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二十五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二十五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25

  请掀开经本,第一百一十一面第一行。这是我们《疏钞》本讲到第二卷。

  【一字法门。海墨书而不尽。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

  注解里面说,这是第三段:

  【诠旨圆融。】

  这在前面,诸位翻开第六面,翻开我们这个本子第六面,才能够把这个来龙去脉给找到,否则的话不知道讲些什么。这第六面是科判,也就是本经的体系。从倒数第二行,最上面的这一栏,倒数第二行「次别叹」。别叹前面是赞叹,这都是赞叹的,前面是总赞叹,总赞叹后面是别叹。别叹一共分成六段:第一段「本源深妙」。我们这样念一念,诸位前面都听过的总会有印象。第二段是「成益顿超」。这就是我们这次回来所讲的「时处互融」,超时间、超空间;「圣凡交彻」,就是超圣、超凡,这是刚刚讲过的。今天这个文是第三段,『旨』是旨趣,是本经的宗旨,是『圆融』。现在要给我们说旨趣的圆融,这是第三个段落。第四个段落「说仪深奥」。这部经典《华严经》的义趣非常之深奥。这里面有五个小段暂时我们不去理会它。第五段「明器非器」。就是这部经它是什么样的根器才能够接受、才能够修学,也就是我们讲哪一类是属於本经的当机,哪些不是本经的当机,来讨论这桩事情。末后一段是「显机益深」。是当机者依照这个方法修学,功德利益不可思议。今天这是第三段。我们再翻到卷二,这就晓得这段文是从哪里来的。这下面是解释《疏》:

  【一字法门。至无穷者。】

  就是上面我们念的这段。

  【上句诠。下句旨。】

  『诠』是叙说,诠叙。

  【诠者。即善财所遇第三善友海云比丘云。我从彼佛得此普眼法门。受持读诵。忆念思惟。假使有人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书此无尽广大海藏普眼法门。一品中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中一义。一义中一句。乃至少分。尚不可得。何况尽能具足书写。】

  这『一字法门』是『海墨书而不尽』,这句话是清凉大师引用《华严经》的经文来说的。这注解《疏》是清凉大师作的,《钞》是宗密大师的,这在经「本宗密随疏钞」。宗密是清凉的学生,华严宗第五代的祖师,清凉是第四代,这个注解是两代完成的。实在讲,从这注子以后,一直到现在,这一千多年来,《普贤行愿品》的注解虽然很多,从来没有一部能够超过这一本的,真正是权威的注解。不敢讲绝后,的确是空前,这一千多年来,一直到现在没有看到有一个本子能够超过这个注解的。我们读这个注解等於读了全部的《华严经》,所以说非常之难得。

  大师引用这段经文,宗密就把这段文的出处统统抄在这个地方,让我们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是『善财』童子五十三参第三参,第三参就是参访『海云比丘』。海云比丘修什么法门?给诸位说,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今天传在中国这个中文本《华严经》叫做略本,还不是小本,称为略本。在当初,龙树菩萨,《华严经》是龙树菩萨传出来的,所以小乘人不承认,现代一些学者也不承认。认为这个《华严经》是龙树菩萨造的,是假的,不是真的。佛法、世间法一样,许多不可思议的事,不是我们的常识、我们的思惟能够想像得到的。一些人之所以不承认,也就是说不相信释迦牟尼佛的神通道力。因为从佛教历史上来说,像南传佛教史,释迦牟尼佛示现成道之后,在鹿野苑度五比丘,菩提树下二七日中讲《华严经》,他定中讲的,没人看见,也没有人知道。所以你跟他讲这是佛二七日中成道,二七日中在定中讲《大方广佛华严经》,多少多少法身大士来听经,人家说这是神话,他不相信。可见得一般人他所相信的是什么?是相信真正有这个事迹摆在面前他才相信。他肉眼所看不到的,思惟想像达不到的,他都很难接受。

  佛讲《华严》是在成道之初,有的地方说二七日中,有的地方说三七日中,这些实在讲不太重要,总而言之,他是在定中所说的。讲完了之后,这部经就被大龙菩萨收去了,保存在龙宫。这个事情又很麻烦了,现在这潜水艇进到海底,我们海底都调查得很清楚,没有发现龙宫。就好像太空人登陆月球,没有看到嫦娥,没有看到。那个时候美国最初太空人登陆月球,就有些出家人,有两个比丘尼给我打电话,她说太空人登陆月球了,月亮什么都没有。她说,我们天天念那个《药师经》里头月光菩萨、日光菩萨,这月亮什么都没有,我们以后还要不要念月光菩萨?大家要知道一桩事情,我们这个世间凡圣同居土,确实住在一起,可是凡夫见不到圣人。这些事迹,不但我们佛教里面记载得很多。诸位翻开二十五史,二十五史是信史,如果不是真实的事情,决定不会留在《史记》里头。你们看看每个朝代,五行志里面都有很多奇怪的事情。确实有天人、有神仙、有鬼,真的,不是假的,都居住在这个世间,有些人有特殊的因缘遇到了。有的一个人遇见,有的很多人遇见,你不能不相信。

  龙宫,龙是变化莫测,龙宫你能见得到?你见不到。也许他那个宫殿缩小了,变成一粒沙,你不晓得那一粒沙是龙宫。正如同在过去,像悟达国师遇到迦诺迦尊者,他确实把他的病治好,人面疮治好。你们现在常常念的《慈悲三昧水忏》,三昧水忏的因缘就这么来的。治好病之后,再去看这个地方没有了,一片荒山,再也见不到了。法照禅师是我们净土宗第四代的祖师,就是五会念佛法师,他在五台山遇到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大乘竹林寺,以后再也见不到了。他给文殊菩萨告了假,离开这竹林寺,走到分叉的路上,他想做个记号,下一次来不要把路忘掉,回头一看,这个寺庙没有了,一片荒山,他才晓得是佛菩萨的感应。凡圣同居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你能够相信,这是你的善根福德,你有福,你才会相信。

  这部经被保存在龙宫里面,龙树菩萨,这也是一个有缘的人,他遇到了。大龙菩萨把他带到龙宫藏经楼里面去参观,看到《大方广佛华严经》。分量有多少?他老人家给我们说的,是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个数量就不可思议,不要说是十个大千世界,就说这一个地球,一个大千世界,过去人一般讲是一个银河系。现在,你看黄念祖老居士讲,不是银河系。他说,银河系是什么?银河系是一个单位世界,那就不得了。那一个大千世界就不晓得有多大!我们这个地球是这个大千世界里面的,真正是一尘、一滴,一个小星球。你把这个地球磨成微尘,微尘是很小的粒子,经上讲,我们凡夫肉眼见不到,阿罗汉才见得到。阿罗汉的天眼能够见得到微尘,微尘是很小的物质。彷佛我们今天讲的电子、粒子,恐怕是这些东西。你想这个地球上能有多少微尘?不止这一个地球,一个大千世界,十个大千世界。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印度计算这个书的量的大小是用偈做单位,不像我们中国人,我们中国人是字数,这本书是多少字,以多少字来计算。印度人不算字,算偈,一偈就是四句,四句做一个单位,不管这个句子长短。多少偈?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所以这个地方讲『无尽广大海藏普眼法门』,这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完完全全的本子,一共有多少品?龙树菩萨告诉我们,一四天下微尘品。这一四天下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好像一个银河系,一个单位世界,这么多微尘的品数。龙树菩萨看到这部经,他是五体投地。

  本来龙树是非常的骄傲、傲慢,因为他的悟性很高,记忆力非常之强,在当时可以说是教内、教外,教内是佛法佛教,教外是佛教以外的,我们讲的世间典籍,他全都念过。他自己认为他是世界第一人,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过他,所以贡高我慢的心就起来了。大龙菩萨很慈悲怜悯他,把他带到龙宫,看一看《大方广佛华严经》,他的傲慢心马上就没有了。为什么?没有学的太多了,原来自己所学的真是沧海之一滴,一下就把他这傲慢心降伏住。那他一看看这《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这个世间人,没有一个人有能力来接受,太大了。不要说是一生读不尽,生生世世都念不尽。於是乎再看中本,中本经也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略说,广说那太多了,看略说。略说这部分一看也不是阎浮提众生能够接受的。就问大龙菩萨,还有没有简单的?大龙菩萨说,有。等於是什么?《华严经》提要,纲要,这很简单。他一看这纲要有多少?总共有十万偈,就是四十万句,十万偈。有四十品,十万偈。龙树菩萨看到很欢喜,他说这个我们娑婆世界的人阎浮提众生,行,有能力接受。他就在龙宫里面读诵,书带不出来,他在那里读诵,统统把它念到背过,回到人间来,再把它写出来流通。所以有人说这是龙树菩萨写的。

  你们想想,《华严经》龙树菩萨能不能写得出来?龙树菩萨是初地菩萨,《华严经》是圆教如来的境界。所以他是念的,不是他写的。如果龙树菩萨自己写这部经出来,那龙树菩萨成佛了,不是初地菩萨,那就成了圆教佛。这个历史我们要知道,我们要相信。

  传到中国来,这部经残缺不齐,十万颂,最初传到中国来是在东晋的时候。从前经典多,不是纸张印的,是贝多罗树叶写的,贝叶写的。这个贝叶写经,也许我们同修有见到过,那个树叶相当厚,像我们这里的芭蕉叶一样,相当厚。一片树叶写四行,你想想看,这部《华严经》十万偈,这部书我们想像当中,恐怕要好几辆大卡车才能装得下。那个树叶穿的那个线容易断,断掉了就散失掉,也容易丢掉,所以流传相当不容易。那个时候传到中国来是一个残本,不是完全本子,只有三万六千偈。十万偈只有三万六千偈,三分之一多一点,这是东晋传来,我们中国人把它翻译,称为晋译,就是《六十华严》,一共翻成六十卷。这部经虽然残缺,意思不完整,往往你读到后面那一段断掉了,看底下接不下去,那当中就有缺的。但是这华严宗的祖师杜顺、云华、贤首他们都是依《六十华严》。那个时候讲解修行,甚至於注疏,都是根据《六十华严》,所以这部经在华严宗里面来说非常重要。

  唐朝的时候,实叉难陀到中国来,也带了《华严经》的原本。这个本子比晋经就多了,总共有四万五千偈。比东晋那个时代就增加了九千偈,四万五千偈还不到一半,一半应该是五万偈,这才是一半,还是不到一半。但是意思差不多比较圆满了,能够看得出来。唐朝这时侯翻译,译成之后八十卷,我们称为《八十华严》,现在是流通最广,《八十华严》。略本,只有四万五千偈,不到一半,原经是十万偈,所以称为略本就是这么来的。

  到贞元年间,外国有个乌荼国王向唐朝皇帝进贡,这个进贡就是送礼物。从前礼物送给皇帝叫进贡,就是现在送的礼物、礼品。他这个礼物里面就有一部《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是完整的,没有欠缺,非常完整。《华严经》里面的一品,这品经在八十卷里面叫做「入法界品」。我们读《八十经》,「入法界品」只有二十一卷,在晋译经文里面,就是《六十华严》里头只有十六卷,可见得到唐朝这实叉难陀带来的本子从十六卷补充到二十一卷,就补充了不少。这部经这完整的《普贤菩萨行愿品》,当时翻译出来总共四十卷,这四十卷是《华严经》最后的一品,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一品是很完整的,没有欠缺。这是中国第三次翻译,我们称它作《四十华严》。

  所以现在如果真正读《华严经》,应当怎么读法?八十卷读到「离世间品」就不要读了,读到「离世间品」。后面「入法界品」就是《普贤菩萨行愿品》,那个不要读,接著念四十卷的《普贤行愿品》。这就是我们中文所译的非常完整,总共九十九卷。这个数量大概差不多是《华严经》的一半,差不多应该有五万偈了。我没有去计算,我想应该有五万偈。我们中文本的译经是九十九卷,实际上只有《华严经》的一半,称之为略本。所以《大方广佛华严经》它真正的义趣,就是所有佛经的总名称。就像我们现在中国把佛经的总名称,称它为《大藏经》。实在讲是佛老早就订了这个总名称,总名称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所以《华严》是佛的根本法轮,一切经都是《华严》眷属。我们在前面讲经题的时候,曾经跟诸位详细介绍过。那我换了这个本子之后,这后面还要讲到经题,还会把这段事情详细给诸位报告,这个地方因为不了解这段事实,这段我们很难明了。

  我们看看这些法身大士,海云比丘,他是代表圆教第三住的菩萨,五十三参的第三位,第三住的菩萨,圆教三住。也就是说四十一品无明破了三品,破一品就是初住,他已经破了三品,这样的菩萨。所以他智慧、神通、道力不可思议,他才有能力摄受,才有能力去读,我们没有法子读,看到这个境界只有羡慕而已。可是,如果我们要真正希望也能到这个境界,也能够读诵十方如来一切经,也能像这些大菩萨一样轻而易举读诵,实在讲,是有办法,很快就能达到,念佛求生西方世界。《无量寿经》上说,一生到西方世界,你的地位就等於八地菩萨,比海云比丘高太多了,他才三住而已,马上就能提升到八地菩萨一样。所以不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想得到这个能力,不容易。这真是两大阿僧只劫以后的事情才能到得了,要修这么久。如果修西方世界,我们这一生是决定成功,这是大家要记住、要相信。你能够於这个法门相信,那这个善根福德因缘,可以说这一生圆满了;不是圆满的善根福德因缘,不能接受。《华严》到末后,就在我们这个小本子里面,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最后劝我们学什么?劝我们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去?念佛。「离世间品」虽然讲了两千多种的法门,修行的方法,最后结归到念佛。

  你们看一看彭际清居士做的《华严念佛三昧论》就晓得了。就像《华严经》提倡念佛,可以说把无量无边的法门归纳到最后,就是一个念佛法门。真正不可思议,这个念佛法门的确是难信之法。你要不是深入《华严》,你不晓得念佛的好处。不能够深入《华严》,说老实话,净土三经的义趣,你没有法子体会,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观无量寿经》三福里面深信因果,我如果不是在《华严经》上用这么多年的功夫,这句我简直就没有法子理解。因为他是对菩萨说的,哪一类的菩萨?等觉以下。等觉以下还要叫他深信因果,这个话怎么讲法?所以读到《华严》才恍然大悟,这个深信因果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念佛成佛的因果,确实许多的菩萨不知道。所以,它不是普通的因果,普通的因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连我们凡夫都知道。还用得著跟菩萨说吗?哪有这个道理的。所以诸位要想羡慕这些法身大士,最好是快一点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我们就跟他平等,无二无别。这是最快速、最稳当的方法。

  我们把这段文念下去,这段文不难懂。请看一百一十一面第六行,我们从第六行念起:『我从彼佛得此普眼法门,受持读诵,忆念思惟』。这八个字我们要学,就是「受持读诵,忆念思惟」。这是什么?这是学习的要领,修学的重要纲领,所以这八个字我们要学。他读的是「无尽广大海藏普眼法门」,我们今天没有这个能力,我们把这个范围缩小,我们专读净宗五经,或者加一论,五经一论。对於五经一论要真正做到受持读诵、忆念思惟。只要你专,在我相信,三个月你就会有效果,这是真的。为什么?因为你一生当中,从来没有用三个月专心去办一桩事情,没有专心去念一本书、念一部经。你从今天起花三个月的时间,专心念这本书,必定有感应、有效果,这三个月当中除了这部经之外,其他的经决定不能看。一切经书都不能看,换句话说,一切世间书都不要看,不要看报纸,不要看杂志,不要看电视,不要听广播,把整个心静下来就念这本。你念三个月试试看,这三个月心清净,心真定下来了。我给诸位说,如果你真的这样做,真的心清净了,你自己会很明显的感觉得到,你跟十方诸佛菩萨感应道交,你会感觉到。你对你的修学,你的信心会增长,你会感觉到我决定有把握。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靠得住,决定靠得住,决定有把握,不会有一丝毫怀疑。你这个功夫愈做得久,你的心愈清净,心净则土净。你对於这整个世界,乃至於整个宇宙,你的想法、看法会渐渐不一样,慢慢就入佛知见。你的想法、看法、做法就跟佛菩萨一样,这个功夫才能得力。

  我们今天修学修这么久都不上道,原因在哪里?心从来没有集中过,散乱心,读一部经散乱心读,念佛也是散乱心持名,你的心从来没有专用过,换句话说,你这个力量分散,所以显著的效果见不到。不但近期见不到,有人念了一生都见不到效果。实在说,绝对不是我们现代人不如古人,绝对不是,古人用心专。古人就世间教学,你看看《三字经》是教小孩的,教启蒙的,「教之道,贵以专」。我们现在的教学,从启蒙就杂,现在中国跟外国学。外国的小孩,四、五岁学钢琴、学跳舞、学游泳,学很多样东西,就杂了。杂学、杂修他怎么会成功?他不会成功。所以诸位要晓得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秘诀就是在专一。法门平等,无有高下,你只要一门专攻,决定有成就。

  如果你见到人,他学这个法门,批评那个法门,说老实话,他这个法门没有得到,没有心得。如果真正这个法门里面有了心得,他一定跟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一样,跟五十三位善知识相同,自己谦虚,尊敬别人。你从这点去看,你就晓得他修学有没有成就。我们中国世俗也说,「学问深时意气平」,孔老夫子的圣德,你看《论语》上,学生给他记载的,学生对老师批评「温、良、恭、俭、让」,孔老夫子。温和、善良、恭敬、有礼,对待任何人都如此,有礼貌、节俭、忍让,这是学问。流露在生活上,流露在日用平常之间,决定没有傲慢,决定不会批评人,没有这个道理。

  在佛门里面,我们看看这些真正明心见性的大菩萨们,没有看到一个是贡高我慢,我这法门好,其他的不如,没有看到。你读《楞严经》,《楞严经》二十五位菩萨。你看二十五圆通,每位菩萨都认为他这个法门是第一,没有第二,门门第一,所以门门值得赞叹。只要你选择一门就对了,你就能成就。虽然说在理论上讲,法门是绝对的平等,可是众生的根性不平等,於是乎,这法门确实就有难易的差别,有的法门容易,有的法门学起来比较困难。我们看看自己的根机、根性,我的根性很钝,记忆力也不好,我选来选去,只选择这念佛法门,就是以这许多的条件来考虑的。根性迟钝,不如人,记性也不好,所以这一句阿弥陀佛好念,这个我记得;你叫我念一个很长的咒,很长的,我记不得,所以这个对我很适合,我很喜欢。我走最简单的路子,最容易走的路子,这个路子,一切诸佛还偏偏赞叹,那我们就更放心。

  所以经,我们只取净土五经;其他的经,你看现在我统统不讲。自己年岁大了,时间来不及了,如果再不好好的念佛,这一生会空过,那亏就吃大了。所以我念经,我只念净土五经。而且五经里面,我再告诉诸位,我常常念的只有三经,另外那个经并不常念,偶尔的念一念,也许一个月、两个月念一遍,这三部经常念。这三部经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普贤菩萨行愿品》,这三经是我常念,也是常讲。我在国内、国外人家请我讲,我所讲的东西都离不开这三经。如果请我讲别的经,那五经一论可以。你请我讲,我才会讲,我不会主动的去讲。如果说是五经一论以外的经典请我讲,我就会给他谢谢,我不会讲。你从前讲过。我从前胡说八道,我不会讲,你另请高明。为什么?经上讲的受持读诵、忆念思惟,决定不能够离开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心愈清净,境界愈好。我再跟诸位说,身体也好了,你看前几年我的身体没有现在好,现在身体好,精神也好,睡眠也少,饮食也少了。我现在睡眠通常都是二、三点钟,早晨起来大概是六点半,六点到六点半就起来了,睡眠不多。中午没有事情,大概睡一个小时的午觉。晚上,晚上读经,没有音声,很清净,愈念愈喜欢,法喜充满,这是我现前得到的好处。

  过去我还看看电视新闻,现在新闻都不看了,所以我那个房间电视大概都坏掉了。因为好久不看,听说里面有潮湿,湿气,明天那个电视机给搬走,不要了,没用处了。报纸也不看,每天天下太平,每天世界是清净的,看到每个人欢欢喜喜,这多好,这是要真认真去做。所以你学佛读经,读经或者是甚至於研究注解也是如此,念佛,初步的效果就是欢喜。念得欢喜,欢喜精神就来了,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他不疲倦,所以是愈念愈欢喜,愈欢喜愈有精神。如果说念佛,念念打瞌睡去了,这个功夫不得力;人疲倦了,想打瞌睡,几声佛号一念,精神振作了,这就有效果。我这个经验现在有几位同修他们也得到了,他们来告诉我,他说从前有几位同修发心每个月念一次,念一天的佛就是二十四小时不中断。他说从前还有疲倦,现在不疲倦了。以前念了二十四小时,还想去睡觉,把这个精神恢复过来,他说现在不要了,现在二十四小时念过来,休息一、两个小时照样工作,一点都不感觉到疲倦。这得力了,功夫得力了。他们来跟我讲,证明我跟他讲的没错。这是一个人、两个人得到,也许是偶然的,每个人照这样做都可以得到,可见得这不是偶然的。功夫真正得力,一定得到这样的效果。

  所以忆念,忆念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忆念经典里面所说的这些道理,所讲的这些方法,所说的这些因果功德。我们常常把这个念在心里,常常去思惟它,这就是改变我们的心理,改变我们的想法、思想,改变我们的见解,就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看法,改变我们的行为,我们身语意三业的造作,这叫真正修行,这叫修行。修行就是修正三业的过错,把从前错了的过失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行。所以受持读诵、忆念思惟,这是真正的修行,真实的修行,也是真实的智慧,真实的利益。

  底下我们再念下去,这个好懂,就不必细说了。『假使有人』,这是比喻,『以大海量墨,须弥聚笔』。墨这是比喻,这个墨水像大海那么多,这个笔(一枝笔)写完了,不能用就丢掉,那个笔可以积聚多少?像须弥山那么多,都是形容它的多。这么多的笔墨来书写,写这一部普眼法门,来写这个「无尽广大海藏普眼法门」,还不是全部,『一品』,一品当中的『一门』。像《华严经.离世间品》,里面就讲了两千个法门,这是讲一品里面一门。『一门中一法』,一法当中一个意思,一法当中都无量义,『一法当中一义,一义当中一句,乃至少分尚不可得,何况尽能具足书写』。这段是经文。下面是宗密大师的解释,给我们的讲解。

  【释曰。乃至少分者。即一字也。以能诠一字。全即所诠法界。故即无尽。】

  这一个字就是『法界』的全体,那这一个字,到底是哪一个字?你们要问哪一个字?我跟诸位说明白,这部《大方广佛华严经》里面任何一个字,你相信吗?你如果不相信,这部《华严经》为什么一放大、一广说,就说了十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偈?这是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浓缩的,缩成这八十卷《华严经》,所以字字都含无量义。这个『一字』是指任何一个字,不是指某个特殊的一个字,是任何一个字,字字都是如此。这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因为每一个字都是属於『能诠』,『所诠』的义理就是法界。法界无有穷尽,所以能诠这个字的意思,也就是无有穷尽。

  我们今天展开这个经文,看不出意思,或者只看到这个文字表面的意思,甚至於表面意思还把它看错了。譬如说,从前李老师讲了个外国人翻的英文字典,那就看表面意思。二足尊,李老师问他「二足尊」怎么解释?他们把那个英文字典打开,老师说,怎么说?两条腿里面最尊贵的。这就是连表面的意思都搞错了。二是两个没错,足就是腿,脚就是足,尊就是尊贵,他讲的没错,一个字、一个字讲的没错,可是连起来就错了。我们中国学佛的同修稍稍涉猎一点佛法都知道,二是智慧、福德,足是圆满,就是智慧、福德,这福慧两样都圆满了,这是最尊贵的。你看他连这表面的意思都解释错了,像这种错误在今天很普遍,大有人在,这不足以为奇。

  你怎么能看到无量义?我教给诸位一个方法,这个无量义渐渐你就会看出来。为什么你读经会法喜充满,而不是读得枯燥无味?那就是遍遍有新意思,这很奇怪,所以他才能生欢喜心,你才晓得这个经是无量义。每读一遍有一遍新的意思,就又深入了一层,其深无底。所以这个经要不要解?不要解释,就是念。我是昨天还是前天在那边讲经,我告诉同修们,他们现在在电台里面要我讲《无量寿经》广播。我说这不是我的意思,我当初讲,希望同修们搞一个电台来播读诵《无量寿经》。不是讲解,是读诵。这个好,有国语的,有台语的,甚至於有广东话的,你们多找几个带子每天到广播电台广播,让人家天天跟著念,不要去解释。为什么不要解释?经有无量义,怎么解释?这一解释就变成死东西,死了,一个意思,就死掉了。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所以你只有去念,用清净心去念,用真诚心去念,用恭敬心去念,你念多了,愈念意思往外涌。这就是证明,实在讲,这个经典里头哪有无量义。死东西,它怎么会有无量义?是藉这个经典开发你自性功德,你自性里头的无量义从这个经典藉它这个引子,把它透露出来,就是《无量寿经》里面所说的,「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这句话最明显的,就是在至诚恭敬读经里面会发现。真实之际就是真如本性,真如本性里面有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

  六祖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无量义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我们利用这个方法,把自性本来具足的智慧德能开发出来,这是一个非常巧妙的方法。佛家讲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他的目的都是开发自性的。这一乘了义的大经,甚至於这句佛号,这句佛号是真正不可思议。诸位如果能把《华严经》透彻了,你才认识这句佛号的功德,你才晓得这句佛号的利益。如果说不能够透过大经,这句阿弥陀佛会念的人很多,晓得它这个功德力量的人不多,所以我们念的是很难得受用。真正理解了,这个佛号的功德利益就大了,为什么?句句能够启发自性,声声佛号跟尽虚空遍法界起感应的作用。那个念的境界确实不一样,这是这六个字念出来,字字都是震动尽虚空遍法界,怎么会相同?上与一切诸佛感应道交,下与九法界众生融成一片。所以这句佛号包括了整个的《华严经》,不仅是略本,就是大本《华严经》。这十个大千世界微尘偈的《华严经》,也不出一句佛号之外,所以这一个字,简单的讲,就是《华严经》上任何一个字,因为它所诠就是法界。『故即无尽』。

  【不同诸宗能诠定非所诠也。】

  『诸宗』这是指华严宗以外的,为什么?因为《华严经》所说的是法界全体,根本法轮,其他诸宗都是讲的一枝或者是一叶,像这一棵树一样,它讲的一枝。法相唯识是一枝,般若也是一枝,乃至於戒律还是一枝,禅也是一枝,都是一个支派。一个支派而不是全体,唯独《华严》讲的是全体。所以大家把这部经称之为根本法轮。好像一棵树,它是根,它是本,本就是一个主干,不是枝干,是本,它是根本法轮。

  所有一切宗派一切法门,可以说都是从《华严》上流出来的,因为从《华严》流出来,所以最后还是归到《华严》。就是说不管你学哪个宗派,你是哪一个枝、哪一个叶,你慢慢学还是找到根本,都归到根本,它从根本生还归根本。我们由这个地方真正体会到,所以大家不要说这一宗不好,那一宗殊胜,不必。为什么?你修到最后还是要归根,归到哪里去?归到华藏世界。就是华藏世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不管你学哪一宗、哪一派,到最后统统归到这个地方。

  归到华藏世界之后,当然最后一个目标就是圆成佛道。到那个地方你就会见到文殊、普贤,这些法身大士。你见到文殊普贤,文殊普贤一定劝你,咱们一同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去,所以净土是《华严》的归宿。古大德有个经教上的一个较量,就是比较,他说在一切经里面,《华严》最真实,就是佛所说的一切经,《华严》最真实。《华严经》要跟《无量寿经》做一个比较?《无量寿经》最真实。因为《无量寿经》可以说是纯粹自性,纯粹的自性。《华严经》虽然也是讲自性的全体,没有《无量寿经》讲得那么精、那么纯。精度、纯度比不上《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实在讲一放开就是《华严经》,把《华严经》浓缩起来就是《无量寿经》,所以它更精、更纯。他说《无量寿经》里面这四十八愿如果跟全经一归纳起来,第十八愿最真。十八愿讲什么?十念必生。所以第十八愿是真实当中的真实。你看看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作祖多简单,十念就往生了。还有哪个法门比这个更快?找不到了,十念必生。

  我从美国回来,跟诸位报告一个消息,就是华盛顿D.C.周广大先生念佛念三天往生。真的,不是假的。因为西方三圣来接他去的,十多个助念人都看到,西方三圣从云端里面降下来接他去。他临走的时候满面笑容,欢欢喜喜,最后念的那个音声(念佛的音声)之响亮,马路上可以听得到。我相信有很多同修到过国外,外国的房子距离马路很远,这个房子里面念佛马路上听到,不像我们这里距离马路很近,他们的房子距离马路都相当远,房子不靠马路的。他音声之宏亮,不像生病,他本来得的是肝癌,非常痛苦,这发愿念佛,痛苦就没有了,这是很不可思议。念了三天三夜,一生没有接触过佛法,不懂佛法,临命终时遇到一个善友劝他念佛,劝他求生西方,他一听就欢喜、就接受,这是他的善根发现。真正不容易,真是亿万人当中难得有这么一个。居然在美国,被他们这些人看见,所以他们打电话、写信给我,真难得,真难得。三天成功,《弥陀经》上讲「若一日到若七日」,不假,这是被证明了。所以这一切经,古德比较较量这个说法有道理,不是随便说的,确实是有道理。下面这句是非常重要的,这是讲到宗旨,前面是讲能诠,这是讲到宗旨。

  【一毫之善。】

  这是讲很小的善。

  【空界尽而无穷者。】

  常念这一品经,实在讲这一品一共有四十卷,现在我们讲《普贤行愿品》,大家都知道这一卷,这是清凉大师当年参加翻译的。《四十华严》是清凉大师参加翻译的。翻成之后,他觉得最后这一章是《华严经》的精髓,是《华严》之奥藏,功德利益无有穷尽。一般人要想读整部的《华严经》不容易,在从前经本你都得不到,唐朝时候没有印刷术,完全靠手抄。你看那个《四十华严》,那个手抄不容易,一般人不可能得到全部的经。所以清凉大师非常慈悲,把这一卷单独抄写流通,广为流通。他老人家认为读这一卷等於读全部的《华严经》,所以这个书叫《别行疏钞》,就是《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四十卷里头最后的一卷。这一卷就是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每一愿里面都是讲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我的愿王无有穷尽。实在讲虚空众生界无有穷尽之时,菩萨的愿也是无有穷尽,这是讲『一毫之善,空界尽而无穷者』,空界是无尽的。这下面注子就好了,这「一毫之善」指什么?就是十种行愿,「礼敬、赞叹、供养、忏悔、随喜、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常随佛学、恒顺众生、普皆回向」。我们有这个心愿,或者是有这个行持,不要认为这个善很小,这个善与尽虚空遍法界都相应,所以他就举例说:

  【十种行愿。皆结云。如虚空界无有尽等。】

  他这句话就把经文总结都说出来了。

  【如初礼敬行愿结云。以虚空界不可尽故。我此礼敬无有穷尽。余九。】

  其余九条,我刚才向诸位报告过了。

  【例然也。】

  跟这个句子完全相同。在这个地方我要跟诸位同修说一桩事实,《华严》为什么被一般人称为一切经里头最真实,一切经里头最圆满?实在讲,它把宇宙人生本体、现象、原理、原则乃至於这些事实的真相,发挥的淋漓尽致。你要想知道整个宇宙人生的状况,你念《大方广佛华严经》就明了。经上告诉我们,「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虚空是大,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因为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这十法界依正庄严,没有一法不是自性,没有一法不会交感、不会互融,互相有感应、有交融,这是事实。所以你一念善尽虚空遍法界,一念恶也是尽虚空遍法界。起心动念与整个法界都有交感,都相入相融,这是华严境界。这就是《华严》讲的十玄门,十玄门在一切经里唯独《华严》具备,除《华严》之外,那就是《无量寿经》也具足十玄门。其他的经典这十玄门的意思纵然有,不完全,不会十种都具足,这是很不可思议之事。所以彭际清说《无量寿经》叫中本《华严》,他有道理,因为《无量寿经》也同样具足十玄,在经文里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可以看得出来。

  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才晓得自己应该修行,知道自己的命运,自己的前途,掌握在自己的手上。真正通达,你从此大概也不会再去找人看相算命,也不会找人来看风水。为什么?自己做主,不但自己主宰自己,自己确实主宰了这个宇宙。这都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所以修行真正的功夫是在起心动念之间。我们举个浅显的比喻,花草有感情,爱花的人看花,花特别美,花也特别香;不喜欢看花的人看到花,花垂头丧气。这个诸位要是细细去观察、体会能看到,真的,不是假的,草木与人心都有感应,何况有情众生!所以你不能起感应道交的时候,就是我们妄念太多。你的杂念太多,这个感应的力量薄弱,心愈清净,感应愈明显,就是这么个道理。

  好,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