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三集) 2011/7/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1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四十五面,倒数第三行: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念老为我们介绍这一品的大意,「本品弥勒领旨,心得开明」。《无量寿经》上半部是阿难当机,下半部是弥勒菩萨,这个用意都非常之深。「佛复垂训:一者当断惑念佛,知苦修善。二者自利利他,转相拯济。三者重示乐国胜果」,极乐世界殊胜的果德,最后「谕除疑悔,免生边地」。特别开导大家要断除疑惑,不可以后悔。如果有疑惑、有后悔,纵然还是肯念,还是求愿往生,生到极乐世界都生到边地。这是这一品的宗旨。请看经文: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这一段经文里也有三小段,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弥勒领解佛语」,领是接受,佛的教诲完全接受,能够理解佛所说的大义。这一句很不容易,后世学佛的人多,特别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纪,领解佛语愈来愈少了。这个因素很复杂,不能怪责这个时代的众生,因为这个时代众生确确实实没有福报,这是真的。虽然享受科技文明给我们带来物质生活的方便,可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重,也就是我们将全部精神生活舍弃掉了。精神生活远比物质生活重要,物质贫乏,他过得欢喜,他过得幸福。今天物质生活非常的丰足,生活不快乐,生活很辛苦,这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值得。所以,对於诸佛菩萨、圣贤教诲无法领解。弥勒菩萨说的话不错,佛的教戒甚深甚善。「深自庆喜」,可见得弥勒菩萨法喜充满。
下面是他的赞叹,而白佛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教戒,教是教诲,戒是禁戒,告诉我们,如何把佛所教的老老实实落实在生活当中。这个地方讲,「教戒二字见於《魏译》」,在会集的时候采取《魏译》的本子。「高丽藏本,余本」,这就是我们有一共五种原译本,其他的本子「多作教诫」,有言字旁的诫。「《韵会》曰」,这两个字通用,戒跟言字旁的诫、教诫的诫通用。「《俱舍界品颂疏》」第一卷说,「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诫是诫勖,令人断恶。断恶修善,故名教诫」。所以一个是在解门,一个在行门,诫重在行门,断恶修善。「又《会疏》云:教,上人被下之言。诫,诫约也。言彻实理,故云甚深。转凡成圣,故云甚善。」这几句话虽然很简单,把佛法教学的宗旨全说出来了。佛教众生,体现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是什么都不要,不为名、不为利,为什么这样热心、认真努力在教学,他为什么?世间人永远猜不透。世间人有所作为决定是名利,这个事情对我没有名誉、没有利益,我决定不做,就是在佛门做一点功德还是这个力量在推动。我们到寺院去参观,这根柱子某某居士捐赠的,都刻了名字在那里,那是什么?名。他要到那里去,他一定看看他捐的那根柱子,念念不会把名利放下。佛什么都不要,他为什么?这是世间人无法理解的。
其实世间人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佛明了,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我能不照顾吗?不可能!我们人的身体是小宇宙,外面的环境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同样的复杂。小宇宙不会比大宇宙少一点,大宇宙也不可能比小宇宙多一点,真的是不增不减。我们初学佛听到这个说法有怀疑,学了这几十年,终於搞清楚、搞明白了,没有白学。这个事情,在人世间确实是根本的问题,是哲学上的问题,也是科学上的问题。人跟宇宙有什么关系?人跟万物有什么关系?人跟一切众生有什么关系?关系不能不知道。中国人很重视,自古以来讲五伦,五伦是人与人的关系,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人与人之间不外乎这五大类的关系。可是人与花草树木的关系没说,人与所有一切动物的关系没说,只讲到人与人。人与山河大地的关系没说,人和虚空法界的关系没说,现在还说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的关系,也没说到。这些佛全都讲到了,遍法界虚空界一法没有漏掉。
佛说,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要从这里讲起,这个本体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也叫法性,名词很多,都说这桩事情。自性真的是无一物,惠能大师讲得好,「本来无一物」,是自性!自性有没有?有,有而无一物。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说,自性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叫本来无一物。但是它能随缘,如果有缘,它能现这三种现象,也就是物质、精神、自然现象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它能现。所以能现能生,惠能大师说「能生万法」,这个话的意思就很深,能生万法,万法是自性所生,自性是真正的自己。所有万法都是自性生的,自性跟我什么关系?一体。既然是一体,局部发生问题了,要不要去帮助它?没有任何条件,也没有任何意思,自然去帮助它,道理就在此地。
觉悟的人都明白,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我从哪里来的?你从哪里来的?他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来的,你要不迷,你我他都没有,迷了才有。我们必须把这个根本搞得清清楚楚,这才叫觉悟。迷了就不叫自性、就不叫真心,叫妄心,不叫自性,叫阿赖耶。所以阿赖耶是妄心,只要一迷,自性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能生万法。但是能现能生还是自性,所现所生里头加上一个变化,《还源观》上讲的三种周遍,第二种叫「出生无尽」,那个是变化,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变化,变化太多了。为什么会有变化?念头,跟著念头起变化。为什么说无量无尽无穷无边?念头生灭,弥勒菩萨说得好,我们终於有这么一点概念了。你看那个生灭心,生灭心是阿赖耶,自性不生不灭,阿赖耶是生灭心,妄心,一秒钟有多少次的生灭?一千六百兆,我们不知道。这个生灭心就是一念迷,这个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这一念迷了。迷了它就出现这三种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而这个现象「周遍法界」,三种周遍,「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三句话重要,一句都不能少。这一念包虚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事实真相。
而末那,就是第七识,执著阿赖耶相分里头的一分,见分里面的一分,认为是自己。我们把我们的身比作阿赖耶,执著物质是什么?执著我们一个细胞,认为它是我。其他的呢?其他的忘掉,以为不是我,执著这一分。执著无量无边的分别,无量无边的执著,里头也是执著很渺小的一分,认为是我的心。阿赖耶四大烦恼常相随,诸位晓得,这个四大烦恼都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执著一分。我见、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我慢,我慢是瞋,贪瞋痴叫根本烦恼。什么时候有的?一迷就有了。所以这个叫俱生烦恼,它不是学的,从一念不觉那个时候就开始就有了,我出现了。我跟宇宙都是假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同时出现,同一念当中出现,这个事情太深秘了,谁知道?佛知道。佛怎么知道的?佛看见的。佛怎么看见的?佛在甚深禅定当中看见的。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你的心极其清净,这个事实真相就被你看到。
弥勒菩萨看到生灭的现象频率那么高,速度那么快,是他看到的,我们看不出来。我们就看电影,老式的电影是以幻灯片带动的,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我们就看不出来,这眼就不灵光,看不出来。现在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你怎么会看见?我们就想到,那是多么细的心才把它看出来,假的。所以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八地菩萨他就见到阿赖耶。《华严经》菩萨的阶位五十一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个,加上等觉,五十一个阶级。八地,五十一个阶级最高的五层,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心清净到极处,能看到阿赖耶,就是看到自性的迷悟,最初的迷悟,就那一念之差。迷没有原因,悟也没有原因,你要找原因,你永远不会觉悟,你永远找不到迷的源头。只有什么都不找,让清净心现前,豁然看到了,有心看不到,无心看到了。所以这个事情不会是假的,见到的人太多了。所有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全看到,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看到。
佛法传到中国,那个时候是像法时期,像法是禅定成就,所以中国的禅风特别殊胜。它传到中国,像法开始。像法一千年,大概是到唐朝时候,像法期间到唐、宋,后头元、明、清,末法了,入末法。我们看禅宗《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修禅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再加上教下的大开圆解,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密宗的三密相应,这些有成就的人合起来,我们最保守的估计,不会少於三千人。这三千人都见到阿赖耶,他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对於阿赖耶这个事情统统清楚。这么多人做证明,这哪是假的?至於净土念佛往生人数就更多了,这二千年来,我们最保守最保守的估计,肯定超过十万人。你要晓得,这些人成就了,他都去作佛去了。我们今天明白了,一定发心要迎头赶上,我们不能堕落,不能在人后面。他们已经成就,我们还没成就,努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个事情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理论、方法、经验这部书里头统统都有。我们要迎头赶上,这一部经就够了,不能搞多,不能搞杂。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没能成就,大概就是搞得太多、搞得太杂,心不能专一,所以心是散乱的。这一生我们如果还是用散乱心,也就是妄念很多,思想很复杂,那这一生我们依旧不能成就。
我们一定拿出勇气出来,放下,连佛法也放下。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就是放下。这是什么意思?佛法里头只取一门,其他的要放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叫符合戒定慧三学,听话就是持戒,一门就是修定,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开悟,不必求开悟,到时候自然开悟,这个法子妙绝了。凡夫成佛不难,难在你不听话,你自己的见解,就是成见,太强了,相信自己,不相信佛菩萨,当然更不会相信祖师大德,结果自己吃亏了。如果带著这种疑惑念佛,这一品经后面讲到,生到边地,不能入品。在边地还要耽误五百年,这五百年见不到佛,闻不到佛法。谁在惩罚你?没有人,自己迷惑颠倒所干的。佛法当中,无论什么境界里,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你要把责任推给别人,那你罪过就重,愈往下坠愈辛苦。所以要晓得,要了解事实真相,「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决定在自己,不在外面,不在佛菩萨,也不在经典,自己错了。恶范围包括非常之广,善亦如是,懂得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佛的言语,言彻实理,实是真实,现在人讲的真理,字字句句话都是真理,所以讲很深。佛的教诲字字句句都能帮我们转凡成圣,这叫甚善,这圣是什么?圣是佛,确实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去作佛,这是大善。
「法音广被,普令闻者」,『皆蒙慈恩,解脱忧苦』。法音是佛菩萨的教化、教学,我们一般人称它为讲经说法。而佛菩萨所表现的,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身行言教,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这叫身行。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住世八十年,给我们表演的是八相成道,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八相里面第一个相,入胎,入胎里面含很深的意思。摩耶夫人的胎教,这一点不能疏忽,要是没有意义,怎么能说八相当中的第一相?第一相是从兜率天下降,第二个就是入胎,摩耶夫人的胎教。出胎跟一般人不一样,一出胎的小孩,刚刚生下来就会走路,走了七步,手指指著上面,「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说这么一句话。所以,有很多这些学者们看到经上有这句话,释迦牟尼佛很傲慢,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那个我,不是我们现在讲的我,我们现在讲的我,都认为是我的身,他不是的,他那个我,是常乐我净里面的我,那是真我,不是假我。佛经上解释我有八个意思,其中最重要的,两条,第一个就是主宰的意思,第二个是自在。我们今天执著这个我,无论是身、无论是心,有没有主宰?没有,自在更没有了。自在就是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那叫自在,我们不行,我们受很多影响。所以对佛法不明了的人太多,批评的人太多,没有把它搞清楚就随便说。如果这个说的人在社会上有影响力,会误导很多人,这叫造业。造业肯定要受果报,果报现前后悔莫及,这都是事实真相。
所以确实甚深甚善。我们了解之后,真的了解了,念头转过来。这念头一转什么?原来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他那种大慈大悲就放出来,就放光了,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他没有不爱的,而且是清净的爱、平等的爱。清净的爱里面是什么?里面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平等的爱。清净的爱没有染污,就是那个爱里头没有贪瞋痴慢疑,是清净的,这个爱里头没有分别,为什么?万物是一体,这叫大慈大悲。慈悲是爱,为什么佛不用爱?爱里头有情执,那就不清净;爱里头有分别,那就不平等。慈悲是清净的爱、是平等的爱,是真正知道万物跟自己是一体的爱,这是诸佛菩萨之大爱。自己要真做到,做不到,冒佛菩萨的名字这都有罪,大爱你没有做到,你要用大爱这个名字就有过失。大爱是佛,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所以甚深甚善。讲经教学,普世的教育,一切人都来听,佛平等,没有分别。当年在世,佛教学不分国籍,也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也不分贵贱、男女老少,只要肯跟他学,他都是同样热心爱护来教导大众。普令闻者皆蒙慈恩,蒙佛的慈悲教诲,解脱忧苦,把烦恼化解了,忧虑化解了,迷惑化解了,脱离烦恼、脱离六道、脱离生死,这些是忧苦。
「《会疏》云:解脱忧苦者,得闻要津,绝流浪忧,饱耽法乐,脱生死苦也」。下面念老有简单的解释,意思是说,「得闻法要」,这个得闻要津,要津就是法要,佛法里最重要的那个部分,这叫法要,核心的部分。我们刚才讲的这最重要的,自性、阿赖耶能生万法,末那执著阿赖耶的见分、相分里头的一分,非常渺小的一分,认为是自己,我是这么来的。你了解事实真相,你就把这个我的执著放下了;你还没放下,你没有真的了解,真了解决定放下。为什么?错了!什么是我?我在此地告诉大家,也不要讲太深,太麻烦了,讲不清楚,我告诉你,阿弥陀佛就是我,我就是阿弥陀佛,问题整个解决了。这个话有没有过分?不过分。为什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它怎么过分?阿弥陀佛是不是自性现的?是,一点都没错。一切诸佛如来是自性现的,一切十法界是自性现的,一切六道是自性现的,一切地狱也是自性现的,那我说自性弥陀,哪里说错?我今天要离苦得乐,我今天要回归自性,我就用这个方法,「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你真的能解脱,你真的能往生,真的能成就。我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对待一切人怎么样?完全看成是自己。我是佛,你是畜生,那行吗?这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绝对不会有这种念头。阿弥陀佛看到畜生,它本来是佛,佛眼看一切众生全是佛,就成佛了。菩萨眼睛里看一切众生全都是菩萨,决定没有分别。他迷的时候,佛菩萨只生怜悯心、同情心,赶快帮助他断疑生信,回头是岸,帮助他,决定没有怨恨。
做父母看到儿女不孝顺、不听话、不学好还会生气,佛菩萨不会。父母为什么会生气?父母迷惑,没有觉悟。佛菩萨觉悟了,明白了,决定不会生气。佛菩萨所表现的,肯定是《还源观》上讲的四德,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细心去观察,他流出来的就是这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威仪是教化众生,身行,「柔和质直,代众生苦」,示现在这个世间,这就是代众生苦。世间是怎么回事他完全明了,他有苦吗?他没有苦,没有苦乐,但是他像舞台表演一样,他要演得很逼真。表演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身教。言教、身教都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自己已经圆满、已经成佛了,是为众生,这就叫代众生苦。所以,听经闻法他能把重点掌握到。得闻要津,听到佛法最重要的部分。
绝流浪忧,流浪是什么?六道轮回,明白之后再不去流浪。他要表演流浪,要从流浪里头回头,这是佛教菩萨。为什么要去流浪?不流浪,不在六道里搞轮回,六道里头缘就没有了;流浪在六道,六道众生跟我统统有缘,是去结缘去的。无论是善缘、是恶缘,只要跟你有接触,跟你点点头,或者瞪你一眼,都有缘。广结法缘,然后再示现修道,住在深山几十年不下山,都做出这个榜样给人看。「饱尝法乐」,也是示现,示现什么?古人所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佛法里面的乐是真乐,人间天上之乐都不能比,学佛是个快乐的事情,不是受苦。世间人身心不正常,他要什么样才快乐?他需要刺激,需要服毒,他觉得服毒是快乐,打吗啡是快乐,他是那种的乐。那个乐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你的身体、精神都受到损失,但是他还是乐此不疲。法乐不用这些,也不要这些毒品,也不要吗啡,比他们快乐多了,幸福多了,法乐!法乐里头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五欲六尘名闻利养里头的乐、里头的享受,都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它从外头来的,离开外面,他乐就没有了,苦就来了,他不是乐受,他是苦受。佛法里面乐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永远不断,与外面境界不相干。孔子所体会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是法喜;外面来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看那是快乐。志同道合的到这边来访问,来分享心得,这很快乐。这个乐跟不亦悦乎的悦它能够结合成一体,它不冲突,真乐!有朋在一起交换心得、分享,很乐,没有也很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没人知道你,没人来访问你,他还是快乐,他真乐!《论语》第一章就是读书乐、行道乐。「除生死之苦」,真正能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
下面这一小段,『佛为法王,尊超群圣』。「佛为法王者,《法华经.药王品》曰:如佛为诸法王。如来於法自在,故称法王。」天台宗有这么个传说,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诵到「药王品」入定了,在定中看到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前面正好有个位子空著的,他就坐到那里。听完之后,出定了,告诉大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一会还没散。是不是真的?我们相信智者大师不会说妄语,不会骗人,真的。为什么?时间是假的,你在定中能够看到过去、能够看到未来,过去、未来全在当下,时间没有了;天台山在浙江,灵鹫山在印度,距离没有了。时间跟空间是假的,定中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现在讲空间维次,能突破空间维次,释迦牟尼佛还在讲经。也就是你回归到他那个一刹那,你进入跟他同时的那一刹那,你就见到了。理上讲得通,事上我们就可以相信,就不会怀疑。智者大师有这个缘分,这意思告诉大家,人人都有这个缘分。只要你把心静下来,你把妄念都息掉,「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些秘诀没有别的,就是他们能够制心一处。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一桩大事,就是把心制在阿弥陀佛这一处。制心在阿弥陀佛上,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变成看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也是阿弥陀佛,看天地万物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真叫左右逢源。念到这样子才叫做功夫成片,你念佛功夫成一片了。只要功夫成片,你就决定得生净土。什么时候去?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等於说到西方极乐世界签证已经拿在手上,你随时可以去,自在无碍。没有到功夫成片,你签证没拿到,想去还不行。所以,这桩事情不必求人,完全在自己。古大德说得好,世间事情最难的是求人难,登天难、求人难。这求自己,求自己不难,哪有做不到的道理!
「《法华.譬喻品》云:我为法王,於法自在」。这是世尊自己说的,我是释迦牟尼佛的自称,王是什么意思?王是自在的意思,你於一切法没有障碍、没有疑惑,得自在了,这就称为法王。今天有称法王的,他於法有没有自在?於法没有自在,不能称法王,假的,不是真的。古时候这些法王,帝王封的,那个可以,帝王封他的,不是他自称,是别人对他尊敬,称他为法王。天台大师说这叫名字法王,名字即,不是真的。天台讲六即佛,名字即佛,有名无实。从名字即向上提升,叫观行即佛,他真修,他真干,观是止观,他真学。从观行再往上提升,就是相似,叫相似即佛。相似是谁?十法界里的佛,在我们看起来很高很高了,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我们称他做法身菩萨,天台大师称他们叫分证即佛,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都是破无明、证法身,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真佛,不是假佛。不起心、不动念决定平等,为什么叫分证?他没有证得究竟圆满;也就是说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掉,他还带著习气,所以不称他作圆满。
分证佛有四十一个位次,从初住到等觉统统叫分证佛。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掉,他叫圆满佛,《华严经》称为妙觉,圆满佛。证到这个位次,他就不住实报土,他入常寂光净土,常寂光是自性,在这个位次上,圆满回归自性。我们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好像是个大的循环。你看最初一念不觉,从自性里面迷了,出来了,后来经过这一大圈,又回头,又回归自性,这是个大循环。大循环里头我们又会产生一个问题,本来没有问题的,这是凡夫,凡夫有习气,回归自性了会不会还再迷?这个疑问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经》上向释迦牟尼佛提出来的,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他还会不会再迷?问这么一句话。佛的答覆,不会再迷了。为什么?他完全经历过了,他了解了,永远不会再迷。回归到常寂光,起不起作用?起作用。怎么起的作用?众生有感,常寂光里面的妙觉如来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比实报土的法身大士还要殊胜,这是肯定的。所以,回归常寂光不是什么都没有,换句话说,他什么都有,只是无缘不现。大乘教里面讲隐现,无缘他在隐的状态,什么都没有,有缘他就现境界,能生万法。所以於法自在。
尊超群圣,「群圣者,指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这叫群圣。小乘初果以上,大乘是初地以上,初地是别教,《华严》是圆教,《华严》是初住以上。这些都是断惑证理,小乘是断惑证理,大乘是明心见性,这些圣人。「佛为九界导师,众圣中尊,故云尊超群圣」。所以佛在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他是导师的地位。导师在现在教育里面,指导教授这称为导师。另外,校长称为导师,不但他教,他要指导,跟一般的教授不一样,一般教授只主管讲授某一个科目,他没有负指导责任。指导,指导你的方向、指导你的目标。所以导师是在一般教师里头最被尊重的,众圣中尊。
「佛之光明,彻照洞达,无有极限」,故云『光明彻照,洞达无极』。光明表智慧,也就是说明佛的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一定要知道,智慧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我们多读圣贤书,能不能得智慧?多读圣贤书能够感染圣人的智慧。我用的这个名词,感染。圣人智慧影响了我们,我们智慧没生起来,这个要知道。但是我们有信心,有理解的这个智慧,跟他接近,是他的智慧,不是我的智慧。什么时候他的智慧把我的智慧引发起来,这叫什么?这叫豁然大悟。我们看到《六祖坛经》上记载的,惠能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大概是讲到三分之一,没讲完,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这是什么?就是用经典、五祖的智慧,把六祖迷惑打开了,把他的自性的门打开,让他自性的智慧流出来。这是导师,这不是普通老师,导师要有这种能力。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也得要自己功夫成熟,老师才有办法诱导你破迷开悟、断疑生信。如果你自己迷得很严重,习气很深,佛菩萨来教你都不行,都没有用处。
所以印祖讲的诚敬就大有道理,这个我们要学。早年我们在台中学经教,李老师就常常告诉我,观机施教。这个人一定要细心观察他,叫观机,他是什么样的根性,你用什么方法教他,小乘根性用小乘法教他,人天根性用人天法教他。不能太高,太高不能接受,太低的他不欢喜,一定要契他的机,他才能生欢喜心,慢慢帮助他向上提升,这就对了。首先契机,他生欢喜心,他学了真管用,他就欢喜学习,逐渐逐渐再提升。「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了不起,真正慈悲。除非他自己放弃,他不想学了,去学外道,这经前面讲过的,那个没法子,那就随他去,各有因缘。他要真想学,决定不会放弃,老师要带他、要帮助他。这老师有智慧,「光明彻照,洞达无极」,这是赞叹法身菩萨以上的,普通人做不到。
「又《净影疏》云:光明彻照,自福殊胜。达空无极,自智殊胜。」这个解释得好,光明彻照是福,福德。怎么称它福德?光明是智慧,以智慧来对待一切众生,这是布施,布施里面的法布施。《般若经》上讲得很好,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法布施的功德。所以说自福殊胜。底下一句,达空无极,自智殊胜。再大的福德,像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福报无比殊胜,十方诸佛世界都比不上。极乐世界的住众,对西方极乐世界一丝毫贪恋都不起,这就是自智殊胜。为什么?他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有相,实报土有相,方便土有相,同居土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常寂光没有相,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无论什么境界不起贪心,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人对万事万物要真的没有控制、没有占有,也不想支配,没有这些念头,他多自在,他就得大自在。这智慧殊胜。我想控制它,我想占有它,我想支配它,统统是分别执著,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智慧就没有了。
智慧一定要知道,所有现象不可得,《楞严》上说的两句话,「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个要懂得,深深体会到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就明白了,对於所有现象如如不动。别人拿这些事情来向你请教,来问你,你给他们的解释,极高明而道中庸,你肯定是这样的。像今天我们遇到的人,来问道的人,头一桩大事情,担心的是灾难。我们怎么教他?我怎样教自己就怎样教别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确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佛号要怎么念,教教他。原理佛讲得太多,「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相分是从见分来的,有见自然就产生一个对象,能见就变成一个所见。所以,能现可以改变所现,这就说明意念可以解决物质环境。今天物质环境出了问题,用什么解决?用念头,用善念,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外面环境全改了。你得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怀疑,它就起作用。你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听佛这样说,这行吗?这不合逻辑,这不合科学。好了,不相信,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这个话科学家相信了,年轻的同学你们好学,多看看近代科学家的报告。凡是讲到,就是探索到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源起,这一切万事万物的源起,讲到这些地方,你把这个报告这一部分拿出来跟佛经对著看,十之八九都相应。看多了我们对佛经所说的就相信了,它被现代科学证实了。
底下又有一个解释,复解无极曰:「名感十方,有缘斯摄,名无穷极」。名,这是说六字洪名。为什么名感十方?十方诸佛都劝大家念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知名度就高了,十方世界没有不知道阿弥陀佛的,十方如来也都会把这个名号讲清楚。阿弥陀佛意思是什么?自性觉。这句名号完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自己说明,说这个意思,阿弥陀两个意思,无量光、无量寿。光是智慧,寿是福报,光是空间,寿是时间,时空之内的无量无边的福慧,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所以,这一句名号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真如,统摄一切万法。你念这一句名号,一法不漏,完全包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在里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说名感十方,有缘斯摄,就被阿弥陀佛摄受。什么是有缘?你能够相信,不怀疑,这就有缘;你能够理解,这就有缘;你能够真干,你就决定往生,那就缘成熟了。我信它,我理解,我没有真干,这一生未必能往生,但是你跟阿弥陀已经有缘了;换句话说,你虽然没有往生,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阿弥陀佛常常照顾你,为什么?有缘。什么时候真想去,无论在哪一道都去得了,这真不可思议,名无穷极。
念老教我们,「两解合参」,古大德的两种解释可以合起来看,「则达空无极,表自智究竟通达第一义空,彻证理体,是为大智」。自智究竟通达第一义空,第一义空是自性、是真心,它是第一。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把它列在第一,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是第一义空,它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所以称第一义。为什么叫它空?它里面任何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但是它能生能现,所有现象它都能生都能现,称为第一义。彻证理体,这叫大智。为什么能证?自性清净心里头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惠能大师见性之后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自性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它什么都能现。没有缘的时候,它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有缘的时候什么都能现,没有一样它不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它现的。彻证就是明心见性,这是大智,自性般若现前。自性般若在阿赖耶四分里头叫证自证分,没有证自证分你怎么晓得有自证分?古人,因为这个很难懂,就是自证分跟证自证分怎么讲法,什么是自证分?什么是证自证分?古大德拿一盏灯做比喻,晚上把灯点著了,这灯是什么?灯就是自证分。那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灯光,你看它又照见灯。灯点燃了,它自己照见灯,那个照见就是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自证分里面的智慧,就是光,灯光。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灯光还照自己的灯,所以叫证自证分。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都有四分,这讲得很圆满。这叫殊胜。
「普度十方有缘众生,无有穷极,是为大悲。」佛有智慧,圆满的智慧,又有圆满的慈悲,因为他要帮助十方有缘众生,这有缘两个字很重要。古大德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不是佛不慈悲,什么叫无缘?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他不能理解,这就没有缘。只要是有缘,不分你是哪个国家人,不分你是哪个种族,也不分你的文化背景、你的信仰,都不分,只要你能信、能解、能行,佛就会全心全力帮助你。佛法教学就这么一个条件,就是有缘。无有穷极,佛有智慧,佛有大德,所以他没有辛劳,我们看起来他很辛苦,他自己很清净。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辛苦!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有辛苦,他完全没有。所以度而无度,无度而度,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一天讲到晚,没说一个字,心地清净,一尘不染。
「如来从体起用,悲智并运。」我们今天供佛,当中供一尊佛像,两边是两位菩萨,代表什么?从体起用。佛是体,佛代表常寂光,佛代表自性,自性什么都没有,起作用就有了。作用再多,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智慧,一类是福德,福慧双修,佛称二足尊。两个菩萨,一个菩萨代表智慧,一个菩萨代表福德,智慧是解,福德是行,解行相应。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代表行,代表福,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代表解。你看看,观音菩萨排列在阿弥陀佛的左手旁边,大势至在右手这边。我们中国人左边为大,左边是客位,右边是主位,主人在下面,客人在上面,贵宾。这是什么?净宗法门把行摆在第一,解摆在第二,重视念佛,这一句名号就不得了。你看华严三圣,华严的摆法跟净土就不一样,文殊菩萨在这边,代表智慧,普贤菩萨在这边,代表行门,华严是智慧在先,行门在后。这就是你一看佛菩萨的表法就晓得,这个法门它重智还是重行;当然行解都要重视,里头有轻重差别。净宗特别著重行门,行门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重要,比什么都重要。
净宗不解没有关系,只要你真信、真干,完全不知道无所谓,到极乐世界就知道了。它跟其他宗不一样,其他宗不解行就难,一定是依照清凉大师所讲的四个顺序,信解行证。这是普通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这样,信解行证。净宗法门不是的,它把行摆在第一,你进门就叫你念阿弥陀佛,一心称念,能解更好。什么人需要解?对净宗有怀疑的需要解,因为解帮助你断疑生信,它用意在此地。真信了,解不解没有关系。我真信,真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念佛肯定阿弥陀佛来接我往生,这就行了,他就决定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自然就开悟。所以,净宗的解行是放在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净宗什么人需要解?弘法的需要解。你因为弘法,有很多人怀疑,你不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他不相信。所以这个解不是自己的问题,帮助别人,这个道理要懂。可是,解得愈深,你的信心愈坚定,你的愿心愈恳切,它肯定帮助你在极乐世界提升品位,这是肯定的。如果真正把阿赖耶那一分搞清楚、搞明白,你对这个世间用心不一样。为什么?全放下了,你的心行跟自性全相应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不是方便土、不是同居土,那是得理一心不乱,跟禅宗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同一个境界。所以有缘分,解还是应该学习的,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四十五面,倒数第三行: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念老为我们介绍这一品的大意,「本品弥勒领旨,心得开明」。《无量寿经》上半部是阿难当机,下半部是弥勒菩萨,这个用意都非常之深。「佛复垂训:一者当断惑念佛,知苦修善。二者自利利他,转相拯济。三者重示乐国胜果」,极乐世界殊胜的果德,最后「谕除疑悔,免生边地」。特别开导大家要断除疑惑,不可以后悔。如果有疑惑、有后悔,纵然还是肯念,还是求愿往生,生到极乐世界都生到边地。这是这一品的宗旨。请看经文: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这一段经文里也有三小段,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弥勒领解佛语」,领是接受,佛的教诲完全接受,能够理解佛所说的大义。这一句很不容易,后世学佛的人多,特别在我们现在这个世纪,领解佛语愈来愈少了。这个因素很复杂,不能怪责这个时代的众生,因为这个时代众生确确实实没有福报,这是真的。虽然享受科技文明给我们带来物质生活的方便,可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重,也就是我们将全部精神生活舍弃掉了。精神生活远比物质生活重要,物质贫乏,他过得欢喜,他过得幸福。今天物质生活非常的丰足,生活不快乐,生活很辛苦,这就是我们付出的代价太大,不值得。所以,对於诸佛菩萨、圣贤教诲无法领解。弥勒菩萨说的话不错,佛的教戒甚深甚善。「深自庆喜」,可见得弥勒菩萨法喜充满。
下面是他的赞叹,而白佛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教戒,教是教诲,戒是禁戒,告诉我们,如何把佛所教的老老实实落实在生活当中。这个地方讲,「教戒二字见於《魏译》」,在会集的时候采取《魏译》的本子。「高丽藏本,余本」,这就是我们有一共五种原译本,其他的本子「多作教诫」,有言字旁的诫。「《韵会》曰」,这两个字通用,戒跟言字旁的诫、教诫的诫通用。「《俱舍界品颂疏》」第一卷说,「教是教授,令人修善。诫是诫勖,令人断恶。断恶修善,故名教诫」。所以一个是在解门,一个在行门,诫重在行门,断恶修善。「又《会疏》云:教,上人被下之言。诫,诫约也。言彻实理,故云甚深。转凡成圣,故云甚善。」这几句话虽然很简单,把佛法教学的宗旨全说出来了。佛教众生,体现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佛是什么都不要,不为名、不为利,为什么这样热心、认真努力在教学,他为什么?世间人永远猜不透。世间人有所作为决定是名利,这个事情对我没有名誉、没有利益,我决定不做,就是在佛门做一点功德还是这个力量在推动。我们到寺院去参观,这根柱子某某居士捐赠的,都刻了名字在那里,那是什么?名。他要到那里去,他一定看看他捐的那根柱子,念念不会把名利放下。佛什么都不要,他为什么?这是世间人无法理解的。
其实世间人迷惑颠倒,不了解事实真相,佛明了,一切众生跟我是一体,我能不照顾吗?不可能!我们人的身体是小宇宙,外面的环境是大宇宙,小宇宙跟大宇宙同样的复杂。小宇宙不会比大宇宙少一点,大宇宙也不可能比小宇宙多一点,真的是不增不减。我们初学佛听到这个说法有怀疑,学了这几十年,终於搞清楚、搞明白了,没有白学。这个事情,在人世间确实是根本的问题,是哲学上的问题,也是科学上的问题。人跟宇宙有什么关系?人跟万物有什么关系?人跟一切众生有什么关系?关系不能不知道。中国人很重视,自古以来讲五伦,五伦是人与人的关系,父子、夫妇、君臣、兄弟、朋友,人与人之间不外乎这五大类的关系。可是人与花草树木的关系没说,人与所有一切动物的关系没说,只讲到人与人。人与山河大地的关系没说,人和虚空法界的关系没说,现在还说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的关系,也没说到。这些佛全都讲到了,遍法界虚空界一法没有漏掉。
佛说,哲学里面所讲的宇宙万有的本体,要从这里讲起,这个本体就是自性、就是真心,也叫法性,名词很多,都说这桩事情。自性真的是无一物,惠能大师讲得好,「本来无一物」,是自性!自性有没有?有,有而无一物。用现在科学的话来说,自性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所以叫本来无一物。但是它能随缘,如果有缘,它能现这三种现象,也就是物质、精神、自然现象都是它变现出来的,它能现。所以能现能生,惠能大师说「能生万法」,这个话的意思就很深,能生万法,万法是自性所生,自性是真正的自己。所有万法都是自性生的,自性跟我什么关系?一体。既然是一体,局部发生问题了,要不要去帮助它?没有任何条件,也没有任何意思,自然去帮助它,道理就在此地。
觉悟的人都明白,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是一体。我从哪里来的?你从哪里来的?他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来的,你要不迷,你我他都没有,迷了才有。我们必须把这个根本搞得清清楚楚,这才叫觉悟。迷了就不叫自性、就不叫真心,叫妄心,不叫自性,叫阿赖耶。所以阿赖耶是妄心,只要一迷,自性就变成阿赖耶,阿赖耶能生万法。但是能现能生还是自性,所现所生里头加上一个变化,《还源观》上讲的三种周遍,第二种叫「出生无尽」,那个是变化,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变化,变化太多了。为什么会有变化?念头,跟著念头起变化。为什么说无量无尽无穷无边?念头生灭,弥勒菩萨说得好,我们终於有这么一点概念了。你看那个生灭心,生灭心是阿赖耶,自性不生不灭,阿赖耶是生灭心,妄心,一秒钟有多少次的生灭?一千六百兆,我们不知道。这个生灭心就是一念迷,这个一念就是一千六百兆分之一秒,那叫一念,这一念迷了。迷了它就出现这三种现象,自然现象、精神现象、物质现象。而这个现象「周遍法界」,三种周遍,「出生无尽,含容空有」,这三句话重要,一句都不能少。这一念包虚空,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事实真相。
而末那,就是第七识,执著阿赖耶相分里头的一分,见分里面的一分,认为是自己。我们把我们的身比作阿赖耶,执著物质是什么?执著我们一个细胞,认为它是我。其他的呢?其他的忘掉,以为不是我,执著这一分。执著无量无边的分别,无量无边的执著,里头也是执著很渺小的一分,认为是我的心。阿赖耶四大烦恼常相随,诸位晓得,这个四大烦恼都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执著一分。我见、我爱,我爱是贪,我痴、我慢,我慢是瞋,贪瞋痴叫根本烦恼。什么时候有的?一迷就有了。所以这个叫俱生烦恼,它不是学的,从一念不觉那个时候就开始就有了,我出现了。我跟宇宙都是假的,十法界依正庄严同时出现,同一念当中出现,这个事情太深秘了,谁知道?佛知道。佛怎么知道的?佛看见的。佛怎么看见的?佛在甚深禅定当中看见的。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的时候,你的心极其清净,这个事实真相就被你看到。
弥勒菩萨看到生灭的现象频率那么高,速度那么快,是他看到的,我们看不出来。我们就看电影,老式的电影是以幻灯片带动的,一秒钟二十四次的生灭,我们就看不出来,这眼就不灵光,看不出来。现在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你怎么会看见?我们就想到,那是多么细的心才把它看出来,假的。所以大乘教里面告诉我们,八地菩萨他就见到阿赖耶。《华严经》菩萨的阶位五十一个,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五十个,加上等觉,五十一个阶级。八地,五十一个阶级最高的五层,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心清净到极处,能看到阿赖耶,就是看到自性的迷悟,最初的迷悟,就那一念之差。迷没有原因,悟也没有原因,你要找原因,你永远不会觉悟,你永远找不到迷的源头。只有什么都不找,让清净心现前,豁然看到了,有心看不到,无心看到了。所以这个事情不会是假的,见到的人太多了。所有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全看到,绝对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看到。
佛法传到中国,那个时候是像法时期,像法是禅定成就,所以中国的禅风特别殊胜。它传到中国,像法开始。像法一千年,大概是到唐朝时候,像法期间到唐、宋,后头元、明、清,末法了,入末法。我们看禅宗《五灯会元》、《景德传灯录》,修禅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再加上教下的大开圆解,净土宗的理一心不乱,密宗的三密相应,这些有成就的人合起来,我们最保守的估计,不会少於三千人。这三千人都见到阿赖耶,他们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对於阿赖耶这个事情统统清楚。这么多人做证明,这哪是假的?至於净土念佛往生人数就更多了,这二千年来,我们最保守最保守的估计,肯定超过十万人。你要晓得,这些人成就了,他都去作佛去了。我们今天明白了,一定发心要迎头赶上,我们不能堕落,不能在人后面。他们已经成就,我们还没成就,努力,希望在这一生当中决定成就。这个事情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理论、方法、经验这部书里头统统都有。我们要迎头赶上,这一部经就够了,不能搞多,不能搞杂。我们过去生生世世没能成就,大概就是搞得太多、搞得太杂,心不能专一,所以心是散乱的。这一生我们如果还是用散乱心,也就是妄念很多,思想很复杂,那这一生我们依旧不能成就。
我们一定拿出勇气出来,放下,连佛法也放下。佛在《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舍就是放下。这是什么意思?佛法里头只取一门,其他的要放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叫符合戒定慧三学,听话就是持戒,一门就是修定,修定定到一定的程度他就开悟,不必求开悟,到时候自然开悟,这个法子妙绝了。凡夫成佛不难,难在你不听话,你自己的见解,就是成见,太强了,相信自己,不相信佛菩萨,当然更不会相信祖师大德,结果自己吃亏了。如果带著这种疑惑念佛,这一品经后面讲到,生到边地,不能入品。在边地还要耽误五百年,这五百年见不到佛,闻不到佛法。谁在惩罚你?没有人,自己迷惑颠倒所干的。佛法当中,无论什么境界里,没有一样不是自作自受,你要把责任推给别人,那你罪过就重,愈往下坠愈辛苦。所以要晓得,要了解事实真相,「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问题决定在自己,不在外面,不在佛菩萨,也不在经典,自己错了。恶范围包括非常之广,善亦如是,懂得断恶修善、破迷开悟。佛的言语,言彻实理,实是真实,现在人讲的真理,字字句句话都是真理,所以讲很深。佛的教诲字字句句都能帮我们转凡成圣,这叫甚善,这圣是什么?圣是佛,确实能帮助我们在这一生去作佛,这是大善。
「法音广被,普令闻者」,『皆蒙慈恩,解脱忧苦』。法音是佛菩萨的教化、教学,我们一般人称它为讲经说法。而佛菩萨所表现的,我们中国古人所讲的,身行言教,他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这叫身行。当年释迦牟尼佛在世,住世八十年,给我们表演的是八相成道,我们要细心去观察。八相里面第一个相,入胎,入胎里面含很深的意思。摩耶夫人的胎教,这一点不能疏忽,要是没有意义,怎么能说八相当中的第一相?第一相是从兜率天下降,第二个就是入胎,摩耶夫人的胎教。出胎跟一般人不一样,一出胎的小孩,刚刚生下来就会走路,走了七步,手指指著上面,「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说这么一句话。所以,有很多这些学者们看到经上有这句话,释迦牟尼佛很傲慢,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他那个我,不是我们现在讲的我,我们现在讲的我,都认为是我的身,他不是的,他那个我,是常乐我净里面的我,那是真我,不是假我。佛经上解释我有八个意思,其中最重要的,两条,第一个就是主宰的意思,第二个是自在。我们今天执著这个我,无论是身、无论是心,有没有主宰?没有,自在更没有了。自在就是不受任何环境的影响,那叫自在,我们不行,我们受很多影响。所以对佛法不明了的人太多,批评的人太多,没有把它搞清楚就随便说。如果这个说的人在社会上有影响力,会误导很多人,这叫造业。造业肯定要受果报,果报现前后悔莫及,这都是事实真相。
所以确实甚深甚善。我们了解之后,真的了解了,念头转过来。这念头一转什么?原来遍法界虚空界是自己,他那种大慈大悲就放出来,就放光了,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他没有不爱的,而且是清净的爱、平等的爱。清净的爱里面是什么?里面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起心动念,这是平等的爱。清净的爱没有染污,就是那个爱里头没有贪瞋痴慢疑,是清净的,这个爱里头没有分别,为什么?万物是一体,这叫大慈大悲。慈悲是爱,为什么佛不用爱?爱里头有情执,那就不清净;爱里头有分别,那就不平等。慈悲是清净的爱、是平等的爱,是真正知道万物跟自己是一体的爱,这是诸佛菩萨之大爱。自己要真做到,做不到,冒佛菩萨的名字这都有罪,大爱你没有做到,你要用大爱这个名字就有过失。大爱是佛,菩萨是法身菩萨,不是普通菩萨。所以甚深甚善。讲经教学,普世的教育,一切人都来听,佛平等,没有分别。当年在世,佛教学不分国籍,也不分族群,也不分宗教,也不分贵贱、男女老少,只要肯跟他学,他都是同样热心爱护来教导大众。普令闻者皆蒙慈恩,蒙佛的慈悲教诲,解脱忧苦,把烦恼化解了,忧虑化解了,迷惑化解了,脱离烦恼、脱离六道、脱离生死,这些是忧苦。
「《会疏》云:解脱忧苦者,得闻要津,绝流浪忧,饱耽法乐,脱生死苦也」。下面念老有简单的解释,意思是说,「得闻法要」,这个得闻要津,要津就是法要,佛法里最重要的那个部分,这叫法要,核心的部分。我们刚才讲的这最重要的,自性、阿赖耶能生万法,末那执著阿赖耶的见分、相分里头的一分,非常渺小的一分,认为是自己,我是这么来的。你了解事实真相,你就把这个我的执著放下了;你还没放下,你没有真的了解,真了解决定放下。为什么?错了!什么是我?我在此地告诉大家,也不要讲太深,太麻烦了,讲不清楚,我告诉你,阿弥陀佛就是我,我就是阿弥陀佛,问题整个解决了。这个话有没有过分?不过分。为什么?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它怎么过分?阿弥陀佛是不是自性现的?是,一点都没错。一切诸佛如来是自性现的,一切十法界是自性现的,一切六道是自性现的,一切地狱也是自性现的,那我说自性弥陀,哪里说错?我今天要离苦得乐,我今天要回归自性,我就用这个方法,「我心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心」,你真的能解脱,你真的能往生,真的能成就。我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对待一切人怎么样?完全看成是自己。我是佛,你是畜生,那行吗?这不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绝对不会有这种念头。阿弥陀佛看到畜生,它本来是佛,佛眼看一切众生全是佛,就成佛了。菩萨眼睛里看一切众生全都是菩萨,决定没有分别。他迷的时候,佛菩萨只生怜悯心、同情心,赶快帮助他断疑生信,回头是岸,帮助他,决定没有怨恨。
做父母看到儿女不孝顺、不听话、不学好还会生气,佛菩萨不会。父母为什么会生气?父母迷惑,没有觉悟。佛菩萨觉悟了,明白了,决定不会生气。佛菩萨所表现的,肯定是《还源观》上讲的四德,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当中,你细心去观察,他流出来的就是这四德。「随缘妙用,威仪有则」,威仪是教化众生,身行,「柔和质直,代众生苦」,示现在这个世间,这就是代众生苦。世间是怎么回事他完全明了,他有苦吗?他没有苦,没有苦乐,但是他像舞台表演一样,他要演得很逼真。表演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身教。言教、身教都是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自己已经圆满、已经成佛了,是为众生,这就叫代众生苦。所以,听经闻法他能把重点掌握到。得闻要津,听到佛法最重要的部分。
绝流浪忧,流浪是什么?六道轮回,明白之后再不去流浪。他要表演流浪,要从流浪里头回头,这是佛教菩萨。为什么要去流浪?不流浪,不在六道里搞轮回,六道里头缘就没有了;流浪在六道,六道众生跟我统统有缘,是去结缘去的。无论是善缘、是恶缘,只要跟你有接触,跟你点点头,或者瞪你一眼,都有缘。广结法缘,然后再示现修道,住在深山几十年不下山,都做出这个榜样给人看。「饱尝法乐」,也是示现,示现什么?古人所说的,「世味哪有法味浓」。佛法里面的乐是真乐,人间天上之乐都不能比,学佛是个快乐的事情,不是受苦。世间人身心不正常,他要什么样才快乐?他需要刺激,需要服毒,他觉得服毒是快乐,打吗啡是快乐,他是那种的乐。那个乐要付出惨痛的代价,你的身体、精神都受到损失,但是他还是乐此不疲。法乐不用这些,也不要这些毒品,也不要吗啡,比他们快乐多了,幸福多了,法乐!法乐里头没有名闻利养、没有五欲六尘,五欲六尘名闻利养里头的乐、里头的享受,都是不正常的。为什么?它从外头来的,离开外面,他乐就没有了,苦就来了,他不是乐受,他是苦受。佛法里面乐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永远不断,与外面境界不相干。孔子所体会到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那是法喜;外面来的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你看那是快乐。志同道合的到这边来访问,来分享心得,这很快乐。这个乐跟不亦悦乎的悦它能够结合成一体,它不冲突,真乐!有朋在一起交换心得、分享,很乐,没有也很乐。「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没人知道你,没人来访问你,他还是快乐,他真乐!《论语》第一章就是读书乐、行道乐。「除生死之苦」,真正能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
下面这一小段,『佛为法王,尊超群圣』。「佛为法王者,《法华经.药王品》曰:如佛为诸法王。如来於法自在,故称法王。」天台宗有这么个传说,智者大师诵《法华经》,诵到「药王品」入定了,在定中看到释迦牟尼佛在灵鹫山讲《法华经》,前面正好有个位子空著的,他就坐到那里。听完之后,出定了,告诉大家,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一会还没散。是不是真的?我们相信智者大师不会说妄语,不会骗人,真的。为什么?时间是假的,你在定中能够看到过去、能够看到未来,过去、未来全在当下,时间没有了;天台山在浙江,灵鹫山在印度,距离没有了。时间跟空间是假的,定中能够突破时空的界限,现在讲空间维次,能突破空间维次,释迦牟尼佛还在讲经。也就是你回归到他那个一刹那,你进入跟他同时的那一刹那,你就见到了。理上讲得通,事上我们就可以相信,就不会怀疑。智者大师有这个缘分,这意思告诉大家,人人都有这个缘分。只要你把心静下来,你把妄念都息掉,「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这些秘诀没有别的,就是他们能够制心一处。
我们今天最重要的一桩大事,就是把心制在阿弥陀佛这一处。制心在阿弥陀佛上,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变成看一切人都是阿弥陀佛,看一切事也是阿弥陀佛,看天地万物没有一样不是阿弥陀佛,真叫左右逢源。念到这样子才叫做功夫成片,你念佛功夫成一片了。只要功夫成片,你就决定得生净土。什么时候去?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等於说到西方极乐世界签证已经拿在手上,你随时可以去,自在无碍。没有到功夫成片,你签证没拿到,想去还不行。所以,这桩事情不必求人,完全在自己。古大德说得好,世间事情最难的是求人难,登天难、求人难。这求自己,求自己不难,哪有做不到的道理!
「《法华.譬喻品》云:我为法王,於法自在」。这是世尊自己说的,我是释迦牟尼佛的自称,王是什么意思?王是自在的意思,你於一切法没有障碍、没有疑惑,得自在了,这就称为法王。今天有称法王的,他於法有没有自在?於法没有自在,不能称法王,假的,不是真的。古时候这些法王,帝王封的,那个可以,帝王封他的,不是他自称,是别人对他尊敬,称他为法王。天台大师说这叫名字法王,名字即,不是真的。天台讲六即佛,名字即佛,有名无实。从名字即向上提升,叫观行即佛,他真修,他真干,观是止观,他真学。从观行再往上提升,就是相似,叫相似即佛。相似是谁?十法界里的佛,在我们看起来很高很高了,十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实报庄严土的菩萨,我们称他做法身菩萨,天台大师称他们叫分证即佛,他们是真佛,不是假佛。为什么?都是破无明、证法身,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不起心、不动念,这是真佛,不是假佛。不起心、不动念决定平等,为什么叫分证?他没有证得究竟圆满;也就是说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掉,他还带著习气,所以不称他作圆满。
分证佛有四十一个位次,从初住到等觉统统叫分证佛。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掉,他叫圆满佛,《华严经》称为妙觉,圆满佛。证到这个位次,他就不住实报土,他入常寂光净土,常寂光是自性,在这个位次上,圆满回归自性。我们细心去观察、去体会,好像是个大的循环。你看最初一念不觉,从自性里面迷了,出来了,后来经过这一大圈,又回头,又回归自性,这是个大循环。大循环里头我们又会产生一个问题,本来没有问题的,这是凡夫,凡夫有习气,回归自性了会不会还再迷?这个疑问是富楼那尊者在《楞严经》上向释迦牟尼佛提出来的,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他还会不会再迷?问这么一句话。佛的答覆,不会再迷了。为什么?他完全经历过了,他了解了,永远不会再迷。回归到常寂光,起不起作用?起作用。怎么起的作用?众生有感,常寂光里面的妙觉如来自然有应,感应道交,比实报土的法身大士还要殊胜,这是肯定的。所以,回归常寂光不是什么都没有,换句话说,他什么都有,只是无缘不现。大乘教里面讲隐现,无缘他在隐的状态,什么都没有,有缘他就现境界,能生万法。所以於法自在。
尊超群圣,「群圣者,指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这叫群圣。小乘初果以上,大乘是初地以上,初地是别教,《华严》是圆教,《华严》是初住以上。这些都是断惑证理,小乘是断惑证理,大乘是明心见性,这些圣人。「佛为九界导师,众圣中尊,故云尊超群圣」。所以佛在这个地方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他是导师的地位。导师在现在教育里面,指导教授这称为导师。另外,校长称为导师,不但他教,他要指导,跟一般的教授不一样,一般教授只主管讲授某一个科目,他没有负指导责任。指导,指导你的方向、指导你的目标。所以导师是在一般教师里头最被尊重的,众圣中尊。
「佛之光明,彻照洞达,无有极限」,故云『光明彻照,洞达无极』。光明表智慧,也就是说明佛的智慧,智慧从哪里来的一定要知道,智慧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我们多读圣贤书,能不能得智慧?多读圣贤书能够感染圣人的智慧。我用的这个名词,感染。圣人智慧影响了我们,我们智慧没生起来,这个要知道。但是我们有信心,有理解的这个智慧,跟他接近,是他的智慧,不是我的智慧。什么时候他的智慧把我的智慧引发起来,这叫什么?这叫豁然大悟。我们看到《六祖坛经》上记载的,惠能大师听五祖讲《金刚经》,大概是讲到三分之一,没讲完,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这是什么?就是用经典、五祖的智慧,把六祖迷惑打开了,把他的自性的门打开,让他自性的智慧流出来。这是导师,这不是普通老师,导师要有这种能力。当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也得要自己功夫成熟,老师才有办法诱导你破迷开悟、断疑生信。如果你自己迷得很严重,习气很深,佛菩萨来教你都不行,都没有用处。
所以印祖讲的诚敬就大有道理,这个我们要学。早年我们在台中学经教,李老师就常常告诉我,观机施教。这个人一定要细心观察他,叫观机,他是什么样的根性,你用什么方法教他,小乘根性用小乘法教他,人天根性用人天法教他。不能太高,太高不能接受,太低的他不欢喜,一定要契他的机,他才能生欢喜心,慢慢帮助他向上提升,这就对了。首先契机,他生欢喜心,他学了真管用,他就欢喜学习,逐渐逐渐再提升。「佛氏门中,不舍一人」,这个了不起,真正慈悲。除非他自己放弃,他不想学了,去学外道,这经前面讲过的,那个没法子,那就随他去,各有因缘。他要真想学,决定不会放弃,老师要带他、要帮助他。这老师有智慧,「光明彻照,洞达无极」,这是赞叹法身菩萨以上的,普通人做不到。
「又《净影疏》云:光明彻照,自福殊胜。达空无极,自智殊胜。」这个解释得好,光明彻照是福,福德。怎么称它福德?光明是智慧,以智慧来对待一切众生,这是布施,布施里面的法布施。《般若经》上讲得很好,大千世界七宝布施,比不上法布施的功德。所以说自福殊胜。底下一句,达空无极,自智殊胜。再大的福德,像西方极乐世界,那个福报无比殊胜,十方诸佛世界都比不上。极乐世界的住众,对西方极乐世界一丝毫贪恋都不起,这就是自智殊胜。为什么?他晓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极乐世界有相,实报土有相,方便土有相,同居土有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只有常寂光没有相,那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无论什么境界不起贪心,决定没有控制的念头、没有占有的念头。人对万事万物要真的没有控制、没有占有,也不想支配,没有这些念头,他多自在,他就得大自在。这智慧殊胜。我想控制它,我想占有它,我想支配它,统统是分别执著,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智慧就没有了。
智慧一定要知道,所有现象不可得,《楞严》上说的两句话,「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个要懂得,深深体会到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你就明白了,对於所有现象如如不动。别人拿这些事情来向你请教,来问你,你给他们的解释,极高明而道中庸,你肯定是这样的。像今天我们遇到的人,来问道的人,头一桩大事情,担心的是灾难。我们怎么教他?我怎样教自己就怎样教别人,一心专念阿弥陀佛,什么问题都解决了,确实「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这个佛号要怎么念,教教他。原理佛讲得太多,「一切法从心想生」,《华严经》上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物质现象从哪里来的?物质是阿赖耶的相分,相分是从见分来的,有见自然就产生一个对象,能见就变成一个所见。所以,能现可以改变所现,这就说明意念可以解决物质环境。今天物质环境出了问题,用什么解决?用念头,用善念,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外面环境全改了。你得真正明白这个道理,没有怀疑,它就起作用。你如果不明白这个道理,听佛这样说,这行吗?这不合逻辑,这不合科学。好了,不相信,那就一点办法都没有。现在这个话科学家相信了,年轻的同学你们好学,多看看近代科学家的报告。凡是讲到,就是探索到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源起,这一切万事万物的源起,讲到这些地方,你把这个报告这一部分拿出来跟佛经对著看,十之八九都相应。看多了我们对佛经所说的就相信了,它被现代科学证实了。
底下又有一个解释,复解无极曰:「名感十方,有缘斯摄,名无穷极」。名,这是说六字洪名。为什么名感十方?十方诸佛都劝大家念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佛知名度就高了,十方世界没有不知道阿弥陀佛的,十方如来也都会把这个名号讲清楚。阿弥陀佛意思是什么?自性觉。这句名号完全是梵语,翻成中国的意思,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觉。释迦牟尼佛在《弥陀经》上自己说明,说这个意思,阿弥陀两个意思,无量光、无量寿。光是智慧,寿是福报,光是空间,寿是时间,时空之内的无量无边的福慧,都在这一句名号当中。所以,这一句名号就是自性、就是真心、就是真如,统摄一切万法。你念这一句名号,一法不漏,完全包了,释迦牟尼佛所讲的八万四千法门统统在里头,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说名感十方,有缘斯摄,就被阿弥陀佛摄受。什么是有缘?你能够相信,不怀疑,这就有缘;你能够理解,这就有缘;你能够真干,你就决定往生,那就缘成熟了。我信它,我理解,我没有真干,这一生未必能往生,但是你跟阿弥陀已经有缘了;换句话说,你虽然没有往生,六道里头无论在哪一道,阿弥陀佛常常照顾你,为什么?有缘。什么时候真想去,无论在哪一道都去得了,这真不可思议,名无穷极。
念老教我们,「两解合参」,古大德的两种解释可以合起来看,「则达空无极,表自智究竟通达第一义空,彻证理体,是为大智」。自智究竟通达第一义空,第一义空是自性、是真心,它是第一。贤首国师《妄尽还源观》把它列在第一,就是自性清净圆明体,这就是第一义空,它是宇宙万有的本体,所以称第一义。为什么叫它空?它里面任何现象都没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但是它能生能现,所有现象它都能生都能现,称为第一义。彻证理体,这叫大智。为什么能证?自性清净心里头有智慧、有德能、有相好。惠能大师见性之后他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就这个意思。自性什么都没有,它什么都不缺,它什么都能现。没有缘的时候,它什么都没有,空空如也,有缘的时候什么都能现,没有一样它不能现,十法界依正庄严全是它现的。彻证就是明心见性,这是大智,自性般若现前。自性般若在阿赖耶四分里头叫证自证分,没有证自证分你怎么晓得有自证分?古人,因为这个很难懂,就是自证分跟证自证分怎么讲法,什么是自证分?什么是证自证分?古大德拿一盏灯做比喻,晚上把灯点著了,这灯是什么?灯就是自证分。那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灯光,你看它又照见灯。灯点燃了,它自己照见灯,那个照见就是证自证分。证自证分是自证分里面的智慧,就是光,灯光。这个比喻比喻得很好,灯光还照自己的灯,所以叫证自证分。八识五十一心所统统都有四分,这讲得很圆满。这叫殊胜。
「普度十方有缘众生,无有穷极,是为大悲。」佛有智慧,圆满的智慧,又有圆满的慈悲,因为他要帮助十方有缘众生,这有缘两个字很重要。古大德常说,「佛不度无缘之人」,这不是佛不慈悲,什么叫无缘?他不相信,他不接受,他不能理解,这就没有缘。只要是有缘,不分你是哪个国家人,不分你是哪个种族,也不分你的文化背景、你的信仰,都不分,只要你能信、能解、能行,佛就会全心全力帮助你。佛法教学就这么一个条件,就是有缘。无有穷极,佛有智慧,佛有大德,所以他没有辛劳,我们看起来他很辛苦,他自己很清净。为什么?他不起心、不动念,哪来的辛苦!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有辛苦,他完全没有。所以度而无度,无度而度,说而无说,无说而说,一天讲到晚,没说一个字,心地清净,一尘不染。
「如来从体起用,悲智并运。」我们今天供佛,当中供一尊佛像,两边是两位菩萨,代表什么?从体起用。佛是体,佛代表常寂光,佛代表自性,自性什么都没有,起作用就有了。作用再多,把它分为两大类,一类就是智慧,一类是福德,福慧双修,佛称二足尊。两个菩萨,一个菩萨代表智慧,一个菩萨代表福德,智慧是解,福德是行,解行相应。西方三圣,观世音菩萨代表行,代表福,大势至菩萨代表智慧,代表解。你看看,观音菩萨排列在阿弥陀佛的左手旁边,大势至在右手这边。我们中国人左边为大,左边是客位,右边是主位,主人在下面,客人在上面,贵宾。这是什么?净宗法门把行摆在第一,解摆在第二,重视念佛,这一句名号就不得了。你看华严三圣,华严的摆法跟净土就不一样,文殊菩萨在这边,代表智慧,普贤菩萨在这边,代表行门,华严是智慧在先,行门在后。这就是你一看佛菩萨的表法就晓得,这个法门它重智还是重行;当然行解都要重视,里头有轻重差别。净宗特别著重行门,行门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重要,比什么都重要。
净宗不解没有关系,只要你真信、真干,完全不知道无所谓,到极乐世界就知道了。它跟其他宗不一样,其他宗不解行就难,一定是依照清凉大师所讲的四个顺序,信解行证。这是普通法门,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这样,信解行证。净宗法门不是的,它把行摆在第一,你进门就叫你念阿弥陀佛,一心称念,能解更好。什么人需要解?对净宗有怀疑的需要解,因为解帮助你断疑生信,它用意在此地。真信了,解不解没有关系。我真信,真相信有极乐世界、有阿弥陀佛,我念佛肯定阿弥陀佛来接我往生,这就行了,他就决定得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天天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自然就开悟。所以,净宗的解行是放在极乐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净宗什么人需要解?弘法的需要解。你因为弘法,有很多人怀疑,你不把它讲清楚、讲明白,他不相信。所以这个解不是自己的问题,帮助别人,这个道理要懂。可是,解得愈深,你的信心愈坚定,你的愿心愈恳切,它肯定帮助你在极乐世界提升品位,这是肯定的。如果真正把阿赖耶那一分搞清楚、搞明白,你对这个世间用心不一样。为什么?全放下了,你的心行跟自性全相应了。到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不是方便土、不是同居土,那是得理一心不乱,跟禅宗明心见性、大彻大悟同一个境界。所以有缘分,解还是应该学习的,对我们有极大的帮助。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