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九十九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九十九集)  1991/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99

  请掀开经本,二百四十九面倒数第六行,看大字:

  【但为众生未能直入。故方便且说三乘。而其本意唯为如来知见。知见即此一法界心。故此结前心体云为物开示。不知何以下。生后也。心体无名可言。约义强分理事。此亦老子经云。有物浑成。先天地生。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也。】

  这段是接著前面在注解所说的。前面大师引用经论,祖师大德给我们说明开示悟入这个大事因缘。虽然说得很多,我们听了之后,我想大家还是会感觉得很茫然、很玄,听得不踏实,真正要领抓不到,所以还不如我们用现代的话简简单单的来申明。

  一大事,一的确是真的,因为一切众生就是不知道一,才产生了无量无边的妄想、烦恼、执著。如果知道一,什么事都没有了。此地讲的一,不是数目字,我们千万不要想到有一下面还有二,还有三,那就错了。这个一,也就是老子所讲的,不得已强名为一。一真法界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己的真心。为什么?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从它变现出来的,所以佛经讲的一大事因缘的一,实际上就是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老子也说得很好,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这样说法的。《易经》里面讲,太极生两仪,一就是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万物。所以佛法不得已用这一个代名词,这是一个代名词,不是一个数字。大事,这里面是双关的,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宇宙万有的实相、真相,这是大事。整个宇宙人生从哪里来的?怎么发生的?怎么从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这是大事。另外一个大事,就我们凡夫来讲,生死大事。这是很麻烦的事情,生生世世要去搞轮回,永远没有办法摆脱掉,这是个大事,如何脱离轮回是个大事,所以这个大事有两个意思。当然这里面有非常复杂的因缘,这两桩大事都不是普通人能够解决得了,唯有佛陀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为我们说明生死轮回的实相,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实相,只有佛能做得到。

  假如这个世间,这些事情别人可以做得到的,佛又何必出现在世间?出现在世间,岂不叫多事,没有意义!就是因为一切众生都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古今中外,多少学问家、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都想解决这个问题,一直到今天学说很多,实在讲,没有一个答案叫人心服口服,没有,找不到,所以佛就不能不出世。如果大家都想不到这个问题,不想解决这个问题,佛不出世,出世什么?给你讲,你也不相信,你不愿意听!实在讲,有些众生觉悟了,想知道这个问题,想解决这个问题而解决不了。大乘经上常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有一个人动这个念头,佛都会帮助他。人多了,多了佛就用应身,一个人、两个人,佛就用化身。由此可知,我们这个地球上,想解决这个问题的人多,佛不是一天、两天就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决得了。所以要示现出现在这个世间,也跟我们人一样,修行、成道、说法、利生,住世八十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示现就为这一桩事情。

  可是这个事情的理很深,事很繁杂,不是那么单纯的,大经里面告诉我们,无量因缘不是简单的,通常给我们说,那是无量因缘里面抓纲领。譬如我们讲十法界的因行,那是无量因缘里面最重要的一个因。譬如我们讲成佛,成佛最重要的一个因是什么?平等心,佛心是平等的。菩萨最重要的因是什么?六度心,心里常常念六度,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他是这个心。缘觉是十二因缘心,罗汉、声闻是四谛心。天,天道是十善四无量心,修十善,欲界天,往上面去还要修四无量心,慈悲喜舍。人,五戒心,常常念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常念这个心,常常修这五戒,这是人道。修罗是嫉妒心、好胜心,嫉妒、好胜堕到阿修罗道。饿鬼,贪心;畜生,愚痴心;地狱,瞋恚心。这是讲无量因缘里面,哪一道因缘都很复杂,哪有这么单纯的。无量因缘抓一个重点,这是最重要的。

  像这些就是这个最重要的纲领,佛要不为我们说,我们也没办法知道,这实在的,你怎么想也想不出来。佛给我们说出来了,我们能相信吗?能接受吗?上根的人能接受,他一听就明了,一听就相信,这样的人,给诸位说,也是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二个,不容易。上上根人,那个根怎么会变成上上根?我们为什么比他就不如?《无量寿经》上讲得很好,大凡上上根都是过去生中无量劫来,修积非常深厚的善根,他今天一听就接受。

  我最近听到陆军八一七医院的沈大夫,沈主任,年岁也很轻。我听人告诉我,他听我的录音带,听到我讲修学必须要有五年,开头五年专门读经修清净心,他就接受了。他把所有一切经书统统放下,不念了,也不听了,在家里念《无量寿经》。他说我至少要念两年,念到我心清净之后,我再来听,我再来看,这就是善根深厚的人,千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几个人,我讲的话他当真,他真听?这个人他能听,很了不起,这是值得赞叹的,太少了。因为少,不能够接受佛的直接说明,这才不得已『但为众生未能直入』,这是绝对大多数的人不能直入。真正直入的人,直截了当就入佛知见,只有两种人,哪两种?上智,智慧达到顶点。这个上智不是普通的智慧,都是讲法身大士,明心见性的,你给他一说,他听得懂,他能够理解,能够直入。第二种叫下愚,什么都不懂,跟他讲了他就相信,他就死心塌地去干,这种人直入。

  下愚之人,各宗里头都有。像《影尘回忆录》里面,记载的有一个晒蜡烛的法师,那是真的,不是假的,这个法师传记里头有,写得很详细。我记不清楚了,我看这个书大概是二十多年以前看的,现在有个印象,人名记不住了,这个地点也记不住了,好像是在金山。这个晒蜡师老实,人家看他老实、愚痴,就欺负他。他在寺庙做香灯师,香灯师是专门照顾灯油、蜡烛,要烧油照顾这些。到晚上下殿之后,要看看这个灯火,都要把它熄灭,以策安全,他管这个事情。那别人就捉弄他,六月夏天,就跟他讲,香灯师,你那个蜡烛很多,放在里头发霉了,搬到外面去晒一晒。你看,他就这么愚痴,就把蜡蠋搬到外面去晒,这一晒,蜡烛全晒化掉了!所以到晚上上晚殿的时候,这个蜡烛拿出来就是一根芯而已,人家看了都难过。当然里面有看不惯的,就报告方丈住持老和尚,住持老和尚就召见他,你怎么搞的,怎么蜡烛变成这个样子?他说,哪些人叫他去晒,他就去晒了,没有想到晒成这个样子。老和尚有智慧,知道什么?这一种人是个人才,可以成就的,就叫他你从明天不要当香灯了,你到岳王寺去拜释迦牟尼佛的舍利,一天拜三千拜,他就老老实实去拜这个佛舍利。拜了三年,他开悟了。开悟作了一首偈子,不认识字,做一首偈子,请别人送给老和尚,老和尚给他印证真的,以后讲经说法,诗文都作得好。这真的老和尚赏识,三年舍利,他拜舍利开悟了。他的好处在哪里?就是老实。老师教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决定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这就是勇猛精进。你看《影尘回忆录》里面所记载的,我们今天这不能成就,说老实话,不老实!那有什么法子,比人家比不上。

  谛闲老法师早年那个徒弟也是不认识字,是个老粗,这个我常常讲,你们大家都能够记得。老和尚只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再念。他念了三年,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往生那一天痛痛快快的。他是往生前一天给他烧饭的老太婆说,明天不要替我烧饭了。那个老太婆以为明天有朋友请他吃饭,所以到第二天中午再去看看老和尚,老和尚有没有回来?一看老和尚,老和尚站在那边走了,往生了。手上拿著念珠,站著走的。这个老太太从来没有看到人死了是站著死的,这她吓了一跳,赶紧通知些护法。护法来一看,不晓得怎么处理,赶紧到观宗寺去报告师父,就是谛闲老和尚。那个时候乡下到观宗寺一个往来三天,三天谛闲法师来了,他还站在那里,死了以后还站三天。一句阿弥陀佛,他什么都不懂,这样殊胜的成就,原因在哪里?老实!这都是直入的,所以说,唯上智与下愚不一,他那个信心不变!这两种人是最容易得度的,他们是直入的。

  所以当中这一段的这是最麻烦,直入入不进去,那怎么办?这才委曲婉转,『故方便且说三乘』。三乘是什么?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通常我们称为大乘、小乘。大乘、小乘都是佛的方便说。直入这样的经典不多,在中国一般大德们公认的,《华严》是直入,一生圆满成佛,《法华》是直入,《弥陀经》、《无量寿经》是直入,除这三经之外,都不是直入。禅宗虽然六祖所传的,接上上根人,也只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但是诸位要晓得,明心见性的程度只是圆教初住以上,圆教初住就明心见性了。从圆教初住到等觉有四十一个阶级,他不是彻悟,也勉强算是直入了,入得浅,不够深,没有一句阿弥陀佛入得彻底。

  《华严经》入得彻底,它彻底在哪里?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西方极乐世界这入得彻底,这是直入彻底,这是超越了禅宗。密宗成佛,你们去看看《印光大师文钞》里面所讲的,他所成的佛,一般所讲的藏教佛。藏教佛,实际上他的功夫,断证的功夫只等於阿罗汉。那已经相当不容易了,必须要断见思烦恼才能达到;见思烦恼不断,三界出不去,藏教佛也没有分,比净土宗下下品往生差得太远了。为什么?下下品往生的人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跟等觉菩萨天天相处在一起,那不是藏教佛能达得到的。藏教佛的程度,说老实话,连圆初住的资格还不到,只断见思烦恼,尘沙无明没破。由此可知,这个直入太难了,就是要信心坚定,一丝毫怀疑没有。

  今天我们所走的这个路,《普贤菩萨行愿品》也是导归极乐。普贤菩萨是我们娑婆世界来说,是净土宗的初祖。因为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部讲的《华严经》,《华严经》最后普贤菩萨提倡念佛法门,提倡求生净土,所以这是净宗初祖。远公大师是我们中国的初祖,所以我们今天讲净土宗初祖,要问哪一个初祖?法界初祖,那是大势至菩萨;娑婆初祖,普贤菩萨;中国初祖,慧远大师,都要能够辨别清楚。这就不能直入,那就是不得已给你讲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再委屈一点,就给你讲人乘、天乘。近代太虚法师讲,五乘佛法,五乘从哪里来的?天乘、人乘,这是很不得已。但是诸位要晓得,人天两乘没有超越六道轮回,最低限度也证得阿罗汉果,这才是超越三界生死。

  『而其本意唯为如来知见』,这是要常佛本怀了。诸佛出世为的什么?现在要跟我们说明这个真相。唐朝善导大师告诉人说,如来所以出兴在世间,这不仅是说释迦牟尼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要示现在这个世间成佛,为什么?唯说弥陀本愿海。他这一句话有没有夸张?有没有说得过分?我们要很冷静的去体会它。说弥陀本愿海,换句话,弥陀本愿在《无量寿经》。那换句话说,诸佛出现在世间唯一的一个目的就是讲《无量寿经》。那换句话说,就是劝人念佛求生净土,一生当中直入佛果。这个直入,那才入得究竟彻底,一生成佛!一生究竟圆满成佛,这就是如来知见,佛知佛见。

  《华严经》之所以能够究竟圆满,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要不入,不去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他就不能圆满,他就不算真正究竟彻底的直入,还是入《无量寿经》。所以清朝乾隆时候,彭际清居士,这是了不起的一位大居士,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这句话他说的,这了不起。《大方广佛华严经》经文多,那大本,《无量寿经》就是中本,《阿弥陀经》就是小本,这三部经是一部经,只有说得详细简略而已,这个话说得非常正确。所以我也常常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八十卷就是《无量寿经》的注解,就是《无量寿经》的细说。换句话说,《无量寿经》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精华,是《华严经》的总结,确实是如此。这是属於直入,这是佛知佛见。

  这里告诉我们,『知见即此一法界心』,这就讲到一大事因缘。一法界就是一真法界,这拣别不是十法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法界才是真正平等法界,十法界不平等,十法界是差别的法界,一真法界,一法界是真实的法界。《华严》是一真法界,在十法界之上,这是真的,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十法界是顺俗谛说的,顺凡夫说的;一真法界那才是顺真谛说的,那讲真话,那一点都不假,讲真话了。西方极乐世界可以说是一真法界里面的核心,是一真法界里面的精华,它那个真实是达到究竟圆满。希望诸位在大经里面你细细去观察,去了解,去求证,我们这一生当中才不会走冤枉路。

  何况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再来的,在我们中国晓得,身分曾经暴露过的,我们知道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有善导、有永明延寿、国清寺的丰干和尚,这三位我们晓得是弥陀化身来的。弥陀常常化身到我们这个世间来,他要身分不暴露,我们不认识,不晓得他是佛化身来的。只有身分露了,我们才知道,像弥勒菩萨身分露的时候,傅大士,在家居士,弥勒菩萨化身的。布袋和尚,弥勒菩萨化身的。我们中国人塑的弥勒菩萨相,都塑的布袋和尚相,这是宋朝时候人;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贤的化身;近代印光大师,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这是我们晓得的。

  印光大师对於蕅益大师的《弥陀经要解》赞叹到极处,捧到天上了。他说蕅益大师的《要解》,这《弥陀经》的注解,即使是诸佛出世再给《弥陀经》做一个注解,也不能超过其上。这个话是出在大势至菩萨之口,那么蕅益大师是什么人?蕅益大师身分没曝,在我们推想当中,那不是阿弥陀佛再来,必定是观世音菩萨再来。他能得大势至菩萨这样的赞扬,绝对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出来的。你看看蕅益大师《要解》后面的跋文,他老人家注这个《要解》九天,九天写出来的,不是佛菩萨做不出来。

  所以我们再看看,现在我们提倡读诵依靠的《无量寿经会集本》,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夏莲居居士绝对不是普通人,他的身分也没有暴露。在我推想当中,要不是弥陀再来,也是观音再来。为什么?如果不是佛与大菩萨再来,决定做不出来,有修有证还不行。王龙舒居士了不起,往生的时候没有生病,预知时至,站著往生。你看《龙舒净土文》上画的那个相,立化相,他往生的相,他是站著往生的。龙舒居士做了一次会集,会集得不圆满,里面的弊病很多,他所会集的就是《大阿弥陀经》。彭际清居士非常了不起,他在《无量寿经》下了很大功夫,他的节校本也很有遗憾。为什么?只根据一个版本,一个原译本,康僧铠的本子,其他四种本子他没有涉猎到,所以他里面欠缺的东西很多,不圆满。咸丰年中,魏默深居士的会集本,不错,他是五种本子都见到了,里面的瑕疵很多。印光大师在《文钞》里面对他那个本子有批评,所以这才感得夏莲居居士重新来会集。这个会集本的确圆满,无有一丝毫的缺陷,找不到,找不到毛病。所以这不是佛与大菩萨再来,不是凡人可以做得出来的。凡人靠自己的修持学问,像龙舒、魏默深之流的、彭际清,多了不起,真是一代的文豪,也是一代的大佛学家了,都没办法。也是我们这一代众生苦难程度超过过去,佛菩萨大慈大悲,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为我们把这个重要经典重新做一次整理,这样才能够普遍流通,得利益的人无量无边。

  所以这里面所讲的就是一法界心。我们念佛求的什么?一心不乱。我在过去讲《华严》,常常提到一真法界是所入,一心不乱是能入,能所不二。所以一心就是一真,一真就是一心,这叫一大事因缘。我这个说法,诸位听起来,比较上好懂一点,跟古人讲的容易懂,容易明了。

  『故此结前心体云』,这就要看《疏》了,《疏》在二百四十八面第二行。第二行这里下了一个结论说,「为物开示,不知何以名目,强分理事二门」。理事二门,下面要详细来介绍,所以这是结前生后。『为物开示』,这是结前;『何以』,就是不知何以名目,这是『生后』,结前生后。『心体无名可言』,这是没有办法说的,不但没有办法说,为什么没有办法说?因为言语它的能力是有范围的;换句话说,是有界限的。心性是没有范围的,没有界限的,言语达不到。不但言语达不到,我们的思想也达不到,我们去想像,这想像的范围超过言语。言语不能表达可以会意,只可会意,不可言传,那个会意的范围比言语大。这个会意能不能会意到真如本性?不能。为什么不能?因为这个意的能力只能达到八识,阿赖耶识,八识这个范围之内可以达到,八识以外的达不到。八识以外,真性。

  所以真性,佛给我们说了一个老实话,叫不可思议。不可思,就是你思惟达不到,你想不到的;不可议是,议是议论,是言语,言语达不到,思惟达不到。所以它还有什么名字?没有名字。没有名就不好指陈,跟你解释就不方便,所以才勉强假设一个名称。所谓一真法界是假名,真如假名,本性也是假名,第一义谛也是假名,佛说了许多的名称。那我们要问,佛为什么说这么多名称?说多了,你才晓得这个名字是假的。只要指这桩事情,说出个什么名都可以,不要执著在名里头,执著名,那错了,你就没有办法体会到这个意思。

  假名建立,所以心体无名可言。从义理上强分,强是很勉强的来分,分事分理。我们从理、从事来说明,但是要晓得理跟事都是假设的,你要执著这个理,执著这个事,那又坏了,你永远没有办法直入。所以一定要记住,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心态,这一定要重视,马鸣菩萨教给我们离名字相,这就是名词术语,不要执著这些。研究经,或者是听讲经,研究讨论,不要死在名相之下,名相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叫离名字相。离言说相,言说是假的,不是真的,不要执著在言语文字上,文字是言语的符号,言语记录下来是文字,不可以执著言说,也就不要执著文字。第三,离心缘相,这就更要紧了。心缘相就是思想,我听了之后,想到什么意思,你想想错了,你怎么能想得到?想不到的,不能想。不能想,他能懂吗?真能懂,不能想,不用思想,不用分别,不用执著,不用思考,悟!听了才开悟,恍然大悟。

  你用思想就不可能开悟。思想是什么?是迷情,这个东西是障碍。障碍你的悟门,你永远不能开悟。如果你想开悟,听经不要动念头,只管听,绝对不起心不动念,你每天听,总有一、二句会有领悟,积小悟就成大悟,积大悟就大彻大悟,大开圆解。这一面听,这一面打妄想,那你永远不能开悟,所以听经不可以打妄想。我这讲经的人也有开悟,假如我讲经,事先要准备,就没有悟处了,为什么?落在思惟上去,去思想了!讲经跟听经态度一样,也是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经本展开,看看你们的眼睛,看看你们的表情,看看你们的动作,我就在这儿胡说八道了。不是准备好了来给你讲的,这就是我的悟处,这是活的,准备好了来给你讲的,那所讲的都是死的。好像大夫看病,你们是病人,我是大夫,你们来看病,我先把药方开好了,到这里来给你看病。你来了,这抽屉药方就拿出来给你,对不对症?不一定。不对症的时候,那我应该说,你没有照我药方害病,我药方没错!是不是?你没照我药方害病!你们想一想,哪有这种大夫?所以讲经,实在讲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死的。

  经上常说,佛无有定法可说,不但没有定法,佛无有法可说,所说一切法无非是对治众生的毛病而已。我们今天展开经本,这个经本是个引子,好像作文章的题目,抓到这个题目,你要会作文,你要会发挥,不能死在这里头。所以说听统统都一样,要知道佛所有的言说,都是不得已勉强而说的。要从言说里面去体会他的真实义,这就是开经偈所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必须要离言说、离名字、离心缘,才能够真正体会如来真实义,也就是此地讲的佛知佛见。稍稍有一点执著,那就没有法子,那个知见是众生知见,不是佛知佛见,那就变成众生知见,这是我们要知道。

  底下引用老子,我们一般人称《道德经》,实在讲,《道德经》是道家称它的,我们一般人就称《老子》。《老子》有这么一段,这段跟此地所讲的意思相同,所以他来引证。『有物浑成,先天地生』,这个比喻佛家所讲的真如本性。『吾不知其名』,这个「吾」是老子自称,我不晓得这个东西叫什么名字,为什么?它没有名字。『强名曰道也』,不得已,这勉强给它取个名字,叫它做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人家也讲得很清楚,叫你不要执著。儒道都懂得这个道理,佛家讲得更是彻底、更是圆满。好,那下面既然假设理事,我们就看底下的事:

  【而理事浑融。无有障碍。略为三门。】

  这个『略』也是从大分,从细分那就太多了,非常的复杂,把它归纳起来分为『三门』。

  【第一事法界。第二理法界。第三无障碍法界。】

  这是先分为三门。这底下有注解,二百五十页第二行,这个《钞》就是注解。疏是清凉大师作的,钞是宗密大师作的,宗密是清凉的学生。清凉是华严宗第四代的祖师,宗密是第五代的,所以这一本书是华严宗,四祖、五祖两个人的注述。

  【而理事浑融下。】

  这是解释这一句以下。

  【后融而开释。文二。】

  这个文分为两段。

  【先开章。】

  『章』就是章句,我们今天讲的段落、章句,先分章句。

  【事法界者。界即分义。】

  『界』是界限,就是分别的意思。

  【理法界者。界即性义。】

  所以「界」这一个字看它用在哪里,用在事上,就是分别的意思,我们讲界限,画界限;如果在理上讲,那是真如本性,那是『性义』。

  【无障碍法界者。即分性相即而无碍也。】

  理事无碍,达到极处的时候是事事无碍,事事无碍那才真正得大自在了。可是没有能够达到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的境界决定不可能。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境界?是事事无碍的境界。实在讲,是诸佛如来直入究竟圆满之处,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看底下第一段,这是解释,里面就分为三段,第一段解释四法界。

  【第一事法界者。不出色心。万象森罗。依正境智。相用显然。皆曰事也。】

  这个『事』范围很广,要是把它归纳起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这两大类,现代人所讲的精神、物质,分为这两大类。在佛法里面讲,『色心』,色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物质,包括我们今天讲的物理都包括在里头,物理还是属於物质;心,这是讲的心理,精神,这两大类就统统包括了。细说是森罗万象,万事万物,就心法上来说,这就是一切有情众生。我们现在讲动物,动物他有精神的现象,他有心理作用,这个作用,他有情感,动物。从地狱众生,在凡夫里面讲,一直到非想非非想天这六道有情众生,这是属於心理上的状况。那单单讲色法,就是物质,除了精神这部分之外统统是物质。我们眼看的叫做色法,耳听的音声,音声也是物质。今天我们讲的光、讲的电还是属於物质,鼻所嗅的香,气味也是物质。换句话说,我们六根除了意根,眼耳鼻舌身,所接触的对象统统是物相,物质,森罗万象。意识所缘的是心法,它是属於精神的作用。『依正境智』,依是环境,正是我们身体。

  所以实在说,有很多人问我们学佛,佛教究竟讲的是什么?你们有没有办法用很简单的话说得很清楚、很明白?让他听了不至於疑惑。佛法究竟说的是什么?你为什么要学佛?你能说清楚,他也会学。就是此地所讲的,佛法所说的就是我们自己的本身,以及我们生活环境的真相,真相就是经上讲的实相,诸法实相。诸法就是依正二法,依是环境,正就是本人,本身!佛教讲的就是我自己本人,以及我生活环境的真相。这个人听了很容易听懂,你要不要了解?那你要了解,那只好来学佛。学佛为什么?我要了解,我要知道我自己,知道我生活环境的真相。知道,知道就不迷了,知道就快乐了。所有一切痛苦都是因为不知道,不知道就胡思乱想,胡作妄为,这个带来痛苦。如果真相完全知道,我起心动念,一切所作,都能够与理事相应,那怎么不快乐?不可能产生一点错误,这个就快乐了。

  所以学佛的好处在哪里?个人幸福快乐,家庭美满,事业成功,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你们要不要?你们不要,那就不要来学佛。如果都要,佛法会圆圆满满的给你,绝对不会让你失望。何以见得?我给你做证明,我就是。可以给那些初学的人作证,如来三转法门,示转、劝转,最后作证转,我给你做证明,我在这个世界上最幸福、最快乐,我的家庭最美满,我的事业最成功,那样样给你做证据!社会不和谐,是学佛人太少了!大家都学,那社会就和谐了!佛是给我们讲这个的。所以宇宙人生,依报是宇宙,正报是人生;依报是我们生活环境,正报是我们本人。境是属於境界,智是属於智慧,内充满了智慧,所以在一切境界里面才真正认识清楚,无论顺境、逆境都自在,没有一样不自在的。『相用显然』,相是相状,用是作用。有体相用,体是属於理类部分,那不是属於事法界的。所以现在讲事法界只讲相用,不论本体,本体是理法界,这些统统叫做事。下面这有很长这段文来解释清凉大师这段的开示,我们看《钞》:

  【后牒释中三。初释事法界。次释理法界。后释无障碍法界。】

  这个算是科题。

  【今初也。】

  底下这再解释说明底下这段文,解释这个第一事法界。

  【事法界者。谓三世差别边际。意识所知。并名法界。故十八界摄百法。法界独摄八十二也。】

  这个地方略略的跟诸位解释一下,宗密大师在此地给我们说的。『事法界三世差别』,三世是过去、现在、未来,这个大家容易懂。『意识所知』,三世从哪来的?是意识里面分别出来的。这一种分别,给诸位说,是妄想执著,为什么?这个三际是时间的观念。时间的观念、空间的观念,在《百法》里面都是属於不相应行法。所谓不相应行法,第一个它不是心法,与心不相应。心法就是八识,八心王,它不是心王,与心不相应。它不是心所法,心所法是心理作用,它也不是的。心所法五十一个,它不是心所法,与心所法不相应。它也不是色法,它不是物质,时间跟空间这个观念不属於物质,所以它也不是色法,与这三个都不相应。那这个法从哪里来的?用现代的话来讲,是纯属抽象的概念,绝对不是事实,只是假设,这个假设是一般人统统都承认的。所以它确实有这个事情,虽有事,这事在哪里?没有,所以三世十方俱不可得。你看《金刚经》里面讲,三心不可得。三心不可得,就是讲的时间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说过去,那已经过去了;说现在,现在已经过去了;未来还没有来,三心俱不可得,说明三世十方的真相。

  所以我们学佛的人有智慧,知道事实真相而不执著,恒顺众生,众生有这个执著,随顺他的执著,自己决定不执著,把这个妄想执著打掉。这个妄想执著打掉,给诸位说,你的烦恼忧虑去掉不少。哪一种烦恼忧虑去了不少?譬如我们一般人对於时间执著得很严重的,一年一年过去了,我一年一年老了,他真的就老了,老到最后,那就要死了。怎么会老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他想他老了,他就老了。他如果这个三世观念丢掉了,没有时间观念就不老了,年月日时都不知道了,那就永远不老了,你看看这个利益多大。所以你有执著,你就有衰老;你没有这个时间的执著,你就永远不老。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年岁愈大还愈年轻,体力还愈壮,这些都是事实。

  所以这个年月日时丢掉,时间不要了,我这手表什么都不要,不知道时辰。时辰是什么?是你们有时辰,那要问问现在几点钟了?是你们说几点钟,我没有时辰。你们今天是几月几日,是你们贵地的,我没有了,我不知道年月日时,这个自在。把这个空掉,方位也空掉,到处都一样。这个到处都一样,你们还不太容易感觉。如果把这个空间丢掉,方所丢掉,现在我们在这个世界旅行,一般人讲时差,他为什么有时差?他有空间的观念,所以他就有时差。空间观念丢掉,没有时差了。台北在哪里?跟洛杉矶没有两样!一,不二!换句话说,你马上飞到那里完全正常,一点时差都没有。你要觉得这飞越太平洋,隔了多少个时区,好了,你这个日夜就颠倒了,你至少要辛苦一、二个星期,你这个时差观念转不过来。从哪里产生的?妄想执著产生的。

  这是我简单给你说明,你把时空观念舍掉的好处。我自己可以做证明,我常常到外面飞,没有时差。为什么没有时差?没有空间的观念,所以将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时差。因为我晓得方分、时分都是假的,不相应行法,它不是真的!你何必要在上去执著、去分别它?晓得这个道理。这是讲的意识所知,这是落在八识里头,事法界统统落在八识里头。『故十八界摄百法』,十八界是讲六根、六尘、六识。六根,前五根是色法,意根是心法,六尘完全是色法,六识统统是心法。所以十八界里头,心法有七个,色法有十一个,这是把宇宙万有所有一切法归纳起来,归纳这十八类。

  这十八类可以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没有办法超越这十八类。所以《楞严经》上二十五位菩萨修证圆通,他的归纳就是十八界。十八界后面再加一个七大,这就变成二十五。十八加七大有二十五。七大,是地水火风空见识,加上这个,这就变成二十五类。二十五类把世出世法统统讲尽了,用二十五位菩萨来做代表,教给我们修行、入门、下手,修行证果的一条道路。也就是佛经,佛有无量的经典,无量的法门,归纳起来决定不超过这二十五类。我们念佛法门是大势至菩萨的根大,大势至菩萨。地水火风空见识,也就是见,见就是根。这是专修净土的法门,他这个法门在所有法门里面的确最殊胜、最简单、最容易、最稳当、最快速,成功最高,没有比它更高。

  《圆通章》,我们从前讲《楞严》,我《楞严》讲过很多遍,但是我过去讲《楞严》,实在讲对於《圆通章》囫囵吞枣,没有理会到,没有领会到。一直到看到净土五经,印光法师把这一章经文单独提出来,附在净土四经后面,成为净土五经,引起了我的注意,回过头来再仔细去看这个经文,才发现的确不可思议。印光法师不这样做,我们疏忽了,大意了,没有仔细去观察它。这一仔细去观察,这一章经文实在了不起,是净土的《心经》。

  我们常念《般若心经》,那是大般若部的《心经》,这一章经不仅仅是净土《心经》,实在是一大藏的《心经》,比《般若心经》高得太多了,不是《般若心经》能比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要度众生了生死,成佛道,统统在这一章上,所以它确实是一大藏之《心经》。不要看经文很短,比《般若心经》短,《般若心经》二百六十个字,它只有二百四十四个字,把佛法的精华说尽了。你要找一切经里面最殊胜的,可以说没有比这一段殊胜。所以看的时候才看出门道,才体会到味道,这叫法味无穷。

  「故十八界摄百法」,十八界如果详细再把它展开就是百法。百法就是十八界,十八界讲的六根、六尘、六识!再详细说明,详细就是百法,唯识宗的《百法明门论》,天亲菩萨作的。实在讲,天亲菩萨作《百法明门论》是根据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瑜伽师地论》将宇宙万法归纳为六百六十法。六百六十法,天亲菩萨认为太多了,初学的人不容易,所以为了接引初机,便利初学,把六百六十法再归纳,归纳成百法。教诫初学,这是法相宗入门的经典,《百法明门论》,这里面包含著心法八,心所法五十一,色法十一,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个,合起来百法,实际上就是十八界的展开。

  『法界独摄八十二也』,在百法里面讲事法界的就有八十二;换句话说,百法里面有十八个是属於理法界,其他的统统都属於事法界,可见得这个事相上确实是『万象森罗』。

  【虽眼等缘境不同。别开五根五尘。然亦是同时意识所知也。】

  《华严》也是唯识经六经之一,唯识所依的是六经十一论。六经里面有《华严经》,所以《华严经》里面讲到法相唯识的部分很多,宗密大师在此地引用唯识来给我们解释事法界,才能把这桩事情讲清楚、讲明白。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下一次再接著这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