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六八集) 2011/4/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6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四十一面倒数第六行,从「佛法僧声」看起:
「佛法僧声。佛法僧者,三宝也。《小本》曰: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念老这个地方没有再注解了,还是得要讲一讲。佛法僧这三个名相,学佛的同学对它误会的还是很多。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什么叫僧?为什么称它叫三宝?宝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我们有宝,就有了财富,财富可以解决我们一切物质生活的问题,称它作宝。而佛法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六道轮回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断烦恼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六道轮回,甚至於十法界的问题,这个宝就不是世间珍宝能够相比。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不赞叹三宝的。首先是佛,「佛」这个字,梵语叫佛陀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简单扼要,往往把这些尾音都省掉,佛陀耶,我们只称为「佛」,只用这一个字。它的意思是觉悟,换句话说,佛陀耶就是说我们的觉性。我们中国人常讲悟性,印度人讲觉性讲得多,中国人讲悟性。小时候在学校读书,老师与老师他们常常谈话当中,我们在旁边听到,某一个学生悟性很高。也就是说他听课能听得懂老师所说的意思,甚至於他还有比别人更深入的体会,这叫悟性。
实际上,这悟性从哪里来的?当人自性当中本具的般若智慧,在佛法里面也称为佛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单单讲这一分,叫佛性。如果总说自性,一般就用法性,总说这个自性,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的理体。这些万法从哪来的?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自性能生能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的这个能,今天科学家讲的能量,这个能,通常在大乘经里面被称之为法性。诸位要晓得,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法性是从全面上说的,佛性是单单从法性里面般若智慧,从这来讲的,都能称之为佛,法性是佛,觉性也是佛,是一不是二。一切众生都有自性,不但有自性,一切众生都有觉性。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我们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华严经》上佛说过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变成凡夫,变成愚昧,造业,受这些苦报,这到底怎么回事情?都是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所以虽有佛性,你不能证得。
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失掉?没有,不但没有失掉,它还在起作用。不过这个作用扭曲了、歪曲了,用邪了、用偏了,不得起正用。正用是觉了诸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这是正用。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把正用扭曲了。扭曲了,佛就用另外一个名词来称它,叫烦恼、叫习气。许多同学也经常在经上看到过,佛在经上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觉性。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用得正就叫菩提,用错了就叫烦恼。换句话说,你用心,这个心里夹杂著烦恼习气,这就叫凡夫。烦恼有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前面我们都学过。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实在讲不是菩提当家。如果是菩提当家,你就不称凡夫,就称你作佛、菩萨,用真心。我们现在是妄想分别执著当家,这就叫凡夫。所以圣凡这个称呼是这么来的。佛菩萨觉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觉。迷悟不二,是一种体起了两种作用,觉的作用跟迷的作用。佛是圆满的大觉,菩萨虽觉悟,没有圆满。所以这是佛宝,佛宝真正的意思,你要晓得是你自己的觉性,这是佛宝,叫自性佛,就是自性觉。
入佛门,老师首先就把这个传授给你,这是修学佛法的总纲领、总目标、总的方向。学佛为什么?学佛就是恢复自性,自性觉是佛宝,自性正这是法宝,自性净就是僧宝,不在外面,外面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因是自性三宝。法,这是个总代名词,自性所现,像惠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事万物,大乘教里面通常用六个字,全都包括了。第一个是性,就是自性,第二个是相,相就是能生的万法,万法里面有事、有理、有因、有果,所以「性相、理事、因果」,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统统包括了。用一个名词来代表,就是法,所以法是总代名词。三宝里面统统讲自性。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见,对於一切法你能够完全理解,你很清楚、很明了,没有错误、没有偏邪,叫正知正见,这叫法宝。如果说迷了,迷了我们的知见就不正,就变成邪知邪见,那就错了。
第三个是僧,僧是和合的意思,和睦、和谐,就是这个意思。清净就和谐,自然和谐了,烦恼习气都没有了,清净心就现前。在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就是僧,平等就是法,觉就是佛,所以经题上有三宝,清净平等觉,就是佛法僧。三宝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现在迷了,全迷了。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把三宝找回来。三宝的功德无量无边,找回来之后,真正是幸福圆满,得大自在。僧是清净,净而不染。染污就是烦恼,染污从哪里起的?最初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执著有我,末那识里面我见,见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有我,这边后面会讲到。有我就跟著我一起起来了,我贪,相宗末那识里面讲我爱,我爱就是贪,我贪;我慢,就是瞋恚、傲慢;我痴,你看贪瞋痴,三毒烦恼是跟著我来的。这个三毒烦恼是一切众生疾病生死的根源,如果这个三毒断掉,不但你没有病,生死也没有。可是先决的条件,没有贪瞋痴,得从无我才能达到。只要有我,肯定就有贪瞋痴,麻烦在此地,它是跟著我来的。
你看《金刚经》上一开头就告诉我们真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要找我,真找不到,我在哪里?找不到我。所以要真正去修观。在我们这个身上,你说头是我,那手脚就不是我,我只有一个,不能有很多。成佛将来你只能成一尊佛,不能成好多佛,头成个佛,脚也成个佛,手也成个佛,你成那么多佛?没这个道理,你只能成一个佛。所以你在这个身体,头目脑髓、五脏六腑,找不到,哪来的我?我在哪里?小乘就用这个方法,找来找去,知道真的没有我,他就接受了,就能把身见破掉,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这身上找不到我。身见破了就证须陀洹果,入圣人之流。虽然没出六道轮回,永远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我们修行头一关,这一关是最难破的,这一关破了,往后就容易多了。头一关就是破我见,把我见破掉。
我见连带贪瞋痴都断尽,那就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到这个时候,你发现有个真我。真我是什么?真我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统统都是我,宇宙万有跟自己合成一体了。大乘经的名词叫法身,你证得法身,证得法身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把我找到了。法性是我,是我的体;法相是我,是我的形相。三德秘藏证得了,就是你找到了,法身、般若、解脱。般若就是佛性,自性本觉。解脱,那是起作用,得大自在,《华严经》上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解脱。你看我的体、我的相、我的作用,真我找到了,自性是体,般若是相,解脱是用。有真我,你要认真我,不要认假我。真我,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真我。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法性,是法身。
学佛首先第一堂课,老师传授你三皈依,就是把佛法终极的目标传授给你。你学佛学什么?就是修的佛法僧。佛法僧是印度话,换成中国意思,就是修的觉正净,就是修的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平等是法,觉是佛,不是修别的。清净平等觉你证得圆满了,恭喜你,你成佛了;认真修学,确实契入境界而没有圆满,这称之为菩萨。这佛法僧不能不知道,没有迷信,这是大学问,三宝全讲的是自性,自性觉、自性正、自性清净。
到西方极乐世界,闻是音者,这个音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佛说法的音声,树木花草,风吹动所发出来的音声,流水的音声,耳根所闻到一切音声,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一句你就懂得了,念佛,心觉悟了;念法,心正了;念僧,心清净了。在西方极乐世界,耳根所接触一切声音都能帮助你回归觉正净,是这个意思。我们在这个世间,非常想清净、想平等、想觉悟,偏偏是迷惑颠倒,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我们今天这三宝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我们是迷、是邪、是染。迷邪染这才造业,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感得苦报,今天社会大乱,地球灾变异常,人心惶惶,无所适从,这迷邪染造成的。人要能够改变心态,从迷邪染回归到觉正净,社会秩序恢复了,地球自然的灾变也就化解,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现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乘经里面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人皆是佛,人人皆是菩萨,回头就是!
底下接著「波罗蜜」,经文说是「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波罗蜜是梵语,翻译为「到彼岸」,或者也有翻译为「度无极」,简单就用一个「度」字,或者说「事究竟」,就是事究竟圆满了,就叫到彼岸。这个到彼岸,印度的话,我们中国人不叫到彼岸,中国人有个词叫到家,功夫到家了,那就是圆满的意思。无论干什么事情,你能够做得很圆满,譬如烧饭,你烧得最好,你烧饭功夫到家了。无论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做得非常好、非常圆满,印度人都叫波罗蜜,我们中国人称为功夫到家。文章写得好,你文章功夫到家了。所以这是一个普通的术语。在佛法里面用的到彼岸,彼岸是大涅盘,这个岸是六道轮回生死,如何能够从生死这个岸度到不生不死的那个岸,彼岸不生不死,这个岸是生死。这个跟一般的意思就不一样。度无极,无极就是彼岸,度就是到的意思,所以度无极跟到彼岸意思是相通的,无极也是究竟的意思,也是圆满的意思,简单称为度。事究竟,这意思大家都晓得了,无论什么事,做到究竟圆满都叫波罗蜜。
「以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与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在大乘教里面,这个事究竟是指菩萨。菩萨自度的事跟度化众生的事,这两桩事情都做到圆满,这叫波罗蜜。有没有标准?有。在大乘教,真正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彻底放下,自度就圆满了。自度圆满的时候,度他同时圆满。所以佛在经上说,自己没度,希望去度众生,佛说「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一定是自度圆满,而后才能度众生,最低限度你要能证法身,你才能度众生。你不能证法身,你就不能度众生,你要说度众生,假的不是真的,没这个道理。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自度了。为什么?无明破了,无明就是妄想。《华严经》上讲妄想、分别、执著,大乘教里面统统讲的是,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尘沙烦恼就是分别,见思烦恼就是执著。大乘讲这三种烦恼破了、断掉了,《华严经》上讲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你就超越十法界。你要晓得,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讲十法界。三种烦恼断尽,你脱离十法界,生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真的,叫一真法界。
什么人住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这个四十位,上面一个等觉,这四十一位菩萨他们住实报土。他们得的身叫报身,他们居住的地方叫报土。只有心现,没有识变,所以那个世界没有变化,人没有变化。人的寿命多长?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是无明断了,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所以那个世界是无始无明习气成就的,是这么回事情。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这个世界就没有了。《般若经》上讲得不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真法界的相也是虚妄的。有无始无明习气在,你就看到它有;无始无明习气不在了,这个就没有了。没有了,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就是妙觉如来。妙觉住哪里?妙觉住常寂光。他从实报庄严土搬家搬到常寂光去了,就这么个意思。常寂光是纯真无妄,圆满的大觉,纯净纯善。报土称为一真,因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没有变化。这四十一位菩萨,从初住到等觉,无始无明习气断尽,需要多长时间?三大阿僧只劫,这就是实报土菩萨的寿命,无量寿。我们称无量寿,这个无量是有量的无量,不是真无量。但是可以称它作真的无量,为什么?他后面接著是妙觉,是常寂光,常寂光那真的是无量,那不是有量的无量。
实报土三大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人永远年轻,没有变、没有衰、没有老,所以叫一真。十法界里面有生老病死,它那里没有。但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妙,妙在哪里?妙不是在报土,报土跟十方诸佛如来的报土没有两样,是相同的。妙就妙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就是十法界,妙在这里。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极乐世界居然得到实报土就是法身菩萨同等待遇,这个妙,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也就是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菩萨,他的神通道力、智慧德能跟法身菩萨一样。不是他修来的,不是他证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不思议愿力加持给他的,妙在这个地方,殊胜在此地。所以西方极乐是平等世界,实报土、方便土跟同居土是平等的。这是十方诸佛刹土里头找不到的,诸佛如来对极乐世界的赞叹,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就是这一桩事情,平等成佛。下面念老为我们解释,「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盘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名度无极」。这都是古大德为我们解释的。
「止息。止者,停止之义,住止於谛理不动也」。谛理,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的真理,跟真理的意思相同。真,不是假的。在我们中国《四书.大学》里面讲「止於至善」,住止於谛理跟止於至善的意思相同。所以佛法到了中国,跟中国文化融成一体,确实佛法把中国文化大幅度的提升,就像刚才这一句,把止於至善,至善比拟作谛理,这是大幅度的提升。谛理那是善到极处,真是至善圆满。什么人证得?妙觉果位证得的,如如不动。这一句层次就很多了。像我们读书一样,小学毕业,小学的至善;中学毕业,中学的至善;大学毕业,大学的至善,都是止於至善,浅深广狭境界不同。小乘四果阿罗汉止於至善,大乘菩萨到等觉止於至善。如果再分著讲,十住菩萨第十住止於至善,第十行止於至善,第十回向也是止於至善,第十地也是止於至善。一个阶段达到最高峰圆满的,就叫止於至善。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说,我们念佛的功夫念到功夫成片,止於至善;再提升念到事一心不乱,止於至善;念到理一心不乱,也止於至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我们要努力,不能懈怠,要把自己的功夫境界向上提升。向上提升没有别的,放下万缘。
今天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在这个地球上,遇到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对修行人来讲,看你怎么用法,你用得正,好事;用得不正,坏事。怎么个用法?心要正,你就用得正,好事。在这个大灾变当中,你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怎么不是好事?用得不正,你有恐惧,你有不安,那个麻烦了,你到三恶道去了,那就是坏事。是好事是坏事不在外面,在你自己的用心。各个方面,许许多多灾难的信息,有同学告诉我,网路上非常非常之多。我们要不要去看?不必要。为什么?看那个没用处,没有利益。你知道那么多,你烦恼就多,你心不会定下来,统统不看,不闻不问。这些灾难如何应对化解?就一句总的原则,叫我们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就行了。我们还有寿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就走的,灾难过后你还是会留下来。如果命该如此,有共业,在这个灾难跟一些人一起走,虽然一起走,每个人去处不一样。我的去处到极乐世界,大好事情。
所以任何灾变,不惊不怖,心是安定的,以不变应万变,头脑是冷静的。一句佛号念到底,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常常想著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声声佛号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生到极乐世界,一切都圆满了,所以这是一个好事。警惕我们,勉励我们,督促我们,放下万缘,一心向道,这一心向道就是一心念佛。遵守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我们把六根从外面境界收回来,眼从色上收回来,耳从声上收回来,六根从外面六种境界不向外缘了,向内缘。内是什么?内是自性,眼是见性,耳是闻性,观世音菩萨就用这个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怎么成佛的?就修这个方法成佛的。都摄六根就是反闻闻自性,眼反观,观自性,就明心见性了。净念相继,用清净心念佛,不怀疑、不夹杂。
这两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念佛念不到一支香,很多妄念夹杂在里面,把念佛功夫破坏了。这个事情别著急,愈著急就愈糟糕。这是什么?从这个地方你能够体会,你的心多散乱。平常你没有觉察到,这一念佛发现了,心怎么是这么乱?妄想怎么是这么多?你才发现。这时候怎么办?别理它,随它去。注意力注意在佛号上,不管杂念。念久了妄念就少,愈来愈少,证明你的功夫愈来愈得力了。努力去念,希望能在一年当中,杂念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念一个小时,有一、二个杂念,可以,不能有太多;两个小时有三、五个杂念,都行,功夫就相当不错了。杂念从哪里来的?都是从自私自利来的。所以平常用心,心量要放大,不再想自己,多想想极乐世界,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好事情,多想想极乐世界,多想阿弥陀佛,也可以多想想苦难众生。我们看到众生这样受苦,这么受难,慈悲心生起来。自己一定要晓得,现在我们没有能力帮助他,只有赶快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成就了,自己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再倒驾慈航,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来得及,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所以就是心要止於真理,也可以说心住在真理上,别动了。
「息者,休息。《止观三》曰」,这三是第三卷,「息义者,诸恶觉观,妄念思想,寂然休息。」实在讲就是放下,把一些不善的念头放下,妄念放下、思想放下,心就定了,叫寂然休息。平常真要用功夫,妄念少,身心健康。我们的身心出毛病,就是妄念太多了。妄念少,我们饮食就减少了。佛陀当年在世,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表演、示现的,日中一食。饮食是能量的补充,一天吃一顿够不够?够了。而且一天吃一顿,吃得不多。为什么够了?他消耗能量少,我们人能量的消耗,应该是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念上。妄念愈少,你消耗的就愈少。阿罗汉心清净,一个星期出来托钵一次,也就是说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功夫比阿罗汉高,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辟支佛见思烦恼的习气都断掉了。辟支佛出来托钵,是半个月出来一次,半个月吃一餐就够了,补充一次他就能用半个月。
这告诉我们,心愈清净妄念愈少,你能量补充就少。天天吃饭,不是好事情。一天三餐,还要吃消夜,还要吃点心,一天从早到晚都是忙著吃,你说多辛苦,吃出一身病来。饮食减少不是为别的,他消耗能量大幅度降低,所以他身心健康,精神饱满。这桩事情不是随便说的。我早年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学经教,我跟他十年,三十三岁到四十三岁,十年。李老师虽然是在家居士,一天吃一餐,而且吃得很少。我跟诸位报告过,他的工作量是平常五个人的工作量。所以我才知道这个东西与劳心劳力不相干,劳心劳力消耗都很少,最大的消耗是妄念,胡思乱想,这个消耗太大了。所以饮食能够减少,也证明你的心清净了,你的能量保持得很好,没有浪费掉。
下面说,「故息者,息诸妄念也」,要把妄念放下,这是息。「此就所观而得名,故止息即止观。又《止观三》曰:法性寂然曰止,寂而常照曰观」。这是属於自性的,这是自性的本能,法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本性本来寂然,自性止。你看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报告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这都属於寂然,都属於止;「本自具足」,具足照的本能;「本无动摇」,是属於止;「能生万法」,是属於观。他五句话里,两句是观的意思,三句是止的意思,这是自性。我们讲看破放下,放下就是止,看破是观。「又无明即明。不复流动,故名为止」。怎么说无明就是明?无明只要不动,那就是明,动就叫无明。佛在经里面常常用水来做比喻,水如果有染污,这水不干净,染污;有风吹,起了波浪,这就叫动。如果水干净,没有染污,也没有风,水平如镜,这水就止了,叫止水。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那叫观。朗然大觉,大净也可以,「呼之为观」,它能起照用。
「又《止观辅行》曰」,这都是天台家的修行重要的课程,「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这个意思都非常之深。中道,中道是什么?中道就是法界。是的,法界就是一切法。一切法里面,我们用真心来对待,真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念不生,这是真心。一念不生,止观具足。一念不生就是止,止的作用它就是照、就是观,照见。《心经》里面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就是止,也就是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讲的,我们要常常温习这一句话,别忘记了,「制心一处」,就是止。它起作用就是观,那个观是什么?「无事不办」。我们深深体会到世尊这一句话的重要性,我们怎么落实?我们把心止在阿弥陀佛上,这个可了不起。为什么?止在阿弥陀佛上,不但我们自性会用得正,还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两重利益。止在别的地方是一重利益,止在阿弥陀佛上,得阿弥陀佛的加持,把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这前面已经详细报告过。止於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受用。
世间人,心为什么那么乱?他也制心一处,他制心在哪一处?名利,名利是两处。名里头又有好多处,利里头又有好多处,所以他的心是散乱的,他不是真正的一处。绝大多数的人,在现在这个时代,都把心放在赚钱上,赚钱的方法很多,他都去想,心就散乱了。钱能不能赚到?那是他的命,他的福报。命里有,决定能赚到;命里没有,想再多方法都赚不到,你说冤不冤枉?命里有,何必去想它?到时候不就自己来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命里没有的,想尽方法都赚不到。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你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只能满足你现前的这一生,你想你能享受多少年?命终之后,一样都带不去,全是假的。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那是真的,你将来到极乐世界,这个经里头所讲的都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你看那里多殊胜,那多圆满,你什么都得到了。你能想像的全得到,你想不到的还多,到那里你才明白,没到那里你不知道,佛也不说,说了你不懂。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大圆满,得大自在。
《止观》里面说得好,法界就是止观,止观不二,是一不是二。从明了称之为观,从不动名之为止,是一不是二。清净心是止,清净心生智慧那是观。平等心是止,平等心起作用是观,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心就生出来。觉,止观均等,止观不二。境智冥一,那是觉而不迷,朗然大觉,宗门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止观不二。「寂静,见前诸根寂静注」,这就不再重复,就是清净寂灭的意思。
「无生无灭者,涅盘之真理」,真,不是假的,理是理体,真理连起来,意思也很明显,真理,不是假的,「本来无生灭」,惠能大师所谓「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是大般涅盘,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个境界在哪里?就在当下,从来也没有离开我们。可是我们就是迷而不觉,不知道它,知道就好,知道你就成佛,你就叫证果。这个信息,佛菩萨给我们透露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说的是什么?就是说的涅盘的真理,本来无生灭。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有多少?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是不是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你想都无法想像。所以佛告诉我们,本来无生灭。这个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的这个生灭,是实报庄严土的幻相。自性,自性没有,没有生灭。而是一念不觉起了这个波动现象,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微细念头,那就是振动,微细的波动。菩萨接著又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每一个细念都有形,形是物质现象;识,受想行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都有受想行识,这是精神现象。精神跟物质一体,先有精神后有物质,但是它速度太快,我们没法子看,看不见;我们也没法子想,真叫不可思议,想不出来,但是给我们的概念,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到,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你看就那个微细的那个波动,里面就有色受想行识,有这个现象,不可得,所以叫五蕴皆空。这是物质最小单位,最小单位不存在,累积成这些现象它能存在吗?好像是存在,实际上不存在。好像是存在是你看错了,你迷了,看错了。如果你真正觉悟的时候,你知道存在即是不存在。
就正如同我们现在在电视画面上来观赏节目,电视的屏幕就是自性,本无生灭。我们观赏的这些节目是里面的景象,这些景象,给你说一句真话,也是本无生灭,你能不能体会到?屏幕不生不灭你能体会,屏幕上的影像也是不生不灭,你能体会到吗?它有现象,你真看见。没错!屏幕上的现象是生灭同时,所以也是不生不灭,生灭同时,你说生了,灭了;你说灭了,它又生了。每一个现象都是独立的,不是相续的,相续的是同一个相没有改变,那叫相续,它不是相续的。所以我们说它作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绝对找不到两个现象是相同的。为什么?因为能生不一样,能生是念头,念念不相同。能生的是意念,所生的是现象,念不一样,现象怎么会一样?
我们这个人相,就以这个身体来做比喻,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肯定不一样,不是一个我,前一个小时的我跟现在这小时的我不是一个我。同样一个道理,前一分钟的我跟后一分钟的我不是一个我。再给你说到究竟处,前一念的我跟后一念的我不是一个我,你到哪里去找我?然后你才能体会到弥勒菩萨讲的这个意思,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的我跟三百二十兆分之二的那个我不是一个我。你这才能恍然大悟,佛讲的话是真的,无我相。不但我相没有,我见也没有。《金刚经》前半部说破四相,后半部破四见,四见也没有。这样你慢慢才能够契入止观不二,境智冥一。境是境界,所觉的;智是智慧,能觉。没能转识成智,这个觉性是从阿赖耶里头生的;转识成智了,你这个智是从自性里头生的,自性就是大乘经上讲的般若智慧。这个境界非常非常微细,你怎么个观法?
我们现在对这个事实真相有初步的认知,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我们的心念太粗,叫粗心大意,没有这个能力觉察到。谁能够见到?法身菩萨,最低级的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也就是说圆教初住见到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跟我们一样,听佛说的,没见到。他们的位次比我们高,智慧神通比我们大,换句话说,他们知道的比我们更清楚,还是没证得。必须要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证得。一证得,他就超越十法界,升级了,生到实报庄严土,我们就称他为法身菩萨,法身大士。
「《仁王经》曰: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这句话是真话,世尊随真谛而说的。我们知道世尊说法依二谛,这是他讲经说法的原则,二谛。真谛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凡夫不懂。依俗谛,或者依世谛,那是我们世间人常识所了解的,佛一说我们全懂。佛讲仁义道德,这个我们完全听懂,随顺世谛。随顺真谛我们就不懂,这是属於真谛。一切法,说一切法从相上讲的,一切法性是从体上讲的。一切法是所生所现,一切法性是能生能现,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法性跟法相永远离不开,但是我们就没有办法在法相上见到法性,难就难在这里。为什么见不到法性?迷了!迷了就有障碍,这个障碍就叫做烦恼。无明烦恼,第一重障碍;尘沙烦恼,第二重障碍;见思烦恼,第三重障碍,你在相上就见不到性,相的真相你也不了解,你见到是个幻相、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看的是这个相,你没有看到真相。
《仁王经》上讲的「一切法性真实空」,能生的真实空,所生的不能变成真实有,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性既然是空的,相哪里会有?所以大乘经上常说,性叫真空,相叫妙有。祖师大德有说明,叫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解释得好。真空不空是什么?它能生万法,所以空不是无,它确实是真空,它能生万法。虽然是有万法,这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这万法你可以欣赏它,你不能控制它。包括我们的身相,最贴切自己的身相,这个身我们能不能控制它?不能。能不能占有它?不能。我如果能控制它,我让我这个身体不老、不衰、不病、不死,做不到,控制不了。吃饭多麻烦,我能控制它,我叫它不吃饭行不行?不行,做不到。占有更不必谈了,控制都做不到,你怎么能占有?所谓控制、占有是个妄想,不是真的。妄想真的是太多了,可以说六道众生完全都生活在妄想的境界里面,没有一样是真实。知道一切法性真实空,我们就知道一切法相无所有,一切法相不可得。
不来不去,那就是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说的,这究竟是什么回事情?「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想想弥勒菩萨讲的那一念,是不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念念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不可得。《大般若经》我看了一遍,总结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法,世法佛法都包括在里头,佛法也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世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佛法都要放下,都不能执著,何况世间一切法。统统舍得干干净净,你就回归自性,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自性里面的无量功德、无量智慧、无量相好你全都受用。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实报土的境界,常寂光土的没有现相,现实报庄严土。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还能现吗?能现。为什么?实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有感,常寂光土里面的诸佛自然有应,回应,一回应就现相,不回应不现相,肯定回应。这个回应是自然现象,像我们敲鼓一样,你一敲,它一定会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肯定回应。无生无灭,不能说它生,也不能说它灭。你说它生,它灭了;你说它灭,它又生,生灭不住!这是事实真相。
「又《圆觉经》曰:一切众生於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这个话都是真的。一切众生说的是六道众生,确确实实是无生。无生当中,他看错了,以为有生灭,他看见生灭了,看见花开,过几天看见花谢了,这花有生灭。看见这个人出生,几十年之后看到这个人死亡,有生有灭。动物,生老病死;植物,生住异灭;矿物、山河大地,成住坏空,这些现象世间人都看到了,都认为是真的。如果你能够真正体会到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个一念,再听到佛所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才晓得真的没有生灭。我们看到生灭是妄见,不是真见。只有大菩萨才有真见,凡夫全是妄见。故说名轮转生死,故说名,这不是真话。生死轮回有没有?没有,就像作梦一样。佛在《般若经》上举的例子,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相。真相没人知道。现在我们读这些经文,看到量子力学家的报告,他把佛这些经文都证实了,让我们明白了,对这个问题再没有怀疑,让我们相信佛经上讲的这个,是高等科学。
「又清凉云:若闻无生者,便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听到佛讲无生,讲这句话,他就知道一切诸法悉皆空寂,无生无灭。这是谁?什么人?法身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行,但是十法界的佛菩萨听佛说这个话不会怀疑,能接受、能相信,自己功夫还不够。也就是自己的清净心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要再清净。真正到清净寂灭,菩萨就见到了,法身大士他们见到了。在《华严经》可以说初住以上就入这个境界,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今天能相信,能够说这句话,不是我们证得,我们是看到现代科学家的报告,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他们看到了,看到物质到底是什么?他说物质的本质是意念,就是我们的念头,是念头累积产生的幻相。这个跟弥勒菩萨讲的是一个道理。但是这个幻相,意识这个幻相,究竟从哪里来的?他说无中生有。佛法讲那是从自性来的,科学家没看到自性。自性是永远看不到,为什么?自性不能用六识去看,因为它不是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你见不到,科学也探测不到。怎样见到?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见到,真相大白。佛法是高等科学,是科学的登峰造极处。我们要把这个信息告诉科学家,他只要一放下,他就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四十一面倒数第六行,从「佛法僧声」看起:
「佛法僧声。佛法僧者,三宝也。《小本》曰: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念老这个地方没有再注解了,还是得要讲一讲。佛法僧这三个名相,学佛的同学对它误会的还是很多。什么叫佛?什么叫法?什么叫僧?为什么称它叫三宝?宝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我们有宝,就有了财富,财富可以解决我们一切物质生活的问题,称它作宝。而佛法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六道轮回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断烦恼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六道轮回,甚至於十法界的问题,这个宝就不是世间珍宝能够相比。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不赞叹三宝的。首先是佛,「佛」这个字,梵语叫佛陀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简单扼要,往往把这些尾音都省掉,佛陀耶,我们只称为「佛」,只用这一个字。它的意思是觉悟,换句话说,佛陀耶就是说我们的觉性。我们中国人常讲悟性,印度人讲觉性讲得多,中国人讲悟性。小时候在学校读书,老师与老师他们常常谈话当中,我们在旁边听到,某一个学生悟性很高。也就是说他听课能听得懂老师所说的意思,甚至於他还有比别人更深入的体会,这叫悟性。
实际上,这悟性从哪里来的?当人自性当中本具的般若智慧,在佛法里面也称为佛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单单讲这一分,叫佛性。如果总说自性,一般就用法性,总说这个自性,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的理体。这些万法从哪来的?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自性能生能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的这个能,今天科学家讲的能量,这个能,通常在大乘经里面被称之为法性。诸位要晓得,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法性是从全面上说的,佛性是单单从法性里面般若智慧,从这来讲的,都能称之为佛,法性是佛,觉性也是佛,是一不是二。一切众生都有自性,不但有自性,一切众生都有觉性。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我们现在为什么变成这个样子?《华严经》上佛说过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变成凡夫,变成愚昧,造业,受这些苦报,这到底怎么回事情?都是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著。所以虽有佛性,你不能证得。
我们的佛性有没有失掉?没有,不但没有失掉,它还在起作用。不过这个作用扭曲了、歪曲了,用邪了、用偏了,不得起正用。正用是觉了诸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这是正用。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把正用扭曲了。扭曲了,佛就用另外一个名词来称它,叫烦恼、叫习气。许多同学也经常在经上看到过,佛在经上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觉性。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用得正就叫菩提,用错了就叫烦恼。换句话说,你用心,这个心里夹杂著烦恼习气,这就叫凡夫。烦恼有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前面我们都学过。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实在讲不是菩提当家。如果是菩提当家,你就不称凡夫,就称你作佛、菩萨,用真心。我们现在是妄想分别执著当家,这就叫凡夫。所以圣凡这个称呼是这么来的。佛菩萨觉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觉。迷悟不二,是一种体起了两种作用,觉的作用跟迷的作用。佛是圆满的大觉,菩萨虽觉悟,没有圆满。所以这是佛宝,佛宝真正的意思,你要晓得是你自己的觉性,这是佛宝,叫自性佛,就是自性觉。
入佛门,老师首先就把这个传授给你,这是修学佛法的总纲领、总目标、总的方向。学佛为什么?学佛就是恢复自性,自性觉是佛宝,自性正这是法宝,自性净就是僧宝,不在外面,外面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因是自性三宝。法,这是个总代名词,自性所现,像惠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事万物,大乘教里面通常用六个字,全都包括了。第一个是性,就是自性,第二个是相,相就是能生的万法,万法里面有事、有理、有因、有果,所以「性相、理事、因果」,把遍法界虚空界一切法统统包括了。用一个名词来代表,就是法,所以法是总代名词。三宝里面统统讲自性。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见,对於一切法你能够完全理解,你很清楚、很明了,没有错误、没有偏邪,叫正知正见,这叫法宝。如果说迷了,迷了我们的知见就不正,就变成邪知邪见,那就错了。
第三个是僧,僧是和合的意思,和睦、和谐,就是这个意思。清净就和谐,自然和谐了,烦恼习气都没有了,清净心就现前。在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就是僧,平等就是法,觉就是佛,所以经题上有三宝,清净平等觉,就是佛法僧。三宝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现在迷了,全迷了。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把三宝找回来。三宝的功德无量无边,找回来之后,真正是幸福圆满,得大自在。僧是清净,净而不染。染污就是烦恼,染污从哪里起的?最初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执著有我,末那识里面我见,见就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有我,这边后面会讲到。有我就跟著我一起起来了,我贪,相宗末那识里面讲我爱,我爱就是贪,我贪;我慢,就是瞋恚、傲慢;我痴,你看贪瞋痴,三毒烦恼是跟著我来的。这个三毒烦恼是一切众生疾病生死的根源,如果这个三毒断掉,不但你没有病,生死也没有。可是先决的条件,没有贪瞋痴,得从无我才能达到。只要有我,肯定就有贪瞋痴,麻烦在此地,它是跟著我来的。
你看《金刚经》上一开头就告诉我们真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要找我,真找不到,我在哪里?找不到我。所以要真正去修观。在我们这个身上,你说头是我,那手脚就不是我,我只有一个,不能有很多。成佛将来你只能成一尊佛,不能成好多佛,头成个佛,脚也成个佛,手也成个佛,你成那么多佛?没这个道理,你只能成一个佛。所以你在这个身体,头目脑髓、五脏六腑,找不到,哪来的我?我在哪里?小乘就用这个方法,找来找去,知道真的没有我,他就接受了,就能把身见破掉,不再执著这个身是我,这身上找不到我。身见破了就证须陀洹果,入圣人之流。虽然没出六道轮回,永远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轮回。所以我们修行头一关,这一关是最难破的,这一关破了,往后就容易多了。头一关就是破我见,把我见破掉。
我见连带贪瞋痴都断尽,那就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到这个时候,你发现有个真我。真我是什么?真我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统统都是我,宇宙万有跟自己合成一体了。大乘经的名词叫法身,你证得法身,证得法身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把我找到了。法性是我,是我的体;法相是我,是我的形相。三德秘藏证得了,就是你找到了,法身、般若、解脱。般若就是佛性,自性本觉。解脱,那是起作用,得大自在,《华严经》上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解脱。你看我的体、我的相、我的作用,真我找到了,自性是体,般若是相,解脱是用。有真我,你要认真我,不要认假我。真我,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真我。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是法性,是法身。
学佛首先第一堂课,老师传授你三皈依,就是把佛法终极的目标传授给你。你学佛学什么?就是修的佛法僧。佛法僧是印度话,换成中国意思,就是修的觉正净,就是修的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平等是法,觉是佛,不是修别的。清净平等觉你证得圆满了,恭喜你,你成佛了;认真修学,确实契入境界而没有圆满,这称之为菩萨。这佛法僧不能不知道,没有迷信,这是大学问,三宝全讲的是自性,自性觉、自性正、自性清净。
到西方极乐世界,闻是音者,这个音是什么?西方极乐世界佛说法的音声,树木花草,风吹动所发出来的音声,流水的音声,耳根所闻到一切音声,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这一句你就懂得了,念佛,心觉悟了;念法,心正了;念僧,心清净了。在西方极乐世界,耳根所接触一切声音都能帮助你回归觉正净,是这个意思。我们在这个世间,非常想清净、想平等、想觉悟,偏偏是迷惑颠倒,迷而不觉、邪而不正、染而不净,我们今天这三宝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我们是迷、是邪、是染。迷邪染这才造业,造无量无边的罪业,感得苦报,今天社会大乱,地球灾变异常,人心惶惶,无所适从,这迷邪染造成的。人要能够改变心态,从迷邪染回归到觉正净,社会秩序恢复了,地球自然的灾变也就化解,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世尊常说「一切法从心想生」,遍法界虚空界所有的现象,「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大乘经里面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人人皆是佛,人人皆是菩萨,回头就是!
底下接著「波罗蜜」,经文说是「或闻佛法僧声、波罗蜜声」,波罗蜜是梵语,翻译为「到彼岸」,或者也有翻译为「度无极」,简单就用一个「度」字,或者说「事究竟」,就是事究竟圆满了,就叫到彼岸。这个到彼岸,印度的话,我们中国人不叫到彼岸,中国人有个词叫到家,功夫到家了,那就是圆满的意思。无论干什么事情,你能够做得很圆满,譬如烧饭,你烧得最好,你烧饭功夫到家了。无论做什么事情,这个事情做得非常好、非常圆满,印度人都叫波罗蜜,我们中国人称为功夫到家。文章写得好,你文章功夫到家了。所以这是一个普通的术语。在佛法里面用的到彼岸,彼岸是大涅盘,这个岸是六道轮回生死,如何能够从生死这个岸度到不生不死的那个岸,彼岸不生不死,这个岸是生死。这个跟一般的意思就不一样。度无极,无极就是彼岸,度就是到的意思,所以度无极跟到彼岸意思是相通的,无极也是究竟的意思,也是圆满的意思,简单称为度。事究竟,这意思大家都晓得了,无论什么事,做到究竟圆满都叫波罗蜜。
「以菩萨之大行,能究竟一切自行与化他之事,故名事究竟」。在大乘教里面,这个事究竟是指菩萨。菩萨自度的事跟度化众生的事,这两桩事情都做到圆满,这叫波罗蜜。有没有标准?有。在大乘教,真正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彻底放下,自度就圆满了。自度圆满的时候,度他同时圆满。所以佛在经上说,自己没度,希望去度众生,佛说「无有是处」,没有这个道理。一定是自度圆满,而后才能度众生,最低限度你要能证法身,你才能度众生。你不能证法身,你就不能度众生,你要说度众生,假的不是真的,没这个道理。法身菩萨,《华严经》圆教初住菩萨,自度了。为什么?无明破了,无明就是妄想。《华严经》上讲妄想、分别、执著,大乘教里面统统讲的是,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尘沙烦恼就是分别,见思烦恼就是执著。大乘讲这三种烦恼破了、断掉了,《华严经》上讲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你就超越十法界。你要晓得,十法界是假的不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讲十法界。三种烦恼断尽,你脱离十法界,生到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是真的,叫一真法界。
什么人住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十住菩萨、十行菩萨、十回向菩萨、十地菩萨这个四十位,上面一个等觉,这四十一位菩萨他们住实报土。他们得的身叫报身,他们居住的地方叫报土。只有心现,没有识变,所以那个世界没有变化,人没有变化。人的寿命多长?佛在经上告诉我们,他们是无明断了,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所以那个世界是无始无明习气成就的,是这么回事情。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了,这个世界就没有了。《般若经》上讲得不错,「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真法界的相也是虚妄的。有无始无明习气在,你就看到它有;无始无明习气不在了,这个就没有了。没有了,无始无明习气断尽,就是妙觉如来。妙觉住哪里?妙觉住常寂光。他从实报庄严土搬家搬到常寂光去了,就这么个意思。常寂光是纯真无妄,圆满的大觉,纯净纯善。报土称为一真,因为没有分别、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就没有变化。这四十一位菩萨,从初住到等觉,无始无明习气断尽,需要多长时间?三大阿僧只劫,这就是实报土菩萨的寿命,无量寿。我们称无量寿,这个无量是有量的无量,不是真无量。但是可以称它作真的无量,为什么?他后面接著是妙觉,是常寂光,常寂光那真的是无量,那不是有量的无量。
实报土三大阿僧只劫这么长的时间,人永远年轻,没有变、没有衰、没有老,所以叫一真。十法界里面有生老病死,它那里没有。但是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妙,妙在哪里?妙不是在报土,报土跟十方诸佛如来的报土没有两样,是相同的。妙就妙在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就是十法界,妙在这里。往生到极乐世界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在极乐世界居然得到实报土就是法身菩萨同等待遇,这个妙,这是十方世界没有的。也就是说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菩萨,他的神通道力、智慧德能跟法身菩萨一样。不是他修来的,不是他证得的,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不思议愿力加持给他的,妙在这个地方,殊胜在此地。所以西方极乐是平等世界,实报土、方便土跟同居土是平等的。这是十方诸佛刹土里头找不到的,诸佛如来对极乐世界的赞叹,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就是这一桩事情,平等成佛。下面念老为我们解释,「乘此大行,能由生死之此岸,到涅盘之彼岸,故名到彼岸。因此大行能度诸法之广远,故名度无极」。这都是古大德为我们解释的。
「止息。止者,停止之义,住止於谛理不动也」。谛理,我们今天一般人讲的真理,跟真理的意思相同。真,不是假的。在我们中国《四书.大学》里面讲「止於至善」,住止於谛理跟止於至善的意思相同。所以佛法到了中国,跟中国文化融成一体,确实佛法把中国文化大幅度的提升,就像刚才这一句,把止於至善,至善比拟作谛理,这是大幅度的提升。谛理那是善到极处,真是至善圆满。什么人证得?妙觉果位证得的,如如不动。这一句层次就很多了。像我们读书一样,小学毕业,小学的至善;中学毕业,中学的至善;大学毕业,大学的至善,都是止於至善,浅深广狭境界不同。小乘四果阿罗汉止於至善,大乘菩萨到等觉止於至善。如果再分著讲,十住菩萨第十住止於至善,第十行止於至善,第十回向也是止於至善,第十地也是止於至善。一个阶段达到最高峰圆满的,就叫止於至善。在我们念佛法门里面来说,我们念佛的功夫念到功夫成片,止於至善;再提升念到事一心不乱,止於至善;念到理一心不乱,也止於至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品位不一样。我们要努力,不能懈怠,要把自己的功夫境界向上提升。向上提升没有别的,放下万缘。
今天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在这个地球上,遇到一个大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对修行人来讲,看你怎么用法,你用得正,好事;用得不正,坏事。怎么个用法?心要正,你就用得正,好事。在这个大灾变当中,你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怎么不是好事?用得不正,你有恐惧,你有不安,那个麻烦了,你到三恶道去了,那就是坏事。是好事是坏事不在外面,在你自己的用心。各个方面,许许多多灾难的信息,有同学告诉我,网路上非常非常之多。我们要不要去看?不必要。为什么?看那个没用处,没有利益。你知道那么多,你烦恼就多,你心不会定下来,统统不看,不闻不问。这些灾难如何应对化解?就一句总的原则,叫我们断恶修善、改邪归正,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就行了。我们还有寿命,不应该在这个时候就走的,灾难过后你还是会留下来。如果命该如此,有共业,在这个灾难跟一些人一起走,虽然一起走,每个人去处不一样。我的去处到极乐世界,大好事情。
所以任何灾变,不惊不怖,心是安定的,以不变应万变,头脑是冷静的。一句佛号念到底,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常常想著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声声佛号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生到极乐世界,一切都圆满了,所以这是一个好事。警惕我们,勉励我们,督促我们,放下万缘,一心向道,这一心向道就是一心念佛。遵守大势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方法,「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我们把六根从外面境界收回来,眼从色上收回来,耳从声上收回来,六根从外面六种境界不向外缘了,向内缘。内是什么?内是自性,眼是见性,耳是闻性,观世音菩萨就用这个方法,「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观音菩萨怎么成佛的?就修这个方法成佛的。都摄六根就是反闻闻自性,眼反观,观自性,就明心见性了。净念相继,用清净心念佛,不怀疑、不夹杂。
这两句话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念佛念不到一支香,很多妄念夹杂在里面,把念佛功夫破坏了。这个事情别著急,愈著急就愈糟糕。这是什么?从这个地方你能够体会,你的心多散乱。平常你没有觉察到,这一念佛发现了,心怎么是这么乱?妄想怎么是这么多?你才发现。这时候怎么办?别理它,随它去。注意力注意在佛号上,不管杂念。念久了妄念就少,愈来愈少,证明你的功夫愈来愈得力了。努力去念,希望能在一年当中,杂念减少到最低的程度,念一个小时,有一、二个杂念,可以,不能有太多;两个小时有三、五个杂念,都行,功夫就相当不错了。杂念从哪里来的?都是从自私自利来的。所以平常用心,心量要放大,不再想自己,多想想极乐世界,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是好事情,多想想极乐世界,多想阿弥陀佛,也可以多想想苦难众生。我们看到众生这样受苦,这么受难,慈悲心生起来。自己一定要晓得,现在我们没有能力帮助他,只有赶快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成就了,自己有智慧、有能力、有神通再倒驾慈航,帮助这些苦难众生,来得及,这个事情不能不知道。所以就是心要止於真理,也可以说心住在真理上,别动了。
「息者,休息。《止观三》曰」,这三是第三卷,「息义者,诸恶觉观,妄念思想,寂然休息。」实在讲就是放下,把一些不善的念头放下,妄念放下、思想放下,心就定了,叫寂然休息。平常真要用功夫,妄念少,身心健康。我们的身心出毛病,就是妄念太多了。妄念少,我们饮食就减少了。佛陀当年在世,四十九年为我们所表演、示现的,日中一食。饮食是能量的补充,一天吃一顿够不够?够了。而且一天吃一顿,吃得不多。为什么够了?他消耗能量少,我们人能量的消耗,应该是百分之九十消耗在妄念上。妄念愈少,你消耗的就愈少。阿罗汉心清净,一个星期出来托钵一次,也就是说一个星期吃一餐。辟支佛的功夫比阿罗汉高,阿罗汉见思烦恼断了,习气没断,辟支佛见思烦恼的习气都断掉了。辟支佛出来托钵,是半个月出来一次,半个月吃一餐就够了,补充一次他就能用半个月。
这告诉我们,心愈清净妄念愈少,你能量补充就少。天天吃饭,不是好事情。一天三餐,还要吃消夜,还要吃点心,一天从早到晚都是忙著吃,你说多辛苦,吃出一身病来。饮食减少不是为别的,他消耗能量大幅度降低,所以他身心健康,精神饱满。这桩事情不是随便说的。我早年年轻的时候,跟李老师学经教,我跟他十年,三十三岁到四十三岁,十年。李老师虽然是在家居士,一天吃一餐,而且吃得很少。我跟诸位报告过,他的工作量是平常五个人的工作量。所以我才知道这个东西与劳心劳力不相干,劳心劳力消耗都很少,最大的消耗是妄念,胡思乱想,这个消耗太大了。所以饮食能够减少,也证明你的心清净了,你的能量保持得很好,没有浪费掉。
下面说,「故息者,息诸妄念也」,要把妄念放下,这是息。「此就所观而得名,故止息即止观。又《止观三》曰:法性寂然曰止,寂而常照曰观」。这是属於自性的,这是自性的本能,法性就是自性,就是本性。本性本来寂然,自性止。你看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所报告的,「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这都属於寂然,都属於止;「本自具足」,具足照的本能;「本无动摇」,是属於止;「能生万法」,是属於观。他五句话里,两句是观的意思,三句是止的意思,这是自性。我们讲看破放下,放下就是止,看破是观。「又无明即明。不复流动,故名为止」。怎么说无明就是明?无明只要不动,那就是明,动就叫无明。佛在经里面常常用水来做比喻,水如果有染污,这水不干净,染污;有风吹,起了波浪,这就叫动。如果水干净,没有染污,也没有风,水平如镜,这水就止了,叫止水。它像一面镜子一样,外面的境界照得清清楚楚,那叫观。朗然大觉,大净也可以,「呼之为观」,它能起照用。
「又《止观辅行》曰」,这都是天台家的修行重要的课程,「中道即法界,法界即止观。止观不二,境智冥一」,这个意思都非常之深。中道,中道是什么?中道就是法界。是的,法界就是一切法。一切法里面,我们用真心来对待,真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一念不生,这是真心。一念不生,止观具足。一念不生就是止,止的作用它就是照、就是观,照见。《心经》里面告诉我们,「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那个深般若波罗蜜多是什么?就是止,也就是世尊在经典里面常常讲的,我们要常常温习这一句话,别忘记了,「制心一处」,就是止。它起作用就是观,那个观是什么?「无事不办」。我们深深体会到世尊这一句话的重要性,我们怎么落实?我们把心止在阿弥陀佛上,这个可了不起。为什么?止在阿弥陀佛上,不但我们自性会用得正,还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两重利益。止在别的地方是一重利益,止在阿弥陀佛上,得阿弥陀佛的加持,把阿弥陀佛无量的功德转变成自己的功德。这前面已经详细报告过。止於阿弥陀佛的功德不可思议,没到西方极乐世界就得受用。
世间人,心为什么那么乱?他也制心一处,他制心在哪一处?名利,名利是两处。名里头又有好多处,利里头又有好多处,所以他的心是散乱的,他不是真正的一处。绝大多数的人,在现在这个时代,都把心放在赚钱上,赚钱的方法很多,他都去想,心就散乱了。钱能不能赚到?那是他的命,他的福报。命里有,决定能赚到;命里没有,想再多方法都赚不到,你说冤不冤枉?命里有,何必去想它?到时候不就自己来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命里没有的,想尽方法都赚不到。这个道理不能不懂,你拥有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地位,只能满足你现前的这一生,你想你能享受多少年?命终之后,一样都带不去,全是假的。把心放在阿弥陀佛上,那是真的,你将来到极乐世界,这个经里头所讲的都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你看那里多殊胜,那多圆满,你什么都得到了。你能想像的全得到,你想不到的还多,到那里你才明白,没到那里你不知道,佛也不说,说了你不懂。所以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得大圆满,得大自在。
《止观》里面说得好,法界就是止观,止观不二,是一不是二。从明了称之为观,从不动名之为止,是一不是二。清净心是止,清净心生智慧那是观。平等心是止,平等心起作用是观,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平等心就生出来。觉,止观均等,止观不二。境智冥一,那是觉而不迷,朗然大觉,宗门常讲的大彻大悟,明心见性,那是止观不二。「寂静,见前诸根寂静注」,这就不再重复,就是清净寂灭的意思。
「无生无灭者,涅盘之真理」,真,不是假的,理是理体,真理连起来,意思也很明显,真理,不是假的,「本来无生灭」,惠能大师所谓「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这是大般涅盘,性相一如,理事不二。这个境界在哪里?就在当下,从来也没有离开我们。可是我们就是迷而不觉,不知道它,知道就好,知道你就成佛,你就叫证果。这个信息,佛菩萨给我们透露了,弥勒菩萨告诉我们,「一弹指有三十二亿百千念」,这说的是什么?就是说的涅盘的真理,本来无生灭。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有多少?百千是十万,三十二亿乘十万,是不是三百二十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念头。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你想都无法想像。所以佛告诉我们,本来无生灭。这个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的这个生灭,是实报庄严土的幻相。自性,自性没有,没有生灭。而是一念不觉起了这个波动现象,就是弥勒菩萨所讲的,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个微细念头,那就是振动,微细的波动。菩萨接著又说,「念念成形,形皆有识」,每一个细念都有形,形是物质现象;识,受想行识,每一个物质现象都有受想行识,这是精神现象。精神跟物质一体,先有精神后有物质,但是它速度太快,我们没法子看,看不见;我们也没法子想,真叫不可思议,想不出来,但是给我们的概念,我们应该能够体会到,精神跟物质是一不是二。观世音菩萨照见五蕴皆空,你看就那个微细的那个波动,里面就有色受想行识,有这个现象,不可得,所以叫五蕴皆空。这是物质最小单位,最小单位不存在,累积成这些现象它能存在吗?好像是存在,实际上不存在。好像是存在是你看错了,你迷了,看错了。如果你真正觉悟的时候,你知道存在即是不存在。
就正如同我们现在在电视画面上来观赏节目,电视的屏幕就是自性,本无生灭。我们观赏的这些节目是里面的景象,这些景象,给你说一句真话,也是本无生灭,你能不能体会到?屏幕不生不灭你能体会,屏幕上的影像也是不生不灭,你能体会到吗?它有现象,你真看见。没错!屏幕上的现象是生灭同时,所以也是不生不灭,生灭同时,你说生了,灭了;你说灭了,它又生了。每一个现象都是独立的,不是相续的,相续的是同一个相没有改变,那叫相续,它不是相续的。所以我们说它作相似相续相,不是真的。绝对找不到两个现象是相同的。为什么?因为能生不一样,能生是念头,念念不相同。能生的是意念,所生的是现象,念不一样,现象怎么会一样?
我们这个人相,就以这个身体来做比喻,昨天的我跟今天的我肯定不一样,不是一个我,前一个小时的我跟现在这小时的我不是一个我。同样一个道理,前一分钟的我跟后一分钟的我不是一个我。再给你说到究竟处,前一念的我跟后一念的我不是一个我,你到哪里去找我?然后你才能体会到弥勒菩萨讲的这个意思,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三百二十兆分之一的我跟三百二十兆分之二的那个我不是一个我。你这才能恍然大悟,佛讲的话是真的,无我相。不但我相没有,我见也没有。《金刚经》前半部说破四相,后半部破四见,四见也没有。这样你慢慢才能够契入止观不二,境智冥一。境是境界,所觉的;智是智慧,能觉。没能转识成智,这个觉性是从阿赖耶里头生的;转识成智了,你这个智是从自性里头生的,自性就是大乘经上讲的般若智慧。这个境界非常非常微细,你怎么个观法?
我们现在对这个事实真相有初步的认知,我们做不到。为什么?我们的心念太粗,叫粗心大意,没有这个能力觉察到。谁能够见到?法身菩萨,最低级的法身菩萨,圆教初住,也就是说圆教初住见到了。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跟我们一样,听佛说的,没见到。他们的位次比我们高,智慧神通比我们大,换句话说,他们知道的比我们更清楚,还是没证得。必须要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证得。一证得,他就超越十法界,升级了,生到实报庄严土,我们就称他为法身菩萨,法身大士。
「《仁王经》曰:一切法性真实空,不来不去,无生无灭。」这句话是真话,世尊随真谛而说的。我们知道世尊说法依二谛,这是他讲经说法的原则,二谛。真谛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凡夫不懂。依俗谛,或者依世谛,那是我们世间人常识所了解的,佛一说我们全懂。佛讲仁义道德,这个我们完全听懂,随顺世谛。随顺真谛我们就不懂,这是属於真谛。一切法,说一切法从相上讲的,一切法性是从体上讲的。一切法是所生所现,一切法性是能生能现,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法性跟法相永远离不开,但是我们就没有办法在法相上见到法性,难就难在这里。为什么见不到法性?迷了!迷了就有障碍,这个障碍就叫做烦恼。无明烦恼,第一重障碍;尘沙烦恼,第二重障碍;见思烦恼,第三重障碍,你在相上就见不到性,相的真相你也不了解,你见到是个幻相、妄相。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看的是这个相,你没有看到真相。
《仁王经》上讲的「一切法性真实空」,能生的真实空,所生的不能变成真实有,能生所生是一不是二。性既然是空的,相哪里会有?所以大乘经上常说,性叫真空,相叫妙有。祖师大德有说明,叫真空不空,妙有非有,解释得好。真空不空是什么?它能生万法,所以空不是无,它确实是真空,它能生万法。虽然是有万法,这万法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这万法你可以欣赏它,你不能控制它。包括我们的身相,最贴切自己的身相,这个身我们能不能控制它?不能。能不能占有它?不能。我如果能控制它,我让我这个身体不老、不衰、不病、不死,做不到,控制不了。吃饭多麻烦,我能控制它,我叫它不吃饭行不行?不行,做不到。占有更不必谈了,控制都做不到,你怎么能占有?所谓控制、占有是个妄想,不是真的。妄想真的是太多了,可以说六道众生完全都生活在妄想的境界里面,没有一样是真实。知道一切法性真实空,我们就知道一切法相无所有,一切法相不可得。
不来不去,那就是世尊在《楞严经》上所说的,这究竟是什么回事情?「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想想弥勒菩萨讲的那一念,是不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念念都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不可得。《大般若经》我看了一遍,总结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一切法,世法佛法都包括在里头,佛法也是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所以世尊讲「法尚应舍,何况非法」,连佛法都要放下,都不能执著,何况世间一切法。统统舍得干干净净,你就回归自性,你就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自性里面的无量功德、无量智慧、无量相好你全都受用。这是什么境界?这就是实报土的境界,常寂光土的没有现相,现实报庄严土。回归自性,回归常寂光,还能现吗?能现。为什么?实报土里面的法身菩萨有感,常寂光土里面的诸佛自然有应,回应,一回应就现相,不回应不现相,肯定回应。这个回应是自然现象,像我们敲鼓一样,你一敲,它一定会响,大叩则大鸣,小叩则小鸣,不叩则不鸣,肯定回应。无生无灭,不能说它生,也不能说它灭。你说它生,它灭了;你说它灭,它又生,生灭不住!这是事实真相。
「又《圆觉经》曰:一切众生於无生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这个话都是真的。一切众生说的是六道众生,确确实实是无生。无生当中,他看错了,以为有生灭,他看见生灭了,看见花开,过几天看见花谢了,这花有生灭。看见这个人出生,几十年之后看到这个人死亡,有生有灭。动物,生老病死;植物,生住异灭;矿物、山河大地,成住坏空,这些现象世间人都看到了,都认为是真的。如果你能够真正体会到弥勒菩萨所讲的那个一念,再听到佛所讲的「当处出生,随处灭尽」,你才晓得真的没有生灭。我们看到生灭是妄见,不是真见。只有大菩萨才有真见,凡夫全是妄见。故说名轮转生死,故说名,这不是真话。生死轮回有没有?没有,就像作梦一样。佛在《般若经》上举的例子,如梦幻泡影,这是真相。真相没人知道。现在我们读这些经文,看到量子力学家的报告,他把佛这些经文都证实了,让我们明白了,对这个问题再没有怀疑,让我们相信佛经上讲的这个,是高等科学。
「又清凉云:若闻无生者,便知一切诸法皆悉空寂,无生无灭。」听到佛讲无生,讲这句话,他就知道一切诸法悉皆空寂,无生无灭。这是谁?什么人?法身菩萨。十法界里面的佛菩萨不行,但是十法界的佛菩萨听佛说这个话不会怀疑,能接受、能相信,自己功夫还不够。也就是自己的清净心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还要再清净。真正到清净寂灭,菩萨就见到了,法身大士他们见到了。在《华严经》可以说初住以上就入这个境界,是真的,一点都不假。我们今天能相信,能够说这句话,不是我们证得,我们是看到现代科学家的报告,科学家给我们做证明。他们看到了,看到物质到底是什么?他说物质的本质是意念,就是我们的念头,是念头累积产生的幻相。这个跟弥勒菩萨讲的是一个道理。但是这个幻相,意识这个幻相,究竟从哪里来的?他说无中生有。佛法讲那是从自性来的,科学家没看到自性。自性是永远看不到,为什么?自性不能用六识去看,因为它不是现象,它不是物质现象,也不是精神现象,也不是自然现象,你见不到,科学也探测不到。怎样见到?放下妄想分别执著就见到,真相大白。佛法是高等科学,是科学的登峰造极处。我们要把这个信息告诉科学家,他只要一放下,他就明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