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二十九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29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六面第一行:
【由智净明。故含性。由性空寂。故入智。法喻一一相对。昭然可见。如肇论说古师云。无心於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则心净物存。物不能入心。如天有云雾。天不能入海。故肇公判云。失在於物虚。】
这段文有喻、有法,『喻』是比喻,『法』是正说。这段是讲智慧,上次已经把这个意思给诸位说了一个大概。真智之难懂,就是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习惯了分别执著,总是把这些事情看作真实,而且看作个个不相关,不知道这个定与智是一,不是二。不但前面所讲的这定跟智是一,就是净与智也是一,不是二。净智不二,那就没有一法不是般若真智,这才叫做妙智。佛证得了之后,所谓是清净法身,《华严》上又称为同圆种智,这个范围讲的就非常广大。情是有情众生,无情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身外的万法。佛说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同是同时,根本就没有办法在这里面去划界线,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深。
因此,过去欧阳竟无居士,在民国初年有一篇很有名的讲演,他的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这么长的一个题目。非宗教这个意思我们已经能够明了,为什么又说非哲学?他说佛法不是哲学,哲学都是有对立的,就是相对当中建立的。佛法里头没有相对,没有相对就整个是一体,能智与所智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哲学有能所,佛法没有能所,所以它不是哲学。这就很难懂,这是佛法讲到真实的境界,也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这一切万法的真相就是如此。《华严经》完全是跟你讲真实的,如来亲证的境界。佛证得的境界,佛告诉我们,我们虽然没有证得,实际上跟佛没有差别,所差别的是佛对於这个境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对这个境界是含糊笼统,搞不清楚,就这么一桩事情;绝不是说佛的境界跟我们的境界不一样,那你这个想法就完全错了。明白这个意思,才知道《华严经》上就是说的我们自己本身的事情,分内的事情。本身之外,《华严经》上一个字也没提到,你才晓得这部经与我们的关系多么的密切。
这一句是从上面一句来的,就是「性彻智体,智含空性」,就这一句来的。这两句说绝了。那由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性与智的确是一,不是二。性是讲真如本性,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学里面称之为本体,在佛家里面称之为本性。在有情的众生,佛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对於有情众生说的。有情众生,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动物,凡是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叫有情众生。在无情的众生,佛给它起了名字叫法性,无情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植物、矿物乃至於自然现象,那虚空也无情,也包括在其中,叫做法性。
虽然名称不相同,佛性、法性,但是你要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绝对不是两个性,是一个性。性是本体,性也是禅家所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根本。世出世间一切万法,统统是由这个根本生出来的;这个生,也可以说是变现出来的,一切万法统统都是它变现出来的。一切万法包括了智慧,我们这个智慧作用也离不开它。由此可知,没有一法是独立的,没有一法是分离的,整个万法是一个整体。几时你要悟入这个境界,那就值得庆幸,经上讲的你证得清净法身。法是什么?一切万法,知道一切万法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万法,这叫证得法身。不以这个肉身为身,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身,你想想看这个身还有生灭吗?这身没有生灭,这叫清净法身。佛在经上讲佛有三身,我们哪个没有三身?你有法身、你有报身、你有应身。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讲得更清楚、更明白,他说法报应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就在我们这个身体上,这三身就具足。我们的真性、理体是法身,我们的智慧、德能是报身,我们的肉体是应身,三身统统在一身里面能够显现出来。
今天这个文上说,『由智净明,故含性』,这个地方值得注意的是智,智慧,佛经里面常讲的般若智慧,不是世智辩聪。为什么?世智辩聪不清净,没有办法含性。所以智净明故含性,这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智净就是明心,含性就是见性,就是明心见性,我今天就是心不明,所以性见不到。由此可知,智慧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心不清净,你生出来的智慧,那叫世间的聪明智慧,不是佛法所说的。佛法里面讲的智慧,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经里面讲世智辩聪,就是世间的聪明智慧辩才,佛法把它列入八难之一。这个难是遭难,遭什么难?障碍你见性,障碍你般若智慧现前,这叫遭难。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学佛目的在哪里?目的就是要净智现前,就是要开智慧;智慧不开,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佛法修学的目标是在般若智慧。如果你学佛,把目标搞错了,观念错了,方法也错了,你怎么能得到证果?证果就是般若智慧现前。这个智慧现得愈多,你的地位就愈高,能够透一分出来,这就是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破一品无明,透一分智慧,般若智慧现出一分;破二品无明,你就露二分,那你就是二住菩萨。所以,《华严经》里面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阶级从哪来的?就是你无明破多少,你的般若智慧现多少,这样分出来的。这个智慧是要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心不清净,没法子,读经读得再多,听经听得再多,念佛念得再多,都不行,都没有办法。你才晓得佛法那个法门里头,真的有难行道、有易行道。搞一辈子,心都不能清净,烦恼重重,智慧不生,这一生佛就白学了,这叫难行道。易行道是念佛求生净土,烦恼不断也没有关系,智慧不开也没有关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古德说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叫易行道。这一条路是人人都走得通的。所以《华严》它摄机不广。你想净土法门,它所摄受的根机是九界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它统统都包括了,它教化的范围那么样的广大。《华严经》范围很小,只限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说圆教初住以上是它教学的对象,圆初住以前都不是《华严》的当机者,它教化众生的范围小。但是像这些理论我们要认识、要清楚。为什么?对於我们念佛想得一心不乱,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提高品位,那的确是很有帮助。
如果念佛念到真正有把握往生,净宗经论里头说得很多,心净则土净。我们不一定要得念佛三昧,不一定要像《华严》这样开智慧,我们不一定求得这些。但是心愈清净,你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就愈有把握,他相应。这一点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所以要知道我们所求的是什么,远的目标是西方净土,近的目标、当下的是身心清净,我们求的是这个。这个身心清净,虽没有得到定,与定相应。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必要的那些牵挂都要放下,没有必要的统统要放下,你心才会清净。
这个地方讲由智净明,这个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智慧光明。这个智跟真如本性是相等的,你说真如本性多大,他这个性就多大,这个智就多大。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擦得干干净净的,那镜子多大,它光明就多大。不会说镜子一半放光,一半不放光,不会的,它整个放光明。可见得,智与性是相等的。『由性空寂故入智』,性跟智妨不妨碍?不妨碍。为什么?性是空寂的,智也是空的,智并不是有一个体积,有一个形像,没有。所以,它没有妨碍。
前面讲的比喻跟法『一一相对』,因为他底下讲,前面这个比喻是用海与天空,那是比喻,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的智与性。下面,他引用僧肇大师几句话,也引他的话来作证。《肇论》说『古师云:无心於万物,万物未尝无』。万物是本性的相分,性是体,有体它就会现相;虽现相,相不碍体。体是空寂的,相当然不会是真有。它体是空寂的,相怎么可能是真有?所以相叫妄相,叫幻相,经上也叫它做妙有。怎么叫妙有?妙有不是真有。所以,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这桩事实,诸位如果细读《楞严》,慢慢把《楞严经》的经义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体会,你就会明了,知道空有是一,不是二。《心经》是《大般若》里面的总结论,是《大般若》的纲要,里面最著名的四句话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么?色是物相,万物。万物是色,心是空寂的,心性是空寂的,心性就是万物,万物就是心性。你要见性,性在哪里?一切万物就是性。我们今天所以见不到性,就是我们的心不清净。心在万物里面,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就见不到性。所以见不到性就是见不到万物的真相。本性也叫做实相,佛经上名词用得很多,所说的都是一桩事情。只要「无心於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则心净物存』。物在,不是不在,『物不能入心,如天有云雾,天不能入海』。这个比喻好懂,天上有云彩,在大海上,天上有云彩的时候,这个天的影子照不到大海,它当中有了障碍。
底下说『故肇公判云:失在於物虚』。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了性?我们把这些万物当作真实的,不晓得这个万物,《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知道它是虚妄的,所以我们见不到真相。不知道这些万物是虚幻的,如梦幻泡影,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这个事实,我们这智与性当中有一个障碍。这个障碍并不是真的有,如果真的有,那个事情就麻烦了,那还能拿得掉吗?这个障碍就是我们的妄想执著,就是这个东西。所以障碍有没有?有,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只要你念头一转,障碍就没有了。你这个念头转不过来,那这个障碍是真正成了障碍,确实碍事。换句话说,它关键就在观念上。
这一段是讲妙智,妙智这是第二段。妙智是从智定里面生的,智定是定功到了极处,最高的定是寂灭定。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智定,照就是妙智。宇宙人生一切万法,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究竟,这是真智。再看第三段,第三段讲真身。
【明真身。】
这《疏》里头只有两句:
【星罗法身。影落心水者。】
就是这两句。『真身』刚才讲了,法身,也就是禅家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找到了。真正自己,佛说真身有四净德,常乐我净。常是不生不灭,乐是永远没有苦,三苦、八苦没有,真身里面没有,我是主宰、是自在,决定自己能够做主宰,决定得大自在。我们今天不能做主,我们每个人都想不老,他天天要老,这就做不了主。我们想最好不吃饭也不饿,可是到时候非吃饭不可,这都是做不了主的地方。佛经里面讲「我」的定义是主宰的意思,可见得我们自己实在讲,於这个身体与环境,我们统统做不了主宰,被环境所转,这很可怜。所以,凡夫无我,自以为有我;无乐,自以为有乐。常乐我净在凡夫分上,佛讲这四种颠倒妄想根本没有,自以为有。但是常乐我净是不是真有?是真有,真身具足。真身要什么时候证得?前面这智定妙慧成就了,真身就证得了。所以,《疏》里头这两句话,『星罗法身,影落心水』。我们看下面宗密大师给我们解释这两句,看他怎么说的。
【由前理智冥合。】
这个『冥』在此地有自然的味道,自然是一体,融合了一体,理就是智,智就是理。理是体,智是作用,理就是前面讲的性。
【故得一切诸法无非法身。】
理性是自己,智慧也是自己,理性是自己。没有智慧,你不认识他是自己,智慧一现前,这才认识了,原来这是自己,这是真正的自己。所以,佛与大菩萨普度一切众生,叫做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佛菩萨为什么这样辛辛苦苦到处去劝导这些众生?为什么?我们今天世间人每天拼命的去工作,为什么?为名为利。如果没有名利,谁去干?谁都不去干。十年前的中国大陆,外国人去参观,出来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中国这个民族是全世界最懒惰的民族,都不愿意做事情。现在好一点了,为什么不愿意做?一个月只给你二十块钱。做也二十块钱,不做也二十块钱,大家都不做了,就是你怎么样辛苦去做,你得不到,名利统统得不到,这个动力没有了。自由世界为什么大家拼命做?因为你做多少,你就能得多少,全部是你自己得到的,所以他拼命做。推动的力量名与利,这两个力量在推动,这个社会才有进步。要是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这个社会大家都不动了。
那佛菩萨名利也不要,他为什么积极在那里做?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他那个原动力就高明了,那个动力是永远不灭的动力,不像我们世间名利会中断的,不是永远不灭的动力,他那个动力就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个简单说说,拿现代的话,粗浅的话来说,就是爱心。这个爱心是觉得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就像父母爱子女一样,没有条件的,是一体,没有条件的。证入这个境界,他看一切众生,看一切万法,给诸位说,比父母爱护儿女的心还要来得切,因为子女跟自己毕竟不是一个身体。入了这个境界,一切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你想这个关系多密切。所以,知道『一切诸法无非法身』,这个时候刚才讲,不是以这个肉体肉身做为自己己身,是以一切万法为自己的身体。他这个身体多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
【十方世界众生有发菩提心。心识净者。无不应现而为说法。】
佛来了没有?佛没有来,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看《生无生论》里头讲得很好,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你们想想,你们到那里去,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到那去,没有地方去,这叫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弥陀是谁?弥陀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净土?净土还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你说你到那去,自己到自己去,这给你说的千真万确的事实。可见得,我们的心念与十方诸佛菩萨,与十方刹土,与一切众生都是教人成一体,念念都感通、都感应、都通达了。而是我们自己这个心念乱了、杂了,这个感应的力量就薄弱。就好像前面比喻一样,这星罗就是满天的星斗,晴天我们看晚上满天星斗,如果有了云层遮住,那我们就看不见。不是夜晚没有星星,是云层遮盖住了。
我们今天之所以见不到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不来现身给我们说法,就是我们有云层遮住。如果没有这个云层,你的心清净像这清水,你看月亮、星星那个影子都在水中,月亮、星星并没有到水里头来,水也没去,自然影现其中。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阿弥陀佛怎么来的?就这样来的,是我们念佛一念清净心,一念至诚心,那个菩萨就自然现了形,绝对不是心外有一个佛会来,没这个道理的,这是讲不通的。所以,一定要相信自佛他佛是一,不是二。你晓得这个道理,你对於这个法门就决定不会疑惑净。你看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得明了,净土是自己清净心所现的。净心就现净土,秽心现秽土。由此可知,净秽都是自心,不是心外有这个东西。由此可知,净土、秽土统统是自心变现出来的,确实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事实我们晓得。
你学佛学什么?有人学了很多年的佛,不知道学佛是什么?不晓得怎么个学法?佛是觉,学佛就是学觉,觉而不迷,就学这个。修净土,净土怎么修法?净土是修清净心,心净,土就净了。净土是果报,净心是因,因与果一定相应,因果不二,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所以,你心清净了,净土就现前。几时往生,还得要问别人吗?预知时至是当然之理,自己怎么会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不晓得这个道理去修,修到心地相当清净的时候也能够预知时至。知道这个道理,没有一丝毫怀疑,这样的功夫是决定可以得到的。这是真实,一切法里头最真实之法。
这是讲西方净土比一切诸佛刹土要真实,它真实在哪里?其余诸佛刹土给我们讲不真实,不真实在哪里?实在讲,说真实与不真实是方便说,是对我们凡夫来说的。真实法里面,真实法是平等法。平等心是道,平等心是法身,平等是真如。由此可知,佛有许多的说法,是对我们现在心不清净、心不平等,才给我们说种种比较的法。这些事理、真相我们如果能搞清楚,不能十分清楚,稍稍能体会到一些,你对於这些不思议的经论就不会怀疑了。为什么经上说,你见到阿弥陀佛就见到一切诸佛?你生到西方净土,就生到一切诸佛的刹土?你把这段文要是能体会,这个疑问都没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那我们在此地修,还不是一样的,何必要到西方净土?何必要去见阿弥陀佛?理上讲完全正确,没错。可是事上,我们毕竟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太重,这个环境里面五欲六尘一勾引,我们这个心又乱了,这才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外面没有这些恶缘,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是帮助我们恢复清净心的,不会给我们扰乱。所以,在目前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必要的。你不去,不去试问问看,你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质环境,你还会不会受影响?如果真的不会受影响,去不去的确是无所谓,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还受影响,那最好还是去。
这就是佛怎样去度众生?怎样去教化众生?众生心地清净,菩提心,菩提是觉,他心觉悟了,他不迷了,他心清净了,佛就来了。《金刚经》上说得好,你看如来,什么叫如来?如来真正的意思,没有来也没有去。「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叫如来。你看那个水里头月亮的影,来了没有?没有来,它没有来,无所从来,的确也无所从去。只要你心水净了,诸佛的影像就落在你的心中。『心识净者,无不应现而为说法』。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感应道交,你才晓得这个感应是从哪里得的?是从清净心得的,这个感应是真的。如果心不清净也有感应,我想个佛,那个佛就来了,我心根本就不清净,那个佛来了,诸位晓得,那个感应,那是妖魔鬼怪变的样子来应。你心里一个妄想,他就现个相来应,来应叫你欢喜,叫你起烦恼。欢喜是烦恼,一欢喜,心不清净了。
喜、怒、哀、乐、爱、恶、欲叫七情,七情统统是烦恼,喜欢也是烦恼。总而言之,你心不清净,心不平等,这是魔来扰乱你。这是我们自己要晓得,我们心不清净,烦恼重重,妄念常常起来,贪瞋痴慢都还有,天天去求佛,佛是天天都来应,这个麻烦大了。如果有这种现象,我想大概有半年,他就会要到精神病院去了。在中国、在外国这样著魔的人很多,我们看到实在非常可怜。这被魔欺骗了,他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超过别人。你看你们学佛学了多少年,佛菩萨也没有见到,我天天见到,我一拜佛就见到,一念佛就见到,想见什么佛,佛就来了,想见什么菩萨,菩萨就来了,灵的不得了。
前几天有个同修告诉我,我们在台中有个老同修,也是李老师的学生,以后学密去了。听说这个感应不可思议,每次拜佛都看到佛的放光,灵验的不得了。阿弥陀佛也不念了,背弃李老师,这背师叛道。现在听说什么?最近有病去检查,得了癌症。医生判断他顶多只有半年的时间好活。现在想想,那个密不灵,现在回过头来念阿弥陀佛。还不错,到临死的时候还知道回头。
人之长病,说实在话,心不清净会长病,心要清净不长病。所以,你要想不生病,你注意两桩事情,第一个是心清净,第二个是身清净。身清净,就注意饮食,我们俗话常说「病从口入」,不要贪吃,吃东西分量要少,不要吃得很饱。吃东西要简单、要干净。现在,由於报章杂志什么报的这个营养,那个营养,那都是骗人的,是把你口袋里的钞票去营养他去。你自己吃那些东西,说不定吃了一身病。所以,饮食要简单,心地要清净。心愈清净,你需要的营养愈少。因为我们体力的消耗就是营养的消耗,营养是能量,身体是个机器,要补充能量,像汽车一样,你不加油,它就不能跑了。人需要加油,需要加能量。能量消耗到哪里去?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所以你心愈清净,这妄念愈少,就变成一个省油的车。你一天吃一点点就够了,这营养就够、就足了。你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吃五顿都不够。
这是真正养生之道,多少人不懂。你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样补的东西都不要吃,那个吃了决定坏事情,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你们同修当中有很多送了些补品给我,我第二天就送给别人去了。为什么?我不需要,我吃的东西很少,这些东西你放在那个地方,放久了就坏掉了。所以,你送给我,我马上转送别人。你们要了解之后,从此以后不要再送这些东西给我。这是真正养生,叫我们的身体不生病。尤其中年以上,什么是真正的福?不生病是真福,有钱有势不是福,身心健康,没有病苦,这是真正的幸福。真正幸福是自己修得来的,怎么修?修清净心,生活简单,愈简单愈好。下面是比喻,我们把它念下去,这比喻好懂。
【如秋天空朗。罗列星辰。万器百川。不分而遍。】
这是特别比喻『秋天』,秋高气爽。秋天的天空特别的晴朗,以这个来做比喻。『罗列星辰』,秋天的晚上,星星特别的明亮。『万器百川,不分而遍』。万器是比喻,统统是用来装水的,川是河流,我们用盆装一盆水,用碗装一碗水,在秋天你看那个水里头都有月亮的影子,取的是这个比喻。秋天不分而遍,月亮没有分别心,哪个地方有水,它的影子就现在当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比喻像诸佛菩萨一样。下面有河,我们念下去:
【晴空列星宿。】
『宿』是星宿,月亮也是星宿,晴天罗列这些「星宿」。
【以喻法身。】
比喻如来的『法身』。
【净水澄川以喻机感。】
这比喻说十法界一切众生,众生心净,佛菩萨就应现;众生心地染浊,佛菩萨就不现。
【法喻对合。理亦昭然。】
这个法跟比喻合起来看,很清楚、很明白,但是这个地方要跟诸位说明了。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这就是法身来应,这种应现完全是自然的。当时那些众生求道心切,发菩提心,求道心切,心地清净,所以释迦牟尼佛自自然然就降生了。你问他,你为什么要来?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这是没有理由的。释迦牟尼佛是从法身变化的应身到这边来的,那个法身,天上的月亮;应身,水里面的月亮。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人间,应身,这是以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不以佛的身分,那这个历史上记载太多了,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这个示现完全是自然的。所以,经上展开那个时间都讲一时,不记载年月日,没有年月日。
一时怎么讲?众生心清净的时候,与佛感应道交的这个时候,这叫一时。一时,古德的解释叫机感相应,师资道合,这叫一时。佛经所讲的这个原理,我们听了不少,多少懂得一点,能够体会到一些,它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心清净,一个人心地真诚,佛也现身。这个现身可能是短暂的,因为我们那个清净心有的时候保持不久,过几天心又不清净。所以一念清净,一念就相应,第二念不清净,第二念就没有了,就不相应。知道这些,我们要发心,如何把这个清净心保持,不要叫它失去,那这样感应的力量愈来愈强大。所以求佛菩萨,我们要怎么求法?谈条件,佛菩萨你保佑我,我怎么样来供养你,你保佑我发大财,今天我赚一万块,我明天拿一百块钱来供养你,这谈条件的,这个事都是假的,没有这个道理;这是没有条件好谈的,唯有自己心地真正清净,才能够感应道交。
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可以说是无时不现身,无处不现身,哪个地方人心清净,他那个地方就现身,什么时候清净,什么时候现身,真的。就像那水里头月亮一样,你这个水一混浊,就没有了,就看不见了。一清净,这个月亮又现了,不是它有来去,它没有来没有去,无来无去,所以才无处不现身,没有来去。问题都在我们自己,觉迷染净,关键在此地,不在佛菩萨那一边,因为佛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不受染浊。两方面都清净,这就感应道交。诸位要是求感应要这个求法,这是正确的求法,从自己清净心里面求,只求身心清净,其他的什么都不求,感应是自然在其中。下面引:
【故大经云。】
这个《大经》就是《华严经》。
【菩萨清凉月。游於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这是《华严经》上的一首偈子。
【但彼以月喻菩萨。此将星喻法身。余义同也。】
这是比喻不同地方就这一点,《华严经》上用月亮比喻『菩萨』,这个地方是以「罗列星辰」比喻『法身』,其他的意思完全相同。
【然应感相对亦有四句。】
这是完全从事相上感应有这四种:
【一。一星入一器中水。如一佛应一众生。】
有这种情形。像在抗战胜利的第二年,周邦道的夫人见到地藏菩萨,那就是这个情形,『一佛应一众生』。她那个时候还不懂佛法,但是我们晓得周师母过去生中一定是学佛的,而且善根非常的深厚,虽然她没有闻到佛法,她心地非常慈悲。待人接物是先人后己,很难得,处处替别人著想,不想她自己。所以,她以后到台湾遇到李老师才学佛。她往生的瑞相非常之好,火化之后有三百多颗舍利。女众学佛当中非常的稀有。她在南京住的时候,遇到地藏菩萨去向她化缘,因为她不信佛,她也没给他,地藏菩萨也就走了。怎么知道是地藏菩萨?是到台湾来之后,她把这个事情讲给李老师听,李老师告诉她,你所遇到的是地藏菩萨。
这个事情的确是很奇妙,在大陆上那个时候,居住的房子不像我们台湾的房子,是中国老式的房子,这老房子一进一进的好几进。每栋房子当中有个小庭院,后面又是一栋,再有一个庭院,后头又有一栋,房子很深。从大门走到里面这个路是很长的,而且门都是关到的。她是遇到一个出家人来跟她化缘,当时她没有感触到,问她化香油,她也没给他,这个出家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忽然发现,她说这和尚怎么进来的?我家里重重好几道门,没有开,他怎么来的?走了这个人没有了,这个门也没有开门,他怎么来的?怎么去的?就愈想愈奇怪,愈想就愈没有办法解释。这个疑问在心里头好多年。遇到李老师把这个情形告诉他,李老师告诉她,这是九华山地藏菩萨给你化缘,这才恍然大悟。所以,她有一篇文章叫《遇地藏菩萨记》,记载这个事情。这就是『一星入一器』。
【二。一星入一切器中水。如一佛应一切众生。】
这在我们中国也有例子。这是我在《高僧传》看到的,这位高僧大德名字我忘记了,我是初学佛的时候喜欢看这些东西,看故事,差不多三十年前看的,看的这个也是不可思议。这个法师是印度人,在中国弘法,这一天,他准备回印度去。法师要回印度去,就有许多的信徒要给法师饯行,请法师来家里供养,法师都答应了。同一天,同一个时辰,因为出家人吃饭都是以中午,日中一食,都是中午。到第二天,法师要走了,大家都到城外十里长亭去送行。送行的时候,每个人都非常欢喜,法师真给我面子,昨天在我家里应供。那个人听不对,他说昨天在我家。那个听也不对,在我家的。结果大家互相一问,说穿了,他分五百身同时去应供。五百个人家请他去,他家家都到了。所以,才晓得法师有神通,分身术,一身应『一切器』。他现这次神通,他就走了,他不再在中国,你找也找不到他。这是可以的,如果现了神通还不走,这不可以。法师平常绝不现神通,以正法教学,不用神通来教学。因为用神通来教学毛病很多,妖魔鬼怪都有神通。换句话说,魔、佛你不能够辨别,你会上魔的当。所以,佛菩萨虽有神通不用,用讲经说法、用教学,这魔没有法子。魔也能讲经说法,那他也是佛菩萨,他没有法子。所以魔喜欢用神通。
【三。一切星入一器中水。四。一切星入一切器中水。】
这个比喻都很容易懂。
【二三句生佛相对。一多之数可知。下文云。於一佛前见不可说尘数身。一一身礼不可说尘数佛。即是此第二第三句。】
这在《普贤行愿品》经文里面我们会读到,我们读《无量寿经》也有这个境界。你看阿弥陀佛光中他放无量光,光中化无量佛,这些无量佛又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一切众生,就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一百一十六面第一行:
【由智净明。故含性。由性空寂。故入智。法喻一一相对。昭然可见。如肇论说古师云。无心於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则心净物存。物不能入心。如天有云雾。天不能入海。故肇公判云。失在於物虚。】
这段文有喻、有法,『喻』是比喻,『法』是正说。这段是讲智慧,上次已经把这个意思给诸位说了一个大概。真智之难懂,就是我们凡夫无始劫以来习惯了分别执著,总是把这些事情看作真实,而且看作个个不相关,不知道这个定与智是一,不是二。不但前面所讲的这定跟智是一,就是净与智也是一,不是二。净智不二,那就没有一法不是般若真智,这才叫做妙智。佛证得了之后,所谓是清净法身,《华严》上又称为同圆种智,这个范围讲的就非常广大。情是有情众生,无情是我们今天讲的这个身外的万法。佛说同圆种智,圆是圆满,同是同时,根本就没有办法在这里面去划界线,这句话的意思非常的深。
因此,过去欧阳竟无居士,在民国初年有一篇很有名的讲演,他的讲题是「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这么长的一个题目。非宗教这个意思我们已经能够明了,为什么又说非哲学?他说佛法不是哲学,哲学都是有对立的,就是相对当中建立的。佛法里头没有相对,没有相对就整个是一体,能智与所智是一不是二。换句话说,哲学有能所,佛法没有能所,所以它不是哲学。这就很难懂,这是佛法讲到真实的境界,也就是大乘经上常讲的「诸法实相」,这一切万法的真相就是如此。《华严经》完全是跟你讲真实的,如来亲证的境界。佛证得的境界,佛告诉我们,我们虽然没有证得,实际上跟佛没有差别,所差别的是佛对於这个境界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对这个境界是含糊笼统,搞不清楚,就这么一桩事情;绝不是说佛的境界跟我们的境界不一样,那你这个想法就完全错了。明白这个意思,才知道《华严经》上就是说的我们自己本身的事情,分内的事情。本身之外,《华严经》上一个字也没提到,你才晓得这部经与我们的关系多么的密切。
这一句是从上面一句来的,就是「性彻智体,智含空性」,就这一句来的。这两句说绝了。那由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体会得到,性与智的确是一,不是二。性是讲真如本性,我们今天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哲学里面称之为本体,在佛家里面称之为本性。在有情的众生,佛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做佛性,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是对於有情众生说的。有情众生,用现在的说法,就是动物,凡是动物都是有感情的,叫有情众生。在无情的众生,佛给它起了名字叫法性,无情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植物、矿物乃至於自然现象,那虚空也无情,也包括在其中,叫做法性。
虽然名称不相同,佛性、法性,但是你要晓得,佛性跟法性是一个性,绝对不是两个性,是一个性。性是本体,性也是禅家所说,「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是根本。世出世间一切万法,统统是由这个根本生出来的;这个生,也可以说是变现出来的,一切万法统统都是它变现出来的。一切万法包括了智慧,我们这个智慧作用也离不开它。由此可知,没有一法是独立的,没有一法是分离的,整个万法是一个整体。几时你要悟入这个境界,那就值得庆幸,经上讲的你证得清净法身。法是什么?一切万法,知道一切万法就是自己,自己就是一切万法,这叫证得法身。不以这个肉身为身,是以尽虚空遍法界为身,你想想看这个身还有生灭吗?这身没有生灭,这叫清净法身。佛在经上讲佛有三身,我们哪个没有三身?你有法身、你有报身、你有应身。六祖大师在《坛经》里面给我们讲得更清楚、更明白,他说法报应三身,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这个话说得有道理,就在我们这个身体上,这三身就具足。我们的真性、理体是法身,我们的智慧、德能是报身,我们的肉体是应身,三身统统在一身里面能够显现出来。
今天这个文上说,『由智净明,故含性』,这个地方值得注意的是智,智慧,佛经里面常讲的般若智慧,不是世智辩聪。为什么?世智辩聪不清净,没有办法含性。所以智净明故含性,这就是禅家讲的「明心见性」。智净就是明心,含性就是见性,就是明心见性,我今天就是心不明,所以性见不到。由此可知,智慧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心不清净,你生出来的智慧,那叫世间的聪明智慧,不是佛法所说的。佛法里面讲的智慧,一定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经里面讲世智辩聪,就是世间的聪明智慧辩才,佛法把它列入八难之一。这个难是遭难,遭什么难?障碍你见性,障碍你般若智慧现前,这叫遭难。这句话非常的重要,学佛目的在哪里?目的就是要净智现前,就是要开智慧;智慧不开,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佛法修学的目标是在般若智慧。如果你学佛,把目标搞错了,观念错了,方法也错了,你怎么能得到证果?证果就是般若智慧现前。这个智慧现得愈多,你的地位就愈高,能够透一分出来,这就是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破一品无明,透一分智慧,般若智慧现出一分;破二品无明,你就露二分,那你就是二住菩萨。所以,《华严经》里面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四十一个阶级从哪来的?就是你无明破多少,你的般若智慧现多少,这样分出来的。这个智慧是要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心不清净,没法子,读经读得再多,听经听得再多,念佛念得再多,都不行,都没有办法。你才晓得佛法那个法门里头,真的有难行道、有易行道。搞一辈子,心都不能清净,烦恼重重,智慧不生,这一生佛就白学了,这叫难行道。易行道是念佛求生净土,烦恼不断也没有关系,智慧不开也没有关系,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古德说的「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这叫易行道。这一条路是人人都走得通的。所以《华严》它摄机不广。你想净土法门,它所摄受的根机是九界众生,上面到等觉菩萨,下面到地狱众生,它统统都包括了,它教化的范围那么样的广大。《华严经》范围很小,只限於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也就是说圆教初住以上是它教学的对象,圆初住以前都不是《华严》的当机者,它教化众生的范围小。但是像这些理论我们要认识、要清楚。为什么?对於我们念佛想得一心不乱,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提高品位,那的确是很有帮助。
如果念佛念到真正有把握往生,净宗经论里头说得很多,心净则土净。我们不一定要得念佛三昧,不一定要像《华严》这样开智慧,我们不一定求得这些。但是心愈清净,你对於西方极乐世界就愈有把握,他相应。这一点我们决定不能够疏忽。所以要知道我们所求的是什么,远的目标是西方净土,近的目标、当下的是身心清净,我们求的是这个。这个身心清净,虽没有得到定,与定相应。所以,在日常生活当中,不必要的那些牵挂都要放下,没有必要的统统要放下,你心才会清净。
这个地方讲由智净明,这个智慧是从清净心里面生出来的智慧光明。这个智跟真如本性是相等的,你说真如本性多大,他这个性就多大,这个智就多大。就好像一面镜子一样,镜子擦得干干净净的,那镜子多大,它光明就多大。不会说镜子一半放光,一半不放光,不会的,它整个放光明。可见得,智与性是相等的。『由性空寂故入智』,性跟智妨不妨碍?不妨碍。为什么?性是空寂的,智也是空的,智并不是有一个体积,有一个形像,没有。所以,它没有妨碍。
前面讲的比喻跟法『一一相对』,因为他底下讲,前面这个比喻是用海与天空,那是比喻,这个地方给我们讲的智与性。下面,他引用僧肇大师几句话,也引他的话来作证。《肇论》说『古师云:无心於万物,万物未尝无』。万物是本性的相分,性是体,有体它就会现相;虽现相,相不碍体。体是空寂的,相当然不会是真有。它体是空寂的,相怎么可能是真有?所以相叫妄相,叫幻相,经上也叫它做妙有。怎么叫妙有?妙有不是真有。所以,妙有非有,真空不空,真空跟妙有是一,不是二。这桩事实,诸位如果细读《楞严》,慢慢把《楞严经》的经义在日常生活当中去体会,你就会明了,知道空有是一,不是二。《心经》是《大般若》里面的总结论,是《大般若》的纲要,里面最著名的四句话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是什么?色是物相,万物。万物是色,心是空寂的,心性是空寂的,心性就是万物,万物就是心性。你要见性,性在哪里?一切万物就是性。我们今天所以见不到性,就是我们的心不清净。心在万物里面,我们有分别、有执著、有妄想,就见不到性。所以见不到性就是见不到万物的真相。本性也叫做实相,佛经上名词用得很多,所说的都是一桩事情。只要「无心於万物,万物未尝无」,『此则心净物存』。物在,不是不在,『物不能入心,如天有云雾,天不能入海』。这个比喻好懂,天上有云彩,在大海上,天上有云彩的时候,这个天的影子照不到大海,它当中有了障碍。
底下说『故肇公判云:失在於物虚』。我们今天为什么见不了性?我们把这些万物当作真实的,不晓得这个万物,《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知道它是虚妄的,所以我们见不到真相。不知道这些万物是虚幻的,如梦幻泡影,不知道这个道理,不晓得这个事实,我们这智与性当中有一个障碍。这个障碍并不是真的有,如果真的有,那个事情就麻烦了,那还能拿得掉吗?这个障碍就是我们的妄想执著,就是这个东西。所以障碍有没有?有,是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只要你念头一转,障碍就没有了。你这个念头转不过来,那这个障碍是真正成了障碍,确实碍事。换句话说,它关键就在观念上。
这一段是讲妙智,妙智这是第二段。妙智是从智定里面生的,智定是定功到了极处,最高的定是寂灭定。所以,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寂就是智定,照就是妙智。宇宙人生一切万法,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究竟,这是真智。再看第三段,第三段讲真身。
【明真身。】
这《疏》里头只有两句:
【星罗法身。影落心水者。】
就是这两句。『真身』刚才讲了,法身,也就是禅家讲「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这本来面目找到了,真正的自己找到了。真正自己,佛说真身有四净德,常乐我净。常是不生不灭,乐是永远没有苦,三苦、八苦没有,真身里面没有,我是主宰、是自在,决定自己能够做主宰,决定得大自在。我们今天不能做主,我们每个人都想不老,他天天要老,这就做不了主。我们想最好不吃饭也不饿,可是到时候非吃饭不可,这都是做不了主的地方。佛经里面讲「我」的定义是主宰的意思,可见得我们自己实在讲,於这个身体与环境,我们统统做不了主宰,被环境所转,这很可怜。所以,凡夫无我,自以为有我;无乐,自以为有乐。常乐我净在凡夫分上,佛讲这四种颠倒妄想根本没有,自以为有。但是常乐我净是不是真有?是真有,真身具足。真身要什么时候证得?前面这智定妙慧成就了,真身就证得了。所以,《疏》里头这两句话,『星罗法身,影落心水』。我们看下面宗密大师给我们解释这两句,看他怎么说的。
【由前理智冥合。】
这个『冥』在此地有自然的味道,自然是一体,融合了一体,理就是智,智就是理。理是体,智是作用,理就是前面讲的性。
【故得一切诸法无非法身。】
理性是自己,智慧也是自己,理性是自己。没有智慧,你不认识他是自己,智慧一现前,这才认识了,原来这是自己,这是真正的自己。所以,佛与大菩萨普度一切众生,叫做同体大悲,无缘大慈。佛菩萨为什么这样辛辛苦苦到处去劝导这些众生?为什么?我们今天世间人每天拼命的去工作,为什么?为名为利。如果没有名利,谁去干?谁都不去干。十年前的中国大陆,外国人去参观,出来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中国这个民族是全世界最懒惰的民族,都不愿意做事情。现在好一点了,为什么不愿意做?一个月只给你二十块钱。做也二十块钱,不做也二十块钱,大家都不做了,就是你怎么样辛苦去做,你得不到,名利统统得不到,这个动力没有了。自由世界为什么大家拼命做?因为你做多少,你就能得多少,全部是你自己得到的,所以他拼命做。推动的力量名与利,这两个力量在推动,这个社会才有进步。要是没有这个东西,没有这个,这个社会大家都不动了。
那佛菩萨名利也不要,他为什么积极在那里做?什么力量在推动他?他那个原动力就高明了,那个动力是永远不灭的动力,不像我们世间名利会中断的,不是永远不灭的动力,他那个动力就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这个简单说说,拿现代的话,粗浅的话来说,就是爱心。这个爱心是觉得一切众生跟自己是一体,就像父母爱子女一样,没有条件的,是一体,没有条件的。证入这个境界,他看一切众生,看一切万法,给诸位说,比父母爱护儿女的心还要来得切,因为子女跟自己毕竟不是一个身体。入了这个境界,一切万事万物跟自己是一体,你想这个关系多密切。所以,知道『一切诸法无非法身』,这个时候刚才讲,不是以这个肉体肉身做为自己己身,是以一切万法为自己的身体。他这个身体多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自己。
【十方世界众生有发菩提心。心识净者。无不应现而为说法。】
佛来了没有?佛没有来,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看《生无生论》里头讲得很好,生者决定生,去者实不去。你们想想,你们到那里去,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那到那去,没有地方去,这叫唯心净土,自性弥陀。弥陀是谁?弥陀是自己的真如本性。净土?净土还是自己的真如本性。你说你到那去,自己到自己去,这给你说的千真万确的事实。可见得,我们的心念与十方诸佛菩萨,与十方刹土,与一切众生都是教人成一体,念念都感通、都感应、都通达了。而是我们自己这个心念乱了、杂了,这个感应的力量就薄弱。就好像前面比喻一样,这星罗就是满天的星斗,晴天我们看晚上满天星斗,如果有了云层遮住,那我们就看不见。不是夜晚没有星星,是云层遮盖住了。
我们今天之所以见不到诸佛菩萨,诸佛菩萨不来现身给我们说法,就是我们有云层遮住。如果没有这个云层,你的心清净像这清水,你看月亮、星星那个影子都在水中,月亮、星星并没有到水里头来,水也没去,自然影现其中。我们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临终阿弥陀佛来接引,阿弥陀佛怎么来的?就这样来的,是我们念佛一念清净心,一念至诚心,那个菩萨就自然现了形,绝对不是心外有一个佛会来,没这个道理的,这是讲不通的。所以,一定要相信自佛他佛是一,不是二。你晓得这个道理,你对於这个法门就决定不会疑惑净。你看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跟我们讲得明了,净土是自己清净心所现的。净心就现净土,秽心现秽土。由此可知,净秽都是自心,不是心外有这个东西。由此可知,净土、秽土统统是自心变现出来的,确实是心外无法,法外无心。这个事实我们晓得。
你学佛学什么?有人学了很多年的佛,不知道学佛是什么?不晓得怎么个学法?佛是觉,学佛就是学觉,觉而不迷,就学这个。修净土,净土怎么修法?净土是修清净心,心净,土就净了。净土是果报,净心是因,因与果一定相应,因果不二,因就是果,果就是因。所以,你心清净了,净土就现前。几时往生,还得要问别人吗?预知时至是当然之理,自己怎么会不知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是事实,千真万确的事实。不晓得这个道理去修,修到心地相当清净的时候也能够预知时至。知道这个道理,没有一丝毫怀疑,这样的功夫是决定可以得到的。这是真实,一切法里头最真实之法。
这是讲西方净土比一切诸佛刹土要真实,它真实在哪里?其余诸佛刹土给我们讲不真实,不真实在哪里?实在讲,说真实与不真实是方便说,是对我们凡夫来说的。真实法里面,真实法是平等法。平等心是道,平等心是法身,平等是真如。由此可知,佛有许多的说法,是对我们现在心不清净、心不平等,才给我们说种种比较的法。这些事理、真相我们如果能搞清楚,不能十分清楚,稍稍能体会到一些,你对於这些不思议的经论就不会怀疑了。为什么经上说,你见到阿弥陀佛就见到一切诸佛?你生到西方净土,就生到一切诸佛的刹土?你把这段文要是能体会,这个疑问都没有。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那我们在此地修,还不是一样的,何必要到西方净土?何必要去见阿弥陀佛?理上讲完全正确,没错。可是事上,我们毕竟无始劫以来,烦恼习气太重,这个环境里面五欲六尘一勾引,我们这个心又乱了,这才要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乐世界外面没有这些恶缘,无论是人事环境、物质环境,都是帮助我们恢复清净心的,不会给我们扰乱。所以,在目前我们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必要的。你不去,不去试问问看,你这个世界的人事、物质环境,你还会不会受影响?如果真的不会受影响,去不去的确是无所谓,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还受影响,那最好还是去。
这就是佛怎样去度众生?怎样去教化众生?众生心地清净,菩提心,菩提是觉,他心觉悟了,他不迷了,他心清净了,佛就来了。《金刚经》上说得好,你看如来,什么叫如来?如来真正的意思,没有来也没有去。「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这叫如来。你看那个水里头月亮的影,来了没有?没有来,它没有来,无所从来,的确也无所从去。只要你心水净了,诸佛的影像就落在你的心中。『心识净者,无不应现而为说法』。这就是我们常讲的感应道交,你才晓得这个感应是从哪里得的?是从清净心得的,这个感应是真的。如果心不清净也有感应,我想个佛,那个佛就来了,我心根本就不清净,那个佛来了,诸位晓得,那个感应,那是妖魔鬼怪变的样子来应。你心里一个妄想,他就现个相来应,来应叫你欢喜,叫你起烦恼。欢喜是烦恼,一欢喜,心不清净了。
喜、怒、哀、乐、爱、恶、欲叫七情,七情统统是烦恼,喜欢也是烦恼。总而言之,你心不清净,心不平等,这是魔来扰乱你。这是我们自己要晓得,我们心不清净,烦恼重重,妄念常常起来,贪瞋痴慢都还有,天天去求佛,佛是天天都来应,这个麻烦大了。如果有这种现象,我想大概有半年,他就会要到精神病院去了。在中国、在外国这样著魔的人很多,我们看到实在非常可怜。这被魔欺骗了,他自以为了不起,自以为超过别人。你看你们学佛学了多少年,佛菩萨也没有见到,我天天见到,我一拜佛就见到,一念佛就见到,想见什么佛,佛就来了,想见什么菩萨,菩萨就来了,灵的不得了。
前几天有个同修告诉我,我们在台中有个老同修,也是李老师的学生,以后学密去了。听说这个感应不可思议,每次拜佛都看到佛的放光,灵验的不得了。阿弥陀佛也不念了,背弃李老师,这背师叛道。现在听说什么?最近有病去检查,得了癌症。医生判断他顶多只有半年的时间好活。现在想想,那个密不灵,现在回过头来念阿弥陀佛。还不错,到临死的时候还知道回头。
人之长病,说实在话,心不清净会长病,心要清净不长病。所以,你要想不生病,你注意两桩事情,第一个是心清净,第二个是身清净。身清净,就注意饮食,我们俗话常说「病从口入」,不要贪吃,吃东西分量要少,不要吃得很饱。吃东西要简单、要干净。现在,由於报章杂志什么报的这个营养,那个营养,那都是骗人的,是把你口袋里的钞票去营养他去。你自己吃那些东西,说不定吃了一身病。所以,饮食要简单,心地要清净。心愈清净,你需要的营养愈少。因为我们体力的消耗就是营养的消耗,营养是能量,身体是个机器,要补充能量,像汽车一样,你不加油,它就不能跑了。人需要加油,需要加能量。能量消耗到哪里去?百分之九十五消耗在妄念上。所以你心愈清净,这妄念愈少,就变成一个省油的车。你一天吃一点点就够了,这营养就够、就足了。你一天到晚打妄想,一天吃五顿都不够。
这是真正养生之道,多少人不懂。你明白这个道理,什么样补的东西都不要吃,那个吃了决定坏事情,对身体一点好处都没有。你们同修当中有很多送了些补品给我,我第二天就送给别人去了。为什么?我不需要,我吃的东西很少,这些东西你放在那个地方,放久了就坏掉了。所以,你送给我,我马上转送别人。你们要了解之后,从此以后不要再送这些东西给我。这是真正养生,叫我们的身体不生病。尤其中年以上,什么是真正的福?不生病是真福,有钱有势不是福,身心健康,没有病苦,这是真正的幸福。真正幸福是自己修得来的,怎么修?修清净心,生活简单,愈简单愈好。下面是比喻,我们把它念下去,这比喻好懂。
【如秋天空朗。罗列星辰。万器百川。不分而遍。】
这是特别比喻『秋天』,秋高气爽。秋天的天空特别的晴朗,以这个来做比喻。『罗列星辰』,秋天的晚上,星星特别的明亮。『万器百川,不分而遍』。万器是比喻,统统是用来装水的,川是河流,我们用盆装一盆水,用碗装一碗水,在秋天你看那个水里头都有月亮的影子,取的是这个比喻。秋天不分而遍,月亮没有分别心,哪个地方有水,它的影子就现在当中,没有分别,没有执著,这就是比喻像诸佛菩萨一样。下面有河,我们念下去:
【晴空列星宿。】
『宿』是星宿,月亮也是星宿,晴天罗列这些「星宿」。
【以喻法身。】
比喻如来的『法身』。
【净水澄川以喻机感。】
这比喻说十法界一切众生,众生心净,佛菩萨就应现;众生心地染浊,佛菩萨就不现。
【法喻对合。理亦昭然。】
这个法跟比喻合起来看,很清楚、很明白,但是这个地方要跟诸位说明了。在三千年前,释迦牟尼佛出现在印度,这就是法身来应,这种应现完全是自然的。当时那些众生求道心切,发菩提心,求道心切,心地清净,所以释迦牟尼佛自自然然就降生了。你问他,你为什么要来?你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来?这是没有理由的。释迦牟尼佛是从法身变化的应身到这边来的,那个法身,天上的月亮;应身,水里面的月亮。释迦牟尼佛示现在我们人间,应身,这是以佛的身分出现在世间。不以佛的身分,那这个历史上记载太多了,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样的身,这个示现完全是自然的。所以,经上展开那个时间都讲一时,不记载年月日,没有年月日。
一时怎么讲?众生心清净的时候,与佛感应道交的这个时候,这叫一时。一时,古德的解释叫机感相应,师资道合,这叫一时。佛经所讲的这个原理,我们听了不少,多少懂得一点,能够体会到一些,它确实是不可思议的。佛氏门中,不舍一人。一个人心清净,一个人心地真诚,佛也现身。这个现身可能是短暂的,因为我们那个清净心有的时候保持不久,过几天心又不清净。所以一念清净,一念就相应,第二念不清净,第二念就没有了,就不相应。知道这些,我们要发心,如何把这个清净心保持,不要叫它失去,那这样感应的力量愈来愈强大。所以求佛菩萨,我们要怎么求法?谈条件,佛菩萨你保佑我,我怎么样来供养你,你保佑我发大财,今天我赚一万块,我明天拿一百块钱来供养你,这谈条件的,这个事都是假的,没有这个道理;这是没有条件好谈的,唯有自己心地真正清净,才能够感应道交。
诸佛菩萨在我们这个世间,可以说是无时不现身,无处不现身,哪个地方人心清净,他那个地方就现身,什么时候清净,什么时候现身,真的。就像那水里头月亮一样,你这个水一混浊,就没有了,就看不见了。一清净,这个月亮又现了,不是它有来去,它没有来没有去,无来无去,所以才无处不现身,没有来去。问题都在我们自己,觉迷染净,关键在此地,不在佛菩萨那一边,因为佛菩萨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不受染浊。两方面都清净,这就感应道交。诸位要是求感应要这个求法,这是正确的求法,从自己清净心里面求,只求身心清净,其他的什么都不求,感应是自然在其中。下面引:
【故大经云。】
这个《大经》就是《华严经》。
【菩萨清凉月。游於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
这是《华严经》上的一首偈子。
【但彼以月喻菩萨。此将星喻法身。余义同也。】
这是比喻不同地方就这一点,《华严经》上用月亮比喻『菩萨』,这个地方是以「罗列星辰」比喻『法身』,其他的意思完全相同。
【然应感相对亦有四句。】
这是完全从事相上感应有这四种:
【一。一星入一器中水。如一佛应一众生。】
有这种情形。像在抗战胜利的第二年,周邦道的夫人见到地藏菩萨,那就是这个情形,『一佛应一众生』。她那个时候还不懂佛法,但是我们晓得周师母过去生中一定是学佛的,而且善根非常的深厚,虽然她没有闻到佛法,她心地非常慈悲。待人接物是先人后己,很难得,处处替别人著想,不想她自己。所以,她以后到台湾遇到李老师才学佛。她往生的瑞相非常之好,火化之后有三百多颗舍利。女众学佛当中非常的稀有。她在南京住的时候,遇到地藏菩萨去向她化缘,因为她不信佛,她也没给他,地藏菩萨也就走了。怎么知道是地藏菩萨?是到台湾来之后,她把这个事情讲给李老师听,李老师告诉她,你所遇到的是地藏菩萨。
这个事情的确是很奇妙,在大陆上那个时候,居住的房子不像我们台湾的房子,是中国老式的房子,这老房子一进一进的好几进。每栋房子当中有个小庭院,后面又是一栋,再有一个庭院,后头又有一栋,房子很深。从大门走到里面这个路是很长的,而且门都是关到的。她是遇到一个出家人来跟她化缘,当时她没有感触到,问她化香油,她也没给他,这个出家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后,她忽然发现,她说这和尚怎么进来的?我家里重重好几道门,没有开,他怎么来的?走了这个人没有了,这个门也没有开门,他怎么来的?怎么去的?就愈想愈奇怪,愈想就愈没有办法解释。这个疑问在心里头好多年。遇到李老师把这个情形告诉他,李老师告诉她,这是九华山地藏菩萨给你化缘,这才恍然大悟。所以,她有一篇文章叫《遇地藏菩萨记》,记载这个事情。这就是『一星入一器』。
【二。一星入一切器中水。如一佛应一切众生。】
这在我们中国也有例子。这是我在《高僧传》看到的,这位高僧大德名字我忘记了,我是初学佛的时候喜欢看这些东西,看故事,差不多三十年前看的,看的这个也是不可思议。这个法师是印度人,在中国弘法,这一天,他准备回印度去。法师要回印度去,就有许多的信徒要给法师饯行,请法师来家里供养,法师都答应了。同一天,同一个时辰,因为出家人吃饭都是以中午,日中一食,都是中午。到第二天,法师要走了,大家都到城外十里长亭去送行。送行的时候,每个人都非常欢喜,法师真给我面子,昨天在我家里应供。那个人听不对,他说昨天在我家。那个听也不对,在我家的。结果大家互相一问,说穿了,他分五百身同时去应供。五百个人家请他去,他家家都到了。所以,才晓得法师有神通,分身术,一身应『一切器』。他现这次神通,他就走了,他不再在中国,你找也找不到他。这是可以的,如果现了神通还不走,这不可以。法师平常绝不现神通,以正法教学,不用神通来教学。因为用神通来教学毛病很多,妖魔鬼怪都有神通。换句话说,魔、佛你不能够辨别,你会上魔的当。所以,佛菩萨虽有神通不用,用讲经说法、用教学,这魔没有法子。魔也能讲经说法,那他也是佛菩萨,他没有法子。所以魔喜欢用神通。
【三。一切星入一器中水。四。一切星入一切器中水。】
这个比喻都很容易懂。
【二三句生佛相对。一多之数可知。下文云。於一佛前见不可说尘数身。一一身礼不可说尘数佛。即是此第二第三句。】
这在《普贤行愿品》经文里面我们会读到,我们读《无量寿经》也有这个境界。你看阿弥陀佛光中他放无量光,光中化无量佛,这些无量佛又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一切众生,就是这个意思。
好,我们今天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