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六0集) 2011/6/20 台湾高雄 档名:02-039-046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一面,第七行当中,从第四「除觉分」看起。
「除觉分(即轻安觉支)」,前面我们读过的轻安觉支,「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故名除」。除跟下面的舍都是放下的意思,除有断除,断除诸见是见惑,烦恼是思惑,见思烦恼如果断了,六道就没有了。我们知道六道是因为见思烦恼而有的,见思是六道轮回的第一个因素。我们还在六道之中,还没有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就要肯定自己有这两种烦恼,就是此地所说的诸见烦恼,肯定有这个。如果这两种烦恼没有了,真放下了,六道就没有了,所现的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六道是秽土,我们今天讲污染,严重的污染,四圣法界是净土,那个地方人心清净,行为清净,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清净。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就是十法界向上四圣法界,在西方极乐世界有,称之为方便有余土,相当於娑婆世界的四圣法界,凡圣同居土相当於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但是经上讲得很清楚,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成就,那就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也没有罗刹,只有人天两道,而且这两道也得到弥陀本愿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实在讲就是为这个,他方世界没有。凡夫,人道,生到极乐世界就变成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真正叫难信之法。它确实是真的不是假的。
除,除什么一定要知道,除的是烦恼与烦恼习气。这个东西除了之后,清净心现前,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善能觉了,著重在这个「善」字。什么叫善?自自然然就觉了、就明白。觉了什么?觉了除诸虚妄。一切法无所有,这就叫虚妄,它不是真的。对一切法看破了,前面「善能觉了」这是看破,「断除诸见烦恼」这是放下,放下之后自然就看破,智慧现前,不损真正善根,能生世间一切善法。我们有没有能体会到?你在这个世间是不是像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经本一打开我们都看到,这里头有没有包含我们自己在内?善男子、善女人是有标准的,为什么?他有真正善根,这才叫善男子、善女人。世间法的善根有三个,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我们具不具足?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是於这个世间天上人间,连佛法都不贪,为什么?因为他觉了一切法无所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六根在一切法里头决定不起贪瞋痴,这叫真正善根。人只要把贪瞋痴断掉,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善,自然的。学佛之后又加了一个善根,这个善根叫精进。菩萨只有一个善根,勇猛精进,他永远不会退转的。
所以贪瞋痴一定要断,如果要不断就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要断?因为你贪瞋痴所起的那些对象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贪爱这个色身,色身是假的、是无常的,在这个世间时间也很短,数十年寒暑就消失了,你看身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所以贪瞋痴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叫迷惑颠倒,才起这种严重的烦恼。现在我们讲贪瞋痴,还得加两个字进去,这两个字是慢、是疑,贪瞋痴慢疑,这五毒。这五个字全了,你哪有善根?没有善根你就没有善法,那你就晓得,这很可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是恶法,不是善法。恶法将来所感的是三途苦报,这里面还包括修罗跟罗刹,那是你恶念恶行里头还夹著有一些善,善恶混杂,容易到这两道去。断烦恼,长智慧,不损真正善根,对你的善根有帮助,这善根会增长。
下面第五「舍觉分」,就是前面所讲的行舍,舍是放下。「若舍所见念著之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是为舍」。可见得这个舍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不再回忆,真舍了。如果常常想著过去,你没舍。想著过去一些善事善行,这是好的,你没舍;过去所做的一些恶事恶行,你要是不舍的话,将来就感三恶道的果报。要是常常忆念善事,这是三善道的果报。三善道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现在你是要出六道轮回,所以善恶二边都要舍,可是在事上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要认真去干,干完之后善恶都不要去想它,这就叫舍觉分。如果做了之后还常常想到我做了多少功德,做了多少好事,这就错了。怎么样?三善道去受报去,就享福去了,你修的福报。如果你能够舍,不再回忆,你所做的就变成功德。不舍,常常还念在心上,那就变成福德。福德、功德就是这么说法的。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事是一样的,都是好事,一个是念念於怀,没有放下,福德,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三善道受报,到那里去了。所以功德不容易修,福德容易。学佛的同学十之八九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福德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真能够舍掉,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那你所做的全是功德。
功德能帮助你得定,它下面就是定觉分,定能帮助你开智慧,智慧是自性里面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知道我们所舍的境,无论是做多少好事,都不要去回忆;做多少恶事,也不要去回忆。恶事要认真忏悔,后不再造,不要去常常想它,为什么?想一遍你就又造了一次,常常想著那就愈造愈多,这事情很麻烦。记住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起心动念就在造业了。大乘戒经里结罪就用这个标准,不需要等你去做,你没做,动了念头你就已经造业了。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放下,记住,是心放下,不是事放下;事要是放下,没人干了。释迦牟尼佛如果在事上放下,他就不必示现在人间,也用不著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事没放下,天天照干,干得不亦乐乎,心里面一尘不染,这叫舍。所以舍是觉了,不是舍了之后统统忘掉。要是舍了之后统统忘掉,那叫什么?那叫无明,堕在无明里头,那不行。无明的性质是暗的,你什么都不知道,愚痴,那不是佛法。这些境界都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所舍的境,毕竟空,不可得。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统统不可得。不舍,不舍真要受。你做的善,三善道去享福,消你的善因,你过去造的善因。三恶道是消你的恶因,你过去造的这些恶业。所以六道实在讲也是平等法,消业障而已,业障有善恶,三善道消你善业障,三恶道消你的恶业障,业障都消尽,你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伪不实,永不追忆,你看你心多清净,清净心现前,这个叫舍。
第六「定觉分,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妄想,是为定」。这是佛家的禅定。禅定现前,这个时候空间维次不见了,你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本能,发现了。这本能是什么?就是六种神通,我们六根起的作用。眼,你看到一些境界,一般人看不到的。定功愈深,你看的境界就愈大,广大,开始定功显现的神通。天眼、天耳,须陀洹就得到,小乘初果。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世间禅定,这不是出世间的,这不是佛法,但是出世间的禅定是以这个禅定为基础,这个禅定没有得到,出世间禅定决定不可能发生。首先这两种能力恢复,刚恢复,当然不很大。可能你能够接触到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并不完全,大地狱可能你看不到,小地狱可能看到。如果再精进,证到二果的时候,这是斯陀含,能力又恢复一些,宿命通、他心通,这两种能力恢复。宿命通是知道自己过去生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宿命通能知道过去五百世,这是普通的阿罗汉,至少他能知道过去五百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心通是别人起心动念你都知道。所以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决定没有秘密。你的秘密对哪些人说?对这些凡夫所说的,凡夫在迷,没有这个能力。证果就是圣人,小圣,须陀洹到阿罗汉都称之为小圣。像斯陀含这种小圣,刚刚得到,他的能力并不很大,凡夫起心动念很粗,他很容易知道,极其微细的念头他不行,他们觉察不到,粗念晓得。
如果证到三果,那个能力就很大,三果是阿那含,他能变化。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阿那含的本事超过孙悟空,不只七十二变,超过他。他能分身,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有记载,古时候这些大德,大概唐朝时候还有,确确实实能分身办事。有一位从印度到中国来弘法的大德,在中国住了不少年,信徒也很多。他想回印度去,许多信徒就跟法师约,请法师到家里来应供,就是请吃饭,他都答应了。到时候他真到了,在他家里头,让他一家人欢欢喜喜,法师瞧得起他,到他家里面去应供。第二天到十里长亭去送行,人多,好几百人去送行,大家谈起来,昨天法师在我家应供,那个人说不对,昨天明明在我家,怎么会跑到你家去?大家一对应的时候,才晓得他每家都去了。多少家?差不多将近五百家,换句话说,他能分五百身,同时在五百个人家里去应供,才知道他神通广大,三果。四果阿罗汉就不必说了,能力就更强,三果圣人就有这个能力,这定,禅定,禅定能现神通。所以神通要不要去修?不必要,佛法里不必叫你修神通,叫你修禅定,禅定一定会现神通。神通不能现前,你禅定没有得到,你得到肯定有神通。说我得了禅定,没有神通,没这个道理。在净土宗里头,事一心不乱相当於小乘四果,从初果到四果,理一心不乱那是法身菩萨,那就不必说了,你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跟那个境界是相等的。
现在有许多人,外国是如此,我这次在日本就听说,许许多多日本人听到有人有神通,格外起恭敬心,找这些人教他怎样消灾免难,这人有神通。佛为什么不用神通做佛事,我们要懂得,如果佛要以神通为佛事,给诸位说,妖魔鬼怪都有神通,那就变成佛跟魔你没有能力辨别,你会上当。魔诱惑人,佛老实,佛不诱惑人,佛行的是正道,佛决定不会去拉信徒,佛只是度有缘人而已。佛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个道理要懂。魔不一样,魔是标新立异,常常用这些异端去诱惑众生,他有神通。所以佛门里有没有神通?有,但是不以神通做佛事。佛以戒定慧三学、六度帮助众生,这个魔做不到,魔就不会了,讲三学六度他就不会了。这是佛为什么不以神通做佛事,道理在此地。
佛门里面有没有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这个事情肯定是有。你看《大藏经》里有《神僧传》,我们从《神僧传》里面去看,古来这些高僧大德许许多多是诸佛菩萨再来,但是他决定不会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他立刻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身分要暴露他不走,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过去确实身分只要一被人知道,他就走了,不在这个世间,可是现在很多。早年我在美国就听说有法师、有居士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们身分都暴露了,暴露了又不走,那就不是真的。古人例子摆在那个地方,身分暴露一定要走。不走,你留在世间,招摇惑众。为什么说佛菩萨再来?还不是欺骗众生,目的还不是名闻利养,这个一定要知道。可是这些年来谣传这些事情愈来愈多,我听到就不少。我们学佛的同学要有正确的认知,不能有邪知邪见。正确的认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说某人是佛再来的,人人皆是,这是佛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一个不是佛,有什么稀奇!有什么奇怪!
你是什么佛再来的?你学哪个佛的法门,你就是那个佛的弟子。你看看,我们学净土法门,《无量寿经》最后,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授记,预先告诉我们,你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成佛了,修成功了,你在十方世界,哪个地方有缘,你到那里去作佛,名号都叫妙音如来。这妙音是什么?妙音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你是念佛成佛的,你将来教别人还是念佛成佛,妙音如来。我们受三皈依的人多了,统统用妙音做法名,妙音居士,跟经上讲的相应。要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妙音!妙在哪里?这句佛号能帮助你成佛,你说多奇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心里头只要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那你就是阿弥陀佛了。中峰禅师可以给你作证,你看《系念法事》中峰禅师说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你心里头果然真有阿弥陀佛,你不是阿弥陀佛谁是阿弥陀佛?「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部《大乘无量寿经》完全相应,你学阿弥陀佛学到家了,你住在这个地方就是净土,这个地方决定不会有灾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说某人是某菩萨,那也很简单,他专修《普门品》,那就是以观世音菩萨做榜样,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那你就是观音菩萨。你修《地藏经》,修得跟地藏菩萨一模一样,你就是地藏菩萨。你学《普贤行愿品》,学得跟普贤一样,你就是普贤菩萨。你要知道菩萨有等级的,五十一个等级,像念书一样的,你是几年级的观音菩萨?如果你是小学一年级,那就一点都不稀奇,肯定不是等觉菩萨。为什么?十住以上,初住以上那是阿惟越致菩萨,大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如果小学,小学就是初信位到十信位,这是小学。这些小学的观世音菩萨可多了。所以要认识清楚。
佛,天台大师给我们讲的六即佛,讲绝了,人人都是佛。从什么地方讲?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从理上讲的。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的自性是佛,人人都有自性,都有本性。我们中国老祖宗也承认肯定人性本善,那个本善就是佛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本来觉悟。现在为什么不觉?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所以你的觉性透不出来,你迷了。所以从自性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点都没错。从自性上来讲,你是阿弥陀佛,也没错。为什么?阿弥陀佛是所有诸佛共同的称号,这个名号翻译成中国的意思你就明白了,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用中国话来讲就是无量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所以他是一切诸佛一个共同的名号,不是某一个人的。某一个人,那一定像我们这个经上所讲的,法藏比丘所修成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创办人,创办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阿弥陀佛是法藏比丘修成的,我们要加一个法藏阿弥陀佛,这才指定是他,不是别人。如果不加上这个名号,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可以称之为阿弥陀佛,它是通号,这个诸位要知道。你要是学释迦牟尼佛学得很像,那你就变成释迦,释迦牟尼佛也是通号。释迦是什么意思?能仁的意思,翻成中国意思是能仁,就是能够以仁慈心待人。牟尼呢?牟尼是清净的意思。用清净心对待自己,用仁慈的心对待别人,这就叫释迦牟尼。我们要称印度这个成佛的,要加上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是悉达多,悉达多所修成的这个释迦牟尼佛,冠上这个名字,悉达多释迦牟尼佛,那就是专称他,这别人不能称。如果不加悉达多,我们每个人修成都能称释迦牟尼,仁慈心待人,清净心对自己。所以这些名义要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会迷信了。现在外面人说得多,我们必须提出解释;如果不多,那就不必说了,说这些干嘛?真正深入经藏的人他都明了,他都懂得。
天台的六即,第一个是理即,第二个是名字即佛,这说得好,有名无实。有名无实,我们当中给它换一个字,大家就更清楚了。换哪个字?有名迷实,那个实是迷了,迷惑了,你不就更清楚了吗?我们现在虽有,名字称个佛,实际上迷了,迷了的佛。明白这个道理。第三个他说观行即佛,这个好,观就是修止观,行是修行。你真正在干,真正在学习,而且功夫能够得力,这观行即佛。如果我们是在观行这个位次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没有问题,这是我们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观行即佛。观行再往上面提,那就是相似即佛。相似即佛是学得很像,很像一尊佛,但他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他用妄心,他没用真心。用真心是真佛,用妄心的,学得很像,也可以说相似即佛,有佛的样子,那就是说他真正能依教奉行。如果我们能够修到相似即佛的这个样子,要求生净土就不是生凡圣同居土,生到哪里?方便有余土,相似即佛是四圣法界。
再往上提升一级,这是真的了,叫分证即佛,没有圆满。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圆满是十五的月亮,满月,那叫究竟佛。十四以前,你看到初二、初三是个月牙,那月牙是真的月亮,不是假的。那是什么?那叫分证即佛。那个在哪里?那在实报庄严土,《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有四十一个等级。我们学佛同学这些常识不能不懂,有人问起的时候我们要跟他分析,给他解释,可以这样说,这么说也没有错误,但是不能误会。说你是观音菩萨,就把你当作《普门品》上那个观音菩萨,那你就错了,《普门品》是等觉菩萨。如果你自己承认,那叫大错特错。你是小学生,怎么可以冒充博士生,这个错了。一定要晓得自己修学在哪一个层次,你修的是什么法门。我们听世尊的教诲,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确确实实修其他的法门要断烦恼,我们断不掉。说老实话,这说真话,我们在大乘连初信位的菩萨我们都做不到,也就是小乘初果我们都没办法证得。真正要承认自己是凡夫,要有自知之明,专修净土,专念弥陀,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做阿弥陀佛的弟子。能不能成功?能,真的是万修万人去。
我们自己要学,认真学,四个标准,心同佛,跟阿弥陀佛相同。阿弥陀佛是什么心?愿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这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没有偏心,没有偏爱,清净平等,这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是四十八愿,普度一切众生,首先帮助他们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帮助他们成佛,他做到了。愿要同佛,行要同佛,行是真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再不能走弯路了。《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我们也把它放下,我们只要一部《无量寿经》,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法门要学,法门无量誓愿学,什么时候学?到极乐世界再学,现在不学,现在专求净土,专求往生极乐世界,学东西多了那打岔,反而产生障碍,自己不能往生,这就可惜了。我专修净土,我万缘放下,世出世间统统放下。这讲到舍,要舍得干干净净。一门深入,肯定会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就开智慧,经上常讲的,烦恼轻,智慧长。在这个境界里面还是要专学,决定不夹杂、不怀疑,这是保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成功,可以说一切都圆满了。
我在前面跟大家介绍,生到极乐世界,第一个,福报圆满。福报是谁的?阿弥陀佛修的,无量劫的功德的成就,大福报,我们去享阿弥陀佛的福报。第二个是智慧圆满。为什么?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我们直接听阿弥陀佛讲经,佛教不厌,我们学生学习的也不疲倦。所以我们把终极的成就放在极乐世界,现在首先第一个目标就是求生极乐世界。这部经典里头,弥陀、释迦无比恳切的劝我们,我们要听话,要做好学生,要真正认识这世间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要舍得干干净净,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一句弥陀念到底,这就对了。
禅定,禅定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方法。所以要觉了诸禅虚假,为什么?自性本定,那是真的。所有这些修禅定的方法,得到禅定的境界,都不需要去留恋。《坛经》上说得好,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句话用在这个地方,解释这里就正好。为什么诸禅虚假?你不要去见爱妄想,因为自性本定,从来没有动摇。所有禅定都是用方法来修的。多少方法?佛经上讲,八万四千法门,修什么?全修禅定。我们现在念佛是修禅定,用这一句佛号,把心定在佛号上,让心没有杂念,这禅定,这叫念佛三昧。八万四千种方法全是修禅定,离开禅定不是佛法,这个诸位要知道,佛法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终极目标。所以定愈深,你的慧就愈大。要入甚深的禅定,深到最后是自性本定,不用修的,本来就在大定当中。所以对於禅定当中的境界不能执著,执著你就不能提升,不执著才提升。永远不执著,一直向上提升,这叫定。
禅定里面境界非常好,非常柔和、安乐。如果对这个境界一贪恋,住在这个境界里头,你就不能再向上提升。所以这个提示比什么都重要。禅定再好的境界都不留恋。记住佛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你将来生到实报庄严土,也不留恋,那也不是真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实报庄严土就不见了,它不是真的。真的只有常寂光,也就是自性是真的。最终极的目标是回归自性,在净土里面讲,回归常寂光,究竟圆满。《华严经》上讲的妙觉佛果,就说这桩事情。
最后一条,第七「念觉分,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要保持定慧要平,他才会往上提升,保持个正常。定多慧少,他偏了;慧多定少,他又往那边偏了。偏了就不正常,往上提升当然困难,保持正常的时候他向上提升容易。所以定慧一定要保持平衡,叫均平。这个底下有解释,「若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等三觉分察起」。这就是在我们用功的时候感到昏沉,就是精神提不起来,这个时候你要用智慧去选择方法,怎么能够帮助你提起来,帮助你法喜充满。法喜很重要,中国古谚语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你遇到欢喜的事情,精神就特别来了,就不会感觉到疲倦。所以学佛要学到法喜,疲劳就没有了,自然没有了。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喜是没有间断的,法喜让你不需要饮食,法喜让你不需要有睡眠,法喜带给你永远的那种勇猛的精进,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也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我们在现前能不能得到佛力加持?能,你真用功就能,真听话,经上所教导你的你全都做到,你就得到佛力加持。如果你还有烦恼习气,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还没放下,佛想加持你加不上。为什么?你排斥。不是佛不慈悲,是你自己业力在作祟,於是消业障就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在初学就要懂得,否则我们这个障碍不能突破,这一生就很难有成就。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学校,让一般年轻人向往的是知识,求知的欲望。确实有不少年轻人有狂热的求知欲望,你不能满足他,你障碍不了他。但是这种求知的欲望,如果方向错了,他就走向迷途,多!这是佛门常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极乐世界不能少,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不能少,少善根福德因缘没有一法你能成就。因缘不容易遇到,但是如果你有感,佛菩萨有应,他来帮助你,那就不难遇到。由此可知,最重要的还是善根福德。什么是善根?能信能解是善根。我遇到了,不相信他,那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相信他,我不懂,那也没有法子。能信能解是善根,能行能证是福德。学了不肯真干,没福。净土宗真能干,就是老实念佛,这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只把这八个字做到,就有感应,阿弥陀佛就加持你,你就真正接受到佛力加持,你肯定会成就。他能帮助你增长信心,能帮助你开智慧,能够体会到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义。开经偈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都是真的。所以善根福德还是最重要的,因缘我觉得是次要,真正有善根、有福德,佛菩萨会给你做因缘,你会遇到,这个缘分你会遇到。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对知识狂热的分子,喜欢读书。好的书都喜欢读,读书的时候就有精神。白天有工作,晚上读书常常读到天亮,不知道时间。这不是偶尔一次、二次,常有,有那么好的精神、体力。所以接触佛法之后,你教我参禅,我不是那个根性,我坐不住;你教我念佛,念佛堂里佛号我念不下去;你教我研究经典,行,日夜不休息都可以。这就是众生根性不一样,我们要采取哪一个法门。所以不是一个法门能教一切众生,不是的。一个法门教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何必开八万四千法门,用不著了。适合各种不同的根性,对准了你的根性,肯定你有法喜,只要有法喜,事情就好办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总原则、总纲领,只要你喜欢学。我接触佛法之后,对大乘,特别对《华严》、《法华》、《楞严》、《般若》这些经典非常喜欢,净土那个时候还排斥。排斥有原因,没有人能把净土经典讲清楚、讲明白,道理在此地。净土经论的道理实在是太深了,不容易。我跟同学们做过好几次报告,我接受净土是《华严》、《法华》、《楞严》的基础,这些经我都讲过,没有这些大经大论的基础,净宗东西我不相信。这一部注解可了不起,我们对黄念祖老居士不能不佩服,不能不五体投地。你看他在这边引用的经论,引用了经律论,引用了古大德的注疏,一百九十多种。这个注解可以说是三藏十二部全在其中,这小藏经。所以它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大乘基础你很难接受。注得太好了!佛说将来法灭了,佛法灭了,最后只有《无量寿经》留在世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就是这一部注解,这部经、这部注解。这个注解要度往后九千年的众生,肯定依这部注解得生净土,圆成佛道。
我跟老居士晚年才认识,这个缘分都不是偶然的,我觉得那是佛菩萨安排的,要不然不可能认识。他到美国去弘法一个月,你看时间那么短,刚好那个时候我在美国,没见面,他要忙著讲他的经,我也忙著讲经,通过两次电话。接受这部注解,那是刚刚完成的,用油印印的,油印的蜡纸,打字的那个本子。我相信他是精挑细选挑了这一本,字还能够清楚能够看见,他就带这么一套到美国,就送给我了。我收到之后,看了一看,非常欢喜,非常赞叹。我让同学跟他电话联系,他有没有版权,有版权,我们得尊重他,没有版权,我就想我带到台湾来翻印。他非常欢喜,没有版权,欢迎翻印。还嘱咐我,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给他封面题字,我也都照办了。所以我们第一版在台湾就印精装一万册。现在这个本子在全世界流通,我估计至少已经超过二、三百万册,这本书。所以修行,择法是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选的恰当,要针对根性,他才会有精进,才会有法喜,才会有一个方向、目标,他有坚定的毅力,他一定要走到,要把这条路走通,要完成。
「若心浮动时,当念用除、舍、定等三觉分摄」,这摄心。这也是修行人很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心定不下来,特别是在禅堂、在念佛堂,这都是佛门最重要的修行道场,你细心去观察,这两种人很常见。一种,在念佛堂念佛,念一会之后他打瞌睡了,甚至於打呼了,坐在那里,还有站著睡觉的;另外一种情形,他妄念太多,心浮,定不下来。我遇到,他们来告诉我,平常好像我没有杂念,为什么到念佛堂我杂念那么多?我告诉他,你平常的杂念就是那么多,因为你没有觉察,到念佛堂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希望你把心集中,定下来,你才发现你的心这么样乱。绝对不是进念佛堂妄念就多,不进念佛堂就没有,不进念佛堂没有觉察,你一定要知道。知道之后,你要用方法把这个妄想杂念要把它控制住,你功夫才能得力,你要控制不了,你要放不下,你永远不会进步,而很可能走上邪道你自己也不知道。这些妄念它的根本因素还是烦恼习气,里面最重要的是欲念放不下。所以这个欲望、情识愈淡薄愈好,如果不在这上下功夫,佛法这条路你就走不通。欲望要往下降,情执要放下,愈淡薄愈好。这个掉举,这就算是掉举,就是心里七上八下,根本原因在这个地方。「故念觉常在两楹之间,调和中适,是为念」,这就是念觉分。「此七通名觉分,能到菩提一分故」。为什么称它为觉分,前面称为觉支?这个七种确实是智慧成就的,智慧是觉,它与菩提相应,菩提是觉的意思,对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接著跟我们讲八圣道,「圣道者,指八圣道,亦名八正道」。先把这个名词术语念一念。「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这八种。这个地方很好,念老把它注出来了。「《弥陀疏钞》曰」。这就是莲池大师说的,下面这个八正道是《弥陀疏钞》里面的。「一、正见者,《杂集》云」,莲池大师引用《杂集》里面的说法,「若觉支时,所得真觉,以慧安立,谛理分明,无有错谬故」。这是正见。开头告诉我们觉支,觉支是七觉支。七觉支要会用,每天时时刻刻都会用它,都不离开它,它能够帮助我们。这个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觉这个字,觉是什么?直觉,也就是大乘教里面常常告诉我们,离心意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太深,不容易做到。我们怎么学法?我们从不执著开始,不执著、不分别做不到,做不到,尽量减少执著分别的成分。直觉就相当我们现在人所说的客观,不要有成见,这才能觉。有了成见,我想怎样怎样,觉就没有了,七觉支就不见了。大乘经里常讲,你看祖师大德常说,离心意识参,参禅,什么叫参?佛家讲参究,为什么不说研究?研究用心意识,参究不用心意识。心是什么?是妄想,或者我们说,前面舍觉支所讲的,想前想后,想过去的,想未来的,这都是妄想。你在用功的时候,或者说我们讲研究经教的时候,想过去、想未来,这是常常有的事情,错了。用分别心、用执著心这就错了,这样学,你学到佛法的常识,你不会开智慧。为什么?你错用了心,你用妄心。用妄心听佛的经,佛是用真心流露出来的,你是用妄心,跟他用心不一样。所以你顶多只能得到佛法的常识,你得不到智慧。这是佛法的难处,真难。
离心意识,这叫参,就是不用第八识,第八识就是讲的前后,因为阿赖耶的种子落在第八识。人能够记忆到过去是八识里头的种子,八识就像资料库一样,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舍识就是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不想前、不想后,我用这个讲大家更容易懂。这什么?这叫直觉。诸佛如来讲经是用直觉,没有先后、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我们要晓得,佛菩萨所说的经教怎么说出来的,他们没有思考,不像我们要讲个东西要准备,写个讲稿,写个大纲,他们没有,他们也没有准备,完全是直觉,完全是自性智慧的流露,跟阿赖耶完全不相干,要晓得佛经是这样出来的。所以他的东西真,真心流出来,真言,密宗叫真言。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真言,不是假的,因为什么?他没有通过阿赖耶。通过心意识就不是真言,不是真言是什么?不是真言是妄言。我们细心去体会,你才能渐渐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他是实语,《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是完全是事实真相,不是自己意思,自己没起心、没动念。所以我们要离心意识,你就懂得佛经上的意思,为什么?跟佛要用一样的心。佛用真心,我们用妄心,怎么讲,怎么读,都不懂,去想它的意思,愈想愈错。
为什么古大德注这个东西注的那么多,都不一样?这就说明古来的祖师大德没成佛,如果要成佛,那就一样了。没有成佛,瞎子摸象。但是他体会到的确实是一部分,没体会错。佛讲的经,一句话里头意思非常圆满、非常丰富,他体会的并没有错,但是不完整。这个注解好处在哪里?集古注的,古来祖师大德注解的大成,让我们每个人的好东西都看到了,有这个好处。统统看到,合起来,印象就比较完整。广学多闻的好处在此地。但是不能有成见,有成见就麻烦了,有成见我们会受其害。没有成见,一律平等来看待的时候,我们能得其利,帮助我们开智慧。
「以慧安立,谛理分明」,没有错误,这叫正见。正知正见,我们要肯定只有佛与法身菩萨有,权教菩萨的正知正见是从大乘里面学来的,跟我们一样,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我们所得的是局部的,不是圆满的;证悟是圆满的,那是真智慧。解悟,我们是接近真智慧。这是哪些人?四圣法界的,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我们没有把阿赖耶放弃,虽然祖师大德常常叮咛嘱咐,离心意识参,我们能离得了吗?离不了。离其粗相,细相离不了,粗重的分别执著我们放下了,还有微细的,微细到极处还有习气,更难断了。阿罗汉见思烦恼的习气要到辟支佛才断掉,他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习气带到四圣法界,习气断掉他就证辟支佛果,他就升一级。所以辟支佛才是见思烦恼连习气都断掉。他修什么?他断分别,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知道它是假的,你分别它干什么?分别断掉了,分别是尘沙烦恼,断掉了,他升级,他是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有习气,就是分别的习气没断,也是尘沙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习气断掉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称他叫什么?叫相似即佛,很像佛的样子,不是真佛。为什么?阿赖耶没离开,还是用阿赖耶。跟我们一样,我们用阿赖耶用邪了,他们用阿赖耶用得正。为什么用得正?完全依照佛法,依教奉行,他一点都不违背,全做到,这成佛了,十法界里成佛了。
如果更进一步,把无始无明烦恼断掉,无始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我用这个说法大家容易懂。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无明烦恼断掉,他离开十法界,他超越了。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去,就是实报庄严土,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在《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位,都住在实报庄严土,在那里修行。修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诸位要知道,见思烦恼的习气好断,辟支佛就断掉,尘沙烦恼的习气也好断,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断掉,可是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难断。你看在实报土,实报土为什么会有四十一个阶级?是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浅深不一样,刚刚到那边去的,带的习气很重,在那边住很久的,习气慢慢就轻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习气要什么时候才能断得掉?《华严经》告诉我们,三大阿僧只劫,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一般人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我们以为从现在修,修三大阿僧只劫,不是的,是你真正生到实报庄严土,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你那个无始无明的习气才断干净,才证到究竟果位,就是妙觉果位,这么回事情。换句话说,在十法界里面修行的时间不算,没算进去,算进去之后,无量劫!
这些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懂得了,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什么好处?我们对於佛菩萨恭敬心生起来了,知道这个不简单。不能说他是迷信,不能够轻慢他,他比我们高得太多,我们怎么比都比不上他们。不但比不上他们,连初果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我们对他都肃然恭敬,何况法身大士、何况等觉菩萨!我们这个恭敬心生不起来的原因,不了解事实真相。真正了解之后,恭敬心起来了,尊重心起来了,佩服的心起来了,感恩的心起来了,我们才能真正做个好学生,向他学习,我们也就正见建立了。对这个不认识,邪见,我们看东西看错了。八正道头一个,看错了后头就全错了,有正见你才有正思惟。正见,见惑断了,五种见惑断了,正见起来了,五种思惑断了,正思惟才现前,不容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一面,第七行当中,从第四「除觉分」看起。
「除觉分(即轻安觉支)」,前面我们读过的轻安觉支,「若断除诸见烦恼之时,善能觉了除诸虚伪,不损真正善根,故名除」。除跟下面的舍都是放下的意思,除有断除,断除诸见是见惑,烦恼是思惑,见思烦恼如果断了,六道就没有了。我们知道六道是因为见思烦恼而有的,见思是六道轮回的第一个因素。我们还在六道之中,还没有能够脱离六道轮回,就要肯定自己有这两种烦恼,就是此地所说的诸见烦恼,肯定有这个。如果这两种烦恼没有了,真放下了,六道就没有了,所现的是什么境界?四圣法界。六道是秽土,我们今天讲污染,严重的污染,四圣法界是净土,那个地方人心清净,行为清净,山河大地没有一样不清净。释迦牟尼佛的净土就是十法界向上四圣法界,在西方极乐世界有,称之为方便有余土,相当於娑婆世界的四圣法界,凡圣同居土相当於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但是经上讲得很清楚,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功德成就,那就是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也没有罗刹,只有人天两道,而且这两道也得到弥陀本愿的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我们为什么要往生极乐世界?实在讲就是为这个,他方世界没有。凡夫,人道,生到极乐世界就变成阿惟越致菩萨,这还得了!真正叫难信之法。它确实是真的不是假的。
除,除什么一定要知道,除的是烦恼与烦恼习气。这个东西除了之后,清净心现前,清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所以善能觉了,著重在这个「善」字。什么叫善?自自然然就觉了、就明白。觉了什么?觉了除诸虚妄。一切法无所有,这就叫虚妄,它不是真的。对一切法看破了,前面「善能觉了」这是看破,「断除诸见烦恼」这是放下,放下之后自然就看破,智慧现前,不损真正善根,能生世间一切善法。我们有没有能体会到?你在这个世间是不是像经上所讲的「善男子、善女人」,经本一打开我们都看到,这里头有没有包含我们自己在内?善男子、善女人是有标准的,为什么?他有真正善根,这才叫善男子、善女人。世间法的善根有三个,不贪、不瞋、不痴,叫三善根,我们具不具足?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但是於这个世间天上人间,连佛法都不贪,为什么?因为他觉了一切法无所有,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六根在一切法里头决定不起贪瞋痴,这叫真正善根。人只要把贪瞋痴断掉,他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无一不善,自然的。学佛之后又加了一个善根,这个善根叫精进。菩萨只有一个善根,勇猛精进,他永远不会退转的。
所以贪瞋痴一定要断,如果要不断就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为什么要断?因为你贪瞋痴所起的那些对象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贪爱这个色身,色身是假的、是无常的,在这个世间时间也很短,数十年寒暑就消失了,你看身都不可得,何况身外之物!所以贪瞋痴从哪里来的?从迷来的,叫迷惑颠倒,才起这种严重的烦恼。现在我们讲贪瞋痴,还得加两个字进去,这两个字是慢、是疑,贪瞋痴慢疑,这五毒。这五个字全了,你哪有善根?没有善根你就没有善法,那你就晓得,这很可怕,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皆是恶法,不是善法。恶法将来所感的是三途苦报,这里面还包括修罗跟罗刹,那是你恶念恶行里头还夹著有一些善,善恶混杂,容易到这两道去。断烦恼,长智慧,不损真正善根,对你的善根有帮助,这善根会增长。
下面第五「舍觉分」,就是前面所讲的行舍,舍是放下。「若舍所见念著之境时,善能觉了所舍之境虚伪不实,永不追忆,是为舍」。可见得这个舍里头最重要的就是不再回忆,真舍了。如果常常想著过去,你没舍。想著过去一些善事善行,这是好的,你没舍;过去所做的一些恶事恶行,你要是不舍的话,将来就感三恶道的果报。要是常常忆念善事,这是三善道的果报。三善道好不好?不好。为什么?出不了六道轮回。现在你是要出六道轮回,所以善恶二边都要舍,可是在事上一定要知道断恶修善,要认真去干,干完之后善恶都不要去想它,这就叫舍觉分。如果做了之后还常常想到我做了多少功德,做了多少好事,这就错了。怎么样?三善道去受报去,就享福去了,你修的福报。如果你能够舍,不再回忆,你所做的就变成功德。不舍,常常还念在心上,那就变成福德。福德、功德就是这么说法的。什么叫福德?什么叫功德?事是一样的,都是好事,一个是念念於怀,没有放下,福德,功德能帮助你了生死出三界,福德不行,福德只是三善道受报,到那里去了。所以功德不容易修,福德容易。学佛的同学十之八九修的是福德,不是功德。功德、福德我们一定要分清楚,真能够舍掉,永远保持自己的清净心,那你所做的全是功德。
功德能帮助你得定,它下面就是定觉分,定能帮助你开智慧,智慧是自性里面本有的,不是从外面来的。所以知道我们所舍的境,无论是做多少好事,都不要去回忆;做多少恶事,也不要去回忆。恶事要认真忏悔,后不再造,不要去常常想它,为什么?想一遍你就又造了一次,常常想著那就愈造愈多,这事情很麻烦。记住经上佛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起心动念就在造业了。大乘戒经里结罪就用这个标准,不需要等你去做,你没做,动了念头你就已经造业了。明白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当把世出世间一切法统统放下。放下,记住,是心放下,不是事放下;事要是放下,没人干了。释迦牟尼佛如果在事上放下,他就不必示现在人间,也用不著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事没放下,天天照干,干得不亦乐乎,心里面一尘不染,这叫舍。所以舍是觉了,不是舍了之后统统忘掉。要是舍了之后统统忘掉,那叫什么?那叫无明,堕在无明里头,那不行。无明的性质是暗的,你什么都不知道,愚痴,那不是佛法。这些境界都要清清楚楚、明明了了。所舍的境,毕竟空,不可得。善因善果、恶因恶报,统统不可得。不舍,不舍真要受。你做的善,三善道去享福,消你的善因,你过去造的善因。三恶道是消你的恶因,你过去造的这些恶业。所以六道实在讲也是平等法,消业障而已,业障有善恶,三善道消你善业障,三恶道消你的恶业障,业障都消尽,你才能够脱离六道轮回。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虚伪不实,永不追忆,你看你心多清净,清净心现前,这个叫舍。
第六「定觉分,若发诸禅定之时,善能觉了诸禅虚假,不生见爱妄想,是为定」。这是佛家的禅定。禅定现前,这个时候空间维次不见了,你的能力,这个能力是本能,发现了。这本能是什么?就是六种神通,我们六根起的作用。眼,你看到一些境界,一般人看不到的。定功愈深,你看的境界就愈大,广大,开始定功显现的神通。天眼、天耳,须陀洹就得到,小乘初果。佛经上讲的四禅八定,世间禅定,这不是出世间的,这不是佛法,但是出世间的禅定是以这个禅定为基础,这个禅定没有得到,出世间禅定决定不可能发生。首先这两种能力恢复,刚恢复,当然不很大。可能你能够接触到鬼道、畜生道、地狱道,并不完全,大地狱可能你看不到,小地狱可能看到。如果再精进,证到二果的时候,这是斯陀含,能力又恢复一些,宿命通、他心通,这两种能力恢复。宿命通是知道自己过去生中,佛在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的宿命通能知道过去五百世,这是普通的阿罗汉,至少他能知道过去五百世,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他心通是别人起心动念你都知道。所以一个人在一生当中决定没有秘密。你的秘密对哪些人说?对这些凡夫所说的,凡夫在迷,没有这个能力。证果就是圣人,小圣,须陀洹到阿罗汉都称之为小圣。像斯陀含这种小圣,刚刚得到,他的能力并不很大,凡夫起心动念很粗,他很容易知道,极其微细的念头他不行,他们觉察不到,粗念晓得。
如果证到三果,那个能力就很大,三果是阿那含,他能变化。我们看《西游记》,孙悟空七十二变,阿那含的本事超过孙悟空,不只七十二变,超过他。他能分身,我们在《高僧传》里面看到有记载,古时候这些大德,大概唐朝时候还有,确确实实能分身办事。有一位从印度到中国来弘法的大德,在中国住了不少年,信徒也很多。他想回印度去,许多信徒就跟法师约,请法师到家里来应供,就是请吃饭,他都答应了。到时候他真到了,在他家里头,让他一家人欢欢喜喜,法师瞧得起他,到他家里面去应供。第二天到十里长亭去送行,人多,好几百人去送行,大家谈起来,昨天法师在我家应供,那个人说不对,昨天明明在我家,怎么会跑到你家去?大家一对应的时候,才晓得他每家都去了。多少家?差不多将近五百家,换句话说,他能分五百身,同时在五百个人家里去应供,才知道他神通广大,三果。四果阿罗汉就不必说了,能力就更强,三果圣人就有这个能力,这定,禅定,禅定能现神通。所以神通要不要去修?不必要,佛法里不必叫你修神通,叫你修禅定,禅定一定会现神通。神通不能现前,你禅定没有得到,你得到肯定有神通。说我得了禅定,没有神通,没这个道理。在净土宗里头,事一心不乱相当於小乘四果,从初果到四果,理一心不乱那是法身菩萨,那就不必说了,你就成佛了,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跟那个境界是相等的。
现在有许多人,外国是如此,我这次在日本就听说,许许多多日本人听到有人有神通,格外起恭敬心,找这些人教他怎样消灾免难,这人有神通。佛为什么不用神通做佛事,我们要懂得,如果佛要以神通为佛事,给诸位说,妖魔鬼怪都有神通,那就变成佛跟魔你没有能力辨别,你会上当。魔诱惑人,佛老实,佛不诱惑人,佛行的是正道,佛决定不会去拉信徒,佛只是度有缘人而已。佛是师道,师道是只闻来学,未闻往教,这个道理要懂。魔不一样,魔是标新立异,常常用这些异端去诱惑众生,他有神通。所以佛门里有没有神通?有,但是不以神通做佛事。佛以戒定慧三学、六度帮助众生,这个魔做不到,魔就不会了,讲三学六度他就不会了。这是佛为什么不以神通做佛事,道理在此地。
佛门里面有没有诸佛菩萨示现在人间?这个事情肯定是有。你看《大藏经》里有《神僧传》,我们从《神僧传》里面去看,古来这些高僧大德许许多多是诸佛菩萨再来,但是他决定不会暴露身分,身分一暴露他立刻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身分要暴露他不走,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过去确实身分只要一被人知道,他就走了,不在这个世间,可是现在很多。早年我在美国就听说有法师、有居士是佛菩萨再来的,他们身分都暴露了,暴露了又不走,那就不是真的。古人例子摆在那个地方,身分暴露一定要走。不走,你留在世间,招摇惑众。为什么说佛菩萨再来?还不是欺骗众生,目的还不是名闻利养,这个一定要知道。可是这些年来谣传这些事情愈来愈多,我听到就不少。我们学佛的同学要有正确的认知,不能有邪知邪见。正确的认知,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说某人是佛再来的,人人皆是,这是佛经上讲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没有一个不是佛,有什么稀奇!有什么奇怪!
你是什么佛再来的?你学哪个佛的法门,你就是那个佛的弟子。你看看,我们学净土法门,《无量寿经》最后,释迦牟尼佛为我们授记,预先告诉我们,你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成佛了,修成功了,你在十方世界,哪个地方有缘,你到那里去作佛,名号都叫妙音如来。这妙音是什么?妙音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句佛号,你是念佛成佛的,你将来教别人还是念佛成佛,妙音如来。我们受三皈依的人多了,统统用妙音做法名,妙音居士,跟经上讲的相应。要知道,南无阿弥陀佛,妙音!妙在哪里?这句佛号能帮助你成佛,你说多奇妙!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我们心里头只要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统统放下,那你就是阿弥陀佛了。中峰禅师可以给你作证,你看《系念法事》中峰禅师说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你心里头果然真有阿弥陀佛,你不是阿弥陀佛谁是阿弥陀佛?「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跟这部《大乘无量寿经》完全相应,你学阿弥陀佛学到家了,你住在这个地方就是净土,这个地方决定不会有灾难,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说某人是某菩萨,那也很简单,他专修《普门品》,那就是以观世音菩萨做榜样,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那你就是观音菩萨。你修《地藏经》,修得跟地藏菩萨一模一样,你就是地藏菩萨。你学《普贤行愿品》,学得跟普贤一样,你就是普贤菩萨。你要知道菩萨有等级的,五十一个等级,像念书一样的,你是几年级的观音菩萨?如果你是小学一年级,那就一点都不稀奇,肯定不是等觉菩萨。为什么?十住以上,初住以上那是阿惟越致菩萨,大菩萨,不是普通菩萨。如果小学,小学就是初信位到十信位,这是小学。这些小学的观世音菩萨可多了。所以要认识清楚。
佛,天台大师给我们讲的六即佛,讲绝了,人人都是佛。从什么地方讲?世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从理上讲的。为什么?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你的自性是佛,人人都有自性,都有本性。我们中国老祖宗也承认肯定人性本善,那个本善就是佛的意思,佛是觉的意思,本来觉悟。现在为什么不觉?因为你有妄想分别执著障碍了,所以你的觉性透不出来,你迷了。所以从自性上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点都没错。从自性上来讲,你是阿弥陀佛,也没错。为什么?阿弥陀佛是所有诸佛共同的称号,这个名号翻译成中国的意思你就明白了,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阿弥陀佛用中国话来讲就是无量觉。哪一尊佛不是无量觉?所以他是一切诸佛一个共同的名号,不是某一个人的。某一个人,那一定像我们这个经上所讲的,法藏比丘所修成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创办人,创办西方极乐世界这个阿弥陀佛是法藏比丘修成的,我们要加一个法藏阿弥陀佛,这才指定是他,不是别人。如果不加上这个名号,所有一切诸佛如来统统可以称之为阿弥陀佛,它是通号,这个诸位要知道。你要是学释迦牟尼佛学得很像,那你就变成释迦,释迦牟尼佛也是通号。释迦是什么意思?能仁的意思,翻成中国意思是能仁,就是能够以仁慈心待人。牟尼呢?牟尼是清净的意思。用清净心对待自己,用仁慈的心对待别人,这就叫释迦牟尼。我们要称印度这个成佛的,要加上他的名字,他的名字是悉达多,悉达多所修成的这个释迦牟尼佛,冠上这个名字,悉达多释迦牟尼佛,那就是专称他,这别人不能称。如果不加悉达多,我们每个人修成都能称释迦牟尼,仁慈心待人,清净心对自己。所以这些名义要搞清楚、搞明白,你就不会迷信了。现在外面人说得多,我们必须提出解释;如果不多,那就不必说了,说这些干嘛?真正深入经藏的人他都明了,他都懂得。
天台的六即,第一个是理即,第二个是名字即佛,这说得好,有名无实。有名无实,我们当中给它换一个字,大家就更清楚了。换哪个字?有名迷实,那个实是迷了,迷惑了,你不就更清楚了吗?我们现在虽有,名字称个佛,实际上迷了,迷了的佛。明白这个道理。第三个他说观行即佛,这个好,观就是修止观,行是修行。你真正在干,真正在学习,而且功夫能够得力,这观行即佛。如果我们是在观行这个位次当中,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决定没有问题,这是我们净宗所讲的功夫成片,功夫成片是观行即佛。观行再往上面提,那就是相似即佛。相似即佛是学得很像,很像一尊佛,但他不是真的。为什么不是真的?他用妄心,他没用真心。用真心是真佛,用妄心的,学得很像,也可以说相似即佛,有佛的样子,那就是说他真正能依教奉行。如果我们能够修到相似即佛的这个样子,要求生净土就不是生凡圣同居土,生到哪里?方便有余土,相似即佛是四圣法界。
再往上提升一级,这是真的了,叫分证即佛,没有圆满。古人用月亮做比喻,圆满是十五的月亮,满月,那叫究竟佛。十四以前,你看到初二、初三是个月牙,那月牙是真的月亮,不是假的。那是什么?那叫分证即佛。那个在哪里?那在实报庄严土,《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有四十一个等级。我们学佛同学这些常识不能不懂,有人问起的时候我们要跟他分析,给他解释,可以这样说,这么说也没有错误,但是不能误会。说你是观音菩萨,就把你当作《普门品》上那个观音菩萨,那你就错了,《普门品》是等觉菩萨。如果你自己承认,那叫大错特错。你是小学生,怎么可以冒充博士生,这个错了。一定要晓得自己修学在哪一个层次,你修的是什么法门。我们听世尊的教诲,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确确实实修其他的法门要断烦恼,我们断不掉。说老实话,这说真话,我们在大乘连初信位的菩萨我们都做不到,也就是小乘初果我们都没办法证得。真正要承认自己是凡夫,要有自知之明,专修净土,专念弥陀,一心一意求生净土,做阿弥陀佛的弟子。能不能成功?能,真的是万修万人去。
我们自己要学,认真学,四个标准,心同佛,跟阿弥陀佛相同。阿弥陀佛是什么心?愿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皆成佛道,这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没有偏心,没有偏爱,清净平等,这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心。阿弥陀佛的愿是四十八愿,普度一切众生,首先帮助他们到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之后帮助他们成佛,他做到了。愿要同佛,行要同佛,行是真干。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再不能走弯路了。《金刚经》上告诉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这就是说,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我们也把它放下,我们只要一部《无量寿经》,只要一句阿弥陀佛。其他的法门要学,法门无量誓愿学,什么时候学?到极乐世界再学,现在不学,现在专求净土,专求往生极乐世界,学东西多了那打岔,反而产生障碍,自己不能往生,这就可惜了。我专修净土,我万缘放下,世出世间统统放下。这讲到舍,要舍得干干净净。一门深入,肯定会得念佛三昧,得念佛三昧就开智慧,经上常讲的,烦恼轻,智慧长。在这个境界里面还是要专学,决定不夹杂、不怀疑,这是保证我们往生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就成功,可以说一切都圆满了。
我在前面跟大家介绍,生到极乐世界,第一个,福报圆满。福报是谁的?阿弥陀佛修的,无量劫的功德的成就,大福报,我们去享阿弥陀佛的福报。第二个是智慧圆满。为什么?阿弥陀佛天天讲经教学,我们直接听阿弥陀佛讲经,佛教不厌,我们学生学习的也不疲倦。所以我们把终极的成就放在极乐世界,现在首先第一个目标就是求生极乐世界。这部经典里头,弥陀、释迦无比恳切的劝我们,我们要听话,要做好学生,要真正认识这世间虚妄,没有一样是真实,要舍得干干净净,不要把它放在心上,一句弥陀念到底,这就对了。
禅定,禅定是手段,不是目的,是方法。所以要觉了诸禅虚假,为什么?自性本定,那是真的。所有这些修禅定的方法,得到禅定的境界,都不需要去留恋。《坛经》上说得好,惠能大师说的,「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句话用在这个地方,解释这里就正好。为什么诸禅虚假?你不要去见爱妄想,因为自性本定,从来没有动摇。所有禅定都是用方法来修的。多少方法?佛经上讲,八万四千法门,修什么?全修禅定。我们现在念佛是修禅定,用这一句佛号,把心定在佛号上,让心没有杂念,这禅定,这叫念佛三昧。八万四千种方法全是修禅定,离开禅定不是佛法,这个诸位要知道,佛法是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慧是终极目标。所以定愈深,你的慧就愈大。要入甚深的禅定,深到最后是自性本定,不用修的,本来就在大定当中。所以对於禅定当中的境界不能执著,执著你就不能提升,不执著才提升。永远不执著,一直向上提升,这叫定。
禅定里面境界非常好,非常柔和、安乐。如果对这个境界一贪恋,住在这个境界里头,你就不能再向上提升。所以这个提示比什么都重要。禅定再好的境界都不留恋。记住佛的一句话,「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你将来生到实报庄严土,也不留恋,那也不是真的。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实报庄严土就不见了,它不是真的。真的只有常寂光,也就是自性是真的。最终极的目标是回归自性,在净土里面讲,回归常寂光,究竟圆满。《华严经》上讲的妙觉佛果,就说这桩事情。
最后一条,第七「念觉分,若修出世道时,善能觉了常使定慧均平」。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修行人一切时一切处要保持定慧要平,他才会往上提升,保持个正常。定多慧少,他偏了;慧多定少,他又往那边偏了。偏了就不正常,往上提升当然困难,保持正常的时候他向上提升容易。所以定慧一定要保持平衡,叫均平。这个底下有解释,「若心沉没,当念用择法、精进、喜等三觉分察起」。这就是在我们用功的时候感到昏沉,就是精神提不起来,这个时候你要用智慧去选择方法,怎么能够帮助你提起来,帮助你法喜充满。法喜很重要,中国古谚语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你遇到欢喜的事情,精神就特别来了,就不会感觉到疲倦。所以学佛要学到法喜,疲劳就没有了,自然没有了。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法喜是没有间断的,法喜让你不需要饮食,法喜让你不需要有睡眠,法喜带给你永远的那种勇猛的精进,这是你自性里头本有的,也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的。我们在现前能不能得到佛力加持?能,你真用功就能,真听话,经上所教导你的你全都做到,你就得到佛力加持。如果你还有烦恼习气,自私自利、名闻利养还没放下,佛想加持你加不上。为什么?你排斥。不是佛不慈悲,是你自己业力在作祟,於是消业障就比什么都重要。
这个在初学就要懂得,否则我们这个障碍不能突破,这一生就很难有成就。现在的社会,现在的学校,让一般年轻人向往的是知识,求知的欲望。确实有不少年轻人有狂热的求知欲望,你不能满足他,你障碍不了他。但是这种求知的欲望,如果方向错了,他就走向迷途,多!这是佛门常讲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往生极乐世界不能少,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不能少,少善根福德因缘没有一法你能成就。因缘不容易遇到,但是如果你有感,佛菩萨有应,他来帮助你,那就不难遇到。由此可知,最重要的还是善根福德。什么是善根?能信能解是善根。我遇到了,不相信他,那一点办法都没有。我相信他,我不懂,那也没有法子。能信能解是善根,能行能证是福德。学了不肯真干,没福。净土宗真能干,就是老实念佛,这经上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只把这八个字做到,就有感应,阿弥陀佛就加持你,你就真正接受到佛力加持,你肯定会成就。他能帮助你增长信心,能帮助你开智慧,能够体会到经里面所说的真实义。开经偈所说的,「愿解如来真实义」,这都是真的。所以善根福德还是最重要的,因缘我觉得是次要,真正有善根、有福德,佛菩萨会给你做因缘,你会遇到,这个缘分你会遇到。
我在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对知识狂热的分子,喜欢读书。好的书都喜欢读,读书的时候就有精神。白天有工作,晚上读书常常读到天亮,不知道时间。这不是偶尔一次、二次,常有,有那么好的精神、体力。所以接触佛法之后,你教我参禅,我不是那个根性,我坐不住;你教我念佛,念佛堂里佛号我念不下去;你教我研究经典,行,日夜不休息都可以。这就是众生根性不一样,我们要采取哪一个法门。所以不是一个法门能教一切众生,不是的。一个法门教一切众生,释迦牟尼佛何必开八万四千法门,用不著了。适合各种不同的根性,对准了你的根性,肯定你有法喜,只要有法喜,事情就好办了。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这是总原则、总纲领,只要你喜欢学。我接触佛法之后,对大乘,特别对《华严》、《法华》、《楞严》、《般若》这些经典非常喜欢,净土那个时候还排斥。排斥有原因,没有人能把净土经典讲清楚、讲明白,道理在此地。净土经论的道理实在是太深了,不容易。我跟同学们做过好几次报告,我接受净土是《华严》、《法华》、《楞严》的基础,这些经我都讲过,没有这些大经大论的基础,净宗东西我不相信。这一部注解可了不起,我们对黄念祖老居士不能不佩服,不能不五体投地。你看他在这边引用的经论,引用了经律论,引用了古大德的注疏,一百九十多种。这个注解可以说是三藏十二部全在其中,这小藏经。所以它有一定的深度,也有一定的难度,没有大乘基础你很难接受。注得太好了!佛说将来法灭了,佛法灭了,最后只有《无量寿经》留在世间,我们有理由相信就是这一部注解,这部经、这部注解。这个注解要度往后九千年的众生,肯定依这部注解得生净土,圆成佛道。
我跟老居士晚年才认识,这个缘分都不是偶然的,我觉得那是佛菩萨安排的,要不然不可能认识。他到美国去弘法一个月,你看时间那么短,刚好那个时候我在美国,没见面,他要忙著讲他的经,我也忙著讲经,通过两次电话。接受这部注解,那是刚刚完成的,用油印印的,油印的蜡纸,打字的那个本子。我相信他是精挑细选挑了这一本,字还能够清楚能够看见,他就带这么一套到美国,就送给我了。我收到之后,看了一看,非常欢喜,非常赞叹。我让同学跟他电话联系,他有没有版权,有版权,我们得尊重他,没有版权,我就想我带到台湾来翻印。他非常欢喜,没有版权,欢迎翻印。还嘱咐我,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给他封面题字,我也都照办了。所以我们第一版在台湾就印精装一万册。现在这个本子在全世界流通,我估计至少已经超过二、三百万册,这本书。所以修行,择法是比什么都重要,一定要选的恰当,要针对根性,他才会有精进,才会有法喜,才会有一个方向、目标,他有坚定的毅力,他一定要走到,要把这条路走通,要完成。
「若心浮动时,当念用除、舍、定等三觉分摄」,这摄心。这也是修行人很容易犯的问题,就是心定不下来,特别是在禅堂、在念佛堂,这都是佛门最重要的修行道场,你细心去观察,这两种人很常见。一种,在念佛堂念佛,念一会之后他打瞌睡了,甚至於打呼了,坐在那里,还有站著睡觉的;另外一种情形,他妄念太多,心浮,定不下来。我遇到,他们来告诉我,平常好像我没有杂念,为什么到念佛堂我杂念那么多?我告诉他,你平常的杂念就是那么多,因为你没有觉察,到念佛堂的时候,这个时候是希望你把心集中,定下来,你才发现你的心这么样乱。绝对不是进念佛堂妄念就多,不进念佛堂就没有,不进念佛堂没有觉察,你一定要知道。知道之后,你要用方法把这个妄想杂念要把它控制住,你功夫才能得力,你要控制不了,你要放不下,你永远不会进步,而很可能走上邪道你自己也不知道。这些妄念它的根本因素还是烦恼习气,里面最重要的是欲念放不下。所以这个欲望、情识愈淡薄愈好,如果不在这上下功夫,佛法这条路你就走不通。欲望要往下降,情执要放下,愈淡薄愈好。这个掉举,这就算是掉举,就是心里七上八下,根本原因在这个地方。「故念觉常在两楹之间,调和中适,是为念」,这就是念觉分。「此七通名觉分,能到菩提一分故」。为什么称它为觉分,前面称为觉支?这个七种确实是智慧成就的,智慧是觉,它与菩提相应,菩提是觉的意思,对我们无论修学哪一个法门都有很大的帮助。
下面接著跟我们讲八圣道,「圣道者,指八圣道,亦名八正道」。先把这个名词术语念一念。「谓:一正见,二正思惟,三正语,四正业,五正命,六正精进,七正念,八正定」,这八种。这个地方很好,念老把它注出来了。「《弥陀疏钞》曰」。这就是莲池大师说的,下面这个八正道是《弥陀疏钞》里面的。「一、正见者,《杂集》云」,莲池大师引用《杂集》里面的说法,「若觉支时,所得真觉,以慧安立,谛理分明,无有错谬故」。这是正见。开头告诉我们觉支,觉支是七觉支。七觉支要会用,每天时时刻刻都会用它,都不离开它,它能够帮助我们。这个里头最重要的就是觉这个字,觉是什么?直觉,也就是大乘教里面常常告诉我们,离心意识。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分别、不执著、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太深,不容易做到。我们怎么学法?我们从不执著开始,不执著、不分别做不到,做不到,尽量减少执著分别的成分。直觉就相当我们现在人所说的客观,不要有成见,这才能觉。有了成见,我想怎样怎样,觉就没有了,七觉支就不见了。大乘经里常讲,你看祖师大德常说,离心意识参,参禅,什么叫参?佛家讲参究,为什么不说研究?研究用心意识,参究不用心意识。心是什么?是妄想,或者我们说,前面舍觉支所讲的,想前想后,想过去的,想未来的,这都是妄想。你在用功的时候,或者说我们讲研究经教的时候,想过去、想未来,这是常常有的事情,错了。用分别心、用执著心这就错了,这样学,你学到佛法的常识,你不会开智慧。为什么?你错用了心,你用妄心。用妄心听佛的经,佛是用真心流露出来的,你是用妄心,跟他用心不一样。所以你顶多只能得到佛法的常识,你得不到智慧。这是佛法的难处,真难。
离心意识,这叫参,就是不用第八识,第八识就是讲的前后,因为阿赖耶的种子落在第八识。人能够记忆到过去是八识里头的种子,八识就像资料库一样,第六识是分别,第七识是执著,舍识就是不执著、不分别、不起心、不动念,就是不想前、不想后,我用这个讲大家更容易懂。这什么?这叫直觉。诸佛如来讲经是用直觉,没有先后、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所以我们要晓得,佛菩萨所说的经教怎么说出来的,他们没有思考,不像我们要讲个东西要准备,写个讲稿,写个大纲,他们没有,他们也没有准备,完全是直觉,完全是自性智慧的流露,跟阿赖耶完全不相干,要晓得佛经是这样出来的。所以他的东西真,真心流出来,真言,密宗叫真言。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是真言,不是假的,因为什么?他没有通过阿赖耶。通过心意识就不是真言,不是真言是什么?不是真言是妄言。我们细心去体会,你才能渐渐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他是实语,《金刚经》上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如是完全是事实真相,不是自己意思,自己没起心、没动念。所以我们要离心意识,你就懂得佛经上的意思,为什么?跟佛要用一样的心。佛用真心,我们用妄心,怎么讲,怎么读,都不懂,去想它的意思,愈想愈错。
为什么古大德注这个东西注的那么多,都不一样?这就说明古来的祖师大德没成佛,如果要成佛,那就一样了。没有成佛,瞎子摸象。但是他体会到的确实是一部分,没体会错。佛讲的经,一句话里头意思非常圆满、非常丰富,他体会的并没有错,但是不完整。这个注解好处在哪里?集古注的,古来祖师大德注解的大成,让我们每个人的好东西都看到了,有这个好处。统统看到,合起来,印象就比较完整。广学多闻的好处在此地。但是不能有成见,有成见就麻烦了,有成见我们会受其害。没有成见,一律平等来看待的时候,我们能得其利,帮助我们开智慧。
「以慧安立,谛理分明」,没有错误,这叫正见。正知正见,我们要肯定只有佛与法身菩萨有,权教菩萨的正知正见是从大乘里面学来的,跟我们一样,解悟,不是证悟。解悟,我们所得的是局部的,不是圆满的;证悟是圆满的,那是真智慧。解悟,我们是接近真智慧。这是哪些人?四圣法界的,十法界里面的四圣法界。我们没有把阿赖耶放弃,虽然祖师大德常常叮咛嘱咐,离心意识参,我们能离得了吗?离不了。离其粗相,细相离不了,粗重的分别执著我们放下了,还有微细的,微细到极处还有习气,更难断了。阿罗汉见思烦恼的习气要到辟支佛才断掉,他能够脱离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习气带到四圣法界,习气断掉他就证辟支佛果,他就升一级。所以辟支佛才是见思烦恼连习气都断掉。他修什么?他断分别,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分别,知道它是假的,你分别它干什么?分别断掉了,分别是尘沙烦恼,断掉了,他升级,他是菩萨,菩萨没有分别,有习气,就是分别的习气没断,也是尘沙烦恼的习气。尘沙烦恼习气断掉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天台大师称他叫什么?叫相似即佛,很像佛的样子,不是真佛。为什么?阿赖耶没离开,还是用阿赖耶。跟我们一样,我们用阿赖耶用邪了,他们用阿赖耶用得正。为什么用得正?完全依照佛法,依教奉行,他一点都不违背,全做到,这成佛了,十法界里成佛了。
如果更进一步,把无始无明烦恼断掉,无始无明烦恼就是起心动念,我用这个说法大家容易懂。六根在六尘境界里头不起心、不动念,这就是无明烦恼断掉,他离开十法界,他超越了。到哪里去?到一真法界去,就是实报庄严土,十法界没有了,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在《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从初住到等觉,四十一个阶位,都住在实报庄严土,在那里修行。修什么?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诸位要知道,见思烦恼的习气好断,辟支佛就断掉,尘沙烦恼的习气也好断,十法界里面的佛就断掉,可是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难断。你看在实报土,实报土为什么会有四十一个阶级?是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浅深不一样,刚刚到那边去的,带的习气很重,在那边住很久的,习气慢慢就轻了。佛在经上告诉我们,这个习气要什么时候才能断得掉?《华严经》告诉我们,三大阿僧只劫,我们这才恍然大悟。一般人讲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我们以为从现在修,修三大阿僧只劫,不是的,是你真正生到实报庄严土,要经过三大阿僧只劫,你那个无始无明的习气才断干净,才证到究竟果位,就是妙觉果位,这么回事情。换句话说,在十法界里面修行的时间不算,没算进去,算进去之后,无量劫!
这些理明白了,事实真相懂得了,对我们有很大的好处。什么好处?我们对於佛菩萨恭敬心生起来了,知道这个不简单。不能说他是迷信,不能够轻慢他,他比我们高得太多,我们怎么比都比不上他们。不但比不上他们,连初果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我们对他都肃然恭敬,何况法身大士、何况等觉菩萨!我们这个恭敬心生不起来的原因,不了解事实真相。真正了解之后,恭敬心起来了,尊重心起来了,佩服的心起来了,感恩的心起来了,我们才能真正做个好学生,向他学习,我们也就正见建立了。对这个不认识,邪见,我们看东西看错了。八正道头一个,看错了后头就全错了,有正见你才有正思惟。正见,见惑断了,五种见惑断了,正见起来了,五种思惑断了,正思惟才现前,不容易!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