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六十七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六十七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67

  请掀开经本,一百九十二面第四行,看《疏》:

  【因缘不同。略明十义。一法尔常规。二酬昔行愿。三遂通物感。四明示真门。五开物性原。六宣说胜行。七令知位次。八显果难思。九示其终归。十广利今后。】

  这是第二科。这个经本它的好处是前面有科判。所谓科判,就是将整个经文连这《疏钞》一气贯成,使它的章法、结构、脉络、层次清清楚楚,了了分明。科判在前面,诸位翻到第十面,我们看看它的来龙去脉。第十面第二栏,它一共分三栏,上、中、下三栏,看中间第一行,「初标列章门」。标列章门底下有两段:「初总标」,就是我们刚才念的这个因缘。从因缘这个地方,这是总标,就是『因缘不同,略明十义』。下面就是「别列」,后面是别列。别列就是十义法中,底下这就是十章,第一章是『法尔常规』。我们底下就能够看到这个文了,这一共是有十个段落,十个段落都是给我们说明教起因缘。

  好,我们再翻回来,再翻回一百九十二面。这是这段的小题目,一共是十个题目。下面,我们一段一段的来介绍。请看《疏》文,一百九十二面倒数第三行,这是第一段。《疏》:

  【此初法尔常规者。一切诸佛。法尔皆现无尽身云。说斯圆教故。】

  这是清凉大师的解释,《疏》是清凉大师作的。钞,是注解的注解。我们念了这句,这里面意思还不懂,那底下再加一个注解,钞就是注解的注解。《钞》是宗密大师作的。宗密是清凉的学生,清凉是华严第四代的祖师,宗密是第五代的。这是师徒二人合起来,合作作了这本《普贤行愿品》的注解。这两位都是唐朝人,所以这个文字还是显得很深。实在讲,今天在全世界,能够讲这个本子,只有在台湾。其他的地方时间不够,大家也没有耐心来听,所以这个本子必须长时间的来介绍。但是非常有受用。

  我们先讲解《疏》这段文的大意。什么叫做『法尔常规』?法尔,法就是一切万法,尔,就是如此,就是这样的,有自然的意思。为什么不用自然?《楞严经》上,自然跟因缘是相对的。这个法尔不是相对的,不是相对的,就很难说;难说,当然就难体会。换句话说,它就像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自自然然的这么一个形态,没有一丝毫的造作,没有一丝毫念头在里面,这就叫做法尔。如果有一念,我想怎么做法,这就不是法尔,这就落在因缘里面去了。所以我们常说,佛说一切经,是一大事因缘。为什么说一大事因缘?是我们凡夫肉眼看的,释迦牟尼佛降生在世间,示现的八相成道,弘法利生,所谓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因缘。你看《华严经》也不外因缘,这是我们凡夫的看法。但是在佛与大菩萨,他们自分上,他们的本分上,没有,连这个因缘都没有。

  佛给我们说法四十九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我要为你们说法?没动这个念头。他要动这个念头,他是凡夫,他不是佛。为什么?他起心动念了。唯识里面,把这个事实真相说得清楚,一念不觉而有无明。他要动一个念头,我要度众生,我要为众生说法,他就从真如本性变了,变成无明。那无明就是凡夫,就不是佛菩萨。所以在佛与大菩萨的分上,他说了没有?他没有说。他度众生没有?没有度众生。可是我们肉眼看到,佛出现於世,出现度众生。所以法尔是从他分上说的,因缘是从我们眼光里面看,教起因缘,这是我们眼睛看的。因缘里面,首先要说出法尔常规,是说出佛菩萨他们本分上没有这个念头。

  这没有念头,怎么会说法度生,有这些事相?这是众生有感,佛菩萨有应。众生有感,是有心,佛菩萨应,是无心。像我们敲钟、敲鼓,我们这一敲,我们是有心敲它的。你敲它,它就响了,它响,它有没有意思来应你?没有意思,没有意思也就应了。所以佛菩萨无心,他才能普应,普遍的应一切众生。我们一有心,这一有心就很可怜,可怜在哪里?有心,心就小,这心量很小;无心,心大了。无心无念的时候,这个心是跟太虚空一样大,所以是千处祈求千处应。观音菩萨,赞菩萨的偈上,「千处祈求千处应」,他为什么会有应?就是因为他无心。我们为什么不能应?因为我们有心。有心,只有一个求是应一个,那个求就没法子再应。他无心的,这个求,这一边应,那个求,那一边应,尽虚空遍法界求,尽虚空遍法界现身。无心是真心,有心是妄心,有心是落在八识里面。八识是有为法,绝对不是真的。我们今天讲用心,不管你用什么心,说个老实话,统统是错的,就是错用了心。那我说这么多,诸位要体会体会什么叫法尔?这法尔两个字,实在是不好讲。常规,常是恒常,规好像是规矩。也就是说,一切诸佛菩萨全都是这样,没有例外的。我们自己将来成佛、成菩萨,也是如此,这叫法尔常规。

  下面清凉大师具体给我们解释出来,『一切诸佛』,一切诸佛是讲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也是讲三世十方一切诸佛。『法尔皆现无尽身云』,我相信同修们多数都念过《普门品》。《普门品》里面,介绍观世音菩萨三十二种应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所以你们要问,观音菩萨到底是什么样子?观音菩萨是男的,还是女的?你们诸位想想,这些问题问得对吗?观音菩萨没有形象,观音菩萨不属男女,他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你喜欢他是什么样子,他变现的就是什么样子。三十二应身是三十二大类,每一类里面无量无边身,他都能现。这叫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无处不现身,所现的身,给诸位说,那是从体起用。用完了,这个身就失掉了,就消失了。所以这个身,下面加个云。云,你们想想,云到底是有,还是没有?你说它有,走到里面没有;你说它没有,远远看到又有,非有非无,亦有亦无,这是《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诸佛菩萨所现的身,那个身相不是真的,身相是为了度众生的。众生度尽了,这身就没有用处了。不但是在度尽众生时候这身相没有了,即使正在度众生的时候也没有,这我们就难懂了,就不好懂了。

  所谓这个空,叫当体即空,我们很难体会。因为我们看当体,当下,这东西在,都是实在的,哪里说空?其实真相是当体即空,空与有是同时存在的。《心经》上说得很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空是讲法性,是讲本体,色就是讲的现象。这个现象就是本体,本体就是现象,所以空有是一,不是二。如果你把这桩事情认识清楚了,那你就成佛了。成佛跟我们有什么差别?佛对於宇宙一切的现象、真相,他清楚了。我们凡夫,凡夫不清楚,不知道眼前事实的真相,所以我们感官里面所觉察到的是错误的现象,不是真相。这就叫迷惑,这就叫颠倒。那佛的看法、佛的知见,这正确的,正知正见,佛知佛见。所以身虽然有相,他像云一样,非有非无,亦有亦无。诸佛菩萨如是,诸位同修要知道,我们也是如是。就是他对於这个相清楚,我们对这个相迷惑。我们把这个身相当作是真有,当作是真实的存在,不晓得这个身相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

  一般人,人总是到死了之后,过了几百年了,尸体都变成灰尘了,才晓得这是空的。现在活著,没死的时候就不晓得,不晓得这个身体是空的,其实是空的。诸位如果头脑清楚一点,多少有一点觉性,不要等死,每天晚上躺在床上眼睛一闭,那跟死有什么两样?眼睛一闭的时候,哪一样东西是真的?我们眼睛睁开,看到样样是真的;眼睛闭起来,一样都没有了,立刻就空了。希望诸位渐渐从这些地方认识事实真相。事实真相果然认识了,你对於这个世法就不会贪恋,就不会执著了。只要於一切法不贪恋、不执著,你就得大自在,你就得真正快乐。你想想你今天多少烦恼,多少忧虑,多少痛苦,从哪里来的?都是去执著来的。哪里晓得这所有一切执著全是假的,全是一场空;你说这种执著,叫冤枉!所以你所受的这些苦难,所有那么多的烦恼,叫冤枉。因为那不是真的,是假的。所以经上这个云的意思非常妙,非常之妙。这个字在佛经里面用得非常之多。凡是讲到现象,佛经后头都会加个云。告诉你事有没有?有。是不是真有?不是真有。所以叫妙有,叫假有,叫暂有,暂时有,不是真有,希望了解真实。所以佛所现的身,那个真实相,就是如此。『说斯圆教』,这个斯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分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卷、最后的一章,是《华严经》的结论,也是整个《华严经》的精华。所以读这本《疏钞》,无异读全部的《华严经》。它的好处在此地。我们看底下宗密大师的注解,他注解的就详细了。

  【释中。一。】

  这个『释』是解释;『中』就是《疏》中,就是清凉大师《疏》当中;这个『一』,就是起,因为它一共有十条,有十段,这是第一段。

  【法尔常规下。】

  以下这段文,就是前面这一行的一句,就是解释这个文。

  【夫王道坦坦。千古同规。一乘玄门。诸佛齐证。所证法性。法尔随缘。缘性融通。法尔无尽。】

  我们先看这小段。现在这个世界多灾多难。多灾多难的原因在哪里?要用佛经上的话来说,四个字说得恰到好处,迷惑颠倒。思想错误了,见解错误了,所作所为都错了,哪有不遭难、哪有不苦!譬如现在大家提到皇帝、封建,都讨厌,认为这是落伍的,这是不好的。封建、皇帝,那个真实状况你了解吗?你一无所知,人云亦云,这怎么得了。我在新加坡讲经,演培法师来找我聊天,他问我说:法师,你是赞成皇帝,还是赞成民主?我说,我赞成皇帝。他说,你的思想落伍。你如果真正了解皇帝,历代帝王所受的教育是第一流的教育。他爸爸是皇帝,所请国家第一流的老师来教导他的子弟,希望他将来继承王位,统理国家的时候,思想、见解、所作所为能够利益老百姓。中国历代糊涂皇帝少,很少。皇帝只要一糊涂,那个政权就保不住,下面就有革命,就会把他推翻。你看哪一个朝代都有几百年,如果不得民心,怎么能维系到几百年?爱国爱民,读的书真多,现在人不读书。

  这个经上『王道坦坦,千古同规』,就是统治阶层的人都要读书,才了解什么叫王道。所以你看看从前,以前的衣冠,那就是代表文化。皇帝戴的帽子,上面是平的,表示什么?领导人心要平,要公平,才能够造福於国家,才能够造福於社会,没有一点私心,所以戴的是平天冠。那个帽子前面有冕旒,冕旒是什么?一条一条垂下来的,像现在的窗帘一样。那是什么作用?就是做一个领导人,看事情不要看得太清楚,马虎一点就可以了,天下才能太平,样样都认真,不得了。所以做领导的人,只要原则不错,小毛病是免不了的,随它去吧,大毛病不错就对了。所以做皇帝的人,冕旒就叫你看事不要看太清楚。你还有没有注意到,帽子前面,这两旁边还有两个棉花球,塞耳朵的,听话也不要听得太清楚,这是做皇帝,做领导人。领导人只是决策方针,把舵,这是王道。几个人懂得?

  皇帝下面这些人是执行政策的,他们是要做事的。做事的,你看戴顶帽子,前面低,后面高,那个帽子叫进贤冠。心念著希望后一代的要比我们这一代好。你看看,这朝服里面就显示出来,希望一代比一代好,一代比一代高,古人之存心。现在人不希望别人超过我们,总要把他压低,换句话,那要是从前进贤冠,那帽子要调转过来戴了,希望后头不如我。这成什么话,这是颠倒。你们常常读佛经,这颠倒,怎么颠倒的?我这样一讲,你就晓得颠倒在哪里了,真的颠倒了。所以要国家长治久安,要天下太平,从哪里做起?读圣贤书。孔老夫子、孟老夫子,他们怎么个想法?没有为自身著想,为天下人著想。我们今天不读孔孟的书,认为他那是落伍的,是旧东西,这个可惜了,这是无知。

  中国汉朝大一统,真正统一中国是秦朝。秦朝虽然用武力统治中国,统一中国了,但是制度并没有真正建立。而且时间很短,只有三十几年,就被汉王消灭了。汉取得政权之后,就建立一个完善的制度。制度里面,最重要的有教育政策。汉高祖罢黜百家,独尊孔孟,就是以孔孟学说,做为我们中国教育的宗旨,一直到满清都没有改变。你们想想,这历代的帝王福报大,人聪明,他为什么不改变?也就是孔孟之道,所以讲中庸之道是最正确的。我们再看看历史,诸位要熟读历史,你就晓得,哪一个朝代把孔孟的这个教训,能够做到个三成、五成,他天下太平,国家强盛,老百姓幸福。如果他违背了,不照这样做,他一定亡国。他能够做成个六成、七成的话,那是盛世,像汉朝的文景,唐朝的贞观、开元,做到了六、七成。孔孟的书不能不读,现在大家对这个都不关心了,这很可怕。要想这个社会安定,我们这个日子能过得安稳,不用孔孟的教学就很难达到,这是真的。

  台湾现代这个社会,今年比去年好一点了。我在三十多年前,方东美先生谈话的时候常常提到,我们台湾教育政策错误。错在什么地方?他那个时候给我们这一班人说,台湾的大学办得太多了,他说这以后会有麻烦。大学是培养通才的,就是培养国家领导人才的。但是国家的位子,只有这么几个,人才太多了,没有那么多位子给他坐,坐不上位子就要打架、就要造反了,社会就要动乱了。三十年之后,果然被他说中,这教育政策错误。所以他那个时候给我们讲,台湾这个岛,这么大的地方,两个大学足够了,不能再多了。

  那我们这么多人才智慧到哪里去?他说我们应该多办航海学校、航空学校。真的如果那个时候要照他的意思做,我们台湾今天世界上第一。为什么?我们造船世界第一,造飞机世界第一,我们的轮船、飞机向世界各国卖,那台湾还得了!台湾今天全世界第一大富。所以把我们的精力、智慧运用在科技发展上,因为海岛,只有水上,就是轮船,或是空中,向这些发展,他那个想法非常正确。不要去搞政治,不要去搞这些东西。如其政治上做国王,何不在轮船上做个国王?世界的轮船大王、飞机大王,这个好。所以说是,那是真正有学问、有智慧,又有远见。很可惜,当时政府没有采纳,这非常的可惜。

  他教我们中国古典东西一定要读。我们现在,不但是劝我们自己同修们要读,我在大陆上也劝他们读,我在国外劝外国人读,外国人读中国东西困难。所以我这次在香港、在大陆很留心的去找,找古典东西,中英文翻译的。我找到一部四书,找到一部《唐诗三百首》,是大陆上翻译的,最近翻译的,中英文对照的。听说还有《古文观止》,还有一些东西,我都请人替我找,找来之后,我们在台湾翻印,印了送到外国去,我们去教外国人念中国古书。外国人念中国古书,大概我们中国人就相信了,因为中国人现在都看外国。外国人念四书了,四书大概很重要,我们要重视它,只好用这个方法。

  所以我现在在美国,也是我们的同修大家发心,我们在美国买了一块地,建一个道场。在建道场的时候,我就把同修们,我们那边的董事召集起来。我就问他们,我说我们中国的法师、香港的法师、南洋的法师,到美国来的很多。华人的寺庙、佛教会,在美国有一百多个。这么多年来,没有看到一个美国人,进我们中国这个佛寺,我说这是什么原因,你们晓得吗?没有看到一个外国人进来。这个是问题,然后我告诉他,我说如果在两千年前,摩腾、竺法兰,这两位法师刚刚到中国来,在中国建个道场,这个道场建成印度的样子,我说我们中国人能不能接受?我们中国人会不会进去?所以人家聪明,有智慧,不但建中国式的,而且还建中国宫殿式的。中国的老百姓最敬仰的是皇帝,最崇拜的是皇帝,最尊重的是皇宫。几个人一生当中能看过皇宫?这些法师们聪明,道场建成皇宫的样子,遍布在全国每一个角落,一看到是宫殿,不学佛的人也要走进去。所以我就告诉他,佛教一定要做到本土化、现代化,才能弘扬,才能发扬光大。所以我们的法师到外国,还建成宫殿式的。外国人一看,那不是他的文化,外国文化,顶多到那儿去参观一下,绝对不会走进来。

  所以我就告诉他,你们知道这个原因了,我说我们建道场,不管大小,一定要建设外国人的样子。使他一看,是他们本土的建筑。美国总统住的是白宫,我们大大小小也建了个样子,他一看,这是我们自己的地方,这不学佛也走进来了,这要懂得。不仅如此,连佛像、菩萨像,这个造像,也要造成外国人的样子。你们不相信,你看看,中国人供的佛像,就像中国人;泰国人供的佛像,你看下巴尖尖,泰国人;日本人供的佛像,穿那个鞋,一看就日本人。这就是跟你讲,三十二应身,随类化身,才有本土的感情。所以我们塑的是中国人的佛像,外国人一看到,本来就轻视中国人,瞧不起中国人,怎么肯向中国人低头?不可能的。所以造佛菩萨形像也要造成外国样子。他们一看,佛教真的到美国了。

  我有一次在迈阿密讲经,不少外国人在听。迈阿密一个佛教会也不错,他们是以度外国人为中心的。我看到外国人很多,我很欢喜,讲完了,我告诉他,我说佛教还没有到美国来,他们眼睛瞪得很大,他说为什么?我说你看看,哪一尊佛、哪一尊菩萨长得像美国人?没有一个,是不是?佛像都是东方去的。有泰国的佛像、有日本的佛像、有中国的佛像,从来没有美国人面孔的佛菩萨像,我说佛教还没来,这是一定要知道的。那么既然在美国弘法,就要以度美国人为主,要以教化美国人为主。正如同当年摩腾、竺法兰到中国,绝对不是度印度侨民的,是度中国人的。

  那我们对外国人教学的方法,也要有一套新的方法。我们这一套讲经的方法,拿到外国是不行的。所以有一套崭新的教学法,他们非常欢喜,很容易接受。所以讲经,不能讲得这么详细,不能讲得这么深,他不懂。对外国人讲经是愈简单愈好,愈浅愈好。他一听了就懂,马上就欢喜、就接受、就依教奉行,这目的达到了。所以在美国,美国人问我,问我学什么?我告诉一些同学给我翻译的,我说你不要讲净土,这个净土讲不清楚的。我说你告诉他,我们学阿弥陀佛宗。这个他很懂,他知道有阿弥陀佛,佛教有阿弥陀佛。他就问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我告诉他,你跟他讲,阿弥陀佛是长寿的意思。长寿,他一听到欢喜,因为他要长寿。无量寿,长寿。阿弥陀佛还有一个意思,快乐的意思,他也要,他要快乐。极乐,这快乐的意思。怎么样才能做到长寿快乐?心要清净,身要清净。他听得懂,他说这个我们也要。我说那好,我这个佛堂建好之后,外国人,每个星期工作五天,星期六、星期天休息,他们都是基督教徒、天主教徒。所以星期天你们上教堂,星期六上佛堂,没有冲突,各个高兴,各个欢喜。所以我们星期六就度外国人,星期天度华侨。他们都到教堂里去了,星期六我就度外国人了,外国人不上教堂。

  我们度外国人,不仅仅是佛教的经论,还要把儒家的东西掺杂进去,把中国固有文化统统介绍给外国人。我们介绍的重点,第一个与他生活有关系。譬如我们讲的长寿、快乐,这是跟他切身的关系,他一定会来学的。第二与他的事业有关系,第三与现前社会有关系,与这三方面没有关系的,统统舍掉,不取。可能一部经里面,只采取两句、三句。所以跟外国人讲东西,没有一句废话,学了马上就管用,他才欢喜。学了这么多理论,你要用不上,他第二次就不来了。学了句句用得上,不但他来,他还把他的亲戚朋友都拉来。

  那我们教学,我有四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教外国人真正认识中国。第二个目标,是要让外国人了解中国固有文化传统,所以对於整个东西都要介绍给他。我们上一次,买了一套《四库全书荟要》,这就是作为我们对外国人教学的教材用的。我们在那边有十部《大藏经》,不同版本的。这都是原始材料,在这里面找东西,找他们需要的东西,把它节录出来,翻成英语,专门对外国人的,要他认识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第三个目标,他认识之后,一定会爱中国,最后他会帮助中国,四个目标。所以这是我们到外国建道场,跟一般人不一样,我们不是去逃难,不是去避难去的,我们是救度外国的迷惑颠倒众生,让他们觉悟。

  这个都是此地讲的「王道坦坦,千古同规」,这是原理原则,绝对不会变的。所变的是方法、手段,这是每个时代、每个地区不相同。譬如建道场,在中国,建中国宫殿式的;在外国,建外国西洋式的这个房舍,这个就是手段方式不相同。但是精神、原理原则,决定不变,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个方针是不会变的。这两句,是讲的世间法。宗密大师是用这两句来开端的。真正要说,是后头两句:『一乘玄门,诸佛齐证』。由此可知,这一乘法,玄门是讲的十玄门。十玄只有《华严经》上有,在一切经里面,《华严经》之外,还有一部《无量寿经》上有十玄门。你们诸位看看,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他把《无量寿经》里面,十玄的那个经文都给我们指出来了。所以《无量寿经》上具足十玄;具足十玄,就跟《华严经》无二无别。

  所以清朝乾隆年间,彭际清居士,这个人非常了不起。他有一部《无量寿经起信论》,这在台湾有流通,那一本书就是彭际清居士作的。彭居士讲,《无量寿经》即是中本《华严》。因为它具足了十玄,跟《华严经》没有两样。四法界,十玄门。四法界是事法界、理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无量寿经》,也有这个事事无碍,理事无碍,所以跟《华严》没有两样。这是说它是中本《华严》。那既然有大本、有中本,当然还有小本。这小本是什么?小本就是《佛说阿弥陀经》。由此可知,《无量寿经》跟《阿弥陀经》是《华严经》的浓缩,是《华严经》的精华。《华严经》是一大藏教的精华,那《无量寿经》这是精华之精华,你才晓得这部经,在整个佛法里面,它所占的地位,它的重要性,从这里才能看到,这叫「一乘玄门,诸佛齐证」,一切诸佛到最高的果位,统统是入这个境界。

  『所证法性,法尔随缘』,这才解释法尔常规。真如本性,能现一切法,能变一切法。这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性,我们现在人叫做本体,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在佛法里面叫真如本性。一切万法,虚空法界,都是真如本性变现出来的。一切诸佛既然证得法性,法性里面变现一切法是自自然然的。这就是我刚才跟诸位说,从法性上说,我们称之为法尔,因为他没有作意,没有起心动念。从十法界众生上来说,这叫做因缘,因为众生起心动念。我们起心动念,法性是无心无念而感,感应道交不可思议,这就叫做法尔随缘。

  『缘性融通,法尔无尽』,这两句话的意思深,不但深,而且广大无边。我们知道虚空很大,无量无边,虚空里面有无量无边诸佛刹土。这些诸佛刹土,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是讲我们常识可以能够体会的,还有超越我们常识之外的,是我们没有办法能够想像得到的,那是什么?《华严》上讲的,事事无碍的法界。什么叫事事无碍?我们这个人间是事,饿鬼道也是事。饿鬼道跟人道合在一起,你就无碍了。我们这个讲堂,大众所坐的,也是众鬼居住的地方,他不妨碍我,我不妨碍他;我看不到他,他看不到我。实际上是在一起,没有障碍,事事无碍。不但饿鬼跟我们无障碍,地狱跟我们也没有障碍,诸天跟我们也没有障碍,乃至於十方诸佛跟我们统统没有障碍。所谓是一毛端里转大法轮,毛端我们的汗毛,汗毛端,汗毛端有诸佛说法,菩萨围绕,也有大千世界,我们现在这个显微镜没有发现。所谓「破一微尘,现大千经卷」。这是事事无碍,这个就是讲的「缘性融通,法尔无尽」。

  所以这个世界确实无尽、无边际的,这些都是事实真相。释迦牟尼佛证得了,一切诸佛证得了,也就等待我们自己将来证得。这个境界绝对不是诸佛独有的,佛说我们人人都有分。你现在为什么不能证得?佛在大经上说过,「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那我们想一想,我们是不是有妄想?我们是不是有执著?因为我们有妄想、有执著。妄想就是所知障,执著就是烦恼障,两种障碍障住了。所以这事实真相我们见不到,我们不能证得。什么时候我们把这两种障碍打破,自性法尔随缘,这个境界我们就亲眼见到了,就亲证了。所以说穿了,佛有没有法教我们?佛一法也没有,佛无法教给我们。因为一切法都是你自性本来具足的,佛哪里有法教你?佛无非教你,把你那个自性上的障碍去掉,你的本性就显露了,这叫做佛法。

  诸位要记住,二障,这是我们不能见到自性的根源,所以佛法的修学,无非是除二障而已。所以我执破了,就证阿罗汉;法执断掉了,就成菩萨。我们看看现在学佛的同修,愈学愈固执,这个麻烦大了,这个愈学,他的烦恼障、所知障加重。这个佛看到都流眼泪了,你们怎么是这个学法?佛是教你去障的,不是叫你增加障碍的。这就是佛教的没错,我们自己看经看错了,把佛的意思误会了。佛教给我们的方法不错,我们错用了。

  学佛要智慧,智慧从哪里来?从清净心来。那你就晓得,学佛从哪里学起?从清净心学起,这就对了。清净心就会生无尽的功德,十大愿王是性德。心不清净,这十条,一条都修不成功。礼敬诸佛,看到佛就磕头、就礼拜,这就对了吗?实在讲是完全错了,佛不是这个意思。佛的意思是叫我们以对诸佛如来这一分真实的恭敬心,去对人、对事、对物,这是佛的意思。我们看一切人,就像看一切佛那样恭敬;看一切物,也像看佛那么恭敬;看一切事,亦像看一切佛那么恭敬,所以你事才做得圆满,才能做得好,这叫礼敬诸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所以这个礼敬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你想想看几个人能做到?我对我那个尊敬喜欢的人,我对他很恭敬;那讨厌的人,我才不恭敬他,那就不是礼敬诸佛了。我对我的长辈很恭敬,我对我的佣人还恭敬吗?对佣人跟对长辈一样恭敬,几个人能做到?不容易,所以十大愿王必定是清净心、平等心才能修,心没有到清净平等,只是念念而已,做不到。所以这个经是法身大士所修的。什么叫法身大士?就是心地已经达到清净平等了,他们修的法门。这是讲的「缘性融通」,缘就是现象,性就是本体。

  【性虽一切齐应。今就说教为门。】

  因为一切法,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我们今天所讲,不能讲那么多。讲自性无量无边作用里面的一个作用。这个作用是什么?讲说法,说教,佛讲经说法,只说这一个作用。就这个作用来说:

  【既举一全收。即无尽矣。】

  这下面还对这一句,这一句对得很好,才真正符合《华严》圆教的宗旨,是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虽然举说教这一门,这一门就包含了一切门,所以一切即一,一即一切。如果没有这句,不一定是《华严》宗旨,其他的一切经也都有这个说法。加上这句,这是《华严》的旨趣,这真正是圆融无碍了。

  【故佛法尔皆於无尽世界。常转无尽法轮。穷未来际。无有休息。】

  一切诸佛为众生讲经说法,叫做转法轮。诸佛为众生讲经说法,从来没有休息的。也许我们感觉当中,这不休息不是很累吗?那行吗?我们凡夫做一段工作,总要休息一会,否则的话,这个体力受不了。为什么会受不了?因为你有妄念,你觉得我做了不少事情,应该要休息了,这不休息不行了,那就非休息不可,妄念。如果你要把那个时间、工作忘掉了,你继续做,做了很久,你不会疲倦,为什么?时间忘掉了,工作忘掉了。忘掉尚且不疲不厌,诸佛如来作而无作,无作而作,所以他并不以为他讲了很多经,说了很多话。

  释迦牟尼佛,说了四十九年,人家问他,他老人家说,我没说一句话,谁要说我说法了,这叫谤佛。没说法,没说法,当然就不累,诸位明白了!这个累,疲劳,没这个事情,是我们心里作祟,这就是万法唯心。好好的人,我这里痛,恐怕有毛病了,真的就有病了。去检查,真的就有病了。所以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心里想什么,它就变什么。想病,他就病了;病重了,想恐怕要死了,那非死不可,决定活不了。明明身上有病的人,他不相信自己有病,他还不找医生,没多久他就好了。现在医生也懂得,叫心理健康,心理治疗,比那个物理治疗要高明得多了,这很重要。所以你明白这个道理,你才晓得诸佛菩萨说法,不疲不厌。这就是他没有我执,没有我所执,我与我所他都没有。身体,我所有;衣服,我所有的;财产,我所有的,他没有这个观念,没有我,也没有我所。你们诸位想一想,那个疲劳谁受?没人受。说法谁说?我都没有,还说什么法?法当然也没有了。所以我们凡夫观念当中看他是一个看法,他自己本身的一个看法,又是一个看法,绝对不是我们能够想像得到。

  所以佛为什么有那么大的智慧?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能力?能力,我们现在叫神通,神通就是能力。都是从清净心里面显现出来的。所以他有能力在无尽的世界,哪一个世界有众生想念到他了,他就会显现。特别在诸佛当中,阿弥陀佛;菩萨当中,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他们的名气太大了,不但在我们这个世界,他知名度是第一,尽虚空遍法界,这两个人知名度都是第一。

  由此可知,我们常常在大经上看到,一尊佛教区,讲经说法的教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像本师释迦牟尼佛,他的教化区是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有的佛愿特别,教化两个大千世界,还有多个大千世界的。唯独阿弥陀佛的教区,是没有限制的,没有边际的,无量无边诸佛国土,统统是阿弥陀佛的教区。所以阿弥陀佛就无处不现身。现身有两种,一种是现前现身。像《楞严经》上讲的,「现前当来,必定见佛」。现前现身,是给我们做证明的;当来现身,是我们亲近他的。当来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大,太大太大。极乐世界人多,那么大的世界,那么多的人,我们想见见阿弥陀佛,恐怕想起来也不容易。不要说别的,台北市这么大,这么一点点人口,我们想见见市长都很不容易。但是在西方世界,想见阿弥陀佛太容易了。你这一想,阿弥陀佛在你面前;他一想,阿弥陀佛在他面前,阿弥陀佛随类化身,化无量无边身,应一切众生的心想。我们市长不会化身,他没有法子,是不是?我们想见,见不到。阿弥陀佛、观音菩萨会化身。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不要发愁,以为我很不容易见到佛菩萨,那就错了,一念就见到了。这是讲『穷未来际,无有休息』。

  【斯则处以毛端。横该法界。时以刹那。竖穷劫海。】

  这也是讲事事无碍的法界。『处』是讲处所,『毛端』这讲一毛端。一毛端中现宝王刹。毛端是正报最小的,宝王刹土是依报里面最大的,小里面现大。汗毛没有放大,世界没有缩小,它就能够相融相即,这不可思议,这是我们没有办法去想像的,想像不到的,但是这是事实。因为毛端是性德,宝刹也是性德,性与性是融通的,没有障碍的。能明白这个理,对这个事情,就能够相信几分。这是讲的空间。再说时间,『刹那』是时间最短的,以刹那『竖穷劫海』,劫海是时间最长的,这就讲,念劫圆融。时间长短,实在讲,没有一定。人在烦恼忧虑的时候,说度日如年,就感觉到时间很长。人在快乐的时候,感觉时间很短,所以时间随著每个人感官不相同,没有一定,这是真的。时间、空间在百法里面,都是属於不相应行法。不相应行法,要拿现代的话来说,就是个抽象的概念,绝非事实。不是事实,是抽象的概念,是幻觉当中现出来的境界,不是事实。

  【处则顿起。时则常起。】

  『处』,这就讲诸佛菩萨现身,示现教化众生。哪个地方有缘,佛菩萨就在那里现身。《楞严》上讲的,当处出生,当处出现,当处灭尽,就是这个意思。这是讲处所。『时』,什么时候有感,什么时候就有应,感应道交。应以什么身得度,就现什么身;应以佛身得度他就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就现菩萨身,应以人天身得度就现人天身,没有一定。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一定的身相,叫:

  【不待别因。】

  绝对没有什么一个特别的因缘,没有。众生感,实在讲是自然的,菩萨应,是法尔的。

  【如万籁之声。非关抚击。】

  这个『万籁』就是自然,特别是我们住在乡下,风吹树的音声,鸟鸣的音声,这叫万籁。就是大自然的音声,不是我们演奏的。这个『抚击』,就是我们今天讲演奏。击是什么?敲打的乐器,敲打的。抚是什么?从前人弹琴,是抚。琴瑟都是抚,抚琴;敲打的是击。就是绝对不是人去演奏的,这就是说明,形容法尔的意思。

  【日月之照。不因川原。】

  也是属於自然的。

  【但随见闻。说有初成。九会等别。】

  《华严经》七处『九会』,这是清凉大师说的。李长者在《合论》里面给我们讲,十处十会。七处九会跟十处十会,是开合不同,实际都是一样的,意思是一样的。这是讲『但随见闻』,是我们凡夫的境界里面有七处九会。

  【诸慈悲者。於无尽中。略此留传。令寻於此。见无边法。如观牖隙。见无际空。而此时处即同无尽也。】

  这后面比喻说得好。『诸慈悲者』,是指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在无尽的实相当中,为我们迷惑颠倒的众生,透露一丝毫的曙光,帮助我们开悟。『略此留传』,这部经是略本《华严》,《华严经》有大本、中本、下本,我们这个是略本。大本《华严》,龙树菩萨在龙宫里面见到的,「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一四天下微尘品」,我们这个世界容纳不下,这大经。中部也不是我们世间人能够受持的,下部经是十万颂四十品。这部经,龙树菩萨觉得什么?我们世间人可以接受了,他从龙宫里面带出来,我们这个世间才看到《华严经》。《华严经》从印度传到中国,翻成中文,只有原来经的一半,所以称为略此留传。十万偈,我们的《华严经》只有四万五千偈,一半还差一点,四万五千偈。晋译的三万六千偈,唐译的增加九千偈,就变成四万五千偈。后译的《四十华严》,要合起来的话,大概是五万偈,就是只有龙树菩萨传的经的二分之一,并不完整。但是现在梵文丧失了,这世界上找不到了。《华严经》,可以说今天留得最圆满的、最丰富的中文译本,就是我们这个翻译的。

  『令寻於此,见无边法』,希望在这个略本里面,就是这个《八十卷经》里面,你能够见到一切真实法。怎么见到?底下有个比喻,『如观牖隙』,这个隙,就是跟那个空隙的隙是一样的,它这个古字,现在我们都不这样写法了。现在这上面是一个少,少年的少,底下是一个白,下面是个小字,是这样写法,这是个古字,意思、音都一样。就是牖隙,牖是窗户,我们打开窗户,窗户不大,从窗户要看天空,天空大,无量无边,这就比喻,把这部经比喻作窗户,经里面所说的那是天空,希望你从这个窗户见到真实的法界,举这个比喻。

  这是法尔常规,我们今天就讲这段。这个因缘一共有十段,意思非常的圆满,知道这个意思,才晓得佛讲一切经的因缘。佛为什么给我们讲经,说因缘,是《华严》讲得最圆满、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