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四十六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46
请掀开经本,一百五十面第一行:
【杳矣妙矣!广矣大矣。实乃罄诸佛之灵府。拔玄根之幽致。升慧日以廓妄。扇慈风以长春。包性相之洪流。掩群经之光彩。岂唯明逾朝彻。静越坐亡而已矣。】
这一段文是:
【三结叹。文三。】
在前面科判,我们把它翻出来,看一看它的段落。在第八页上面这一栏,第四行,「后结叹三」。底下分做三段,第一段是「四德名叹」。刚才我们念的这个文前面两句,就是『杳、妙、广、大』。第二是「次六德义叹」,是「实乃」下面这两行经文。最后是「形外义结」,末后的半行。诸位拿这科判对我们一百五十面的文,这一看就看得很清楚。大科是在第六,诸位翻开第六页。第六页在上面,最上面这一栏第三行,「二别叹此经乃正申旨趣三」,有三个段落。它这个线画在这里,第一个是「总叹」,也是在第六面的上一栏倒数第三行,「次别叹」,后就是我们今天念的这一段,这个后在第八,就是刚才我们念的第八面上一栏第四行,后。这是大科,大段落,我们晓得它的文从哪里来的。因为经文太长了,脉络层次要不清楚,我们很难知道它所讲的来龙去脉。科判分得非常之细,往往一句、两句就是一个段落,就是一个很完整的意思。
我们现在看注解,这个三,这个大科就是表解,表解叫大科。在这里面的文,古人叫半科,就随著这个文上叫半科。这大科就是整个的表解,放在前面的。大科里面它用「后」,后『结叹』,这个地方用的三,就是这么一点点差别,那后也是第三段就是。文有三个小段:
【初以四德名叹。次以六德义叹。后形外义结。今初。】
『初』这一小段就是前面的两句:
【疏杳矣妙矣。广矣大矣。】
他用这四个名词,『杳、妙、广、大』,用这四个名词来赞叹它。底下这是注解:
【杳冥微妙。德相意也。】
前面这两个字是赞德,也是赞本体,体相用,这是从体上的赞叹。杳是『杳冥』的意思。妙是『微妙』的意思。杳冥是赞本体,也就是真如本性,所谓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真实不可思议,不得已用这个字来赞叹它。这微妙是讲本体它起作用,这太妙了,它不是不起作用的。不起作用,这还是可以思议的,它会起作用,它虽然是像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但是它又能变现一切万物,这就妙了。虽变现一切万物,这一切万物又当体即空,我们凡夫实在讲,无始劫以来,被烦恼把我们的智慧障碍住了,我们没有法子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是烦恼、无明盖覆了真性。如果烦恼要是去尽了,去得干干净净的,去尽了,那个时候所看到的宇宙万象,就是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实相就是真实的样子。真实的样子,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也是说不出的。《华严经》里面形容这个真实的样子,它用叫事无碍,理无碍;理无碍就是此地讲的,理体是杳冥,理体,理起用微妙,它会起作用。换句话说,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这都是讲的真如本性。变出来这些境界相,这是事无碍。再仔细一观察,是理不碍事,事也不碍理,性不碍相,相也不碍性,这就是理事无碍;再仔细观察,所有一切万象统统是自在无碍的,事事无碍,各个互遍互融。遍是什么?遍虚空尽法界,彼此又互相能够容纳,没有妨碍的。
就好像我们这个讲堂里面的灯光一样,几十盏灯。每一盏灯光都充满了这个讲堂。每一盏灯的灯光都互相融合,虽融合,它又不妨碍。譬如说,我们把这一盏灯光熄掉,这灯光就没有了。并不是说,我这个灯光熄掉,所有的都灭掉,没有这个道理。由此可知,它虽然相融,它又不相碍,事事无碍。我们今天六根根性,眼根的见性,我见到这个佛像,你也见到这个佛像,我的见性在这个佛像上,你的见性也在这个佛像上,就好像光照在一起一样。由这个地方去体会,确确实实没有妨碍,我这个见性见到佛像,在这里不会跟你打架的。音声,我也听到,你也听到了,我的闻性达到这个音声,你的闻性也达到这个音声,彼此也是没有妨碍的。六根根性的作用,确实互融而不妨碍,这很妙。所以这个赞叹它的作用,从体起用。下面讲:
【广则业用。大则体性。】
『广』是讲作用,作用广大无边。『大』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大小之大。真如本性的体性,没法子赞叹,这不得已勉强用一个大字。这是用四个字来赞叹,赞叹性德。下面再以:
【次以六德义叹。】
这就是《疏》里面的两行文。这段文比较长一点,在注解里面,这六条清清楚楚,它都标了数目字。
【疏实乃等是。】
这是把文说出来。就是《疏》的『实乃罄诸佛之灵府』一直到『掩群经之光彩』这六句。第一句是:
【诸佛灵妙所集之都府。如千珍万宝所集之库藏。唯此经罄而竭之。无有遗隐。】
这是赞叹《大方广佛华严经》。诸佛就不是一尊佛,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的智慧、佛的德相、佛的神通、佛的才艺,总而言之,就是佛境界里面的依正庄严,全都聚集在这个地方。『都府』就像都会一样,像个国家首都,首都一定是全国精华之所在。用这个来比喻。如同『千珍万宝』的宝库一样,这宝库里面什么样的珍宝统统都有。我们后面还要讲经题,这个经题是《大方广杂华严饰经》。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那个杂华,把那个杂字去掉,留一个华。严饰,饰是装饰,那个饰也不要,留下一个严,《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它的本题是《大方广杂华严饰经》。就好像花园,这花园里头,所有花的品种统统齐全,一样都不缺,你看这个花有多美,用这个来比喻这部经。像此地这个比喻也是相彷佛的,把它比喻作个宝库。这个宝库里头,世出世间种种珍宝是应有尽有,一样都不少,比喻这个。
『唯此经罄而竭之』,这是一切经里面,唯独《华严经》才是这样的圆满、无遗。所以《华严》是整个佛法的根本法轮,一切经,可以说统统讲的《华严经》某一个部分,不是《华严》的全体。像我们现在极力提倡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也是《华严经》一部分,是《华严经》的总结。当然这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最后归结到《无量寿经》上去。所以说《华严》最后的归宿是《无量寿经》。如果我们嫌麻烦,嫌这个经文太大,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诵、受持,那我们取《无量寿经》就好了。因为说实在话,其他的经典是《华严》枝叶,《华严》的枝枝叶叶。《无量寿经》,如果从上面说,是这个树的果实;从下面讲,是这个树的根本,都能讲得通。所以古德说《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经》之导引,这就是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根本。《无量寿经》从哪来的?从这个根本生出来的,最后又归到这个根本,这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无量寿经》在一切经里面的分量,它所占有的地位。第二,就是底下一句『拔玄根之幽致』。
【二。名相蔽於玄理。如土埋根。唯此经玄妙之法而令露现。故云拔也。】
这说得很有道理,我很赞成。为什么?《佛说阿弥陀经》,大家念的。《阿弥陀经》,你所读的都是名相,里头义理你不知道。就好像一棵树,你只能看它长在地面上的,你看得到,埋在底下那个根你看不到。这是有些经是讲事的,像我们最常见的《阿弥陀经》,从头到尾统统讲的是事相;《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展开来,从头到尾也是讲事相,如果不明究理,会把它当作神话小说,会把它看作神话小说,你不晓得它有理。有些经单单讲理,不讲事,完全跟你讲地底下,埋在下面那一层,上面没有讲,去念了之后,也不晓得怎么用法,用不上。所学非所用,用不上。譬如《心经》,《心经》天天大家念,你们怎么样拿《心经》来修行?《金刚经》中国人念得很多,《金刚经》怎么个学法?那就是偏重在『玄理』,很少讲事,都是偏重在一边。唯独本经理事圆融,理讲得深、讲得透彻,事讲得广、讲得非常切实,理事圆融。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不出《华严》的范围。由此可知,《华严》古德把它称为经中之王,这实在是有道理的。
【三。日出而云雾散。慧发而妄想除也。】
这就是第三句,『升慧日以廓妄』,就这一句。佛法的目的是要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两天,有人来问我,想发心跟我学讲经,问我要从哪里学起?讲经是好事情,现在弘法利生的人太少了,处处都缺少弘法的人才,发这个心,非常非常之难得。那要从哪里学起?我要告诉你,你也许不相信。这不相信就没指望了。不但是学讲经,就是学佛也是一样,自行化他入门是相同的,从清净心入门。你心不清净,你怎么能解经义?你看《开经偈》里头,咱们每天讲席一开端都要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愿解,能不能解?这问题很大,为什么不解?心不清净。如来真实义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你的心不清净,你就没有办法体会,没有办法理解。既然不解如来真实义,你怎么会把如来真实义讲出来?解都不解了,怎么会讲得出来?
所以自行化他都要从清净心下手。首先,修清净心。清净心怎么修?就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这样心才会清净。现在人学佛,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与本来修学的方法、原则是恰恰相反,一百八十度的相反。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佛门里面人才太少,原因就是修学不如法。要从清净心。现在一下手就博学多闻,到处参访,愈学疑惑愈多,愈学烦恼是非愈多。学到后来了,就是我们俗话说,变成是佛油子,就是佛门里头的老油条,学成这个样子。满脑袋的都是寺庙庵堂的事故,这是决定得不到利益的,就是念佛也不能往生。念佛往生要凭心清净,心净则土净,才能往生。所以往生的条件,不是说念佛多少,蕅益大师说得很好,是决定在功夫之浅深,没有说决定在数目多少。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这佛号压不住烦恼,妄念还是起来,这十万声佛号也没有用处,所以古德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真正功夫得力,所谓一念、十念必定往生。他那一念,或者十念,确确实实能够把烦恼压住。烦恼虽然没断,决定不起作用,心恢复到清净。他一念清净,这就往生了。临命终时,最后那一念是清净心,就往生了;那一念心不清净,那就往生不了。我们要想一想这个事实真相,你就知道是多么可怕。如何能在那最后那一念心是清净的,这不容易。所以这清净心要平常来训练。
古德教给我们几个测验的方法,第一个测验的方法,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自己做得了主。所谓做得了主,就是心清净,不被外境所染,这是初步功夫。能不能往生?不一定,第一步的功夫。第二步的功夫,是梦中做得了主。你晚上睡觉作梦,作梦的时候,在梦境里面也不为外境所染。这个功夫就是比平宿在六根接触六尘要深一层,这还不保险。第三个要病中做得了主。在你生了有病痛的时候,也不为外境所动。然后在生死这一个关头也能做得了主,一共是四个层次的测验。那三个层次都没有问题,第四个也许就可以了。如果说前面三个层次都没有,想最后那个一念能够得清净心,这很难很难。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二、三个,那不是容易事情。
所以诸位要知道,自古以来,临命终时才闻到佛号,一念、十念往生的,这些人在过去生中,都是有很深厚的善根基础。否则的话,临命终时,这一念、十念很难把自己妄念克服住。所以那都是过去生中,是善根非常深厚,临终一念控制不住,又投胎了。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缘,在临终的时候,这一念他克服住了,绝对不是平常人,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这佛法修学是智慧,大乘著重在开悟,小乘著重在禅定,这不一样的。小乘人一天到晚所求的,求定,所以他比较上执著,比较上呆板、保守。大乘人著重在开悟,所以他比较上活泼、开放。开了悟,真正能够转烦恼成菩提,他转变了。定怎么样?定能够把烦恼全部伏住,他没有办法转它,他能把它控制住。所以小乘人没有智慧,只有定功,没有智慧。我们常讲,如来三德秘藏,小乘人只有半个解脱,法身、般若都没有,这是大、小乘修学的差别。
本经是圆顿大法,是一乘佛法。这个「日」就代表般若智慧,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日出而云雾散』,云雾代表的无明、妄想。所以底下讲『慧发而妄想除也』,智慧一开,妄想就没有了。你现在虽然有妄想、有烦恼,不要害怕,没什么了不起,不要天天著急著,我要怎样去断烦恼?我要怎样去消业障?大乘修行的确非常之巧妙。他对於什么业障、烦恼根本就不理会,只求开智慧。智慧一开之后,这些妄想、烦恼统统都变成智慧,一变一切都变了,那个时候,你烦恼愈多,你智慧也愈多。如果烦恼没有了,智慧也没有了,就这么个道理。他是转烦恼成菩提,这转的枢纽就是智慧。智慧,说得简单一点、通俗一点,就是清净心的作用。心不清净,不清净的心起作用,就是无明烦恼;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由此可知,真实的关键是在清净心。
那你就去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修清净心?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方法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你要知道这许多法门,修什么?修清净心。这么多法门里面,静坐是一个方法;我们讲参禅、打坐,打坐是一个方法,持咒也是个方法,念佛也是个方法,诵经也是个方法,方法很多。这些方法,我们随便取一种试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我用这个方法,是不是确实能够把这个妄念伏住?这很重要。如果这个方法,我用起来妄念伏不住,我再换一个方法。因为每个人的习气、根性不相同,我用的方法,你用未必适当;你用那个很适当的方法,他用又未必适当,所以佛才给我们说出许许多多的方法。
佛陀在世,方便。佛有神通,一看你,他看你过去生中,再过去生中,你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佛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对你的根性、习气清清楚楚,教你一个方法,这个方法马上就管用。现在佛不在世,没有人能看到我们过去世当中的积习,累积的习气,看不出来,一般凡夫没这个本事。所以他传给我们这个方法,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未必有效,这个道理就在此地。不是佛法不好,佛法实在讲,就好像那个药店卖的药品一样,样样都是好药。但是要对了症,那就好了;不对症,不对症一吃,吃死掉了,这就可怜了,是不是?不能说佛法不好,不能说药不好,不对症,所以是一定要对症。佛法也是如此,所以法门一定要契机,契的是自己的根机,非常之重要。
实在讲,佛是很慈悲,非常的慈悲。当我们这一个时代,没有高僧大德来帮我们选择法门,那我们怎么办?是不是没救了?还是有救。那就是什么?佛为后世一切众生选择了一个法门,你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等於跟佛见了面,接受佛亲自指点你,无二无别。这个法门就是净土法门,佛在《大集经》里面,可以说广泛的给后来的学生预记。他老人家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够得清净心。所谓成就,就是得清净心。像法时代,单单持戒都不行,清净心得不到,要修定,讲禅定成就。像法有一千年,所以禅宗是像法传到中国来的。佛灭度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正是像法的时代,所以禅的这个道风在中国非常之普遍,影响很深。末法时期,佛讲是净土成就。我们现在是生在末法,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今年咱们农历年还没过,我们中国人还是喜欢过农历年,以农历年来算,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十六年,过了年就十七年。所以这是末法一万年,过了一千年,这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佛既然说了,净土成就,我们乖乖修净土法门,就是佛的好学生,听话的学生。你还要学其他的法门,那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不容易成就。
本经,《华严经》这一卷,也就是我们现在念的这一本,这一本是净土五经之一。净土五经就有《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这一卷。在这一卷里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这妄想、烦恼大家不要害怕,根本不要理会它。只是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面修自己的清净心,这就对了。我们修净土的人采用的方法,一个是读经,一个是念佛号,用这两个方法。
【四。阳和照物。远近齐敷。枯木不生。过时则已。佛慈利生。平等普度。阐提不受。穷尽未来。又阳气所滋者。后终凋落。佛慈所度者。究竟涅盘。有此两重之意。故云长春也。】
就是《疏》文里面,『扇慈风以长春』,就是这一句。这是将世法跟佛法做两重的比较。『阳和照物』,阳是太阳,春天温暖的太阳照著大地,照耀万物,『远近齐敷』,一切万物欣欣向荣,但是什么?『枯木不生』。那个树已老死了,死了,那个太阳怎么照也没有用处,怎么样照,雨水怎么样去浇,它也不会再发芽。『过时则已』,春夏秋冬四季有变化,过了这个时候,草木又变了。佛的慈悲就不一样,佛慈是真正长春。我们这个世间,春天只有三个月,过了时候就没有,气候变化,要等待来年。佛的慈悲就像春天,永远是春天,不会有变化,『佛慈利生,平等普度』。佛心是平等的,普遍的度化一切众生。这个度,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服务,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恢复到本有的清净心,帮助一切众生开明智慧。
可是这众生里面,有一种叫『阐提不受』,就好像那个枯木不生一样。阐提是什么?不相信佛法,不接受佛法,不肯依照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去修学,这就没有办法,佛帮不上他。但是佛帮不上他,是一时,这一生度不了,还有来生;来生度不了,还有后生,总有一天,他会回头。所谓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才晓得佛是多么慈悲,这个恩德多大,决定不会把你舍弃,生生世世都照顾你。几时你想回头,一定又遇到佛菩萨,当你不想回头,你遇不到的。
『又阳气所滋者,后终凋落』。这好像树木一样,春生夏长,秋天树木就凋零了。『佛慈所度者,究竟涅盘』,佛要帮助你,一定帮助你成佛。你还没有成佛,佛决定不会舍弃你。但是经论古德常常告诉我们,我们如果要想快快成佛,不要常常去麻烦这些诸佛菩萨,叫他们受了很多的委屈。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生生世世需要他来照顾。最好的方法,生到有佛的国土。生到有佛国土,就不要这些菩萨们照顾,天天不离开佛,天天跟到佛!那就省事多了。生到有佛国土,所以本经,普贤、文殊劝告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现在佛,不是过去佛,也不是未来佛,是现在佛。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稳稳当当一生成佛。这才是真正对得起诸佛菩萨,对得起自己,不再麻烦别人。
如果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实在讲,自己也很麻烦,别人也很麻烦,自己决定不免轮回。这不免轮回,给诸位说,三恶道是一定有分的。在轮回当中,必定是住三恶道的时间长,住三善道的时间短。你要问为什么?那我就叫你自己去想一想,不要想很多,就想今天这一天,从早到晚,你起心动念,你起几个善念?起几恶念?如果我起这个念头,恶念比善念要多,换句话说,恶念是三恶道,善念是三善道。这就了解,你想想今天一天就知道,不要想多。如果再叫你想一年,想从小长大这么多年,那这个帐自己会算,不要别人算,自己会算,就晓得我在恶道里住的时间多,还是善道住的时间多?恶念太多、恶习气太重了,这是决定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很可怕。几乎堕了三恶道,学佛闻法的机会就没有了。所以诸佛菩萨度众生,在六道里面,是以人道为主,主要的教区;恶道里面,因为接受的人太少;天道也困难,天道他快乐,他没有苦,他不愿意学。所以有个比喻说「富贵学道难」,你看这人间富贵人,天天晚上去欢乐去,去应酬去,去玩去了,你叫他来听经,他哪有时间?那个很穷苦的人,一天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听经,他也没有时间。他晚上不是忙著休息,还得去打工去。所以人道是小康之家,日子还过得去,也不怎么太乐,但是也不是很苦,所以这个环境是修道最理想的环境,这就是人身可贵,人身也难得。这文里面的含义,都是劝勉我们要求生佛国,那才真正是「扇慈风以长春」,这句圆圆满满的显露出来了。下面一句说『包性相之洪流』。洪是广大。
【五。涓涓滔滔。无流不纳。大海也。】
『涓涓』是小水,小河流水;『滔滔』是大水,像长江、黄河,大水。不管是小水、是大水,统统都流到大海,全都流到大海。
【若性若相。无义不诠。大经也。】
把《华严经》比作大海,把一切经比作一些大水、小水,统统都流到《华严》里面来,所以《华严》称为根本法轮。
【大疏云。千门潜注。与众典为洪源。万德交归。摄群经为眷属。】
这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的。『千门』,门是讲法门,这个千,不是个数字,是形容极多。我们佛门里面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个千就是代表无量的意思。『潜注』是注入,也就是流的意思一样。『与众典为洪源』,典是经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华严经》是洪源。全是从《华严》流出来的,《华严》是它的根源,这一句从比喻上说的。下面一句这是从事实上来讲,『万德交归,摄群经为眷属』。《华严》是根本,一切经是《华严》的眷属。好像一个家族一样,《华严》是老祖宗,子子孙孙都是从它那里流出来的,所以称它叫做根本法轮。
这几天也有不少同修见到我,问的东西问得很多,世法、佛法,这个东西的确是很耽误时间的,每天要应酬也是很苦的事情。近来关心时事的人多,一些敏感的人都想尽方法要到外国去移民,我们也不能说他错了。但那还不是办法,根本的办法是修德,修善积德。纵然有灾难,灾难是众生的共业,共业里面还有别业,由此可知,积功累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真正消灾免难,逃过这个大劫,是要有福,没有福不行;没有福,走到哪里都还是要受苦难。所以我在国外,看到有一些人到外国住,外国很苦,问他为什么跑到国外?怕共产党。共产党还没有到台湾来,你看他先就受苦了。现在在外国的这些华侨,看现在的台湾不一样。在国外流行一个口头语,说早出来早死,早什么?早离开台湾,到外国去,早死。这不出来的人发死了,发财了,都发了。现在我们常常在美国、加拿大,听到一般人有这么一个口头语。现在台湾发财了,有钱了,早出去的人很可怜。那这就是每个人的共业、别业不相同。
我们明了佛法的道理,一定要依教修行。外国的好处,实在讲,生活品质比我们好,这是真的,居住的空间广大,不像台湾空气污染这样的严重;饮食也比较上要清洁。台湾就连蔬菜农药放得都太重了,外国人到台湾来观光,住个十天、半个月,回去都要生一场病,水土不服。他们来过我们这个环境就不适合,正如同我们到大陆上也一样,因为大陆比我们还落后,卫生设施完全都没有。我们很多人到大陆上去观光旅游半个月、一个月回来,也得要害一场病,同样一个道理。但是要想赚钱,那在外国是决定赚不到的。这是我们常常到国外去我们了解。现在在今天,在全世界,大概赚钱最容易、最富裕的,恐怕我看就是台湾。连日本现在也比不上台湾,赚钱太容易。所以有些华侨说,台湾处处都是黄金,空气里头闻到都是钱。是不是?钱有这么多。但是学佛修行,修清净心,确实那边的环境比我们这个环境要好,这是环境有助於身心清净。
说到这个地方,就有很多人问到局势的问题。现在这个局势,神仙都没有办法预料,何况我们,没有法子预料。不过一般来说,我的看法并不乐观。从哪里看?从人心看。因为我们佛法讲一个基本的原理,境随心转。如果这个地区人心淳厚,心地善良,奉公守法,这前途决定是光明。如果是像孟老夫子讲「上下交征利」,这个国家就危险了。那我们现在看看,我们台湾上下确确实实只有一个字,「利」。这个字看得太重了,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学佛的人,心地的确是清净多了,我们在修福。修福的人毕竟太少了,要名闻利养的人太多了。换句话说,这个善业抵不过恶业。这是我们从佛法因果的观点上来观察。那再看看大的世界,全世界,每一年、每一年我们去比较,这道德的观念逐渐的下降,功利的追求日渐上升,所以这个世界前途不乐观。
再讲到民主,美国实行民主,天经地义,我觉得是理所当然,一定要行民主。中国人行民主行不行?我觉得不行。中国要行民主,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很快的就灭亡。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这些背景完全不相同。我们比喻开店,美国那是商场,是到处来的人,每个人摆一个摊子、摆个摊位,大家都是彼此没有历史渊源,没有关系,这样我们开会来推选一个管理的人,这是对的,不是这样,他就不能维持。我们中国这个店是个老店,代代相传,店员都是自己的晚辈,家长说话算话,这跟他们临时在那里摆摊子的不相同。这个老店,代代相传的老店,现在也教它搞民主,这底下的兄弟姊妹、家亲眷属都来争,争这个管理权,你说这怎么得了!这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了。这就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跟外国不相同。尤其现在大陆,决定不能讲民主。一讲民主,那我们的中国人就可怜了,非亡国不可。为什么?台湾毕竟这四十年之中,教育很普及,尤其在这海岛,向全世界接触很广,一般老百姓的民智开了。大陆上到今天,恐怕还有百分之八十是文盲,没有受过教育的,没有离开家乡的,他什么都不懂。这一开放民主是各个都想当头,我们这里民主已经打得天翻地覆,那大陆上打的时候超过我们十倍都不止。你想想看这个国家不是马上就完了。可怕,非常非常可怕。
所以诸位要记住,民主不一定就是好,君主不一定就是不好。孙中山先生当年革命的时候,没有想到有两党来竞选的,没有想到。他那个时候的理念,实在讲,他是懂得中国历史文化,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所以他搞这个革命,是拿党来代替皇室。皇室,它是一个家族,来统治这个国家;孙先生他的意思,我们全国的精英,真正有智慧、有才干的人,我们统统集合起来,我们来管理这个国家,他的观念是如此。没有想到有两个党、三个党来竞争的,没有!所以他的革命,讲的这个民主,跟西方民主决定不一样的。那是对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所以中国在这一个时代,这也是大家共业所感,要遭受这个苦难。我们中国古老的预言里面说,大概是这整个世界恢复秩序、天下太平,要算公元来讲,大概是二千二、三十年之后。换句话说,距离我们现在至少还有三十年。这三十年当中,整个世界有很大的变化,人民要遭受很大的苦难。真正大难过后,痛定思痛。
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师问我,要是你主张、看法怎么样?我说,我的主张、我的看法,还是出皇帝好,天下太平。我是赞成君主制度。我们中国历代,你打开历史看,昏君很少,只有几个,大多数的皇帝都相当开明。这原因哪里?他们受过最好的教育。知道如何去爱护老百姓,知道怎样把国家贤能的人才选拔出来,来参与政治。所以中国的选举制度是非常非常之早。那个时候选举不是民选的,不是老百姓选的。老百姓没知识,他那个标准就很难讲。从前选举是地方官吏负责的,国家订的法律,进贤受上赏,国家最高的荣誉,这个荣誉给谁?是你向国家推荐贤人。你推荐贤人是得国家最高荣誉之奖,进贤。所以从前的地方官吏、县市长,地方官吏,他政绩里面第一条就是选拔人才。如果他在那里做上三年,没有选一个人,他这个官就白做了,他就会被免职了。以后他的前途永远也就没有了。所以地方官常常要出去暗访,访孝廉。那个人才,他就是以这两个为主,第一个是孝。为什么?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这个人决定不会做坏事情。为什么?他要做坏事情,他想到我对不起父母,所谓是他办事情能够尽忠。第二个条件是廉洁,廉洁就是不贪财。所以从前这个国家选拔人才是以这两个为标准,一个孝,一个是廉,很有道理。
我们今天选是用什么标准?今天是金钱为标准,谁有钱谁就选上了。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他花了这么多钱选上去了,选上去,他这任期三年,他必须把钱搞回来。他要不搞回来的话,谁愿意去干?如果这个钱舍下去,是一分钱都拿不到,没有一个人会参加选举。苦的老百姓。今天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之好,好在哪里?官吏廉洁。我们到新加坡问老百姓,你们办事情,跟政府官员要不要拜托?要不要送个红包?他说不要。我们政府里头没有贪污的。这了不起!一心园的周居士跟我一起到新加坡,常常到街上买东西,他就喜欢去问,他问这个,问那个;回答的都是,老百姓都信心,我们政府官员没有贪污的。我们办什么事情都是按照法律,按照规矩,不需要拜托,不需要送红包。大概现在中国人统治的地方,新加坡是第一。大陆上贪污也非常严重,不走后门、没有关系,什么事情都办不妥。所以新加坡是福地,真正是难得。这是题外之话,我们说到这个地方,的确都有相当的感慨。总而言之,我们自己一定要修德。环境,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不迷惑,我们也不畏惧。畏惧没有用处,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心定下来,逆来顺受,在这逆境里面,修清净心,这是一条正路。所以后面是说『万德交归,摄群经为眷属』。这是《华严经》之所以称之为根本法轮,道理就在此地。末后这一句:
【六。杲日丽天。夺众景之耀。圆宗布世。掩群经之辉。】
第一句是比喻,第二句是说到佛法上。阳光明亮,诸位晓得,晚上我们看到很多星星,白天还是有那么多,并没有减少,为什么白天星没有了?被阳光淹没掉了。所以当我们看到日蚀的时候,地球影子遮到太阳,你看看那个星多明亮。可见得,大的光明把小的光明掩盖了,叫它显现不出来。所以太阳出来,星月都没有光明,不是它没有光,是它的光太小,显示不出来。拿这个来比喻,一切经跟《华严经》一比,《华严经》像太阳,一切经就像星月一样,跟《华严经》一比都没有光辉了,古德有这个比较。诸位在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能够看得到。他这个注解,我们把它印了流通,现在是很受欢迎。
今天有个同修告诉我,是中南部有人打电话来,他们要印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我问他要印多少?他们要印一万部。很难得。问我说,我们这里没有版权,黄念祖老居士欢迎翻印,你们的功德无量。是不是?他老人家引古大德的说法,古人就有个比较,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统统来做个比较,《华严》第一。然后再用《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用这个方法显示出《无量寿经》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古来大德的说法,很有道理。为什么?我们仔细来想,《华严经》受持的人,不是人人能受持的。好是好,不能人人都得度,他所度化的众生还是一个小范围。但是《无量寿经》度人的范围太广大,上到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没有一个不得度。一切经度不了的,《无量寿经》度得了。将来一切经都灭尽了,这灭尽了,就是都不起作用,都没有办法度这些众生,《无量寿经》最后灭,它还要留一百年。你从这上面去仔细思惟、去观察,这部经的功德超过《华严》,古人讲这个话我们觉得有道理,这个说法决定不过分。所以梅光羲老居士,在这序文里头一再提示我们,在今天要想弘扬佛法,一定要弘扬净土宗。弘扬净土宗,一定要弘扬《无量寿经》。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一百五十面第一行:
【杳矣妙矣!广矣大矣。实乃罄诸佛之灵府。拔玄根之幽致。升慧日以廓妄。扇慈风以长春。包性相之洪流。掩群经之光彩。岂唯明逾朝彻。静越坐亡而已矣。】
这一段文是:
【三结叹。文三。】
在前面科判,我们把它翻出来,看一看它的段落。在第八页上面这一栏,第四行,「后结叹三」。底下分做三段,第一段是「四德名叹」。刚才我们念的这个文前面两句,就是『杳、妙、广、大』。第二是「次六德义叹」,是「实乃」下面这两行经文。最后是「形外义结」,末后的半行。诸位拿这科判对我们一百五十面的文,这一看就看得很清楚。大科是在第六,诸位翻开第六页。第六页在上面,最上面这一栏第三行,「二别叹此经乃正申旨趣三」,有三个段落。它这个线画在这里,第一个是「总叹」,也是在第六面的上一栏倒数第三行,「次别叹」,后就是我们今天念的这一段,这个后在第八,就是刚才我们念的第八面上一栏第四行,后。这是大科,大段落,我们晓得它的文从哪里来的。因为经文太长了,脉络层次要不清楚,我们很难知道它所讲的来龙去脉。科判分得非常之细,往往一句、两句就是一个段落,就是一个很完整的意思。
我们现在看注解,这个三,这个大科就是表解,表解叫大科。在这里面的文,古人叫半科,就随著这个文上叫半科。这大科就是整个的表解,放在前面的。大科里面它用「后」,后『结叹』,这个地方用的三,就是这么一点点差别,那后也是第三段就是。文有三个小段:
【初以四德名叹。次以六德义叹。后形外义结。今初。】
『初』这一小段就是前面的两句:
【疏杳矣妙矣。广矣大矣。】
他用这四个名词,『杳、妙、广、大』,用这四个名词来赞叹它。底下这是注解:
【杳冥微妙。德相意也。】
前面这两个字是赞德,也是赞本体,体相用,这是从体上的赞叹。杳是『杳冥』的意思。妙是『微妙』的意思。杳冥是赞本体,也就是真如本性,所谓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真实不可思议,不得已用这个字来赞叹它。这微妙是讲本体它起作用,这太妙了,它不是不起作用的。不起作用,这还是可以思议的,它会起作用,它虽然是像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但是它又能变现一切万物,这就妙了。虽变现一切万物,这一切万物又当体即空,我们凡夫实在讲,无始劫以来,被烦恼把我们的智慧障碍住了,我们没有法子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是烦恼、无明盖覆了真性。如果烦恼要是去尽了,去得干干净净的,去尽了,那个时候所看到的宇宙万象,就是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实相就是真实的样子。真实的样子,究竟是个什么样子?也是说不出的。《华严经》里面形容这个真实的样子,它用叫事无碍,理无碍;理无碍就是此地讲的,理体是杳冥,理体,理起用微妙,它会起作用。换句话说,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这都是讲的真如本性。变出来这些境界相,这是事无碍。再仔细一观察,是理不碍事,事也不碍理,性不碍相,相也不碍性,这就是理事无碍;再仔细观察,所有一切万象统统是自在无碍的,事事无碍,各个互遍互融。遍是什么?遍虚空尽法界,彼此又互相能够容纳,没有妨碍的。
就好像我们这个讲堂里面的灯光一样,几十盏灯。每一盏灯光都充满了这个讲堂。每一盏灯的灯光都互相融合,虽融合,它又不妨碍。譬如说,我们把这一盏灯光熄掉,这灯光就没有了。并不是说,我这个灯光熄掉,所有的都灭掉,没有这个道理。由此可知,它虽然相融,它又不相碍,事事无碍。我们今天六根根性,眼根的见性,我见到这个佛像,你也见到这个佛像,我的见性在这个佛像上,你的见性也在这个佛像上,就好像光照在一起一样。由这个地方去体会,确确实实没有妨碍,我这个见性见到佛像,在这里不会跟你打架的。音声,我也听到,你也听到了,我的闻性达到这个音声,你的闻性也达到这个音声,彼此也是没有妨碍的。六根根性的作用,确实互融而不妨碍,这很妙。所以这个赞叹它的作用,从体起用。下面讲:
【广则业用。大则体性。】
『广』是讲作用,作用广大无边。『大』是一个形容词,不是大小之大。真如本性的体性,没法子赞叹,这不得已勉强用一个大字。这是用四个字来赞叹,赞叹性德。下面再以:
【次以六德义叹。】
这就是《疏》里面的两行文。这段文比较长一点,在注解里面,这六条清清楚楚,它都标了数目字。
【疏实乃等是。】
这是把文说出来。就是《疏》的『实乃罄诸佛之灵府』一直到『掩群经之光彩』这六句。第一句是:
【诸佛灵妙所集之都府。如千珍万宝所集之库藏。唯此经罄而竭之。无有遗隐。】
这是赞叹《大方广佛华严经》。诸佛就不是一尊佛,可以说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的智慧、佛的德相、佛的神通、佛的才艺,总而言之,就是佛境界里面的依正庄严,全都聚集在这个地方。『都府』就像都会一样,像个国家首都,首都一定是全国精华之所在。用这个来比喻。如同『千珍万宝』的宝库一样,这宝库里面什么样的珍宝统统都有。我们后面还要讲经题,这个经题是《大方广杂华严饰经》。我们中国人喜欢简单,那个杂华,把那个杂字去掉,留一个华。严饰,饰是装饰,那个饰也不要,留下一个严,《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它的本题是《大方广杂华严饰经》。就好像花园,这花园里头,所有花的品种统统齐全,一样都不缺,你看这个花有多美,用这个来比喻这部经。像此地这个比喻也是相彷佛的,把它比喻作个宝库。这个宝库里头,世出世间种种珍宝是应有尽有,一样都不少,比喻这个。
『唯此经罄而竭之』,这是一切经里面,唯独《华严经》才是这样的圆满、无遗。所以《华严》是整个佛法的根本法轮,一切经,可以说统统讲的《华严经》某一个部分,不是《华严》的全体。像我们现在极力提倡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也是《华严经》一部分,是《华严经》的总结。当然这部分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最后归结到《无量寿经》上去。所以说《华严》最后的归宿是《无量寿经》。如果我们嫌麻烦,嫌这个经文太大,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读诵、受持,那我们取《无量寿经》就好了。因为说实在话,其他的经典是《华严》枝叶,《华严》的枝枝叶叶。《无量寿经》,如果从上面说,是这个树的果实;从下面讲,是这个树的根本,都能讲得通。所以古德说《华严》、《法华》皆是《无量寿经》之导引,这就是以《无量寿经》是《华严经》的根本。《无量寿经》从哪来的?从这个根本生出来的,最后又归到这个根本,这才真正能够体会到《无量寿经》在一切经里面的分量,它所占有的地位。第二,就是底下一句『拔玄根之幽致』。
【二。名相蔽於玄理。如土埋根。唯此经玄妙之法而令露现。故云拔也。】
这说得很有道理,我很赞成。为什么?《佛说阿弥陀经》,大家念的。《阿弥陀经》,你所读的都是名相,里头义理你不知道。就好像一棵树,你只能看它长在地面上的,你看得到,埋在底下那个根你看不到。这是有些经是讲事的,像我们最常见的《阿弥陀经》,从头到尾统统讲的是事相;《地藏菩萨本愿经》一展开来,从头到尾也是讲事相,如果不明究理,会把它当作神话小说,会把它看作神话小说,你不晓得它有理。有些经单单讲理,不讲事,完全跟你讲地底下,埋在下面那一层,上面没有讲,去念了之后,也不晓得怎么用法,用不上。所学非所用,用不上。譬如《心经》,《心经》天天大家念,你们怎么样拿《心经》来修行?《金刚经》中国人念得很多,《金刚经》怎么个学法?那就是偏重在『玄理』,很少讲事,都是偏重在一边。唯独本经理事圆融,理讲得深、讲得透彻,事讲得广、讲得非常切实,理事圆融。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都不出《华严》的范围。由此可知,《华严》古德把它称为经中之王,这实在是有道理的。
【三。日出而云雾散。慧发而妄想除也。】
这就是第三句,『升慧日以廓妄』,就这一句。佛法的目的是要开智慧。智慧从哪里开?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两天,有人来问我,想发心跟我学讲经,问我要从哪里学起?讲经是好事情,现在弘法利生的人太少了,处处都缺少弘法的人才,发这个心,非常非常之难得。那要从哪里学起?我要告诉你,你也许不相信。这不相信就没指望了。不但是学讲经,就是学佛也是一样,自行化他入门是相同的,从清净心入门。你心不清净,你怎么能解经义?你看《开经偈》里头,咱们每天讲席一开端都要念,「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这是愿解,能不能解?这问题很大,为什么不解?心不清净。如来真实义是从清净心里面流出来的,你的心不清净,你就没有办法体会,没有办法理解。既然不解如来真实义,你怎么会把如来真实义讲出来?解都不解了,怎么会讲得出来?
所以自行化他都要从清净心下手。首先,修清净心。清净心怎么修?就是什么也不要看,什么也不要听,这样心才会清净。现在人学佛,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与本来修学的方法、原则是恰恰相反,一百八十度的相反。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佛门里面人才太少,原因就是修学不如法。要从清净心。现在一下手就博学多闻,到处参访,愈学疑惑愈多,愈学烦恼是非愈多。学到后来了,就是我们俗话说,变成是佛油子,就是佛门里头的老油条,学成这个样子。满脑袋的都是寺庙庵堂的事故,这是决定得不到利益的,就是念佛也不能往生。念佛往生要凭心清净,心净则土净,才能往生。所以往生的条件,不是说念佛多少,蕅益大师说得很好,是决定在功夫之浅深,没有说决定在数目多少。一天念十万声佛号,这佛号压不住烦恼,妄念还是起来,这十万声佛号也没有用处,所以古德说,「喊破喉咙也枉然」。真正功夫得力,所谓一念、十念必定往生。他那一念,或者十念,确确实实能够把烦恼压住。烦恼虽然没断,决定不起作用,心恢复到清净。他一念清净,这就往生了。临命终时,最后那一念是清净心,就往生了;那一念心不清净,那就往生不了。我们要想一想这个事实真相,你就知道是多么可怕。如何能在那最后那一念心是清净的,这不容易。所以这清净心要平常来训练。
古德教给我们几个测验的方法,第一个测验的方法,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外面六尘境界,自己做得了主。所谓做得了主,就是心清净,不被外境所染,这是初步功夫。能不能往生?不一定,第一步的功夫。第二步的功夫,是梦中做得了主。你晚上睡觉作梦,作梦的时候,在梦境里面也不为外境所染。这个功夫就是比平宿在六根接触六尘要深一层,这还不保险。第三个要病中做得了主。在你生了有病痛的时候,也不为外境所动。然后在生死这一个关头也能做得了主,一共是四个层次的测验。那三个层次都没有问题,第四个也许就可以了。如果说前面三个层次都没有,想最后那个一念能够得清净心,这很难很难。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二、三个,那不是容易事情。
所以诸位要知道,自古以来,临命终时才闻到佛号,一念、十念往生的,这些人在过去生中,都是有很深厚的善根基础。否则的话,临命终时,这一念、十念很难把自己妄念克服住。所以那都是过去生中,是善根非常深厚,临终一念控制不住,又投胎了。这一生当中遇到这个缘,在临终的时候,这一念他克服住了,绝对不是平常人,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
这佛法修学是智慧,大乘著重在开悟,小乘著重在禅定,这不一样的。小乘人一天到晚所求的,求定,所以他比较上执著,比较上呆板、保守。大乘人著重在开悟,所以他比较上活泼、开放。开了悟,真正能够转烦恼成菩提,他转变了。定怎么样?定能够把烦恼全部伏住,他没有办法转它,他能把它控制住。所以小乘人没有智慧,只有定功,没有智慧。我们常讲,如来三德秘藏,小乘人只有半个解脱,法身、般若都没有,这是大、小乘修学的差别。
本经是圆顿大法,是一乘佛法。这个「日」就代表般若智慧,本性里面的般若智慧。『日出而云雾散』,云雾代表的无明、妄想。所以底下讲『慧发而妄想除也』,智慧一开,妄想就没有了。你现在虽然有妄想、有烦恼,不要害怕,没什么了不起,不要天天著急著,我要怎样去断烦恼?我要怎样去消业障?大乘修行的确非常之巧妙。他对於什么业障、烦恼根本就不理会,只求开智慧。智慧一开之后,这些妄想、烦恼统统都变成智慧,一变一切都变了,那个时候,你烦恼愈多,你智慧也愈多。如果烦恼没有了,智慧也没有了,就这么个道理。他是转烦恼成菩提,这转的枢纽就是智慧。智慧,说得简单一点、通俗一点,就是清净心的作用。心不清净,不清净的心起作用,就是无明烦恼;清净心起作用,就是般若智慧。由此可知,真实的关键是在清净心。
那你就去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修清净心?这是非常非常的重要。方法很多,所谓是八万四千法门,你要知道这许多法门,修什么?修清净心。这么多法门里面,静坐是一个方法;我们讲参禅、打坐,打坐是一个方法,持咒也是个方法,念佛也是个方法,诵经也是个方法,方法很多。这些方法,我们随便取一种试验一下,看看效果如何。我用这个方法,是不是确实能够把这个妄念伏住?这很重要。如果这个方法,我用起来妄念伏不住,我再换一个方法。因为每个人的习气、根性不相同,我用的方法,你用未必适当;你用那个很适当的方法,他用又未必适当,所以佛才给我们说出许许多多的方法。
佛陀在世,方便。佛有神通,一看你,他看你过去生中,再过去生中,你无量劫来,生生世世,佛都看得清清楚楚。所以他对你的根性、习气清清楚楚,教你一个方法,这个方法马上就管用。现在佛不在世,没有人能看到我们过去世当中的积习,累积的习气,看不出来,一般凡夫没这个本事。所以他传给我们这个方法,我们依照这个方法来修,未必有效,这个道理就在此地。不是佛法不好,佛法实在讲,就好像那个药店卖的药品一样,样样都是好药。但是要对了症,那就好了;不对症,不对症一吃,吃死掉了,这就可怜了,是不是?不能说佛法不好,不能说药不好,不对症,所以是一定要对症。佛法也是如此,所以法门一定要契机,契的是自己的根机,非常之重要。
实在讲,佛是很慈悲,非常的慈悲。当我们这一个时代,没有高僧大德来帮我们选择法门,那我们怎么办?是不是没救了?还是有救。那就是什么?佛为后世一切众生选择了一个法门,你依照这个法门去修学,等於跟佛见了面,接受佛亲自指点你,无二无别。这个法门就是净土法门,佛在《大集经》里面,可以说广泛的给后来的学生预记。他老人家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持戒就能够得清净心。所谓成就,就是得清净心。像法时代,单单持戒都不行,清净心得不到,要修定,讲禅定成就。像法有一千年,所以禅宗是像法传到中国来的。佛灭度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正是像法的时代,所以禅的这个道风在中国非常之普遍,影响很深。末法时期,佛讲是净土成就。我们现在是生在末法,依照中国历史的记载,今年咱们农历年还没过,我们中国人还是喜欢过农历年,以农历年来算,佛灭度到今年是三千零十六年,过了年就十七年。所以这是末法一万年,过了一千年,这是末法时期。末法时期,佛既然说了,净土成就,我们乖乖修净土法门,就是佛的好学生,听话的学生。你还要学其他的法门,那看看你自己是什么样的根性,不容易成就。
本经,《华严经》这一卷,也就是我们现在念的这一本,这一本是净土五经之一。净土五经就有《普贤菩萨行愿品》,就是这一卷。在这一卷里面,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这妄想、烦恼大家不要害怕,根本不要理会它。只是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面修自己的清净心,这就对了。我们修净土的人采用的方法,一个是读经,一个是念佛号,用这两个方法。
【四。阳和照物。远近齐敷。枯木不生。过时则已。佛慈利生。平等普度。阐提不受。穷尽未来。又阳气所滋者。后终凋落。佛慈所度者。究竟涅盘。有此两重之意。故云长春也。】
就是《疏》文里面,『扇慈风以长春』,就是这一句。这是将世法跟佛法做两重的比较。『阳和照物』,阳是太阳,春天温暖的太阳照著大地,照耀万物,『远近齐敷』,一切万物欣欣向荣,但是什么?『枯木不生』。那个树已老死了,死了,那个太阳怎么照也没有用处,怎么样照,雨水怎么样去浇,它也不会再发芽。『过时则已』,春夏秋冬四季有变化,过了这个时候,草木又变了。佛的慈悲就不一样,佛慈是真正长春。我们这个世间,春天只有三个月,过了时候就没有,气候变化,要等待来年。佛的慈悲就像春天,永远是春天,不会有变化,『佛慈利生,平等普度』。佛心是平等的,普遍的度化一切众生。这个度,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帮助、协助、服务,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一切众生恢复到本有的清净心,帮助一切众生开明智慧。
可是这众生里面,有一种叫『阐提不受』,就好像那个枯木不生一样。阐提是什么?不相信佛法,不接受佛法,不肯依照佛所讲的理论方法去修学,这就没有办法,佛帮不上他。但是佛帮不上他,是一时,这一生度不了,还有来生;来生度不了,还有后生,总有一天,他会回头。所谓说「佛氏门中不舍一人」,才晓得佛是多么慈悲,这个恩德多大,决定不会把你舍弃,生生世世都照顾你。几时你想回头,一定又遇到佛菩萨,当你不想回头,你遇不到的。
『又阳气所滋者,后终凋落』。这好像树木一样,春生夏长,秋天树木就凋零了。『佛慈所度者,究竟涅盘』,佛要帮助你,一定帮助你成佛。你还没有成佛,佛决定不会舍弃你。但是经论古德常常告诉我们,我们如果要想快快成佛,不要常常去麻烦这些诸佛菩萨,叫他们受了很多的委屈。这都是我们自己造成的,生生世世需要他来照顾。最好的方法,生到有佛的国土。生到有佛国土,就不要这些菩萨们照顾,天天不离开佛,天天跟到佛!那就省事多了。生到有佛国土,所以本经,普贤、文殊劝告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现在佛,不是过去佛,也不是未来佛,是现在佛。所以到了西方极乐世界是稳稳当当一生成佛。这才是真正对得起诸佛菩萨,对得起自己,不再麻烦别人。
如果不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实在讲,自己也很麻烦,别人也很麻烦,自己决定不免轮回。这不免轮回,给诸位说,三恶道是一定有分的。在轮回当中,必定是住三恶道的时间长,住三善道的时间短。你要问为什么?那我就叫你自己去想一想,不要想很多,就想今天这一天,从早到晚,你起心动念,你起几个善念?起几恶念?如果我起这个念头,恶念比善念要多,换句话说,恶念是三恶道,善念是三善道。这就了解,你想想今天一天就知道,不要想多。如果再叫你想一年,想从小长大这么多年,那这个帐自己会算,不要别人算,自己会算,就晓得我在恶道里住的时间多,还是善道住的时间多?恶念太多、恶习气太重了,这是决定三恶道的时间长,三善道的时间短,这很可怕。几乎堕了三恶道,学佛闻法的机会就没有了。所以诸佛菩萨度众生,在六道里面,是以人道为主,主要的教区;恶道里面,因为接受的人太少;天道也困难,天道他快乐,他没有苦,他不愿意学。所以有个比喻说「富贵学道难」,你看这人间富贵人,天天晚上去欢乐去,去应酬去,去玩去了,你叫他来听经,他哪有时间?那个很穷苦的人,一天三餐饭都吃不饱,你叫他来听经,他也没有时间。他晚上不是忙著休息,还得去打工去。所以人道是小康之家,日子还过得去,也不怎么太乐,但是也不是很苦,所以这个环境是修道最理想的环境,这就是人身可贵,人身也难得。这文里面的含义,都是劝勉我们要求生佛国,那才真正是「扇慈风以长春」,这句圆圆满满的显露出来了。下面一句说『包性相之洪流』。洪是广大。
【五。涓涓滔滔。无流不纳。大海也。】
『涓涓』是小水,小河流水;『滔滔』是大水,像长江、黄河,大水。不管是小水、是大水,统统都流到大海,全都流到大海。
【若性若相。无义不诠。大经也。】
把《华严经》比作大海,把一切经比作一些大水、小水,统统都流到《华严》里面来,所以《华严》称为根本法轮。
【大疏云。千门潜注。与众典为洪源。万德交归。摄群经为眷属。】
这是清凉大师在《华严经》注解里面跟我们说的。『千门』,门是讲法门,这个千,不是个数字,是形容极多。我们佛门里面常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这个千就是代表无量的意思。『潜注』是注入,也就是流的意思一样。『与众典为洪源』,典是经典,佛所说的一切经典,《华严经》是洪源。全是从《华严》流出来的,《华严》是它的根源,这一句从比喻上说的。下面一句这是从事实上来讲,『万德交归,摄群经为眷属』。《华严》是根本,一切经是《华严》的眷属。好像一个家族一样,《华严》是老祖宗,子子孙孙都是从它那里流出来的,所以称它叫做根本法轮。
这几天也有不少同修见到我,问的东西问得很多,世法、佛法,这个东西的确是很耽误时间的,每天要应酬也是很苦的事情。近来关心时事的人多,一些敏感的人都想尽方法要到外国去移民,我们也不能说他错了。但那还不是办法,根本的办法是修德,修善积德。纵然有灾难,灾难是众生的共业,共业里面还有别业,由此可知,积功累德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要想真正消灾免难,逃过这个大劫,是要有福,没有福不行;没有福,走到哪里都还是要受苦难。所以我在国外,看到有一些人到外国住,外国很苦,问他为什么跑到国外?怕共产党。共产党还没有到台湾来,你看他先就受苦了。现在在外国的这些华侨,看现在的台湾不一样。在国外流行一个口头语,说早出来早死,早什么?早离开台湾,到外国去,早死。这不出来的人发死了,发财了,都发了。现在我们常常在美国、加拿大,听到一般人有这么一个口头语。现在台湾发财了,有钱了,早出去的人很可怜。那这就是每个人的共业、别业不相同。
我们明了佛法的道理,一定要依教修行。外国的好处,实在讲,生活品质比我们好,这是真的,居住的空间广大,不像台湾空气污染这样的严重;饮食也比较上要清洁。台湾就连蔬菜农药放得都太重了,外国人到台湾来观光,住个十天、半个月,回去都要生一场病,水土不服。他们来过我们这个环境就不适合,正如同我们到大陆上也一样,因为大陆比我们还落后,卫生设施完全都没有。我们很多人到大陆上去观光旅游半个月、一个月回来,也得要害一场病,同样一个道理。但是要想赚钱,那在外国是决定赚不到的。这是我们常常到国外去我们了解。现在在今天,在全世界,大概赚钱最容易、最富裕的,恐怕我看就是台湾。连日本现在也比不上台湾,赚钱太容易。所以有些华侨说,台湾处处都是黄金,空气里头闻到都是钱。是不是?钱有这么多。但是学佛修行,修清净心,确实那边的环境比我们这个环境要好,这是环境有助於身心清净。
说到这个地方,就有很多人问到局势的问题。现在这个局势,神仙都没有办法预料,何况我们,没有法子预料。不过一般来说,我的看法并不乐观。从哪里看?从人心看。因为我们佛法讲一个基本的原理,境随心转。如果这个地区人心淳厚,心地善良,奉公守法,这前途决定是光明。如果是像孟老夫子讲「上下交征利」,这个国家就危险了。那我们现在看看,我们台湾上下确确实实只有一个字,「利」。这个字看得太重了,绝对不是一个好现象。学佛的人,心地的确是清净多了,我们在修福。修福的人毕竟太少了,要名闻利养的人太多了。换句话说,这个善业抵不过恶业。这是我们从佛法因果的观点上来观察。那再看看大的世界,全世界,每一年、每一年我们去比较,这道德的观念逐渐的下降,功利的追求日渐上升,所以这个世界前途不乐观。
再讲到民主,美国实行民主,天经地义,我觉得是理所当然,一定要行民主。中国人行民主行不行?我觉得不行。中国要行民主,我们这个国家民族很快的就灭亡。为什么?因为我们的历史、文化、意识形态这些背景完全不相同。我们比喻开店,美国那是商场,是到处来的人,每个人摆一个摊子、摆个摊位,大家都是彼此没有历史渊源,没有关系,这样我们开会来推选一个管理的人,这是对的,不是这样,他就不能维持。我们中国这个店是个老店,代代相传,店员都是自己的晚辈,家长说话算话,这跟他们临时在那里摆摊子的不相同。这个老店,代代相传的老店,现在也教它搞民主,这底下的兄弟姊妹、家亲眷属都来争,争这个管理权,你说这怎么得了!这家不成家,国不成国了。这就是中国的历史文化背景跟外国不相同。尤其现在大陆,决定不能讲民主。一讲民主,那我们的中国人就可怜了,非亡国不可。为什么?台湾毕竟这四十年之中,教育很普及,尤其在这海岛,向全世界接触很广,一般老百姓的民智开了。大陆上到今天,恐怕还有百分之八十是文盲,没有受过教育的,没有离开家乡的,他什么都不懂。这一开放民主是各个都想当头,我们这里民主已经打得天翻地覆,那大陆上打的时候超过我们十倍都不止。你想想看这个国家不是马上就完了。可怕,非常非常可怕。
所以诸位要记住,民主不一定就是好,君主不一定就是不好。孙中山先生当年革命的时候,没有想到有两党来竞选的,没有想到。他那个时候的理念,实在讲,他是懂得中国历史文化,他的确是一位了不起的学者。所以他搞这个革命,是拿党来代替皇室。皇室,它是一个家族,来统治这个国家;孙先生他的意思,我们全国的精英,真正有智慧、有才干的人,我们统统集合起来,我们来管理这个国家,他的观念是如此。没有想到有两个党、三个党来竞争的,没有!所以他的革命,讲的这个民主,跟西方民主决定不一样的。那是对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是我们一定要认识清楚的。
所以中国在这一个时代,这也是大家共业所感,要遭受这个苦难。我们中国古老的预言里面说,大概是这整个世界恢复秩序、天下太平,要算公元来讲,大概是二千二、三十年之后。换句话说,距离我们现在至少还有三十年。这三十年当中,整个世界有很大的变化,人民要遭受很大的苦难。真正大难过后,痛定思痛。
我在新加坡演培法师问我,要是你主张、看法怎么样?我说,我的主张、我的看法,还是出皇帝好,天下太平。我是赞成君主制度。我们中国历代,你打开历史看,昏君很少,只有几个,大多数的皇帝都相当开明。这原因哪里?他们受过最好的教育。知道如何去爱护老百姓,知道怎样把国家贤能的人才选拔出来,来参与政治。所以中国的选举制度是非常非常之早。那个时候选举不是民选的,不是老百姓选的。老百姓没知识,他那个标准就很难讲。从前选举是地方官吏负责的,国家订的法律,进贤受上赏,国家最高的荣誉,这个荣誉给谁?是你向国家推荐贤人。你推荐贤人是得国家最高荣誉之奖,进贤。所以从前的地方官吏、县市长,地方官吏,他政绩里面第一条就是选拔人才。如果他在那里做上三年,没有选一个人,他这个官就白做了,他就会被免职了。以后他的前途永远也就没有了。所以地方官常常要出去暗访,访孝廉。那个人才,他就是以这两个为主,第一个是孝。为什么?一个人能够孝顺父母,这个人决定不会做坏事情。为什么?他要做坏事情,他想到我对不起父母,所谓是他办事情能够尽忠。第二个条件是廉洁,廉洁就是不贪财。所以从前这个国家选拔人才是以这两个为标准,一个孝,一个是廉,很有道理。
我们今天选是用什么标准?今天是金钱为标准,谁有钱谁就选上了。你说这个糟糕不糟糕?他花了这么多钱选上去了,选上去,他这任期三年,他必须把钱搞回来。他要不搞回来的话,谁愿意去干?如果这个钱舍下去,是一分钱都拿不到,没有一个人会参加选举。苦的老百姓。今天我们在新加坡,新加坡之好,好在哪里?官吏廉洁。我们到新加坡问老百姓,你们办事情,跟政府官员要不要拜托?要不要送个红包?他说不要。我们政府里头没有贪污的。这了不起!一心园的周居士跟我一起到新加坡,常常到街上买东西,他就喜欢去问,他问这个,问那个;回答的都是,老百姓都信心,我们政府官员没有贪污的。我们办什么事情都是按照法律,按照规矩,不需要拜托,不需要送红包。大概现在中国人统治的地方,新加坡是第一。大陆上贪污也非常严重,不走后门、没有关系,什么事情都办不妥。所以新加坡是福地,真正是难得。这是题外之话,我们说到这个地方,的确都有相当的感慨。总而言之,我们自己一定要修德。环境,我们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并不迷惑,我们也不畏惧。畏惧没有用处,不能解决问题,一定要把心定下来,逆来顺受,在这逆境里面,修清净心,这是一条正路。所以后面是说『万德交归,摄群经为眷属』。这是《华严经》之所以称之为根本法轮,道理就在此地。末后这一句:
【六。杲日丽天。夺众景之耀。圆宗布世。掩群经之辉。】
第一句是比喻,第二句是说到佛法上。阳光明亮,诸位晓得,晚上我们看到很多星星,白天还是有那么多,并没有减少,为什么白天星没有了?被阳光淹没掉了。所以当我们看到日蚀的时候,地球影子遮到太阳,你看看那个星多明亮。可见得,大的光明把小的光明掩盖了,叫它显现不出来。所以太阳出来,星月都没有光明,不是它没有光,是它的光太小,显示不出来。拿这个来比喻,一切经跟《华严经》一比,《华严经》像太阳,一切经就像星月一样,跟《华严经》一比都没有光辉了,古德有这个比较。诸位在黄念祖居士《无量寿经》注解里面能够看得到。他这个注解,我们把它印了流通,现在是很受欢迎。
今天有个同修告诉我,是中南部有人打电话来,他们要印黄念祖老居士的《无量寿经》注解。我问他要印多少?他们要印一万部。很难得。问我说,我们这里没有版权,黄念祖老居士欢迎翻印,你们的功德无量。是不是?他老人家引古大德的说法,古人就有个比较,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统统来做个比较,《华严》第一。然后再用《华严经》跟《无量寿经》做个比较,《无量寿经》第一,把《华严》比下去。用这个方法显示出《无量寿经》的功德不可思议。这是古来大德的说法,很有道理。为什么?我们仔细来想,《华严经》受持的人,不是人人能受持的。好是好,不能人人都得度,他所度化的众生还是一个小范围。但是《无量寿经》度人的范围太广大,上到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没有一个不得度。一切经度不了的,《无量寿经》度得了。将来一切经都灭尽了,这灭尽了,就是都不起作用,都没有办法度这些众生,《无量寿经》最后灭,它还要留一百年。你从这上面去仔细思惟、去观察,这部经的功德超过《华严》,古人讲这个话我们觉得有道理,这个说法决定不过分。所以梅光羲老居士,在这序文里头一再提示我们,在今天要想弘扬佛法,一定要弘扬净土宗。弘扬净土宗,一定要弘扬《无量寿经》。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