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 (第二十八集)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疏钞演义  (第二十八集)  1990/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3-002-0028

  请掀开经本,二百四十一面,看第二段,「下品中生」: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中生者。或有众生。毁犯五戒八戒。及具足戒。如此愚人。偷僧祗物。盗现前僧物。不净说法。无有惭愧。以诸恶业。而自庄严。如此罪人。以恶业故。应堕地狱。命欲终时。地狱众火。一时俱至。遇善知识。以大慈悲。即为赞说阿弥陀佛十力威德。广赞彼佛光明神力。亦赞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人闻已。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地狱猛火。化为清凉风。吹诸天华。华上皆有化佛菩萨。迎接此人。如一念顷。即得往生七宝池中莲华之内。】

  这一段前面是讲生因,后面是说往生的状况,讲生因讲得很多。这一段我们看到的往生的人,生前是破戒,毁犯五戒及具足戒,这是破戒之人。经里面特别举出两桩事情,一个是偷盗,一个是『不净说法』。「不净说法」是以说法这种手段取得世间的名闻利养,这一类都叫做不净说法,所谓是稗贩如来,目的是达到自私自利,所以果报都是在地狱。如果在临命终时遇到善友,为他赞叹西方依正庄严的殊胜,劝他念佛,他能够一念回心也能往生。但是诸位要晓得,实际上绝对不是这么简单,原因在哪里?还是《弥陀经》上的一句话,「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说这个人一生造的罪业,他哪里还有什么善根福德因缘?诸位要晓得,那个善根福德因缘是过去生中所修的。他所造的罪业是他这一生没有遇到善缘,没有遇到善知识,交了一些坏朋友,这一生造的罪业,不是他前生善根不深厚。正因为前生善根深厚,也就像经上讲的,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所以临终的时候,一句话提醒他,他善根能现前。如果没有那么样深厚的善根,临终你劝他念佛,他不爱听!这种事情我们也真的见过。

  我初出家的时候,在圆山临济寺,临济寺有个念佛会,一直到现在还有,这个念佛会有三十多年了。念佛会的副会长林道奇居士,他那时候是台湾银行的襄理,地位也很高,是我们临济寺的大护法,念佛会的副会长。他能敲法器,可以当维那,法器敲的很好。他得癌症过世,临终的时候我们去帮他念佛,不听,听到佛号就讨厌,就骂人!临终业障现前,我们看他一生没造这么重的罪,才晓得往生的事情一定是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过去生中没有这样深厚的基础,说是靠这一生就能往生,不可能的事情。如果一生当中就那么容易往生,这个法门也不必叫难信之法了。确实是要深厚的基础,现前三宝加持,所以他一念回心,众罪就能够消灭,这样往生的。

  这一段在注解里面,「此品行人,有道俗二类」,就是有修行人、有在家居士。在家居士,「俗人或毁五戒八戒」,这是在家,「比丘或犯具足大戒,如此二类,皆是不智愚人」。讲到偷盗,特别是常住,偷常住物,就是偷寺院里面东西,这个罪太重了,这点诸位要晓得。因为他结罪不一样,譬如我们偷一个人的东西,我们所犯的罪只对他一个对象,这一个对象好解决。如果我们要是偷政府机关的东西,譬如说是公共电话,这是政府设置的,是我们这个地方老百姓税收、纳税装置的。你要偷这个东西,结罪跟谁结罪?这一个地方老百姓,凡是纳税人你都偷了他的东西,这个麻烦大了,这个罪太重了,这搞不清楚的。如果这个公共设施是国家建立的,你要偷它,就是偷一分钱,全国的人你都要跟他结罪。所以结罪不相同。

  『僧只物』,寺庙里的物,从前寺庙叫十方常住,凡是出家人都有分。不但我们这个世界出家人有分,尽虚空遍法界,他方诸佛国度出家人也有分,因为只要出家人,没有界限的,佛国度界限都没有的,这个罪就永远算不清了。所以,经论上一再劝勉我们,佛寺院里面东西决不能盗取,这个盗取决定是阿鼻罪业;不是像你偷一个人的东西,偷两个人东西,那不一样。他结罪比偷国家东西的罪还要重,因为他范围大,人数多,晓得这样一个关系。当然了,现在寺院变质的很多,真正十方常住才有这么重的罪,如果不是十方常住,罪就不会有这么重。十方常住这个寺庙是一切出家受戒人所有,他来的时候都可以挂单,都可以受用。现在有很多寺庙叫子孙庙,子孙庙结罪范围就小的多,就很小。是他寺庙里头常住,充其量是他寺庙这些护法、信徒,不可能再结罪结到外面去。为什么?外面人来挂单他不准的,那就不是属於十方常住。

  在中国大陆,从前丛林寺院都是十方常住,以后演变为子孙庙。十方常住里面,住持当家是选举产生的,一任是一年,就是腊月三十辞职,正月初一新的执事上任。是选举产生的,不是他喜欢交给那个就交给那个,不是这样的。当然,老的住持可以推荐,但是要大众同意才行。所以佛教里面,自古以来就实行民主选举的制度,不是专制的。这个罪是非常重。「不净说法」这个罪重,因为他破坏佛法形象,这个罪是重大恶极。后面是讲利益。

  【经於六劫。莲华乃敷。观世音大势至。以梵音声。安慰彼人。为说大乘甚深经典。闻此法已。应时即发无上道心。是名下品中生者。】

  这段是讲利益。

  末后再看「下品下生」,下品下生这是造五逆十恶极重之罪。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善友告言。汝若不能念彼佛者。应称无量寿佛。】

  『称』是称念,前面那个『念』是观想、观像。观想、观像都来不及了,应该称念『无量寿佛』。

  【如是至心。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称佛名故。於念念中。除八十亿劫生死之罪。命终之时。见金莲华。犹如日轮。住其人前。如一念顷。即得往生极乐世界。】

  这一段经文与阿弥陀佛第十八愿完全相应,十念必生。这是临终十念,十念就是十句,不是尽一口气一念,这是十声佛号就能够灭罪往生,而且是极重罪业之人。可是诸位还是要记住我刚才的提示,多生多劫的他的善根福德因缘成熟。否则的话,在临命终时,实在讲造这样深重的罪业,他临终头脑还清楚,还不颠倒,这个很难得。一般人一害病,病重的时候,家亲眷属都不认得,他还能念佛吗?所以往生的人,第一个条件就是头脑要清楚,这一点就非常难得。所以凡是这样罪业悔过往生的,一定要具备三个要紧的条件,第一个是清楚;第二个是遇缘,有善友劝他;第三个条件,一听了马上就接受,没有一丝毫疑虑,立刻就接受就照辨,就行。在这个时候要有疑惑,要考虑考虑,就不行了。你想想看这三个条件多难,没有那么容易的事情。

  所以,我们同修不往生则已,要往生绝对不是下品下生,这是李老师从前说过的,不可能。为什么?我们不具下品下生的条件。就像我们接触这个法门很久,平常就在念佛,纵然有罪业,罪业没有这么重。真正念佛往生了,品位总是在下品中生以上,甚至於中品下生以上,这个都是非常可能的。下品生,像我们一般往生机会都不太大,这是应当要知道的。底下是讲往生的利益。

  【於莲华中。满十二大劫。莲华方开。观世音大势至。以大悲音声。为其广说诸法实相。除灭罪法。闻已欢喜。应时即发菩提之心。】

  『发菩提心』就是圆教初住,就是法身大士,生实报庄严土。从凡圣同居土下下品生实报庄严土。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注解里头有几句,我们要把它念一念,从注解第一行当中看起。「言五逆十恶具诸不善者」,这个人造作恶业,无善可成,「则毁坏三宝,谤大乘经,断学般若,杀害父母等,无所不为,故言具也」,这是世间这样一个罪业的愚人。「既有如是极重恶因,势必堕於阿鼻地狱,出苦无期,此界坏时,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从地狱出,复堕饿鬼,饿鬼毕已,复投畜生,故云经历恶道,受苦无穷。」这些事情,详细说明都在《地藏菩萨本愿经》,果报非常可怕。可是现在有许多人,不学佛的人则不必说,学佛的人不相信因果,不怕报应,现在还是为欲所为,真是愚痴到了极处;稍稍有一点智慧,不敢做。

  我们今天劝导同修,为什么特别著重在《了凡四训》跟《感应篇》,我给我们同修订的七门课程里面有这两样,就是教大家要深深的知道因果报应的事实。不但不能做坏事,不能起恶念,一定要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缘果报决定没有法子避免的。《感应篇》是善恶的标准,什么叫善?什么叫恶?我们不用戒律,戒律里面讲的深,境界很广,看不清楚;《感应篇》浅显,一看就懂得。印光大师在世的时候,一生极力提倡,印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我们要能信得过。所以,这两种书比什么都重要。我们今天不读小乘经,也不念孔子书,用这个东西来代替,用《了凡四训》、《感应篇》来代替,弥补基础之不足。这两样东西一定要熟读,要依教奉行,改过自新,这个提倡目的是在此地。有这样善根、福德,将来才是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资粮。

  下面说得好,接下去看。「不料於无量劫前,值佛闻法,种过善根」,这个恶业的人,临终遇到善知识劝他十念能往生,是他过去生中无量劫来种的善根太深厚了,这一生当中迷惑颠倒,不是偶然的。我们也学他那个样子,包堕地狱,决定不会往生,这个东西学不得的,不能侥幸干的,这是一定要注意。「但有闻思,未曾修习,后为烦恼覆障,竟被沉埋,直至垂终,为苦逼出,得遇善知识,安慰其心,先为说法,启其心智,后令念佛,教以往生」,这是无量劫的善根,在末后这一刹那被苦逼出来的。就像唐朝的张善和,一生杀牛,临命终时见到许多牛头人来向他讨命,这个时候他著急了,大声喊救命。这就是他的缘好,刚好在喊救命的时候,一个出家人从他门口过,听到他喊救命,就进来问问什么事情。他说好多牛头人来问他要命,这个出家人心里就明白了,赶紧给他点了一把香叫他拿著,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他就大声的念,念不到几声,他说牛头人没有了,又念了几声,他说阿弥陀佛来了,他往生了。这不容易,相当不容易,无量劫来善根成熟,这不是侥幸的事情。

  所以我们自己要晓得,我们今天有缘遇到这个法门,遇到这样圆满、这样殊胜,可见善根福德决定不少;如果要少善根、少福德,我们这一生遇不到。对於教理多少明白了一些,方法也懂得,一定要认真努力的修学,决定不能空过。这一句阿弥陀佛,一切极重的罪业都能消除。怎样消灭罪业?诸位要知道,就是你念念心里头有阿弥陀佛,就没有罪业了。罪业的样子是什么?就是妄想、烦恼、忧虑,这是罪相,罪业样子是什么,总得要知道。妄想多就是罪业之相,心地清净这是好相;一天到晚念佛,那你是佛相。连看相的人都说相随心转,你们念佛念多了,将来慢慢相貌都变成佛相,相貌好。相随心转,这是真的,相是可以转的。末后一节。

  【是名下品下生者。是名下辈生想。名第十六观。】

  到这个地方是释迦牟尼佛教给韦提希夫人往生的方法,教她正受,到这里是讲完了。

  末后这是总结,我们看二百四十八面第一行。

  【说是语时。韦提希与五百侍女。闻佛所说。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得见佛身。及二菩萨。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

  这个『逮』就是得到的意思。得无生忍是韦提希夫人,佛当时一面跟她讲解,她是随文入观,听了之后就是修行,就是开解。这是大乘菩萨根性,夫人是大乘菩萨根性,三慧具足,三慧是闻、思、修。闻是接触,听到佛的说法这叫闻,听闻是接触。一听就明了,就开悟了,这个是思,是思慧。开悟了之后就不迷了,就不颠倒了,从不迷、不颠倒来讲是修慧;换句话说,就是烦恼、习气、妄想、执著随著听随著就断掉了。佛讲经讲完了,她的烦恼习气也断干净,当时就证得七地菩萨。从凡夫位一下就证到七地菩萨,这个法门是圆顿大法,没有经过次第,一下就证到这个境界。再看下面一段。

  【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皆当往生。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

  这一句是说侍女她闻法所得的利益。夫人证得无生法忍,生了七地,侍女也不简单,缘也非常深,听佛说法,菩提心发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前面所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三心圆发了,圆教初住菩萨的果位。佛讲这个经是在宫中讲的,听众只有这么多人,个个得殊胜无比的利益。经文正宗分到这里讲完了。末后是本经的「流通分」,请看经文,在二百五十面第一行。

  【尔时阿难即从坐起。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此法之要。当云何受持。】

  佛教韦提希夫人忆持,忆念、受持,统统都教完了。阿难尊者这是受命传持佛法,所以他有责任,在这里请教世尊,这个经应该提什么名称?『何名此经』,要怎样受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观极乐国土无量寿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

  这是佛说的经名。

  【亦名净除业障。生诸佛前。汝当受持。无令忘失。】

  这个经,佛讲了两个名称。第一个名称是从修学方法上建立的,观西方三圣。传到中国,翻译的大师把题目简化了,名题称之为《观无量寿佛经》。因为说到无量寿佛,当然极乐世界也包括在里面,观音、势至也包括在里面,所以题目简化了。题虽然简化,意思具足。另外一个题是从这个经的功德利益上来建立的,所以这个经叫《净除业障生诸佛前经》,『汝当受持,无令忘失』。再看下面经文。

  【行此三昧者。现身得见无量寿佛。及二大士。】

  真正依照这个方法修行,成就念佛三昧,现前一定能够见到西方三圣。

  【若善男子及善女人。但闻佛名。二菩萨名。除无量劫生死之罪。何况忆念。】

  这是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不管你有心无心,你能解或者不能解,这一生当中有缘能够听到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或者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一历耳根,永为道种」,殊胜的功德利益,没有能够跟他相比的。何况我们能够常常忆念?这个功德利益是更不可思议了。再看底下的经文,二百五十二面。

  【若念佛者。当知此人。则是人中分陀利华。】

  『分陀利』是梵语,白色的莲花。四色莲花是以白莲为最殊胜、最好,这是世尊对於念佛人的赞叹。

  【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为其胜友。】

  有些人轻视了念佛人,瞧不起念佛人。实在讲,念佛人何必要他瞧得起?你看看观音、势至跟你做好朋友。有些人对观世音菩萨很恭敬、礼拜,对念佛人没瞧得起,这就是迷惑颠倒,认识不清。这些话都是佛说的,绝对不是妄语,绝对不是念佛人自己在这里夸耀,佛说的。后面说:

  【当坐道场。生诸佛家。】

  这「得果超行」。真正念佛人必定往生,往生成佛,所以『坐道场』就是度化众生;『生诸佛家』,见一尊佛阿弥陀佛就是见十方一切诸佛,确实是生诸佛家。这种功德利益,其他经论法门里面我们都未曾见到过。

  【佛告阿难。汝好持是语。】

  这是嘱咐里面有勉励,你要好好的受持『是语』。「是语」是指佛前面所说的。

  【持是语者。即是持无量寿佛名。】

  这句话也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讲的。这个意思很明显,念这个经就是念无量寿佛,念佛跟念经功德等同无异。你念《无量寿经》、念《阿弥陀经》,跟念这个经,都是念阿弥陀佛,没有两样。所以我们念经,有人说我到底是念经好,还是念阿弥陀佛名号好?都可以。念经、念名号都好,都是忆佛念佛。看看自己的修学状况,如果能够摄心,心地清净,名号就很好了。如果名号还不能摄心,妄想、杂念很多,念经比较容易摄心,经念完了,就念阿弥陀佛名号。散念称名,功德也不可思议,希望二六时中能够保持不间断就好。

  【佛说此语时。尊者目犍连。尊者阿难。及韦提希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这个经到这个地方是一个结束。但是经在王宫里面讲的,耆闍崛山里面一些大众还没听到,所以后面还有附注。

  【尔时世尊。足步虚空。还耆闍崛山。尔时阿难。广为大众。说如上事。无量诸天龙夜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

  阿难尊者随著佛回到灵山之后,就将世尊在王宫里面所宣说的,重复对大众讲一遍。阿难所说如佛所说,所以大家听了之后是『闻佛所说』,不是闻阿难所说,其实是阿难宣说的。阿难一句也没讲错,所以是等於闻佛所说。『皆大欢喜,礼佛而退』,这些话我们就不必多说了,因为每一部经流通分里面都详细的说过。这部经我们到此地就讲圆满了。

  经是圆满了,希望诸位同修能够依照经里面重要的开示,忆持不忘,依教奉行。如果我们对於佛法稍有认识,就晓得世出世间一切法中,没有比佛法更为宝贵的。尤其是佛法当中净宗法门,第一殊胜无比,古人赞叹说「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无量劫来希有难逢,我们今天遇到了。遇到,要不能紧紧把它抓到,这样一生空过,太可惜了,你要说第二次再遇到,那又要经过无量劫,相当不容易。你要是把握到了,真正觉悟,放下万缘。我们人身体,在这一生当中这太可贵了,只要我们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蔽风雨,足了,求往生要紧!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得大自在,你再想回来到这个世界去帮助一切众生,菩萨乘愿再来,来去自由,这多殊胜。为什么还要去搞六道轮回?还要去受这些苦难?这是愚痴。遇不到这个法门,那是没有法子,想超越超不了,没有条件;遇到了,所有条件统统具足,你要是把它放弃了,这个可惜,这个是没法子。

  所以希望同修们要真正发心,能够发心弘扬这个法门,那当然是更难得。弘扬这个法门,说实在话,要把世间法要远离,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舍的干干净净,不要去搞这些。弘法利生是要遇到缘熟的人,看看他真肯接受,真正能够听懂,真正能够依教修行,一个人我也要给他讲。给他讲了,他这一生念佛往生成佛,这个不得了!决定不能说我要搞个很大道场,要几千几万人来听,那是什么?那是作秀,是表演,是出风头,这个事情我们不能做的,这毫无意义,完全做外表,这个做不得。

  真正共修,实在讲人数是贵精不贵多,人多了,搞热闹,没有效果。我们这个道场在此地建立这么多年,也有不少同修来找我,找到杭州南路讲堂,要送地给我,送这个送那个,我统统不要。为什么?哪里去找人?庙盖了,盖好了之后争权夺利,斗争道场,果报在三途,我们不能做这个事情。所以,我跟馆长说,我们这个小地方够了,听众太多坐不下,我们不要宣传,够了,不可以再扩大。道场小,开销小,不要求人,心安理得。我们这一生能往生就好了,决定不在这个世界出风头。要老老实实,死尽偷心,我们把佛法这个责任担负起来,真正能够继起弘法,说实在话人不要多,三个、五个就不得了了,有十个、八个,净土宗就能传遍全世界。问题就是谁肯把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真放下,过的生活,你们说是很苦,我说是最乐,我们苦乐的标准不一样。你们是有钱有势,那个叫乐;我们是心地清净,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没有忧虑,这个是乐。身心清净就自在快乐,无拘无束,什么也没有,但是什么还能过得去,没有什么太大的缺乏,怎么不快乐?这个就是苦乐标准不一样。所以,真正彻底放下,有真乐,不是世间人所能够想像得到的。

  好,我们这一座就到此地圆满。谢谢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