,迷得深的,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换句话说,也就是分别执著轻重而分的。你执著得愈坚固,你这个法界就愈往下去;你分别执著愈淡薄,你的境界就往上提升;完全没有分别,佛也没有了。所以这个时候给你讲真话,无佛无众生,无佛无众生就到一真法界。所以给你讲九法界都是方便说,都不是真的,一法界是真的。
《华严》跟我们讲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就是我们这个经题里面讲,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要用现在的话来讲,解是解除,把什么东西解掉?所有一切烦恼、缠缚,心里面的牵挂解除掉了。我们心里面有牵挂,世间人形容心有千千结,解掉了。脱是什么?脱离了十法界,不但是六道三途,十法界也没有了,这叫解脱,这样才能入无障碍法界。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十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境界,都在一念心中变现出来的。所以你要想证得,要用无障碍智,无障碍智一得到,这个境界马上就变出无障碍境。佛说境随心转,诸位明不明白?境随心转,眼前这个境界马上就变成一真法界了。
『境智圆融,难可言尽』,智是圆满的,境也是圆满的,这个圆满就是密宗里头常讲的大圆满。这个圆满是尽虚空遍法界,绝对不止我们这个地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尽虚空遍法界随著我们这个念统统转。转到这个境界,我们的六根能力之所缘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诸位如果真的入这个境界,坐在此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状况,你就看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那里讲经说法,我在这里坐著听得清清楚楚,为什么?障碍没有了。刚才讲了,解脱了,自在了。现在他方世界看不见,诸佛菩萨讲经也听不见,原因出在哪里?出在有障碍,有障碍就是有分别执著。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有分别执著的时候,那只有一条路,与这个无障碍的境界非常相应,那叫老实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就入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境界,在净土宗里面来讲,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就是无障碍境界。
『总为能所契合』,能所融,能所不二,能即是所,所即是能。如果从智跟境上来说,境智圆融,智就是境,境就是智,像水乳交融。这里面不能把它分哪是智、哪是境,你要分成智跟境,这当中又有界限,又是二法。六祖能大师说得很好,佛法是一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什么?是真正觉悟之法。所以觉悟了,万法是一法,还在分二、三,决定没有觉悟。没觉悟的时候有二、三,悟了之后就没有二、三,就是一法。所以佛法是不二法,他说得非常的圆满、非常的正确。
我们看末后这一小段,这总结,这一大段我们就讲完了。在二百九十四面倒数第二行:
【上之三门。以后契合。但合前二。故三门一揆。为入法界缘起普贤行愿之宗矣。其行愿别相。文中具之。】
这个『宗』是在没有讲经文之前,先把入法界的纲领、要义跟我们说明白。至於行愿的别相都在经文里面,就是后面要讲到的。本经的玄义到这个地方就讲圆满了,向下,我们就讲到这部经。说到这部经,还是要从翻译、从经题来叙述,这是《别行疏钞》第四卷讲圆满了。好,我们念佛回向。
请掀开经本,二百九十一面第一行:
【第四存泯无碍者。以前三门说有前后。体无二故。离相离性。则能所双泯。不坏性相。则能所历然。正离性相。即不坏故。存亡无碍。如波与水。虽动静两亡。不坏波湿。】
这段里面给我们讲的心性,性相也可以说是宇宙人生纯真之相。这个真相就在我们眼前,可惜凡夫不能证得,原因在什么地方?都是在妄想执著。佛是苦口婆心为我们将事实真相说出,我们听了能不能懂?给诸位说,还是不懂。为什么不懂?因为离不开妄想执著,所以把佛所讲的又变成了我们的妄想执著,这就是怎么说、怎么听也不能入门。几时我们把妄想执著舍掉,那你就入不思议解脱境界,这才叫入门。其实真相能不能说?真相决定不能说。为什么不能说?因为一落言思就变成妄想执著。佛给众生说法,是不得说而方便说,不能说而善巧说。说的人无心,说的人没有妄想执著,所谓是说而无说,说跟无说是一不是二。到哪里去找一个听而无听的?果然找到一个听而无听,无听而听的人,这个人就入进去了。
这一大段经文,希望同修们细心在这个地方体会,佛是面面说,目的是破我们的执著。像前面的三段,先给我们讲「能所历然」,是从事上讲的,再给我们说「能所不二」,是从理上说的。第三段跟我们讲「能所俱泯」,是从离相上说,两边都不执著。两边都不执著,有没有作用?所以第四段给我们讲『存泯无碍』。可是诸位要记住,我们六根接触外面的境界,只要有念,这个念都是妄念,只要有念就有碍。给诸位说,只有阿弥陀佛这一念没有碍,除这一念之外,什么念头都有妨碍。所以这句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句名号是九界众生真实的正念。佛法常讲,放下万缘,提起正念,正念就是这句佛号。你如果要问,这句佛号为什么不是妄念?这个问题就大了,必须要涉猎到许多大乘经论,才知道这句名号很特殊,只有它不是妄念。世出世间一切法只要你去想,都叫做妄想,唯独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个想不是妄想。我们能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就必定见佛,所以它是真的。其他的念头、其他的妄想都不能见佛。我们明了这个原则,这段经文就好看了。
『前三门说有前后』,有前后次第,虽有前后次第,『体无二故』。世出世间一切法从体上讲是一,都是我们自性变现之物,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还是自性变现的。所以这里说,『离相离性,则能所双泯』。前面所说的意思,离跟诸位说过了,是心里面离,不是事上离,事上是离不开的,是心里面没有染著。所以佛法叫我们舍离,叫我们放下,都是从心地里放下分别执著。这个地方离,离相,就是禅家讲的不著相。离性,不但相不能著,性也不能著,都不可以著,为什么?著了就是迷了,著了就是六道轮回,所以著不得。著了决定不能开悟,不能断烦恼,不能破无明,不能见性,这说出一般修行的困难。净土宗很特别,因为它教你执持名号,你看它不要你离,离很不容易做到;不离,这就很容易。不离怎么样?不离,将来往生净土。生到什么地方?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往上去不行,往上去也要离。你懂得名号功德,忆佛、念佛妙处在哪里应该知道了。其他所有法门不离不行,念佛法门不离也行,它妙就妙在此地。虽然生到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不怕,因为生到西方,你就圆证三不退,你还怕什么?上面两土,自然可以往上提升。法门之妙就妙在此地。所以离,这是离心里面的分别执著。
『不坏性相,则能所历然』,历然就是摆在我们面前,宇宙的森罗万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正离性相,即不坏故』,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相,这句话的意思很深,不是说我们不破坏世间相,这样说法就说得很浅。它的深意是能所历然,这个意思就深了。所以我们心里头一切不执著,清清净净,像六祖大师本来无一物,这个心多清净,於世出世间法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世出世间法统统存在,统统得到真实的受用,这就叫『存亡无碍』。无碍到什么程度?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是我们讲享受,这享受达到最高峰,享受达到了究竟圆满。
下面举个比喻来说,这比喻好懂,譬如水跟波,水是清净的时候,平静的时候;波是起了风浪,有大风大浪在动。水是个静相,波是个动相。把它比喻作性相,性是不动的,相是在动。这个动静有没有妨碍?没有妨碍。水的性质是湿的,动,它是湿的,静,它还是湿的,没有变样子!这就是说明,我们本性所起的现象作用,变现出十法界依正庄严,跟本性的寂然不动这个性质完全没有改变。成佛是这个样子,堕阿鼻地狱的时候还是这个样子,性确实没有改变,这就说明什么道理说它无障碍。自性本净,这个净是清净,本净。第五段讲「举一全收」,必须要懂得前面所说的事实真相,这句你才会明了,才会肯定它。
【第五举一全收者。上列四门。欲彰义异。】
义是义理,也就是一桩事从四面去观察。
【理既融摄。曾何二源。】
根源是一个,不是两个。下面两句是比喻:
【如海一滴。具百川味。】
因为一切万象都是自性变现的,哪一法不是自性?法法皆是,法法皆如。佛家讲真如,哪一法不是真如?没有一法不真,没有一法不如。真是讲的性,如是讲的相,相如其性,性如其相。古人又有一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就是这个意思。可是我们凡夫迷失了自性,在一切现象当中,这个现象就像我们作梦一样,不知道整个梦境是自心变现的,这个迷了,不知道就是迷了,在梦境当中分自分他,起心动念,这就错了。没有见性的凡夫都是在作梦,作梦,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所以产生许多的错误。
假如我们作梦,自己晓得我现在在作梦,这就叫觉悟。觉悟了就是菩萨,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他跟我们一般人的看法、想法不一样,我们一般人想法、看法就像作梦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作梦。佛菩萨想法、看法跟我们有什么不同?他作梦,知道自己在作梦,因此这个心态就完全不相同。你看不晓得在作梦的时候,梦里面梦到一只老虎要吃你,你吓得一身汗,吓死了,吓醒了,还好是一场梦。如果自己知道是个梦,梦是假的,老虎要吃我,它很饿,可怜,我就喂它,舍身喂虎,为什么?知道是假的,就不在乎,没有恐惧了,这就不一样。所以觉悟的人,才真正离开一切颠倒恐怖妄想,这统统没有了,他心地清净,这都是说的事实的真相。
因此一切万法当中随拈一法,都是一切法的全体。这个境界,我们也无法去想像,不可思议。为什么?因为我们的思惟,我们的想像是有界限的,有范围的。心性以及心性所起的作用没有范围,没有边际,因此我们想不到。大家要是有一点唯识学的常识,你听这些话就容易懂。我们思惟想像是第六意识的作用,第六意识向外,可以攀缘一切现象,向内它能够缘到阿赖耶识,它的功能实在是不小,但是这个地方就是一个界限。识之外是真如本性,它缘不到,因此就没有办法想像,绝对想不到的。想不到,当然也说不出,所谓是言语道断,言语这一道达不到。可是佛以言语来说法,希望我们从言语这个地方能够契入真实,好像言语是个指路碑,指路碑不是目的地,你依照这个指路碑再往前进,丢掉这个指路碑,往前面进一步,它就是的,就得到了。因此《金刚经》上说,「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所说的这些法,舍就是不要执著,你要执著这个佛法,那就等於把这个指路碑就当作目的地了,这就错了。目的地距离这里还有一段路程,要超越。
这句用在一切法门里面亦复如是。所以佛给我们讲无量的经论、无量的法门,随便举一个法门,所有无量无边的法门都在这一门里面。我们讲一个念佛法门,禅就在念佛里面,密也在念佛里面,戒律也在念佛里面,教也在念佛里面,这一门统统全收。如果你学禅,参禅或者一个话头,或者你用观心,念佛法门也在里面,戒也在里面,密也在里面,教也里面。所以随拈一门都是所有一切法门统统在里面了,所以才给你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不能说哪一个好,哪一个不好,说哪一个好、哪个不好,这错了,这是你有分别执著,你本身错了。但是可以说哪一个法门契机,哪个法门不契机,这个可以说,为什么?法门虽然平等,『举一全收』,众生根性不平等,不能举一全收,这个众生根性不可以的,绝对是不平等的。因此修行一定要契机,契机修学不但很快乐,进步很快速,容易成功。法门要不对机,你修学有困难,不仅是困难,得不到结果,一生的工夫可能是白费了,那就非常可惜。
因此我们知道这个事实的现象,我们在无量法门里面选择念佛法门,如果有人给你说,单念这句佛号不行,这个往生不可靠的,你听了怎么办?他教给你这个念佛还要加一点禅,还要加一点密,这才靠得住。一个人给你说,你还半信半疑,十个、二十个,很多人都给你说,你怎么办?善导大师给我们说得好,不但是凡夫常常这么说法,即使是地前菩萨、地上菩萨(地上是初地到等觉),甚至於十方一切诸佛都来这样劝我们,你还动摇不动摇?如果你不知道事实真相,听了真的会动摇。那你心里就要晓得,凡是破坏你知见的、破坏你功夫的,这不是佛菩萨,那是魔障。怎么晓得不是佛菩萨?佛佛道同,一切诸佛菩萨所说,跟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决定是相同的,不会有两样的。我们能够信守这个条件,你的信心就不会动摇了,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秘诀就是一门深入,这就有成就。同时学几个法门决定是障碍,但是你要是求解,可以。求解,你同时可以研究许多经论,行;但是修行不行,修行决定是一门深入。
我们在近代,几乎在每个地方,我都劝人解也要专,不但行要专,解也要专一。原因在什么地方?与行能相应。因为佛说一切经是对一切不同对象所说的,佛所说的法皆是方便法,佛没有定法可说。你看《坛经》里面,六祖大师教给说法的人,教给他原则,三十六对。你执著有,我就跟你讲空,给你说空什么?破你执著而已。那个人执著空,我就专门跟他讲有,破他执著空。所以佛说无量法,无非是破众生执著而已。你不晓得佛说法的义趣,看到这个经上佛讲空,那个经上佛说有,这到底空对,还是有对?到底要相信哪一个理论?反而使自己迷惑了,使自己生了许多的疑虑,不但障碍你修行,也障碍你知见,障碍你的正知正见。因此远远比不上老太婆,老太婆怎么样?我不要读经,我不要懂得理论,佛教给我念佛,我就老实念佛,她成功了。
自古至今,诸位看《净土圣贤录》,看历代往生传记,不通经教的,什么都不懂的,单念这句阿弥陀佛,往生成就的有多少人?那些人要在学佛根性里面讲是上根,不但容易成就,成就高。什么是下下根?知识分子是下下根。喜欢博学多闻,样样都想知道,样样都想学,结果这一生往生,他打个问号,未必能去得成,这是我们要晓得的。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一即一切,我们就不怀疑,才知道每个人选择的法门都殊胜。我是念佛的根性,选择念佛法门;他是参禅的根性,他选的参禅法门;那个是持戒的根性,他选择修戒律的法门,都对,都正确,都值得赞叹。只要一生坚定不移,一门深入,统统有成就。
也许大家要问,那不是念佛法门,参禅、持戒、学教的能往生吗?能。大家《无量寿经》念得很熟,能,只要你把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西方,没有一个不往生的。极乐世界那个门很大,不一定是教你专念阿弥陀佛,修一切法门回向求生净土,统统得生。所以有人问,我念观音菩萨念得很习惯,念了好多年,你就继续不断再念;我念《地藏经》念得很久了,你继续再念,不必去改。可是里面的要领,都是要念到功夫成片,这样才行。功夫成片、一心不乱,那就成功了,回向求生净土,这才决定得生。如果我们修学没有这个功夫,那这一生你心里想往生也去不了。
但是佛说法,诸位要晓得,虽然说的有五乘佛法,五乘里头有人、有天,人天福报,可是佛说法的目的毕竟不在人天。如果是人天法,佛不必出世,因为这个世间讲人天法的有人,有真正的学者,像孔子、孟子、老子、庄子,有宗教家、有哲学家、有科学家,都可以帮助我们得到人天的福报,何必要佛来出世?佛出现在世间,他的目的就是要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因为这桩事情是世间这些宗教家、科学家、哲学家做不到的;换句话说,三界之内的,他们行。
像印度那一般高级的宗教也很了不起,他们有办法到色界天、到无色界天,这是用禅定的功夫修四禅八定,确实不简单,但是没有办法出三界。他们甚深禅定之中观察到六道轮回,六道轮回的现象他完全清楚,他很想超越,没有办法,他那个定没有办法超越,达到非想非非想天八万大劫之后,他还要往下堕落,他不能超出。想超出,找不到方法。他有这个念头想超出,这就感应诸佛菩萨来应化。你有这个念头,我一定要来帮助你;你没有这个意念,佛菩萨来也是枉然,也没有用处。所以诸佛菩萨为什么降生在印度,不降生在中国?这个大家就很清楚,中国人没有见到三界六道,没有这个意思想出轮回,所以佛来了也没用处。给我们讲这些,这些我们还没有想到。那为什么出现在印度?印度那些宗教家已经见到了,已经起心动念想超越了,佛这是应机说法,那边机熟了,这一边根机没熟。我们这边根机什么时候成熟?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中国这边人根机成熟了,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了。
这些事实我们统统要知道。这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抉择法门,晓得佛出世讲经说法真正的目标。这个真正目标,还不是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就算了事。为什么?这个愿望不大,很小,这是小乘。那佛的意思究竟在哪里?是帮助我们圆满成佛,而圆满成佛的法门就是本经。《华严经》是大圆满,用什么方法成佛?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诸位要晓得,所以我跟你讲,这叫究竟圆满佛。《无量寿经》、《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教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四土三辈九品;《华严经》教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直入实报庄严土的上上品,所以它是究竟圆满。也就是说,净宗是有阶级的,会达到顶上去,这个法门是直捷往顶上那层去的,那就是得要修十大愿王。十愿,换句话说,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落实在生活的层面。怎么个修法?要用真诚之心,真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真心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界限。正如此地相应了,一就是一切,我礼敬阿弥陀佛,就是礼敬一切诸佛,敬一个人就是敬一切众生,敬一桩事就是敬一切事。即使像经上讲的,毛尘许的善根,这讲微不足道,毛是汗毛,尘是微尘,这么一点点小善都尽虚空遍法界。为什么?它法界体没有两样,这叫普贤行愿。
可是诸位要知道,普贤行愿不是一般人都能修的,为什么原因?一般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有是非人我;换句话说,你心里面划了很多的界线,那你礼敬、赞叹、供养与普贤行不相应。你把这些界线统统去掉,你的礼敬、赞叹、供养就是普贤行。换句话说,用纯真、清净心来修,就叫普贤行;心里面有一丝毫的染污,就不是普贤行。希望同修们体会这个意思。唯独普贤行里面一即一切,随拈一法,圆收一切法,圆满的摄受一切法。我们读《无量寿经》的时候,诸位读到,在第二品就念到「德遵普贤」,这是说什么?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修普贤行。那个时候是弥陀不思议的愿力加持你,使你的分别妄想不起现行,你一切行与普贤行就相应了。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不容易,起心动念都有是非人我,所以不相应。我们翻开经本,看二百九十二面第二行,《疏》:
【上但约无分别智。证於真理。有此五门。】
这个『五』是一即是五,五即是一。『无分别智』是根本智。古时候学佛,一入佛门先学根本智。换句话说,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不分别、不执著学起,这是古时候的办法。现在学佛从哪里学起?从一切分别执著学起,恰恰颠倒。所以我们看古人的传记,你看《高僧传》、《居士传》,无论在家出家学佛的,没有几年他就开悟、就证果、就有成就了,这很多。三年到五年当中,开悟证果的人非常之多。我们现在学一辈子,还迷惑颠倒,原因在哪里?方法错了。可是现在人也很奇怪,信邪不信正,听骗不听劝。劝他,他不听;骗他,他听。所以这个世间有大劫难,正法不能入耳,邪法是愈听愈欢喜,你看这怎么得了,这是今天社会,可以说全世界普遍的现象。这个现象不是好现象,这个现象是整个世间有大灾难要来临之前的预兆。
你要是念念历史就晓得,每个时代有大难之前,一定有预兆。这承平大治的时代也有预兆,有好的预兆,有祥瑞。世间有大乱的时候,这个预兆就是妖魔鬼怪。什么叫妖魔鬼怪?《左传》里面下的那个定义非常好,「人弃常,则妖兴」,妖魔鬼怪就出现在世间,这就是我们社会大众伦常不要、舍弃了,这个社会就是妖魔鬼怪的社会了。我们用《左传》里面这句话来看今天的社会,岂不是跟他说的一模一样?伦是五伦,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今天的社会里面,确实父亲不像做父亲的,儿子不像做儿子的,兄弟不和。在社会上,君是领导人,领导人不像领导人;被领导的人也不像被领导的人,乱了,这叫乱伦,喜欢犯上,犯上是英雄,这还得了!喜欢作乱,作乱是大革命家,这还得了!这个不得了。五伦统统破掉了。常是什么?常是我们基本道德的观念,仁义礼智信,现在统统都不讲了。
今天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什么关系?利害,对我有好处,这就好朋友,没有好处,你就踢到一边去了,道义没有了。人天是讲道义的,妖魔鬼怪不讲道义;换句话说,妖魔鬼怪所讲的是利害。有利,他就利用你,到用完了之后,他就不要你了,听凭宰割,这就是社会大乱,有极大灾难要降临。我们不幸生在这个时代,要遭受这个苦难,有没有办法幸免?从前李老师讲,只有一条路,念佛求生净土,可以避免这个灾难。但是念佛求生净土容易吗?真的不容易。虽不容易,如果你真正肯做,没有一个人做不到。要怎么做法?要真做。假做是不能成功的,要真做。真做从哪里做起?从真诚做起。换句话说,今天这个时代,五浊恶世,我们心里所想的、口里所说的、身体所行的跟那个浊恶相反,那就成功了。他浊,我不浊;他迷,我不迷;他妄语,我不妄语;他骗人,我不骗人;他害人,我不害人,反过来,你就成功了。
实在讲,学佛一入门,这个皈依叫翻邪皈依,翻邪三皈,要真正的回头。真正回头,心里面不能有丝毫的虚伪,不能有丝毫虚假,这样念佛才能成就,才能有感应。如果有一丝毫虚假,为了眼前的利益,那就错了。眼前也许占到一点小便宜,可是来生还要去搞六道轮回,不知道你要搞到哪一生、哪一劫,这个可怕了。所以我们如果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宁愿舍弃我眼前的利益,我要争取将来永恒的幸福,这是一个真正觉悟的人,真正聪明人。所以古德教我们,老实,老实就得度了。老实念佛,这就有成就。所有一切障难,总而言之一句话,都是不老实。什么人不老实?自己欺骗自己,欺骗别人,这就是不老实。真正老实人决定不自欺、不欺人,世法、佛法都从这个地方做起。
这是说到无分别智,讲到根本智,有了根本智之后,才能够生起后得智。后得智是什么?是无所不知。古大德求学,跟一个老师。跟一个老师是求根本智,完全接受一家之言,所以他的思想很单纯,一点都不复杂,跟一个人学。这一个老师训练他什么?就是训练他老实,不是训练别的。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无论采取什么方法,目标决定是一致的。要用一个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帮助他修清净心,帮助他断掉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这么一个单纯的目标。如果他妄念轻了,分别执著少了,老师看看这个情形,就可以同意他出师。出师现在的话就是毕业了,可以离开老师了。离开老师,就要到外面参学。这个参学就是什么人都可以接近,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看,完全开放,叫你广泛接触这个社会,成就什么?成就无所不知。
那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开放他出去参学?必须他见色闻声都不动心,有这种能力,才够资格去参学。如果见色闻声还动心,还会被外面境界所转,这不及格,没有能力出去参学,好好的、乖乖的跟一个老师。所以凡是参学,都有定功,不受外面境界影响,这就是根本智成就,他有定力。定,这才能生慧,让你广学多闻,大开慧解,这样才能够帮助一切众生。我们今天求学恰恰相反,今天我们根本智(就是无分别智)舍掉了,一开头就分别。古人讲根本,很有道理,像一棵树一样有根、有本。那根本没有了,哪来的枝叶?广学多闻是枝叶、是花果。没有根本,哪来的枝叶花果?我们明白这个道理了,才晓得离开根本,博学多闻,那是一条死路。纵然学得、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说个不好听的话,是花瓶里面的东西。纵然很美,时间很短暂,过几天就死掉了,枯死了,不是活的。这从根本智培养出来,它是活的,这是说明根本智的重要。像这段最后讲到念佛法门,还是以根本智为基础。这注解里面有一句话,我把它念一念,在二百九十二面第五行,从最后一句念起:
【故知有云。】
有人这么说。
【唯识论一部。】
这是讲一门一法。
【一切经论已备者。】
这不就是举一全收吗?
【轻谤佛法之甚也。哀哉。哀哉。】
这个意思说得非常之深,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随便一部经论、随便一法,都圆满含摄一切法,这是理,一点都没错。对什么人说?对圆人来说,对圆入、圆悟的人来说,没错。没有圆入、圆悟,一部就是一部,一部绝对不同第二部。因此佛法里面的承传,要求的是什么?圆顿根性,要求这样的人。圆顿根性的人,他听经、读经,他会悟入教理,这就是一悟一切悟。如果不是圆顿根性,那就是不得已而求其次,希望他能够体会教义。教义是教理的一部分,不是圆满的。
像在中国,大乘分十个宗,十宗的教义不同,教理相同,这是其次的。这样根性都没有,那就属於下根。如果我们分上中下三根,上根悟入教理,中根悟教义,这下根连教义也不能入,那怎么办?就学一部经。死心塌地,老实在一部经上下功夫,功夫深了,也能够通义通理,这都是办法,所谓是一经通一切经通。我们看看现代人的根性,说老实话,上等根性的没有,中等根性也找不到,那只好在经教里头也一门深入。可是要记住原理,记住原理有什么?不造罪业,不毁谤别的法门。我们懂得这个原理,这样就好。我们看底下一段《疏》文:
【若以无障碍智。证无障碍境。境智圆融。难可言尽。总为能所契合。】
这段话说得非常圆满,说得非常之好。我们要入的就是无障碍的境界,就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大乘佛法里面讲,修行证果。证是什么?证就是入。果是什么?在境界里头真正得到自在快乐。没有一丝毫疑惑,没有一丝毫烦恼,没有一丝毫妄想,这就成功了,这就是无障碍的法界。无障碍的法界,怎样才能证得?要『以无障碍智』。无障碍智,就是前面讲的无分别智。前面跟诸位说过,无分别智是根本智,无所不知是后得智。后得智是枝叶,根本无分别,枝叶里头有没有分别?当然无分别,无分别就无障碍,这样你才真正体会到佛法教学的善巧方便,教学手法的高明,你才真正体会到。
假如说根本智无分别,后得智有分别,那我们今天离开了根本智,求后得智,我们一定可以求得到的,那有什么两样?殊不知诸佛菩萨在有分别的时候就是无分别,因为他根本无分别。有分别是什么?是对你们有分别,你分别,我随著你分别,我有没有?我没有分别。我为什么没有分别?我证得无分别智。所以你在境界里不自在,我自在。你们想一想,你们日子过得很苦,你去细细思惟,你那些苦从哪来的?是不是分别执著?你看,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苦在哪里?没有!所以你所有一切苦难,都是在分别执著里头生的,全是假的,全都不是真的。
离开一切分别执著,你在日常当中的享受跟诸佛菩萨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境界就是如来亲证真实的境界,这个真实境界就在我们眼前,就是我们现实的境界。我们不能证得,就是在境界打妄想、生执著,所以就变成了处处都是障碍,有障碍就有烦恼,就有痛苦。我们举个粗浅的例子来说,国家与国家为什么会打仗?这个土地没有界线,划一道界线。界线在哪里?找也找不到。两个边界就会打仗。没有边界,那战争就没有了;一有界线,就有争执。所有一切争执发生,都从界线里头来的。这是假的,这不是真的。佛教我们把这个抽象的概念拿掉,你能够在一切法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天到晚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你看看快乐无比,游戏人间。这个人间是什么?人间是立体电影,你在这里头观赏,才会得大自在。你不会观赏的人怎么样?把自己卷在里头,他哭你也哭,他笑你也笑,这变成傻瓜了。这段经文大主义是在此地。
所以诸位要知道,一真法界在哪里?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现前的境界。为什么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一真法界失掉了就变成十法界。那这十法界,说实在的话说,从哪里分的?从你心里头对境界迷惑的浅深而分的。迷得浅就佛法界、菩萨法界,迷得深的,饿鬼法界、地狱法界;换句话说,也就是分别执著轻重而分的。你执著得愈坚固,你这个法界就愈往下去;你分别执著愈淡薄,你的境界就往上提升;完全没有分别,佛也没有了。所以这个时候给你讲真话,无佛无众生,无佛无众生就到一真法界。所以给你讲九法界都是方便说,都不是真的,一法界是真的。
《华严》跟我们讲一真法界,一真法界也就是我们这个经题里面讲,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要用现在的话来讲,解是解除,把什么东西解掉?所有一切烦恼、缠缚,心里面的牵挂解除掉了。我们心里面有牵挂,世间人形容心有千千结,解掉了。脱是什么?脱离了十法界,不但是六道三途,十法界也没有了,这叫解脱,这样才能入无障碍法界。所以诸位一定要知道,十法界、一真法界就是我们现实生活的境界,都在一念心中变现出来的。所以你要想证得,要用无障碍智,无障碍智一得到,这个境界马上就变出无障碍境。佛说境随心转,诸位明不明白?境随心转,眼前这个境界马上就变成一真法界了。
『境智圆融,难可言尽』,智是圆满的,境也是圆满的,这个圆满就是密宗里头常讲的大圆满。这个圆满是尽虚空遍法界,绝对不止我们这个地区、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尽虚空遍法界随著我们这个念统统转。转到这个境界,我们的六根能力之所缘也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诸位如果真的入这个境界,坐在此地,西方极乐世界什么状况,你就看得清清楚楚。阿弥陀佛那里讲经说法,我在这里坐著听得清清楚楚,为什么?障碍没有了。刚才讲了,解脱了,自在了。现在他方世界看不见,诸佛菩萨讲经也听不见,原因出在哪里?出在有障碍,有障碍就是有分别执著。我们没有入这个境界,有分别执著的时候,那只有一条路,与这个无障碍的境界非常相应,那叫老实念佛。念到功夫成片,念到事一心不乱,念到理一心不乱,就入这个境界。所以这个境界,在净土宗里面来讲,是理一心不乱的境界,就是无障碍境界。
『总为能所契合』,能所融,能所不二,能即是所,所即是能。如果从智跟境上来说,境智圆融,智就是境,境就是智,像水乳交融。这里面不能把它分哪是智、哪是境,你要分成智跟境,这当中又有界限,又是二法。六祖能大师说得很好,佛法是一法,是不二法,二就不是佛法。佛法是什么?是真正觉悟之法。所以觉悟了,万法是一法,还在分二、三,决定没有觉悟。没觉悟的时候有二、三,悟了之后就没有二、三,就是一法。所以佛法是不二法,他说得非常的圆满、非常的正确。
我们看末后这一小段,这总结,这一大段我们就讲完了。在二百九十四面倒数第二行:
【上之三门。以后契合。但合前二。故三门一揆。为入法界缘起普贤行愿之宗矣。其行愿别相。文中具之。】
这个『宗』是在没有讲经文之前,先把入法界的纲领、要义跟我们说明白。至於行愿的别相都在经文里面,就是后面要讲到的。本经的玄义到这个地方就讲圆满了,向下,我们就讲到这部经。说到这部经,还是要从翻译、从经题来叙述,这是《别行疏钞》第四卷讲圆满了。好,我们念佛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