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四五七集) 2011/6/18 台湾高雄 档名:02-039-0457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面,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正慧,真正之慧」。从这里看起,「真者,真实。正者,无邪。离颠倒为正,又契真入实为正。故离虚妄分别、照了真心之智慧,名为正慧」。正慧对我们修学非常重要,大乘之所求的就是真正的智慧。本经世尊为我们说三个真实,真实之际这是讲本体,《华严经》上讲的体、相、用,真实之际是讲体,第二个真实智慧,第三个真实利益。这三样都讲到究竟圆满,无与伦比的稀有,我们要认识。这三样东西都是自性本具的性德,不是从外面来的,一切众生本来就有,只是六道众生迷而不觉,像前面所说的。这几句文都是解释正慧,在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大觉所生的,都称之为正慧,於是正慧有浅深广狭的不同。这一点必须得认识清楚,从外面学得来的都是知识,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是真实智慧。第一个就是清净心,什么人的心清净?阿罗汉清净了。为什么?见思烦恼断了,清净心才现前。由此可知,我们身心不清净,就是因为有见思烦恼。见烦恼里面,佛给我们说,我们有身见,执著这个身是我,放不下。有边见,边见可以说就是偏见,偏在一边,这个见解不正,它妨害我们修行,妨害我们生善,妨害我们得定,妨害我们开智慧。另外的,就是说见取见跟戒取见,这两种我们中国人常常把它合起来,都称它为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未必真对,自以为是。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除这四种之外,另外一种错误的知见,也就是说你对人事物看错了,那叫邪见。这是见烦恼的五种。
思烦恼就是你起心动念你想错了,思想上产生错误这叫思惑。也有五大类,叫贪瞋痴慢疑,这五毒!贪瞋痴慢疑如果是严重的话,对自己的伤害就是病苦、灾难。对我们居住的环境造成的影响,现在人称它作自然灾害,其实不是自然的,是思烦恼所感应得到的。真正明白了,那就像佛菩萨所说的,无一不是自作自受。说它作自然灾害,冤枉了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是健康的,在佛法里面讲,大自然是无比的庄严,它怎么会有灾害?哪有这种道理!大乘经教里面,许多地方把自然解释作本性,真有道理,因为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是能生能现,万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从这些地方启示,利根的人就能够当下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知识,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不能混一而谈。真正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从平等心生的,从大觉心生的。经题上这个「觉」是说大智大觉,如来所证得的,这个心彻底放下了,佛心。清净心是二乘心,声闻、缘觉,平等心是菩萨心,大彻大悟是佛心,都生正慧。真是真实,正是无邪,这个说法容易懂。
下面解释说,「离颠倒为正」,三途六道十法界,可以说都是颠倒,四圣法界也颠倒吗?对,四圣法界在事上看好像没有颠倒,在理上看它颠倒了。为什么?平等觉没有,充其量他只做到清净,平等没做到,正觉没做到。所以他没有能够转识成智,还是用阿赖耶,用得很正。这个原因,是他所学的佛法都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他与伦理、道德相应,不违背因果,与佛陀的教诲相应,他用得正。能断见思,尘沙、无明犹在,也算他是真正智慧。下面这句,「又契真入实为正」,这个境界比前面高。前面离颠倒为正,阿罗汉、辟支佛做到,契真入实阿罗汉没做到,辟支佛也没做到,十法界,向上提升是菩萨、是佛,菩萨跟佛也没做到,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小乘佛,天台称为藏教佛,就是十法界的佛,通教的佛也没见性。契真入实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真是永恒不变,实,决定不是虚伪,所以真实,这个叫真。「离虚妄分别、照了真心之智慧,名为正慧」。法身菩萨的正慧,妙觉如来的正慧,为什么?他离虚妄,虚妄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这是真正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照了真心,照是照见,了是明了,就是明心见性。心现在在哪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一切处一切时它都在。
万事万法是假相,它的体呢?体是真实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这个现象,法身菩萨见到的。大乘经教上说它作如如,法性如、法相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一如。对於这个事实真相,彻底通达明了,叫证得、叫契入。这个智慧是法身大士的智慧,是如来果觉的智慧,是真智慧,我们都有,一切众生也都有。佛说得很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当中还有个分别,说前后,当中就包括在其中,可以省略,细说是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证得。我们现在用的心是虚伪的,阿赖耶是虚伪,六识的分别、七识的执著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从佛的标准上来说,我们今天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因为知识跟智慧来源不一样,听经闻法,广学多闻,听得多、看得多、记得很多,这都属於知识。见闻当中要有悟处,那是智慧。什么叫悟?没有通过思考,没有经过心意识,豁然开悟,一下明白了,这是智慧,这个不是知识。人人都有,现在是迷而不觉,我们非常向往智慧能恢复,德能能恢复,智慧、德能恢复,相好一定跟著就恢复,怎样恢复?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放下。如果不肯放下,永远像现在一般世人一样追求知识,没有智慧。因为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源头不一样,知识可以用思考去研究,智慧不需要。智慧,佛说了,放下思考、放下心意识,智慧就现前。这里有个重要的信息,不能放下,求智慧也变成知识;肯放下的人,求知识都变成智慧。
我们看底下一个名词,「余习。烦恼断后,残余之习气,名为余习。又名残习,或迳名习气」。我们用得多的都讲习气,烦恼容易断,习气不容易,阿罗汉烦恼断了,习气没断。什么是烦恼?贪瞋痴慢疑,阿罗汉都断了,可是贪瞋痴慢疑的习气,阿罗汉没断。什么人断了?辟支佛断了。也就是说,阿罗汉在四圣法界修行修什么?断见思烦恼的习气,见思习气断尽他就升级,升到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比阿罗汉高,思惑的习气没有,但是他有尘沙烦恼,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比执著轻。执著是最严重的,所以执著造成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假的,见思烦恼一断,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就好像你作梦醒过来。醒过来的境界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是这个境界现前,这个境界是净土,清净心所感得的。见思烦恼是严重的染污,见思烦恼一断,心就清净,我们经题上的「清净」就是这个境界。阿罗汉还带著有习气,习气断掉就成为辟支佛,辟支佛再断什么?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掉他就升级,他就称菩萨。菩萨尘沙烦恼断了,有尘沙烦恼的习气,所以菩萨修行就是断尘沙烦恼的习气,就是分别的习气。这个习气断尽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小乘的佛,天台大师说藏教的佛。他可以说是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包括习气都断尽,他还有无明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是什么?起心动念。他还有起心动念,但是没有分别执著,连分别执著的习气都没有,十法界里面最高的。
无始无明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始无明,就是根本无明。这个东西断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离开十法界,四圣法界没有了,所以四圣法界还是个梦中境界。这一下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见到诸佛的报土。你没有成佛,你怎么会见到?只有你成佛才见到。你真成佛了,不是假的,中国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境界跟十法界不一样,跟六道轮回不一样,因为十法界六道是假的,是梦中境界;佛的报土是真的,叫一真法界。佛法里面说真假的定义,凡是无常都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有生有灭。动物,佛说的,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那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永恒不变。实报土里头永恒不变,佛菩萨不变,没有生老病死,生到那个地方是化生;不是像生到那小孩慢慢长大,没这个现象。实报土是化生,生到那里去,看到自己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实报土里面的树木花草永远没有凋谢,实报土里面山河大地永远没有变化,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人,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也就是说,无明、尘沙、见思这三种烦恼统统断尽。但是还有一样,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还在,这最后的,如果有一天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尽,告诉诸位,实报土就不见了。实报土是一时顿现,因为它没有变化,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那个时候,它一时顿灭,忽然就不见。
《般若经》里面,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同居土是六道轮回,方便土是四圣法界,这里面三种现象具足,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有自然现象。实报土里面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它有自然现象。他虽然也现身、现土,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他只有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那个习气不碍事,他们统统转八识成四智。《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识都转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这个境界里没有变化,我们称它作一真。什么道理让这个现象存在?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习气一旦断尽,实报土没有了。《般若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土除外,没讲。由此可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土在内。然后从这个地方,我们细心体会到真实,真实是什么?常寂光是真实,这个不能不知道。因为常寂光里面三种现象都没有,就是物质、精神、自然现象全没有。你看看,实报庄严土,精神跟物质现象没有了,那个自然现象存在。到常寂光净土,连自然现象都不存在,这是真的,纯真无妄,这个里头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但是他要是遇到缘能生能现,他什么现象都能现,他什么都不是,这才是究竟圆满。证到这个境界,《华严经》称为妙觉果佛,这是至高无上,他上面再没有了,到他这就到顶了。
常寂光就是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自己的真如自性,就是宗门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学佛修行最后的归宿在常寂光净土,回归自性,圆满的回归自性,这就是证得妙觉果位。妙觉在什么状况之下现形?《普贤行愿品》里面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缘。众生要念佛,常寂光里面自性佛,我们念他,他就跟我们感应道交,他起感应的时候就现身、就说法。《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讲这桩事情,普贤菩萨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现身、他说法、他度众生,我们要问,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给诸位说,没有,完全没有。如果他要有,他就堕落变成凡夫了。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能办这么多事情,这叫妙用,随缘妙用。这就是说明,自性不是没有作用的,有,体相用具足,起作用的时候,跟十法界众生无二无别,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众生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没有。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才能度得了众生,才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回归自性;如果他有起心动念就完了,那他堕落了。这个妙不可思议,绝妙、神妙!我们凡夫看到,好像他也起心动念,实际上他没有。他那个起心动念纯粹是自然的,他绝对没有意思,完全是众生意念有感,妙觉如来自然有应,这个应是什么?反应。随心应量,这句话讲得太好,随著众生的感自然而应,感的人有心有念,应的人无心无念,这叫妙,真的是妙不可言。
我们在这里就容易体会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时间多长呢?《华严经》上佛说三个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要这么长的时间。但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最长的是这么长的时间,三大阿僧只劫,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不需要这么长,他就成佛。成佛是什么?证得妙觉位,就成佛,回归常寂光。这为什么?因为阿弥陀如来,阿弥陀如来是究竟果位,他是妙觉如来,他不是等觉。妙觉如来示现在实报土,什么身分?等觉的身分示现在实报土,为实报土众生,就这些菩萨们,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经教学。那个讲经不是用言语,不必要做示范,像威仪有则用不著,我们在经典上看到的叫放光,放光里面有表法的意思,法身菩萨他们懂,不用说话的,放光,大众都明白了。其实我们这个世界现前也在放光,我们走到十字街头,你看看那个信号,放绿光就可以通过,放红光就叫你停止,不也在放光吗?我们用得太少,不是常用。实报土里面它的作用全是放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光色,佛放光,菩萨统统知道。我们想像到的,帮助这些菩萨智慧圆满,帮助这些菩萨德相圆满,他的无始无明习气自然就消除掉了。
断烦恼要靠智慧,断习气更是需要智慧,智慧登峰造极是放光,不需要通过言语,不需要通过思考。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对他们没用,他们早就把它抛弃掉。转八识为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是阿弥陀佛在实报土里面教学的状况,往生到极乐世界,虽然在同居土,阿弥陀佛在实报土教学的时候,你也可以去参加,所以极乐世界学习就快了,成就就特别容易,道理在此地。可以说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教学从来没有停止过,不但没有一天停止,可以说是一分一秒都没有停止过。佛是金刚不坏身,菩萨也是金刚不坏身,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他们的学习永远保持精进,在那里才真正看到,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世法善根是不贪、不瞋、不痴,大乘菩萨善根只有一个,勇猛精进,在极乐世界看到,别的地方看不到。这说习气。
我们接著看这边的文,「二乘不能断除余习,唯佛独能断之」。小乘人,这个习气是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大智度论》曰:阿罗汉、辟支佛」,这小乘,「虽破三毒」,三毒是贪瞋痴,也就是说,贪瞋痴他断了,他真放下了,「气分不尽」,这就是习气,习气没断。下面举个比喻,「譬如香在器中」,这个器是香炉,燃香一定在香炉,「香虽去」,这个香烧完变成灰,香不见了,温度没有了,可是「余气故在」,你在香炉那个上面闻一闻还有香的味道,用这个来比喻习气,什么叫习气。「又如草木薪」,这都是过去这些燃料,「火烧烟出」,在六十年前,抗战时期,中日战争时期,七十年前,中国农村大概都是燃烧草木来煮饭,就是中国用的土灶,用这东西做燃料。「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特别我们烧的柴,火烧完之后,柴变成炭,那是什么?确实是火力不足,柴烧完变成炭。炭还可以烧,炭多半是用小的炉子炖东西。在灶里面烧柴,烧成炭再捡出来炉子上用,用这个来比喻。「佛三毒永尽无余」,此地讲的佛是法身菩萨,转八识成四智,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见思烦恼永远断了。「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这个境界很难想像,但是我们今天读它就不难,为什么?核子弹、氢弹爆炸,确实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它的热度是几千度,摄氏几千度连钢铁都不留痕迹,烧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接近火烧须弥山,火烧须弥山就是这个星球坏了,这个星球被火烧掉,烧掉连渣子都没有了。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这烧尽了,这个意思就比喻什么?连习气都没有了。不属於这样的烈火总还有留下一些渣子,没烧掉的,那叫余习。
下面举了几个例子,这是经典里面佛常常讲的,佛经里面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法苑珠林》里头有,《经律异相》里头有。「如舍利弗瞋恚余习」,实在讲这都是菩萨示现,为什么?佛的这些弟子都是古佛再来,他哪有余习!示现作阿罗汉,示现这个习气,不是真的。舍利弗的瞋恚,余习的瞋恚。「难陀淫欲余习,毕陵伽婆蹉慢余习」,这佛在经上常说的,他们的习气,这是表演二乘人。「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这是犯罪的人戴上手镣脚铐,戴的时间久了,现在刑期满了把你放出去,手镣脚铐解除,他走路还是不方便,这是什么?习气,必须经过一段时期慢慢的恢复。「现极乐大士无复余习」,他习气没有,这个余习是什么?见思烦恼的余习、尘沙烦恼的余习没有,无始无明的习气不碍事。不像见思烦恼,见思烦恼的余习它真正碍事,会引起一般人的误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无始无明不会,无始无明的习气,有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表能行至佛之行处」,也就是佛可以做到,他们也能做到,因为他没有余习。「故《魏译》谓彼土诸大士,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魏译》就是康僧铠的本子,说得好,究竟菩萨所行,这个菩萨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具足成就无量功德,无量功德成就世出世间依正庄严。这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是两句经文「深入正慧,无复余习」。
下面这一小科,「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修行五眼,照真达俗」。向下为我们解释「七觉」,三十七道品里面,「七觉,即七觉支,又名七觉分,或七菩提分」,都是讲这桩事情。「觉者,有觉了与觉察之义」,两种意思,了是明了,察是观察,觉是真实智慧,用真实智慧明了它、觉察到它。「觉法分为七种」,所以叫支,「故曰支,或曰分」,七分、七支。「七种之名」,下面列出来,第一个是「念」,第二个是「慧(又名择法)」,第三个「精进」,第四个「轻安」,第五个「喜」,第六个「定」,最后一个「行舍」,行舍就是放下。「此七觉支之义」,下面一桩一桩为我们解释,觉就是佛的意思,佛是印度话,佛陀耶,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觉。觉是什么?觉的体是性,性起作用就是觉,从体上讲觉性,从作用上讲觉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觉,它起作用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作用把它归纳为七大类,叫它做七觉支,或者叫它做七菩提分。
第一个,「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在解释里把这个放在第一,这个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无论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你要有能力辨别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是正是邪,真妄、邪正、是非,你要有能力辨别,你才能行正道,你才不至於搞错了。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这世间,示现八相成道,他所示现的全是正法。与他示现相违背的,那就是邪法,纵然不邪它也有偏。正是不偏不邪,它有标准,绝对的标准是依自性性德,依这个为标准,一定要与性德相应,自性空寂一无所有。我们今天念念著有,错了。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我们把十信比喻作佛教的小学,十住就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等觉是博士班,我们用这个比喻大家好懂。佛法是教育、是教学,确实如是,《佛藏经》里面说得好,这世尊自己说的,「佛子」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你。为什么?你躐等,你不上小学就先念大学,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佛不承认你。佛不许学生躐等,要按部就班,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慢慢向上提升,这是佛教我们的。至於极少数的天才那另当别论,那有一套特殊的教学法,不在这个体制之内。这个体制是教一般的,叫通途,绝大多数的人一定要遵守。
佛教传到中国,隋唐时代,大概六百年,这些祖师大德们分科判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这么多经典,一个人一生学不完,怎么办?把它分科。像现在一个大学,把它分成学院,学院再分成学系,这就方便学习。所以佛教分宗、分派,宗底下有派、派别,大小乘一共十个宗出现,大乘八个宗,小乘两个宗。依《俱舍论》为主修的,这称为俱舍宗;还有是《成实论》,依《成实论》为主修的称为成实宗,小乘两个宗派。学佛必须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到唐朝中叶,也就是说小乘这两个宗派,在中国大概还不到一百年就没有了,没人学了。违不违背世尊的教诲?中国人不会,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就懂得孝亲尊师,佛是老师,怎么会违背老师!为什么不学小乘?祖师大德们发现,小乘所讲的原理原则、修学的方法,跟中国传统圣贤教育非常类似,所以用中国传统的教育代替小乘,做成功了。所以唐朝中叶之后,小乘就没落,到宋朝没有了,现在中国只有八个宗派是大乘,这小乘两个宗派很少人知道,连名字都不晓得,中国人用儒、用道来代替,成绩好,非常可观。这一千五百年来,宗门里面成就的,像《五灯会元》一千七百公案,《景德传灯录》所记载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像惠能大师这个等级,惠能是顿悟,多半人是渐悟,只要开悟,等级都相同,教下大开圆解,合起来最保守的估计,肯定超过三千人。那就是说,在中国这一千五百年当中,有三千尊佛出世,这还得了!净宗除外,如果加上净宗那更可观,净宗念佛往生成就,超过这个十倍都不止。
佛法在中国有这样的成就,实际上超过印度本土就很多了。佛教的衰落是衰落在最近两百年,起源应该是慈禧太后做错了,她掌握政权的时候,对中国传统教育、对佛法轻视了,不重视,所以上行下效,带头的人不重视,下面人就马虎。前一百年还有讲的,但是没有做了,所谓伪君子,能说不能行。满清亡国到今年一百年,后面这一百年连说的人都没有了,所以才导致今天社会的动乱。中国乱了,全世界就乱,中国如果不乱,全世界不至於今天这种动乱。为什么?有个主流存在,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今天主流倒了,倒闭了,全世界没有标准,就全乱了,乱成这个样子。根本原因是什么?人心坏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没有了,人心坏了。所感应的,连整个地球都产生变化,变成什么?变成灾难。这桩事情,佛在经上讲得清楚,我们要多说、要常说,提醒大家。水灾从哪里来的?贪心所感的,有感就有应,山河大地它就有应,贪心水来应。瞋恚火来应,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都是瞋恚所感的;风灾,愚痴所感的;地震,傲慢所感的。还有个怀疑,贪瞋痴慢疑,怀疑更可怕,现在怀疑这个毛病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自己不相信自己,这还得了吗?人没有自信心。根在家庭,父子怀疑、夫妻怀疑、兄弟怀疑、朋友怀疑,对老祖宗怀疑,对圣贤教诲怀疑,对佛菩萨怀疑,没有一样不怀疑。怀疑带给我们是什么?大地松散了,大地松散山会倒下来,地会沉到海底,带来这个灾难。所以没有自然灾害,是我们贪瞋痴慢疑惹的祸,这不能不知道。
今天科学偏重在物质的研究,没有去研究心理。德国普朗克博士告诉我们,这个人是一生研究原子的,研究量子力学的(爱因斯坦大家知道是他的学生),他在论文里面告诉我们,物质是什么?物质的基础是意念,换句话说,物质是从意念变现出来的,这个报告比什么都重要。科学偏向物质,精神这方面疏忽了,这他提出来了,意念是一切物质现象的基础;换句话说,意念能够改变物质。我们贪瞋痴慢疑的这个意念,把整个地球破坏。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回过头来,我们把这个坏的念头改正过来,不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怀疑,这个地球就恢复正常。普朗克这个学说发现的,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我们读到这篇论文,欢喜,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讲的,现在科学家把他的话证明。东京的江本胜博士用水做实验,水是矿物,物质,这是矿物,发现水能看,它会看、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告诉他,任何物质,一粒尘沙、一根汗毛它都会看、都会听,都懂得人的意思。所有一切物质都是活的,现在的术语叫有机体,整个宇宙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统统是有机体。我们人的意念在这里主导,我们的意念善,这个山河大地跟极乐世界就没有两样;我们的人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就会造出许许多多的灾难,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择法觉支就非常重要,我们今天择法是择成负面的、反方向的,我们选择什么?选择以人为本,完全是以自私自利为本,这还得了吗?这个选择错了。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研究所无不是在教竞争,竞争这两个字在中国古典里面找不到。中国几千年教育没有讲到竞争,古老的圣贤教育都教人忍让不争。中国古老的教育很少讲到国家,你看看古籍提到是什么?天下,不是讲国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中国人的心胸多大,佛法讲量大福大,佛菩萨的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东方人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跟外国不一样。竞争,竞争再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今天的战争是核子战争、生化战争,那是毁灭整个地球的战争。所以这种战争没有输赢的,同归於尽,也就是活得不耐烦大家一起死吧,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是人干的吗?是个有智慧的人干的事情吗?
所以汤恩比博士说得好,这英国人,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外国人讲的,孔孟学说是什么?大乘佛法是什么?现在世界这么乱,我们要用最简单的言语、最少的词汇,大家能接受、能欢喜,才能回归到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所以我只提出四个字,孔孟学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论语》上有一句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两个字好!我们取孔孟四个字,「仁」,仁者爱人,爱人就不能杀人;「义」,义者循理,孟子讲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忠」,用心不偏不邪;「恕」,对现在的社会特别重要,一切人所造的罪恶都要饶恕他,不要去追究了。孔子处世的态度,「成事不说」,事情已经做成功别再讲了,做错了也不说;「遂事不谏」,看到他做这个事情肯定会做成功,别劝他,没用,他不会接受;「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情不追究。这样人心就会定下来,在稳定当中来接受圣贤教育,这个社会就有救。以前犯的那些过失是正常的、是应该的,为什么?没有人教,他才会做错事。所以不必去追究,宽大为怀。
大乘的教育也是四个字,「真诚、慈悲」,孔孟跟大乘合起来八个字,这八个字能不能救社会?能;能不能救地球?能,要有真正有影响力的人去推动。这影响力是什么人?我常说的两种人,能毁灭地球,能拯救地球,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一个是媒体的主持人。媒体是什么?媒体天天在教。这是早些年,我跟刘长乐第一次见面,我告诉他的:你们搞媒体,主宰媒体的人,你是要救世界还是要毁灭世界,都在你一念。这个都是属於择法,媒体不是坏东西,它没有善恶,它是工具,你怎么用它。你要是用媒体来教学,来教圣贤之道,来推动宗教教育,那这个媒体好,就救世界了。如果这个媒体的内容,每天就播放杀盗淫妄、暴力色情,你就把这个世界摧毁掉了。这是大事,这不是小事。
择法要有真实智慧,「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这在学佛就特别重要,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真的,没有假的,对我来说,这些东西我怎么选择?我这一生我的程度、我的工作、我的生活环境,没有妨害的,这个法门对我没有妨害,我决定能够修得成功,能够得到修学殊胜的果报,这对我来讲,这个法门是真的。这个法门是好,我的智慧、能力学不到,它太深太广了,我修学它,我这一生的时间白费了,后来得不到效果,这个法门对我就是伪。你要懂得这种选择!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释迦牟尼佛慈悲,他老人家已经替后人说出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你自己不会选择,佛替你选择,佛灭度之后第一个一千年正法,认真持戒就能得定,就能开智慧。像法时期是第二个一千年,人的根性不如过去,修戒律得不到定,不能开悟,佛就教给我们修禅定,禅定成就。佛法传到中国来是佛灭度一千年,也就是正法过去,像法刚刚开始。所以中国的禅风特盛,因为是佛的像法时期,禅的风气遍满全国,你看寺院都叫禅寺。禅的法运也过去了,现在是末法,佛说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净土成就,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行,能成功。修其他法门难,你修禅能得定吗?能开悟吗?你学教,能大开圆解吗?你学密,你能得到三密相应吗?你能即身成佛吗?
真正即身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成佛。所以选择净土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释迦牟尼佛指示的。我们自己没有能力、没有智慧选择,听话,老实、听话、真干还行,这样的人是真实智慧,这一生当中能成就。所以择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用得上。今天我们择法,一定要想到不能专为自己,专门搞自私自利你就迷惑颠倒,你很容易选错法门。你要把心胸扩大,起心动念要为这个地球上苦难众生著想,我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要为正法久住著想。佛是正法,儒也是正法,道也是正法,世界上许多这些大宗教都是正法,它要不是正法不能传这么久,不能拥有这么多的信徒。每个国家地区他们祖宗传下来东西,你细细去学习、去研究,都是正法,为什么?与儒、与佛、与道,它都能贯通。既然是正法,我们就要拥护,我们就要学习,就有使命要把它发扬光大,这在现在的名词叫多元文化。这个意思还没讲完,我们留在下一堂,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五百八十面,第四行第二句看起:
「正慧,真正之慧」。从这里看起,「真者,真实。正者,无邪。离颠倒为正,又契真入实为正。故离虚妄分别、照了真心之智慧,名为正慧」。正慧对我们修学非常重要,大乘之所求的就是真正的智慧。本经世尊为我们说三个真实,真实之际这是讲本体,《华严经》上讲的体、相、用,真实之际是讲体,第二个真实智慧,第三个真实利益。这三样都讲到究竟圆满,无与伦比的稀有,我们要认识。这三样东西都是自性本具的性德,不是从外面来的,一切众生本来就有,只是六道众生迷而不觉,像前面所说的。这几句文都是解释正慧,在本经的经题,清净、平等、大觉所生的,都称之为正慧,於是正慧有浅深广狭的不同。这一点必须得认识清楚,从外面学得来的都是知识,从内心里面发出来的是真实智慧。第一个就是清净心,什么人的心清净?阿罗汉清净了。为什么?见思烦恼断了,清净心才现前。由此可知,我们身心不清净,就是因为有见思烦恼。见烦恼里面,佛给我们说,我们有身见,执著这个身是我,放不下。有边见,边见可以说就是偏见,偏在一边,这个见解不正,它妨害我们修行,妨害我们生善,妨害我们得定,妨害我们开智慧。另外的,就是说见取见跟戒取见,这两种我们中国人常常把它合起来,都称它为成见,某人成见很深,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未必真对,自以为是。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除这四种之外,另外一种错误的知见,也就是说你对人事物看错了,那叫邪见。这是见烦恼的五种。
思烦恼就是你起心动念你想错了,思想上产生错误这叫思惑。也有五大类,叫贪瞋痴慢疑,这五毒!贪瞋痴慢疑如果是严重的话,对自己的伤害就是病苦、灾难。对我们居住的环境造成的影响,现在人称它作自然灾害,其实不是自然的,是思烦恼所感应得到的。真正明白了,那就像佛菩萨所说的,无一不是自作自受。说它作自然灾害,冤枉了大自然,大自然是美好的,大自然是健康的,在佛法里面讲,大自然是无比的庄严,它怎么会有灾害?哪有这种道理!大乘经教里面,许多地方把自然解释作本性,真有道理,因为自性能生万法。自性是能生能现,万法是所生所现,能所是一不是二。从这些地方启示,利根的人就能够当下见性,见性成佛。所以,什么是智慧、什么是知识,我们必须要辨别清楚,不能混一而谈。真正智慧是从清净心生的,从平等心生的,从大觉心生的。经题上这个「觉」是说大智大觉,如来所证得的,这个心彻底放下了,佛心。清净心是二乘心,声闻、缘觉,平等心是菩萨心,大彻大悟是佛心,都生正慧。真是真实,正是无邪,这个说法容易懂。
下面解释说,「离颠倒为正」,三途六道十法界,可以说都是颠倒,四圣法界也颠倒吗?对,四圣法界在事上看好像没有颠倒,在理上看它颠倒了。为什么?平等觉没有,充其量他只做到清净,平等没做到,正觉没做到。所以他没有能够转识成智,还是用阿赖耶,用得很正。这个原因,是他所学的佛法都能够落实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就是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应。从中国传统文化来讲,他与伦理、道德相应,不违背因果,与佛陀的教诲相应,他用得正。能断见思,尘沙、无明犹在,也算他是真正智慧。下面这句,「又契真入实为正」,这个境界比前面高。前面离颠倒为正,阿罗汉、辟支佛做到,契真入实阿罗汉没做到,辟支佛也没做到,十法界,向上提升是菩萨、是佛,菩萨跟佛也没做到,十法界里面的佛是小乘佛,天台称为藏教佛,就是十法界的佛,通教的佛也没见性。契真入实是明心见性,见性成佛。真是永恒不变,实,决定不是虚伪,所以真实,这个叫真。「离虚妄分别、照了真心之智慧,名为正慧」。法身菩萨的正慧,妙觉如来的正慧,为什么?他离虚妄,虚妄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这是真正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照了真心,照是照见,了是明了,就是明心见性。心现在在哪里?无处不是,无时不是,一切处一切时它都在。
万事万法是假相,它的体呢?体是真实的,真妄不二、真妄一如。这个现象,法身菩萨见到的。大乘经教上说它作如如,法性如、法相如,性如其相、相如其性,性相一如。对於这个事实真相,彻底通达明了,叫证得、叫契入。这个智慧是法身大士的智慧,是如来果觉的智慧,是真智慧,我们都有,一切众生也都有。佛说得很好,「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妄想执著当中还有个分别,说前后,当中就包括在其中,可以省略,细说是妄想、分别、执著,不能证得。我们现在用的心是虚伪的,阿赖耶是虚伪,六识的分别、七识的执著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从佛的标准上来说,我们今天只有知识,没有智慧。因为知识跟智慧来源不一样,听经闻法,广学多闻,听得多、看得多、记得很多,这都属於知识。见闻当中要有悟处,那是智慧。什么叫悟?没有通过思考,没有经过心意识,豁然开悟,一下明白了,这是智慧,这个不是知识。人人都有,现在是迷而不觉,我们非常向往智慧能恢复,德能能恢复,智慧、德能恢复,相好一定跟著就恢复,怎样恢复?一个总的原则就是要放下。如果不肯放下,永远像现在一般世人一样追求知识,没有智慧。因为智慧跟知识是两桩事情,源头不一样,知识可以用思考去研究,智慧不需要。智慧,佛说了,放下思考、放下心意识,智慧就现前。这里有个重要的信息,不能放下,求智慧也变成知识;肯放下的人,求知识都变成智慧。
我们看底下一个名词,「余习。烦恼断后,残余之习气,名为余习。又名残习,或迳名习气」。我们用得多的都讲习气,烦恼容易断,习气不容易,阿罗汉烦恼断了,习气没断。什么是烦恼?贪瞋痴慢疑,阿罗汉都断了,可是贪瞋痴慢疑的习气,阿罗汉没断。什么人断了?辟支佛断了。也就是说,阿罗汉在四圣法界修行修什么?断见思烦恼的习气,见思习气断尽他就升级,升到辟支佛。所以辟支佛比阿罗汉高,思惑的习气没有,但是他有尘沙烦恼,尘沙烦恼就是分别,比执著轻。执著是最严重的,所以执著造成六道轮回。见思烦恼断了,六道轮回就没有了,六道轮回是假的,见思烦恼一断,六道轮回就不见了,就好像你作梦醒过来。醒过来的境界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是这个境界现前,这个境界是净土,清净心所感得的。见思烦恼是严重的染污,见思烦恼一断,心就清净,我们经题上的「清净」就是这个境界。阿罗汉还带著有习气,习气断掉就成为辟支佛,辟支佛再断什么?断尘沙烦恼。尘沙烦恼断掉他就升级,他就称菩萨。菩萨尘沙烦恼断了,有尘沙烦恼的习气,所以菩萨修行就是断尘沙烦恼的习气,就是分别的习气。这个习气断尽他就成佛,十法界里面的佛,小乘的佛,天台大师说藏教的佛。他可以说是尘沙烦恼、见思烦恼,包括习气都断尽,他还有无明烦恼没断。无明烦恼是什么?起心动念。他还有起心动念,但是没有分别执著,连分别执著的习气都没有,十法界里面最高的。
无始无明就是我们常常提到的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始无明,就是根本无明。这个东西断了,六根在六尘境界里面真正做到不起心、不动念,他就离开十法界,四圣法界没有了,所以四圣法界还是个梦中境界。这一下醒过来,醒过来是什么境界?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恭喜你,你成佛了,你见到诸佛的报土。你没有成佛,你怎么会见到?只有你成佛才见到。你真成佛了,不是假的,中国禅宗所说的明心见性、见性成佛。这个境界跟十法界不一样,跟六道轮回不一样,因为十法界六道是假的,是梦中境界;佛的报土是真的,叫一真法界。佛法里面说真假的定义,凡是无常都是假的,就不是真的,有生有灭。动物,佛说的,有生老病死,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那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么?永恒不变。实报土里头永恒不变,佛菩萨不变,没有生老病死,生到那个地方是化生;不是像生到那小孩慢慢长大,没这个现象。实报土是化生,生到那里去,看到自己的身相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实报土里面的树木花草永远没有凋谢,实报土里面山河大地永远没有变化,那叫一真法界。一真法界里面的人,妄想分别执著全都放下了,也就是说,无明、尘沙、见思这三种烦恼统统断尽。但是还有一样,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还在,这最后的,如果有一天他无始无明的习气断尽,告诉诸位,实报土就不见了。实报土是一时顿现,因为它没有变化,无始无明烦恼习气断尽那个时候,它一时顿灭,忽然就不见。
《般若经》里面,佛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同居土是六道轮回,方便土是四圣法界,这里面三种现象具足,有物质现象、有精神现象、有自然现象。实报土里面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它有自然现象。他虽然也现身、现土,他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这是不能不知道的。他只有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那个习气不碍事,他们统统转八识成四智。《华严经》上所说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所以一真法界是唯心所现,没有唯识所变,识都转成智,转八识成四智,这个境界里没有变化,我们称它作一真。什么道理让这个现象存在?就是无始无明习气,无始无明习气一旦断尽,实报土没有了。《般若经》上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没有说实报土除外,没讲。由此可知,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实报土在内。然后从这个地方,我们细心体会到真实,真实是什么?常寂光是真实,这个不能不知道。因为常寂光里面三种现象都没有,就是物质、精神、自然现象全没有。你看看,实报庄严土,精神跟物质现象没有了,那个自然现象存在。到常寂光净土,连自然现象都不存在,这是真的,纯真无妄,这个里头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物质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但是他要是遇到缘能生能现,他什么现象都能现,他什么都不是,这才是究竟圆满。证到这个境界,《华严经》称为妙觉果佛,这是至高无上,他上面再没有了,到他这就到顶了。
常寂光就是大般涅盘,大般涅盘就是自己的真如自性,就是宗门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学佛修行最后的归宿在常寂光净土,回归自性,圆满的回归自性,这就是证得妙觉果位。妙觉在什么状况之下现形?《普贤行愿品》里面说,「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就是缘。众生要念佛,常寂光里面自性佛,我们念他,他就跟我们感应道交,他起感应的时候就现身、就说法。《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就是讲这桩事情,普贤菩萨讲「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他现身、他说法、他度众生,我们要问,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有没有分别执著?给诸位说,没有,完全没有。如果他要有,他就堕落变成凡夫了。没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他能办这么多事情,这叫妙用,随缘妙用。这就是说明,自性不是没有作用的,有,体相用具足,起作用的时候,跟十法界众生无二无别,唯一不一样的,就是众生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没有。他没有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他才能度得了众生,才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回归自性;如果他有起心动念就完了,那他堕落了。这个妙不可思议,绝妙、神妙!我们凡夫看到,好像他也起心动念,实际上他没有。他那个起心动念纯粹是自然的,他绝对没有意思,完全是众生意念有感,妙觉如来自然有应,这个应是什么?反应。随心应量,这句话讲得太好,随著众生的感自然而应,感的人有心有念,应的人无心无念,这叫妙,真的是妙不可言。
我们在这里就容易体会到,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时间多长呢?《华严经》上佛说三个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要这么长的时间。但是极乐世界的菩萨,最长的是这么长的时间,三大阿僧只劫,我们有理由相信,绝大多数不需要这么长,他就成佛。成佛是什么?证得妙觉位,就成佛,回归常寂光。这为什么?因为阿弥陀如来,阿弥陀如来是究竟果位,他是妙觉如来,他不是等觉。妙觉如来示现在实报土,什么身分?等觉的身分示现在实报土,为实报土众生,就这些菩萨们,这些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讲经教学。那个讲经不是用言语,不必要做示范,像威仪有则用不著,我们在经典上看到的叫放光,放光里面有表法的意思,法身菩萨他们懂,不用说话的,放光,大众都明白了。其实我们这个世界现前也在放光,我们走到十字街头,你看看那个信号,放绿光就可以通过,放红光就叫你停止,不也在放光吗?我们用得太少,不是常用。实报土里面它的作用全是放光,无量的光明、无量的光色,佛放光,菩萨统统知道。我们想像到的,帮助这些菩萨智慧圆满,帮助这些菩萨德相圆满,他的无始无明习气自然就消除掉了。
断烦恼要靠智慧,断习气更是需要智慧,智慧登峰造极是放光,不需要通过言语,不需要通过思考。所以八识五十一心所对他们没用,他们早就把它抛弃掉。转八识为四智,转阿赖耶为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是阿弥陀佛在实报土里面教学的状况,往生到极乐世界,虽然在同居土,阿弥陀佛在实报土教学的时候,你也可以去参加,所以极乐世界学习就快了,成就就特别容易,道理在此地。可以说只有西方极乐世界教学从来没有停止过,不但没有一天停止,可以说是一分一秒都没有停止过。佛是金刚不坏身,菩萨也是金刚不坏身,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他们的学习永远保持精进,在那里才真正看到,精进是菩萨唯一的善根。世法善根是不贪、不瞋、不痴,大乘菩萨善根只有一个,勇猛精进,在极乐世界看到,别的地方看不到。这说习气。
我们接著看这边的文,「二乘不能断除余习,唯佛独能断之」。小乘人,这个习气是无始无明烦恼的习气。「《大智度论》曰:阿罗汉、辟支佛」,这小乘,「虽破三毒」,三毒是贪瞋痴,也就是说,贪瞋痴他断了,他真放下了,「气分不尽」,这就是习气,习气没断。下面举个比喻,「譬如香在器中」,这个器是香炉,燃香一定在香炉,「香虽去」,这个香烧完变成灰,香不见了,温度没有了,可是「余气故在」,你在香炉那个上面闻一闻还有香的味道,用这个来比喻习气,什么叫习气。「又如草木薪」,这都是过去这些燃料,「火烧烟出」,在六十年前,抗战时期,中日战争时期,七十年前,中国农村大概都是燃烧草木来煮饭,就是中国用的土灶,用这东西做燃料。「火烧烟出,炭灰不尽,火力薄故」。特别我们烧的柴,火烧完之后,柴变成炭,那是什么?确实是火力不足,柴烧完变成炭。炭还可以烧,炭多半是用小的炉子炖东西。在灶里面烧柴,烧成炭再捡出来炉子上用,用这个来比喻。「佛三毒永尽无余」,此地讲的佛是法身菩萨,转八识成四智,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见思烦恼永远断了。「譬如劫尽火烧须弥山,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这个境界很难想像,但是我们今天读它就不难,为什么?核子弹、氢弹爆炸,确实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它的热度是几千度,摄氏几千度连钢铁都不留痕迹,烧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接近火烧须弥山,火烧须弥山就是这个星球坏了,这个星球被火烧掉,烧掉连渣子都没有了。一切地都尽,无烟无炭,这烧尽了,这个意思就比喻什么?连习气都没有了。不属於这样的烈火总还有留下一些渣子,没烧掉的,那叫余习。
下面举了几个例子,这是经典里面佛常常讲的,佛经里面的故事,这些故事在《法苑珠林》里头有,《经律异相》里头有。「如舍利弗瞋恚余习」,实在讲这都是菩萨示现,为什么?佛的这些弟子都是古佛再来,他哪有余习!示现作阿罗汉,示现这个习气,不是真的。舍利弗的瞋恚,余习的瞋恚。「难陀淫欲余习,毕陵伽婆蹉慢余习」,这佛在经上常说的,他们的习气,这是表演二乘人。「譬如人被锁初脱时,行犹不便」,这是犯罪的人戴上手镣脚铐,戴的时间久了,现在刑期满了把你放出去,手镣脚铐解除,他走路还是不方便,这是什么?习气,必须经过一段时期慢慢的恢复。「现极乐大士无复余习」,他习气没有,这个余习是什么?见思烦恼的余习、尘沙烦恼的余习没有,无始无明的习气不碍事。不像见思烦恼,见思烦恼的余习它真正碍事,会引起一般人的误会,造成不良的后果。无始无明不会,无始无明的习气,有的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表能行至佛之行处」,也就是佛可以做到,他们也能做到,因为他没有余习。「故《魏译》谓彼土诸大士,究竟一切菩萨所行,具足成就无量功德」。《魏译》就是康僧铠的本子,说得好,究竟菩萨所行,这个菩萨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具足成就无量功德,无量功德成就世出世间依正庄严。这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这是两句经文「深入正慧,无复余习」。
下面这一小科,「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修行五眼,照真达俗」。向下为我们解释「七觉」,三十七道品里面,「七觉,即七觉支,又名七觉分,或七菩提分」,都是讲这桩事情。「觉者,有觉了与觉察之义」,两种意思,了是明了,察是观察,觉是真实智慧,用真实智慧明了它、觉察到它。「觉法分为七种」,所以叫支,「故曰支,或曰分」,七分、七支。「七种之名」,下面列出来,第一个是「念」,第二个是「慧(又名择法)」,第三个「精进」,第四个「轻安」,第五个「喜」,第六个「定」,最后一个「行舍」,行舍就是放下。「此七觉支之义」,下面一桩一桩为我们解释,觉就是佛的意思,佛是印度话,佛陀耶,翻成中国意思就是觉。觉是什么?觉的体是性,性起作用就是觉,从体上讲觉性,从作用上讲觉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性就是觉,它起作用无量无边,无量无边的作用把它归纳为七大类,叫它做七觉支,或者叫它做七菩提分。
第一个,「择法觉支,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在解释里把这个放在第一,这个意思很深,也非常重要。无论是世间法或出世间法,你要有能力辨别它是真的还是假的,是正是邪,真妄、邪正、是非,你要有能力辨别,你才能行正道,你才不至於搞错了。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现在这世间,示现八相成道,他所示现的全是正法。与他示现相违背的,那就是邪法,纵然不邪它也有偏。正是不偏不邪,它有标准,绝对的标准是依自性性德,依这个为标准,一定要与性德相应,自性空寂一无所有。我们今天念念著有,错了。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我们把十信比喻作佛教的小学,十住就是初中,十行是高中,十回向是大学,十地是研究所,等觉是博士班,我们用这个比喻大家好懂。佛法是教育、是教学,确实如是,《佛藏经》里面说得好,这世尊自己说的,「佛子」是佛弟子,「不先学小乘后学大乘,非佛弟子」,佛不承认你。为什么?你躐等,你不上小学就先念大学,哪有这种道理!所以佛不承认你。佛不许学生躐等,要按部就班,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所慢慢向上提升,这是佛教我们的。至於极少数的天才那另当别论,那有一套特殊的教学法,不在这个体制之内。这个体制是教一般的,叫通途,绝大多数的人一定要遵守。
佛教传到中国,隋唐时代,大概六百年,这些祖师大德们分科判教,世尊四十九年所说这么多经典,一个人一生学不完,怎么办?把它分科。像现在一个大学,把它分成学院,学院再分成学系,这就方便学习。所以佛教分宗、分派,宗底下有派、派别,大小乘一共十个宗出现,大乘八个宗,小乘两个宗。依《俱舍论》为主修的,这称为俱舍宗;还有是《成实论》,依《成实论》为主修的称为成实宗,小乘两个宗派。学佛必须先学小乘,后学大乘,到唐朝中叶,也就是说小乘这两个宗派,在中国大概还不到一百年就没有了,没人学了。违不违背世尊的教诲?中国人不会,为什么?中国自古以来就懂得孝亲尊师,佛是老师,怎么会违背老师!为什么不学小乘?祖师大德们发现,小乘所讲的原理原则、修学的方法,跟中国传统圣贤教育非常类似,所以用中国传统的教育代替小乘,做成功了。所以唐朝中叶之后,小乘就没落,到宋朝没有了,现在中国只有八个宗派是大乘,这小乘两个宗派很少人知道,连名字都不晓得,中国人用儒、用道来代替,成绩好,非常可观。这一千五百年来,宗门里面成就的,像《五灯会元》一千七百公案,《景德传灯录》所记载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像惠能大师这个等级,惠能是顿悟,多半人是渐悟,只要开悟,等级都相同,教下大开圆解,合起来最保守的估计,肯定超过三千人。那就是说,在中国这一千五百年当中,有三千尊佛出世,这还得了!净宗除外,如果加上净宗那更可观,净宗念佛往生成就,超过这个十倍都不止。
佛法在中国有这样的成就,实际上超过印度本土就很多了。佛教的衰落是衰落在最近两百年,起源应该是慈禧太后做错了,她掌握政权的时候,对中国传统教育、对佛法轻视了,不重视,所以上行下效,带头的人不重视,下面人就马虎。前一百年还有讲的,但是没有做了,所谓伪君子,能说不能行。满清亡国到今年一百年,后面这一百年连说的人都没有了,所以才导致今天社会的动乱。中国乱了,全世界就乱,中国如果不乱,全世界不至於今天这种动乱。为什么?有个主流存在,大家有个学习的榜样;今天主流倒了,倒闭了,全世界没有标准,就全乱了,乱成这个样子。根本原因是什么?人心坏了,五伦、五常、四维、八德没有了,人心坏了。所感应的,连整个地球都产生变化,变成什么?变成灾难。这桩事情,佛在经上讲得清楚,我们要多说、要常说,提醒大家。水灾从哪里来的?贪心所感的,有感就有应,山河大地它就有应,贪心水来应。瞋恚火来应,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都是瞋恚所感的;风灾,愚痴所感的;地震,傲慢所感的。还有个怀疑,贪瞋痴慢疑,怀疑更可怕,现在怀疑这个毛病严重,严重到什么程度?自己不相信自己,这还得了吗?人没有自信心。根在家庭,父子怀疑、夫妻怀疑、兄弟怀疑、朋友怀疑,对老祖宗怀疑,对圣贤教诲怀疑,对佛菩萨怀疑,没有一样不怀疑。怀疑带给我们是什么?大地松散了,大地松散山会倒下来,地会沉到海底,带来这个灾难。所以没有自然灾害,是我们贪瞋痴慢疑惹的祸,这不能不知道。
今天科学偏重在物质的研究,没有去研究心理。德国普朗克博士告诉我们,这个人是一生研究原子的,研究量子力学的(爱因斯坦大家知道是他的学生),他在论文里面告诉我们,物质是什么?物质的基础是意念,换句话说,物质是从意念变现出来的,这个报告比什么都重要。科学偏向物质,精神这方面疏忽了,这他提出来了,意念是一切物质现象的基础;换句话说,意念能够改变物质。我们贪瞋痴慢疑的这个意念,把整个地球破坏。知道这个道理,我们回过头来,我们把这个坏的念头改正过来,不贪、不瞋、不痴、不傲慢、不怀疑,这个地球就恢复正常。普朗克这个学说发现的,跟佛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我们读到这篇论文,欢喜,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讲的,现在科学家把他的话证明。东京的江本胜博士用水做实验,水是矿物,物质,这是矿物,发现水能看,它会看、会听,它懂得人的意思。我告诉他,任何物质,一粒尘沙、一根汗毛它都会看、都会听,都懂得人的意思。所有一切物质都是活的,现在的术语叫有机体,整个宇宙树木花草、山河大地统统是有机体。我们人的意念在这里主导,我们的意念善,这个山河大地跟极乐世界就没有两样;我们的人心不善、念头不善、行为不善,就会造出许许多多的灾难,就这么个道理。
所以择法觉支就非常重要,我们今天择法是择成负面的、反方向的,我们选择什么?选择以人为本,完全是以自私自利为本,这还得了吗?这个选择错了。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研究所无不是在教竞争,竞争这两个字在中国古典里面找不到。中国几千年教育没有讲到竞争,古老的圣贤教育都教人忍让不争。中国古老的教育很少讲到国家,你看看古籍提到是什么?天下,不是讲国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天下开太平」。中国人的心胸多大,佛法讲量大福大,佛菩萨的心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东方人教育,中国传统的教育跟外国不一样。竞争,竞争再提升就是斗争,斗争再提升就是战争,今天的战争是核子战争、生化战争,那是毁灭整个地球的战争。所以这种战争没有输赢的,同归於尽,也就是活得不耐烦大家一起死吧,不就是这个意思吗?这是人干的吗?是个有智慧的人干的事情吗?
所以汤恩比博士说得好,这英国人,他说「解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这外国人讲的,孔孟学说是什么?大乘佛法是什么?现在世界这么乱,我们要用最简单的言语、最少的词汇,大家能接受、能欢喜,才能回归到孔孟学说、大乘佛法。所以我只提出四个字,孔孟学说,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论语》上有一句学生对老师的看法,「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两个字好!我们取孔孟四个字,「仁」,仁者爱人,爱人就不能杀人;「义」,义者循理,孟子讲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合情合理合法,这叫义;「忠」,用心不偏不邪;「恕」,对现在的社会特别重要,一切人所造的罪恶都要饶恕他,不要去追究了。孔子处世的态度,「成事不说」,事情已经做成功别再讲了,做错了也不说;「遂事不谏」,看到他做这个事情肯定会做成功,别劝他,没用,他不会接受;「既往不咎」,过去的事情不追究。这样人心就会定下来,在稳定当中来接受圣贤教育,这个社会就有救。以前犯的那些过失是正常的、是应该的,为什么?没有人教,他才会做错事。所以不必去追究,宽大为怀。
大乘的教育也是四个字,「真诚、慈悲」,孔孟跟大乘合起来八个字,这八个字能不能救社会?能;能不能救地球?能,要有真正有影响力的人去推动。这影响力是什么人?我常说的两种人,能毁灭地球,能拯救地球,一个是国家领导人,一个是媒体的主持人。媒体是什么?媒体天天在教。这是早些年,我跟刘长乐第一次见面,我告诉他的:你们搞媒体,主宰媒体的人,你是要救世界还是要毁灭世界,都在你一念。这个都是属於择法,媒体不是坏东西,它没有善恶,它是工具,你怎么用它。你要是用媒体来教学,来教圣贤之道,来推动宗教教育,那这个媒体好,就救世界了。如果这个媒体的内容,每天就播放杀盗淫妄、暴力色情,你就把这个世界摧毁掉了。这是大事,这不是小事。
择法要有真实智慧,「以智慧简择法之真伪」。这在学佛就特别重要,八万四千法门都是真的,没有假的,对我来说,这些东西我怎么选择?我这一生我的程度、我的工作、我的生活环境,没有妨害的,这个法门对我没有妨害,我决定能够修得成功,能够得到修学殊胜的果报,这对我来讲,这个法门是真的。这个法门是好,我的智慧、能力学不到,它太深太广了,我修学它,我这一生的时间白费了,后来得不到效果,这个法门对我就是伪。你要懂得这种选择!我们自己没有能力选择,释迦牟尼佛慈悲,他老人家已经替后人说出一个原则。这个原则说正法时期戒律成就,你自己不会选择,佛替你选择,佛灭度之后第一个一千年正法,认真持戒就能得定,就能开智慧。像法时期是第二个一千年,人的根性不如过去,修戒律得不到定,不能开悟,佛就教给我们修禅定,禅定成就。佛法传到中国来是佛灭度一千年,也就是正法过去,像法刚刚开始。所以中国的禅风特盛,因为是佛的像法时期,禅的风气遍满全国,你看寺院都叫禅寺。禅的法运也过去了,现在是末法,佛说末法时期,末法一万年,净土成就,念阿弥陀佛求生极乐世界这个行,能成功。修其他法门难,你修禅能得定吗?能开悟吗?你学教,能大开圆解吗?你学密,你能得到三密相应吗?你能即身成佛吗?
真正即身成佛,往生极乐世界就成佛。所以选择净土宗,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这是释迦牟尼佛指示的。我们自己没有能力、没有智慧选择,听话,老实、听话、真干还行,这样的人是真实智慧,这一生当中能成就。所以择法在日常生活当中,时时刻刻都用得上。今天我们择法,一定要想到不能专为自己,专门搞自私自利你就迷惑颠倒,你很容易选错法门。你要把心胸扩大,起心动念要为这个地球上苦难众生著想,我用什么方法帮助他,要为正法久住著想。佛是正法,儒也是正法,道也是正法,世界上许多这些大宗教都是正法,它要不是正法不能传这么久,不能拥有这么多的信徒。每个国家地区他们祖宗传下来东西,你细细去学习、去研究,都是正法,为什么?与儒、与佛、与道,它都能贯通。既然是正法,我们就要拥护,我们就要学习,就有使命要把它发扬光大,这在现在的名词叫多元文化。这个意思还没讲完,我们留在下一堂,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