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十九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十九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19

  请掀开经本,第九十七面第六行,从第一个字看起:

  【问。依於何法而说四句。】

  前面讲到「四句之火莫焚,万法之门皆入」,这是圆教一乘的教义,与一般大乘法里面所说的不相同。这个义趣前面略微介绍了。今天再看这段文,这要问这四句从哪里来的?依据什么而说四句?

  【答。然所依法。谓真俗相对成四。即法法皆具四也。】

  这句是总说。由此可知,这四句之说是存在我们世间普遍的一个概念,也就是我们现代人所讲的『相对』。只要是相对,这里面就有四句。所以四句是从一切法相对当中产生的一个概念。下面给我们举出例子来说:

  【依真俗二谛明四句者。】

  这个『真俗二谛』,真,是从事物的本体上来说的;俗谛,是从现相上来讲的。我们把体与相分作两桩事对立起来,才有相对、才有四句。如果一旦觉悟了,体、相、作用是一,它不是对立的,这四句就没有了。由此可知,四句是一种错误的概念。但是如果觉悟了之后,不要说四,说四百、四千、四万也没有过失。那就是佛经里面常说的,「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那就没有过失了。这个意思下面我们还能够看到,这是讲四句的来源。

  【一真随缘故有。】

  『真』是真如本性,真心理体。『随缘』,它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现的。所以随缘,它就现出相出来,这就有了。

  【二缘无性故无。】

  虽然这些现相,这现相实在讲是缘,缘聚的。凡是缘聚(就是缘生)都没有自性,从它的性体上来看,它是无,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这个虚妄是讲它没有自性,不是说它没有相,不是说它没有作用;它有相,它有作用,它没有自性,也就是说,它没有自体。『缘无性』,没有性体,所以说之『无』。

  【三上二句俱存故。】

  同时存在,它有无同时存在。所以就说:

  【亦有亦无。】

  同时存在。从体上讲是无,从相上讲是有,有无同时存在。

  【四互夺俱泯。故非有非无。】

  无就不是有,就没有有,有就没有了;有,无也没有了。换句话说,从相上讲,性就没有了;从性上说,相就没有了,两边都没有了,所以说『非有非无』。有无两边都没有。这是四句的来源。你说四句是依什么法而说的?依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可以说这四句,四句是这么来的。我们再往下面看:

  【又不是有无。是真性故。】

  这还是解释前面。真如本性,实在讲,有无都说不上。所以叫「非有非无」。为什么?说有,有的对面有个无;说无,无的对面有个有,总落在相对的范围之内。要知道真性不但是性体,就是它的现相作用也超越了相对。换句话说,超越了我们的思惟、言说,所以经上常讲,不可思议。不但是体不可思议,相也不可思议,作用也不可思议。不可思议,就没法子说;不可思,没法子想像,不可议,就没法子说明。所以佛说法是从不可思议里面建立思议。虽然建立思议,这个思议就是不可思议。这把我们转都转糊涂了。正因为如此,所以佛说的一切法,我们不能执著,我们不能研究。为什么?它不可思议。不可思议,你偏偏去思、去议,那就坏了,愈去愈远。

  不可思议之法,佛为我们说出来,我们要如何去体会?马鸣菩萨在《起信论》里面教给我们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很妙,非常之绝。他教给我们离言说相。离,就是不执著;佛给我们说法,不要执著他的言语,不执著他言说。离名字相,他说了很多名词术语,四句百非都是名词术语;什么禅定、般若、佛菩萨、众生,这都名字相,名字相这假设的。老子都晓得,「名可名,非常名」,所以你不要执著名字相,假名建立。第三更重要的,离心缘相。心缘什么?你想里面的意思,这个也不要想,这样去接受佛法,去听佛,你就会悟入境界,你才能懂得如来真实义。

  所以佛法很难懂、很难体会,原因在哪里?就是我们这三个相都著了。我们著言说相,死在言语、文字的里面。我们著名相,名字相,所有的名词术语我们都研究,这个名词怎么解释?那什么意思?第三个著心缘相,没有事情打妄想,想佛说这个话什么意思,想它这是什么道理,所以我们是著相来学。著相学佛,就把佛法变成世间法,变质了。所以佛跟我们说,将来经道灭尽,绝对不是说佛书没有了,佛书怎么可能没有?那科技愈来愈发达,印刷术愈来愈精巧,现在一部《大藏经》可以把它放在一个磁碟里面,电脑里头,你说佛法怎么会灭掉?不会灭掉。不会灭掉,佛为什么说佛法将来要灭尽?诸位要知道,统统落在心意识,佛法就没有了。虽然经典存在,统统变成了世间法。不是这个经典自己变成世间法,是我们用世间这个方法来学佛,佛法就变成世间法。换句话说,统统落在意识里面去了,我们怎么样去学佛?我们用分别心、用执著心天天去研究,这就变成世间法。佛学会很发达,清净心没有了,决定得不到清净心。心不清净,诸位想想,怎么可能开悟?以后决定没有一个开悟的人,没有一个明心见性的人了,这个佛法就断了、就没有了。所以说佛法灭尽,这《无量寿经》还能够保存一百年,到那时候很多众生你只要老实念佛,还能往生。虽然不能见性,不能得定,可以往生。但是这个法门你要相信,你不相信,那没有法子。这个法门是很有名的难信易行之法,相信很难,行很容易。

  我这次回国来,我们景美图书馆有一个陈老居士,福州人,平常念佛下来之后,也很喜欢讲话,很罗嗦,相貌也不扬,一般人都瞧不起他,都讨厌他。他有一个好处,一心念佛,十几天以前往生了。听说也是预知时至,瑞相非常好,我们那韩馆长讲,没想到他真往生了。难得!学其他的法门,很难。所以这个法门,只怕你不相信,你要相信,一心专修,你决定成功。那个陈老居士,说个实在话,他教理并不怎么很懂。他一天念三万声佛号,这是我晓得,最近大概是一、二年当中,他告诉我的。他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求,一天念三万声佛号。所以佛法与世间法就从这个地方分。学佛一定要著重在清净心。为什么大乘佛法教我们离四句绝百非?原理就在此地。四句是分别执著里面生的,离四句,一切分别执著没有了,正与大经相应。佛给我们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平等的,本来平等。所以《华严》、《圆觉》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本来是佛,确实平等,没有高下,「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病根就是在妄想执著,四句是妄想执著的根本。四句要离了,一切妄想的根就拔掉了。

  四句,刚才跟诸位说,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相对。我们讲大,后头一定有小;讲长,后头有个短,这总是相对的。所以凡夫生活在相对的时间。这个相对的时间并不是真的,完全是一种抽象的概念。在《唯识》里面讲,遍计所执性,还不是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完全是假的、是虚妄的。现代的名词叫抽象的概念,绝对不是事实,那佛在此地给我们说出来真相。下面:

  【又约教者。】

  这个就教下来说。

  【谓诠生死则俗有真无。涅盘则俗无真有。涅盘经云。空者所谓生死。不空者谓大涅盘。此上犹约诸法以说。】

  这都是从法相上建立这四句。教下说,『生死』是俗谛,这我们不难懂。相上有,相上有生死,『俗有真无』。从体性上讲,没有生死,相上有生死。我们这个身是相,身体是相,如果换句话说,肉体有生死,精神没有生死,这个真谛,可以把它说之为精神。说精神并不恰当,没有佛法说的本性恰当。『涅盘』,涅盘是不生不灭,这是讲的真性,性体不生不灭。相里面没有,俗是相,性里面有。佛性、法性是不生不灭的,现相是有生有灭,这个不难懂。《涅盘经》云:『空者,所谓生死』。空是根本没有,这个空就跟《金刚经》上讲的虚妄一个意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妄就是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梦幻泡影是空的。一切有为法,哪些是有为法?如果你要念过《百法明门》,你就晓得了,八识五十一心所,十一个色法,二十四个不相应,统统是有为法。百法里面,前面九十四法都是有为法,只有后面六个叫无为法。这有为法,我们今天心心所,这是我们今天讲的精神;色法,我们今天讲的物质,这精神与物质统统都是空的,都不是真实的,都是了不可得,所以这是空。『不空者谓大涅盘』,大涅盘是真性。换句话说,这个生死,此地讲的生死,不一定是讲我们这个生命,这生死实在讲就是生灭,因为有为法就是生灭法。所有一切生灭法从哪里来的?是从不生不灭法变出来的。那个不生不灭法是真的,是能变。能变是真的,所变是假的,是空的。这种讲法我们比较好懂,这是教下的说法。这种说法,严格的讲,是不了义的说法。了义教里面,这真妄都没有,空有也没有了,那就很难懂。以上这个说法都是从法相上来讲的。底下这一段比前面意思要深了,这讲圆教。

  【若克就真性。亦有四句。】

  这从真如本性上来说,也『有四句』,可见得这四句是随顺众生而说的。

  【一性是有知觉不昧故。】

  这是专门讲真性,真如本性。真如本性,也可以说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真如本性上,还能加得上吗?在教下讲是加不上的,离四句百非。真性上,一法不立。但是这是圆教,所谓圆人说法,无法不圆。是不是?连本性也可以说说。本性怎么说有?因为『知觉不昧』,灵明觉知,禅家常讲的灵光独耀,这是有的,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灵觉不昧,这是真的。也可以说它无,无什么?

  【性是无。】

  前面讲性是有。

  【无相无名故。】

  『无』是这个意思,不是没有性,不是没有知觉。而是什么?加不上名字。它也没有相状,无名、无相。在哪里?这东西在什么地方?给诸位说,就在我们眼前。《楞严》上讲得很详细,我们举一个例子,眼能见,这个能见是知觉、是不昧。这个知觉不昧在哪里?是不是在我们眼球上?不是的。如果在我们眼球上,人刚刚死的时候,眼球没有坏,他为什么不能见?即使这个知觉在我们眼球上,为什么能看到这个地方?我们看到远方,是不是我们的知觉跑到外面去了?《楞严经》上,佛就给我们讲这些道理,讲这些比喻。诸位要晓得,灵觉是尽虚空遍法界,真的它没有相,它没有名,没有名字,没有相状,这个难懂。

  我在讲《圆觉经》的时候,实在没法子,举一个什么比喻?现在那个小的收音机,可以随身带的,我用这个做比喻。我把这个小的收音机比作我们这个身体,把那个无线电的广播比喻作灵觉。你看看,我这个收音机,播到哪一个频道,走到哪里都听得到,这大家容易体会。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个灵觉,知觉。我们今天不能知尽虚空遍法界,是什么?是我们这个收音机有故障,敏感度不够,只能收到近距离的,收不到远距离。如果我们六根通利,所谓通利是什么?就是心清净,没有妄想执著,我们六根的能力确实可以圆圆满满的收到这个不昧的知觉;眼,能够看尽虚空遍法界,耳也是能听尽虚空遍法界,这就是佛经里面讲的神通广大。诸位要晓得,这是我们的本能,应该有的。应该有的,现在没有了,不是真的没有,现在你有障碍。因为灵觉,这个知觉不昧,它是有,这是真的,不生不灭。所以说,它无形、无相、无名,所以性是无,是这个意思。

  【三际三处求不得故。】

  『三际』,就是说过去、现在、未来,这里头找不到。『三处』,《楞严经》上讲了七处,那个七处可以归纳为三处,就是内、外、中间。《楞严》这七处归纳起来不外这个三处,都找不到。实在讲,统统都在,没有一处它不在。第三个意思是:

  【性亦有亦无。】

  怎么『亦有亦无』?

  【上二句同时故。】

  知觉不昧,无名无相,同时存在的。所以它亦有亦无。

  【四性非有非无。此有二意。】

  这『非有非无』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

  【即由上二同时互相夺故。一时俱泯。】

  这个意思跟前面讲的意思一样,不难体会。第二个意思说:

  【直指真性不是有无。】

  『真性』不落於『有无』二边,那当然就是非有非无。实在讲,非有非无也不落,这才真正到言语道断,所以不得已,勉强:

  【但是真性也。】

  勉强说个『真性』。你不要执著「真性」这个名词,执著这个名词就错了。一执著这个名词,这四句立刻就建立了,就落在四句里头。所以说决定不能够执著,确实要远离四句百非。这一段是讲四句的意思。下面再说:

  【万法之门皆入者。】

  在圆教一乘了义,四句没有法子限制它,连真性都说四句,何况一切法相!所以说尽管说,只要你一切不执著就对了。不是不能说,只要不执著就行。所以「说」是善巧方便,说是启发我们的觉悟。佛说一切法是帮助我们开悟,但是不执著就会开悟;执著,就迷在佛法里。迷在佛法跟迷在世间法,那个结果没什么两样,都是迷。只要是迷,说老实话,佛法也是世间法。如果你是觉悟了,觉悟了,世间法也是佛法。第二句说明『万法之门皆入』,这悟了,就悟了。

  【显万法也。万者指於总数。其实该於一切。】

  这个『万』不是数字,世出世间一切法无量无边,用这个字来做代表。所以它是一个代名词,它不是一个数字。这里跟我们讲出这是一切法,一切法包括世间、出世间。

  【然一切法不出四句。】

  佛说一切法也离不开『四句』,说空、说有;说有、说无,也离不开这四句,这是方便说,所谓善巧方便。

  【诸宗以四句为谤。故一切皆非。】

  『诸宗』是讲大乘这些宗派。为什么说这四句是谤法?这四句是执著不得,迷不得,你要认为真的有这个四句就坏了。换句话说,一切法的真实相,你决定不能够证得。你心不清净,你心不觉悟,有执著就不清净。所以大乘诸宗教你离四句绝百非,就是於这个根本的四句不执著,这样才能见性,把你明心见性的障碍拔除,是这个意思。

  【所以每论妙理。皆云离四句。绝百非。离於谤也。】

  这是大乘通途的教法,确实是如此的。今天这个法门是向上一著,超越了大乘。

  【今既四句成德。故万法悉是妙门。】

  向上一著,前面跟诸位说过,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你要懂得说法人的意思,不要执著说法人的言语、名相就对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天天说,没有一天不说,你懂得他的义趣,他四十九年没有说一个字,没有说一句话,这就是说而无说,无说而说。那要入这个境界,说与不说是一,不是二。他不能说,说是有,不说是无,那就落在字句里面去了。这个意思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所以『四句成德』,什么德?教化众生的大德,也就是启发众生悟入真性之德。这是工具,用这个工具教一切众生悟入,成就这样的大德。

  【晓公云。】

  『晓公』是元晓,唐代时候高丽的一个出家人,元晓。《无量寿经》注解里面也有很多,《无量寿经》他有注解,好像《安乐集》也是他写的。他这几句话说得很好,

  【失意则所说皆非。得意则所说皆是。】

  这两句话说得非常好。这个『意』是什么?就是如来真实义。咱们开经偈讲,「愿解如来真实义」。你要『得意』,晓得佛说的意思,怎么说都是对的;你要不晓得佛说的真实义,怎么说都是错的。由此可知,一切大乘以下的教学,没有得如来圆满的真实义。你想想看,离四句那个离是不是执著?还是执著。绝百非,根本四句百非都没有,有什么好离绝的?可见得,依旧没有离开执著,心里还是有一物。我离四句了,心里有个离四句这一物;绝百非了,心里又有绝百非这一物,这个心几时才能清净?得意就是清净心,就是你真正得到清净心。得到清净心,你怎么说,横说竖说,无碍於清净心,心里面一丝毫都不执著。六祖讲的「本来无一物」,什么都没有,他怎么说都对。你心里头只要有一物,怎么说都不对。这个意思,我想诸位细心去体会,多少能够接近一些。

  所以佛法的修学,觉、正、净这是三门,三门走一门就行了,你就走进来。一门走进来,三门一定圆满的得到。禅走觉,教走正,净与密是走清净心。这三门,一而三,三而一。如果有执著,这三门任何一门都走不进来。譬如讲,你有一丝毫执著,你是迷,不是觉;你有一丝毫执著,你是邪,不是正;你有一丝毫执著,你的心不清净。无论走哪一个门,这破执著,佛法自始至终破执而已。执不在外,执是我们内心;把内心里面那个虚妄的执著舍掉就成了,这是佛法修学的基本原理原则。远离一切执著,我们在现前生活上就得大自在。无论什么人,一定处得好,无论什么环境都处得好。这个世界是非常圆满、非常美好的世界,没有执著。有执著,这个是,那个非;这个好,那个坏,完全对立的。在对立里面,你天天生烦恼,那就苦不堪言。你一切不执著,所有对立都没有了。净土在哪里?就在眼前。这就叫什么?这就叫境随心转,心净则土净。

  我们今天看到这一切是非从哪来?不是外头的是非,不是人有是非,我们自己心里有是非。我们看到一切有善恶,不是外面境界有善恶,是我们内心有善恶。你能够回过头来向自心求,觉正净统统得到了。你要到外面境界上面去求,那古人讲,那等到驴年你才能够得到。这个子丑寅卯里头,你想想有没有属驴的?这就是说,永远没希望。所以佛法教你回头从内心去寻求,从内心里面去用功夫。下面举一个比喻,这个比喻很好:

  【如见一尘。】

  诸位要知道,这个比喻是随便举的,一法如此,法法皆然,随便举一法都可以。他这边是举『一尘』,一微尘。

  【称理推之。即悟性空。】

  『称理』就是与理体相应。你去推求,你去观察,然后你就觉悟到它的体性是空的。这个微尘在不在?在。微尘的相存在,微尘的作用也存在,微尘的体性不可得。所以我们读这些大经,对於古人不能不佩服,这样深的义理他怎么会明了?他怎么会知道?现在我们是借重科学的仪器,我们明了这个事情,我们在高倍的显微镜底下看这个微尘,微尘像什么样?就像我们太虚空星星一样,简直就是银河、就是宇宙。里面也有太阳,也有许多的星球在那环绕著回转。所以一微尘放大就是大宇宙,大宇宙缩小的时候,的确是一微尘。所以微尘是空寂的,微尘是许多像这个大宇宙许多的星球形成的,是因缘生法,缘生缘聚。缘虽然聚,但是每个分子是独立的,像我们这个银河系有无数的星球,每个星球是独立的。再观察这每个星球,又是一个宇宙,变成什么?变成重重无尽。一微尘是众微尘聚集的。众微尘里头,那一粒微尘再观察又是众微尘。无论是从大从小,都是重重无尽,这是《华严》的法界观,对於整个法界真相如此,所以它没有自体,它没有自性。刚才讲了一微尘如此,众微尘也是如此;一个世界如是,一切世界亦复如是。所以『便见法界』,法界全体你都见到了。见到什么?见到真相。我们佛经上名词叫诸法实相,你对於诸法的这个真相,一切法的真相,完全明白了。这个明白,就是禅宗所讲的大彻大悟,教下所讲的大开圆解。

  【故此一尘。即是入法界之门。】

  你看从一微尘,它又『入法界』,它就契入、就证入了。

  【一切皆尔也。】

  『一切』是讲一切法,无论哪一法里面,都可以教你明心见性,所以佛才说,法法平等,无有高下。见性就是成佛。所谓成佛,就是成就正觉,就是成就正知正见。你的智慧、见解决定正确,这叫做成佛。所以禅家讲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你真正见到宇宙一切法的真实相。真相明了了,你的烦恼不会再生了。为什么?真相晓得了,知道一切法平等,一切法空寂。所以你在一切法里头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一切法里头没有取舍,没有得失,你还生什么烦恼?一切法里头没有妄想,没有执著,所以你这个时候的心就是法界性。你的心跟法界圆圆满满融成一体。法界是什么?法界原来就是我这个灵明不昧的一念心性。我这个灵明不昧的心性就是法界全体。这里头说老实话,四句百非没有了,这叫契入。这在佛法叫证得,真正证得。

  今天我们讲这段文,大家果然听明白了,你是解悟,你知道这回事情。如何把这桩事情跟我们现前一念心,果然交融成一体,那这个问题就解决了。那在无量法门里面,这万法之门皆能入,你就可以选择一门,你决定没有怀疑,你在这一门里面用这个功夫决定可以证得。可是诸位要记住,决定走一门,门门都一样,一门即是一切门,一门深入,这样子才行。这佛法修学才能够得真正的法喜,真正的快乐。下面这是第四段。这段文里头一共有六段,这三段讲完了,我们讲第四段:

  【泯真俗一多。】

  《疏》文里头讲:

  【冥二际而不一。动千变而非多。】

  这些境界,都是《华严》讲的事事无碍的境界。不到这个境界不能讲,圆满的解脱,也就是说,真实的自在,一定要入这个境界才行。所以这种境界是法身大士的境界,在《华严》里面讲,最低限度圆教初住,他才入这个境界。

  【言二际者。谓真俗二谛。及生死涅盘。乃至诸佛众生相待之法。】

  这个简单说,真谛,俗谛;『生死,涅盘;诸佛,众生』,统统是相对的,对立而建立的。所以他说这些话,拿现在来讲,就是我们现在所讲的相对,对待法就是相对之法,这叫做『二际』。

  【皆是二际也。】

  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相对,统统都是相对的。

  【今且约二谛明之。】

  这就是一切法统统是相对的。那我们在一切相对法里面,我们随便举一法来加以观察,看它的真相如何。这个地方举用『二谛』:

  【真随缘即俗。俗无性即真。】

  怎么样说都不能违背这个原理。『真』,是真如,真如『随缘即俗』。俗就是现相,随缘就现相。好比我们心随缘它就作梦,就现出梦境。当我们作梦的时候,这个时候很清楚,我们心像什么样子?梦中境界就是心的样子。心有相、有作用,有相有用。所以梦中那个境界是俗谛,能作梦的那个心、能变梦的那个心是真谛。『俗无性即真』,梦没有自体。它的体是什么?体就是能作梦的心。在这个梦境里面,是体、相、用三个同时现前,一而三,三而一。这三个当中有没有界限?给诸位说,没有界限。因此我们讲真、讲俗,实在是很不得已的说法。就性,我们讲真;就相,我们讲俗,其实性跟相不能分。性跟相没有界限,真跟俗是一,不是二:

  【故云冥也。】

  也就是说这两者,你要是执著它就错误了。为什么?都是不得已勉强而说的,不能当真,教你体会这个意思,千万不能执著言说、名相,千万不能落在意识里面,去想像什么,不能想,当下就明了,这叫做契入。这是『故云冥也』,「冥二际而不一」。

  【二既冥合。即应是一。】

  真俗是不是一?你得意的时候,说一也行,说不一也行;不得意的时候,说一也错,说不一还是错。换句话说,你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说什么,意思都正确。稍稍有一点分别执著,说什么都错。这个错与不错,就是不错,你能从这一门见性,这个门是开的,没有障碍;说错了是,你从这个门走不通,有障碍,你见不到性,错,错在这里。不是他说错了,而是我们自己错会了意思。怎么错会?用我们自己的意思去推想,这就错了;不用我们的意思就对了。所谓是离心意识,不用心意识。不用心意识,你用的是什么?你用的是真性。真性是什么?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就是真性。你用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真性就变成八识。用八识,决定入不了这个门。用八识修行,最高只能证得阿罗汉果,不能见性,佛在《楞严》上给我们说得很透彻。我们看底下这段文:

  【一以互夺故。离名数故。故亦非一。】

  所以也不能说一,亦不能说二。

  【大经云。无中无有二。无二亦复无。】

  这才干净。『无中』哪里有二?不但没有二,这个『无二』也没有。所以六祖讲「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也无,如果有个本来无一物,还是错了,还是有一物。本来无一物也不能有,亦无。但是,话只能说到这个地方为止,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也无就说不出来了。再往上提升,就「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他话说得说到头了。这个禅家讲话头,这就话到了头。到头不是真的,要更上一层才是真的。这个话到头,这就好像指路牌一样,指你一个方向,目的不在此地,还在前面。你把这个指路牌舍掉了,往前面再踏上一步就到了,那个目的地就达到了。这个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所以无二这个念头都不能有。

  【三世一切空。是则诸佛法。】

  『三世』是讲过去、现在、未来,一切诸法相有体无,所以说『一切空』。这就是一切诸佛的真实法,也就是一切诸佛亲证的诸法实相。

  【仁王经云。於解常自一。於谛常自二。】

  这两句话的意思,解是智,谛是证。《心经》上说「无智亦无得」。《心经》上那个智,相当於此地讲的解;《心经》上的得,相当於此地的谛。前面这一句是「遣二也」,『於解常自一』。后面这一句,『於谛常自二』是「遣一也」。二是相对的,一是绝对的,相对、绝对两边都离开,这是真正的佛法,真实的佛法。我们看《坛经》,六祖跟印宗法师第一次见面,就是现在的光孝寺,是风动幡动,现在那个旗杆还在,风幡没有了。当时印宗法师向他请教,打听黄梅五祖平常有没有常常开示禅定、解脱像这些法门,这是禅宗非常重要的法门,禅定、解脱,有没有常常跟大家开导?六祖答覆得很妙,真是所答非所问,根本就不理会他所问的这个问题,直截了当告诉他,禅定、解脱是二法,佛法是不二法。换句话说,根本不许你提出问题。你心一动念就是二法。为什么?动念跟不动念,不就二法!二法就不是佛法。不是佛法,就不是清净心,你心不清净。不是清净心,就是你心不觉,那不觉就是迷,你心不正,不正就是邪。所以才起一念就落在迷、邪、染,就落在这里。可见得六祖他所注重的,他所教人的,就是教你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界里面,始终保持你的清净心,觉心,这就是佛法。

  所以佛门里诵经、念经,念经是念而无念,无念而念,这才得意。每天我都念经,你这有念,我念的什么经,这个经里头什么意思都了解,满肚子的佛法,那都是假的,那不是真的。佛没有法,那是大错特错。所以《仁王经》上这一句说得好,这是「两边不立,中道不存」。中道也没有,这个境界相当之高。但是诸位要晓得,一定要把这个境界应用在生活上,你才有受用。不能应用在生活上,不能应用在日常处事待人接物,这没用处,那你还是二法。我关起门念经,我是一法,心清净了;我面对著一切大众,这时又生一个心,那就二法了。如何能够做到始终是一,这就是功夫,那就是菩萨住世,真正是菩萨行。菩萨跟我们不一样的就在此地,就是他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一个妄念都没有的。他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恒顺众生,随喜功德,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他有没有言说?没有言说。他有没有动念?他没有动念。但是我们看起来,他也起心,也动念,他也有言有说。他的那种言说、动念,就像自然的一种反应。就好像我们敲钟一样,敲一下,它就响一下;敲大,它就响得大;敲小,它就响得小。它有没有心?没有心。决定没有分别执著。不是说,你敲重一下,我要响大一点,它不会有这个念头。所以菩萨在日用生活当中,就是随著众生这个心态,他自自然然的反应,反应到恰到好处,自己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表现在外面,他也有喜怒哀乐,其实他内心如如不动,这是佛法教我们,在这个世间得到真实的自在,真正的快乐。

  清净心能照见一切万法,不但眼前一切诸法实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明了。他怎么不自在!这样的境界一定要从清净心中求。你要想求清净心,必须要看破,必须要放下。放下什么?放下一切妄想执著。怎样看破?真正明白诸法实相,一切法相有体无,一切法了不可得,这是看破。所以在一切法里面,没有求取的心,没有取舍心,没有得失的观念,这是你真正看破、放下了,生活当中决定自在。如果见性,那是性德的受用,那是不可思议;没有见性的,脱离不了业力。业力里面告诉我们,「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勤修善德,果报一定增胜,一定增长,一定殊胜。所以不要忧虑,不要操心我这个生活怎么办?不操这个心,没有一样不自然。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为什么不容易?你的这个道理没搞清楚。果然搞清楚了,果然把因果搞清楚了,你就可以做得到。为什么?心里没有恐惧,没有害怕,身上一文钱都没有,明天生活怎么样,他不想。不要去想,明天还没到,想它干什么。到了明天,明天自自然然又过去了,所以不要去想它。你要想明天、想后天、想明年、想将来,这叫做打妄想,这个就错了。就不想过去,不想现在,也不想未来,永远保持你的清净心,清净心里面能生万法。再看底下这句:

  【又二谛并非双。恒乖未曾各。一双孤雁。博地高飞。两只鸳鸯。池边独立。】

  这句话实在就是说的『二谛』真正的关系,没有办法画清界线。『并非双』,就是一;『恒乖未曾各』,这就不一。这就是经上常讲的,不一不异。你不能说它是二,也不能说它是一。你要说它是一,性相在样子上的确是不一样。你要说它是二,性相是一体,当中确实没有界限。真相如何?真相的确是不一也不异。佛在经上还有一个比喻,我们常常见到的,如水与波。把水比作性,把波比作相。它两个到底是一,还是不一?你说是一,水是平的,波是动的;说不一,水就是波,波就是水,它也没有两样。诸位要知道,一切万法无不如是。我们的身心、心境、世出世间法统统如是。所以入到这个境界,晓得一切万法跟自己什么关系?一体。所有一切法,我们自身境界从哪里来的?都是自己真如本性的相分。我们在这个世间,与这个对立,与那个对立,是跟自己过不去。为什么?一切法里面没有对立的。这个对立从哪里来?对立是从你自己迷惑颠倒,是从你自己的分别执著上建立的,妄想执著上。所以真相你永远不了解,这就是佛在「出现品」里面说的,「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你不晓得是万法皆如,我们在一切分,分自分他。那到现在这个社会,这个社会麻烦大了,大在哪里?愈分别愈严重,愈执著愈深。这个要说得不好听的话,就是本性的污染。我们现在的世间人已经体会到环境污染严重,生态不均衡。将来影响我们这个地球上的生物,当然也影响到我们人类的生存,现在知道这桩事情了。但是他不晓得一切妄想分别执著,这是我们心理上的污染;这个污染比那个环境污染不晓得要重多少倍。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你看《学记》里面所讲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要把教育办好。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防止本性的污染。这是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的功能。佛法的教育,不但防止你污染,还能够教你已经污染统统把你清除,恢复本性,这伟大!真正了不起。这个污染是什么?污染就是知见,邪知邪见。每个人有个想法,每个人有个看法,这不得了,各人坚持自己的看法是对的,自己想法是对的,别人的想法、看法是错的,就要冲突,就要斗争,世界怎么不乱?你想这个世界将来还有和平的一天?在我看不可能。为什么不可能?这自由思想愈来愈发达。就是每个人的执著,每个人这种成见愈来愈发达,发达到最后,人与人不能相容。你看佛法教给我们,把所有一切妄想执著放下,大家都相同。所以佛这个很高明,不是说我的看法正确,我的见解正确的,你们都要跟我一样,不是的。佛说,我的看法也不正确,我的想法也不对,我们统统放下,我也放下,你也放下,大家心地一片干净,一念不生,本来无一物。这个通了,这个高明,我们人人愿意接受,乐意接受。所以佛不是说,你们错了,要跟我一样,佛不是这么说法。那种说法,你们错误的,要照我这个讲的,你们去做,那是佛法的小学,对小学生的讲法,不了义的。了义的佛法是心地清净,一念不生,恢复自己的本性。

  所以中国过去的教育,一般人,不管你怎么想,不管你怎么思,他有个原则、有个标准。这个标准在世间法里面,就是儒家建立的伦常道德,这是个标准。有的时候越过,有的时候不及,但是距离这个标准总不太远,所以社会能够维持长治久安。今天我们把这个去掉了,佛法也不要了,这不得了,天下大乱,没法子救。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明了,一定要警觉得到。人生不长,很短,我们明白了,我们救不了这个社会,救不了这个世界,但是我们有能力救自己。他乱,我不乱;他想,我不想;他思,我不思。我有办法救自己,我帮不上别人的忙,我能够救自己,这就对了。那有缘的人,什么叫有缘?他能够相信这个道理,他肯学习,就是他能够把他的想法、看法,分别、执著也能放下,这是有缘的人,与佛有缘,有缘皆能得度。

  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