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贤行愿品十大愿王 (第七集) 1988/7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4-002-0007
请掀开经本第一四0六面,「忏悔业障」,这个地方不是一段: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这是所对境界的末后的两句。说到普贤菩萨以清净三业,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诸菩萨、诸佛、大众前诚心诚意的求忏悔。忏悔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经上所讲的「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这个三句非常的重要。如果忏罪之后再造,这样的忏悔不但不能够灭罪,反而增加罪业。这个增加罪业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明知故犯,所以罪业就更重。
「恒住净戒」就是断恶修善,我们世俗人讲修功补过,其实在佛法里面来说,功与过是不能抵销的。既然不能抵销,何必还要断恶修善?其实断恶修善非常重要。所谓不能抵销,是讲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善恶业习种子,这是不能抵销的;善有善的种子,恶有恶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要受报,要去受果报,当中一定要有缘,因再加上缘才能够结果。如果有因,但是没有缘,这个因不会结果的。过去我们已经造了很多恶因,现在我们希望这些恶因不要结恶果,能不能做得到?可以的。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是能做得到的。怎么个做法?我就是把恶因种子受报的缘把它断掉,使它没有缘,虽有恶因就不结恶果。恶缘是什么?现在再要作恶,就是过去业习种子的增上缘,它得到这个缘,将来必然要受报。我们现在再不作恶了,断恶修善,就是把恶缘断掉;我们修善,则是修善缘,使我们本识里面的善因种子得到增上缘,它可以提前受报,这就是善的果报。
可是诸位一定要明了,也就是说一定要觉悟,善的果报纵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好吗?迷人觉得三善道还不错,真正觉悟的人他晓得三善道并不好。为什么?不能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换句话说,你既然不能超越生死轮回,三善道不过是暂住而已,暂住就可怕了。何况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我们自己冷静的去想一想,佛讲的话没错,佛说未出三界的众生,他在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我们仔细想一想,佛说得非常有道理,必定是事实。这样说起来,六道就很可怕了!大经里面讲恶道,是指六道就是恶道,这个地方绝不是个好地方。
什么才叫真正的善?我们断恶修善,给诸位说,以本经来讲,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真正的善行。我们能修这十种善行,将来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善因必定感善果。这才是菩萨在此地跟我们讲这一愿「忏除业障」真实的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
「净戒」在今日之下,很不容易受持。什么叫做净戒?戒是戒律,持戒清净这叫净戒。是不是每一条戒律我们都持得好像很干净,都做得很彻底?那不叫净戒。究竟什么叫净戒?因持戒而得清净心,这叫净戒。清净心就是定心,所谓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个戒就叫做净戒;如果持戒里头没有定、慧,那不叫净戒。何以故?我们很明白的能够看得出来,戒律持得再严,如果没有定,他将来的果报是在欲界天以下,连色界天都没有资格去,色界天要修成四禅八定、四无量心。可见得,佛的三学,戒学是手段,用这种手段,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得定。定,浅的定在色界天,深的定在无色界天,更深一层的禅定,经上常讲的九次第定,这是阿罗汉所证得的,才能够超越三界;但是他没有开慧,他不能破无明,不能见性。由此可知,定依然不是目标,不是目的,目的是在开慧。智慧开了才能明心见性,才能够成佛、成菩萨。这讲的「一切功德」。
所以此地「净戒」这两个字,大家一定要把它记清楚。净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慧。没有定慧,心怎么能叫清净?定是清净心的本体,慧是清净心的作用,有体、有用;心清净就是定,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净戒」两个字是这样的讲法,这是一个意思,自受用。
另外一个意思也很好。已经得清净心,已经得清净心就有定共戒,就有道共戒,道是慧。既然有定、有慧,这个人得大自在,像孔老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他得大自在。得大自在之后,他还要持戒,还要把戒律做得规规矩矩,呆呆板板的还在那里持戒、修戒。这是做什么?做给初学人看的,给初学人做个榜样,教初学的。如果你教众生持戒,自己不持戒,众生看到了:我不愿意跟你学,你是假的,你教我持戒,你都不持戒。所以,诸佛菩萨也要示现持戒,为众生做个榜样,这个意思完全是为化他。前面的意思是为自利,这个意思是为利他,自利利他,这都是殊胜的功德。末后这一段「总结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
实际上这个四句都是无有穷尽。
【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普贤菩萨自己做个榜样给我们看,菩萨修忏悔,现在居等觉位还是念念都在修「忏除业障」。人家是等觉菩萨,只剩下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我们是博地凡夫,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具足,不忏悔,业障不能消除,所以在修行道路当中处处都有障碍,业障,处处有障碍。我们要想自己在菩提道上没有障碍,那就要像普贤菩萨一样,认真的去修「忏除业障」。
十愿要合起来看,每一愿里面都具足十愿,你才能真正觉察到业障从哪里来的。譬如讲「礼敬」,我对一切众生没有恭敬心,这就是业障,就应当要忏悔。「称赞如来」,我对一切众生,他们做了好的事情,不但我不赞叹,心里面还有嫉妒,这又是业障。「广修供养」,我看到这好事情想做,可是自己吝啬拿不出来。所以你十愿处处去看、去观察,真的业障、习气太重了。这些统统要改过自新,这才叫真正的忏悔。再看底下一段,第五章「随喜功德」。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盘。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随喜』文也很长,分成好几段,这一段讲「随喜如来」。这一愿是忏悔当中的别义,也是忏悔里面的具体说明;换句话说,我们想修忏悔法门,从哪里修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从什么地方学起?这一愿就告诉我们,从随喜修起。随喜是见到别人有善,善行、善事,不但我们心里欢喜,而且要效法他、要学习他,要帮助他圆满成就善行、善事,这才叫真正的随喜。「随喜功德」能够灭除我们无始劫以来嫉妒的烦恼,嫉妒心与生俱来,这个不要学的。我们看小孩,一、两岁他就有嫉妒心,他看到别的小孩拿块糖吃,他心里生嫉妒,穿的衣服比他漂亮他也起嫉妒,没有人教他。这个烦恼叫俱生烦恼,是贪瞋痴里面最粗重的显露,显露出来的时候就是嫉妒。
纵然在佛门我们也不能够免除,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为什么要害佛?嫉妒释迦牟尼佛。六祖大师得道之后,接受五祖衣钵之后,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追他想把衣钵夺回来,甚至於把他杀掉?还是嫉妒!由此可知,这些事情在佛祖的身上都还不免,何况一些凡夫?所以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普贤菩萨十大愿,为什么接著「忏悔业障」之后就讲这个「随喜功德」?如果没有随喜,忏除业障那是口号,也就是说业障毕竟不能够忏除;一定要接著修「随喜功德」,除嫉妒的障碍,生平等的善行。这是这一愿主要的意义。
第一段里面教我们「随喜如来」,如来是无上的福田,我们毫无疑问的,我们要随喜。可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去随喜?这里面问题就多了。真正随喜就是真正的学佛,佛他存的是什么心,我们存心像不像佛;佛是怎样待人接物,我们平常待人接物像不像佛。要在这些地方去学习。
前一段是讲境界广大,这个我们不必说了。我们要注意到的,就是一切诸佛『从初发心』,发什么心?发菩提心。这初发心,发菩提心,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开始学。我们有没有真的学?这个要问自己,自己要反省。什么叫菩提心要把它搞清楚,一般经论上说,菩提心的本体是直心,也就是《观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这是菩提心的本体。也就是讲的真诚,真诚到极处,一丝毫虚假没有,这就是真诚心。
我们纵然明白直心的含义,实在说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我们对待人、对待事、对待物,我们所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为什么不是真实的?这个心会变。这一点佛也是常常提醒我们,叫我们要觉悟,像《四十二章经》、《遗教经》里面告诉我们,不要说相信别人,说相信自己,必须到证得阿罗汉果以后,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以前,你连自己的意思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意思会变,都靠不住。譬如说你自己喜欢一个人,非常喜欢,结婚了,结婚没有几天,两个又闹离婚了,你看他们就变了,自己的意思就变了,靠不住!证得阿罗汉之后,他得到正觉了,他的意思就不会变了。
所以自己的意思都会变,你说别人的意思不会变,哪有这个道理?真正看穿了,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切敷衍敷衍马虎一下算了。为什么?哪个不是虚情假意?这是跟你讲真话,统统是虚情假意,你可不要当真;你要当真,你就苦死了,你就有烦恼。你要看穿了,一笑了之,好了就合,不好就分开,都欢欢喜喜的,绝对没有忧愁。为什么?晓得统统是假的,不给你当真。这是事实的真相,决定没有用真心的。谁用真心?佛菩萨用真心。刚才讲了,阿罗汉以上的才用真心;换句话说,包括三果阿那含以下的都不是真心,得阿罗汉以上。
这个意思太明显了,不但叫我们不要相信别人的意思,连自己都靠不住,自己的观念、想法、看法千变万化。你就说修行,年年境界都不相同,今天我看了是这个看法,明天又升了一个层次,又是一个看法。可见得这是事实的真相,一定要明了。不要在这个世间短短几十年当中,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找无量无边的苦恼,这就是佛法常讲可怜悯者,真可怜!这苦恼是他自己找的,不是别人给他受的,他自己找的,不晓得事实真相。讲菩提心的本体。
菩提心这有体,当然有作用,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是自己的受用、享受,自觉;他受用实在讲,就是觉他。自受用讲深心,深心就是清净心,保持自己心地清净。什么叫清净?没有分别、执著、妄想叫清净,心里面有分别、执著、妄想,就不清净。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保持自己清净心态。对待别人要用慈悲心,慈是与乐的意思,悲是拔苦的意思。看到别人有痛苦,我们尽心尽力帮他忙,解除他的痛苦,减少他的痛苦,希望他能真正离苦得乐,这个就叫做慈悲心。所以,慈悲心是对他的、对别人的,清净心是对自己的。这是讲「从初发心」。
这个说法是大乘佛法里面一般的讲法,在净土教里面讲法又特别了,什么叫初发心?真正发愿求生西方,这叫做初发心,你发的是真心,求生西方。你这个心一发,你这一生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生,普贤菩萨这个十大愿统统都圆满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满了,愿愿都做到,都圆满。如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这十愿很不容易圆满,纵然你修无量劫,也不容易圆满。所以净土教里面讲的发心,就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得很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无上菩提心。
『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一切智」是成佛,就是一切种智。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为了圆成佛道,因为只有成佛,我们的本愿才能够兑现。像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要不成佛,这三愿都不能够圆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成佛道的,「为一切智,勤修福聚」。
在修行过程当中,看到佛勇猛精进,『难行苦行』他统统能做得到。『不惜身命』,为了要达到他修学的目标,舍身命在所不惜。每一尊佛菩萨在他修行过程当中,可以说无不是像此地所讲的『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这是讲时间之长,『一一劫中』,舍『头目手足』,这是讲布施。这不是外财的布施,内财,头目脑髓都可以布施,连身命都可以放下,何况身外之物,哪一样他放不下?再告诉诸位,放不下的就是业障。你不是要忏除业障吗?你心里面有一丝毫的牵挂,那个牵挂就是业障,那就是很大的障碍。障碍你的戒定慧,障碍你的菩提涅盘,也障碍你不能往生。
所以诸位要明了,心里面真正求往生的人,心愿要切。什么时候往生?最好现在就往生!不要以为我现在还年轻,等我老了时候再往生,这个念头就是业障,就错了。我想现在往生,现在去不了,是有障碍,有业障没消除。所以真正念佛人,你看佛堂里面堂主、领众的师父常常讲,「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我们这一句佛号念不好,这一句佛号念得不相应,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所以虽然念佛,不能往生,虽念佛,也是阿赖耶识里头种一点阿弥陀佛的种子,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才会起现行。这是要觉悟的,要真正觉悟,一定要觉悟到这世间无常,要认真努力的去修,要真正能舍,能放下。
夫妇、母子相亲相爱,不能到头的,愈是相亲相爱愈是冤孽深重,为什么?他绑著你,你不能往生。什么叫冤家?那才叫冤家,那真正的冤家,把你绑得死死的,绑你在三界六道轮回里头,魔障!这个要觉悟,觉悟的人决定不被他所害。真正要长相厮守,一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天天见面,永远不生不灭,才真是长相厮守。要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六道轮回里面的真相你要认清楚,全是假的。这一生你们两个好,好得不得了,做夫妻了;来一生去投胎,他又跟别人结婚,那又跟那个人做太太。不是真的,都跟唱戏一样。这一幕在台上演这个角色,那一幕又换了人,又换了头面,都是假的。看穿了,真叫一文不值,看穿了,绝无留恋。所以佛教我们要搞真实的,不要再搞假的,六道都是假的,要修真实法,要能舍。身命尚且能舍,何况身外之物?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这是在此地举个例子。『圆满种种波罗蜜门』,「种种」就是常讲的六度万行。「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究竟圆满的意思。譬如布施,真的心里头一丝不挂,你的布施圆满,心地真正清净;持戒也圆满,忍辱也圆满,精进也圆满,禅定、般若统统圆满了。『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这是讲菩萨的位次。「智地」是讲十地果位,从初地到等觉十一个位次,通常我们讲十一地,这个果证就相当之高了。『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再往上进一级就是成佛。从菩萨智地一直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讲菩萨自己修行证果。
『及般涅盘,分布舍利』,「般涅盘」是示现入灭,这是为化他。真正在修行上来说,证得圆教初住以后,就不说菩提涅盘,就不讲这个意思了。菩提涅盘是为中下层来说的,高级的佛法里面没有,高级佛法不生不灭,哪里还有菩提涅盘?涅盘是不生不灭,是对生灭而说的。所以对权教菩萨、声闻、缘觉、六道凡夫,给你说般涅盘,给你说八相成道,示现八相成道;向上一著就没有这个说法了,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分布舍利」也是如此。『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再看下面经文: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前面一段「随喜如来」,我们要跟佛学,这段是讲「随喜六道众生」。十方世界里头,『六趣四生』,「六趣」就是六道,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众生有善、有恶,善的地方我们要随喜他,恶的地方我们要反省,我们不学他也是学他。这就是孔老夫子给我们讲的,「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那两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善法我跟他学,恶人我反省、我检点,我不跟他学,两个都是老师。所以见恶人,你也不要讨厌他,恶人也是我的老师。看看那个恶人,我讨厌他,想想我如果像他那样,别人也讨厌我;我要叫人不讨厌,要把那个恶人、恶法统统改过来,把恶法都断除,人家就不讨厌了。
因此修学,顺逆境界都是菩萨的学处,都是菩萨修学的地方,善人、恶人都是菩萨的老师。不像我们凡夫选老师,一定选善人,不选恶人;菩萨是善人、恶人都是老师,顺境、逆境统统是学处,统统是修行的道场。六道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胎卵湿化是讲六道众生的生态,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这一段是讲「随喜二乘善」。声闻,我们一般讲小乘,阿罗汉,从初果到四果,四果四向,他有八个层次。缘觉就是辟支佛,辟支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辟支翻作缘,佛翻作觉,所以辟支佛就是缘觉;缘觉是从辟支佛意思里头翻的,辟支佛是梵语音译的。声闻他是修四谛法;知苦,这是觉,他晓得三界苦;断集,集是烦恼,这是苦果的因缘,他把这个因缘都断掉;证灭,修道,灭就是涅盘,修四谛、三十七道品,证小乘阿罗汉的涅盘果。辟支佛比阿罗汉要来得聪明,根性要利;阿罗汉断见思烦恼,但是习气没断;辟支佛不但断烦恼,连习气也断了,所以辟支佛他的智慧、功德都比阿罗汉要殊胜。这些人是众生的福田,真实的福田,他们的一些善行,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这一段讲的是「随喜菩萨」。它的排列顺序,第一段排佛,我们学佛,佛是我们老师,当然先学佛。佛以后,顺序是按部就班,从最下面慢慢一级往上升。这个意思,在我们中国,中国古代经论排列的顺序就是这个样子,但是现代《大藏经》的编目就不是的,日本编排的方法就不是的。你看我们中国古时候的《藏经》,展开目录,第一部经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开头学什么?学佛!佛是第一个讲《华严》,示现成道之后,二七日中,在定中讲的《华严经》。然后才离开菩提场,到鹿野苑度五比丘,讲四谛法,就是「阿含」。由「阿含」到「方等」,到「般若」,到「法华涅盘」,按照这个顺序,好像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这样的顺序。这个排列就是这个意思。一开端把佛排出来,这是把这个教学我们随喜最高的目标、方向提示给我们。从哪里学起?从人天善学起,人天善行都不具足,佛是学不到的。所以学人天善,六道善,二乘善,再到菩萨善,要这样才能够真正学得到。
菩萨善里面,菩萨广学多闻,修行的纲领是六度万行。如果以《华严经》,文殊菩萨的十行(十种行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愿,这是《华严》行愿的总纲领。讲到行,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十波罗蜜,以这个十种法门完成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这个十愿它的结果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一段也是总结无尽。在这章经文里面,我们认真要学习的,就是从今而后,决定不再嫉妒别人的善行,不再嫉妒他人的好事,你就是真正在修「随喜功德」了,也是真正在修忏悔法门。不但不嫉妒、不障碍,这是第一步的功夫,因为从前看到心里难过,现在功夫进一步,看到不难过,能生欢喜心,看到别人好就像自己好一样。更进一步怎么样?我们自己要尽一点力量去帮助他,他是好事,帮助他完成,这是随喜积极的意义。如果更进一步,那是全心全力去支持他,全心全力帮助他完成,那你这个随喜功德的分数就高了,甲等。乙等是帮助,小小的帮助,不是全力支持。丙等的是不障碍、不嫉妒,生欢喜心,但是还没有发心去帮助他,这就不错了。这是「随喜功德」。再看底下第六段,「请转法轮」。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
佛对於一切众生最大的功德,就是说法、教学,这是最大的功德。我今天下午听一个人说,说从日本传来一个什么新的佛教,我以前没听说过。这个新的佛教,说人可以不必修行,他说能够知道这一切事情哪个事情该做,哪个事情不该做。他说看什么手指动,他给他通灵,小手指会振动,这个事情就不能做;大手指动,这个事就可以做,通灵。他来问我,这是不是佛法?我就告诉他,这不是佛法,这是邪门外道。佛法里面没有说不修行就能成就的,没这回事情。他说现在他信徒也很多,很多学佛的人都被他接引去了;虽然是学佛的人,信心不坚固,对於佛法认识不清楚,所以才会被欺骗。妖魔鬼怪真是充斥在这社会上,我们要能够辨别,辨别的依据,最好是记住,佛陀在入灭之前告诉我们后世的弟子「四依法」。
「四依法」,第一就是「依法不依人」。人家说什么,我们不要随便去相信他。法是什么?经典。我们一定要依据经典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来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个叫修行,决定没错,不能相信这些人。甚至於注解,注解未必可靠,注解是人说的,我们都不能相信。所以我们看人家的注解,看人家的讲法,一定要拿经来对照,他讲的是不是经上所讲的道理?如果与经上道理相违背,他再大的名气,我们也不听他的。他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我们也不听他的,他说是什么佛再来,我也不听他的。为什么?佛佛道同,今佛与古佛所讲的一定是一样的,不会是两样的。如果今佛跟古佛所讲的是两样的,这个佛有问题,大概是妖魔鬼怪变的佛,不是真佛;如果是真佛,跟古佛所讲的决定相同。佛的德号当中,有一个号叫如来,如来的意思,「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他讲的绝对没错的。我们能够依四依法,牢牢的坚持守住,就如同佛住世没有两样,我们决定不会被邪门外道所欺骗,不会上他的当。
转法轮就是讲经说法的意思,佛法里头用轮来做比喻。轮的相代表佛所讲的理,佛门里面所讲的理论,空有不二,空有是一,像《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唯有轮相能显示出这个意思。空是什么?轮是圆,圆心,圆心是空的,找不到心。但是心决定是有,有怎么?它不是物质,所以你找不到;决定是有,没有形相,所以叫空。色是什么?色就是外面那个轮,轮当中有柱,柱外面有辐,从圆心通到圆周这叫辐。这是讲轮的相,那个是有,形相显明,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从圆这个意思,代表空有是一,不是二;空是体,有是相,是作用,体相用是一如,是一而三、三而一,代表佛所讲宇宙人生的实相。佛给我们讲「万法皆空」是讲体,讲本体;一切现象叫幻相,叫妙有,或者叫妙假,相不是真实的,我们要认识清楚。有相它就有作用,作用如果顺性,这个作用就是善的,顺性是觉悟的作用,顺就是觉;如果违背了性,那就是迷,迷的作用。顺性的作用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的相用顺著本性,与体性不相违背。六凡的作用是迷失本性,起的作用是跟性相反的作用,所以才有六道的现象。但是要说到究竟处,顺逆不二,这才是真的。为什么?顺是性,违还是性,性不变,只是你在迷悟而已;觉了是性,迷了还是性,性没有变,性没有迷悟。所以,迷悟不二,顺逆不二,则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这才是大乘佛法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所以佛,特别是大乘佛法里面,常常用轮来做代表。
佛为我们宣扬这个道理,传授这个真理,讲经说法、教学就叫做转法轮。法轮是转动的意思,就是从我这边展转传授给你,你再展转传授给别人,就像轮在那里展转一样,取这个意思。所以说法就叫做转法轮,这是法轮主要的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思,法轮有碾坏的意思。这个意思比前面意思要来得浅,前面的意思圆满,来得很深,是转法轮的正义。浅义,像碾压,像我们压路机,道路不平,压路机去压一压它就平了。这个意思比喻说,众生心里烦恼很多,心不清净,心不平,听听佛法烦恼就消除,心地得到清净,就好像压路机在你心历路程碾过,把你心里面的烦恼压平了,取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比前面一个意思来得浅,特别是用在教诫初学,取这个意思。所以有展转传授的意思,这就是转法轮。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这一段讲处所。什么地方是佛讲经说法的处所?从这一段来看,无处不是。佛法是平等法,平等法里面没有选择,有选择就不平等了。
【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遶。】
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它是说「一念」。一念尚且能现无量无边境界,何况念念?这是讲转法轮的处所。我们要请转法轮,在这个地方来请。这一段经文真正的含义就是说明,佛菩萨在哪里?无时无处没有佛菩萨。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应,感应道交,我们要以真心去感,要以诚心去感。如果我们要用邪心去感,来应的不是佛菩萨,是妖魔鬼怪。什么邪心?为名闻利养来请转法轮,为求神通来请转法轮,这就是所谓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不是至诚心,他心里还没有断除贪瞋痴慢,他还用这个心,所以不能跟诸佛菩萨感应。
今日之下,学佛人许多人我们看他走入歧途,原因是他自己因地不真;因地纯正,邪正自然就能够辨别。怎么个辨法?我再告诉诸位一个方法,你自己一反省、一省察就晓得,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凡是这个法门能帮助我们增长贪瞋痴,就是假的,这个自己要认真反省。我贪名,我贪财,一学这个法门我就发财了,我晓得买什么奖券我会中奖。这是什么?这不是佛法,是帮助你增长贪心的。我恨那个人,我要想什么方法整他,我一作法,就有感应了,这是帮助你瞋恨。凡是增长自己贪瞋痴慢的,这个法决定不是正法。正法决定帮助你减少贪瞋痴慢,决定帮助你增长清净心;换句话说,决定是增长戒定慧,而不是增长贪瞋痴,因此我们也很容易能够辨别。
我们用什么心去感?要用无贪、无瞋、无痴,这是真心、诚心,这才能感应到真正的佛菩萨。如果我们心里头,虽然学佛,虽然念佛、持戒,甚至於修定,心里头还有贪瞋痴,这个心不清净,你所感应的决定不是佛菩萨。所以因要正,果就正;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第一四0六面,「忏悔业障」,这个地方不是一段: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
『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这是所对境界的末后的两句。说到普贤菩萨以清净三业,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诸菩萨、诸佛、大众前诚心诚意的求忏悔。忏悔最重要的一句,就是经上所讲的「后不复造,恒住净戒,一切功德」,这个三句非常的重要。如果忏罪之后再造,这样的忏悔不但不能够灭罪,反而增加罪业。这个增加罪业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明知故犯,所以罪业就更重。
「恒住净戒」就是断恶修善,我们世俗人讲修功补过,其实在佛法里面来说,功与过是不能抵销的。既然不能抵销,何必还要断恶修善?其实断恶修善非常重要。所谓不能抵销,是讲阿赖耶识里面含藏著善恶业习种子,这是不能抵销的;善有善的种子,恶有恶的种子。但是这个种子要受报,要去受果报,当中一定要有缘,因再加上缘才能够结果。如果有因,但是没有缘,这个因不会结果的。过去我们已经造了很多恶因,现在我们希望这些恶因不要结恶果,能不能做得到?可以的。如果你懂得这个道理,是能做得到的。怎么个做法?我就是把恶因种子受报的缘把它断掉,使它没有缘,虽有恶因就不结恶果。恶缘是什么?现在再要作恶,就是过去业习种子的增上缘,它得到这个缘,将来必然要受报。我们现在再不作恶了,断恶修善,就是把恶缘断掉;我们修善,则是修善缘,使我们本识里面的善因种子得到增上缘,它可以提前受报,这就是善的果报。
可是诸位一定要明了,也就是说一定要觉悟,善的果报纵然生在三善道,三善道好吗?迷人觉得三善道还不错,真正觉悟的人他晓得三善道并不好。为什么?不能解决生死轮回的问题;换句话说,你既然不能超越生死轮回,三善道不过是暂住而已,暂住就可怕了。何况佛在经上给我们说,我们自己冷静的去想一想,佛讲的话没错,佛说未出三界的众生,他在恶道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暂。我们仔细想一想,佛说得非常有道理,必定是事实。这样说起来,六道就很可怕了!大经里面讲恶道,是指六道就是恶道,这个地方绝不是个好地方。
什么才叫真正的善?我们断恶修善,给诸位说,以本经来讲,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是真正的善行。我们能修这十种善行,将来果报在西方极乐世界,善因必定感善果。这才是菩萨在此地跟我们讲这一愿「忏除业障」真实的意思,我们要能够体会得到。
「净戒」在今日之下,很不容易受持。什么叫做净戒?戒是戒律,持戒清净这叫净戒。是不是每一条戒律我们都持得好像很干净,都做得很彻底?那不叫净戒。究竟什么叫净戒?因持戒而得清净心,这叫净戒。清净心就是定心,所谓是「因戒生定,因定开慧」,这个戒就叫做净戒;如果持戒里头没有定、慧,那不叫净戒。何以故?我们很明白的能够看得出来,戒律持得再严,如果没有定,他将来的果报是在欲界天以下,连色界天都没有资格去,色界天要修成四禅八定、四无量心。可见得,佛的三学,戒学是手段,用这种手段,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得定。定,浅的定在色界天,深的定在无色界天,更深一层的禅定,经上常讲的九次第定,这是阿罗汉所证得的,才能够超越三界;但是他没有开慧,他不能破无明,不能见性。由此可知,定依然不是目标,不是目的,目的是在开慧。智慧开了才能明心见性,才能够成佛、成菩萨。这讲的「一切功德」。
所以此地「净戒」这两个字,大家一定要把它记清楚。净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定、慧。没有定慧,心怎么能叫清净?定是清净心的本体,慧是清净心的作用,有体、有用;心清净就是定,定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净戒」两个字是这样的讲法,这是一个意思,自受用。
另外一个意思也很好。已经得清净心,已经得清净心就有定共戒,就有道共戒,道是慧。既然有定、有慧,这个人得大自在,像孔老夫子所说的「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他得大自在。得大自在之后,他还要持戒,还要把戒律做得规规矩矩,呆呆板板的还在那里持戒、修戒。这是做什么?做给初学人看的,给初学人做个榜样,教初学的。如果你教众生持戒,自己不持戒,众生看到了:我不愿意跟你学,你是假的,你教我持戒,你都不持戒。所以,诸佛菩萨也要示现持戒,为众生做个榜样,这个意思完全是为化他。前面的意思是为自利,这个意思是为利他,自利利他,这都是殊胜的功德。末后这一段「总结无尽」。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
实际上这个四句都是无有穷尽。
【我忏乃尽。而虚空界。乃至众生烦恼不可尽故。我此忏悔。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是普贤菩萨自己做个榜样给我们看,菩萨修忏悔,现在居等觉位还是念念都在修「忏除业障」。人家是等觉菩萨,只剩下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破;我们是博地凡夫,见思、尘沙、无明烦恼统统具足,不忏悔,业障不能消除,所以在修行道路当中处处都有障碍,业障,处处有障碍。我们要想自己在菩提道上没有障碍,那就要像普贤菩萨一样,认真的去修「忏除业障」。
十愿要合起来看,每一愿里面都具足十愿,你才能真正觉察到业障从哪里来的。譬如讲「礼敬」,我对一切众生没有恭敬心,这就是业障,就应当要忏悔。「称赞如来」,我对一切众生,他们做了好的事情,不但我不赞叹,心里面还有嫉妒,这又是业障。「广修供养」,我看到这好事情想做,可是自己吝啬拿不出来。所以你十愿处处去看、去观察,真的业障、习气太重了。这些统统要改过自新,这才叫真正的忏悔。再看底下一段,第五章「随喜功德」。
【复次善男子。言随喜功德者。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数诸佛如来。从初发心。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不惜身命。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一一劫中。舍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头目手足。如是一切难行苦行。圆满种种波罗蜜门。证入种种菩萨智地。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及般涅盘。分布舍利。所有善根。我皆随喜。】
『随喜』文也很长,分成好几段,这一段讲「随喜如来」。这一愿是忏悔当中的别义,也是忏悔里面的具体说明;换句话说,我们想修忏悔法门,从哪里修起,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从什么地方学起?这一愿就告诉我们,从随喜修起。随喜是见到别人有善,善行、善事,不但我们心里欢喜,而且要效法他、要学习他,要帮助他圆满成就善行、善事,这才叫真正的随喜。「随喜功德」能够灭除我们无始劫以来嫉妒的烦恼,嫉妒心与生俱来,这个不要学的。我们看小孩,一、两岁他就有嫉妒心,他看到别的小孩拿块糖吃,他心里生嫉妒,穿的衣服比他漂亮他也起嫉妒,没有人教他。这个烦恼叫俱生烦恼,是贪瞋痴里面最粗重的显露,显露出来的时候就是嫉妒。
纵然在佛门我们也不能够免除,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提婆达多为什么要害佛?嫉妒释迦牟尼佛。六祖大师得道之后,接受五祖衣钵之后,为什么那么多人去追他想把衣钵夺回来,甚至於把他杀掉?还是嫉妒!由此可知,这些事情在佛祖的身上都还不免,何况一些凡夫?所以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普贤菩萨十大愿,为什么接著「忏悔业障」之后就讲这个「随喜功德」?如果没有随喜,忏除业障那是口号,也就是说业障毕竟不能够忏除;一定要接著修「随喜功德」,除嫉妒的障碍,生平等的善行。这是这一愿主要的意义。
第一段里面教我们「随喜如来」,如来是无上的福田,我们毫无疑问的,我们要随喜。可是我们是不是真的去随喜?这里面问题就多了。真正随喜就是真正的学佛,佛他存的是什么心,我们存心像不像佛;佛是怎样待人接物,我们平常待人接物像不像佛。要在这些地方去学习。
前一段是讲境界广大,这个我们不必说了。我们要注意到的,就是一切诸佛『从初发心』,发什么心?发菩提心。这初发心,发菩提心,我们要从这个地方开始学。我们有没有真的学?这个要问自己,自己要反省。什么叫菩提心要把它搞清楚,一般经论上说,菩提心的本体是直心,也就是《观无量寿经》里面所讲的至诚心,这是菩提心的本体。也就是讲的真诚,真诚到极处,一丝毫虚假没有,这就是真诚心。
我们纵然明白直心的含义,实在说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我们对待人、对待事、对待物,我们所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为什么不是真实的?这个心会变。这一点佛也是常常提醒我们,叫我们要觉悟,像《四十二章经》、《遗教经》里面告诉我们,不要说相信别人,说相信自己,必须到证得阿罗汉果以后,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没有证得阿罗汉果以前,你连自己的意思都不能相信。为什么?自己的意思会变,都靠不住。譬如说你自己喜欢一个人,非常喜欢,结婚了,结婚没有几天,两个又闹离婚了,你看他们就变了,自己的意思就变了,靠不住!证得阿罗汉之后,他得到正觉了,他的意思就不会变了。
所以自己的意思都会变,你说别人的意思不会变,哪有这个道理?真正看穿了,我们在这个世间一切敷衍敷衍马虎一下算了。为什么?哪个不是虚情假意?这是跟你讲真话,统统是虚情假意,你可不要当真;你要当真,你就苦死了,你就有烦恼。你要看穿了,一笑了之,好了就合,不好就分开,都欢欢喜喜的,绝对没有忧愁。为什么?晓得统统是假的,不给你当真。这是事实的真相,决定没有用真心的。谁用真心?佛菩萨用真心。刚才讲了,阿罗汉以上的才用真心;换句话说,包括三果阿那含以下的都不是真心,得阿罗汉以上。
这个意思太明显了,不但叫我们不要相信别人的意思,连自己都靠不住,自己的观念、想法、看法千变万化。你就说修行,年年境界都不相同,今天我看了是这个看法,明天又升了一个层次,又是一个看法。可见得这是事实的真相,一定要明了。不要在这个世间短短几十年当中,自己跟自己过不去,自己给自己找无量无边的苦恼,这就是佛法常讲可怜悯者,真可怜!这苦恼是他自己找的,不是别人给他受的,他自己找的,不晓得事实真相。讲菩提心的本体。
菩提心这有体,当然有作用,作用有自受用,有他受用。自受用是自己的受用、享受,自觉;他受用实在讲,就是觉他。自受用讲深心,深心就是清净心,保持自己心地清净。什么叫清净?没有分别、执著、妄想叫清净,心里面有分别、执著、妄想,就不清净。离一切分别、执著、妄想,保持自己清净心态。对待别人要用慈悲心,慈是与乐的意思,悲是拔苦的意思。看到别人有痛苦,我们尽心尽力帮他忙,解除他的痛苦,减少他的痛苦,希望他能真正离苦得乐,这个就叫做慈悲心。所以,慈悲心是对他的、对别人的,清净心是对自己的。这是讲「从初发心」。
这个说法是大乘佛法里面一般的讲法,在净土教里面讲法又特别了,什么叫初发心?真正发愿求生西方,这叫做初发心,你发的是真心,求生西方。你这个心一发,你这一生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往生,普贤菩萨这个十大愿统统都圆满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圆满了,愿愿都做到,都圆满。如果不到西方极乐世界,在我们这个世界,这十愿很不容易圆满,纵然你修无量劫,也不容易圆满。所以净土教里面讲的发心,就是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说得很好,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无上菩提心。
『为一切智,勤修福聚』,「一切智」是成佛,就是一切种智。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是为了圆成佛道,因为只有成佛,我们的本愿才能够兑现。像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你要不成佛,这三愿都不能够圆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为了成佛道的,「为一切智,勤修福聚」。
在修行过程当中,看到佛勇猛精进,『难行苦行』他统统能做得到。『不惜身命』,为了要达到他修学的目标,舍身命在所不惜。每一尊佛菩萨在他修行过程当中,可以说无不是像此地所讲的『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这是讲时间之长,『一一劫中』,舍『头目手足』,这是讲布施。这不是外财的布施,内财,头目脑髓都可以布施,连身命都可以放下,何况身外之物,哪一样他放不下?再告诉诸位,放不下的就是业障。你不是要忏除业障吗?你心里面有一丝毫的牵挂,那个牵挂就是业障,那就是很大的障碍。障碍你的戒定慧,障碍你的菩提涅盘,也障碍你不能往生。
所以诸位要明了,心里面真正求往生的人,心愿要切。什么时候往生?最好现在就往生!不要以为我现在还年轻,等我老了时候再往生,这个念头就是业障,就错了。我想现在往生,现在去不了,是有障碍,有业障没消除。所以真正念佛人,你看佛堂里面堂主、领众的师父常常讲,「放下身心世界,放下万缘」。我们这一句佛号念不好,这一句佛号念得不相应,就是放不下,放不下的事情太多了!所以虽然念佛,不能往生,虽念佛,也是阿赖耶识里头种一点阿弥陀佛的种子,不晓得到哪一生哪一劫才会起现行。这是要觉悟的,要真正觉悟,一定要觉悟到这世间无常,要认真努力的去修,要真正能舍,能放下。
夫妇、母子相亲相爱,不能到头的,愈是相亲相爱愈是冤孽深重,为什么?他绑著你,你不能往生。什么叫冤家?那才叫冤家,那真正的冤家,把你绑得死死的,绑你在三界六道轮回里头,魔障!这个要觉悟,觉悟的人决定不被他所害。真正要长相厮守,一同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才天天见面,永远不生不灭,才真是长相厮守。要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六道轮回里面的真相你要认清楚,全是假的。这一生你们两个好,好得不得了,做夫妻了;来一生去投胎,他又跟别人结婚,那又跟那个人做太太。不是真的,都跟唱戏一样。这一幕在台上演这个角色,那一幕又换了人,又换了头面,都是假的。看穿了,真叫一文不值,看穿了,绝无留恋。所以佛教我们要搞真实的,不要再搞假的,六道都是假的,要修真实法,要能舍。身命尚且能舍,何况身外之物?
「如是一切,难行苦行」,这是在此地举个例子。『圆满种种波罗蜜门』,「种种」就是常讲的六度万行。「波罗蜜」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就是究竟圆满的意思。譬如布施,真的心里头一丝不挂,你的布施圆满,心地真正清净;持戒也圆满,忍辱也圆满,精进也圆满,禅定、般若统统圆满了。『证入种种菩萨智地』,这是讲菩萨的位次。「智地」是讲十地果位,从初地到等觉十一个位次,通常我们讲十一地,这个果证就相当之高了。『成就诸佛无上菩提』,再往上进一级就是成佛。从菩萨智地一直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这是讲菩萨自己修行证果。
『及般涅盘,分布舍利』,「般涅盘」是示现入灭,这是为化他。真正在修行上来说,证得圆教初住以后,就不说菩提涅盘,就不讲这个意思了。菩提涅盘是为中下层来说的,高级的佛法里面没有,高级佛法不生不灭,哪里还有菩提涅盘?涅盘是不生不灭,是对生灭而说的。所以对权教菩萨、声闻、缘觉、六道凡夫,给你说般涅盘,给你说八相成道,示现八相成道;向上一著就没有这个说法了,这是我们要知道的。「分布舍利」也是如此。『所有善根,我皆随喜』。再看下面经文:
【及彼十方一切世界。六趣四生。一切种类。所有功德。乃至一尘。我皆随喜。】
前面一段「随喜如来」,我们要跟佛学,这段是讲「随喜六道众生」。十方世界里头,『六趣四生』,「六趣」就是六道,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众生有善、有恶,善的地方我们要随喜他,恶的地方我们要反省,我们不学他也是学他。这就是孔老夫子给我们讲的,「三人行,必有吾师」,三人,自己一个,一个善人,一个恶人,那两个人都是我的老师;善人善法我跟他学,恶人我反省、我检点,我不跟他学,两个都是老师。所以见恶人,你也不要讨厌他,恶人也是我的老师。看看那个恶人,我讨厌他,想想我如果像他那样,别人也讨厌我;我要叫人不讨厌,要把那个恶人、恶法统统改过来,把恶法都断除,人家就不讨厌了。
因此修学,顺逆境界都是菩萨的学处,都是菩萨修学的地方,善人、恶人都是菩萨的老师。不像我们凡夫选老师,一定选善人,不选恶人;菩萨是善人、恶人都是老师,顺境、逆境统统是学处,统统是修行的道场。六道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胎卵湿化是讲六道众生的生态,有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十方三世一切声闻及辟支佛。有学无学。所有功德。我皆随喜。】
这一段是讲「随喜二乘善」。声闻,我们一般讲小乘,阿罗汉,从初果到四果,四果四向,他有八个层次。缘觉就是辟支佛,辟支佛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辟支翻作缘,佛翻作觉,所以辟支佛就是缘觉;缘觉是从辟支佛意思里头翻的,辟支佛是梵语音译的。声闻他是修四谛法;知苦,这是觉,他晓得三界苦;断集,集是烦恼,这是苦果的因缘,他把这个因缘都断掉;证灭,修道,灭就是涅盘,修四谛、三十七道品,证小乘阿罗汉的涅盘果。辟支佛比阿罗汉要来得聪明,根性要利;阿罗汉断见思烦恼,但是习气没断;辟支佛不但断烦恼,连习气也断了,所以辟支佛他的智慧、功德都比阿罗汉要殊胜。这些人是众生的福田,真实的福田,他们的一些善行,我们应当向他们学习。
【一切菩萨所修无量难行苦行。志求无上正等菩提。广大功德。我皆随喜。】
这一段讲的是「随喜菩萨」。它的排列顺序,第一段排佛,我们学佛,佛是我们老师,当然先学佛。佛以后,顺序是按部就班,从最下面慢慢一级往上升。这个意思,在我们中国,中国古代经论排列的顺序就是这个样子,但是现代《大藏经》的编目就不是的,日本编排的方法就不是的。你看我们中国古时候的《藏经》,展开目录,第一部经是什么?《大方广佛华严经》。这一开头学什么?学佛!佛是第一个讲《华严》,示现成道之后,二七日中,在定中讲的《华严经》。然后才离开菩提场,到鹿野苑度五比丘,讲四谛法,就是「阿含」。由「阿含」到「方等」,到「般若」,到「法华涅盘」,按照这个顺序,好像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这样的顺序。这个排列就是这个意思。一开端把佛排出来,这是把这个教学我们随喜最高的目标、方向提示给我们。从哪里学起?从人天善学起,人天善行都不具足,佛是学不到的。所以学人天善,六道善,二乘善,再到菩萨善,要这样才能够真正学得到。
菩萨善里面,菩萨广学多闻,修行的纲领是六度万行。如果以《华严经》,文殊菩萨的十行(十种行门,十波罗蜜),普贤菩萨的十愿,这是《华严》行愿的总纲领。讲到行,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方便、愿、力、智,十波罗蜜,以这个十种法门完成普贤菩萨的十大愿,这个十愿它的结果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如是虚空界尽。众生界尽。众生业尽。众生烦恼尽。我此随喜。无有穷尽。念念相续无有间断。身语意业无有疲厌。】
这一段也是总结无尽。在这章经文里面,我们认真要学习的,就是从今而后,决定不再嫉妒别人的善行,不再嫉妒他人的好事,你就是真正在修「随喜功德」了,也是真正在修忏悔法门。不但不嫉妒、不障碍,这是第一步的功夫,因为从前看到心里难过,现在功夫进一步,看到不难过,能生欢喜心,看到别人好就像自己好一样。更进一步怎么样?我们自己要尽一点力量去帮助他,他是好事,帮助他完成,这是随喜积极的意义。如果更进一步,那是全心全力去支持他,全心全力帮助他完成,那你这个随喜功德的分数就高了,甲等。乙等是帮助,小小的帮助,不是全力支持。丙等的是不障碍、不嫉妒,生欢喜心,但是还没有发心去帮助他,这就不错了。这是「随喜功德」。再看底下第六段,「请转法轮」。
【复次善男子。言请转法轮者。】
佛对於一切众生最大的功德,就是说法、教学,这是最大的功德。我今天下午听一个人说,说从日本传来一个什么新的佛教,我以前没听说过。这个新的佛教,说人可以不必修行,他说能够知道这一切事情哪个事情该做,哪个事情不该做。他说看什么手指动,他给他通灵,小手指会振动,这个事情就不能做;大手指动,这个事就可以做,通灵。他来问我,这是不是佛法?我就告诉他,这不是佛法,这是邪门外道。佛法里面没有说不修行就能成就的,没这回事情。他说现在他信徒也很多,很多学佛的人都被他接引去了;虽然是学佛的人,信心不坚固,对於佛法认识不清楚,所以才会被欺骗。妖魔鬼怪真是充斥在这社会上,我们要能够辨别,辨别的依据,最好是记住,佛陀在入灭之前告诉我们后世的弟子「四依法」。
「四依法」,第一就是「依法不依人」。人家说什么,我们不要随便去相信他。法是什么?经典。我们一定要依据经典上所讲的理论、方法、境界,来修正自己的思想、见解、行为,这个叫修行,决定没错,不能相信这些人。甚至於注解,注解未必可靠,注解是人说的,我们都不能相信。所以我们看人家的注解,看人家的讲法,一定要拿经来对照,他讲的是不是经上所讲的道理?如果与经上道理相违背,他再大的名气,我们也不听他的。他说他是什么菩萨再来的,我们也不听他的,他说是什么佛再来,我也不听他的。为什么?佛佛道同,今佛与古佛所讲的一定是一样的,不会是两样的。如果今佛跟古佛所讲的是两样的,这个佛有问题,大概是妖魔鬼怪变的佛,不是真佛;如果是真佛,跟古佛所讲的决定相同。佛的德号当中,有一个号叫如来,如来的意思,「今佛如古佛之再来」,他讲的绝对没错的。我们能够依四依法,牢牢的坚持守住,就如同佛住世没有两样,我们决定不会被邪门外道所欺骗,不会上他的当。
转法轮就是讲经说法的意思,佛法里头用轮来做比喻。轮的相代表佛所讲的理,佛门里面所讲的理论,空有不二,空有是一,像《心经》上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唯有轮相能显示出这个意思。空是什么?轮是圆,圆心,圆心是空的,找不到心。但是心决定是有,有怎么?它不是物质,所以你找不到;决定是有,没有形相,所以叫空。色是什么?色就是外面那个轮,轮当中有柱,柱外面有辐,从圆心通到圆周这叫辐。这是讲轮的相,那个是有,形相显明,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从圆这个意思,代表空有是一,不是二;空是体,有是相,是作用,体相用是一如,是一而三、三而一,代表佛所讲宇宙人生的实相。佛给我们讲「万法皆空」是讲体,讲本体;一切现象叫幻相,叫妙有,或者叫妙假,相不是真实的,我们要认识清楚。有相它就有作用,作用如果顺性,这个作用就是善的,顺性是觉悟的作用,顺就是觉;如果违背了性,那就是迷,迷的作用。顺性的作用就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他们的相用顺著本性,与体性不相违背。六凡的作用是迷失本性,起的作用是跟性相反的作用,所以才有六道的现象。但是要说到究竟处,顺逆不二,这才是真的。为什么?顺是性,违还是性,性不变,只是你在迷悟而已;觉了是性,迷了还是性,性没有变,性没有迷悟。所以,迷悟不二,顺逆不二,则入不二法门。入不二法门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这才是大乘佛法里面所讲的「诸法实相」,一切法的真实相。所以佛,特别是大乘佛法里面,常常用轮来做代表。
佛为我们宣扬这个道理,传授这个真理,讲经说法、教学就叫做转法轮。法轮是转动的意思,就是从我这边展转传授给你,你再展转传授给别人,就像轮在那里展转一样,取这个意思。所以说法就叫做转法轮,这是法轮主要的一个意义。
第二个意思,法轮有碾坏的意思。这个意思比前面意思要来得浅,前面的意思圆满,来得很深,是转法轮的正义。浅义,像碾压,像我们压路机,道路不平,压路机去压一压它就平了。这个意思比喻说,众生心里烦恼很多,心不清净,心不平,听听佛法烦恼就消除,心地得到清净,就好像压路机在你心历路程碾过,把你心里面的烦恼压平了,取这个意思。这个意思比前面一个意思来得浅,特别是用在教诫初学,取这个意思。所以有展转传授的意思,这就是转法轮。
【所有尽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佛刹极微尘中。一一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广大佛刹。】
这一段讲处所。什么地方是佛讲经说法的处所?从这一段来看,无处不是。佛法是平等法,平等法里面没有选择,有选择就不平等了。
【一一刹中。念念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一切诸佛。成等正觉。一切菩萨海会围遶。】
这个地方我们要注意到,它是说「一念」。一念尚且能现无量无边境界,何况念念?这是讲转法轮的处所。我们要请转法轮,在这个地方来请。这一段经文真正的含义就是说明,佛菩萨在哪里?无时无处没有佛菩萨。众生有感,佛菩萨就应,感应道交,我们要以真心去感,要以诚心去感。如果我们要用邪心去感,来应的不是佛菩萨,是妖魔鬼怪。什么邪心?为名闻利养来请转法轮,为求神通来请转法轮,这就是所谓的「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他不是至诚心,他心里还没有断除贪瞋痴慢,他还用这个心,所以不能跟诸佛菩萨感应。
今日之下,学佛人许多人我们看他走入歧途,原因是他自己因地不真;因地纯正,邪正自然就能够辨别。怎么个辨法?我再告诉诸位一个方法,你自己一反省、一省察就晓得,它是真的,还是假的。凡是这个法门能帮助我们增长贪瞋痴,就是假的,这个自己要认真反省。我贪名,我贪财,一学这个法门我就发财了,我晓得买什么奖券我会中奖。这是什么?这不是佛法,是帮助你增长贪心的。我恨那个人,我要想什么方法整他,我一作法,就有感应了,这是帮助你瞋恨。凡是增长自己贪瞋痴慢的,这个法决定不是正法。正法决定帮助你减少贪瞋痴慢,决定帮助你增长清净心;换句话说,决定是增长戒定慧,而不是增长贪瞋痴,因此我们也很容易能够辨别。
我们用什么心去感?要用无贪、无瞋、无痴,这是真心、诚心,这才能感应到真正的佛菩萨。如果我们心里头,虽然学佛,虽然念佛、持戒,甚至於修定,心里头还有贪瞋痴,这个心不清净,你所感应的决定不是佛菩萨。所以因要正,果就正;因地不真,果招迂曲。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