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四集) 2011/5/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39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八十九面,我们从第二行看起:
「唐海东元晓师於《游心安乐道》曰:无量寿经,说三辈因。上辈之中说有五句。一者舍家离欲而作沙门,此显发起正因方便。二者发菩提心,是明正因」。我们前面学习到此地,我们再往下面看,「三者专念彼佛,是明修观」。这观就是念,我们一般人讲观念,我们六道凡夫观念错了,看错了,也念错了,都是观念当中不知道诸法实相,不晓得一切法的真相。头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执著这身是我,从这一错就错到底了,一切都错了。佛在经论上,在在处处都告诉我们,身不是我,修行要从破我执下手。也就是真正了解身不是我,我们就不会为这个身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招来三途地狱的苦报,这真叫冤枉。不能怪别人,是怪自己观念错误,所以要把这个观念修正过来。要相信佛的话是真的,对佛菩萨、对经典千万不要怀疑,怀疑,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可是我们看看这个世间,看看六道里面的众生,哪一个不是执著身是我?统统都是这样的执著。现在我们晓得全都错了,他要能够把这个观念修正过来,他就不在六道,就超越六道了。堕落在六道里面,都是这个错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不可不知道的。
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好比讲我的,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像衣服,大家知道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的,我的衣服,衣服不是我。身有生死,诸位要晓得,我没有生死,什么是我?有很多人认为灵魂是我,灵魂不死,身死了,灵魂在。你看看这本书上所写的,《凯撒军团东征中国之谜》,这是古罗马的一支军队,很庞大,有十万多人,全部死在中国。二千一百年前,他们的灵魂现在还很活跃,附在甘肃一个妇女身上,把他们二千一百年前的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死。他们自己现在知道错了,真错了,受许多的苦难,在鬼道做游魂,就孤魂野鬼,没有地方居住,到处流浪,找不到东西吃。这部书里头写得很好,最后遇到一位菩萨来帮助他,我们想这个菩萨应该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现在这批鬼全都学佛,听说有少数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们念佛了,知道净土法门,知道阿弥陀佛。灵魂是不是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灵魂是一个迷惑颠倒的我,不能说它不是我,但是它迷了,它没有智慧。有智慧就不会迷惑,就不会在六道里再去投胎,再去搞冤冤相报,不会干这个傻事。在佛法里面讲灵性是我,灵魂觉悟了,就不叫灵魂,就叫灵性,灵性是我,灵性不生不灭。惠能大师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向忍和尚的报告,第一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永远没有染污。我们今天讲染污,佛经上后头有个字,「染污意」,也就是说阿赖耶、末那、意识都会有染污,灵性不染污。灵性是真心,是真我;阿赖耶是假的,是妄心,是假我不是真我,所以这个观念很重要。
我们现在要恢复正念,把真我找到,得用什么方法?净宗这个方法非常之妙,就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谁?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佛,他叫阿弥陀佛。是不是真的?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如果从理上来讲,从自性上来讲,阿弥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完全是梵语,印度文,要是把它翻成中国意思,诸位就明白了,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完全照中国字来翻,这个名号是无量觉,无量觉是什么?无量觉是自性。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无量觉。换句话说,所有一切诸佛他的通号、他的总号就叫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是阿弥陀佛,他无量觉!我们也是无量觉,我们现在迷了,我们是迷惑颠倒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完全觉悟的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性相一体,这跟你讲真话了,这个一点不假。所以我们自己要明了,自己要珍惜,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返妄归真,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发心去作佛。跟本经前面阿闍王子,你看多可爱,阿闍王子这一帮人,年轻人,听佛讲西方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他们就发心,个个发心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这一批年轻人起心动念还没有说出来,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佛有他心通,就知道,对他们赞叹,为他们授记。我们今天在这里发心,阿弥陀佛知道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他也给我们授记。我们自己迷惑颠倒,妄心里面充满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虽然赞叹我们,为我们授记,我们没有感觉。我们知道佛肯定赞叹,肯定给我们授记,这个我们不需要怀疑的,只是我们自己业障重,没有感受到。所以修观是真修,真修行。
「四者作诸功德,是明起行。此观及行即为助业」,这是元晓师说的。作诸功德,凡是好事都要做,什么叫好事?利益众生的事情。利益众生一定要想到,众生现前得利益,将来也得利益,来生后世也得利益,这叫真的利益。如果眼前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这就不是真实利益。譬如他今年得财富,这是今生的,得到几百个亿、几千个亿,现在可以享受,死了之后一分钱带不走,说不定来生还要堕落。现前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这是假的,这不是真实利益。诸佛菩萨给众生的利益,他不会给你这一生的利益,实际上是真正给你利益。这一生肉身在,能吃饱、能穿暖,日子平平常常能度过去这就好了,你还要多的干什么?不必要多。这一生就是照顾到你来生后世得大利益,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在极乐世界一生就圆满成佛,这是究竟圆满的利益,这要懂。
在这一生当中,这个生活实在讲苦一点好,佛常常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为什么?因为生活有一点苦,你对於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如果生活过得太舒服,你留恋这个地方,不想到极乐世界去,那你就真的错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榜样,他把物质生活完全放下,释迦佛所有财产都在身上,多少东西?三衣一钵,那是他全部的财产,除这个之外一无所有。吃饭到外面托钵,晚上睡觉树下打个盹,不是过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不是的,一辈子过这个生活。从十九岁出家离开家庭,就过这样的生活,七十九岁圆寂,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一无所有。他作诸功德,他做什么功德?每天讲经教学就是他作诸功德,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大功德!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是真正觉悟来的。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那就得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叫佛事。佛经上讲的佛事,这就叫佛事,佛干的事情,佛的事业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不能不知道。
「元晓师以念佛为助业」,以观、行都是属於助业,「此说未稳」,就是不妥当。「前已於明宗章辩之」,这个地方不再多说了。我们中国古大德,像莲池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念佛是正因,正助双修,这是正修。助修呢?助修还是念佛。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正是定课,课是早晚课诵,课是每天定,规定我一定要念几千遍,这定课。除定课之外,一切时、一切处统统都在念佛,有需要用思考的,你就把念佛放下,你就好好去处理事情;事情处理完毕之后接著就念,这叫散课,就是助念,正助全是念佛,才叫一向专念。那个一是一心专念,也可以说一个方向专念,我一生走的这个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的目标就是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全放下了,不再分别,不再执著,这就对了,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得生,没有不得生的。最后这一条,「五者愿生彼国」,这一共五条,最后这一条是愿,前面四条都是行。「行愿和合,乃得生故」,就决定得生。这个元晓师也讲得不错,元晓是唐朝人,海东是现在的韩国,那个时候到中国来留学亲近善导大师。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上」,上是讲上面,上面这一段。「《起信论》」,这个《起信论》是《无量寿经起信论》,不是《大乘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彭际清居士造的,「以出家为净土正因」,这《起信论》上说的,「元晓师以出家为显发正因之方便」,两种说法大同小异。黄念祖老居士说「后说较稳」,元晓师讲的好像更妥当一点,讲得更好,以出家为显发正因的方便。「若兼究《观经》」,我们参考《观无量寿佛经》,《观经》上「则上三品未言出家,中品上生言修行诸戒,中品中生言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该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九品中唯此二品,确指出家」。有这个文字,其他的七品里面没有提到出家。所以黄念老说元晓师以出家为显发正因的方便,他说这句话说得很妥当。「但本经反之」,《无量寿经》跟《观经》上讲的,恰恰相反,为什么?《观经》九品,前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相当於《无量寿经》讲的上辈,《无量寿经》上辈就讲到出家,《观经》的上三品没有讲到出家,中辈才讲到出家。中辈呢?我们本经,「中辈则谓不能行作沙门」,就是没出家了。所以《无量寿经》上讲的,跟《观经》讲的不一样。
底下这就是说明,「盖以众生机缘无量差异,因地修行万别千殊」,这就是我们讲千差万别,「人人有异,各各不同,概括而粗分辈品,略显位次」。这是一定要晓得,佛是笼统概括而言,没有细说,略显位次。「窃思」,这个窃是黄念老自己谦虚,就是我想「应病与药,随机说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他有对象,《观经》是以韦提希夫人为对象。讲《无量寿经》那就不一样,这个大会里有大比丘一万二千人,有比丘尼五百人,跟《观无量寿佛经》那个场合、因缘完全不相同,佛应机说法,听众根机不一样,佛讲的就不相同。像大夫治病一样,他是什么病得给他开什么药,「故未可拘於一格,死於句下」,我们就完全不能了解佛说法的意思。开经偈上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凡夫习气很重,要研究,要追根究柢,这个态度正不正确?不能说不正确,也不能说你完全正确。为什么?过分的执著就变成障碍,大而化之反而容易开悟。诸葛亮读书,不求甚解,只观其大意,这是他读书的方法。有人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追根到底,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他是不是真的清楚明白?问题很大。到一个阶段自己以为搞清楚、搞明白,他就不能再往前进。如果再往前进,真的一切法其深无底。
任何一法,真正会学的、善学的是要得定、是要开智慧,这叫善学。坚固的执著障碍得定,分别也是障碍得定,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就很容易入定。定中境界现前,好,因为那是现量境界,你亲自看到,你亲自接触到,没有一法不通达明了。古人求学重在开悟,今人求学重在广学多闻,路子走得不一样。古人有智慧,现在人有常识,有知识,有知识没智慧,古人有智慧。智慧里头有知识,知识里头没有智慧,为什么?智慧的心是清净的,知识的心是浮动的、浮躁的,不一样。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知识解决问题后遗症一大堆,很可怕。中国古时候做大事业的人,心清净,智慧决断,所以这事情做得好、做得恰当。现在没有,所以这社会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想得很好,结果做出来之后变样子,这变质;智慧的处理永远不会变,这是智慧跟知识的差别。所以我们学佛要学智慧,一定要得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规矩,守规矩,不要乱来,不要标新立异,遵守古人、佛菩萨的老办法。这个老办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用这个方法成就的,得定开慧。
我们今天想一套新的方法,老方法不要了,新方法试验,试验一百次、一千次都出毛病。那我们就真正想到古人了不起,古人的方法传千年、传万年,永远不变,永远不出毛病。你不遵守他的办法你就会出毛病,为什么?古人的方法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古人的方法是真实智慧。像我们这部经上讲三个真实,这不得了,真实之际就是讲的真如本性,这部经从真如本性里头流出,又回归到真如本性,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这三种真实。你要仍不信,想标新立异,我另外想一个方法,你想不出来,没有这个能力。想出来以为是好方法,做做、做做流弊就出来,问题都出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真搞清楚、搞明白,还是古人对,这不能不佩服。古老的方法,千年万世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不出毛病。这些古圣先贤生天的生天,学佛的成佛了,他不在三恶道。
「窃计无量寿会上」,窃是念老谦虚,就是我计算计算无量寿法会上,「阿难当机,并有大比丘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如是出家大德,皆应上辈往生」。这一点都不错,当年在释迦牟尼佛会下听讲经的这些人,他们肯定都是上辈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且以本经乃净土第一经」,这是古今大德共同肯定的,净宗第一经,「所示乃正宗典范」,典型模范。「出家修行得上辈生,乃合常情」,这是应该的,肯定他们是上辈往生。「佛故契此因缘,而说上辈生者,出家弃欲,而作沙门」,所以佛有这句话。「至於《观经》」,跟这就不一样,「则大异於是」,跟《无量寿经》的缘完全不相同。听众,佛讲《无量寿经》,听众你看看出家比丘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这个法会多殊胜、多庄严,这么多出家人在一起。
《观经》的因缘就是韦提希夫人,她带著她的宫女,是这么一群人,在家人。韦提希夫人遭难,儿子不孝发起政变,要把他父亲政权推翻他做国王,他搞政变。所以这个国王是父亲,韦提希是他母亲,遭遇到家庭这样的变故,苦不堪言,是在这种状况之下求释迦牟尼佛救她。当时在佛左右的,只有阿难跟目犍连,在佛的左右。「释梵诸天,虚空雨花」,这些护法神在空中看到韦提希夫人请法,世尊为他们开示,欢喜散花供养。「会中唯阿难、目连为大权示现之比丘」,我们知道,阿难跟目犍连是大菩萨再来,目犍连久远劫都成佛了,倒驾慈航,在释迦度化众生的会中示现做佛的弟子,表演的是神通第一,阿难表演多闻第一,所以他们示现,「余无出家之众」。「於此会上当机闻法并上辈往生者,主要是韦提希夫人等在家人」。这说得清楚,释迦牟尼佛应机说法,无量寿法会跟《观经》的法会情形完全不一样,「故佛应其机缘,於上品生中皆未言出家」。没出家人,韦提希夫人跟她的一些侍女,带著一些宫女,全都是在家人,没出家人,所以就不说出家。
「又《观经》曰:韦提希与五百侍女」,这人数说出来,说《观经》这个时候,听众就是韦提希夫人带著五百宫女。「闻佛所说」,夫人跟这些宫女听佛说法,「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就是见到极乐世界广大庄严,「得见佛身」,见到阿弥陀佛现身,「及二菩萨」,二菩萨是观音、势至,「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逮就是得到,这很了不起,得到无生忍,这是说韦提希夫人得无生忍。通常得无生忍是七地菩萨,《仁王经》上说的,《仁王经》讲五种忍,无生忍是高阶菩萨所得到,七地菩萨下品无生忍,八地菩萨中品,九地菩萨上品,他们得无生忍。再往上去叫寂灭忍,十地菩萨下品寂灭忍,等觉菩萨中品寂灭忍;妙觉果位就是佛果,成佛了,真正成佛了,上品寂灭忍,清净寂灭。所以无生忍是大菩萨,韦提希夫人证得。五百侍女跟著她一起,她们的善根福德缘分比不上韦提希夫人,这样看起来,韦提希夫人也是再来人,不是凡夫。「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这就是说五百侍女见佛闻法,发无上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悉记,记是为她们授记,完全为这五百侍女授记,「皆当往生」,告诉她们,你们将来个个都会往生。
「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们就得到诸佛菩萨的现前三昧,这是一句笼统的话,为什么?五百人各人根性不齐,所以得三昧不一样,但是统统都得三昧,三昧浅深差别不等。这个时候无量诸天,诸天就是先前在散花的,在供养的,这些诸天他们看到这个状况也发无上道心,无上道心是菩提心,他们也发菩提心。「可见《观经》会上,当机之众纯是大乘根器」,世尊讲《观无量寿佛经》这一会,这些有缘的听众,五百侍女都是大乘根器,为什么?听到大乘法她能信、能解,欢喜接受,发愿往生,这是纯是大乘根器。「又皆是在家发心」,她们这群人里头没出家人,出家人只有释迦牟尼佛跟两位侍者阿难、目犍连,其余的听众全是在家的,在家发心。「如是诸人,定可上辈往生」,诸人就不只韦提希夫人一个人,统统都是上辈往生,上辈往生有三等,上品上生的,上品中生的,上品下生的,都是在这三品里头,上三品。
「且韦提希夫人悟无生法忍於现世,必是上品上生极乐佛土」。她听了当时她就悟无生法忍,什么叫无生法忍?先说这个忍字,忍字在此地当作肯定说,同意佛所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就是无生。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无灭,一切法不生不灭,他能够承认,能够接受,一点怀疑都没有,这叫无生法忍。这个境界就是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惠能大师开悟是这个境界,在五祖会下得无生法忍。所以他说「何期自性本无生灭」,这就是无生法忍,五祖衣钵马上就传给他,他就成为第六代祖师。所以韦提希夫人悟无生法忍於现世,现前,这不是到极乐世界,听佛说法她就得到。跟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闻法,境界完全相同,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是上品上生。「韦提希乃在家妇女,现生得忍,上品往生。足证上辈生者,不限於出家之众」。这个意思就讲通了,讲清楚、讲明白了。「复显净宗妙法破尽规格,至极圆顿,不可思议」。净宗妙就妙在此地,它跟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那个规格跟净宗不相同,净宗确实至极圆顿,至圆极顿,不可思议。
「又《报恩论》中曰:刘遗民三度见佛,衣覆手摩,自当上品,非出家也。」这是东晋时代亲近初祖慧远大师,在中国,东晋慧远大师最初在庐山建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这是中国净土宗第一个道场,现在叫东林寺。刘遗民是念佛堂里面的一员,在家居士,这里头有出家、有在家一百二十三个人,在这里念佛。他们很厉害,进入这个念佛堂就不想出来了,要在这里往生。它外面有个小溪叫虎溪,虎溪为界线,人只能在界线之内,不出界线,大家都发这个心,死心塌地在这里好好的念佛。那个时候只有一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我们知道已经到中国来了,还没有翻成中国文,是梵文,没翻译出来。所以庐山东林莲社只有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翻译得最早,后汉时候就翻译出来,安世高翻的,但这本子失传,《藏经》目录里头有,这本书没有了。刘遗民在这个念佛堂念佛,三次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衣服,披的袈裟,用袈裟把他盖住,盖在刘遗民的身上,阿弥陀佛的手摩他的顶,感应不可思议。三度见佛,衣覆手摩,他往生当然是上品往生,不敢说上品上生,决定在上辈,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肯定他是上辈,「非出家人也」,他在家。
「而凡莲宗诸祖,及维摩、贤护等,一切缁素名德之往生者,可例知矣。」这就总说,凡是净土宗这些历代祖师,这些祖师是被大家公认的。净土宗没有传法,各宗都有传法,一代传一代,有法卷、证书传下去,只有净土宗没有。净土宗的祖师是民选的,这个老师往生了,后人公认他可以称为一代祖师,所以都不是活的时候,死了之后,大家推崇他他是第几代祖师,所以净宗祖师是民选的。不是一代一代承传,不是,民选的,都是往生之后下一代选举,不是在当代。第二代,就唐朝时候,你看从东晋到唐朝这一段时间当中没有第二个,大家就不选了。唐朝又出现一个,善导,他的言行、他的教诲,所教、所传的跟《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或者是《观经》完全相应,大家就说是这一代祖师。你看每一宗祖师都传了几十代,都五、六十代,净土宗才十三代,就十三个。最后这是民国年间印光大师,大家公认他是净宗第十三代祖师。这些祖师往生肯定是上辈。以及佛陀在世的时候维摩居士,「贤护等十六正士」,我们这个经上前面讲的,这十六个正士菩萨全是在家的。这些「一切缁素名德之往生者,可例知矣」,我们能够想像他们肯定都是上辈的。
这底下介绍,「晋代刘遗民,与庐山远公同会念佛者也。往生在远公前」,在慧远大师之前往生。「远公临终,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慧远大师往生,刘遗民跟著佛来迎接,莲社里面先往生的人统统跟佛来了。这个记载绝对不是假的,绝对不是骗人的,你看远公临终的时候,方从定起,在入定,定中出定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这真的,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这见到佛像。我见过一次,不是在定中,是在梦中,七十九岁那年害了一场病,那一场病就是要往生,没走得了。确实看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那么大的相,我看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因为讲《华严经》,讲《华严经》我的礼拜,第一拜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拜本师阿弥陀佛,第三拜是拜本师毗卢遮那佛,拜成习惯,所以那时候看到三尊佛都是身满虚空。最后心里就念著南无观世音菩萨,佛像没有了,观音菩萨像现前,也是身满虚空。我只是注意在看佛菩萨像,背后有人在问我话,他问我就答,我没有回过头,不知道是什么人?问我很多话。我真的是想往生,跟著佛去。当时想到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我的一生都是佛菩萨给我安排的。所以我就回答说,如果佛菩萨还需要我再住几年,也没有关系。这样就醒过来,那个梦不是平常的梦,它太真实了。是在旷野,我躺在草地上看到面前一重一重的山,很像云南的苍山一层一层,但是没有海,苍山前面有洱海,没看到海,前面是非常非常广大的草原,看到这个现象。这是见佛,往生的时候见到佛。
「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这就是七宝莲池,它的水向上流、向下流;我们这个世间的水只向下流,不会向上流。极乐世界的水向上下都流,流的时候有声音,这声音你细听它们都在讲经说法,讲无常、苦、空、无我。「佛告远曰」,阿弥陀佛告诉慧远大师说,「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你看七天之前,佛来告诉他,七天之后佛就来接引。「又见社中先化者」,莲社里面先往生的,有「佛陀耶舍」,这是印度的一个出家人,也参加这个莲社,有「慧持、慧永」,这出家人,「刘遗民」这在家居士,「等」,后头就没有说了,「皆在侧」,都在佛的身边,跟佛一起来接引。「前揖曰」,莲社这些先往生的人,看到慧远大师,都来作揖,都来问讯,说「师早发心,何来之晚」。远公建莲社召集大家一起修行,发心早,怎么这么晚你才到极乐世界?他们都先去了,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刘遗民生前三度见佛,逝后随佛来迎远公,是则居士上品生之又一证例也」。这真的不假,在家居士可以上品上生,善导大师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西方世界三辈九品,完全是为六道凡夫而设的。六道凡夫总在遇缘不同,遇到大凡夫,就是上品上生,上辈往生;小凡夫,那就是中辈往生;恶凡夫,这是下辈往生,下辈往生的这些众生都是造作罪业的。所以造作罪业不怕,也能往生净土,造什么罪业?五逆十恶极重的罪业,那堕阿鼻地狱。你要是遇到善缘,临命终时遇到有人劝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你听了就相信,你就真干,万缘放下真干,一心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这个法门不容易遇到,你看现在全世界将近七十亿人,七十亿人当中多少人能遇到佛法?我想能听到佛,知道有佛,大概七分之一吧,应该有十亿,七十亿有十亿,七分之一,这七分之一的人闻到,知道有佛法。真正接触到佛法的,可能又是十分之一,十亿人就变成一亿人,真正接触到佛法。接触到佛法,佛法有真的有假的,如果接触到假的佛法,那就不起作用。遇到真的佛法,可能十个人当中一个吧,你慢慢递减,一亿人就变成一千万人,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是一千万人,要是遇到净土的,可能又是十分之一,那就变成一百万。这一百万人当中,能够遇到这部经,这个会集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恐怕十万人都不到,你才晓得这个法门之可贵。
因为这个会集本是最近才出来的,民国初年才出来的。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那就更近,这个本子出来大概二十多年,不到三十年。我们在美国联络上了,本子刚刚写出来,带到美国这个本子是油印印的,那种蜡纸它是打字的,油印印的。这个我们有经验,我们经历过这个时代,那一张蜡纸能印多少张?大概可以印到一百二、三十张,往后就不清楚了,就模糊。能印得清楚的话大概一百二十张;换句话说,他流通只有一百二十部。他带了一部到美国去,可能是选著最清楚的,带到美国这一部送给我了。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非常认真看了一遍,所以让同学跟他联系,请教他老人家有没有版权?没有版权,我就印;要有版权,那就算了。他回信告诉我,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所以我们在台湾一次,第一次印了一万本精装,黄念老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前面还加了我们一起合照的照片,非常欢喜,这一万本子海外就流通。现在这个会集本跟这个注解,我的估计,在这个世间流通,可能已经超过五十万册应该有,至少有五十万册在全世界流通,非常稀有难得。
我们再继续看下面这一段,「《华严》中,善财参五十三善知识,在家人实居多数」。真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出家人只有六个,其他全是在家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不同的行业,所以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他代表的是什么?代表就是我们从早到晚,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之前,你所接触广大社会就是五十三参。参学不容易,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弟子,在文殊菩萨会上得到根本智,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文殊会上开悟了。悟后起修,没有开悟之前不能离开老师,开悟之后老师就叫你出去,到处去参学,你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接触,完全开放。没有开悟之前不开放,只能在老师旁边,不可以离开老师。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那是明心见性,心地清净到极处,一念不生;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为什么叫你去参学?参学叫后得智,你参学你就知道无所不知。你接触,一接触就知道,一听就知道,一看就知道,他给我们表现这些。
五十三参头一个,吉祥云比丘,这出家人,五十三参里出家身分只有六个人,前面三个,往后去有三个。吉祥云比丘修什么?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念阿弥陀佛,一期九十天。般舟三昧非常严格,九十天不能睡觉,不能躺下来,可以坐,可以站著,可以走动,九十天日夜不能离开道场,所以很辛苦,普通人受不了。要年轻,精神好、体力好,才能修这个法门,就像闭关一样有人护持,到时候饮食送给你,专念阿弥陀佛。他修这个法门,善财童子去参访他,换句话说,向他学习,头一个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你要问善财童子学哪个法门?他就是学般舟三昧,学念佛法门。菩萨,吉祥云比丘菩萨代表初住,善财是证得初住的地位,才见得到初住菩萨。菩萨给他开示二十一种念佛法门,二十一是圆满的数字,它不代表数目字,代表大圆满,是密宗的圆满。《华严经》的圆满是用十,十代表圆满,数字从一到十代表大圆满;《弥陀经》上用七代表圆满,所以它都不是数目字。你要看成数目字就看错了。七是什么意思?四方、上下、当中就圆满,它取这个意思。
二十一门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换句话说,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这个道理,门门都是念佛法门,不可思议的境界。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一门为主,法门为主,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助修,都是帮助的。如果是禅宗,禅宗这是为主,参禅这是为主,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念佛法门都是助,主跟助就分开了。如果说我们今天研究教,这也是一门,研究教,教是第一,念佛、禅都是助修。一个主,其他都是伴,都是助修,平等!《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无论对哪个法门都要恭敬,都要尊重。跟自己所学的法门决定是一体,你才能契入;你要分别这个高、那个下,就完了,你什么都没学到。不但没有学到,你还造罪业,造什么罪业?谤佛、谤法、谤僧。你批评就是毁谤,你要是毁谤三宝,《戒经》里面讲的无间地狱罪,麻烦可大了。善财五十三参就代表无量无边法门,门门都恭敬,门门都赞叹,门门都放下,他离开、告辞,那就是放下。门门都不能执著,一切法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你全都得到了,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五十三参的表法,是代表大圆满。你看最后表得很有意思,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善财去参访,普贤菩萨给他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表法的意思太明显,头一个念佛法门吉祥云比丘,最后一个带他到极乐世界。
我是读《华严》看到这个,才相信净土,文殊、普贤都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不但自己去,而且还率领著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去,向阿弥陀佛学习,看到这个气象,太伟大了,不能不服。华藏海会就是总一切诸佛的法门,到最后归净土,表这个意思。净宗是第一法门,《无量寿经》是第一经。末法时期修其他的不能成就,不相信你自己试试看,你能不能做到无我?《金刚经》上讲的标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能不能做到?你做不到你就无门可入。你真能做到,你才能入门,小乘证须陀洹,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你入门了。所以真难!这说明在家的实在是多数,出家是少数,佛法是以度在家人为主,不是为出家人。就如同我们世间的学校,出家人身分是什么?老师的身分,教学的老师。哪个学校培养老师?师范大学培养老师,专门培养老师的。可是老师毕业,分在一切学校里头去教化众生。教育一定以社会群众为教化的对象,净宗如是,它是以遍法界虚空界六道苦难众生为教化对象。所以菩萨、声闻附带的,他们要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欢迎,并不拒绝,统统欢迎。所以莲池海会无比的庄严,无比的殊胜。
「密宗中噶居派祖师为居士,因祖师是白衣,故俗称白教」。因为他不是出家人,他是在家居士,他是祖师。「维摩居士乃金粟如来示现」,也是在家居士。「贤护等十六正士均是在家菩萨」,而且是在家证得等觉菩萨,他的地位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是平等的,这十六个人「为本经菩萨众中上首」。这个表法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净土宗是肯定的以在家为主。所以这些在家菩萨是等觉菩萨,「为本经菩萨众中上首。故未可但从出家在家之相,而生分别」。我们对於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出家,出有四种,家也有四种,这四种我们得搞清楚。家的四种,第一种叫田宅之家,就是我们今天讲一般俗家,你有田地,你有房屋,这是你的家,这是世间人的家。佛讲的家还有更重要的意思,第二种是什么?六道是家,轮回是家,田宅之家是小事,轮回之家是大事。再提升,生死是家、烦恼是家,佛讲了这四种。你能出烦恼的家,能出生死的家,能出六道的家,你真出了。单单出你现在的这个田宅之家,你不能够断烦恼,不能够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还在六道搞轮回没出去。家有这四种。凡夫只懂得出田宅之家,出不了六道;小乘人能出见思烦恼之家,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生死还没出。生死有两种,分段生死他出了,变易生死他没出,他还有。变易生死在十法界,那十法界是家。必须得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法界的家出了,到实报土,变易生死没有了,你才真叫出生死之家。
出也有四种,第一种,身出心没出,身是出了,心里还贪恋,把什么?把道场当作是我的家,出了你那个小家,现在搞这个大家,身出心没出。第二种,心出身不出,就是家居士,心出家了,身还在家。第三种,身心都出,那就是我们祖师大德们,释迦如来给我们示现的身心都出。第四种是在家人,身心都不出,这是指什么?在家学佛的,心也没出,身也没出,他修什么?顶多修一点福报,不能往生;往生怎么样?心出身不出,决定往生。所以出有四种,家有四种。这里举本经在序分里面「贤护等十六正士」,都是在家菩萨,做为本经的上首是表法,所以我们不可以「但从出家在家之相,而生分别」。就像章嘉大师早年给我说,「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不要在形式上去分别,要重实质。
「本经谓上辈生者,出家弃欲」。我们晓得,这个出家是心出家,心出身不出,韦提希夫人是心出家。「《观经》上品不言出家。韦提希夫人是在家女人,得上品生。五百侍女亦上品生」。上辈里有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两经并不相违。盖韦提希夫人已是心出家也。例如我国南方以米为主食,北方则以面粉为主食。米麦虽异,但其能作为主食则一也」。用这个来比喻在家、出家。「是故上品往生,心出家之在家人亦能也」,这就是在家居士可不可以提升到上品上生?可能。那个出家人他要身心俱出,才能上品上生;在家人是心出身不出,以心为主,真的心出家,这是上品上生。「次如《观经》中上品、中中品是出家人,《无量寿经》则谓在家人亦可也,两经合参易明真实之义」。《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中上品、中中品,这两品他讲到持戒,持沙弥戒,持比丘戒,这是出家人。所以三辈九品合起来看,每个品位里面都有出家人,都有在家人。到底是出家人多、在家人多?那是要看心,完全在心出家不在乎身。身出不出家实在讲没有多大的关系,最重要是心出家,身心都出是跟社会做一个榜样,做一种表法,用意在此地。为什么?一般人这个身、家很不容易放下,你做个好样子,让他常常看到:你看他都放下了,我为什么没放下?用意在此地,不在别的。
这就是《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第二条,为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叫「威仪有则」,这个样子可以常常启示一般大众。你说在家比较困难,不是不行,行,也行;但出家人很明显,你走出去,人家一看他就想到佛,想到佛教就想到佛,阿赖耶识不就种了一个佛的种子吗?不必说话,一看到形式,就让众生种这个善根。在家怎么样?在家就是带一串念珠,让人家一看,拿一串念珠,这个人学佛的。这是什么?有意无意时时处处接引众生,给众生种下一个金刚种子。这个种子,虽然这一生当中他得不到利益,来生后世再遇到佛法,这个种子就起现行,它就起作用。我们今天遇到佛法起作用,肯发心学,原因是什么?我们过去生中就有人帮助我们种这个种子,我们这一生起作用。我们要懂得,要报恩,我们时时刻刻给别人做种子,让大家阿赖耶里头都有佛法的种子,这附近周边人全都得度了。我们能够把三福、六和把它做出来,摄受力量就太大了。头一个,我们见任何人都打招呼,为什么?亲切之感,这学佛人这样的慈悲,这样的和睦,他就感染了。
人家下车的时候,我们一定九十度的问讯,感人。他看到我们欢喜,这在外国我们都感动邻居,邻居慢慢熟了,熟了就跟我们打招呼,跟我们聊天。头一句问我们:你们干哪个行业的?你们做哪个行业的,为什么你们这么快乐?他很羡慕,他们工作累、苦!他看到我们一天到晚满面笑容。你们很快乐,你们是干哪个行业?我们就可以教他,我们是学佛的。什么叫学佛?学佛就是学智慧、学觉悟,慢慢他就明白了。我们也可以问他,你们要不要福报?福报听不懂,你们要不要财富?要。你们要不要快乐?要。你们要不要长寿?要。我们就是学这个的,我们都得到了。他一定问:你什么方法得到的?慢慢慢慢一步就把他引过来。我们的话是真话,没欺骗他,确确实实极乐世界快乐。修净土修什么?修财富、修快乐、修健康长寿。不要讲佛学名词,讲佛学名词他不懂,这个他就很好懂。怎样得财富?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愈施愈多;法布施得快乐,愈施愈快乐;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只要好好修这三种布施,三种果报很快就现前,真的不是假的,真肯干,真敢干的人,马上就得福报。搞企业家的都喜欢发财,发财到大学念商学院发不了财,为什么?商学院的那些老师个个都是穷教员,收入很有限,他没有能发财,他怎么能教你发财?哪有这种道理?
我在澳洲,有一次,格里菲斯大学商学院大楼建好了,做个启用的典礼,校长邀我去参加,我跟他两个坐在一起。他请了一个美国学者专家,专门研究金融,教金融的,博士学位,很有名的教授来讲演。我跟校长说,我说:他说的是假的。校长愣了,他说:怎么是假的?「他穷教授他没有发财,他要是能教人发财,他应该是亿万富翁才对。他每天还要靠这个薪水过日子,他没有发财,我不相信他的。」校长就愣住了。我说:「我懂得发财的道理,我真发财,你看我每年布施做这些好事至少一千万美金,年年是这样,他不如我,我会教,他不会教。」校长跟我是好朋友,确确实实这都是机会教育。财怎么发的?财是布施发的。他不懂得发财的因,用种种手段,那都是你命中有财;你命中没有财,你用什么手段,你都得不到,你都发不了财。中国人懂得算命,外国人也懂得,你命里有没有财库。所以佛法给我们讲发财的道理、发财的方法,讲得很清楚,真管用。
《观经》里面中上品、中中品是出家人,《无量寿经》在家人,这是念老让我们两经合参。「是故应善体圣心」,这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跟我们讲的,你要懂得它,懂得他的真正意思。「切莫死执文句」,不要执著,读经不要执著文句,听经不要执著言说。「舍家弃欲,应著重於心出家」,无论在家、出家,一定是心出家,「则此两经并无二旨」。这样子这两部经所说的,你就能够圆融,你不会产生矛盾,你会有坚定的信心,不至於产生疑惑,这就对了。所以「舍家弃欲」讲了这么多,主要就是怕经看很多,说法不同,怕产生误会。佛是一个意思,一定要懂得他的意思,开经偈说「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很要紧,不能把意思错解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八十九面,我们从第二行看起:
「唐海东元晓师於《游心安乐道》曰:无量寿经,说三辈因。上辈之中说有五句。一者舍家离欲而作沙门,此显发起正因方便。二者发菩提心,是明正因」。我们前面学习到此地,我们再往下面看,「三者专念彼佛,是明修观」。这观就是念,我们一般人讲观念,我们六道凡夫观念错了,看错了,也念错了,都是观念当中不知道诸法实相,不晓得一切法的真相。头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执著这身是我,从这一错就错到底了,一切都错了。佛在经论上,在在处处都告诉我们,身不是我,修行要从破我执下手。也就是真正了解身不是我,我们就不会为这个身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招来三途地狱的苦报,这真叫冤枉。不能怪别人,是怪自己观念错误,所以要把这个观念修正过来。要相信佛的话是真的,对佛菩萨、对经典千万不要怀疑,怀疑,那我们就大错特错了。可是我们看看这个世间,看看六道里面的众生,哪一个不是执著身是我?统统都是这样的执著。现在我们晓得全都错了,他要能够把这个观念修正过来,他就不在六道,就超越六道了。堕落在六道里面,都是这个错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不可不知道的。
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好比讲我的,是我所有的,不是我。像衣服,大家知道衣服不是我,衣服是我的,我的衣服,衣服不是我。身有生死,诸位要晓得,我没有生死,什么是我?有很多人认为灵魂是我,灵魂不死,身死了,灵魂在。你看看这本书上所写的,《凯撒军团东征中国之谜》,这是古罗马的一支军队,很庞大,有十万多人,全部死在中国。二千一百年前,他们的灵魂现在还很活跃,附在甘肃一个妇女身上,把他们二千一百年前的故事,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死。他们自己现在知道错了,真错了,受许多的苦难,在鬼道做游魂,就孤魂野鬼,没有地方居住,到处流浪,找不到东西吃。这部书里头写得很好,最后遇到一位菩萨来帮助他,我们想这个菩萨应该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现在这批鬼全都学佛,听说有少数人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们念佛了,知道净土法门,知道阿弥陀佛。灵魂是不是我?佛在经上告诉我们,灵魂是一个迷惑颠倒的我,不能说它不是我,但是它迷了,它没有智慧。有智慧就不会迷惑,就不会在六道里再去投胎,再去搞冤冤相报,不会干这个傻事。在佛法里面讲灵性是我,灵魂觉悟了,就不叫灵魂,就叫灵性,灵性是我,灵性不生不灭。惠能大师明心见性,性是什么样子?他向忍和尚的报告,第一个,性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永远没有染污。我们今天讲染污,佛经上后头有个字,「染污意」,也就是说阿赖耶、末那、意识都会有染污,灵性不染污。灵性是真心,是真我;阿赖耶是假的,是妄心,是假我不是真我,所以这个观念很重要。
我们现在要恢复正念,把真我找到,得用什么方法?净宗这个方法非常之妙,就专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谁?经上讲,西方极乐世界有一尊佛,他叫阿弥陀佛。是不是真的?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如果从理上来讲,从自性上来讲,阿弥陀佛就是自己,自己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句名号完全是梵语,印度文,要是把它翻成中国意思,诸位就明白了,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完全照中国字来翻,这个名号是无量觉,无量觉是什么?无量觉是自性。世尊在《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无量觉。换句话说,所有一切诸佛他的通号、他的总号就叫阿弥陀佛。没有一尊佛不是阿弥陀佛,他无量觉!我们也是无量觉,我们现在迷了,我们是迷惑颠倒的阿弥陀佛。西方极乐世界那是完全觉悟的阿弥陀佛,是一不是二,生佛不二,性相一体,这跟你讲真话了,这个一点不假。所以我们自己要明了,自己要珍惜,希望在这一生当中返妄归真,我们这一生当中一定要发心去作佛。跟本经前面阿闍王子,你看多可爱,阿闍王子这一帮人,年轻人,听佛讲西方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他们就发心,个个发心求生净土,到极乐世界成佛,也像阿弥陀佛一样。这一批年轻人起心动念还没有说出来,释迦牟尼佛就知道了,佛有他心通,就知道,对他们赞叹,为他们授记。我们今天在这里发心,阿弥陀佛知道了,本师释迦牟尼佛也知道,他也给我们授记。我们自己迷惑颠倒,妄心里面充满妄想分别执著,所以佛虽然赞叹我们,为我们授记,我们没有感觉。我们知道佛肯定赞叹,肯定给我们授记,这个我们不需要怀疑的,只是我们自己业障重,没有感受到。所以修观是真修,真修行。
「四者作诸功德,是明起行。此观及行即为助业」,这是元晓师说的。作诸功德,凡是好事都要做,什么叫好事?利益众生的事情。利益众生一定要想到,众生现前得利益,将来也得利益,来生后世也得利益,这叫真的利益。如果眼前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这就不是真实利益。譬如他今年得财富,这是今生的,得到几百个亿、几千个亿,现在可以享受,死了之后一分钱带不走,说不定来生还要堕落。现前得利益,来生不得利益,这是假的,这不是真实利益。诸佛菩萨给众生的利益,他不会给你这一生的利益,实际上是真正给你利益。这一生肉身在,能吃饱、能穿暖,日子平平常常能度过去这就好了,你还要多的干什么?不必要多。这一生就是照顾到你来生后世得大利益,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你在极乐世界一生就圆满成佛,这是究竟圆满的利益,这要懂。
在这一生当中,这个生活实在讲苦一点好,佛常常教给我们「以苦为师」,为什么?因为生活有一点苦,你对於这个世间没有留恋。如果生活过得太舒服,你留恋这个地方,不想到极乐世界去,那你就真的错了。所以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榜样,他把物质生活完全放下,释迦佛所有财产都在身上,多少东西?三衣一钵,那是他全部的财产,除这个之外一无所有。吃饭到外面托钵,晚上睡觉树下打个盹,不是过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不是的,一辈子过这个生活。从十九岁出家离开家庭,就过这样的生活,七十九岁圆寂,给我们做出最好的榜样,一无所有。他作诸功德,他做什么功德?每天讲经教学就是他作诸功德,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大功德!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颠倒来的。乐从哪里来的?乐是真正觉悟来的。要帮助众生离苦得乐,那就得教学,教学的目的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叫佛事。佛经上讲的佛事,这就叫佛事,佛干的事情,佛的事业就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这个不能不知道。
「元晓师以念佛为助业」,以观、行都是属於助业,「此说未稳」,就是不妥当。「前已於明宗章辩之」,这个地方不再多说了。我们中国古大德,像莲池大师他老人家所说的,念佛是正因,正助双修,这是正修。助修呢?助修还是念佛。正助全是念佛,正助怎么分?正是定课,课是早晚课诵,课是每天定,规定我一定要念几千遍,这定课。除定课之外,一切时、一切处统统都在念佛,有需要用思考的,你就把念佛放下,你就好好去处理事情;事情处理完毕之后接著就念,这叫散课,就是助念,正助全是念佛,才叫一向专念。那个一是一心专念,也可以说一个方向专念,我一生走的这个路就是西方极乐世界,我的目标就是亲近阿弥陀佛,除此之外全放下了,不再分别,不再执著,这就对了,这个人这一生决定得生,没有不得生的。最后这一条,「五者愿生彼国」,这一共五条,最后这一条是愿,前面四条都是行。「行愿和合,乃得生故」,就决定得生。这个元晓师也讲得不错,元晓是唐朝人,海东是现在的韩国,那个时候到中国来留学亲近善导大师。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上」,上是讲上面,上面这一段。「《起信论》」,这个《起信论》是《无量寿经起信论》,不是《大乘起信论》,《无量寿经起信论》,彭际清居士造的,「以出家为净土正因」,这《起信论》上说的,「元晓师以出家为显发正因之方便」,两种说法大同小异。黄念祖老居士说「后说较稳」,元晓师讲的好像更妥当一点,讲得更好,以出家为显发正因的方便。「若兼究《观经》」,我们参考《观无量寿佛经》,《观经》上「则上三品未言出家,中品上生言修行诸戒,中品中生言若一日一夜持沙弥戒、若一日一夜持具足戒」,「该经」,就是《观无量寿佛经》,「九品中唯此二品,确指出家」。有这个文字,其他的七品里面没有提到出家。所以黄念老说元晓师以出家为显发正因的方便,他说这句话说得很妥当。「但本经反之」,《无量寿经》跟《观经》上讲的,恰恰相反,为什么?《观经》九品,前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相当於《无量寿经》讲的上辈,《无量寿经》上辈就讲到出家,《观经》的上三品没有讲到出家,中辈才讲到出家。中辈呢?我们本经,「中辈则谓不能行作沙门」,就是没出家了。所以《无量寿经》上讲的,跟《观经》讲的不一样。
底下这就是说明,「盖以众生机缘无量差异,因地修行万别千殊」,这就是我们讲千差万别,「人人有异,各各不同,概括而粗分辈品,略显位次」。这是一定要晓得,佛是笼统概括而言,没有细说,略显位次。「窃思」,这个窃是黄念老自己谦虚,就是我想「应病与药,随机说法」。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讲经教学他有对象,《观经》是以韦提希夫人为对象。讲《无量寿经》那就不一样,这个大会里有大比丘一万二千人,有比丘尼五百人,跟《观无量寿佛经》那个场合、因缘完全不相同,佛应机说法,听众根机不一样,佛讲的就不相同。像大夫治病一样,他是什么病得给他开什么药,「故未可拘於一格,死於句下」,我们就完全不能了解佛说法的意思。开经偈上说得好,「愿解如来真实义」。凡夫习气很重,要研究,要追根究柢,这个态度正不正确?不能说不正确,也不能说你完全正确。为什么?过分的执著就变成障碍,大而化之反而容易开悟。诸葛亮读书,不求甚解,只观其大意,这是他读书的方法。有人读书的时候一定要追根到底,把它搞清楚、搞明白,他是不是真的清楚明白?问题很大。到一个阶段自己以为搞清楚、搞明白,他就不能再往前进。如果再往前进,真的一切法其深无底。
任何一法,真正会学的、善学的是要得定、是要开智慧,这叫善学。坚固的执著障碍得定,分别也是障碍得定,能够把分别执著放下就很容易入定。定中境界现前,好,因为那是现量境界,你亲自看到,你亲自接触到,没有一法不通达明了。古人求学重在开悟,今人求学重在广学多闻,路子走得不一样。古人有智慧,现在人有常识,有知识,有知识没智慧,古人有智慧。智慧里头有知识,知识里头没有智慧,为什么?智慧的心是清净的,知识的心是浮动的、浮躁的,不一样。智慧能解决问题,没有后遗症;知识解决问题后遗症一大堆,很可怕。中国古时候做大事业的人,心清净,智慧决断,所以这事情做得好、做得恰当。现在没有,所以这社会乱,什么事情都做不好。想得很好,结果做出来之后变样子,这变质;智慧的处理永远不会变,这是智慧跟知识的差别。所以我们学佛要学智慧,一定要得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戒就是规矩,守规矩,不要乱来,不要标新立异,遵守古人、佛菩萨的老办法。这个老办法,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就用这个方法成就的,得定开慧。
我们今天想一套新的方法,老方法不要了,新方法试验,试验一百次、一千次都出毛病。那我们就真正想到古人了不起,古人的方法传千年、传万年,永远不变,永远不出毛病。你不遵守他的办法你就会出毛病,为什么?古人的方法是从自性里流出来的,古人的方法是真实智慧。像我们这部经上讲三个真实,这不得了,真实之际就是讲的真如本性,这部经从真如本性里头流出,又回归到真如本性,真实智慧、真实的利益,这三种真实。你要仍不信,想标新立异,我另外想一个方法,你想不出来,没有这个能力。想出来以为是好方法,做做、做做流弊就出来,问题都出来,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真搞清楚、搞明白,还是古人对,这不能不佩服。古老的方法,千年万世社会安定,人民幸福,不出毛病。这些古圣先贤生天的生天,学佛的成佛了,他不在三恶道。
「窃计无量寿会上」,窃是念老谦虚,就是我计算计算无量寿法会上,「阿难当机,并有大比丘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如是出家大德,皆应上辈往生」。这一点都不错,当年在释迦牟尼佛会下听讲经的这些人,他们肯定都是上辈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且以本经乃净土第一经」,这是古今大德共同肯定的,净宗第一经,「所示乃正宗典范」,典型模范。「出家修行得上辈生,乃合常情」,这是应该的,肯定他们是上辈往生。「佛故契此因缘,而说上辈生者,出家弃欲,而作沙门」,所以佛有这句话。「至於《观经》」,跟这就不一样,「则大异於是」,跟《无量寿经》的缘完全不相同。听众,佛讲《无量寿经》,听众你看看出家比丘一万二千人,比丘尼五百人,这个法会多殊胜、多庄严,这么多出家人在一起。
《观经》的因缘就是韦提希夫人,她带著她的宫女,是这么一群人,在家人。韦提希夫人遭难,儿子不孝发起政变,要把他父亲政权推翻他做国王,他搞政变。所以这个国王是父亲,韦提希是他母亲,遭遇到家庭这样的变故,苦不堪言,是在这种状况之下求释迦牟尼佛救她。当时在佛左右的,只有阿难跟目犍连,在佛的左右。「释梵诸天,虚空雨花」,这些护法神在空中看到韦提希夫人请法,世尊为他们开示,欢喜散花供养。「会中唯阿难、目连为大权示现之比丘」,我们知道,阿难跟目犍连是大菩萨再来,目犍连久远劫都成佛了,倒驾慈航,在释迦度化众生的会中示现做佛的弟子,表演的是神通第一,阿难表演多闻第一,所以他们示现,「余无出家之众」。「於此会上当机闻法并上辈往生者,主要是韦提希夫人等在家人」。这说得清楚,释迦牟尼佛应机说法,无量寿法会跟《观经》的法会情形完全不一样,「故佛应其机缘,於上品生中皆未言出家」。没出家人,韦提希夫人跟她的一些侍女,带著一些宫女,全都是在家人,没出家人,所以就不说出家。
「又《观经》曰:韦提希与五百侍女」,这人数说出来,说《观经》这个时候,听众就是韦提希夫人带著五百宫女。「闻佛所说」,夫人跟这些宫女听佛说法,「应时即见极乐世界广长之相」,就是见到极乐世界广大庄严,「得见佛身」,见到阿弥陀佛现身,「及二菩萨」,二菩萨是观音、势至,「心生欢喜,叹未曾有,豁然大悟,逮无生忍」。逮就是得到,这很了不起,得到无生忍,这是说韦提希夫人得无生忍。通常得无生忍是七地菩萨,《仁王经》上说的,《仁王经》讲五种忍,无生忍是高阶菩萨所得到,七地菩萨下品无生忍,八地菩萨中品,九地菩萨上品,他们得无生忍。再往上去叫寂灭忍,十地菩萨下品寂灭忍,等觉菩萨中品寂灭忍;妙觉果位就是佛果,成佛了,真正成佛了,上品寂灭忍,清净寂灭。所以无生忍是大菩萨,韦提希夫人证得。五百侍女跟著她一起,她们的善根福德缘分比不上韦提希夫人,这样看起来,韦提希夫人也是再来人,不是凡夫。「五百侍女,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愿生彼国」。这就是说五百侍女见佛闻法,发无上菩提心,愿生彼国。「世尊悉记」,悉记,记是为她们授记,完全为这五百侍女授记,「皆当往生」,告诉她们,你们将来个个都会往生。
「生彼国已,获得诸佛现前三昧,无量诸天,发无上道心」。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们就得到诸佛菩萨的现前三昧,这是一句笼统的话,为什么?五百人各人根性不齐,所以得三昧不一样,但是统统都得三昧,三昧浅深差别不等。这个时候无量诸天,诸天就是先前在散花的,在供养的,这些诸天他们看到这个状况也发无上道心,无上道心是菩提心,他们也发菩提心。「可见《观经》会上,当机之众纯是大乘根器」,世尊讲《观无量寿佛经》这一会,这些有缘的听众,五百侍女都是大乘根器,为什么?听到大乘法她能信、能解,欢喜接受,发愿往生,这是纯是大乘根器。「又皆是在家发心」,她们这群人里头没出家人,出家人只有释迦牟尼佛跟两位侍者阿难、目犍连,其余的听众全是在家的,在家发心。「如是诸人,定可上辈往生」,诸人就不只韦提希夫人一个人,统统都是上辈往生,上辈往生有三等,上品上生的,上品中生的,上品下生的,都是在这三品里头,上三品。
「且韦提希夫人悟无生法忍於现世,必是上品上生极乐佛土」。她听了当时她就悟无生法忍,什么叫无生法忍?先说这个忍字,忍字在此地当作肯定说,同意佛所讲的一切法不生不灭,就是无生。一切法无生,无生就无灭,一切法不生不灭,他能够承认,能够接受,一点怀疑都没有,这叫无生法忍。这个境界就是禅宗里头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惠能大师开悟是这个境界,在五祖会下得无生法忍。所以他说「何期自性本无生灭」,这就是无生法忍,五祖衣钵马上就传给他,他就成为第六代祖师。所以韦提希夫人悟无生法忍於现世,现前,这不是到极乐世界,听佛说法她就得到。跟惠能大师在五祖忍和尚闻法,境界完全相同,她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肯定是上品上生。「韦提希乃在家妇女,现生得忍,上品往生。足证上辈生者,不限於出家之众」。这个意思就讲通了,讲清楚、讲明白了。「复显净宗妙法破尽规格,至极圆顿,不可思议」。净宗妙就妙在此地,它跟其他的八万四千法门不一样,八万四千法门那个规格跟净宗不相同,净宗确实至极圆顿,至圆极顿,不可思议。
「又《报恩论》中曰:刘遗民三度见佛,衣覆手摩,自当上品,非出家也。」这是东晋时代亲近初祖慧远大师,在中国,东晋慧远大师最初在庐山建个念佛堂,东林念佛堂,这是中国净土宗第一个道场,现在叫东林寺。刘遗民是念佛堂里面的一员,在家居士,这里头有出家、有在家一百二十三个人,在这里念佛。他们很厉害,进入这个念佛堂就不想出来了,要在这里往生。它外面有个小溪叫虎溪,虎溪为界线,人只能在界线之内,不出界线,大家都发这个心,死心塌地在这里好好的念佛。那个时候只有一部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我们知道已经到中国来了,还没有翻成中国文,是梵文,没翻译出来。所以庐山东林莲社只有一部经,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翻译得最早,后汉时候就翻译出来,安世高翻的,但这本子失传,《藏经》目录里头有,这本书没有了。刘遗民在这个念佛堂念佛,三次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的衣服,披的袈裟,用袈裟把他盖住,盖在刘遗民的身上,阿弥陀佛的手摩他的顶,感应不可思议。三度见佛,衣覆手摩,他往生当然是上品往生,不敢说上品上生,决定在上辈,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肯定他是上辈,「非出家人也」,他在家。
「而凡莲宗诸祖,及维摩、贤护等,一切缁素名德之往生者,可例知矣。」这就总说,凡是净土宗这些历代祖师,这些祖师是被大家公认的。净土宗没有传法,各宗都有传法,一代传一代,有法卷、证书传下去,只有净土宗没有。净土宗的祖师是民选的,这个老师往生了,后人公认他可以称为一代祖师,所以都不是活的时候,死了之后,大家推崇他他是第几代祖师,所以净宗祖师是民选的。不是一代一代承传,不是,民选的,都是往生之后下一代选举,不是在当代。第二代,就唐朝时候,你看从东晋到唐朝这一段时间当中没有第二个,大家就不选了。唐朝又出现一个,善导,他的言行、他的教诲,所教、所传的跟《无量寿经》、《阿弥陀经》,或者是《观经》完全相应,大家就说是这一代祖师。你看每一宗祖师都传了几十代,都五、六十代,净土宗才十三代,就十三个。最后这是民国年间印光大师,大家公认他是净宗第十三代祖师。这些祖师往生肯定是上辈。以及佛陀在世的时候维摩居士,「贤护等十六正士」,我们这个经上前面讲的,这十六个正士菩萨全是在家的。这些「一切缁素名德之往生者,可例知矣」,我们能够想像他们肯定都是上辈的。
这底下介绍,「晋代刘遗民,与庐山远公同会念佛者也。往生在远公前」,在慧远大师之前往生。「远公临终,方从定起。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慧远大师往生,刘遗民跟著佛来迎接,莲社里面先往生的人统统跟佛来了。这个记载绝对不是假的,绝对不是骗人的,你看远公临终的时候,方从定起,在入定,定中出定见阿弥陀佛身满虚空,这真的,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这见到佛像。我见过一次,不是在定中,是在梦中,七十九岁那年害了一场病,那一场病就是要往生,没走得了。确实看到阿弥陀佛身满虚空那么大的相,我看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因为讲《华严经》,讲《华严经》我的礼拜,第一拜拜本师释迦牟尼佛,第二拜拜本师阿弥陀佛,第三拜是拜本师毗卢遮那佛,拜成习惯,所以那时候看到三尊佛都是身满虚空。最后心里就念著南无观世音菩萨,佛像没有了,观音菩萨像现前,也是身满虚空。我只是注意在看佛菩萨像,背后有人在问我话,他问我就答,我没有回过头,不知道是什么人?问我很多话。我真的是想往生,跟著佛去。当时想到初学佛的时候章嘉大师告诉我:我的一生都是佛菩萨给我安排的。所以我就回答说,如果佛菩萨还需要我再住几年,也没有关系。这样就醒过来,那个梦不是平常的梦,它太真实了。是在旷野,我躺在草地上看到面前一重一重的山,很像云南的苍山一层一层,但是没有海,苍山前面有洱海,没看到海,前面是非常非常广大的草原,看到这个现象。这是见佛,往生的时候见到佛。
「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回注上下,演说苦、空、无常、无我之音」。这就是七宝莲池,它的水向上流、向下流;我们这个世间的水只向下流,不会向上流。极乐世界的水向上下都流,流的时候有声音,这声音你细听它们都在讲经说法,讲无常、苦、空、无我。「佛告远曰」,阿弥陀佛告诉慧远大师说,「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你看七天之前,佛来告诉他,七天之后佛就来接引。「又见社中先化者」,莲社里面先往生的,有「佛陀耶舍」,这是印度的一个出家人,也参加这个莲社,有「慧持、慧永」,这出家人,「刘遗民」这在家居士,「等」,后头就没有说了,「皆在侧」,都在佛的身边,跟佛一起来接引。「前揖曰」,莲社这些先往生的人,看到慧远大师,都来作揖,都来问讯,说「师早发心,何来之晚」。远公建莲社召集大家一起修行,发心早,怎么这么晚你才到极乐世界?他们都先去了,跟著阿弥陀佛一起来接引。「刘遗民生前三度见佛,逝后随佛来迎远公,是则居士上品生之又一证例也」。这真的不假,在家居士可以上品上生,善导大师讲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
西方世界三辈九品,完全是为六道凡夫而设的。六道凡夫总在遇缘不同,遇到大凡夫,就是上品上生,上辈往生;小凡夫,那就是中辈往生;恶凡夫,这是下辈往生,下辈往生的这些众生都是造作罪业的。所以造作罪业不怕,也能往生净土,造什么罪业?五逆十恶极重的罪业,那堕阿鼻地狱。你要是遇到善缘,临命终时遇到有人劝你念佛求生极乐世界,你听了就相信,你就真干,万缘放下真干,一心求生净土,决定得生,这个法门无比的殊胜。这个法门不容易遇到,你看现在全世界将近七十亿人,七十亿人当中多少人能遇到佛法?我想能听到佛,知道有佛,大概七分之一吧,应该有十亿,七十亿有十亿,七分之一,这七分之一的人闻到,知道有佛法。真正接触到佛法的,可能又是十分之一,十亿人就变成一亿人,真正接触到佛法。接触到佛法,佛法有真的有假的,如果接触到假的佛法,那就不起作用。遇到真的佛法,可能十个人当中一个吧,你慢慢递减,一亿人就变成一千万人,十分之一。这十分之一是一千万人,要是遇到净土的,可能又是十分之一,那就变成一百万。这一百万人当中,能够遇到这部经,这个会集本,遇到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恐怕十万人都不到,你才晓得这个法门之可贵。
因为这个会集本是最近才出来的,民国初年才出来的。黄念祖老居士这个注解那就更近,这个本子出来大概二十多年,不到三十年。我们在美国联络上了,本子刚刚写出来,带到美国这个本子是油印印的,那种蜡纸它是打字的,油印印的。这个我们有经验,我们经历过这个时代,那一张蜡纸能印多少张?大概可以印到一百二、三十张,往后就不清楚了,就模糊。能印得清楚的话大概一百二十张;换句话说,他流通只有一百二十部。他带了一部到美国去,可能是选著最清楚的,带到美国这一部送给我了。我看了之后非常欢喜,非常认真看了一遍,所以让同学跟他联系,请教他老人家有没有版权?没有版权,我就印;要有版权,那就算了。他回信告诉我,没有版权,欢迎翻印。所以我们在台湾一次,第一次印了一万本精装,黄念老要我给他写一篇序文,前面还加了我们一起合照的照片,非常欢喜,这一万本子海外就流通。现在这个会集本跟这个注解,我的估计,在这个世间流通,可能已经超过五十万册应该有,至少有五十万册在全世界流通,非常稀有难得。
我们再继续看下面这一段,「《华严》中,善财参五十三善知识,在家人实居多数」。真的,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出家人只有六个,其他全是在家人,男女老少各行各业,这五十三位善知识是代表社会各个阶层,各个不同的行业,所以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都有。他代表的是什么?代表就是我们从早到晚,早晨起床到晚上睡觉之前,你所接触广大社会就是五十三参。参学不容易,善财是文殊菩萨的弟子,在文殊菩萨会上得到根本智,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在文殊会上开悟了。悟后起修,没有开悟之前不能离开老师,开悟之后老师就叫你出去,到处去参学,你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接触,完全开放。没有开悟之前不开放,只能在老师旁边,不可以离开老师。根本智是什么?根本智是无知,般若无知,那是明心见性,心地清净到极处,一念不生;起作用的时候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为什么叫你去参学?参学叫后得智,你参学你就知道无所不知。你接触,一接触就知道,一听就知道,一看就知道,他给我们表现这些。
五十三参头一个,吉祥云比丘,这出家人,五十三参里出家身分只有六个人,前面三个,往后去有三个。吉祥云比丘修什么?修般舟三昧,般舟三昧是专念阿弥陀佛,一期九十天。般舟三昧非常严格,九十天不能睡觉,不能躺下来,可以坐,可以站著,可以走动,九十天日夜不能离开道场,所以很辛苦,普通人受不了。要年轻,精神好、体力好,才能修这个法门,就像闭关一样有人护持,到时候饮食送给你,专念阿弥陀佛。他修这个法门,善财童子去参访他,换句话说,向他学习,头一个中国人常讲「先入为主」,你要问善财童子学哪个法门?他就是学般舟三昧,学念佛法门。菩萨,吉祥云比丘菩萨代表初住,善财是证得初住的地位,才见得到初住菩萨。菩萨给他开示二十一种念佛法门,二十一是圆满的数字,它不代表数目字,代表大圆满,是密宗的圆满。《华严经》的圆满是用十,十代表圆满,数字从一到十代表大圆满;《弥陀经》上用七代表圆满,所以它都不是数目字。你要看成数目字就看错了。七是什么意思?四方、上下、当中就圆满,它取这个意思。
二十一门展开就是无量无边的法门;换句话说,没有一个法门不是念佛法门。《华严经》上说「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就这个道理,门门都是念佛法门,不可思议的境界。法门平等,无有高下,这一门为主,法门为主,八万四千法门都是助修,都是帮助的。如果是禅宗,禅宗这是为主,参禅这是为主,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念佛法门都是助,主跟助就分开了。如果说我们今天研究教,这也是一门,研究教,教是第一,念佛、禅都是助修。一个主,其他都是伴,都是助修,平等!《金刚经》上说得很好,「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所以无论对哪个法门都要恭敬,都要尊重。跟自己所学的法门决定是一体,你才能契入;你要分别这个高、那个下,就完了,你什么都没学到。不但没有学到,你还造罪业,造什么罪业?谤佛、谤法、谤僧。你批评就是毁谤,你要是毁谤三宝,《戒经》里面讲的无间地狱罪,麻烦可大了。善财五十三参就代表无量无边法门,门门都恭敬,门门都赞叹,门门都放下,他离开、告辞,那就是放下。门门都不能执著,一切法门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起心、没有动念,你全都得到了,真正不可思议。所以五十三参的表法,是代表大圆满。你看最后表得很有意思,第五十三普贤菩萨,善财去参访,普贤菩萨给他说十大愿王导归极乐,这个表法的意思太明显,头一个念佛法门吉祥云比丘,最后一个带他到极乐世界。
我是读《华严》看到这个,才相信净土,文殊、普贤都是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不但自己去,而且还率领著华藏海会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统统到极乐世界,去拜阿弥陀佛去,向阿弥陀佛学习,看到这个气象,太伟大了,不能不服。华藏海会就是总一切诸佛的法门,到最后归净土,表这个意思。净宗是第一法门,《无量寿经》是第一经。末法时期修其他的不能成就,不相信你自己试试看,你能不能做到无我?《金刚经》上讲的标准,「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能不能做到?你做不到你就无门可入。你真能做到,你才能入门,小乘证须陀洹,大乘圆教初信位的菩萨,你入门了。所以真难!这说明在家的实在是多数,出家是少数,佛法是以度在家人为主,不是为出家人。就如同我们世间的学校,出家人身分是什么?老师的身分,教学的老师。哪个学校培养老师?师范大学培养老师,专门培养老师的。可是老师毕业,分在一切学校里头去教化众生。教育一定以社会群众为教化的对象,净宗如是,它是以遍法界虚空界六道苦难众生为教化对象。所以菩萨、声闻附带的,他们要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欢迎,并不拒绝,统统欢迎。所以莲池海会无比的庄严,无比的殊胜。
「密宗中噶居派祖师为居士,因祖师是白衣,故俗称白教」。因为他不是出家人,他是在家居士,他是祖师。「维摩居士乃金粟如来示现」,也是在家居士。「贤护等十六正士均是在家菩萨」,而且是在家证得等觉菩萨,他的地位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是平等的,这十六个人「为本经菩萨众中上首」。这个表法的意思,我们一定要懂得,净土宗是肯定的以在家为主。所以这些在家菩萨是等觉菩萨,「为本经菩萨众中上首。故未可但从出家在家之相,而生分别」。我们对於佛在经论上常常讲的出家,出有四种,家也有四种,这四种我们得搞清楚。家的四种,第一种叫田宅之家,就是我们今天讲一般俗家,你有田地,你有房屋,这是你的家,这是世间人的家。佛讲的家还有更重要的意思,第二种是什么?六道是家,轮回是家,田宅之家是小事,轮回之家是大事。再提升,生死是家、烦恼是家,佛讲了这四种。你能出烦恼的家,能出生死的家,能出六道的家,你真出了。单单出你现在的这个田宅之家,你不能够断烦恼,不能够了生死,不能出三界,还在六道搞轮回没出去。家有这四种。凡夫只懂得出田宅之家,出不了六道;小乘人能出见思烦恼之家,证阿罗汉果,超越六道,生死还没出。生死有两种,分段生死他出了,变易生死他没出,他还有。变易生死在十法界,那十法界是家。必须得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十法界的家出了,到实报土,变易生死没有了,你才真叫出生死之家。
出也有四种,第一种,身出心没出,身是出了,心里还贪恋,把什么?把道场当作是我的家,出了你那个小家,现在搞这个大家,身出心没出。第二种,心出身不出,就是家居士,心出家了,身还在家。第三种,身心都出,那就是我们祖师大德们,释迦如来给我们示现的身心都出。第四种是在家人,身心都不出,这是指什么?在家学佛的,心也没出,身也没出,他修什么?顶多修一点福报,不能往生;往生怎么样?心出身不出,决定往生。所以出有四种,家有四种。这里举本经在序分里面「贤护等十六正士」,都是在家菩萨,做为本经的上首是表法,所以我们不可以「但从出家在家之相,而生分别」。就像章嘉大师早年给我说,「佛法重实质不重形式」,不要在形式上去分别,要重实质。
「本经谓上辈生者,出家弃欲」。我们晓得,这个出家是心出家,心出身不出,韦提希夫人是心出家。「《观经》上品不言出家。韦提希夫人是在家女人,得上品生。五百侍女亦上品生」。上辈里有三品,上品上生,上品中生,上品下生。「两经并不相违。盖韦提希夫人已是心出家也。例如我国南方以米为主食,北方则以面粉为主食。米麦虽异,但其能作为主食则一也」。用这个来比喻在家、出家。「是故上品往生,心出家之在家人亦能也」,这就是在家居士可不可以提升到上品上生?可能。那个出家人他要身心俱出,才能上品上生;在家人是心出身不出,以心为主,真的心出家,这是上品上生。「次如《观经》中上品、中中品是出家人,《无量寿经》则谓在家人亦可也,两经合参易明真实之义」。《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中上品、中中品,这两品他讲到持戒,持沙弥戒,持比丘戒,这是出家人。所以三辈九品合起来看,每个品位里面都有出家人,都有在家人。到底是出家人多、在家人多?那是要看心,完全在心出家不在乎身。身出不出家实在讲没有多大的关系,最重要是心出家,身心都出是跟社会做一个榜样,做一种表法,用意在此地。为什么?一般人这个身、家很不容易放下,你做个好样子,让他常常看到:你看他都放下了,我为什么没放下?用意在此地,不在别的。
这就是《还源观》里面讲的四德,第二条,为社会大众做个好榜样,叫「威仪有则」,这个样子可以常常启示一般大众。你说在家比较困难,不是不行,行,也行;但出家人很明显,你走出去,人家一看他就想到佛,想到佛教就想到佛,阿赖耶识不就种了一个佛的种子吗?不必说话,一看到形式,就让众生种这个善根。在家怎么样?在家就是带一串念珠,让人家一看,拿一串念珠,这个人学佛的。这是什么?有意无意时时处处接引众生,给众生种下一个金刚种子。这个种子,虽然这一生当中他得不到利益,来生后世再遇到佛法,这个种子就起现行,它就起作用。我们今天遇到佛法起作用,肯发心学,原因是什么?我们过去生中就有人帮助我们种这个种子,我们这一生起作用。我们要懂得,要报恩,我们时时刻刻给别人做种子,让大家阿赖耶里头都有佛法的种子,这附近周边人全都得度了。我们能够把三福、六和把它做出来,摄受力量就太大了。头一个,我们见任何人都打招呼,为什么?亲切之感,这学佛人这样的慈悲,这样的和睦,他就感染了。
人家下车的时候,我们一定九十度的问讯,感人。他看到我们欢喜,这在外国我们都感动邻居,邻居慢慢熟了,熟了就跟我们打招呼,跟我们聊天。头一句问我们:你们干哪个行业的?你们做哪个行业的,为什么你们这么快乐?他很羡慕,他们工作累、苦!他看到我们一天到晚满面笑容。你们很快乐,你们是干哪个行业?我们就可以教他,我们是学佛的。什么叫学佛?学佛就是学智慧、学觉悟,慢慢他就明白了。我们也可以问他,你们要不要福报?福报听不懂,你们要不要财富?要。你们要不要快乐?要。你们要不要长寿?要。我们就是学这个的,我们都得到了。他一定问:你什么方法得到的?慢慢慢慢一步就把他引过来。我们的话是真话,没欺骗他,确确实实极乐世界快乐。修净土修什么?修财富、修快乐、修健康长寿。不要讲佛学名词,讲佛学名词他不懂,这个他就很好懂。怎样得财富?布施,财布施得财富,愈施愈多;法布施得快乐,愈施愈快乐;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你只要好好修这三种布施,三种果报很快就现前,真的不是假的,真肯干,真敢干的人,马上就得福报。搞企业家的都喜欢发财,发财到大学念商学院发不了财,为什么?商学院的那些老师个个都是穷教员,收入很有限,他没有能发财,他怎么能教你发财?哪有这种道理?
我在澳洲,有一次,格里菲斯大学商学院大楼建好了,做个启用的典礼,校长邀我去参加,我跟他两个坐在一起。他请了一个美国学者专家,专门研究金融,教金融的,博士学位,很有名的教授来讲演。我跟校长说,我说:他说的是假的。校长愣了,他说:怎么是假的?「他穷教授他没有发财,他要是能教人发财,他应该是亿万富翁才对。他每天还要靠这个薪水过日子,他没有发财,我不相信他的。」校长就愣住了。我说:「我懂得发财的道理,我真发财,你看我每年布施做这些好事至少一千万美金,年年是这样,他不如我,我会教,他不会教。」校长跟我是好朋友,确确实实这都是机会教育。财怎么发的?财是布施发的。他不懂得发财的因,用种种手段,那都是你命中有财;你命中没有财,你用什么手段,你都得不到,你都发不了财。中国人懂得算命,外国人也懂得,你命里有没有财库。所以佛法给我们讲发财的道理、发财的方法,讲得很清楚,真管用。
《观经》里面中上品、中中品是出家人,《无量寿经》在家人,这是念老让我们两经合参。「是故应善体圣心」,这是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跟我们讲的,你要懂得它,懂得他的真正意思。「切莫死执文句」,不要执著,读经不要执著文句,听经不要执著言说。「舍家弃欲,应著重於心出家」,无论在家、出家,一定是心出家,「则此两经并无二旨」。这样子这两部经所说的,你就能够圆融,你不会产生矛盾,你会有坚定的信心,不至於产生疑惑,这就对了。所以「舍家弃欲」讲了这么多,主要就是怕经看很多,说法不同,怕产生误会。佛是一个意思,一定要懂得他的意思,开经偈说「愿解如来真实义」,这句话很要紧,不能把意思错解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