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八十四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八十四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84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二十一面倒数第二行,从第五个字看起,「依处」里面第五。清凉解释《华严》,都是用十来表圆满,每一法都给我们说了十句。依处里面也有十句,前面四句我们讲过了,今天从第五看起:

  【五遍华藏。谓诸染界各皆相尽。唯是华藏数过微尘。尘尘皆遍法界。不相障碍。悉於其中演说斯经。】

  这是说经的处所。『华藏』是一个极大世界的名称,极大世界。《华严经》上给我们说明,华藏世界有二十重,我们娑婆世界以及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在第十三层。就有二十重里面,都在第十三重,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与我们娑婆世界确实是不远的。好像二十层大楼,他们同在一层。这就是说明了华藏世界之大,实在不是我们能够想像、思议的,这是一个大世界。大世界当然包括了无量无边的小世界,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星球,正如此地所说,『染界』就是六凡的世界,六凡的世界。也可以包括了声闻、缘觉。声闻、缘觉比起华藏世界的菩萨,他是染,不是净。依华藏的标准必须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才到真正的清净;无明没有断都不能算是清净。当然愈是下面的凡夫,染著愈重。世尊常常说我们这个世界,特别说我们这个时代,他老人家出现的这个时代,叫五浊恶世。浊就是染著,我们今天讲的染污,染污非常严重,这是我们现在的人都能够深深的体会到。我们的心理、思想、见解、精神,乃至於生理都受了严重的染污,身心都失去了健康,这也是华藏世界的一部分。『数过微尘,尘尘皆遍法界』,像这样的星球太多太多了,数不尽的,在法界里面运行、存在著,不相妨碍。这个大世界、小世界,太虚空当中,无量无边的星球,它们不相妨碍。佛都在这些地方常说斯经,常常在那里演说《华严经》。这是显示出无处不说,这个经是佛常说的。

  【六遍刹海。】

  『刹』是佛刹,是指一个大千世界而言,『海』是形容其广大。

  【谓於华藏一一尘中。皆摄无边诸佛刹海。悉於其中说此经法。】

  这个事实的真相,确确实实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到的。因为这些世界它不是真实的。要是真实的,它就会有妨碍,彼此不能相容。因为它不是真实的,所以有,佛法里常讲,叫妙有,叫幻有,它不是实有。空,是真空,那倒不是假空,不是幻空。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这是理事无碍。因为有皆幻有,所以事事无碍;不但无碍,而且真相是重重无尽。就好像这个灯光一样,光光互照,像明镜对照一样,重重无尽的。所以世界有多少?无量无边。好比一个人作梦,作梦的时候,梦里面他又作梦,是不是?那这个的确是无有穷尽,确实梦中有作梦,梦中之梦,还在作梦,宇宙的现象就是如此,这个说经的范围就更大。前面只说一个境界,说梦中、梦境;这梦中之梦,那就无有穷尽,统是佛说法的处所。

  【七遍前六类刹尘。皆有同异刹。於中常说。】

  『同』,是诸佛菩萨,佛与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那个刹土是同。权教二乘以下,这是别。这是总结前面六处而说,佛是『常说』。

  【八尽虚空界容一一毛端之处。各有无边刹海於其中说。】

  这个境界乃是法身大士的境界,普通人无法得知的,不见不闻。『毛端之处』,就是我们这个汗毛毛端,尖端,这是正报最小的,正报是身体,身体最小的,毛端。这每个毛端,『各有无边刹海』,刹海是诸佛如来的三千大千世界,在哪里?在一毛端。这是《华严经》的事事无碍法界,大小无碍。诸佛的刹土没有缩小,我们这个毛端没有放大,毛端容刹海。佛在哪里说法?我们这身上多少毛端?无量的诸佛在说法,只是我们没有觉察到,不见不闻,也不知道,这是真的。所以这是法身大士的境界。

  【九犹帝网。】

  这个『帝网』都是指大梵天,大梵天王宫殿当中的罗网。举这个比喻,这罗网,网与网孔交接的地方系的有明珠,明珠放光,光光互照,取这个意思。

  【谓彼一一微尘既各摄此无尽刹海。即此刹海等复有微尘。彼诸尘内复有刹海。是则尘尘既其不尽。刹刹亦复无穷。如因陀罗网。】

  『因陀罗网』就是大梵天宫殿里面的罗网,叫做因陀罗网。

  【重重不可说分量也。】

  这个意思比我刚才讲的梦中之梦还要复杂,还要广大,还要深远。明白这个意思,我们才真正晓得,佛是无处不说法,无时不说法,实在是我们自己粗心大意,所以佛有没有来?佛是不来不去。为什么?无时无处不在,他哪有来去?没有来去。西方净土在哪里?当下就是。所以古人讲,「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确实是如此,理不能透彻的理解不要紧,单单在事上修。佛给你给讲十万亿刹土,你不妨就执著有十万亿刹土,为什么?念到一心不乱,决定得生。得生西方,这些境界自然完全都明了了。这是佛在经上常讲的,「先以利欲勾,后令入佛智」。佛以种种法门来劝导我们、来诱导我们,目的不是一个坏的目的,是叫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是佛诱导我们目的之所在,纯粹是善意,并没有恶意,实在讲,佛菩萨没有欺骗我们。末后:

  【十余佛同然。如此一佛说华严处。如是不同。足显十方一切余佛皆各同然。】

  这是说出佛佛道同,毗卢遮那佛如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亦如是,阿弥陀佛也这样的,药师如来也没有第二,统统都一样。

  【经云。三世诸佛已说当说今说。】

  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於一切时、一切处,常说不断。

  【又云。不见有诸佛世界。彼诸如来不说此经。当知余佛无不同说也。】

  这都是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佛说《华严》,《华严》是一切经的总名称。换句话说,哪一法不说?无法不说。问题是我们现在这个世界正法衰了,邪法增长,原因在什么地方?原因是我们自己业障太重,障碍了正法,邪心炽盛,助长了邪法。你今天讲正法没有人接受,说邪法,他很容易接受,一听,他就欢喜,这就没有法子了。正法,有正中之正,有正中之邪,很难分。什么叫正中正?叫你很快的明心见性,这是正中正。什么叫正中邪?是正法,你见不了性,这正中里头还有邪。我举个具体的例子告诉诸位,所有的佛法都是正法,你一门深入是正中正,同时学两个法门就是正中邪。譬如我们同时学两部经,我们学一部《金刚经》,学一部《弥陀经》,好!两部经都好,这是正中邪。为什么?《金刚经》讲空,《弥陀经》讲有;《金刚经》破《弥陀经》,《弥陀经》破《金刚经》,两个都破掉了,你得不到,一样都得不到。你如果学一样,或者学《金刚经》,或者是学《弥陀经》,学一样,正中正。今天有几个人愿意从一部经上去下手?没有人,邪心炽盛。

  佛教我们修行,没有别的,只有一个原则,戒定慧。戒是什么?守法、守规矩,老师教你一门深入,你就老老实实一门深入,这叫戒。一门就是定。真正定下来了,定心起作用就是慧。戒定慧三学成就了,再广学多闻。因为什么?那是提升一级,第二个阶段,第二个阶段是慧,讲三慧。第一个阶段是三学,戒定慧是三学,三学得到了,从戒定慧,那个慧生起作用,闻慧、思慧、修慧,都是戒定慧的慧。你戒定慧的慧没有拿到,你哪里有闻思修?不可能有,不能有三慧。所以三慧是第二个阶段,这是我们今天学佛的同修很多很多,学了几十年什么也没得到,依然是悠悠凡夫。自己反省没什么进步,没有得到什么真正的受用,原因在哪里?说好听一点,正中邪,不是纯正的。这一点,同修们要想真正在这一生当中,得到佛法的成就、佛法真实利益,要注意。甚至於是同类的经都不宜多,那不同类的就更不必说了。净土五经,这五种是同类的,都是求西方净土的,尚且不宜多学,何况不同类的其他宗派的经典,那怎么行,不同类就破,就叫相克。同类可以相生,不同类是相克,克掉了,这要注意的。

  所以任何一部经都是正法,一部经专攻,这正中之正,这才能成功。我们在《华严》上看到五十三参,五十三位善知识,他们全部都是走的专攻的路子,一个人专门学一个法门。不是一个人学很多法门,一个人学一个法门,所以个个都有成就。善财童子去参学,这是增长智慧、增长定功,每个法门都去参观参观、访问访问,知道他们在搞些什么,这是开智慧。参访之后,如如不动,还是老实念佛,那个境界没有扰乱自己的功夫。不乱,就是增长一心不乱。这个一心不乱增长了,智慧增长了,有这种能力才可以博学多闻,法门无量誓愿学。学了有什么好处?增长定力、增长智慧。你一接触心就动摇了,那就完了,就破掉了,把自己定慧都破掉了。学了之后,确确实实对於自己主修这个法门毫不干扰,这行,这是增长定慧。参学,要有这个本事才能参学。听别人讲几句,心就动了,这个也想学,那个也很想学,完了,全部破干净了,所以学到老一无所得,这个要注意。

  【此上十类。一一各遍法界。而前九正是遮那说法之处也。】

  遮那是毗卢遮那,法身如来。法身是本体、是真性。说法是自自然然的,法尔如是。再看第三科:

  【三依主者。问。说此经佛为真。为应。为一。为多。】

  这要问,说经的这个佛是哪一尊佛?是真佛还是应化身佛?应身、化身不是真佛,是他的变化化身去了。报身、法身是真佛,报身佛是真佛。是报身佛说的,还是应化身佛说的?是一佛说的,还是多佛说的?提出这么一个问题。下面:

  【答。通则圆融十身。不分而遍。】

  『遍』是普遍,真佛也说,是应佛也说,化佛也说,一佛也说,多佛也说,无佛不说,这是普遍。

  【若别。则有二种十身。十重无碍。】

  『别』是给你详细来介绍,总是总说,说出一个纲领,这是详细给你介绍。一般经论里面,佛只是把佛身归纳为三大类,法身、报身、应身,《华严经》里面讲得特别详细,不但给我们讲十种身,还讲『二种十身』,那就变成二十身。诸位要晓得,二十身就是一身,从一身分出十身、分出二十身。我们看这个经文就晓得了。

  【言二种十身者。一唯约佛身自有十身。】

  如果单单就佛的身来讲,佛具足『十身』。这个十身归纳起来,实在讲,就是法报应三身,十身是把法报应展开来讲的。法身只有一个,他是理;报身是智慧之身,那智身就可以分了,分许多不同的智慧;应身那更不必说,那就分得更多了。这个地方把他分为十大类:

  【一菩提身。】

  这诸位容易懂了,菩提是觉,『菩提身』就是我们的觉性。我们问一问,哪一个人没有觉身?你们哪一位没有菩提身?个个都有。虽有,你很快就迷了。我们眼睛见外面的色相,第一眼见是觉性见,见性见。诸位要读《楞严》你就明了了,第一个见是见性。可是第二念的时候,那见性就没有了,就变成眼识,变成意识。第一个见的时候,毫无分别执著,没有分别,就是没有第六识,第六识不起作用;没有执著,第七识没有作用;没有印象,第八识不起作用,这个时候这个见是见性见。见性,性就是菩提,这是菩提身。第二个念头就分别了,分别就落到意识里头去,执著落到第七识去了,落印象,落到阿赖耶识去了。所以第二念就变了,就迷了。如果始终保持第一念,永远不变,你就成佛了。可惜的第二念就变了,变得太快了,马上就掉到凡夫乘去。眼见色如此,耳闻声也如此,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最初接触是菩提身。我们统统都有,就是保不住,所以变质了,菩提身变质了,变成凡夫身,这很可惜。那佛一切教法,无非教我们恢复菩提身而已。这是禅家所讲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真正的本来面目。

  【二愿身。】

  『愿身』,最普通的代表就是四弘誓愿,度众生的大愿。为什么要度众生?因为众生就是自己,度众生才是真正度自己;不度众生,决定度不了自己。你不度众生,决定不会有成就,为什么?你的心量很窄小,我执很重,我执破不掉,我执不能打破,就没办法超越三界,所以一定要把心量拓开,广度一切众生。要把佛教的这个,佛给我们的教训,要真正变成生活。生活就是佛法,佛法就是生活,这才行。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四弘,就是三学、六度。我们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有没有去做?我们有没有真正一个愿望去帮助一切众生?帮助他离苦得乐,不容易。怎么做法?你要晓得众生为什么会苦?迷了他就苦。佛菩萨他为什么会乐?悟了就乐。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对别人就帮得上忙了,从哪里帮?帮他破迷开悟,要从这个地方帮。不是他没得吃了,你送一点东西吃;没得穿了,你送一点穿的给他,那他痛苦更多。为什么?他一生要依赖你,要看你的颜色过日子,这多痛苦。你要帮助他顶天立地,不依靠任何人,他就乐了。所以要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是第一功德。我们今天讲生命的价值意义,这是真实的价值,真实的意义,帮助别人破迷开悟,这是佛法的教学。

  所以你看看世出世间,全世界对於佛陀、对於孔子没有不尊敬的。这两个人当年在世,寿命都不很长,释迦牟尼佛活了八十岁,孔老夫子七十几岁就归天了,寿命都不很长。他们一生做些什么事情,叫千年万世的后人对他们这么尊敬?教学,帮助别人破迷开悟。他做的是这个事情,这是真实功德。世间有形的最好事,做到帝王,行仁政,以十善法来教化众生,布施这一个国家的众生,叫他们都得到幸福美满,没有破迷开悟的功德大。所以佛教的事业是什么?教化众生,续佛慧命,弘法利生,这是佛菩萨的事业,除此之外都不是。释迦牟尼佛,我们称他作本师,他是什么身分?老师的身分。孔老夫子,至圣先师,这都是老师的身分。老师当年在世很清苦,过的日子不富裕,能够叫千年万世一切人永远纪念他,永远的仰慕他,教学,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那要真正把教学的工作做好,先要求学。求学从哪里做起?先要修养品德,德行第一。没有学问没有品德不足以为人师。所以要先断烦恼,断烦恼是品德的修养,然后再学法门。四弘誓愿里面先断烦恼,再学法门,然后才能成佛道。这个次第不是摆得清清楚楚的吗?你能够依照这个次第去修学,这就叫持戒,老师的教诫,你能够守住,你能够听话,老师是这么教给我们的。不能听老师的教诲,那叫持什么戒?那不叫持戒。所以过去学佛的同修,无论在家、出家,只要是学佛,一定要找一个老师,师承。这个老师是什么?指导我修学的。跟一个老师学,不能跟两个老师。两个老师,一定是两个教学的方式,那你就学不成了。所以我们中国古时候的教学跟现在不一样,古时候教学都是一个老师,不像现在学校很多老师。从前私塾就一个老师,带十几二十个学生,所接受是一家之言。他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他心容易得定,容易开智慧,他走的是这个路子。现在我们学校办得不错,学生也多,老师也多,所学的是技术,没有定、没有慧,定慧没有了。学了一点技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知道,不知道什么叫父子关系,不知道什么叫兄弟关系,不知道什么叫朋友关系,五伦的关系不知道,瓦解了,所以天下大乱。

  到今天这个样子,利弊得失完全显露无遗,我们看清楚了。不要看远,看看前清,前清那些读书人,十几二十岁做地方官员,考中了举人,考中了进士。有很多不满二十岁,弱冠,十八、九岁就考中了。国家分配到地方做知县、知府,都做得不错,有声有色,十几二十岁的小孩。我们稍稍留意就晓得,那个时候的教育不坏。为什么我们今天不能?这个原因在哪里?为什么我们今天社会这样子乱?乱就是迷,迷得太深了,自以为是,没有邪正的标准,没有是非的标准,没有善恶的标准。这还得了?这个不得了。所以现代这个教学方法,把中国固有的几千年的传统破坏掉了。你要问什么时候我们中国这个国家才能恢复正常的秩序?老百姓才能过安定的生活?说实在的话,要不恢复传统固有的文化,我们想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几乎是不可能。

  所以凡事你要找它的根本原因,你才知道前因后果,才晓得将来的发展。这个发展是有利还是有害?学佛,今天也迷失了方向,好心学佛,得不到你所期望的结果,这真正可惜。那黑板上写个好人好事,把那第二个好字旁边圈一下,圈一下是什么?好人好事,多事,好事就是多事。这就是是非邪正、善恶利害没有能认识清楚。做事情想颠倒了,看颠倒了,做颠倒了,是个好心,造了一身的罪业,他不是坏心,是个好心的。好心为什么事情做坏了,造一身罪业?愚痴,这愚痴。看错了,想错了,这才做错了,不是有心的,这是一定要注意到。所以有愿不能有心,要顺其自然,这样就好。一切都顺其自然,我们自己的心永远是定的。我们的生活,永远是在佛法的轨道上。我们听佛的教训,自己培养自己的性德。

  我们中国古大德对於一个出家人的标准,他们理想当中的标准是内修五德,外学六和,这是僧的标准。五德,就是取孔夫子的,《论语》里面弟子赞叹夫子,有人问老夫子(孔夫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学生对夫子的看法,夫子温良恭俭让,这是学生们对夫子的批评。温厚,孔老夫子温和、厚道、温厚、善良。恭慎,不管做什么事情,恭敬小心谨慎,恭慎。节俭,生活一点不浪费,节俭。忍让,我们自己要修、要学。对人,与人在一块共处,学佛的教训,六和,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他的真正的基础是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见和同解,不是叫我的意见好,你们都要跟我的,不是。每一个人都把成见舍弃掉,见解就相同了。谁也不要跟著谁走,这才叫平等。每一个人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统统都舍掉,都以清净心来相处,这个见解就相同了。你一个主张,他一个主张,彼此不服气,天天打架,怎么能和得了?戒和同修就是守法。大家在一起,一块相处,家有家规,国有国法,人人都能守法,就相安无事了。

  所以六和敬,是佛教给我们基本处事待人接物的戒律。能把一切妄想执著舍掉,能够守法,这个人在生活当中,心是定的,心是清净的。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他生活在戒定慧里面,处事待人接物也在戒定慧里面,这佛法就用到生活上来了,那不是学术。戒定慧就是日常生活,从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生活在哪?生活在戒定慧里,生活在六和敬里,生活在菩萨六波罗蜜里面,他怎么不自在?怎么不快乐?怎么不幸福?这样你才能得到佛法真正的受用,真正的利益,真正是离苦得乐。不能把佛法应用在生活上,什么都谈不上。

  【三化身。】

  『化身』是变化身,众生喜欢用什么身分去度他,佛菩萨就能现什么样的身分,随类化身。

  【四力持身。五庄严身。六威势身。】

  这三身都是从福德变现出来的,底下有:

  【七意生身。八福德身。】

  佛福慧二足,智慧圆满、福德圆满,像前面菩提身、愿身、化身,这是佛的智慧显露出来的,从智慧里面生的。『力持、庄严、威势、意生』,是从福德里面分出来的。

  【九法身。十智身。】

  这个『智』是权智,是权智,也就是我们讲的善巧方便的智慧。普度众生要用权智,这是就佛身上来说的十种身。第二种是:

  【二融三世间总有十身。】

  『融三世』是讲佛的智慧福德,展现在有情世间跟无情世间所起的大用,也可以把它说为十身。

  【一众生身。】

  佛以一切众生为自己,自他不二,所以度众生就是度自己,慈悯众生就是慈悲自己,自他不二。就好像我们作梦,梦中有很多人物,梦中有自己,也有很多别人,那别人从哪里来的?还不都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梦中自己跟别人,同是自己一个心变现的。心外无梦,梦外无心,原来梦中所有一切都是自己,哪一个不是自己?全是自己。这是有情众生身,这指六道的。

  【二国土身。】

  『国土身』是依报,山河大地。像你梦中的境界,梦中有虚空、有山河大地,全是你自性变现的。

  【三业报身。】

  『业报身』是指六道凡夫身。

  【四声闻身。五缘觉身。】

  这两类是小乘圣者身。

  【六菩萨身,】

  是大乘身。

  【七如来身。】

  这是示现佛身。这些都是讲智慧浅深、层次不同,烦恼断除多寡不同而分的。把这有情众生分这么多的品类,分这么多品。

  【八法身。】

  『法身』是本体。

  【九智身。十虚空身。】

  虚空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也不是真的,好像你作梦,梦中有虚空,梦中不可能没有虚空。那给你说真的是什么?真如本性,这是真的,它是能变,其他连虚空都包括在内,所有一切万事万法,都是心性所变的。在这两种十种身里头,能变的是法身,其他的都是所变的。

  【是为二十种身。】

  这是简单跟诸位介绍出来,《华严经》把这个身说得这么多,说得这么的详细,你晓得它怎么个说法。下面讲:

  【十无碍者。】

  前面跟大家透露过了,因为所有的身土都不是真的,所以没有障碍。如果是真的就有障碍了,不是真的。只要你不执著就没有障碍。你分别,还没有障碍,执著就有障碍。分别,不执著,没有障碍。如果连分别心都没有,那就是事事无碍。有分别,没有执著,理事无碍。分别心都没有了,事事无碍。我们看这十种无碍,他怎么说法?

  【一用周无碍。】

  『用』是作用,『周』是周遍,没有障碍。什么作用?我们眼见,眼见是作用,有没有障碍?没有障碍。尽虚空遍法界,你都见得到,过去你见到,现在你见到,未来你也见到。那我们现在说,这不可能,我们隔个墙壁那就见不到,它就有障碍了。为什么有障碍?你有分别、有执著。《金刚经》上说「如来五眼圆明」,如来有肉眼、有天眼、有慧眼、有法眼、有佛眼,无障碍。我们为什么有障碍?佛在「出现品」里面讲清楚,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德就是能力,德能。一切众生跟如来能力没有两样,如来的见,见到虚空法界、过去未来,我们也是这样的。现在为什么不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不是你没有,你有妄想、你有执著,所以你的能力失掉了。

  佛教给我们什么?教给你把妄想执著去掉,你的能力就恢复了。而且这个能力的恢复,你妄想执著去一分,你的能力就恢复一分,去两分就恢复两分。那你就晓得,我们最大的伤害是什么?是妄想执著,是这个东西。佛没有东西教给我们,就是把这个事实告诉我们。八万四千法门,善巧方便,帮助我们把妄想执著去掉,念佛是其中最巧妙的一个法门。凡夫不可能没有妄想,没有妄想就成佛了,那妄念断都断不掉,一天到晚胡思乱想。这念佛法门教给你,你那个妄想一起来,马上就换成阿弥陀佛,用这一个佛号代替你所有的妄想。你那个妄想不管是好的、是坏的,是善的、是恶的,都不要紧,统统是妄想,你都用这一句佛号取而代之,代久了,那妄想自然就少了。妄想少了,你的智慧就开了,你看东西就不一样了,逐渐恢复到自己的本能。

  所以在一切修行方法当中,念佛这个方法是最善巧的,最简单、最容易、最有效果。所以会念与不会念,就是会念的人把妄想分别执著念掉了,用这个佛号来对付这三个东西。不会念的,他不懂,一面念佛一面还在打妄想,那就没有用了。那就古人讲的,你喊破喉咙也枉然。药下去,治不了病,他没有对治,所以会念的,是拿这句佛号换自己所有的妄念,这叫会念。所以确实是无碍,眼见无碍,耳闻无碍,乃至於舌尝也是无碍,意志也是无碍。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的心念都知道。

  诸位念念《无量寿经》就晓得了,《无量寿经》讲的,无量寿,阿弥陀佛的世界,他那边的人,即使是下下品往生的,也得到佛威神的加持,他们的神通道力几乎跟佛差不多,所以十方世界众生起心动念,他们都知道,哪有不晓得的事情。这就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快的就恢复到本能,《华严经》上讲的,二十种身、十种无碍统统都恢复了,这是本来有的,不是从外面得的。佛在大经上常讲,「圆满菩提,归无所得」,佛法里,你将来所得到,统统是你自己本来有的,除了本有的之外,你一样也得不到。所以《心经》到最后的结论,「无智亦无得」,那是真的,你所得的,全是你自己的本能。华藏世界是我们自己本能有的,本有的;西方极乐世界,也是自性里头本来有的。六祖讲,「何期自性,本来具足;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心外确实无有一法可得。这个要知道,确确实实是:

  【一用周无碍。】

  我们学佛唯一的一个希望,恢复自己的本性,没有其他的指望。要有其他的指望,错了,你又在打妄想。打妄想,永远是搞三途六道,就搞这个东西,那个亏就吃大了。

  【二相遍无碍。】

  『相』是形相,也是遍满虚空,一切时、一切处。这些地方真的是要读《楞严》,不读《楞严》,很难体会。《楞严经》给我们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为什么?因为他遍。我这里拜佛,佛在这里现个相给我看。佛有没有来?没有来。佛有没有去?没有去。你找他生灭来去都不可得。他为什么?他遍。遍是理,事上隐现。有缘,他就现了,没有缘不现。只有隐现不同而已,决定没有来去,决定没有生灭。有缘就现,没有缘就隐了,所以相是无碍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菩萨隐现是随心应量的,你看他多自在。

  【三寂用无碍。】

  所以有人常常讲,我这个心很清净,可是一办事就乱掉了。确实是有这种现象,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是你的功夫不够。说穿了,你没有功夫,你这个事实真相没搞清楚。佛菩萨一天忙到晚,心是定的,从来没动过。身在那里动,心不动,『寂用无碍』。他为什么在一切境界相里头会不动心?因为他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把这些相当真,那有什么法子?当真,才有妨碍,知道它不是真的,哪来的妨碍?没有妨碍,「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有为法包括心法、心所法、色法,这就把世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都包括在其中了。你晓得这个东西是梦幻泡影,你在一切作用里头心常净的,为什么?不染。假的,什么也得不到,什么也不会失掉,没有得失,心才常净,清净心是最快乐的。所以我们在境界里面,会起心动念,就是对这个环境错认了,不知道境界的真相。诸法实相,你不晓得诸法的真实相,才会产生障碍。有碍就有痛苦,有碍就造业,就有果报。

  【四依起无碍。】

  『依』是缘,起是现起。依缘现这个相,是自在的,是无障碍的。像《普门品》里面所讲,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身,三十二应,实在讲是无量无边的应身,把它分为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头都无量无边,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菩萨马上就现起这个事相。

  【五真应无碍。】

  『真』是讲真性,『应』是应身,应化身,这个实在讲就是理事无碍,真是理,应是事。

  【六分圆无碍。】

  『分』是部分,『圆』是圆满的。好像月亮,十五的月亮是圆的,初三、初四的月亮是缺的,是一部分的,不相妨碍。十种无碍,你统统都搞清楚了,你对这个世界形形色色,不管是邪也好、正也好,善也好、恶也好,顺也好、逆也好,你心平静了,为什么?一切无障碍。有分别执著是样样都有障碍,说老实话,佛菩萨在你面前也有障碍。这个搞清楚了,就事事无碍了,真的是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入不思议解脱境界。

  【七因果无碍。】

  因就是果,果就是因。譬如说,我们用瓜跟种子,种子是因,瓜是果。长成瓜的时候,瓜是因,里面的种子又是果,你说到底哪个是因,哪个是果?都是因,都是果,『因果无碍』。

  【八依正无碍。】

  『依』是环境,我们生活的环境,『正』是我们的身体。我们本人跟我们生活环境无碍。为什么会无碍?我想这一点很多人要问,我现在这个生活跟环境就是有障碍。所有障碍都是你把什么?把这个身当作真的,环境也是真的,那就有障碍了。假如你真正明了,我这个身体假相,环境也是假相,假入假就没有障碍。「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心经》里面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哪来的障碍?没有障碍了。这不是我们在打妄想想像的,这是事实,无障碍的是事实,有障碍的是虚妄。无障碍是真实,有障碍是假的。所以现在大家把假的当作是真的,真的不知道。诸法实相不知道,把这个虚妄相当真,亏都吃在这里。所以菩萨看众生,这可怜。如果你真的有障碍,那不可怜;没有障碍,在那里做障碍,这叫可怜。譬如这里没有墙挡住,走这里,这里有个墙挡住了,你说这个人可怜不可怜?这叫真正可怜。所以佛在经上讲我们「可怜悯者」,佛是一个什么意思来说这句话,那你要了解,你就会有感受了,那很有味道,确实是无障碍。

  【九潜入无碍。】

  一切诸法,不管是理,不管是事,都是深广无比。我们前面看到,理深广,那不必说了,事都是如此。事什么?你说时,时间重重无碍。处,我们讲一个时间、一个空间,空间也是重重无尽,就好像作梦一样,梦中还有梦,梦中还有梦,重重无尽。你就晓得,无论是时空,无论是事理,都是广大不可思议的。能不能尽?能尽。为什么?总是自己的心性,所以只要见性,『潜入无碍』,深入。

  【十圆通无碍。】

  『圆』是圆融,『通』是通达。像前面讲的十大类的无碍,这一句总收了,圆融通达,一切无碍。底下面总结:

  【即三身十身。】

  常说的讲三身,《华严经》上讲十身。

  【同一无碍法界身云。】

  《华严经》常常用云来比喻,云是什么?非有非无,我们在那里看的云有,可是我们坐飞机飞到上面又没有了。所有一切境界、色相就跟云一样,你不要执著它真的是有,你也不能说它是无。你说它无,它真的有;你说它有,没有现相。你飞到那个地方去,你也抓不到、摸不著。所以所有境界相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也就是像梦幻泡影,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

  【以此身云遍前时处常说华严。】

  这是讲依主,什么身说,你就明了了。《华严经》上的确给我们讲的是诸法真实的境界,不管修学哪个法门,最后都要入这个境界。所以《华严经》是所有一切法门的归宿。可是《华严》到末后再归净土,那是更深的一个层次。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