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八九集) 2011/7/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489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五面最后一行:
『淳净温和』,「淳者纯也,好也。净者,清洁也。淳净,指内心之清湛离垢。温者,良也,善也,和也。和者,平和。温和,指仪态之温良和美」,我们念到这里。前面我们读到「击法鼓,建法幢」,这几句经文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生在乱世,整个世界社会动乱不安,地球许许多多的灾变,我们在这几个月看到很多。无论是哪个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对这些事情都非常忧心,都在想如何应对,如何能够消灾免难。让我们看到经上这六个字,「击法鼓,建法幢」,真的就能应对,就能达到我们理想当中的目标。击法鼓是什么意思?讲经教学,这是击法鼓。所以古时候,包括日本,我这次到日本去讲经,日本法师告诉我,他说四百年前日本的寺院老和尚都讲经,还有古人的遗风。在中国一百五十年前,寺院都有法师讲经,虽然经忏佛事兴旺起来,但是讲经教学还在,还是常常有,只是到最近一百五十年,经忏兴旺,讲经说法衰没,没人讲了。从前的社会为什么那么好?讲经的人多,听经的人多,心地安定。儒呢?儒到处有私塾、有书院,规模大的是书院,小的是私塾,这些读书人在讲四书五经。所以学习的机会多,很普遍,社会安定,灾难不兴。因为灾难,现在我们很清楚的明白,科学家也告诉我们,灾难从哪里来的?是我们不善心行所感,不是别的。心行要端正,心地要善良,像此地讲的淳净温和,怎么会有灾难?不可能;怎么会有动乱?也不可能。
由此可知,中国千万年前老祖宗教导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讲经教学是击法鼓,办书院、办私塾、建寺院这就是建法幢。法幢是什么?学习的中心,学习的场所。击法鼓偏重在老师教学,建法幢偏重在硬体设施。今天击法鼓、建法幢不必在寺院,寺院几个人听?一、二百个人就不得了,这是我们过去经历过的。我初学佛讲经,听众三、五十个人,到以后景美图书馆成立,听众大概二百多人,不到三百人。现在这个建法幢应该是卫星电视、网路电视,网路电视的成本低,效果跟卫星电视差不多,全世界都能够收看到,现在要建这个法幢。击法鼓,我们要培养老师,要有人讲。有少数人真修,讲得真好,天天在表演,天天在讲学,全世界人都看到,这个效果太大了!据我们的估计,我们也是有根据的,如果真的要有传统文化这个电视节目,有各个宗教讲经的这些节目,任何时间都能收看得到,我相信地球上这个社会,动乱的社会,应该在一年的时间可以化解,三年可以恢复正常,安定和谐。不是做不到!击法鼓、建法幢就见到,就可以做到,效果就是人人都能做到淳净温和。
淳,淳好!我们中国人讲老实,淳是老实,老实是一切安稳、和谐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人要学老实。老实的反面是刁滑。我们要回归到老实,老实是性德,谁不喜欢老实?谁不愿意老实?本来是老实,现在学,学坏了,变得不老实,教学是帮助我们回归到老实。净是清净,注解里面讲清洁。淳净是内心的清湛离垢。湛也是清净,像水一样,没有污染,没有动荡。水是干净的,是不动的,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良是善良。内心清净、善良、和谐,这是指外面的仪表,就是说清净心、真诚老实的心表现在外面是温和的。孔老夫子,学生大家观察老师,肯定老师有五种德,他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肯定孔夫子第一个是温和,对待任何人他的态度、言语和霭可亲,每个人都喜欢接近他。这是他的修养,内心的清湛离垢,表现在外面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温和,仪态指温良。夫子除温良之外,良是善良,恭是恭敬,对人恭敬,对事认真负责,这都是从恭敬里头来的。节俭是美德,不浪费。让是礼让,不跟人家争,别人要争,夫子就让。
让比争好!让,我们不就是很大的损失吗?不是。这个道理只有大圣大贤知道,佛菩萨知道,愈让愈多。为什么?你让,别人服你,别人愿意亲附你,附近这些小国家都依靠你,都愿意受你的保护,为什么?你靠得住,跟你往来大家放心,你不争。你看看中国,唐朝的版图很大,你看唐朝时候的疆域,西面包括现在几乎到伊朗,俄罗斯靠近中国这边全都是中国的附庸国。不是靠武力,靠中国帝王的德行,那是唐太宗的时代。他那东西从哪来的?《群书治要》里头学来的。他们最大的好处,学了马上就落实,他就用上。所以那种亲和的力量太大,把敌人都看成亲人,化怨为亲,真变成亲人了,真的相亲相爱;化敌为友,感化敌人变成最好的朋友。这是外交里头最重要的两句话。跟外面交涉往来,一定要能够用德行感召,化敌为友,化怨为亲,不需要用武力,不需要用手段,要用真诚心。所以夫子这个五德是中国人读书大家共同承认的,也是大家必须要学习的,学温良恭俭让。以后这变成君子之风,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就这五个字,做到这五个字是君子,比这个更高的是圣贤。
『寂定明察』,寂定是清净,身心清净,明察是智慧。有定才有慧,愈是做大事情的人,心愈要定。为什么?他一个决策影响的面太大,影响的时间太长,如果这个决定错误,受害的不晓得多少人。所以中国大人物,国家最高的领袖需要什么?需要定,需要清净,不能去扰乱他。他看事情不要看太认真,听东西也不要太清楚,只抓到纲领就行了,琐碎的这些细则下面人做的。所以君王有权,大臣有能,大臣要办事,那些细则是他们的事情,君王不要。君王的权是任命大臣,他能够选贤与能,国家这些大臣办事个个都有能力,个个都有才华,这个国家治理得很好。上面皇上垂拱而治,没事,每天没事干。把它缩小,一个家里的家长要清净,跟国王一样;一个公司的老板要清净,你这个公司会兴旺。授权给下面,办事是下头人,他要能办事,你只掌握到权力就行,这是个总原则、总纲领。所以领导人一定要寂、要定、要明察,明是智慧。
「寂定者,实际之理体。明察者,智慧之照用」,明是智慧,察是照用。如果用佛法来讲,明是根本智,察是后得智。明是照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是明察是从寂定来的,所以心不寂定,智慧就没有了。心如果要乱,事情如果要繁,他生烦恼不生智慧,烦恼来决定政策很少不出乱子的。中国这套学问妙绝了,外国人没有,外国人的确很少。我们在二次大战,只看到艾森豪,欧洲战区的总司令,盟军的总司令,指挥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军队,把轴心国打败了。我听人家说,艾森豪天天都打高尔夫球,若无其事。他有定。别人问他,你每天处理那些事情,那么多,你还有心思在玩吗?他说我没有事情,我只指挥四个人,陆、海、空、联勤四个总司令,我只管四个人,别的都不管,不闻不问,那些事情他们管的。管四个人好管,所以每天空闲的时间很多。很冷静,决策就不会错误。
我们看到《资治通鉴》里面有一篇文章,司马光写的「淝水之战」,很有名的这篇文章,我们以前学校念书,国文里都选这篇文章。那是写什么?写谢安,晋国的谢安。谢安他是晋国的军队只有二十多万,苻坚的军队有七、八十万,晋朝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不慌张,从上到下。这个宰相沉得住气,若无其事,还跟朋友下棋。有定他才有智慧,对敌人状况完全了解,双方情况了解。统帅晋国军队的是他几个子侄、晚辈,教他们怎样去应付敌人。那一仗打赢了,苻坚也在败后被他部下杀掉,也篡位了,八十多万军队就瓦解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这个头要一乱,整个就慌了,那就真的失败;头不乱,有定功,他不会失败。寂定明察,治家不能少它,公司老板要学它,国家领导人更要学它。
「《宗镜录》曰:以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这个一心为宗就是寂定,照万法如镜就是明察。佛在经上讲了多少次,「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心放在一个地方,放在一处,生智慧,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如果心要放在很多琐碎事情,乱了,那怎么行?公司有许多部门,每个部门有总经理,就像宰相底下部长一样,每一个部门由每一个部门总经理去策划。总经理像宰相一样,他要一心不乱,他要有明察,这个公司才能经营得好,他是面面都顾到。治家、治国、管理公司一个道理。所以在中国古时候都常说,会治家就会治国,因为中国古时候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中国有讲六亲,六亲有一种说法,上三代、下三代,上面三代是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上三代,下三代是儿女、孙(孙女)、重孙(重孙女),这叫六族,很有道理。
制心一处,今天用在科学上,科学的激光就是制光一处,光是散乱的,它是往四面照的,你把它收集起来照一个方向,那个力量多大!光分散了,一张纸它都透不过,都把它遮住了;如果把它聚成一处,一条激光,钢板都能穿透。这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管了,我就把心收在一处,什么都不知道,错了。那个力量太大,制心一处就是只生智慧,决定不生烦恼,一心不乱。我们念佛的人要是把这个功夫学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是在凡圣同居土,至少他是方便有余土,功夫稍微好一点、高一点的肯定是实报土。也就是说明,凡圣同居土是散乱心去往生的,不是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一心太重要了。
中国自古以来学东西,学一心。老师教学生,老师有智慧,哪一个学生可以栽培,将来能够负重大责任;还有一些素质稍微差一点的、普通的,那就可以放纵,为什么?他学不成功。真正有天分,素质好的,有孝心,有敬心,孝顺父母,尊重师长,这个人会有成就。那一定要帮他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老师每天督促他的,那是戒律、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一门,制心一处。教你一部书,教你什么?先教你背,背书是修戒定慧,目的在此地。守老师的规矩,这就是持戒。读一本书,从头到尾都把它念背那是修定,因为你要打妄想就背不出来了。所以背书是修定。这个定叫根本智,这个定得到之后起用处,他触类旁通,智慧就生起来。所以这个智慧我们只能讲「明」,起作用的时候「察」,从小训练。这一部书统统会背了,再换一部,还是教你读背,为什么?你没有大彻大悟,你这个背诵不能中止。到什么时候才中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要再背了。所以背书是一种手段,修定的手段,开智慧的枢纽。现在很多人反对小朋友背书,背这个干什么?有什么用处?他不知道古人背书是修定,用背书做一个手段,有好处。为什么?书都记熟了。记熟了它是附带的,它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你得定,教你不要胡思乱想。清净心生智慧,这是真正的目标。古人用心比现在人细,观察比现在人周到,这些现在都疏忽了。不解释清楚不知道古人的智慧,不知道古人的观察,微密观照,这古人。「寂定如镜之体,明察如镜之用。」这个镜子就代表智慧,镜之体,根本智,镜起作用是后得智,就是照见。「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这看透了。「寂定明察者,寂而常照也」,纯粹是智慧的作用。
『为大导师』,这要发愿。大导师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佛为大导师,一般人不能称导师。导师的能力是能够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才算是导师,你引导他脱离六道轮回,引导他脱离十法界,这样的人才称大导师。所以大导师是对佛的尊称,对等觉菩萨的尊称。底下说,「能如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最极圆顿之法,普利九界众生,故曰大导师」。普贤是等觉菩萨,古佛再来,他有智慧,他有德能,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帮助大众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真有吗?普贤菩萨真有吗?有人告诉我,某某人是普贤菩萨再来,某某人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我们相信不相信?学习过大乘的人相信。为什么相信?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谁不是佛菩萨再来?个个都是,这有什么稀奇!你今天一心学《普门品》,你就是观音菩萨再来;你今天一心学《普贤行愿品》,你就是普贤菩萨再来;学《地藏经》就是地藏菩萨再来,学《无量寿经》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不就这么回事情吗?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你在学校去读文学,你说虽然还是在学生,你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可是你朝这条路走了,你是文学院的学生,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拿到学位。你是哪一个科系的,把这个科系名字冠给你,就像菩萨这个法门一样,学地藏法门,地藏冠给你,你是地藏法门的学生,你学普贤法门,你是普贤法门的学生,就这么个意思,很普通,没有奇怪,都被人胡思乱想,变成奇怪了。
每一个科系,菩萨的级别有小学、有初中、有高中、有大学、有研究所,你是哪个级别的?小学一年级就一点都不稀奇了。普贤菩萨有小学一年级的,那跟我们差不多,高不了太多。菩萨五十一个年级,分为五个大的级别,十信好比是小学,十住好比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等觉是博士班,不就这样的吗?你是哪个等级的。你开始学的,你学普贤菩萨,十信位初信那是一年级,小学一年级,二信位小学二年级。你是哪一个学级,这不就清清楚楚的吗?所以这个不稀奇。现在一般人对佛法了解得少,不读经不知道,听说某人是某菩萨再来的,就觉得不得了,不是的。他是学某个科的,还要看他是第几级的,小学这十个年级非常平常,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可以冠上。我们学《无量寿经》,这是学阿弥陀佛的,我们是几年级的阿弥陀佛?小学一年级的阿弥陀佛,再来的!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你搞清楚、搞明白,一点都不稀奇。真正有神通、有作用,那就不是一年级了,应该是什么?六、七年级以上,他就有超越普通人的能力,无论是在智慧,是在德能上讲,都比一般人要强,别看他是小学,他那个小学素质很高。
所以普贤菩萨,此地讲的普贤菩萨是《华严经》上的等觉普贤菩萨。这个普贤菩萨他是博士班的,他有能力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华严经》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於是华严会上的菩萨修什么我们知道了。第一个「礼敬」,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万分诚敬得圆满利益。你有几分诚敬心?如果我们以菩萨等级来说,十信位菩萨一分诚敬,十住菩萨那就十分诚敬,十行菩萨就百分诚敬,十回向菩萨千分诚敬,十地菩萨万分诚敬。得的利益,像印光法师讲的,不一样,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一点都不错。我们要没有诚敬心,什么都得不到。诚敬心从哪里修?从父母,你对父母都不诚敬,我对老师诚敬,骗人的,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还要看你的起点,起点是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对父母都不诚不敬,对别人肯定有企图,不是真心的。佛法观察入微,观察细密,要求严格。孝敬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共同要求的,这是根基,不是这个根基你不能成就,你在儒不能成为圣贤,连君子恐怕都做不到,在佛不能成为佛菩萨,决定做不到。诚敬多么重要!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十大愿王也有高下不一样,十地菩萨有十地菩萨的十大愿王,十住菩萨有十住菩萨这个十愿的讲法,十信有十信的讲法。愈往下讲得愈浅,愈往上面讲得愈深、愈微细,都是这十门功课。我们初学也学这十门功课,头一个学礼敬。所有的菩萨、阿罗汉都学礼敬,那些人学的礼敬跟普贤的礼敬有什么不同?在形式上看没有两样,你看不出来,从心地上看那就差别很大。普贤,地上普贤菩萨,那个心量,《华严经》上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是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他那个诚敬心,不但对诸佛菩萨,对父母、对长辈,乃至於对蚊虫蚂蚁、对花草树木、对山河大地,对一滴水、一粒微尘都像对佛菩萨一样,决定没有两样,真诚恭敬到极处,所以他得万分利益。我们初学,在我们这个人道,对我们讲人是最小的,佛、菩萨、缘觉、声闻、诸天再到人,人是最低的,好像小学,对人教我们礼敬诸佛,只要对人做到礼敬就可以了,没有讲到对畜生,没有讲到对植物,没有讲到对矿物,所以往上面去,矿物都包括在里头。这就是范围大小不一样,恭敬心的程度不相同。一定是先从亲做起,人从小,天性,性德,子女对父母的恭敬,慢慢长大了,对家里面的长辈恭敬,对祖父母、曾祖父母,对自己叔叔、伯伯,跟父母同辈分的,年岁比你长的是兄弟的长辈,大哥,这尊敬。这是我们现前学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的一个范围。愈往上去心量就愈大,包括的对象就愈多。到等觉菩萨,那个心量是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统统包括在里头,叫大圆满。
礼敬如是,赞叹亦如是,可是赞叹里面就有限制,礼敬没有限制。赞叹限制什么?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也就是说,善言、善行赞叹,恶言、恶行为不赞叹,我们中国古人讲的隐恶扬善,就这个意思。礼敬不分善恶,善人礼敬,恶人也礼敬,这个没有分别的,只是一味以恭敬待人。善人欢喜,更加勉励,恶人你对他恭敬,慢慢会感化他,他做错事情没有人说他。菩萨决定不说人过失,也不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心里就难受,何必把人家的垃圾放在自己的良心里头,自己的良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这个才是冤枉!这是你自己找的,不是别人教你的。所以我们的良心决定不收集别人的垃圾。别人的善言、善行我们要记住,别人做错事情决定不要去理会他,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错了。心里头没有,口里头怎么会有?就不会说别人过失,这叫积德。这两个都叫你用心。
普贤第三愿是「广修供养」,好!我们现在知道,每一个人命里面的财富、智慧、德相(德是功德,相是相好),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头来的。可是迷失自性的时候,没有明心见性,自性里面的东西拿不到,你享受不到,虽然有,好像封存在那边。那就要靠修德,我修一点才能得到一点。可是会修的人,他的修德跟性德可以通达,用自己的修德把自己性德里面的东西也引出来,高明!性德里面的智慧、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华严经》上佛教给我们广修供养,就有这个意思。供养跟布施是一样的,事上讲一样的,用心不一样,用恭敬心叫供养,普通的一般心就叫布施。所以布施多半是得福报,但是供养有功德。为什么?你是真诚心,它跟功德相应。财供养得财富,会把自性里面的财富引出来;法供养得智慧,也能引发自性智慧;无畏供养得健康长寿,能把性德里面的相好引出来。怎样才能引出来?真心,带著一点妄心就引不出来。什么是真心?完全是利他,不要自利,自利决定是妄心。
佛教的入门,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头一个要放下的,要破的就是身见。《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谁做到?须陀洹做到了,初信位的菩萨做到,那入门头一个条件。所以佛的门槛很高。我这么多年教同学,我教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把这十六个字做到,有没有入学?没有,入学是小学一年级,我们还没有入学,我们在幼稚园,我们只到佛的小学门口,没进去。进去我这个条件不行,进去要用佛的条件,那就是《金刚经》上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就入门,就进去了。所以我只带大家到门口,没进门,进门是你自己的事情。必须先把这十六个字做到,你才能真正放下五种见惑,你才能入门。所以我这十六个字叫入门的前方便,好像学校先修班,这很重要,如果这十六个字你都做不到,你永远不能入门。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你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有成就,这个不能不知道。那怎么办?如果你有幸遇到净土还行,净土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要晓得,一入门就不是凡圣同居土,就是小乘初果,大乘初信。这都是一年级,到那里小学一年级,入一年级就不是凡人,圣人,小小圣,我给他起个名字「小小圣」。小小圣很可贵,他不是凡夫,他往后只有往上提升,不会往下堕落。而且他在六道里有期限,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超越六道,他不要到第八次,肯定超越。在六道里面七次往返,天上人间七次,他决定不堕三恶道,都得到保证。所以佛教大学、佛教小学、佛教中学取舍的标准很高,不是普通考试,考试及格就行了,不是!它的标准是德行,它的标准是真的放下,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还得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知道供养修福,欢喜修福,有这个力量赶快去做。而修福当中,我们看诸佛菩萨,他把哪一样排在第一?几乎诸佛菩萨都是一个宗旨、一个原则,把觉悟众生摆在第一,怎样帮助众生觉悟。为什么?众生觉悟就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凭自己想像,往往想错了,就带来苦难。你要是觉悟,你思想纯正,见解清晰,言行诚敬,怎么会做错事情?哪里会有苦?所以离苦得乐的方法就是破迷开悟。佛菩萨用什么手段?教学。佛菩萨不做国王,佛菩萨不从事其他的行业,专门教学,诸佛菩萨个个如是。所以他们所干的,老师,都干这一行,而且都是职业老师,还是义务老师,不要供养的,不收学费的,乐此不疲。他们把这个排在第一。
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因为他的乡音很重,他是山西人,住在南方,人家听不懂他的话,讲经人家听不懂,法缘就不殊胜,所以老人家就不讲经了,听不懂。用什么方法?用文字,用文字来弘法。你看他的著作,一本《文钞》,那就是他的讲演,他用文字。而且十方的供养全部印经,不干别的事情,有的地方有什么旱灾、水灾,他在印经款项里头拨一点钱去救灾。我看到印光大师这些教诲,我这一生就学他,所有人对我的供养我印书。没想到,作梦都想不到,年轻时候那么辛苦,一块钱都很困难,你看这几年,我们《大藏经》差不多快到一万套,现在好像已经到七千多套的样子,快到一万套。更没想到《四库全书》,前年商务印书馆筹划重印《四库全书》,我跟它订了一百套。这以前怎么敢想!世界书局印的《四库荟要》,他们的总经理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马上跟他订两百套。两百套《荟要》、一百套《全书》,美金就一千多万。这些钱是十方供养来的,我就用这个全都花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所以当时这两套书,我得到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个东西是可以保存,谁去看?如果将来没有人能看,这不等於废纸吗?不管用。所以很早很早年,大概在二十多年前我就想到,把这些宝贝里面重要的精华,现前社会用得上的,把它节录出来编成一本。这就是《治要》,唐太宗就搞这个,但唐太宗偏重政治,《群书治要》是政治的。我们做学问,就是《四库》里头,用这个方法抄出来做学问,中国传统的学问。做了,我弟弟帮助我在上海找了几位退休的老教授,我们也给他一点报酬,大概花了五、六万块钱人民币。做出来了,东西交给我,我看不适用、不理想,所以就放在一边。这是什么?这个就看出文化造诣的水平不相同。古人比我们高明太多,我这个想法没想到古人想到了,在我之前,我还没出世他们就干了。我看到它的序文,他们做了八年的时间,做出来了,经史子集,里面的精华选出来,叫《国学治要》。他们那个序文里头说得很清楚,为什么用《治要》?就是唐太宗《群书治要》,都是从它那个地方引发的构想,就是把书里的好东西节录下来,编成八册,《四库全书》现在精装一共一千五百册,一千五百册编成八册。这就有办法了。所以我说这部书是《四库全书》的钥匙。
我不知道有这部书,我是找《群书治要》,在讲经的时候提出来,就有同学听到了,他们替我找,居然找到两部送给我,这个我不知道的也送一套给我,告诉我,可能这个书大概全国就剩这一套,可能没有第二套了。书拿来的时候很旧,民国初年的版,很旧,但是很难得的是什么?字都没有缺,字都很完整。我赶快找世界书局,找他老板来,给我印一万套,《群书治要》一万套,《国学治要》一万套。现在一些年轻老师我都送给他们,将来有人读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失传,有这么一套宝贝。我看它的序文,它这部书完成之后,真正做完,八年完成了,丁卯年,我出生的那一年,在我出生之前八年,他们搞成功的,那个时候的一些专家学者、老教授们。剩这一本我得到了,我把版权都交给世界书局,我不保存这个书,世界书局保存。好好流通,把价钱定到最低,不要赚钱,要爱护中国传统文化,要方便年轻的学生,他没有钱买书就送给他,这老板都能做得到。真正清寒的学生,想得这部书,没有钱,送给他。
所以这是广修供养会做功德,全都在文化,全都在教学,再找不到一样东西能够超过的。解决社会上一切问题,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国家乃至於整个世界问题,在佛法讲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是教学。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好在哪里?好在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没有一天空过。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听经闻法不会中断。你说我讲堂坐得太累出去玩玩、散散步,树木花草、小鸟都给你讲经说法,不中断!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中断,你都看到,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你看到阿弥陀佛的形像,讲堂的形像,也听到他的声音。所以那是个大学校,非常完美,我们今天讲现代化,那是科学发展到极处的讲堂设施。我们这六十年学习,知道佛经不但是最高的哲学,也是最高的科学,因为科学跟哲学到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佛经上有。科学家真正要知道佛经有这么多好处的话,他来学,我们相信他就成佛了,他就最后这一关,只要把起心动念放下就成佛,在佛法拿到最高的学位。最高的学位叫佛陀,像我们现在大学里叫博士,佛教的最高学位佛陀。所以要懂得修福,广修供养,真的修福报。
有福报还得有智慧,要想求得智慧,真正智慧,先把障碍除掉。我们为什么求不到智慧?因为有障碍。障碍是什么?业障。所以接著「忏除业障」,忏悔业障,业障消除,智慧就现前。这是普贤菩萨用什么方法把我们导归极乐,这方法太妙了,真正发心忏悔。什么叫真忏悔?章嘉大师告诉我,后不再造叫真忏悔。如果忏悔了,你后面又还再造,那就不是的。所以老师告诉我,忏悔形式不重要,实质,真回头,真不干了,从内心不再有一个恶念,这你是真忏悔。恶念没有,当然你没有恶言,也没有恶的行为,回归性德。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五伦真做到了,五常「仁义礼智信」做到了,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你只把这些东西做到,真做到,然后《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很容易,自然就不会违犯。我们学习,世间法取得圣贤君子,佛法取得佛菩萨这些地位就有可能、有指望,不是做不到。人人都能做得到,为什么我们不做?而且大乘佛法中心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成佛是什么?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是为这个。
成佛在这个世间难,要换一个环境,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成佛,成佛之后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这桩事情你愈想愈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真得大自在,没有一丝毫的拘束,没有一丝毫的障碍。在这个世间我们学习处处都有障难,对於障难我的那些人,我感恩!感什么恩?他催得我赶快到极乐世界去,「你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早点去?赶快去!」我感恩他们,他们在逼我,他们在催我,要我赶快去,那我就真想赶快去。所以你永远没有一个冤家,永远没有一个怀恨的人,没有。人人都是我的恩人,正面帮助我,反面帮助我,叫逆增上缘,他统统帮助我,都在帮助我提升,我怎么会不高兴?怎么能不感恩?他们有没有因果责任?有。他如果真的是恶意,他不跟我结罪,他跟我没罪,为什么?我感恩他,他怎么会有罪?他的结罪在众生、在佛法,他把弘扬佛法障碍住了,让很多众生没有机会再闻正法,他从这里结罪。所以对我有利,对他自己本身不利。那我们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他纵然在恶道,他受罪会减轻。这我们帮助他,我们报他的恩,是因为他帮助我们提升。
所以业障忏除之后,跟智慧愈来愈接近,清净了,修「随喜功德」。随喜是什么?我们今天讲随缘,业障消除才能随缘,随缘里头成就功德。善缘不起贪恋,不会引起我们自私自利,不会引起我们的名闻利养,这叫功德。如果这个东西引诱我们,我们这个念头又生了,那完了。你说是魔、是佛,在自己心里头,外头没有。如果你起了贪恋、起了自私自利,那外面是魔,这个境界是魔境,你上当了。如果外面境界是逆境,是压迫你的,是伤害你的,你没有怨恨心,证明你功夫不错,没有怨恨,你向上提升。他干的,他堕落。所以逆境、顺境都是用平等心,都是用温良的态度,成就自己,提升自己,这个幅度快!
我们在现前就有这个机会来锻炼,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永远存著感恩,顺境、逆境一样感恩,善缘、恶缘也一样感恩,这提升自己。自己一天到晚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像弥勒菩萨一样,你说多自在,你说多快乐。这个就是方东美先生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与那个不相干;善恶境界都不染,顺逆都不动心,这才是最高的享受,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有这样的享受,那要学佛,这种人学佛快!「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到善恶二边都离,这个人有福了,大福报!这人生最高的享受,有享福。福要慧,福报有了要求智慧,智慧到哪求?智慧要向佛学,所以要请转法轮。「请转法轮」是请佛讲经,「请佛住世」是请佛在这个地方建法幢,不要离开,长期在这里教学,那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通常都是讲一部经,大经二、三年讲圆满,普通一般经多半是一、二个月就讲完了。像《无量寿经》我们这样讲法要讲一年,一天四个小时,大概一年,一千二百个小时可以讲完,这才住一年。我们现在快到一千小时了。
十愿后面三个是回向,真正的愿就是七条,前面七个,后面三个回向,回向什么?自己的愿心,回向菩提。这就是我的努力修学我为什么?我希望得到什么?得到智慧,菩提是智慧;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只求开智慧。第二个回向回向众生,希望众生每一个人都能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都能够有缘分闻到圣贤的教诲。这对众生。最后一个回向是回向实际,这是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一切归功於自性,性德的大圆满,回归自性。最后回向就是回向自性,回向实际,实际就是自性。可见它不为别的。我们今天这一部经开讲以来,我们的回向是回向地球上所有一切苦难众生,包括山河大地,你看我每次讲经完了之后,在讲台上做回向。希望大家都能够听经闻法,都能够开悟,都能够回头,不再造恶业。从今之后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将我们自己的心住在伦理、道德、因果,最后将我们住在阿弥陀佛,向往著西方极乐世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以最极圆顿之法」,这句话说得好,再没有比这个圆满,顿是快速,圆满、快速达到极处的这个方法,就是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真念佛人一定要记住,我每天心里是佛号多还是杂念多?如果我的妄想杂念超过佛号,你就得拉警报,这不是好信息;我今天这一天我心里佛号多、妄念少,好信息。你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靠人助念,我往生的时候清清楚楚,不害病,站著走,坐著走,什么功夫?说穿了,就是我这句话,你这一天当中是佛号多、是妄念多?佛号胜过妄念你就做到了。不难做!我们这一生当中看到好多个,那都是好例子、好榜样,你亲自看到,你能不相信吗?谛闲老和尚锅漏匠那个徒弟,你看看念佛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死了站三天!香港同修大家都知道,这是以前谛闲老和尚的学生倓虚常常讲的,畅怀法师是倓虚的学生。
我早年,四十多年前,在佛光山教书,佛光山有个工人告诉我,他们的乡下,将军乡,距离佛光山不远,将军乡有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没有生病,预知时至。我在美国旧金山,甘老太太告诉我,她有个朋友,也是个老太太,儿子、媳妇都在美国,儿子在美国念书,以后在那边结婚,生了小孩,把老母亲找去带小孩,夫妻两个工作。那个环境清净,一天到晚没事情做,念佛,念了几年,走的时候坐著走的,没告诉家人,家人也不知道。只是每天早晨老太太起来烧早饭,这一天起来老太太没烧早饭,没起来。美国老人的房间门是不锁的,怕有事情,所以打开房间一看,看老太太盘腿坐在床上,穿著海青,整整齐齐,进去一看走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走的。老太太很厉害,写了遗嘱摆在面前,早就写好了,没告诉任何人,而且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都摆在床边上。他们那些老朋友看到佩服,真功夫!不要人助念。什么本事?就是我刚才讲的,她每天佛号胜过杂念。
我们要想将来走的时候,走得这么自在、这么潇洒,你就要记住,妄念放下,那是障碍,那是垃圾,要把它清除掉,正念提起。正念就是一句佛号,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别中断,你就会有这么殊胜。你走的时候,什么时候想走,阿弥陀佛就来接你。我们这看到这么多的样子,你还能不相信吗?这么多样子在你面前显示这是大慈大悲,做出来给你看,讲给你听你不相信,做出来给你看。前些年深圳的黄忠昌,多好的榜样!他听我讲经,听说《往生传》里面所讲的,念佛三年就能往生,他试试看。他三十几岁,三十刚出头,年轻人,向小莉给他护关,照顾他。在关房里面每天念一部《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还不到三年,差两个月,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证明了《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记载那个不是假的。
三年往生不是你寿命到了,你寿命不要了,我功夫成就了,我要求阿弥陀佛,我现在就去,你来接引我,寿命不要了,可以,佛会答应你的。佛很慈悲,真条件具足的时候,想什么时候去,他就来,我们这一动念头他就知道,这为什么不干?如果将来我们往生了,有好多人助念,一会来探探这里、探探那里,这是下下策,我们不希望有这种事情发生,那我们比锅漏匠、比将军乡老太太可就差远了。所以真正有志气,不能落在这些人后头,这些人都没有念过书,都不认识字,人家凭藉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就这么六个字,他就成功了。我们自以为聪明,学得这个、学得那些,到临终的时候手忙脚乱,错了。所以要干真的,不能干假的。这个方法真的,最极圆顿之法,我们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依教奉行,不能错过。所以这叫做大导师,决定能帮助众生在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调伏自他』,「调者,调和、调理、调顺,调其心也」,修行人要重视。「伏,降伏」,降伏烦恼、习气,「降伏其非心也」。习气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欲望,一定要把欲望降伏,要知道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欲望。欲望是六道轮回,你不放下欲望,你就永远搞六道轮回,你想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欲望要放下,对佛法的欲望都不可以。我要在佛门里头广学多闻,将来做大法师,这还是欲望,将来到哪里去?还在六道轮回,出不去。欲望没有,只有随缘,有缘就做,没有缘就不做,没有缘决定不要攀缘,攀缘是欲望。没有欲望的人心清净,有欲望的人心烦躁。这是头一个关口,欲望放下,财色名食睡都放下,才真正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都好,生死都不放在心上,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放下就是!
我感激章嘉大师,我跟随这个老人,头一天见面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大乘佛法有没有方便法门,让我们很快能够契入?他教给我就这四个字,看破放下。我通过六十年的学习,完全了解,佛法修学实际上就这两个字,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到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放下,他成佛了,统统是!读经、听教帮助你看破,为什么?真相了解你才肯放下。譬如讲欲望,你要不晓得欲望,你多喜欢这个,多贪!你要知道欲望是轮回的因,不能干,搞这个,我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我放下它我就有办法出离六道,你才肯放下,要不然你怎么肯?谁不喜欢财色名食睡?佛告诉我们,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你就有机会堕地狱了,要是五条统统有,肯定。这叫什么?造地狱业。明了就是看破,明了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有害的,不是有利的,眼前好像有一点点甜头,后面太苦了,你付出的代价太严重,你能够想到后果,决定不干了。
所以调和、调理、调顺,调其心,特别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动乱,动乱的根源是什么?是人心坏了。怎样调和、怎样调理、怎样调顺?如果把这些方法明白了,智慧生起来了,就有方法帮助众生、帮助社会。所以这一句讲调伏,伏很重要,伏是降伏,降伏是对自己讲的,不是对别人讲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降伏自己的妄心,什么心?降伏自己的贪心,降伏自己的瞋恚,降伏自己的愚痴,降伏自己的傲慢,降伏自己的怀疑,贪瞋痴慢疑,这就成功了。要修养真实的道德,要求真实的智慧,可是有这五样东西在捣乱,你真实智慧生不起来;要想生真实智慧,这五种捣乱的东西必须把它降伏住。贪瞋痴慢疑把它伏住,你的伦理、道德、因果、智慧就会增长,肯定的,你就能够学得成功。「《金刚经》曰: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问者正是调伏之意。」佛在《金刚经》上这两句话就这个意思,这是修行功夫能不能得力最重要的一个关口,能不能降伏。
「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就是调伏。「降伏非心,是伏字义。为大导师者,必於自心他心悉能调伏。自身入道,亦普令众生入道;自心大觉,亦广令众生入於觉道」,这叫大导师。所以调是智慧,要懂得调顺自己,我们初学的人讲,调顺自己的情绪。情绪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好,一个恶。好是什么?一个是喜欢,一个是讨厌的。这两个都不好,都是严重的习气,为什么?喜欢的长贪心,讨厌的生瞋恚心,这两样东西它给你的是带动你的贪瞋痴,是三毒的缘。贪瞋痴慢疑是我们心里面烦恼的因,就是它有这个因素,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如果没有缘,它潜伏,它不起作用。好恶是缘,就把它带起来,带起来它发作就造业。贪会帮助你什么?帮助你贪恋亲情,麻烦大了,纠缠著你出不了轮回。瞋恚心迎合你的怨恨,引起对方的报复,将来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所以都起源於什么?好恶。好恶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常常犯的,犯了自己不知道,将来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太可怕了!所以真正功夫在哪里?在喜乐上用,就在好恶上用,才有一念喜欢,阿弥陀佛;才有一念厌恶,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这个地方就摆平了。
念佛这个法门好!所以今天称是最极圆顿,八万四千法门没有比这个方便的,这法子太好,就是你要用得快。古人讲的话,「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快。顺自己的意思,喜欢的心才动,阿弥陀佛,赶快阿弥陀佛,把念头打掉;遇到讨厌的、不喜欢的,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那个不喜欢的念头打掉,永远保持平和、中道,这就好了。从平和、中道里面生真正慈悲心,慈悲心是真的爱,里面不带感情,里面是智慧,所以慈悲是智慧的爱。凡夫讲爱,里头有感情,那个是六道轮回里头的,慈悲六道轮回没有,真爱。这个大导师不容易!「必於自心」,自己能调伏,自身就入道、契入,他才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觉而不迷,才能帮助众生入於觉道。
底下一句说得好,『引导群生,舍诸爱著』,这个爱就是欲望、爱欲,著是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只要真的不执著,那就恭喜你,你已经得到小乘须陀洹的初阶,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萨,靠近了。真断你就证得,没有真断的时候很接近,这好事情,愈来愈接近。所以一个「爱」,世间人的,一个「著」,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现在世间人都讲爱,不讲爱不行,但是这个爱里头有情。我们要劝导大家,这个爱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这就没事。如果这个爱里头有情的话,麻烦就大了。佛法里头把爱后头加个著,这就提醒大家爱要不著,这就是大慈大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零五面最后一行:
『淳净温和』,「淳者纯也,好也。净者,清洁也。淳净,指内心之清湛离垢。温者,良也,善也,和也。和者,平和。温和,指仪态之温良和美」,我们念到这里。前面我们读到「击法鼓,建法幢」,这几句经文非常重要。我们今天生在乱世,整个世界社会动乱不安,地球许许多多的灾变,我们在这几个月看到很多。无论是哪个国家,不同的族群、不同的文化,对这些事情都非常忧心,都在想如何应对,如何能够消灾免难。让我们看到经上这六个字,「击法鼓,建法幢」,真的就能应对,就能达到我们理想当中的目标。击法鼓是什么意思?讲经教学,这是击法鼓。所以古时候,包括日本,我这次到日本去讲经,日本法师告诉我,他说四百年前日本的寺院老和尚都讲经,还有古人的遗风。在中国一百五十年前,寺院都有法师讲经,虽然经忏佛事兴旺起来,但是讲经教学还在,还是常常有,只是到最近一百五十年,经忏兴旺,讲经说法衰没,没人讲了。从前的社会为什么那么好?讲经的人多,听经的人多,心地安定。儒呢?儒到处有私塾、有书院,规模大的是书院,小的是私塾,这些读书人在讲四书五经。所以学习的机会多,很普遍,社会安定,灾难不兴。因为灾难,现在我们很清楚的明白,科学家也告诉我们,灾难从哪里来的?是我们不善心行所感,不是别的。心行要端正,心地要善良,像此地讲的淳净温和,怎么会有灾难?不可能;怎么会有动乱?也不可能。
由此可知,中国千万年前老祖宗教导我们,「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讲经教学是击法鼓,办书院、办私塾、建寺院这就是建法幢。法幢是什么?学习的中心,学习的场所。击法鼓偏重在老师教学,建法幢偏重在硬体设施。今天击法鼓、建法幢不必在寺院,寺院几个人听?一、二百个人就不得了,这是我们过去经历过的。我初学佛讲经,听众三、五十个人,到以后景美图书馆成立,听众大概二百多人,不到三百人。现在这个建法幢应该是卫星电视、网路电视,网路电视的成本低,效果跟卫星电视差不多,全世界都能够收看到,现在要建这个法幢。击法鼓,我们要培养老师,要有人讲。有少数人真修,讲得真好,天天在表演,天天在讲学,全世界人都看到,这个效果太大了!据我们的估计,我们也是有根据的,如果真的要有传统文化这个电视节目,有各个宗教讲经的这些节目,任何时间都能收看得到,我相信地球上这个社会,动乱的社会,应该在一年的时间可以化解,三年可以恢复正常,安定和谐。不是做不到!击法鼓、建法幢就见到,就可以做到,效果就是人人都能做到淳净温和。
淳,淳好!我们中国人讲老实,淳是老实,老实是一切安稳、和谐最重要的一个基础,人要学老实。老实的反面是刁滑。我们要回归到老实,老实是性德,谁不喜欢老实?谁不愿意老实?本来是老实,现在学,学坏了,变得不老实,教学是帮助我们回归到老实。净是清净,注解里面讲清洁。淳净是内心的清湛离垢。湛也是清净,像水一样,没有污染,没有动荡。水是干净的,是不动的,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境界照得清清楚楚。良是善良。内心清净、善良、和谐,这是指外面的仪表,就是说清净心、真诚老实的心表现在外面是温和的。孔老夫子,学生大家观察老师,肯定老师有五种德,他表现在外面,温良恭俭让。肯定孔夫子第一个是温和,对待任何人他的态度、言语和霭可亲,每个人都喜欢接近他。这是他的修养,内心的清湛离垢,表现在外面自自然然就是这个样子。所以温和,仪态指温良。夫子除温良之外,良是善良,恭是恭敬,对人恭敬,对事认真负责,这都是从恭敬里头来的。节俭是美德,不浪费。让是礼让,不跟人家争,别人要争,夫子就让。
让比争好!让,我们不就是很大的损失吗?不是。这个道理只有大圣大贤知道,佛菩萨知道,愈让愈多。为什么?你让,别人服你,别人愿意亲附你,附近这些小国家都依靠你,都愿意受你的保护,为什么?你靠得住,跟你往来大家放心,你不争。你看看中国,唐朝的版图很大,你看唐朝时候的疆域,西面包括现在几乎到伊朗,俄罗斯靠近中国这边全都是中国的附庸国。不是靠武力,靠中国帝王的德行,那是唐太宗的时代。他那东西从哪来的?《群书治要》里头学来的。他们最大的好处,学了马上就落实,他就用上。所以那种亲和的力量太大,把敌人都看成亲人,化怨为亲,真变成亲人了,真的相亲相爱;化敌为友,感化敌人变成最好的朋友。这是外交里头最重要的两句话。跟外面交涉往来,一定要能够用德行感召,化敌为友,化怨为亲,不需要用武力,不需要用手段,要用真诚心。所以夫子这个五德是中国人读书大家共同承认的,也是大家必须要学习的,学温良恭俭让。以后这变成君子之风,君子的标准是什么?就这五个字,做到这五个字是君子,比这个更高的是圣贤。
『寂定明察』,寂定是清净,身心清净,明察是智慧。有定才有慧,愈是做大事情的人,心愈要定。为什么?他一个决策影响的面太大,影响的时间太长,如果这个决定错误,受害的不晓得多少人。所以中国大人物,国家最高的领袖需要什么?需要定,需要清净,不能去扰乱他。他看事情不要看太认真,听东西也不要太清楚,只抓到纲领就行了,琐碎的这些细则下面人做的。所以君王有权,大臣有能,大臣要办事,那些细则是他们的事情,君王不要。君王的权是任命大臣,他能够选贤与能,国家这些大臣办事个个都有能力,个个都有才华,这个国家治理得很好。上面皇上垂拱而治,没事,每天没事干。把它缩小,一个家里的家长要清净,跟国王一样;一个公司的老板要清净,你这个公司会兴旺。授权给下面,办事是下头人,他要能办事,你只掌握到权力就行,这是个总原则、总纲领。所以领导人一定要寂、要定、要明察,明是智慧。
「寂定者,实际之理体。明察者,智慧之照用」,明是智慧,察是照用。如果用佛法来讲,明是根本智,察是后得智。明是照见,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可是明察是从寂定来的,所以心不寂定,智慧就没有了。心如果要乱,事情如果要繁,他生烦恼不生智慧,烦恼来决定政策很少不出乱子的。中国这套学问妙绝了,外国人没有,外国人的确很少。我们在二次大战,只看到艾森豪,欧洲战区的总司令,盟军的总司令,指挥欧洲十几个国家的军队,把轴心国打败了。我听人家说,艾森豪天天都打高尔夫球,若无其事。他有定。别人问他,你每天处理那些事情,那么多,你还有心思在玩吗?他说我没有事情,我只指挥四个人,陆、海、空、联勤四个总司令,我只管四个人,别的都不管,不闻不问,那些事情他们管的。管四个人好管,所以每天空闲的时间很多。很冷静,决策就不会错误。
我们看到《资治通鉴》里面有一篇文章,司马光写的「淝水之战」,很有名的这篇文章,我们以前学校念书,国文里都选这篇文章。那是写什么?写谢安,晋国的谢安。谢安他是晋国的军队只有二十多万,苻坚的军队有七、八十万,晋朝那个时候的人没有不慌张,从上到下。这个宰相沉得住气,若无其事,还跟朋友下棋。有定他才有智慧,对敌人状况完全了解,双方情况了解。统帅晋国军队的是他几个子侄、晚辈,教他们怎样去应付敌人。那一仗打赢了,苻坚也在败后被他部下杀掉,也篡位了,八十多万军队就瓦解掉。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你这个头要一乱,整个就慌了,那就真的失败;头不乱,有定功,他不会失败。寂定明察,治家不能少它,公司老板要学它,国家领导人更要学它。
「《宗镜录》曰:以一心为宗,照万法如镜。」这个一心为宗就是寂定,照万法如镜就是明察。佛在经上讲了多少次,「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心放在一个地方,放在一处,生智慧,什么事情都能解决。如果心要放在很多琐碎事情,乱了,那怎么行?公司有许多部门,每个部门有总经理,就像宰相底下部长一样,每一个部门由每一个部门总经理去策划。总经理像宰相一样,他要一心不乱,他要有明察,这个公司才能经营得好,他是面面都顾到。治家、治国、管理公司一个道理。所以在中国古时候都常说,会治家就会治国,因为中国古时候家是大家庭,五代同堂。中国有讲六亲,六亲有一种说法,上三代、下三代,上面三代是父母、祖父母、曾祖父母,上三代,下三代是儿女、孙(孙女)、重孙(重孙女),这叫六族,很有道理。
制心一处,今天用在科学上,科学的激光就是制光一处,光是散乱的,它是往四面照的,你把它收集起来照一个方向,那个力量多大!光分散了,一张纸它都透不过,都把它遮住了;如果把它聚成一处,一条激光,钢板都能穿透。这就是佛在经上讲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所以不要以为我什么都不管了,我就把心收在一处,什么都不知道,错了。那个力量太大,制心一处就是只生智慧,决定不生烦恼,一心不乱。我们念佛的人要是把这个功夫学成,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是在凡圣同居土,至少他是方便有余土,功夫稍微好一点、高一点的肯定是实报土。也就是说明,凡圣同居土是散乱心去往生的,不是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不乱生实报庄严土,一心太重要了。
中国自古以来学东西,学一心。老师教学生,老师有智慧,哪一个学生可以栽培,将来能够负重大责任;还有一些素质稍微差一点的、普通的,那就可以放纵,为什么?他学不成功。真正有天分,素质好的,有孝心,有敬心,孝顺父母,尊重师长,这个人会有成就。那一定要帮他什么?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一门深入,老师每天督促他的,那是戒律、规矩,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守规矩,一门,制心一处。教你一部书,教你什么?先教你背,背书是修戒定慧,目的在此地。守老师的规矩,这就是持戒。读一本书,从头到尾都把它念背那是修定,因为你要打妄想就背不出来了。所以背书是修定。这个定叫根本智,这个定得到之后起用处,他触类旁通,智慧就生起来。所以这个智慧我们只能讲「明」,起作用的时候「察」,从小训练。这一部书统统会背了,再换一部,还是教你读背,为什么?你没有大彻大悟,你这个背诵不能中止。到什么时候才中止?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不要再背了。所以背书是一种手段,修定的手段,开智慧的枢纽。现在很多人反对小朋友背书,背这个干什么?有什么用处?他不知道古人背书是修定,用背书做一个手段,有好处。为什么?书都记熟了。记熟了它是附带的,它不是主要的,主要是教你得定,教你不要胡思乱想。清净心生智慧,这是真正的目标。古人用心比现在人细,观察比现在人周到,这些现在都疏忽了。不解释清楚不知道古人的智慧,不知道古人的观察,微密观照,这古人。「寂定如镜之体,明察如镜之用。」这个镜子就代表智慧,镜之体,根本智,镜起作用是后得智,就是照见。「了了分明,秋毫不爽,故曰明察」,这看透了。「寂定明察者,寂而常照也」,纯粹是智慧的作用。
『为大导师』,这要发愿。大导师是什么?在佛法里面讲佛为大导师,一般人不能称导师。导师的能力是能够帮助众生了生死出三界,才算是导师,你引导他脱离六道轮回,引导他脱离十法界,这样的人才称大导师。所以大导师是对佛的尊称,对等觉菩萨的尊称。底下说,「能如普贤大士,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以最极圆顿之法,普利九界众生,故曰大导师」。普贤是等觉菩萨,古佛再来,他有智慧,他有德能,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帮助大众脱离六道轮回、脱离十法界,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真有吗?普贤菩萨真有吗?有人告诉我,某某人是普贤菩萨再来,某某人是观世音菩萨再来,我们相信不相信?学习过大乘的人相信。为什么相信?佛说得很清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谁不是佛菩萨再来?个个都是,这有什么稀奇!你今天一心学《普门品》,你就是观音菩萨再来;你今天一心学《普贤行愿品》,你就是普贤菩萨再来;学《地藏经》就是地藏菩萨再来,学《无量寿经》你就是阿弥陀佛再来,不就这么回事情吗?这是真的,这不是假的。你在学校去读文学,你说虽然还是在学生,你还没有拿到博士学位,可是你朝这条路走了,你是文学院的学生,只要你努力,你一定会拿到学位。你是哪一个科系的,把这个科系名字冠给你,就像菩萨这个法门一样,学地藏法门,地藏冠给你,你是地藏法门的学生,你学普贤法门,你是普贤法门的学生,就这么个意思,很普通,没有奇怪,都被人胡思乱想,变成奇怪了。
每一个科系,菩萨的级别有小学、有初中、有高中、有大学、有研究所,你是哪个级别的?小学一年级就一点都不稀奇了。普贤菩萨有小学一年级的,那跟我们差不多,高不了太多。菩萨五十一个年级,分为五个大的级别,十信好比是小学,十住好比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等觉是博士班,不就这样的吗?你是哪个等级的。你开始学的,你学普贤菩萨,十信位初信那是一年级,小学一年级,二信位小学二年级。你是哪一个学级,这不就清清楚楚的吗?所以这个不稀奇。现在一般人对佛法了解得少,不读经不知道,听说某人是某菩萨再来的,就觉得不得了,不是的。他是学某个科的,还要看他是第几级的,小学这十个年级非常平常,可以说每一个人都可以冠上。我们学《无量寿经》,这是学阿弥陀佛的,我们是几年级的阿弥陀佛?小学一年级的阿弥陀佛,再来的!不就这个意思吗?所以你搞清楚、搞明白,一点都不稀奇。真正有神通、有作用,那就不是一年级了,应该是什么?六、七年级以上,他就有超越普通人的能力,无论是在智慧,是在德能上讲,都比一般人要强,别看他是小学,他那个小学素质很高。
所以普贤菩萨,此地讲的普贤菩萨是《华严经》上的等觉普贤菩萨。这个普贤菩萨他是博士班的,他有能力用十大愿王。十大愿王是《华严经》修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於是华严会上的菩萨修什么我们知道了。第一个「礼敬」,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万分诚敬得圆满利益。你有几分诚敬心?如果我们以菩萨等级来说,十信位菩萨一分诚敬,十住菩萨那就十分诚敬,十行菩萨就百分诚敬,十回向菩萨千分诚敬,十地菩萨万分诚敬。得的利益,像印光法师讲的,不一样,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百分诚敬得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千分利益,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一点都不错。我们要没有诚敬心,什么都得不到。诚敬心从哪里修?从父母,你对父母都不诚敬,我对老师诚敬,骗人的,假的不是真的。所以佛法还要看你的起点,起点是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对父母都不诚不敬,对别人肯定有企图,不是真心的。佛法观察入微,观察细密,要求严格。孝敬父母,奉事师长,这是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三家共同要求的,这是根基,不是这个根基你不能成就,你在儒不能成为圣贤,连君子恐怕都做不到,在佛不能成为佛菩萨,决定做不到。诚敬多么重要!
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十大愿王也有高下不一样,十地菩萨有十地菩萨的十大愿王,十住菩萨有十住菩萨这个十愿的讲法,十信有十信的讲法。愈往下讲得愈浅,愈往上面讲得愈深、愈微细,都是这十门功课。我们初学也学这十门功课,头一个学礼敬。所有的菩萨、阿罗汉都学礼敬,那些人学的礼敬跟普贤的礼敬有什么不同?在形式上看没有两样,你看不出来,从心地上看那就差别很大。普贤,地上普贤菩萨,那个心量,《华严经》上说的,「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所以他是万分诚敬得万分利益。他那个诚敬心,不但对诸佛菩萨,对父母、对长辈,乃至於对蚊虫蚂蚁、对花草树木、对山河大地,对一滴水、一粒微尘都像对佛菩萨一样,决定没有两样,真诚恭敬到极处,所以他得万分利益。我们初学,在我们这个人道,对我们讲人是最小的,佛、菩萨、缘觉、声闻、诸天再到人,人是最低的,好像小学,对人教我们礼敬诸佛,只要对人做到礼敬就可以了,没有讲到对畜生,没有讲到对植物,没有讲到对矿物,所以往上面去,矿物都包括在里头。这就是范围大小不一样,恭敬心的程度不相同。一定是先从亲做起,人从小,天性,性德,子女对父母的恭敬,慢慢长大了,对家里面的长辈恭敬,对祖父母、曾祖父母,对自己叔叔、伯伯,跟父母同辈分的,年岁比你长的是兄弟的长辈,大哥,这尊敬。这是我们现前学十大愿王礼敬诸佛的一个范围。愈往上去心量就愈大,包括的对象就愈多。到等觉菩萨,那个心量是遍法界虚空界,十方三世统统包括在里头,叫大圆满。
礼敬如是,赞叹亦如是,可是赞叹里面就有限制,礼敬没有限制。赞叹限制什么?与性德相应的赞叹,与性德不相应的不赞叹;也就是说,善言、善行赞叹,恶言、恶行为不赞叹,我们中国古人讲的隐恶扬善,就这个意思。礼敬不分善恶,善人礼敬,恶人也礼敬,这个没有分别的,只是一味以恭敬待人。善人欢喜,更加勉励,恶人你对他恭敬,慢慢会感化他,他做错事情没有人说他。菩萨决定不说人过失,也不把别人过失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心里就难受,何必把人家的垃圾放在自己的良心里头,自己的良心变成别人的垃圾桶,这个才是冤枉!这是你自己找的,不是别人教你的。所以我们的良心决定不收集别人的垃圾。别人的善言、善行我们要记住,别人做错事情决定不要去理会他,决定不能放在心上,放在心上你就错了。心里头没有,口里头怎么会有?就不会说别人过失,这叫积德。这两个都叫你用心。
普贤第三愿是「广修供养」,好!我们现在知道,每一个人命里面的财富、智慧、德相(德是功德,相是相好),都是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不是外头来的。可是迷失自性的时候,没有明心见性,自性里面的东西拿不到,你享受不到,虽然有,好像封存在那边。那就要靠修德,我修一点才能得到一点。可是会修的人,他的修德跟性德可以通达,用自己的修德把自己性德里面的东西也引出来,高明!性德里面的智慧、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华严经》上佛教给我们广修供养,就有这个意思。供养跟布施是一样的,事上讲一样的,用心不一样,用恭敬心叫供养,普通的一般心就叫布施。所以布施多半是得福报,但是供养有功德。为什么?你是真诚心,它跟功德相应。财供养得财富,会把自性里面的财富引出来;法供养得智慧,也能引发自性智慧;无畏供养得健康长寿,能把性德里面的相好引出来。怎样才能引出来?真心,带著一点妄心就引不出来。什么是真心?完全是利他,不要自利,自利决定是妄心。
佛教的入门,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头一个要放下的,要破的就是身见。《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谁做到?须陀洹做到了,初信位的菩萨做到,那入门头一个条件。所以佛的门槛很高。我这么多年教同学,我教十六个字,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讲得很清楚、很明白,我们把这十六个字做到,有没有入学?没有,入学是小学一年级,我们还没有入学,我们在幼稚园,我们只到佛的小学门口,没进去。进去我这个条件不行,进去要用佛的条件,那就是《金刚经》上破四相,「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就入门,就进去了。所以我只带大家到门口,没进门,进门是你自己的事情。必须先把这十六个字做到,你才能真正放下五种见惑,你才能入门。所以我这十六个字叫入门的前方便,好像学校先修班,这很重要,如果这十六个字你都做不到,你永远不能入门。换句话说,八万四千法门,你修学任何一个法门,你都不会有成就,这个不能不知道。那怎么办?如果你有幸遇到净土还行,净土是带业往生,生凡圣同居土。要晓得,一入门就不是凡圣同居土,就是小乘初果,大乘初信。这都是一年级,到那里小学一年级,入一年级就不是凡人,圣人,小小圣,我给他起个名字「小小圣」。小小圣很可贵,他不是凡夫,他往后只有往上提升,不会往下堕落。而且他在六道里有期限,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超越六道,他不要到第八次,肯定超越。在六道里面七次往返,天上人间七次,他决定不堕三恶道,都得到保证。所以佛教大学、佛教小学、佛教中学取舍的标准很高,不是普通考试,考试及格就行了,不是!它的标准是德行,它的标准是真的放下,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还得要认真努力去学习。
知道供养修福,欢喜修福,有这个力量赶快去做。而修福当中,我们看诸佛菩萨,他把哪一样排在第一?几乎诸佛菩萨都是一个宗旨、一个原则,把觉悟众生摆在第一,怎样帮助众生觉悟。为什么?众生觉悟就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苦从迷来的。你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清楚,凭自己想像,往往想错了,就带来苦难。你要是觉悟,你思想纯正,见解清晰,言行诚敬,怎么会做错事情?哪里会有苦?所以离苦得乐的方法就是破迷开悟。佛菩萨用什么手段?教学。佛菩萨不做国王,佛菩萨不从事其他的行业,专门教学,诸佛菩萨个个如是。所以他们所干的,老师,都干这一行,而且都是职业老师,还是义务老师,不要供养的,不收学费的,乐此不疲。他们把这个排在第一。
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在世,因为他的乡音很重,他是山西人,住在南方,人家听不懂他的话,讲经人家听不懂,法缘就不殊胜,所以老人家就不讲经了,听不懂。用什么方法?用文字,用文字来弘法。你看他的著作,一本《文钞》,那就是他的讲演,他用文字。而且十方的供养全部印经,不干别的事情,有的地方有什么旱灾、水灾,他在印经款项里头拨一点钱去救灾。我看到印光大师这些教诲,我这一生就学他,所有人对我的供养我印书。没想到,作梦都想不到,年轻时候那么辛苦,一块钱都很困难,你看这几年,我们《大藏经》差不多快到一万套,现在好像已经到七千多套的样子,快到一万套。更没想到《四库全书》,前年商务印书馆筹划重印《四库全书》,我跟它订了一百套。这以前怎么敢想!世界书局印的《四库荟要》,他们的总经理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马上跟他订两百套。两百套《荟要》、一百套《全书》,美金就一千多万。这些钱是十方供养来的,我就用这个全都花掉,保存中国传统文化。
所以当时这两套书,我得到的时候,我就想到,这个东西是可以保存,谁去看?如果将来没有人能看,这不等於废纸吗?不管用。所以很早很早年,大概在二十多年前我就想到,把这些宝贝里面重要的精华,现前社会用得上的,把它节录出来编成一本。这就是《治要》,唐太宗就搞这个,但唐太宗偏重政治,《群书治要》是政治的。我们做学问,就是《四库》里头,用这个方法抄出来做学问,中国传统的学问。做了,我弟弟帮助我在上海找了几位退休的老教授,我们也给他一点报酬,大概花了五、六万块钱人民币。做出来了,东西交给我,我看不适用、不理想,所以就放在一边。这是什么?这个就看出文化造诣的水平不相同。古人比我们高明太多,我这个想法没想到古人想到了,在我之前,我还没出世他们就干了。我看到它的序文,他们做了八年的时间,做出来了,经史子集,里面的精华选出来,叫《国学治要》。他们那个序文里头说得很清楚,为什么用《治要》?就是唐太宗《群书治要》,都是从它那个地方引发的构想,就是把书里的好东西节录下来,编成八册,《四库全书》现在精装一共一千五百册,一千五百册编成八册。这就有办法了。所以我说这部书是《四库全书》的钥匙。
我不知道有这部书,我是找《群书治要》,在讲经的时候提出来,就有同学听到了,他们替我找,居然找到两部送给我,这个我不知道的也送一套给我,告诉我,可能这个书大概全国就剩这一套,可能没有第二套了。书拿来的时候很旧,民国初年的版,很旧,但是很难得的是什么?字都没有缺,字都很完整。我赶快找世界书局,找他老板来,给我印一万套,《群书治要》一万套,《国学治要》一万套。现在一些年轻老师我都送给他们,将来有人读了,我们的传统文化不会失传,有这么一套宝贝。我看它的序文,它这部书完成之后,真正做完,八年完成了,丁卯年,我出生的那一年,在我出生之前八年,他们搞成功的,那个时候的一些专家学者、老教授们。剩这一本我得到了,我把版权都交给世界书局,我不保存这个书,世界书局保存。好好流通,把价钱定到最低,不要赚钱,要爱护中国传统文化,要方便年轻的学生,他没有钱买书就送给他,这老板都能做得到。真正清寒的学生,想得这部书,没有钱,送给他。
所以这是广修供养会做功德,全都在文化,全都在教学,再找不到一样东西能够超过的。解决社会上一切问题,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国家乃至於整个世界问题,在佛法讲遍法界虚空界,统统是教学。极乐世界为什么那么好,好在哪里?好在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没有一天空过。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你听经闻法不会中断。你说我讲堂坐得太累出去玩玩、散散步,树木花草、小鸟都给你讲经说法,不中断!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中断,你都看到,像我们看电视一样,你看到阿弥陀佛的形像,讲堂的形像,也听到他的声音。所以那是个大学校,非常完美,我们今天讲现代化,那是科学发展到极处的讲堂设施。我们这六十年学习,知道佛经不但是最高的哲学,也是最高的科学,因为科学跟哲学到现在不能解决的问题,佛经上有。科学家真正要知道佛经有这么多好处的话,他来学,我们相信他就成佛了,他就最后这一关,只要把起心动念放下就成佛,在佛法拿到最高的学位。最高的学位叫佛陀,像我们现在大学里叫博士,佛教的最高学位佛陀。所以要懂得修福,广修供养,真的修福报。
有福报还得有智慧,要想求得智慧,真正智慧,先把障碍除掉。我们为什么求不到智慧?因为有障碍。障碍是什么?业障。所以接著「忏除业障」,忏悔业障,业障消除,智慧就现前。这是普贤菩萨用什么方法把我们导归极乐,这方法太妙了,真正发心忏悔。什么叫真忏悔?章嘉大师告诉我,后不再造叫真忏悔。如果忏悔了,你后面又还再造,那就不是的。所以老师告诉我,忏悔形式不重要,实质,真回头,真不干了,从内心不再有一个恶念,这你是真忏悔。恶念没有,当然你没有恶言,也没有恶的行为,回归性德。中国老祖宗教给我们,五伦真做到了,五常「仁义礼智信」做到了,四维「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你只把这些东西做到,真做到,然后《感应篇》、佛家的《十善业道》很容易,自然就不会违犯。我们学习,世间法取得圣贤君子,佛法取得佛菩萨这些地位就有可能、有指望,不是做不到。人人都能做得到,为什么我们不做?而且大乘佛法中心的目标就是要成佛,成佛是什么?成就自己究竟圆满的智慧德能,是为这个。
成佛在这个世间难,要换一个环境,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成佛,成佛之后到十方世界去教化众生。这桩事情你愈想愈好,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真得大自在,没有一丝毫的拘束,没有一丝毫的障碍。在这个世间我们学习处处都有障难,对於障难我的那些人,我感恩!感什么恩?他催得我赶快到极乐世界去,「你为什么不去?为什么不早点去?赶快去!」我感恩他们,他们在逼我,他们在催我,要我赶快去,那我就真想赶快去。所以你永远没有一个冤家,永远没有一个怀恨的人,没有。人人都是我的恩人,正面帮助我,反面帮助我,叫逆增上缘,他统统帮助我,都在帮助我提升,我怎么会不高兴?怎么能不感恩?他们有没有因果责任?有。他如果真的是恶意,他不跟我结罪,他跟我没罪,为什么?我感恩他,他怎么会有罪?他的结罪在众生、在佛法,他把弘扬佛法障碍住了,让很多众生没有机会再闻正法,他从这里结罪。所以对我有利,对他自己本身不利。那我们将自己修学的功德回向给他,他纵然在恶道,他受罪会减轻。这我们帮助他,我们报他的恩,是因为他帮助我们提升。
所以业障忏除之后,跟智慧愈来愈接近,清净了,修「随喜功德」。随喜是什么?我们今天讲随缘,业障消除才能随缘,随缘里头成就功德。善缘不起贪恋,不会引起我们自私自利,不会引起我们的名闻利养,这叫功德。如果这个东西引诱我们,我们这个念头又生了,那完了。你说是魔、是佛,在自己心里头,外头没有。如果你起了贪恋、起了自私自利,那外面是魔,这个境界是魔境,你上当了。如果外面境界是逆境,是压迫你的,是伤害你的,你没有怨恨心,证明你功夫不错,没有怨恨,你向上提升。他干的,他堕落。所以逆境、顺境都是用平等心,都是用温良的态度,成就自己,提升自己,这个幅度快!
我们在现前就有这个机会来锻炼,都在日常生活当中永远存著感恩,顺境、逆境一样感恩,善缘、恶缘也一样感恩,这提升自己。自己一天到晚叫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像弥勒菩萨一样,你说多自在,你说多快乐。这个就是方东美先生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人生最高的享受不是财富、不是地位,与那个不相干;善恶境界都不染,顺逆都不动心,这才是最高的享受,这是我们要学习的。有这样的享受,那要学佛,这种人学佛快!「请转法轮,请佛住世」。到善恶二边都离,这个人有福了,大福报!这人生最高的享受,有享福。福要慧,福报有了要求智慧,智慧到哪求?智慧要向佛学,所以要请转法轮。「请转法轮」是请佛讲经,「请佛住世」是请佛在这个地方建法幢,不要离开,长期在这里教学,那请佛住世。请转法轮通常都是讲一部经,大经二、三年讲圆满,普通一般经多半是一、二个月就讲完了。像《无量寿经》我们这样讲法要讲一年,一天四个小时,大概一年,一千二百个小时可以讲完,这才住一年。我们现在快到一千小时了。
十愿后面三个是回向,真正的愿就是七条,前面七个,后面三个回向,回向什么?自己的愿心,回向菩提。这就是我的努力修学我为什么?我希望得到什么?得到智慧,菩提是智慧;不为升官,不为发财,只求开智慧。第二个回向回向众生,希望众生每一个人都能过到幸福美满的生活,都能够有缘分闻到圣贤的教诲。这对众生。最后一个回向是回向实际,这是哲学里面讲的本体,一切归功於自性,性德的大圆满,回归自性。最后回向就是回向自性,回向实际,实际就是自性。可见它不为别的。我们今天这一部经开讲以来,我们的回向是回向地球上所有一切苦难众生,包括山河大地,你看我每次讲经完了之后,在讲台上做回向。希望大家都能够听经闻法,都能够开悟,都能够回头,不再造恶业。从今之后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将我们自己的心住在伦理、道德、因果,最后将我们住在阿弥陀佛,向往著西方极乐世界。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你看「以最极圆顿之法」,这句话说得好,再没有比这个圆满,顿是快速,圆满、快速达到极处的这个方法,就是念佛求生净土。
所以真念佛人一定要记住,我每天心里是佛号多还是杂念多?如果我的妄想杂念超过佛号,你就得拉警报,这不是好信息;我今天这一天我心里佛号多、妄念少,好信息。你能不能在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不靠人助念,我往生的时候清清楚楚,不害病,站著走,坐著走,什么功夫?说穿了,就是我这句话,你这一天当中是佛号多、是妄念多?佛号胜过妄念你就做到了。不难做!我们这一生当中看到好多个,那都是好例子、好榜样,你亲自看到,你能不相信吗?谛闲老和尚锅漏匠那个徒弟,你看看念佛三年站著往生,往生之后还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死了站三天!香港同修大家都知道,这是以前谛闲老和尚的学生倓虚常常讲的,畅怀法师是倓虚的学生。
我早年,四十多年前,在佛光山教书,佛光山有个工人告诉我,他们的乡下,将军乡,距离佛光山不远,将军乡有个老太太,念佛三年站著往生,没有生病,预知时至。我在美国旧金山,甘老太太告诉我,她有个朋友,也是个老太太,儿子、媳妇都在美国,儿子在美国念书,以后在那边结婚,生了小孩,把老母亲找去带小孩,夫妻两个工作。那个环境清净,一天到晚没事情做,念佛,念了几年,走的时候坐著走的,没告诉家人,家人也不知道。只是每天早晨老太太起来烧早饭,这一天起来老太太没烧早饭,没起来。美国老人的房间门是不锁的,怕有事情,所以打开房间一看,看老太太盘腿坐在床上,穿著海青,整整齐齐,进去一看走了,不晓得什么时候走的。老太太很厉害,写了遗嘱摆在面前,早就写好了,没告诉任何人,而且把儿子、媳妇、孙子的孝服她都做好了,都摆在床边上。他们那些老朋友看到佩服,真功夫!不要人助念。什么本事?就是我刚才讲的,她每天佛号胜过杂念。
我们要想将来走的时候,走得这么自在、这么潇洒,你就要记住,妄念放下,那是障碍,那是垃圾,要把它清除掉,正念提起。正念就是一句佛号,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别中断,你就会有这么殊胜。你走的时候,什么时候想走,阿弥陀佛就来接你。我们这看到这么多的样子,你还能不相信吗?这么多样子在你面前显示这是大慈大悲,做出来给你看,讲给你听你不相信,做出来给你看。前些年深圳的黄忠昌,多好的榜样!他听我讲经,听说《往生传》里面所讲的,念佛三年就能往生,他试试看。他三十几岁,三十刚出头,年轻人,向小莉给他护关,照顾他。在关房里面每天念一部《无量寿经》、念阿弥陀佛,还不到三年,差两个月,两年十个月,预知时至,自在往生。证明了《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面记载那个不是假的。
三年往生不是你寿命到了,你寿命不要了,我功夫成就了,我要求阿弥陀佛,我现在就去,你来接引我,寿命不要了,可以,佛会答应你的。佛很慈悲,真条件具足的时候,想什么时候去,他就来,我们这一动念头他就知道,这为什么不干?如果将来我们往生了,有好多人助念,一会来探探这里、探探那里,这是下下策,我们不希望有这种事情发生,那我们比锅漏匠、比将军乡老太太可就差远了。所以真正有志气,不能落在这些人后头,这些人都没有念过书,都不认识字,人家凭藉的就是老实、听话、真干,就这么六个字,他就成功了。我们自以为聪明,学得这个、学得那些,到临终的时候手忙脚乱,错了。所以要干真的,不能干假的。这个方法真的,最极圆顿之法,我们遇到了一定要珍惜,一定要依教奉行,不能错过。所以这叫做大导师,决定能帮助众生在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
『调伏自他』,「调者,调和、调理、调顺,调其心也」,修行人要重视。「伏,降伏」,降伏烦恼、习气,「降伏其非心也」。习气里头最严重的就是欲望,一定要把欲望降伏,要知道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欲望。欲望是六道轮回,你不放下欲望,你就永远搞六道轮回,你想这一生当中脱离六道轮回,欲望要放下,对佛法的欲望都不可以。我要在佛门里头广学多闻,将来做大法师,这还是欲望,将来到哪里去?还在六道轮回,出不去。欲望没有,只有随缘,有缘就做,没有缘就不做,没有缘决定不要攀缘,攀缘是欲望。没有欲望的人心清净,有欲望的人心烦躁。这是头一个关口,欲望放下,财色名食睡都放下,才真正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什么都好,生死都不放在心上,还有什么放不下的?放下就是!
我感激章嘉大师,我跟随这个老人,头一天见面他就教我看破、放下。我向他请教一个问题,大乘佛法有没有方便法门,让我们很快能够契入?他教给我就这四个字,看破放下。我通过六十年的学习,完全了解,佛法修学实际上就这两个字,看破帮助放下,放下又帮助看破,这两个方法相辅相成,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到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无明习气放下,他成佛了,统统是!读经、听教帮助你看破,为什么?真相了解你才肯放下。譬如讲欲望,你要不晓得欲望,你多喜欢这个,多贪!你要知道欲望是轮回的因,不能干,搞这个,我就出不了六道轮回,我放下它我就有办法出离六道,你才肯放下,要不然你怎么肯?谁不喜欢财色名食睡?佛告诉我们,地狱五条根,「财色名食睡,地狱五条根」,有一条你就有机会堕地狱了,要是五条统统有,肯定。这叫什么?造地狱业。明了就是看破,明了这个东西是假的不是真的,是有害的,不是有利的,眼前好像有一点点甜头,后面太苦了,你付出的代价太严重,你能够想到后果,决定不干了。
所以调和、调理、调顺,调其心,特别在今天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动乱,动乱的根源是什么?是人心坏了。怎样调和、怎样调理、怎样调顺?如果把这些方法明白了,智慧生起来了,就有方法帮助众生、帮助社会。所以这一句讲调伏,伏很重要,伏是降伏,降伏是对自己讲的,不是对别人讲的,这是不可思议的功德。降伏自己的妄心,什么心?降伏自己的贪心,降伏自己的瞋恚,降伏自己的愚痴,降伏自己的傲慢,降伏自己的怀疑,贪瞋痴慢疑,这就成功了。要修养真实的道德,要求真实的智慧,可是有这五样东西在捣乱,你真实智慧生不起来;要想生真实智慧,这五种捣乱的东西必须把它降伏住。贪瞋痴慢疑把它伏住,你的伦理、道德、因果、智慧就会增长,肯定的,你就能够学得成功。「《金刚经》曰:应云何住,云何降伏其心?所问者正是调伏之意。」佛在《金刚经》上这两句话就这个意思,这是修行功夫能不能得力最重要的一个关口,能不能降伏。
「若引申其义,则开显本心,是调字义」,就是调伏。「降伏非心,是伏字义。为大导师者,必於自心他心悉能调伏。自身入道,亦普令众生入道;自心大觉,亦广令众生入於觉道」,这叫大导师。所以调是智慧,要懂得调顺自己,我们初学的人讲,调顺自己的情绪。情绪里头最重要的,一个好,一个恶。好是什么?一个是喜欢,一个是讨厌的。这两个都不好,都是严重的习气,为什么?喜欢的长贪心,讨厌的生瞋恚心,这两样东西它给你的是带动你的贪瞋痴,是三毒的缘。贪瞋痴慢疑是我们心里面烦恼的因,就是它有这个因素,这是与生俱来的烦恼,如果没有缘,它潜伏,它不起作用。好恶是缘,就把它带起来,带起来它发作就造业。贪会帮助你什么?帮助你贪恋亲情,麻烦大了,纠缠著你出不了轮回。瞋恚心迎合你的怨恨,引起对方的报复,将来在六道里头生生世世冤冤相报没完没了,你说这个东西多麻烦!所以都起源於什么?好恶。好恶不能不小心,不能不谨慎,这几乎是每个人都有的,而且常常犯的,犯了自己不知道,将来果报现前后悔莫及,太可怕了!所以真正功夫在哪里?在喜乐上用,就在好恶上用,才有一念喜欢,阿弥陀佛;才有一念厌恶,阿弥陀佛,到阿弥陀佛这个地方就摆平了。
念佛这个法门好!所以今天称是最极圆顿,八万四千法门没有比这个方便的,这法子太好,就是你要用得快。古人讲的话,「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要快。顺自己的意思,喜欢的心才动,阿弥陀佛,赶快阿弥陀佛,把念头打掉;遇到讨厌的、不喜欢的,赶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那个不喜欢的念头打掉,永远保持平和、中道,这就好了。从平和、中道里面生真正慈悲心,慈悲心是真的爱,里面不带感情,里面是智慧,所以慈悲是智慧的爱。凡夫讲爱,里头有感情,那个是六道轮回里头的,慈悲六道轮回没有,真爱。这个大导师不容易!「必於自心」,自己能调伏,自身就入道、契入,他才有能力帮助别人,自己觉而不迷,才能帮助众生入於觉道。
底下一句说得好,『引导群生,舍诸爱著』,这个爱就是欲望、爱欲,著是执著,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了。只要真的不执著,那就恭喜你,你已经得到小乘须陀洹的初阶,大乘就是初信位的菩萨,靠近了。真断你就证得,没有真断的时候很接近,这好事情,愈来愈接近。所以一个「爱」,世间人的,一个「著」,执著,执著是见思烦恼。现在世间人都讲爱,不讲爱不行,但是这个爱里头有情。我们要劝导大家,这个爱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这就没事。如果这个爱里头有情的话,麻烦就大了。佛法里头把爱后头加个著,这就提醒大家爱要不著,这就是大慈大悲。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