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六八集) 2011/8/3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四十九面第一行:
『设入大火』,「设者假设,盖谓倘因求法」,这句很重要,是为了求法,不是为别的事情,「身入大火」,亦『不应疑悔』。这是譬如法难,谚语常说好事多磨,磨就是折磨。学佛尤其学净土,学净土还决定要往生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好事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了,你干这种好事,没人找麻烦吗?不可能的。世间做一点好事都有嫉妒、障碍,这个大好事谁来找你麻烦?天魔外道。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想求求不到,今天看你走这条路,总得想办法把你拦住,把你破坏。这个事、这个理,我们不难体会,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理是什么?就是嫉妒、障碍,他自己不肯干,也不希望你们干。你们要假干无所谓,他在旁边笑话笑话你,你要真干的话,他肯定要来惹麻烦。「设入大火」,这是最大的一个灾难,这个火不是普通的火,劫火,这个劫火是什么?在宇宙当中这一个星系焚毁掉了。大乘里面讲世界,世界有成住坏空,在坏劫的末后为什么会变空?这整个世界、整个星系毁灭掉,我们知道太阳就是个火球。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所有的恒星全是火球,没有火的星球多半是行星,绕著大恒星转的。太阳有八个大行星,绕著太阳转,小行星不计其数,太多太多了。最小的行星,它的直径只有几公里的,三、四公里,五、六公里的,真的像一个小岛一样,它在太空当中它也是一颗行星,它也有自转、也有公转。
可是到一个星系毁灭的时候,就见到大火,佛经上讲的劫火,经上说这个火烧多大的范围?火灾烧到初禅天;换句话说,六道全没有了,全毁掉。水灾可以淹到二禅天,这叫大三灾,风灾可以吹坏三禅天,只有四禅没事。四禅叫福天,福报大,为什么说它福报大?这个三灾它没有。要修多大的福报你才能生四禅天,修大福报还得要修禅定,心地真正清净平等。但是这个地方给我们透了一个信息,这个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我们想四禅为什么不遭三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福报,除了修福之外,心要能定得下来,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不被外面境界所诱惑,原理就是这个。我们要是明白,我们认真学这些东西,我们地球上这些灾难肯定也能够回避,不是刻意的回避,自然的没有了。你居住的这个地方四面有灾难,你这里没有。我在澳洲听说有这么回事情,是个比丘尼的小道场,大概就一、二个人住,在这个里面每天念佛、拜佛。她住的这个地方是乡下,住在森林里面,遇到森林大火,森林里面所有的房子全烧掉,就是她这一间没烧,奇怪,四面都是火,只有它没有烧。媒体去访问她,她到图文巴来看我,给我报告这桩事情。看不出她有什么了不起的修行功夫,看不出来,为什么会有这奇迹?我们相信佛菩萨、护法神表法,你只要有一点点小功夫,你就能得到感应。这个感应最大的意义不是你,是让社会大众从这里感到启发,这个功德大。
这个功德我们相信是佛菩萨、是护法神做的,同时也鼓励这两个出家比丘尼,要认真努力念佛修行,小的感应你得到,将来还有大的,还有大灾大难不用害怕,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大灾难来了,众生没有这个福报,阿弥陀佛就接引你到极乐世界去;众生还有福报,阿弥陀佛会把你留下来,让你在这里继续表法。现在说法讲给人听,人家不相信,看到这奇迹,他就不能不感动。如果这个奇迹常常发现,到处有灾难,到处都发生这种事情,他们就会认真思考,应当要修善、要积德。世间荣华富贵、地位、权力、财富、威势,绝对不是你自己聪明智慧能够得到的,不是,怎么得到的?命里有的。你自己要多想想,比你聪明的人很多,比你有智慧的人很多,比你有福报、有权势的人也不少,会用手段他不输给你,为什么他什么都得不到?没有这个命。所以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个话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如果说没有道理,怎么能普遍传?没有道理别人就不说,几千年在社会上还流行,还有很多人说这桩事情,它不是没有道理,它道理太深、太微妙,不是我们凡夫能够体会得到的。
他命从哪来的?为什么他命里有,我命里没有?这桩事情佛法讲得透彻,人家过去生中有修,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没有种,我怎么会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没有去耕耘不可能有收获,这一定的道理。这些人间福报最大的是帝王,帝王不简单,中国历代的帝王,一般都能传十几代、二十几代,传几百年,你知道那个祖宗积多大的德,积多少世的德。我们回头再看看,这部经上所讲的,阿弥陀佛发愿之后,就积功累德修行,积了多久?五劫。中国谚语里面所说,一个帝王至少是十世以上,十世,积功累德十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这普通的。如果享国几百年,传宗二、三十代,那个十世不够,中国历代传承最多的是周朝,周朝传了三十多代。成汤传三十一代,好像周传三十六代八百多年,他祖宗积多大德!我们相信没有积德二十世,他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福报。孔子父亲的老岳父把女儿嫁给他,他是平民,而女儿非常优秀,为什么嫁给他?他看到孔家前面五代行善积德,他判断这个家里一定会出人才,把女儿嫁给他生了孔子。中国古人相信这些,懂得这个道理。暴发户是不会长久的,能维持三代就不得了,现在我们看到多少暴发户第二代就没有了,有的在自己晚年就破产,太多了,公司倒闭破产,就是一代都保不住。这是什么?德至薄者。他是做了好事积了功德,但是太薄不厚,要厚德载物。
所以我们看到阿弥陀佛,这在因地法藏比丘的时候发四十八愿,五劫修行这个德多厚!这在我们娑婆世界一个找不到。我们这个世界十世、二十世的积福,就很难,不容易。法藏比丘积德行善五劫,这是五大劫,这个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是修来的。我们有没有分?有分。为什么?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一体,他修,我们沾光,一体。但是我们要断恶修善、累功积德跟他才相应,他五劫成就了,我们一念就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些地方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极乐世界,对它不会怀疑,对自己念佛决定往生也不怀疑,你没有疑,你没有后悔,当中的挫折这是必然。在现前这个时代,最近这三百年我们都受科学感染,科学感染最严重的是什么?怀疑,科学是应该用怀疑的。但是圣人、圣学不能怀疑,佛学不能怀疑,为什么?它是亲证的境界,而这种亲证是圆满的证得,不是局部的。古圣先贤、诸佛菩萨讲得很好,你也能够证得,不是不能证得,为什么?性德永恒不变,不生不灭,真的是万德万能。只是凡夫有障碍,把它障碍住了,它不能现前,你得不到它受用。迷了,其实我们现在明白,也得受用,得的是负面的受用,中国古人讲八卦,「一阴一阳谓之道」。诸佛如来他这个路子是阳面,所以他得到正的受用;我们迷了之后走反面、走阴道,得的是负面作用。都没有离开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阳上觉,阴是迷。我们只要回头,佛法常讲回头是岸,一回头就向著阳光;不回头,背著阳光,阳光在那边。回过头来我们面向阳光,面向阳光就是一切则得其正,背著阳光一切皆得其邪,邪气,就这么个道理。
我们今天求法,求佛法、求圣贤之法、求正法,「身入大火」,这就是遭受磨难来折磨你,其实这些折磨也是消我们的业障。我们背弃性德,就是背弃阳光,造多少罪业,这些障碍、这些灾难不是替我们消业障的吗?如果我们这个想法的时候,一切灾难、业障我们就甘心情愿来承受,不怨天、不尤人,欢欢喜喜,我们在受灾受难当中,不忘念佛,这个灾难很快就会消掉。我们自己有意思要消灾免难,佛号加持帮助我们太大,用清净平等心念佛,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是好事不是坏事。佛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不应疑悔」,不应该怀疑,不应该后悔。「当如弥陀因地」,像法藏比丘那么样的勇敢,「纵使身止诸苦中」,这也是假设的,纵使都是假设,我们身体在哪里?在众苦当中,三途六道这是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发愿向善,发愿行善,发愿学佛、学菩萨,发愿要成佛、成菩萨,这个心永远不退,无论怎样困苦灾难,不受它的影响。「始是深信切愿」,解释这两个字,什么叫深信?什么叫切愿?你真正能做到,这叫深信;真正不退转,这叫切愿。
底下的经文,「何以故?」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此地设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何以故就是为什么。「乃世尊自问之语」,世尊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的解释。「其下则从正反两面」,来解释这个意思,「深显其义」。第一个从正面说,「如《菩萨往生品》」,第四十二品我们念过,里面所说的,「彼等无量无数十方世界诸菩萨众,皆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信受奉行,悉生极乐」。彼等是十方世界诸佛刹土里面无量无数的菩萨,彼等是那些人,包括等觉菩萨,一直到三途的众生,皆求此微妙法门。众生这么苦,断烦恼、成佛道这么难,佛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让我们这些人都来成就?这个念头,我相信很多人都有。
我跟方老师学习的时间不长,大概只有三、四个月,老师给我讲「佛经哲学」,我才知道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有很深的道理、有很深的学问。我跟方老师认识是在春天,我记得那年是二、三月的时间,我跟章嘉大师认识是七、八月秋天的时候。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师见面就动了这个念头,向大师请教,这提出头一个问题,方老师告诉我佛经哲学,我知道佛经好,佛法的伟大。佛法里头有没有很简单、很容易,叫我们立刻就能契入境界的方法?我问这句话,跟这意思一样。我提出这个问题,章嘉大师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开示,那个时候还不懂什么叫开示,等他回答。等了多久?等了半个多钟点,我们就是两个眼睛看眼睛,一句话不说,半个多小时,说了一个字「有」。他这一个有,我们的精神就提起来,就特别注意了,他又不说话。停了大概六、七分钟,不算太长,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我是在十几年之后回想到当时这个场景,不是很简单的吗?他为什么不答覆,他要那么长的时间?我於是就体会到,我们年轻人心浮气躁,问了这么个问题,他看著我,一定要把我浮躁的习气统统定下来,他才说话。
为什么?以后我明白,心浮气躁,所谓左耳进右耳出去,说了没用。就是没有真诚恭敬心,提出问题像儿戏一样,说了你没有印象;他这么一个动作的方法,让我们就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一生请教多少高人,从来没有像章嘉大师这样的。说了个有,我们就心动了,动得很厉害,他就不说,让你再沉淀下来。完全沉淀下来时候才告诉你,给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习气很重,没有定功,听完之后好像是懂得,似懂非懂。马上我就又问第二个问题,从哪里下手?好像这两句话我有点懂得,我要从哪个地方下手?怎么个做法?他笑笑告诉我,他说话很慢,动作很慢,「布施」,这头一次。第二个星期他又找我,以后就变成习惯,每个星期都要去看他。他会用一、二个小时,他要没有事情两个小时,如果有事情的话一个小时,一定给我这个时间。第二个星期去他就教我,给我讲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才恍然大悟,什么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前生有没有修布施?你前生修财布施这一生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么一回事情。
这才晓得这叫做命运,命运不是神给的,命运不是上帝给的,也不是阎罗王给的,是你自己修的。自己修自己享受,修善得福,修不善得灾祸,全是自作自受,都是你自己安排的,不是别人安排的。自己不知道,佛知道,一个人一生所有的际遇,都是过去生中造的这些业。这些业可以改变,不是不能改变,为什么?所有一切法都不是定法,佛也无有定法可说。有定法就不契机,因为每个人念头刹那刹那都在那里变,非常不稳定,佛说法要契机,要契你现前的机,不是过去,不是未来,现前这才真正能得受用。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一个星期见一次面,许许多多的概念都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这个缘分非常难得。我们读经,一个星期读的所有问题都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很细心的给我解答。大师一生言语简单扼要,一点都不繁琐,没有废话,真正得受用。所以我们看到这些菩萨们,「皆求此微妙法门」,都是想到有没有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最有效果的,我们要是得到,一生不就成就了吗?「尊重听闻,信受奉行,悉生极乐」。他遇到了没有?遇到了,就是遇到这部经,就是遇到这个持名念佛的法门。
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大师没有教我念阿弥陀佛,没教我修净土,他教我念六字大明咒,这是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所以西藏藏教拜观音菩萨非常兴盛。六字大明咒他教给我,教我常常念,我向他老人家请教,这咒什么意思?他讲给我听。学咒这是必要的,为什么?咒是讲求三密相应,咒语是语密,这个三密是身口意,口念咒,心要观想,手要结印,手是身密,所以咒的意思不懂不行。他给我解释「唵嘛呢叭咪吽」,应该是这样念法的,唵是什么?身体,身里面包括身跟口;嘛呢是莲花,我们佛经上有翻译,翻嘛呢,嘛呢就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身口意,身跟口合在一起。唵嘛呢叭咪吽,翻成中国意思,第一个是身、莲花、保持、意,这是藏文的文法,藏文是从梵文变过来的,我们讲外国文法。我们中国人一定是讲,「保持身语意像莲花一样」,就这个意思。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它把污泥代表染法,一切不清净的,六道,以后我们知道那个代表六道。水,莲花的茎它要通过水,花开在水上面,在水代表清净,清净是什么?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染污的,花开在上面,染净都不染。这个咒语是这个意思,常常保持身语意像莲花一样,染净都不染,这个意思太好了。很多人一天到晚念,你问他什么?不知道。不知道,得不得利益?不能说不得利益,很难,为什么?他不晓得怎么修。如果真的用这句咒语,把自己的杂念、妄想给它念掉,那就真有好处。
这就是今天连科学都懂得,意念,意念要专注。佛在经典上讲了一句话,这是总纲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把心放在一个地方,专注在一个地方就得定,就开智慧。所以这句咒语不懂也没有关系,真的老实念,把心放在这上面,一点杂念都没有,跟念阿弥陀佛的效果是一样的。我念这个咒得定开悟了,我又遇到净宗法门,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行不行?行。「三辈往生」最后一段,就是讲这些人,他不是修净宗的,他是修学一般大乘的,修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把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定得生。往生净土真正的真因,是心净则佛土净,他能够用修学的方法把他的清净心念出来。我们了解这个咒语里头的意思,那就不一样,我们可以观想,念到这句话就会想到: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你会想到。观想非常重要,我们拜佛,拜哪一尊佛你得想哪一尊佛。如果我们回向给一个人,回向给鬼神,回向哪个你得想著那个,他才真正得到;你如果光是回向,你不想他得不到。观想是什么?意念,意念太重要,你心里有观想,没有形式他都得利益。
我们在《影尘回忆录》里头,看到倓虚法师没有出家之前,他们在一起学佛,他有个好朋友刘居士,以后也出家。这个刘居士很难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专读《楞严经》,念了八年,天天读,八载寒窗读《楞严》,有一点功夫。什么功夫?心地清净,杂念少了,他的冤亲债主就求他超度。那时候没出家,几个人开了个中药铺,中午没事情干的时候,没有客人,在柜台上打瞌睡,他就看见两个人进店里面来,实际上他在作梦,两个人是熟人。来的时候心里很害怕,为什么?这两个人因为财务纠纷,跟刘居士打官司,官司刘居士赢了,这两个人上吊死了。他也很后悔,不应该为这点事情让人家把命送掉,所以心里也很不安。现在看到这两个人来了,知道他死了这不是人,是鬼,是来找麻烦的,但是看他的态度,很温和,走到他面前就跪在地下,他就问他:你们两个来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他说「求超度」。心就定了,晓得不找麻烦,求超度。他说:行,用什么方法超度?「只要你答应就行」。行,我答应你。看到这个鬼魂踩著他的膝盖、踩著肩膀,升天去了。接著又来了一个女的、一个小孩,再一看是他前面的太太,带他的小儿子,都死了的。看到他们两个来的时候,也问她:你来做什么?「求超度」,一样的方式,「只要你答应」,好,答应你。跟前面那鬼一样,踩著他膝盖,踩著肩膀就升天了。这什么形式都没有,意念,什么意念?他读《楞严经》的功夫。你没有八载寒窗读《楞严》,你哪有这个能力超度?阿弥陀佛加持我们,凭什么?因地四十八愿五劫修行的功夫,那有多大的力量!刘居士才八年的时间读《楞严经》,就有这个能力。你没有这个能力,拿什么去回向,去超度别人?得有东西才行。所以超度这个事情做多了,如果自己没有德、没有行,不但超度不了,恐怕超度那些鬼魂都来找你麻烦,你跟他们开玩笑,你把他找来,超度不了。得点什么好处?大概施食的时候请他吃一顿饭,除此之外他得不到好处。那不修行怎么行?不闻法怎么行?
所以此地,於此微妙法门,这个微妙法门就是《无量寿经》,就是讲的这部经,尊重听闻,然后信受奉行。听闻要尊重,没有尊重,你听不进去,所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为什么?没有心,我们今天讲注意,意就是意念;注是什么?把意念注入进去,你才听懂,你才听明白。你的意念不在,常讲你心不在焉,你怎么会听到东西?这就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没有恭敬心,这尊敬,没有尊敬心,对这桩事情没看重,轻视它、藐视它,来听听、看看你们究竟搞些什么玩意,你来听来闻,跟不听不闻没什么两样。现在我们知道佛教承传最困难的,到哪里去找一个尊重佛法的人、尊重经典的人、尊重老师的人,找不到,没有这个条件,他就没有资格承传;要来接受传法这是必须具有的条件,这很难。真正遇到一定要好好的栽培,听闻之后,要观察他是不是真的恭敬,真有诚敬心,他就有信受奉行。听的时候很恭敬,毕恭毕敬的,后面他阳奉阴违,他完全没有做到,那是假的。要细心观察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接受,真信、真接受,他就落实在生活当中他做到,处事待人接物决定不像以前这种迷惑颠倒的观念。所以有这八个字「尊重听闻,信受奉行」,他就决定会到极乐世界,就「悉生极乐」,这个我们要学。
第二,反面说,「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缘分不够,很多菩萨真的想得到这部经、得到这个方法,无缘。缘实在就在眼前,方老师单独教我,他会不会单独教别人?肯定会,只要你有诚心。中国古人所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尊师重道,你有真正尊师重道,他会特别教你。中国古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生在世什么是大事?一代一代传下去是大事,传不下去就完了,就断绝。前一代传给我的,我再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再传下一代,永远传下去,这是第一桩大事,没有比这个更大事情。遇到传人你不传,这个罪过可不得了;遇不到,你传没用处,他不肯干。所以,遇到一定传。你要是遇到,你能不传吗?你能不爱护他吗?你能不帮助他吗?所以方老师并不是重视我这个人,我这个人是个普通人,跟一般人没两样,只是尊师重道这个心不一样,信受奉行这个态度不一样。章嘉大师又何尝不如是!对我们这个年轻人特别爱护,一个星期没去,他就让他的副官打电话找我,是不是生病了,怎么没来?这样的关怀,你就不好意思不去。为什么?老师常常念著你,你怎么能不去!父母对待儿女,老师对待学生,都是希望他能够承传道统,承传家业,从前家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不是儿女多,儿女多,一个承传都没有,那还是不孝,还是无后为大,那个后不是儿女多,是儿女当中有人能够继承。继承道统、继承学术的,都要靠父母好好的去栽培,让这个小孩从小心里就有个概念,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要有这个概念。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没有缘分,缘分还是自己,自己真肯学他就有缘,自己不肯学就没有缘。好学,得要精进,得要依教奉行,这才能产生效果。
「下一品中复云」,下一品就是四十四品,「有一亿菩萨以不闻此经而退转於无上菩提。是从反面以劝坚信也」。到底下我们看到,因为不闻此经,不闻此经是什么?你不能在这一生证不退转。换句话说,不往生极乐世界,你就离不了六道轮回,不离六道轮回,一投胎一转世,前生都忘光,马上就退转,大幅度的退转,这是肯定的。这个事情我们知道,所以这是从反面劝大家坚定信愿。末后总结全品,慈悲咐嘱,谕云:『是故汝等,应求此法』,这最后一句,多么恳切,因为这些缘故,大家一定要求这个法门,认真去学习,依教奉行,这就是求取的意思。我们看下面: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念老注解提起,「北京净莲寺长老慈舟老法师《无量寿经科判》」。慈老法师《无量寿经科判》,我第一次跟黄念老在北京见面,他就把这份《科判》送给我,是油印的本子。我们也多方面去找,把夏莲老最初的会集本找到,现在我们印了一千册留著做纪念。这个本子前面有慈舟法师的科判,这个本子是最早会集的,用三年的时间,就是他第一次的稿本,是以魏默深的本子做基础,将魏默深这个本子做校订,补充一些东西进去,一共是三十七品。可能当时老居士想到三十七道品,把全经分为三十七品,所以慈舟老法师的科判是三十七品的科判。以后感到这个校订还是不足,还是不满意,所以就干脆重新再作会集,就是现在我们用的本子,将全经分为四十八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用这个来分四十八品。这个经我在早年把它作了一个很详细的科判,我们有《科会》流通,我这个科判,最主要的资料还是参考慈舟法师的三十七品的科判。我们这一次《大经解演义》,讲完之后我想讲第二遍,第二遍还是用黄念老的注解,用他全部的注解,但是段落就不是他这个分法。我们有很细的一个科分出来,然后将这个注解注入经文的后面,做一个科会,注解的科会,我们读起来会更醒目,更容易懂,更清楚,总是一遍比一遍好。我们也用一年的时间来学习《科解》,加一个科判,就是科判跟注解。「谓本品内容为法师不退得记为劝」。这个意思是说「能演说本经者,信行不退」,你真信,真正依照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修行,「即得受记」,以这个来劝导讲经的法师以及听众。慈老这个说法说得好,「契合经旨」,对於本经的宗旨符合,不违背。在这品文,「初明说法得利,中段明不闻退转,并劝为他演说」,后面「末段受菩提记」。现在请看经文:
【若於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於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
念老这一段,我在科判里面把它分成四段,所以分得很详细,每一段每一段很清楚,每一段都有个小标题,叫科题。现在有些同学在帮助我做这本子,做科注。我们看念老注解,『正法灭时』。「一代佛化」,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教化众生,他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经历这三个时期。下面引用嘉祥师《法华经义疏》,这是《法华经》注解,里面说这些事情。「佛虽去世」,释迦牟尼佛灭度,佛的法运从释迦牟尼佛灭度说起。一代佛化,历正法、像法、末法三时。「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的时间还不远,教学那些规矩都在,都没有改动,跟佛在世的时候差不多,所以那些佛弟子都能够保持,都能够遵守,依教奉行,这叫正法时期。「佛去世久」,时间愈来愈久,「道化讹替」,讲这些道,教化众生的这些方法有了改变,跟正法时候不像,这就叫「像法」。虽有改变,还可以,还有一点像,这叫像法。「转复微末,谓末法时」,像法之后,跟佛的教法实在讲愈去愈远,完全不像,这就叫末法。「所云正者证也」,这就很具体给我们说出来,「像者似也。末者微也」。
下面《仁王经疏》里面讲得很清楚,比前面讲得清楚,「有教有行,有得果证,名为正法」。依照佛法修行,虽然佛不在世,真正持戒修定,确确实实能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的不多,但是证初果、二果多,三果也不少,这是正法,有修有证。像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证,名为像法」,还相似,有讲经、有学教的,有真正依教奉行的,但是没有证果的,这叫相似,相似就不是纯真。再往后去,「唯有其教,无行无证,名为末法」。现在是什么?末法是还有教,讲经教学有,但是没有行、没有证。如果讲经教学都没有,末法后头就会灭法,法就灭了,就没有了,这个很恐怖。我们读这一段文,我们自己自动发心要做佛的弟子,做佛的弟子把佛的法灭掉,佛希不希望有这样的弟子?真有很多,这是怎么回事情?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告诉释迦牟尼佛,他发了个心要把佛法灭掉。佛告诉他:佛的法是正法,没有人能够把正灭掉,只听说邪不胜正,没有听说邪能把正灭掉。波旬就说:「等到你末法的时候,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来灭你的法」。佛听了,一句话不说,流眼泪,现在我们遭遇的,就是在这个临界点,我们亲眼看到。不但佛法要灭,罗马教廷陶然主教告诉我,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他说如果像这样下去,二、三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信仰宗教的人。其他宗教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当时提出来的,宗教要回归到教育。
「唯有其教,无行无证」,我们要把它从灭法回到末法,再从末法回归到像法,从像法再回归到正法,是这么一路衰下来的,我们还想办法把它提上去。想在这个时候做到像法、正法是做不到,你只能提升一段,你不能再向上提升,再向上提升是底下一代人他们的事情。佛法真正要能恢复到像法、恢复到正法,真有人真正努力,要几代?我们想到至少要五代以上。这话根据什么说的?根据禅宗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把禅宗传到中国传几个人?传一个。达摩传一个慧可,慧可也是传一个,传到第六代,五祖传给六祖,六祖才把它发扬光大,传了四十三个人,这四十三个人再广泛的传,传遍全中国,禅宗在中国开花结果。所以今天最重要的灯火相传,不能让它灭掉,一个、两个就很可贵,它不至於断掉。这一个、两个,不但要讲还要行,净宗的证果就是往生,容易,不难。禅大彻大悟可不是容易事情,黄念老告诉我,而今而后禅跟密都没有证得的人,众生根性不行了。学禅不能得定,不要说开悟,得定都得不到;学密的人不能得相应,三密相应他做不到;学教的人没有了,不学了,纵然学了,一年讲几天,做做样子,不能坚持。一定要坚持不改变,释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没有听说哪一天放假,天天干,没有一天休息,乐此不疲,天天讲。学生当中真的依教奉行,证须陀洹的太多太多,初果、二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些小乘果位的人非常可观,大乘菩萨果位的人不乏其人,这是正法。正法久住是我们的向往,念念不忘,所以有念必成,但是决定不是在我们这个年代,也不是在下一代,至少得五代以后,我们要努力把根扎好。真正遇到有缘人,有缘人经上讲得好,他是再来人,「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这再来人,不是再来人做不到。
「至於正法像法末法所经历之年数,诸经之说不一。古德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但是也有一个说法,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五百年,怎么一千年变成五百年?是大爱道出家,佛的姨母,僧团里面有女众,正法就减少五百年,有此一说。但是另有一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那一千年是正法,佛法传到中国来正好是像法,像是禅成就。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是像法刚刚开始,那就正法刚刚结束,这个对於佛法传到中国来的说法很适合。佛法传到中国,现在将近二千年,公元六十七年,中国的帝王汉明帝派特使迎请到中国来的。当时印度的两位法师摩腾、竺法兰,他们在现在的西域新疆这一带,已经到这边,在这一带弘扬佛法,汉朝的使节就在这个地方遇到,遇到就把他们请到中国来。佛法正式传入中国,带著经书、带著佛像,两个出家人,三宝正式到中国,到二0六七年整整二千年。接近二千年,像法一千年过去,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也过去了,今年是第三个一千年的第三十八年。所以我们说整数,末法还有九千年,这九千年当中,佛法会不会灭掉?我们对这个都很关心。
我向章嘉大师请教,佛法会不会灭掉?他告诉我,佛说的不会错,佛没有妄语,佛说末法还有九千年,肯定佛法不会灭掉。但是佛法有兴有衰,这是不能避免的,九千年当中有兴有衰。现在佛法是衰到低谷,似乎是灭法,还会起来,什么人带起来?就是这经上讲的,「当有众生,值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他们会乘愿再来把佛法再兴起来,再兴起来绝对不是我们想像那么快,因为这个社会元气大伤,遭到这个乱世,地球的这些灾变,元气大衰,再慢慢恢复。好像人生病,生了一场大病,不会一下突然好,要相当时间去调养,慢慢恢复健康,这个道理我们能懂。所以最重要的我们要认真修学,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经上所说的,续佛慧命的这些人都是善根非常深厚,过去供养无数诸佛如来,得弥陀加持,得诸佛加持,又到人间来了。哪些人?夏莲居是不是?他来干什么的?他来为我们整理经典的,来给我们会集一个好的本子,让末法九千年依这个本子就能得度。黄念老是不是?也是的。他来干什么的?他来给我们会集注解。注解不是黄念老的,注解里头有佛经八十三部,有祖师的论注一百零一部,还有日本、韩国的净宗大德有九部。所以这个注子是集注,集诸经、祖师大德对於《无量寿经》的解释,总共一百九十三种,集注。现在这两个人走了,这桩事情落在我们身上,我们承受多大压力、多辛苦,我们也要做给下一代的人看。
怎样才能够得佛法真实利益?必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道理我们懂得,可是我们得做出来给人看。我们懂得,自己没有做,会引起别人怀疑,所以不能不认真去做。怎么做法?这里说得很清楚,「唯有其教」,教没有了就变成灭法。我们做了五十三年,五十三年有教、也有行,没有证,行不够、不足,我们要把行补起来。怎么补法?戒没有,规矩没有,所以今天在家「十善业道」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这就无行。「唯有其教,无行无证」,这叫末法,末法下面灭法。为什么做不到?不能怪现在人,与环境有关系,与历史有关系,中国人把古圣先贤的教诲疏忽至少两百年。满清慈禧太后执政,对於传统、对於佛教就疏忽,可以说这起因从她开始,她不尊重传统,不尊重佛教。清朝历代帝王都是三宝弟子,哪个帝王对佛教不尊重!只有她,她自称老佛爷,把别的佛菩萨都放在她下面,她是老佛爷,你说有什么法子?上行下效,所以大家都对佛教慢慢就看轻了。满清亡国到今年一百年,前一百年疏忽,这一百年的时候排斥,不想要了。中国传统的东西也不想要,认为那是封建,那是从前古代帝王骗人的。认为佛教是迷信,讲经说法人少了,太少太少,所以教没有了。这个事情非常严重,如果说是连教都没有,就是讲经的没有了,就不叫末法,叫灭法,法就灭了。还有讲经的,没有修行的、没有证果的,这叫末法,讲经的都没有,佛法就灭了。
至於正法、像法、末法所讲的年数,「诸经之说不一。古德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我刚才说过了。这些事情,早年我都向章嘉大师请教过,他老人家叫我一定要相信佛所说的。佛所讲的,他老人家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照我们中国传统的记载,今年是佛灭度之后三千零三十八年,不是二千五百多年,那是外国人讲的。三千零三十八年,老一辈的像虚云老和尚、倓虚法师、谛闲法师,都用这个年代;换句话说,下面还有九千年。佛法会不会灭?章嘉大师告诉我,信佛,佛法不会灭,九千年当中佛法有兴有衰,这肯定有的。现在我们是遇到衰,衰到低谷,会有人把它带起来,哪些人呢?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这些有大善根的人,过去曾经供养诸佛如来,现在得阿弥陀佛、得诸佛菩萨的加持,他到世间来投胎,慢慢会把佛教兴旺起来。但是这个兴旺不是我们这一代,至少五代之后,好像一个人生病,得了一场大病,要恢复健康得慢慢来,总要有一段时间去休养。所以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把根照顾好,根不能断,灯火相传,传一个都行。就像达摩祖师在中国单传,一代就传一个人,传到六祖才真正发扬光大,六祖传四十三个人,这四十三个人传遍全中国。所以佛教再兴至少要五代,不要以为我们这一代、下一代就可以复兴,不可能,受的伤太重,没有那么快恢复。灯火相传要留意,要是遇到这些再来人,真信、真能放下、真能吃苦、真能持戒、真干,这样的人,我们得全心全力照顾他,来培养他,一代有一个就行了,就不错,有二、三个就很难得,总得三、四代之后才能看出复兴的气象。
我们看下面文,「正法灭时,广指像法与末法。当前正是末法之时,此时之众生,善根逊前」,善根不如前一代,「但其中必仍有过去生中广修功德,当前供佛念佛之人」。我们常常听说有这种人,我们要给他做好样子,要带头做出样子给他看,要有信心、要有愿心,一心一意学习圣贤传统教育,学习大乘佛法。怎么个学习?无论世法、佛法,道理是一个,《三字经》上所说的「教之道,贵以专」,佛法常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比什么都重要。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印光大师所说的诚敬,真诚恭敬,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尊师重道。这个人不孝父母,不重视圣贤的教诲,不重视佛法的经典,他什么都学不到。如果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个人就有能力做到,就有能力承传。我们对这样的人就特别照顾,要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他是传统文化的传人,是大乘佛法的传人,我们要认识,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学要专,不能杂,不要多。佛法修学的目标是什么?是开智慧、开悟,不是说你读多少经,那个没有关系。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决定要遵守三无漏学这个次第。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这种方法儒采用,儒家也用戒定慧,道也采用,所以这两千年来儒释道里头出多少高人,都用这个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是假的,这一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去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四十九面第一行:
『设入大火』,「设者假设,盖谓倘因求法」,这句很重要,是为了求法,不是为别的事情,「身入大火」,亦『不应疑悔』。这是譬如法难,谚语常说好事多磨,磨就是折磨。学佛尤其学净土,学净土还决定要往生亲近阿弥陀佛,这个好事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好事,没有比这个更好了,你干这种好事,没人找麻烦吗?不可能的。世间做一点好事都有嫉妒、障碍,这个大好事谁来找你麻烦?天魔外道。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想求求不到,今天看你走这条路,总得想办法把你拦住,把你破坏。这个事、这个理,我们不难体会,所谓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个理是什么?就是嫉妒、障碍,他自己不肯干,也不希望你们干。你们要假干无所谓,他在旁边笑话笑话你,你要真干的话,他肯定要来惹麻烦。「设入大火」,这是最大的一个灾难,这个火不是普通的火,劫火,这个劫火是什么?在宇宙当中这一个星系焚毁掉了。大乘里面讲世界,世界有成住坏空,在坏劫的末后为什么会变空?这整个世界、整个星系毁灭掉,我们知道太阳就是个火球。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之间所有的恒星全是火球,没有火的星球多半是行星,绕著大恒星转的。太阳有八个大行星,绕著太阳转,小行星不计其数,太多太多了。最小的行星,它的直径只有几公里的,三、四公里,五、六公里的,真的像一个小岛一样,它在太空当中它也是一颗行星,它也有自转、也有公转。
可是到一个星系毁灭的时候,就见到大火,佛经上讲的劫火,经上说这个火烧多大的范围?火灾烧到初禅天;换句话说,六道全没有了,全毁掉。水灾可以淹到二禅天,这叫大三灾,风灾可以吹坏三禅天,只有四禅没事。四禅叫福天,福报大,为什么说它福报大?这个三灾它没有。要修多大的福报你才能生四禅天,修大福报还得要修禅定,心地真正清净平等。但是这个地方给我们透了一个信息,这个我们要细心去体会,我们想四禅为什么不遭三灾,为什么有那么大的福报,除了修福之外,心要能定得下来,不被外面境界所动摇,不被外面境界所诱惑,原理就是这个。我们要是明白,我们认真学这些东西,我们地球上这些灾难肯定也能够回避,不是刻意的回避,自然的没有了。你居住的这个地方四面有灾难,你这里没有。我在澳洲听说有这么回事情,是个比丘尼的小道场,大概就一、二个人住,在这个里面每天念佛、拜佛。她住的这个地方是乡下,住在森林里面,遇到森林大火,森林里面所有的房子全烧掉,就是她这一间没烧,奇怪,四面都是火,只有它没有烧。媒体去访问她,她到图文巴来看我,给我报告这桩事情。看不出她有什么了不起的修行功夫,看不出来,为什么会有这奇迹?我们相信佛菩萨、护法神表法,你只要有一点点小功夫,你就能得到感应。这个感应最大的意义不是你,是让社会大众从这里感到启发,这个功德大。
这个功德我们相信是佛菩萨、是护法神做的,同时也鼓励这两个出家比丘尼,要认真努力念佛修行,小的感应你得到,将来还有大的,还有大灾大难不用害怕,老实念佛求生净土。大灾难来了,众生没有这个福报,阿弥陀佛就接引你到极乐世界去;众生还有福报,阿弥陀佛会把你留下来,让你在这里继续表法。现在说法讲给人听,人家不相信,看到这奇迹,他就不能不感动。如果这个奇迹常常发现,到处有灾难,到处都发生这种事情,他们就会认真思考,应当要修善、要积德。世间荣华富贵、地位、权力、财富、威势,绝对不是你自己聪明智慧能够得到的,不是,怎么得到的?命里有的。你自己要多想想,比你聪明的人很多,比你有智慧的人很多,比你有福报、有权势的人也不少,会用手段他不输给你,为什么他什么都得不到?没有这个命。所以中国谚语有一句话说,「一生皆是命,半点不由人」,这个话在中国流行了几千年,如果说没有道理,怎么能普遍传?没有道理别人就不说,几千年在社会上还流行,还有很多人说这桩事情,它不是没有道理,它道理太深、太微妙,不是我们凡夫能够体会得到的。
他命从哪来的?为什么他命里有,我命里没有?这桩事情佛法讲得透彻,人家过去生中有修,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我没有种,我怎么会得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没有去耕耘不可能有收获,这一定的道理。这些人间福报最大的是帝王,帝王不简单,中国历代的帝王,一般都能传十几代、二十几代,传几百年,你知道那个祖宗积多大的德,积多少世的德。我们回头再看看,这部经上所讲的,阿弥陀佛发愿之后,就积功累德修行,积了多久?五劫。中国谚语里面所说,一个帝王至少是十世以上,十世,积功累德十世才有这么大的福报,这普通的。如果享国几百年,传宗二、三十代,那个十世不够,中国历代传承最多的是周朝,周朝传了三十多代。成汤传三十一代,好像周传三十六代八百多年,他祖宗积多大德!我们相信没有积德二十世,他不可能有这么大的福报。孔子父亲的老岳父把女儿嫁给他,他是平民,而女儿非常优秀,为什么嫁给他?他看到孔家前面五代行善积德,他判断这个家里一定会出人才,把女儿嫁给他生了孔子。中国古人相信这些,懂得这个道理。暴发户是不会长久的,能维持三代就不得了,现在我们看到多少暴发户第二代就没有了,有的在自己晚年就破产,太多了,公司倒闭破产,就是一代都保不住。这是什么?德至薄者。他是做了好事积了功德,但是太薄不厚,要厚德载物。
所以我们看到阿弥陀佛,这在因地法藏比丘的时候发四十八愿,五劫修行这个德多厚!这在我们娑婆世界一个找不到。我们这个世界十世、二十世的积福,就很难,不容易。法藏比丘积德行善五劫,这是五大劫,这个功德成就了极乐世界,所以极乐世界是修来的。我们有没有分?有分。为什么?阿弥陀佛跟我们是一体,他修,我们沾光,一体。但是我们要断恶修善、累功积德跟他才相应,他五劫成就了,我们一念就相应,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些地方你真搞清楚、搞明白,你就知道极乐世界,对它不会怀疑,对自己念佛决定往生也不怀疑,你没有疑,你没有后悔,当中的挫折这是必然。在现前这个时代,最近这三百年我们都受科学感染,科学感染最严重的是什么?怀疑,科学是应该用怀疑的。但是圣人、圣学不能怀疑,佛学不能怀疑,为什么?它是亲证的境界,而这种亲证是圆满的证得,不是局部的。古圣先贤、诸佛菩萨讲得很好,你也能够证得,不是不能证得,为什么?性德永恒不变,不生不灭,真的是万德万能。只是凡夫有障碍,把它障碍住了,它不能现前,你得不到它受用。迷了,其实我们现在明白,也得受用,得的是负面的受用,中国古人讲八卦,「一阴一阳谓之道」。诸佛如来他这个路子是阳面,所以他得到正的受用;我们迷了之后走反面、走阴道,得的是负面作用。都没有离开道,一阴一阳谓之道,阳上觉,阴是迷。我们只要回头,佛法常讲回头是岸,一回头就向著阳光;不回头,背著阳光,阳光在那边。回过头来我们面向阳光,面向阳光就是一切则得其正,背著阳光一切皆得其邪,邪气,就这么个道理。
我们今天求法,求佛法、求圣贤之法、求正法,「身入大火」,这就是遭受磨难来折磨你,其实这些折磨也是消我们的业障。我们背弃性德,就是背弃阳光,造多少罪业,这些障碍、这些灾难不是替我们消业障的吗?如果我们这个想法的时候,一切灾难、业障我们就甘心情愿来承受,不怨天、不尤人,欢欢喜喜,我们在受灾受难当中,不忘念佛,这个灾难很快就会消掉。我们自己有意思要消灾免难,佛号加持帮助我们太大,用清净平等心念佛,念一声佛号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所以是好事不是坏事。佛在此地特别提醒我们,「不应疑悔」,不应该怀疑,不应该后悔。「当如弥陀因地」,像法藏比丘那么样的勇敢,「纵使身止诸苦中」,这也是假设的,纵使都是假设,我们身体在哪里?在众苦当中,三途六道这是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我发愿向善,发愿行善,发愿学佛、学菩萨,发愿要成佛、成菩萨,这个心永远不退,无论怎样困苦灾难,不受它的影响。「始是深信切愿」,解释这两个字,什么叫深信?什么叫切愿?你真正能做到,这叫深信;真正不退转,这叫切愿。
底下的经文,「何以故?」这是释迦牟尼佛在此地设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何以故就是为什么。「乃世尊自问之语」,世尊来帮助我们进一步的解释。「其下则从正反两面」,来解释这个意思,「深显其义」。第一个从正面说,「如《菩萨往生品》」,第四十二品我们念过,里面所说的,「彼等无量无数十方世界诸菩萨众,皆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信受奉行,悉生极乐」。彼等是十方世界诸佛刹土里面无量无数的菩萨,彼等是那些人,包括等觉菩萨,一直到三途的众生,皆求此微妙法门。众生这么苦,断烦恼、成佛道这么难,佛有没有一个简单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让我们这些人都来成就?这个念头,我相信很多人都有。
我跟方老师学习的时间不长,大概只有三、四个月,老师给我讲「佛经哲学」,我才知道佛教不是迷信,佛教有很深的道理、有很深的学问。我跟方老师认识是在春天,我记得那年是二、三月的时间,我跟章嘉大师认识是七、八月秋天的时候。我第一天跟章嘉大师见面就动了这个念头,向大师请教,这提出头一个问题,方老师告诉我佛经哲学,我知道佛经好,佛法的伟大。佛法里头有没有很简单、很容易,叫我们立刻就能契入境界的方法?我问这句话,跟这意思一样。我提出这个问题,章嘉大师看著我,我也看著他等他开示,那个时候还不懂什么叫开示,等他回答。等了多久?等了半个多钟点,我们就是两个眼睛看眼睛,一句话不说,半个多小时,说了一个字「有」。他这一个有,我们的精神就提起来,就特别注意了,他又不说话。停了大概六、七分钟,不算太长,告诉我「看得破,放得下」。我是在十几年之后回想到当时这个场景,不是很简单的吗?他为什么不答覆,他要那么长的时间?我於是就体会到,我们年轻人心浮气躁,问了这么个问题,他看著我,一定要把我浮躁的习气统统定下来,他才说话。
为什么?以后我明白,心浮气躁,所谓左耳进右耳出去,说了没用。就是没有真诚恭敬心,提出问题像儿戏一样,说了你没有印象;他这么一个动作的方法,让我们就非常深刻的印象。我们一生请教多少高人,从来没有像章嘉大师这样的。说了个有,我们就心动了,动得很厉害,他就不说,让你再沉淀下来。完全沉淀下来时候才告诉你,给我讲六个字「看得破,放得下」。我们习气很重,没有定功,听完之后好像是懂得,似懂非懂。马上我就又问第二个问题,从哪里下手?好像这两句话我有点懂得,我要从哪个地方下手?怎么个做法?他笑笑告诉我,他说话很慢,动作很慢,「布施」,这头一次。第二个星期他又找我,以后就变成习惯,每个星期都要去看他。他会用一、二个小时,他要没有事情两个小时,如果有事情的话一个小时,一定给我这个时间。第二个星期去他就教我,给我讲三种布施,「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我们才恍然大悟,什么叫「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你前生有没有修布施?你前生修财布施这一生得财富,修法布施得聪明智慧,修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这么一回事情。
这才晓得这叫做命运,命运不是神给的,命运不是上帝给的,也不是阎罗王给的,是你自己修的。自己修自己享受,修善得福,修不善得灾祸,全是自作自受,都是你自己安排的,不是别人安排的。自己不知道,佛知道,一个人一生所有的际遇,都是过去生中造的这些业。这些业可以改变,不是不能改变,为什么?所有一切法都不是定法,佛也无有定法可说。有定法就不契机,因为每个人念头刹那刹那都在那里变,非常不稳定,佛说法要契机,要契你现前的机,不是过去,不是未来,现前这才真正能得受用。我跟章嘉大师三年,一个星期见一次面,许许多多的概念都是他老人家给我奠定的,这个缘分非常难得。我们读经,一个星期读的所有问题都向他老人家请教,他很细心的给我解答。大师一生言语简单扼要,一点都不繁琐,没有废话,真正得受用。所以我们看到这些菩萨们,「皆求此微妙法门」,都是想到有没有最简单的、最容易的、最有效果的,我们要是得到,一生不就成就了吗?「尊重听闻,信受奉行,悉生极乐」。他遇到了没有?遇到了,就是遇到这部经,就是遇到这个持名念佛的法门。
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大师没有教我念阿弥陀佛,没教我修净土,他教我念六字大明咒,这是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方法,所以西藏藏教拜观音菩萨非常兴盛。六字大明咒他教给我,教我常常念,我向他老人家请教,这咒什么意思?他讲给我听。学咒这是必要的,为什么?咒是讲求三密相应,咒语是语密,这个三密是身口意,口念咒,心要观想,手要结印,手是身密,所以咒的意思不懂不行。他给我解释「唵嘛呢叭咪吽」,应该是这样念法的,唵是什么?身体,身里面包括身跟口;嘛呢是莲花,我们佛经上有翻译,翻嘛呢,嘛呢就是莲花;叭咪是保持;吽是意,身口意,身跟口合在一起。唵嘛呢叭咪吽,翻成中国意思,第一个是身、莲花、保持、意,这是藏文的文法,藏文是从梵文变过来的,我们讲外国文法。我们中国人一定是讲,「保持身语意像莲花一样」,就这个意思。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它把污泥代表染法,一切不清净的,六道,以后我们知道那个代表六道。水,莲花的茎它要通过水,花开在水上面,在水代表清净,清净是什么?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秽土,染污的,花开在上面,染净都不染。这个咒语是这个意思,常常保持身语意像莲花一样,染净都不染,这个意思太好了。很多人一天到晚念,你问他什么?不知道。不知道,得不得利益?不能说不得利益,很难,为什么?他不晓得怎么修。如果真的用这句咒语,把自己的杂念、妄想给它念掉,那就真有好处。
这就是今天连科学都懂得,意念,意念要专注。佛在经典上讲了一句话,这是总纲领,「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你把心放在一个地方,专注在一个地方就得定,就开智慧。所以这句咒语不懂也没有关系,真的老实念,把心放在这上面,一点杂念都没有,跟念阿弥陀佛的效果是一样的。我念这个咒得定开悟了,我又遇到净宗法门,念阿弥陀佛到极乐世界去行不行?行。「三辈往生」最后一段,就是讲这些人,他不是修净宗的,他是修学一般大乘的,修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把功德回向求生净土,决定得生。往生净土真正的真因,是心净则佛土净,他能够用修学的方法把他的清净心念出来。我们了解这个咒语里头的意思,那就不一样,我们可以观想,念到这句话就会想到:身心清净一尘不染,你会想到。观想非常重要,我们拜佛,拜哪一尊佛你得想哪一尊佛。如果我们回向给一个人,回向给鬼神,回向哪个你得想著那个,他才真正得到;你如果光是回向,你不想他得不到。观想是什么?意念,意念太重要,你心里有观想,没有形式他都得利益。
我们在《影尘回忆录》里头,看到倓虚法师没有出家之前,他们在一起学佛,他有个好朋友刘居士,以后也出家。这个刘居士很难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他专读《楞严经》,念了八年,天天读,八载寒窗读《楞严》,有一点功夫。什么功夫?心地清净,杂念少了,他的冤亲债主就求他超度。那时候没出家,几个人开了个中药铺,中午没事情干的时候,没有客人,在柜台上打瞌睡,他就看见两个人进店里面来,实际上他在作梦,两个人是熟人。来的时候心里很害怕,为什么?这两个人因为财务纠纷,跟刘居士打官司,官司刘居士赢了,这两个人上吊死了。他也很后悔,不应该为这点事情让人家把命送掉,所以心里也很不安。现在看到这两个人来了,知道他死了这不是人,是鬼,是来找麻烦的,但是看他的态度,很温和,走到他面前就跪在地下,他就问他:你们两个来干什么?有什么事情?他说「求超度」。心就定了,晓得不找麻烦,求超度。他说:行,用什么方法超度?「只要你答应就行」。行,我答应你。看到这个鬼魂踩著他的膝盖、踩著肩膀,升天去了。接著又来了一个女的、一个小孩,再一看是他前面的太太,带他的小儿子,都死了的。看到他们两个来的时候,也问她:你来做什么?「求超度」,一样的方式,「只要你答应」,好,答应你。跟前面那鬼一样,踩著他膝盖,踩著肩膀就升天了。这什么形式都没有,意念,什么意念?他读《楞严经》的功夫。你没有八载寒窗读《楞严》,你哪有这个能力超度?阿弥陀佛加持我们,凭什么?因地四十八愿五劫修行的功夫,那有多大的力量!刘居士才八年的时间读《楞严经》,就有这个能力。你没有这个能力,拿什么去回向,去超度别人?得有东西才行。所以超度这个事情做多了,如果自己没有德、没有行,不但超度不了,恐怕超度那些鬼魂都来找你麻烦,你跟他们开玩笑,你把他找来,超度不了。得点什么好处?大概施食的时候请他吃一顿饭,除此之外他得不到好处。那不修行怎么行?不闻法怎么行?
所以此地,於此微妙法门,这个微妙法门就是《无量寿经》,就是讲的这部经,尊重听闻,然后信受奉行。听闻要尊重,没有尊重,你听不进去,所谓「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为什么?没有心,我们今天讲注意,意就是意念;注是什么?把意念注入进去,你才听懂,你才听明白。你的意念不在,常讲你心不在焉,你怎么会听到东西?这就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你没有恭敬心,这尊敬,没有尊敬心,对这桩事情没看重,轻视它、藐视它,来听听、看看你们究竟搞些什么玩意,你来听来闻,跟不听不闻没什么两样。现在我们知道佛教承传最困难的,到哪里去找一个尊重佛法的人、尊重经典的人、尊重老师的人,找不到,没有这个条件,他就没有资格承传;要来接受传法这是必须具有的条件,这很难。真正遇到一定要好好的栽培,听闻之后,要观察他是不是真的恭敬,真有诚敬心,他就有信受奉行。听的时候很恭敬,毕恭毕敬的,后面他阳奉阴违,他完全没有做到,那是假的。要细心观察是不是真信,是不是真接受,真信、真接受,他就落实在生活当中他做到,处事待人接物决定不像以前这种迷惑颠倒的观念。所以有这八个字「尊重听闻,信受奉行」,他就决定会到极乐世界,就「悉生极乐」,这个我们要学。
第二,反面说,「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缘分不够,很多菩萨真的想得到这部经、得到这个方法,无缘。缘实在就在眼前,方老师单独教我,他会不会单独教别人?肯定会,只要你有诚心。中国古人所讲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是尊师重道,你有真正尊师重道,他会特别教你。中国古人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人生在世什么是大事?一代一代传下去是大事,传不下去就完了,就断绝。前一代传给我的,我再传给下一代,下一代再传下一代,永远传下去,这是第一桩大事,没有比这个更大事情。遇到传人你不传,这个罪过可不得了;遇不到,你传没用处,他不肯干。所以,遇到一定传。你要是遇到,你能不传吗?你能不爱护他吗?你能不帮助他吗?所以方老师并不是重视我这个人,我这个人是个普通人,跟一般人没两样,只是尊师重道这个心不一样,信受奉行这个态度不一样。章嘉大师又何尝不如是!对我们这个年轻人特别爱护,一个星期没去,他就让他的副官打电话找我,是不是生病了,怎么没来?这样的关怀,你就不好意思不去。为什么?老师常常念著你,你怎么能不去!父母对待儿女,老师对待学生,都是希望他能够承传道统,承传家业,从前家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有家业。不是儿女多,儿女多,一个承传都没有,那还是不孝,还是无后为大,那个后不是儿女多,是儿女当中有人能够继承。继承道统、继承学术的,都要靠父母好好的去栽培,让这个小孩从小心里就有个概念,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要有这个概念。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没有缘分,缘分还是自己,自己真肯学他就有缘,自己不肯学就没有缘。好学,得要精进,得要依教奉行,这才能产生效果。
「下一品中复云」,下一品就是四十四品,「有一亿菩萨以不闻此经而退转於无上菩提。是从反面以劝坚信也」。到底下我们看到,因为不闻此经,不闻此经是什么?你不能在这一生证不退转。换句话说,不往生极乐世界,你就离不了六道轮回,不离六道轮回,一投胎一转世,前生都忘光,马上就退转,大幅度的退转,这是肯定的。这个事情我们知道,所以这是从反面劝大家坚定信愿。末后总结全品,慈悲咐嘱,谕云:『是故汝等,应求此法』,这最后一句,多么恳切,因为这些缘故,大家一定要求这个法门,认真去学习,依教奉行,这就是求取的意思。我们看下面: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念老注解提起,「北京净莲寺长老慈舟老法师《无量寿经科判》」。慈老法师《无量寿经科判》,我第一次跟黄念老在北京见面,他就把这份《科判》送给我,是油印的本子。我们也多方面去找,把夏莲老最初的会集本找到,现在我们印了一千册留著做纪念。这个本子前面有慈舟法师的科判,这个本子是最早会集的,用三年的时间,就是他第一次的稿本,是以魏默深的本子做基础,将魏默深这个本子做校订,补充一些东西进去,一共是三十七品。可能当时老居士想到三十七道品,把全经分为三十七品,所以慈舟老法师的科判是三十七品的科判。以后感到这个校订还是不足,还是不满意,所以就干脆重新再作会集,就是现在我们用的本子,将全经分为四十八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用这个来分四十八品。这个经我在早年把它作了一个很详细的科判,我们有《科会》流通,我这个科判,最主要的资料还是参考慈舟法师的三十七品的科判。我们这一次《大经解演义》,讲完之后我想讲第二遍,第二遍还是用黄念老的注解,用他全部的注解,但是段落就不是他这个分法。我们有很细的一个科分出来,然后将这个注解注入经文的后面,做一个科会,注解的科会,我们读起来会更醒目,更容易懂,更清楚,总是一遍比一遍好。我们也用一年的时间来学习《科解》,加一个科判,就是科判跟注解。「谓本品内容为法师不退得记为劝」。这个意思是说「能演说本经者,信行不退」,你真信,真正依照经典里面的理论、方法修行,「即得受记」,以这个来劝导讲经的法师以及听众。慈老这个说法说得好,「契合经旨」,对於本经的宗旨符合,不违背。在这品文,「初明说法得利,中段明不闻退转,并劝为他演说」,后面「末段受菩提记」。现在请看经文:
【若於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於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於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
念老这一段,我在科判里面把它分成四段,所以分得很详细,每一段每一段很清楚,每一段都有个小标题,叫科题。现在有些同学在帮助我做这本子,做科注。我们看念老注解,『正法灭时』。「一代佛化」,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讲经教学,教化众生,他的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经历这三个时期。下面引用嘉祥师《法华经义疏》,这是《法华经》注解,里面说这些事情。「佛虽去世」,释迦牟尼佛灭度,佛的法运从释迦牟尼佛灭度说起。一代佛化,历正法、像法、末法三时。「佛虽去世,法仪未改,谓正法时」。佛去世的时间还不远,教学那些规矩都在,都没有改动,跟佛在世的时候差不多,所以那些佛弟子都能够保持,都能够遵守,依教奉行,这叫正法时期。「佛去世久」,时间愈来愈久,「道化讹替」,讲这些道,教化众生的这些方法有了改变,跟正法时候不像,这就叫「像法」。虽有改变,还可以,还有一点像,这叫像法。「转复微末,谓末法时」,像法之后,跟佛的教法实在讲愈去愈远,完全不像,这就叫末法。「所云正者证也」,这就很具体给我们说出来,「像者似也。末者微也」。
下面《仁王经疏》里面讲得很清楚,比前面讲得清楚,「有教有行,有得果证,名为正法」。依照佛法修行,虽然佛不在世,真正持戒修定,确确实实能证阿罗汉果。证阿罗汉的不多,但是证初果、二果多,三果也不少,这是正法,有修有证。像法,「有教有行,而无果证,名为像法」,还相似,有讲经、有学教的,有真正依教奉行的,但是没有证果的,这叫相似,相似就不是纯真。再往后去,「唯有其教,无行无证,名为末法」。现在是什么?末法是还有教,讲经教学有,但是没有行、没有证。如果讲经教学都没有,末法后头就会灭法,法就灭了,就没有了,这个很恐怖。我们读这一段文,我们自己自动发心要做佛的弟子,做佛的弟子把佛的法灭掉,佛希不希望有这样的弟子?真有很多,这是怎么回事情?释迦牟尼佛在世的时候,魔王波旬就告诉释迦牟尼佛,他发了个心要把佛法灭掉。佛告诉他:佛的法是正法,没有人能够把正灭掉,只听说邪不胜正,没有听说邪能把正灭掉。波旬就说:「等到你末法的时候,我让我的魔子魔孙统统出家来灭你的法」。佛听了,一句话不说,流眼泪,现在我们遭遇的,就是在这个临界点,我们亲眼看到。不但佛法要灭,罗马教廷陶然主教告诉我,全世界信仰宗教的人一年比一年少,他说如果像这样下去,二、三十年之后,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信仰宗教的人。其他宗教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我当时提出来的,宗教要回归到教育。
「唯有其教,无行无证」,我们要把它从灭法回到末法,再从末法回归到像法,从像法再回归到正法,是这么一路衰下来的,我们还想办法把它提上去。想在这个时候做到像法、正法是做不到,你只能提升一段,你不能再向上提升,再向上提升是底下一代人他们的事情。佛法真正要能恢复到像法、恢复到正法,真有人真正努力,要几代?我们想到至少要五代以上。这话根据什么说的?根据禅宗达摩祖师到中国来,把禅宗传到中国传几个人?传一个。达摩传一个慧可,慧可也是传一个,传到第六代,五祖传给六祖,六祖才把它发扬光大,传了四十三个人,这四十三个人再广泛的传,传遍全中国,禅宗在中国开花结果。所以今天最重要的灯火相传,不能让它灭掉,一个、两个就很可贵,它不至於断掉。这一个、两个,不但要讲还要行,净宗的证果就是往生,容易,不难。禅大彻大悟可不是容易事情,黄念老告诉我,而今而后禅跟密都没有证得的人,众生根性不行了。学禅不能得定,不要说开悟,得定都得不到;学密的人不能得相应,三密相应他做不到;学教的人没有了,不学了,纵然学了,一年讲几天,做做样子,不能坚持。一定要坚持不改变,释迦牟尼佛教了四十九年,没有听说哪一天放假,天天干,没有一天休息,乐此不疲,天天讲。学生当中真的依教奉行,证须陀洹的太多太多,初果、二果,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这些小乘果位的人非常可观,大乘菩萨果位的人不乏其人,这是正法。正法久住是我们的向往,念念不忘,所以有念必成,但是决定不是在我们这个年代,也不是在下一代,至少得五代以后,我们要努力把根扎好。真正遇到有缘人,有缘人经上讲得好,他是再来人,「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这再来人,不是再来人做不到。
「至於正法像法末法所经历之年数,诸经之说不一。古德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之说」。但是也有一个说法,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佛的法运一万二千年。正法五百年,怎么一千年变成五百年?是大爱道出家,佛的姨母,僧团里面有女众,正法就减少五百年,有此一说。但是另有一说,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一千年,佛法传到中国,那一千年是正法,佛法传到中国来正好是像法,像是禅成就。佛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像法时期禅定成就,末法时期净土成就。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是像法刚刚开始,那就正法刚刚结束,这个对於佛法传到中国来的说法很适合。佛法传到中国,现在将近二千年,公元六十七年,中国的帝王汉明帝派特使迎请到中国来的。当时印度的两位法师摩腾、竺法兰,他们在现在的西域新疆这一带,已经到这边,在这一带弘扬佛法,汉朝的使节就在这个地方遇到,遇到就把他们请到中国来。佛法正式传入中国,带著经书、带著佛像,两个出家人,三宝正式到中国,到二0六七年整整二千年。接近二千年,像法一千年过去,末法一万年第一个一千年也过去了,今年是第三个一千年的第三十八年。所以我们说整数,末法还有九千年,这九千年当中,佛法会不会灭掉?我们对这个都很关心。
我向章嘉大师请教,佛法会不会灭掉?他告诉我,佛说的不会错,佛没有妄语,佛说末法还有九千年,肯定佛法不会灭掉。但是佛法有兴有衰,这是不能避免的,九千年当中有兴有衰。现在佛法是衰到低谷,似乎是灭法,还会起来,什么人带起来?就是这经上讲的,「当有众生,值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他们会乘愿再来把佛法再兴起来,再兴起来绝对不是我们想像那么快,因为这个社会元气大伤,遭到这个乱世,地球的这些灾变,元气大衰,再慢慢恢复。好像人生病,生了一场大病,不会一下突然好,要相当时间去调养,慢慢恢复健康,这个道理我们能懂。所以最重要的我们要认真修学,遇到这个法门不容易!经上所说的,续佛慧命的这些人都是善根非常深厚,过去供养无数诸佛如来,得弥陀加持,得诸佛加持,又到人间来了。哪些人?夏莲居是不是?他来干什么的?他来为我们整理经典的,来给我们会集一个好的本子,让末法九千年依这个本子就能得度。黄念老是不是?也是的。他来干什么的?他来给我们会集注解。注解不是黄念老的,注解里头有佛经八十三部,有祖师的论注一百零一部,还有日本、韩国的净宗大德有九部。所以这个注子是集注,集诸经、祖师大德对於《无量寿经》的解释,总共一百九十三种,集注。现在这两个人走了,这桩事情落在我们身上,我们承受多大压力、多辛苦,我们也要做给下一代的人看。
怎样才能够得佛法真实利益?必定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道理我们懂得,可是我们得做出来给人看。我们懂得,自己没有做,会引起别人怀疑,所以不能不认真去做。怎么做法?这里说得很清楚,「唯有其教」,教没有了就变成灭法。我们做了五十三年,五十三年有教、也有行,没有证,行不够、不足,我们要把行补起来。怎么补法?戒没有,规矩没有,所以今天在家「十善业道」做不到,出家「沙弥律仪」做不到,这就无行。「唯有其教,无行无证」,这叫末法,末法下面灭法。为什么做不到?不能怪现在人,与环境有关系,与历史有关系,中国人把古圣先贤的教诲疏忽至少两百年。满清慈禧太后执政,对於传统、对於佛教就疏忽,可以说这起因从她开始,她不尊重传统,不尊重佛教。清朝历代帝王都是三宝弟子,哪个帝王对佛教不尊重!只有她,她自称老佛爷,把别的佛菩萨都放在她下面,她是老佛爷,你说有什么法子?上行下效,所以大家都对佛教慢慢就看轻了。满清亡国到今年一百年,前一百年疏忽,这一百年的时候排斥,不想要了。中国传统的东西也不想要,认为那是封建,那是从前古代帝王骗人的。认为佛教是迷信,讲经说法人少了,太少太少,所以教没有了。这个事情非常严重,如果说是连教都没有,就是讲经的没有了,就不叫末法,叫灭法,法就灭了。还有讲经的,没有修行的、没有证果的,这叫末法,讲经的都没有,佛法就灭了。
至於正法、像法、末法所讲的年数,「诸经之说不一。古德多采正法五百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这我刚才说过了。这些事情,早年我都向章嘉大师请教过,他老人家叫我一定要相信佛所说的。佛所讲的,他老人家的法运一万二千年,照我们中国传统的记载,今年是佛灭度之后三千零三十八年,不是二千五百多年,那是外国人讲的。三千零三十八年,老一辈的像虚云老和尚、倓虚法师、谛闲法师,都用这个年代;换句话说,下面还有九千年。佛法会不会灭?章嘉大师告诉我,信佛,佛法不会灭,九千年当中佛法有兴有衰,这肯定有的。现在我们是遇到衰,衰到低谷,会有人把它带起来,哪些人呢?是再来人,不是普通人。这些有大善根的人,过去曾经供养诸佛如来,现在得阿弥陀佛、得诸佛菩萨的加持,他到世间来投胎,慢慢会把佛教兴旺起来。但是这个兴旺不是我们这一代,至少五代之后,好像一个人生病,得了一场大病,要恢复健康得慢慢来,总要有一段时间去休养。所以我们今天最重要的把根照顾好,根不能断,灯火相传,传一个都行。就像达摩祖师在中国单传,一代就传一个人,传到六祖才真正发扬光大,六祖传四十三个人,这四十三个人传遍全中国。所以佛教再兴至少要五代,不要以为我们这一代、下一代就可以复兴,不可能,受的伤太重,没有那么快恢复。灯火相传要留意,要是遇到这些再来人,真信、真能放下、真能吃苦、真能持戒、真干,这样的人,我们得全心全力照顾他,来培养他,一代有一个就行了,就不错,有二、三个就很难得,总得三、四代之后才能看出复兴的气象。
我们看下面文,「正法灭时,广指像法与末法。当前正是末法之时,此时之众生,善根逊前」,善根不如前一代,「但其中必仍有过去生中广修功德,当前供佛念佛之人」。我们常常听说有这种人,我们要给他做好样子,要带头做出样子给他看,要有信心、要有愿心,一心一意学习圣贤传统教育,学习大乘佛法。怎么个学习?无论世法、佛法,道理是一个,《三字经》上所说的「教之道,贵以专」,佛法常说的「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比什么都重要。本身所具备的条件,印光大师所说的诚敬,真诚恭敬,所谓「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尊师重道。这个人不孝父母,不重视圣贤的教诲,不重视佛法的经典,他什么都学不到。如果孝顺父母、尊师重道,这个人就有能力做到,就有能力承传。我们对这样的人就特别照顾,要全心全力帮助他、成就他,他是传统文化的传人,是大乘佛法的传人,我们要认识,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学要专,不能杂,不要多。佛法修学的目标是什么?是开智慧、开悟,不是说你读多少经,那个没有关系。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决定要遵守三无漏学这个次第。佛法传到中国来之后,这种方法儒采用,儒家也用戒定慧,道也采用,所以这两千年来儒释道里头出多少高人,都用这个方法,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不是假的,这一点我们要细心去体会,要认真去学习。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