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 (第十一集)
普贤行愿品别行疏钞  (第十一集)  1989/1  台湾华藏讲堂  档名:04-003-0011

  请掀开经本,第八十一面第六行。

  【三妙用自在者。疏妙有至交映是。】

  这是把《疏》文给我们指出来。

  【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者。不见真界之人。闻说三乘因果。则起心取相而求。闻说诸法皆空。则不喜化生严土。若得真界。即知一切皆同真界。不空不有也。於有处见之。有则与之不异。故有即不有。於空处见之。空则与之不异。故空即不空。】

  这是说《疏》文里面,在六十三面。诸位把六十三面这个文看一下,就晓得这段讲的是什么地方?第六十三面,倒数第四行第二个字。第二个字看起,我念一念:「妙有得之而不有,真空得之而不空,生灭得之而真常,缘起得之而交映」。就是这四句,这四句是讲一真法界的作用。前面讲过本体,讲过现相,现在要说明作用。这个作用,实在讲,全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确实是说的一真法界,也就是诸佛果地上的境界,绝对不像他方世界,乃至於我们现前这个世界,确实是不一样的。

  大师在此地为我们开示的,一开头讲『不见真界之人』,这就指凡夫。不但凡夫没有见到一真法界;小乘,就是阿罗汉、辟支佛,乃至於权教菩萨,都没有见到一真法界。什么人才见到一真法界?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圆教初住菩萨以上,别教初地以上,也就是常说的,要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那个法身就是真界。换句话说,无明烦恼没有破,一真法界见不到。这见不到一真法界,给我们谈一真法界,我们难以理解,那就可以能够想像得到,我们没法子见到。什么叫一真?首先要注意到的是,真就不是假的。我们今天这个世界是假的。你看《金刚经》上不是给我们说得很好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他那个世界是真的,不是假的。《金刚经》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都是说明我们眼前的境界不真实,必须要到相当程度,你才见到宇宙万有的真相,这叫真界。

  真界怎么叫一?你看我们现在这个境界,不是一,是多。怎么是多?它变化。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那不是一,每个季节不一样。一天有早晚,也不相同。说我们人,人有幼年、有少年、有中年、有老年,这也不一。那你就晓得,一是永远没有变化,永远常住,这才叫一。一就是一般宗教里面所期望的永生。我们佛法里面讲的不生不灭,这才是一。有生灭就是二,就不是一了。

  这个境界真能得到吗?还是我们幻想当中的?真有这回事情吗?给诸位说,真有。怎么晓得真有?我们现在虽然没证得,但是在理论上我们知道。理上讲得通,当然事实就有可能。凡事它都有理,有理一定有事。今天这段纯粹给我们讲原理。我们在前面看到一真法界,前面说过是性起,不是缘起。性起是一真,缘起是生灭。不但染缘起是生灭,染缘起是讲我们六道轮回,包括其他宗教所讲的天堂,天堂也是染缘起。四圣法界,这是净缘起,净缘起还是有生灭。这个净缘起里面,实在讲,包括了藏教的佛、通教的佛。由此说,染与净都是生灭法。必须要到我们通常讲纯净,纯净就不是染净之净。染净之净,它是相对的。我们讲这个净,是离开染净两边这个净。这个净就是一真法界了,它离开两边了。两边是生灭法,离开两边,不生不灭。

  所以这个地方讲不见真界之人,这就是指权教菩萨以下的,指这些人。『闻说三乘因果』,就是佛常常在讲经说法,说声闻、缘觉、菩萨,讲这三乘。听说讲三乘怎么样?著了相,就著了相。『则起心取相而求』。给你讲声闻,你就发心想证声闻果;给你讲缘觉,你就想证辟支佛果;给你讲菩萨,你也想成菩萨,你起心动念想去学。但是你这个心念,你这个心是个生灭心。这是佛在教学当中,最常见的现象,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们也是如此。哪个人不是这个学法?都是这个学法。这个学法,不能说错,但是给诸位说,这是初级的学法,不是佛法高级的学法。高级的学法,那我们想像不到。

  这是讲有,三乘因果是说有。说有,你就执著有;说空,你就执著空,你不晓得空有是一。这就不懂,真的不好懂。我们总是把空有分开,空决定不是有,有决定不是空,在一真里面是一,空有是二。一,空有是一,空就是有,有就是空。这个事情,刚才说了,不是我们境界。虽不是我们境界,我们常常听说。你看《心经》上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那个色就是有,有不异空,空不异有,有就是空,空就是有,这就是一。由此可知,《般若心经》是一真的境界,是一真法界的境界。这部经虽然很短,大家天天念,念了不懂。怎么晓得你不懂?因为你还执著空,执著有,所以你不懂。如果你真懂了,空有两边都不执著,那是你对《心经》真正懂得;虽念而不懂。这段文,可以说就是《心经》这四句话的注解。这个注解,包括上次讲的一段都是这四句话的注解。

  『闻说诸法皆空』,这是听佛讲空的道理,他就著空。『则不喜化生严土』。化生严土是说什么?西方极乐世界莲花化生,七宝庄严,他不喜欢这个。为什么?这是有,他著空,空,他这个不要。所以禅宗说,念佛一声,要漱口三天。他怕这个有染污了他。这就说都是没有见到真界的人,他才会有这样的执著。这个执著叫偏执,偏在一边,不是偏在有,就是偏在空。这是绝大多数的现象,可以说在佛法里面,中下根性的人都是在这个范围之内。下面讲,那是真正见到一真法界的人,他们的观念跟我们不相同。这个观念拿现代的术语来说,就是人生观、宇宙观不一样。这个观念,也就是《法华经》里面所说的佛之知见,跟如来果地上的见解相同,所以叫入佛知见。

  底下说『若得真界』,这个得是你证得,你证了一真法界。『即知一切皆同真界』,没有一样不同。怎么个同法?古德有个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譬如你到银楼里面去,你们女同修很喜欢玩这些东西。你看看那个黄金做的东西多少种,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千差万别,它是一样东西,黄金。从黄金上看,同,没有一样不同。你要见到真界,真界是什么?真界就是自性,真如本性。见到真界,你才晓得一切万法,没有一法不是自性。难道我们这个身体是自性吗?我们这个大楼是自性吗?连面前这个毛巾是自性吗?给诸位说真的,统统都是,没有一样不是。这就奇怪了,为什么说样样都是?如果把前面所讲的,你能够听懂、听明了了,此地你一点疑惑都没有。性起,没有一法不是自性变现的,这就是大乘法里常讲的,性相不二,性相一如。性在哪里?就在相上。因为相是性变现出来的,相就是性,性就是相。性没有两样,相哪有两样?我们今天看到这个相都不同,千差万别,是我们什么?分别心里头分别出来的,不是真的。真相,真相是一样的。如果我们大家统统都没有分别心,给诸位说,我们面貌都是一样的。你看那看相的,不是常说吗?相随心转。因为你心不一样,相才不一样。心要是一样,相就一样。所以佛的相决定是一样的。佛没有妄念,佛一心,不管哪一尊佛,他那个面貌决定是一样,不会有一点差别,心一样。这是事实真相,唯有佛与大菩萨他们知道,他们看得清清楚楚。

  相随心转,这个意义很广,意义很深。其中第一义,随谁的心转?随著自己的心转,不是随别人的心转。如果随别人心转,那佛跟佛一定也是千差万别。佛成佛,决定不可能说大地众生同成佛道,这个境界决定不能够现前。可见得这个转,是随自己的心转。佛法里面所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这句话才能够讲得通。我们自己心地清净,见一切法没有一法不清净。我们自己心慈悲,见一切人都是好人,都是很慈悲的人。境随自己的心转,不是随别人的心。这是功夫,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所以西方世界,你去看看《无量寿经》。《无量寿经》讲,那个世界所有的人,那人数太多了,没法子计算的,每个人相貌都相同,体质也一样。那个世界是个平等的世界,绝对平等,完全平等,这是不可思议。十方一切诸佛世界,跟西方极乐世界都不一样。诸佛世界跟我们这个世界差不多,唯独西方净土很特别。华藏世界虽然是一真法界,那个纯度还比不上西方极乐世界。

  我们再看下面这文,『不空不有』,就是非空、非有,这是事实真相。『於有处见之,有则与之不异』。这个「与之」就是与空不异。这个有就是《心经》上讲的色,「色不异空」。有,是有相,是有作用;空,是没有相,没有作用。这两个怎么能合得起来?诸位试想想,你离开一切分别执著,这个现象多少你会体会到一些。所以佛法的修学有它的难处。难在什么地方?难在你不得其法,那就难了,一生都不能成就。如果你要得其法,懂得这个方法,不难,人人都可以成就。成就浅深,那当然不一样,但是决定有成就。那个门道在哪里?给诸位说,门道就在一心。一心,是入一真法界唯一的一个法门(就是门径),唯一的一个门径。所以净土宗,他所求的一心不乱,一心是能入,一真是所入,能所不二,这的确是不可思议。所以学佛的人从哪个地方下手?诸位一定要知道,从清净心下手。绝对不是从博学多闻,你从博学多闻,你一生不会见到。为什么不会见到?你心不清净。你念的东西愈多,清凉大师讲的,增长邪见。念得愈多,头脑愈复杂,愈会想;愈会想,就愈会分别,愈会执著,愈是见不到事实真相。所以,这个东西要入门,那个头脑要简单才行,不能复杂。大家现在学佛,路子都走错了。从哪里去?从一个复杂的,唯恐自己头脑不复杂,这就是完全背道而驰。

  这次日常法师从美国回来,他来看我的时候,他现在在教佛学院,我就告诉他,我叫他你仔细去观察一下,佛门不管哪一宗,不管哪一派,密教、显教、宗门教下,一开端的训练,统统是训练一心不乱,从这上下手。所用的方法不一样,但是那个目标完全相同。譬如说教下,叫你五年当中念一本经。他是不是叫你对这本经理解?不是。就是天天念这本经,就不准念第二部经,这个头脑,五年也单纯了。把你乱七八糟的妄念统统给排除掉,用这个方法。在我们佛门讲,就是训练清净心,把你拉拉杂杂的胡思乱想统统舍掉。禅宗用参禅的方法,目的也是这个。密宗里头用持咒的方法,还是这个目的,不管用什么办法,目标相同。

  这五年当中,叫你念经,他不是叫你解意思。你一解意思,这句话什么意思?这段什么意思?那就坏了,又错了。变成什么?胡思乱想。所以一定要晓得,经没有意思,没有讲法,你只好好的去念。我在前面跟诸位说过,念经是修行。修什么?修戒、修定、修慧,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不仅仅是修戒定慧,连六度都在其中,真是六度万行统统在其中。如果拿净土来说,包括了三资粮,真是三学、三慧、三资粮、六度万行全在里面,他一次完成。所以你念的时候恭恭敬敬的念,诚心诚意去念,诚心就是不用分别心;心一有分别,心就不诚了。这个诚的意思,古人所讲的「一念不生谓之诚」。我心里没有一个妄念,这是诚心。你要用这个心去念,老实去念,这部经从头到尾念下来,你念一个钟点,你修一个钟点;念两个钟点,修两个钟点。修戒,戒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念经的时候,心里一个妄念没有,诸恶莫作,连妄念都没有了。造作,不但口造作、身造作,动念头都是造作。我念头都不动,心都不造作,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经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我们用这个方法去念,念到我们自己一念不生,这是至善。

  「止於至善」,儒家只喊出这句口号,没有达到这个境界。佛法是这个境界,止於至善,一念不生就是至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你看戒圆满了。你念的时候,心里头没有妄念,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执著,这就是定。专心去念,这就是定。所以念经是修定,念得字字分明,句句清楚,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这就是修慧。这是什么慧?这叫根本智慧。《般若经》上讲的般若无知,无知是真正的智慧,它起作用的时候就无所不知。所以真智慧是无知,起作用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跟这个意思相同,空有是一,不是二。你看修智慧的时候,真智慧的时候,要空;起作用的时候,它就有了,自然就有了,不必要去学,空有确实不二。但是空是体,有是用,你得到体,自然它就起作用。你要真正晓得修行要在这里下功夫,决定不能搞多,不能搞乱了。

  譬如我这个地方提倡的,我劝人念《无量寿经》,日常法师劝人念《菩提道次第广论》,一样。为什么?都没有理解,都不必解释,只要用这个方法,在五年当中,使你身心清净。心地清净,智慧自然就开了。智慧开了,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了,这叫做佛法。绝对不是说我这个法门比你那个法门好,你那个法门不如我这个法门,你还是分别执著,你永远不得其门而入。为什么?你用这种心,你虽然五年一样修一个法门,你是用的妄心修,不是真心修;你得用真心去修,真心就是离一切分别妄想,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真心。起心动念、分别执著是妄心,这个道理佛在《楞严经》上讲得非常之清楚。所谓是「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因是什么?真心。大乘佛法完全建立在真诚的基础上。所以五年是什么?五年就是培养你的真心。真心是本有的,拿什么培养?就是把你的那个妄去掉,把你的妄想执著舍掉,你的真心自然显露,然后用这个心去起修,那这一切法迎刃而解。你看这么深的经典就不难,一看就明了,一接触,自己心里头就有体会。你能够在有处见到有与空不异;见到空处,空与有也不异,真正体悟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有不二,万法一如,这样就能契入一真法界。契入一真法界,在我们佛学里头有个名词,那最低限度你是圆教初住菩萨。

  我们今天这一代学佛无论在家出家,比起前一代差得很远。绝对不是说我们这一代的人聪明智慧福报不如过去的人,决定不是的。我可以讲,我们现在这一代的人聪明智慧福报超过过去人,过去那古人远远不如我们。我们今天在佛法上不能成就,完全是观念、方法上错误了。所以一定还是要遵循古老的方式,我们才会有成就。我们再看底下这段文,八十二面第一行,最后一个字看起:

  【不空故。自然不失修行。不有故。自然不取於相也。】

  这两句话非常重要。这就是大乘经论上面常讲的双遮双照,中道第一义谛,既不著空,也不执有。『不空故,自然不失修行』,这就是不著空,他修不修?真修。天天在修。念佛的人,天天念佛;打坐的人,天天打坐;念咒的人,天天念咒,他真修。这个修,他没有落空。虽修怎么样?虽修他不著相,念而无念,他不著相。不著相,就不著有。修,不著空、不著相,他也不著有。这个修,前面题目上讲「妙用自在」,这就自在了。为什么你不自在?你有执著就不自在,你没有执著就自在了。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在念佛的人,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念跟无念是一,不是两桩事情。这个话决定不能把意思错会了。听说念而无念,无念而念,那我不念就是念,这就是你把意思错会了。那我们可以说,你吃饭,吃就是不吃,不吃就是吃。好了,你一个礼拜不要吃饭,不吃就是吃。行不行?不行,意思决定不能够错会。所以修决定要修,不仅我们念佛,诸佛都念佛,这大家在《无量寿经》上看到的。释迦牟尼佛还念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是等觉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他念佛,他不中断。这是什么?他念,有修,有修而不执著,这与一真就相应了,与真界就相应了。

  我们今天修,修执著;执著与一真不相应。但是执著在初学的人是有必要的。为什么?初学的决定不能见性,决定与这个境界不相应。那怎么样?所以叫择善固执。择善固执是对初学人讲的。就跟教学一样,小学生一定要守法、守纪律,中学生要稍微放宽一点,大学生都完全开放了。他年龄不到,他不懂事,所以这个幅度是逐步的开放,开放到最后,那是大自在。佛法也是如此,你还有分别执著的时候,那好了,佛就跟你说,你执著善,不要执著恶,择善固执,用这个方法。你到一切都不执著了,给诸位说善恶就没有了。善恶从哪里来的?执著、分别出来的。分别执著里头才有好丑、邪正、真妄、善恶,才有这个东西。离开一切分别,什么真的、假的、善的、恶的都没有了,所以清净心里头一法不立。

  六祖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本来无一物是真的。你说善恶,你说真妄,你说邪正,你说是非,是这样,东西在哪里?说穿了,是什么?都是你一个错误的观念,没有事实,你哪里去找事实?统统是众生错误的观念。在一真法界里头,你想错了,你看错了,你做错了。所以你受很多的苦报,说穿了,很冤枉。就好像人作恶梦一样,每天晚上作恶梦,吓得一身冷汗,吓醒了;假的,不是真的。可是你不知道那个梦是假的,你当真,所以你吓得一身汗,吓醒了。如果你晓得那个梦是假的,你就不执著了。梦里头有一头老虎要来吃你,我就行行菩萨道,我就供养你一餐,你也就无所谓,你晓得那是假的。可是你不知道是假,你认为是真的,所以你贪生怕死;这个时候的,这个错误的观念统统显露出来了,把这个事实的真相完全失掉了。

  这些理论刚才说过了,是佛与大菩萨的境界。我们如果懂得,真正能够体会到,能够把它应用在我们生活上,你能够用一分,你就得一分的自在;你能够用两分,你就得两分的自在,就看你会不会用。真正去体会,佛法,说老实话,是非常现实,学了马上就起作用。用在自己生活上,用在自己处事待人接物,心地清净光明,事情做到非常有分寸,做到恰到好处。这个恰到好处,就是有,就是不著空;心地清净光明,不著有,空有两边都不著,这是自利。自利,利自己什么?利自己的清净心,利自己的智慧。我的心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天比一天清净,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是自利。利益众生,利益社会,是把一切事情做得恰到好处,那是利益大众。过与不及都是缺陷,你能够做到恰到好处。底下这几句话刚才我们在《疏》文里面念到的:

  【生灭得之而真常者。】

  『生灭』是相对的,如果你真正得到一真法界,这个生灭的相没有了。一切法本来就是不生不灭,这个话非常难懂。因为我们看一切有情众生,有情众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动物,动物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甚至於矿物、地球还有成住坏空,这都是生灭法。我们所看的这个境界,刚才讲是假相,假相里头确实没有生灭。我举个比喻给诸位看,我们现在这本书,这书是相,我们把这个书拆开,变成一张一张的纸,书没有了。那么多纸订起来,这个书生了,书成了。书拆掉,变成一张一张的纸,书灭了,这有生灭的相,很显然看的生灭的相。你仔细一看,这个书原本就是纸订出来的。这一张一张纸拆开来,它还是一张一张。从这个纸张上看有没有生灭?没有生灭。订起来是它,拆开来,它还在。这就看到真相,一切万法,无有一法不如是。

  这个现象,现在科学家懂得了。科学家晓得,这一切森罗万象都是由基本物质组成的,所谓是排列的方程式不一样。从基本的物质来观,没有一法不是一样的。真的跟我们古人所讲的,「以金作器,器器皆金」,那个比喻是比喻得恰好不过了。现在我们把它分析成原子、分成电子、分成粒子,把这个物质再分,分成到最后,到不能再分了,我们佛法里面叫极微之微,用的这个名词。现在科学上不知道用的是什么名词,我不懂得。一切的物相,全是这些基本物质组合的,排列的。组合的方式不一样,排列的方式不一样,所以方程式不一样,才有这么多元素,才有这么多物质。一分解,完全是一样,这就是《金刚经》上讲的一合相。一就是基本物质,合是组合。小而微尘,大而世界,统统都是这一个基本物质组合的假相,组合起来,它是在;散掉了,它还存在。你从基本粒子上来看,不生不灭。今天科学才了解。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没有任何科学仪器,他就把今天这个物理的现象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不能不佩服。他怎么看到的?给诸位说,没有别的诀窍,就是你心清净了,清净到极处,这个世界的真相你就看到了。这个现象,就是《般若经》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就是一切法的真相,真相大白。所以「生灭得之而真常」,你才晓得觅生灭了不可得。生灭不可得,生灭是我们一个错觉。换句话说,是我们看错了,想错了,一切法才有生灭。一切法确实没有生灭,如果你要见到这个事实真相,佛教里头也有个术语,叫你证得无生法忍。无生法忍就是一切法不生,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灭,无生无灭,你就证得这个果位,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拿现代的名词来讲,这就是物理现象。这是很深的物理学,非常高深的物理学。这底下一句就说出来了。

  【生灭之法。不出遍计所执。及依他缘起。】

  我刚才所解释的就这么两句话。所以你觉得一切法有生、有灭,是你的『遍计』,遍是普遍,计就是计度、分别。你在那里计较,在那里度量,你在那里分别,都是从执著这里产生的,绝对不是事实真相。前面这句是你自身的误会。外面,这个依他起,『依他缘起』,是你把外面的相错认了。就好像我刚才比喻,这个书是许多纸装订起来的,这就是缘。书,哪里有书?不过是这么多纸装订起来,我们叫它做书。那换句话,书根本就没有,装订起来也没有书,拆开来也没有书。你把它执著这叫做书,你是执著它「遍计所执」。它这个现象,现象是依他起相。你把依他起相,又加上一个遍计执,这个麻烦大了,所有一切错误都从这个地方发生的。

  不知道事实的真相,依他起不是真实的,依他起是假的。在三性里头,唯有圆成实是真的,圆是圆满,成就真实。那就是此地讲的一真,真界,真界是圆成实法。这个道理你要真正体会了,给诸位说,你一切的忧虑、恐怖都没有了。就是《心经》上说的,「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你的烦恼、忧虑、恐惧统统没有了,真是离苦得乐。烦恼、忧虑、恐惧,苦!这个理明白了,彻底摆脱掉,苦离开了。离开苦,那你享受的就是乐,自在真常之乐,你会得到。这段的确是难懂,所以大师还有比喻,后头再用比喻说:

  【若得真界。】

  你真正认识一真法界,真正契入一真法界。入一真法界,没有别的,就是你要得一心。怎么得一心?心里面没有一切妄念,没有一切妄想,没有一切分别执著,就行了,那就是一心。只要得一心,『真界』就现前。得一心,那个时候就是真界现前。所以一心与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这是事实。所以讲,空有是一,不是二。这是讲你得到真界,换句话说,你得到一心。

  【即知遍计如绳上蛇。本无所有。全是麻绳。】

  现代我们讲比喻,比从前人方便多了。因为现代科技发达,我们常常引用科学的这些工具来做比喻,很容易懂,古时候没这些东西。所以他举的比喻,绳子、绳索,晚上看不见的时候,这个脚一踩到绳索,以为什么?踩到『蛇』了,踩到蛇很恐怖,怕蛇咬到,用这个比喻。根本那是一条绳子,不是蛇。但是他一踩到了那个绳子,吓一跳,以为踩到蛇了。这是什么?蛇是『麻绳』,是麻搓成的绳子。本来就是麻绳,它不是蛇。因为从麻绳上,因为你错想了它,你误会了,以为它是一条蛇。这个以为就是『遍计』,你自己心里普遍计度,我踩到一条蛇了,其实是错误的,其实它是个绳,不是一条蛇,根本就没有蛇。这是用这个比喻,比喻什么?没有生灭可得。

  【既无法可生可灭。】

  那个绳不是蛇,哪有蛇的生灭?没有。这是用这么一个比喻来说明。如果拿近代科学来讲,那比这个容易懂得太多了。所以我们读经,对这些古人不能不佩服,这么深的义理,从前人怎么会懂?我们现在的确得力於科学的帮助,是很难懂的,往往我们都能够体会得到。从前没有这些科学仪器,也没有现代科技这么发达可以解释宇宙,解释太空,解释物质,在从前都没有达到现在这个境界,他们能够懂,真是不可思议。近代科学家已经否定了物质的存在,所谓物质,完全是我们的错觉。物质是什么?物质是光波震动产生的现象,这是近代科学家所发现的。这个发现,比从前讲原子、电子就更深一层了。佛经上有没有讲到?讲到。还是出不了佛经的范围。佛经在哪些地方讲到?《华严经》上就有,《唯识论》上有。

  讲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有三个相,第一个是无明业相,第二个是转相,第三个是境界相,境界相是相分。相分从哪里来?相分是见分变出来的。他讲光波震动,就是讲见分变成相分。这科学家一提出来,我们对於佛教经论熟悉的,立刻就想到了,就是这回事情,这个意义非常之深,是讲的物质的根源。所以《华严》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就是根据这个道理。物质跟精神是一桩事情,也就是前面讲,色跟空是一,不是二。所以它能够转变,色相能够变成空,空里面能够显色。就好像我们晚上作梦一样,梦是我们心变现的。心是空,心里头没有梦;心里面有梦,那应该梦就不能变化,不能转变。你每天晚上做的梦都不一样,可见得你心里头没有梦。但是心能够现梦境。所现的梦境,你说有没有?当然有,不能说没有。你说真有吗?这又是空的,梦境了不可得。我们眼前这个境界,是我们真心所现的相。现的相虽有,有而不有,有与空无异。我们眼前这个相,诸位要知道,跟梦境一样,了不可得。你在这个现相里头有执著,我这个要得,那个也得,这是你的妄念,是你的妄想,完全错了,所以你的生活有痛苦。如果你要晓得我们现在这个境界就如同梦境一样,如梦幻泡影,你在这里非常自在,活活泼泼。为什么?我一切随缘,一切不执著。你一生无忧无虑,无牵挂,快快乐乐的过一生,这个自在!快乐里面充满了智慧,这是佛法教给我们的。

  实在讲,唯有充满智慧,你才有真正的快乐。没有智慧的快乐,不是真正快乐,那在佛法里面讲,坏苦。因为你那个乐是什么?那个乐是外面刺激。外头境界失掉了,苦又来了。真正快乐是从智慧生的,从内心生的,像泉水一样,自己往外面喷,那是真正之乐。真正明白这个境界,这就叫圆成实。『既无法可生可灭』。

  【但是圆成真常也。】

  这个境界是真实的,这个境界是常住,常住就是永恒的,是真实,是永恒。

  【依他无性。】

  『无性』就是没有自体。『依他』是什么?他是缘。许多因缘凑合的,他没有自体。像这本书,这本书是纸张,这里面还穿著有线,还有胶水,许多因缘合成的。这个书有没有自体?没有。自性就是自体,它没有自体。没有自体的体,是什么?就是圆成实的真体。所以你晓得,这一切缘起里面的东西,依他起就是缘起,一切缘起没有自体,他的自体就是性起,就是真如本性。你入了这个境界,你才晓得一切法没有离开自性,一切法就是自性。

  就像我们作梦,你忽然如果觉悟我在作梦,整个梦境就是你的心,心变成梦境,我心在哪里?这个时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境界现前,它变成境界了。全梦即心,全心就是梦。你说这个梦里头,哪一个不是自己?全是的。梦里面当然有自己,我是自己,梦里头也有别人,别人还是自己。自己梦变现的,绝对不是你自己心外会有个东西跑到你梦里去,没这回事情。梦里面也有山河大地,梦里面也有虚空,全是你自性变现的。你觉悟到,原来梦中没有一法不是自己,这就叫开悟了。

  我们今天人迷惑颠倒,不晓得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诸佛菩萨知道,知道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自己。所以他的心清净,他的心平等,他在一切境界里面,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为什么?全是自己一位,用一个清净平等心来对待,对於一切迷惑颠倒的众生,用大慈悲心来帮助他,帮助他就是帮助自己,自他不二。所谓是同体大悲,同一个自性,自性是一,不是二;所谓是生佛不二,众生跟佛是一,不是二,万法一如,这都是说明性体是一个。就好像我们能作梦的那个心是一个,它会现许多不同的境界出来。这是说明依他起性,就是缘起无自性。这桩事情《解深密经》里头讲得很透彻,讲三无性:生无自性,相无自性,胜义无自性。《解深密》是经上说得透彻,讲三性,三无性。无性之性就是实性。

  【依他无性。揽缘而起。故即生无生。即灭无灭。】

  觅生灭之相了不可得。

  【如绳无自性。全是於麻。】

  这是用分析,古人分析,没有现在人分析的细。『绳』子一分析是麻所搓成的,『麻』再一分析就变成分子,分子再一分析就变成原子,变成电子。这仔细慢慢去分,分到最后,你才晓得整个宇宙大千原来是一个物质,同样一个物质组合的。那就证明了《金刚经》上所讲的一合相,就没有错误了,一合相。一合相是见到这个相的,可以说见到相当真实,还不是究竟真实。究竟真实,《金刚经》上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那才是真正的真实。怎么即非一合相?原来一合相就是性。相从哪里来?相是性变现出来的。所以境界相,就是相分是见分变现出来的。见、相两分都是自证分里面变现出来的。自证分是本体,见分,我们现在讲精神,相分,我们今天讲物质。物质跟精神是同源的,同一个根源,同一个本体变现出来的。所以精神能够变成物质,物质可以化为精神,性相同源,性相不二。这个地方分是粗分,分到这个地方,叫你觉悟,叫你能够从这里去体会。

  【故依他即圆成真常也。】

  从这一分析,你才知道事实的真相,这是讲无知的真相。下面说:

  【况三性皆无性。但是法界真常。】

  这才叫彻法底源。实在说不是一乘大经,讲不到这个境界。唯识里面只讲到三自性、三无性,没有讲到这一层;这一层要在《华严》上才看到。三自性、三无性可以说是相当之深,但是没有到究竟圆满,这句才是究竟圆满。所以『三性皆无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讲三自性里面是以圆成实为真实。你看到这个地方,圆成实也不真实了。为什么?圆成实是见分,真正的真实是自证分。自证分就是『法界真常』。但是法界真常:

  【居然可见。然此宗云。】

  『此宗』是讲华严宗。此宗云:

  【依他。不唯依众缘之他。全依真界而起。为依他也。】

  这个『依他』,与其他经上讲的依他不同。其余经论里面讲依他,是讲依他起性,就是一切万事万物都是许多因缘凑合才成的,这叫依他起性,这是我们能够懂的。这也就是讲的缘起,无论是染缘起、净缘起都不出这一个定律。可是《华严》里面讲的依他,那个他,不是指这个。他是指什么?他是指的真界,指的法界真常。这个依他,把性起都包括在其中,这是讲到究竟圆满。『依真界而起』。

  【设假因缘。】

  『设』是假设,假设我们就藉『因缘』而说:

  【因缘亦依真界。】

  离开了『真界』,觅『因缘』了不可得。哪来的因缘!

  【故关键中说。法界起诸法时。有性起门及缘起门。】

  这一句总结,这是在做结论,就《关键》中来讲。『法界』,法界讲一真法界,这是讲本体,就是我们常讲的常住真心、真如自性,此地用法界这个名词。『起诸法』,就是生起现相,十法界依正庄严,乃至像西方极乐世界,《华严经》讲的华藏世界,这就是诸法。我们真如本性里面变现出这些法相,变现这个法相出来,『有性起及缘起』两门,这是总结。

  再给诸位说,这前面我们已经读过「性起跟缘起」是一个缘起,不是两个缘起。你要把它搞成两个缘起,那佛法又变成二法。所以大家记住一个最高的原则,佛法是不二法,这是最高原则。你能把握住这个原则,我相信你学佛不会走叉路。不管怎么讲法,不管怎么样分法,一,决定是不二,你才能真正入佛法的这个境况。譬如讲显宗、密宗,若执著显宗对,那个密宗,那是二法。二法,决定会迷失了自性,决定会产生分别执著,到最后斗争。最后,学佛都成不了佛,堕到阿鼻地狱受果报。为什么?破坏佛法。佛法是不二法,这是最高的原则。

  既然是一个缘起,为什么要说性起跟缘起?前面说过,觉悟了叫性起,迷了叫缘起,就是迷悟。对於这个缘起,悟了,我就叫你性起;迷了,我就叫你缘起,缘起跟性起是一桩事情。从迷悟上建立的假名而已,你不要把它当真,这假名。这些名相都是遍计所执性,名相是遍计所执性。这样不但显、密各宗不会打架,佛法跟外道也不会打架。为什么?你在学佛里,真正觉悟了,你是性起。他去搞别的宗教,甚至於搞邪门外道,他是缘起,染缘起,染得重一点而已,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你眼睛里面看的是性起,没有一法不是性起。但是在他的见解、他的想法、他的看法里面是染缘起,染有轻重不同。所以我心清净,他不清净。我要一定跟他争,一定要跟他解释,我变成跟他两个差不多了。

  所以诸位要晓得,那个相骂相打的,两个程度一样高,他才会骂得起来、才打得起来。一个高,一个低,决定打不起来,程度一般高的。那高的人对底下一笑,就完了,就明了了。底下那个低的人再怎么争论,那个高的人不会当真。所以凡是两个相打相骂,一般高。我们过去小时候在学校念书,同学吵架了,老师处罚,两个都罚跪。往往我们觉得,我有理,明明他没有理,为什么我也要罚跪?以后我学了佛才恍然大悟。为什么?两个一般高,处分,两个一起处分,很有道理。不管有理没有理,总两个差不多就是了。如果真的有悬殊的相差,决定是闹不起来的。所以缘起跟性起是一桩事情。读了这么多,其目的是教你省悟。悟什么?万法是一,不是二。教你悟这个,十法界依正庄严,统统是一法界。

  古德常说,理虽顿悟,事须渐修。理,我明白了。可是我还有很多毛病、习气没有办法,这怎么办?要慢慢的来修。所谓修就是改正,把我们错误的看法、想法、做法慢慢的把它改正过来。从哪里修?从你生活上修,从你工作上修,从你处事待人接物上修,那叫真修行。不是躲在深山里面,藏在洞里面,每天盘腿打坐,念经敲著木鱼,不是那回事情。是在日常生活当中,把我们的观念修正过来;观念修正过来,行为自然就修正过来了。心是主宰,心正,言行哪有不正的?言行装得再正,心不正,那还是不行,那是假装的,不是真的。心正,言行自然就正了。修行,说穿了,修心而已。把你的观念修正过来,把你的思想修正过来,就这么一回事。与宇宙人生的真实相相应,所谓是我们修行的最高标准就是这个。用什么标准来修?宇宙人生的真相。愈接近这个真实相,那就叫佛菩萨。离开了真实相,自己要去造作,这假的,虚情假意,那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那是错误的。把这一切错误修正过来,这叫真正的修行。

  这段后头还有一段,「言缘起得之而交映者」,这一句,我们今天时间到了,这还得留待下一次再讲。好吧,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