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七十一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七十一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71

  请掀开经本,一百九十九面倒数第四行:

  【佛子。如来智慧。亦复如是无量无边。普能利益一切众生。具足在於众生身中。但诸凡愚妄想执著。不知不觉。不得利益。】

  前面一段是用比喻说,这一段在佛法里面叫法说。就是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出来。比喻容易懂,从比喻当中,我们就能够体会到,佛给我们讲的真实义,也就是事实的真相,真相确实如此。『佛子』,这是佛叫著我们大家。在《华严经》里面,经上所称的佛子,可以说都是法身大士,因为与会的同仁,都是圆教初住以上的。最低限度都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的,一直到等觉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我们凡夫今天有幸,也有福报,也有缘分,遇到了这部经典,所以此地称的佛子,也就是称我们每一位同修。

  『如来智慧,亦复如是』,这是合前面比喻所说的。如来的智慧就像前面所说的一样。经上说如来智慧,没有说佛智慧,这个地方要注意。说佛智慧,只有成了佛的人才有,没有成佛就没有。说如来,那人人都有,如来是从本性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从本性上讲的。换句话说,每个人本性里面智慧,就像前面比喻所说的,无量无边。我们现在没有智慧,智慧怎么没有了?你看这个经上又给我们说得很清楚,『但诸凡愚』,这一切,诸是多数,这些凡夫、愚人。『妄想执著,不知不觉』,那个病还是在妄想执著。没有学佛的人,或者学佛没有开悟的人,说老实话,多半执著有,样样事相上都执著,这个修学苦恼,不解佛说义。稍稍有一点觉悟的人,看到佛叫我们一切都不执著,好,我统统都不执著了。这一切不执著,这个心里面又慌慌的,又无所适从。这什么原因?其实他还是执著,他执著我一切都不执著,还是执著,这就是执著空。不是执有,就是著空,这就是没有见性的人两种毛病。

  说老实话,这个见性没见到,不但见性没有见到,三昧都没成就。三昧是定,如果得到三昧,你心里面一定有法喜,一定生智慧,智慧大小不一定,但是一定有一点智慧,不能说没有,有一点智慧,不会落空,也不会慌乱。所以诸位要晓得,执著有是执著,执著一切都没有也是执著。古德常常讲,宁可执有如须弥,如须弥山,不可执空如芥子。这个话说什么?两种执著都是执著,但是它的利益不相等。执著有的人,他循规蹈矩,不敢作恶,谨言慎行,说老实话,他不会堕三恶道。这里说,执著有如须弥山也不要紧,不会落三恶道。念阿弥陀佛的人,执著西方极乐世界一定有,执著阿弥陀佛一定有,他能往生。如果执著空,西方世界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没有,是我们心想而生的。好了,死了之后,极乐世界去不了,还得搞六道轮回,这就是执著空的不如执著有的。在三界之内,执著有的人不造罪业,不堕三恶道,来生得人天。执著一切都没有的,他什么都敢造作,来生必定堕三途。

  同样是执著,所以古德劝我们宁愿执著有,不可以执著空。真空,是要从大定之后才能够证得,绝对不是妄想里面会证得了空性,没有这个道理的。妄想里头能够证得空性的话,释迦牟尼佛何必还要我们修定?戒定慧,那定就不要了。戒加上妄想就开智慧了,何必还要定?这是决定错误的。真正证得空性的般若智慧,是要通过甚深禅定才能证得。阿罗汉的九次第定都不能证得,《楞严经》上说得很清楚,四禅八定是生色界、无色界,第九定才能超越三界,这是证阿罗汉果。阿罗汉、辟支佛有定,没有慧。诸位就知道,这个智慧,佛家所讲的般若智慧,不是思惟想像得到的。

  真正的智慧,大乘经上常说,离心意识,智慧就能现前。心是什么?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识是第六意识。我们几个人,不管你用什么功,不管你修什么法门,有几个人能离心意识?心意识是有为法,在《百法明门》里面,排在第一位,心法。《金刚经》上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心意识是梦幻泡影。这个东西都没有去掉,哪来的智慧!大家就晓得,智慧有,确实是有,我们今天就是被心意识障碍住了,透不出来。我们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不用识,识是分别,我不分别;我不用意,意是执著;我不用心,心是落印象,几个人能做到?第六意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第八识是落印象。果然我们今天见色闻声,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那就叫离心意识。不但是禅家特别强调离心意识,才叫做参,才叫做参禅。心意识没有离开,那叫打妄想,哪里叫参禅?禅家这样的要求,教下也是这样要求。为什么?因为教下要不离心意识,怎么能大开圆解?圆是圆满,解就是一切明了,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明了,就大开圆解。所以一经通,一切经都通达,这叫大开圆解。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那是教教下的学人,要如何用功?离言说相,讲经说法,言说,离言说相、离名字相、离心缘相。离言说相,就是离分别;离名字相,就是离执著;离心缘相就是不落印象。心缘是心里面思想,说法不一样,还是离心意识。

  再看看我们净土宗,净土宗有没有例外的?给诸位说,也没有。净宗若不离心意识,你就不能得念佛三昧,就不能得一心不乱。因为这三样东西是叫你乱心的,你必须把这三样东西离掉,你心就不乱了,你心就一心了。你看看,这个东西,这三样东西,在我们佛法里叫三心二意。平常讲,三心二意,三心二意出在哪里?出在佛门。三心就是阿赖耶、末那、第六意识,这叫三心。二意就是第六意识、第七末那叫意根,这两种都叫意,一个叫意识,一个叫意根。现在净土叫你要一心,你三心二意怎么可以得一心?一心,三心二意舍掉了。可见得,一心不乱,一定要离心意识就得一心,心意识是三心二意。不离心意识,你永远是三心二意,你哪来的一心?

  由此可知,无论哪个法门,无论哪个宗派,如果不是离心意识,那就不是佛法。为什么?永远不能明心见性,永远不能破除障碍,佛法就是除障见性。障碍除掉了,本性里面般若智慧现前,确实是无量无边。这无量无边我们没见到。假如我们细细读一读佛经,一定会非常佩服释迦牟尼佛的智慧很大。在我们这个地球上,古今中外,找不到一个人,一生当中能讲过这么多东西出来,找不到。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这些东西,流传到中国是一部分,不是完整的。那个时候交通不发达,运输非常困难,所以中国到印度去留学,印度高僧到中国,都是在经典里面选最好的,最适合於东方人需要的,这个先运过来。那个时候没有书本,佛经是贝叶写成的。这个贝叶经典也许有同修看到过,那个树叶就像我们芭蕉叶一样,像那个香蕉树树叶差不多,一片很厚,把它切成一块一块的。一张树叶上写四行字,两边打个洞,用绳子穿到。那你们想想看,这一部《华严经》,堆起来有多少?一部《华严经》,在我们现在想想,一卡车都装不下,那个太厚了。那这样一部《大藏经》还得了吗?你就晓得运输多困难。所以传到中国来的经典一半都不到。这看起来释迦牟尼佛真是有智慧,真了不起。佛有那么大的智慧,佛说了,我们每个人的智慧跟佛一样的,我们也有那么大的智慧。

  普得饶益,这是『普能利益一切众生』。下面他都有合,合前面「书写三千世界事」,合这个比喻的。普是普遍,这些智,有了智慧,才能够帮助众生。益是利益,饶是丰饶,换句话说,使一切众生得到最大的利益,这个饶益就是最大的利益。『具足在於众生身中』,这个智慧不在别的,就在我们自己身里面。今天只要我们自己把分别执著放下,就行了。那这个分别执著放下,我要告诉大家,此地经上接著就说,「但诸凡愚妄想执著,不知不觉,不得利益」。我们把妄想执著放下,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就觉悟、就得利益了。这个放下,是心里面放下,不是事上放下。事上一放下,天下就大乱,那还得了!所以这个不执著、不分别,是叫你心里面不能有分别,不能有执著,事相上要分别,要执著。如果要是不分别,那个是我的爸爸,我不分别是吧,你看这成什么话?你这个家庭父不父,子不子,兄不兄,弟不弟,那个不得了。所以佛法常说,「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法。

  世间的秩序,世间的分别执著,佛菩萨随缘,佛菩萨有没有执著?没有执著,因为你执著,我随你的执著而执著,我自己没有执著,这叫不执著。我不分别,随你的分别而分别,我自己没有分别,所以叫分别就是不分别。譬如说,你们叫这个东西叫毛巾,我也叫毛巾。你分别它、执著它叫毛巾,我随你们的分别执著而分别执著,我自己绝对不执著这个。但是我在日用平常,这是毛巾,我告诉你这是毛巾,你替我拿个毛巾来,这叫佛法!所以诸位千万不能错会了意思,错会了意思,那是恶取空,那个不得了,那就真正是不解如来真实义。

  学了佛之后,它的好处,它的利益是带给自己、带给家庭、带给邻里乡党、带给这个社会众生,无量无边的快乐、幸福,佛法是离苦得乐。怎么样才真正给自己、给环境带来幸福?诸位想想,你要是果然一切真的在事相上都不分别、不执著,会给家庭、社会带来痛苦,那哪有幸福!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决定不能把意思错会了。自己心里面不执著、不分别,随顺别人的分别执著,快乐无比。人为什么有烦恼?为什么痛苦?自己内心里真的分别执著,这个苦了。你骂我几声,心里好难过几天,为什么?因为他分别、他执著,他才难过。他骂了别人,为什么他不难过?为什么?他没有分别执著。他骂我,我晓得我是空的,他也是空的,音声也是空的,这笑笑就没事了,怎么会有苦恼?举个例子来说,事事物物都是如此,所以我们用我们的智慧,用我们的能力,用我们的才艺,为家庭、为社会、为众生造福。真正觉悟的人造福,他享不享福?他不享福。为什么不享福?没有福好享,也没有罪好受,罪福皆空。这是他的观念里面。看到众生快乐,我就快乐;众生痛苦,我也痛苦,这是菩萨,这是诸佛入世。

  这一章,这一段《疏钞》义理很深,要细细的去体会,起心动念都要为众生造福,起心动念要护持佛法。为什么?因为佛法才给一切众生带来真正的幸福。护持佛法就是普度众生,就是普能利益一切众生,这是佛弟子应当要做的。昨天祥云法师介绍一位白居士来看我,这位居士,他是我们台湾三家电视台,这十几年来播放佛教的节目,都是他制作的。他陪他来看我。他现在有个构想,要做佛教的闭路录影带,做这个来流通。这是很好的一个构想。他说电视虽然效果很大,但是很遗憾,就是看完之后就没有了,再想看的时候,也没有办法重复。所以他现在的构想,做这个带子来流通。那他又分了差不多将近有二十类。我也很赞成,他有很多观点,我都很同意。其中有三条,一个是佛法,就是佛法的讲演,另外一个是讲经,还有一个是佛学讲座。我就跟他讲,你这三样东西不可以打上版权所有、不准拷贝。我说你其余的那十几种,你可以用版权所有,不准拷贝,这三种不可以。他说为什么?我说这三种是佛法,佛法要流通。如果后面有这几个字样的时候,等於说,你把佛法控制在你自己手上,不叫佛法流通,这个罪过无量无边。

  我昨天告诉他,我说我看佛书,我新书到手,第一个我看版权页,版权页上要是有不准翻印,版权所有,不准翻印,我说这一本书,我决定我一行字都不看它,我都把它丢到旁边去了。他瞪著眼睛,为什么?我说这个人心量很小,自私自利,他这里面还讲得出什么好佛法?他没有一点利益众生的心,没有利益众生的心。你看哪部佛经,不是讲流通这个法宝,功德无量吗?他是流通法宝,他自己一个人包了,不准任何人,这是自私自利。这种心态,写得出什么好文章?所以我说,我只看到这八个字,这本书就不看了;没有这八个字,这个书我要仔细看一下。为什么?那个人心量大,那个人真正是利益一切众生。现在许多连古人的书,他拿去印也版权所有,还说人家要盗他的版权,他不知道他盗人家的版权。世界颠倒,我们要有智慧,头脑要冷静。所以我就告诉他,我说你这三类的录音带,如果打上这个字的话,我说我也不会看你的。不要说是我会盗你的版,我看都不看你,不屑,不值得一看。

  我们的目的是求生净土,是要真正有把握,我们决定生净土,我这一生学佛没有白学。所以像这样的心量是决定不能有,这个心量,这是灭佛法。普通世间,一个心地慈悲人想利益众生的,他都不会这样说法。不说别的!我们讲民国初年吕碧城,这是一个在家居士,民国初年一个大学教授,她写了不少东西,尤其写了佛教的东西,她有《观无量寿经》的注解。我看到原本,吕碧城自己在后头写,她说我这个书没有版权,欢迎翻印,功德无量,写了一大堆,真叫人佩服。那个注解是她自己作的。我们再看看现代的人,所以在这些地方,哪些书可以看,哪些书不必去看,浪费时间,浪费精力。那这些是,你看看那个分别执著多重,他哪有智慧?没有智慧写的那个东西,统统是自己意识心里头变现出来的。意识心里变现出来的,清凉大师讲,邪知邪见。所以现在你不知道辨别哪个是邪知见、哪是正知见,看看版权页,那个地方很明白就给你写得清清楚楚,这很容易辨别的。我们再看底下的文:

  【尔时。如来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

  这是《华严经》上的,这个地方的『如来』是本师释迦牟尼佛。说明佛如此,凡是见性的人,无不如是。这个地方不用佛,用如来,妙!如果要用佛,好了,只有释迦牟尼佛、诸佛,证得成了佛才能够看到这个真实真相,我们没有分。写上如来,我们也有分,我们哪一天明心见性,我们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必定跟佛是相同的。明心见性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别教初地,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所以禅家常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天台大师所讲的「六即佛」,见性是分证佛。那是真的佛,是分证,他还没有圆满就是了。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所以他不是相似的,他不是观行的,他是真的,见性就是真的。所以见了性,这是以『无障碍清净智眼』。无障碍清净智眼,见性就得到了。换句话说,得把你的妄想分别执著去掉,你就得到了,这是本有的,不是外来的。『普观法界一切众生,而作是言』。

  【奇哉奇哉。此诸众生。云何具有如来智慧。】

  所有一切众生,各个都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佛果地上所有的一切众生,每个众生,没有一个众生不具足,个个具足,佛法的平等是从这里建立的,这是真平等,没有一丝毫差别。我们今天跟佛站在一起,我们觉得不平等,但是佛,佛觉得很平等。我们为什么觉得不平等?佛的智慧太大了,神通太大了,我一样也没有。佛看我们,你样样都有,可惜你没有拿出来用。你不是没有,你统统都有,一样也不缺少。所以佛眼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众生眼睛里面看佛菩萨,还是众生。这些经文都是在《华严经.出现品》里面的。底下说:

  【愚痴迷惑。不知不觉。】

  这是佛的大悲心,所谓是油然而生,看到这些诸佛迷失了自性。佛知道这个事实真相,当然要帮个忙,这一定的道理。

  【我当教以圣道。令其永离妄想。於自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

  这是佛法教学的目的。佛教给我们什么?我们在佛法里面学的什么?这句话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是教我们恢复本有的智慧德能,我们今天要学的是什么?是学如何把我们的障碍去掉,我们的本能就恢复了,去障碍而已。障碍里面,就是妄想执著。妄想属於无明,执著属於第七识,属於第七末那识。大乘法里面常说,听经要在消归自性,要是重要的,听经最重要的是要消归自性。消归什么?就是解悟,就是真正理解,真正觉悟。修行要在转识成智。修行不管用什么方法修,只有一个目标,转识成智。转识成智也就是,转妄想执著成圆满的智慧德能,要在会转变。转变的关键在哪里?就是在迷悟,一念迷,就把智慧转变成烦恼,转变成邪知邪见。一念觉,就把烦恼转变成菩提,转变成智慧。关键就是在觉迷,就在这个地方。这我们知道了,我们也很想转。知道了,会不会转?不会转。什么觉、迷?我听懂了,怎么个觉法?迷,不要问了,因为迷了这么久,还要问他是什么迷的?是不是?是要问怎么个觉法。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觉的法门。法门这么多,确实有难有易。最容易的无过於念佛,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觉,就是觉性,就是转识成智。这句佛号,所以称之为万德洪名,如果我们把它一比较、一较量,才晓得这句佛号,在所有法门里面,第一不可思议。古人有较量说,释迦牟尼佛一代所说之经,就是他四十九年所讲的一切经,《华严经》第一。不比较,找不出第一出来,这一比较,《华严经》第一,《华严》称为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的枝叶,《华严》是一切经的根本。又说《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那《无量寿经》第一。为什么?《华严》到最后归到极乐才圆满。如果不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华严经》不能圆满,所以《无量寿经》字字句句都是极乐世界的境界,这《无量寿经》第一。

  《无量寿经》我们现在念这个本子,四十八章,或者说四十八品。四十八品,哪一品第一?第六品第一,第六品是什么?四十八愿,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你看整个经文四十八章,其他的四十七章都是释迦牟尼佛详细讲解四十八愿而已,没有一字一句是离开四十八愿的。第六品哪里找第一?古人公认的第十八愿第一。十八愿是什么?十念必生。念什么?阿弥陀佛。我们才晓得,搞到最后阿弥陀佛是第一的第一,没有比这个再第一了,这才搞到顶尖了。所以一句阿弥陀佛统摄一切法门,我们这样一比较,以后念蕅益大师的《念佛开示》,我们才真正懂得蕅益大师所讲的意思。他对於念佛法门的赞叹,没有白赞。所以一句阿弥陀佛就是自己的本觉。

  你看古德教给我们念佛,我们能念的心是始觉,所念的佛号是本觉,始本相应,始本不二,这叫究竟觉。念佛人觉而不迷,你不念就迷了。不念怎么样?不念他就打妄想。不念佛,就念贪瞋痴慢,就念是非人我。贪瞋痴慢、是非人我,那是什么东西?叫六道轮回。所以你不念阿弥陀佛,你就念六道轮回。念六道轮回,怎么能够超越六道轮回?唯独念佛能够超越六道轮回,所以念佛不能间断。一切法门当中,实在讲,最殊胜,最第一,无与伦比,绝对不是说,这个法门是给一些程度低的人,不是这样说法。程度低,文殊程度低吗?普贤程度低吗?阿难尊者程度低吗?阿难尊者在《无量寿经》里面看,他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他要念佛求往生。不要把自己看得太高,怎么样高也高不过阿难,也高不过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尚且老实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

  我们道场,今天我看到新出来的一本书,摆在我桌子上,《无量寿经起信论》,是前清乾隆时候,彭际清居士作的。彭际清居士,他的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就相当於现在的国防部长,他是贵族出身。少年得志,少年就是没有到二十岁,他就中进士。他家里富有,所以他就不做官,他学佛,虔诚的佛教徒,对於宗教他都通达,禅宗教下都通达,一生专修净土。他最了不起的著作,就是《无量寿经起信论》。还有一个修净土的一部书,就是《华严念佛三昧论》。你看看,可见得,他把《华严经》真念通了。《华严经》里面修行的方法很多,他把它结归到念佛的方法,《华严念佛三昧论》是彭际清作的。我们这个地方有黄念祖居士的讲演录音带。不要说比别人了,咱能比得上彭际清吗?彭际清这样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往生传》上有他,他是念佛往生的。

  所以想想古人,想想自己,我们那种狂傲自然就降下来了。不要说比菩萨,比这些祖师大德,我们不知道差多远?多多少少,规规矩矩,老老实实念佛的,我们看到人家个个成就。这些人说老实话,现身说法,做出样子给我们看。我们将来能比得上他吗?人家不生病,自己晓得哪一天往生,走的时候站著走、坐著走,想想我们自己,我们能做得到吗?这多看看,多想想,我们的惭愧心就生起来了,不如人。通宗通教的,我们不如;老实念佛的,我也不如。比上不如,比下还是不如,那这到哪里去?这是真的。所以不要只看眼前修一点福报,福报不能了生死,福不能救。六祖大师《坛经》上讲,到了阎王差遣小鬼来抓你的时候,福报救不了,这些都是事实。

  由此可知,妄想执著是真难断!念经,我们思惟经义,说老实话,是打妄想。这个经的意思,你怎么会思惟得到?为什么我跟大家讲思惟不到?思惟是心意识,经是离心意识,你用心意识去求那个离心意识的,求不到。所以这个经义是你到心定,定到相当程度,《楞严经》上讲「净极光通达」。光明是智慧,豁然开悟,经典放光。这经典放光,就是一切通达了,这定功。绝不是天天在那里钻固执,去研究它,去思惟它,去想像它,那全是分别执著妄想。拿这个东西来当作佛法,把一切诸佛、一切菩萨、祖师大德都侮辱尽了。我跟大家讲真话,这说明戒定慧三学的重要。三学次第决定不能躐等的,慧一定是从定当中开的。也就是说,心要清净,心要平等,清净平等,下面是觉。觉是大彻大悟。

  所以《无量寿经》经题就好,整个佛法就在经题上,不要到别的地方找去,经题就是了。无量寿,就是自性,就是本具无量的智慧德能。庄严就是幸福美好圆满,没有一丝毫欠缺。清净平等觉是修学的方法,所以教你修清净心。如果用净土宗的境界来讲,清净心是功夫成片,平等心是事一心不乱,觉是理一心不乱。如果拿禅家的话来讲,清净心是观照,观照功夫成就了,平等心是照住,觉是照见。《心经》里面讲,「照见五蕴皆空」,那是禅功最上乘的。如果用三皈来讲,清净心是僧宝,平等心是法宝,觉是佛宝。修学的纲领就在此地。所以拿到这部经,他怎么不欢喜?现在很多人,就看到这个经这么欢喜,有道理,不是没有道理。它太清楚、太明白了,统统摆在你面前,这么简单,这么容易。所以只要我们觉,这个觉,现在搞清楚了,念佛就是觉,不念佛就不觉。你要把这句话完全肯定,不念佛的时候决定不觉。为什么?我不念佛的时候,我也没打妄想,没有打妄想是无明。胡思乱想是妄想,换句话说,你不是无明,就是妄想。无明是不觉,妄想也是不觉,你就晓得念佛是多重要。

  所以谛闲老法师教学生,他那种教学法,我们感觉到好,实用。他老人家教的时候,你就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再念,念累了再休息,这很自在,一点拘束没有。他的学生依教奉行,念了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站著往生已经很了不起,死了以后还站三天,这个太稀有了,这很少见,这是事实,就是我们民国初年的事情。谛闲老法师,是倓虚老法师的老师。所以这个方法妙,这个方法太好了,真是简单、容易、稳当、快速,人人能修。就问我们自己肯不肯修?觉,为什么我们老是把这个佛的名号忘掉?这个忘掉了,在佛法里有个不好的名词,叫失念,你把正念失掉了,又去打妄想,又去堕无明去了。实在是,我们没有把生死大事看作第一桩事情,这就是愿不切,这很糟糕。你心里想想看,你哪一桩事情挂在心里念念不忘的?你能不能把那个心换一下?换做我想佛,想阿弥陀佛,我想就念他,跟他念念不忘。

  世间,做父母的想念儿女,念念不忘。父母愚痴,想儿女,还要搞生死轮回。死了之后,永远不能见面了,那念他有什么用处?把这个对象转变成阿弥陀佛就好了。世间最痴心的是做父母的,我的母亲就很愚痴,她常常讲,她想我。你想我有什么用处?我们分别几十年,常常想,所以我就告诉她,我说想我,将来死了的时候都要轮回,那个轮回太苦了,我说你想阿弥陀佛。我也想阿弥陀佛,我们将来都到极乐世界去,天天见面。这就对了,把那个想的目标换一换,她也听懂了,回家去也念佛了。这次我特地到上海去看一下,看她念的成绩如何?结果,她告诉我,一天念三个小时。我说不行,一天念三个小时,二十四个小时,还有二十一个小时打妄想,这怎么得了?这不得了了。我这次带了一张阿弥陀佛的像给她,这张阿弥陀佛的像,就是我们图书馆的阿弥陀佛。我说我天天看这个佛像,天天念阿弥陀佛,现在你也看这个佛像,也念阿弥陀佛。我就教给她,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念,决定不能够胡思乱想。年岁大了,再胡思乱想,来不及了。我说我这一次到大陆就这么一桩事情,就告诉你这个,看看你念佛的成绩如何?

  古德说,这个念佛秘诀没有别的,就是把生处换到熟处,熟处换到生处。什么叫熟处?你看母亲想儿子,随时随地她都会想,她想熟了。教她阿弥陀佛,很生疏,老是忘掉。现在要把它换过来,把那个生的把它变成熟的,熟的就变成生疏了,不想了。那就对了,就成功了。我们自己想想,我们心里有什么牵挂的?那个想股票的人念念想股票,你把想股票的那个念头,想阿弥陀佛多好?必定往生。我有一年在美国,在美国讲经,有个同修请我吃饭,他告诉我,他有个亲戚在香港做股票生意。那个无线电话就装在身上,就是吃饭的时候,他还在那里听,听股票的行情。他来给我讲的时候,我说那他已经到一心不乱了。他要能把这种信念转成阿弥陀佛,这个人决定往生。所以诸位同修,你们心里头最牵挂的,把那个换成阿弥陀佛,就成功了。要晓得这个世间什么都是假的,什么都是空的,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佛法里常说,「万般将不去,唯有业随身」。所以我们读到这个妄想,真是感慨万千。这妄想分别执著害得我们好惨,无始劫来一直到今天出不了三界,病根就在此地。

  所以佛今天『教以圣道』,此地这个圣道,广义的讲,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圣道。再求其精义来讲,就是此地讲的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是圣道,教给我们这个方法,叫我们『永离妄想,於自身中,得见如来广大智慧与佛无异』。不但与释迦牟尼佛无异,与阿弥陀佛无异,与毗卢遮那佛无异,与一切诸佛如来也是无异。前面跟大家说过,无量法门,每个法门都可以修成。也就是说,每个法门都可以帮助你离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但是众生根性不相同,因此这些法门就有难有易。对我们的根性,修起来容易;不对根性,修起来就难。难易不在法门,难易是众生根性不相同,特别是业障深重的人。业障深重的人,念佛最好,为什么?讲到消业障,念佛第一。消业障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念阿弥陀佛,我们业障重,选择这个法门是最恰当的。

  【故此云性含智海也。】

  讲了这么多,就解释这句。『性』是真如本性,包含无量无边的智慧,这个智慧既深又广,则用大海来比喻。说了这么一句,解释疏文的这一句。下面解释第二句:

  【识洞真空者。】

  解释这一句。

  【幻化妄识。本来虚无。故即洞彻真空也。】

  『识』,就是八识。八识,没有自体。不但八识没有自体,一切有为法都没有自体。有为法太多了,弥勒菩萨把一切法归纳成六百六十法,在《瑜伽师地论》里面。天亲菩萨将《瑜伽师地论》里头六百六十法再归纳成一百法,便利於初学。所以百法是一百大类,展开来就是一切法。一切法浓缩成一百大类,这一百大类里面,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为法。换句话,前面九十四法都是空的,都是梦幻泡影,都不是真的。所以八识不是真的,无有自性。五十一心所也是无自性,二十四个不相应,那更无自性。十一个色法,色法就是今天我们讲的物质,也没有自性,也是空的,所以说万法皆空。尤其《心经》里面讲「色即是空」,那个色是专门讲色法。因为讲受想行识是空,大家还容易懂,讲一切物质是空,很难懂。

  现代科学家已经发现,所谓物质是我们的错觉;实在讲,没有物质存在。这个说法,黄念祖老居士,收在《无量寿经注解》的后面附篇里面,诸位看看就晓得,近代科学家发现的。发现这个物质是什么东西?原来是波动,是振动的现象。像这电波、光波一样,振动产生的现象。他知道这是振动的现象,是波动。究竟是什么波?科学家还没有找出来。实在讲,佛法里面就很容易了解,那是真如本性的波。波动产生的现象,其实没有物质的存在。所以那个唯物论就根本不能成立,没有物,还什么唯物?物都不能存在。如果对於这个事实真相,能稍稍有一点体认,我们才恍然大悟,我们天天所想的、所造的,全是虚妄。心虚妄、身虚妄、境界虚妄,你的造作哪有真实?虚妄的。这是跟你讲真相,六道轮回是虚妄的。那虚妄的,那不要紧。是不要紧,是没事,可是我问你,如果你天天晚上作恶梦,你好不好受?不好受。为什么不好受?那不是虚妄的吗?你没有真正知道虚妄,真正知道虚妄,你就不受了,你就不接受了。一切苦乐忧喜舍,他都不接受,心清净平等。我们今天怎么样?我们今天在受,你有想、有受、有行、有识,换句话说,你活在虚妄之中,你就要受虚妄之苦,你就要受虚妄之灾。本来是没有的,就跟你作梦一样,天天晚上作恶梦,天天晚上在梦里头受罪,是虚妄的没错。没错的,你要受,那有什么法子?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颠倒妄想。颠倒,根本没有的,现在搞出这么些现象出来。虽然有这些现象,还是一场空,还是假的,绝对不是真的。所以说『幻化妄识』。八识五十一心所是幻化,不是真实的。

  『本来虚无』,本来就是真如本性,没有这个东西。『故即洞彻真空也』,这个幻化的八识,就是真空。这是《楞严》里面所讲的,当体皆空。我们思惟想像,当体皆空,一切造作也是当体皆空,没有一样不是当体皆空。当体皆空是事实真相。如果彻底明白事实真相,诸位想想看,你在这一切心心所色法里头,你还会有取,还会有舍,还会有分别执著?当然没有了。所以於一切法不分别、不执著,这就跟诸佛如来没有两样,这叫解脱,这叫自在。解脱是心里得到解脱,得大自在,心里面再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你看那多舒服!示现在人间,叫游戏神通。来干什么?帮助众生觉悟,就这一个目的。用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人觉悟。这叫做佛法,这叫做佛事。诸佛菩萨应现在世间,唯一一桩事情,就是帮助人觉悟,帮助人认识事实的真相。事实真相就是《心经》里面讲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这就是事实真相。这个地方的两句话,跟《心经》上四句话,意思完全相同,「幻化妄识,本来虚无,故即洞彻真空也」,就这个意思。

  这是总说,怕我们还听不清楚,清凉大师在底下注解里面,还要详细给我们来说明。希望我们把这个事情认识得清清楚楚,在修学的道路上就没有障碍了。你在修学上自然就如法了,精进不懈,才能获得圆满的功德。到这里是一小段,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