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无量寿佛经讲记 (第三集) 1988/2 台湾大专讲座 档名:03-001-0003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名字即佛」。前面这是讲的理,理论。理我们现在是迷了,刚才说了,虽迷不失,并没有失掉,但是如果没有修德的功夫,性德就不会显出来,虽有得不到受用。从名字到究竟这五段都是讲修德功夫的增进。我们现在这个位子,在六即佛当中,理统统都有,这没有话说的,一切众生各个都有,佛也有、菩萨也有、我们也有,这是决定平等的,但是修持的功夫就不平等了。我们现在在什么位子?我们在名字位中,因为我们刚刚晓得。还有世间一些人,不学佛他不懂得,那他连名字还没有,他还不知道,完全迷了。我们现在知道,怎么知道?听佛说的,我们知道了,我们自己承认我们有佛性,在理上讲我们跟佛没有两样,在名字佛。我们看文:
【如斯之理。佛若不说,无能知者。】
这是我们得佛教诲之利,自己才晓得、才觉悟。
【法华云。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世尊未出时。十方常暗暝。】
这一段是讲佛法难闻。佛要不出世,谁知道自己有佛性?谁知道自己本来是佛?谁又知道自己本来有圆满的智慧德能?没有人知道。佛出世才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破,这是佛对我们的恩德。可是这个世间没有佛的时候多,有佛的时候少,你看释迦牟尼佛之前,经上讲『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这么长的时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底下弥勒佛再出世要多久?这经上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佛才到这世间来成佛。可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现在已经过了三千年,换句话说,九千年以后,这个世间佛法就没有了,灭尽了。再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佛出世,这个世间才有佛法,所以这个世间有佛法的时间太短暂,真正是希有难逢。
我们生在有佛法的时代,而且遇到经典、遇到佛法,实在是不容易,古人所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一定要珍惜。就是有这个机会了,我们要是失掉,太可惜了。如果你能够把握这个机会,我们这一生必定出三界,必定会证果,我们这个证果就是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成功。所以我常常勉励同修,我们将来走,总也是得预知时至,人家站著走,我们不能站著走也应该坐著走,说躺在床上走都不好意思。这个事情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我们看看那些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去研究他什么原因,把他那个原因找到,我们要好学,我们也能做得了,这才叫真正的成就,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
【涅盘云。於无量世。亦不闻有如来出世,大乘经名。】
这《涅盘经》上说的。这是讲佛出世难得,你听到大乘经典,不要说是看到大乘经典,听到经名的机会都不容易。现在台湾在全世界,佛法第一兴盛,没有比台湾更兴盛的地方,欧美就更不必说了。美国虽然这些年来有些佛法,邪知邪见充斥在社会上。净土法门尤其是希有,非常希有,非常的难得,一般人不知道,一些法师也不肯说净土,为什么?好像提倡净土都觉得难为情,一提起来,这老太婆学的,会不好意思。所以是哪个时髦学哪个,禅很时髦,一窝蜂的就讲禅去了;密很时髦,大家都搞这个东西去了,这是决定不能成就的。真正能成就的,佛法当中第一法门,可惜很少人认识它,这是我们有幸遇到了,不可以空过。
【若佛出世。方能阐智慧日。识三宝之光明。开甘露门。知十号之妙味。因说生解。于宝适悦。】
这是说只有佛出世,我们才真正认识三宝,才懂得佛法,换句话说,也就是认识自己。
【故须达闻名。身毛皆竖。昏夜大朗。巨关自辟。此名字佛也。】
这个地方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须达多长者,须达多就是《弥陀经》上讲的给孤独长者,你看我们常常看到「只树给孤独园」,须达多就是给孤独长者。当年他听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听的时候都寒毛直竖,有这样的感动,以后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大护法,请他到舍卫大城讲经弘法。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讲过很多重要的经典,在那里住很长的一段时期,就是须达多长者的护持,他请法的。这个叫『名字佛』,就是我们现在的地位,遇到佛法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这是比完全不知道的幸运太多了。修行的初步是在名字位中,从名字位加功用行,就是努力修行,可以把自己提升到观行位。我们再看这个文:
【观行佛者。观佛相好,如铸金像。心缘妙色,与眼作对。】
这是讲我们真正用功夫了。我们眼对色,常常看佛像,把佛的相好印到我们自己阿赖耶识里面去,使我们落这种印象。
【开眼闭目,若明若暗,常得不离见佛世尊。】
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面常常想佛,如同佛在面前一样。
【从大相海,流出小相。浩浩漾漾如大劫水。周眸遍览,无非佛界。】
『大相』就是佛的三十二相,『小相』就是讲的八十种好,就是细相。一一相海庄严法身。看佛,先看佛的白毫相、看佛的眼睛、看佛的眉毛、看佛的头发,所以先观大的相,然后逐渐看到八十种好,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里面,常常能够把这个像浮起来,就是时时刻刻我们能想到,我们要做这个功夫。为什么?前面在理上说过,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从心想变现出来的,我们心里面常常想佛,这个心就变成佛,将来这尊佛就会现前。所以,修德要以这个原理。所以观想的力量非常大,它确实能转移境界。
我过去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就讲观想讲了一个例子给我们听。他说在清朝初年有一位名医,非常有名,当时曾经就遇到一个病例,一个人生这个病,很多医生看过都说他不行、没有指望,所谓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药力达不到,没有办法救。以后这个人的家人带他去请教这位医生,这很了不起的医生,这个医生给他一诊断就告诉他,他说你放心,你这个病是小病,不必去注意它,没事情。就在他身上另外指出一个地方,你注意这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要是出了问题,那你命就没有了。这就用观想的方法,所以他真的高明。
他回去之后,开心的说这是名医,那些医生不行,说我的病没救,还是这个医生高明。所以他就天天去注意这个地方,大概过了一个多月,这个地方就发生毛病,就有点疼痛,他心里就慌了,不得了,这下死定了,他没有法子就跑去医生那里。医生说行了,现在可以救了。他说从前你病的那个地方药力达不到,无法可救。他就教他用观想方法,把那个病转移部位,转移到这个部位,这个部位好下手,药力可以达到,把他病治好。用观想的方法可以把病的位置转变。所以这佛经上讲的观想,这个医生懂得,他也会用,他把这个病人救回来。别的医生不是不高明,真的高明看出来,但是他不晓得这个方法,不知道把这个病的位置可以转移,所以这就是用观想的方法。
【念一佛与十方佛等。念现在佛与三世佛等。】
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为什么?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们不要分别执著。我们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的,我们今天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不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决定不会怪你,为什么?因为他教你念的。你念阿弥陀佛就对了,你念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你往生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愿望、本愿,他欢喜都来不及,他哪里会怪你?如果你念阿弥陀佛,又念释迦牟尼佛,又念药师佛,念了一大堆佛,释迦牟尼佛看到会摇头,为什么?你心是不错,你不能成就,你这一生不能成就,只能说你在佛法里结个善缘,你不能成就,为什么?你不可能到一心不乱,你也不可能到功夫成片,错就错在这里。所以经只要念一部,佛只要念一尊,我们拜佛、念佛、想佛都想一尊,这样子才能成就,这个叫观行。所以教给我们念一佛与念十方佛的功德决定是相等的,不要再起分别执著了。
『念现在佛与三世佛等』,「现在佛」就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已经涅盘,过去了,是过去佛,所以现在佛就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同时也是念过去佛、未来佛,所以十方三世诸佛,念一尊阿弥陀佛统统都念到了。课诵本里头都有,「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冠上这几个字就是说念阿弥陀佛就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念到了,一尊也没漏掉。
【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念色身。念法门。念实相。常运念无不念时。念念皆觉,是名观行即佛也。】
『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华严》里面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都是从真性上来说这个境界,所以《华严》称这个世界称为一真法界,这是真相。
『色身』是应身佛,『法门』是报身佛,『实相』是法身佛,三身一体。念佛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念佛想佛,『常运念无不念时』,我们要常常念,这句话要紧。因为你不念佛,你一定就念六道轮回,怎么说念六道轮回?你一天到晚,这个念就是想,你心里不想佛,你就想贪瞋痴慢、就想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五欲六尘就是六道轮回,所以这个事情很可怕。念六道轮回,你怎么能出离六道轮回?我们要出离六道轮回,就从今天起不再念六道轮回。我们要想成佛,我们从今天起就念佛,你要成菩萨就念菩萨,你要成罗汉就念罗汉。真的,这十法界是随著自己选择,你爱选择哪一个,它就会现哪一个法界。所以学佛之后才晓得六道轮回、十法界的主宰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佛法确实自己做得了主宰。看你心里念什么,你念什么将来就变现什么。十法界里面最殊胜的是佛法界,我们想成佛,你天天就得念佛,常常念佛,「无不念时」。
『念念皆觉』,就是始觉与本觉相应,你在做这种功夫,这叫观行即佛。观行即是功夫真正成就了,就是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确实是常常在念佛,佛没有间断,念佛想佛没有间断。譬如我们有工作,事情来了我们专心做事情,事情过去了,立刻就念佛,就想佛、念佛,这就是观行即。这些方法大家都要特别注意到,决定不能错。譬如在学校念书,你们一面在念书,一面在念经,一面在想佛,书没念好,考试又不及格,佛也没念好。念佛的时候想著功课,做功课的时候又想佛,这就搞乱了,这个不可以的。做功课的时候全心注意在功课上,功课好了;功课放下了,全心全力在念佛,佛也念好了,这样念才是对的。在社会上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工作的时候必定认真工作,佛弟子要给世间人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范,样样都能做得最好,做社会上的榜样、典型,佛也念得最好,那就是他专心。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念佛的时候专心念佛,这才是对的,才叫做观行即。绝对不是工作的时候也想念佛,念佛的时候也想到工作,那就是一样都搞不好,他不会有成就,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到,现在搞乱的人很多。
底下一段讲「相似即佛」,这是第四段。这个功夫又升级了,从观行升到相似。大家要晓得,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只要念到观行就行了,就决定往生。名字位不能往生,观行就往生了。观行就是我们常讲的功夫成片,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所以这是真的都做得到。这个相似就不太容易,相似是事一心不乱,分证是理一心不乱,这个功夫相当之高,不一定我们能做得到,但是观行可以说是人人都做得到。就是你不要搞乱了,你把这个意思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我教给你的,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念佛的时候专心念佛,就能够做到观行位。
【相似佛者。念佛相好身,得相似相应。念佛法门身,得相似相应。念佛实相身,得相似相应。】
这个前面说过,就是应身佛、报身佛、法身佛,虽然没有证得,好像有那么一点影像了。底下解释:
【相似者二物相类。如鍮似金。】
『鍮』就是金矿,就是金的矿石。矿石像金,金是已经提炼出来的。
【若瓜比瓠。】
这也是样子很接近。
【犹火先暖。涉海初平。】
这都是讲相似。火没有见到,但是暖气先接触到了。海水很深,你在海滩上,你走进去是很浅的,由浅而深,但是浅的海滩跟深的大海就相似了。这些是比喻。
【水性至冷,饮者乃知。渴不掘井,听说何为。略举其要。如法华中六根清净即是其相。名相似佛也。】
这要紧的,前面都举了些比喻,就是说明什么叫相似,后面这才把相似的相给我们说出来。这相似的相就是『六根清净』,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这是相似的相现前了。这个地方的清净不是我们想像当中的清净,我们想像怎么想都不清净,为什么?因为那个想就是污染,它怎么会清净?换句话说,连那个想也没有才真清净。清净之相,就是混浊没有了。什么是混浊?烦恼是混浊。贪瞋痴慢疑恶见,我们有这些东西怎么会清净?这些东西统统没有了,心真的清净。所以相似位拿一般判教来讲是小乘阿罗汉,圆教七信位的菩萨,见思烦恼断了,真正是「六根清净」。
我们现在六根不净,就是烦恼不断。我们现在学佛,世间法不贪了,可以舍掉,贪佛法,你们想想看这行不行?佛是教你断贪心的,不是教你换对象,换了对象,贪心还是没有断,有什么用处?没用处,所以学了佛还是不清净、还是污染。从前被世间五欲六尘染了,现在被佛法染了,这个糟糕。佛法也是染污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世间法我们要舍掉,佛法也不贪著。所以《金刚经》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法,佛法也要舍弃,晓得佛法是个工具,是我们过渡时期用它做一个工具,我们到达目的一定要舍它。虽然没有到达目的,我们也不必过分的去执著它,我们运用它,不执著它,以这个心态来学佛就对了,对佛法产生执著是错误的。
所以这部经典里面,前面把纲领、原则提示给我们,就是三善跟妙观。妙观是帮助我们修清净心,三善是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就是三种净业,帮助我们断恶修善,也就是起用。十六观是修心的,修清净心,三善是修行。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用什么态度,《观经》上讲的三善,要用这个态度,用这个原则来处事待人接物,就跟诸佛菩萨住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两样。三种净业就是佛菩萨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十六观,是用这个方法去除我们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恢复我们的清净心,恢复我们的自性,所以六根清净是有标准的,不是我们想像的。
【分证佛者。】
分证位就是我们念佛的理一心不乱,相似位是事一心不乱。
【初发心住。一发一切发。发一切功德。发一切智慧。发一切境界。不前不后。亦不一时。三智一心中得。得如来妙色身,湛然应一切。开秘密藏。以不住法,即住其中。】
这就是我们宗门里面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发』就是大彻大悟的意思,明心见性了。『一发一切发』,这一句是总,就是一悟一切悟,没有一样不悟的,这个地位是在发心住,发心住这个位子是圆教初住菩萨,在别教就是初地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跟圆教初住菩萨在断证的功夫上说是相同的,但是智慧不一样,圆初住菩萨的智慧超过别教初地。因为这部经是圆教经典,所以用的判教都用圆教来判。发心住就是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所以是理一心不乱,功夫到这个境界,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提到过,你什么都通了。一部经通,一切经都通,如果还有一部经不通,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你充其量只是相似位的境界,没有到这个境界。到这个境界决定是一了百了,一通一切通,可是你记住,人家只用一个方法达到。
所以在我想像当中,有很多不认识字的老太婆,你看她真是无知无识,她就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念上几年她预知时至,她往生了。预知时至往生的,在我相信他不是到理一心,决定是到事一心,否则的话,他怎么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他知道,他晓得什么时候走,日期、时间那么准确,到那时候一点都不差,确实到这个功夫。这个功夫不是自己预期的,我想要什么时候达到,不是的。他就是心清净,清净到极处,这个境界自然现前。
所以念佛人就是老老实实把这句佛号念下去,你也不要想,我要得一心不乱,我要得功夫成片,因为你这个想都是妄想,障碍你一心不乱,因为一心不乱里头没有一个一心不乱,有个一心不乱就头上安头,就变成障碍。你不想一心不乱,到时候自然一心不乱现前。想,我怎么还没有得一心不乱?你永远不可能得一心不乱,为什么?你乱心,乱心怎么会得一心?由此可知,连一心不乱都不能想,其他的更不必说了。所以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什么都不想。要想,想佛可以,想西方境界可以。也不要想我快快的到那里去,不要著急,这个东西急不得的。这样念才如法,所以「老实」这两个字非常可贵,老老实实念去。
世间,前面说过了,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或顺、或逆都没有关系,我们在这个世间是住旅馆,几天就要走了。他好,我们点头,很好;他不好,我们也点头,也很好,都没有事。换句话说,与我们不相干,我们是来旅行的,这个地方不是我们的家,一样东西都不是自己的,你操这些心干什么?不要操心。所以把全部的精神集中起来去念阿弥陀佛,去办我们回家的路子,这才是重要的。
这些年来,我在很多地方讲经,对我自己修持来说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真真实实给我一个观念,这个世界是旅馆。我每到一个地方,算算在台湾,现在讲是住得最长,最长多久?每回来一次住两个月,最长的,两个月就要走了。国外一共有十二个地方,每个地方住一个星期,就四、五个月了,如果每个地方住半个月,差不多一年就快过去了,所以给我一个观感就是天天都住旅馆,把家的观念淡薄了。所以虽然是出家了,他常住在这个庙,那个庙就是他的家,他还有个家的观念,那个家不容易舍,很难舍得掉。常常到外面去住旅馆,家的观念自然就淡了,容易舍掉,会想到什么?真的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的,所以对於一切法不贪恋,心理上负担减轻很多,不管到哪个地方都好,没有一个地方不好。所以哪里有缘,哪个地方多住几天,没有缘就少住几天,对於看破、放下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外面机缘很多,你们同修们要肯发心到国外去走一走,能讲经的,讲讲经很好;不能讲经的,带他们念佛。我在每个地方都提倡念佛法门,其他道场没有念佛,凡是我常常讲经的地方,统统劝他们念佛。所以诸位能把念佛、打佛七的仪规学好之后,国外都欢迎,每个地方都欢迎,带著他们念佛。我们这个道场的悟本师现在派到美国就是带他们念佛,道场人数不多,在美国非常难得、非常殊胜,为什么?我们一个星期七天都念佛,这个很不容易。在那边我们每天晚上念两个钟点的佛,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晚上八点钟到十点钟,念两个小时。星期天念经,一个礼拜念一次经,念《无量寿经》,大家在一块诵经。这部经念完之后就上供,中午一起吃饭,吃饭之后就散会。所以每个星期,天天都有修学的机会。所以那个地方不讲经的,他们要听经,听录音带。录音带、录影带,我们在此地讲的带子都要寄过去,他们拿回家去听。所以大家到那边去领导大众念佛。
这个念佛的方法,我想了一个方法,他们都照我的方法去做。我原本以为这个方法是我发明的,非常受他们欢迎。结果最近去翻旧书,翻到清朝康熙年间行策法师有一个念佛仪规,我一看,跟我想的完全一样,三百年前它已经有了,跟我现在这个做法完全相同。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大家在一块共修没有一点压力的感触,所以非常受欢迎,尤其在国外身心压力很重,他们用这个方法觉得非常好,所以他们有空就会来念佛。
所以这里说从一门深入就能大彻大悟。法门学多了,要悟就难了。所以古人的成就,我们仔细去研究,几乎都是一门深入的,不管他学哪部经、哪部论,他学一部总是花个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去专攻,然后这一门悟入了,一切经论他都能讲,甚至於他一生著作等身。但是你要晓得,他的功夫是得自一门上的,决不是说他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注解,不是的。他一门入进去之后,才有能力、有时间给一切经论做注解。现代人学佛的方法跟古人恰好相反,现在一开头要博学多闻,结果搞了一辈子,一样也没搞通,这是犯了很大的错误。
分证就是开悟了,所以底下举了几个例子,『发一切功德,发一切智慧,发一切境界,不前不后,亦不一时,三智一心中得』。这也就是讲一心三观,才能够成就一心三智,没有一样不现前。三身三德同时现前,所以他说「不前不后,亦不一时」。这个境界就好像我们作梦一样,我们在梦中这个境界现前,你说那个梦境有没有先后?有没有次第?没有。像一面镜子照外面境界,它有没有先后?照理论说,你们第一排人应该先照进去,第二排第二次照进去,第三排应该再按照次序照进去,这才有先后,实际上它没有先后,它一照统统照进来,没有先后、没有次第。所以一发一切发,不但佛法里面你一切通达,世间法也一切通达。佛法通达,世间法不通达,你还没有开悟。真正开悟了,世出世间法不但通达,圆融自在,他才真正有受用。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以普现色身,作众色像。一音随类,报答诸声。不动真际,群情等悦。】
『群情』,就是我先前跟诸位说的,一切善人、恶人、顺境、逆境,他没有不自在的,他能够适应。无论什么环境他都非常自在,真正做到自由自在,我们俗话讲的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任何境界里面都是法喜充满,这是真正修行有了心得、有了收获。我们一般讲法喜充满,第一个得到的受用就是法喜,这种喜悦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不是外面的。我们凡夫没有法喜,只有烦恼,外面一刺激,烦恼就现前,顺境生欢喜心,欢喜是烦恼;逆境,瞋恚心、嫉妒心都生了,统统是生烦恼。不像佛菩萨,佛菩萨六根对六尘境界生法喜,法喜里面没有贪瞋痴慢,没有喜怒哀乐,没有这些,那是真正的喜悦。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应以三轮度者。能八相成道具佛威仪。以佛音声,方便而度脱之。况九法界三轮耶。初住尚尔,况等觉耶。是名分证即佛也。】
分证位,为什么知道它是圆教初住?如果不是圆教初住,他不可能现八相成道,这个文在此地清清楚楚。圆教初住就是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可以现佛身,《观世音普门品》里面所讲,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示现什么身。他有能力示现藏教、通教的『八相成道』佛威仪,有能力随类化身,初住菩萨就有这种能力。所以从初住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华严经》里面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属於分证觉。究竟觉只有一位,就是圆教的佛,圆教佛是究竟即。佛有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藏通别佛统统是分证位,不是究竟位,究竟位只有圆教佛。分证位里头有四十一个等级,就是从初住到等觉,这都是在这一段里面所讲的,这是理一心。那我们就晓得念佛理一心,虽然同样都是理一心,浅深程度不一样,为什么?初住就是理一心,等觉菩萨也是理一心,所以理一心里面就有四十一个阶级。
由此可知,等觉菩萨,这地方讲的圆教等觉,等觉菩萨你看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还要劝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读了这个经文要问一问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去干什么?只有一个道理,他去证究竟觉。他要不去证究竟觉,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所以这样我们才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为什么?十方世界要想证究竟觉,都得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我们今天一学佛,一下手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殊胜,这是真正不可思议。修别的法门,拐弯抹角,不晓得浪费多少时间,走多少冤枉路,最后还要到西方世界去。我们早就到了。同样两个学佛的人,他学禅的,他学密的,我学念佛的,我已经这一生就到了,他们不晓得多生多劫以后才到,到了之后,老兄,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确实是如此。浪费多少时间,浪费多少精神,到后来还是要到西方世界,他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究竟觉成不了,所以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不是虚赞的,实在有道理。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段,「名字即佛」。前面这是讲的理,理论。理我们现在是迷了,刚才说了,虽迷不失,并没有失掉,但是如果没有修德的功夫,性德就不会显出来,虽有得不到受用。从名字到究竟这五段都是讲修德功夫的增进。我们现在这个位子,在六即佛当中,理统统都有,这没有话说的,一切众生各个都有,佛也有、菩萨也有、我们也有,这是决定平等的,但是修持的功夫就不平等了。我们现在在什么位子?我们在名字位中,因为我们刚刚晓得。还有世间一些人,不学佛他不懂得,那他连名字还没有,他还不知道,完全迷了。我们现在知道,怎么知道?听佛说的,我们知道了,我们自己承认我们有佛性,在理上讲我们跟佛没有两样,在名字佛。我们看文:
【如斯之理。佛若不说,无能知者。】
这是我们得佛教诲之利,自己才晓得、才觉悟。
【法华云。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世尊未出时。十方常暗暝。】
这一段是讲佛法难闻。佛要不出世,谁知道自己有佛性?谁知道自己本来是佛?谁又知道自己本来有圆满的智慧德能?没有人知道。佛出世才把这个事实真相为我们说破,这是佛对我们的恩德。可是这个世间没有佛的时候多,有佛的时候少,你看释迦牟尼佛之前,经上讲『一百八十劫,空过无有佛』,这么长的时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底下弥勒佛再出世要多久?这经上说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佛才到这世间来成佛。可是释迦牟尼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现在已经过了三千年,换句话说,九千年以后,这个世间佛法就没有了,灭尽了。再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之后,弥勒佛出世,这个世间才有佛法,所以这个世间有佛法的时间太短暂,真正是希有难逢。
我们生在有佛法的时代,而且遇到经典、遇到佛法,实在是不容易,古人所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之一日」,我们一定要珍惜。就是有这个机会了,我们要是失掉,太可惜了。如果你能够把握这个机会,我们这一生必定出三界,必定会证果,我们这个证果就是讲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成功。所以我常常勉励同修,我们将来走,总也是得预知时至,人家站著走,我们不能站著走也应该坐著走,说躺在床上走都不好意思。这个事情是做得到的,不是做不到。我们看看那些往生站著走的、坐著走的,你去研究他什么原因,把他那个原因找到,我们要好学,我们也能做得了,这才叫真正的成就,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
【涅盘云。於无量世。亦不闻有如来出世,大乘经名。】
这《涅盘经》上说的。这是讲佛出世难得,你听到大乘经典,不要说是看到大乘经典,听到经名的机会都不容易。现在台湾在全世界,佛法第一兴盛,没有比台湾更兴盛的地方,欧美就更不必说了。美国虽然这些年来有些佛法,邪知邪见充斥在社会上。净土法门尤其是希有,非常希有,非常的难得,一般人不知道,一些法师也不肯说净土,为什么?好像提倡净土都觉得难为情,一提起来,这老太婆学的,会不好意思。所以是哪个时髦学哪个,禅很时髦,一窝蜂的就讲禅去了;密很时髦,大家都搞这个东西去了,这是决定不能成就的。真正能成就的,佛法当中第一法门,可惜很少人认识它,这是我们有幸遇到了,不可以空过。
【若佛出世。方能阐智慧日。识三宝之光明。开甘露门。知十号之妙味。因说生解。于宝适悦。】
这是说只有佛出世,我们才真正认识三宝,才懂得佛法,换句话说,也就是认识自己。
【故须达闻名。身毛皆竖。昏夜大朗。巨关自辟。此名字佛也。】
这个地方举了一个例子,就是须达多长者,须达多就是《弥陀经》上讲的给孤独长者,你看我们常常看到「只树给孤独园」,须达多就是给孤独长者。当年他听到释迦牟尼佛这个名,听的时候都寒毛直竖,有这样的感动,以后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大护法,请他到舍卫大城讲经弘法。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讲过很多重要的经典,在那里住很长的一段时期,就是须达多长者的护持,他请法的。这个叫『名字佛』,就是我们现在的地位,遇到佛法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这是比完全不知道的幸运太多了。修行的初步是在名字位中,从名字位加功用行,就是努力修行,可以把自己提升到观行位。我们再看这个文:
【观行佛者。观佛相好,如铸金像。心缘妙色,与眼作对。】
这是讲我们真正用功夫了。我们眼对色,常常看佛像,把佛的相好印到我们自己阿赖耶识里面去,使我们落这种印象。
【开眼闭目,若明若暗,常得不离见佛世尊。】
一切时、一切处,心里面常常想佛,如同佛在面前一样。
【从大相海,流出小相。浩浩漾漾如大劫水。周眸遍览,无非佛界。】
『大相』就是佛的三十二相,『小相』就是讲的八十种好,就是细相。一一相海庄严法身。看佛,先看佛的白毫相、看佛的眼睛、看佛的眉毛、看佛的头发,所以先观大的相,然后逐渐看到八十种好,深深的印在我们脑海里面,常常能够把这个像浮起来,就是时时刻刻我们能想到,我们要做这个功夫。为什么?前面在理上说过,十法界依正庄严是我们从心想变现出来的,我们心里面常常想佛,这个心就变成佛,将来这尊佛就会现前。所以,修德要以这个原理。所以观想的力量非常大,它确实能转移境界。
我过去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李老师就讲观想讲了一个例子给我们听。他说在清朝初年有一位名医,非常有名,当时曾经就遇到一个病例,一个人生这个病,很多医生看过都说他不行、没有指望,所谓是病入膏肓,无药可救,药力达不到,没有办法救。以后这个人的家人带他去请教这位医生,这很了不起的医生,这个医生给他一诊断就告诉他,他说你放心,你这个病是小病,不必去注意它,没事情。就在他身上另外指出一个地方,你注意这个地方,如果这个地方要是出了问题,那你命就没有了。这就用观想的方法,所以他真的高明。
他回去之后,开心的说这是名医,那些医生不行,说我的病没救,还是这个医生高明。所以他就天天去注意这个地方,大概过了一个多月,这个地方就发生毛病,就有点疼痛,他心里就慌了,不得了,这下死定了,他没有法子就跑去医生那里。医生说行了,现在可以救了。他说从前你病的那个地方药力达不到,无法可救。他就教他用观想方法,把那个病转移部位,转移到这个部位,这个部位好下手,药力可以达到,把他病治好。用观想的方法可以把病的位置转变。所以这佛经上讲的观想,这个医生懂得,他也会用,他把这个病人救回来。别的医生不是不高明,真的高明看出来,但是他不晓得这个方法,不知道把这个病的位置可以转移,所以这就是用观想的方法。
【念一佛与十方佛等。念现在佛与三世佛等。】
这一点我们要注意到。为什么?所谓「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我们不要分别执著。我们念阿弥陀佛是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的,我们今天一天到晚念阿弥陀佛不念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决定不会怪你,为什么?因为他教你念的。你念阿弥陀佛就对了,你念阿弥陀佛决定往生。你往生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愿望、本愿,他欢喜都来不及,他哪里会怪你?如果你念阿弥陀佛,又念释迦牟尼佛,又念药师佛,念了一大堆佛,释迦牟尼佛看到会摇头,为什么?你心是不错,你不能成就,你这一生不能成就,只能说你在佛法里结个善缘,你不能成就,为什么?你不可能到一心不乱,你也不可能到功夫成片,错就错在这里。所以经只要念一部,佛只要念一尊,我们拜佛、念佛、想佛都想一尊,这样子才能成就,这个叫观行。所以教给我们念一佛与念十方佛的功德决定是相等的,不要再起分别执著了。
『念现在佛与三世佛等』,「现在佛」就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已经涅盘,过去了,是过去佛,所以现在佛就是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同时也是念过去佛、未来佛,所以十方三世诸佛,念一尊阿弥陀佛统统都念到了。课诵本里头都有,「法界藏身阿弥陀佛」,冠上这几个字就是说念阿弥陀佛就将十方三世一切诸佛统统念到了,一尊也没漏掉。
【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念色身。念法门。念实相。常运念无不念时。念念皆觉,是名观行即佛也。】
『一身一智慧,力无畏亦然』,这是《华严》里面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都是从真性上来说这个境界,所以《华严》称这个世界称为一真法界,这是真相。
『色身』是应身佛,『法门』是报身佛,『实相』是法身佛,三身一体。念佛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念佛想佛,『常运念无不念时』,我们要常常念,这句话要紧。因为你不念佛,你一定就念六道轮回,怎么说念六道轮回?你一天到晚,这个念就是想,你心里不想佛,你就想贪瞋痴慢、就想五欲六尘,贪瞋痴慢、五欲六尘就是六道轮回,所以这个事情很可怕。念六道轮回,你怎么能出离六道轮回?我们要出离六道轮回,就从今天起不再念六道轮回。我们要想成佛,我们从今天起就念佛,你要成菩萨就念菩萨,你要成罗汉就念罗汉。真的,这十法界是随著自己选择,你爱选择哪一个,它就会现哪一个法界。所以学佛之后才晓得六道轮回、十法界的主宰是自己不是别人,所以佛法确实自己做得了主宰。看你心里念什么,你念什么将来就变现什么。十法界里面最殊胜的是佛法界,我们想成佛,你天天就得念佛,常常念佛,「无不念时」。
『念念皆觉』,就是始觉与本觉相应,你在做这种功夫,这叫观行即佛。观行即是功夫真正成就了,就是我们一天二十四小时当中确实是常常在念佛,佛没有间断,念佛想佛没有间断。譬如我们有工作,事情来了我们专心做事情,事情过去了,立刻就念佛,就想佛、念佛,这就是观行即。这些方法大家都要特别注意到,决定不能错。譬如在学校念书,你们一面在念书,一面在念经,一面在想佛,书没念好,考试又不及格,佛也没念好。念佛的时候想著功课,做功课的时候又想佛,这就搞乱了,这个不可以的。做功课的时候全心注意在功课上,功课好了;功课放下了,全心全力在念佛,佛也念好了,这样念才是对的。在社会上工作也是如此,我们工作的时候必定认真工作,佛弟子要给世间人做一个榜样、做一个模范,样样都能做得最好,做社会上的榜样、典型,佛也念得最好,那就是他专心。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念佛的时候专心念佛,这才是对的,才叫做观行即。绝对不是工作的时候也想念佛,念佛的时候也想到工作,那就是一样都搞不好,他不会有成就,这是大家一定要注意到,现在搞乱的人很多。
底下一段讲「相似即佛」,这是第四段。这个功夫又升级了,从观行升到相似。大家要晓得,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只要念到观行就行了,就决定往生。名字位不能往生,观行就往生了。观行就是我们常讲的功夫成片,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所以这是真的都做得到。这个相似就不太容易,相似是事一心不乱,分证是理一心不乱,这个功夫相当之高,不一定我们能做得到,但是观行可以说是人人都做得到。就是你不要搞乱了,你把这个意思要搞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就是我教给你的,工作的时候专心工作,念佛的时候专心念佛,就能够做到观行位。
【相似佛者。念佛相好身,得相似相应。念佛法门身,得相似相应。念佛实相身,得相似相应。】
这个前面说过,就是应身佛、报身佛、法身佛,虽然没有证得,好像有那么一点影像了。底下解释:
【相似者二物相类。如鍮似金。】
『鍮』就是金矿,就是金的矿石。矿石像金,金是已经提炼出来的。
【若瓜比瓠。】
这也是样子很接近。
【犹火先暖。涉海初平。】
这都是讲相似。火没有见到,但是暖气先接触到了。海水很深,你在海滩上,你走进去是很浅的,由浅而深,但是浅的海滩跟深的大海就相似了。这些是比喻。
【水性至冷,饮者乃知。渴不掘井,听说何为。略举其要。如法华中六根清净即是其相。名相似佛也。】
这要紧的,前面都举了些比喻,就是说明什么叫相似,后面这才把相似的相给我们说出来。这相似的相就是『六根清净』,心清净、身清净、境界清净,这是相似的相现前了。这个地方的清净不是我们想像当中的清净,我们想像怎么想都不清净,为什么?因为那个想就是污染,它怎么会清净?换句话说,连那个想也没有才真清净。清净之相,就是混浊没有了。什么是混浊?烦恼是混浊。贪瞋痴慢疑恶见,我们有这些东西怎么会清净?这些东西统统没有了,心真的清净。所以相似位拿一般判教来讲是小乘阿罗汉,圆教七信位的菩萨,见思烦恼断了,真正是「六根清净」。
我们现在六根不净,就是烦恼不断。我们现在学佛,世间法不贪了,可以舍掉,贪佛法,你们想想看这行不行?佛是教你断贪心的,不是教你换对象,换了对象,贪心还是没有断,有什么用处?没用处,所以学了佛还是不清净、还是污染。从前被世间五欲六尘染了,现在被佛法染了,这个糟糕。佛法也是染污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世间法我们要舍掉,佛法也不贪著。所以《金刚经》说得很好,「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法就是佛法,佛法也要舍弃,晓得佛法是个工具,是我们过渡时期用它做一个工具,我们到达目的一定要舍它。虽然没有到达目的,我们也不必过分的去执著它,我们运用它,不执著它,以这个心态来学佛就对了,对佛法产生执著是错误的。
所以这部经典里面,前面把纲领、原则提示给我们,就是三善跟妙观。妙观是帮助我们修清净心,三善是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就是三种净业,帮助我们断恶修善,也就是起用。十六观是修心的,修清净心,三善是修行。我们现在生活在这个世间,处事待人接物,我们要用什么态度,《观经》上讲的三善,要用这个态度,用这个原则来处事待人接物,就跟诸佛菩萨住在世间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两样。三种净业就是佛菩萨们怎样处事待人接物,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十六观,是用这个方法去除我们的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恢复我们的清净心,恢复我们的自性,所以六根清净是有标准的,不是我们想像的。
【分证佛者。】
分证位就是我们念佛的理一心不乱,相似位是事一心不乱。
【初发心住。一发一切发。发一切功德。发一切智慧。发一切境界。不前不后。亦不一时。三智一心中得。得如来妙色身,湛然应一切。开秘密藏。以不住法,即住其中。】
这就是我们宗门里面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发』就是大彻大悟的意思,明心见性了。『一发一切发』,这一句是总,就是一悟一切悟,没有一样不悟的,这个地位是在发心住,发心住这个位子是圆教初住菩萨,在别教就是初地菩萨。别教初地菩萨跟圆教初住菩萨在断证的功夫上说是相同的,但是智慧不一样,圆初住菩萨的智慧超过别教初地。因为这部经是圆教经典,所以用的判教都用圆教来判。发心住就是破一品无明、见一分真性,所以是理一心不乱,功夫到这个境界,前面也曾经跟诸位提到过,你什么都通了。一部经通,一切经都通,如果还有一部经不通,你没有到这个境界,你充其量只是相似位的境界,没有到这个境界。到这个境界决定是一了百了,一通一切通,可是你记住,人家只用一个方法达到。
所以在我想像当中,有很多不认识字的老太婆,你看她真是无知无识,她就老老实实念这句阿弥陀佛,念上几年她预知时至,她往生了。预知时至往生的,在我相信他不是到理一心,决定是到事一心,否则的话,他怎么知道过去、现在、未来?他知道,他晓得什么时候走,日期、时间那么准确,到那时候一点都不差,确实到这个功夫。这个功夫不是自己预期的,我想要什么时候达到,不是的。他就是心清净,清净到极处,这个境界自然现前。
所以念佛人就是老老实实把这句佛号念下去,你也不要想,我要得一心不乱,我要得功夫成片,因为你这个想都是妄想,障碍你一心不乱,因为一心不乱里头没有一个一心不乱,有个一心不乱就头上安头,就变成障碍。你不想一心不乱,到时候自然一心不乱现前。想,我怎么还没有得一心不乱?你永远不可能得一心不乱,为什么?你乱心,乱心怎么会得一心?由此可知,连一心不乱都不能想,其他的更不必说了。所以一句佛号一直念下去,什么都不想。要想,想佛可以,想西方境界可以。也不要想我快快的到那里去,不要著急,这个东西急不得的。这样念才如法,所以「老实」这两个字非常可贵,老老实实念去。
世间,前面说过了,人事环境、物质环境,或顺、或逆都没有关系,我们在这个世间是住旅馆,几天就要走了。他好,我们点头,很好;他不好,我们也点头,也很好,都没有事。换句话说,与我们不相干,我们是来旅行的,这个地方不是我们的家,一样东西都不是自己的,你操这些心干什么?不要操心。所以把全部的精神集中起来去念阿弥陀佛,去办我们回家的路子,这才是重要的。
这些年来,我在很多地方讲经,对我自己修持来说有很大的帮助,那就是真真实实给我一个观念,这个世界是旅馆。我每到一个地方,算算在台湾,现在讲是住得最长,最长多久?每回来一次住两个月,最长的,两个月就要走了。国外一共有十二个地方,每个地方住一个星期,就四、五个月了,如果每个地方住半个月,差不多一年就快过去了,所以给我一个观感就是天天都住旅馆,把家的观念淡薄了。所以虽然是出家了,他常住在这个庙,那个庙就是他的家,他还有个家的观念,那个家不容易舍,很难舍得掉。常常到外面去住旅馆,家的观念自然就淡了,容易舍掉,会想到什么?真的常说「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没有一样东西是自己的,所以对於一切法不贪恋,心理上负担减轻很多,不管到哪个地方都好,没有一个地方不好。所以哪里有缘,哪个地方多住几天,没有缘就少住几天,对於看破、放下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外面机缘很多,你们同修们要肯发心到国外去走一走,能讲经的,讲讲经很好;不能讲经的,带他们念佛。我在每个地方都提倡念佛法门,其他道场没有念佛,凡是我常常讲经的地方,统统劝他们念佛。所以诸位能把念佛、打佛七的仪规学好之后,国外都欢迎,每个地方都欢迎,带著他们念佛。我们这个道场的悟本师现在派到美国就是带他们念佛,道场人数不多,在美国非常难得、非常殊胜,为什么?我们一个星期七天都念佛,这个很不容易。在那边我们每天晚上念两个钟点的佛,从星期一到星期六,晚上八点钟到十点钟,念两个小时。星期天念经,一个礼拜念一次经,念《无量寿经》,大家在一块诵经。这部经念完之后就上供,中午一起吃饭,吃饭之后就散会。所以每个星期,天天都有修学的机会。所以那个地方不讲经的,他们要听经,听录音带。录音带、录影带,我们在此地讲的带子都要寄过去,他们拿回家去听。所以大家到那边去领导大众念佛。
这个念佛的方法,我想了一个方法,他们都照我的方法去做。我原本以为这个方法是我发明的,非常受他们欢迎。结果最近去翻旧书,翻到清朝康熙年间行策法师有一个念佛仪规,我一看,跟我想的完全一样,三百年前它已经有了,跟我现在这个做法完全相同。这个方法非常简单,大家在一块共修没有一点压力的感触,所以非常受欢迎,尤其在国外身心压力很重,他们用这个方法觉得非常好,所以他们有空就会来念佛。
所以这里说从一门深入就能大彻大悟。法门学多了,要悟就难了。所以古人的成就,我们仔细去研究,几乎都是一门深入的,不管他学哪部经、哪部论,他学一部总是花个十几二十年的时间去专攻,然后这一门悟入了,一切经论他都能讲,甚至於他一生著作等身。但是你要晓得,他的功夫是得自一门上的,决不是说他读了很多书,做了很多注解,不是的。他一门入进去之后,才有能力、有时间给一切经论做注解。现代人学佛的方法跟古人恰好相反,现在一开头要博学多闻,结果搞了一辈子,一样也没搞通,这是犯了很大的错误。
分证就是开悟了,所以底下举了几个例子,『发一切功德,发一切智慧,发一切境界,不前不后,亦不一时,三智一心中得』。这也就是讲一心三观,才能够成就一心三智,没有一样不现前。三身三德同时现前,所以他说「不前不后,亦不一时」。这个境界就好像我们作梦一样,我们在梦中这个境界现前,你说那个梦境有没有先后?有没有次第?没有。像一面镜子照外面境界,它有没有先后?照理论说,你们第一排人应该先照进去,第二排第二次照进去,第三排应该再按照次序照进去,这才有先后,实际上它没有先后,它一照统统照进来,没有先后、没有次第。所以一发一切发,不但佛法里面你一切通达,世间法也一切通达。佛法通达,世间法不通达,你还没有开悟。真正开悟了,世出世间法不但通达,圆融自在,他才真正有受用。我们再看底下一段:
【以普现色身,作众色像。一音随类,报答诸声。不动真际,群情等悦。】
『群情』,就是我先前跟诸位说的,一切善人、恶人、顺境、逆境,他没有不自在的,他能够适应。无论什么环境他都非常自在,真正做到自由自在,我们俗话讲的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任何境界里面都是法喜充满,这是真正修行有了心得、有了收获。我们一般讲法喜充满,第一个得到的受用就是法喜,这种喜悦是从内心里面生出来的,不是外面的。我们凡夫没有法喜,只有烦恼,外面一刺激,烦恼就现前,顺境生欢喜心,欢喜是烦恼;逆境,瞋恚心、嫉妒心都生了,统统是生烦恼。不像佛菩萨,佛菩萨六根对六尘境界生法喜,法喜里面没有贪瞋痴慢,没有喜怒哀乐,没有这些,那是真正的喜悦。这一段就是这个意思。
【应以三轮度者。能八相成道具佛威仪。以佛音声,方便而度脱之。况九法界三轮耶。初住尚尔,况等觉耶。是名分证即佛也。】
分证位,为什么知道它是圆教初住?如果不是圆教初住,他不可能现八相成道,这个文在此地清清楚楚。圆教初住就是应以佛身而得度者,他就可以现佛身,《观世音普门品》里面所讲,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示现什么身。他有能力示现藏教、通教的『八相成道』佛威仪,有能力随类化身,初住菩萨就有这种能力。所以从初住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位次,《华严经》里面讲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属於分证觉。究竟觉只有一位,就是圆教的佛,圆教佛是究竟即。佛有藏教佛、通教佛、别教佛,藏通别佛统统是分证位,不是究竟位,究竟位只有圆教佛。分证位里头有四十一个等级,就是从初住到等觉,这都是在这一段里面所讲的,这是理一心。那我们就晓得念佛理一心,虽然同样都是理一心,浅深程度不一样,为什么?初住就是理一心,等觉菩萨也是理一心,所以理一心里面就有四十一个阶级。
由此可知,等觉菩萨,这地方讲的圆教等觉,等觉菩萨你看在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还要劝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读了这个经文要问一问为什么,他们为什么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去干什么?只有一个道理,他去证究竟觉。他要不去证究竟觉,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干什么?所以这样我们才明了西方极乐世界的殊胜。为什么?十方世界要想证究竟觉,都得到西方极乐世界去。
我们今天一学佛,一下手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个殊胜,这是真正不可思议。修别的法门,拐弯抹角,不晓得浪费多少时间,走多少冤枉路,最后还要到西方世界去。我们早就到了。同样两个学佛的人,他学禅的,他学密的,我学念佛的,我已经这一生就到了,他们不晓得多生多劫以后才到,到了之后,老兄,你怎么这个时候才来?确实是如此。浪费多少时间,浪费多少精神,到后来还是要到西方世界,他要不到西方极乐世界,他究竟觉成不了,所以才知道这个法门的殊胜,十方一切诸佛赞叹不是虚赞的,实在有道理。好,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