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五0集) 2011/8/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5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一十二面,倒数第三行看起,就从头看起:
「本品宗旨,仍是证信除疑。慈氏述见,弥证佛言真实。盖此前极乐依正庄严,唯是金口所宣,现则与会圣众,亲述自眼所见」,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再接著,「复睹极乐胎生之众,困於疑城,更明疑惑之过。」弥勒菩萨说他自己见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前面一品,与会的大众都见到了,说是亲眼所见,这里讲得很清楚,与会圣众亲眼所见,证明佛在前面所说的完全是真实的。在中国东晋时代,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往生的时候,告诉身边这些莲友说,他在这一生当中亲眼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他有三次,从来没有跟人说过。从这个地方能看到远公的智慧、定力。今天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了,第四次见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而且看到阿弥陀佛的身边有莲社早先往生的这些莲友们,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慧远大师。我们相信这个记录不是假的,在慧远大师传记里面,《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有记载。
这一品,三十九品,后面有一段他们看到极乐世界有胎生的众生,也叫边地,生到极乐世界的边地,没有入品。品是什么?最低的品位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他比这个还要低,他生到极乐世界没有品位,生在边地、生在疑城,也叫疑城。这说明疑惑的过失是很大的障碍。疑惑为什么能往生?他抱著试探的心理,也非常认真努力修行,发愿念佛,他真能往生。但是他带著疑惑,半信半疑,不是完全不信,完全不信他就不念了。所以他也信,信得不够深,还是有怀疑,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试试看,如果是真的那最好了,那假的就算了。抱著这种心态很认真的念佛也能往生。实在说能够生到边地疑城就不错,为什么?他不会退转。不过在极乐世界耽误的时间长一点,不能够到极乐世界就见到佛、就得佛加持成为阿惟越致菩萨。那要迟多久?最长的五百年,五百年不是极乐世界的岁月,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五百年之后他的疑惑心断了,不再疑惑,才见到阿弥陀佛,才入品,这个品就是下品下生,才入品。极乐世界有这么一桩事情,在此地提出来了。
我们要知道,前面也说得很多,大乘佛法净宗法门,诸佛菩萨都说这个法门是难信易行,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真难!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什么?养成一个多疑的习气。现在在学校念书,我这种年龄,我念小学的时候没有听什么怀疑的事情,但是到中学的时代,老师就教我们要怀疑。原来怀疑是科学的精神,学科学不能没有怀疑,怀疑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然后才来把这问题解答,追求答案,把真相找出来。这个在物质的世界可以,在神圣的世界不行。东方古圣先贤你要对他怀疑,你没办法学习,这个怀疑的态度不能用在圣学上(就是圣贤的学术),不能用在佛法上。我们如果对祖宗怀疑,对孔子怀疑,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怀疑,我们读他的这些书籍,用怀疑的心来读,能不能开智慧?能不能得到圣贤他们所见到的宇宙人生真相?答案是否定的,不可能。
孔子,后世尊为圣人,现代人不以为然,喊出口号要打倒孔家店,一丝毫尊重的心都没有。孔子对以前的圣贤,他的态度,《论语》上记载得很清楚,夫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换句话说,他对於古圣先贤所传下来的这些教训一点都不怀疑,全盘接受,依教奉行。而且还把自古圣贤传下来的这些教诲写成文字流传给后世,后人尊称他为「集大成者」,他自己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会集古圣先贤的这些智慧、这些教训,他做的是这个工作。夫子生在乱世,唯恐圣贤之道断绝。所以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他的弟子,每天讲学,把古人留下这些东西把它讲透彻、讲明白,然后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这就是承传圣学。圣学应该用这样的态度、这种方法来承传。
我们今天也是生在乱世,跟孔子那个时代差不多,春秋战国的动乱绵延将近五百年。满清亡国之后,我们这个社会动乱了,到现在一百年,要恢复正常大概也要四、五百年,才能恢复,但是这四、五百年没有孔子出来不行。那我们细心观察,现前有没有孔子出来?有没有孔子那一批学生出来?如果有,那我们就知道大概要四、五百年之后,传统文化可以复兴;如果没有,那就是我们真正忧虑之所在。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特别是印刷术,典籍我们可以大量的翻印,让全世界大学图书馆都收藏,就是这些东西不会丧失,这个我们不担心了。可是没人学。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能学得好?没有怀疑,要有真正的信心,不但没有怀疑,而且还要恭敬。印光大师讲得好,印祖儒释道都通,通家。他在普陀山,那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藏经楼里面住了三十年,这寺庙里藏经楼,他管藏经楼。三十年,他有这个缘分,每天读书,我相信工作不会太多,读了三十年的书。他告诉我们一句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无论你读佛经,或者是道、或者是儒,中国传统文化,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你就得一百分利益。
我过去曾经讲过,以唐朝禅宗惠能大师做个例子,这个故事都在《坛经》前面第一章,叙述得很清楚。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这个人是个孝子,是个老实人,长大之后做个樵夫。樵夫现在没有这个行业了,很多人不知道,上山砍柴,挑到城市里面去卖。从前的城市没有电、没有瓦斯,所以每一家煮饭是烧灶、烧柴火。抗战期间还是这样的,只有少数大城市有电灯、有电,一般城市都没有,统统是烧柴,没有自来水。有挑水的卖水,卖柴、卖水,这个都是要劳力,生活非常辛苦。柴卖掉之后买一点米、买一点菜,回去供养他老母亲。是个偶然的机会,柴卖掉了,钱拿到,离开的时候,在窗口听到里面有人念经,他好像能听得懂,听得很有味道,就站了一会,等他念完。念完之后到里面去请教,问他你刚才念的是什么,念得很有意思?他把他自己听到的感受讲给念经的人听。念经的人非常惊讶,发现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他很有智慧,他真懂了这个意思。所以就建议他到黄梅去参学,五祖忍和尚那里去参学,去跟他学去。
那么他辛苦,他家里有母亲一个人,他要走了,母亲生活怎么办?这个人姓张,这个张先生很了不起,拿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还有佛门这些同参道友,大家帮忙照顾他妈妈,他就放心到黄梅去了。见了五祖之后,五祖把他分配到碓房里面去破柴、舂米,干他的本行,那是做苦工,现在讲在寺庙里面做义工,做了八个月。寺院里面有讲堂,一天没去过;有禅堂,一支香也没坐过,每天在寺院里面舂米破柴,这是他的工作,寺院人口多。最后五祖传法传给他了。五祖有个大弟子神秀大师,这非常有名,跟祖师年代很久,每个人自自然然会想到五祖将来传法肯定传给神秀的,怎么会轮到惠能?什么都不会,什么也没学过,怎么会轮到他?以后真的传给他了。这个故事我们不在此地讲,讲了耽误很多时间,很多同修都熟悉。我就讲诚敬,神秀大师对於忍和尚,就是五祖,有百分的诚敬,他得百分利益;惠能对五祖是万分诚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不能比。这个与学习多久、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印光大师这话说得好,全在诚敬。
我们今天如果有万分诚敬来对待《无量寿经》,来对待阿弥陀佛、对待净宗法门,你决定是上上品往生。我说这个话有根据的,什么根据?善导大师讲的,净土「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不就等於说人人都有分吗?你要遇到像六祖这样的缘分,那你不就是上上品往生吗?不是普通上上品,实报土上上品往生,那就成佛了。由此可知,我们这一生的成就,决定的关键还是在诚敬。疑是大障碍,大乘经教里面佛讲得很清楚,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所以研究经教的目的在哪里?断疑生信。如果你没有疑惑就不必去研究经教,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研究经教要浪费那么长的时间,浪费那么多的精神,因为你有疑,有疑就一定要研究,疑根不能不拔除。不拔除,纵然念佛往生也是生到边地,四土三辈九品都没有沾上,你这个问题多严重!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个怀疑?主要就是不知道心性不可思议,不知道。我们用妄心,妄想分别执著用成习惯了,完全不知道真心,不知道真心的功德。
回过头我们看看惠能大师,人家老实,老实人了不起,老实是什么?他没有怀疑,他没有妄念,他没有分别执著,在一切人的面前他谦虚、对人恭敬。为什么?他什么都不会,没念过书,觉得别人都比我强,所以他恭敬心出来了,诚敬心。我们诚敬心为什么出不来?我觉得我还不错,不如我的人很多,麻烦就出来了。你去问惠能大师,哪一个不如他?他会告诉你,人人都是佛菩萨,只有我一个是凡夫,我什么都不会。他讲的话是骗人的?不是的,句句都是老实话,他讲的话就是佛陀教我们的,他学会了,我们没学会。佛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学会了,他不认识字,他知道这个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学会了,不敢轻视一个人。这一点我们比不上他,所以他是非常容易回归自性。
五祖传法,半夜三更召见他,在方丈室里面跟他讲《金刚经》,我们相信讲大意,决定没有经本,经本,惠能不认识字,他用不著。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彻悟,就契入,入了佛的境界,很感叹的说了五句话。那个五句话就是他的论文,就是他的报告。「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真的见性了。「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他已经契入般涅盘,大乘讲的大般涅盘,他入了,契入了。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常寂光中一法不缺,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相好,没有一样欠缺的,这他见到的事实,是自性里面隐藏的智慧德相,没有显出来,这是见到常寂光。第四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是什么?自性本定,《楞严经》上所谓是首楞严大定,《华严经》上所讲的师子奋迅三昧,他入这个境界。最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能生能现。这个用现在的话说,他这个五句话是哲学的最高峰,也是科学的最高峰,他怎么能说出来?五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是提示,他立刻就懂了,就入境界,凭什么?万分诚敬他得万分利益,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了。
回过头来再看孔子,「述而不作」是肯定自己不能超越圣贤,那是什么?本人就是圣贤,圣贤跟圣贤都是平等的,叫佛佛道同,哪能超越!那六道这些凡夫呢?凡夫是未来佛,现在虽然迷惑,他的自性,自性里面所含的智慧德相一丝毫都没有损失,只是迷而不觉而已。他一旦开悟了,他跟诸佛没两样,怎么能不恭敬?不但对一切人恭敬,对蚊虫、蚂蚁都恭敬,为什么?它是众生,它有佛性,《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蚊虫有,蚂蚁也有,你怎么能小看它?不但动物有,植物也有,花草树木有;不但植物有,矿物也有,山河大地。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毛一尘,一毛是正报,最小的,汗毛;一尘是依报,就是矿物,一粒微尘。一尘一毛的微点,这就是今天讲科学,你把它分析,分析到不能再分,就是现在所讲的量子,基本粒子,肉眼看不见,高倍的显微镜才看出来。它怎么样?它有物质现象,同时有精神现象,它有见闻觉知。
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大乘经里面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一个小光子它具足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是心法。心法,物质在佛法里面讲叫色法,心法跟色法是一体,心法跟色法永远分不开。换句话说,一毛一尘的微点,它会看,它会听、会懂得我们的意思。这个事实真相,在最近三十年科学家才发现,量子力学家发现了,这在佛经里面就是讲的阿赖耶的三细相,量子力学家发现了。阿赖耶的业相,他们的名词叫能量;阿赖耶的转相,他们的名词叫信息;阿赖耶的境界相,他们的名词叫物质。这些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就这三样东西,能量、信息、物质。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阿赖耶所变现的,识变,心能生能现,识能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
古人根性比我们深厚,我们不如他。佛经上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三样东西古人比我们厚、比我们深,所以他们成就容易。我们今天可以说善根薄,福德也薄。善根薄是什么?我们不信。福德薄呢?我们怀疑。因缘不见得薄,我们也遇到了,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但是遇到怎么样?前面两个不足,遇到等於没遇到,遇到不相信、不能理解。这个「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可非常重要!怎样才能解如来真实义?那要诚敬,没有诚敬你就无法理解。诚敬心生不起来,怀疑断不掉,连信心都是半信半疑。有不少人来问过我,问我怎么办?你们大家说怎么办?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知道,你看他怎么办?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为什么?把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你就不怀疑了。所以讲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断疑生信。六祖惠能大师他不怀疑,所以经教他不必学,他没有怀疑,他就信了,他就成了。圆顿法门,圆顿到极处,他是个代表,圆极了、顿极了,顿是快速,他一听就懂了。你说这一句经文我们念了多少遍,没懂,我们没开悟。人家听到这么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我们听一万句也开不了悟,什么原因?我们那个疑没断掉,诚敬不足。如果我们不怀疑,我们有万分诚敬心,你就有惠能大师的成就,不定是哪一句经文,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所以这个问题重要。
我们如何培养我们的信心?相信古人,古人明心见性,相信古人有诚敬心,相信古人对於一切人事物他都有信、正信,相信每个人都是好人。现在我们要提出这句话大家会摇头,谁是好人?个个都是好人。那造恶多端的呢?是好人。好人为什么作恶?一时迷惑。这个心多厚道!他觉悟了,他本来是好人,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世世代代教给我们的。你看从前小朋友开始念书,第一个念《三字经》,一开头,「人之初,性本善」,《论语》上记载的「人性本善」,世间哪有坏人?佛里面更没有了,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坏人。堕到畜生道的,它是佛;堕到饿鬼道的,他还是佛;堕到地狱,他还是佛,佛没变。这个道理很深,必须把它参透,我们才能恢复自己的信心。诚信,自己以诚敬待人,以诚敬处世,我们能把圣贤东西真正学到。没有这两个字,佛菩萨来教都不行,你都得不到,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了障碍,排斥、拒绝、不接受,问题出在这里。现在我们看经文: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
这个字在此地念「否」,不念不,念否。
【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
色究竟天是第四禅,色界第四禅。
【雨诸香华。遍佛刹不。】
这是他方世界的,从欲界天到四禅天,这些天人都在这个道场散花,供养大众,供佛、供僧。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他都看到了。
【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这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面对哪些大众?面对一切世界众生。可见得弥陀说法,在极乐世界说法,我们这里可以听见。我们为什么听不见?耳朵有毛病,耳朵是我们的收音机,收音机有故障,故障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就听到了。妄想有还没有关系,只要放下分别执著就听见了,不但听见,你在此地可以看见。我们知道,放下执著是阿罗汉,放下分别是菩萨,菩萨有能力听到阿弥陀佛说法。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前面所讲,弥陀跟释迦这两位导师,以他们的神通道力,把极乐世界展现出来给与会的大众看,都看到了。在这段经文,佛这一问,问阿难、问弥勒菩萨,他们是与会大众的代表,统统见到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阿难结集经藏」,是释迦牟尼佛的传人,「慈氏当来下生」,这是将来的一尊佛,现在住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在等待缘成熟他就下来。「故佛以此微妙法门嘱咐二人」,咐嘱给阿难,是阿难将来结集经藏,要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传给后人。咐嘱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来下生到这个世界成佛,肯定宣说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咐嘱给他,一定是要讲这部经,要宣扬这个法门。
「首示」,首先示现,「极乐妙严,诸天雨华之象,令作见证」。这个示是示现,展示出来给大家看,就是前面礼佛现光,让每一个人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极乐世界微妙庄严。诸天雨花,刚才讲了,这是供佛,供养大众,让这一会的人给当时没有参加法会以及后世读到这个经本的作见证。『色究竟天』,「为净居天之一,乃色界天最胜之处」,就是第四禅,四禅有九天,下面四天是凡夫,上面五层是圣人。三果圣人在那个地方修行,利根的他就成就,超越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钝根的还要通过四空天,就是说时间比较长一点,脱离六道凡夫他就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有,有四圣法界,六凡里面只有两种,人天两道,阿修罗跟三恶道都没有,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这是说四禅净居天。
「乃证不还果圣者所居之处」,不还果是三果阿那含,他们在这里修行。「不还果梵名阿那含,断尽欲界九品思惑,则不再生欲界,必生於色界或无色界,故名不还果」,他不再回到欲界,虽然没有出离六道,他不到欲界来了。欲界有六层天,六层天下面这是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统统叫做欲界。「净居有五天:一、无烦天。二、无热天」,烦跟热都是烦恼,说明他们的烦恼,见思烦恼已经断了,在那里都断了,断干净他就成阿罗汉,就到四圣法界去了,不在这个六道了。「三、善现天。四、善见天」,著重在这个善字,非有非无,这叫善,你有执著就不善,有分别就不善,分别执著统统都放下这叫善。「五、色究竟天」,色是色界,色界到了顶,再上去是无色界,所以色到究竟、到顶点了,这色究竟天。净居天人,特别是指这个阶层,这个阶层他很快就证阿罗汉了。
「《俱舍颂》曰:此五名净居天」,这五不还天,五种都不会再到欲界来了,所以叫它做五不还天,都叫做净居天。「唯圣人居,无异生杂」,不是修行人到不了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地方不是凡夫,小乘三果阿那含在这个地方。大乘,《华严经》上十信位六信住这个地方,七信是阿罗汉,七信就超越了,所以《华严经》上十信位就是讲的十法界。初信他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须陀洹果,就是小乘初果跟《华严经》十信位初信位菩萨,就是断烦恼的这个功夫是相等、是平等的。初果,初果提升叫二果向,二果向就是二信位的菩萨,二果就是十信里面三信位的菩萨,四信位就是三果向,向三果,五信位的菩萨就是阿那含,阿那含再提升是四果向,是六信位的菩萨,四果就是七信位的菩萨。你从这里看很清楚。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十法界的佛。所以从十信位你完全看到十法界就很清楚。功夫全是放下,不是别的,这早年,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十信位的菩萨分配在十法界,十信心满,这《华严经》上的,修满就证到初住,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佛不是假佛。十信位里面的佛,天台家讲相似即佛。初住菩萨,天台家称之为分证即佛,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都叫分证即佛。究竟圆满是妙觉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住报土;妙觉,妙觉不住在报土,妙觉住常寂光土,所以四土最高的常寂光,常寂光是究竟圆满佛他们住的地方,这样大家一对比就很清楚。我们要认真努力,要不断向上提升就对了,这个世间可不能有丝毫贪恋,为什么?有贪恋就是障碍,就把你系缚在六道,你就出不去。毛病习气不能不放下!
要常常想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把这些事实真相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我们要相信。什么叫相信?早年李老师告诉我,真干就是相信,你听懂、听明白了,你没有能够落实,做不到,这李老师说,他不相信。所以这个相信的标准,就是你真把它做到了。这个意思章嘉大师也跟我讲过,你相信,你能不要吗?章嘉大师给我讲信这个字,他做个比喻,桌子上这里是一堆黄金,这个地方是一堆黄铜,你要真正清楚了,你要哪一个?你肯定拿黄金,你不会去拿黄铜。所以你是真相信了,你就真把金拿到,不相信才搞错了,把黄铜看得跟黄金差不多,这个亏就吃大了。所以诸佛菩萨告诉我们,《华严经》上说的「信为道元功德母」,信,你要看得这么重要。道是什么?无上菩提是道之母,有信心你才能够成就,证道。一切真实功德从信心生,没有信心你就没有功德。一般人天天口皮上挂著修功德,有没有真修到?难!你细心一观察,我们自己冷静去反省,有没有功德?五戒十善都没有落实,哪来的功德?如果说福德,福德有,功德没有。修福,福里头有真信,福就变成功德。没有信心、没有诚敬,修的这个功德都变成福德。我们想想梁武帝见达摩祖师那个场景,你不就明白了!
梁武帝是我们佛门大护法,自古至今还没有第二个,为佛教造寺院庵堂,他在位的时候一共造了四百八十座,都有相当规模可观,帮助出家人,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达摩祖师初到中国,跟他见面了,他就非常夸耀,跟达摩祖师说,我做的这些,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是个老实人,回答他的一句老实话,「并无功德」。梁武帝听这句话的时候马上就翻脸了,叫著下人说送客,把他送走了。话不投机,他讲的是真话。你看,那种夸张、炫耀、傲慢,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已」,这种心态那就晓得你没有功德。那今天我们修福、行善,断恶行善,用什么心?是不是跟梁武帝差不多的味道?要是梁武帝那个心态,那就是福德,没有功德。你要是问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一定回答,并无功德。功德与定相应、与慧相应,它有定有慧;福德与定慧不相应,人天福报。
所以你看历代这些帝王将相、大富长者,那都是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很多都是以为自己修的大功德,结果在人天变成大福报,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在名利上的享受,享福的人几个不造业?如果你从这方面去观察,你就感觉到害怕,你福报享完,你的业报现前,马上要堕落。如果一堕落到地狱道,麻烦可大了,那个地方容易进去,出来可不容易!什么时候出来?你的罪业统统消尽,你才能出来。好像你犯法,被判刑了,关到监牢狱去了,刑期满了,判你十年,十年到了你才能出得来,地狱就好比监牢狱一样。
但是要晓得,地狱是变化所造的,不是人设计的,没人设计,也不是阎罗王,跟阎罗王没关系,跟上帝也没关系,跟佛菩萨更没有关系,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那你的恶业统统都消了,你才能出离。到那里是算总帐,无始劫来所造的罪业统统在那里消,消尽你才出来。可是出来怎么样?出来还带著那些不好的习气,如果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来教导你,你很容易又犯过失。那个过失是什么?就是贪瞋痴慢、杀盗淫妄,你会犯这些过失,一犯这些过失,死了以后又去了。大家看看《地藏经》就明白了,经上说的字字句句是真话不是假话。五不还天在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他不会再堕到欲界;换句话说,他只是往上提升,不会再往下堕落。所以圣人居住的地方叫净居。
「今慈氏菩萨所见诸天散花,重证经文」,以前有证,这再一次的证明,「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彼佛」,彼佛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看看,百千花香,美不胜收,百种千种,品类繁多,样样都有。万种伎乐,这是什么?歌舞表演。我们在隋唐壁画里头,现在像敦煌石窟里面都有,佛在讲经,空中是天人在歌舞、在赞叹,供佛、供养道场、供法、供僧,就是供养三宝。「所见依报庄严。复证第三十九愿: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这是四十八愿里第三十九愿,弥陀大愿成就了,所以你在极乐世界能看见,这是看到依报庄严。
「次则亲闻弥陀说法」,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佛用什么方法使极乐世界那样的圆满、那么样的庄严、那么样的清净?极乐世界找不到一个人有恶念的,什么恶念?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人找不到一个,个个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讲的圆教初住,连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让他得到的,不是他自己功夫。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他,所以他也成为阿惟越致菩萨,初住以上是自己证得的,他这不是自己证得的,是佛,阿弥陀佛加持他的。虽然他是凡夫,可是他的智慧、道力、神通跟阿惟越致菩萨几乎是平等的,烦恼习气并没有断。极乐世界所以值得大家赞叹就在这一点,它的殊胜不是在实报土,实报土跟一切诸佛实报土没有两样,殊胜就是在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换句话说,就是十法界,太殊胜、太奇妙了!所以诸佛如来赞叹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显示出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为一切六道苦难众生开了方便之门,让大家不断烦恼也能成就,这个了不起!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得要断烦恼,你不断你就不能提升,五种见惑不断,初信位的菩萨你就得不到。
这五种烦恼,头一个身见,阿罗汉身见放下了,不再以为身是自己了。《金刚经》前面讲的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人证得?初果须陀洹就证得,初果须陀洹那个断证功夫跟初信位菩萨完全相同,也就是十信初信,身见要破掉,边见破掉,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统统断掉,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初果。所以修行证果不是别的,放下!跟你认不认识字没有关系,跟你有没有学教也没有关系,什么有关系?放下。惠能大师能在五祖方丈室里,把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了,他成佛了,一下放下是什么?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地位,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是分证即佛,不是相似即佛。相似即佛没出十法界,分证佛出十法界了,他生在实报庄严土。
所以诸位同学一定要记住,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就看你放下多少,你放下愈多,你品位愈高。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到极乐世界去,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个信愿,的确就是不怀疑、不分别、不执著,真诚恭敬,这是往生必须有的条件。品位高下,蕅益大师说,你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浅深其实说什么?就是你放下多少。如果真的能像初果,像初信的菩萨,生极乐世界就不是生同居土,他生方便土,他不生同居土。同居土里面是凡夫,方便土里头是小圣,也就是说,从小乘讲,初果到四果,包括辟支佛,他们往生是在方便有余土。如果我们能够把见思烦恼统统放下,放下见惑就行了,就生方便有余土,也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初信到十信都是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没有到的,完全是凡夫,还执著这个身是我的,也行,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些事情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对自己才有把握,这一生这个事情真能够成办,真能办得成功。
极乐世界之好,好在哪里?就是阿弥陀佛说法。让我们从这个地方回过头来看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十岁示现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悟了之后立刻就讲经教学,首先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七十九岁圆寂,天天说法、讲经,没有一天中断。我们在经上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放假,没有。现在看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没中断过,「法音宣流,普度十方」,像我们现在用网路、用卫星,不在我们讲堂、不在道场的人都能听到。阿弥陀佛以他的神通道力,他说法的音声周遍法界,只是我们现在这个耳朵接收器不行,有障碍、有故障,听不到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那要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听到?照经典里面说法,初果就有资格听到,初果六种神通恢复两种,天眼、天耳;在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有天眼通、有天耳通,他要一心想听阿弥陀佛说法,一心想见西方极乐世界,我相信他能够见到。为什么?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弥陀慈悲。《大势至圆通章》上讲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如果有初信位菩萨这个条件,就能现前见到阿弥陀佛,不必等到极乐世界,现前可以见到,现前可以听到弥陀说法,普度十方。
「此证经文」,前面我们读过的,「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佛说法,梵是清净,像雷一样的震动;八音形容佛的音声之微妙,超过天人、小乘跟权教菩萨,都不能够跟他相比。「及菩提树王」,菩提树王是哪里?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道场树,是道场周边种的这些菩提树,高大,称它为树王。「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一切诸佛刹土都能听到。这是怎么回事情?跟众鸟说法一样,是阿弥陀佛变化所造,它的根源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因为佛的身分太尊贵,大家见佛都得规规矩矩,具足威仪。如果树说法就可以随便,就可以放逸。所以佛很懂得人情,你要不习惯这些礼节的拘束,你可以随便,鸟说法可以随便,可以用不著那么规矩,树说法也可以那么随便,不用那些规矩。阿弥陀佛真懂得人情世故,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做到了,并不是很苛刻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严守规矩,不需要,不是的。我们自然守规矩,那是对佛表示恭敬。如果时间太久,要想放松一下,你到讲堂外面听众鸟说法,听菩提树说法,那就很随便了。这后头有,「树王所说,正是弥陀法王之梵音也」,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第三,「见彼国圣众,游行十方,供养诸佛。是证第十一『遍供诸佛愿』之成就」,到极乐世界自自然然看见。极乐世界这些大众,阿弥陀佛的学生,学生程度不一样,有天人众;有二乘众,声闻跟辟支佛,方便土的;有菩萨众,这些菩萨全是法身大士。《华严经》里面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称圣众。他们游行十方,这个能力是平等的,四十一位法身菩萨游行十方没问题。方便土里面的二乘,同居土里面的人天,也跟法身菩萨一样游行十方,供养诸佛。因为经上没有说二乘、人天除外,没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说法,极乐世界就是平等的,这就难信之法。这个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本愿就是第十一愿「遍供诸佛愿」,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普遍去供养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不得了!诸位要知道,供佛是修福,供养佛那福报多大!你每天能供养一切诸佛,一尊佛都不漏,你修的是圆满的福报。供佛肯定听佛说法,一切诸佛都给你说法,你一天听了多少佛法!极乐世界人学一天,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一劫都不如他。他能分身,我们没办法,不能分身,不能同时学很多,他可以同时学很多,分很多身,而且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每一个身一门,每一个身一门,这个本事可了不起!我们只有一个身,不能分身;只能学一门,不能学第二门。到极乐世界是门门都能学,而且门门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哪有不成就的!极乐世界这些好处要明白、要想到,这真正令人羡慕的地方。
第四,「复见圣众念佛相续」,念佛是修行。前面你看供佛是修福、是修慧,供佛听佛讲经,福慧双修,念佛不断,念佛相继。念佛是什么功夫?给诸位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离这一声佛号。这一声佛号里面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一句佛号念了,把无量无边法门全修了,你知道吗?不必搞这个、搞那个,你怎么搞你都是一个、一个单独搞,这是个总的,总头。这一句佛号,我们这也有根据,不是随便讲的,隋唐时代的大德跟我们说过,这个事情在本经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里面说得很清楚。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十个宗派都是那个时候建立的。这些祖师大德们在一起曾经讨论过,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一切经,哪一部经能够代表圆满的佛法?几乎这些大德们都公认《华严经》,所以《华严》就称之为叫根本法轮,用现在的话说,佛学概论。它里面确实无所不包,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华严》全都包了。所以《华严经》是公认的一切法的总汇,学《华严》就是学一切法。所有这些各宗各派都是《华严经》的枝叶,都离不开根本,《华严》称为根本。
《华严》最后成佛怎么成的?我们细细去读《华严》,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最后一招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最后总归是归到极乐世界。善财童子他跟著普贤到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修行?一句佛号念到底,从哪里看出来?从五十三参第一,《八十华严》里头第一位善友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里面就是吉祥云比丘,是一个人,他修的是什么法门?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般舟也叫做「佛立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下来,不能坐著,九十天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动,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我们今天在这里看到了,一句阿弥陀佛是所有法门都在里头,是《华严经》的总结,阿弥陀佛。《华严经》是所有法门的汇集,汇集到最后就这一句阿弥陀佛。
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没人知道。清朝乾隆年间灌顶法师知道,他告诉人,你遇到重大的灾难,罪业很重,五逆十恶的罪业,果报现前了,佛家所有经忏都救不了你,都没办法帮助你,他说最后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救你,什么办法?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什么样的重罪都能化解。我们相信,用什么心态去念?万分诚敬,你这一句佛号是万分成就,你的成就不在惠能之下。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今天社会动乱,地球灾变频繁,什么方法能救?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救。这个地区念佛的人愈多,这个地方就愈安全,灾难可以化解;不能完全化解,也大幅度的减轻,这是肯定的。我们要知道,我们要认真放下万缘,一心正念。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七百一十二面,倒数第三行看起,就从头看起:
「本品宗旨,仍是证信除疑。慈氏述见,弥证佛言真实。盖此前极乐依正庄严,唯是金口所宣,现则与会圣众,亲述自眼所见」,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再接著,「复睹极乐胎生之众,困於疑城,更明疑惑之过。」弥勒菩萨说他自己见到极乐世界依正庄严,这是前面一品,与会的大众都见到了,说是亲眼所见,这里讲得很清楚,与会圣众亲眼所见,证明佛在前面所说的完全是真实的。在中国东晋时代,我们净宗初祖慧远大师在往生的时候,告诉身边这些莲友说,他在这一生当中亲眼见到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他有三次,从来没有跟人说过。从这个地方能看到远公的智慧、定力。今天阿弥陀佛来接引他了,第四次见到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而且看到阿弥陀佛的身边有莲社早先往生的这些莲友们,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慧远大师。我们相信这个记录不是假的,在慧远大师传记里面,《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都有记载。
这一品,三十九品,后面有一段他们看到极乐世界有胎生的众生,也叫边地,生到极乐世界的边地,没有入品。品是什么?最低的品位是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他比这个还要低,他生到极乐世界没有品位,生在边地、生在疑城,也叫疑城。这说明疑惑的过失是很大的障碍。疑惑为什么能往生?他抱著试探的心理,也非常认真努力修行,发愿念佛,他真能往生。但是他带著疑惑,半信半疑,不是完全不信,完全不信他就不念了。所以他也信,信得不够深,还是有怀疑,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试试看,如果是真的那最好了,那假的就算了。抱著这种心态很认真的念佛也能往生。实在说能够生到边地疑城就不错,为什么?他不会退转。不过在极乐世界耽误的时间长一点,不能够到极乐世界就见到佛、就得佛加持成为阿惟越致菩萨。那要迟多久?最长的五百年,五百年不是极乐世界的岁月,我们这个世界,就是五百年之后他的疑惑心断了,不再疑惑,才见到阿弥陀佛,才入品,这个品就是下品下生,才入品。极乐世界有这么一桩事情,在此地提出来了。
我们要知道,前面也说得很多,大乘佛法净宗法门,诸佛菩萨都说这个法门是难信易行,对这个法门生起信心真难!特别是在我们现前这个时代,这个时代是什么?养成一个多疑的习气。现在在学校念书,我这种年龄,我念小学的时候没有听什么怀疑的事情,但是到中学的时代,老师就教我们要怀疑。原来怀疑是科学的精神,学科学不能没有怀疑,怀疑才能发现问题,发现问题然后才来把这问题解答,追求答案,把真相找出来。这个在物质的世界可以,在神圣的世界不行。东方古圣先贤你要对他怀疑,你没办法学习,这个怀疑的态度不能用在圣学上(就是圣贤的学术),不能用在佛法上。我们如果对祖宗怀疑,对孔子怀疑,对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怀疑,我们读他的这些书籍,用怀疑的心来读,能不能开智慧?能不能得到圣贤他们所见到的宇宙人生真相?答案是否定的,不可能。
孔子,后世尊为圣人,现代人不以为然,喊出口号要打倒孔家店,一丝毫尊重的心都没有。孔子对以前的圣贤,他的态度,《论语》上记载得很清楚,夫子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换句话说,他对於古圣先贤所传下来的这些教训一点都不怀疑,全盘接受,依教奉行。而且还把自古圣贤传下来的这些教诲写成文字流传给后世,后人尊称他为「集大成者」,他自己没有创造、没有发明,会集古圣先贤的这些智慧、这些教训,他做的是这个工作。夫子生在乱世,唯恐圣贤之道断绝。所以聚集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学,他的弟子,每天讲学,把古人留下这些东西把它讲透彻、讲明白,然后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给社会大众做个好样子,这就是承传圣学。圣学应该用这样的态度、这种方法来承传。
我们今天也是生在乱世,跟孔子那个时代差不多,春秋战国的动乱绵延将近五百年。满清亡国之后,我们这个社会动乱了,到现在一百年,要恢复正常大概也要四、五百年,才能恢复,但是这四、五百年没有孔子出来不行。那我们细心观察,现前有没有孔子出来?有没有孔子那一批学生出来?如果有,那我们就知道大概要四、五百年之后,传统文化可以复兴;如果没有,那就是我们真正忧虑之所在。现在科学技术发达,特别是印刷术,典籍我们可以大量的翻印,让全世界大学图书馆都收藏,就是这些东西不会丧失,这个我们不担心了。可是没人学。要什么样的人才真正能学得好?没有怀疑,要有真正的信心,不但没有怀疑,而且还要恭敬。印光大师讲得好,印祖儒释道都通,通家。他在普陀山,那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在藏经楼里面住了三十年,这寺庙里藏经楼,他管藏经楼。三十年,他有这个缘分,每天读书,我相信工作不会太多,读了三十年的书。他告诉我们一句话,「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无论你读佛经,或者是道、或者是儒,中国传统文化,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你就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你就得一百分利益。
我过去曾经讲过,以唐朝禅宗惠能大师做个例子,这个故事都在《坛经》前面第一章,叙述得很清楚。惠能大师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这个人是个孝子,是个老实人,长大之后做个樵夫。樵夫现在没有这个行业了,很多人不知道,上山砍柴,挑到城市里面去卖。从前的城市没有电、没有瓦斯,所以每一家煮饭是烧灶、烧柴火。抗战期间还是这样的,只有少数大城市有电灯、有电,一般城市都没有,统统是烧柴,没有自来水。有挑水的卖水,卖柴、卖水,这个都是要劳力,生活非常辛苦。柴卖掉之后买一点米、买一点菜,回去供养他老母亲。是个偶然的机会,柴卖掉了,钱拿到,离开的时候,在窗口听到里面有人念经,他好像能听得懂,听得很有味道,就站了一会,等他念完。念完之后到里面去请教,问他你刚才念的是什么,念得很有意思?他把他自己听到的感受讲给念经的人听。念经的人非常惊讶,发现这个人不是普通人,他很有智慧,他真懂了这个意思。所以就建议他到黄梅去参学,五祖忍和尚那里去参学,去跟他学去。
那么他辛苦,他家里有母亲一个人,他要走了,母亲生活怎么办?这个人姓张,这个张先生很了不起,拿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还有佛门这些同参道友,大家帮忙照顾他妈妈,他就放心到黄梅去了。见了五祖之后,五祖把他分配到碓房里面去破柴、舂米,干他的本行,那是做苦工,现在讲在寺庙里面做义工,做了八个月。寺院里面有讲堂,一天没去过;有禅堂,一支香也没坐过,每天在寺院里面舂米破柴,这是他的工作,寺院人口多。最后五祖传法传给他了。五祖有个大弟子神秀大师,这非常有名,跟祖师年代很久,每个人自自然然会想到五祖将来传法肯定传给神秀的,怎么会轮到惠能?什么都不会,什么也没学过,怎么会轮到他?以后真的传给他了。这个故事我们不在此地讲,讲了耽误很多时间,很多同修都熟悉。我就讲诚敬,神秀大师对於忍和尚,就是五祖,有百分的诚敬,他得百分利益;惠能对五祖是万分诚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不能比。这个与学习多久、认识字不认识字不相干。印光大师这话说得好,全在诚敬。
我们今天如果有万分诚敬来对待《无量寿经》,来对待阿弥陀佛、对待净宗法门,你决定是上上品往生。我说这个话有根据的,什么根据?善导大师讲的,净土「四土三辈九品,总在遇缘不同」,这不就等於说人人都有分吗?你要遇到像六祖这样的缘分,那你不就是上上品往生吗?不是普通上上品,实报土上上品往生,那就成佛了。由此可知,我们这一生的成就,决定的关键还是在诚敬。疑是大障碍,大乘经教里面佛讲得很清楚,疑是菩萨最大的障碍。所以研究经教的目的在哪里?断疑生信。如果你没有疑惑就不必去研究经教,一句阿弥陀佛就够了。研究经教要浪费那么长的时间,浪费那么多的精神,因为你有疑,有疑就一定要研究,疑根不能不拔除。不拔除,纵然念佛往生也是生到边地,四土三辈九品都没有沾上,你这个问题多严重!我们为什么会有这个怀疑?主要就是不知道心性不可思议,不知道。我们用妄心,妄想分别执著用成习惯了,完全不知道真心,不知道真心的功德。
回过头我们看看惠能大师,人家老实,老实人了不起,老实是什么?他没有怀疑,他没有妄念,他没有分别执著,在一切人的面前他谦虚、对人恭敬。为什么?他什么都不会,没念过书,觉得别人都比我强,所以他恭敬心出来了,诚敬心。我们诚敬心为什么出不来?我觉得我还不错,不如我的人很多,麻烦就出来了。你去问惠能大师,哪一个不如他?他会告诉你,人人都是佛菩萨,只有我一个是凡夫,我什么都不会。他讲的话是骗人的?不是的,句句都是老实话,他讲的话就是佛陀教我们的,他学会了,我们没学会。佛教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他学会了,他不认识字,他知道这个意思;「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他学会了,不敢轻视一个人。这一点我们比不上他,所以他是非常容易回归自性。
五祖传法,半夜三更召见他,在方丈室里面跟他讲《金刚经》,我们相信讲大意,决定没有经本,经本,惠能不认识字,他用不著。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彻悟,就契入,入了佛的境界,很感叹的说了五句话。那个五句话就是他的论文,就是他的报告。「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真的见性了。「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他已经契入般涅盘,大乘讲的大般涅盘,他入了,契入了。第三句说「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常寂光中一法不缺,无量的智慧、无量的德能、无量的才艺、无量的相好,没有一样欠缺的,这他见到的事实,是自性里面隐藏的智慧德相,没有显出来,这是见到常寂光。第四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是什么?自性本定,《楞严经》上所谓是首楞严大定,《华严经》上所讲的师子奋迅三昧,他入这个境界。最后一句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依正庄严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能生能现。这个用现在的话说,他这个五句话是哲学的最高峰,也是科学的最高峰,他怎么能说出来?五祖跟他讲《金刚经》大意,是提示,他立刻就懂了,就入境界,凭什么?万分诚敬他得万分利益,五祖把衣钵传给他了。
回过头来再看孔子,「述而不作」是肯定自己不能超越圣贤,那是什么?本人就是圣贤,圣贤跟圣贤都是平等的,叫佛佛道同,哪能超越!那六道这些凡夫呢?凡夫是未来佛,现在虽然迷惑,他的自性,自性里面所含的智慧德相一丝毫都没有损失,只是迷而不觉而已。他一旦开悟了,他跟诸佛没两样,怎么能不恭敬?不但对一切人恭敬,对蚊虫、蚂蚁都恭敬,为什么?它是众生,它有佛性,《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蚊虫有,蚂蚁也有,你怎么能小看它?不但动物有,植物也有,花草树木有;不但植物有,矿物也有,山河大地。我们在前面学过,一毛一尘,一毛是正报,最小的,汗毛;一尘是依报,就是矿物,一粒微尘。一尘一毛的微点,这就是今天讲科学,你把它分析,分析到不能再分,就是现在所讲的量子,基本粒子,肉眼看不见,高倍的显微镜才看出来。它怎么样?它有物质现象,同时有精神现象,它有见闻觉知。
我们才真正体会到大乘经里面讲的五蕴,色受想行识。这一个小光子它具足色受想行识,色是物质,受想行识是精神,是心法。心法,物质在佛法里面讲叫色法,心法跟色法是一体,心法跟色法永远分不开。换句话说,一毛一尘的微点,它会看,它会听、会懂得我们的意思。这个事实真相,在最近三十年科学家才发现,量子力学家发现了,这在佛经里面就是讲的阿赖耶的三细相,量子力学家发现了。阿赖耶的业相,他们的名词叫能量;阿赖耶的转相,他们的名词叫信息;阿赖耶的境界相,他们的名词叫物质。这些科学家认为整个宇宙就这三样东西,能量、信息、物质。十法界依正庄严就是阿赖耶所变现的,识变,心能生能现,识能变,把一真法界变成十法界依正庄严。
古人根性比我们深厚,我们不如他。佛经上所说的善根、福德、因缘,这三样东西古人比我们厚、比我们深,所以他们成就容易。我们今天可以说善根薄,福德也薄。善根薄是什么?我们不信。福德薄呢?我们怀疑。因缘不见得薄,我们也遇到了,遇到佛法、遇到大乘,但是遇到怎么样?前面两个不足,遇到等於没遇到,遇到不相信、不能理解。这个「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可非常重要!怎样才能解如来真实义?那要诚敬,没有诚敬你就无法理解。诚敬心生不起来,怀疑断不掉,连信心都是半信半疑。有不少人来问过我,问我怎么办?你们大家说怎么办?这个事情释迦牟尼佛知道,你看他怎么办?四十九年讲经教学,为什么?把事实真相讲清楚、讲明白,你就不怀疑了。所以讲经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大家断疑生信。六祖惠能大师他不怀疑,所以经教他不必学,他没有怀疑,他就信了,他就成了。圆顿法门,圆顿到极处,他是个代表,圆极了、顿极了,顿是快速,他一听就懂了。你说这一句经文我们念了多少遍,没懂,我们没开悟。人家听到这么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我们听一万句也开不了悟,什么原因?我们那个疑没断掉,诚敬不足。如果我们不怀疑,我们有万分诚敬心,你就有惠能大师的成就,不定是哪一句经文,你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了。所以这个问题重要。
我们如何培养我们的信心?相信古人,古人明心见性,相信古人有诚敬心,相信古人对於一切人事物他都有信、正信,相信每个人都是好人。现在我们要提出这句话大家会摇头,谁是好人?个个都是好人。那造恶多端的呢?是好人。好人为什么作恶?一时迷惑。这个心多厚道!他觉悟了,他本来是好人,这是我们中国老祖宗世世代代教给我们的。你看从前小朋友开始念书,第一个念《三字经》,一开头,「人之初,性本善」,《论语》上记载的「人性本善」,世间哪有坏人?佛里面更没有了,佛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坏人。堕到畜生道的,它是佛;堕到饿鬼道的,他还是佛;堕到地狱,他还是佛,佛没变。这个道理很深,必须把它参透,我们才能恢复自己的信心。诚信,自己以诚敬待人,以诚敬处世,我们能把圣贤东西真正学到。没有这两个字,佛菩萨来教都不行,你都得不到,不是佛菩萨不慈悲,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了障碍,排斥、拒绝、不接受,问题出在这里。现在我们看经文: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
这个字在此地念「否」,不念不,念否。
【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
色究竟天是第四禅,色界第四禅。
【雨诸香华。遍佛刹不。】
这是他方世界的,从欲界天到四禅天,这些天人都在这个道场散花,供养大众,供佛、供僧。
【阿难对曰。唯然已见。】
他都看到了。
【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这是阿弥陀佛讲经说法,面对哪些大众?面对一切世界众生。可见得弥陀说法,在极乐世界说法,我们这里可以听见。我们为什么听不见?耳朵有毛病,耳朵是我们的收音机,收音机有故障,故障是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我们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就听到了。妄想有还没有关系,只要放下分别执著就听见了,不但听见,你在此地可以看见。我们知道,放下执著是阿罗汉,放下分别是菩萨,菩萨有能力听到阿弥陀佛说法。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前面所讲,弥陀跟释迦这两位导师,以他们的神通道力,把极乐世界展现出来给与会的大众看,都看到了。在这段经文,佛这一问,问阿难、问弥勒菩萨,他们是与会大众的代表,统统见到了。我们看念老的注解,「阿难结集经藏」,是释迦牟尼佛的传人,「慈氏当来下生」,这是将来的一尊佛,现在住在欲界第四天兜率天,在等待缘成熟他就下来。「故佛以此微妙法门嘱咐二人」,咐嘱给阿难,是阿难将来结集经藏,要把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传给后人。咐嘱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将来下生到这个世界成佛,肯定宣说这个法门,释迦牟尼佛咐嘱给他,一定是要讲这部经,要宣扬这个法门。
「首示」,首先示现,「极乐妙严,诸天雨华之象,令作见证」。这个示是示现,展示出来给大家看,就是前面礼佛现光,让每一个人亲眼看见、亲耳听见,极乐世界微妙庄严。诸天雨花,刚才讲了,这是供佛,供养大众,让这一会的人给当时没有参加法会以及后世读到这个经本的作见证。『色究竟天』,「为净居天之一,乃色界天最胜之处」,就是第四禅,四禅有九天,下面四天是凡夫,上面五层是圣人。三果圣人在那个地方修行,利根的他就成就,超越六道轮回,证阿罗汉果;钝根的还要通过四空天,就是说时间比较长一点,脱离六道凡夫他就到四圣法界,声闻法界。四圣法界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有余土,六道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极乐世界有,有四圣法界,六凡里面只有两种,人天两道,阿修罗跟三恶道都没有,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这是说四禅净居天。
「乃证不还果圣者所居之处」,不还果是三果阿那含,他们在这里修行。「不还果梵名阿那含,断尽欲界九品思惑,则不再生欲界,必生於色界或无色界,故名不还果」,他不再回到欲界,虽然没有出离六道,他不到欲界来了。欲界有六层天,六层天下面这是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统统叫做欲界。「净居有五天:一、无烦天。二、无热天」,烦跟热都是烦恼,说明他们的烦恼,见思烦恼已经断了,在那里都断了,断干净他就成阿罗汉,就到四圣法界去了,不在这个六道了。「三、善现天。四、善见天」,著重在这个善字,非有非无,这叫善,你有执著就不善,有分别就不善,分别执著统统都放下这叫善。「五、色究竟天」,色是色界,色界到了顶,再上去是无色界,所以色到究竟、到顶点了,这色究竟天。净居天人,特别是指这个阶层,这个阶层他很快就证阿罗汉了。
「《俱舍颂》曰:此五名净居天」,这五不还天,五种都不会再到欲界来了,所以叫它做五不还天,都叫做净居天。「唯圣人居,无异生杂」,不是修行人到不了这个地方,所以这个地方不是凡夫,小乘三果阿那含在这个地方。大乘,《华严经》上十信位六信住这个地方,七信是阿罗汉,七信就超越了,所以《华严经》上十信位就是讲的十法界。初信他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证须陀洹果,就是小乘初果跟《华严经》十信位初信位菩萨,就是断烦恼的这个功夫是相等、是平等的。初果,初果提升叫二果向,二果向就是二信位的菩萨,二果就是十信里面三信位的菩萨,四信位就是三果向,向三果,五信位的菩萨就是阿那含,阿那含再提升是四果向,是六信位的菩萨,四果就是七信位的菩萨。你从这里看很清楚。八信是辟支佛,九信是菩萨,十信是佛,十法界的佛。所以从十信位你完全看到十法界就很清楚。功夫全是放下,不是别的,这早年,六十年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十信位的菩萨分配在十法界,十信心满,这《华严经》上的,修满就证到初住,初住菩萨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真佛不是假佛。十信位里面的佛,天台家讲相似即佛。初住菩萨,天台家称之为分证即佛,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级,都叫分证即佛。究竟圆满是妙觉位。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极乐世界的实报庄严土,住报土;妙觉,妙觉不住在报土,妙觉住常寂光土,所以四土最高的常寂光,常寂光是究竟圆满佛他们住的地方,这样大家一对比就很清楚。我们要认真努力,要不断向上提升就对了,这个世间可不能有丝毫贪恋,为什么?有贪恋就是障碍,就把你系缚在六道,你就出不去。毛病习气不能不放下!
要常常想到佛菩萨对我们的恩德,把这些事实真相讲得这么清楚、讲得这么明白,我们要相信。什么叫相信?早年李老师告诉我,真干就是相信,你听懂、听明白了,你没有能够落实,做不到,这李老师说,他不相信。所以这个相信的标准,就是你真把它做到了。这个意思章嘉大师也跟我讲过,你相信,你能不要吗?章嘉大师给我讲信这个字,他做个比喻,桌子上这里是一堆黄金,这个地方是一堆黄铜,你要真正清楚了,你要哪一个?你肯定拿黄金,你不会去拿黄铜。所以你是真相信了,你就真把金拿到,不相信才搞错了,把黄铜看得跟黄金差不多,这个亏就吃大了。所以诸佛菩萨告诉我们,《华严经》上说的「信为道元功德母」,信,你要看得这么重要。道是什么?无上菩提是道之母,有信心你才能够成就,证道。一切真实功德从信心生,没有信心你就没有功德。一般人天天口皮上挂著修功德,有没有真修到?难!你细心一观察,我们自己冷静去反省,有没有功德?五戒十善都没有落实,哪来的功德?如果说福德,福德有,功德没有。修福,福里头有真信,福就变成功德。没有信心、没有诚敬,修的这个功德都变成福德。我们想想梁武帝见达摩祖师那个场景,你不就明白了!
梁武帝是我们佛门大护法,自古至今还没有第二个,为佛教造寺院庵堂,他在位的时候一共造了四百八十座,都有相当规模可观,帮助出家人,供养出家人,几十万人。达摩祖师初到中国,跟他见面了,他就非常夸耀,跟达摩祖师说,我做的这些,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是个老实人,回答他的一句老实话,「并无功德」。梁武帝听这句话的时候马上就翻脸了,叫著下人说送客,把他送走了。话不投机,他讲的是真话。你看,那种夸张、炫耀、傲慢,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则不足观已」,这种心态那就晓得你没有功德。那今天我们修福、行善,断恶行善,用什么心?是不是跟梁武帝差不多的味道?要是梁武帝那个心态,那就是福德,没有功德。你要是问达摩祖师,达摩祖师一定回答,并无功德。功德与定相应、与慧相应,它有定有慧;福德与定慧不相应,人天福报。
所以你看历代这些帝王将相、大富长者,那都是过去生中修的大福报。很多都是以为自己修的大功德,结果在人天变成大福报,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在名利上的享受,享福的人几个不造业?如果你从这方面去观察,你就感觉到害怕,你福报享完,你的业报现前,马上要堕落。如果一堕落到地狱道,麻烦可大了,那个地方容易进去,出来可不容易!什么时候出来?你的罪业统统消尽,你才能出来。好像你犯法,被判刑了,关到监牢狱去了,刑期满了,判你十年,十年到了你才能出得来,地狱就好比监牢狱一样。
但是要晓得,地狱是变化所造的,不是人设计的,没人设计,也不是阎罗王,跟阎罗王没关系,跟上帝也没关系,跟佛菩萨更没有关系,自己业力变现出来的。那你的恶业统统都消了,你才能出离。到那里是算总帐,无始劫来所造的罪业统统在那里消,消尽你才出来。可是出来怎么样?出来还带著那些不好的习气,如果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来教导你,你很容易又犯过失。那个过失是什么?就是贪瞋痴慢、杀盗淫妄,你会犯这些过失,一犯这些过失,死了以后又去了。大家看看《地藏经》就明白了,经上说的字字句句是真话不是假话。五不还天在这个世界是极乐世界,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他不会再堕到欲界;换句话说,他只是往上提升,不会再往下堕落。所以圣人居住的地方叫净居。
「今慈氏菩萨所见诸天散花,重证经文」,以前有证,这再一次的证明,「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彼佛」,彼佛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你看看,百千花香,美不胜收,百种千种,品类繁多,样样都有。万种伎乐,这是什么?歌舞表演。我们在隋唐壁画里头,现在像敦煌石窟里面都有,佛在讲经,空中是天人在歌舞、在赞叹,供佛、供养道场、供法、供僧,就是供养三宝。「所见依报庄严。复证第三十九愿: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这是四十八愿里第三十九愿,弥陀大愿成就了,所以你在极乐世界能看见,这是看到依报庄严。
「次则亲闻弥陀说法」,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注意,佛用什么方法使极乐世界那样的圆满、那么样的庄严、那么样的清净?极乐世界找不到一个人有恶念的,什么恶念?起心动念,起心动念的人找不到一个,个个都是不起心、不动念,不起心不动念是什么地位?《华严经》上讲的圆教初住,连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也不起心不动念。这个我们一定要知道,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让他得到的,不是他自己功夫。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的功德加持他,所以他也成为阿惟越致菩萨,初住以上是自己证得的,他这不是自己证得的,是佛,阿弥陀佛加持他的。虽然他是凡夫,可是他的智慧、道力、神通跟阿惟越致菩萨几乎是平等的,烦恼习气并没有断。极乐世界所以值得大家赞叹就在这一点,它的殊胜不是在实报土,实报土跟一切诸佛实报土没有两样,殊胜就是在同居土跟方便有余土;换句话说,就是十法界,太殊胜、太奇妙了!所以诸佛如来赞叹他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显示出阿弥陀佛无尽的慈悲,为一切六道苦难众生开了方便之门,让大家不断烦恼也能成就,这个了不起!其他法门,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都得要断烦恼,你不断你就不能提升,五种见惑不断,初信位的菩萨你就得不到。
这五种烦恼,头一个身见,阿罗汉身见放下了,不再以为身是自己了。《金刚经》前面讲的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什么人证得?初果须陀洹就证得,初果须陀洹那个断证功夫跟初信位菩萨完全相同,也就是十信初信,身见要破掉,边见破掉,见取见、戒取见、邪见统统断掉,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初果。所以修行证果不是别的,放下!跟你认不认识字没有关系,跟你有没有学教也没有关系,什么有关系?放下。惠能大师能在五祖方丈室里,把妄想分别执著一下放下了,他成佛了,一下放下是什么?就是圆教初住以上的地位,禅宗里面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佛是分证即佛,不是相似即佛。相似即佛没出十法界,分证佛出十法界了,他生在实报庄严土。
所以诸位同学一定要记住,到西方极乐世界品位高下就看你放下多少,你放下愈多,你品位愈高。蕅益大师说得好,能不能到极乐世界去,决定在信愿之有无,那个信愿,的确就是不怀疑、不分别、不执著,真诚恭敬,这是往生必须有的条件。品位高下,蕅益大师说,你念佛功夫的浅深。功夫浅深其实说什么?就是你放下多少。如果真的能像初果,像初信的菩萨,生极乐世界就不是生同居土,他生方便土,他不生同居土。同居土里面是凡夫,方便土里头是小圣,也就是说,从小乘讲,初果到四果,包括辟支佛,他们往生是在方便有余土。如果我们能够把见思烦恼统统放下,放下见惑就行了,就生方便有余土,也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初信到十信都是生方便有余土。功夫没有到的,完全是凡夫,还执著这个身是我的,也行,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这些事情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我们对自己才有把握,这一生这个事情真能够成办,真能办得成功。
极乐世界之好,好在哪里?就是阿弥陀佛说法。让我们从这个地方回过头来看本师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三十岁示现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悟了之后立刻就讲经教学,首先到鹿野苑度五比丘,七十九岁圆寂,天天说法、讲经,没有一天中断。我们在经上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一天放假,没有。现在看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没中断过,「法音宣流,普度十方」,像我们现在用网路、用卫星,不在我们讲堂、不在道场的人都能听到。阿弥陀佛以他的神通道力,他说法的音声周遍法界,只是我们现在这个耳朵接收器不行,有障碍、有故障,听不到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那要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听到?照经典里面说法,初果就有资格听到,初果六种神通恢复两种,天眼、天耳;在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萨,初信位的菩萨有天眼通、有天耳通,他要一心想听阿弥陀佛说法,一心想见西方极乐世界,我相信他能够见到。为什么?跟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弥陀慈悲。《大势至圆通章》上讲得好,「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如果有初信位菩萨这个条件,就能现前见到阿弥陀佛,不必等到极乐世界,现前可以见到,现前可以听到弥陀说法,普度十方。
「此证经文」,前面我们读过的,「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佛说法,梵是清净,像雷一样的震动;八音形容佛的音声之微妙,超过天人、小乘跟权教菩萨,都不能够跟他相比。「及菩提树王」,菩提树王是哪里?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道场树,是道场周边种的这些菩提树,高大,称它为树王。「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一切诸佛刹土都能听到。这是怎么回事情?跟众鸟说法一样,是阿弥陀佛变化所造,它的根源都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因为佛的身分太尊贵,大家见佛都得规规矩矩,具足威仪。如果树说法就可以随便,就可以放逸。所以佛很懂得人情,你要不习惯这些礼节的拘束,你可以随便,鸟说法可以随便,可以用不著那么规矩,树说法也可以那么随便,不用那些规矩。阿弥陀佛真懂得人情世故,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做到了,并不是很苛刻的要求我们,一定要严守规矩,不需要,不是的。我们自然守规矩,那是对佛表示恭敬。如果时间太久,要想放松一下,你到讲堂外面听众鸟说法,听菩提树说法,那就很随便了。这后头有,「树王所说,正是弥陀法王之梵音也」,阿弥陀佛变化所作。
第三,「见彼国圣众,游行十方,供养诸佛。是证第十一『遍供诸佛愿』之成就」,到极乐世界自自然然看见。极乐世界这些大众,阿弥陀佛的学生,学生程度不一样,有天人众;有二乘众,声闻跟辟支佛,方便土的;有菩萨众,这些菩萨全是法身大士。《华严经》里面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称圣众。他们游行十方,这个能力是平等的,四十一位法身菩萨游行十方没问题。方便土里面的二乘,同居土里面的人天,也跟法身菩萨一样游行十方,供养诸佛。因为经上没有说二乘、人天除外,没有这个说法。没有这个说法,极乐世界就是平等的,这就难信之法。这个就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本愿就是第十一愿「遍供诸佛愿」,生到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普遍去供养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这不得了!诸位要知道,供佛是修福,供养佛那福报多大!你每天能供养一切诸佛,一尊佛都不漏,你修的是圆满的福报。供佛肯定听佛说法,一切诸佛都给你说法,你一天听了多少佛法!极乐世界人学一天,我们在这个地方学一劫都不如他。他能分身,我们没办法,不能分身,不能同时学很多,他可以同时学很多,分很多身,而且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每一个身一门,每一个身一门,这个本事可了不起!我们只有一个身,不能分身;只能学一门,不能学第二门。到极乐世界是门门都能学,而且门门都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哪有不成就的!极乐世界这些好处要明白、要想到,这真正令人羡慕的地方。
第四,「复见圣众念佛相续」,念佛是修行。前面你看供佛是修福、是修慧,供佛听佛讲经,福慧双修,念佛不断,念佛相继。念佛是什么功夫?给诸位说,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不离这一声佛号。这一声佛号里面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一句佛号念了,把无量无边法门全修了,你知道吗?不必搞这个、搞那个,你怎么搞你都是一个、一个单独搞,这是个总的,总头。这一句佛号,我们这也有根据,不是随便讲的,隋唐时代的大德跟我们说过,这个事情在本经梅光羲老居士的序文里面说得很清楚。隋唐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十个宗派都是那个时候建立的。这些祖师大德们在一起曾经讨论过,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这一切经,哪一部经能够代表圆满的佛法?几乎这些大德们都公认《华严经》,所以《华严》就称之为叫根本法轮,用现在的话说,佛学概论。它里面确实无所不包,大乘小乘、宗门教下、显教密教,《华严》全都包了。所以《华严经》是公认的一切法的总汇,学《华严》就是学一切法。所有这些各宗各派都是《华严经》的枝叶,都离不开根本,《华严》称为根本。
《华严》最后成佛怎么成的?我们细细去读《华严》,最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表演给我们看,最后一招第五十三位善知识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到极乐世界去了,这个时候大家才发现,原来最后总归是归到极乐世界。善财童子他跟著普贤到极乐世界,用什么方法修行?一句佛号念到底,从哪里看出来?从五十三参第一,《八十华严》里头第一位善友德云比丘,在《四十华严》里面就是吉祥云比丘,是一个人,他修的是什么法门?般舟三昧,专念阿弥陀佛。般舟也叫做「佛立三昧」,一期是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下来,不能坐著,九十天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动,就是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我们今天在这里看到了,一句阿弥陀佛是所有法门都在里头,是《华严经》的总结,阿弥陀佛。《华严经》是所有法门的汇集,汇集到最后就这一句阿弥陀佛。
佛号功德不可思议!没人知道。清朝乾隆年间灌顶法师知道,他告诉人,你遇到重大的灾难,罪业很重,五逆十恶的罪业,果报现前了,佛家所有经忏都救不了你,都没办法帮助你,他说最后还有一个办法可以救你,什么办法?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什么样的重罪都能化解。我们相信,用什么心态去念?万分诚敬,你这一句佛号是万分成就,你的成就不在惠能之下。名号功德不可思议!今天社会动乱,地球灾变频繁,什么方法能救?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能救。这个地区念佛的人愈多,这个地方就愈安全,灾难可以化解;不能完全化解,也大幅度的减轻,这是肯定的。我们要知道,我们要认真放下万缘,一心正念。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