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解演义 - (第五一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六集)  2011/7/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1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五十面第三行第二句看起:

  『杜众恶源』,从这里看起,「杜者,塞也」,就是堵塞的意思。「《净影疏》曰:杜众恶源,令离恶业。杜犹塞也。恶业是其恶道家本,名众恶源。」这个恶道家本就是它会让你堕落到恶道去,恶道根本的源头就是恶业。佛教我们断塞,「教之断塞,目之为杜。其大意为:杜众恶源之意,即是令离恶业。因恶业使人入恶道,乃恶趣之本」,这个恶趣就是恶道,通常指三恶道,「故称为恶源」。「故应杜塞云云,望西同之」,讲法跟这个相同。「疏曰:杜众等者,令断恶业。流转生死,恶业为源。故云之源。《会疏》异是」。《会疏》解释跟前面不一样,「疏曰:诸烦恼中,瞋恚为最,故云之源,亦指无明为之源;佛悉断尽,更无余残。故云:杜众恶源也。以上两释,不妨同参」。就是提供做参考,这是《净影疏》跟《会疏》两种说法。念老这也解释清楚,「《会疏》就佛边说」,对佛讲的;《净影疏》是对我们一般人,修行人讲的。恶,我们今天现前的社会,无论是中国、外国全世界史无前例的混乱,整个世界秩序都乱了,灾变异常。整个地球上种种灾难,也是过去历史上所没有过的,这我们都遇到了。

  什么原因?跟这个经上讲的完全相应,居住在地球上的众生造种种的恶业,不知道堵塞。这个恶业,造恶,我们冷静的观察,它不断在膨胀,只有增加,没有减缓的趋势。人心向恶,把恶当作善,把善看作恶,就是善恶颠倒了,把仁义道德看作这是过去的,这是专制时代的东西,都是於人有害的,应当把它淘汰干净。不提倡忠孝、不提倡仁义,中国人把老祖宗东西不仅是疏忽了,现在是排斥,一昧崇尚於西洋,认为西方都是对的。西方人讲求个人主义,也就是自私自利,认为自私自利是正确的。为了自己的利益,父母都可以杀,兄弟都可以杀,还有不能杀的吗?所以杀盗淫妄看样子是没办法禁止,法律也没有用处,所以对於这些已经没有信心。念佛的人只有走上消极这一途,那就是所谓认真求生净土。我们想想,除了这一途之外,还有什么方法跟人去斗争?今天人家认为斗争是应该的,斗争是英雄,一定要战胜对方,自己才能得到利益。我们明了斗争是两败俱伤,而且造的恶业必定堕在三途,三途进去容易,出来很难。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相信西方极乐世界是真的,那个地方社会祥和,没有斗争,不喜欢斗争的人确实可以移民到那边去。所以这个地方别人争,我们让,我们让到底,这是佛菩萨教给我们的。我们最重要的,对佛菩萨有信心,在现前社会上我们做个好样子,於人无争,於世无求。不管别人怎么看法,怎么说法,我们坚定自己的道路,坚定自己的目标,这就对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认真听从经典上的教训。

  恶源是贪瞋痴慢疑,因为这五种恶业,它所感应的灾难都现前,我们都看到了。贪婪感应的灾难是水灾,在身体讲四大不调,这是湿病。瞋恚所感染的叫火大,在环境上火山爆发,现在地球的温度反常,温度高了,这个现象与瞋恚有关系。愚痴是风灾;傲慢是地震;怀疑对应在身体上是免疫功能失去,身体虚弱容易感染疾病,应对在外面,山河大地松散了,所以大地会沉下去,高山会倒下来。这都从前没有过的,现在全都发生,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些报在佛法上讲叫花报,果报呢?在三途,饿鬼、地狱、畜生。佛在这里教导我们,三千年前所讲的这些话,给谁听的?给我们现代人听的。特别是本经从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我们把它选出来做为晚课,里面全都是讲业因果报,恶业不能不离。事相上的造作就是杀盗淫妄,杀,我们学佛的人知道,不会去杀生,但是有杀生的习气。我们讨厌一个人,怨恨一个人,都是属於杀业,只是缘不成熟,如果有缘的时候就很可能犯了杀戒。对於小动物就更不必说,蚊虫、蚂蚁它也是一条命,它也是一个众生,它因为心行不善堕落到畜生道,变成这样的身。它的报是报完之后,它还会回到人间来,也可能它宿世还有善根。有善根为什么堕恶道?这佛在经典讲得很清楚,临命终时,这个业习是强者先牵。

  说种子,阿赖耶含藏的种子,每个人十法界全都有,换句话说,你阿赖耶里头有佛的种子、有菩萨的种子,也有地狱、饿鬼、畜生种子,统统有!无量世来,生生世世我们造的业习种子(阿赖耶像仓库,像资料室一样)统统具足,哪个先报呢?力量强的遇到缘它先报。强弱都在念头,贪的念头强,你首先到饿鬼道去;愚痴很强,他就到畜生道;瞋恨很强,他就到地狱道。哪个力量强,他先受报,这与我们起心动念有密切关系。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我们能不能把我们的菩提种子加强?你说我们能跟极乐世界没有缘吗?跟极乐世界没有缘,这一生遇到净土不会相信。遇到净土相信,肯学习经教,又肯念佛,说明你过去生中,决定不止一世,好多世都是念佛人,为什么没往生?临终时被业力又牵回来了。这桩事情不难懂,我们仔细去想想,如果我们在临命终时,我们到哪一道,实在讲冷静去观察自己就很清楚,这不必问人。明白这个道理,断恶修善你就晓得多重要!修善,什么是善?念佛是善,ㄧ定要明白这个道理。念佛可以往生净土亲近阿弥陀佛,这善中之善,没有比这个更善的了。

  恶源是起心动念,这是根源,古大德说得好,「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一个善念是三善道的源,一个恶念是三恶道的根源,很可怕!为什么?出不了六道,生生世世一定还是搞轮回,这个太苦了,不想再搞了。出离的心就生起来,就是想离开六道这个心,这个念头好,那么就要认真念佛,一切时、一切处,念头一起都是阿弥陀佛,除了阿弥陀佛,没有杂念,这叫功夫成片。一般人真想念佛,念到功夫成片,一、二年决定可以做得到,一心不乱不太可能,功夫成片可以做到。只要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临命终时不需要别人助念,不需要别人帮忙。这个例子很多,我们也看到过,听到的、听说的就更多了。那些往生的人都给我们做了证明,这个事情是真的不是假的,极乐世界确实可以能去,我们为什么不干?世尊在这经里头讲得太清楚、太明白了。

  《会疏》所说的,「佛悉断尽」,诸佛如来他们断尽了。依照天台大师讲,六即佛里头,分证即佛就断尽了,分证即佛在圆教是初住以上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华严经》称之为法身大士。他们脱离十法界,脱离十法界生净土就是生实报庄严土,他不叫带业往生,他业障消干净了,你看断尽「更无余残」,这个佛就是分证即佛。极乐世界的殊胜不在实报土,而是在下面两土,下面两土就是我们娑婆世界常讲的十法界,方便有余土是四圣法界,凡圣同居土是六凡法界。但是六凡在极乐世界只有二凡,它没有三恶道,没有阿修罗,显示出这个世界纯净没有恶,就单凭这一点值得我们真正向往。这个世界很复杂,活在这个世间很不容易应付,生活得很苦,知苦你才真正会向往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这个人可靠,我们能信得过他。多劫之前他发的四十八愿为谁发的?要直下承当为我发的,不是为别人,为什么?别人未必相信,我相信,我相信就是为我发的。我一定要对得起阿弥陀佛,知恩报恩,怎么对得起?这一生当中决定得生,这才对得起阿弥陀佛。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讲的,夏莲居老居士是为我会集的,黄念祖老居士是为我注解的,直下承当。这些人於我们有大恩大德,我们确实要放下万缘,信受奉行,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来,依教奉行,这个世间万缘放下。对这个世间并不消极,为什么?我们知道这个世间人苦,跟我一样苦,我还觉悟了,还有没有觉悟比我更苦,我要帮助他。

  大乘经里面佛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我们全心全力在演说,表演,在宣扬,有缘的人就得度。什么是有缘人?他听到了他相信,他跟我一样觉悟,回头了,真正发愿念佛求生,这就得度。这个人不一定我们认识他,很多并不相识,但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都认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所以在这个世间还是不舍苦众生,用什么方式帮助这些苦难众生?释迦牟尼佛做了榜样给我们看,什么样子?四十九年天天演说,每天都在表演,每天都在演讲,没有比这个更殊胜。法布施,《般若经》上讲得很好,《金刚经》大家都念过,佛在这部《金刚经》,《金刚经》不长,五千多字,这么一桩事情佛总说了十多遍,就是「受持读诵,为人演说」,你看这句在《金刚经》上说了十几遍。就怕我们忘掉,时时刻刻提醒。受是接受,佛给我们的教训,我们完全接受,持是保持,不要失掉,那就是天天干。读诵重要,读诵是很重要的一门课程,为什么?读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你要明白这个意思。读什么?读经文、本文,不读注解,读本文。注解是求明了经义,读诵是真修,是修行一种方法,读经文,一遍一遍读下去。《无量寿经》不长,念熟了之后,念一遍不需要一个小时,我们可不可以不念佛,我们就用这个?行。

  你如果每天把《无量寿经》从头到尾念十遍,念得很熟的人,十遍大概五、六个小时他就念完,不少了,每天真正修行有五、六个小时,为什么?读诵不会有妄念。念佛有的时候妄念杂进去,读经不会有妄念。恭恭敬敬,一心称念,这是持戒;这十遍下来,五、六个小时,没有杂念进去,这是修定;念的经字字清楚、了了分明,那是慧。不要去想,就是念下去,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每天如果说是读五、六个小时,那你就是五、六个小时修行;要是七、八个小时,就七、八个小时修行,这个方法好。初学读诵要是困难,我们有读诵的光碟,你打开电视屏幕放光碟,这个光碟有文字、有声音,你跟著它读。快慢速度我们有好几种,有念得很快的,有念得很慢的,你可以自由选择,选择你喜欢的速度。初学读得比较慢一点,专注,不要分心。读经的时候最好不接电话,把电话线拔掉,不让人来打闲岔,你心才能定。你正在读经的时候,有这个事来找你、那个事来找你,把你功夫全破坏了。遍数念多了,自然就会背,念到完全背得很熟的时候,那就很方便,为什么?不必看经,你经行也好,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所,你的功课不会间断。这个方法,在现前这个环境里面很好用,很方便,这净宗方法之妙,我们要会用。不要多,你只要用上三个月,味道你就尝到,然后你就欲罢不能。真的会帮助我们得念佛三昧,会帮助我们开悟。「杜众恶源」,读诵经典也是非常好的方法,读的时候决定不求解释,就是一直念下去,跟佛号一样,功德完全相同。大势至菩萨告诉我们,「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读诵经典是属於忆佛,称念弥陀圣号是念佛。

  我们再看下面这段,「游步三界,无所挂碍」,这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后,你看在那边修学的环境得大自在。「《会疏》曰:无谋神化,常体性空,故为游步」,我们今天讲散步。谋,在此地讲是起心动念,人家不起心、不动念,神通变化。这桩事情是本能,不是从外来的,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能力是报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常体性空」,体是体会,常是没有间断,知道什么?自性空。知道自性空,你就不会分别执著、起心动念,全都没有了。你看袁了凡先生知道命是定的,他什么念头都没有,他能跟云谷禅师在禅堂里头坐三天三夜,禅堂打坐不起一个念头。一般讲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著,什么境界?圆教初住以上的境界。了凡先生能够到这个境界,云谷禅师佩服。云谷禅师向他请教:你功夫不错,你怎么修的?了凡先生很老实,「我没有什么功夫,命给人算定了,想了也没用处,不想了。」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以为你是圣人,原来你还是凡夫。」凡夫是什么?虽然什么都不想了,这有个名字叫无想定,什么都不想了,但是他什么都不知道,那是什么?无明,他堕在无明里头。凡夫总是,一个是掉举,就是妄想太多;一个就是落在无明,是不想,但什么都不知道。禅不是的,禅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放下起心动念,他什么都知道,那是禅,禅是活的,禅是有智慧的定;了凡先生这个定没有智慧,他还是烦恼。

  「常体性空,故为游步」,游步,两桩事情,一个是为自己,一个是为众生。为自己,修福修慧,到十方诸佛刹土去参学,去拜佛,拜佛、供佛是修福报;听佛讲经说法是开智慧,每个人都有这个能力。而且经上跟我们说得很清楚,极乐世界的人确实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他有能力分身,能分无量无边身,去参访遍法界虚空界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有这种本事,而自己本身还在阿弥陀佛讲堂没动。你看,本身在讲堂听阿弥陀佛讲经,分身出去参访无量无边诸佛。这个话一丝毫没有夸大,都是我们自性本能的,在他那个境界里面,时间、空间都没有了。「常体性空」,空间维次没有了,空间维次没有了,十法界遍虚空没有距离;时间没有了,没有先后,换句话说,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他统统见到了。这是他方诸佛国土里头跟极乐世界不能比的,他方世界只有明心见性的法身菩萨能做到,十法界做不到。极乐世界的十法界可以做到,六道里头人可以做到,它只有两道,人天两道可以做到。

  「憬兴云:天上人间,唯佛独尊,故游步三界。化之纵任,故无所拘碍。」这是就佛说的,天上人间还是讲六道,顶多讲到十法界。只有佛独尊,所以佛能够游步三界,这个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化之纵任就是他没有障碍。憬兴师这个说法,是讲佛应化在十法界度化众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感应道交得大自在,没有任何障碍。佛现身,现什么样的身、说什么法,诸位要记住,佛是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十法界的,不起心、不动念才能够证得初住脱离十法界。我们就晓得,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应化到我们这个世间来度化众生,他有起心动念,有起心动念他麻烦,会退转。不起心、不动念不会退转,起心动念会退转。所以没有把握,他来不来?他不来。三种不退,他位会退,位退退到低谷就不退了,低谷是什么?小乘是初果,大乘是初信位,从第十信可以退到初信,初信就不会再退了,它有低谷的,不会退到凡夫。行是菩萨行,有时候觉得众生太难度,算了,不度了,就退到小乘去了,自了汉。第三种是念,念也会退,念的底限是圆教初住菩萨,也就是说,这四十一个阶级往上去他还是会退,到什么时候他不退?一般讲七地以上,不会退了。所以经上常讲圆证三不退,圆证三不退不是初住,初住是三种不退都证得,不能加圆。加个圆那就是地上菩萨,不是普通的,不是三贤。十住、十行、十回向都有念退的可能,至少登地以上,念不退了。

  「挂者」,我们常讲挂碍,这底下有,「碍止之义」,有碍的意思,有止的意思。「又挂碍,高丽藏本作拘阂」,这是高丽《大藏经》里面用这两个字。「流作拘碍」,流是流通本,一般流通的是拘碍。「故净影、憬兴、《会疏》诸本,皆本拘碍。憬兴所云,无所拘碍即无所挂碍」。意思是一样的,无所挂碍。「以上《会疏》与憬兴,仍是专就佛边说,乃专就《魏译》而释」。魏译是康僧铠的本子,统统是就佛边,佛当然是游步三界,无所拘碍。「今释会本」,现在我们这会本,「则应广摄发菩提心、念佛得生之人,乘佛威神,游化三界」。这个意思就不一样,所以这个会集本好,会集本里面不但是佛,而是把重点放在凡是得生净土的人。把这个位次调到哪里?调到往生净土,凡圣同居土下下品生的,那都能够游步十方,不可思议,可不可能?可能。为什么?阿弥陀佛四十八愿威神加持。特别是第二十愿,佛的愿文说,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一愿不得了,阿惟越致菩萨就是法身菩萨,就是什么?实报土的菩萨才称阿惟越致。在极乐世界连凡圣同居土都称阿惟越致,所以这个也是叫难信之法。你要问一般菩萨,这是不可能,哪有这回事情?这个事情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有,这是阿弥陀佛的恩德。

  到极乐世界,物质上的享受随心所欲,那个福报等於欲界第六天,就是他化自在天。无论什么享受,你只要心里想的,阿弥陀佛变化出来供养你,你一样都不缺,这享阿弥陀佛的福报。这种智慧、神通、道力,也能享受阿弥陀佛的福报,这就太稀奇了。所以是四十八愿功德成就不可思议,全是功德的成就。所以这个本子,因为专就佛说的这是康僧铠的本子。现在这个会本,它里面含摄的意思,是广摄发菩提心念佛得生之人,这个范围就广,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乘佛威神,游化三界」。所以你要问,到极乐世界什么时候我才有能力倒驾慈航,回来度我这些亲戚朋友?我们可以告诉他:你跟阿弥陀佛见了面就行了,你就可以回到娑婆世界来度众生。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可是到了极乐世界,你的想法跟现在不一样,为什么?那个环境,你看修学多殊胜!你就一定是把全部的心力都在学习,每天忙著去参访十方诸佛如来,去修福修慧。等到福慧差不多要圆满了,你才会感受到众生有感,你就有应。不会像现在感情用事,那个人我喜欢他,我赶快把他拉进来,就不会。为什么?你了解一切事实真相,每个众生因缘不相同。你今天在此地,你只看到他今世,过去世你没看到;到极乐世界去,他无量劫前这种行业,你统统都明了了。「经云:於一念顷,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他们游化三界的范围不是一个世界,百千佛刹里面的三界。「又云: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这我刚才所讲的,到极乐世界,肯定你自自然然走这个路子,你在那里认真努力去修习,它修学环境太好!「故能无所挂碍也」。

  「往生之人」,这就不限於如来,往生之人,「游行十方,宣示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圆顿妙法,导引未度之人归向极乐」。这是每个往生的人,到达极乐世界都成阿惟越致菩萨,都有这种能力,智慧、神通、道力差不多跟法身菩萨相等,这不是自己修成的,阿弥陀佛的恩惠,他帮助你的。我们在这个地方才看到弥陀恩德之大,知恩报恩,报恩唯一的方法就是帮助本师阿弥陀佛接引十方有缘众生,这是报佛恩。方法呢?你看看这底下说的,宣示弥陀一乘愿海,这是讲经。弥陀一乘愿海是什么?就是这部经《无量寿经》。如果扩大来讲,净土三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这是弥陀三经。在中国过去这些祖师又加了两种进去,魏默深居士把《普贤行愿品》加进去,成为净土四经;印光大师把《大势至圆通章》加进去,就变成净土五经。现在号称净土五经一论,六种,这六种就是弥陀一乘愿海。往生极乐世界的方法,就是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妙极了,极圆极顿,圆是圆满,了解这个字我们就敢把一切经教放下。《金刚经》上所说的「法尚应舍,何况非法」,我只取这一部经,这一部经就是世尊的圆满法轮,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但圆满,顿超,这一生就超越,超越八万四千法门。生到极乐世界就成为阿惟越致菩萨,这不顿超吗?称之为妙法一点都不为过。用这部经、用这句名号引导未度之人,那就是六道十法界里的众生。他要能信,他就得度。他不能信,给他做种子,阿赖耶识帮他种西方净土的种子,阿弥陀佛的种子,来生后世他遇到缘,种子成熟了,他就会相信,他就会发心,这个道理要懂。现在缘没成熟,下种子;已经有种子的,帮助他提升,一定提升,但是他还不成熟,他还不能往生,比前一生种子的力量加强,再一生遇到可能他就发心。在我们这个世间,好像很长,要搞好几生好几世,可是在极乐世界看起来很短,因为他生生世世情形你全看到了,你看他一世一世的往上提升。生生世世都帮助众生,没有一个众生不帮助,没善根的种善根,有善根的帮他增长,善根成熟就帮助他到极乐世界去。才知道佛慈悲,弥陀慈悲,弥陀弟子没有一个不慈悲,他们那种慈悲、愿行跟阿弥陀佛没有两样。故云『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至於今天环境特殊,为什么?佛法衰了,普遍的衰了,大乘八个宗还没有听说有传人;小乘两个宗早就不在,就没有了。在这种特殊状况之下,有愿意学其他宗派的,我们要帮助、要成就他,要提供他修学的环境,这是我们的义务。我们不能说只照顾净宗,修其他的我们就不闻不问,不可以,我们统统照顾到。有能力的话,我们提供你修学的环境,帮助你修学;我们自己不能离开本宗,我还是五经一论,一句佛号念到底。对别宗帮助呢?你研究《华严》的,我给你学习的环境,你自己去学习,我照顾你的生活,供养你,你需要参考资料,我帮助你,你认真学习。学习最重要的,为人演说,这真学习,你学《华严》,你要把《华严》做出来。做什么?怎么做法?贤首国师的《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那就是《华严经》的行经,那就是修《华严》指导的原则,你要修四德、五止、六观,你得真干才行!你要发心讲《华严经》,依照清凉的《疏钞》,李长者的《合论》,或者是贤首大师的《六十华严》的注解,都很好,真干!学天台的,《法华经》,天台止观是行门,解行相应。这样,慢慢的把不同宗派统统都能够复兴起来。真正遇到这样的人,我们要全心全力去帮助他。

  这是在现前,我们除了专修净土之外,有义务帮助每个宗派都能复兴,这是总报佛恩,所有宗派统统是释迦牟尼佛传的。虽然佛讲得很清楚,末法净土成就,这都是真的。末法的环境很复杂,八万四千法门,每个法门都是从断烦恼才能契入境界。断烦恼这桩事情非常不容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太难!净宗的好处,就是不断烦恼,只要求把烦恼控制住,烦恼没断,但是烦恼它不起作用,就行,就能往生。关键的时刻就是寿命终的最后那一念,最后那一念保持正念阿弥陀佛,就决定得生。平时要练功,最后一念才保得住;平时要不练,最后一念要是错了,这一生的机会又失掉了。我们相信,每个同学,我们净宗的同学,个个都是过去生中多生多世修学这个法门。你要问为什么你没有往生,你还搞成这个样子?就是最后那一念错了,最后那一念不是阿弥陀佛,想到家亲眷属,想这个、想那个,就完了。也就是你没有彻底放下,你放下得不干不净,才会造成这样的果报;真的彻底放下,什么都不留恋,什么都不想了,哪有不往生的道理!什么时候放下?现在就要放下。随时随刻都放下,都不要放在心上,心里面永远只保留一个阿弥陀佛,无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场所,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这种人决定得生。

  再看底下一段,「此段经文,前半段谕众断惑念佛」,这前面说过了,「此下半段,劝众知苦修善」,这四个字重要,知苦不要埋怨,不要怨天尤人,怨天尤人苦中更苦。知苦修善,修善就能改善,《了凡四训》就用这个办法,知苦修善,真的就是转祸为福,他转变了。『若曹』,就是现在的话「汝等」,你们大家。『永劫』,劫是指时间久远,「无比之长时,今云永劫」,永劫这时间太长,「则是永久之永久,永久无极」。『五道』,就是前面所讲「横截於五趣中之五趣」,是天道、人道、畜生道、鬼道与地狱道,这叫五道,实际上五道里面也就包括六道。《楞严经》里头告诉我们,阿修罗道,除了地狱没有阿修罗,前面四道都有阿修罗,也就是天、人、鬼、畜生四道都有阿修罗。把阿修罗算一道,是单单指天阿修罗,要说五道,天阿修罗就归天道,人阿修罗归人道,鬼阿修罗归鬼道,畜生阿修罗归畜生道,就不单独说了。阿修罗是什么?这一道里头他有大福报,他没有大智慧,他有大福报,好胜、好斗、好杀,这是什么?这是他的习气,所以称之为阿修罗。

  「据《会疏》」,从「汝曹」到「不绝」诸句,这段经文也不长,我在这边念一念,「汝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就是这一小段的文字。这几句意思是「永劫以来,虽值多佛」,这跟我前面讲的意思差不多,虽然遇到很多佛,「发大心圣道修行难成就,故常没常流转」,依旧在六道,「乃至今日未出生死也」。这是《会疏》里的一段意思。下面念老说,「据上疏意」,根据《会疏》所讲的大意,「值佛之人,尚多劫沉沦生死,忧苦不绝。则未值佛者,更有过焉」。这几句话说得好,这是无量劫来,永劫是无量劫,无量劫来虽然遇到很多次的佛,不止一次,遇到很多次,遇到佛的时候也发大心,也学圣道,不但学还修行,可是没成就。所以依旧在六道里轮转不休,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出六道轮回,这个未出生死,生死就是六道轮回。念老在此地非常感叹的说。上面祖师说的意思,值佛之人,遇到佛,不是没有遇到佛,尚且多劫沉沦生死,忧苦不绝。我们说这些人他有善根,他也有福德,可是一念迷,不善的习气让他又堕落了。没有遇到佛的,无量劫来从来没有遇到过佛的,那他的苦难、忧苦,岂不是超过他们多多。

  所以才说「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於五道之中,常堕三途之内,至极苦痛,无有绝期」。这都是事实真相,这种情形,如果我们冷静去观察、去思惟,你就晓得,真的是太苦!尤其在三途。六道众生,没有出六道的,肯定在三途的时间长,在三善道的时间短。为什么?只要我们冷静一点,你就晓得,观察我们的念头,我们这一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是恶念多,还是善念多?你就了解。如果是恶念多,那就是三恶道的时间长;如果善念多,三善道的时间长,你一想就晓得。一天如是,一年亦如是,总是恶念比善念多,什么原因?根本的原因就是自私自利。所以佛法的修学,第一道关口就是破身见,把我执拔掉。小乘教,小乘教就是三大纲领,「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盘寂静」,这是小乘教的三大纲领,少一条就不叫佛教,不是佛法。诸法无我,我是当作体讲,自体,一切法没有自体,我们这身有没有自体?没有。为什么?佛告诉我们,这身体是五蕴和合而成就的,就是很多条件凑和在这里,一分开就没有了。像我们住这房子,房子有没有自体?没有。它的体是什么?钢筋、水泥、砖头这些建筑材料,这是它的体,排起来像个房子,拆掉之后堆著那边,房子不见了,所以房屋没有自体。

  我们身体也是如此,色受想行识会合在一块成为这个身体,是假的,不是真的,就跟房子一样,你要知道。这是事实真相,了解事实真相,我们对於这个身体就不会贪恋,不会为这个身体去造业。饮食贪图美食为谁?为舌头。吞到喉咙以下就没有味道,就不知道了,你看就为这个舌头,在饮食当中造多少业。喜欢看,眼睛看这些色情的东西,满足眼的欲望,为它造业,你想想就全都不值得。想通了,那就叫看破,看破之后你就放下了,决定不许色受想行识去造业。我们五根眼耳鼻舌身不许它造业,不看破不行,你止不住,它有习气,它有烦恼习气。你要是放纵、任性,它是无恶不造,那将来受苦,连累你要堕三恶道,要在三恶道里面长时间去受罪,去消这个罪业。我说得很多,三恶道是消罪业的,三善道是消福报的,所以你做福报也不好,造恶业是更不好,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想来想去还是念阿弥陀佛好,能永远超越六道;六道决定不是好地方,再高的地位、再大的财富,你要是看穿了,它帮助你造业。所以为什么真正有智慧的人,名利都放下了,名利不是好东西,非常容易诱惑你。你阿赖耶识有这个根,一遇到这个缘,烦恼马上起现行,为什么?贪财、贪名、贪利。贪不到就瞋恨,所以恶念起来,恶的行为生出来了。果报呢?果报在三途,不能不知道。

  下面说,「盖生老病死均极苦痛,且纯苦无乐」,这句话你要把它参透,世间只有苦没有乐。「凡夫业报之身」,我们这个身体「恶臭不净,何可爱乐」。这个事情只有佛菩萨看清楚了,凡夫迷在这里面,认为这身体很好,认为身体可爱。佛经上这四个字,『恶臭不净』,恶是什么?「丑恶、凶恶」,丑恶是从相上讲的,凶恶是从造罪业上讲的。「臭」,难闻之气味。「不净」是不干净。「《观佛三昧海经》曰:自见己身三十六物恶露不净。」这下面有解释,这是佛告诉我们,你自己细心去观察,你会发现身体三十六种恶露不净。「《大论》」,《大智度论》举「五种不净」,种子不净、住处不净、当体不净、外相不净、究竟不净,五种统统不干净。我们这个人得到人身,种子是什么?父精母血,这种子。住处是子宫胞胎,当体是全身,外相是在胞胎里面的形相,究竟是毕竟,「悉皆不净」,没有一样是干净的,没有一样是可爱的。「《十疑论》谓七种不净」,「种子」不净,「受生」不净,「住处」不净,「食噉」不净,在胎胞里面吃的什么?吃的是母亲的血,「初生」不净,出生的时候,「举体」不净,到「究竟」,究竟是死亡的时候,把一个人一生说出来。「七种悉皆不净,故於自身以及他身,实无可乐之处」。你要是细心去想想,冷静去观察,就明白了。可是这个事情没有人去想,每个人都谓这个身很可爱,没有不贪恋的,这个事情麻烦就大了。

  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叫看破,看破之后,「纯苦无乐,理应厌离」,应该要厌恶、应该要离开。佛说三界统苦,三界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欲界里头三大类的苦全有。苦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是苦苦。第二类坏苦,再好的,你所喜爱的居住环境它会坏,到坏的时候你就感觉得苦了。人的一生变化无常,我们中国人讲运气,命运,命运是五年一转运,每个人你一生当中一定有最好的五年,你过得很快乐,也有最不好的五年,这个运在转。所以酸甜苦辣你统统都要受,看清楚、看明白了,你才会觉悟、你才会明了。无色界有行苦,无色界不错,不能永久保留,还是有寿命,寿命到了你保不住,无色界到最上面不能再上去,保不住怎么样?就会堕落下来。谚语所谓爬得高就摔得重,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到色界四禅天以上,包括无色界的四天,寿命终时多半堕地狱,为什么堕地狱?他寿命终的时候,烦恼习气起来,原来是定力伏住的,时候到了定伏不住,烦恼习气就浮出来,浮出来之后他埋怨圣贤。因为到那里大概都是真正修行人,他误会把四禅、把无色界当作大般涅盘,到这个地方来不生不灭了,忽然寿命到的时候,这不对,原来佛菩萨骗我们的,我已经入般涅盘,怎么还会生烦恼?这一念生起来,毁谤三宝、毁谤圣贤,堕阿鼻地狱。

  我们要记住,我们现在有没有毁谤三宝?有没有毁谤圣贤?四禅天、无色界是到寿命终的时候,他才毁谤、他才怀疑。我们没他们那样的功夫,也在造这个业,要不要受一样的果报?一样的果报就是无间地狱。为什么会这么严重?因为你的毁谤会影响别人,让很多人不再相信,这个罪就麻烦了。我们自己做自己受还情有可原,我们做了不好的榜样,这个榜样让别人看了,他们对於圣贤就产生毁谤,不再相信,断众生法身慧命,从这里结罪,所以这个罪结得这么重。经教里面我们都知道,断人身命罪小,断人慧命罪大,身命无所谓,死了以后四十九天可能他又回来了,他又得人身。可是慧命是学佛的缘分、机会,这一次失掉之后,未必下一生你能遇到。所以「人身难得,佛法难闻」,特别是正法,你看学佛的人多少,学佛的人当中有几个人遇到是正法?纵然遇到正法,大乘八个宗都是正法,在末法时期真正能保证你成就的只有净土,你学别的法门,你不相信净土,多,太多了。我学佛的时候就犯这个毛病,以为是什么?净土是释迦牟尼佛的方便法,就度那个没有知识老太婆的,度她们的,绝不是对我们知识分子的。自己贡高我慢,认为这是下等法,佛对那些人的。有这么一个成见在,这一乘圆顿大法、一生成就的佛法,你就没分,不容易!

  我这一生感激李老师,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常常劝我修净土,他知道我有成见,对佛法《华严》、《法华》、《楞严》、《般若》,非常有兴趣,对净宗很冷淡。常常劝我,我也听,听多了不反对,也很尊重,但是就是不学,学也是表面敷衍,不是真干。十多年之后,我离开台中,讲《华严经》,真的是从讲《华严经》里面明白的。是早年第一次讲《华严经》讲了一半,也讲了不少年,我记得讲了十几年,但是十几年是断断续续的,因为常常到外国去,一到外国去就中断,回到台湾就接著讲。有一天忽然想到,文殊、普贤是修什么法门?善财童子是修什么法门?因为那在《华严经》后头,还没有讲到。我就翻到后面去看,翻到《四十华严》,四十卷第三十九卷看到了,文殊、普贤都是发愿求生净土。这个令我非常惊讶,文殊、普贤是我们最佩服、最尊敬的大菩萨,他们是修净土成就的,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四十华严》我也讲了一半,囫囵吞枣没发现,好,从头再细看,善财童子是文殊得意的门生,当然传老师的法,那老师求生净土,在极乐世界成就的,学生哪能不修这个法门!再一看就在面前当面错过,讲的时候都没有注意到。

  他第一个参访的善知识德云比丘,修什么法门?般舟三昧,般舟三昧就是一句弥陀念到底,叫佛立三昧。这个三昧很难,一期九十天,三个月九十天,九十天不能睡觉、不能坐下来,只可以站著、只可以走动,不可以坐下来、不可以躺下来。没有好的体力受不了,不是三天,不是九天,九十天!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看善财第一个善知识。我们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他第一个修这个法门;再看最后,最后一位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一头一尾,那就是彻始彻终善财童子是修念佛法门。那五十三参还有,去掉头尾还有五十一参,五十一参里面代表无量法门,男女老少无量法门。这就是善财童子参访他都知道,都了解,但是不修,他没有修。为什么没有修?最后小科里头「恋德礼辞」。因为去参访,承他们的教诲,听他们的报告了解了,这是感恩,了解是增长智慧。礼辞是什么?辞就是不学这个法门。你不要看到他礼辞,他去参访底下一法了,那个礼辞里头有不修这个法门的意思。统统懂得但是还是念佛,一句佛号念到底,对他所修的根本就没有影响,根本没有动摇,什么法门都可以去参访,如如不动。我这才相信净土,才真把这桩事情搞明白!所以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真的是难信,不是假的。要知道这个世间真苦,三界统苦!所以,我们不能不断恶修善,改善我们现前的环境,也帮助我们不再犯错误,不再堕落到三途。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