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九十四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九十四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94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四十三面第二行,从最末尾的三个字看起:

  【故梵行品云。知一切法。即心自性。成就慧身。不由他悟。】

  这是《华严经》上的经文。「梵行品」在全部《华严经》中是属於戒律,换句话说,是教给我们修行的方法。除这一品之外,还有一品叫「净行品」,这两品性质大致是相同的,著重於行持。换句话说,也就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怎样去做到,才能真正契入诸法实相,也就是一心的境界。经上这四句说,『知一切法,即心自性』,这句跟前面我们见到「总该万有,即是一心」,可以说意思完全相同。万有就是一切法,不但一切世间法包括在其中,即使一切出世间法也不例外,世出世间无有一法不在其中,这个一切法就是心,就是我们的真心,就是自性。这个意思前面跟诸位做了详细的报告,后面还有说明,这是真实的智慧。

  我们读经、听讲像这样的句子听得很多,听得耳熟,可是就是入不了这个境界。换句话说,我们面对著一切法就不是那么回事情,把这个就是心、就是自性,早就忘得干干净净的,总以为这一切法跟这个心是不相干的,是自性外面之物,这就叫迷,这就叫错认了。什么时候我们才能觉悟过来?那就看什么时候你真正认识了。可见得,经文上这个知,就是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宗门所说的明心见性,一切法就是心、就是自性,这就见了性。见了性,就不叫凡夫,凡夫这个名词永远舍离,那叫菩萨、叫佛,可以称为佛。这个境界是圆教初住以上,初住菩萨就有能力示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示现佛的身分来度化众生,所以叫做见性成佛。现在的关键是我们明明知道,为什么入不了这个境界?这一点我们要追究、要认真,否则的话,我们这一生的修学必定又是空过,空过就是没有成就。根本的原因也就是佛法里面所讲的业障,我们有业障,虽然听熟,听得耳熟,入不了境界。

  什么叫业障?起心动念就是业,业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动,动就是在造作,造作完了,我们就叫它做业。造作的结果,就叫它做业。这个业障碍了经上讲的智,这个智是般若智慧,是本性,真心里面本来具足的,本有的真智障碍了。这一类的障碍在佛法里面通称作所知障,就是这个事情是你所知,所知现在你不知道了,这就是障碍,这个障碍就是起心动念。由此可知,我们要想入这个境界,要修清净心,修清净心才叫做学佛,才是佛门里面所说的修行人。修什么行?修佛行、修菩萨行。菩萨行无量无边,但是他有一个根本,这个根本就是清净心,从清净心所起一切行都叫做菩萨行,所以会修行的人从根本修。

  《大珠和尚语录》一翻开,第一段他就讲善修的人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什么心是根本?清净心是根本。所以要用清净心去修,心到一定的清净程度就知了,这个境界就相应了,知一切法确实就是真心、就是自性,没有别的。到这个境界就是禅家所讲明心见性,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无不是自性,无不是真心,事事物物,万事万法无非心性而已,除了心性之外,别无一法可得,这就是成就『慧身』。慧身是佛身,《华严经》讲佛有十种身,慧身是十身之一,这成佛了。『不由他悟』,这句非常重要,千万不要以为成佛是修其他法门可以能成就的,不可能,没有这个道理,也没有这个事情发现。成佛、成菩萨要从内心里面去成,不在心外。外面诸佛菩萨、一切善友,他们对我能帮得上的只是一个增上缘而已,也就是点醒我们、启发我们,悟是自己。没有悟的时候,自他是二法;悟了以后,自他是一法,这是事实真相。下面给我们叙说真知照理的境界。

  【於中有三。】

  一融事相入。第二是融事相即,第三是帝网无尽,都在这一页里面。这三个意思,后面比前面的深。我们看第一个:

  【一融事相入。故说一心。谓一切事法既全是真心而现。故全心之事。随心遍一切中。全心之一切。随心入一事中。随心回转。相入无碍。】

  这个地方特别要注意的不是法相宗所说的,法相里面所讲的达不到这个境界。此地讲的『一心』,不是八识五十一心所,不是这个心,是什么心?纯真之心。这里面一丝毫的妄情迷执都没有,这是真心,这就是自性,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事法都是这个心显现出来的。换句话说,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心性的现相,就如同我们作梦的时候梦中的境界一样,全是自性变现的。因此『全心之事,随心遍一切中』,这是《华严》讲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有没有大小?没有,全是自性变现的,全是一个性。一个性里面怎么有大小?如果有大小,是二法,大不是小,小不是大,方不是圆,圆不是方,那二法。诸位要晓得,决定没有二法,所以法法平等。平等到什么样子?真正是我们想不到,意想不到,原来任何一法里面都有一切法存在,一切法都融在一法里面。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没有大小,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没有大小。没有大小,你要真正明白了,用现代的话来说,没有相对,大小是相对的,没有相对。这个世界奇妙了,所以这个世界,你看在我们这个经的经题上叫什么世界?不思议解脱境界,解脱是大自在,不可思议的解脱境界。就像梦境一样,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随便拈一法,没有法子想像得到。所以全心之事,全心之事是指任何一法,随拈一法随心遍一切中。

  我们回过头来冷静的想一想《华严经》上所讲的境界,譬如这个经我们还没讲到,像普贤菩萨礼敬诸佛,他的境界是一身遍礼无量诸佛,一一诸佛面前都有他自己的身体,那是怎么回事情?此地就有了,这个答案就在此地,因为法界乃是全心之事,所以能够随念就现相,无量无边一切诸佛面前我们在礼拜,统统都拜到了。全心之事从事相上来讲,『随心入一事中』,这是相容。『随心回转,相入无碍』,这是《华严》讲的事事无碍,不但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为什么无碍?因为是一心即中,原理就是一心,不是二心,一心是一个体,一个自性,所以它无碍,二就有障碍,一就没有障碍,这是第一个意思。

  【二融事相即。】

  前面是讲相入,这比前面就更真实。『相即』是什么?即就是,就是的。

  【故说一心。谓以一事即真心。故心即一切时。此一事随心亦即一切。一切即一亦然。】

  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那个即是什么?即就是,这我们很难体会。法界之中,因为它完全是真心所现,所以任何一桩事,任何一个现象就是真心、就是自性。所以那个见性的人,性在哪里?无有一法不是自性,那就见性了。见性的人心清净、心平等。怎么清净的?没有一丝毫疑惑,再没有一丝毫知见。《心经》上讲的「无智亦无得」,那是见性;有知有得,没有见性。权教、二乘凡夫有知有得、有修有证,圆教初住以上无知无得、无修无证,这个时候心才清净,才真正平等。为什么?一即一切,一是心性,一切是万事万物。『一切即一』,万事万物是什么?心性,就是自己的心性,不是别人的,这很难懂。常读大乘,尤其是圆顿大乘的,长时期的薰习,为什么?这是诸佛与大菩萨的境界,不是我们的境界。要把他们的境界,他们所见到的事实真相,我们也能够认识、也能够见到,那唯一的方法靠薰修。

  这个薰修就是读诵大乘,常读就常常想,在生活当中六根接触六尘境界就会想,这个想就叫做观照功夫。一次一次比对,对久了逐渐慢慢就熟,所谓是生处转熟,熟处转生。我们凡夫的熟处是虚妄分别要把它转生,诸佛如来的熟处,万法即一,一即万法,我们要把这个生处,就是我们的生处把它转熟,这就成功了。由此可知,读诵大乘重要,实在讲,最重要的就是读诵大乘,讲演、研究讨论还不重要。为什么?讲演、研究讨论,自己心没有到真正清净,没有到契入这个境界,往往愈讲距离愈远,愈讲妄想杂念愈多,还不如不讲,不如不想,一直去念去,所以读诵大乘重要。为人演说目的是劝人,那个人觉悟了、明白了,好好的去读诵大乘,就不要再劝了。我们帮助他,只能帮助到这个地步,后面的事情让他自己去悟入,这个时候不能帮忙,帮忙就错了。这是相即,就是!末后是讲境界深广无量无边。

  【三帝网无尽。故说一心。】

  『帝网』是比喻,这个「帝」就是大梵天王,大梵天王宫殿里面的罗网,佛用这个比喻。其实释迦牟尼佛生在那个时代,如果生在这个时代就不会用这个比喻。为什么?因为我们现在科技发达,取比喻的很多,就像我们这个讲堂这么多盏的灯,光光互照,一盏灯里面有所有的灯光都在这里,都在这一盏灯上。这一盏灯所放的光遍照所有的灯,就是帝网无尽的这个比喻。大梵天王的罗网,这网与网网孔里面系的有宝珠,这个宝珠放光,就像我们现在灯一样,有这个意思。我们看这个文:

  【谓一切全是心。故能含一切。】

  任何一法都含一切法,你才晓得一切法与自己是什么关系,太密切了。一切法与自己不外,原来就是自己!这叫什么?这叫法身。法身在哪里?一切法就是自己一身。不但一切法是自性,一切法跟自己的身无二无别,所以对於一切众生的慈悲是没有条件的。因为是一,哪里能提条件?二才谈条件。我为什么要对你慈悲?我为什么要帮助你?父子,父亲对儿女慈悲,要跟他讲我为什么要爱你,为什么要爱护你,为什么?二!如果自己对自己,怎么个讲法?我们今天不知道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万法是自己,不知道,这叫迷!真正觉悟了,原来虚空法界就是自己。所以经上讲,众生乐佛就乐,众生苦佛就苦。那佛还有苦乐,佛苦乐在哪里?因为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像我们这个身体某一个部分长病了,混身都不舒服,不会说长病了,病的地方很痛苦,那一块之外的很快乐,没有!你们哪一个人有过这个经验?你长病了,某个部位长病了,那里很痛苦,别的地方很快乐,有没有?不可能。所以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的凡夫,真的是叫麻木不仁,唯佛正觉,真正觉悟、真正明了整个宇宙原来就是一体,所以这个慈悲就不附带任何条件,叫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同体我们从这里看,实在讲是一体,不是二体。

  【所含一切亦唯心。故复含一切。重重无尽。皆由一一全具真心。随心无碍。故无尽也。】

  法界没有边际,没有止境,为什么?心性没有边际,心性所现的一切事相也没有边际。我们要想去找一个边际,这就是妄想,这就是迷惑。现在科学家去想宇宙到底有多大,不但现代科学家打妄想,释迦牟尼佛那个时代就有人打妄想,天有多大?地有多大?虚空有多大?都有人去想,这都是在妄想,妄想执著障碍了我们真实的智慧。所以要晓得没有止境、没有边际。为什么?因为它本身没有大小,要是有大小,那当然就可以去设想,没有大小,这就是事实真相。所以虚空法界一念圆成,圆满成就,『一一全具真心,随心无碍,故无尽也』。

  【此上五教。总有十门。】

  这是这一大段里面在此地做一个总结。前面讲的『五教』,这五教实在讲就是小、始、终、顿、圆,就是这个意思。『总有十门』。

  【后后转深。】

  於是后面意思愈深,意思愈圆。

  【门门意别。】

  十门里面意思也都有差别。

  【览者一一详审。无令前后不分。】

  『览』是以看这个注疏的人,要清楚、要明了,它有次第,不能够混乱。次第就是我们修行从迷到悟这个历程之中浅深不同,我们要清楚,自己清楚,知道精进。像我们念书,晓得自己现前是念几年级,知道,知道自己还有多久可以毕业,这是对自己的利益。对别人?可以帮助他、教导他,帮助他修学成就,自他都得利益。

  【然皆说一心。】

  一心的确这是总纲领,不管是浅是深,不管是迷是悟,不管是六道、是四圣,不管是依报是正报,总是『一心』。

  【有斯异者。盖以经随机说。论逐经说。人随论执。致令末代。固守浅权。】

  这就说明了利病得失,修学人不可以不知道。都是一心,一心为什么说这么多?说五教、说十门统统是一心,为什么还说这么多?这刚才讲了,我们修学历程当中,浅深次第不相同,这说明这也是这个意思。『有斯异者』,有五教、有十门,这是『经随机说』,总是一心。对迷得深的人,佛就讲得浅;对迷得浅的人,佛就讲得深,应机说法,所以这个经论教义就不同。祖师大德给我们讲经,注解就是讲经,或者给我们做注,做注、讲经是依经。『论逐经说』,但是讲经跟注经不一样,讲经要契现前听众的根机,所以得的利益多,得利益深;注经是自己想像当中的对象,那个读的对象。我们展开这个注解,我们是不是清凉想像当中的对象?他那个对象要具备些什么条件,我们有没有具足?就没有讲经那么样的契机。

  但是听讲、看注解都不能执著,为什么?执著是病,执著是大病。佛在这个经上讲,一切众生不能明心见性,不能够证得如来果地上境界就是因为妄想执著,一切众生有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怎么可以执著?听绝不执著,看也不执著。给诸位说,不执著就有悟处。你看不懂,看不懂就算了,就跳过去,为什么?你死去研究这一句就是执著。懂了就懂,不懂研究也不懂,愈研究愈不懂。怎么说愈研究愈不懂?因为你已经落在意识里头去了。意识是什么?第六意识分别,第七识是执著,你落在心意识里头,那怎么能开悟!开悟的人离心意识,离心意识怎么个离法?离第六意识,第六意识是分别,我不分别,就离第六意识。末那是执著,我不执著,就离第七识。第八识是落印象,我印象也不落,离心意识了。

  离心意识,你用的是什么?前面讲,你用的是真智,你用的是般若智慧。这般若观照照一遍不开悟,照二遍、三遍不断去照,遍遍有悟处,因为你没有落在心意识上。你如果用心意识,你所得到的全部是妄相,全部是知见,这个知见要再加两个字,就叫邪知邪见。所以禅家常讲落在知见里,就是邪知邪见,不是本性的般若智慧,这我们要知道的。所以听,听不懂不要去想它;看,看不懂就跳过来再看底下的,一遍一遍去看,每一遍都会有一些体会、有一些领悟,遍遍都有。

  所以书从开始学,学到老都学不厌,为什么?每一遍都有新东西发现,都有新的悟处,这不可思议。不是遍遍都有新的悟处,这个文字就是死的,谁还要去念它?因为遍遍都有悟处,经是活的,里面没有意思,虽没有意思,里面有无尽的义理。不但我们一生享受不尽,从我们初学佛一直到我们成佛都享受不尽,那你要问为什么?因为它是心性!即心即性。因为它是『随心无碍』,『重重无尽』,佛经是这样,比较上明显。

  除佛经之外,其他一切书籍是不是这样子的?你们想想是不是?报纸杂志是不是的?也是。也是,为什么我们天天看报纸不开悟?为什么念佛经会有悟处,看报纸、看杂志没有悟处?因为看佛经特别教给你不要用心意识,你才会开悟。你看报纸用的什么?用心意识。如果你不用心意识,看报纸跟看《华严经》没有两样!《华严经》一字一句即心即性,那个报纸杂志是一句一字也是即心即性,有什么两样?没有两样。大家不过把佛经看重了,贵重了,这个要离心意识;摊开报纸,这不必要离心意识。所以每天展开佛经,离心意识离几个小时,佛经一关掉,其他又用心意识,这要到哪一年才能入境界?这就是说课堂里面所学的生活上用不上,所以不能成就。

  如何能在课堂上所学的把它活用在生活上,那你就是菩萨,你就是佛了。不要说看报纸、看杂志,穿衣吃饭、待人接物统统不用心意识,那你要想说,这我统统都不用心意识,我在这个社会上岂不是处处要吃亏上当?现在我还常听人说,来告诉我,这个年头坏人是不能做,好人也不能做。这为什么?好人被人欺负。真的不用心意识,绝对不会被人欺负。为什么?你有圆满的智慧,你有圆满的德能,你有圆满的善巧方便,你对人、对事、对环境会应付到圆圆满满,面面周到,怎么会被人欺负?不会的。所以大家不知道离心意识的好处,你不敢用它。在佛堂里来学学得很好,不敢用,不敢把它用在生活上,这就是你虽然学了,学了,心里头的问号很多,是真的吗?可以用吗?能用吗?很多的疑问在里面,这就是烦恼里面的疑,贪瞋痴慢疑,你自己不觉察,这烦恼没有断掉。不敢认真的去学习,所以佛法真实的利益、真实的受用你得不到,享受不到,这很可惜。疑不容易断,为什么不容易断?无始劫以来生活习惯,不是这一生。

  我们中国人讲,习惯成自然,少成若天性,这说一世,我们这一生。一生尚且如此,何况生生世世?所以贪瞋痴慢疑是无始劫以来,叫俱生烦恼,不是学的。现在人讲先天的,与生以来就有的,现在要一下断掉,一下舍掉,当然不容易。那要怎么办?刚才讲了,读诵大乘,不断的去薰修;薰修的时间久了,渐渐相信,相信了就试验去做;做到有效果就更相信,相信就更肯做,更肯做就更相信,解行相应,这个样子信心可以增长,信心可以确立,到信心清净就见性了。可是这个信心清净,要不断的解行相应。解与行相辅相成,才能达到信心清净。

  由此可知,信不仅仅限於初学,说老实话,「信」这个字,就像我们旅行坐火车那一张车票一样,你拿到车票才能上车,到达目的地,下车的时候这个票才可以舍掉。为什么?随时要查票的,不能离开。换句话说,从初发心学佛一直到等觉菩萨都要信心,等觉菩萨没有信心,就不能成佛。十住菩萨他的信心要是终止了,决定不能生到十行位。十行位的菩萨没有信心,不可能再晋升到十回向位,你就晓得,这个信心是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清净,一个层次比一个层次深广,随著解行境界不断向上提升,到成佛圆圆满满。

  净宗讲的信愿行,信如是,愿也如是,行也如是,三资粮,从初发心就要这三资粮,一直到等觉还是这三资粮,可是这三资粮浅深广大是每个阶层都不一样。这是大师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我们要知道这个修学真相,过程当中的这个事实真相。否则的话,就像此地所说的,『人随论执』,这句话含义很广。论就是注解,你看注解,你就执著这个注解,这错了;你听经,你执著言说,这也错了。不但是《起信论》,许多大乘经都给我们这样说法,叫我们听经要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就是离第六意识,离名字就是离第七识,离心缘相就是离第八识,要这样去听,这叫会听。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这叫善听,叫会听,会听的人会开悟,你每次听经都会有悟处。这个悟有小悟、有大悟,没有悟处你就不会来听了。

  怎样叫我们悟得比较深、比较大一点?你的心愈清净,你所悟的就愈深,就在乎这三句。果然能够说是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就会开悟。不会的,那就是执著,就是用心意识。用心意识,『致令末代,固守浅权』,所谓故步自封,自己画自己的界线,没有法子突破。守的什么?浅显的、浅近的一点之理,守在佛的方便说,不解如来真实义,这浅权所犯的毛病。

  【后之三门。】

  这是讲前面五教。五教,前面小教、始教就是权教,浅,完全讲的是表层的。终教、顿教、圆教这是真实法,这个义理就深了。如果就净土来讲,最后的这三门融事相入、融事相即、帝网无尽,这个意思就圆到了极处,圆极了。此地文里面所讲,『后之三门』:

  【即别教一乘之意。】

  这是讲始教、顿教、圆教,这都是『别教一乘之意』。

  【正当疏文。】

  清凉大师解《华严经》就是用这样的观点,从这个角度来解释。换句话说,《华严经疏钞》接引的对象是始教、顿教、圆教,以这个为对象。

  【然以前望此。则前七不摄后三。】

  前面浅,后面深,浅不能包括深的,这是一定道理,后面可以包括前面的。

  【以此望前。则十门全统。】

  统摄无遗,后面包括前面的,前面不包括后面的。

  【若直克论疏意。】

  这个『论疏』的意旨,直截了当来讲这个注解的意旨。

  【但是一真心体。】

  这是一句话说尽了,这里面含义就很深。所以佛法的修学,我们总算是把这个根找到了。第一个源头找出来了,是什么东西?真心,就是自性,也就是《华严》上讲的一真法界。一真法界这四个字把真心自性的本体、现象、作用完完全全都包括,说尽了。

  我再跟诸位说一个另外的名号,阿弥陀佛。你们想一想,阿弥陀佛跟一真法界有什么关系?前面讲了相入、相即、无尽,一点都不错,一真法界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一真法界,没有两样,你才晓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念一真法界,自己入不了一真法界,念阿弥陀佛是入得了一真法界。为什么?一真法界是所入,阿弥陀佛是能入,能所不二,这是给你说明一切法门里头为什么选择这个法门?因为这个法门直捷修一心不乱。你看经上讲这么多,都是讲一心,一心是体。念阿弥陀佛,《弥陀经》上明明白白的跟我们讲,念佛的目的是求一心不乱,心不颠倒。所以这个法门是直捷修一心的。

  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没有一个法门不是修一心的,统统修一心。为什么?尽虚空遍法界唯是一心,只要你是修一心就叫做佛法。虽然他不是佛教,或者是其他宗教,只要他是修一心,在佛都承认他是佛法。所以佛经有五种人说,这个思想在今天讲是开放的。我们今天讲民主自由开放,佛教就符合这个精神,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只是我说的才能称为经,你们别人讲的都不可以称经,不是这个说法。佛说了,可以讲一切人说,只要符合这个标准。可见得「经」这一字是用标准来说的,不是哪一个人来说的。什么标准?就是一心,只要你的指标、归宿是一心,这就是真经,这是佛经。所以佛说的、菩萨说的、仙人说的、天人说的、变化人说的都可以。我们六祖大师说的,六祖是中国人,他所讲的我们称为《坛经》。你想想看,经上所讲的确实也是一心为归宿。由此可知,整个佛法特别是大乘佛法,就是修一心。

  在所有一切修学方法里面,实在讲,最直捷是念佛。那其他法门不是最直捷吗?有,有最直捷的,像禅、像密,跟净宗同样都是最直捷的。直捷,为什么我们要特别强调净土?强调净土是我个人,就是我们自己的根机,我们根机钝,那一个直捷我们修不成功,这个直捷我们修得成功。我修得成功,对我来说,最殊胜的。好像那个药店药很多,有很多有名贵的药,但是不对我的症;对我的症,这个药再便宜我一吃就好了,病就好了,对我来说,第一好药,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为什么?药到病除!是从这个观点来说第一。所以这个法门修学方便、简单、容易、稳当、可靠,这些条件加起来,那我们就觉得太好了。是这样子选择的,这要知道,绝对不是说,别的法门不如我这个法门,那就错了,应该说什么?我不如那些人,这就对了。法门是平等的,我不如他们,这我们在《华严经》上可以看到。你看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每修一个法门,善财童子的参访,他都告诉善财,我修这个法门,我不如别人,不如他们,他们有智慧、有善根可以学广大法门,我没有这个善根福德,我只修这一个法门,这就对了,这是修学最正确的态度。所以自谦而尊他,自己谦虚,尊重别人,这是我们常讲性德之流露,这是自性的性德,也完全符合了十大愿王里面礼敬诸佛,称赞如来。我们再看底下这个文,这是给我们讲清凉大师做《疏钞》的本意,意旨。『但是一真心体』。

  【未开收摄之门。为恐外求之故。说总该万有,所以指云即是。不云摄归。故此后方云。强分理事等也。又一切众生悉具。亦是该有之义。】

  这段意思很深很广。前面这段是总说,好像经开三分,这是序分,正宗还在后面,正宗什么?正宗给我们讲四法界,四无碍法界,往后会讲,这还没讲到四无碍法界,只是讲到一个总纲领、总原则,这一定要知道。如果不知道,到后来给你讲四法界,四法界从哪来的?我们知道它有来由,此地是说来由,所以只说一真心体,『未开收摄之门』。开是开演,这我们说明,还没有说,但是又怕我们初学的人心外求法,这是所有学佛的人可以说是通病,都把法跟自性给它分开。心外有法,法外有心,这怎么样修学都不能够相应,这个障碍太大了。

  所以大师在此地非常慈悲一句话点醒我们,『总该万有』,即是一心,说明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所以他说『即是』,他不说『摄归』,往后这再来讲四无碍法界。四无碍这些是不得已而说,其实哪有四?四从哪说的?从我们众生根性上说的。真正的法界,真正的法界是一真,哪里有四?一才是真的,四怎么可能真,四是假的,不是真的,这方便说而已。末后一句又特别强调,为什么?『一切众生悉具』。具是什么?具足无量无边的法界,一切众生的心性本来具足。六祖大师在《坛经》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来具足」,那个具足就是具足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依正庄严,这是讲事。具足世出世间无量无边法门,没有一法不具足,法法皆是自性。法法平等,法法不二,这诸位要知道。

  今天自赞毁他,是你迷惑颠倒,你在一切境界、一切法门里面分是分非、分高分下,这全是错误,全是不晓得事实真相。你看祖师说法的确不一样,我们这个经还没开始,这是讲玄义,这玄义十门里头它第二门,后面长得很!先把这些障碍都给你破除,然后进入到经文你才能真正相应,信解行证统统相应。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留意、都要学习,没有契入境界之先,先把你障碍去除。你心理上的障碍、见解上的障碍、思想上的障碍统统都差不多了,那的确好入!我们现代人讲经,现在人修行拼命修、认真修、努力的修,我们见到了,障碍都没有排除,所以怎么修、怎么用功都不相应,修得很苦,到后来没有结果,这是要知道的,这个经文给我们的启示很多。六祖末后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如果就说法修学来讲,就是一切善巧方便,统统是从自性里面自然流露出来的,不需要学习,自性本来具足。

  今天讲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不是一大段,是一小段,只好暂时就到此地,我们要停一段时期。星期天我要到美国去,大概在美国住一个星期,二十号我到加拿大去讲经,也是去讲《无量寿经》。加拿大好像我三年没有去了,三年前在那里讲了一半,现在去讲下半部。我想一想恐怕已经忘光了,是不是?所以这次打算从头讲起,一天讲两个小时,六十个小时可以能够把这部经讲圆满。准备在加拿大住一个月,然后再回美国。至於回来的日期可能在年底,但是不确定,也可能会提早一点回来,一切都看因缘。美国的佛堂,道场现在在建立,大概七月可以完工,八月我们就可以启用了。实在讲,我们盖得很小,只有一百五十坪,实在是一个小茅蓬,所以我们不举行开光,不举行落成典礼,不搞这一套,太小了,没有意义。所以搬进去好好的念佛、研经就好了,一切形式统统都避免了。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