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解演义 - (第五一0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五一0集)  2011/7/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51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四十面倒数第二行,从当中看起,倒数第二行:

  「又《净影疏》曰:身愚神暗,心塞意闭,生死善恶自不能见,故知愚暗即是痴毒」,三毒里面的贪瞋痴,痴毒。「以愚痴故,心意闭塞,不能正信因果,不能信受经法入於正道,对於外道邪说反易信奉,故云:转受余教。如是颠倒之见,相续不绝,永溺生死,而其根本正是痴业。生死无常,以痴为本,故云无常根本。」前面我们学到这个地方。说到贪瞋痴,愚痴的严重性远远超过前面两种,前面是贪,痴是根本,如果不愚痴,他决定不会犯贪瞋这两种恶业。贪婪应对的是饿鬼道,瞋恚是地狱道,愚痴是畜生道,所以这是三恶道的业因。远公注解里讲得很清楚,因为愚痴,心意闭塞,就是智慧不开,起心动念全是烦恼,所以不能正信因果,不相信因果,不能接受诸佛菩萨、圣贤的教诲,不能够有信心。如果能有正信,他就能入正道;没有正信,他对正道就有困难。这且不说,他对外道邪说反而很容易信受。这些事情都在我们眼前,我们都能够看到。哪些是邪道?不禁止杀盗淫妄的那叫邪道,信的人多。叫你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这是正道,儒家讲仁义礼智信,这是正道,仁者爱人,义者循理,所以有仁、有义。中国自古以来号称为礼义之邦,和谐之国。如果我们把仁弃掉,不仁、不义、无礼、无智、无信,那就是不能信受经法,不能入於正道。转受余教,转是转回头。如是颠倒之见。这是现前许多人都在谈,怎样把中国传统的文化找回来,把大乘佛法再兴旺起来,说的人很多,这能不能做到?很难。要我们认真努力去做,看到结果恐怕要三四代之后。

  我们想到过去,达摩祖师到中国,这传来是像法,禅宗。那个时候相信的人少,这个其中与梁武帝有很大的关系,因为他的影响力太大了。达摩到中国来跟梁武帝见面,梁武帝是佛门大护法,这大家都知道。他以他的权势,国王的身分,护持佛法,为佛教建立的寺院,南朝,那时候南北朝,南朝,他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寺庙,规模都很大。喜欢人出家,出家他都护持,那个时候出家人有几十万人,这是佛教史上无比殊胜的大事。梁武帝是好大喜功,达摩到中国来了,给达摩法师说,我对佛法的贡献,功德大不大?向达摩祖师请教。达摩祖师说了老实话,说「并无功德」,这句话梁武帝听了就非常不高兴,就不再说下去,就送客,就叫他走了。真的没有功德,他有什么?他福德大。如果他要问,我做这么多事情,福报大不大?达摩祖师一定说很大很大。他做的是福报,不是功德。福德跟功德不一样。福德在哪里享受?人天福报,那么大的福报他到忉利天去,天上享福去了,不是功德,功德是了生死出三界。他为什么不能了生死出三界?你看他还好名、还好大喜功,这是什么?这属於贪;人家一说一句话不高兴,就发脾气叫人家走路,这是瞋。所以达摩祖师当时在现场,梁武帝在他面前表现的是贪瞋痴,他怎么能出得了六道轮回?所以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当然他的影响力很大,因为梁武帝不支持他,那别人也就不重视他,最后没法子到少林寺去面壁。九年之后才遇到一个慧可,一个人就行了,只要把法传下去。你看慧可,一代一代传到惠能是第六代,前面五代都是单传,到第六代才开花结果,禅宗大大的兴旺起来了。

  我们现前传统文化要复兴,至少也要三代以后,我们这一代是做不到,为什么?迷的人太多,对於圣贤、对佛菩萨没有信心、没有恭敬心。你看印光大师在《文钞》里头,一再教导我们、提醒我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没有诚敬,你什么利益都得不到。达摩不能说不是高人,真有智慧、真有修行,他在印度是第二十八代,从释迦牟尼佛传下来,那不是简单的人物。梁武帝不认识他,不知道那是真正修行人,真正的高僧大德。让他到少林寺去面壁,没有人认识他,到九年后才碰到一个慧可,这是禅宗二祖。这些故事我想很多同学都知道。关键就在诚敬,慧可能承传他的法,什么原因?他对达摩祖师,我们可以说万分恭敬,那他就得万分利益,他开悟了。我们以后看惠能大师,惠能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樵夫出身,虽然在黄梅住了八个月,没有进过禅堂,也没有进过讲堂。忍和尚分配他的工作是做苦工,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干这个事情,干了八个月。只是传衣钵的时候,跟他做一次长时间的谈话,半夜召见,我们估计顶多两个小时。两个小时跟他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大彻大悟,提出报告,心得报告,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五祖一听,行了,不必再说了,衣钵就给他了。而神秀跟五祖多年,弟子当中的上首,为什么?没开悟。为什么没开悟?印光大师讲的那句话要记住,神秀对五祖百分诚敬,他得百分利益;而惠能对五祖是万分诚敬,他得的是万分利益,所以衣钵给他,没给神秀,这个地方要注意。现在诚敬的人到哪去找?现在找一分诚敬的人都不容易。现在的人都学会批判、批评,对佛菩萨都是批评的态度,对经典也是批评的态度,这就难了。所以我说真正要产生效果,总得三、四代之后,没那么快。就是什么人有资格传授?要万分诚敬的人才行,百分之百的那是神秀,万分诚敬的是惠能,这个道理不能够不懂。

  所以现在外道邪说反而人相信,正法没人相信了,所以经上讲转受余教,他不信正法,转受余教。如是颠倒之见,相续不绝,永溺生死,这个生死就是轮回,他出不了轮回。而其根本正是痴业,愚痴,愚痴是因,怀疑是缘,愚痴一定就怀疑,怀疑的人决定是愚痴。生死无常,以痴为本,故曰『无常根本』。无常就是六道,如果说得深一点,它可以包括十法界。四圣法界虽然是净土,它也是无常。那什么是常?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十善五戒是常。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五伦、五常是常,五常就是仁义礼智信,五戒是不杀、不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它跟仁义礼智信完全配合,不杀生是仁,不偷盗是义,不邪淫是礼,不饮酒是智,不妄语是信,仁义礼智信,这是常道,世出世间法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我们要真正这一生当中在佛法里面得殊胜的利益,这殊胜的利益就是永远脱离轮回,我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基本的条件就是把五戒十善修好。五戒十善是根本,经上一打开,善男子善女人,这个善就是指五戒十善。这个没有做好,善男子善女人不包括我们在内;我们做到了,那书上善男子善女人就有我一分,要真干!

  我们再看底下经文,『蒙冥抵突』,这一句是经文。「蒙者,有眼球而不能见」,这叫蒙。憬兴大师说,蒙,底下又有这两种蒙,意思是一样的。「覆不明也。冥,暗昧无知」,没有智慧,没有知识,我说无知之人。「抵者,兽以角触物」,这个叫抵。突是冲的意思。义寂大师解释这一句说,「谓无所了知」,这个人没有智慧、没有知识,「触事违犯」,遇到事他总是违背了礼义,触犯了过失。「如小儿夜行,狂犬妄走,无所不作也」。这有两个比喻,小孩不懂事,夜晚走路非常危险,狂犬到处乱跑、到处咬人,用这个来形容蒙冥抵触。「以愚昧蒙昧,故不明经义。以抵触为性」,底下这一句说得很清楚,「好冲突,故於经法不能信受」,因为他愚痴,他多疑,他生不起信心。於是『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这快意是什么?造杀盗淫妄,他以为这是快乐的。现前的社会我们就看到多了,为什么叫没有远虑?他没有想到将来。为什么不想将来?他不相信因果,他不相信人死了以后还有轮回,这是愚痴。因果报应决定有,生死轮回是事实。

  现在在这个世间,西方有许多学者都在研究,他们的报告很多,写成书本,到处都能够看到。但是一些人看到,就是我们讲的,经上讲的这个蒙冥抵突这些人,看到之后,这是迷信,外国人现在也迷信,甚至於科学家说出来的也不相信,这骗人的,杀盗淫妄还照干。什么时候相信?死了以后就相信,为什么?果报现前。佛法不称为世间法,佛法跟世间法有什么不一样?世间法只讲眼前,纵然讨论到过去未来,还是重视眼前。佛法不是的,佛法讲三世,讲过去、讲现在、讲未来,把重点放在未来,不放在当世。所以所有大乘经教,你看释迦牟尼佛,都是劝导我们往生净土,为什么?八万四千法门,只有净土法门我们很容易往生,别的法门成就很难。难在哪里?难在要断烦恼习气,真不容易。而净宗虽然不需要断烦恼,它的条件宽松,只要把烦恼伏住就行了。伏,可以说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得到;断可不容易,太难!

  大乘经里面给我们说的,烦恼无量无边,总括为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三大类。《华严经》上没有说这个名词,《华严经》是另外一种名词,叫妄想、分别、执著,就是这三类烦恼。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就是见思烦恼,意思完全一样,你能断得掉吗?佛在经上很明白的告诉我们,如果我们能够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执著破掉了、放下了,你证阿罗汉果,六道就没有了,你就超越六道轮回。如果你再提升一步,分别也断了,起心动念也断了,那就恭喜你,你证得无上菩提,你超越十法界。生到哪里去?生到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你到哪一个世界去?那你与哪一尊佛有缘,你就到那里去了,佛度有缘人。在娑婆世界,大多数人都生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实报庄严土叫华藏世界,念佛的人就往生到极乐世界去了。这叫出世法,超越我们六道,超越我们的十法界,不同在此地。但是不同里面有同,什么同?修学的基础相同。你看世间法修学的根本,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大小乘佛法对这个也统统都要修,这相同的,世出世间法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们学佛对相同的部分一定要做好,做不好是将来我们得定开悟障碍,对求生净土也会产生障碍,这是我们不能不注意的。

  你看净业三福,这是世尊教导我们,无论修哪一个法门、哪一个宗派,叫八万四千法门,都要遵守的原理原则,三条十一句。第一句,「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头一条,头一句是孝养父母,孝亲尊师。在中国唐朝中叶之后,祖师大德们就用儒来代替,所以这些年来我们提倡《弟子规》。孝亲尊师怎么做?把《弟子规》做到就落实了,这两句就落实了,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道家的。以这个为基础修十善业就很容易,十善、五戒,十戒、二十四门威仪,这是沙弥戒,非常容易做到。如果你没有前面的基础,那你就难了,太难了。真正发心去干,多长时间可以做到?一年。像盖大楼,我第一年打基础、打地基,把这四门功课做好,一年就可以做到,《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四个根。这四个根是成佛成菩萨的根,在世间法是成圣成贤的根。你有这个根,用十年工夫,记住古圣先贤跟佛菩萨的教诲,务必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会得定、你会开悟,你成就了。不在基础上下功夫,往往一个人修了一辈子,他还是蒙冥抵突,那就没法子了。天天念佛,念一辈子佛,不能往生净土,你说多冤枉?有这个基础,往上提升那就学佛了。实在讲前面这一条是做人的基础,人没有做好,怎么能作佛?做人的基础。这个基础做好了就学佛,为佛弟子。

  第二条是小乘,「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落实在哪里?这落实在《沙弥律仪》。入佛门第一桩大事情,佛把修行的宗旨传授给你,这就是三皈,你一生不能够违背;违背,你就走偏了道路,你就走上邪道。三皈是如来的正道,诸位可以看《六祖坛经》,你看六祖惠能大师怎样传授三皈。三皈一般的传授,一定是告诉你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坛经》不是这个说法,《坛经》是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惠能大师为什么要这样讲法?他那个时候,佛法传到中国大概七百年,时间不算短,社会大众可能就产生误会了,皈依佛,他第一个念头起来就是泥塑木雕的佛像;皈依法,他就会想到经典;皈依僧,就想到出家人,错了。这个是所谓住持三宝,佛灭度之后用这个来代表,你要了解它真正的意思。佛的意思是什么?是觉悟,觉而不迷叫做佛,所以能大师就不用一般人讲的佛法僧,他用觉正净。说完之后再跟你解释,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换句话说,皈依是皈依自性三宝。

  佛法,记住,永远向内不向外,所以佛法称为内学,佛经称为内典,他向内求不向外。自性觉是佛,自性本来就觉,为什么现在不觉?迷,不是失掉,迷了,觉不起作用,变质了,这个觉变成烦恼;法是正知正见,也变质了,变成邪知邪见;僧是清净,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现在变质变成染污。所以我们今天是,我们的觉正净变成迷邪染,就麻烦在此地。如何把迷邪染放下,觉正净就恢复。觉正净并没有丢掉,现在迷邪染障碍觉正净,只要把障碍放下,我们觉正净就又恢复,恢复觉正净你就成佛。所以世尊在大乘教里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一点不假,你是佛,他是佛,我也是佛,个个都是佛。现在因为迷失自性才变成凡夫。凡夫的佛性没变,所以佛菩萨看到我们凡夫,依旧把我们当作真佛看待。我们把诸佛菩萨也把他看成凡夫。这就是经教里常讲的「一切法从心想生」,佛看一切众生是佛,菩萨看一切众生是菩萨,凡夫看诸佛菩萨都是凡夫。这些总得搞清楚、搞明白。

  所以学佛的人念念记住三皈依,我修什么?就是修这三桩事情,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怎么个修法?大小乘有理论、有方法,你就学习去。小乘是基础,中国这些祖师大德他们有智慧,认为我们中国传统的儒跟道不输给小乘,所以用儒跟道来代替小乘。有没有过失?我们看历史的检验,从唐朝中叶到现在一千三百年,这一千三百年当中出了多少祖师大德,开悟的、证果的,往生的就别论了,太多了。我们看禅宗,禅是像法,释迦牟尼佛法运有正法、像法、末法。正法一千年,佛没到中国来,佛到中国来是像法,像法一开端他就来了,像法,禅殊胜。正法是戒律成就,像法禅成就,所以在中国这一千年来禅宗特别兴旺,末法时期是净土成就。

  释迦牟尼佛他老人家出生到现在,我们中国古大德的记载跟外国人记载的不一样,现在世界上公认佛教是二千五百多年,但是在中国的记载今年是三千零三十八年。老一代,像虚云老和尚老一代,他们都用这个纪年。《释迦谱》你们念到的,佛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佛灭度是周穆王五十三年,这中国人记载的,要依这个记载,那到今年就是三千零三十八年。这些经典三千年前讲的,讲得好,很多玄妙的道理在过去很难解释的这些经义,被近代的科学家解开了。这些量子物理学家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跟佛经一对照,对释迦牟尼佛不能不佩服。特别是讲到宇宙、万物、生命的源起从哪里来的,现代科学家找到了,跟佛经上讲的一样,讲的名词不相同,是一桩事情。

  科学的研究,说宇宙之间实际上只有三样东西,变现出这个宇宙,这三样东西,第一个是能量,第二个是信息,第三个是物质。这三样东西跟佛法讲的,佛法说十法界依正庄严,这就讲的宇宙,十法界是从哪里来的?阿赖耶变现出来的,阿赖耶的三细相正是他们所说的,阿赖耶的业相科学称为能量,信息阿赖耶称之为转相,物质阿赖耶称为境界相;或者我们讲四分,阿赖耶的自证分是能量,阿赖耶的见分是信息,阿赖耶的相分是物质。阿赖耶在哪里?就在我们面前,有没有人见到?没有。佛与法身菩萨见到了。

  我们今天眼耳鼻舌身所接触到的,确实是阿赖耶的相分,但是你感觉不是的,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第八识它是变现,六、七识见不到,六、七识是缘阿赖耶,缘不到外面。你怎么会看见?实际上看见,就像我们现在摄影机照的这个镜头,现场是阿赖耶,阿赖耶的相分是现场,我们不在现场,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所以眼识把这个镜头照进去,变成眼识的四分,眼识有相分,眼识的相分传给第六意识,传播过去,第六意识又传给第七识,它是这么传播过去,所以它们永远是看萤幕,看不到现场。我们如果说看现场,错了,我们永远看不到现场。这个东西很难懂。现在被科学证明了,科学家证实真有这个事情。眼耳鼻舌身这个前五识它真的只是照见,它不会分析,就是它没有分别、它没有执著,分别是第六意识,执著是第七识。第七识是叫染污,所有染污都从它那里发生,叫染污意,第七识是染污。这个是很不简单的一桩事情,佛凭什么知道这么微细?佛从禅定当中看到的。大乘经教上说,到什么样地位你才能看到阿赖耶的真相?八地菩萨。八地叫不动地,真正不起心、不动念,他能见到事实真相。

  科学二、三百年的累积不断在研究,一代一代接著搞,科学技术不断在进步,现在观察仪器愈来愈进步,它看到了。物质从哪里来的?物质从意念变现出来。这是佛在经上讲的,讲了我们不懂,我们也依样画葫芦,自己是不是真知道?不知道。那经上不是这么说吗?只好这么说法。科学这一证明,我们明白了,不再怀疑了。所以佛菩萨不需要用科学仪器,也不需要高深数学,他直接看到,他在定中能够把空间维次突破。空间维次从哪来的?分别执著来的,分别执著没有了,空间维次没有了。这个没有,那世界就变了,为什么?没有先后,没有先后就没有时间;没有远近,没有远近就没有空间,空间跟时间是假的不是真的。这个学佛的人应该都知道,但是会怀疑,怎么是假的?不是明明在面前是真的?昨天不是今天,今天不是明天,怎么会是假的?真的是假的。

  真正学佛、学大乘的人,知道没有我。我们常常说,我们这个世间是一种相似相续相,不是我,我没有。为什么我没有?大经里面所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哪有我?当处出生,当处灭尽不好懂,我们从这个电影的底片上能够体会到。这是从前电影的胶片,这个一张一张的是幻灯片,在放映机里面打开的时候,投射到银幕上这是一张,这叫当处出生,把这个镜头关住就是当处灭尽,再放第二张,第二张又当处出生,马上当处灭尽,再放第三张,张张不一样。这个才叫现实的世间,张张不一样,所以说是相似相续,它不是真的相续。这个被现代科学发现了,那你看佛在三千年前就讲得这么清楚,现在科学家才发现。而且科学家发现就是这个速度非常快,没有说出数字,就很快的速度、很高的频率,确确实实没有。这发现的时候,我不存在,是相似相续它存在。好像是存在,实际上不存在,没有一样东西存在。这讲的都是阿赖耶的现象。

  在佛经里头,释迦牟尼佛跟弥勒菩萨的谈话,弥勒菩萨把数字说出来,这个很厉害,科学家现在没有提出数字。电影,我们看这个电影的底片,它在放映机里面的速度,一秒钟二十四张,镜头开关二十四次,就是生灭二十四次,不是「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吗?弥勒菩萨告诉我们,这个数字如果用秒为单位,一秒钟,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秒钟是多少张?一千六百兆。科学家讲极快,没说数字,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的生灭,你怎么能说有我?真的没有。为什么有这么多现象在千变万化?实在讲就是跟电影银幕上变化完全一样,一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会变成那么复杂,我当年也想了很久,想不出。忽然想到什么?过年的时候,我们做小孩的时候玩的万花筒。那个时候万花筒自己做的,很简陋,搞一个硬纸装一个筒子,里面放三片玻璃,剪一些碎纸放在前面。所以有人,这个万花筒做得很漂亮,我们自己做得很简陋。你在里面去转,你去看里面的这个变化,你转上一个月找不到两个相同的。千变万化的道理我们懂了,原来很简单的东西,它并不复杂,是在动荡当中产生的幻觉,这个就是十法界依正庄严,就跟万花筒一个道理。

  你不动?不动就没有了。动才有,不动就没有了。如果哪一天不动了,恭喜你,为什么?你成佛了。菩萨还在动,佛不动了,所以不动就成佛。不动什么?这些幻相全没有了,现出来是常寂光。西方极乐世界最高的叫常寂光净土,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断掉,他就离开实报土,就进入常寂光。进入常寂光,所有一些现象全没有了,那个状况就是惠能大师所说的那五句。但是不要忘记后头那一句「能生万法」。它为什么能生?叫感应,众生有感,它自然的回应。众生有感有起心动念,回应没有起心动念。这个感应的道理,佛在经典上有比喻,从这个比喻你细心去思惟。佛比喻击鼓,我们敲鼓,我们敲的人是感,鼓响是应;我们敲的人有心,它反应有没有心?那个鼓有没有想一想,我要来应一下?它没有,所以它是自然的。因此,诸佛菩萨应化到世间,就像我们这里敲他,他的回应。

  你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示现八相成道,我们要问一问,释迦牟尼佛有没有执著、有没有分别、有没有起心动念?跟诸位说,完全没有。他给我们表演的、给我们讲经说法的,全是自性里面自然的反应,绝对没有用过思考,我要怎么讲它,没有,决定没有。自自然然反应,为什么反应得这么好?这叫真理,这是性德,八相成道是示现,来表演是自然的,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给我们讲经说法也没有起心动念,也没有分别执著,这就对了,这就一点没错了。我们就晓得,我们如果回到这个境界,不起心、不动念,我们的能力、我们的表演就会跟释迦牟尼佛一样,得大自在,究竟圆满,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行、圆满的能量、圆满的福报,没有一样不圆满。这是这些觉悟的人为什么要追求这个境界,我们就明白了。学佛,为什么要成佛?成佛有什么好处?就统统搞清楚、搞明白。搞明白我们就会向往,这个境界好。

  所以学佛,首先你就晓得,事实真相是不生不灭,它是一种相似相续相。身克实而论也没有生灭,永远没有生灭。物质不会生灭,精神也不会生灭,现在所谓三种现象,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三种现象都没有生灭。三种现象它的真相非有非空,不生不灭,这才是真的,这不是假的。所以我们把这个世间一切法看错了。真看透,你就放下了,为什么?你可以受用,你绝对不会有占有的念头,绝对不会有控制的念头,绝对没有念头去影响它,为什么?全是妄想,那全都叫在造孽。造孽有果报,果报是什么?物质现象随你的念头在变,你念头善就变得善,念头不善就变得不善。所以外面的境界是好是丑、是吉是凶,全是自己念头变现的,这叫「一切法从心想生」,就这个道理。你要是明白这个道理,现在这个地球上的灾难你怕不怕?不怕。为什么不怕?我知道它什么原因,我的念头真,我的念头善,这些灾难我决定遇不到。共业里头有别业,别业里头也有共业,毕竟是别业就是自己做主。所以地球灾难可以化解的,不难,一定要晓得这些道理,这道理要参透。

  愚昧蒙昧的这些人不明经义,他不懂,听也听不懂,那看就更不必说了。所以他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还是抵触为性。这个抵触,下面这一句就解释了,好冲突。为什么好冲突?贪瞋痴慢疑他不断,他愚昧、傲慢、自以为是,不服别人;你不服人,人家也不服你,冲突就起来。所以圣贤留下来这些经法,经教、方法,不能信受,他不能相信、他不能接受。於是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这个各欲快意,用现在讲,纵欲,没有任何顾忌,为欲所为,这还得了!这就造成社会的动乱,造成地球的灾变。

  「《会疏》曰:不顾后世,但求现乐,故云各欲快意」。他不知道未来,没有能力超越六道轮回,来生在六道里面的果报就很可怕。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不要说我们干这个杀盗淫妄,起这个念头都有果报,你说多可怕!起这个念头,再加上有这个行为,一般讲地狱罪业。起念没有行为,有行为没有念头,这个罪报就轻。有行为,杀了人,误杀的,不是有心杀的,在法律上也不会判死刑,顶多判无期徒刑;如果有心有意去杀,那是地狱罪。杀盗淫妄酒,五恶,这五种大恶,人都喜欢干。这个后面讲的,「存心瞋恚,贪财好色,无有休止」,故云『哀哉可伤』。这是佛菩萨感叹,看到你在造这恶业,你没有办法避免这个恶报。三恶道从哪里来的?是我们不善的心行变现出来的,不是人造的。

  这个信息是我初学佛的时候,那个时候二十六岁,朱镜宙老居士告诉我的。朱老那一年六十多岁,他大我三十九岁,祖父辈的。他的岳丈是章太炎先生,这是民国初年名人,大学问家,提起没有人不知道的,章太炎先生。他告诉我,他老岳丈曾经做过东岳大帝的判官,东岳大帝泰山,去做了一个月。可能是判官不能视事,他去代理,代理一个月。白天要上班,晚上也要上班,很辛苦。晚上在,东岳大帝好像管六个省,很大的鬼王,他把这些事情,有的时候告诉朋友,晚上看到这些奇奇怪怪的事情。有一次他想到,地狱里头的炮烙,这个刑罚很残忍,现在讲不仁道,是把铜柱烧燃之后让这个受罪的人去抱,这个罪是淫欲犯的罪。他建议东岳大帝,能不能把这个刑罚废除?东岳大帝就派两个小鬼带他到现场去看,他说你先去看看,回来再说。他就去看了,小鬼带到那个地方告诉他到了,他看不见,他这一下恍然大悟。他是佛教徒,虔诚的佛教徒,知道什么?业力变现的,你没有这个业力你看不见,他就明白了。所以,地狱不是阎王、鬼王设计的,不是的,真的与他们不相干。没有人设计,也没有人建造,就好像作梦一样,你作了一个恶梦,那个恶梦有没有人给你设计?有没有人给你去建造?没有。所以那个地狱境界是这么来的,恶业所变现的。於是天堂我们也懂得了,天堂没有人设计,也是自然所变现,西方极乐世界亦如是。

  这部经典里面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怎么来的。我们得感谢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五劫修行,本愿功德所变现出来的。我们知道地狱是变现的,天堂是变现的,特别是空居天,像夜摩、兜率、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特别是上面这两层,太明显了,全是善业,上品善业变现出来的。所以佛这一句话我们千万不能疏忽,「一切法从心想生」,你想什么它就现什么,想什么它就变什么。非常可惜这世间人愚昧、蒙冥抵突,存心是贪瞋痴慢疑,起念贪财好色,造作无量无边的恶业,那叫哀哉可伤。

  现在社会确实如此,我们怎样看待?佛菩萨慈悲,你看教导我们,『先人不善,不识道德』,「表祖上愚痴」。我们今天这一代人愚痴,不相信正法,能不能怪?不能,佛讲不能怪,为什么?没人教他。他父母不知道,他父母也愚痴;祖父母没教他,祖父母也愚痴;曾祖父母没教他,我们要往上去追,至少追到五代以上。中国把传统的文化教育丢掉至少一百五十年,如果要算开端,那应该要算慈禧太后的帐,慈禧太后距离我们两百年。慈禧太后是藐视圣贤,她信鬼神,不相信圣贤。清朝从开国,对於圣贤就非常尊重、对佛菩萨尊重,你看历代帝王都是皈依三宝的,都是遵守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所以清干康盛世,康熙、雍正、乾隆差不多有一百五十年,太平盛世,是世界上第一强国。到慈禧执政,传说她是报仇来的,仇是报了,把国灭掉了,但是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让这么多世人受苦受难,这个罪她不能够逃避的。

  慈禧不再听从古圣先贤教诲,不像过去这些帝王遇到有困难的时候,一定是邀请专家学者向他们请教。她把这个制度废掉,遇到麻烦的事情,她扶乩、扶鸾,她听鬼神的,自称为老佛爷。你看历代帝王都是佛的弟子,见到佛都磕头,她称老佛爷高高在上,佛菩萨低一等。这个举动上行下效,让社会大众逐渐逐渐对佛菩萨打了问号,所以破坏传统文化的起源就是她。但是那个时候虽然不太尊重,真正修行的人,讲经教学的人还是有,不过少了,愈来愈少。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还有,抗战结束之后,几乎就没有了,看不到了。这是佛法的圣贤,佛法在中国近代状况。在日本也不例外,我在日本讲经,日本的法师告诉我,四百年前日本的这些寺院都有祖师大德讲经教学,现在没有了。日本接触西方文化比我们早,我们接触很多都是从日本传来的,他们丢掉四百年,我们丢掉两百年,这个再复兴起来非常不容易!所以我们对现前社会大众,一定要像佛一样原谅他,先人不善,不识道德,表祖先愚痴也。

  「《净影疏》曰:素不为善」,这很久了,「明其无行」,我们的行为错误,不像圣贤。「不识道德,彰其无解」。不学了,圣贤东西留下来没人学,我们担心的,怕这些东西失传。早年我们年轻的时候,最担心的就是《四库全书》。《四库全书》最初编的时候,一共只有七套,分藏在七个城市;经过战乱之后,现在只剩三套半。完整的三套,还有一套残缺不齐。所以从民国初年,这些专家学者都在为这个事情操心,怎么样把它翻印,分量太大了!如果能够多印,在世界上各地方都有,就不会失掉了。所以在民国初年,早在抗战之前,有些人在里面选择一些重要的,印成小的丛书,像《四库备要》这一类的。中华书局做过,商务印书馆也做过,《四部丛刊》这一类的,都不是完整的。而且数量不多,只有大的图书馆里面收藏,一般城市里面规模小ㄧ点的都没有这个书。

  我也很担心这个事情。这在十几年前,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起印《四库》,印全书,大事。总共印多少套?三百套,多了什么?没有人买,那个书太多了,价钱也高。世界书局跟著印《四库荟要》,这都是好东西,国宝。世界书局印多少套,我问它?两百套。它印了两百套,我大概向它买了将近七十套,我是它的大主顾。我买送到哪里?送到全国每一个省、每一个特别市、自治区,在这个里头选择一个大学,我送给学校,就送了三十几套。上海,上海市图书馆问我要一套,我送给它了。北京市也问我要一套。所以上海有两套,复旦大学有一套,上海图书馆一套。北京也是有两套,北京我送给北京大学一套,北京图书馆。目的不是别的,希望这个东西能保存,不要丢掉。

  前年,台湾商务印书馆又发起,想重刊,就是印第二版。我听到这个信息非常欢喜,为什么?年岁大了,供养多了,我就拿这个钱去买这个书,我就向商务印书馆订了一百套《四库全书》。以前没这个能力,那个时候我只自己买了一套,是它三百套当中我只买一套。这个书今年交给我了,很大。我印这个书的时候,三年前,我那个时候是山东大学董事兼教授,山东大学我这个名义,开董事会我参加过。校长,展校长,非常之好,我跟他商量,我说现在它们印这个东西,我给它订一百套,希望将来由山东大学分送给全国著名的学校,每一个学校送一套。人事变迁太快,去年年初吧,展校长调走了。新来的校长,徐校长,我跟他见过两次面,提到这个事情,他就没有展校长那么积极,所以书印好了进不去,没人给我送了。所以我就往国外送,国外容易,澳洲送了十套,马来西亚送了十套,印尼送了十套。日本,我也打算送它十套;韩国,这个我都认识都熟,这我们周边的国家。今年年底我订了两百套《全书荟要》,分量小一点,一套是五百册,精装五百册,全书是一千五百册,这都是大家给我的供养。这两套书,再加上有一万套《群书治要》,一万套《国学治要》,一共花美金一千多万。今年统统都要把它送走。这是保存传统文化,我们尽一点绵薄之力,好事。

  可是最重要的人才,没有人去学,这文化不能放光。「人能弘法,非法弘人」,读这个书很困难,古书,都是文言文,古文写的。所以我常常劝年轻人,大家要爱国家、爱民族,要真正发大心,中国的复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要靠什么人?靠圣人,谁是圣人?你肯发心,你就是圣人;你肯发心,你就是佛菩萨。所以圣贤是学出来的,佛菩萨也是教出来的,你得肯学、肯发心。发心可贵,但是发心,你要把你发心要做到才行,像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愿,难得,他用多少时间把四十八愿全做到?五劫修行。要真正发心想承传传统文化,至少要用两年的时间把根基扎好。一个是德行的根本,孔子教学头一个是德行。德行从哪里学?就刚才我讲的四个根,你能够把《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沙弥律仪》真正落实,变成你的生活,变成你的思想,变成你处事待人接物的准则,你就有了圣贤的根基,你就有成佛成菩萨的条件了,这个难得。有这个根基,那你还得拿到一把钥匙,这个钥匙是什么?打开《四库全书》你有能力去阅读,你有能力去学习。这把钥匙是什么?要背一百篇古文,你要会背、要能够讲,要背一百篇。一个星期背一篇,两年一百篇就圆满了。所以在两年当中把德行跟一百篇古文背下来,《四库全书》你就有钥匙,《大藏经》也有钥匙了。你有能力看《大藏经》、研究《大藏经》,有能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这个难得。

  民国初年,确实还有一些,这些大德,道德文章为大家赞叹的,他们大概已经看到今天社会,所以做了一桩好事。《四库》跟《荟要》都是那么大,从哪里读起?这是个大问题。唐太宗当年做了皇帝,年轻,他二十八岁做皇帝,治理国家要智慧、要学问、要方法、要经验,到哪去找?他很聪明,到哪里去找?找老祖宗,老祖宗有这些资料。所以他下令给魏徵,在当时,那个时候中国的书籍已经有一万多种,从一万多种当中里面去选。选到一千多种,十分之一;再从十分之一去选一百多种,再精选挑选,最后选了六十五种。把这六十五种书里头,他所要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些资料,他让魏徵来主编,把六十五种书里面关於这些文字抄下来,编成一本书给他读。要不然他怎么读法?他哪有时间读书?编成这一本,这一本叫《群书治要》,治就是治国。所以唐朝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就靠这部东西。

  唐朝时候,印刷术没发明,书是手抄的,当然分量不多,唐亡了之后这书就不见了,在中国失传。所以在历史上唐书、宋史、元史、明史都没有这个记载,在中国失传了一千年。嘉庆皇帝登基的时候,日本对中国皇帝送了一套礼物叫进贡,礼物里头有这一套书,中国人才看到。我看到资料里面写的,从日本传到中国来不超过十套。民国初年商务印书馆印过两次,一次就是日本的原书,用原书做版的时候来印的,另外一套是排字,大概都不会超过一千套。在这个八九十年当中,中国社会是一片混乱,所以在我想的时候这书找不到了,不可能,我知道有这个书的名字,没有看过。我在讲经的时候提到这个事情,居然有很多善心的同学,他们大概到处替我找,找到了两本,还找到了《国学治要》,我吃了一惊。《国学治要》是什么?是《四库全书》的一把钥匙,我天天想这个东西想不到,我也不知道有人送我这东西,真是太难得,所以我立刻交给台湾世界书局。书局跟我是老朋友了,我跟它买的东西太多了。我说这两种书,《群书治要》给我印一万套,《国学治要》也给我印一万套。《群书治要》一万套已经交给我了,《国学治要》一万套这个月底就全部送到。什么人真正想学,这两部书是钥匙。

  唐太宗编的当时以政治为目标,他那个治要,治是政治。但是《国学治要》它不是政治,它是治学,做学问的一把钥匙,非常难得。我年岁大了,不要这个东西,我知道这个东西好处,所以印一万套抛砖引玉,我赠送给年轻好学的朋友,你们真正肯学,从这里下手。但是两年的根很重要,你不懂文言文你看不懂。《国学治要》一共八册,这么厚的本子一共八册,这就是经、史、子、集里面的精华,所以读了这套书等於是小《四库》,《四库》里头精华你都读到了,非常难得。将来普及,那就不是我这一代的事情,这我推到下一代去。这些书要注音、要注解、要翻成白话文,最后翻成外国文字,向全世界流通。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世纪,这些东西翻成外国文,外国朋友一定非常欢喜。甚至於还有几个朋友在等待著,在问我,问我介绍给他们。他们喜欢,希望能快一点看到英文的译本。

  所以我们今天读到这一段文,这一段经文,后面说「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对於现在人所做一切不善的事情都要原谅、都不要去责怪他。为什么?历史的渊源要知道,在两百年前他们这样做要责怪他,今天不可以,一定要原谅他,要帮助他怎么样来恢复、怎么样来回头。那就是从《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从这回头,从背诵五十到一百篇古文,从这下手。我们学习经教的时候,老师告诉我,熟读五十篇古文,你就有能力看文言文,读就没问题;你能够熟读一百篇,你就有能力写文言文。所以这两年的工夫是必要的,这非常非常重要。两年,德行完成三个根或者四个根,文言文完成五十到一百篇,熟背,然后这些书就变成你自己所拥有的,你有能力去读它。你没有能力读它,你看到它还是叹息,这望洋兴叹,你没有办法。

  这个地方,《群书治要》在这里,我这里有两套,大家可以看看。好像《国学治要》第一批已经送到,我们这个图书室里应该有。这是精装本,这一套,《群书治要》,精装三册,完全是依照日本原版翻印的。这是第一册,三册,里面打开来,这世界书局给我印的,我写了一篇序文。这是日本的排版,你看到这个版面你就晓得,你看《大藏经》它也是用这个方法排的。我们中国排版不会分两行,不会分上下两段。这三本就是六十五种经、史、子这三集里头的精华,内容有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唐太宗他要的这些东西,这个我们印了一万套。精装做为礼物,这非常高贵的礼物,但是用,平装比精装好用,平装的字比精装大,所以实用是平装。平装拿一本来,你从里头抽出来,平装是十册。这是平装的,平装是我们就取它的上下的一个,这字就放大了,这就好看多了,真正是学习,平装好。所以我们精装只印了一千套,做为礼物送给人,这平装非常实用。

  我们把这几句念下去,「《净影疏》曰:素不为善」,长久时间不知道为善,「明其无行。不识道德,彰其无解」,没有智慧,不知道行善。「无解无行,愚痴之极也」。「世代相承,子受父教,都是邪说,不谈善恶果报」,故云「无有语者」。现前社会确实是如此。《净影疏》,这个文字是《净影疏》里头的,净影是寺庙的名称,净影寺,是谁?慧远大师。这个慧远不是净宗初祖,净宗初祖是东晋时代的慧远,这是隋朝的,隋朝时候的慧远师,他住在净影寺,后人尊称他不称名,称寺,称净影大师。他《无量寿经》注解里这几句话是这样说的,这个是唐朝之前那个时代,从他到我们现在一千三百多年;一千三百多年前人说的,好像就是说我们现前社会。现前这个社会,不但在中国,在全世界,每一个地方我们都看到这样,所以今天社会不安定是全球性的,地球灾变也是全球性的,不局限於某个地区。故云无有语者。

  「先人痴顽,后辈无知,事乃必然」,故云『殊无怪也』。这个心量多大、多慈悲,对於今天人无论造作什么样的罪业,不必去责备他,不要去怪他,应当要想方设法帮助他,这就对了。我们不想方法帮助他,那我们就有过失。我的尽心尽力就是把这些资料大量给它翻印,在全世界流通,希望中国传统文化能够保存,不至於在灾难当中消失了,我们保住了这一点。同时,鼓励年轻人要发大心,认真学习。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