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八十二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82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十一六面倒数第一行看起,《疏》:
【十广利今后者。圣人设教。祗在益生。现益当机。流芳万古矣。】
这一段文我们看《钞》里面的解释。
【广利至万古矣者。】
这是解释刚才念的这一段文。
【夫成佛说教。起即有始。用乃无终。雨滴沧溟。与海俱竭。一言称性。与性齐终。法界无终。斯教何尽。】
我们先看这一段。『圣人设教』,圣人就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建立的佛教育。所以说是『成佛』,示现成佛之后,他的事业就是为一切众生说经讲道,这是佛的事业。一生当中,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们今天讲的是敬业的精神,他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说经讲道有开始的时候,从明显的迹象上来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最初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讲四谛法,从这开始。所以现在在这个世界上多数的国家认为佛教是从这里开始的。在我们中国,这个看法就不一样。因为佛灭度后六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里面取得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才知道鹿野苑说法已经是第二会,不是第一会。第一会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最初二七日中,二七十四天,在菩提树下入定,他在定中就开始说法,这是我们世间人看不见的,没有迹象可寻的。佛说什么法?就是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是在定中说的,说得非常详尽圆满。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不知道他在那里说法。他说给谁听?经上讲得很清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深位的菩萨,不是普通人,他们参加了这个法会。法会圆满之后,大龙菩萨将这个经典收藏在龙宫里面,我们这世间没有了。
这《华严经》的分量有多少?那实在是不可思议,根据龙树菩萨去参观所发现的,这部经的分量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一四天下」就是一个单位世界,日月所绕须弥这个单位世界。这个世界把它磨成微尘,一微尘就一品,就那么多品。经文多长?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偈是四句,四句就是一偈。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那要算句数还要乘上四倍,那是句数,不是字数,字数这一句长短不一样,这没有法子想像。世尊能够在二七日中,这是十四天,他就讲圆满了,这是神力不可思议。这诸大菩萨们,在二七日中也听圆满了,说听究竟,这不可思议!
龙树菩萨看到这样的经,是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受持,太大了,於是乎他还有中本。中本比大本那是要少得很多!可是依旧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人能够接受得了的。这再看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像目录提要一样,那最简单的,纲领,这叫做下本,就是略本,下本。这个下本经有多少?他说有四十品,十万偈,龙树菩萨觉得这个可以,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这部经经文有四十万句,一共有四十品,这个行,阎浮提众生有能力接受,就把这个下本经带到世间,我们这个世界才有《华严经》出现。
所以小乘国家,小乘的学者对这个说法不承认。他认为《华严经》是龙树菩萨自己编的,假托这个事情,他们不承认,也不相信。现在学过科学一点的人,认为潜水艇已经到大海底下每个角落都钻透了,没有发现龙宫。於是这个世间有「大乘非佛说」,大乘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有此一说。这是现在世间人的想法、看法,不足以为凭。怎么说不足以为凭?大乘佛法之兴起两千多年了。传到中国也将近两千年,公元六十七年传到中国的,今天一九九一年,将近两千年。这两年千当中,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依照大乘经典修学的,有许许多多人成就、证果了,可见这个东西不假。如果要假,这两千年来,就不可能有一个人修行有成就的,他们居然有成就。这就证明这个大乘经绝不是像现在人所想像的。
现在人只能看到形相上有就承认,形相没有就不承认。那我问诸位同修,你们晚上睡觉有没有做过梦?他说我不相信,我没有看见。没有看见就不承认,那应该不承认有作梦,可是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不一定说,这个东西我们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手摸得著才能承认,六根接触不到真实的东西很多。所以佛在定中说出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开始,这就是『起即有始』,开始说法。『用乃无终』,这佛法所起的大用确实是无终的,有始无终。佛在世的时候,当时修行证果的人如是,佛灭度之后,修行证果的人亦复如是,一直到今天,今天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一样的往生不退成佛,大用无边,确确实实它作用无边。
下面从比喻上来说,然后再告诉你为什么大用无边。『雨滴沧溟』,沧溟就是海,就是大海。雨水落在大海里面,『与海俱竭』,它跟大海合而为一,就是大海,就是海水,不是雨水,这从比喻上说。比喻佛的说法,佛说法就像降雨,就像雨滴,众生的真心本性就是大海。佛所说的一切法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众生果然以心性来接受,与心性融成一体,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就是自己的性德。『与性齐终』,性德无始无终,佛说法在有始,落在性德里面就无终了,起用则无终。
『法界无终,斯教何尽』。法界就是本性,本性起相,现象起用就是法界,体就是本性,无始无终。佛的字字句句都称性,那当然也跟真性一样,无有终了的时候。所以一切佛法只有隐现,给诸位说老实话,没有始终。众生业障深重的时候,佛法就隐、就不现了;业障轻,福报现前的时候,佛法就显现出来。可见得一切诸佛说法,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西方极乐世界,不但阿弥陀佛说法,「情与无情,同宣妙法」,极乐世界如是,我们这个世界又何尝不如是?没有两样。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所以性德自然流露,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性德被烦恼无明盖住了,虽有而不能够现前。虽然六尘都在说法,情与无情统统在说法,我们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原因出在这个地方。今天我们看《华严经》,《华严经》上讲的是华藏世界,这里面的人程度最低的也是圆教初住菩萨,你说人家的心多清净!初住菩萨见思烦恼断尽了,尘沙烦恼也断尽了,无明烦恼最低限度破一品,所以这个境界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差别。再看底下文:
【况大慈愿力。护令法眼常存。尽众生界皆蒙胜益。】
这一句是诸佛如来的本愿,四弘誓愿里头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句就是这一愿的注解,详细说明。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护令法眼常存』,这是护法。为什么大乘经典常说而不断?原因就在此地,大乘佛法确实是人天法眼。佛家讲五种眼,《金刚经》上就讲到了,赞叹如来五眼圆明。圆是圆满,明是光明。我们凡夫有肉眼,这肉眼碍非通,有障碍,隔一张纸就看不见了,肉眼的能力太小了。天人有天眼,天眼比我们的能力就要大很多,它没有障碍,隔著墙也能看得见,也能看得清楚。像我们现在发现的,像紫外线、X光一样,它可以透过的,障碍不住的,能力一样大。当然这个大小是看修行功夫而有差别。像天人的天眼,只能看到界内,他的界限之内,欲界天他只能看欲界,色界他就见不到了;色界天人能看色界,看到底下的欲界,无色界天人他见不到,所以他有界限。阿罗汉的天眼,那比天人的天眼要高。佛在经上讲,普通阿罗汉能看一个小千世界;修持功夫好的,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像佛经里面讲的阿[少/兔]楼驮,他的天眼可以看三千大千世界。阿罗汉不但有天眼,还有慧眼。再往上去菩萨,菩萨才有法眼,当然有法眼,一定就具足了慧眼。到如来果地上才有佛眼,那就是圆满了。你见这个虚空世界一切万法的真相,才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现在这个能见度太小了,看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相没看出来。
「护令法眼常存」,这是讲众生无边誓愿度,在九法界众生里面举一个例,举菩萨。菩萨都能够得度了,何况菩萨以下,那就统统得度了。所以说法眼是举一个。『尽众生界皆蒙胜益』,这一句很好,这一句一收是把九法界统统包括尽了。九界众生都能得到大乘佛法殊胜的利益,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利益非常非常之殊胜。这是诸佛如来为什么出现在世间不断的说经讲道,理由就在此地。
【故贤首品云。彼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无缺减。】
这是举本经「贤首品」的一句经文。『彼诸大士』,这是指华藏世界的这些菩萨们,从初住到等觉。等觉菩萨里面,文殊、普贤是上首,包括他们在其中。这些菩萨他的威德神通的能力几乎与佛相等。『法眼常全无缺减』,这是举出法眼常存,绝对不会有一个时候他看错,看走了样子,不可能。也就是说明,菩萨的眼永远没有障碍。这在《华严经》上给我们做的证明。
【又发心品云。】
这在菩萨「初发心功德品」。在《华严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品,「贤首品」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不能读全经,这几品都一定要读。
【我等诸佛。护持此法。令未来世一切菩萨。及诸众生。未曾闻者。皆悉得闻。】
这是在「初发心功德品」里面所说的。『我等诸佛』,是毗卢遮那佛讲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持此法』,此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给诸位说,实际上不是一部经的名称,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总名称。就像我们现在看整个佛教经典称为《大藏经》,其实它本来就有名字,就叫《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切经都是《华严》里面的一部分,一章、一品、一段总合起来这个名称就叫《大方广佛华严经》。否则的话,龙树菩萨怎么会看到那么多?像我们中国的书籍,《四库全书》,所有一切书都收在里头,全部包括在里面。这是诸佛护持,那个佛怎么个护法?就是要天天讲、天天宣扬,才护。不是把这经典看到那里,看到有什么用?那众生怎么能得利益?送给众生看他又看不懂,所以要不断的说,为一切众生细细的讲解说明,这叫护法。
这个意思诸位一定要明了。佛要不讲经,那就是不护法了,护法,一定要讲经;菩萨护法要讲经,祖师大德护法也要讲经。一定要叫众生,『令未来世一切菩萨及诸众生』,这就是把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全包括,『未曾闻者,皆悉得闻』。还有众生没有听到这部经的,要找机会去跟他讲。这个机缘不在佛菩萨那边,因为佛菩萨常说,没间断过,缘在众生。众生缘熟,什么叫熟?他能接受,喜欢接受,喜欢听闻,缘熟了,佛菩萨就要来给他讲。缘没有熟,他不喜欢听,没熟的人很多,听到一个佛字他就讨厌,掉头就跑掉了。不要说讲经,才讲一个字就把他吓跑掉了,他就不喜欢听,缘没熟,这缘没有熟。必须要对缘熟的众生,佛菩萨一定为他开演。可见得,诸佛菩萨真正慈悲到了极处,佛门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都不舍弃。这能说消极?有很多人误会学佛都是消极,一个人都不舍,还消极!这都是对佛法误解,对佛法不认识。
【然益有二。】
这就是佛说经的利益,对一切众生说经的利益有两大类。
【一令见闻成坚种。故出现品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销等。】
『等』,就是佛像这一类的话说得很多,这是举这一句来说。佛第一个意思,这就是给一切众生种下大乘佛法的种子。这个种子不会坏,什么时候业障消除了,它种子就起现行、就起作用了。起什么作用?喜欢闻这个法门。所以这个种子叫坚固的种子,它不坏。佛在「出现品」里面,「出现品」也是《华严经》,所举的都是举这一本经。佛举个比喻说,『如人食少金刚』,这是金刚钻,最坚固的东西,我们吞下去了,吞得再少,它不会消化的,它不化的,永远存在那个地方,『终竟不销』。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种子叫金刚种子,决定成佛。说老实话,怎么成佛?一定是念佛求生净土,不退成佛。怎么知道?因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可见得,这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一开始说法就极力提倡,普贤菩萨带头。在华严会上我们看到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归到西方净土。所以这是金刚种子,为将来往生作佛种下种子。这是第一个利益,普遍的利益。
【二令起行成证入。故出现又云。设有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乃至若闻此法。信解随顺悟入。当知此人生如来家。乃至深入如来无量境界。必须闻此。始得生佛家。入佛境。故须说之令起行也。】
这就说得很明白、很透彻了,学佛的人目标是成佛。怎么样才能成佛?就是菩萨在无量百千那由他劫当中,要是闻不到这个法门,他就成不了佛。闻到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理论方法来修学,他才成得了佛。这个经重要了。所以听了之后要起行,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证入,『行成』就『证入』了。
清凉大师分本经为四大段落,就是四大科,这四科就是信、解、行、证,那就圆满了,这部经确实是圆满法轮。从起信一直到成佛,菩萨的解位、菩萨的断惑、菩萨的证果,这部经是比任何一部经典都讲得详细。龙树菩萨造不出来,他要能造,他就是佛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又引「出现品」当中一段经文来证明。『设有菩萨』,是假设,假设有个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这么一位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这就不止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无量劫中,实在讲,很可惜的没遇到这个法门,这也是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样究竟圆满的大法不容易遇到。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要不信,等於没有遇到;信了不懂,等於没信;懂得了,没有依照方法去修行等於不懂。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一生决定往生净土。所以这部经是什么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经。
隋唐时候大德就讲,这部经是《无量寿经》的导引,没错,确确实实引导我们往西方极乐世界去。连文殊、普贤自己都不例外,自己都求往生。所以这部经严格的来讲是净土宗的大经,这是前清乾隆时候,彭际清居士他老人家就说过。他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华严经》八十卷,大华严,《无量寿经》是中华严,《阿弥陀经》是小华严。你要是不相信净土法门,你就念《华严经》,《华严经》真正念通了,你就相信、就老实念佛了。才真正把念佛的殊胜功德利益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法门决定不骗人。
念佛法门很难信。我过去虽然跟著老师,李老师一生弘扬净土,劝我学净土,我都不能深信。李老师也看出来,也知道,曾经劝我,他说即使西方极乐世界是个骗局,自古以来多少人都被骗过,我们被骗一次有什么关系?李老师这样子来劝我,劝我勉强相信,就被骗一次有什么关系?真是苦口婆心的劝导。可是我们还是不能生信心,只是对净土不反对,但是教我学,我还是不能死心塌地的学。真正死心塌地修净土,是读《华严经》,讲《华严经》。我从民国六十年开讲,《八十华严》、《四十华严》讲了十七年,这才恍然大悟,这开悟了。悟的什么?悟的李老师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有一切法门最后统统归到净土法门。归到净土法门才算是上轨道,才算是成就。不能死心塌地,都在大乘法门里头摸索,学得很辛苦,成就很缓慢,进进退退,进得少,退得多,这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对於净宗死心塌地,坚定的信仰,得力於这十几年讲《华严经》。古人讲,《华严》是《无量寿经》的引导,我是百分之百的赞成,因为我就是这个引导进来的。没有这个大经做引导,那《无量寿经》我是不能够接受的,是《华严》、《法华》引导我入《无量寿经》上。从前虽然《楞严》讲过很多遍,不知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殊胜,不晓得。认为大势至菩萨那一章还比不上《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到现在才真正搞明白,《楞严经》的确它的精华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一百四十四个字。那一章才是《楞严经》的《心经》,实在不可思议。
这是讲闻了要能够相信,信了要能够理解,为什么?理解才会不退转,才会不动摇。你看有很多人念佛,念了很多年,到晚年,看到密宗显一点神通,他不念佛了,他就改学密去了,或者改参禅去了,他变了,为什么会变?对这个法门有信无解,禁不起外面的诱惑。如果对它有甚深的理解,外面什么样的诱惑也不会动心。所以这个理解,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使你真正得信根。《弥陀经》上讲「五根五力」,五根五力第一个信根信力才真正能得到。没有透彻的理解,这根力很难,无根无力非常容易退转,非常容易改念头,见异思迁。解了以后要行,我们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益,行的目的是要证。行要没有证,这个行没有得到结果,好像念书一样,念书考试不及格,还得要从头来起。
什么叫做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证;换句话说,决定要往生。如果不往生,这一生的修行都空过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怎样才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那你这个信愿要坚强,强烈的愿望,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对於现前这个世界决定没有贪著。换句话说,真正能放下,没有贪著。诸位要知道,无贪无著,你就没有烦恼,你心就清净了。心净则土净,与西方净土就感应道交。所以修净土的人就是要修净心。要想修净心,就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这是行。
在《华严经》刚才说了,清凉大师把它分为信解行证四大段,那个行这一段只有一品经,这一品的名字叫「离世间品」。怎么修行?把世间舍离,那才叫真修行。世间舍离了,一心求净土,那个证果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行成证入」。善财童子在《华严经》上表现的是修什么法门?这是我当初讲《华严经》讲到这个地方,疑问生起来。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你在五十三参里面去看,他是博学多闻,他门门都修,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他舍弃,真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是无量法门誓愿学,他一定有个本科,他有个根本的法门,那个根本的法门是什么?这个重要。所以我们注意他最初修什么法门,最后完成哪一个法门,这样一观察才发现他是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这在结局上看出来了,在起初没有看出来。起初上什么?这个经文没有明文。没有明文,怎么知道他是修念佛法门?怎么知道他是修念阿弥陀佛的法门?这就是看老师,他的老师是谁?原来他那个根本启蒙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这个经里面修什么法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修的是念阿弥陀佛的法门。善财是他最得意的学生,是文殊菩萨的传人,传法的弟子。
那我们想一想他传什么法?老师修的是西方净土,学生当然跟老师学的一样,这才能相应。譬如说,我今天修念佛法门,有一个想跟我学禅的,我决定不收。我会把他介绍,我知道哪个法师对禅很有研究,介绍你到那里去学去。我想文殊菩萨也不例外。从这个地方想到,这是推想到,善财一定修的是念佛法门。然后再看他出去参学,参学是什么资格?在净宗里面来说,一定要念到理一心不乱,才有资格出去参学。真正见性了,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才有资格去参学。不到这个境界,去参学危险,一听说这个法门不错,我就学这个,那个法门不错,也学那个。好了,一切法门统统都学,到最后一样也不能成就。所以参学是成就自己所修的本法门,於自己所修的这个法门有大利益、有大功德,这才行。决定不能把自己所修的破坏了,一定要开悟之后才能学。你自己这个根本法门不会破坏,只有成就,不会破坏。
所以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那一会里面,是得理一心不乱。得到理一心了,这老师就把学生放出去,你有资格参学了,你可以广学多闻,绝对不会破坏你自己的信愿,只有帮助你自己信愿增长,不会破坏,这是有能力出去参学了。参学,我们要注意,第一个老师教他什么?这个很重要。我们俗话说「先入为主」,这很要紧。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经里面讲,《四十华严》里面讲,吉祥云比丘。你们想想,吉祥、德,跟文殊菩萨的名号相同,文殊是梵语,翻成中国叫妙德,叫妙吉祥。他第一个出去参访的这个善知识,他居然这个名字叫吉祥云比丘。《八十经》里面翻的,这也就是文殊菩萨,妙德。那么教他什么法门?念佛法门,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在老师那里学的是念佛法门,现在遇到吉祥云比丘的时候,也是教他念佛法门。
往后参访那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都可以接触、都可以去参观。接触参观增长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通达明了了以后怎么样?他老人家「恋德礼辞」。恋德是感谢,感谢你给我讲了这么多东西。礼辞是什么?礼辞我不学你了。辞是辞谢你的话,我还是老实念佛。是不是?譬如说我参访禅宗,我到禅堂里面也坐禅,也听你开示,到最后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不受你的影响,辞是这个意思。这个礼辞是成就一心不乱,恋德是成就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如如不动,一句弥陀念到底,五十三参的精神在此地。不是说一切法门不可以接触,可以接触,只要到不影响自己,如如不动,可以接触。参到最后普贤菩萨,这才把底牌翻出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文殊、普贤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这我告诉诸位,我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一个事实真相,才老实念佛,才没有话说。以前老师劝我,不能说得这么透彻,所以我没有办法接受。我们自己认为知识分子,是个讲理的,理要是没搞通,就叫我接受,这是很困难的事情。真正讲清楚了,我应当会接受。这是在《华严经》上看出来的。所以在此地,我们就肯定《华严经》的证就是往生不退,这就是证。下下品往生也是证,这个证是真实的,实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不退成佛。这就是信解随顺悟入。这个随顺就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实际上是什么一回事?就是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念佛人没离开这个社会,我们要生活、要与社会大众接触。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的,把这个归纳成五十三类,你天天在接触。所以当你接触的时候样样明了,如如不动,善财童子在末后这一会里头就教给我们这桩事情。所以念佛人怎么过日子?念佛人怎么跟社会大众相处?你念了《华严经》就知道,就晓得我们应该跟他们怎么样相处,这个相处就是随顺,这才能悟入。
所以念佛就念得活活泼泼、自在快乐,只要真正能够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行了。与一切大众往来不必介意,对於自己道心有影响的,怕退转的,这个自己要防范,功夫不够。那个功力够的时候决定不会退转,不会动摇的时候什么境界都可以。歌舞场中也可以去看看,看看什么?知道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天堂也得要去,地狱也要去参观。这个社会善的一面我们去看看,恶的一面也可以去看看,统统要了解,统统要明白。这是成就智慧,信心决定不动摇,如如不动,一心一意专求西方净土。一部《四十华严》,一部「入法界品」,就是教我们这桩事情。所以《华严经》前面不读可以,这个四十卷不读,那实在是很可惜。但是四十卷太长了,这个讲起来实在是很费时间,我们今天讲最后这一品。这一品加上清凉大师的注解、宗密大师的钞,实在讲,就是全部《华严经》的浓缩、精华。当然这也是不得已,如果诸位要有时间,最好还是要去念全部的经文,念《四十华严》。
『当知此人生如来家,乃至深入如来无量境界』,这还是经文上的。听到这部经,他真正能够信解随顺悟入,这个人就生如来家。如来家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我跟大家讲得非常具体,现在讲要落实,不落实,讲了虚无飘缈的,我们还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确确实实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今天有个人来问我说:在大经里面,佛曾经说,还有佛世界比极乐世界还庄严,还要圆满,极乐世界绝对不是一个最殊胜、最庄严的境界。他问我有没有?我说有。佛在经上说得很多,比西方极乐世界殊胜,这个倍倍较量,还有佛讲了十几倍的。他就问我,你为什么说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来问我这个话。我说我告诉你,西方极乐世界还是第一殊胜。他搞不懂,我就举个比喻说,我说台北市学校很多,譬如大学,这个大学办得很不错,只要报名就可以进去了。其他的大学办得也很好,甚至於比这个学校还好,考试一定要八十分才能进去,你想想哪一个殊胜?这个报名就进去了,还是这第一殊胜。那些虽然比极乐世界更殊胜,去不了。去不了就不殊胜,去得了才殊胜,所以还是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何况一切诸佛都这样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生到一切诸佛世界,那些比西方世界更庄严、更殊胜的,你随时可以去,你去得了。见阿弥陀佛就见一切诸佛。所以唯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的,道理在此地。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搞清楚,不要在这里起了怀疑,误了自己的事情,那就很可惜了。第一确实是第一,没有话说的,决定是第一殊胜。
「生如来家,深入如来无量境界」,念佛人一心系念净土就是生如来家,现在虽然还没去,就是如来家人了。已经注册报名了,就等著去就是,这就生如来家。深入如来无量境界,那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深入诸佛如来无量境界,这是两层,两层当中没有间隔的。所以真正念佛人,佛门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不是假的。我求这一生不生病,我求这一生不老,我求这一生不死,能不能求得到?如果求不到,那这句话就有问题了,怎么可以说有求必应?给诸位说,没有一样求不到的。真正念佛,老实念佛,如理如法的去求,没有一样不如愿,所以可以不老、不病、不死。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跟他一道去,那不是死。还跟家里人告别,我跟阿弥陀佛去了,这拜拜才走的。这个事情不是假的,过去很多,我们在《净土圣贤录》上看过,《往生传》里面看过,近代就不少,这怎么是假的呢。
前年华盛顿DC,周广大居士往生,就是见到西方三圣从云端里面下降来接引他往生,这不假!美国有,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我到那里讲经去,那边同修告诉我。我们台湾就更多,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不生病。怎么求的?真心求。又求这个,还要求名闻利养,还要求升官发财,这个不行的,这个感应就没有了,为什么?夹杂、不纯。以清净心修,真诚心修。清净就是不能夹杂,真诚,没有一点虚假,有求必应。这是希望同修们要留意的,这才能够得生佛家,入佛境界。
『必须闻此,始得生佛家』。为什么这样说?一定要听这部经,只有这部经说得详细、说得清楚,说得使你一点疑惑都没有,你才晓得什么叫如理,什么叫如法,如理如法的求,才有求必应。求的为什么不感应?不如理、不如法。我早年,大概总在二十多年以前,在台北市讲经,我记得是好像是在西门町那边有个法华寺,一个庙不太大,我在那里讲过好几部经。当时有一个出家人,德融法师,他是最近过世。就提出一个问题来问我:这个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说这个话靠不住。我说何以见得?他说我天天在佛菩萨面前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也没求到。他要求个电冰箱,求了三年没求到。我说你那个宝刹里头住几个人?只有一个,一个人还要电冰箱,我说那当然求不到,这不如法。换句话说,不合理,不合情,这种求是什么?贪求。佛菩萨怎么可以会增长你的贪心?你有贪心,你一求就是增长贪心,这没有感应的。如果增长贪心,一求就来了,那是魔来感应,那是魔王,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所谓有求必应,绝对不会使你贪瞋痴慢增长,那才是真的如理如法。
所以一求就来,这个贪瞋痴慢就生长起来了,这个要警觉到这所感应的不是佛菩萨,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是什么?要来毁灭你,使你贪瞋痴慢增长,将来就堕三途,就入了魔掌,这很可怕,所以一定要知道、要清楚。我们在家、出家有的时候求有感应,要晓得那是佛感应的,还是魔感应的?自己要冷静去想一想,不难辨别。我们真心、清净心,不是为自己利益,为众生的利益,这个感应是佛菩萨。为了自私自利,如果有感应,决定是魔王。现在这个时代,在《楞严经》上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什么是邪师?妖魔鬼怪。他也示现出家,披上佛的袈裟,来破坏佛法,这末法时期衰相。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告诉释迦牟尼佛,我要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笑一笑,我的法是正法,没有人能够坏。魔王就说,等到你末法时期,我命令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裟来灭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流眼泪,一句话不说。所谓是「譬如师子虫,还食师子肉」,这就是现在所讲的渗透。妖魔鬼怪渗透在佛法里面,把佛法毁灭掉。
这是我们学佛同修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在现前这个阶段,我们学法依靠什么?这法师靠不住,他是佛是魔?我们也没有天眼,实在讲老实话,天眼都分不清,都看不清,要有慧眼,要有法眼。没有慧眼,没有法眼,这他到底是真的佛还是假的佛,我们搞不清楚。那怎么办?最好的标准依法,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那个四依法,「依法不依人」,那就对了。法是什么?经典。经典一定要依靠真正的经典。这个真正的经典,看《大藏经》。《大藏经》里面所收的大概都不会假。可是同修们要注意到,要看从前编的《大藏经》。现在编的,现在很多人的著作它也印到《大藏经》里面去,所以《大藏经》这里也不成了,也是真假混杂在一起。
从前的《大藏经》没有假的,为什么?假的渗不进去。那个时候是皇帝,国家来护持,哪一本东西要入藏,要经过皇帝的批准,皇帝批准之前,要经过许多高僧大德来开会、来通过,大家认为这个是纯正,不是邪知邪见,这才送给皇帝,请皇帝批准,入藏流通,这就是一个绝对的标准。现在皇帝也没有,政府也不管了,随便什么人,有钱都可以印经,把自己写的东西都可以放到《大藏经》里面去了。所以现在的《藏经》不像从前那么纯了。所以我们看《藏经》要看什么?什么样的版本。想想这个《大正藏》,《大正藏》里面就有问题,为什么?新修的,它有近代东西都收进去了。在我们中国《藏经》,最后的一部就是现在台湾印的《乾隆大藏经》。乾隆皇帝他命令来编的,这是经过国家高僧大德的审定,皇帝的颁布,这是我们能够可信的。
乾隆实在讲,对中国民族文化确实有很大的贡献。他给我们编了一部《大藏经》,给我们编了一套《四库全书》,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了不起的贡献,是以国家的力量来做的。这就是我们依法,这个法要注意版本,愈是古老的版本愈可靠。为什么?至少是错字还少,后来的版本,还怕人家又改了几个字,那我们又吃亏上当了,所以这古老的版本好。这就是依法不依人。法师讲解与佛经里面的义理相应,我们可以接受参考;讲的与经里面好像有一点不大对的样子,我们可以舍弃不必接受,这自己就能得利益,所以要知道怎样去取舍。佛的这四条好得很,能够遵守,就如同在佛身边没有两样。
第二条是「依义不依语」,义是什么?里面讲的道理,依这个。语言文字没有什么大的关系,这一条佛说出,实在讲佛对於后世的情形知道得太清楚了。经典流通到中国来一定有翻译。那翻译文字就不一样,语就不一样了。语不一样没有关系,意思一样就行了,意思没错就可以了,依义不依语。同样一本经本,在中国曾经有多次的翻译,这没有关系。《金刚经》六次翻译,《心经》前后十几次的翻译,同一个底本,每个翻译的人用的辞句都不一样,没有关系,意思一样就行了,不要去争执,不要去执著。这是对於这个译本上,佛早就教给我们,如何去接受译本。
第三是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一生当中讲不少经,什么叫了义?在一生当中,能够永脱轮回成佛作祖,这是了义的。如果佛讲的这个经,我们这一生当中,不能超越三界,成不了佛,这就不是了义的。在一切经里面,我们这一生人人有把握超越三界,圆成佛道的,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究竟了义。《华严经》在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了义,了生死,出三界,是了义,就教给我们一切经里头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如果我们还年轻,有精神、有精力,那个不了义经多看看也没有关系,没什么妨碍。年岁大了,那个不了义经就不要看了,为什么?耽误时间。你看在这中国过去祖师大德们,到了晚年专修了义,不了义不修了。莲池、蕅益都是大通家,年轻的时候深入经藏,广学多闻,到年老的时候,他就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了,他专念《阿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要了义,不要不了义,依了义经典,这很重要很重要。
第四是「依智不依识」,都是为了防范。智是什么?理智,识是感情。今天我们学佛的人,你在家老实念佛,你这个朋友打个电话来,或者来邀你,那个地方拜梁皇忏了,咱们去了。人情,不好意思不去,这是什么?这是识。你真正有理智的时候,我在家里念阿弥陀佛,拒绝不去,不怕得罪人。我得罪他,我能够往生成佛;我不愿意得罪他,我一样六道轮回,这一生白修了。哪个要紧?依智不依识,处事待人接物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佛这四条,实在讲,针对我们现在众生说的。果然能够依照佛四句话去做,岂不是等於佛在我们面前!不会吃亏也不会上当,这一生修学稳稳当当决定成就,生如来家,入如来境界。『故须说之令起行也』,有这么多的原因,你想想看,佛怎么能不说《华严经》?这是教起因缘,这十条都给我们说出来了,后面这一句是结论。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二百十一六面倒数第一行看起,《疏》:
【十广利今后者。圣人设教。祗在益生。现益当机。流芳万古矣。】
这一段文我们看《钞》里面的解释。
【广利至万古矣者。】
这是解释刚才念的这一段文。
【夫成佛说教。起即有始。用乃无终。雨滴沧溟。与海俱竭。一言称性。与性齐终。法界无终。斯教何尽。】
我们先看这一段。『圣人设教』,圣人就是指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为我们建立的佛教育。所以说是『成佛』,示现成佛之后,他的事业就是为一切众生说经讲道,这是佛的事业。一生当中,从来没有一天间断过,我们今天讲的是敬业的精神,他也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说经讲道有开始的时候,从明显的迹象上来说,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最初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讲四谛法,从这开始。所以现在在这个世界上多数的国家认为佛教是从这里开始的。在我们中国,这个看法就不一样。因为佛灭度后六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里面取得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才知道鹿野苑说法已经是第二会,不是第一会。第一会是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的最初二七日中,二七十四天,在菩提树下入定,他在定中就开始说法,这是我们世间人看不见的,没有迹象可寻的。佛说什么法?就是说《大方广佛华严经》。《华严经》是在定中说的,说得非常详尽圆满。我们凡夫看到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打坐,不知道他在那里说法。他说给谁听?经上讲得很清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是深位的菩萨,不是普通人,他们参加了这个法会。法会圆满之后,大龙菩萨将这个经典收藏在龙宫里面,我们这世间没有了。
这《华严经》的分量有多少?那实在是不可思议,根据龙树菩萨去参观所发现的,这部经的分量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一四天下」就是一个单位世界,日月所绕须弥这个单位世界。这个世界把它磨成微尘,一微尘就一品,就那么多品。经文多长?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偈是四句,四句就是一偈。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那要算句数还要乘上四倍,那是句数,不是字数,字数这一句长短不一样,这没有法子想像。世尊能够在二七日中,这是十四天,他就讲圆满了,这是神力不可思议。这诸大菩萨们,在二七日中也听圆满了,说听究竟,这不可思议!
龙树菩萨看到这样的经,是阎浮提众生没有能力受持,太大了,於是乎他还有中本。中本比大本那是要少得很多!可是依旧不是我们这个世间人能够接受得了的。这再看还有《大方广佛华严经》像目录提要一样,那最简单的,纲领,这叫做下本,就是略本,下本。这个下本经有多少?他说有四十品,十万偈,龙树菩萨觉得这个可以,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这部经经文有四十万句,一共有四十品,这个行,阎浮提众生有能力接受,就把这个下本经带到世间,我们这个世界才有《华严经》出现。
所以小乘国家,小乘的学者对这个说法不承认。他认为《华严经》是龙树菩萨自己编的,假托这个事情,他们不承认,也不相信。现在学过科学一点的人,认为潜水艇已经到大海底下每个角落都钻透了,没有发现龙宫。於是这个世间有「大乘非佛说」,大乘是后人编造出来的,有此一说。这是现在世间人的想法、看法,不足以为凭。怎么说不足以为凭?大乘佛法之兴起两千多年了。传到中国也将近两千年,公元六十七年传到中国的,今天一九九一年,将近两千年。这两年千当中,我们中国古圣先贤依照大乘经典修学的,有许许多多人成就、证果了,可见这个东西不假。如果要假,这两千年来,就不可能有一个人修行有成就的,他们居然有成就。这就证明这个大乘经绝不是像现在人所想像的。
现在人只能看到形相上有就承认,形相没有就不承认。那我问诸位同修,你们晚上睡觉有没有做过梦?他说我不相信,我没有看见。没有看见就不承认,那应该不承认有作梦,可是每个人都有作梦的经验。不一定说,这个东西我们眼睛看得见、耳朵听得见、手摸得著才能承认,六根接触不到真实的东西很多。所以佛在定中说出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开始,这就是『起即有始』,开始说法。『用乃无终』,这佛法所起的大用确实是无终的,有始无终。佛在世的时候,当时修行证果的人如是,佛灭度之后,修行证果的人亦复如是,一直到今天,今天依照这个法门来修学,一样的往生不退成佛,大用无边,确确实实它作用无边。
下面从比喻上来说,然后再告诉你为什么大用无边。『雨滴沧溟』,沧溟就是海,就是大海。雨水落在大海里面,『与海俱竭』,它跟大海合而为一,就是大海,就是海水,不是雨水,这从比喻上说。比喻佛的说法,佛说法就像降雨,就像雨滴,众生的真心本性就是大海。佛所说的一切法是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众生果然以心性来接受,与心性融成一体,不增不减,不来不去,不生不灭,就是自己的性德。『与性齐终』,性德无始无终,佛说法在有始,落在性德里面就无终了,起用则无终。
『法界无终,斯教何尽』。法界就是本性,本性起相,现象起用就是法界,体就是本性,无始无终。佛的字字句句都称性,那当然也跟真性一样,无有终了的时候。所以一切佛法只有隐现,给诸位说老实话,没有始终。众生业障深重的时候,佛法就隐、就不现了;业障轻,福报现前的时候,佛法就显现出来。可见得一切诸佛说法,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的。西方极乐世界,不但阿弥陀佛说法,「情与无情,同宣妙法」,极乐世界如是,我们这个世界又何尝不如是?没有两样。极乐世界的人心清净,所以性德自然流露,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性德被烦恼无明盖住了,虽有而不能够现前。虽然六尘都在说法,情与无情统统在说法,我们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原因出在这个地方。今天我们看《华严经》,《华严经》上讲的是华藏世界,这里面的人程度最低的也是圆教初住菩萨,你说人家的心多清净!初住菩萨见思烦恼断尽了,尘沙烦恼也断尽了,无明烦恼最低限度破一品,所以这个境界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差别。再看底下文:
【况大慈愿力。护令法眼常存。尽众生界皆蒙胜益。】
这一句是诸佛如来的本愿,四弘誓愿里头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这一句就是这一愿的注解,详细说明。诸佛如来大慈大悲、大愿大力,『护令法眼常存』,这是护法。为什么大乘经典常说而不断?原因就在此地,大乘佛法确实是人天法眼。佛家讲五种眼,《金刚经》上就讲到了,赞叹如来五眼圆明。圆是圆满,明是光明。我们凡夫有肉眼,这肉眼碍非通,有障碍,隔一张纸就看不见了,肉眼的能力太小了。天人有天眼,天眼比我们的能力就要大很多,它没有障碍,隔著墙也能看得见,也能看得清楚。像我们现在发现的,像紫外线、X光一样,它可以透过的,障碍不住的,能力一样大。当然这个大小是看修行功夫而有差别。像天人的天眼,只能看到界内,他的界限之内,欲界天他只能看欲界,色界他就见不到了;色界天人能看色界,看到底下的欲界,无色界天人他见不到,所以他有界限。阿罗汉的天眼,那比天人的天眼要高。佛在经上讲,普通阿罗汉能看一个小千世界;修持功夫好的,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像佛经里面讲的阿[少/兔]楼驮,他的天眼可以看三千大千世界。阿罗汉不但有天眼,还有慧眼。再往上去菩萨,菩萨才有法眼,当然有法眼,一定就具足了慧眼。到如来果地上才有佛眼,那就是圆满了。你见这个虚空世界一切万法的真相,才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现在这个能见度太小了,看的都是假的,不是真的,真相没看出来。
「护令法眼常存」,这是讲众生无边誓愿度,在九法界众生里面举一个例,举菩萨。菩萨都能够得度了,何况菩萨以下,那就统统得度了。所以说法眼是举一个。『尽众生界皆蒙胜益』,这一句很好,这一句一收是把九法界统统包括尽了。九界众生都能得到大乘佛法殊胜的利益,所谓是「一历耳根,永为道种」,这个利益非常非常之殊胜。这是诸佛如来为什么出现在世间不断的说经讲道,理由就在此地。
【故贤首品云。彼诸大士威神力。法眼常全无缺减。】
这是举本经「贤首品」的一句经文。『彼诸大士』,这是指华藏世界的这些菩萨们,从初住到等觉。等觉菩萨里面,文殊、普贤是上首,包括他们在其中。这些菩萨他的威德神通的能力几乎与佛相等。『法眼常全无缺减』,这是举出法眼常存,绝对不会有一个时候他看错,看走了样子,不可能。也就是说明,菩萨的眼永远没有障碍。这在《华严经》上给我们做的证明。
【又发心品云。】
这在菩萨「初发心功德品」。在《华严经》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品,「贤首品」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不能读全经,这几品都一定要读。
【我等诸佛。护持此法。令未来世一切菩萨。及诸众生。未曾闻者。皆悉得闻。】
这是在「初发心功德品」里面所说的。『我等诸佛』,是毗卢遮那佛讲的。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持此法』,此法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给诸位说,实际上不是一部经的名称,是整个大乘佛法的总名称。就像我们现在看整个佛教经典称为《大藏经》,其实它本来就有名字,就叫《大方广佛华严经》。一切经都是《华严》里面的一部分,一章、一品、一段总合起来这个名称就叫《大方广佛华严经》。否则的话,龙树菩萨怎么会看到那么多?像我们中国的书籍,《四库全书》,所有一切书都收在里头,全部包括在里面。这是诸佛护持,那个佛怎么个护法?就是要天天讲、天天宣扬,才护。不是把这经典看到那里,看到有什么用?那众生怎么能得利益?送给众生看他又看不懂,所以要不断的说,为一切众生细细的讲解说明,这叫护法。
这个意思诸位一定要明了。佛要不讲经,那就是不护法了,护法,一定要讲经;菩萨护法要讲经,祖师大德护法也要讲经。一定要叫众生,『令未来世一切菩萨及诸众生』,这就是把九法界所有一切众生全包括,『未曾闻者,皆悉得闻』。还有众生没有听到这部经的,要找机会去跟他讲。这个机缘不在佛菩萨那边,因为佛菩萨常说,没间断过,缘在众生。众生缘熟,什么叫熟?他能接受,喜欢接受,喜欢听闻,缘熟了,佛菩萨就要来给他讲。缘没有熟,他不喜欢听,没熟的人很多,听到一个佛字他就讨厌,掉头就跑掉了。不要说讲经,才讲一个字就把他吓跑掉了,他就不喜欢听,缘没熟,这缘没有熟。必须要对缘熟的众生,佛菩萨一定为他开演。可见得,诸佛菩萨真正慈悲到了极处,佛门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都不舍弃。这能说消极?有很多人误会学佛都是消极,一个人都不舍,还消极!这都是对佛法误解,对佛法不认识。
【然益有二。】
这就是佛说经的利益,对一切众生说经的利益有两大类。
【一令见闻成坚种。故出现品云。如人食少金刚。终竟不销等。】
『等』,就是佛像这一类的话说得很多,这是举这一句来说。佛第一个意思,这就是给一切众生种下大乘佛法的种子。这个种子不会坏,什么时候业障消除了,它种子就起现行、就起作用了。起什么作用?喜欢闻这个法门。所以这个种子叫坚固的种子,它不坏。佛在「出现品」里面,「出现品」也是《华严经》,所举的都是举这一本经。佛举个比喻说,『如人食少金刚』,这是金刚钻,最坚固的东西,我们吞下去了,吞得再少,它不会消化的,它不化的,永远存在那个地方,『终竟不销』。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个种子叫金刚种子,决定成佛。说老实话,怎么成佛?一定是念佛求生净土,不退成佛。怎么知道?因为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可见得,这西方极乐世界,世尊在一开始说法就极力提倡,普贤菩萨带头。在华严会上我们看到无量无边的法门,到最后归到西方净土。所以这是金刚种子,为将来往生作佛种下种子。这是第一个利益,普遍的利益。
【二令起行成证入。故出现又云。设有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乃至若闻此法。信解随顺悟入。当知此人生如来家。乃至深入如来无量境界。必须闻此。始得生佛家。入佛境。故须说之令起行也。】
这就说得很明白、很透彻了,学佛的人目标是成佛。怎么样才能成佛?就是菩萨在无量百千那由他劫当中,要是闻不到这个法门,他就成不了佛。闻到这个法门,依照这个法门理论方法来修学,他才成得了佛。这个经重要了。所以听了之后要起行,依照这个理论方法来修行。修行的目的是证入,『行成』就『证入』了。
清凉大师分本经为四大段落,就是四大科,这四科就是信、解、行、证,那就圆满了,这部经确实是圆满法轮。从起信一直到成佛,菩萨的解位、菩萨的断惑、菩萨的证果,这部经是比任何一部经典都讲得详细。龙树菩萨造不出来,他要能造,他就是佛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又引「出现品」当中一段经文来证明。『设有菩萨』,是假设,假设有个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这么一位菩萨。『无量百千亿那由他劫』,这就不止三大阿僧只劫,无量劫。无量劫中,实在讲,很可惜的没遇到这个法门,这也是常说,「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样究竟圆满的大法不容易遇到。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要不信,等於没有遇到;信了不懂,等於没信;懂得了,没有依照方法去修行等於不懂。依照这个方法修行,一生决定往生净土。所以这部经是什么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经。
隋唐时候大德就讲,这部经是《无量寿经》的导引,没错,确确实实引导我们往西方极乐世界去。连文殊、普贤自己都不例外,自己都求往生。所以这部经严格的来讲是净土宗的大经,这是前清乾隆时候,彭际清居士他老人家就说过。他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华严经》八十卷,大华严,《无量寿经》是中华严,《阿弥陀经》是小华严。你要是不相信净土法门,你就念《华严经》,《华严经》真正念通了,你就相信、就老实念佛了。才真正把念佛的殊胜功德利益搞清楚、搞明白了,这个法门决定不骗人。
念佛法门很难信。我过去虽然跟著老师,李老师一生弘扬净土,劝我学净土,我都不能深信。李老师也看出来,也知道,曾经劝我,他说即使西方极乐世界是个骗局,自古以来多少人都被骗过,我们被骗一次有什么关系?李老师这样子来劝我,劝我勉强相信,就被骗一次有什么关系?真是苦口婆心的劝导。可是我们还是不能生信心,只是对净土不反对,但是教我学,我还是不能死心塌地的学。真正死心塌地修净土,是读《华严经》,讲《华严经》。我从民国六十年开讲,《八十华严》、《四十华严》讲了十七年,这才恍然大悟,这开悟了。悟的什么?悟的李老师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所有一切法门最后统统归到净土法门。归到净土法门才算是上轨道,才算是成就。不能死心塌地,都在大乘法门里头摸索,学得很辛苦,成就很缓慢,进进退退,进得少,退得多,这一定的道理。
所以我对於净宗死心塌地,坚定的信仰,得力於这十几年讲《华严经》。古人讲,《华严》是《无量寿经》的引导,我是百分之百的赞成,因为我就是这个引导进来的。没有这个大经做引导,那《无量寿经》我是不能够接受的,是《华严》、《法华》引导我入《无量寿经》上。从前虽然《楞严》讲过很多遍,不知道《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殊胜,不晓得。认为大势至菩萨那一章还比不上《观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到现在才真正搞明白,《楞严经》的确它的精华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一百四十四个字。那一章才是《楞严经》的《心经》,实在不可思议。
这是讲闻了要能够相信,信了要能够理解,为什么?理解才会不退转,才会不动摇。你看有很多人念佛,念了很多年,到晚年,看到密宗显一点神通,他不念佛了,他就改学密去了,或者改参禅去了,他变了,为什么会变?对这个法门有信无解,禁不起外面的诱惑。如果对它有甚深的理解,外面什么样的诱惑也不会动心。所以这个理解,它的目的是帮助我们断疑生信,使你真正得信根。《弥陀经》上讲「五根五力」,五根五力第一个信根信力才真正能得到。没有透彻的理解,这根力很难,无根无力非常容易退转,非常容易改念头,见异思迁。解了以后要行,我们才能够得到真正的利益,行的目的是要证。行要没有证,这个行没有得到结果,好像念书一样,念书考试不及格,还得要从头来起。
什么叫做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证;换句话说,决定要往生。如果不往生,这一生的修行都空过了。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怎样才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那你这个信愿要坚强,强烈的愿望,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愿望,对於现前这个世界决定没有贪著。换句话说,真正能放下,没有贪著。诸位要知道,无贪无著,你就没有烦恼,你心就清净了。心净则土净,与西方净土就感应道交。所以修净土的人就是要修净心。要想修净心,就要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这是行。
在《华严经》刚才说了,清凉大师把它分为信解行证四大段,那个行这一段只有一品经,这一品的名字叫「离世间品」。怎么修行?把世间舍离,那才叫真修行。世间舍离了,一心求净土,那个证果就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行成证入」。善财童子在《华严经》上表现的是修什么法门?这是我当初讲《华严经》讲到这个地方,疑问生起来。善财童子修什么法门?你在五十三参里面去看,他是博学多闻,他门门都修,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他舍弃,真是法门无量誓愿学。但是无量法门誓愿学,他一定有个本科,他有个根本的法门,那个根本的法门是什么?这个重要。所以我们注意他最初修什么法门,最后完成哪一个法门,这样一观察才发现他是修念佛求生净土的法门。这在结局上看出来了,在起初没有看出来。起初上什么?这个经文没有明文。没有明文,怎么知道他是修念佛法门?怎么知道他是修念阿弥陀佛的法门?这就是看老师,他的老师是谁?原来他那个根本启蒙的老师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在这个经里面修什么法门?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他修的是念阿弥陀佛的法门。善财是他最得意的学生,是文殊菩萨的传人,传法的弟子。
那我们想一想他传什么法?老师修的是西方净土,学生当然跟老师学的一样,这才能相应。譬如说,我今天修念佛法门,有一个想跟我学禅的,我决定不收。我会把他介绍,我知道哪个法师对禅很有研究,介绍你到那里去学去。我想文殊菩萨也不例外。从这个地方想到,这是推想到,善财一定修的是念佛法门。然后再看他出去参学,参学是什么资格?在净宗里面来说,一定要念到理一心不乱,才有资格出去参学。真正见性了,明心见性,大彻大悟,这才有资格去参学。不到这个境界,去参学危险,一听说这个法门不错,我就学这个,那个法门不错,也学那个。好了,一切法门统统都学,到最后一样也不能成就。所以参学是成就自己所修的本法门,於自己所修的这个法门有大利益、有大功德,这才行。决定不能把自己所修的破坏了,一定要开悟之后才能学。你自己这个根本法门不会破坏,只有成就,不会破坏。
所以善财童子在文殊菩萨那一会里面,是得理一心不乱。得到理一心了,这老师就把学生放出去,你有资格参学了,你可以广学多闻,绝对不会破坏你自己的信愿,只有帮助你自己信愿增长,不会破坏,这是有能力出去参学了。参学,我们要注意,第一个老师教他什么?这个很重要。我们俗话说「先入为主」,这很要紧。第一位善知识德云比丘,经里面讲,《四十华严》里面讲,吉祥云比丘。你们想想,吉祥、德,跟文殊菩萨的名号相同,文殊是梵语,翻成中国叫妙德,叫妙吉祥。他第一个出去参访的这个善知识,他居然这个名字叫吉祥云比丘。《八十经》里面翻的,这也就是文殊菩萨,妙德。那么教他什么法门?念佛法门,这是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在老师那里学的是念佛法门,现在遇到吉祥云比丘的时候,也是教他念佛法门。
往后参访那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你都可以接触、都可以去参观。接触参观增长智慧,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通达明了了以后怎么样?他老人家「恋德礼辞」。恋德是感谢,感谢你给我讲了这么多东西。礼辞是什么?礼辞我不学你了。辞是辞谢你的话,我还是老实念佛。是不是?譬如说我参访禅宗,我到禅堂里面也坐禅,也听你开示,到最后我还是念我的阿弥陀佛,不受你的影响,辞是这个意思。这个礼辞是成就一心不乱,恋德是成就通达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如如不动,一句弥陀念到底,五十三参的精神在此地。不是说一切法门不可以接触,可以接触,只要到不影响自己,如如不动,可以接触。参到最后普贤菩萨,这才把底牌翻出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
文殊、普贤都是念佛求生净土的。这我告诉诸位,我在《华严经》上看到这一个事实真相,才老实念佛,才没有话说。以前老师劝我,不能说得这么透彻,所以我没有办法接受。我们自己认为知识分子,是个讲理的,理要是没搞通,就叫我接受,这是很困难的事情。真正讲清楚了,我应当会接受。这是在《华严经》上看出来的。所以在此地,我们就肯定《华严经》的证就是往生不退,这就是证。下下品往生也是证,这个证是真实的,实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是不退成佛。这就是信解随顺悟入。这个随顺就是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实际上是什么一回事?就是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念佛人没离开这个社会,我们要生活、要与社会大众接触。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就是五十三位善知识代表的,把这个归纳成五十三类,你天天在接触。所以当你接触的时候样样明了,如如不动,善财童子在末后这一会里头就教给我们这桩事情。所以念佛人怎么过日子?念佛人怎么跟社会大众相处?你念了《华严经》就知道,就晓得我们应该跟他们怎么样相处,这个相处就是随顺,这才能悟入。
所以念佛就念得活活泼泼、自在快乐,只要真正能够做到「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行了。与一切大众往来不必介意,对於自己道心有影响的,怕退转的,这个自己要防范,功夫不够。那个功力够的时候决定不会退转,不会动摇的时候什么境界都可以。歌舞场中也可以去看看,看看什么?知道这个社会是什么样子,天堂也得要去,地狱也要去参观。这个社会善的一面我们去看看,恶的一面也可以去看看,统统要了解,统统要明白。这是成就智慧,信心决定不动摇,如如不动,一心一意专求西方净土。一部《四十华严》,一部「入法界品」,就是教我们这桩事情。所以《华严经》前面不读可以,这个四十卷不读,那实在是很可惜。但是四十卷太长了,这个讲起来实在是很费时间,我们今天讲最后这一品。这一品加上清凉大师的注解、宗密大师的钞,实在讲,就是全部《华严经》的浓缩、精华。当然这也是不得已,如果诸位要有时间,最好还是要去念全部的经文,念《四十华严》。
『当知此人生如来家,乃至深入如来无量境界』,这还是经文上的。听到这部经,他真正能够信解随顺悟入,这个人就生如来家。如来家在哪里?在西方极乐世界。我跟大家讲得非常具体,现在讲要落实,不落实,讲了虚无飘缈的,我们还是不晓得从哪里下手,确确实实就是西方极乐世界。
今天有个人来问我说:在大经里面,佛曾经说,还有佛世界比极乐世界还庄严,还要圆满,极乐世界绝对不是一个最殊胜、最庄严的境界。他问我有没有?我说有。佛在经上说得很多,比西方极乐世界殊胜,这个倍倍较量,还有佛讲了十几倍的。他就问我,你为什么说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来问我这个话。我说我告诉你,西方极乐世界还是第一殊胜。他搞不懂,我就举个比喻说,我说台北市学校很多,譬如大学,这个大学办得很不错,只要报名就可以进去了。其他的大学办得也很好,甚至於比这个学校还好,考试一定要八十分才能进去,你想想哪一个殊胜?这个报名就进去了,还是这第一殊胜。那些虽然比极乐世界更殊胜,去不了。去不了就不殊胜,去得了才殊胜,所以还是西方极乐世界第一殊胜。何况一切诸佛都这样告诉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生到一切诸佛世界,那些比西方世界更庄严、更殊胜的,你随时可以去,你去得了。见阿弥陀佛就见一切诸佛。所以唯独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个不赞叹的,道理在此地。这是诸位同修一定要搞清楚,不要在这里起了怀疑,误了自己的事情,那就很可惜了。第一确实是第一,没有话说的,决定是第一殊胜。
「生如来家,深入如来无量境界」,念佛人一心系念净土就是生如来家,现在虽然还没去,就是如来家人了。已经注册报名了,就等著去就是,这就生如来家。深入如来无量境界,那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是深入诸佛如来无量境界,这是两层,两层当中没有间隔的。所以真正念佛人,佛门常说「佛氏门中,有求必应」,这个话不是假的。我求这一生不生病,我求这一生不老,我求这一生不死,能不能求得到?如果求不到,那这句话就有问题了,怎么可以说有求必应?给诸位说,没有一样求不到的。真正念佛,老实念佛,如理如法的去求,没有一样不如愿,所以可以不老、不病、不死。到西方极乐世界,看到阿弥陀佛来接引他,跟他一道去,那不是死。还跟家里人告别,我跟阿弥陀佛去了,这拜拜才走的。这个事情不是假的,过去很多,我们在《净土圣贤录》上看过,《往生传》里面看过,近代就不少,这怎么是假的呢。
前年华盛顿DC,周广大居士往生,就是见到西方三圣从云端里面下降来接引他往生,这不假!美国有,新加坡、马来西亚也有,我到那里讲经去,那边同修告诉我。我们台湾就更多,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不生病。怎么求的?真心求。又求这个,还要求名闻利养,还要求升官发财,这个不行的,这个感应就没有了,为什么?夹杂、不纯。以清净心修,真诚心修。清净就是不能夹杂,真诚,没有一点虚假,有求必应。这是希望同修们要留意的,这才能够得生佛家,入佛境界。
『必须闻此,始得生佛家』。为什么这样说?一定要听这部经,只有这部经说得详细、说得清楚,说得使你一点疑惑都没有,你才晓得什么叫如理,什么叫如法,如理如法的求,才有求必应。求的为什么不感应?不如理、不如法。我早年,大概总在二十多年以前,在台北市讲经,我记得是好像是在西门町那边有个法华寺,一个庙不太大,我在那里讲过好几部经。当时有一个出家人,德融法师,他是最近过世。就提出一个问题来问我:这个经上讲「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说这个话靠不住。我说何以见得?他说我天天在佛菩萨面前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也没求到。他要求个电冰箱,求了三年没求到。我说你那个宝刹里头住几个人?只有一个,一个人还要电冰箱,我说那当然求不到,这不如法。换句话说,不合理,不合情,这种求是什么?贪求。佛菩萨怎么可以会增长你的贪心?你有贪心,你一求就是增长贪心,这没有感应的。如果增长贪心,一求就来了,那是魔来感应,那是魔王,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所谓有求必应,绝对不会使你贪瞋痴慢增长,那才是真的如理如法。
所以一求就来,这个贪瞋痴慢就生长起来了,这个要警觉到这所感应的不是佛菩萨,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是什么?要来毁灭你,使你贪瞋痴慢增长,将来就堕三途,就入了魔掌,这很可怕,所以一定要知道、要清楚。我们在家、出家有的时候求有感应,要晓得那是佛感应的,还是魔感应的?自己要冷静去想一想,不难辨别。我们真心、清净心,不是为自己利益,为众生的利益,这个感应是佛菩萨。为了自私自利,如果有感应,决定是魔王。现在这个时代,在《楞严经》上讲,「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什么是邪师?妖魔鬼怪。他也示现出家,披上佛的袈裟,来破坏佛法,这末法时期衰相。这是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告诉释迦牟尼佛,我要坏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笑一笑,我的法是正法,没有人能够坏。魔王就说,等到你末法时期,我命令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披上你的袈裟来灭你的佛法。释迦牟尼佛听了流眼泪,一句话不说。所谓是「譬如师子虫,还食师子肉」,这就是现在所讲的渗透。妖魔鬼怪渗透在佛法里面,把佛法毁灭掉。
这是我们学佛同修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在现前这个阶段,我们学法依靠什么?这法师靠不住,他是佛是魔?我们也没有天眼,实在讲老实话,天眼都分不清,都看不清,要有慧眼,要有法眼。没有慧眼,没有法眼,这他到底是真的佛还是假的佛,我们搞不清楚。那怎么办?最好的标准依法,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那个四依法,「依法不依人」,那就对了。法是什么?经典。经典一定要依靠真正的经典。这个真正的经典,看《大藏经》。《大藏经》里面所收的大概都不会假。可是同修们要注意到,要看从前编的《大藏经》。现在编的,现在很多人的著作它也印到《大藏经》里面去,所以《大藏经》这里也不成了,也是真假混杂在一起。
从前的《大藏经》没有假的,为什么?假的渗不进去。那个时候是皇帝,国家来护持,哪一本东西要入藏,要经过皇帝的批准,皇帝批准之前,要经过许多高僧大德来开会、来通过,大家认为这个是纯正,不是邪知邪见,这才送给皇帝,请皇帝批准,入藏流通,这就是一个绝对的标准。现在皇帝也没有,政府也不管了,随便什么人,有钱都可以印经,把自己写的东西都可以放到《大藏经》里面去了。所以现在的《藏经》不像从前那么纯了。所以我们看《藏经》要看什么?什么样的版本。想想这个《大正藏》,《大正藏》里面就有问题,为什么?新修的,它有近代东西都收进去了。在我们中国《藏经》,最后的一部就是现在台湾印的《乾隆大藏经》。乾隆皇帝他命令来编的,这是经过国家高僧大德的审定,皇帝的颁布,这是我们能够可信的。
乾隆实在讲,对中国民族文化确实有很大的贡献。他给我们编了一部《大藏经》,给我们编了一套《四库全书》,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了不起的贡献,是以国家的力量来做的。这就是我们依法,这个法要注意版本,愈是古老的版本愈可靠。为什么?至少是错字还少,后来的版本,还怕人家又改了几个字,那我们又吃亏上当了,所以这古老的版本好。这就是依法不依人。法师讲解与佛经里面的义理相应,我们可以接受参考;讲的与经里面好像有一点不大对的样子,我们可以舍弃不必接受,这自己就能得利益,所以要知道怎样去取舍。佛的这四条好得很,能够遵守,就如同在佛身边没有两样。
第二条是「依义不依语」,义是什么?里面讲的道理,依这个。语言文字没有什么大的关系,这一条佛说出,实在讲佛对於后世的情形知道得太清楚了。经典流通到中国来一定有翻译。那翻译文字就不一样,语就不一样了。语不一样没有关系,意思一样就行了,意思没错就可以了,依义不依语。同样一本经本,在中国曾经有多次的翻译,这没有关系。《金刚经》六次翻译,《心经》前后十几次的翻译,同一个底本,每个翻译的人用的辞句都不一样,没有关系,意思一样就行了,不要去争执,不要去执著。这是对於这个译本上,佛早就教给我们,如何去接受译本。
第三是讲「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一生当中讲不少经,什么叫了义?在一生当中,能够永脱轮回成佛作祖,这是了义的。如果佛讲的这个经,我们这一生当中,不能超越三界,成不了佛,这就不是了义的。在一切经里面,我们这一生人人有把握超越三界,圆成佛道的,念佛求生净土这个法门。所以这个法门在《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究竟了义。《华严经》在末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了义,了生死,出三界,是了义,就教给我们一切经里头要依了义不依不了义。如果我们还年轻,有精神、有精力,那个不了义经多看看也没有关系,没什么妨碍。年岁大了,那个不了义经就不要看了,为什么?耽误时间。你看在这中国过去祖师大德们,到了晚年专修了义,不了义不修了。莲池、蕅益都是大通家,年轻的时候深入经藏,广学多闻,到年老的时候,他就讲,三藏十二部让给别人悟了,他专念《阿弥陀经》,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要了义,不要不了义,依了义经典,这很重要很重要。
第四是「依智不依识」,都是为了防范。智是什么?理智,识是感情。今天我们学佛的人,你在家老实念佛,你这个朋友打个电话来,或者来邀你,那个地方拜梁皇忏了,咱们去了。人情,不好意思不去,这是什么?这是识。你真正有理智的时候,我在家里念阿弥陀佛,拒绝不去,不怕得罪人。我得罪他,我能够往生成佛;我不愿意得罪他,我一样六道轮回,这一生白修了。哪个要紧?依智不依识,处事待人接物要理性,不要感情用事。佛这四条,实在讲,针对我们现在众生说的。果然能够依照佛四句话去做,岂不是等於佛在我们面前!不会吃亏也不会上当,这一生修学稳稳当当决定成就,生如来家,入如来境界。『故须说之令起行也』,有这么多的原因,你想想看,佛怎么能不说《华严经》?这是教起因缘,这十条都给我们说出来了,后面这一句是结论。
我们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