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净土大经解演义 - (第三九三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九三集)  2011/5/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393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八十七面,倒数第七行,从当中看起:

  「是故善导师曰」,从这里看起,「三辈九品,总是为佛去世后五浊凡夫也。末二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可见忧恼凡夫,一登彼土,悉皆身真金色,妙相如佛,圆满具足」,从这里看起。这一段文,前面虽然讲过,它是一个段落。在这一段里面,念老引用古来的祖师大德,一再说明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确确实实是阿弥陀佛为了接引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所以西方世界这个三辈九品我们人人都有分。这跟古大德所说的不一样,古大德认为上辈是地上菩萨才能够证得,中辈、下辈节节往下降。善导大师是广引经论,批评古人所说的这个不妥当,它确实是为凡夫。所以他讲,遇大心凡夫,这就生上辈往生。什么叫大凡夫?心量大,起心动念都能够为广大苦难众生著想,这是大凡夫。小凡夫呢?是为自己著想,为自己一家著想,为自己的亲人著想,这是小凡夫。下辈往生的,是造恶业的凡夫,造了五逆十恶,临终遇到善友劝导他,他能接受,能信、能解,就能真干,这是下辈往生。所以三辈九品我们统统有分,这个观念非常非常重要,显示出净土的殊胜,弥陀愿力不可思议。

  这里讲得很清楚,特别是末后两句,「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平等证得的法身。这不是靠自己断惑证真,完全是承蒙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佛要不加持,那就不妙,这一加持,皆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往生则已,下下品往生也是阿惟越致菩萨。往生到极乐世界,自己的身体跟阿弥陀佛一样,紫磨真金色身,相貌跟阿弥陀佛一样,妙相如佛。像《观经》上所说,阿弥陀佛身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都有八万四千随形好,我们没法子想像,这不可思议。显示出极乐世界无比的殊胜,妙相如佛,圆满具足。

  下面更说,「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这是说明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花开见佛,身心立刻就清净,智慧现前,慈悲心也现前,自觉觉他,成就圆满,也像佛一样。十法界一切诸佛如来的六道凡夫,与你有缘的,这一句话要记住,「佛不度无缘众生」,与你有缘的,无论是有善缘、有恶缘,反正与你有缘,有缘他遇到苦难的时候,他在那里求助,希望佛菩萨加持他、保佑他,这个意念你立刻就知道。你要是在极乐世界的话立刻就知道,你就能够现身去帮助他,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你得大自在。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有这种能力,所以自度度他。

  这些都是「阿弥陀佛,威神力故」,大力,「本愿力故」,大愿,「满足愿故」,满力,「明了」是大智,「坚固」是大德,「究竟」是大行,佛以这些智慧威德加持你,你才有能力像佛一样去普度六道苦难众生。「故能令长夜」,这个长夜就是轮回。人堕落在轮回里面,如果遇不到净宗法门,想脱离轮回太难太难了,生生世世无量劫来搞轮回生死。得佛本愿威力的加持,你有能力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帮助他们「智慧清净」,帮助他们「身心如佛」。「由是可见,此土大心凡夫,蒙佛加被,上辈往生,得无生忍,又何足异。」这是非常肯定的,我们能做得到,应该努力修学。世间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为什么不认真修学、去真干?

  「法藏比丘以偈颂愿」,下面以偈子来颂愿,「首句即是我建超世志」,建是建立,「此正超世之处。安得守十方之常规,以论极乐之品位?」所以极乐品位非常的特殊,他不是靠自力,他完全靠他力。自力,就是刚才讲的,只是心量大小。能够真正关怀一切苦难众生,能够舍己为人,这就是大心凡夫,大心凡夫修行往生就有机会得上辈的三品,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所以我们应当要发愿,应当像佛菩萨一样关怀苦难众生,对苦难众生、造作罪业的众生,不要嫌弃,也不需要责备他,他们非常可怜。造作罪业,果报都在地狱,你想到地狱有多苦。他为什么造作罪业?他没有人教他,这个不能不知道。《无量寿经》佛讲得很好,「先人不善」,他的父母不知道,祖父母也不知道,曾祖父母也不知道,甚至於到高祖父母也不知道。

  在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丢掉一、二百年了。从前清慈禧太后的时候,她就疏忽了、忽略了,不重视了。以后每况愈下,清朝亡国,到了民国,佛教就衰到低谷了。虽然还有学佛的人,但是佛究竟是什么没人懂,也就是真正懂得佛法的人不多了。民国初年讲经弘法的法师只不过十几个人而已。到我这一代,我在年轻的时候,二十几岁的时候,弘法利生的人就太少了,十个不到,在全中国。我学佛六十年,到今天呢?今天更少了,今天可能是五个都找不到了。所以一般人无知,造作罪业应该要原谅他、要宽恕他,希望他们能够觉悟、能够回头,能够好好的学习,这就对了。

  我们再看下面这一段,「又《无量寿经钞》曰:憬兴明许三辈九品,凡夫往生。故彼释云:一、凡小往生。二、大圣往生。言凡小者,指三辈。」这句话非常重要,凡夫、小乘这些人往生,在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地位?有上辈、有中辈、有下辈。三辈就是《观经》上讲的九品。「又《游心安乐道》曰:又四十八愿,初先为一切凡夫,后兼为三乘圣人。」第一句话重要,初是第一,先为一切凡夫,这是弥陀的本心,是弥陀的本愿,我们应该要知道。后才兼为三乘圣人,三乘是声闻、缘觉、菩萨,那是附带的。真正的用意是为六道凡夫。「故知净土宗意,本为凡夫,兼为圣人。」我们读到这个地方,要知恩报恩,如果没有阿弥陀佛,没有净宗法门,我们根本就不可能有任何成就。别说是大成就,最小的成就是小乘须陀洹果,初果;大乘,《华严经》上讲的十信位的菩萨初信位,这大乘,大乘初信,小乘是初果,我们能做得到吗?说实在的话,根本就不可能。为什么?这是小小圣,这最起码的,佛在经上跟我们讲得很清楚,必须要断三界八十八品见惑,这能断得了吗?八十八品见惑,在大乘经里面佛菩萨通常把它归纳为五大类,就是见思烦恼见烦恼五大类。第一个身见,谁能破得了?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了,有人能做到吗?就像《金刚经》前半部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四相破了,四相才破是小乘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真入门了。

  我们在最近,应该有三十年,常常劝勉同学,我们得真干。我劝大家一起「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讲这十六个字。这已经很不容易做到了,有没有到初信位?没有,只到门口,到初信、到初果的门口,没进去,给你带到门口。进去呢?进去,我这个标准不行,要用佛的标准,佛的标准就是要破见惑。真的放下我见了,知道身不是我,身是什么?身是我所有的,就像衣服一样,衣服不是我的,是我所有的。身不是我,什么是我?灵性是我,佛家讲的真如本性是我。明心见性,那你是把真我找到了。这个真我还没找到,只是知道这个,这不是我。明心见性才算把真我找到,真我找到,你就成佛了。菩萨有时候还没找到真我,佛找到了。不是没有我,大乘教里头常说「常乐我净」四德,法身有,般若有,解脱有,法身有常乐我净,般若有常乐我净,解脱有常乐我净,怎么会没有我?只是,不但六道凡夫迷了,不知道,四圣法界也不知道,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也没找到。所以你就知道它真难,它真不容易。

  我身见破了之后,还得破边见。边见是什么?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立。我们总是跟别人对立,跟事对立,跟一切万物都对立。我你他,就对立了。这也是错误的见解。事实真相是什么?事实真相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物跟我是一体。所以菩萨道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没条件,慈悲是爱,无条件的爱。爱自己,爱众生,爱树木花草,爱山河大地,爱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跟我是一体,怎么会有对立?对立是错误。这第二个是边见。第三个,我们中国人讲成见。成见是什么?自以为是。这里头两大类,因上的成见叫戒取见,果上的成见叫见取见,这两种都属於成见,错误,自以为是,事实不如是。最后一种叫邪见,不属於前面四种的错误的看法、错误的见解统统包括在这一类。换句话说,小乘须陀洹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本事,他的知见很正,他不是邪知邪见,他知见很正。但是烦恼有,烦恼没断清楚,见思烦恼,见烦恼断了,思没有断。断见惑容易,断思惑非常难,思惑是藕断丝连,不容易断掉。思惑是思想,错误的思想,什么?贪瞋痴慢疑。这个五种思想上的错误断掉,他就证阿罗汉果,得清净心。我们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清净心他得到,他证阿罗汉果。

  我们今天一品烦恼都没断,见思烦恼都在,还是执著身是我,能不能往生?能,叫带业往生。只有这一门,八万四千法门里头统统没有,没有带业的,都是断惑证真,所以它难。这个法门跟八万四千法门比较,那就容易太多了。可是,容易它还是有条件,条件是什么?这个见惑你要有能力把它伏住,没断。伏住什么?虽有,它不起作用,这才能往生。用什么东西来伏?用这一句名号来伏,所以这名号方法不可思议!这法子太妙,让我们起心动念都念阿弥陀佛。念头才起,古人讲「不怕念起,只怕觉迟」,你觉悟得快,念头才起,不管是善念是恶念,第二个念头就换成阿弥陀佛,让我们心里在一切时、一切处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养成这个习惯。念头一起就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跟西方极乐世界相应。你看,我们的善念跟三善道相应,我们恶念就跟三恶道相应。我们念念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在六道的善道里没有,恶道里也没有,他哪里有?西方极乐世界有,你只跟他相应,你决定到极乐世界。念佛往生是这么个道理,总得要搞清楚、搞明白。

  这一句阿弥陀佛念成功了,什么叫念成功?不念的时候它也起来,念的时候有阿弥陀佛,不念也有阿弥陀佛,熟了,熟透了,把其他这一切烦恼知见慢慢生疏了、远了。想事的时候,特别是在痛苦、灾难的时候,第一念就是阿弥陀佛,这就成功。四十八愿第十八愿,临命终时一念、十念都能往生极乐世界,所以这个念佛要紧!我们这一生当中大事因缘是什么?是念佛,除念佛之外全是小事,都不是要紧的事情。最极要紧的事情就是念佛,劝人念佛。真念成功了,对自己有很大的好处。好处是什么?自己身心健康,你就不会生病。病从哪里生起?佛给我们讲,病毒的根本就是贪瞋痴慢疑五毒。我们心里有五毒,所以外面才容易感染病菌,那是外缘。心里要是没有五毒,外面什么样的病毒都没有办法侵入你。我们现在讲免疫力,你有很强的免疫力,什么样的病毒到你这来都没事,都不起作用。为什么?你身心健康。这是对自己的好处。还有一个大好处,不但自己得利益,别人也得利益,你居住这个地方没有灾难。为什么?中国古人常说,「福人居福地,福地福人居」,你修行,修到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把你的妄念统统伏住,那你是大有福报之人,人间天上福报第一,你住在这个地方,这个地区不遭灾难。换句话说,这一地区的人民都享你的福。这个事情能不干吗?这不能不干。

  念佛,一定要像个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念念帮助一切苦难众生,帮助他们破迷开悟,帮助他们离苦得乐,帮助他们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一生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我们这一生当中有这样殊胜的缘分,真难得!你要能够真正相信,真正愿意到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修行成就,圆满的成就,成就之后,你像阿弥陀佛一样,普度虚空法界忧苦众生。后面这一句,兼为圣人,圣人也得要度,苦难众生优先,他太苦了,他优先。菩萨听到这个法门,念佛求往生,好,阿罗汉遇到这个法门,辟支佛遇到这个法门,也发心求生净土,都好,这附带的,主要是对六道里面的罪苦众生。

  「更据本品」,我们这个地方的经文,「开口便道曰: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经中三辈,只是十方之诸天人民」,诸天人民是六道众生,没有讲到菩萨、声闻,你看这个经文多清楚。「故知三辈所指,首在凡夫。但经中亦兼为圣人」。我们凡夫对这个经教决定不能怀疑,如果怀疑,吃亏的是自己,自己这个亏可吃大了。为什么?把我们在这一生成佛的机会错过。我们在这一生可以成佛,决定能成佛,这是多么稀有难逢。兼为圣人,下面「菩萨往生品」里面,「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这是说明十方世界诸菩萨众念佛往生的人多!太多太多了,说他的名字穷劫都说不尽,就是无量劫都说不尽,你说极乐世界的菩萨有多少。

  经文里面,我们前面读到,「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到这个地方才讲到经文头一句,「舍家弃欲,而作沙门」,上辈要舍家。舍家是什么?出家。「弃欲,离欲也」,一定把情欲放下。为什么?情欲是六道轮回的起因。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就是众生的情深、欲望多,这个世界就变成六道轮回。你问他,为什么会变成六道轮回?这个是佛在大乘经上常说的「境随心转」,外面境界随著心转。由此可知,情欲是造成六道形相的第一个因素,只要有情有欲,六道就会出现。如果情跟欲没有了,断掉了,给诸位说,六道就没有了。情欲要是伏住,没断,你还在六道,但是你就不在欲界,你到色界去了。由此可知,情欲的严重,这个东西不放下,欲界很苦!色界天比欲界就殊胜太多太多了,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不可以不知道的,这不是个好东西。可是世间人贪恋,没有人愿意放下,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无始劫来我们就被这桩事情堕落在六道轮回,这一生遇到大乘、遇到净宗,才明白这桩事情,才知道无量劫来在六道里受这么多苦、受这么多的难,都是为了这两个字。明白之后,我们就得真的把它放下,真放下就叫做出家。所以出家,不一定出形式的家,这个后面念老都讲到。

  「而作沙门」,沙门就是修行的人,「为僧也」。「《毗婆沙论》云:家是烦恼因缘。夫出家者,为灭垢累,故宜远离也。」家,有家就有烦恼。所以家这一个字,中国的文字好,它是智慧的符号,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家。我们把这个家字用篆字来写,你就很清楚,一看就晓得它什么意思。上面这个盖,用篆字写,就像一个房屋、房子一样,像画的一个房子一样。房子里面是什么?是一头小猪。代表什么?代表迷惑颠倒,是这个意思。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你虽然不知道它怎么念法,可是你看它的形状,你能懂得它的意思。这个小房子里头是一个小猪。所以这个字不是一个好字样,不是一桩好事,老祖宗用这一种符号就是时时刻刻提醒我们,家不可以留恋,留恋就永远离不开六道轮回,真的是烦恼因缘。出家呢?出家是为灭,垢是染污,累是累赘、烦恼。换句话说,是为灭烦恼,所以远离这个家。远离,最重要的是心里远离,事没有关系。事是什么?事事无碍。最碍事的就是念头,你心上有,事上出家了心上还有,那没有出家,可能造业更严重。反而不如在家学佛的居士,他真的把家放下了,真的不染污了,高明。

  佛法里面讲家,有田宅之家,有烦恼之家,有生死之家,有轮回之家,你出哪个家?田宅之家,这是我们现在一般人的,这个不重要,要出烦恼家,要出生死家,这个出家的意思就深了。出也有四种:第一种「身出心不出」,身出家,心里还天天念著家,念著家亲眷属放不下,身出了心没出,没用处。第二种「心出身不出」,在家修行的居士,他真出了。为什么?他心出了,身虽然有,他心里没有,这高!第三种「身心都出」,这是真正出家人,标准的出家人。第四种「身心都不出」,这是在家不学佛的,或者学佛的时候对家还是非常留恋,造业的凡夫。所以家有四种,出也有四种。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给我们表演的,他是身心俱出,佛,证得极果。还有一个在家居士,维摩居士,维摩居士表现的是心出身不出,他也成佛。这是告诉我们,身出不出没关系,最重要是心,在家居士能成菩萨、能成佛。

  世尊当年在世,两尊佛同时出现在世间,一个在家佛,一个出家佛。你们去读《维摩经》,你看看维摩居士讲经教学,释迦牟尼佛派他的弟子去听经,舍利弗,世尊座下智慧第一,目犍连神通第一,派这些弟子们去听维摩居士讲经,见到维摩居士,顶礼三拜,右绕三匝,那个恭敬礼节跟对释迦牟尼佛一样。所以佛法是师道,师道老师第一大。不能说这个老师是出家的,大师,我们见到他就要恭敬;这老师是居士,我们就降一等,心就轻慢了,错了,完全错了,根本就不懂。在家居士修行证果,跟出家菩萨没有两样。换句话说,修行到底是应该出家、应该在家?各人缘分不相同,没有障碍。像这些道理现在都没人讲了。

  佛门里面称呼称和尚,称和尚,关系可不同了,和尚不是随便称的。和尚是梵语,印度话,意思是什么?亲教师。我所学习的这个法,这个老师他亲自传给我的,他是我的亲教师,用印度话讲,他是我的和尚。诸位就晓得,我的和尚是谁?李炳南老居士,他是我的和尚,我跟他十年,大乘经教、净宗法门都是他传给我的。出家,有剃度的和尚,有受戒的和尚,有戒和尚、有剃度和尚,那都是结缘的,叫「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和尚里面最尊重的,第一大的,就叫传法的和尚。我们这一生能不能成就跟他关系最大,跟剃度师关系不大,跟传戒师关系也不大,最大的就是直接指导我们修行这个老师,这个老师第一大,佛门叫法子,叫传法。这些常识我们都必须要知道的,佛法是真正讲你修行的成就。所以出家这个意思很深。

  「又玄恽师云:出家造恶极难,如陆地行船。在家起过即易,如海中泛舟。」这个是玄恽法师他说的,为什么?出家的环境好,这个道场古人所谓依众靠众,真修真干,有善知识领导,古时候是这样的。现在一般道场没有了,为什么?不研究经教了,佛教一百八十度的变质。一定要晓得,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一生是教学,你要真正了解,你就晓得,佛法不是宗教,它是教育。释迦牟尼佛三十岁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就开始教学。三十岁开始教学,七十九岁圆寂的,从开悟到圆寂四十九年,没有一天中断过,他是一个好老师,真正的标准老师。我们在经典上没有看到释迦牟尼佛哪天放了假。我们看很多宗教经典,有礼拜日,放一天假,释迦牟尼佛没有放过假,天天教学,逢年过节也没有放假。

  我们就晓得,佛法在世间,他干的是什么?教化众生。教化两个字好!如果说教学,教学是因,没果,教化两个字有因有果。教是教学,化是学生接受教化之后变化气质,果出现了。有转恶为善的,有转邪为正,有转迷为悟,有转凡成圣,这化!所以教化两个字好。所以佛法要用现代这个名词来说,它是一种多元文化教育,或者我们说多元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是个教育家,他本身的表现是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教学不收学费,而且教学平等,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管你信什么宗教,你都可以来学。所以佛的弟子当中,有很多是不同宗教里面的传教师,乃至於宗教里面的主持人,都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跟释迦牟尼佛学智慧,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是我们不能不知道的。佛法里头绝对找不到迷信,无论什么事情,它都会给你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所以在过去道场里面,要想作恶,难。同样一个道理,极乐世界都是修行人,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教学没有一天停止过。那个世界很特殊,人的正报身体是法性身,不是血肉之身。他们的依报,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也是法性,法性体、法性土。所以那个地方看不到变化的现象,人活上一万岁还是年轻人,没改变,永远年轻,永远不老,永远不衰。这个世界美好,人不需要饮食,你看我们的饮食多麻烦,极乐世界不需要饮食。极乐世界的人不需要睡眠。极乐世界没有夜晚,光明世界,每一个人身放光,我们自己身放光,佛也放光,每一个人都放光,树木花草放光,山河大地放光,没有一样东西不放光,光明世界,所以它不需要日月,不需要灯。所以他们的学习没有中断。我们这里不行,我们这里吃饭中断了,睡觉中断了,所以学习难。他们学习没有中断的,你就能想像得到,他学习多么快。

  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想动个恶念、造个坏事,没机会,西方极乐世界贪瞋痴慢疑生不起来,纵然你有这个习气,生不起来。为什么?我们这个世界的人贪财,西方极乐世界没人贪财,金银珠宝没人要。黄金拿来,你看铺马路的,像我们这里柏油,我们这里有没有人把柏油挖几块放在家里当宝贝?没有。为什么?太多了。所以极乐世界的黄金没人要,珠宝没人要。珠宝是什么?建筑材料,盖房子、盖东西建筑材料,没人要。翡翠,绿色的玉,透明的,这是玉里最珍贵的。极乐世界翡翠是什么?是大地,它大地不是泥沙,是翡翠;换句话说,我们这个地方的翡翠在极乐世界是泥土。你就想那个世界的富贵,那个世界的福报。居住的房屋,你心里想什么样子,它就变成什么样子,不需要设计,不要施工,随念就在面前,不想要了,它就没有,也不要拆除,干干净净,一尘不染。你说这个世界到哪去找?

  我们在这个世界,大的房子我不敢住。你要问为什么?我说那不是人住房子,是房子住人,你要侍候房子,你要去打扫,不累死你?在这个世界,住房子愈小愈好,为什么?容易收拾,几分钟就干净俐落,住得很舒服。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关系,再大的房子它不需要收拾,不需要打扫,一尘不染。极乐世界没有你需要做的事情,衣服穿久了要换洗,你想换,已经换成新的了。旧的呢?旧的不见了,不需要操一点心。全心全力都在道上,都在学习上。遍法界虚空界,像这样学习的环境也找不到第二家,只有阿弥陀佛独家有,这能不去吗?

  我们跟阿弥陀佛的缘可深了,怎么知道的?因为你天天念他,天天想他,这个缘可就深了。我们冷静的反省就知道了,我们念诸佛菩萨名号,哪一个名号念得最多?阿弥陀佛。我们学习经典,哪一个经典我们学习的时间、用的心力时间用得最多?净土五经。这就说明了,我们跟阿弥陀佛的缘多深。我们这个地方才发心,真正想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那边注册了,名字已经登记了。登记在哪里?登记在莲花上,七宝池中就长一朵莲花,莲花上就有你的名字,就登记、注册了。将来我们到极乐世界去,阿弥陀佛就拿这朵莲花来接引你。我们这里念佛功夫愈念得勤,花就愈大。所以极乐世界,你从来看不到东西有变异,只有七宝池中莲花它会变,慢慢会变大,光色愈变愈好。如果退心,不学了,改学别的法门,这莲花就枯死,就没有了。你一动念就有,不动念它就没有了。所以极乐世界看到这个东西有生有灭就是莲花,除莲花之外,所有万事万物都是不生不灭。

  法师在此地说,出家修道容易,在家修道很难。为什么?在家很容易造业。造业就是什么?贪瞋痴慢疑,这是恶业。「又出家修道易为,如海中泛舟。在家修福甚难,如陆地行船。然有心出家而身不出家,身出家而心不出家等。今身心俱出家,故云舍家弃欲。」经文上这个地方讲的舍家弃欲,著重在心。欲望要降低,众生很多欲望,从哪里来的?都从身。为什么?要保养这个身。要保养这个身,不能不为这个身操心,这就造很多业了。这个事情错了吗?说真的,是错了;说假的,没错。怎么说真的错了?他对於宇宙人生的道理没有搞清楚,如果真搞清楚,他养生之道就不要靠物质,会比物质更好,那是什么?念头!这佛讲得太多了,一切法从心想生。如果你心里全是阿弥陀佛,你的身慢慢就变成金刚不坏身,你的色相不像阿弥陀佛那个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至少三十二相八十种好会现前。需不需要营养?一点点食物就够了。

  你看出家人,自古以来,修行人吃什么东西?佛陀在世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佛教传到中国来,中国出家人一个菜,汤跟菜在一起。你看寺庙里头从前,现在没有了,过堂吃饭。斋堂,斋是日中一食,这叫斋,吃饭叫大锅菜,这是佛门的规矩。佛门融万法为一体,穿衣服,衣服的颜色,这个衣服,这叫袈裟,这是正色,佛门里面的正色。是什么颜色?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染成一起,这个就是所有的色都在这里头。避免世间的正色,世间正色是红黄蓝白黑五色,佛不穿,佛穿杂色的,五种颜色汇在一起。吃饭也是的,这一碗饭,饭跟菜和在一起。这什么味道?酸甜苦辣咸融在一起。混在一起叫袈裟,所以穿衣服这个是袈裟色,吃饭是袈裟味,就一个菜,没有好多好多样摆在那里,那世间法。所以出家人简单。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在家人,没出家,他过出家人生活,他日中一食。我跟他十年,我看得很清楚。没有人照顾他,九十岁都没有人照顾,还是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九十五岁的时候,他才准许两个年轻人照顾他。说明什么?说明他身体好,他自己能干。吃饭,就是一个锅,锅就是碗,带把子的,叫带把子的,你们看到是锅。量,不大,就正好他一餐饭吃的,就这个锅。他山东济南人,喜欢吃面食。每天面条,放一点点青菜,一、二片豆腐,从生火下锅到吃完了,打扫干净了,干干净净,半个小时,不浪费时间。不要好多碗,洗那么多,多麻烦,就一个,锅也是它,碗也是它,真自在。

  可是老人非常慈悲,不像一般持戒的人那么样的执著,老师一点都不执著。你晚上请他吃饭,他去,他就陪你。我那个时候也有点怀疑,老师就告诉我,人家现在是他工作繁忙,他只有晚上才能陪你,才能想陪陪你,想向你请教,那你晚上要不去,他机会就没有了。为了要度众生,要帮助他,晚上请吃饭的时候,老师也去,也会吃一点点,陪大家。但是讲开示、讲话的多,吃东西吃得很少。有时候他晚上有应酬,他带我一道去,我坐在他旁边,听他老人家怎样帮助众生破迷开悟,那些善巧方便,我们就跟著学。这晚上吃饭是什么?是上课,是教学,在佛法里面这叫开戒,这不是破戒,叫开缘。有这种机会,特殊的机会,你不能放弃。我要持戒,我不能去,你要迁就我。现在人怎么可能?迁就我,机会就没有了。所以老师真的是无尽的慈悲,通权达变,一点都不呆板,不固执。跟我讲戒律,戒律有开遮持犯,一定要懂,你不懂你不能持戒。不懂,那就死在戒条之下,错了。

  所以我们有信心,一点怀疑都没有,身心健康,一天吃一餐,随便吃什么。托钵,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他不生病。心到清净的时候,所有一切不干净的食物到你面前,你那个念头就把它变清净了。清净心,怎么会接受染污?都变成清净了。所以我能体会到,释迦牟尼佛沿门托钵,人家供养他的,那都是醍醐上味,最好的味道。为什么?到他口里就变了,就变成是菩提上味。境随心转,饭菜是境界,到我嘴里它就转变了。我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对这桩事情就不怀疑了。所以生活随缘多自在。一定要挑剔,那就很痛苦、很操心了,这心不清净。随缘,心是清净的。所以这个清净称作妙用,随缘妙用,就是它不障碍你清净心,不但不障碍,成就你的清净心,这个道理深。

  「一切众生由爱渴故」,渴是比喻,好像我们渴了想喝水。这个毛病是什么?这就是个爱字。众生有爱,所以有身。头一个爱你的身,从这个里面去起许许多多的烦恼。「由幻身故,因有国土」,才有依报环境。这桩事情,《妄尽还源观》上讲得明白,「显一体,起二用」。我从哪里来的?我就是从爱欲来的。你看最初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没有原因,所以叫无始无明。无始是什么?没有开始,没有过去,没有未来,当下一念。现在当下一念我们也搞清楚了,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就是一弹指的三十二亿百千念分之一,那个叫一念,那就叫当下一念。这一念不觉,就出现无明。无明是什么?阿赖耶。阿赖耶是造物主,我们的身体、虚空法界都是阿赖耶变的。虚空法界跟自己本来就是一体,永远是一体,是你妄想分别执著,你认为不是一体,错了,佛菩萨知道是一体,所以从一体起二用。

  这就知道凡夫就是因为爱,正报就是末那识,末那识里面佛给我们讲「四大烦恼常相随」,叫无始无明。第一个身见,我见,执著,没有我,执著有个我,错了,我见。第二个我爱,我爱是贪。我慢,我傲慢,傲慢是瞋恚。我痴,是愚痴。你看贪瞋痴。四大烦恼常相随,同时起来的,跟这个我见同时起来的,这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众生不知道,执著阿赖耶识是我。因为有这个执著,它就会现一个幻身。这个身是什么?物质现象,末那识的相分。我,贪瞋痴,是末那识的见分。末那识的自体就是自证分,自证分是自性,是阿赖耶的业相。这是说明身、心、国土怎么来的。你真的搞清楚、搞明白,「舍家弃欲,爱渴净故」,这个净就是转阿赖耶成大圆镜智,转末那成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转识成智,这就开悟,这就是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一转,身清净了,国土也清净了,境随心转,心是主宰,心是能生能现,境界是所生所现。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好好的去用心,自然就能转了,我们能过像佛菩萨一样的那样真正幸福美满的生活,不要过人间痛苦的生活。现在虽然不能完全转,总要有几分像,那我们这学佛就没有白学了,学佛就有进步了。学佛表现在外面,真的是无量的法喜,喜乐。

  「《大般若经》云:菩萨摩诃萨,志性好游诸佛国土,应远离居家。故知出家为净土正因,以远离不净故。」菩萨,摩诃萨是大菩萨,这一句话里面包围的范围很广,从十信位到十回向都称菩萨,这四十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都称菩萨。十地跟等觉称摩诃萨。所以这个名号里有五十一个位次,菩萨摩诃萨。他们喜欢游历诸佛国土,喜欢到每一个佛国土去学习,佛门叫参学。诸佛国土他都有能力去,去供佛,供佛是修福,去听经闻法是学智慧,福慧双修。这就是菩萨的事业,修成之后教化众生。正在修学的时候,也附带的教化众生,遇到有缘他就教。而且这些菩萨都有分身的能力、都有化身的能力,能化无量无边身。所以应当远离居家,这个要注意到,就是远离不净,这个居家要用不净这个意思就非常圆满,离开一切染著,用大乘教常讲的,离开分别执著,真正做到不分别、不执著,那就对了。「故知出家为净土正因,以远离不净故」,著重在后头这一句,远离不净,这个是净土正因,也就是往生极乐世界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唐海东元晓师於《游心安乐道》曰:无量寿经,说三辈因。上辈之中说有五句。」唐朝海东是现在的韩国,高丽。元晓法师,韩国人,他在中国留学,亲近善导大师。回国之后,就把净土宗传到韩国,是韩国的净宗初祖。《游心安乐道》这部书是他的著作,他在这个书上写道,《无量寿经》说三辈的因,上辈之中说有五句。「一者舍家离欲而作沙门,此显发起正因方便」,著重在方便。确实,在那个时代,我们知道隋唐时代是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唐太宗皇帝跟以后的几位,高宗,乃至於武则天、中宗,都是护持佛法,佛法在中国历史上最兴盛的一个时代,得力於他们护法。那个时候的道场好,真修,中国佛教十个宗派都在那个时候先后成立的,大乘八个宗,小乘两个宗,都有祖师大德在指导,成就的人太多了,那个时候出家修道真的是好。

  「二者发菩提心,是明正因。」你看,出家,找一个好的修学环境,这是方便。有好环境,菩提心才真正发得起来。菩提心,我们所说的比古来祖师大德的好懂。菩提心是真心,真心就是真诚,印光大师他老人家常讲的诚敬,「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没有诚敬心,佛来教你,你也得不到利益。为什么?不相应。诸佛菩萨的音声文字,全是从自性里头流出来的,真心流露。你不是真心,不相应,你听了会把意思解错,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你要是真心,你真懂得佛的意思。真懂佛的意思,你就开悟了,一次听经就大彻大悟。

  也是在唐朝,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我们读经一千遍不开悟,听几百遍也不开悟,什么原因?没用真心。为什么惠能大师不认识字,一天讲堂都没上过,也是一天禅堂也没有去参过,一天都没去过,五祖忍和尚分配给他的工作是在碓房里面舂米破柴,他是樵夫,干他的老本行。所以他在黄梅住了八个月,没进过讲堂,没有进过禅堂,实际上来说的时候,他是庙里面的一个义工,这么个身分,到后来居然五祖把衣钵传给他,这是出乎人意料之外。只是最后那一天,五祖召见他,晚上半夜三更,在方丈室里面,没有人听见,没有人知道,跟他讲《金刚经》大意,我们估计顶多两个小时。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是三分之一,也许还不到,他就大彻大悟,他就明白了,五祖衣钵就传给他了。为什么?五祖给他讲《金刚经》是真心流露,惠能大师听经是诚敬来听,我常讲的,万分诚敬他就得万分利益。

  印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不就得十分利益吗?百分诚敬得一百分利益,千分诚敬得一千分利益,万分诚敬他得的是满分。惠能大师是满分,一听怎么样?成佛了,真的明心见性了。把他听经心得向老师做报告,给五祖忍和尚做报告,五句话,「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说到这里,老和尚说,行了,不用再说了,衣钵就给他了,叫他赶快离开。为什么?怕人家嫉妒,人家会害他,叫他躲起来。躲到猎人队里面十五年,大概外面把这个事情就淡忘了,十五年,忘掉了,他出来了,禅宗大大的兴旺起来。这是什么?万分诚敬,一点都不吃亏。我们今天听经学教,没有那么多的诚敬心,所以读经把经的意思都错解,不是佛的意思,是我自己的意思。听经也是的,没有听到真东西,统统都是自己意思在解释佛菩萨的教诲,全搞错了。

  今天佛教最困难的,难在哪里?难在没有诚敬心。没有诚敬心,佛菩萨来教都教不出来,难在这里。古时候有一点诚敬心,那是什么?从小培训出来的。我这个年代,沾了一点光。沾的一点光是什么?出生在乡下。如果出生在都市,也就没有了,这诚敬学不到了。在乡下,乡下还很守旧。你们有一些人从家乡来,我们家乡是桐城派的发源地,所以在明清两代文风很盛,乡下小孩都念书,私塾。我们家乡私塾很多,我六、七岁还上过私塾。我记得时间很短,大概只有一年,就改成短期学校了,政府来办了。短期学校里面的课程,古书不念了,改成什么小狗叫、小猫跳,改成这样的课本了,真的就完了。所以还好的时候,还有这么一点点印象,对父母没有不孝顺的,对兄弟没有不友爱的,对尊长没有不恭敬的,这是我们从小养成的。

  我上私塾,私塾虽然不大,在祠堂,我亲戚家里,宛氏宗祠,现在祠堂也没有了。进私塾那一天,得拜老师。我父亲带了礼物,供养老师的,乡下人,带一点礼物,进学堂。在大殿,那个大殿实在上祭祀祖先的大殿,当中供了一个牌位,那几个字我认得,「大成至圣先师之神位」,很大的一个牌位供在当中。我父亲在前面,我在后面,老师坐在旁边,同学站在两边。我爸爸带著我,对孔老夫子行三跪九叩首的礼,行大礼。拜完之后,请老师上座,老师坐在孔夫子牌位的下面,我的父亲带著我向老师行三跪九叩首的礼,我们才晓得尊师重道。我爸爸对老师,跪在地下三跪九叩首,敢不听老师的话吗?不敢不听了。这是父亲跟老师的表演,教什么?教我们尊师重道,尊师重道从这学来的,不是讲给我们听的,老师跟父亲表演给我们看的。同学站在两边,观礼,每一个同学进来的时候都是这样的大礼。所以我们对待老师那种尊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我这一生学佛,能得到几个老师的照顾,实在就是得力在祠堂那一次三跪九叩首的礼拜,就是这桩事情。如果对待老师没有这种恭敬心的话,老师怎么会照顾你?哪有这种道理?不可能。我跟方东美先生不认识,没有人介绍,只听说他是桐城人,桐城跟我家很近,这同乡,不认识,很冒昧的写了一封信给他。可是我的信是文言文写的,是毛笔工楷,恭恭敬敬。老师收到我这封信,一个星期就回信给我,约我在他家见面。我到他家去了,当然礼貌也很周到。他看什么?他就看这个。我们以后慢慢的就想到了,学生对老师这种恭敬的心态太少了,可能他没有看到,看到我这一个,就当宝贝了,特别照顾了。我写信希求的,只是希望能够到学校旁听他的课程,就如此而已。他不让我到学校,在家里面开课,每个星期天,两个小时,学生就我一个人。一个老师一个学生,每个星期两个钟点课,我是这样学出来的。他为什么要拨出时间,特别拨出时间来教我?诚敬,尊师重道。我想学,好学,不能满足我,那他对不起我。凡是真正有学术的人,总希望有传人承传他的道业。中国古人常讲,「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做老师没有人承传,他就完了。一生找不到传承的学生,那怎么样?就著书,用文字传下去,希望后人有缘能读到他的东西,这么一个原因。

  我见章嘉大师,那是有人介绍。章嘉大师跟我约定,一个星期一次,跟方东美先生一样,两个小时。我跟章嘉大师三年。大师圆寂之后,过了一年,我认识李老师。李老师,朱镜宙老居士介绍的,我跟他十年,学经教,学大乘。特别照顾,没有别的,就是六、七岁在祠堂看到父母带我磕三个头,就那里学来的,一生永远不会忘记。如果没有这个缘,老师顶多,「好,我上课,你来旁听好了」,不会单独给你讲。所以一切法从恭敬当中求得,你能得多少,就是看你有多少恭敬心,完全成正比例。没有恭敬心,佛菩萨给你讲经说法,你也听不进去,你也听不懂。表面恭敬不行,得不到东西,真诚。这是菩提心之真诚,这是正因。

  「三者专念彼佛」,这是讲修观,真干。观是什么?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观念。你有很多观念是错误的,把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这叫修观,这大家就好懂了。现在这个社会麻烦,麻烦在哪里?普遍观念错误,而把错误的观念当作是正确的,反过来,把正确的观念当作错误的。这个麻烦可大了,这就带来灾难,对自己来说,带来的疾病,身心不健康,对环境来讲是带来灾难。这个学佛的人懂得,特别是学大乘,境随心转,山河大地是随著我们念头在转。我们念头善,山河大地就善;念头不善,山河大地毛病就出来了。《楞严经》上告诉我们,贪心,贪心重,社会大众都贪心,感得的是水灾;瞋恚感得是火灾,火山爆发,地球温度上升;愚痴感得是风灾;傲慢感得是地震;怀疑感得的是大地松散、不坚牢,山会倒下来,大地会沉下去,这是怀疑。怀疑所感得的灾害不可以轻视,非常严重,这我们不能不知道。信心坚定,大地就坚固,就不会出毛病。今天人没有信心,所以问题出来了。你真正把大乘佛法认真去研究、去学习,你就知道了。今天社会为什么会变这样?用什么方法来把它纠正过来?行,有方法,不是没有方法。佛早就说过了,「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问题就解决了。这个句子是五个字一句,我们要晓得,「勤修戒定慧」,戒定慧就把所有不善的观念都纠正过来了。「息灭贪瞋痴」,贪瞋痴后头还有慢、疑,统统都息灭了,我们身心恢复到正常,山河大地也恢复到正常,正常是最健康的,正常没有病痛。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