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四十一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四十一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41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三十八面,倒数第二行,看《疏》:

  【当其器也。百城询友。一道栖神。明正为南。方尽南矣。益我为友。人皆友焉。】

  这一段是疏文。它这段落、这科题是:

  【当其器也下。六指例显。当机益深。】

  这是第六,这个科在第七面,诸位看一看,晓得这个文是怎么来的。在第七面,上面这一栏倒数第二行,我们看到了倒数第二行,这是第六段。在这个科里面是第六段。第六段是「别叹」,别叹里面一共是有六段,这是最后的一段。这一段分成四小段,这四小段,诸位在这里能看得很清楚。第一是「约人显益」,第二「约法显益」,在第八页,第三是「始末显益」,第四是「权实显益」,一共分为四个小段。小段里面还有段落,我们念到的时候再看。现在我们再翻过来看一百三十九面,这个科就晓得从哪里来的,段落从哪里来的。我们从第一行看起:《钞》,『当其器也下』,就是前面这段文,我们刚才念的这段文。这是别叹里面的第六段,『指例显』益,显这个『当机益深』。益是利益。深,是深厚的利益,不是小的利益,换句话说,这是很大的利益。

  【文中有四。】

  刚才我们看到,第一个是:

  【约人以显益。二约法以显益。三始末交彻以显益。四得失相对以显益。】

  现在这段文,是这四小段里面的第一段。『约人』,这个人就是善财童子。

  【今初。当其器者。即善财童子。指此为例。依教皆然。故弥勒云。若有敬慕心。亦当如是学。】

  这一句要给诸位提一提。《华严经》在世尊一代,就是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唯独这部经体例圆备。圆是圆满,备就是具足,没有一丝毫的欠缺。过去方东美先生对於这部经非常赞叹。他是个哲学家,他用哲学的观点来看,他说,《华严经》是全世界,古今中外最好的一部哲学概论。他把它看作哲学概论。他说有理论、有方法,有圆满的理论,有周详的方法,周密详细的方法,还带表演。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是表演,他做出来给我们看。他说这是古今中外所有哲学书里头所没有的,所以赞叹备至。这个表演,我们就要注意到,『善财童子』是不是真有这个人?不能说真有,也不能说真无。为什么?他是表法的。凡是依照这个理论、方法修行的人,这个人就叫做善财童子。所以善财童子有男女老少,是不是?你只要依照《华严经》的理论方法修行,你就叫做善财童子。他这是做一个样子给我们看,教给我们应该怎么样修学。末后这一会,也就是这品经,这一品,我们今天所念的这个,这是最后的一段、最后一章。这一品总共有四十卷,这是最后的一卷。这一卷是《华严经》的结论,但是序文里面是给我们介绍全部《华严》,特别侧重在《普贤行愿品》,就是这四十卷经。

  佛教给我们,也是佛希望我们要把《华严》的理论、方法、教训都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所以我们看五十三参就是生活。《华严经》是释迦牟尼佛的生活教育,活活泼泼。五十三位善知识跟善财童子,统统都是实现《大方广佛华严经》,也就是究竟圆满的觉悟,就是觉者之行,不是一个迷人,是真正彻底觉悟的人生。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已经彻悟了,各行各业,男女老少,这我们统统在这里看到。善财是代表一个初学的,所以这是,一是有学生,也有毕业在社会就业的。五十三位善知识就是已经毕业,在社会上各行各业已经就业了。善财是在学,还没有毕业,是学生,在学。这就是我们从学生,一直到毕业在社会上服务,我们全部都看到了。在这四十卷里头统统看到。

  所以大乘佛法的修学,善财是个榜样。他此地解释『指此为例』,以这个为例子,就是我们的模范、我们的典型。经上,像《弥陀经》,我们念得最多,也最熟,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善,就是善根;财,就是福德。所以善财童子就是多善根、多福德,遇到这部经是多因缘,三个条件统统具足。三个条件具足,这个人就是善财。三个条件缺一条,不能称善财;统统具足,这个人称之为善财。那这样的人,他这一生在大乘佛法里修学,不管学哪个法门,不管学哪个宗派,决定成就。他要参禅,他会大彻大悟;他要学密,必然三密相应;他要学教,一定大开圆解;他要念佛,一定得一心不乱。为什么?因为他三个条件具足,这是相当不容易。我们也常常听同修说,学佛学了很多年,盲修瞎练,遇到的不是真正的善知识。这是什么原因?自己的福薄,没有福德。有福德,一定遇到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同参道友。可见得,三个条件同时具足是相当不容易。因为三个条件具足,你所遇到的决定是佛菩萨,决定是真正善知识。所以弥勒菩萨说,弥勒菩萨在经上说,那是在这个经之前,前面讲的,不是在我们这一卷,前面讲的。这是教给我们,『若有敬慕心,亦当如是学』。我们对三宝有恭敬心,有羡慕、向往之心,那你就要学善财童子,像善财这种学法就对了。

  【百城询友者。但举圆数。其实一百一十城询问善友也。故八十经初云。尔时。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摩诃萨教。渐次而行。经游一百一十城已到普门国。思惟观察。一心愿见文殊师利。】

  这一段都是引用的经文,说明『百城询友』。百,不是数目字,乃至於底下讲『一百一十』也不是数目字,代表圆满。《华严》是用数字表法,所以每说一法,它都说十门,十十则是百,代表圆满的意思。像《弥陀经》里面用七,七也不是数字,也是代表圆满。我们中国,印度也是如此,讲四方上下,我们中国常讲六和,四方上下是六和,但是七,再加上当中,这就很圆满。所以七同十都是表圆满的意思,并不是个数字,代表圆满。什么才叫真正圆满?如果自己没有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不叫圆满。你修行修到等觉菩萨,像观世音、大势至、文殊、普贤,圆不圆满?没有,一定要成佛才圆满。所以等觉菩萨还要去参访,因为他没有圆满!圆满代表这个意思。

  我们从《华严经》里面可以说,善财童子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这是一生就肉身,没有第二生的,一生从凡夫圆满成圆教的佛果。这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一切经里面,唯独这部,其他经里头,没有说过这个情形。所以说肉身成佛,唯独《华严经》上有,这就是指的善财童子。可是我们知道佛说法,叫应机施教,契机契理。机就是众生的根机,这一段就是讲根机。我们这个世间,像我们凡夫,一生能不能成无上正觉?可以。如果我们这一生肉身不能成无上正等正觉,那佛讲这个《华严经》,《华严经》流通在我们这个世间毫无意义。那吊胃口,我们做不到!那佛说这个干什么?凡是佛在我们这个地球上所说的,经典在我们地球上流通的,就是我们这个地球上人,有人能做得到。我做不到,是我的根性不行!但是有人做得到。如果说一个人都做不到,佛就不应该说。凡是他所说的,我们这个世间上总有人会做到就是。要晓得这个意思。《华严》到最后,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所以《华严》得到究竟圆满。为什么?西方净土念佛法门,人人可以做得到。而善财童子到最后圆满成佛,就是靠念佛求生净土,他才得到真正的圆满。他要不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他没有法子圆满。所以我们才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是究竟圆满的法轮,这是不可思议。

  这个地方讲,善财童子依弥勒菩萨的教导。弥勒菩萨的教导,就是在前面一卷,第三十九卷。三十九卷,是善财参访弥勒菩萨。弥勒菩萨教他,教他参访普贤菩萨,这就入最后一参,就到了末后这一会,所以他『渐次而行』。从吉祥云比丘,我们是讲《四十华严》,吉祥云比丘是善财童子出来参访第一个善知识,一直到遇到普贤菩萨,这是第五十三位善知识圆满,到这个是圆满了。

  所以『经游一百一十城已』,一百一十城是指处所。这是代表圆满的处所。『到普门国』,普是普遍,门是表通达无碍的意思。『思惟观察,一心愿见文殊师利』。善财是文殊师利的学生。最初他跟文殊菩萨修,在文殊菩萨那里得根本智,那就毕业了,这就可以出师了。从前人叫出师,现在叫毕业,毕业就是出师,离开老师,不再跟老师了,出去参学。参学是成就圆满的后得智。诸位要知道,没有根本智,没有资格参学。所以学佛,首先要培养根本智。我们今天许多人学佛,把这个程序搞错了。为什么?一下手就学后得智,学佛一开头,就要去参学。

  今天下午,有个同修来给我说他遇到困难了。念佛,念了几年,怀疑了,对这个佛号怀疑。他过去亲近了很多善知识,念过很多经,这就是把头脑念乱了。念得愈多,清凉大师讲,你得到什么?增长邪见。你看这怎么得了,邪知邪见。所以俗话说,你认识人多,是非就多;知道事情多,烦恼就多。一天到晚到外面去参学,参学得到的什么?得到的是非、烦恼,他得的是这个。参了这么多年,没救了。真正遇到善知识,善知识也不收你了。为什么?你头脑中毒太深,洗都洗不干净,这怎么得了?这就是说没有善根、没有福德。

  所以自古以来,佛法的修学,无论是哪一宗、哪一派,一定是教给你先修根本智。根本智是什么东西?就是清净心。如果用佛学的名词来讲,就是先修定。其他的什么都不管,先修定,先把心定下来。这个定下来的方法,各宗用的手段不相同。禅宗用参究,到后来的禅家偏重在参话头。你要想参话头的目的,就是要心静下来,消除妄想执著,目的在此地。净土宗叫你念佛,目的还是一样,用一句佛号代替你一切的妄想、杂念,让心静下来。教下的方法读经,读经不求解义,同样是一个目的。由此可知,方法虽然不一样,目标完全相同。首先把心静下来,心静下来了就生智慧。所以善财童子跟到文殊菩萨,文殊菩萨首先就是教他把心定下来。

  不但佛法的教学从这里下手,我们中国儒家教学也是如此,他也懂得这个原理。你看《孟子》就很明显的给我们说过,「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这两句话就是佛门里面讲的根本智。学问之道没有别的,把你那个妄想心收回来,收回来而已,就是收心。六根在六尘境界上,不打妄想,不起分别执著,这心收回来了,让心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身心清净,自性里面的般若智慧就现前。然后才叫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那叫后得智。一接触,没有一样不明了。这一切法当中,因缘、果报、理事,就像《法华经》里面讲的「十如是」,百界千如,一切通达,这叫成就后得智。所以善财百城参访是成就后得智,这个智慧就圆满了。智慧圆满,这再回到老师面前,所以这个时候愿见文殊师利。下面给我们说:

  【一百一十。】

  你看看表法的,不是数目字。

  【表十地及等觉。】

  『一百一十』,表这个的。用十代表一地,一共有『十地』,从初地到十地这就一百。再一个十,表『等觉』,表这个法的。

  【一一皆具诸地功德故。】

  每一地都具足地地的圆满『功德』。譬如初地菩萨,初地菩萨具足十地等觉菩萨的功德,这是不可思议。我们在一般观念上,下面没有办法具足上面的;上面具足底下,那是没有话说。为什么下下地能够具足上地?这个道理要明了,清净心。清净心中,六祖说得好∶「何期自性,本来具足」。这本来具足的,并不是外面来的!我们现在虽然是没有证得,心不清净,那问问我们,有没有具备十地菩萨如来的功德?具足,哪个不具足?个个具足。虽具足,你不起作用。为什么?你迷惑颠倒,不起作用,这个功德没有法子透出来;人家心到清净,这个功德透出来了。虽然没有证得这个位置,这个功德也透出来。不但讲是初地菩萨,《华严》里面讲,圆教初住菩萨就具足了。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他具足如来果地的功德,所以这个经上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管是哪个位置,这四十一个阶级,任何一个阶级,前后功德统统具足,所以这个法界是平等的。

  了解华藏世界,你对西方极乐世界就不会怀疑了。西方极乐世界比华藏世界尤其殊胜。实在讲,它殊胜在哪里?殊胜在四土圆融,殊胜在这个地方。华藏世界完全是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土,这里面没有方便有余土,没有凡圣同居土。西方极乐世界是把同居土、方便土融和成为一体,这是不可思议。所以你知道《华严》的殊胜,那就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但是《华严》的殊胜,不到初住以上这个地位,我们得不到这个受用。但是西方净土,博地凡夫都得到这个大用,这个受用完全得到了。这是非常非常不可思议,所谓是难信之法。《华严》讲这个,有人相信;净土讲起来,人家不相信。但是那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佛没有妄语。

  自古至今,往生的人太多了。像这次我们在新加坡看到有三位往生的,念佛没多久,也不过是三、四个月而已。连助念的同修,见到佛光,听到天乐,闻到异香,这种瑞相就是证明确确实实往生了。这个事情,我们要尽心尽力去报导。别人见到这个报导,生起欢喜心,发心念佛,将来往生,就是你把这个人度了。你帮助这个人这一生成佛,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因为这个世间,有许多人必须亲自见到这个境界,他才相信;没有见到,你给他怎么讲,他都怀疑。唯独真正见到了,他没有话说的。像DC周广大居士,龚振华做的这个功德大,绝不亚於一位大法师毕生弘法利生,不亚於。他把这个事情详详细细录成一个录音带,向全世界广播。而且他也写了一篇文章,这文章流通的没有他这个录音带流通的普遍。那是念佛三天往生的,多少人亲自看到的。我们再看底下这个文:

  【或不分等觉。即开十信。进退皆表一百一十。此宗三贤行相。不殊十地。故不别表。所谓初住初行初回向初地也。】

  这是另外一个说法。就是或者是『不分等觉』,那就『开十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进退』,并不是菩萨位次有进退,因为到这个时候,统统都是圆满三不退。进,是往上讲;退,是往下讲。譬如说十地菩萨,进是讲等觉,退是九地以前,是这个说法。也就是《华严经》上所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用『一百十一』来表法。为什么?因为他位位圆满。『此宗』就是华严宗。『三贤行相』,不殊,不殊就是没有不一样的,是一样的。三贤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三贤位的菩萨跟十地菩萨没有分别,无殊,所以『不殊十地,故不别表』,所以他就不另外说了。说十地,就是把前面三贤统统包括了,所以底下讲『初住、初行、初回向、初地』,他平等的。

  【二。三乃至十住十地行相皆然。此依大疏辨也。】

  这个说法是根据清凉大师在《八十卷华严经疏钞》里面所说的。这里面的意思,明白的告诉我们,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一真才平等。初住跟等觉平等,位位具足一切位的『行相』,这才平等,平等法界,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个平等法界。由此可知,极乐世界,我们在《无量寿经》里面读到的,看到没有一法不平等,《华严经》可以给我们做证明。平等法界,并不是只有《无量寿经》上讲,《华严》亦复如是,这叫一真法界。如果讲十法界,十法界不平等,一真法界平等。平等的原因,刚才跟诸位说,本来具足。这是因,真因,本来具足。因,还得要有缘,没有缘,本来具足,我们都本来具足!我们现在不平等!果上不平等!缘是什么?缘是没有分别妄想。我们虽然本来具足,但是有分别妄想而不能证得。初住菩萨分别妄想就没有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初住以上的修行,我们佛门里有一句话,叫做「无功用道」。这个地方就是一点都不能著力,著一点力就错了。譬如说,有同修他努力精进的修行,就是想把妄想断掉。他能不能断掉?不能断掉,这一生都断不掉。为什么?用一个妄想断妄想,哪有这个道理?没有这个道理,断不掉的。还有一个念佛念得很勤快,一心一意想赶快得一心不乱,这个人一生一心不乱没指望。为什么?他有个一心不乱,这一心不乱就乱掉了!所以怎样才能得到?什么都不想,自然就得到了。你还有求、还有愿,那就是妄想,那就是障碍,你心里头还有一物,这个东西障碍你。圆初住菩萨以上,这些障碍都没有了。他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求,所以他那个功夫跟我们用功不一样。我们有愿、有求;他无愿、无求,这个境界很难体会。

  从前李老师讲到这个境界,给我们做了个比喻,因为我们也想不通,什么叫无功用道?他给我们做比喻,在大陆上,那个风船(就是帆船),帆船有风的时候才挂帆;没有风的时候,要摇橹。快要靠岸的时候,到了浅的地方,快要到岸的地方,橹也不能摇,用什么样的?用竹竿,用竹竿撑船。这种情形、境界相,你们年轻同学不知道,你们没见过。你们没有见过不晓得。年老的人,在大陆待过的,知道这个情形。可是快要接近岸的时候,接近岸没有多远的时候,这个撑也不能撑了,竹竿也收掉,收下了。让这个船头慢慢自然上岸,他说那一段叫无功用道。就是一点都不能用力,也不能摇橹,也不能撑竿,这个船藉著那个力量自自然然缓缓的往岸边上靠,这叫无功用道。老师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去体会,这就是古人所谓,此处用不得力,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圆初住一直到成佛,这四十一个阶级,他们修行的方法都是这样修的。所以叫无修而修,修而无修;无证而证,证而无证,这个话是对圆初住以上人说的,不是对我们说的。我们要是错会了这个意思,那就糟了,那就坏掉了。我们今天要摇橹,也要撑竿,我们没有到那个功夫!不行。所以我们是有修,要有证,功夫不到家。至少,我们这个摇橹、撑竿要撑到西方极乐世界。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大概就入了这个境界,就是无功用道。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前,我们还是要用力,跟这些菩萨们修行的方法不一样。这种修行方法全是极乐世界的,我们应当要晓得。下面解释:

  【一道栖神者。栖托心神也。】

  这一句很像禅宗二祖慧可见达摩祖师,求达摩给他安心,是不是?这心不安!心要安在哪里?这个『神』就是心,这是『心神』。我们的心要安在什么地方?『栖』就是安的意思!心安住在哪里?经上告诉我们『一道』。

  【一道有三义。】

  在《华严经》这一段经文里面讲,有三个意思。就是说你的心要安在这个地方。第一个意思是讲方向。说老实话,我们的修行要有一个方向。没有方向,决定就乱了,要有个方向。

  【一唯向南。】

  他有个方向。

  【二唯一因一果。】

  这个重要。因果要相应,而且不能乱,一个因,一个果。这一个因是什么?我自己读《华严》,讲《华严》总讲了十七、八年,我最大的心得,就是《华严》讲的『一因一果』。我在这部经上所悟得的,一因就是念佛,一果就是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到最后归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看他出来参访,跟五十三个善知识,前后次第都含著有很深的意思,不是随便说的。第一个善知识就是代表初住菩萨,他出来参访第一个老师,教他什么法门?念佛法门。跟善财童子讲了二十一种念佛的方法。虽然经文上并没有指明念阿弥陀佛,没有指明,我们晓得教给他念佛。究竟念什么佛?说了二十一种,没指出来。经念完了,到最后普贤菩萨,就是最后一个善知识,一个头,一个尾,最后一位善知识指明白了,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这里才恍然大悟,德云教他念佛念什么?就是念阿弥陀佛,彻始彻终,始终是一,一个因,一个果。

  当中,五十一位善知识,代表世出世间一切法门,不仅是佛法,世间法统统代表了。这些善知识自己所修行的法门是代表佛法,他所从事的行业,这里面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是代表世间法。所以这些人是代表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门。这一切法门是什么?这一切法门叫助修,念佛是正修,是正助双修。同时显示出这个念佛法门,不碍世出世间一切工作,不妨碍。不但不妨碍,而且对於世出世间所有一切工作都有帮助,这不可思议。所以这部经真正是有用处,对於我们现前的社会有很大的帮助。不管你从事哪个行业,佛经里面教给你,你要用什么样的心态,要如何去努力,能够把你的工作做好,贡献於社会,造福人群。

  从这个地方也能看出,世间法跟出世间法是一,不是二,这叫一真。一真法界在哪里?华藏世界,华藏世界在哪里?就是我们眼前的社会。我们有华藏的心,现在这个世界就是华藏,确实境随心转,一点都不错。这是我们读《华严》要留意的,如果在《华严经》,这一点不能体会,这个经叫白念,这自己得不到利益。这一因一果。我对於净土法门,所以深信不疑,极力的赞扬,实在讲,是从《华严》得来的。当初李老师苦口婆心的劝我,我都没有认真,总不能完全肯定来相信,还是有怀疑,对这个法门并不认真的学习。一般人看到我相当认真,其实我对於很多大经大论非常喜欢,所以把这个净宗法门顶多,不过是给它们看成平等的而已,以前是这么一个心态。这十七年《华严》讲过之后,豁然在这里体悟到,才晓得净宗是一切诸佛所说无量法门的归宿,结归就是最后都归在这个方向。

  前面讲方向,方向向南。南,如果诸位你都找南方,那佛都喊冤枉,这冤枉死了。哪有善知识都住在南方?东方、西方、北方都没有善知识了?那成什么话!这个南代表光明。印度跟中国都讲求五行,五行,南方是火,东方是木,南方是火,西方是金,北方是水,所以火代表光明。南方就是什么?光明之方。所以『方尽南矣』,哪一方统统是都是南方。为什么?只要有智慧的人、有学问的人住在那个地方,那个地方叫南方,他是这么说的。不管它是什么东南西北,真正有智慧、有道德人所居住的那个地方,叫南方。所以你不要把这个字看呆了,它是表法的,它不是代表方向,它是表法的,叫智慧之方,光明之方,它表这个,代表这个。所以我们心地有光明,心地光明,你才与诸佛菩萨的光明相应;我们心地不光明,诸佛菩萨的光明我们也见不到,这就是讲感应道交。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心地要清净光明,这样你就会时时遇到真正善知识。心地不清净、不光明,想求善知识,求不到,找不到的。

  【三万圣千贤。皆修万行。更无异路。三皆一道义也。】

  『万圣千贤』就是说这些菩萨摩诃萨们,「贤」是讲三贤位的菩萨,「圣」是讲地上菩萨。如果就本经上来说,就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统统都走这条路。『更无异路』,都走这条路。这条什么路?我们现在明了了,这一条就是念佛的道路。所以念佛法门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十方一切诸佛如来,没有一尊佛不赞叹的,没有一尊佛不宣扬的。我们读《无量寿经》,从《华严经》上得到了证明。尤其《华严》,经文上明白的告诉我们,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尤其我们在这文里面看到,他地地具足前后一切位的菩萨。往前面看,他就具足了初住菩萨,尤其是在五十三参里面,初住菩萨是吉祥云代表的,就教善财念佛。他教善财念佛,当然他自己也念佛。我们俗话常说「先入为主」,第一个人教的,这很重要,这启蒙!这是为主。他教他念佛法门,由此可知,念佛法门是他主修的。当中这五十二位善知识所讲的都是讲的助修的,正助双修。一直到末后,遇到普贤菩萨,这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的功德圆满,成佛了。所以我们晓得,这是一切法身大士统统走的这条道路。

  明了这个事实,我们对於无量无边的法门、宗派,我们看到了心里面统统欢喜平等。不管他现在赞叹我这个宗怎么好,你们不好,我们点点头,你统统都要到华藏世界去,到了华藏世界还是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知道你走的那个路线,我清楚。到后来怎么?到后来我们归到一处!实在讲是,他不了解那个路线,我们了解,我们太清楚了。即使是邪门外道,即使今天破坏佛法、消灭佛法,他将来还是往生净土。

  所以一个真正念佛人对於一切人统统是平等的。心平等了,当然心就清净,我们看一切妖魔鬼怪都平等,从理上讲,皆有佛性;从缘上讲,他口里也念一句阿弥陀佛,我们晓得这是金刚种子,种在他阿赖耶识里头。现在虽然造罪业,他将来要受果报,地狱三途,他是有分的。可是果报毕竟还有受尽的时候,受尽了,将来遇到这个法门,他还是这个法门,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怎么不平等?当然平等。所以既然平等,他来挖苦你、骂你,你何必生气?你生气的时候,你的心不清净,你对这个事实没搞清楚。搞清楚了,没有不平等的,没有不清净的。但是眼前这些境界,是是非非、真真假假,我们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这是智慧;我们对这个境界,处之泰然,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是功夫,这就叫做念佛三昧。三昧是正受,正常的享受,就是念佛三昧。你自己真正得到念佛三昧,你看这个世间没有一样不平等,心得真正的清净,真实清净。所以这到最后都是『一道』,现在是无量无边的道路,到最后都归一道。他说那个道好,我们这个道不好,我们晓得,每条到最后都通到一个道路。底下这解释:

  【明正为南者。】

  『明』是光明,『正』是正知正见,明是智慧。

  【谓善财始自发心。】

  这是讲到善财童子初发心。

  【福城东见文殊。】

  这是他发心学佛,拜第一个老师,这个老师叫启蒙的老师。启蒙的老师很难得,文殊菩萨。『福城』都是表法的,诸位不要去考据印度有没有这个城?没有,找不到的,表法的。文殊菩萨住的地方,怎么没有福?是不是?如来正法弘化的地方,这个城市就是福城。那在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台北就是福城。为什么?有佛法!有大乘佛法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福城。城东,『东』是代表初的意思,太阳从东面出来;西面,就降下了。古时候太子,储君住在东宫,是不是?就是取的这个意思。所以这是讲他(表他)最初见到老师,文殊菩萨。

  【便渐次展转。】

  刚才说过,在文殊菩萨那里成就了根本智。这个根本智,在我们后世,在中国就叫做五年学戒。五年学戒就是培养根本智的。学佛不能没有福,没有福,干什么都不能成就。所以成佛叫二足尊,「二」,一个是智慧,足就是圆满、满足,智慧圆满、福德圆满,这两种圆满叫二足尊,所以不可以不修福。因此学佛的同修,实在讲不管是在家、出家,要从修福开始。修福就是要布施。布施并不完全指财物,财物布施,并不完全指这个。还要用什么?头脑要布施,多想一些好事,这是布施,多替别人想一些好事情;体力要布施,为大众服务。从前在寺庙里面,帮寺庙整理环境,寺庙里面工作很多,道场很大,维护这个道场的工作,我们统统要做。

  像六祖大师,他到黄梅八个月,他修什么?福慧双修。修福,他派在槽场,那个时候寺庙大。所谓槽场,就是做粗工的这个地方。舂米破柴,照顾大众的饮食起居这个场所。他在那里做那个工,这是修福。除了工作之外,那要修定。修定,禅家所用的方法,一个是观心,一个是参话头。六祖到黄梅可以说,他已经是个成熟的人了,只等五祖给他印证而已。所以他对五祖说,「弟子心中常生智慧」。如果心不清净,怎么会生智慧?我们这个心,一天到晚生妄念、生烦恼,人家的心里头生智慧。由此可知,他的心清净。传法传给谁?就传给心清净的人。这是传法、得法必须要具备的条件。心不清净,没有资格传法。所以神秀还要时时勤拂拭,还没擦干净,还在擦,还没有完全擦干净,他不能得法。六祖那是干净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干净了,不要擦了;他还在那里擦。福慧双修。

  在教下、在净宗,我们提倡读经,不要求解,这一部经先把它念个几千遍。如果像我们这个本子,这本子很好,够分量。连经、连疏带钞,包括我们现在讲的序文,全部整本的,你每一天念一遍,你念上十年,行了,你一定开悟。这念上十年是心定了、清净了,不打妄想了。所以从前一般定的时间是五年,这五年就叫你念一部经,什么都不要想,规定你念几千遍。一天念一遍,三千遍,差不多就是十年。十年,三千六百天。像这样的经,你念三千遍,一天念一遍,心定了,其他的什么都不想,什么也不要看,心定下来了。真正得定,心清净了,这就是毕业、出师了,老师不留你,你出去参学。出去参学,成就后得智。所以善财童子也是经过这样的训练。

  我们今天学佛同修很多,为什么你不能成就?你没有经过这个基本的训练。所以人家求学,这是我们看看古人,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就开悟了。你要问什么原因?是因为他们用清净心来接触佛法。清净心接触佛法,一切法都是清净。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法不清净的。我们今天缺乏,一开头不训练清净心,我们是散乱心、染污心,接触佛法更染污。世出世间法来一个大染污,你怎么会成就?不可能成就。所以诸位要想在这一生成就,要牢牢的记住,要真正肯放下,至少要放下五年,五年把所有一切经论统统放下,世出世间法一切放下,天天念一本书。我从前也常说,这就跟共产党讲的洗脑,天天念一本书!把头脑里头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部给它洗得干干净净的。用这一样东西来薰习,薰习五年,这妄想杂念少了,然后再接触佛法,不一样了。所以从前人为什么年纪轻轻就会开悟?我们现在学一辈子,愈学愈糊涂。绝对不是我们聪明智慧不如人,我们方法错了。

  所以有一些佛学院来找我,我不肯去。什么原因?我知道叫误人子弟。从前说误人子弟要下十九层地狱,这个事情怎么可以做?我们晓得这个方法,教给人,他不相信,甚至於还误会,他说你自己学那么多,叫我们都不要学,学一样,你这个人怀的心不好。是不是?还被人误会,有什么法子?从老师那里得清净心之后,也就是得根本智之后,出来参学,『渐次展转』:

  【一向南行。历诸善友。】

  『历』就是遇到,拿我们现在来讲,参访亲近。『善友』就是善知识,也就是老师,到处去寻师访道,请人指教。底下就说明:

  【明者。】

  『明正』是「南」,可见得,这并不是指的东南西北方位上的南。

  【以南主火。】

  在五行里面,南方是『火』。

  【是阳是明。】

  北方是阴,南方是『阳』,阴阳是在方位上这么配的。阴是暗,阳是『明』。

  【北主水。是阴是暗。正者。不住东西二边。】

  东西是二边,南是『正』的。所以我们中国从前,政府办事的机关,那个建筑物一定是朝南,都取这个意思。你们看看北京的皇宫,坐北朝南。你再去注意一下,所有地方县政府,我们称它县衙门,它的建筑也是坐北朝南。取什么?取智慧,取正大光明。你才能够为一个地方,所谓父母官,为这一个地方造福。这也就是我们讲风水。这个方位是处处提醒你自己,它有这个作用在。所以他『不住东西二边』。东西叫二趣,二边!

  【当南北中正之道。表求法者背暗向明。离边当正。故云明正。】

  这把这个意思解释出来。所以它这个「南」,不是东南西北的南,是光明正大的心态,光明正大的参访,成就自己的光明正大,这个意思。

  今天时间就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底下还有解释,『明正』还有三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