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解演义 - (第五六九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六九集)  2011/8/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6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五十一面,从第一行第二句看起:

  「正法灭时,广指像法与末法。当前正是末法之时,此时之众生,善根逊前,但其中必仍有过去生中广修功德,当前供佛念佛之人」,故云『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我们读这段文感慨很深,《仁王经疏》里面讲得非常之好。实在说,佛法不是定法,佛法是活活泼泼。正法里面有像法、有末法,像法里头有正法也有末法,末法里头也有正法、也有像法,这个事情同学们晓不晓得?《仁王经疏》这个说法,你要是明白,你就知道了。什么是正法?有教有行,有果有证,有得果证的,这是正法。我们今天有教有行,念佛真正往生,这个行是什么?行很重要,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一概都放下,决定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什么法?正法。大众住在末法,你住在正法,你知不知道?要明白这个道理。

  生到什么地方是正法?生实报庄严土,也就是说上品上生。善导大师告诉我们,「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我们今天遇的缘好,我们住正法。其次的,遇到缘,缘遇到了,有教,有讲经的,有研究经教的,也有行的,没有证的。能往生,往生到凡圣同居土,那就是像法。多不多?多!很多,念佛往生的生同居土,凡圣同居土。生到凡圣同居土,也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在西方极乐世界,智慧、神通、道力跟实报土没有两样,这个道理我们要懂。如果在今天我们遇到了,有教有学,不肯念佛,或者念佛心不专,还想这个世间拉拉杂杂的事情,到最后手忙脚乱不能往生,那是什么?那你就是在末法。如果没有教,这个地方没有讲经的,没有学习经教的,那就是灭法,末法后头就灭法了。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明白,讲经教学重要!只要有讲经教学,没有人真干,没有人真往生,那也是末法;讲经教学的没有了,法就灭了。所以这四种法,正法、像法、末法、灭法同在一个世间,同时出现。释迦牟尼佛那个时候有,在中国历代也有,今天也有,外国也有,无时无地没有,这是活的。

  在现前这个时代,世界上不相信宗教的人愈来愈多。我们跟梵蒂冈建议,一定要呼吁,每个宗教要回归教育,要教学,要真修行,要真有成就,那就是他们的正法。当前虽是末法时候,确确实实有这些人,众生善根不如前人,这是说大多数,还有少数跟前人差不多的,甚至於还有少数超过前人的。真正能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的,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的,这个人就超过前人。为什么?我们相信他肯定上品上生。就依这一部经典的教训,这一部经典的理论、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这里面所有的教训变成我们的生活行为,它怎么不是正法?百分之百的正法。所以,到底是生在正法、像法、末法、灭法,都在自己情愿,你自己愿意生在哪一个阶段就是哪个阶段。这叫得大自在。现前这个时代还是有,如果没有,这个灾难还得了吗?地球就毁灭。决定有人过去生中广修功德,当前还是有供佛、念佛的人。供佛一定要知道真正的意思,佛需要我们供养吗?不需要。我们用什么方法供养?依教修行供养,真供养佛。佛其他都不要,就是希望你依教修行,就是希望你这一生当中上上品往生,这叫真功夫。不但我们决定往生,往生还要提升品位。为什么?供佛,品位愈高佛愈欢喜,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佛为什么欢喜?佛欢喜你真成就了,你成就了真正能度众生。佛不是为自己,也不是为你,是为一切广大苦难众生,你看又有一尊佛出来度众生。度众生的佛菩萨愈多愈好,这是佛真正喜欢,这叫真实供养。

  「故云植诸善本」,善本我们现在都知道,善本是什么?一心称念阿弥陀佛就是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以这个善本回向,供养一切诸佛如来,真供养。拿什么供养?拿我们修行的善根来供养。世法的善根,不贪、不瞋、不痴,我们现在讲五个,不傲慢、不怀疑,贪瞋痴慢疑都断了,这是善根。「众生者」,底下解众生,众生是什么意思?「《弥陀要解》谓等觉已还皆可名众生」。这是众生的意思,非常广大,等觉菩萨以下都可以称众生。等觉之上呢?妙觉如来,究竟圆满佛,只有这一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华严经》上说的,从等觉到初住菩萨都是众生。这四十一个位次,玄奘大师所翻译的叫「觉有情」,有情就是众生,但是他觉悟了,他不迷了。六道里面的众生没觉悟,一般有情众生没觉悟。这些众生觉悟了,觉悟了称菩萨。「是以众生中,上可有等觉大士,下则六趣凡夫,我等皆在其中」。经上讲『当有众生』,这包括我们在内。我们是不是?就看听这个经有没有体会,有没有感受,有体会、有感受,真正发心,我们就在其中。

  弘护正法,正法久住,我们有使命,我们可以做得到。让正法久住在世间,两个人,一个是弘法的人,一个是护法的人,弘护要密切合作。弘法的人一心一意专在经典上,把经典学透;我不叫研究,我叫学透,透一定要自己能做到。实实在在讲,你知道多少你就能做多少,你做不到的,说明你不知道,你没有了解。这个话是早年章嘉大师告诉我的,他老人家说佛法是知难行易。你知道哪有做不到的?你做不到的,你没有知道。这个话我当时听了有很深的感受,想想是有道理。可是一般人又说,我都知道了,我做不到。变成什么?知易行难,知道很容易,我没做到。老师说,你那个知是假的,不是真的。六十年前老师告诉我的,他强调,特别强调佛法是知难行易,行很容易,知真难。所以说,彻底明白、知道,自然就做到。

  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让我们产生误会?我们想想其中也不无道理。那就是我们对於这眼前现象,这个假象,真的没有搞清楚,全都以为是真的,贪恋、放不下。真的要晓得,这些所有现象皆是虚妄,《般若经》上讲的「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只有阿弥陀佛是真的。你要是真的明白了,你心里还会有肮脏东西吗?还会有杂念吗?不可能。这个东西我们天天读,说起来都知道、都会讲,但就是做不到。那就是章嘉大师的标准,你没有真正透彻了解,你是道听涂说,你没有入这个境界。这一点我们要承认,承认就能有进步,就能够再继续不断学。如果不承认,以为我都知道了,你永远没有进步,你就停在这里。我没有做到的,就肯定我知道得不够透彻,我还没有真搞清楚,你还能再继续努力,把它彻底搞清楚、搞明白。

  这些事情,结合现代的科学,科学研究的成果,他们的报告能给我们很大的帮助。为什么?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科学证明了,这不是假的。这些科学家他不是学佛,他佛经连边也没有碰到过,他的研究报告居然跟佛经说的是一样的。这个我们就要特别留意,要细心用这些东西来帮助我们观想,就是帮助我们看破,看破自然就放下。我们的烦恼习气很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用什么方法来对治?念佛法门是无比的方便。你说念头断掉谈何容易,我们只有一个念头比较容易,这一个念头是什么?一个念头就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别无杂念。这个方法就好多了,好用多了。但是这个方法的基础还是要看破,你才真正能死心塌地把这方法用上。只要用上,不需要长时间,你用上个三天、五天,你就发现你得大自在,你就能得到法喜充满。经上讲「惠予真实利益」,真实利益真得到了,真正得大自在。

  「如是众生由於以往多生供养诸佛,念佛修善,故蒙彼如来威神加被,乃於现世能得如是广大法门」。这些话都是对我们说的,我们今天遇到了,这部经典、这句佛号就是『广大法门』,我们遇到了。多少人想,菩萨想都想不到,我们今天为什么能遇到?这个地方讲的话,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我们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修过这个法门,生生世世当中供养过诸佛如来。有念佛修善的根,在阿赖耶识有这个根,阿赖耶识里头有这个种子,有这些功德。所以现在接触,遇到这个缘,佛力加持,遇到之后能信,也是佛力加持,能解还是佛力加持。佛力加持多少,各个人不一样。这什么道理?我们自己有多少功德,我们有一分,佛加持一分,我们有两分,佛加持两分,我们愈精进,佛加持就愈来愈多,这个很明显。我二十六岁初遇到方老师,我跟他学哲学。没有想到在哲学这个单元里,跟我讲了一个单元叫「佛经哲学」,让我们认识佛经,把我们对於佛教的误会化解了。以后这么多年来,一步步都往上提升,这就是我们多一点,佛就又加多一点,我们又多一点,佛又加多一点。我们这才晓得佛恩之大,从来没有舍弃过我们。我们真的能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把这个心换成阿弥陀佛,我就相信佛的加持是圆满加持我们。没有真正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佛的加持还是不圆满;不是他不圆满,是我们不圆满。佛的加持肯定是相对的,我们有十分功德他加持十分,我们有二十分功德他加持二十分。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鼓励我们真干,你就真正得到。

  我们遇到这个法门,「应深庆幸,切莫错过」,这一生是我们成佛的机会遇到了。你遇到别的法门成不了佛,遇到小乘,最高成阿罗汉,遇到大乘,最高的是菩萨;遇到净宗这净土三经,你肯定成佛,这个法门是无上法门。「务当摄取受持,则可获广大一切智智」,一切智智就是成佛。佛果地上的智慧也叫一切种智,一切智智就是一切种智,你可以获得。广大是如来果地上的,也就是自性里面圆满智慧透出来了。你所获得的,说实在话,都是你自性里本有的,自性里头没有,怎么样也得不到。《华严经》上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没有一样东西是自性之外的。佛常常说,「心外无法」,那心就是自性、就是真心;「法外无心」,心跟法是一不是二。我们今天是迷失了自性,不知道诸法实相。我们是明白了,怎么样才明白?放下障碍就明白了。障碍是妄想、是分别、是执著、是杂念,只要把这个东西放下,我们障碍就没有了,自性的智慧、德相就现前。所以自性弥陀、自性净土,说唯心净土就是自性净土。在这个境界里面,就非常可能像当年慧远大师一样,或者是在定中,或者是在梦中,你就见到极乐世界,你见到阿弥陀佛。为什么?心里真有佛,就会有这些事情发生。我们作梦都是乱七八糟,从梦中就晓得心不清净,修学得不如法;如果心清净,修得如法,天天跟佛菩萨打交道。

  下面讲『摄取』,就是前面经上讲的摄取受持,先说摄取。「《往生论》谓极乐依正一切庄严功德成就,略说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谓清净句,清净句者谓真实智慧无为法身故」。《往生论》上这一句,念老在这个注解里引用最多,大概引用了十多次,所以这个句子我们就很熟。这么多次的引用,换句话说,这一句是非常非常重要,怕我们忘掉。这是佛菩萨、是老人的慈悲。因为六道凡夫非常健忘,而且懒惰,懈怠懒惰,一部经看过一遍不想再看第二遍。那怎么办?这部经上这句话说个三、四十遍,你这一部经看了,你也看了三、四十遍。这个办法好!你别的都记不得,倒回来想这经上说什么,这一句记得。为什么?遍数太多了,自然就记得,这是教学的一种善巧方便。我们要深深体会到这个意思,不怕麻烦,就是加深学习的人他的印象。

  极乐世界依报正报,一切庄严是功德的成就,什么功德?阿弥陀佛在因地四十八愿五劫修行的功德所成就的。你没有真修,你怎么会有成就?这个世间人也有真修,他修什么?真修,不是假的!他修杀盗淫妄,他修贪瞋痴慢。成就什么?成就三途。他也很用心,他专心,一心一意在修。他所修的是什么,一个修的是纯净纯善,一个修的是无比的染污。修的不一样,果报不一样,功德不一样。正面的称功德,反面的叫罪孽,这一切不善叫罪孽,他都在修。由此可知,教育多重要。古时候的教育都是教人正面的,没有负面的,现在的教育负面多、正面少。如果要全是负面的话,那就是地球的灾难。从这个地方让我们联想到,佛在经上给我们讲的大三灾,怎么来的?大三灾什么时候发生的?灭法,善法完全没有了,没有人讲、没有人教。所教的、所说的全是负面的,都是贪瞋痴慢疑,都是杀盗淫妄,这个时候所感召来的就是天地的灾难。水灾淹没地球,小事,不大,大三灾的火灾烧到初禅天,初禅天以下的是欲界,全没有了,水灾淹到二禅天,风灾把三禅天都吹坏。那叫真可怕,那叫天地的灾难。这经上讲的「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那是大三灾里面的火灾,满中大火。有没有这个现象?有。我们从天文望远镜上看到夜晚的天空,确实有星系,不是星球,一个星系崩溃了,整个星球都烧毁了。太阳是个火球,我们晚上看到空中,只要是发光,你看那个光是一闪一闪的,全是火球,都是一团一团的火。多大?有的比我们太阳大得多,太阳在太空当中不是大星球,是个中等的。太阳比地球大一百三十万倍,地球放到太阳上是一点点,太渺小了。但是比太阳大的星球,都放光,都是燃烧的,不知道有多少。

  我们现在学佛懂得了,火从哪里来的?怒火,瞋恚来的。这宇宙,大宇宙里头多少众生瞋恚变现出来的火灾,贪婪变现出来的水灾,愚痴变现出来的风灾,那个风灾把星球都吹跑掉了,这大三灾。佛教导我们,一句话就能把问题解决,这句话就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人心里头充满戒定慧,没有贪瞋痴,这个人就遇不到三灾。为什么?他自性里头没有三灾。三灾是妄念里头才有,阿赖耶里头有,阿赖耶里的末那识,那里头有三灾的种子,有三灾的根。因为我们有,所以常常会发脾气,常常觉得这个不满意、那个不满意,末那识在作祟。末那转过来,我执就破了,平等性智就现前。这一转过来,在大乘里面就叫做菩萨,真的叫转凡成圣,他就成菩萨。第六意识转过来,是阿罗汉、辟支佛,清净心现前,见思烦恼没有了。无始无明转过来,你就成一切智智。无始无明烦恼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在一切境界上不起心不动念,能做得到吗?能。怎么做?在我们这个境界里头,一切境界里头起心动念都是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绝对没有个念头,你就跟它很接近,非常贴近。虽然没有证得妙觉,你可以达到等觉,菩萨最高的位置。所以,这个法门太难得!八万四千法门,只有这个法门保证你可以拿到,你要搞别的法门拿不到,这个法门保证可以拿到。就是要换,赶快换,愈早愈好,不要犹豫,我再过几年吧!过几年你就忘掉,过几年也许寿命到了,想换也换不了。现在就要换,马上换!

  一法句,《往生论》里面讲的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净句。清净句是什么?其实就是一句阿弥陀佛。一法句就是一句阿弥陀佛,清净句也是阿弥陀佛,下面解释的「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还是一句阿弥陀佛。全都归到阿弥陀佛上,就完全对了。「又《弥陀要解》曰:一一庄严全体理性」。下面念老说的,「若能了达」,了是明了,达是通达,真正通达明了极乐世界一切庄严的成就,「入一法句,从事达理,即事而真,谛信万德庄严,直入一句名号之中,净念相继是为摄取之义」。就这一句名号一句接一句,这一句名号里头不夹杂任何杂念在里头,叫净念。我们今天念佛杂念很多,什么原因?我们阿赖耶识的这些拉杂的东西没有丢掉,还在里头,所以你一念佛,它搅和在一起,念头不清净。念佛有没有好处?有,好处不多。为什么?被这些杂念搅乱了。本来是圆满的功德,百分之百,这一搅乱变成一分功德、两分功德。功德太少、太微薄,好像不起作用,不起作用自己又怀疑,这佛号是真的还是假的,愈来愈糟糕。所以经典上一再教我们,决定不能怀疑,决定不能后悔。努力把这些杂念放下,不要再想这些东西,日常生活当中什么都好,你就会随缘。样样都好,有很好,没有也很好,别去想这些东西,你慢慢就真的换过来了。

  我们在台中求学的时候,有一天李老师讲经,有个同学也在这里听经。家里人来报告,来找他,他家起火了,房子烧起来了。这个同学好像没听到,如如不动,还是听他的经,经听完之后才回家。老师说,真学佛就得像这个样子。你是听经要紧,还是去救火要紧?这就是考验。真把修行当作一桩事情,不会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这才行。如果在临命终时,外面有一些境界你听到、看到了,你马上起心动念,极乐世界就去不了。这念头一转又搞到六道去,太可怕了。这些功夫都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练习,随缘度日,得大自在。什么境界现前都不起心不动念,我只有一个念头,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那个心是干干净净,这才真的叫净念相继,这是摄取。

  「盖弥陀名号正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讲得多清楚。「法身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能现万法。惠能大师开悟,最后一句话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法身现的,法身能现天堂,能现极乐世界,能现华藏世界,法身能现地狱,能现饿鬼、畜生,什么都现,功德不可思议。为什么现这么多?法身所现的是平等的,没有起心动念,会变成这些样子是众生的念头。一切法从心想生,谁的心想?不是佛菩萨,佛菩萨没有心想,众生的心想。你想善,天堂出现;想恶,地狱出现;想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出现;想毗卢遮那,华藏世界出现。想什么现什么,所以一切法从心想生。既然一切法从心想生,我们要到极乐世界,我们就专想阿弥陀佛、专想极乐世界,除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我再不想了。你到极乐世界很快,而且你到极乐世界一点障碍都没有。需不需要人助念?不需要,恐怕助念的人还扰乱我,为什么?他心不清净,他会扰乱我。真有功夫的人不要人助念,自己站著往生、坐著往生,往生走了好多时候才被人发现。这都在表演,给我们做榜样,给我们做好样子。

  「受持者」,受是信受、是接受,「依教奉行也」。「本经之宗」,就是宗旨,「为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八个字是《无量寿经》的宗旨。宗旨是什么?是修行,依照《无量寿经》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修行的总纲领,就这两句话。发菩提心,这么多年来,我们将菩提心用十个字来做说明。「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本体,「清净、平等、正觉」是菩提心的自受用,「慈悲」是菩提心的他受用,对待别人、对待外面一片慈悲。这个慈悲要把上面连起来,真诚的慈悲、清净的慈悲、平等的慈悲、正觉的慈悲,待人。慈悲不是待自己的,清净平等正觉是对自己的,慈悲是对一切众生。下面说,「宗者,修行要径」,径是路,径路,最重要的一条径路,不拐弯的,径路。「依此而修,始名为受」,你真正接受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持者,执持名号与持诵本经也」。经要念,阿弥陀佛要念,就念这个,其他的别念了。一本《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真修真干。我们看到一个很好的榜样,刘素云居士,十年,她告诉我,十年就是一部经,就是一部经、一句阿弥陀佛。修得真好,她没有杂念,所以这个人得念佛三昧了,我们得要向她学习。

  「十地菩萨不离念佛」,这一句是《华严经》上讲的。十地是从初地到十地,讲地上菩萨,这十个阶级的菩萨统统是念阿弥陀佛。为什么?普贤、文殊带领他们求生净土。净土要不殊胜,为什么华藏世界十地菩萨还要往生到净土?「此一句佛号,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这是讲这一句佛号的功德利益谁知道?只有佛知道,等觉菩萨都搞不清楚。功德太不可思议!我们学了这一部《无量寿经》才稍稍有一点体会,我们对於名号功德生起信心。从哪里生起的?从经上所说的四十八愿五劫修行。这真不容易,五劫是多长的时间!说的是大劫,不是中劫、不是小劫,如果是中劫、小劫他一定注明,不注明都是大劫。一个大劫是一个世界的成住坏空一次,世界成住坏空五次,他修行没间断。这样的功德,成就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让四十八愿愿愿兑现,没有一愿是虚愿。「是以等觉大士亦不离念佛」,文殊、普贤是等觉。「我等凡夫,但当老实念去」,念老在此地教我们,我们只要老老实实念去。「《要解》云: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这个本真不得了,持名的善根跟阿弥陀佛相等。这能相信吗?能,我们只要跟阿弥陀佛的心接上,把阿弥陀佛的功德变成自己的功德。能不能做到?能做到。

  今天科学家告诉我们,意念不可思议,意念确实有这个能力,跟一切万事万物组成一片。这个信息很奇怪,不是说我们只对一桩事情,它能对法界虚空界一切万事万物,那个意念都能入进它里头。这是最近量子力学里头才发现的。所以科学家形容整个宇宙像一个网,像一个网路一样,看不见的。这个网是什么?这个网就是常寂光,科学家想像的这个网就是常寂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为什么看不见?只是想像应该是这样的,他想的没错。因为心性寂光,网就是心性,它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我们的科学技术、思考都达不到。我们用思考也好,用科学技术,它一定要有个东西,要有个对象,它才能找到它;自性没有,自性能生万法。

  科学家发现了,物质的现象搞清楚了,物质是什么?物质是意念累积产生的幻相。念头没有了,物质就没有了,念头跟物质是决定分不开的。只有像观世音菩萨那样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五蕴皆空是什么?就是《般若经》上所说的「一切法毕竟空、无所有、不可得」,观音菩萨知道。所以观音菩萨一个妄念都没有,他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事实真相,小到现在所讲的量子,小光子,物质单位里头最小的,再没有比这个更小的,所有物质现象都是它们组织出来。什么力量在支配这些组织、主导这些组织?就是意念,就是念头,我们今天讲的共业、别业,它来主导。真的把这个东西搞清楚、搞明白了,我们的心会定下来,为什么?一切法的主权操纵在自己手上,不在别人。只要我的意念正,没有一样不正;我的意念善,没有一样不善。那我们就要高度警觉,贪瞋痴慢疑不善,这种念头组出来的东西就是烦恼、就是麻烦。反过来,不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怀疑,这是善。这个十善,反过来是十恶,十恶变现出什么世界?六道轮回。十善变成的是四圣净土,声闻、缘觉、菩萨、佛。都在自己一念当中做主宰。

  「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你看这句话黄念老说,「灵峰大师此言,真得十方如来之髓」,这精髓,「实应」,就是实实在在应该「尽未来际顶礼膜拜此一句也」。谁能懂得?蕅益大师懂得。为什么?他要不懂得他说不出来,这句话是他说的。执持名号,这个善根福德还得了!如果你真晓得,你能不念吗?不可能的事情。你要修世出世法里头第一善根、第一福德,念佛就行了。念了多少年,善根福德不现前,那是什么原因?你有口无心。口不能转变境界,心才能转变境界,你心是杂乱的,所以口里头这一句佛号也就变成杂乱无章,是这么回事情。大乘教里面要求我们用清净心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基本条件,是心净则佛土净。所以念佛不在乎多少,在乎你用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真诚恭敬,这个管用。不是这样的心念佛,效果不大。

  「念佛时,即是善根福德同佛时」,这还得了!这个人是什么心?是阿弥陀佛的心。跟阿弥陀佛同心,跟阿弥陀佛同愿,弥陀发了四十八愿,他也是四十八愿。弥陀五劫修行很辛苦,今天我们修行比他方便,为什么?我们只用这一句阿弥陀佛就行、就圆满了,就把他五劫修行的功德跟我们融成一片。因为我们跟佛是同一个心性,这一定要知道。从理上讲,经教里头常有这句话,「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弥陀跟净土没有离开自性,谁的自性?自己的自性。「是故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你应当获得,你必当获得。广大是遍法界虚空界,遍十方遍三世,一切智智是自性里头圆满的智慧,你全现前了。「於我具缚凡夫,亦非份外」,这句话说得好。我们今天烦恼重重的凡夫,我们有没有份?有份,我们不在份外,我们是一体。为什么我们变成这个样子?迷了,迷了自性,觉了就是的。现在我很想觉,如何破迷开悟?就专念这句佛号,念久了就得定,再念久了就觉悟。刘素云跟我们做了榜样,十年她开悟了,这不是假的。大概三、四年就得定,念佛三昧就现前。什么叫得定?心里没有妄想,听经的时候、念佛的时候没有妄念,这就得定。只要有妄念,念佛三昧还没有成就,也就是你还没有真正放下,真正放下自然就没有了。

  『一切智智』,再解释这个名词,「是佛智之名,同於一切智,但以一切智有时指佛智。如《法华经.化城品》曰:为佛一切智,当发大精进」,这个一切智是佛智。「又《智度论》云:是故如来名一切智」,这是一切智对佛称的。可是也有不对佛称的,「但有时又指声闻缘觉之智」,这是小乘的智慧,「故为别於彼一切智,乃以一切智智专指佛智」,所以底下再加一个智,一切智智,这专指佛智。如果单讲一切智,小乘也这个说法。我们在初学佛的时候,智慧三种,这是因为讲到佛这个字,佛这个字里头有智有觉,智是体,觉是用,这解释什么叫佛这个字。佛的三种智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一切智是阿罗汉、辟支佛他就证得,他有这个,道种智是菩萨有,一切种智是如来智慧。它起作用也是有三种,觉,三种觉,一个是自觉,阿罗汉自觉;菩萨觉他,不但自觉,还要帮助别人,觉他;佛是觉圆满了。所以佛这个字里头有三种智、三种觉。用一切智,有时候会跟声闻、缘觉混杂不清楚,所以大乘教里头用一切智智,或者是用一切种智都可以。

  「《大日经疏》」,一是第一卷,「曰:梵云萨婆若那,即是一切智」。萨婆若那,有些经里面讲萨婆若海,若那是梵语的尾音。要是萨婆若海,那就是萨婆若,海是比喻,比喻广大没有边际。什么意思?就是一切智。要是萨婆若是一切智,萨婆若海就是一切智海。这样称一切智海这是佛的智慧,不是阿罗汉的,跟一切智智、一切种智意思完全相同。你看地上菩萨,不是三不退吗?三不退里头有个念不退,念不退是念念不离萨婆若海,这是念不退,这是究竟圆满。小乘他得的三不退里头第一个位不退,他不会退到凡夫,证到小果声闻须陀洹,初果,初果决定不会退到凡夫。在大乘,十信位的菩萨初信,初信位的菩萨绝对不会退落堕凡夫,他只有往上升,不会往下退的。这第一个不退。第二个不退是行不退,行不退是菩萨他不会退到二乘。第三种是念不退,就是念念不退萨婆若海,这一切种智。这是保证成就,就是实报庄严土,三种不退全都得到了。

  《大日经》里面说,梵云萨婆若那即是一切智,「今谓一切智智,即是智中之智也,一切智智,如实了知,名为一切智者」,如实了知就是完全是事实真相,不是自己去推想。你真的看到,真的听到,真的接触到,也就是诸法实相如实了知,这叫一切智智。又,「又谓此智,菩提心为因,大悲为根,方便为究竟」。这个说得也很好,这是如来的智慧,菩提心是因,菩提是觉,大悲是根。这两句话也非常重要,跟我们说明,自性里头本具的智慧怎么样才能流出来。我们都有,我们都想,我们自性的智慧,为什么佛流出来,我们流不出来?我们现在念到这里明白了,我们没有菩提心,我们没有大悲心,所以自性里头一切种智流不出来。我们要想把自性的智慧自自然然流出来,菩提心跟大慈大悲就太重要了!后头这句「方便为究竟」,这句是怎么说?是应用,一切智智它起的作用就是方便、是究竟,究竟是圆满,这个智慧无论处理生活、工作待人接物都会做到究竟圆满。为什么?他有智慧。

  下面几句话好,「菩提心为因者,谓行者如实知自心也」。行是什么?修行人,就是我们自己。自己真正知道自己的心,什么心?中国人讲良心。我们的老祖宗、古圣先贤所说的本善,自心是良心、是本善,佛法里称之为菩提心。它跟十善业有密切的关系,菩提心一生,十善业就圆满了。你的身口意起作用,决定是连著十善,这里头决定没有十恶,菩提心现前。「大悲为根者,谓行者发悲愿,拔众生之苦,与以乐也」,肯定是这样的。这个学人,他起心动念他不会想自己,他想到众生苦,如何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菩萨。起心动念没有想到这个,只想到自己,这个要知道,只想到自己没有想到别人,这是造轮回业,那是轮回心,不能不谨慎,不能不知道。想自己就是轮回心,你所干的就是轮回业。如何把这个念头转过来?我不想自己了,我想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是想众生。四十八愿度众生,没有一愿不是为众生想的,没有一愿为自己,全为众生。这些事、这些道理,我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帮助众生离苦得乐,底下就讲方便,方是方法,便是便宜。便宜是什么意思?就是最恰当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所以这个方法没有一定,因人因事、因时因地不一样,它是活的,它不是死的。最妥善的方法,最好的方法,这叫方便。所以,「方便为究竟,为一切智智之果」,果是果实,一切智智结果了、落实了,「即以利他之行而名之也」,不是利己,利他。

  「又《仁王经》曰:自性清净,名本觉性,即是诸佛一切智智」。这是说明,一切智智是从清净心里头生出来的。惠能大师明心见性了,第一句话说「何期自性,本自清净」。自性是什么?自性是我们真心、本性,从来没有染著。我们从来没有用它,把它忘掉,现在我们用的是妄心,不是真心,是个假的心。真心有没有?有,你没去用它,现在时间久了忘掉了,不知道自己有个真心,就把妄心当作是自己的真心,这才出了麻烦。觉悟了,把妄心放下,真心就现前。妄心是什么?你想想末那识所说的「四大烦恼常相随」,妄心就是这四大烦恼。第一个是我见,无我以为有我。执著阿赖耶见分的一分,阿赖耶的见分无量无边,像大海一样,取大海里的一滴水,以为是自己的心。取阿赖耶相分的一分,相分也是无量无边,取这个身体,以为是自己的身。不知道无量无边的大海是自己,只把大海里的一滴水以为是自己,错在这里。这一错,三个根本烦恼就起来,跟著起来,有我,有我爱,我爱是贪;有我痴,愚痴;有我慢,慢是傲慢、是瞋恚。所以贪瞋痴起来了。贪瞋痴叫俱生烦恼,跟我同时来的,只要有我这个念头,贪瞋痴就跟著来了。

  我们怎样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先把我放下,没有我。身不是我,灵魂也不是我,把它放下,贪瞋痴没有了,就转末那为平等性智。平等性智是什么?菩萨,一念之间转凡成圣。有我有贪瞋痴,你就是六道凡夫,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真正用功,就是把这个东西断掉。怎么个断法?有个最妙的方法,念阿弥陀佛。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别的都忘掉,贪瞋痴慢都忘掉,我也忘掉了。所以弥陀念久了就得定,定是什么?这些东西没有了。念的时候这个东西还在,你功夫不成熟,念力不够,你再努力,继续去念去。不要怀疑、不要后悔、不要退转,一直念下去。再念一段时间你就会发现,真的,清净心现前。清净心现前之后不能停止,还继续努力去念,一定会有一天豁然大悟,你就明心见性了。见性把我就真正找到了,我是什么?自性是我,萨婆若海是我,常寂光是我。这个身是不是我?是我,是我的一点点,好像我身上一根汗毛,我身上一个细胞。这个时候你才真正了解,遍法界虚空界是我,极乐世界是我,华藏世界也是我,阿弥陀佛是我,毗卢遮那也是我。都是自性变现,离开自性无有一法可得,全是我。常乐我净出现了,常是什么?不生不灭。永恒是常,就是惠能大师讲的「何期自性,本不生灭」,那是常,「本自清净」那是净,「本自具足」那是乐,「本无动摇」那是我,常乐我净,后头「能生万法」。你真正证得了,这是真的,一点不假,永恒的。

  「由上之经文可见」,举《大日经疏》、《大智度论》、《仁王经》,这些经文当中可见,「今日能闻能信此微妙净土法门之人,皆由过去生中已曾供养诸佛,广修众善,忆佛念佛,因此乃得诸佛威力加被,故今始能得如是广大法门」。不简单!我们在这一生当中,得人身、闻佛法,遇到这部经,你要晓得,多少菩萨羡慕!多少声闻、缘觉在那里盼望著他也有这个缘分,他没有遇到,为什么?善根福德不一样。正是《弥陀经》上所说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我们今天能遇到,就说明你在过去生中已经供养诸佛,你的善根深厚,你的福德广大。这个福德不是大富大贵,大富大贵没用处,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今天大富大贵你去问问看,他有没有烦恼?晚上睡不著觉,天天吃安眠药,我见过。他操心的事情太多,烦心的事情太多,他没有办法休息。所以说富而不乐,有千亿财富的人不快乐;贵而不乐,做到总统、做到国王,不乐!我有这个缘分跟他们接触,反而他对我很羡慕,为什么?我的生活快乐,没有忧虑、没有牵挂,什么都没有。他们太多了,太多怎么?放不下,患得患失,没有得到的想得到,得到怕丢掉,你说这多操心,活得多累!所以我们愈想,世间第一聪明人释迦牟尼佛,真聪明,统统都甩掉了,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得大自在。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操心的,遇到有缘众生,帮助他、教他。一生就干一桩事情,教学,快乐无比。所以我们要能够肯定,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过去生中有很深厚的善根,要不然你不可能有这个机缘。我们的同学,包括在电视机前面、在网路前面,或者是你听到这个光碟,都是大善根、大福德、大因缘,否则你怎么可能听得到!

  过去广修众善,忆佛念佛,我们不是这一生才开始念佛的。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广修众善,忆佛念佛,为什么没有往生?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个问题,你要小心。为什么?怕这一生又跟过去生一样,又不能往生。临命终时最后那一念不是阿弥陀佛,不知道你想到哪里去了,关键就是最后一念。最后一念要是想到妻子儿女,这种情执马上就堕落;想到你家里财富,舍不得放下;想到你那个地位,那么高的地位,不肯放下。总是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你还有贪恋的念头。什么时候这些贪恋念头统统放下、统统没有,一生的生活随遇而安,有很好,没有也很好,心地清净,一丝毫都不受干扰,你快乐无比,法喜充满,这才行,才能往生。这种功夫要现在就要学、就要留意,想著我过去生生世世学佛,就是最后这一个念头差错,又回到轮回去。这一生,因为过去深厚的善根福德,又遇到了。又遇到,这一念又错了,那还得搞一世,下一世再来,这个事情可麻烦了,这不是开玩笑的。所以,我们今天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有原因的。你看这个法门多少人不相信,这部经典多少人毁谤、多少人拒绝,为什么?他过去生中没有供养那么多诸佛,没有广修众善,没有忆佛念佛。所以他得不到诸佛威神加持,这一生遇到了也不相信,遇到了还排斥。这些事实真相我们都能够想像得到。

  「此净土法门广摄万法」,这一句是什么?这万法是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在这部经里,无量法门也在这部经里。不但在这部经里,再跟诸位说,就在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里头。我在这部经前面跟诸位说过,名号功德不可思议。这个名号展开是什么?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展开是《无量寿经》,细说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展开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古大德称这个经叫中本《华严》,跟《华严经》没有两样,这个地方说得少,《华严经》说得详细,内容完全相同。《华严经》展开,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这一切法再展开,十方如来无量无边累劫所说的一切法都在其中。你看看,展开,归纳起来就一句佛号。佛号的威神太大太大了!我们今天念为什么不起作用?没有信心,不相信,给你讲的这个半信半疑。什么时候你才能够接受?你要像我一样,把这个经念六十年,你就相信了,六十年的薰修。我也不是一开头就相信,我跟诸位说得很清楚。我进来是学哲学的,不是搞什么念佛求生净土的,我不相信这一套。大概在十几二十年才相信,我跟诸位说过,我相信是得力於《华严》、《法华》、《楞严》,相信这个念佛法门。特别是在《华严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这个里面得到启示,真正明白了。

  这部经,《无量寿经》,过去讲过十遍,讲黄念祖老居士的注解这是第一遍。为什么讲这个注解?我跟诸位说过,他注得太好,你要不去看那不太可惜了!对净宗信心不足就是了解不够,这个确确实实讲得太详细了,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得到真正的理解,能够建立信心,能够发出愿心。所以一定要讲。老居士注这部经的时候那种辛苦,我亲眼看到了。这个注解到后人没有人去读,没有人去研究,你看那番苦心,六年带著病,他不是健康的身体,拼命做,把这个完成,太了不起!我们也是知遇之恩,我报答他。在那个时候,弘扬这部经就是我们两个人,在国内他在讲,在海外我在讲。我们两个人遇到的时候无比的欢喜,那个时候没有人讲。我也没有看到这个注解,只看到夏老的会集本,我能看得懂,我能够体会。不能让夏老跟念老这种心血白费,那是多么可惜的事情。所以我就想,这部经我能活多久我就讲多久,我一遍一遍的讲,大概是一年讲一遍,每天讲四个小时,一年一遍。这个快讲完了,我就再讲第二遍,第二遍我把我做的科判会进来,这个章法、结构会更清楚,更容易明了、容易懂得。一遍一遍讲,遍遍不一样,每一遍都有悟处。所以,愈学愈欢喜,愈讲愈欢喜,法味无穷,古人所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