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八十九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89
请掀开经本二百三十三面,从倒数第四行看起。倒数第四行最后两个字,我们念一念,因为这是一个段落:
【乃至此宗圆融别教之意。事事重重无尽。亦法界中不思议大缘起也。】
上次我们讲到这个地方。下面大师引《涅盘经》上一段话来说明缘起:
【涅盘经说十二因缘,下中上上上智观之。如次得声闻。缘觉。菩萨。佛菩提等。故佛一代之教。不出因缘也。】
用《涅盘经》的这段话做为这一大段的总结,显示出因缘生法确实是有根据的,不是清凉大师、宗密大师随意而说的,都是有经典做依据的。《涅盘经》上讲的『十二因缘』,『下根、中根、上根、上上根』根性不相同,他们得到的实相也不相同。下根的智慧比较浅得『声闻』果,就是证阿罗汉果,中根的就成了『缘觉』,就是辟支佛果,上根的就得『菩萨』果,上上根就成佛了。所以这是《涅盘经》上,完全从因缘生法上来跟我们说明四圣法界的因由,因此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当然是『不出因缘』。
【后别释诸经宗旨者。言随经不同。所宗各异者。如法华经宗一乘。涅盘宗佛性。净名宗不思议等。】
这就是讲的宗,是说教义,每个宗派、每部经典它所崇尚的不相同。但是诸位要晓得,那个教理是决定相同,教理相同,教义不相同。此地讲『诸经宗旨,随经不同』,这是讲教义,教义有差别,理论上没有差别。这随便举几个例子,譬如《法华经》『宗一乘』,佛在《法华经》上讲得很清楚,「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特别推崇一乘法。《涅盘经》推崇『佛性』,《维摩经》推崇『不思议』法门,就是不思议解脱法门,这是每部经崇尚的不一样。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虽无生之理。实无所宗。无宗之宗。则宗说兼畅。】
这个注解里面跟我们说,这就是第二个小段:
【通难举益。】
『难』是提出难题来质疑。
【谓有难曰。】
有人提出一个难题来请教。
【楞伽云。一切法不生。】
这是《楞伽经》上说的。《楞伽》是唯识宗主要的一部经典。唯识有六经十一论是它所依据的,《楞伽》是其中之一。经上讲,『一切法不生』:
【不应立是宗。无生之理。何所宗耶。】
一切法既然不生,你那个宗旨从什么地方建立?《法华》宗一乘,《涅盘》宗佛性,《净名》宗不思议,一切法不生,这些都不能成立。这个问得也很有道理,引经据典,都是佛说的。
诸位要知道,佛经念多了,佛在这个经上这个说法,那个经上那个说法,争锋相对互相矛盾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所以看多了之后,我们到底依哪部经?到底哪个经佛讲的是对的?说实在话,佛所讲的统统对。为什么统统对?你要晓得,佛这个经是为什么人讲的,当时听讲的那个人就得利益,就心开意解,就明心见性,就证果了,他怎么不得利益!佛说法是契机契理。机,适合於众生的根机,众生根机可以说是人人不相同,因此佛就没有定法可说,每个人不一样,换句话,对每个人所讲的法就不相同。即使是一桩事情,说的都不一样,这是从契机上说各个不相同。从契理上说,决定没有二致,同一个理,绝对不违背真理,也就是决定不违背诸法实相。给你讲一切法不生,那是诸法实相,那是理,佛种种说法,无非令众生悟入这个境界。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是讲这一生,我们还有前生,前生还有前生,无量劫以来我们的习性、习惯都不一样。
六道,十法界,那十法界不说。如果从十法界来的,没这个道理,都是从六道。六道里面非常复杂,每个人生活环境都不相同,每个人遭遇不相同,所以根性就不一样。佛有能力观机,佛眼睛一看就晓得,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做什么?学什么?他清楚。所以他几句话一说,很契你的机。为什么?把你过去世所修学的那个习性,统统勾引起来,那很容易开悟。现在人说法,怎么说你也不能开悟。为什么?不契机。好像那个大夫治病一样,不晓得你病源。好,头痛,给你一点头痛药吃,有没有效?当时好像有一点效,过两个小时就没有效了,不能根治,原因就是不知道你的病源,没搞清楚。佛是个良医,他把你这个病怎么来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所以那个药一下去,药到病除,他马上就好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才知道佛说法的义趣。佛说法,实在而言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就佛本身来讲,佛从来没有说一句法,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分别执著过,那而说,是因为众生有感,佛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所以你要问,佛到底有说还是没说?有说,换句话说,对於每个人所讲的宗趣都不相同。
【故今通云。】
这个难是有困难、有障碍。『通』就是解释,我们今天讲沟通,把这个障碍排除,使他通达无碍。这底下几句话就很重要了:
【无宗之宗。宗说兼畅。】
这两句话是清凉大师讲的。
【意云。上所举楞伽文。盖遣滞耳。】
这是佛说法的原则,所以佛无法可说,只是为一切众生解黏去缚而已。众生有解不开的结,佛帮助你解开而已,有什么法好说?每个人结不一样,所以佛解的方法就不相同,巧妙就在此地。如果我们懂得这个原则,许多的疑问自然就获得答案,《楞伽经》上一句话也是给众生解黏去缚。
【若一向不立宗。何以彼经自立宗通。说通。】
这个『宗通、说通』是出在《楞伽经》上的。真的要是一切法不生了,宗通、说通也不能成立。什么叫宗通?什么叫说通?底下再引经来说。
【经云。宗通自修行。说通示未悟。所以昔人云。说通宗不通。如日被云蒙。宗通说亦通。如日处虚空。既有二通。非无宗矣。今云兼畅者。是日处空也。】
这个解释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初学的同修读了之后,里面还是难以体会它的真实义。『宗通』是修行,『说通』是说法。会说的人未必真修行,真修行的人一定会说法;换句话说,宗通一定说通,说通未必宗通,多看一点书,多找一点参考资料,也能说得天花乱坠。因此佛法不贵说通,而贵宗通。在古时候,大致这些弘法利生的祖师大德留下来这些注疏,像这个注解,清凉大师、宗密大师能够流传到后世都是宗说兼通。如果只是有说通,没有宗通,他可以蒙蔽一代的人,他不能蒙蔽后世的人,他的那些著作必定被后人淘汰掉,不能够流传下来,这是一定的道理。说得虽然好听,没有内容,像那个报纸上的文章,你看了一遍,不想看第二遍,你还能把它流通吗?好的文章,念一百遍、一千遍,永远念不厌,那个文章会流通得下去,宗说旨趣就在此地。所以佛法所贵的是修行,也就是贵的是宗,禅家重视,教下重视,念佛的人也不例外,也非常重视真正修持的功夫。如果你只是念经、念佛,而忽略了修行,这不能往生的。
我想每位同修都知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一万个念佛的人当中,真正能往生也不过三个、五个,不成比例。原因在什么地方?那些人是不是没念?念了,天天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那里大声大叫,正是古人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枉然?他没有修行。我念阿弥陀佛还不是修行?念阿弥陀佛不是修行。怎么说念阿弥陀佛不是修行?念阿弥陀佛,还照常搞是非人我,还照常搞贪瞋痴慢,他修什么行?没修,这个没有用处。所以要晓得那个会念佛的人,他这一声佛号是修行;不会念佛的人是自欺欺人,他念这个佛号,自己骗自己又骗佛菩萨,他干的是这个事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往生?
那我们就要问,什么叫真正的修行?先要了解什么叫做行?行是行为,行为错了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无量无边,佛法把它分为三大类,身、语、意分做三大类。身就是身体的造作,一举一动,口是言语,意是思想、见解,归成这三大类就统统都涵盖、都包括了。行为之表现,中国儒家把它归纳为五伦十义: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把我们人对这个社会的关系也统统包括了。我们面对的这些社会大众,我们是什么身分,这要清楚。对子女,你是父母的身分;对你的父母,你是子女的身分;对兄弟姊妹,你是兄弟的身分;对於你的长辈、领导的人,像公司行号的老板、领导的人,那你是被领导的身分,被领导是臣;你是个小主官对你部下,你是君的身分。哪一种身分应该要做哪一种的义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你有没有想到这问题?我对哪一个人应该要用什么样的心态?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礼节?这都是行为。行为错了,行为不当了要及时修正,这叫修行,这是我们讲世间法。
出世间法比这个更要殊胜,更要精细得多,标准也提高了。本经菩萨的标准是十条,十大愿王,礼敬诸佛是一切恭敬,我对人有没有尊敬心?我每天早晚课诵都拜佛,对佛恭敬,有没有把这分恭敬心对待父母,对待长官,对待同事,对待朋友,对待一切众生,有没有这样去做?只知道对佛菩萨恭敬,不知道对一切众生恭敬,这个错了,大错特错了,修行要在这里修。许多的事,我们的想法错了,看法错了,做法错了。今天我们学佛,依照经典上佛给我们讲的教训,所以这个经不是念了就完了,念了之后想一想,佛这几句我做到没有?哪些事情佛教我们应当努力去做的?哪些事情佛说这不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我们有没有?应该做的,我们做了没有?所以经典便是修行的标准,不只是念念就完了。这一句名号,我曾经讲过,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知道名号功德,只是跟著念、学著念,没有多大用处,也就是说,对你修行方面起不了作用。真正名号功德利益彻底明白了,那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对你修行决定起作用。
名号功德是什么?就是《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经文我们还不能够理解,一定要看注解。你看莲池大师的《疏钞》,看蕅益大师《要解》,《要解》也很难懂,你再看圆瑛法师的《讲义》,看宝静法师的《亲闻记》,统统看熟了,才晓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当你听到这句名号,或者念这句名号,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训油然而生,这样才相应。可见得这不是容易事。修行要细说,那是无量无边,这经上常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哪能说得尽?说不尽,那就抓纲领,这就方便了。佛在一切经典里面的开示都是从纲领上说,我们要能体会。
佛给我们说的小乘,三学是纲领,小乘人所修,声闻缘觉修戒定慧;大乘菩萨学六度,六波罗蜜。三学、六度是佛法修行的基本纲领。换句话说,持戒我们做到了没有?持戒就是守法,不但是佛的教诫,佛给我们制定的戒条,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这都是属於戒律。我们明不明了?有没有遵守?真正一个守法、守规矩的人心常常是定的。为什么?他不胡思乱想,他也没有恐怖颠倒,他守法不犯法,心常常能安定,这样的人才能够修定。一个不守法的人心是定不下来的。所以要想心定下来,先要讲守法。什么是定?一定要把自己心里面妄想、执著、忧虑、牵挂统统舍掉,这个心才定;得到定之后,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不是学来的,智慧是清净心的起用。心不清净,这个心起作用就叫烦恼,心地清净起作用就叫智慧。
所以佛在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都是心起作用;就是一个心清净,一个心不清净,它起的作用是两样。懂得这个道理,佛法修行的枢纽就是清净心,就是这个。所以我们念佛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心净则国土净。这句佛号一定要念到心清净才能往生;只念佛念得再多,心不清净不能往生。所以一句佛号要把一切分别妄想执著统统灭掉,那才行。因此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是「净念相继」这四个字。净是什么?清净心,净念。这个净念,这个佛号里头不能有疑惑,不能有夹杂,你这一念才清净。相继,是这一句佛号不能间断,为什么?间断,你又打妄想,心又不清净了。不打妄想是堕在无明,还是不清净;换句话,你不念佛的时候,你不是打妄想就是增长无明,总是堕落在这两边。由此可知,执持名号,正是中道第一义谛,它既不落在妄想里头,也不堕无明,这样念佛功夫就得力了,这才万修万人去。这是念佛法门在所有一切法门第一方便殊胜之处,就用这句佛号修中道第一义谛。
念佛法门是属於大乘法,古德的赞叹,这个法门是大乘之大乘。彭际清居士讲,跟华严境界完全相同,他说八十卷是大《华严经》,《无量寿经》是中《华严经》,《阿弥陀经》是小《华严经》,里面境界完全相同,统统都是四无碍法界,经文教义都具足十玄、四无碍,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大乘之大乘。那大乘之大乘,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著社会,也就是面对著五伦十义?必须要遵修文殊菩萨所讲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所讲的十大愿王。我们用这种的心态来处事待人接物,用这样的心态来过日子,这就是菩萨法,具体的修学方法,佛讲得更详细。《华严》当然说得详细,《华严经》太大了,我们没有时间来读诵、来学习,《无量寿经》就很好。《无量寿经》上讲的四十八愿,不仅仅是阿弥陀佛度众生的心愿,实在说,也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的本愿。我们念了以后做何感想?想想我们的心、我们的愿跟他比一比,一样不一样?要是不一样,赶紧学,修正过来,使我的心、我的愿跟阿弥陀佛也一样,这叫修行,修正我们自己的心愿。凡是与佛,与阿弥陀佛心愿不相同的那些愿望,都不是正确的,都是有问题的。与阿弥陀佛愿望相同,正愿,是正确的,与本性相应的。我们天天起心动念,那些愿望与真如本性完全不相应,那是错误的。我们的行持、待人接物,《无量寿经》第三十三章、三十四章,一直到三十七章,五章里面你去念念看。佛在这五章经文里面明白开示我们,哪些应该要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就是持戒。不应该做的,决定不做,过去做了,从今改正,后不再造。应该做的,我还没有做到,努力来学习,务必把它做到,那这个经就没有白念了,念得就有用处了。念经是修行,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行持与佛无二,跟佛是一样的,那你就成佛了。
必须拿著阿弥陀佛这个样子来塑造自己,使自己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这叫做宗通,这个重要。所以宗通是『自修行』,我们这一生有没有成就确实就在这一句。说通是帮助别人,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弘法利生,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叫说通。劝人学佛,有很多人不接受。为什么不接受?他对佛法有误会,认为佛教是迷信的,佛教不值得学习,我们要给他解释,我们学佛在佛法里面得到什么?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果真得到了,你劝别人就有影响力。为什么?人家看到你得到了,他也想要,这个话就不假。我们讲财富,世间人都想要,哪个不想发财?聪明智慧,也是大家都想要的,谁愿意愚痴?健康长寿,更是大家要求的。你问他,这三样东西他要不要?他要是想要,要,那就要学佛,不学佛得不到,学了佛就决定得到。不是佛给你的,佛教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求得,你就可以把佛法介绍给他。
我在大陆上遇到一些人看到我们学佛,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我告诉他,自身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你要不要?他也说,这个好。那佛法就是求这个,哪有迷信?决定没有迷信。这些好处、这些利益绝对不是说佛菩萨神明会保佑你、送给你,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在经论当中给我们说明这些事实的真相,事理因果我们统统明白了,就晓得应该自己怎么样求,才会真正得到。你能把这个事实讲清楚、讲明白,这叫说通,才能把佛法弘扬,现代的话,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我得利益,希望你们大家统统得利益。我得利益,我个人幸福快乐,我家庭美满;大家都学佛,大家都得利益,社会就和谐;一国人都得佛法利益,国家就富强,把佛法推展到全世界,天下太平。由此可知,这个弘法利生一定要做,否则的话只有自己得好处,别人得不到。自己得到好处,一定要帮助别人,希望人人都得到,这样才行。
我先头讲的三种果报,也跟诸位说清楚了,绝对不是佛菩萨保佑你,你就能得到,修因才会结果。财富是果报,什么样的因才得这个果报?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常常开导我们,财布施是因。一个人修财布施,佛说他的果报得财用不缺乏。要注意佛这个话,财用不缺乏,不是叫你家里金银珠宝堆了一大堆,堆了有什么用处?没用。最可贵的就是我所需要用的不欠缺,这是真正的福报。如果太多了放在家里,反而麻烦大了,为什么?小偷、强盗目标都对著你,甚至你还有杀身之祸。佛绝对不叫你积财,佛叫我们财用不缺乏,想用就有,这个多自在,这是真正的财富。多余的布施,不要积财。《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佛就说,积财丧道,对於你修道是很大的障碍,为什么?心不在道上。譬如说,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还有多少钱?在哪里?心里牵挂著,这又怕币值贬值,又怕什么动乱,这麻烦可大了,总是放不下,这就障碍道业了。那什么都没有,那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没有妄想!所以佛讲的话很有道理,所教给我们是真正爱护我们。
聪明智慧是法布施的果报。法布施就是我们自己热心去教导别人,他不会的,我会的,我尽心尽力帮他忙,我教他,教学相长,得的是聪明智慧。所以不可以吝法,吝法的果报是愚痴。我们《弥陀经》上所讲的周利盘陀伽,那很笨,愚痴到了极处。一般人看他,他没有资格出家,佛收了他,为什么?佛能观机,知道他过去世生生世世是修行人,而且前生是三藏法师,讲经说法的。这一生为什么这么愚痴?吝法,就是教别人,自己会十分教五分,还有五分保留著。为什么?怕别人将来超过自己。这真的有,有的老师怕学生将来超过自己,长官怕部下超过自己,很多这种情形。那这个样子,他就吝法了,吝法得的果报愚痴。周利盘陀伽前生吝法,这一生得愚痴的果报。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要帮助别人、教导别人,我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热心的去帮助他。不要怕他将来超过我,他超过我更好,求之不得!这就好了,这个你的智慧一定是天天在增长。
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的果报。无畏不仅仅是不杀生,佛在《戒经》里面告诉我们,不恼乱他人,这真正是修无畏施;换句话说,绝对不会叫别人因我而生烦恼。他看我不顺眼,我一见他赶快躲开,让他心里欢喜,这是什么?无畏布施,不教他生烦恼。何况还会伤害众生,不可能。令一切众生没有恐怖,没有忧虑,心安身安,这是无畏布施,所以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佛法自始至终都是讲因缘,因缘后面是果报,我们希望什么样的果报,你就修什么样的因缘。因无量无边,果报也是无量无边。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从哪里求?从缘上求,不是求佛,求佛、求菩萨得不到,求缘。因有了缘决定就得果报,因为一切法都是从缘而起。所以你想成佛,你只要把握成佛那个缘,你这一生决定成得了佛。你要做菩萨,你把菩萨那个缘抓到,你这一生决定当菩萨。十法界的果报确实取得之权操在自己的手中,绝对不操在佛菩萨手里,不会操在别人的手里,与佛菩萨无干,与上帝也不相干,与阎罗王也不相干,关键都在自己起心动念。一定要把事实真相看清楚,我们应该怎样做法?选择目标。当然最聪明、最圆满的目标是求生净土。
净土是不是最殊胜?不见得,佛在经上讲过,还有许多其他的诸佛世界寿命比西方极乐世界寿命长,依报、正报之庄严远远超过西方极乐世界很多很多。为什么劝我们求生西方?西方世界确实有一些事情是他方世界不能比的,他方世界里没有的,最特殊的就是平等成佛,平等得度,这个他方世界没有。西方世界只要你去往生,特别是带业往生,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十方世界没有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那边的生活环境、待遇享受,居然跟等觉菩萨相同,这个是一切诸佛世界没有的,它第一。所以你要晓得,如果你修行修到十地菩萨,那当然比西方世界更殊胜的佛国土你可以去游历,你不到那个程度,你没分。可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烦恼一品没断,确实是博地凡夫,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有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也可以达到比西方世界还殊胜的国土去游历、去参访,这是诸佛刹土里头所没有的。
十念、一念往生是一切诸佛刹土没有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是一切诸佛刹土没有的。从这些地方来看,那它第一,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很多根本不可能的,到西方世界都变成可能,为什么?这是阿弥陀佛智慧、神通、愿力的加持,使我们一达到,几乎就完全恢复了性德的大用,这是蒙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有这个能力。因此这个世界、这个法门,普遍被十方诸佛刹土一切诸佛如来之所赞叹,之所宣扬,道理就在此地。这里面说法利生,劝一切众生求生净土,包括比西方极乐世界还殊胜、还庄严的国土里面的佛在内,因为四十八愿并没有说某某方、某某佛除外,没有。没有这个字样,那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一尊都不缺,没有一尊佛不赞叹这个法门的,没有一尊佛不弘扬这个法门的,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希望同修们对於这个事实要多想一想,然后你就知道怎么选择,要多想一想。
你愈早选择愈好,不要想我现在还年轻,多学一点别的,等我五十、六十我再来念佛!你能保证你活到五十、六十吗?不到五十、六十就见阎王的人好多好多,你能保证吗?要警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决定不能等待,一等就错了。世间有不少有聪明智慧的人,知道学佛好,现在年龄还不到,还要等几年。等几年,寿命到了,佛也没学成,他也去见阎王去了,可惜,真正可惜。
因此,同修们在此地一定要著重宗通,不重说通,说通是修福,了生死,出三界,福不能救。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福不能救,宗通才有救,说通不能救。所以要著重在真正的修行,把自己的毛病、习气认真的改掉,改过自新,这叫真正的忏悔。你每天读经,读经是什么?读经是照镜子。我们每天早晚照照镜子,看看脸上有肮脏的赶快把它洗干净,这大家都会。那个心里头肮脏邋遢怎么办?怎么能见到?经典就是镜子,心镜,展开经典念一遍,我心里头有哪些肮脏、有哪些过失的,统统检查出来了。检查出来,赶紧把它改掉,这是受持经本,这种人才叫持经。当我们自己还没有开悟,还没有能力讲经说法,我们要介绍别人学佛,那怎么个介绍法?最好是劝他念佛。劝他念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没有过失。劝他学别的经典、学别的经论有的时候搞错了,就好像那个人生病,你介绍药给他吃,你对这个药性也不知道,糊里糊涂的介绍给他。万一对了症,他吃好了,那很难得,很不容易。他一吃,病没有好,反而吃死掉了,你想想看这个介绍人心里多难过。同样的道理,介绍净土法门是决定不会错的,为什么?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没有副作用。不像其他的经论统统都有副作用,有好处也有缺点,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这两句我们把它搞清楚,说通『示未悟』。『所以昔人云』,昔是古人说,『说通宗不通』,就是会说,自己没有认真修行的。『如日被云蒙』,好像太阳,太阳是有,可是厚厚的云层把太阳统统遮盖住了,阴天,就像阴天一样,见不到太阳。太阳是有,被盖起来了,这个云是什么云?无明、妄想。被无明妄想盖覆了真性,太阳是比喻真如本性,你没见性。没有见性所说的,那要依清凉大师的标准来讲,统统是邪知邪见,这怎么能听?听了这些邪知邪见,如果说个好听的话,得一点佛学常识,学了一点佛学的名相,除此之外,你能得到什么?什么也得不到,就得这一点东西。这一点东西是不是真正有利益?不见得。怎么不见得?有些人不知道这一点,还很安分、很老实、很谦虚;这知道一点佛教的皮毛,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就是佛学家,增长傲慢。你看看,这个学佛岂不恰恰颠倒了,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副作用,还有坏处,所以这个佛法可以救人,也可以害死人。修学得不如法就害死人,本来我堕落都没有那么重的罪,堕落不深,这一下学佛,堕落可惨了,这是被佛法害了。佛不害人,是你自己害自己的,你自己错解了佛的意思,自己害自己,像这些都要清楚、都要明白。
『宗通说亦通,如日处虚空』。万里无云,这太阳光明普照。这是形容真正有修有证、有大慈大悲弘法利生,就像日光光明普照一样,这是值得赞叹的。『既有二通』,有宗通、有说通。『非无宗矣』,它有宗旨,确实有宗。末后这一句特别强调,『今云兼畅者,是日处空也』,特别强调宗说具通。佛法要复兴,一定要这样的人才行,单单靠说通,而没有宗通,佛法是决定不能够复兴。要想佛法复兴,要靠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我们一般人听到都摇头,好难!难在哪里?难在看不破、放不下。大家认为这个放下太难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放下太难了。世间人拼命都在那里争取,你要不争取,人家笑你是傻瓜。大家拼命往地狱去钻,你不钻,你是傻瓜。看到别人一窝蜂的都这样做,你能不做吗?所以这个事情的关键在看破。什么是看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了就看破了。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本人;换句话说,就是我自己跟我生活的环境,这个真相要看清楚了,你自然就放下了。
我刚刚学佛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给我讲这个看破放下,我就提出我的意思,我跟大师讲,放下容易,看破难。他老人家当时听到,很久不说话。孙中山先生所讲的,知难行易。你看看,十念、一念能往生,可见得容易,行易知难。你把这个事实真相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事情。你要晓得净土这个法门教给你一句阿弥陀佛,后头说了三个原则,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许多老阿公、老太太听了之后,他能做到。两年、三年,他可以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不难!你要把这里头道理讲清楚,给诸位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讲不清楚,难,太难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这个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说什么?就是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释清楚。净土三经直说,其他所有经论委曲宛转的说,都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
大家修学的选择彻底明白了,他就选择得一丝毫错误都没有,一生成佛。知道不完全的,他选择,就好像是晓得这一大堆是珠宝,他要在里面取,他不识货,这里头哪一个是最好的他找不到,他只能随便取。统统明了识货的,他取那个最宝贵的一粒,不会漏掉的。这就是一切众生在如来法海当中取舍不一样,取舍不一样,是他认识得究竟不究竟有关系,还是知的问题。那选择法门之后,法门的确修行有难易不同,真的有难行道、有易行道,修行过程当中,还有遇缘不同,你要如何去克服?缘里面有物质环境、有人事环境,处事难,处人就更难。这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很难克服。有智慧、有毅力、有善巧、有方便,那重重难关都能够逐渐的克服,自己一生当中圆成佛果。
就是善导大师也是这样说,净土往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说法,我们听了心服口服。上上品生,什么人有资格?遇缘胜的人都有资格。这就说明与过去世中善根福德的关系不大,与这一生的缘分关系太大了。当然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的人,这一生要是遇缘殊胜,那成就就更快了。纵然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差一点,这一生遇到的缘殊胜,也能够上上品往生,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作用。善导大师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他是阿弥陀佛再来,那善导大师的话就是佛所说的,决定无疑,这个话正确。所以这段强调要认真修行,要帮助别人学佛,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唯独这一法能够给我们真正解决问题,能够真实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假如我们当面错过,那实在是非常可惜。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二百三十三面,从倒数第四行看起。倒数第四行最后两个字,我们念一念,因为这是一个段落:
【乃至此宗圆融别教之意。事事重重无尽。亦法界中不思议大缘起也。】
上次我们讲到这个地方。下面大师引《涅盘经》上一段话来说明缘起:
【涅盘经说十二因缘,下中上上上智观之。如次得声闻。缘觉。菩萨。佛菩提等。故佛一代之教。不出因缘也。】
用《涅盘经》的这段话做为这一大段的总结,显示出因缘生法确实是有根据的,不是清凉大师、宗密大师随意而说的,都是有经典做依据的。《涅盘经》上讲的『十二因缘』,『下根、中根、上根、上上根』根性不相同,他们得到的实相也不相同。下根的智慧比较浅得『声闻』果,就是证阿罗汉果,中根的就成了『缘觉』,就是辟支佛果,上根的就得『菩萨』果,上上根就成佛了。所以这是《涅盘经》上,完全从因缘生法上来跟我们说明四圣法界的因由,因此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当然是『不出因缘』。
【后别释诸经宗旨者。言随经不同。所宗各异者。如法华经宗一乘。涅盘宗佛性。净名宗不思议等。】
这就是讲的宗,是说教义,每个宗派、每部经典它所崇尚的不相同。但是诸位要晓得,那个教理是决定相同,教理相同,教义不相同。此地讲『诸经宗旨,随经不同』,这是讲教义,教义有差别,理论上没有差别。这随便举几个例子,譬如《法华经》『宗一乘』,佛在《法华经》上讲得很清楚,「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特别推崇一乘法。《涅盘经》推崇『佛性』,《维摩经》推崇『不思议』法门,就是不思议解脱法门,这是每部经崇尚的不一样。我们再看下面一段:
【虽无生之理。实无所宗。无宗之宗。则宗说兼畅。】
这个注解里面跟我们说,这就是第二个小段:
【通难举益。】
『难』是提出难题来质疑。
【谓有难曰。】
有人提出一个难题来请教。
【楞伽云。一切法不生。】
这是《楞伽经》上说的。《楞伽》是唯识宗主要的一部经典。唯识有六经十一论是它所依据的,《楞伽》是其中之一。经上讲,『一切法不生』:
【不应立是宗。无生之理。何所宗耶。】
一切法既然不生,你那个宗旨从什么地方建立?《法华》宗一乘,《涅盘》宗佛性,《净名》宗不思议,一切法不生,这些都不能成立。这个问得也很有道理,引经据典,都是佛说的。
诸位要知道,佛经念多了,佛在这个经上这个说法,那个经上那个说法,争锋相对互相矛盾的地方太多太多了,所以看多了之后,我们到底依哪部经?到底哪个经佛讲的是对的?说实在话,佛所讲的统统对。为什么统统对?你要晓得,佛这个经是为什么人讲的,当时听讲的那个人就得利益,就心开意解,就明心见性,就证果了,他怎么不得利益!佛说法是契机契理。机,适合於众生的根机,众生根机可以说是人人不相同,因此佛就没有定法可说,每个人不一样,换句话,对每个人所讲的法就不相同。即使是一桩事情,说的都不一样,这是从契机上说各个不相同。从契理上说,决定没有二致,同一个理,绝对不违背真理,也就是决定不违背诸法实相。给你讲一切法不生,那是诸法实相,那是理,佛种种说法,无非令众生悟入这个境界。众生根性不相同,不是讲这一生,我们还有前生,前生还有前生,无量劫以来我们的习性、习惯都不一样。
六道,十法界,那十法界不说。如果从十法界来的,没这个道理,都是从六道。六道里面非常复杂,每个人生活环境都不相同,每个人遭遇不相同,所以根性就不一样。佛有能力观机,佛眼睛一看就晓得,你过去生中生生世世做什么?学什么?他清楚。所以他几句话一说,很契你的机。为什么?把你过去世所修学的那个习性,统统勾引起来,那很容易开悟。现在人说法,怎么说你也不能开悟。为什么?不契机。好像那个大夫治病一样,不晓得你病源。好,头痛,给你一点头痛药吃,有没有效?当时好像有一点效,过两个小时就没有效了,不能根治,原因就是不知道你的病源,没搞清楚。佛是个良医,他把你这个病怎么来的,来龙去脉搞得清清楚楚,所以那个药一下去,药到病除,他马上就好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然后才知道佛说法的义趣。佛说法,实在而言是无说而说,说而无说。就佛本身来讲,佛从来没有说一句法,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没有分别执著过,那而说,是因为众生有感,佛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所以你要问,佛到底有说还是没说?有说,换句话说,对於每个人所讲的宗趣都不相同。
【故今通云。】
这个难是有困难、有障碍。『通』就是解释,我们今天讲沟通,把这个障碍排除,使他通达无碍。这底下几句话就很重要了:
【无宗之宗。宗说兼畅。】
这两句话是清凉大师讲的。
【意云。上所举楞伽文。盖遣滞耳。】
这是佛说法的原则,所以佛无法可说,只是为一切众生解黏去缚而已。众生有解不开的结,佛帮助你解开而已,有什么法好说?每个人结不一样,所以佛解的方法就不相同,巧妙就在此地。如果我们懂得这个原则,许多的疑问自然就获得答案,《楞伽经》上一句话也是给众生解黏去缚。
【若一向不立宗。何以彼经自立宗通。说通。】
这个『宗通、说通』是出在《楞伽经》上的。真的要是一切法不生了,宗通、说通也不能成立。什么叫宗通?什么叫说通?底下再引经来说。
【经云。宗通自修行。说通示未悟。所以昔人云。说通宗不通。如日被云蒙。宗通说亦通。如日处虚空。既有二通。非无宗矣。今云兼畅者。是日处空也。】
这个解释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初学的同修读了之后,里面还是难以体会它的真实义。『宗通』是修行,『说通』是说法。会说的人未必真修行,真修行的人一定会说法;换句话说,宗通一定说通,说通未必宗通,多看一点书,多找一点参考资料,也能说得天花乱坠。因此佛法不贵说通,而贵宗通。在古时候,大致这些弘法利生的祖师大德留下来这些注疏,像这个注解,清凉大师、宗密大师能够流传到后世都是宗说兼通。如果只是有说通,没有宗通,他可以蒙蔽一代的人,他不能蒙蔽后世的人,他的那些著作必定被后人淘汰掉,不能够流传下来,这是一定的道理。说得虽然好听,没有内容,像那个报纸上的文章,你看了一遍,不想看第二遍,你还能把它流通吗?好的文章,念一百遍、一千遍,永远念不厌,那个文章会流通得下去,宗说旨趣就在此地。所以佛法所贵的是修行,也就是贵的是宗,禅家重视,教下重视,念佛的人也不例外,也非常重视真正修持的功夫。如果你只是念经、念佛,而忽略了修行,这不能往生的。
我想每位同修都知道,念佛的人多,往生的人少,一万个念佛的人当中,真正能往生也不过三个、五个,不成比例。原因在什么地方?那些人是不是没念?念了,天天拿著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那里大声大叫,正是古人所讲,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枉然?他没有修行。我念阿弥陀佛还不是修行?念阿弥陀佛不是修行。怎么说念阿弥陀佛不是修行?念阿弥陀佛,还照常搞是非人我,还照常搞贪瞋痴慢,他修什么行?没修,这个没有用处。所以要晓得那个会念佛的人,他这一声佛号是修行;不会念佛的人是自欺欺人,他念这个佛号,自己骗自己又骗佛菩萨,他干的是这个事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往生?
那我们就要问,什么叫真正的修行?先要了解什么叫做行?行是行为,行为错了把它修正过来叫修行。所以修行是修正行为,行为无量无边,佛法把它分为三大类,身、语、意分做三大类。身就是身体的造作,一举一动,口是言语,意是思想、见解,归成这三大类就统统都涵盖、都包括了。行为之表现,中国儒家把它归纳为五伦十义: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把我们人对这个社会的关系也统统包括了。我们面对的这些社会大众,我们是什么身分,这要清楚。对子女,你是父母的身分;对你的父母,你是子女的身分;对兄弟姊妹,你是兄弟的身分;对於你的长辈、领导的人,像公司行号的老板、领导的人,那你是被领导的身分,被领导是臣;你是个小主官对你部下,你是君的身分。哪一种身分应该要做哪一种的义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君仁臣忠,朋友有信,你有没有想到这问题?我对哪一个人应该要用什么样的心态?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礼节?这都是行为。行为错了,行为不当了要及时修正,这叫修行,这是我们讲世间法。
出世间法比这个更要殊胜,更要精细得多,标准也提高了。本经菩萨的标准是十条,十大愿王,礼敬诸佛是一切恭敬,我对人有没有尊敬心?我每天早晚课诵都拜佛,对佛恭敬,有没有把这分恭敬心对待父母,对待长官,对待同事,对待朋友,对待一切众生,有没有这样去做?只知道对佛菩萨恭敬,不知道对一切众生恭敬,这个错了,大错特错了,修行要在这里修。许多的事,我们的想法错了,看法错了,做法错了。今天我们学佛,依照经典上佛给我们讲的教训,所以这个经不是念了就完了,念了之后想一想,佛这几句我做到没有?哪些事情佛教我们应当努力去做的?哪些事情佛说这不应该做的?不应该做的,我们有没有?应该做的,我们做了没有?所以经典便是修行的标准,不只是念念就完了。这一句名号,我曾经讲过,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知道名号功德,只是跟著念、学著念,没有多大用处,也就是说,对你修行方面起不了作用。真正名号功德利益彻底明白了,那一句佛号功德不可思议,对你修行决定起作用。
名号功德是什么?就是《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经》。《阿弥陀经》经文我们还不能够理解,一定要看注解。你看莲池大师的《疏钞》,看蕅益大师《要解》,《要解》也很难懂,你再看圆瑛法师的《讲义》,看宝静法师的《亲闻记》,统统看熟了,才晓得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当你听到这句名号,或者念这句名号,经典里面所有的教训油然而生,这样才相应。可见得这不是容易事。修行要细说,那是无量无边,这经上常讲,三千威仪、八万细行,哪能说得尽?说不尽,那就抓纲领,这就方便了。佛在一切经典里面的开示都是从纲领上说,我们要能体会。
佛给我们说的小乘,三学是纲领,小乘人所修,声闻缘觉修戒定慧;大乘菩萨学六度,六波罗蜜。三学、六度是佛法修行的基本纲领。换句话说,持戒我们做到了没有?持戒就是守法,不但是佛的教诫,佛给我们制定的戒条,国家的法律,社会的风俗习惯、道德观念,这都是属於戒律。我们明不明了?有没有遵守?真正一个守法、守规矩的人心常常是定的。为什么?他不胡思乱想,他也没有恐怖颠倒,他守法不犯法,心常常能安定,这样的人才能够修定。一个不守法的人心是定不下来的。所以要想心定下来,先要讲守法。什么是定?一定要把自己心里面妄想、执著、忧虑、牵挂统统舍掉,这个心才定;得到定之后,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不是学来的,智慧是清净心的起用。心不清净,这个心起作用就叫烦恼,心地清净起作用就叫智慧。
所以佛在经上常讲,烦恼即菩提,都是心起作用;就是一个心清净,一个心不清净,它起的作用是两样。懂得这个道理,佛法修行的枢纽就是清净心,就是这个。所以我们念佛要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诸位要晓得,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心净则国土净。这句佛号一定要念到心清净才能往生;只念佛念得再多,心不清净不能往生。所以一句佛号要把一切分别妄想执著统统灭掉,那才行。因此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是「净念相继」这四个字。净是什么?清净心,净念。这个净念,这个佛号里头不能有疑惑,不能有夹杂,你这一念才清净。相继,是这一句佛号不能间断,为什么?间断,你又打妄想,心又不清净了。不打妄想是堕在无明,还是不清净;换句话,你不念佛的时候,你不是打妄想就是增长无明,总是堕落在这两边。由此可知,执持名号,正是中道第一义谛,它既不落在妄想里头,也不堕无明,这样念佛功夫就得力了,这才万修万人去。这是念佛法门在所有一切法门第一方便殊胜之处,就用这句佛号修中道第一义谛。
念佛法门是属於大乘法,古德的赞叹,这个法门是大乘之大乘。彭际清居士讲,跟华严境界完全相同,他说八十卷是大《华严经》,《无量寿经》是中《华严经》,《阿弥陀经》是小《华严经》,里面境界完全相同,统统都是四无碍法界,经文教义都具足十玄、四无碍,那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大乘之大乘。那大乘之大乘,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著社会,也就是面对著五伦十义?必须要遵修文殊菩萨所讲的十波罗蜜、普贤菩萨所讲的十大愿王。我们用这种的心态来处事待人接物,用这样的心态来过日子,这就是菩萨法,具体的修学方法,佛讲得更详细。《华严》当然说得详细,《华严经》太大了,我们没有时间来读诵、来学习,《无量寿经》就很好。《无量寿经》上讲的四十八愿,不仅仅是阿弥陀佛度众生的心愿,实在说,也是十方一切诸佛如来度众生的本愿。我们念了以后做何感想?想想我们的心、我们的愿跟他比一比,一样不一样?要是不一样,赶紧学,修正过来,使我的心、我的愿跟阿弥陀佛也一样,这叫修行,修正我们自己的心愿。凡是与佛,与阿弥陀佛心愿不相同的那些愿望,都不是正确的,都是有问题的。与阿弥陀佛愿望相同,正愿,是正确的,与本性相应的。我们天天起心动念,那些愿望与真如本性完全不相应,那是错误的。我们的行持、待人接物,《无量寿经》第三十三章、三十四章,一直到三十七章,五章里面你去念念看。佛在这五章经文里面明白开示我们,哪些应该要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这就是持戒。不应该做的,决定不做,过去做了,从今改正,后不再造。应该做的,我还没有做到,努力来学习,务必把它做到,那这个经就没有白念了,念得就有用处了。念经是修行,是我们的心、我们的愿、我们处事待人接物的行持与佛无二,跟佛是一样的,那你就成佛了。
必须拿著阿弥陀佛这个样子来塑造自己,使自己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这叫做宗通,这个重要。所以宗通是『自修行』,我们这一生有没有成就确实就在这一句。说通是帮助别人,也就是我们常讲的弘法利生,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这叫说通。劝人学佛,有很多人不接受。为什么不接受?他对佛法有误会,认为佛教是迷信的,佛教不值得学习,我们要给他解释,我们学佛在佛法里面得到什么?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果真得到了,你劝别人就有影响力。为什么?人家看到你得到了,他也想要,这个话就不假。我们讲财富,世间人都想要,哪个不想发财?聪明智慧,也是大家都想要的,谁愿意愚痴?健康长寿,更是大家要求的。你问他,这三样东西他要不要?他要是想要,要,那就要学佛,不学佛得不到,学了佛就决定得到。不是佛给你的,佛教给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求得,你就可以把佛法介绍给他。
我在大陆上遇到一些人看到我们学佛,我们学佛学的是什么?我告诉他,自身幸福快乐,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天下太平,你要不要?他也说,这个好。那佛法就是求这个,哪有迷信?决定没有迷信。这些好处、这些利益绝对不是说佛菩萨神明会保佑你、送给你,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在经论当中给我们说明这些事实的真相,事理因果我们统统明白了,就晓得应该自己怎么样求,才会真正得到。你能把这个事实讲清楚、讲明白,这叫说通,才能把佛法弘扬,现代的话,把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我得利益,希望你们大家统统得利益。我得利益,我个人幸福快乐,我家庭美满;大家都学佛,大家都得利益,社会就和谐;一国人都得佛法利益,国家就富强,把佛法推展到全世界,天下太平。由此可知,这个弘法利生一定要做,否则的话只有自己得好处,别人得不到。自己得到好处,一定要帮助别人,希望人人都得到,这样才行。
我先头讲的三种果报,也跟诸位说清楚了,绝对不是佛菩萨保佑你,你就能得到,修因才会结果。财富是果报,什么样的因才得这个果报?佛在大小乘经论里面常常开导我们,财布施是因。一个人修财布施,佛说他的果报得财用不缺乏。要注意佛这个话,财用不缺乏,不是叫你家里金银珠宝堆了一大堆,堆了有什么用处?没用。最可贵的就是我所需要用的不欠缺,这是真正的福报。如果太多了放在家里,反而麻烦大了,为什么?小偷、强盗目标都对著你,甚至你还有杀身之祸。佛绝对不叫你积财,佛叫我们财用不缺乏,想用就有,这个多自在,这是真正的财富。多余的布施,不要积财。《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佛就说,积财丧道,对於你修道是很大的障碍,为什么?心不在道上。譬如说,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我还有多少钱?在哪里?心里牵挂著,这又怕币值贬值,又怕什么动乱,这麻烦可大了,总是放不下,这就障碍道业了。那什么都没有,那老老实实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没有妄想!所以佛讲的话很有道理,所教给我们是真正爱护我们。
聪明智慧是法布施的果报。法布施就是我们自己热心去教导别人,他不会的,我会的,我尽心尽力帮他忙,我教他,教学相长,得的是聪明智慧。所以不可以吝法,吝法的果报是愚痴。我们《弥陀经》上所讲的周利盘陀伽,那很笨,愚痴到了极处。一般人看他,他没有资格出家,佛收了他,为什么?佛能观机,知道他过去世生生世世是修行人,而且前生是三藏法师,讲经说法的。这一生为什么这么愚痴?吝法,就是教别人,自己会十分教五分,还有五分保留著。为什么?怕别人将来超过自己。这真的有,有的老师怕学生将来超过自己,长官怕部下超过自己,很多这种情形。那这个样子,他就吝法了,吝法得的果报愚痴。周利盘陀伽前生吝法,这一生得愚痴的果报。所以佛教给我们,我们要帮助别人、教导别人,我们知道多少就说多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热心的去帮助他。不要怕他将来超过我,他超过我更好,求之不得!这就好了,这个你的智慧一定是天天在增长。
健康长寿是无畏布施的果报。无畏不仅仅是不杀生,佛在《戒经》里面告诉我们,不恼乱他人,这真正是修无畏施;换句话说,绝对不会叫别人因我而生烦恼。他看我不顺眼,我一见他赶快躲开,让他心里欢喜,这是什么?无畏布施,不教他生烦恼。何况还会伤害众生,不可能。令一切众生没有恐怖,没有忧虑,心安身安,这是无畏布施,所以得的果报是健康长寿。佛法自始至终都是讲因缘,因缘后面是果报,我们希望什么样的果报,你就修什么样的因缘。因无量无边,果报也是无量无边。佛家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从哪里求?从缘上求,不是求佛,求佛、求菩萨得不到,求缘。因有了缘决定就得果报,因为一切法都是从缘而起。所以你想成佛,你只要把握成佛那个缘,你这一生决定成得了佛。你要做菩萨,你把菩萨那个缘抓到,你这一生决定当菩萨。十法界的果报确实取得之权操在自己的手中,绝对不操在佛菩萨手里,不会操在别人的手里,与佛菩萨无干,与上帝也不相干,与阎罗王也不相干,关键都在自己起心动念。一定要把事实真相看清楚,我们应该怎样做法?选择目标。当然最聪明、最圆满的目标是求生净土。
净土是不是最殊胜?不见得,佛在经上讲过,还有许多其他的诸佛世界寿命比西方极乐世界寿命长,依报、正报之庄严远远超过西方极乐世界很多很多。为什么劝我们求生西方?西方世界确实有一些事情是他方世界不能比的,他方世界里没有的,最特殊的就是平等成佛,平等得度,这个他方世界没有。西方世界只要你去往生,特别是带业往生,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十方世界没有带业往生。生到西方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到那边的生活环境、待遇享受,居然跟等觉菩萨相同,这个是一切诸佛世界没有的,它第一。所以你要晓得,如果你修行修到十地菩萨,那当然比西方世界更殊胜的佛国土你可以去游历,你不到那个程度,你没分。可是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烦恼一品没断,确实是博地凡夫,见思烦恼一品也没断,到达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能力,有阿弥陀佛神力加持,也可以达到比西方世界还殊胜的国土去游历、去参访,这是诸佛刹土里头所没有的。
十念、一念往生是一切诸佛刹土没有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是一切诸佛刹土没有的。从这些地方来看,那它第一,这是诸位同修必须要知道。很多根本不可能的,到西方世界都变成可能,为什么?这是阿弥陀佛智慧、神通、愿力的加持,使我们一达到,几乎就完全恢复了性德的大用,这是蒙佛力加持的,不是自己有这个能力。因此这个世界、这个法门,普遍被十方诸佛刹土一切诸佛如来之所赞叹,之所宣扬,道理就在此地。这里面说法利生,劝一切众生求生净土,包括比西方极乐世界还殊胜、还庄严的国土里面的佛在内,因为四十八愿并没有说某某方、某某佛除外,没有。没有这个字样,那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如来一尊都不缺,没有一尊佛不赞叹这个法门的,没有一尊佛不弘扬这个法门的,没有一尊佛不劝人念佛求生净土。希望同修们对於这个事实要多想一想,然后你就知道怎么选择,要多想一想。
你愈早选择愈好,不要想我现在还年轻,多学一点别的,等我五十、六十我再来念佛!你能保证你活到五十、六十吗?不到五十、六十就见阎王的人好多好多,你能保证吗?要警觉,生死事大,无常迅速,决定不能等待,一等就错了。世间有不少有聪明智慧的人,知道学佛好,现在年龄还不到,还要等几年。等几年,寿命到了,佛也没学成,他也去见阎王去了,可惜,真正可惜。
因此,同修们在此地一定要著重宗通,不重说通,说通是修福,了生死,出三界,福不能救。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就讲得很清楚,福不能救,宗通才有救,说通不能救。所以要著重在真正的修行,把自己的毛病、习气认真的改掉,改过自新,这叫真正的忏悔。你每天读经,读经是什么?读经是照镜子。我们每天早晚照照镜子,看看脸上有肮脏的赶快把它洗干净,这大家都会。那个心里头肮脏邋遢怎么办?怎么能见到?经典就是镜子,心镜,展开经典念一遍,我心里头有哪些肮脏、有哪些过失的,统统检查出来了。检查出来,赶紧把它改掉,这是受持经本,这种人才叫持经。当我们自己还没有开悟,还没有能力讲经说法,我们要介绍别人学佛,那怎么个介绍法?最好是劝他念佛。劝他念佛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没有过失。劝他学别的经典、学别的经论有的时候搞错了,就好像那个人生病,你介绍药给他吃,你对这个药性也不知道,糊里糊涂的介绍给他。万一对了症,他吃好了,那很难得,很不容易。他一吃,病没有好,反而吃死掉了,你想想看这个介绍人心里多难过。同样的道理,介绍净土法门是决定不会错的,为什么?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只有好处没有坏处,没有副作用。不像其他的经论统统都有副作用,有好处也有缺点,这是不可以不知道的。
这两句我们把它搞清楚,说通『示未悟』。『所以昔人云』,昔是古人说,『说通宗不通』,就是会说,自己没有认真修行的。『如日被云蒙』,好像太阳,太阳是有,可是厚厚的云层把太阳统统遮盖住了,阴天,就像阴天一样,见不到太阳。太阳是有,被盖起来了,这个云是什么云?无明、妄想。被无明妄想盖覆了真性,太阳是比喻真如本性,你没见性。没有见性所说的,那要依清凉大师的标准来讲,统统是邪知邪见,这怎么能听?听了这些邪知邪见,如果说个好听的话,得一点佛学常识,学了一点佛学的名相,除此之外,你能得到什么?什么也得不到,就得这一点东西。这一点东西是不是真正有利益?不见得。怎么不见得?有些人不知道这一点,还很安分、很老实、很谦虚;这知道一点佛教的皮毛,贡高我慢,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就是佛学家,增长傲慢。你看看,这个学佛岂不恰恰颠倒了,不但没有好处,还有副作用,还有坏处,所以这个佛法可以救人,也可以害死人。修学得不如法就害死人,本来我堕落都没有那么重的罪,堕落不深,这一下学佛,堕落可惨了,这是被佛法害了。佛不害人,是你自己害自己的,你自己错解了佛的意思,自己害自己,像这些都要清楚、都要明白。
『宗通说亦通,如日处虚空』。万里无云,这太阳光明普照。这是形容真正有修有证、有大慈大悲弘法利生,就像日光光明普照一样,这是值得赞叹的。『既有二通』,有宗通、有说通。『非无宗矣』,它有宗旨,确实有宗。末后这一句特别强调,『今云兼畅者,是日处空也』,特别强调宗说具通。佛法要复兴,一定要这样的人才行,单单靠说通,而没有宗通,佛法是决定不能够复兴。要想佛法复兴,要靠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我们一般人听到都摇头,好难!难在哪里?难在看不破、放不下。大家认为这个放下太难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这个放下太难了。世间人拼命都在那里争取,你要不争取,人家笑你是傻瓜。大家拼命往地狱去钻,你不钻,你是傻瓜。看到别人一窝蜂的都这样做,你能不做吗?所以这个事情的关键在看破。什么是看破?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你明了就看破了。宇宙是我们生活的环境,人生就是本人;换句话说,就是我自己跟我生活的环境,这个真相要看清楚了,你自然就放下了。
我刚刚学佛亲近章嘉大师,章嘉大师给我讲这个看破放下,我就提出我的意思,我跟大师讲,放下容易,看破难。他老人家当时听到,很久不说话。孙中山先生所讲的,知难行易。你看看,十念、一念能往生,可见得容易,行易知难。你把这个事实真相真正搞清楚、搞明白,这的确不是一个容易事情。你要晓得净土这个法门教给你一句阿弥陀佛,后头说了三个原则,不怀疑、不间断、不夹杂,许多老阿公、老太太听了之后,他能做到。两年、三年,他可以站著往生,坐著往生,预知时至,不难!你要把这里头道理讲清楚,给诸位说,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都讲不清楚,难,太难了。释迦牟尼佛当年出现在这个世间,说法四十九年说什么?就是把这个问题给我们解释清楚。净土三经直说,其他所有经论委曲宛转的说,都是说明这个事实真相。
大家修学的选择彻底明白了,他就选择得一丝毫错误都没有,一生成佛。知道不完全的,他选择,就好像是晓得这一大堆是珠宝,他要在里面取,他不识货,这里头哪一个是最好的他找不到,他只能随便取。统统明了识货的,他取那个最宝贵的一粒,不会漏掉的。这就是一切众生在如来法海当中取舍不一样,取舍不一样,是他认识得究竟不究竟有关系,还是知的问题。那选择法门之后,法门的确修行有难易不同,真的有难行道、有易行道,修行过程当中,还有遇缘不同,你要如何去克服?缘里面有物质环境、有人事环境,处事难,处人就更难。这一定要有智慧,没有智慧很难克服。有智慧、有毅力、有善巧、有方便,那重重难关都能够逐渐的克服,自己一生当中圆成佛果。
就是善导大师也是这样说,净土往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个说法,我们听了心服口服。上上品生,什么人有资格?遇缘胜的人都有资格。这就说明与过去世中善根福德的关系不大,与这一生的缘分关系太大了。当然过去生中善根福德深厚的人,这一生要是遇缘殊胜,那成就就更快了。纵然过去生中善根福德差一点,这一生遇到的缘殊胜,也能够上上品往生,这给我们很大的鼓励作用。善导大师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他是阿弥陀佛再来,那善导大师的话就是佛所说的,决定无疑,这个话正确。所以这段强调要认真修行,要帮助别人学佛,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唯独这一法能够给我们真正解决问题,能够真实帮助我们离苦得乐,假如我们当面错过,那实在是非常可惜。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