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五十五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五十五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55

  请掀开经本,一百七十五面第二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三同体三宝。通以真如为体。如有觉义名佛宝。如有轨持义名法宝。如有理和名僧宝。】

  这是说三宝的体性,分为三个段落来叙说。第一个段落是讲「住持三宝」,第二是讲「别相三宝」,这最后一段给我们讲『同体三宝』。前面两种,第一种完全就事相上说,住持完全从事上说,别相是理事都叙说到了,同体纯粹从理上来看,也就是真如本性。一切法里面,这是最真实的。我们通常讲皈依三宝,是要以同体三宝为真正皈依处,我们才能够真正得到修学的功德。

  通常我们在三皈里面,多半是应用《坛经》里面的说法,就是六祖大师的讲法:「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六祖大师给我们讲的三皈依是同体三宝。这个地方比六祖大师讲得更要详细。但是六祖大师所说的是简单,容易理解,很容易接受。「同体」,体是一个,不但三宝同体,生佛同体,生是众生,佛是诸佛,乃至於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个不同体,这是诸位一定要知道的。《华严经》上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法界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性就是体,就是它的本体。本体是什么?本体就是自性,所以说是万法唯心。一开头就给我们说,『通以真如为体』。真如就是本性,就是真心,也叫佛性。它的别名,在佛经里面有几十种之多,都是说的一桩事情。一桩事情,为什么佛要说这么多的名字?佛的用意是叫我们不要执著,不要执著名字相,不要执著言说相。从言说、名字里面体会到实义就好,真实义,目的是在此地。所以他不用一个名字,用许多的名字来说。真如就是本体,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也就是禅宗所讲的本来面目。真如有觉义,这就是本来有的,像六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是本有的。

  下面讲的『觉义』、轨持、和合,都是真如的作用,这个作用就叫做德,所以叫德用。就是性德,本性本来具足的德用,本有的德用,它有觉的用处。从觉这个作用来说,我们就叫他做佛。佛这个意思是梵文,意思就是觉。就是真如有觉的这个作用,所以真如是佛宝。从觉这一方的意思来看,它是佛宝。因此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怎么说本来成佛?是从自性觉上说的。一切众生都有自性,都有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都有觉的意思,那怎么不是佛?所以说,没有一个不成佛。现在你之所以不是佛,就是你不觉,本来是觉,现在不觉。所谓不觉,就是迷了自性。迷了自性,自性还起不起作用?还是照样起作用,不能说是迷了自性就不起作用,没有这回事情,迷了还起作用。那么迷的时候起的作用,跟诸佛菩萨觉悟起的作用,这一样不一样?给你说实在话,是一样的,没有两样。假如是两样,那个自性就不能叫真如。为什么?它有不如的时候,它怎么可以叫真如?无论是迷悟,起作用统统都是一样。虽然是一样,这悟的人他知道,知道起的这些作用;迷的人,虽起作用,不知道。

  这个意思,诸位要一下体会不过来,我举个比喻给大家讲。譬如作梦,作梦就是心起作用,现的梦境。觉悟的心也会作梦,迷失了的迷心也会作梦,那这个作梦跟迷悟没有关系。迷的人作梦,他把梦当真,他不知道自己在作梦;悟的人作梦,晓得我现在在作梦,就这么一点差别。所以佛与菩萨知道他在作梦,他梦的是什么,他清清楚楚。我们也在作梦,不晓得自己是在作梦。由此可知,真如体相作用无关於迷悟,与迷悟不相关,这个照样起作用。与迷悟有关系,就是你知不知道事实的真相。所以是悟了的人他知道诸法实相,就好像作梦,自己知道是在作梦。凡夫、二乘不晓得自己是在作梦,差别就在此地。因此佛与大菩萨看九法界众生,哪一个不是佛?个个具足佛宝,具足自性觉。

  『如有轨持义,名法宝』,轨持,拿现代的话来讲就是它有规则,它不乱,确实有条不紊,它有秩序。外国人看到这个宇宙森罗万象,都很有秩序,像太虚空当中,星球大的,这是银河系,它的运行都很有秩序,都不乱,於是乎就幻想,一定有一个主宰在那里安排著。假如没有人安排,不就乱了,一定有一个人安排,那这是谁?就称他作上帝。他不晓得上帝确实也没有办法安排。那实在是虚无飘缈的,幻想出来的,幻想出一个宇宙的主宰。宇宙的主宰到底是谁?就是自己的真如本性。换句话说,宇宙主宰就是自己本人,本人就是宇宙的主宰。因为你自性有轨持之义,轨就是轨则,持是保持,不会把轨则失掉,自自然然的保持,这叫做法宝。

  『自性有理和,名僧宝』,理事和合,和是融合。换句话说,既然自性本来具足理和,这世出世间法没有不融合的,都可以融通,都可以和合,这是真的。为什么?这是性德。我们今天不和,人与人不和,人与事也不和,人与环境也不和,这是违背了性德,所谓是逆行倒施。这个逆倒对谁来说的?对自性说的。是我们违背谁?不是违背天地,不是违背什么诸佛菩萨,不是违背这些,违背了自性,就是违背了性德。所以佛这样给我们说,我们要是能够体会这个意思,那真是很佩服,没有话说了。违背不是违背别人,是违背自己!僧,就是和合的意思,所以真如本性里面就具足三宝。

  【故涅盘经云。若能观三宝。常住同真谛等也。】

  《涅盘经》上,这句话是叫我们从住持三宝,回头观察同体『三宝』,这就是得受用了,这就是真正的皈依。所谓皈依,决定不是皈依外面的住持三宝,如果是皈依外面住持三宝,这是错误的。但是外面住持三宝很有利益,因为没有住持,这个象徵就没有了。我们从什么地方能够想起自性三宝?所以一定要供养住持三宝。像我们供养佛像,一看到佛像,要回归到自性觉,这就对了。自性觉,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之中,要觉而不迷,这就叫皈依佛,决定不迷惑。供养法宝,法宝是经书,经典。见到经书,就要想到自性轨持义,自然合乎规矩,自然合乎,一丝毫都没有勉强,这就是法宝。与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和睦相处,这就是自性僧宝。我们跟别人和,他跟我们不和,他迷,他不觉;他不觉,我们不能跟他一样的不觉。我们要觉,不能迷。所以这见到出家人,出家人僧宝一个形相,看到出家人,就想到我们一定要修六和敬。六和敬是事和,事之外还有理,理和。所以理事和合,这就是『常住同真谛』。

  【又净名经云。佛则是法。法即是众。】

  这个『众』就是僧宝,僧有众的意思。僧是僧伽,从印度梵文翻过来的,它的意思是和合众。众就是团体。在佛法里面,最少是四个人。四个人以上的团体,修六和敬,这个团体就称为和合众。印度人称为僧伽,僧伽就是和合众。《净名经》,古德称为小不思议经。《华严经》是大不思议经。由此可知,经文上的境界,不异《华严》。它也是讲四无碍法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佛法众,这三宝是一体的,一而三,三而一。

  【是三宝皆无为相。与虚空等。】

  本性没有形相,本性它不是物质,凡是物质才有形相,它不是物质。所以佛法将一切法,大别可以归为两大类:一大类叫色法,我们今天讲物质,一大类称为心法,心不是物质,没有形相。所以同体三宝是心法,没有形相。没有形相,三宝就『与虚空等』。这句话要特别注意,前面跟诸位说过,觉正净是性德的起用。既然与虚空等,可见得,我们的自性性体与虚空等,作用也与虚空等。什么时候,你要证得,那恭喜你,你就成佛了。几时你的心量跟虚空法界相等,我们常常赞叹佛,佛的心量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与虚空等。本来是等的,实在讲,现在还是等的;虽然等,可是你现在不等了。这个不等,是你自己以为不等,并非事实,事实是等的。

  为什么会自以为不等?这里面就是讲妄想执著。你会打妄想,你有分别执著;这一有执著,就画界限。本来我这个心量是尽虚空遍法界的,现在画了一个界限。那个界限是愈画愈小,画到最后,两个人都不能容纳,那就很可怜。这就是佛在大经里面给我们讲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佛法是什么?佛法是破妄想执著而已。这是一定要搞清楚的。离开了妄想执著,哪一个不是本来佛?哪一个不是如如佛?个个皆是,麻烦就出在妄想执著上。所以佛千经万论,无量法门,无非是帮助我们解除妄想执著而已。妄想执著除灭掉,佛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法可说。

  从这个地方,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佛法的本质是什么?佛常说「万法皆空」。佛法的本质也是空,一切法不可得,佛法也不可得。所以《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那个法就是指佛法。法都不能执著,我们可以用它,不能执著它。就正如一切万事万物一样,万事万物,我们可以用,可以在里头受用,得大自在,不要执著。执著什么?执著就有苦。本来没有苦,只有乐,没有苦,你在里头一生分别执著,苦就来了。再给你说,乐是真的,苦是假的。乐是什么?本有的!本来有的!苦,苦是你自己妄想里面生出来的,妄想执著生出来的,离开妄想执著就没有苦。这是八苦、三苦具了不可得。所以你心里要是感觉得有苦闷的时候,你就回过头去找那个苦在哪里?去找去。回光返照,到最后,觅苦了不可得,那不就没有了吗?真的,了不可得,这个苦就可以舍掉了。

  【又宝积经云。正见法身。尚不见佛。何况形色。以空远离。尚不见法。何况言说。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有和合众也。】

  在《宝积经》这段经文,说得比前面所引的要详细。『正见法身,尚不见佛,何况形色』,法身,无相无不相。正见法身,尚不见佛,这不是不见,这个不见是不执著,并不是见不到佛。法身是什么?法身是宇宙的全体,这叫法身。所以十法界依正庄严,我们眼睛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心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妄想,这个时候你见到的是法身全体。如果见到,这是佛,你看起了一个执著,起了个妄想,这佛跟这一念就是妄想执著,这个意思在此地。连这一点分别执著都没有,怎么可能再去执著形色?形色是讲森罗万象。连佛这个身形都不执著,对於一切万物当然都没有执著。没有执著、没有分别,给诸位说,万法平等,万法一如。你是用一个清净心看万法,一切法清净;用平等心看一切法,一切法平等。

  我们今天凡夫不如佛的地方,迷在哪里?心不清净、不平等。心不清净,看一切法就有垢秽,所谓是有净有秽。心不平等,看一切法就有高下、有胜劣之分。所以心地到清净平等,十法界就是一法界,天堂跟地狱平等,七宝莲池跟刀山、油鼎也平等,他没有分别。不是没有七宝池,不是没有刀山、没有油鼎,确实都有,都看见了,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心里没有起心动念,这是佛心,这是菩萨,这是真心起用。我们现在说这个心是妄心,妄心就像波浪一样,像那个海浪一样,有起伏的。真心是水平,不起波浪的。我们修行,修什么东西?就要把这个波浪,从大浪修成小浪,小浪修成微浪,微浪再修平,这叫修行,这叫做功夫。佛法没有别的,恢复自己的本性而已,这是佛法,所以说绝不执著名相。

  『以空远离,尚不见法,何况言说』。不但「有」离开了,连「空」也离开,空有两边都不执著,法这个字也没有了。实在讲,法从哪里建立的?是从相对建立的。相对必须是二边,它才能建立。这一边没有了,这一边也没有了。《楞严经》上举比喻,好像芦草两根互相依靠,交在这里,一边倒了,那一边也没有了,也倒掉了,是相对而建立的。空尚且远离,哪里还有法这个念头!法的这个念头都没有,何况言说!言说跟文字是相同的,文字是言说的符号。所以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修学的原则,叫我们要离言说相。离言说相不是不要言说,不要执著言说。离是这个意思,不执著。离名字相,佛经里面所用的专门术语,这是名字。像别相三宝、住持三宝、同体三宝,佛、法、僧,这都是佛教的专有名词。不是说不要这些名词,叫你不要执著这些名词,更重要的是要离心缘相。心缘是什么?是心里面的思想,这个要不得,不要去想。换句话说,佛法不用思考,这是佛法。世间法用思考,佛法不用思考。为什么?佛法用真心,用真如。真如里面一法不立,所以它讲求体究,其次讲参究,它不能研究。这研究是用心意识,是用妄心;真心里头,哪里有研究?真心里面没有一切法,所以只有体究与参究,不可以研究。

  我们现在学佛,学了多年,都不得其门而入。毛病出在哪里?出在用心意识,就出在这个地方。用心意识,把佛法当作世间法来研究,这一生都没有办法找到佛法的真相。《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这一生都不可能找到如来真实义;不要说一生,生生世世,无量劫里面,都没有办法明白如来真实义。何以故?因为如来没有意思。没有意思,去找它的真实义,到哪里去找?愈找那个意思愈错了。永远找不到,就是因为真实义原来没有意思。所以到你心里头没有意思了,那如来真实义就找到了。这就是唯识学里面讲的,佛法一定要离心意识。不但参禅要离心意识参,心是阿赖耶识,意是末那识,末那就是执著,识就是第六识,第六识是分别。简单的说,离心就是不落印象,离意就是不执著,离识就是不分别。所以佛法到哪里求?到不分别、不执著、不落印象。参禅要用这种心才行。参禅要离心意识,教下也不例外。教下要不离心意识,就不能大开圆解。我们净土宗也不例外,净土宗要不离心意识,你念佛就不可能得理一心不乱。可以念到功夫成片,可以念到事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没分。理一心不乱,要离心意识。所以这桩事情,实在说,我们要是明白了,应当要认真努力去修学,在哪里修?就在日用平常之间,在生活当中去学。

  《华严》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成就真实智慧,成就圆满的德行,就是六根在六种境界里面去锻炼。炼什么?就是炼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就是炼这个。不是叫我们把这个境界环境舍掉,不是的,就在这个境界上锻炼,就在这个境界里面成佛。所以如果我们用心,用在这上面,这叫作佛。你今天从早到晚做什么?我今天在作佛,这个了不起。所以作佛,就是我今天在一切境界里面,学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我学这个。学什么?学离心意识。离心意识,是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这就是自性般若。在一切境界里面,没有取舍,没有爱好,如如不动,这就是自性本定。戒定慧三学,在生活里面就圆满、就成就了。所以要学不分别、不执著,非常重要。但是这个地方,诸位得听清楚,这一切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是对内的,是对自己的,自己成佛,自己修行,不是对人的。要对人,那天下大乱了。

  这就是佛法常说,「佛法在世间,不坏世间法」。对人,也不分别,也不执著,那好了,那这个世间法就破坏掉了。对人,众生分别,我随他分别;众生执著,我随著你的执著而执著。其实我真没有执著,真的没有分别,是你要执著,我随你执著;你分别,我随你分别。所以释迦牟尼佛,随顺我们世间的言语,给我们说了这么多经典。他自己心里头动念头没有?没有,从来没有起心动念,从来没有说一句话,无说而说;无说是他自己,而说是随众生。而说什么?别相三宝,别相说,同体不说。同体不说,别相说,这要知道,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随顺世间法,而不执著世间法,这就对了。随顺是利他,不执著是自利。自利利他,这当中没有妨碍的。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当中没有妨碍的。

  再看后面这一句,『以无为法,尚不见僧,何况有和合众也』。无为法是指一切法,无有一法不是无为法。因为它是从体上讲的,从性上说的。从事相上讲,佛在《百法》里头告诉我们,把一切法分做有为法、无为法,这种分法来给我们说,佛是随顺众生而说的。如果佛要随顺自己而说,那连无为法也没有。随顺自己说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佛自己。所以随顺众生,众生认为有有为法,与有为法相对的是无为法。此地这个无为法,不是有为无为相对的无为法,不是的,法性法尔如是。所以尚不见僧,何况有和合众?因为有和合,反面就有一个无和合。所以这不是究竟,不是圆满。究竟圆满是一法,不是二法。

  你看六祖在《坛经》里面,答覆印宗那个话,答覆得非常之妙。印宗知道他是五祖忍和尚的传法弟子,是第六代的祖师,向他请教,五祖当年在世的时候有没有说禅定、解脱?六祖也不给他讲什么叫禅定,什么解脱?直截了当,禅定、解脱是二法,二法不是佛法。和合不和合是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跟这个意思一样的。所以这段话要用心去体会,能够体会到几分,对我们修学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今天读经、念佛,短短的时间一定有很好的境界,这是这段经文可以给我们帮助的。就是凡事都不要去执著,不可以刻意去要求,一切法恒顺,顺著这个环境去走就自在了。决定不要勉强,勉强就错了。顺著境界,就是顺著法性,顺著性,绝无违逆,不违背自性,这怎么不自在?当然自在。

  下面是第三个段落。第三个段落要讲建立。大科在第一百六十八页,诸位翻开一百六十八页倒数第四行,这是解释三宝。解释三宝,一共分为五段。这个段落在倒数第三行,「第一段释名,第二段出体」,我们刚才讲的就是出体,这个体讲完了。现在我们看「第三段建立。第四段次第,第五段问答分别」。出体,这第二段我们讲完了,现在讲第三段建立。诸位再翻开一百七十五面倒数第二行:

  【三建立者有四。】

  『建立』有四种,这就是建立三皈。四种第一种,叫「翻邪三皈」,第二是「对根」,第三是「约喻」,第四是「依因」,我们按照次序来解释。

  【一翻邪三皈。为彼外宗有三。】

  这就是说明佛教化众生,为什么要求学生一入门,就先要受三皈戒。三皈是戒律,是根本大戒。为什么一入佛门先要受三皈?原因是因为当年佛陀在世,印度的宗教非常发达。佛经里面就记载,就是佛以外,讲外道就有九十六种之多,而且在印度社会非常的活跃。他们有三皈,有这三桩事情,所以佛也建立三皈依,叫『翻邪』。他那三皈不正:

  【一邪尊。二邪教。三邪人。】

  都不正。佛法的正与邪是从什么地方说起,换句话说,以什么为标准?自己称正,称别人都是邪,这人家听了未必肯服气。我们学佛,那我们是正了吗?说老实话,不见得。邪与正就是自性,凡是与自性性德相应,这叫做正,与性德相违都叫邪。从这个标准来看,我们这个正的人就没几个。恐怕一个也找不到,连我也不正,是不是?找不到。为什么?与自性不相应。这很难。

  在中国明朝王阳明,王阳明也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将大乘的教义融合在儒家的学说,他提倡「致良知」,这是儒佛集合成的一个产物。用阳明先生的话,凡是用良知的人,这是正的;违背了良知,都不正。在佛法里面讲,这就是性德,就是自性,真如本性。所以佛法,因为世间人他所尊的,他所教导的,以及他的那些徒众,与自性统统相违背,所以称之为『邪尊、邪教、邪人』。佛的教学:

  【翻彼三故。建立三宝。】

  所以佛法讲佛法僧三宝,是从外教这里,用他们这个模式来建立的,也是随顺世间而建立的,并不是佛有意建立的。说老实话,佛一生从来没有说,他有意要做个什么,没有。有意是什么?他就有妄心,他有妄念,他没有,没有意。一切的都是任运,就是随顺自然而成的。所以他老人家一生很自在,自己没有想要做个什么、做个什么。自己想要做个什么、做个什么,这很苦,这都是我们要学习的。你要学习学到了,那你这一生的生活,可以说是第一幸福美满,生活是非常的幸福美满。真正有大福德的人,一生心清净,一生都不操心,一生都没有烦恼,你想这个人福报多大?就是事事都顺心,这就这个人有福。顺心不是顺妄心,不是顺欲望,是顺真心。所以佛是这样子建立的,『建立三宝』。

  【皈依佛已。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等。皈依法已。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已。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为所翻有三。故立三宝。广如优婆塞经说也。】

  详细的在《优婆塞戒经》,说得很详细,这是三皈依末后的三偈。既然皈依佛,舍命可以,决定不能把三皈舍掉。上一次,有位法师从大陆来,他告诉我一个故事。这是事实,真的事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迫害出家人。有位法师,念阿弥陀佛的。他说∶「你叫我做什么都可以,叫我不念阿弥陀佛,不行。」那他就不准他念,他就偏偏要念。实在讲,这个法师也不是个简单的人。他说∶「你不叫我念,我嘴里不念,我心里念,你怎么会晓得?」他不就不知道!他偏偏口里要念出声音,偏偏跟这些人过不去,结果是遭了毒打。打的时候,他还念。愈打得重,他声音念得愈大。这红卫兵最后用汽油泼在身上,他说∶「你还要念,我就放火把你烧死。」他说∶「你烧死,我还要念。」结果他真的点火把他烧了,火烧起来,他大声念,结果看到西方三圣在他的头顶上出现,这些红卫兵才吓到了,才知道是真正有佛,这不是假的。所以这个人,他能够这样做,也许是用这个方法度这一批,所谓叫一阐提众生,示现给他看。同时也给我们念佛人做了一个榜样,即使在大难临头的时候,横死也能往生。这是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证明。所以念佛人心要坚固,一心一意求生净土,无论在什么状况之下,必定往生。这个人很难得,决定不是普通人。这是真正来度化末世苦难的众生,坚强念佛人的信心。

  印度这些宗教,他们的目的、归宿都在天上。有些人,目的在梵天、大梵天、四空天,或者是色究竟天。我们看印度高级宗教,大概都是以这个为归宿。佛告诉我们,纵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寿命八万大劫,他没有出三界。所以这个法就不是正法。可见得,佛在此地讲的邪正,这个标准是绝对的标准,不是一般的标准。一般标准,我们现前都具足。心地清净,守法、守礼,这就是正,这个标准是人天的标准。高层次的天界,十善、四无量心、禅定是他的标准。所以佛在此地所讲的标准,是以真如本性做标准。顺性德,这是正;违背了性德,这是邪。这个标准非常之高。我们佛弟子既『皈依佛』,佛是自性觉,决定不迷,『宁舍身命,终不皈依自在天等』。自己的信心决定不动摇,无论在什么环境里面决定不动摇。这叫皈依佛,觉而不迷。

  『皈依法已,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也就是说,我们修学的标准,一定要依佛法。依佛的经典,不依外道的经典,要依佛的经典。那佛的经典,佛又跟我们说,佛所说的经,有了义、有不了义,叫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一切经里面做个比较,哪是了义,哪是不了义?古人已经做了这个功夫。一切经做一个比较,是《华严经》第一,我们念的这是《华严经》的结论,《华严经》最后的一章,也是全部《华严经》最重要的一段经文。所以清凉大师参加翻译之后,因为经太大,从前没有印刷术,流通很不方便,都是手写的。手写的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写一部相当不容易,所以流通困难。单独流通这一卷,所以这一卷叫别行流通。因为这一卷是整个《华严》的精华,这是了义。《华严》跟《无量寿经》做一个比较,《无量寿经》是第一。我们今天到处提倡《无量寿经》,人家问为什么要提倡《无量寿经》?因为《无量寿经》是一切经里面的第一经,第一了义,是究竟了义。我们要皈依法宝,以哪部经皈依做依据?很清楚、很明白的指示出来了,皈依《无量寿经》。

  如果把《无量寿经》的意思再加以补充,使它更圆满、更清晰,那就是《净土五经》。我们现在念的这一部是《净土五经》之一,这就够了,不必再搞多了。我们这个地方印经是印了很多。最近印的有《大藏经》,马上要分送给海内外。印的这些经典,是莲池大师讲的,三藏十二部是印给别人悟。我们自己不需要。因为他们那些人没找到!我们已经找到了,就不必要。我们找到了,跟他讲,他也不相信,三藏十二部送给他,让他自己慢慢去找。找个几年,头找昏了,是眼也花了,我们再告诉他,我们已经找到的介绍给他,也许他能够相信、能够接受。这是一下给他,他不可能接受的。所以印的这些书是给他去悟的,我们是过来人,不要了,不必找这个麻烦。所以这个地方,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典籍。说老实话,宁舍身命,我们所依靠的就是《净土五经》。五经以外的都是外道典籍,释迦牟尼佛讲的也是外道典籍,这很重要。因为什么?一切经里头,唯独这部经最真、最纯。

  『皈依僧已,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现在是末法时期,佛宝我们认清楚,假冒的还不太容易。实在,假冒的,在现前这个社会也不算是少。妖魔鬼怪冒充佛菩萨,在这个世间招摇撞骗很多。法宝,假的佛经也很多。经是真的,注解是假的。我们此地也发现过,有外面送来的经书,送来的《金刚经》、《心经》注解,一看那个注解,那不是佛讲的,外道所注的,把经是真的,统统讲错。至於僧宝,假出家人在现前这个社会也不乏其人,这都是我们要认识清楚的。真实的僧宝,说老实话,找不到,到哪去找?所以我们今天特别提醒同修们,我们皈依要以自性三宝为主。住持三宝,它的作用就是启示我们、提醒我们,念念会归自性。用这样的态度来修学,真的三宝也好,假的三宝也好,对我统统有利益,我们只受其利,不受其害,这就对了,不会有错误。在境界里面,修清净心、修平等心、修一心不乱,以这个为主。佛的建立是:

  【为所翻有三。故立三宝。】

  佛给我们建立三皈依、『三宝』是这么来的,所以要晓得它的缘起。我们再看底下第二段。第二段对根。

  【二对根者。为上根人趣佛菩提。说於佛宝。为中根人求自然智。及因缘法。而能入道。说於法宝。为下根人依师受学。理事不违。方能入道。说於僧宝。】

  佛法僧三宝是有三个对象,教化众生方便起见。『为上根人』,上根人就是成佛的机缘成熟。禅宗里面,像六祖大师,他所接引的是上上根人。所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没有拐弯抹角的,没有委曲宛转的,直捷就把佛宝介绍给他。净宗,是禅宗之禅,是密中之密。这诸位读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都了解。黄老居士的注解,我们曾经印过两次,现在书都送完了。第三次,他新的本子还没有来,还没有写出来,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写得出来。但是他有一个修订本,修订本在大陆上出版的,是庐山东林寺出版的。这个本子,比我们现在所流通的本子,订正了不少的地方。所以我们可以将这个本子重新做版来流通。黄老居士也有这个意思。他现在是重写,重写是写白话的,希望是对大陆那边的同胞,人人都能看得懂。因为大陆上这些同胞,可以说四十以下这个年龄的人,不但文言文看不懂,连繁体字都不认识。我们今天的经书送到大陆,是大陆四十以上的人才能看得懂。所以到以后,我们想赠送大陆的佛书,后面最好把繁简字的对照表附印在后面,对他们是一个帮助。尔后印的时候,把这个繁简字对照表印在后面。这东林出版的第三版,我们此地可以筹划来翻印。将来他写的是比较白话一点的本子,那是便利於大众来修学的。

  在注子里面就说得很清楚,净宗所接引的根性是上上根人,不是中下根人。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就写得更清楚,这个法门是接引什么样的人?是一切众生当中,成佛机缘成熟的众生,佛才给他说这个法门。成佛机缘成熟,不是上上根是什么根?六祖大师所接引的,未必是成佛根机成熟,成菩萨的根机成熟。本经是成佛机缘成熟的众生,上上根当中的上上根,不是普通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法门是成佛的法门,绝对不是中下法门。所以这个法门,你有这个善根福德,你接受之后,老实念下去,有没有什么老师指教、指导,没有关系。找个老师也许把路指错了,那不是冤枉吗?我们今天谁是老师?阿弥陀佛是老师。

  所以我们从读《无量寿经》之后,我们的传授皈依,我们的佛宝就是阿弥陀佛,法宝就是《无量寿经》,僧宝就是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普贤,这决定不错。这些人统统都是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的。我们今天皈依这三宝,是这样的三宝,不是一般的三宝,这是为上根人说的。『中根人』,他没有这么大的福报,他也没有这么大的善根,他还要自己慢慢去研究,还要去搞三藏十二部。这三藏十二部就是他们搞的,中等人搞的。我们也得度中等人,所以这三藏十二部也不能不要,去度那些人,度中等人的。『求自然智,及因缘法』,求这个,方能入道,这是我们提供他的法宝。『下根人』,他一定要跟著一个老师,由老师来教诫、来指导,他才渐渐能够入道。这就相当之难,遇不到一个真正的好老师,那就很冤枉。老师会不会有意害人?不见得,不见得是有意的,可能是老师自己也没搞清楚。自己没搞清楚,有人要跟他学,他也没法子,临时找些方法来教人。俗话常说∶庸医杀人,这罪很重;庸教教人,那个罪过更重。所以指导别人,那是相当不容易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劝人念佛,把无量寿这个法门介绍给人,是决定不错。不但不错,如佛无二,因为佛教人,也是拿《无量寿经》,劝人念阿弥陀佛!我们也送人《无量寿经》,也劝人念阿弥陀佛,跟佛教化众生是无二无别,决定没有过失,有无量的功德而没有过失。他不能接受,不能接受是我们这个太高了,叫他去找中等的,通宗通教的这些大法师,那是中等的,是不是?这一定要晓得,我们是在最高位的,直捷学成佛的法门。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