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十九集) 1988/2 台湾大专讲座 档名:03-001-0019
请看经文一0八面: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於七宝地上作莲华想。】
这段话实在都是为我们说的,为什么?韦提希已经见到阿弥陀佛了。教她作怎么观法都是她请求的,就是「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都是酬答这一句启请的。因为佛跟两位菩萨现身她都亲眼看到的,所以这是非常的慈悲,也说明这个法门是末法一切众生得度的因缘。
我们要观佛,所以后面观佛这一观常常被后世人利用,因为十六观的确太微细,在十六观里面选一观多半都是选观佛,一观成就就可以。佛在此地告诉韦提希实在就是告诉我们,『欲观彼佛者』,彼佛就是阿弥陀佛,『当起想念,於七宝地上作莲华想』。我们观佛,先想他坐的莲花、莲座,莲花座,先想这个。注解里说明真的相太微妙,不容易观,所以叫我们先观莲花座。
【今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
莲花上有脉络,一共有八万四千,这八万四千是叶上,『一一叶上』,每片叶上这样的微细。莲放光,光从脉上发出来,清清楚楚的。
【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
『华叶小者』,这没有说大的,说小的。每片叶子有『二百五十由旬』,这莲花有多大?『八万四千叶』,你们去想一想这莲花有多大?恐怕比我们这地球大多了,我们这个地球没那么大,所以这实在是不容易观想。这是说明花座的宝相。再往下面看:
【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这是说花体之庄严。一一相间之处有这么多的如意宝珠,珠放光,光像宝盖一样,覆於莲花之上。
【释迦毗楞伽宝。】
『释迦毗楞伽宝』前面我们见到过,就是如意宝。
【以为其台。】
这就是莲台,花里面有个台,佛就坐在莲台上。就好像莲花当中是莲蓬,这个莲蓬叫莲台,佛坐在这个上面。花是宝花,台当然也是宝台,「释迦毗楞伽宝」是莲台的质料。
【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
『甄叔迦』,这个注解里头有,赤色的,赤色宝,这是西土的树木,在印度有这种树,这个树是赤色的,好像红木一样,取这个近似来比喻。
【梵摩尼宝。妙珍珠网。以为校饰。】
『校饰』是装饰,这莲花台周围也是有这么许多珍宝作为装饰,当然这些宝也是统统都放光的。花叶放光,叶是莲花瓣,放光,一瓣一瓣当中间持著许多的珍宝也放光,那莲台我们可以想像而知。
【於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
这四根柱子是宝幢。
【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
这是用须弥山来比喻。
【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
这个装饰是五百亿粒的宝珠。
【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
这里面有一些名相,这个注子里头有简单的解释。我们从这个经文上面去看,这个境界实在是非常难以想像,第一个是太大,第二个是太复杂,这里面东西太多了,是很不容易把它观成。古人讲我们阎浮提众生,说我们这些人心太粗,境界太微细,不容易观成,这看看的确是有道理。所以修这个法门是心地要很清净,而且要有耐心。当然这个观想从前面一步一步进一步来观是比较容易成就,要是单独就这一观,只能想一个大概。这个现象要是闭目、开目都在眼前,那的确可以说是已经到念佛三昧。假如念佛三昧不能现前,这个境界相的确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相相皆是不可思议。
【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宝土』还是指整个大莲花,就像前面摩尼珠放千光明遍覆地上,地上实际上就是指莲花。
【处处变化。各作异相。】
这个相不是死呆板的,这个相是活的,是会变化的,这就太美了。
【或为金刚台。或作珍珠网。或作杂华云。於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
这个实在是阿弥陀佛精心设计的,美不胜收,我们无法想像这华丽庄严。可是它里面有很深的用意,那是在那个地方『施作佛事』,让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都能够灭罪,都能够开悟,这才是佛事。如果叫我们见到而不能灭罪,我们看有什么用处?所以他能够破迷开悟。后面又说这个功德,讲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我们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在这娑婆世界就不晓得造了多少罪业,要是说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很多人不能相信,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要说一生当中把罪业统统灭掉,成就无上菩提,实在讲是办不到的事情。正因为那些人对於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彻底了解,不知道那边灭罪的因缘太殊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帮助你灭罪,你的罪业再多,你在极乐世界住上几天,住上几个月,罪业统统都灭掉了,这是这个世界的殊胜,其他十方诸佛世界没有这个情形,所以一般人不相信。
我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凡是研教的法师,就是天天研究经论的,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你问他信不信?不相信。看了这部经,他也不相信,为什么?理上讲不通,这不合逻辑,他就不信,所以佛讲这是难信之法。他为什么不相信?因为这是佛境界。诸位要晓得,佛与大菩萨的境界超越逻辑,用逻辑的方法决定达不到,这句话是过去方东美先生点醒我的。我过去在中国佛教会办大专讲座,我那时候就跟方老师商量,请他给我们大专讲座上一堂课,他说上什么课?因明。我们佛教五明,因明就是佛门里的逻辑。他老人家就告诉我,他说因明实在讲比不上现代的符号逻辑,现代符号逻辑比因明还要进步。然后又告诉我,他说佛学不必了,超越逻辑,超越因明,因明与逻辑研究佛学只能研究中阶段的,高等的佛学用不上,我想想有道理。这是最高级的,这是诸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我们这个世间是逻辑、因明、辩证法,统统用不上,所以他不容易相信。所以相信这个法门真正是有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跟他讲他也不能相信,这个理就在此地。
祖师也在此地劝我们,蕅益大师说得好,这个法门只有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这一类的人物才能荷担得去,他能承当,他可以接受,那是经教真的通了的人,他相信。经教不通的人,一知半解,你怎么劝他都枉然,他不相信。我们修净土,他不反对就算不错了。很多人不相信,可是他劝别人念佛,他自己不念佛,还搞他自己那一套,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我们也不难想像得到,他那一套经论非常的高深,你们初学不行,你们就念念佛,念佛是老太婆教,殊不知念佛的成佛了,他在那里一昧高深高到最后还是六道轮回,这个真冤枉。所以我们看很多大法师们不念佛,但是劝人念佛,打佛七他也参加,他也讲一点开示,他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心,自己不肯念,这种我们看了很多。
我是一个学教的,学教的现在回过头来念佛,很不容易,太难了。有些人知道这个事情,他说我这个回头不容易,因为在一般讲起来研教的人不可能相信这个事情。我相信这个法门得力於《华严经》,我讲了十几年《华严经》,从这个地方相信的,真正不容易。我是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才恍然大悟,人家那个里头说了两千多个法门,文殊、普贤、善财统统选择净土法门,这个法门要没有道理,他们为什么选择?我是从这个地方想通了,所以其他的,我连《华严》都舍弃,专门念佛,专门学这个,这个的确是很难,这个缘不容易遇到。很多学《华严经》到后修什么?修法界观,他不遵守「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就学法界观,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他就得不到。末后结语:
【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
底下要把所以然的道理跟我们说出来:
【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本是法藏比丘愿力所成。】
这说出来了,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所发的愿,今天他成佛了,他的愿兑现了,所以这样殊胜庄严是他累劫修持、愿力成就的。
【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
你要想观阿弥陀佛就先观花座。
【作此想时。不得杂观。】
『不得杂观』,要依照经里面所讲的次第、顺序,一样一样来观察。
【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
细细的去想,专心去想,不能想这个又想别的,它有次第,不能说我想叶又想台,同时去想,这都很难。你要一桩一桩想,为什么?每个相都太微细,数量也太多。就是一片叶,一片叶有八万四千脉,这个就很不容易去想。我们观这一片叶,你看它多少脉?八万四千,真是微细,所以你一样一样去想。如果你怕麻烦,还是念阿弥陀佛好了,这实在是很麻烦。叶观之后你再观珠,观一片叶一片叶里面有摩尼宝珠,数量也是很多,树叶的脉也放光,珠也放光,一样一样按著顺序观去。
【皆令分明。】
一定要看得清清楚楚,就像前面一样,眼睛睁开看得清楚,眼睛闭了还是清清楚楚,这实在讲就是前面总纲领上告诉我们专心系念,你的妄想什么都没有了,你整个心力集中在这一个观想上。
【如於镜中。自见面像。】
这是个比喻,就好像我们照镜子看自己的面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个观成,灭罪的力量非常大,罪灭了就明心见性。罪业业障障碍我们自性。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是很容易的,就是有这样多殊胜庄严的,依正庄严统统是帮助我们灭罪,帮助我们生福,帮助我们开智慧,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观花座。下面这一段,这第八,观圣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
就是花座观观成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再进一步看花座上的佛像,再观佛像。
【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这段经文非常的重要,是这部经理论的中心。许多经论注疏里头都引用这个地方的两句话,『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也是十六观的原理、理论的依据。因为不仅是诸佛如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心想生,所以这个世界里头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人家问你,到底有没有龙?我们可以承认有,为什么说有?你心里头有就有,心变现的,怎么没有?你想什么就有什么。能变的是心,外面一切物是所变的。能变的心,功能不可思议,没有一样不能变现。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哪个国家民族所传下来的神话,佛教里统统都承认,为什么?心想生的。
中国人画的龙到底是不是真的?你们有没有见过?你们没有见过,我告诉诸位,我见过。前几天台中周家麟居士,我们在一块就谈起这个事情,他也见过。他好像不是亲自见的,在家乡听到的。我是自己看到的,看到龙在哪里?龙在空中,是一个阴天,没有下雨。我是见的龙尾巴,头没有看到,吊在空中。不是我一个人见的,我们住在乡下,我们家乡在乡下,乡下有人看到,大人叫,大家来看,看龙。乡下传言,好像是这个龙大概犯了法,被玉皇大帝罚,把它吊在那个地方,吊在那里看到一半。我们跑到屋外去也看到了,看到一条尾巴,看到一只脚,身上有鳞,头没有看到。那时候我记事了,差不多是七、八岁的时候,我见过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能说没有看到就说没有,这真有这个事情。
我刚刚学佛,朱镜宙讲了很多这些事情。他本身是学科学的,他不相信这鬼鬼神神的。你想想看,他的老岳丈做东岳大帝判官,常常讲这个故事,他听听而已,当神话听,他不相信。年轻的时候他见过很多这些事情,他也不相信,为什么?总不是直接的。他说他信佛是抗战期间在四川重庆的时候,他学经济,官做得也不小,是四川、西康两省税务局的局长,管两省税务的。他说他有一天晚上打麻将,夜很深了,半夜回去。他说重庆那个地方虽然有路灯,不过很远才有一个,才有个电线杆,那个灯泡二十烛光,路灯是若有若无。晚上很深的夜,他回去,在那时候交通不便,都是走路,回去。走在路上也没有注意到,反正走了很远,那时候都很静了,路上都没有人,他前面有个人,也没有在意,走了很久,结果仔细一看,这么晚了,她到哪里去?再一看,是个女人,他心里就想,一个单身女人在深夜一个人走,心里就有一点害怕。再仔细一看,她只有上身没有下身,他吓得寒毛直竖,一身的冷汗。这样一惊,前面那个人就没有了,他从这里信佛。真的遇到了,他说我才相信,别人跟我讲,我都不相信,遇到这个他就相信。以后他说那个大概是观世音菩萨变的,如果不这样给我看一下,我永远都不会相信,以后是虔诚的佛教徒,这是真的看到的。
这一段我们最好把它念背,是很重要的一段经文。像前面三种净业那一段很重要,这一段也很重要,这一段完全讲的是原理原则。所以你看古德注疏注得很多,注得很长,也注得很仔细,这是教我们观想的原理。这段文确实是很深的境界。你要是真正明了,这个世界为什么是我们想像而成的?这个事情就很麻烦,你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研究六经十一论,这是唯识学里的,唯识学专门阐扬这个道理。它有六部大经,《华严经》是其中之一,像《解深密经》、《楞伽经》都是唯识重要的经典。十一论里面是以《瑜伽师地论》为主,以《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最为重要。《百法》、《五蕴论》、《二十论》、《三十论》,这是入门,从这入门,这是很繁琐的一门学问,是很大的学问,专门研究可以说是佛教的心理学。这个里面你要是真正彻底明了,就知道宇宙人生的起源,怎么来的?怎么变化的?将来以后是怎么样的一个结局?统统清楚明白。唯识的祖师就是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说的。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只是把纲领提出来。是心是佛是从理上讲,本来就是佛,有心就有佛,就是佛,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在前面讲六即,理即佛就是「是心是佛」。六即佛里第一个是理即佛,理就是心,从这上面观察那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名字即到究竟即,那就是修成的佛,那就是「是心作佛」,作就是修。是就是本来就是,所以「是佛」是理即佛。「是心作佛」,就是从名字佛、观行佛、相似佛、分证佛、究竟佛,统统是作佛,那是修,修德。「是佛」是性德,本性里本来是的。由此可知,我们的确有成佛的可能,为什么?因为我本来是佛。本来这个心是佛,现在又想作佛,那怎么会作不了?一定可以作得成,道理就在此地,这是净土修行的原理原则。不但是净土依这个原理,可以说佛教所有的宗派、无量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原理。所以天台大师发明,也是他的一种学说,就是六即佛是天台大师说的,等於说是从理体,性德跟修德的发展一个具体的过程,他讲出这个过程讲得非常的合理,所以后世无论是研究经教或者讲解经教都依他这个说法,可见得他这个说法是被大家公认,他的原理就是这个两句。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是特别提醒我们这一句,叫我们修行要守住这个原则。《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说出他自己修行的方法,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专心,就是专一,净念相继就是系念,专一系念。「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大势至菩萨修行的方法,都是从原则原理上说的。我们虽然用持名的方法,这句名号就是要唤醒我们心里有佛,这就是真正念佛。
念佛这个念是心念不是口念,中国的文字是非常有智慧,这个是不可思议。中国文字,念是今心,是现在的心。念佛,你现在的心就是佛,这才叫念佛。不是口皮上挂著佛,那个没用处。心里头真有,所以他观想能得力。你心里面没有,你决定想不出来,境界现不出来。必须心里面真有,这个境界才会现前。所以我们念佛,心里头要有佛。但是我们心太粗,没有办法观这样细的境界,我们就想自己平常所供养的佛像,因为你天天看他,天天拜他,你就想他就行。这个相是很粗的相,很劣的相,就行,就可以,然后你的心愈清净,你就愈能观察到这相的微细相,才能见到。心里头没有佛,口里天天念佛,这不管用。一定要记住真正成就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在这一段。
这一段统统讲的是佛境界,但是你要晓得,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想一个人,那个人的相常常会现前。实在说,孔老夫子,佛教没有到中国来,他也懂得观想,他想谁?他常常想尧王、舜王,观想也成功了。他吃饭的时候看到尧王在汤里头,汤里面现著尧王、舜王的相,《论语》都有记载。他坐在那个地方看到尧王、舜王在墙壁上,墙壁上现身,观想成就,跟十六观有什么两样?他真的观成了。他心里常常想他,这个相就现前。所以我们学了佛再读《论语》,有很多问题,它跟佛法,原理原则是相通的。所以观想的力量不可思议。
从前人祭祖先要沐浴斋戒,斋戒干什么?观想。所以主祭的人斋戒就像闭关一样,要闭三天。这三天,他在一个很干净的房子里面,让他一个人住在里头,三餐饭送给他,不接近任何一个人,他三天专门想祖先,想祖先在世的音容,所以到祭祀的时候就确确实实有感应。祭神如神在,那个神就是祖先。在祭祀的时候彷佛听到他的声音,听到他咳嗽的声音,听到他动作的声音,他如果没有三天斋戒就不可能有这个现象。不像现在祭祀,现在完全搞表面,马上去一下,匆匆忙忙上个香就走了,不像话。所以想到从前祭祀之隆重,主祭的人是沐浴斋戒三天,那么样恭敬,修三天观想。所以读读中国的古礼,晓得中国从前那种古老的文化,确确实实非常美的地方,殊胜之处,现在这个东西都没有了,有一点这些形式上的建设,但是你看不到它的精神之所在。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请看经文一0八面:
【佛告韦提希。欲观彼佛者。当起想念。於七宝地上作莲华想。】
这段话实在都是为我们说的,为什么?韦提希已经见到阿弥陀佛了。教她作怎么观法都是她请求的,就是「未来众生,当云何观无量寿佛及二菩萨」,都是酬答这一句启请的。因为佛跟两位菩萨现身她都亲眼看到的,所以这是非常的慈悲,也说明这个法门是末法一切众生得度的因缘。
我们要观佛,所以后面观佛这一观常常被后世人利用,因为十六观的确太微细,在十六观里面选一观多半都是选观佛,一观成就就可以。佛在此地告诉韦提希实在就是告诉我们,『欲观彼佛者』,彼佛就是阿弥陀佛,『当起想念,於七宝地上作莲华想』。我们观佛,先想他坐的莲花、莲座,莲花座,先想这个。注解里说明真的相太微妙,不容易观,所以叫我们先观莲花座。
【今其莲华一一叶上作百宝色。有八万四千脉。犹如天画。脉有八万四千光。了了分明。皆令得见。】
莲花上有脉络,一共有八万四千,这八万四千是叶上,『一一叶上』,每片叶上这样的微细。莲放光,光从脉上发出来,清清楚楚的。
【华叶小者。纵广二百五十由旬。如是莲华。具有八万四千叶。】
『华叶小者』,这没有说大的,说小的。每片叶子有『二百五十由旬』,这莲花有多大?『八万四千叶』,你们去想一想这莲花有多大?恐怕比我们这地球大多了,我们这个地球没那么大,所以这实在是不容易观想。这是说明花座的宝相。再往下面看:
【一一叶间。有百亿摩尼珠王以为映饰。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其光如盖。七宝合成。遍覆地上。】
这是说花体之庄严。一一相间之处有这么多的如意宝珠,珠放光,光像宝盖一样,覆於莲花之上。
【释迦毗楞伽宝。】
『释迦毗楞伽宝』前面我们见到过,就是如意宝。
【以为其台。】
这就是莲台,花里面有个台,佛就坐在莲台上。就好像莲花当中是莲蓬,这个莲蓬叫莲台,佛坐在这个上面。花是宝花,台当然也是宝台,「释迦毗楞伽宝」是莲台的质料。
【此莲华台。八万金刚甄叔迦宝。】
『甄叔迦』,这个注解里头有,赤色的,赤色宝,这是西土的树木,在印度有这种树,这个树是赤色的,好像红木一样,取这个近似来比喻。
【梵摩尼宝。妙珍珠网。以为校饰。】
『校饰』是装饰,这莲花台周围也是有这么许多珍宝作为装饰,当然这些宝也是统统都放光的。花叶放光,叶是莲花瓣,放光,一瓣一瓣当中间持著许多的珍宝也放光,那莲台我们可以想像而知。
【於其台上。自然而有四柱宝幢。】
这四根柱子是宝幢。
【一一宝幢。如百千万亿须弥山。】
这是用须弥山来比喻。
【幢上宝幔。如夜摩天宫。复有五百亿微妙宝珠。以为映饰。】
这个装饰是五百亿粒的宝珠。
【一一宝珠。有八万四千光。一一光。作八万四千异种金色。】
这里面有一些名相,这个注子里头有简单的解释。我们从这个经文上面去看,这个境界实在是非常难以想像,第一个是太大,第二个是太复杂,这里面东西太多了,是很不容易把它观成。古人讲我们阎浮提众生,说我们这些人心太粗,境界太微细,不容易观成,这看看的确是有道理。所以修这个法门是心地要很清净,而且要有耐心。当然这个观想从前面一步一步进一步来观是比较容易成就,要是单独就这一观,只能想一个大概。这个现象要是闭目、开目都在眼前,那的确可以说是已经到念佛三昧。假如念佛三昧不能现前,这个境界相的确是很不容易的,可以说相相皆是不可思议。
【一一金色。遍其宝土。】
『宝土』还是指整个大莲花,就像前面摩尼珠放千光明遍覆地上,地上实际上就是指莲花。
【处处变化。各作异相。】
这个相不是死呆板的,这个相是活的,是会变化的,这就太美了。
【或为金刚台。或作珍珠网。或作杂华云。於十方面随意变现。施作佛事。】
这个实在是阿弥陀佛精心设计的,美不胜收,我们无法想像这华丽庄严。可是它里面有很深的用意,那是在那个地方『施作佛事』,让众生看到、听到、接触到都能够灭罪,都能够开悟,这才是佛事。如果叫我们见到而不能灭罪,我们看有什么用处?所以他能够破迷开悟。后面又说这个功德,讲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我们无始劫以来生生世世在这娑婆世界就不晓得造了多少罪业,要是说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很多人不能相信,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要说一生当中把罪业统统灭掉,成就无上菩提,实在讲是办不到的事情。正因为那些人对於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彻底了解,不知道那边灭罪的因缘太殊胜,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统统帮助你灭罪,你的罪业再多,你在极乐世界住上几天,住上几个月,罪业统统都灭掉了,这是这个世界的殊胜,其他十方诸佛世界没有这个情形,所以一般人不相信。
我前面也曾经跟诸位说过,凡是研教的法师,就是天天研究经论的,说得天花乱坠,著作等身,你问他信不信?不相信。看了这部经,他也不相信,为什么?理上讲不通,这不合逻辑,他就不信,所以佛讲这是难信之法。他为什么不相信?因为这是佛境界。诸位要晓得,佛与大菩萨的境界超越逻辑,用逻辑的方法决定达不到,这句话是过去方东美先生点醒我的。我过去在中国佛教会办大专讲座,我那时候就跟方老师商量,请他给我们大专讲座上一堂课,他说上什么课?因明。我们佛教五明,因明就是佛门里的逻辑。他老人家就告诉我,他说因明实在讲比不上现代的符号逻辑,现代符号逻辑比因明还要进步。然后又告诉我,他说佛学不必了,超越逻辑,超越因明,因明与逻辑研究佛学只能研究中阶段的,高等的佛学用不上,我想想有道理。这是最高级的,这是诸佛的境界,唯佛与佛方能究竟,我们这个世间是逻辑、因明、辩证法,统统用不上,所以他不容易相信。所以相信这个法门真正是有善根福德因缘,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跟他讲他也不能相信,这个理就在此地。
祖师也在此地劝我们,蕅益大师说得好,这个法门只有马鸣、龙树、智者、永明之流,这一类的人物才能荷担得去,他能承当,他可以接受,那是经教真的通了的人,他相信。经教不通的人,一知半解,你怎么劝他都枉然,他不相信。我们修净土,他不反对就算不错了。很多人不相信,可是他劝别人念佛,他自己不念佛,还搞他自己那一套,这是一种什么心态?我们也不难想像得到,他那一套经论非常的高深,你们初学不行,你们就念念佛,念佛是老太婆教,殊不知念佛的成佛了,他在那里一昧高深高到最后还是六道轮回,这个真冤枉。所以我们看很多大法师们不念佛,但是劝人念佛,打佛七他也参加,他也讲一点开示,他自己没有坚定的信心,自己不肯念,这种我们看了很多。
我是一个学教的,学教的现在回过头来念佛,很不容易,太难了。有些人知道这个事情,他说我这个回头不容易,因为在一般讲起来研教的人不可能相信这个事情。我相信这个法门得力於《华严经》,我讲了十几年《华严经》,从这个地方相信的,真正不容易。我是在《华严经》上看到文殊、普贤、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才恍然大悟,人家那个里头说了两千多个法门,文殊、普贤、善财统统选择净土法门,这个法门要没有道理,他们为什么选择?我是从这个地方想通了,所以其他的,我连《华严》都舍弃,专门念佛,专门学这个,这个的确是很难,这个缘不容易遇到。很多学《华严经》到后修什么?修法界观,他不遵守「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他就学法界观,西方极乐世界这种殊胜的功德利益他就得不到。末后结语:
【是为华座想。名第七观。】
底下要把所以然的道理跟我们说出来:
【佛告阿难。如此妙华。本是法藏比丘愿力所成。】
这说出来了,是阿弥陀佛在因地里所发的愿,今天他成佛了,他的愿兑现了,所以这样殊胜庄严是他累劫修持、愿力成就的。
【若欲念彼佛者。当先作此华座想。】
你要想观阿弥陀佛就先观花座。
【作此想时。不得杂观。】
『不得杂观』,要依照经里面所讲的次第、顺序,一样一样来观察。
【皆应一一观之。一一叶。一一珠。一一光。一一台。一一幢。】
细细的去想,专心去想,不能想这个又想别的,它有次第,不能说我想叶又想台,同时去想,这都很难。你要一桩一桩想,为什么?每个相都太微细,数量也太多。就是一片叶,一片叶有八万四千脉,这个就很不容易去想。我们观这一片叶,你看它多少脉?八万四千,真是微细,所以你一样一样去想。如果你怕麻烦,还是念阿弥陀佛好了,这实在是很麻烦。叶观之后你再观珠,观一片叶一片叶里面有摩尼宝珠,数量也是很多,树叶的脉也放光,珠也放光,一样一样按著顺序观去。
【皆令分明。】
一定要看得清清楚楚,就像前面一样,眼睛睁开看得清楚,眼睛闭了还是清清楚楚,这实在讲就是前面总纲领上告诉我们专心系念,你的妄想什么都没有了,你整个心力集中在这一个观想上。
【如於镜中。自见面像。】
这是个比喻,就好像我们照镜子看自己的面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
【此想成者。灭除五万亿劫生死之罪。必定当生极乐世界。作是观者。名为正观。若他观者。名为邪观。】
这个观成,灭罪的力量非常大,罪灭了就明心见性。罪业业障障碍我们自性。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是很容易的,就是有这样多殊胜庄严的,依正庄严统统是帮助我们灭罪,帮助我们生福,帮助我们开智慧,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观花座。下面这一段,这第八,观圣像:
【佛告阿难。及韦提希。见此事已。次当想佛。】
就是花座观观成了,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再进一步看花座上的佛像,再观佛像。
【所以者何。诸佛如来是法界身。入一切众生心想中。是故汝等心想佛时。是心即是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
这段经文非常的重要,是这部经理论的中心。许多经论注疏里头都引用这个地方的两句话,『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这也是十六观的原理、理论的依据。因为不仅是诸佛如来,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我们心想生,所以这个世界里头有很多奇奇怪怪的东西。人家问你,到底有没有龙?我们可以承认有,为什么说有?你心里头有就有,心变现的,怎么没有?你想什么就有什么。能变的是心,外面一切物是所变的。能变的心,功能不可思议,没有一样不能变现。明白这个道理,这个世界上无论是哪个国家民族所传下来的神话,佛教里统统都承认,为什么?心想生的。
中国人画的龙到底是不是真的?你们有没有见过?你们没有见过,我告诉诸位,我见过。前几天台中周家麟居士,我们在一块就谈起这个事情,他也见过。他好像不是亲自见的,在家乡听到的。我是自己看到的,看到龙在哪里?龙在空中,是一个阴天,没有下雨。我是见的龙尾巴,头没有看到,吊在空中。不是我一个人见的,我们住在乡下,我们家乡在乡下,乡下有人看到,大人叫,大家来看,看龙。乡下传言,好像是这个龙大概犯了法,被玉皇大帝罚,把它吊在那个地方,吊在那里看到一半。我们跑到屋外去也看到了,看到一条尾巴,看到一只脚,身上有鳞,头没有看到。那时候我记事了,差不多是七、八岁的时候,我见过龙。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不能说没有看到就说没有,这真有这个事情。
我刚刚学佛,朱镜宙讲了很多这些事情。他本身是学科学的,他不相信这鬼鬼神神的。你想想看,他的老岳丈做东岳大帝判官,常常讲这个故事,他听听而已,当神话听,他不相信。年轻的时候他见过很多这些事情,他也不相信,为什么?总不是直接的。他说他信佛是抗战期间在四川重庆的时候,他学经济,官做得也不小,是四川、西康两省税务局的局长,管两省税务的。他说他有一天晚上打麻将,夜很深了,半夜回去。他说重庆那个地方虽然有路灯,不过很远才有一个,才有个电线杆,那个灯泡二十烛光,路灯是若有若无。晚上很深的夜,他回去,在那时候交通不便,都是走路,回去。走在路上也没有注意到,反正走了很远,那时候都很静了,路上都没有人,他前面有个人,也没有在意,走了很久,结果仔细一看,这么晚了,她到哪里去?再一看,是个女人,他心里就想,一个单身女人在深夜一个人走,心里就有一点害怕。再仔细一看,她只有上身没有下身,他吓得寒毛直竖,一身的冷汗。这样一惊,前面那个人就没有了,他从这里信佛。真的遇到了,他说我才相信,别人跟我讲,我都不相信,遇到这个他就相信。以后他说那个大概是观世音菩萨变的,如果不这样给我看一下,我永远都不会相信,以后是虔诚的佛教徒,这是真的看到的。
这一段我们最好把它念背,是很重要的一段经文。像前面三种净业那一段很重要,这一段也很重要,这一段完全讲的是原理原则。所以你看古德注疏注得很多,注得很长,也注得很仔细,这是教我们观想的原理。这段文确实是很深的境界。你要是真正明了,这个世界为什么是我们想像而成的?这个事情就很麻烦,你要花很长的时间去研究六经十一论,这是唯识学里的,唯识学专门阐扬这个道理。它有六部大经,《华严经》是其中之一,像《解深密经》、《楞伽经》都是唯识重要的经典。十一论里面是以《瑜伽师地论》为主,以《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最为重要。《百法》、《五蕴论》、《二十论》、《三十论》,这是入门,从这入门,这是很繁琐的一门学问,是很大的学问,专门研究可以说是佛教的心理学。这个里面你要是真正彻底明了,就知道宇宙人生的起源,怎么来的?怎么变化的?将来以后是怎么样的一个结局?统统清楚明白。唯识的祖师就是弥勒菩萨,《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说的。
「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只是把纲领提出来。是心是佛是从理上讲,本来就是佛,有心就有佛,就是佛,所以说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在前面讲六即,理即佛就是「是心是佛」。六即佛里第一个是理即佛,理就是心,从这上面观察那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从名字即到究竟即,那就是修成的佛,那就是「是心作佛」,作就是修。是就是本来就是,所以「是佛」是理即佛。「是心作佛」,就是从名字佛、观行佛、相似佛、分证佛、究竟佛,统统是作佛,那是修,修德。「是佛」是性德,本性里本来是的。由此可知,我们的确有成佛的可能,为什么?因为我本来是佛。本来这个心是佛,现在又想作佛,那怎么会作不了?一定可以作得成,道理就在此地,这是净土修行的原理原则。不但是净土依这个原理,可以说佛教所有的宗派、无量法门都离不开这个原理。所以天台大师发明,也是他的一种学说,就是六即佛是天台大师说的,等於说是从理体,性德跟修德的发展一个具体的过程,他讲出这个过程讲得非常的合理,所以后世无论是研究经教或者讲解经教都依他这个说法,可见得他这个说法是被大家公认,他的原理就是这个两句。
『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这是特别提醒我们这一句,叫我们修行要守住这个原则。《楞严经》里面大势至菩萨说出他自己修行的方法,也是根据这个原理,「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专心,就是专一,净念相继就是系念,专一系念。「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大势至菩萨修行的方法,都是从原则原理上说的。我们虽然用持名的方法,这句名号就是要唤醒我们心里有佛,这就是真正念佛。
念佛这个念是心念不是口念,中国的文字是非常有智慧,这个是不可思议。中国文字,念是今心,是现在的心。念佛,你现在的心就是佛,这才叫念佛。不是口皮上挂著佛,那个没用处。心里头真有,所以他观想能得力。你心里面没有,你决定想不出来,境界现不出来。必须心里面真有,这个境界才会现前。所以我们念佛,心里头要有佛。但是我们心太粗,没有办法观这样细的境界,我们就想自己平常所供养的佛像,因为你天天看他,天天拜他,你就想他就行。这个相是很粗的相,很劣的相,就行,就可以,然后你的心愈清净,你就愈能观察到这相的微细相,才能见到。心里头没有佛,口里天天念佛,这不管用。一定要记住真正成就的道理,这个道理就在这一段。
这一段统统讲的是佛境界,但是你要晓得,一切众生也是这样现出来的。所以我们想一个人,那个人的相常常会现前。实在说,孔老夫子,佛教没有到中国来,他也懂得观想,他想谁?他常常想尧王、舜王,观想也成功了。他吃饭的时候看到尧王在汤里头,汤里面现著尧王、舜王的相,《论语》都有记载。他坐在那个地方看到尧王、舜王在墙壁上,墙壁上现身,观想成就,跟十六观有什么两样?他真的观成了。他心里常常想他,这个相就现前。所以我们学了佛再读《论语》,有很多问题,它跟佛法,原理原则是相通的。所以观想的力量不可思议。
从前人祭祖先要沐浴斋戒,斋戒干什么?观想。所以主祭的人斋戒就像闭关一样,要闭三天。这三天,他在一个很干净的房子里面,让他一个人住在里头,三餐饭送给他,不接近任何一个人,他三天专门想祖先,想祖先在世的音容,所以到祭祀的时候就确确实实有感应。祭神如神在,那个神就是祖先。在祭祀的时候彷佛听到他的声音,听到他咳嗽的声音,听到他动作的声音,他如果没有三天斋戒就不可能有这个现象。不像现在祭祀,现在完全搞表面,马上去一下,匆匆忙忙上个香就走了,不像话。所以想到从前祭祀之隆重,主祭的人是沐浴斋戒三天,那么样恭敬,修三天观想。所以读读中国的古礼,晓得中国从前那种古老的文化,确确实实非常美的地方,殊胜之处,现在这个东西都没有了,有一点这些形式上的建设,但是你看不到它的精神之所在。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