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 (第二十四集) 1992/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05-0024
请掀开经本二百一十六页最后一行:
疏【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
这是讲到求生西方净土重要的条件,也就是说三辈九品都必须要具备的,这正是《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里面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做菩提心?菩提心怎样发?《观经》里面说得详细,善导大师为我们开示更是清楚明白。在古时候传记里面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果真如是,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我们应当特别留意。
这『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深心、回向发愿心是作用,有体有用。净宗古时候大德常讲「三心圆发」,那个三心就是此地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这三心。圆是圆满,没有欠缺的发出来,那是体用兼备。《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这经论合起来一看,意思就很清楚、很明白。《起信论》上说「直心正念真如」,大师在此地讲至诚是真诚,真诚到了极处叫至诚。真如到底是什么?马鸣菩萨教我们直心正念真如。现在我们明了了,直心就是真诚到极处的这个心。在净宗来讲,弥陀名号就是真如的德号,只要我们心与佛号能相应,那就是正念,正念真如就是此地讲的至诚心。下面要把至诚心的相状为我们说出来,我们自己仔细的参考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具足至诚心,这个地方就是标准,善导大师为我们所说的。这第一句是总纲领:
疏【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这句是总纲领。一切众生,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要想在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那就必须要具备这个条件,要身、口、意这三业所修的解行。修学时间长短不论,这诸位要知道,像有许多业障深重的众生在临命终时才遇到善知识,临终十念往生的,那个时间短,他就是那十念当中,『身口意业所修解行,真实心中作』,他才能往生;若不是真实心中作,那十念、一念也不能往生。由此可知,修行时劫长短不要紧,最要紧的就是「真实心中作」,不能掺一点假。
实实在在说,大师这段开示好!《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老人家说得也好,提醒我们这念佛法门最忌讳的就是夹杂,这一夹杂心就不真实,真实心里面决定没有夹杂。善导大师给我们说了这么多话,觉明妙行菩萨讲得简单。那讲得最简单的是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这一大篇就是这八个字的注解。真实心一定是净念,净念就是真实心。所以不是真实心,那个念就不清净,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一定要真实心。我们念佛心要真实,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真实心,总不能说,对佛用真心,对众生用妄心,你还一心多用;换句话,你这个心就不真实。真实心要一切真实,一切众生要一切真实,对佛、对菩萨,对人对事对物统统用一个真实心。这个心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你看这多重要!
大师唯恐我们误会了真实,我们一讲真实心,哪个都说:我真实,我心很直。不晓得这个标准在哪里?总以为自己的心很真诚、很真实,其实距离佛所讲的标准,远之远矣!大师在此地详细给我们说明,我们才知道我们的真诚确实构不上标准。请看底下的文:
疏【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
这个『外现』,外表上装得像个菩萨、像个罗汉、像个大德。『贤善』,装得是贤人、是善人,装得很像。『精进』,刻苦精进之相。这是做给别人看的,甚至於也做给佛菩萨看的,这佛堂里供的许多佛菩萨像,做给佛菩萨看的,里面不是这回事情。
疏【内怀虚假。贪瞋邪伪。】
这『虚假』就不真诚,虚情假意。由此可知,全是装模作样。里面哪些虚假?下面是很具体的跟我们说出来,有『贪瞋』。外现贤善精进之相,目的不外乎贪图名闻利养,贪图恭敬,如果对他名利稍稍有一点妨害,他瞋恚报复的心就生起来了,这就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还有瞋恚心,还有报复的心行。『邪伪』,这是说的知见。前面贪瞋,那个痴、慢、疑统统都有、都具足,烦恼具足,邪知邪见,「邪伪」是邪知邪见。
疏【奸诈百端。】
这是邪行。他的言语行为『奸诈』,「诈」是欺骗众生。『百端』在此地是形容,他有种种方法来欺骗大众。
疏【恶性难侵。】
『恶性难侵』意思就是说恶性难改。虽然他天天诵经、念佛、参禅、持咒,佛法入不了他的心,为什么?烦恼、邪见太重。就是《楞严经》上讲的「裨贩如来」,打著佛的旗号,欺骗一切大众。现在我们社会上有流行著说的开佛店,就是这一类的,开佛店的。现在大众又很奇怪,大众什么奇怪?大众的个性信假不信真,听骗不听劝,劝他他不能接受,一骗就去了。这种现象在中国、在外国到处都可以看到、都可以遇到。这佛在《楞严》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些是邪师?读了这个就明了。
疏【事同蛇蝎。】
这『蛇蝎』,蝎子很毒,蛇也很毒,都是取毒的意思。这『事』很毒,不但害自己,而且害众生。
疏【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
他在外面表现的也是十善六度,持戒非常精严,戒律很严,只要里面有这些东西,那他这个善叫『杂毒之善』。
疏【亦名虚假之行。】
因为他『行』的目的是在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这就不叫真实。
疏【不名真实业也。】
这大师在此地非常具体跟我们说明,这不是真实。
疏【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
这『如此安心』,诸位要记住就是前面讲的「杂毒之善,虚假之行」,我们自己要特别留意我们存心有没有杂毒?我们的行持是不是虚假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用这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决定不能成就;换句话说,你佛号一天念十万声也不能往生。原因在哪里?心不清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净则土净,菩提心就是真实的清净心。所以这一句很要紧。「若作如此安心起行」,如此安心就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
疏【纵使苦励身心。】
纵然这个人勤苦励行身心。
疏【日夜十二时。】
这个『日夜十二时』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二十四小时,古时候日夜是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十二个时辰。
疏【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
心里面邪知邪见没有去掉,烦恼没有断掉,就是贪瞋痴慢疑的烦恼没有断掉,就不行,这你怎么样用功,怎么样勤苦的修行,这叫『杂毒之善』。『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这是形容他勇猛精进,这世间人看到这个,这了不起!这修行人,那简直没有人能够跟他比。世间人只看外表,不去深究他内在。外表现的精进,里面有杂染,这就是觉明妙行菩萨讲的夹杂。他这个夹杂,夹的是毒,贪瞋痴是三毒,夹杂著三毒烦恼,那怎么会成功?
疏【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心不可也。】
那不可能的,不能往生!所以我们求往生的人一定要晓得心要清净,无论别人怎么样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绝不起心动念。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还住几天就要走了,何必跟他计较?这就决定得生。小小的侮辱就记恨在心,念念不忘,到后来一定造成这一生往生的障碍,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为什么不见世间过?说老实话,对世间不关心,关心自己!自己好好的守护自己的清净心,念念真诚,以真诚待人、对事对物。决定要在这一生当中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决定随缘而不攀缘,随缘随顺。外缘有善缘、有恶缘,有顺境、有逆境,统统用一个真诚清净心来随顺,决定不作计较,我们这个心才真正能清净,才能够如法。杂毒善行不能往生,纵然是一天念十万声佛号,磕十万个大头也是枉然,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下面说:
疏【何以故。】
为什么杂毒的善行不能往生?
疏【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
西方极乐世界,从阿弥陀佛最初修行就用一个真实心,一直到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十方用真实心的众生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应,这才能生。这我们才真正明了,大师讲的正因确实没有说错,为什么?我们愿跟阿弥陀佛的愿还不同,还没发愿,心同了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发愿。你看临终十念往生的,他发什么愿?他没有发愿,四十八愿一条他也不知道,他真实心,他往生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遇到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教给他发愿。所以发愿修行,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再做。有这一个真实心就行,就能往生,确实是第一。
如果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一样真实,愿也跟阿弥陀佛一样,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他发这个愿,我也发这个愿,他这个愿是从真实心中发的,我的愿也从真实心中发的;这个心相同,愿相同,解行一定相同。解行从哪里出来的?从心愿里面出来的!心愿是根,解行是枝叶,这一定完全相同,那哪有不生的道理?决定往生。所以这一段经文是《观经》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此地明白、知道了,认真的修学,改过自新,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有把握。所以阿弥陀佛从因至果没有一样不真实。
疏【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施为』,在极乐世界就是建立庄严的国土,这是阿弥陀佛的设施。我们这个世间的一切设施,是要用心思去计划、去设计,然后才能造出来。阿弥陀佛的施为不需要,完全从自性当中自自然然变现出来。所以这个「施为」的名词跟我们这个世间相同,其实大大的不一样,他是性德的流露,所以一切都是真实。『趣求』,以阿弥陀佛本身来说,他求的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见到的,他得到了。成佛之后,他所求的,帮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也能像他一样圆满的成就,这个趣求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样样真实!
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净土,为我们说的净土三经,这三经虽然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也就等於阿弥陀佛亲口说的一样。一佛所说就是一切佛所说,一切佛所说就是一佛所说,佛佛道同,没有两种说法。这三经字字句句都真实,从真实心中流露出来的。后来祖师大德又将《行愿品》、《圆通章》附在三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这五经字字句句各位要记住,真实心性中的流露,字字真实、句句真实。
疏【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
从自利利他上说两种真实。凡夫起心动念都求自利,但是不知道真实的标准,往往这个自利反而到最后变成自害,自己害了自己,害苦了,害惨了!这就不知道真实,知道真实当然就不如是。
疏【言自利真实者。复有二种。】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利?我们要想得到真实的自利,要好好的记住这两条。
疏【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也。】
这是真实的自利。这一条就是断恶,断恶要真心去断。这『制』就是制止,真实心中制止,自己的恶要断,看到别人作恶,想想我有没有?我要有,赶快断;我没有,没有,永远不造这个恶。实在讲这两条就是三十七道品里头的「四正勤」,就是四正勤。这是已经有的恶要断,未生恶令不生。这个地方说的范围更广,这『秽国』就是秽土,这是说的五浊恶世,我们也要舍。不但要舍一切恶行恶念,这个恶的环境,五浊恶世这个环境,我们也要把它舍掉,你要不舍就不能生净土。
『行住坐卧』,是说一切时一切处,这个断恶要以菩萨做榜样,要以菩萨做标准。我们取哪个菩萨?我们修净土的人要以观音、势至为标准。观音、势至能断的,我们统统要断;观音、势至所行的,我们要学习去模仿,要行。菩萨难断能断,他为什么能断?他对於一切事实真相了解得清楚、了解得透彻,他知道不断会造成重大的伤害。重大到什么程度?重大到将来要受三恶道的果报,这太可怕了!
佛在经上讲,我们是迷惑颠倒有隔阴之迷,把过去生中的事情都忘得干干净净,这不晓得了,迷惑颠倒。证得阿罗汉的人,阿罗汉心清净,本能发现,本能就是讲神通,神通是本能,他发现的还不够圆满,但是他能够看到过去五百世,再远看不到,看到五百世。这过去五百世当中,大多数都在地狱,一想到地狱,这身上冒汗。虽然现在修行证果了,脱离六道轮回,想到这个事情还是心有余悸,身上出汗,出汗不是普通的汗,血汗!你就想他怕到什么程度,恐怖到什么程度。这些事情我们没经验,受过极大灾难的人提起那个时候,他心里面非常恐怖。
佛为我们说的都是真的事,绝对不是拿这个来吓唬我们,劝我们不要做坏事。我们把佛的真实话都想成是虚假的,想成是假设的,这就是众生没有善根、没有福报,不晓得人家的话是真实的。所以要以菩萨做标准。经典上所说的,实在讲就是菩萨的标准。说得很详细的像《大方广佛华严经》,经文长,说得详细;说得简单扼要的《无量寿经》,从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也可以说是这个纲领都为我们说出来了,菩萨的标准。
疏【二者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是第二种真实自利,修善。前面一条断恶,这是修善。修善的标准也以菩萨为标准,这里面还包括世间的贤善,世间人。『凡』是世间,『圣』是出世间,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称之为圣。凡夫之善,在我们中国像孔老夫子、孟夫子,这是几千年来大家公认的善人,我们要学习。世善的标准,前面在三福里面说过,三福的第一条是善,孝亲、尊师、慈悲、修十善业。佛法虽然没到中国来,孔孟存心、行事确确实实符合这个标准,凡人之善,我们要修。
圣人之善,佛在经上所说的,诸佛菩萨从修因到证果种种善行,我们要真实心中去修,这才叫做自利。文里面缺少「利他真实」,他前面讲两种真实,自利真实、利他真实,这一段文里头利他真实没有,缺了。在我们想像当中,自利真实真正做圆满,决定就利他。像诸佛菩萨在十方法界教化一切众生,这就是利他的真实;换句话说,把我们自利真实利益介绍给别人,使别人也知道如何求得真实的自利,这就利他了。
在现前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里面,我们讲真实的起点是在哪里?三福里面的第一句孝亲尊师。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念念不忘祖先,你自自然然就能够孝顺现前的父母,久远的祖宗都不忘,你对父母怎么会不孝顺?二千五百年前的孔老夫子,我们没有忘记他,常常挂在口里;三千年前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天天念他,眼前的老师哪有不尊重的道理!这就是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所说的「慎终追远」。纪念久远目的何在?民德归厚,养成一个淳厚的心理,目的在此地。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帝王治理国家最重要的,祭祀。帝王给老百姓做榜样,祭祖先,帝王的祖先叫太庙,百姓的祖先叫祠堂,劝孝。祭孔,孔老夫子是老师,这是历代尊称为至圣先师,师道。孔老夫子代表师道,祖先代表的是孝道。祭孔提倡师道,学生不忘老师的恩德。我们讲自利真实跟利他真实,从哪个地方做起?从这个地方做起,孝亲尊师。我们佛堂虽小,我们这边供的有百姓祖先的牌位,我们照《百家姓》写的。祖先牌位旁边我们也供养孔老夫子的像,代表的师道。
诸位同修们在家里,你家里面有佛像,实实在在说要供祖先牌位,要供老师的牌位,这个老师就供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神位。这对於世道人心、风俗道德会有很大的影响。你家里小孩看到你天天拜佛,拜佛也拜祖先、也拜孔老夫子,他的印象深深印在脑海里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家小孩子将来就是孝子贤孙,知道尊师重道。我们要做一个榜样给他看,这很重要。牌位大小没有关系,写个小小的牌位都可以,放在佛像的两边。我在国外,祖先的牌位也供在佛像的两边,让大家都能够看得到,劝孝、劝敬。这是真实的自利,真实的利他。
存心要厚道,厚道要有表现,表现对社会、对大众真正的关怀。《无量寿经》佛告诉我们「惠予众生真实之利」,所以我们存心真实,行事也真实。每位同修你们都受过教育,离开学校纵然很多年了,那个母校还记不记得?你对於你的母校有什么表现?有什么帮助?我们学佛的人如果从这个地方著手,整个社会对於学佛看法就不一样。我们劝人学佛,劝人念佛,凭嘴皮劝没有用,要有行动。如何带动这个社会都来学佛,而且一定要把真正的佛教说明白。真正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於九法界众生最圆满的教育。何以知道最圆满?佛所说的一切经,这经典就像现在的教科书,字字句句都是真实心中作,所以经典所诠述的是真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那这个教育不是最圆满的,什么是最圆满的?假如大家都有这个认识,自然非常欢喜乐意接受佛的教导。
台湾这些年富裕,我这次到南部,听说我们印经已经到了饱和点了,许多寺庙经典送去都摇头,「太多了,没地方放了」,这经典到饱和点了。於是我回来告诉一些同修,寺庙不要送了,再往哪里送?往学校送。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把佛经尽量充实他们的图书馆,否则的话,没地方放印的经书。所以这对象变更,往学校送。在大陆亦复如是,假如每个中等学校以上,都能有一部《大藏经》,他们图书馆都能有一部《大藏经》,必定能够叫许许多多知识分子真正认识佛陀教育。对於正觉教育真实利益众生,在推行上、在弘扬上必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有没有想到?真实利他,真实的自利,要想到、要做到。
凡是好的教训,无论是世间的圣贤,出世间的佛菩萨,甚至於其他的宗教,确确实实有利於社会、有利於道德、有利於安定的都应当要弘扬。不要有门户之见:我是佛教,那是外道。这个观念就错误了。我们有这个观念,佛没有这个观念。你看佛的经典,五种人说经佛都承认。五种人里面,佛、佛弟子这是一家人,其他的三个都不是佛门的,只要说的宗旨与佛相同,佛都承认。这个宗旨在佛法里面称为「三法印」,像小乘一般常讲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如果能符合这个宗旨,无论是什么人说的佛都承认,这是佛经,这是经,不一定要佛说的。大乘佛法唯一实相,就是一定是事实真相,无论什么人说,只要说的是事实真相,佛都承认这是大乘经。可见得佛确实没有界限,心量非常广大。又像平常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学的宗旨。凡是符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无论什么人说的,都是佛说的,都不违背。
民国初年,定海的知县,定海距离普陀山很近,现在到普陀山都要从定海去,从定海那边上船。定海知县礼请印光大师到县里面去讲经,印光大师自己没去,为什么没去?他老人家是山西人,山西人的口音讲话没人听得懂。所以他老人家就派了一个人去,去讲什么?讲《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大家知道,道教的,这不是佛教的,道教的。他老人家提倡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了凡四训》,袁了凡居士给他儿子的家训。这都不是佛经,祖师一生提倡,居然派人到定海县去讲,有没有错?没有错。因为这几种书诸位展开来一看,里面是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那就对了!就是佛说的。因此,我们对於外教不能有界限,没有内外!只有邪正之分,没有内外之别,我们的心量就大了。这个大心量能往生,小心量也是往生的障碍。心量小不是真的,真心是没有边际的,真实心、真诚心中没有边际。因此,我们自行化他要认识邪正,不分界限,这样就对了。下面大师更具体落实给我们说明这身口意的三业,断恶修善:
疏【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
这里讲修善,第一条是修善,举一个例子,诸位要知道善中之善,世出世间尽虚空遍法界没有比这个更善的。儒家所说的「止於至善」。至善的标准在哪里儒家没有说出来,佛法里头有。佛法里面讲的是真的,决定真实不是虚假的,赞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给诸位说,这是真实的自利,也是真实的利他;他要能接受,那就得大利益,不接受也得利益,阿赖耶识里头种了种子,种了至善的种子,将来遇到缘,他还是能往生。换句话说,他愿不愿接受都得真实的利益,这是第一真实的大善。其次,凡是与这个社会真正有利益的,与大众有真实利益的,我们都应当随心、随力、随缘去做,使我们的心愿解行都能相应。有心有愿不去做,那没机会当然不算,有机会不肯去做,这是你心行不相应,你那个心行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一定要去做,你那个心愿才叫真实的,真正叫帮助人。
疏【又真实心中口业毁厌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报苦恶之事。】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这是断恶。前面是修善,这是断恶。断恶必须认清我们现前这三界六道,佛在经上常讲三界统苦。欲界的众生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所有一切苦是统统要受。纵然你修禅定,禅定修成了,生到色界天,这色界天没有苦苦。这个苦苦就是怎么讲的?生老病死这八苦,八苦是属於苦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欲界里头有,色界没有了。色界天是化生,所以他没有生苦,他也没有老苦,也没有病苦;但是他有坏苦,他的寿命还是有定数,不是永生。寿命纵然长,像非想非非想天,这无色界天坏苦也没有了,他有行苦,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之后,不能再上去了,那又往下堕落了,这是苦。佛说的三界统苦,三界六道里没有乐。这三界六道的乐,那是什么?那是你的苦暂时停了一下,觉得很乐。其实是你自己愚昧无知,不知道事实真相,统苦,没有乐!
『毁厌』。这个毁就是说明三界的苦况,劝励众生舍弃三界,往生西方,这叫『毁厌三界六道等』,自己或者是别人『依正二报苦恶之事』。苦是讲的果报,恶是讲造的因,把果放在前面你容易觉悟。这个苦从哪里来的?是你从造恶因得到的报。换句话说,三界六道里头的因缘果报明了,自己才会真正下决心舍弃六道轮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下面又说:
疏【亦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
看到众生行善,我们也赞叹,劝善规过。善有大小、有偏圆,像了凡居士所说的有真假,都要有能力辨别。这个能力是智慧,要有智慧能够辨别这个善是真的还是假的。什么是真善?能够利益永久是真善。眼前有利益,将来没有利益,这就不是真善;眼前没有利益,将来有大利益,这是善。所以一定要往久远去观察,知道这个善是真的是假的。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这是大善,利益少数人的是小善;能令众生出离轮回得生净土是真善,利益众生,众生不能出轮回,这善就不能算是真善,还在六道里面,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底下这一句很重要,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遇到的,遇到了怎么办?这很多人要问,善导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
疏【若非善业者。】
不是真善,不是大善,似是而非的这种善行。怎么办?
疏【敬而远之。亦不随喜也。】
大师教我们这个态度。我们对他尊敬,『远』是不学他,也『不随喜』。这个「不随喜」就是说什么?佛门里头一切真实,没有人情佛事。所以这样随喜,明知道他是不对的、错误的,还要随喜一点,人情佛事。人情佛事有什么不好?如果你要是眼睛睁大一点往深远处一看,就知道确实有不好的地方,有一个不好的影响。你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大家都知道,你看某人都到我这里来,那我这个还不是真的善吗?他藉你这个名扩充广大他的虚伪。我们助长了他,助长了他的虚伪,那这是我们的过失。我们不随喜,换句话说,我们不助长他,这是对的。不可以拿佛法当人情,这很多人都会说这句话,但是他不会做,在日常生活当中,依然把佛法做人情,这种事情很多很多、很普遍。由此可知,这是讲的口业的真实。
『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给我们讲的「礼敬诸佛」。妖魔鬼怪也是诸佛,他比我们迷得深,造的业重,将来受的果报苦。他也有佛性,我们尊敬他,对他的行业不赞叹,对他的行业不随喜,这就正确了。这是大师在此地教给我们的。
疏【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
前面说的是口业,口业先说修善,再说的是断恶,都非常具体的教给我们。『身业』也是如此,先教我们修善。『合掌礼敬』。合掌是表一心,十个指头是代表散乱,这散乱的心收成一个,收起来,所以合掌表敬,一心是恭敬,合掌是这个意思,礼敬。
『四事等供养』。四事,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生活非常简单,最低的生活标准在家的同修一定要照顾到。世尊对在家同修要求的确不多,这四事里面,第一个是饮食,出家人去托钵,你看到出家人托钵一定供养他一餐饭,这托钵的,饮食;衣服,衣服破的时候要送件衣服给他;卧具,他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卧具,我们现在讲铺盖;生病的时候,医药。这叫四事供养,这是生活,这是说著这个标准降到最低,我们要照顾到,要供养他。
这个地方是讲『供养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你就要晓得这个四事是取它的意思,不是取它的事相。阿弥陀佛不在我们这个世界,纵然我们每天中午给他上供,实在讲他也不需要,更不需要在佛像上给他穿个衣服,是有这个情形的,实在讲没有必要。要想到什么?佛怜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没有饭吃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能不能尽心尽力帮助他一点?众生在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送一点寒衣给他、送一点饮食给他?这是佛心,这叫做供养阿弥陀佛。所以要想到这些。同时更应当想到现在所说的,除了物质生活之外,精神生活。现在像台湾物质生活很富裕,精神生活很贫乏,我们应该如何给他精神上的意识,使他精神生活丰满。你要联想到这些,所以不可以死在字句里头。这叫你四事供养阿弥陀佛,好,你家里供养一个阿弥陀佛像,你就用四事去供养他,那就错了!那就是念书就念成佛呆子了,这是要懂得它里面所说的真实的意思。
佛是正报,依报是生活环境;换句话说,怎样真正做到佛化世间,佛化社会,那就把这一句四事供养阿弥陀佛依正二报真的做到了。这是我们每个同修要明白、要觉悟,要真实心中去作。从哪里做起?从你家里佛像两旁边供老师的牌位、供祖先的牌位,从这做起。影响你一家,影响你的邻里乡党亲戚朋友,这样子做法。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掀开经本二百一十六页最后一行:
疏【经云。一者至诚心。至者真。诚者实。】
这是讲到求生西方净土重要的条件,也就是说三辈九品都必须要具备的,这正是《无量寿经上•三辈往生》里面所说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什么叫做菩提心?菩提心怎样发?《观经》里面说得详细,善导大师为我们开示更是清楚明白。在古时候传记里面说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化身来的,果真如是,善导大师的话就是阿弥陀佛亲自所说的,我们应当特别留意。
这『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深心、回向发愿心是作用,有体有用。净宗古时候大德常讲「三心圆发」,那个三心就是此地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就是这三心。圆是圆满,没有欠缺的发出来,那是体用兼备。《起信论》里面跟我们讲菩提心是直心、深心、大悲心。这经论合起来一看,意思就很清楚、很明白。《起信论》上说「直心正念真如」,大师在此地讲至诚是真诚,真诚到了极处叫至诚。真如到底是什么?马鸣菩萨教我们直心正念真如。现在我们明了了,直心就是真诚到极处的这个心。在净宗来讲,弥陀名号就是真如的德号,只要我们心与佛号能相应,那就是正念,正念真如就是此地讲的至诚心。下面要把至诚心的相状为我们说出来,我们自己仔细的参考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具足至诚心,这个地方就是标准,善导大师为我们所说的。这第一句是总纲领:
疏【欲明一切众生身口意业所修解行。必须真实心中作。】
这句是总纲领。一切众生,上从等觉菩萨下至地狱众生,要想在一生当中决定得生净土,那就必须要具备这个条件,要身、口、意这三业所修的解行。修学时间长短不论,这诸位要知道,像有许多业障深重的众生在临命终时才遇到善知识,临终十念往生的,那个时间短,他就是那十念当中,『身口意业所修解行,真实心中作』,他才能往生;若不是真实心中作,那十念、一念也不能往生。由此可知,修行时劫长短不要紧,最要紧的就是「真实心中作」,不能掺一点假。
实实在在说,大师这段开示好!《西方确指》觉明妙行菩萨他老人家说得也好,提醒我们这念佛法门最忌讳的就是夹杂,这一夹杂心就不真实,真实心里面决定没有夹杂。善导大师给我们说了这么多话,觉明妙行菩萨讲得简单。那讲得最简单的是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八个字,这一大篇就是这八个字的注解。真实心一定是净念,净念就是真实心。所以不是真实心,那个念就不清净,这是很重要、很重要的。所以一定要真实心。我们念佛心要真实,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真实心,总不能说,对佛用真心,对众生用妄心,你还一心多用;换句话,你这个心就不真实。真实心要一切真实,一切众生要一切真实,对佛、对菩萨,对人对事对物统统用一个真实心。这个心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正因,你看这多重要!
大师唯恐我们误会了真实,我们一讲真实心,哪个都说:我真实,我心很直。不晓得这个标准在哪里?总以为自己的心很真诚、很真实,其实距离佛所讲的标准,远之远矣!大师在此地详细给我们说明,我们才知道我们的真诚确实构不上标准。请看底下的文:
疏【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
这个『外现』,外表上装得像个菩萨、像个罗汉、像个大德。『贤善』,装得是贤人、是善人,装得很像。『精进』,刻苦精进之相。这是做给别人看的,甚至於也做给佛菩萨看的,这佛堂里供的许多佛菩萨像,做给佛菩萨看的,里面不是这回事情。
疏【内怀虚假。贪瞋邪伪。】
这『虚假』就不真诚,虚情假意。由此可知,全是装模作样。里面哪些虚假?下面是很具体的跟我们说出来,有『贪瞋』。外现贤善精进之相,目的不外乎贪图名闻利养,贪图恭敬,如果对他名利稍稍有一点妨害,他瞋恚报复的心就生起来了,这就是假的,这不是真的;还有瞋恚心,还有报复的心行。『邪伪』,这是说的知见。前面贪瞋,那个痴、慢、疑统统都有、都具足,烦恼具足,邪知邪见,「邪伪」是邪知邪见。
疏【奸诈百端。】
这是邪行。他的言语行为『奸诈』,「诈」是欺骗众生。『百端』在此地是形容,他有种种方法来欺骗大众。
疏【恶性难侵。】
『恶性难侵』意思就是说恶性难改。虽然他天天诵经、念佛、参禅、持咒,佛法入不了他的心,为什么?烦恼、邪见太重。就是《楞严经》上讲的「裨贩如来」,打著佛的旗号,欺骗一切大众。现在我们社会上有流行著说的开佛店,就是这一类的,开佛店的。现在大众又很奇怪,大众什么奇怪?大众的个性信假不信真,听骗不听劝,劝他他不能接受,一骗就去了。这种现象在中国、在外国到处都可以看到、都可以遇到。这佛在《楞严》上讲「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哪些是邪师?读了这个就明了。
疏【事同蛇蝎。】
这『蛇蝎』,蝎子很毒,蛇也很毒,都是取毒的意思。这『事』很毒,不但害自己,而且害众生。
疏【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
他在外面表现的也是十善六度,持戒非常精严,戒律很严,只要里面有这些东西,那他这个善叫『杂毒之善』。
疏【亦名虚假之行。】
因为他『行』的目的是在名闻利养,贪图五欲六尘,这就不叫真实。
疏【不名真实业也。】
这大师在此地非常具体跟我们说明,这不是真实。
疏【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
这『如此安心』,诸位要记住就是前面讲的「杂毒之善,虚假之行」,我们自己要特别留意我们存心有没有杂毒?我们的行持是不是虚假的?这是非常非常重要!因为用这杂毒之善、虚假之行,决定不能成就;换句话说,你佛号一天念十万声也不能往生。原因在哪里?心不清净。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心净则土净,菩提心就是真实的清净心。所以这一句很要紧。「若作如此安心起行」,如此安心就是杂毒之善、虚假之行。
疏【纵使苦励身心。】
纵然这个人勤苦励行身心。
疏【日夜十二时。】
这个『日夜十二时』就是我们现在讲的二十四小时,古时候日夜是十二个时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十二个时辰。
疏【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
心里面邪知邪见没有去掉,烦恼没有断掉,就是贪瞋痴慢疑的烦恼没有断掉,就不行,这你怎么样用功,怎么样勤苦的修行,这叫『杂毒之善』。『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这是形容他勇猛精进,这世间人看到这个,这了不起!这修行人,那简直没有人能够跟他比。世间人只看外表,不去深究他内在。外表现的精进,里面有杂染,这就是觉明妙行菩萨讲的夹杂。他这个夹杂,夹的是毒,贪瞋痴是三毒,夹杂著三毒烦恼,那怎么会成功?
疏【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心不可也。】
那不可能的,不能往生!所以我们求往生的人一定要晓得心要清净,无论别人怎么样毁谤我们、侮辱我们、陷害我们,绝不起心动念。为什么?我们在这个世界还住几天就要走了,何必跟他计较?这就决定得生。小小的侮辱就记恨在心,念念不忘,到后来一定造成这一生往生的障碍,这是我们一定要记住的。六祖大师说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他为什么不见世间过?说老实话,对世间不关心,关心自己!自己好好的守护自己的清净心,念念真诚,以真诚待人、对事对物。决定要在这一生当中见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决定随缘而不攀缘,随缘随顺。外缘有善缘、有恶缘,有顺境、有逆境,统统用一个真诚清净心来随顺,决定不作计较,我们这个心才真正能清净,才能够如法。杂毒善行不能往生,纵然是一天念十万声佛号,磕十万个大头也是枉然,古人所讲的「喊破喉咙也枉然」。下面说:
疏【何以故。】
为什么杂毒的善行不能往生?
疏【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
西方极乐世界,从阿弥陀佛最初修行就用一个真实心,一直到成就西方极乐世界;十方用真实心的众生跟阿弥陀佛心心相应,这才能生。这我们才真正明了,大师讲的正因确实没有说错,为什么?我们愿跟阿弥陀佛的愿还不同,还没发愿,心同了就能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发愿。你看临终十念往生的,他发什么愿?他没有发愿,四十八愿一条他也不知道,他真实心,他往生了。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遇到观世音、大势至菩萨教给他发愿。所以发愿修行,可以到西方极乐世界,到那边再做。有这一个真实心就行,就能往生,确实是第一。
如果我们的心跟阿弥陀佛一样真实,愿也跟阿弥陀佛一样,把阿弥陀佛的四十八愿变成我们自己的本愿;他发这个愿,我也发这个愿,他这个愿是从真实心中发的,我的愿也从真实心中发的;这个心相同,愿相同,解行一定相同。解行从哪里出来的?从心愿里面出来的!心愿是根,解行是枝叶,这一定完全相同,那哪有不生的道理?决定往生。所以这一段经文是《观经》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此地明白、知道了,认真的修学,改过自新,我们生西方极乐世界也有把握。所以阿弥陀佛从因至果没有一样不真实。
疏【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施为』,在极乐世界就是建立庄严的国土,这是阿弥陀佛的设施。我们这个世间的一切设施,是要用心思去计划、去设计,然后才能造出来。阿弥陀佛的施为不需要,完全从自性当中自自然然变现出来。所以这个「施为」的名词跟我们这个世间相同,其实大大的不一样,他是性德的流露,所以一切都是真实。『趣求』,以阿弥陀佛本身来说,他求的是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在《无量寿经》上见到的,他得到了。成佛之后,他所求的,帮助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也能像他一样圆满的成就,这个趣求是真实的,不是虚假的,样样真实!
世尊为我们介绍西方净土,为我们说的净土三经,这三经虽然是释迦牟尼佛说的,也就等於阿弥陀佛亲口说的一样。一佛所说就是一切佛所说,一切佛所说就是一佛所说,佛佛道同,没有两种说法。这三经字字句句都真实,从真实心中流露出来的。后来祖师大德又将《行愿品》、《圆通章》附在三经之后成为净土五经。这五经字字句句各位要记住,真实心性中的流露,字字真实、句句真实。
疏【又真实有二种。一者自利真实。二者利他真实。】
从自利利他上说两种真实。凡夫起心动念都求自利,但是不知道真实的标准,往往这个自利反而到最后变成自害,自己害了自己,害苦了,害惨了!这就不知道真实,知道真实当然就不如是。
疏【言自利真实者。复有二种。】
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到,什么才是真实的自利?我们要想得到真实的自利,要好好的记住这两条。
疏【一者真实心中制舍自他诸恶及秽国等。行住坐卧。想同一切菩萨制舍诸恶。我亦如是也。】
这是真实的自利。这一条就是断恶,断恶要真心去断。这『制』就是制止,真实心中制止,自己的恶要断,看到别人作恶,想想我有没有?我要有,赶快断;我没有,没有,永远不造这个恶。实在讲这两条就是三十七道品里头的「四正勤」,就是四正勤。这是已经有的恶要断,未生恶令不生。这个地方说的范围更广,这『秽国』就是秽土,这是说的五浊恶世,我们也要舍。不但要舍一切恶行恶念,这个恶的环境,五浊恶世这个环境,我们也要把它舍掉,你要不舍就不能生净土。
『行住坐卧』,是说一切时一切处,这个断恶要以菩萨做榜样,要以菩萨做标准。我们取哪个菩萨?我们修净土的人要以观音、势至为标准。观音、势至能断的,我们统统要断;观音、势至所行的,我们要学习去模仿,要行。菩萨难断能断,他为什么能断?他对於一切事实真相了解得清楚、了解得透彻,他知道不断会造成重大的伤害。重大到什么程度?重大到将来要受三恶道的果报,这太可怕了!
佛在经上讲,我们是迷惑颠倒有隔阴之迷,把过去生中的事情都忘得干干净净,这不晓得了,迷惑颠倒。证得阿罗汉的人,阿罗汉心清净,本能发现,本能就是讲神通,神通是本能,他发现的还不够圆满,但是他能够看到过去五百世,再远看不到,看到五百世。这过去五百世当中,大多数都在地狱,一想到地狱,这身上冒汗。虽然现在修行证果了,脱离六道轮回,想到这个事情还是心有余悸,身上出汗,出汗不是普通的汗,血汗!你就想他怕到什么程度,恐怖到什么程度。这些事情我们没经验,受过极大灾难的人提起那个时候,他心里面非常恐怖。
佛为我们说的都是真的事,绝对不是拿这个来吓唬我们,劝我们不要做坏事。我们把佛的真实话都想成是虚假的,想成是假设的,这就是众生没有善根、没有福报,不晓得人家的话是真实的。所以要以菩萨做标准。经典上所说的,实在讲就是菩萨的标准。说得很详细的像《大方广佛华严经》,经文长,说得详细;说得简单扼要的《无量寿经》,从三十三品到三十七品,也可以说是这个纲领都为我们说出来了,菩萨的标准。
疏【二者真实心中勤修自他凡圣等善。】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是第二种真实自利,修善。前面一条断恶,这是修善。修善的标准也以菩萨为标准,这里面还包括世间的贤善,世间人。『凡』是世间,『圣』是出世间,阿罗汉、辟支佛、菩萨都称之为圣。凡夫之善,在我们中国像孔老夫子、孟夫子,这是几千年来大家公认的善人,我们要学习。世善的标准,前面在三福里面说过,三福的第一条是善,孝亲、尊师、慈悲、修十善业。佛法虽然没到中国来,孔孟存心、行事确确实实符合这个标准,凡人之善,我们要修。
圣人之善,佛在经上所说的,诸佛菩萨从修因到证果种种善行,我们要真实心中去修,这才叫做自利。文里面缺少「利他真实」,他前面讲两种真实,自利真实、利他真实,这一段文里头利他真实没有,缺了。在我们想像当中,自利真实真正做圆满,决定就利他。像诸佛菩萨在十方法界教化一切众生,这就是利他的真实;换句话说,把我们自利真实利益介绍给别人,使别人也知道如何求得真实的自利,这就利他了。
在现前这个社会、这个世界里面,我们讲真实的起点是在哪里?三福里面的第一句孝亲尊师。从我们自己本身做起,念念不忘祖先,你自自然然就能够孝顺现前的父母,久远的祖宗都不忘,你对父母怎么会不孝顺?二千五百年前的孔老夫子,我们没有忘记他,常常挂在口里;三千年前的本师释迦牟尼佛,我们天天念他,眼前的老师哪有不尊重的道理!这就是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所说的「慎终追远」。纪念久远目的何在?民德归厚,养成一个淳厚的心理,目的在此地。
所以中国自古以来,帝王治理国家最重要的,祭祀。帝王给老百姓做榜样,祭祖先,帝王的祖先叫太庙,百姓的祖先叫祠堂,劝孝。祭孔,孔老夫子是老师,这是历代尊称为至圣先师,师道。孔老夫子代表师道,祖先代表的是孝道。祭孔提倡师道,学生不忘老师的恩德。我们讲自利真实跟利他真实,从哪个地方做起?从这个地方做起,孝亲尊师。我们佛堂虽小,我们这边供的有百姓祖先的牌位,我们照《百家姓》写的。祖先牌位旁边我们也供养孔老夫子的像,代表的师道。
诸位同修们在家里,你家里面有佛像,实实在在说要供祖先牌位,要供老师的牌位,这个老师就供大成至圣先师孔老夫子的神位。这对於世道人心、风俗道德会有很大的影响。你家里小孩看到你天天拜佛,拜佛也拜祖先、也拜孔老夫子,他的印象深深印在脑海里头,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你家小孩子将来就是孝子贤孙,知道尊师重道。我们要做一个榜样给他看,这很重要。牌位大小没有关系,写个小小的牌位都可以,放在佛像的两边。我在国外,祖先的牌位也供在佛像的两边,让大家都能够看得到,劝孝、劝敬。这是真实的自利,真实的利他。
存心要厚道,厚道要有表现,表现对社会、对大众真正的关怀。《无量寿经》佛告诉我们「惠予众生真实之利」,所以我们存心真实,行事也真实。每位同修你们都受过教育,离开学校纵然很多年了,那个母校还记不记得?你对於你的母校有什么表现?有什么帮助?我们学佛的人如果从这个地方著手,整个社会对於学佛看法就不一样。我们劝人学佛,劝人念佛,凭嘴皮劝没有用,要有行动。如何带动这个社会都来学佛,而且一定要把真正的佛教说明白。真正的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於九法界众生最圆满的教育。何以知道最圆满?佛所说的一切经,这经典就像现在的教科书,字字句句都是真实心中作,所以经典所诠述的是真实宇宙人生的真相,那这个教育不是最圆满的,什么是最圆满的?假如大家都有这个认识,自然非常欢喜乐意接受佛的教导。
台湾这些年富裕,我这次到南部,听说我们印经已经到了饱和点了,许多寺庙经典送去都摇头,「太多了,没地方放了」,这经典到饱和点了。於是我回来告诉一些同修,寺庙不要送了,再往哪里送?往学校送。每个学校都有图书馆,把佛经尽量充实他们的图书馆,否则的话,没地方放印的经书。所以这对象变更,往学校送。在大陆亦复如是,假如每个中等学校以上,都能有一部《大藏经》,他们图书馆都能有一部《大藏经》,必定能够叫许许多多知识分子真正认识佛陀教育。对於正觉教育真实利益众生,在推行上、在弘扬上必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有没有想到?真实利他,真实的自利,要想到、要做到。
凡是好的教训,无论是世间的圣贤,出世间的佛菩萨,甚至於其他的宗教,确确实实有利於社会、有利於道德、有利於安定的都应当要弘扬。不要有门户之见:我是佛教,那是外道。这个观念就错误了。我们有这个观念,佛没有这个观念。你看佛的经典,五种人说经佛都承认。五种人里面,佛、佛弟子这是一家人,其他的三个都不是佛门的,只要说的宗旨与佛相同,佛都承认。这个宗旨在佛法里面称为「三法印」,像小乘一般常讲的「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如果能符合这个宗旨,无论是什么人说的佛都承认,这是佛经,这是经,不一定要佛说的。大乘佛法唯一实相,就是一定是事实真相,无论什么人说,只要说的是事实真相,佛都承认这是大乘经。可见得佛确实没有界限,心量非常广大。又像平常我们大家所熟悉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佛教学的宗旨。凡是符合「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无论什么人说的,都是佛说的,都不违背。
民国初年,定海的知县,定海距离普陀山很近,现在到普陀山都要从定海去,从定海那边上船。定海知县礼请印光大师到县里面去讲经,印光大师自己没去,为什么没去?他老人家是山西人,山西人的口音讲话没人听得懂。所以他老人家就派了一个人去,去讲什么?讲《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大家知道,道教的,这不是佛教的,道教的。他老人家提倡的《文昌帝君阴骘文》,也是道教的。《了凡四训》,袁了凡居士给他儿子的家训。这都不是佛经,祖师一生提倡,居然派人到定海县去讲,有没有错?没有错。因为这几种书诸位展开来一看,里面是不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那就对了!就是佛说的。因此,我们对於外教不能有界限,没有内外!只有邪正之分,没有内外之别,我们的心量就大了。这个大心量能往生,小心量也是往生的障碍。心量小不是真的,真心是没有边际的,真实心、真诚心中没有边际。因此,我们自行化他要认识邪正,不分界限,这样就对了。下面大师更具体落实给我们说明这身口意的三业,断恶修善:
疏【真实心中口业赞叹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
这里讲修善,第一条是修善,举一个例子,诸位要知道善中之善,世出世间尽虚空遍法界没有比这个更善的。儒家所说的「止於至善」。至善的标准在哪里儒家没有说出来,佛法里头有。佛法里面讲的是真的,决定真实不是虚假的,赞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给诸位说,这是真实的自利,也是真实的利他;他要能接受,那就得大利益,不接受也得利益,阿赖耶识里头种了种子,种了至善的种子,将来遇到缘,他还是能往生。换句话说,他愿不愿接受都得真实的利益,这是第一真实的大善。其次,凡是与这个社会真正有利益的,与大众有真实利益的,我们都应当随心、随力、随缘去做,使我们的心愿解行都能相应。有心有愿不去做,那没机会当然不算,有机会不肯去做,这是你心行不相应,你那个心行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一定要去做,你那个心愿才叫真实的,真正叫帮助人。
疏【又真实心中口业毁厌三界六道等自他依正二报苦恶之事。】
到这个地方是一小段,这是断恶。前面是修善,这是断恶。断恶必须认清我们现前这三界六道,佛在经上常讲三界统苦。欲界的众生有苦苦、有坏苦、有行苦,所有一切苦是统统要受。纵然你修禅定,禅定修成了,生到色界天,这色界天没有苦苦。这个苦苦就是怎么讲的?生老病死这八苦,八苦是属於苦苦,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欲界里头有,色界没有了。色界天是化生,所以他没有生苦,他也没有老苦,也没有病苦;但是他有坏苦,他的寿命还是有定数,不是永生。寿命纵然长,像非想非非想天,这无色界天坏苦也没有了,他有行苦,八万大劫,八万大劫到了之后,不能再上去了,那又往下堕落了,这是苦。佛说的三界统苦,三界六道里没有乐。这三界六道的乐,那是什么?那是你的苦暂时停了一下,觉得很乐。其实是你自己愚昧无知,不知道事实真相,统苦,没有乐!
『毁厌』。这个毁就是说明三界的苦况,劝励众生舍弃三界,往生西方,这叫『毁厌三界六道等』,自己或者是别人『依正二报苦恶之事』。苦是讲的果报,恶是讲造的因,把果放在前面你容易觉悟。这个苦从哪里来的?是你从造恶因得到的报。换句话说,三界六道里头的因缘果报明了,自己才会真正下决心舍弃六道轮回,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下面又说:
疏【亦赞叹一切众生三业所为善。】
看到众生行善,我们也赞叹,劝善规过。善有大小、有偏圆,像了凡居士所说的有真假,都要有能力辨别。这个能力是智慧,要有智慧能够辨别这个善是真的还是假的。什么是真善?能够利益永久是真善。眼前有利益,将来没有利益,这就不是真善;眼前没有利益,将来有大利益,这是善。所以一定要往久远去观察,知道这个善是真的是假的。能利益广大的众生,这是大善,利益少数人的是小善;能令众生出离轮回得生净土是真善,利益众生,众生不能出轮回,这善就不能算是真善,还在六道里面,都要搞清楚,都要搞明白。底下这一句很重要,是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常常会遇到的,遇到了怎么办?这很多人要问,善导大师在此地告诉我们:
疏【若非善业者。】
不是真善,不是大善,似是而非的这种善行。怎么办?
疏【敬而远之。亦不随喜也。】
大师教我们这个态度。我们对他尊敬,『远』是不学他,也『不随喜』。这个「不随喜」就是说什么?佛门里头一切真实,没有人情佛事。所以这样随喜,明知道他是不对的、错误的,还要随喜一点,人情佛事。人情佛事有什么不好?如果你要是眼睛睁大一点往深远处一看,就知道确实有不好的地方,有一个不好的影响。你是一个真正学佛的人大家都知道,你看某人都到我这里来,那我这个还不是真的善吗?他藉你这个名扩充广大他的虚伪。我们助长了他,助长了他的虚伪,那这是我们的过失。我们不随喜,换句话说,我们不助长他,这是对的。不可以拿佛法当人情,这很多人都会说这句话,但是他不会做,在日常生活当中,依然把佛法做人情,这种事情很多很多、很普遍。由此可知,这是讲的口业的真实。
『敬』,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给我们讲的「礼敬诸佛」。妖魔鬼怪也是诸佛,他比我们迷得深,造的业重,将来受的果报苦。他也有佛性,我们尊敬他,对他的行业不赞叹,对他的行业不随喜,这就正确了。这是大师在此地教给我们的。
疏【又真实心中身业合掌礼敬四事等供养彼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
前面说的是口业,口业先说修善,再说的是断恶,都非常具体的教给我们。『身业』也是如此,先教我们修善。『合掌礼敬』。合掌是表一心,十个指头是代表散乱,这散乱的心收成一个,收起来,所以合掌表敬,一心是恭敬,合掌是这个意思,礼敬。
『四事等供养』。四事,世尊当年在世的时候出家人生活非常简单,最低的生活标准在家的同修一定要照顾到。世尊对在家同修要求的确不多,这四事里面,第一个是饮食,出家人去托钵,你看到出家人托钵一定供养他一餐饭,这托钵的,饮食;衣服,衣服破的时候要送件衣服给他;卧具,他晚上睡觉的时候要卧具,我们现在讲铺盖;生病的时候,医药。这叫四事供养,这是生活,这是说著这个标准降到最低,我们要照顾到,要供养他。
这个地方是讲『供养阿弥陀佛及依正二报』,你就要晓得这个四事是取它的意思,不是取它的事相。阿弥陀佛不在我们这个世界,纵然我们每天中午给他上供,实在讲他也不需要,更不需要在佛像上给他穿个衣服,是有这个情形的,实在讲没有必要。要想到什么?佛怜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没有饭吃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到,能不能尽心尽力帮助他一点?众生在饥寒交迫的时候,我们能不能送一点寒衣给他、送一点饮食给他?这是佛心,这叫做供养阿弥陀佛。所以要想到这些。同时更应当想到现在所说的,除了物质生活之外,精神生活。现在像台湾物质生活很富裕,精神生活很贫乏,我们应该如何给他精神上的意识,使他精神生活丰满。你要联想到这些,所以不可以死在字句里头。这叫你四事供养阿弥陀佛,好,你家里供养一个阿弥陀佛像,你就用四事去供养他,那就错了!那就是念书就念成佛呆子了,这是要懂得它里面所说的真实的意思。
佛是正报,依报是生活环境;换句话说,怎样真正做到佛化世间,佛化社会,那就把这一句四事供养阿弥陀佛依正二报真的做到了。这是我们每个同修要明白、要觉悟,要真实心中去作。从哪里做起?从你家里佛像两旁边供老师的牌位、供祖先的牌位,从这做起。影响你一家,影响你的邻里乡党亲戚朋友,这样子做法。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