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一一一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一一一集)  1991/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111

  请掀开经本,二百七十四面第一行,看《疏》,这是第三科:

  【三双融俱离。性相浑然门者。曲有十门。】

  我们看《钞》,钞是疏的注解。

  【三明双融俱离。性相浑然门。】

  这个『明』是说明。『双融』,前面跟我们讲的这二门,二门是方便说。这个真实的,实在讲,就像大经上所说的,不仅仅是二,这个二是归纳,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成为两大类,这还是方便说法。真实说,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所以门门都能相融,都能够圆融。这里面委曲婉转再跟我们说十种不同的现象,显示出理事是一不是二。十门里面前面七门是讲理事无碍,后面三门是讲的事事无碍,这样合起来看,就是华严宗讲的四种法界: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这才把这个宇宙人生真相给我们说出来,说明白了。下面这十门有很深的理,理虽然很深,实在讲,事就在眼前,总离不开日常生活。我们看《疏》,二百七十四面倒数第四行:

  【一由离相故。事坏而即理。】

  这是一门。

  【二由离性故。理泯而即事。】

  所以理事无碍,我们看这个注子,这个地方要很细心去体会,都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

  【初二门出理事相。】

  『初』是为我们说出理与事。

  【於中初门事坏即理。疏云离相故者。此标所以也。相即是事。此举缘起如幻之事。非妄计定相之事也。事坏而即理者。正显理相也。】

  这段文是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现代的年轻人文言文不念了,恐怕看这几句意思还是看不出来,这不得不说一说。先要明了理与事,这是前面我们讲了很多次。这先说事,事就是现相,这个现相是事,这个相怎么现的?譬如现在这个科学家、哲学家,乃至於宗教家,都在那里探讨宇宙从哪来的?那么讲宇宙,当然都是讲宇宙里面的现象。我们看到太空当中有无数的星球,有自己能够发光的,过去我们称它作恒星,现在晓得它还是动的,现在没有恒星了,知道恒星也是在移动。这个大的自己能发光的这个星球,又有许多行星围绕著它,行星还有很多卫星围绕著它。那将来会不会再发现卫星还有那个小星也围绕著它?这都非常的可能,因为太小了,没注意,没发现到。

  星球里面许多的生物从哪来的?这是事。怎么来的?一定有个道理,这个道理是它演变的过程,还不是根本第一个道理。根本第一个道理,它是依什么生出来的?那个不讲它的演变,它到底从哪来的?这就是哲学里面所探讨的宇宙的本体。在佛法里面我们前面讲的真如门,就是讲的理。宇宙万物它有个理,这个理,佛法叫真如,也叫本性,也叫做真心,我们现代人称它作真理,它就是依这个东西变现出来的。理是决定存在,理不是事相,因此我们六根的能力都接触不到,不但眼看不见,耳听不见,心思也想不到。为什么想不到?它不是心思,所以心思这个能力有限,心思可以想到现象极微之处,就是缘不到真性,这真性不是事相。

  可是离了相,这个理就显示出来。虽然这个理六根接触不到,那个理也会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也能够见到。那个见,那不是眼识见,眼识见不到,见性见。由此可知,经上教我们离相,是不是教我们离开外面境界相?不是的。你要想到是离开外面的境界相就错了,是离开我们自己心缘境界的相。所以离相不是离外面的相,是离眼识的相,离耳识的相去闻,离眼识的相去见。离眼识的相去见就是见性见,见性见的是理,见的是真如本性。如果我们用眼识去见,一定见的是事相,就见不到理了。外面理跟事是一,所以你不需要离,离自己里面六根的相分,是教你离这个,不是离外面的。不但离八识五十一心所的相分,连八识五十一心所的见分也要离。为什么?相分是幻相的,见分是妄想,有妄想也见不到真性。所以大乘经里头常常教我们离一切相,诸位要知道,不是离外面一切相。

  诸佛菩萨天天跟凡夫混在一起,没离开;实际上,他是真正离开了,是真的离开了。我们听了离相,往往把这个离相误会了,认为什么?有小乘人,阿罗汉跑到深山里面人迹不到的地方修苦行,那叫离相。试问问,他离了相没有?他到深山有山的相,他住个石洞有洞的相,他没有离开,他离开什么?他离开我们繁华社会的相,他有那个山明水秀的清净之相,他还没有离开相。所以诸位要记住,是离你心里头分别执著妄想的相,要离这个。这个一离,原来事即是理,理即是事,他相即了,他圆融了。原来真如本性在哪里?随拈一法,哪一法不是自性?离了这个相,就见到性了,性在哪里?事事物物无非是性。

  所以此地讲,这个相就是事,这是『举缘起如幻之事,非妄计定相之事也』。妄是虚幻,计是计度分别,这是一个虚幻决定不实在的。但是这个地方从哪里区别?区别的缘起是我们外面的法相,境界相。妄计定相,是心里面执著的那个相,这个事要辨别得清清楚楚,外面缘起那个相是不能离的,里面的相要离。那么『事坏』,坏我们执著的那个相,你如果坚固的执著,它不会坏。外面这个相会坏,外面相是什么?刹那生灭。

  我们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诸位能体会。譬如我们这个人,说我们自己这一生,想像我们童年,能够记忆的时候,一年一年长大了,我们这个相,这个事相一年一年在变。假如说我们现在再回想我们六、七岁的时候,宛然清清楚楚,它还在,没变!所以你那个执著的相,只要你有执著,永远在那个地方。这是遍计所执,这是妄境,这是比缘起的相更假,是不是?你心里面所想的!那是更假。外面缘起的这个相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是假的。它这个假比我们妄想那个相,显得它真实,它是缘起的。我们想像当中那个相,那不是缘起的,那是个抽象的概念。这在佛法里面,把它列做如,叫做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完全是一个概念,是一种想像,不是事实,这要知道。

  事坏,这个事天天在变。我们举个例子,就像楞严会上,波斯匿王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举的那个例子很好。因为当年佛说法都在恒河流域,佛就举这个例子问他,他说你第一次见恒河是几岁?波斯匿王说,三岁。记得很清楚,三岁的时候,他母亲带他到恒河,他第一次见恒河。佛就问他,你现在几岁?他说我现在六十二岁了。波斯匿王跟释迦牟尼佛是同年的,现在六十二岁了。佛就问他,那你现在见恒河,跟你最初见恒河有没有两样?他想想,没有两样。他说你身体有没有变化?身体有变化,他说我六十岁比起五十岁的时候,那五十岁年轻。五十岁再比四十岁的,那当然不如四十岁强壮,他说现在老了。佛就说,身体天天在变化,在老化了,这就事,事坏。你见恒河那个见性,三岁到今天六十二岁,没有改变,这个不变是理显出来了。波斯匿王就恍然大悟,佛就给他讲,这是生灭的身,生灭身中有不生灭的性,你这个六根的根性不生不灭。波斯匿王听明白之后,非常欢喜,晓得什么?身有生灭,真正的我不生不灭,这才觉悟。

  这在我们自己身上很明显能够显示出真理,这六根根性就是真理,不生不灭。身有生灭,这个六根根性不生不灭。也许有人说,我年轻的时候的眼睛很好,很小的字我都看得很清楚,现在老了不行,戴了眼镜看起来很苦,这是不是见性出了毛病?假如真的见性也老化了,戴上老花镜还是老花才对,为什么戴上老花镜看的还跟年轻看的一样?由此可知,这还是我们身体里面的变化,并不是见性变化。我们耳朵,年岁大了,这个耳根不行了,坏了,这个机器也有故障了,那闻性没有变化,戴上个助听器,还是跟年轻时候听力一样。证明你见的能力、听的能力,绝不随你身体的老化,不随你身体的新陈代谢,我们从《楞严经》这段的比喻,看这个经文就非常清楚、非常明白了。这就是为什么说事坏?事是讲坏,是变迁,从事相上变现,显示的理不变。特别从我们自己身上,就会有很深刻的体验,很容易觉察到。从万法上也不例外,但是从外面物质上去观察,没有我们自己这个身心那么样明显。所以佛举例,就举我们一个人的身体跟这个六根的能力,很容易辨别出来。事坏,坏就是变,理不变,这个性不变,六根的能力不变。这是第一个,『由离相故,事坏而即理』。第二,『由离性故,泯理而即事』。我们看这个注解,注解在二百七十五面第二行,这当中:

  【疏言由离性故者。举其所以。此明无我理。非事外定空之理也。理泯而即事者。正显事相也。】

  我们还要从这个人身来勘验。佛在《楞严经》只说前面一桩,如果把前面这桩翻过来就是离性即事了。事是我们这个身相,如果我们只看缘起,缘起的事,只看这个缘起,性是如如不动,离了这个真性,单单看缘起,实在讲,权小凡夫统统是看这个,一切万事万物无量因缘生起的现象,只看到相。理在哪里?理就在事相里头,但是权小凡夫不知道这个理,泯是不知道,不显。理是在,不显,不显是我们的粗心大意看不出来,为什么佛菩萨看得那么明显,我们看不出来?可见得,我们这个心思冥顽不灵,只看到这个事相,把这些事相都当作真实。只看到一边,没有看到二边,不知道这个事就是理,理就是事,理事不二!

  【三由离相不坏相故。事即理而事存。以非事为事也。】

  前面这二门是从两个极端来观察,教我们首先辨别清楚哪些是本体?哪些是在现象?把这两个弄清楚。这以下就要说明这两者的关系,这个关系就是两者的真相。从各个方面来观察,这两者是一不是二,於是真相才大白。我们看注解:

  【第三门。举第一门收第二门。】

  第一门是理,第二门是事。

  【明理时不失事。】

  说理不能离开事。

  【疏言由离相。即第一门。由离相故。不坏相故。即第二门。】

  『离相』,如果真的把这个事相远远离开,躲起来了,这叫坏了相。刚才给诸位说的,离相是离心里面分别执著的相,不是离外面缘起的相,没有坏相。为什么『不坏相』?原来相就是理。这十门很不好体会,所以古时候贤首国师用金狮子做比喻,那是皇帝问这十门,他就用金狮子比喻,皇帝听到之后明白了。《华严经》的「金狮子章」,用比喻来说法。以金作器,器器皆金,把金比作理,比作性体,把相比作事。金,我们造一个佛像,这是缘起,佛像是缘起;我们造一个狮子,也是缘起;我们把它造成一个植物,把这个金做成一个花,做成一个树,也是缘起。你看那个相、事,它刹那刹那在变,体没有变。造佛像是这么多金;我不要佛像,我把它造成狮子,还是这么多金;这个狮子我也不想要了,我把它做成一个花,花还是这么多金。金没有变!那个相,你喜欢要什么,你就造什么。所以相是缘起,体是不变,体是不生不灭的;相,随心所欲在变化。

  所以相是假相,为什么假相?它会变的。体不变,不变就是真的,会变就是假的。假的相,你不要去执著它,执著就会坏了。我们这个身体,身体会不会变?会变,刹那刹那在变。现在科学发达,我们都知道,这个身体是许多细胞组织的,而这个细胞刹那刹那新陈代谢,不断的这个老的细胞消失了,新生的细胞代替了,新陈代谢,这个身体是刹那刹那在变。身体在变,这个桌子变不变?也在变。因为它变化的幅度很小,我们觉察不出来。好像看它,我昨天看这个样子,今天还是这样的!其实它在变。为什么?今天我们在这里看这样子,如果你过个两百年来看,不一样了,变化就大了,就看出它的变化。每天看不觉察到,可见它刹那刹那在变,它绝对不是一百年变一次,过一百年又变一次,不是的,刹那刹那在变。

  所以佛给我们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小,从一微尘;大,虚空法界,大到星球,统统都是有为法,有为法就是生灭法,这也被现在科学证实出来。你看那个天文学家每天观察太空的星球,天天有发现新的星球,从前没有的,发现新的星球,也常常发现这个旧的星球没有了。所以佛跟我们讲世界的成住坏空,今天也被科学证实了。科学家告诉我们,太阳系也有瓦解的一天,太阳的光一天比一天衰减,将来光明完全丧失掉,这个地球完全变成冰冻,会瓦解的。我们的寿命太短了,看不见。假如我们有无量寿的话,那看这个星球的变化,就会看得很清楚、很明白。这是真正的事实,明了了,我们对於这一切现象自然就不会再执著它。不执著,你就不生烦恼;不执著,你本来具足的智慧就现前,你在这个无尽的虚空法界里面,你就得大自在。这个自在,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讲的随心所欲,佛法里面讲大自在。

  我们今天是不自在,非常的不自在,原因在哪里?就是在看错,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这些缘起之法、幻化之相,以为它是真的,所以在里面分别,在这里执著,这才生起无明,生起无限的烦恼,带给自己无量无边的痛苦。这个痛苦是不是真的?说实在话,也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虽不是真的,他确实在感受,这可怜。就好像作梦一样,梦是假的,不是真的,大家都晓得,如果天天晚上作恶梦,那日子不好过。我们六道轮回众生,就像天天晚上作恶梦的人一样。诸佛菩萨很清醒,他不作梦,我们是天天在作梦,这个受用不同就在此地。所以觉悟的人,人生才真正有价值,真正有意思,我们讲生活过得非常充实有意义。不觉悟的人,真的是醉生梦死,迷惑颠倒,糊里糊涂来到这个人间,糊里糊涂又去轮回,永远是迷惑颠倒,永远在梦中还作梦,这是非常之苦,非常的可怜。佛法对我们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功德,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给我们说破。彻底明了之后,在一切法当中,你自己知道如何去处理了,自然就知道了,不必问别人,也用不著人来教你。明了了,还会有错误吗?我们再看底下这个文,『明理时不失事』,就是离相不坏相。『故即第二门』:

  【理泯而即事。即是反显不坏相。此举所以也。言事即理等者。正显理时不失事。言事即理者。意显非取理外定相之事。】

  这就是刚才我们举古人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器就是金,金就是器,是一不是二。可是你完全要清楚、要明了,你就不会怀疑,不会在这里面去起分别执著。譬如说,我们今天用黄金做了许多的东西摆在那个地方,譬如说那个银楼,你们去看!你会不会在那里分别这是金、这是器,你会不会在分别?你不会,你如果这样分别,人家说你神经有问题。不明白的人跟他讲解,明了之后,不会有这个分别执著。这就是说这个真正的事相就是如此,我们从这个例子要能够想到虚空法界,现在分类法分成动物、植物、矿物,动物、植物、矿物的本体,理是一个,这个世间人常讲真理只有一个,也猜中了。真理是什么?他并不晓得,他说真理只有一个,这个话说得很对。真理没看到,大概听别人讲的,人云亦云,这讲得没错,是一个。

  所以佛经里面常说,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佛有三身,我们有没有三身?都有!一切众生都有三身,问题就是你有没有发现到而已。并不是说成了佛之后,这才证得三身,没成佛,没有证得,那这样说起来,成佛就有增加,没有成佛就有减少了。这经上明明告诉我们,成了佛之后,没有增加一点点;没有成佛的时候,也没有减少一点点,不增不减!这才是真的。成佛的时候,三身才发现;没成佛的时候,不知道,虽有三身,不晓得。佛给你说穿了,这才恍然大悟。法身是什么?法身是理,我们六根根性不生不灭,这就是自己的法身。报身是什么?报身是智慧,今天我们一看、一听,能够明白,不迷惑,那是报身,报身是智。这个肉身,肉身这是应化身。佛的应化身是愿力而生的,众生有感,佛就有应,我们现在这个应化身是业力显现的,不生也不行;要是有罪,不受也不行;有福,这不享也不行,这就不自在!就是迷了就不自在,觉了就自在,就这么回事情,这些统统是真相。这里比喻是用摩尼珠,体,相用来比喻,我们刚才用金跟金器来比喻,是一个意思,都是比喻理与事的。我们再看第四,《疏》:

  【四由离性不泯性故。理即事而理存。以非理为理也。】

  现代人所谓的玄学,它玄到哪里去?这个理跟事脱节了,这就玄了,佛不说这种理。佛跟我们讲的理,即事之理,这是真的。离开事之外还有理吗?没有!离开这个相之外,还有金吗?这在佛法里面叫遍计所执性,那不是真实的。真实之理,还不是依他起性,叫圆成实性,那是真的。遍计所执,既不是理,也不是事,是他空想,打妄想,那个完全是假的。因此佛跟我们讲的性,绝对不离事相;佛跟我们讲的相,绝对不离自性,这个要知道。所以说是离性而不泯性,离性是什么?对於性不执著,离就是离分别执著。性在不在?在。所以理就是事,理就存在事上。就像佛告诉波斯匿王不生不灭的真性,就在我们的身体里面,不要离开身体之外去找不生不灭的本性,找不到,就在六根门头。古人常讲,佛在哪里?六根门头放光动地的即是,你到哪里去找?这是真佛,不是假佛。离开六根根性,你别去找佛,找不到,那就是什么?心外求法。没有这个道理,所以佛要从自性里面去求,这句就是最重要的,『离性不泯性』。

  这底下给我们讲的离性,是第二门,离性而不泯性,那就是第一门。所以性就是理。宗密大师在底下也有个比喻,他用珠跟色,用这个来比喻这桩事实。古人也有用灯跟那个灯的光,那跟这个意思是一样的。从前灯是点灯,灯点燃了,那个光跟灯是什么关系?你从这里面,那个光照著灯,灯也放光。灯燃烧就放光,光又照灯,确实他是把灯比作体,光比作相。一桩事情明白了,你再仔细去观察这个世间万事万法,没有一法是例外的,然后你才明了为什么古德常讲,一经通,一切经就通了;一桩事情觉悟,一切事物统统都觉悟了,它没有第二个理,理是一个。

  问题是你真正的觉悟,不能此地一看觉悟了,本子一合起来又迷了,那就不行;说实在话,我们今天比不上佛菩萨的一点,就在此地。我们读经、听经的时候,好像是不错,可是离开讲堂马上就迷了,不能像诸佛菩萨一悟,一切悟。换句话说,这都是我们自己不善用心,不善用心就是习气太重,提不起警觉。我们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看到这比喻,智慧、菩提,菩提就是觉心,我们的警觉性不高,所以常常迷失了。如果警觉性很高,功夫就得力;也就是说,从早到晚,一年到头,一切时、一切处,念念都保持高度的警觉,这样功夫就得力。在这一生当中大彻大悟,那是非常可能的,念佛得理一心不乱,大概都没有问题,可以做得到。觉悟了自己晓不晓得?晓得,这个不要问人。觉悟是什么?是一切法都贯通了,这是觉悟之相,这自己知道。我们再看第五,二百七十七面,看疏:

  【五由离相不异离性故。事理双夺。迥超言念。】

  这个意思,前面也跟诸位说过,我讲的是阿赖耶的相分跟见分,不但相不能执著,见也不能执著。相是什么?我们用眼来说,相是你所见的。见分是什么?是能见的能。能见的能是见分,所见的那个相是相分,相不能执著,能见的能也不能执著,能所都不能执著。『离相不异离性』,二边都离,性相二边都离,这是什么境界?没得说的。所以说开口就错了,动念就乖了,两面都离了!还有个什么好说的?『迥超言念』,迥是远,远远的超过了言语,超过了念头。念是思,言是议,迥超就是不可,不可思议,这个境界就高了。常常保持这个境界,这就是宇宙万有的真相,这个真相在大乘经典里面叫它做寂灭相。寂灭相现前了,那要恭喜你,你最低限度是十地菩萨,法云地的菩萨。你看《仁王经》上讲,《仁王经》把菩萨分成很多等级,他这个等级都用忍,有五忍,那个最高的叫寂灭忍。生灭灭已,寂灭现前。生灭是什么?言念,念头是生灭。生灭灭掉了,言语念头没有了,寂灭相现前,就真相现前。下品的寂灭忍,法云地的菩萨,中品是等觉菩萨,上品是佛陀,这是修行果位最高的三个位次,到这个境界。这是见到理,见到事实的理。再看第六,他见到真正的事,对於十法界依正庄严再也不怀疑了。

  【由不坏不异不泯故。有初事理二界俱存。现前烂然可见。】

  我们不看这个钞,他这个钞看不好讲,讲了你们不好懂,很麻烦。前面是二边都离,离相离性,这边的是二边都不离,也不离性,也不离相,所以性相俱存,都在眼前,因此你得大受用。所以学佛不消极,学佛绝对不逃避现实,佛法是真善美慧的生活,是一切人心心向往的幸福快乐的生活。佛菩萨有,你把真相搞清楚了,你才会真有;事相没搞清楚,决定没有。

  我今天收到大陆来的一封信,有个同修告诉我,大陆最近曾经在上海召开了一个佛教的会议。会议当中,他们觉悟到了,他们这个觉悟超过我们台湾,我们台湾还没有听说。他们在会议当中提出来,如果佛教今后还要是经忏佛事这样子,以这个为重点的发展,佛教会消灭,会灭亡。大家建立一个共识,一定要向佛教教育这个方面来发展,来培养人才,弘法利生,这比我们觉悟得快。而且成立了一个佛教教育基金会,赵朴初居士是他们的会长,捐了三十万人民币给他们做基金。赵先生做一个抛砖引玉,希望大家共同向应。这个信寄到我这来,我这是佛陀教育基金会,能不向应吗?所以我把这个信影印了送给简居士,跟简居士商量商量我们向应他,这个路子对。

  所以佛教实在是世间最完美的教育,它不是宗教。怎么不是宗教?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你就是在五十三参里面,胜热婆罗门,那明明人家是婆罗门教,他不是佛教,他跟著佛学,他也成为菩萨。虽然成为菩萨,他还是婆罗门教,没有说婆罗门教丢掉了改信佛教,没有!菩萨婆罗门。如果明白这是个教育,天主教的神父到这里接受教育,菩萨神父;基督教牧师来接受这些,成菩萨,菩萨牧师。对,一点都没错,遍行外道。我们在五十三参里面,看到宗教徒依照佛法修学证果成菩萨的,五、六个人。这不是非常明显的证据吗?佛教是教育,可以包括世间所有的宗教徒。他教育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所以他的对象是度一切众生。

  你看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那个众生是一切众生,里面没有说婆罗门教在外,没有这样讲法!今天大陆这个做法,人家觉悟比我们高,这是值得我们很尊敬的。我前两天在高雄讲经,香港有居士打电话来,广州光孝寺来请我去讲《阿弥陀经》,时间订在四月六号,他说四月六号是好日子,他要我四月六号到广州光孝寺去,他说他们有正式的邀请函,邀请函是经过广东省宗教局批准的。那大概就是打电话给我之后,问我寄到哪里?我叫他赶快寄来,所以我今天下午忙著去办签证手续,办香港的签证手续,今天下午忙这些事情。好,我就到那边去讲《阿弥陀经》,我这《阿弥陀经》讲的是教育,不是宗教。我希望明年,我能够抽出一点时间,到大陆各个省去讲。

  所以我们今天四众弟子最大的责任,就是将全世界的人,对於佛教重新认识,重新肯定,它是教育,它不是宗教。经典是教科书,教育的目的、目标,古人讲得很清楚,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是古人常说的。这句话现在人听了意思不甚明了,不是很清楚,我们现在讲话要讲得很通俗、很明白,大家听了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我常常跟人家介绍,佛教教学的目的,是在教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到自己真正的幸福快乐,谁不要?基督教徒也要,是不是?天主教神父也要。家庭的美满,事业的成功,社会和谐,天下太平,这就是离苦得乐!离苦得乐这四个字人家听了,囫囵吞枣,我这么一解释,这真乐,这真正是乐。

  确实这是佛陀教育的目标,我们一定要恢复它的这个本质,恢复佛教真正的面目,我们在佛门里才能得到真实的利益。这要靠我们这代人来努力,来做的。做的方法我也想了很久,现在也有一个腹案,我在准备筹画想要来做,开始做。我把这个世间大众分成三大类,第一类是广大的群众,不管他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也不管他信什么宗教,问你,你要不要幸福?要不要快乐?要不要家庭美满?如果你需要,那就是我们教学的对象,就是这一类的对象。这一类对象就是以这个目标,以各人的幸福快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社会祥和,世界和平,以这个目标。

  在《大藏经》,我们也不是叫他修净土的,我们是达到这五个目标,所以整个《大藏经》里面,去选择有这些的经文,关於这方面的教训,我们把它摘录出来。摘录出来之后再分类,我们的原则,一篇的字数最多不要超过五百字。就是短篇的,不要超过五百字,三百字,二、三百字是最理想的,加一个题目,像我们的经,科题,加个题目,这样就是一个单元、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像这个课本一样一课,标个标题,然后把它分类,希望这部《大藏经》将来浓缩成一册,就是一百册就变成一册,这一册就是《大藏经》的精华。

  因为譬如说,我们讲这部经,这是台湾,你们是老信徒可以,你在国外像这样讲法,人家不来听,为什么?这个本子里头,至少百分之七十与我们生活不相干,用不上。用不上,他就觉得我花这个时间、精力不值得。现在人非常现实,学了马上就要用,这句话对我很有用处,我很欢喜接受,这个话讲的是理论,这个东西与我不相干,他下次就不来了。所以我们要从《大藏经》里摘取,字字句句都是他一生最需要受用,凡是用不上的,完全都不选,这样编成一个大藏精华,我们用它来做课本,向全世界的人来弘扬。

  那上一课,这个一课的时间三十分钟,三十分钟是不长也不短,他们来了是真有受用。太长了,没时间,没有时间学,上一课只要三十分钟,我们来做这个工作。这上课到哪里上课?这我在过去常常跟同修们说,科技,今天已经到了卫星的时代了,佛教的道场应当建立在卫星上。诸位晓得,用卫星广播,对全世界的,人家在家里头电视机打开了,每天三十分钟接受佛陀教育。我们编一套教材,然后把这一套教材翻成各种不同的文字,向全世界来推荐、来发展,我们做这个工作。

  台湾电视台价钱太高了,我们这个道场同修都不是有钱的人,没有能力支援,所以这是不得已,我准备今年六月开始到美国去做。美国电视买它的时间比台湾便宜很多,他们一分钟五十块钱,三十分钟一千五百块钱。一千五百块钱,合咱们台币三万七千块钱,我们付得起。我想我们首先来做一年试试看,成功了,一定有很多人来支援,这个就可以永远做下去。所以也希望你们每位同修提供教材。你们看经、看论,这个好,很适用,你就把它抄来,寄给基金会,基金会转给我,我来给它订一个题目,编成教科书。教材大家编,这个课大家都可以上,是不是?这个好,这个方法好。用这种方法把佛教推展到全世界。我们来做这工作。

  第二类的人,那就是真正觉悟的,知道轮回太苦,一心一意要求生净土。对於这种人,我们五经一论,对於净宗的这个经论要细讲,帮助你建立信心,帮助你发真实的大愿,这一生决定往生。那个就不是前面这个讲法,那就不同了。那个方式我尽可能用什么?用录影带跟录音带,那是一部部大部头,不是短篇的,这是我们帮助这一类同修。

  第三种是发心弘法的,发心一生从事於佛陀教育工作,救世救人,无论是在家身分、是出家身分,都一样。在家以居士身分弘法利生一样的,像李炳南老居士,加拿大的冯公夏老居士。那我们要帮助他深入经藏,他是门门都要通达,他才能应付得了这广大的群众。所以这三种不同的对象,我们有三种不同的方法与手段来帮助他。所以我们这个基金会跟景美图书馆,美国净宗学会跟达拉斯佛教会,这四个机构是向这个目标方向来迈进的。达拉斯,现在这个小道场是建好了,虽然不很大,可以住三十个人。将来那个地方,我们理想就是培养人才,真正发心弘法利生,我们那个道场可以成就他,可以帮助他。

  这是今后我们在佛法里自己得到好处,不能忘本,不能忘恩,四重恩。不仅仅是佛菩萨教导我们,佛菩萨虽然慈悲教导我们,没有大众同修财力、精神的鼓励,我们怎么可能成功?不可能有成就。所以父母恩、老师恩、众生恩、国家之恩,没有国家保护,流离失所,你也不能成就。所以要真正报恩,唯有把这个教学发扬光大,普遍推荐给所有的众生,为什么?没有一个众生不需要。这不是宗教,宗教可以不要,不信仰宗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在这个社会上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地方。唯独佛陀的教育,实在讲,太重要了,这就是离苦得乐,是我们念念所求的,它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这桩事实也是此地所说的,理事都呈现在我们眼前,使我们得到真实的受用。理明了了,心地清净平等,觉而不迷;事了解,我们真正得无量寿庄严。庄严就是美好,完全从事相上说的,这个生命才是真实,生活才真正的美满。要把它变成事实,变成生活,一定要努力去修学,依照经典的教训、经典的理论方法,认真的去学习,都把它做到,自然就得圆满了。我们十门当中讲了六门。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念佛回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