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六一集) 2011/4/5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61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二十六面,倒数第五行,从头看起:
「下云见树成忍,前遍举六根,此独云见者,盖标眼根以例余根也。」事上虽然说六根,而实际上在其中作用确实是六根互用,所以举一根其他的五根自然包含在其中。这个地方,六根上只说见,眼根。「见树成忍」,成就忍辱波罗蜜,而且是圆满的忍度,无生法忍,正是第四十一愿,弥陀四十八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在菩提树当中你能够见到十方诸佛刹土,当然包括我们地球在内,而且看得非常清楚、非常仔细,与第四十七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这个忍是无生法忍。所以这一段经文介绍的,就是第四十一愿、四十七愿的成就。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四十八愿的圆满功德所现。
「《会疏》释云」,这是日本祖师大德的注解,「仰唯道场树者,正是正觉果满之标帜也。」好像竖立一个旗帜,这个旗帜代表什么?代表阿弥陀佛因圆果满,究竟成佛,代表这个意思。「名号者,即是本愿成就之实体。故愿以闻名为得忍因,成就以见树明其相。」底下一个小注,「谓弥陀大愿既已成就,则以见树证明得忍之事相。」阿弥陀佛大愿的成就,这个菩提树就好像是展览馆一样,你在这个树中完全看到了,所以这个树不可思议。「彼闻名,即道场树之妙声。如《小本》曰: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见到菩提树,听到六字洪名,自然皆生,不是几个人,不是少数人,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这个样子,见树闻名都能生起念三宝之心。佛是觉,经题上的觉,法是平等,僧是清净,也就是说,自然生起清净平等觉心,这是真实功德。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的本体,是三学,是三慧,一切佛法都不离清净平等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全都含摄在其中。在极乐世界,我们见树见到了,闻名号也听到了,换句话说,六根所接触到的无一不是清净平等觉。这是自性圆满功德,究竟流畅,说大,遍法界虚空界,说小,极微之微,不可思议的是大小不二,小中见大,大没缩小,小也没放大,重重无尽。
这下面说,「此见树,即阿弥陀之果德也。以此况彼,闻名得忍益弥著明也。」这几句话在下面总结就说出来了,大意是说,见树你就见到阿弥陀佛的果德,修因证果,圆满的展现在大树上。大树好比是个展览厅,弥陀从初发心,怎么发愿、怎么修行、怎么成就的,你在这个展览室里一览无遗,统统见到了。益弥著明,格外的清楚,格外的明显。看清楚了,听清楚了,心里明白,也就是觉悟了。「总之,名号与树,皆是果地大觉妙德之所显,皆是圆圆果海圆融具德。」不但是树,树是举一个例子,一草一木、一毛一尘。经上说一毛,正报里面最小的,我们身上的汗毛,正报最小的;一尘,依报里面最小的,物质环境里面最小的,都是阿弥陀佛妙德之所显,都是阿弥陀佛果海圆融具德。
念老接著告诉我们,「皆是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是讲的自性,这是讲的常寂光。性德用智慧来做代表,就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这一句话完全包括了。无为法身,就是今天哲学里面所说的万有的本体。「皆是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自性,只有这个是真实的。为什么?永恒不变,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是真实之际。「亦即是当人自性」,这一句非常重要,说了那么多,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一句说明白了,当人就是自己,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自性。由此可知,极乐世界跟我们的关系多密切,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从哪来的?阿弥陀佛也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一法不立,连虚空也没有了。为什么?虚空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是事实真相。
我们跟诸佛菩萨什么关系,我们跟这个宇宙是什么关系,我们跟一切众生是什么关系,这是大乘佛法的伦理,伦理是讲关系。这个关系说到了极处那是一体,不能分。大宇宙像是我们这个身体,我们今天身体是身体里面的一个细胞。说细胞说得很大,细胞里面的一个分子、一个电子、一个粒子,现在量子科学家说一个小光子,大概是佛所说的极微之微。如果没有这个极微之微,这身体就不存在,就没这个身体。如果物质现象不存在,这个宇宙之间没有一样我们所谓的实体,凡夫所说的实体。大乘佛法无比殊胜,就是把真相告诉我们。我一生就是存一个感恩的心,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我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我三个老师缺一个都不行,我都不能成就。方东美先生帮助我认识佛教、认识大乘,章嘉大师帮助我奠定修学大乘的基础,李炳南老居士十年帮我引入门。如果入门没有成就,那只是入门,距离登堂入室远之远矣,大门进去是院子,没有进屋子里面去。这个要感恩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让我对佛法锲而不舍,知道殿堂之美,知道门户所在。还得感激佛菩萨、上天延长了寿命,如果寿命不延长,我认识不够透彻。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不要紧,一闻千悟,中下根性的人需要长时间的薰修,这个寿命是关键,寿命短了来不及,就是说你功课没学完,寿命到了,这是遭难。功课学完了,行,「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什么?提升了,升级了。没闻道,这个闻是开悟,天天听没开悟不算,听了开悟那就算。觉悟了,也就是清净平等觉你得到了,那个算;没有得到的,不算。那只是阿赖耶里面下种子,做为来生后世遇缘的因缘,遇到缘你就接著修,这一生不能成就。你说这个关系多大。
《群书治要》印出来了,传统文化、大乘佛法能不能够兴旺起来?难,太难了。难,不是说我们学习的资料没有,学习资料有,找不到的东西也找到了,可是谁能读?谁能理解?谁能得受用?这就是大难事!如果我们不能读,读了不能解,解了不能用,没有办法落实到实际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它就不起作用,难在这个地方。这个难关如何突破,它的根本是在孝敬,这两个字就能突破。孝敬从哪里来的?从父母师长那里得来的。老师教我们孝顺父母,父母教我们尊师重道。父母跟儿女不好意思说我是你的爸爸妈妈,我养你很辛苦,你要孝顺我,说不出口。那怎么办?要老师教,这学生才恍然大悟。老师也不能说我是你的老师,你要尊重我,要尊师重道你才能学到东西,老师也说不出来。这话谁说?父母说。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个人就教出来了。
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有没有人教?没人教。中国人说一甲子之前,六十年,我开始学佛的那一年,台湾的社会,父母还教,教儿女要听老师的话,要尊敬老师;老师也会教学生,要听父母的话,要孝顺父母,还有人说,六十年前。十年之后,好像听不到这个话了,都学西方人的。西方人没有五伦,只有一伦朋友,父子也是朋友,老师也是朋友。真能做到朋友,也就算不错,外国人只有一伦,中国有五伦。这使我们想到,为什么中国,就是东方的学术超越西方那么多,中国人学五伦,原因在此地。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法,总而言之都是一个教育问题。
人性确实是本善的,人是有良心的,看你怎么教。现在的人都被教坏了,观念全错了,只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大乘佛法之所以殊胜,殊胜在哪里?殊胜在无我。你看《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它的殊胜在这里。无我就没有竞争、没有冲突,有我当然会有冲突。佛法高明就在这个地方,直通真实之际,就是自性,直通,当中没有障碍,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个是「即是当人自性」,这句话讲得太好了。大乘佛法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我们认识自性,帮助我们回归自性,没有别的。自性是大圆满,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相好,一切本具,没有丝毫欠缺。极乐世界自性变现的,华藏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圆满的性德,这里讲圆融具德,圆圆果海。海是比喻自性的广大,自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取这个意思,真正的自己。佛门常说不舍一法,这是讲它的包容,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又说不立一法,这个不立是什么?这一切法里头不能执著、不能分别,讲到究竟处不能起心、不能动念。体性不碍现象,现象不碍体性,它是圆融的。性在哪里?性在相中;相在哪里?相在性中,性相是一,永远分不开。大慈悲的性德於是自然就流出来,你对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一片慈悲,平等的慈悲,恭喜你,你成佛了。这个境界叫圆满成佛,阿弥陀佛到这个境界了。每一个发愿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到那边就不退转,到那边就不会迷惑,在那边修学,最后的成就跟阿弥陀佛一样,成佛了。成佛的样子是什么?阿弥陀佛就是样子,这真正不可思议。
「故能有如是不可思议真实之利也。」所以你到极乐世界,你受用到真实的利益。什么受用?六根的受用。在那边有六根、有六境,没有六识。为什么?转识成智了,在极乐世界没有六识,有六智。眼的见不是眼识见,我们现在是眼识,识是什么?分别执著。法身菩萨不用识,识没有了,用什么见?见性见,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相有见闻觉知,性只有一个,六根全见性了,这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智者大师说的,这个果位叫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叫分证就是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他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掉。无明习气断掉那叫妙觉,那不叫菩萨,真的是佛,究竟圆满的佛果,《华严经》称妙觉位。等觉还是分证,妙觉圆满了。妙觉不住在实报土,他升级,他住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统统是妙觉。而实报土是圆教初住到等觉,一共是四十一个位次,他们全住在实报土,实报土纯是法身菩萨。
我们把这些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应当认真努力争取,争取什么?争取我们往生生实报庄严土,这就是上上根人。能争取得到吗?就像善导大师所说「万修万人去」,你只要肯争取,你一定能够得到。要怎么争取?没有别的,放下。放下执著,我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了,你争取到阿罗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同居土,你真不执著了。再提升,不但不执著,分别心都不起了,分别心没有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方便土里面上辈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上品往生。再提升,不但不分别,起心动念都没有了,恭喜你,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不需要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也是阿惟越致菩萨,是你自己证得的。没有能力证得这个境界,我们是把烦恼伏住、控制住,不叫它起作用,这是生凡圣同居土,这样的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也作阿惟越致菩萨。你从表面上去看,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萨没两样。这什么缘故?阿弥陀佛加持你的,不加持你没有。如果你自己有能力生到实报土,那就佛不加持你也有,佛加持你就更殊胜。
你要问,我们佛法法门这么多,为什么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无比殊胜利益就在弥陀威神加持,这其他法门里头没有,这个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遇到这个缘太殊胜,决定不能让它空过,我们的学习分分秒秒都要抓住,抓得紧紧的,不要让它空过。分分秒秒怎么抓?这一句佛号净念相继,别中断,你就抓住了。一中断,昨天讲的烦恼里头失念,你那个正念失掉了。正念就是阿弥陀佛,念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正念,只要正念没有,邪念就出来了。没有邪念?没有邪念是无明出来了,不开智慧。所以没有念佛的时候,不是无明起来就是妄念起来,这是必然的,没有例外的。那他不念佛行吗?不念佛全是妄念、全是无明。妄念,造业!造轮回业。无明,糊涂!不开悟,障碍我们念佛。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别人怎么做法我们不管,我们自己依照经典讲的道理、方法、境界认真来学习就对了。经是佛说的,世代相传,传到中国也两千年了,这个不是假的。
下面说,「但名号则声闻十方,普被三根」,这讲闻名,闻名的功德。为什么弥陀名号声闻十方、十方世界都知道?是一切诸佛如来都在宣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讲经教学没有不讲净土三经的,这就是替阿弥陀佛做宣传、做广告,替阿弥陀佛招生。能信、能解、能发愿求生,这就是阿弥陀佛有缘人;不信、不解、不想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没有缘的人。可是我们知道,那些无缘的人,无论生到哪一尊的佛国土,肯定到最后,文殊、普贤带领他们导归极乐。只是绕个大弯路,最后还是要归净土,真正不可思议!
下面这几句话说得好,「见树则唯有神游净土,目瞻宝树,方能获益。两者相比,则闻名得忍之益更为显著。」闻名的利益比见树的利益还要殊胜。见树,就像今天高科技的展览,极乐世界不需要展览馆,用宝树,就在宝树上展览出现十方诸佛刹土依正庄严,你都看清楚了。可是闻名怎么样?闻名能得无生法忍,没有说见树得无生法忍,闻名得无生法忍,所以闻名的殊胜超过见树。「故《会疏》曰:以此况彼,闻名得忍益弥著明也。」弥是格外的显著、格外的明了。此是见树,彼是闻名,闻名是真正大幅度帮助你提升,这是真正修行人求之不得的大事因缘,提升境界。所以修行人,他对世出世间法不重视,他重视的确实就是要帮助他提升境界,得真实的利益。
下面这一段「得忍」,「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不惑就是不迷惑,「为忍」,忍是这个意思。难信之理,为什么难?它太深奥,它太神秘,浅至初学,不容易生起信心。它能信,这是能忍。这个忍在此地当作认可、同意、认知,有这些意思在里头。理不懂,他真信了,解不透,他不要解了,他就发愿求生,真往生了,这怎么回事情?这就是得忍之利,他有一个重要的信心,肯定佛菩萨不欺骗我,我虽然不懂,佛菩萨教我一定是好的,有这个信心他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对於这些道理他清楚、他明白,像我们现前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解悟,六十年的学习功不唐捐,我明白了,我了解,烦恼习气放不下,我们往生生哪里去?方便有余土。为什么?你懂得道理,这就把你提升了。如果你真能做到,真能把起心动念都放下,你就直接生到实报土。不了解,不懂得,我真干,我就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不骗人,相信阿弥陀佛句句话是真实,全心全力去奉行,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快你就到实报土去了。为什么?一点障碍都没有。在凡圣同居土听阿弥陀佛讲经教学,听个三天、五天、七天,你就到实报土去了。为什么?你有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
我们今天有几个人对阿弥陀佛有诚敬的心,至诚恭敬?实在讲没有。身心带著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没有能力突破,天天听,听不懂。古人用的一个方法,长时薰修。这个缘稀有难逢,你到哪一个道场天天能听经闻法?古时候有,在中国,佛教从初传到中国来,道场天天讲经、天天教学,跟学校一样。到唐、宋还保持像样子,元、明慢慢就衰了。为什么会衰?人的根性烦恼多了,烦恼多,正念就少,放逸多,恭敬就减少,表面见面客气,谦虚客气,真诚恭敬没有。现在连一点表面客气都没有了,这是传统文化跟佛法要再兴起来难处在此地。什么人能复兴?只有靠再来人。众生还有那么一点福气,想学、想求好,没人教;有这个念头好,这就是感,佛菩萨来应,佛菩萨到人间来教你。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念头,没有这个祈求,就是没有感,那佛菩萨就没应,他就不来了。感应这个道理是真的,感应的事不是虚假的,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预言灾难的世界,虽然灾难还没有降临,可是灾难降临的时候就来不及了,那个时候手忙脚乱,那就到三途去了,这真可怜。如果我们有充分的准备,来因应这个灾难,灾难来了我们不惊不怖,我们能够稳得住。这个时候需要心安理得,对於灾难明了,什么因、什么样的果报,清清楚楚,自己有智慧来对待。灾难来临的时候,不但不受其害,也能受到它真实之利,那你修行真有功德。我们现在在人道,灾难来了之后我们到极乐世界去,那是什么道?那是佛道!灾难保送我们成佛,灾难帮助我们成佛,不是真实之利吗?没有准备的人,粗心大意的人,灾难来的时候心慌意乱,他就坏了,他到哪里去?他到三途去了。同样是灾难,去处不一样。
对修行人来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无一不是增上缘,真正修行人、真正佛弟子,都是真实功德、真实的善缘,顺逆没有一样不善。成就自己一片感恩之心,启发自己报恩之心,知恩报恩。他为什么不报恩?他不知道恩,他怎么会有报恩的念头?这个知恩是什么?父母对他的好处,老师对他的好处,社会对他的好处,国家对他的好处,众生对他的好处,他都不知道。上报四重恩,他对四重恩一无所知,只是口里头念念,不知道他对我什么恩,不知道。这个三毒烦恼里头愚痴覆盖,他虽然不贪不瞋,他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与性德相违背的,自己错了,还引起社会对佛法的误会,对传统文化的误会,也就是对圣贤的误会、对祖宗的误会,这个罪过就重了。细细去读戒经你就明白了,弘赞大师对戒经的注解《戒律全书》,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他注得很详细,你细看就明白了。
现在怕的是时间太迫切,学习只有抓纲领,想详细研究,时间没有了,来不及了。如果真的像预言所说,二0一二年十二月灾难爆发,我们哪有时间去学习?只有一个方法,老实念佛,放下万缘,求生净土。在这个里面学真诚、学恭敬,我们就有救,学谦虚。我们提倡所提这四个字「诚敬谦和」,这四个字能做到,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真诚、恭敬、谦虚,与一切大众和睦相处,只说四个字,说多了做不到。什么叫真诚?这个很重要。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什么叫诚?他也是佛门弟子,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诚。一念不生是什么?清净心,清净心是诚心、是真诚。从清净心里面生起的慈悲、生起的敬意,用这点真诚恭敬学世出世间法都有大成就。真诚到极处,那是佛经上的话,不可思议的成就。这话都是真的。自古以来,世出世间老师教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是平等的,但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是不平等的。爱心平等,教学为什么不平等?学生根性不一样。根性深厚,他接受的能力强,多教他;根性下劣,接受的能力差,你就少教一点,教多他接受不了。老师对学生教学不同,原因在此地,老师没有私心,没有对哪个学生偏爱,没有,平等的。学生当中,哪个学生有成就,哪个学生不能成就,老师心里清清楚楚。平等心是什么?「凡是人,皆须爱」,爱心不能有差等。
今天不但佛法理深奥,世间法也不好懂,世间法的理也很深。中国两千年来,从汉朝到现在,没有不尊敬孔孟的,称孔孟为圣人。孔子是大圣,孟子是亚圣,好比孔子是冠军,孟子是亚军,这第一名、第二名。在这个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没有不尊敬的,没有不跟他学习的,中国社会这两千年来长治久安就靠这个。今天不学了,不学社会就乱了。你有没有方法比过去治理得更好?有没有比孔孟更好的方法?找不到,这个动乱摆不平。摆不平并不是完事,摆不平接著来的是大灾难,这是佛法说的,佛法讲「境随心转」,人心坏了,一百八十度的违背了伦理、违背了道德、违背了因果,这个境界是被心转,心坏了,社会坏了、地球坏了。心是能转,境是所转。这个说法社会上没人相信,为什么?不合科学,这是迷信,一句话否定了。那怎么办?只有随他去。信的人有福了,这宗教上的话,你信你就有福。刚才说的,大灾难来了,各人去处不相同,有福的人到有福的地方去了,没福的人到没福的地方去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再看下面,「净影云:慧心安法,名之为忍。」慧心不是烦恼的心,有智慧的心安住在法上。法是什么?大自然的原则,大自然的秩序,在佛、在儒称它作性德,现在人称为大自然的秩序、大自然的原则。实在讲,人心乱了,大自然的秩序也乱了,你看春夏秋冬四季反常,这就说明大自然的秩序乱了。几千年前老祖宗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法则,他们所讲的伦理、道德、四维八德从哪来的?大自然的秩序里面悟出来的。他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清净,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欲望、没有怨恨,心里面永远是平和的,所以自然的法则他们能感得。心能转境界是觉悟的人、是明白的人,心被外面境界所转是凡夫、是迷惑的人。可是这两方面实际上是互动的,彼此都有感应,关键在智慧。所以远公大师说慧心安法,这个法是大自然的法则,狭义的来说大乘佛法,再把它缩小来讲,《大乘无量寿经》。我们的智慧心安住在这部经典上,经典教我们怎么做,依教奉行,经典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一定要遵守,这就是慧心安法,这就叫忍。忍就是定,我把心定在这部经上,我这一生起心动念、生活行为依这部经做标准,这个标准是阿弥陀佛的标准,无上大法的标准。「《会疏》云:智行增进名法忍。」智慧的行为天天增长,日日有进步,这叫法忍。
「获三种忍者」,这是经上讲的。「《净影疏》曰:寻声悟解,知声如响,名音响忍,三地已还。」三种忍这第一种,净影大师说的,隋朝慧远大师。寻声就是闻声,开悟了。怎么开悟?各人的缘不相同,有人见色开悟,见到色相,有人听声音、听教,听法听教开悟的,有人确实听外面风吹树梢、雨打芭蕉,从这些音响里面开悟。这是哪一种人?多半是参禅的人,心地寂静。在什么时候?将悟未悟的时候,遇到这种音声的缘分,一下触动,豁然大悟,这么回事,他开悟了。「知声如响」,响是回音,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就听到回音,这个说明它不是真的,就好像阳光之下,地上现个影子。形现影,声现回声,这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不应该执著、不应该分别,对於一样明白了,一切法哪一法不如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不再分别,这叫音响忍。「三地已还」,什么人证得?这里讲的多半是别教,别教初地、二地、三地,这三个位次证得的是叫音响忍。
第二,「舍诠趣实,名柔顺忍,四五六地。」诠是个工具,实是实际理体,就是真实之际,那是什么?那是自性。我们在修学的时候,无论依哪一个法门,法门就是诠,你要不把这个法门舍掉,你就没有办法得到真实。所以大乘佛法是诠,要不要学?要学,过河的时候要它,到岸的时候就要把它丢掉。《金刚经》上说「如筏喻者」,你能把这个到彼岸的时候,所谓过河就要把船丢掉,你才能登岸,你要不肯离开船,永远到不了彼岸。所以佛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因缘所生。《中观论》上讲得很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叫柔顺忍,比前面高,四地、五地、六地菩萨他们证得,他们是柔顺忍。知道世出世间法都是假的,可以学习、可以受用,不能执著、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学习的时候不执著言说相,经本不执著文字相、不执著名字相,名字里头名词术语,不执著心缘相。决定不要起心动念去想它,这个是什么意思,这段讲的什么?佛什么也没讲,什么意思都没有,你所想的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要什么都不想,你看到这个经文,字字句句无量义,那就是如来真实义,是你自性里头的真实义。你用第六意识去思惟它、去观想它,那就变成你自己的意思。柔和、随顺佛菩萨的教诲,真干,这叫柔顺忍。
「证实离相,名无生忍,七地以上」,七地、八地、九地、十地。无生忍就是无生法忍,他明心见性了,证实就是明心见性。离相,对於一切现象,我们平常所讲的三种,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不执著,都放下,也不分别了。一切现象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证实了,证实什么?一切法不生不灭,就这三种现象。这个的确有深度,很难理解,我们也是最近这几年,大概十年左右,早年讲经分享没说到过,早年多半依《仁王经》。这些年我们看到《法苑珠林》,我从《法苑珠林》上看到的,《菩萨处胎经》,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知道无生法忍是怎么回事情。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有几多微细的念头?有几相?相就是现象;有几识?相就是物质现象,识就是精神现象。我们才晓得,凡夫起一个念头,那个细念不可思议。菩萨很具体的说出来,一弹指,大概我们一个念头,这个起灭,也就是一弹指,我们能感觉到,没有想到这一个念头里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三十二亿乘百千,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念头,就是生灭,现象的生灭,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的生灭。那一秒钟呢?现在都用秒作时间单位,一秒钟至少可以弹指四次到五次,我弹的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弹得更快的,年轻体力好的,那要是弹五次,一秒钟就一千六百兆。诸位想想,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生灭,就是微细念头的生灭。我们才知道佛经上所说的不生不灭,这个说法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
佛在三千年前讲现象到底是什么,讲清楚了,讲明白了,现象是假的。佛对於这个现象用五个字来代表它,色受想行识,这五个字叫五蕴。五蕴是指什么?最微细的这一念,这一念里头就是五蕴,这一念里头有物质现象是色,有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换句话说,所有物质现象里头都有精神现象,物质跟精神永远分不开,而且物质是精神变的,物质的本质是精神,就是念头、心念。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我们很多人都会说,真正的意思不知道。什么叫心想?不是我们粗心大意,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生灭,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到。佛怎么知道的?佛从禅定当中知道的。不是他一个人知道的,佛说八地以上的菩萨,他的定功就见到了。那我们晓得,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的人他们都见到。是真的不是假的。证实离相,相根本没有,三种现象好像是有,实际上没有。就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真相明白之后,彻底放下,什么心态对它?不起心不动念,妄不妨碍真,真也不妨碍妄,可以同时存在。这个存在其实就是不存在,所以存在跟不存在二边不著,这叫中道。
下面我们看念老注解的,「其意谓」,就是《净影疏》里这一段的意思,「闻法悟道,知一切法,如声之回响(回音),如梦幻泡影,名音响忍」,比喻作音响忍。「是别教」,这讲清楚了,「别教三地以下之菩萨所得」,这不是圆教。别教的初地等於圆教初住,所以在圆教来说初住、二住、三住他们得到音响忍。真正晓得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不是真的,《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别当真,当真就错了。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舍离言诠,趣入实相,名柔顺忍,是四五六诸地菩萨所得」。「若证入实相,离一切相」,这《华严经》上所说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名为得无生法忍」,这时候你真的明白了,你承认,你肯定,不再疑惑了,一切法不生不灭,觅生灭了不可得,「七地以上的菩萨」,七地、八地、九地、等觉,他们证得的。
「又《弥陀疏钞》曰:无生忍,略有二种」,一个是「约法」,一个是「约行」。「约法,则诸无起作之理,皆曰无生。慧心安此,故名为忍。」心定了,诸就是一切,一切法没有起作之理。这句话怎么说?从理上讲一切法没有起作,起是兴起,作是作用。这个意思我们现在才明白。你想一想,佛经上讲的一念,我们对於这个一念,始终没有搞清楚,囫囵吞枣的解释。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起灭,我说它起,它早灭掉了,每一个念头都是独立的,没有相同的。所以现前这个现象怎么回事情?就是这些妄念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相续,相续的时候每一个念头相同,那就是相续,每一个念头不相同。所以我们看这个境界确实就像《还源观》上所讲的出生无尽,是这种现象。变幻无穷,你找不出一个相它存在那里,找不到。所以说「皆曰无生」,不生不灭。没有生哪有灭?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它不生不灭这个话不是空话吗?说得毫无意义。它有生灭,有生灭跟无生灭等於无生灭,你没有办法看到它的生灭。八地菩萨虽然看到,也掌握不住,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你无法控制,你知道这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自然现象。自性清净心里头这个现象没有,这要记住,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也没有。这是阿赖耶的业相,现在科学家讲的是能量,就指这个东西。
所以近代科学对大乘佛学有很多帮助,很深密的东西,不能够理解的,我们现在慢慢了解它,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知道应该要放下,不放下是错误的。所以看破之后才能放下,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放不下,那你就得学,事实真相了解,自然放下。所以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要去计较,一计较就是轮回心,就造轮回业,那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一切随缘,样样都不操心,样样都不关心,千万别执著,不要分别。起心动念我们做不到,很难理解,但是不分别不执著是绝对正确。能做到不分别不执著,往生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在品级上是大幅度的上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四百二十六面,倒数第五行,从头看起:
「下云见树成忍,前遍举六根,此独云见者,盖标眼根以例余根也。」事上虽然说六根,而实际上在其中作用确实是六根互用,所以举一根其他的五根自然包含在其中。这个地方,六根上只说见,眼根。「见树成忍」,成就忍辱波罗蜜,而且是圆满的忍度,无生法忍,正是第四十一愿,弥陀四十八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在菩提树当中你能够见到十方诸佛刹土,当然包括我们地球在内,而且看得非常清楚、非常仔细,与第四十七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这个忍是无生法忍。所以这一段经文介绍的,就是第四十一愿、四十七愿的成就。由此可知,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四十八愿的圆满功德所现。
「《会疏》释云」,这是日本祖师大德的注解,「仰唯道场树者,正是正觉果满之标帜也。」好像竖立一个旗帜,这个旗帜代表什么?代表阿弥陀佛因圆果满,究竟成佛,代表这个意思。「名号者,即是本愿成就之实体。故愿以闻名为得忍因,成就以见树明其相。」底下一个小注,「谓弥陀大愿既已成就,则以见树证明得忍之事相。」阿弥陀佛大愿的成就,这个菩提树就好像是展览馆一样,你在这个树中完全看到了,所以这个树不可思议。「彼闻名,即道场树之妙声。如《小本》曰: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见到菩提树,听到六字洪名,自然皆生,不是几个人,不是少数人,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这个样子,见树闻名都能生起念三宝之心。佛是觉,经题上的觉,法是平等,僧是清净,也就是说,自然生起清净平等觉心,这是真实功德。清净平等觉就是三宝的本体,是三学,是三慧,一切佛法都不离清净平等觉,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全都含摄在其中。在极乐世界,我们见树见到了,闻名号也听到了,换句话说,六根所接触到的无一不是清净平等觉。这是自性圆满功德,究竟流畅,说大,遍法界虚空界,说小,极微之微,不可思议的是大小不二,小中见大,大没缩小,小也没放大,重重无尽。
这下面说,「此见树,即阿弥陀之果德也。以此况彼,闻名得忍益弥著明也。」这几句话在下面总结就说出来了,大意是说,见树你就见到阿弥陀佛的果德,修因证果,圆满的展现在大树上。大树好比是个展览厅,弥陀从初发心,怎么发愿、怎么修行、怎么成就的,你在这个展览室里一览无遗,统统见到了。益弥著明,格外的清楚,格外的明显。看清楚了,听清楚了,心里明白,也就是觉悟了。「总之,名号与树,皆是果地大觉妙德之所显,皆是圆圆果海圆融具德。」不但是树,树是举一个例子,一草一木、一毛一尘。经上说一毛,正报里面最小的,我们身上的汗毛,正报最小的;一尘,依报里面最小的,物质环境里面最小的,都是阿弥陀佛妙德之所显,都是阿弥陀佛果海圆融具德。
念老接著告诉我们,「皆是清净句」,清净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是讲的自性,这是讲的常寂光。性德用智慧来做代表,就是一切众生本自具足的如来智慧德相,这一句话完全包括了。无为法身,就是今天哲学里面所说的万有的本体。「皆是真实之际」,真实之际就是自性,只有这个是真实的。为什么?永恒不变,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是真实之际。「亦即是当人自性」,这一句非常重要,说了那么多,与我们有什么关系?这一句说明白了,当人就是自己,不是别人,就是自己的自性。由此可知,极乐世界跟我们的关系多密切,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阿弥陀佛从哪来的?阿弥陀佛也是我自性变现出来的。离开自性,一法不立,连虚空也没有了。为什么?虚空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这是事实真相。
我们跟诸佛菩萨什么关系,我们跟这个宇宙是什么关系,我们跟一切众生是什么关系,这是大乘佛法的伦理,伦理是讲关系。这个关系说到了极处那是一体,不能分。大宇宙像是我们这个身体,我们今天身体是身体里面的一个细胞。说细胞说得很大,细胞里面的一个分子、一个电子、一个粒子,现在量子科学家说一个小光子,大概是佛所说的极微之微。如果没有这个极微之微,这身体就不存在,就没这个身体。如果物质现象不存在,这个宇宙之间没有一样我们所谓的实体,凡夫所说的实体。大乘佛法无比殊胜,就是把真相告诉我们。我一生就是存一个感恩的心,没有遇到真善知识,我怎么会知道这些事情,我三个老师缺一个都不行,我都不能成就。方东美先生帮助我认识佛教、认识大乘,章嘉大师帮助我奠定修学大乘的基础,李炳南老居士十年帮我引入门。如果入门没有成就,那只是入门,距离登堂入室远之远矣,大门进去是院子,没有进屋子里面去。这个要感恩韩馆长三十年的护持,让我对佛法锲而不舍,知道殿堂之美,知道门户所在。还得感激佛菩萨、上天延长了寿命,如果寿命不延长,我认识不够透彻。我们不是上上根人,上上根人不要紧,一闻千悟,中下根性的人需要长时间的薰修,这个寿命是关键,寿命短了来不及,就是说你功课没学完,寿命到了,这是遭难。功课学完了,行,「朝闻道,夕死可矣」。为什么?提升了,升级了。没闻道,这个闻是开悟,天天听没开悟不算,听了开悟那就算。觉悟了,也就是清净平等觉你得到了,那个算;没有得到的,不算。那只是阿赖耶里面下种子,做为来生后世遇缘的因缘,遇到缘你就接著修,这一生不能成就。你说这个关系多大。
《群书治要》印出来了,传统文化、大乘佛法能不能够兴旺起来?难,太难了。难,不是说我们学习的资料没有,学习资料有,找不到的东西也找到了,可是谁能读?谁能理解?谁能得受用?这就是大难事!如果我们不能读,读了不能解,解了不能用,没有办法落实到实际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它就不起作用,难在这个地方。这个难关如何突破,它的根本是在孝敬,这两个字就能突破。孝敬从哪里来的?从父母师长那里得来的。老师教我们孝顺父母,父母教我们尊师重道。父母跟儿女不好意思说我是你的爸爸妈妈,我养你很辛苦,你要孝顺我,说不出口。那怎么办?要老师教,这学生才恍然大悟。老师也不能说我是你的老师,你要尊重我,要尊师重道你才能学到东西,老师也说不出来。这话谁说?父母说。父母教儿女尊师重道,老师教学生孝顺父母,这个人就教出来了。
我们看看现在的社会,有没有人教?没人教。中国人说一甲子之前,六十年,我开始学佛的那一年,台湾的社会,父母还教,教儿女要听老师的话,要尊敬老师;老师也会教学生,要听父母的话,要孝顺父母,还有人说,六十年前。十年之后,好像听不到这个话了,都学西方人的。西方人没有五伦,只有一伦朋友,父子也是朋友,老师也是朋友。真能做到朋友,也就算不错,外国人只有一伦,中国有五伦。这使我们想到,为什么中国,就是东方的学术超越西方那么多,中国人学五伦,原因在此地。换句话说,世出世间一切法,总而言之都是一个教育问题。
人性确实是本善的,人是有良心的,看你怎么教。现在的人都被教坏了,观念全错了,只是自私自利、唯我独尊。大乘佛法之所以殊胜,殊胜在哪里?殊胜在无我。你看《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它的殊胜在这里。无我就没有竞争、没有冲突,有我当然会有冲突。佛法高明就在这个地方,直通真实之际,就是自性,直通,当中没有障碍,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所以这个是「即是当人自性」,这句话讲得太好了。大乘佛法的教学目标,是帮助我们认识自性,帮助我们回归自性,没有别的。自性是大圆满,无量智慧,无量功德,无量相好,一切本具,没有丝毫欠缺。极乐世界自性变现的,华藏世界也是自性变现的,圆满的性德,这里讲圆融具德,圆圆果海。海是比喻自性的广大,自性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取这个意思,真正的自己。佛门常说不舍一法,这是讲它的包容,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又说不立一法,这个不立是什么?这一切法里头不能执著、不能分别,讲到究竟处不能起心、不能动念。体性不碍现象,现象不碍体性,它是圆融的。性在哪里?性在相中;相在哪里?相在性中,性相是一,永远分不开。大慈悲的性德於是自然就流出来,你对一切有情众生、无情众生,花草树木、山河大地一片慈悲,平等的慈悲,恭喜你,你成佛了。这个境界叫圆满成佛,阿弥陀佛到这个境界了。每一个发愿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到那边就不退转,到那边就不会迷惑,在那边修学,最后的成就跟阿弥陀佛一样,成佛了。成佛的样子是什么?阿弥陀佛就是样子,这真正不可思议。
「故能有如是不可思议真实之利也。」所以你到极乐世界,你受用到真实的利益。什么受用?六根的受用。在那边有六根、有六境,没有六识。为什么?转识成智了,在极乐世界没有六识,有六智。眼的见不是眼识见,我们现在是眼识,识是什么?分别执著。法身菩萨不用识,识没有了,用什么见?见性见,见性见色性,闻性闻声性,相有见闻觉知,性只有一个,六根全见性了,这叫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见性成佛。天台智者大师说的,这个果位叫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他不是假佛。叫分证就是他没有圆满,为什么没有圆满?他还有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掉。无明习气断掉那叫妙觉,那不叫菩萨,真的是佛,究竟圆满的佛果,《华严经》称妙觉位。等觉还是分证,妙觉圆满了。妙觉不住在实报土,他升级,他住常寂光净土,常寂光净土统统是妙觉。而实报土是圆教初住到等觉,一共是四十一个位次,他们全住在实报土,实报土纯是法身菩萨。
我们把这些事实搞清楚、搞明白了,应当认真努力争取,争取什么?争取我们往生生实报庄严土,这就是上上根人。能争取得到吗?就像善导大师所说「万修万人去」,你只要肯争取,你一定能够得到。要怎么争取?没有别的,放下。放下执著,我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执著了,你争取到阿罗汉,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不是同居土,你真不执著了。再提升,不但不执著,分别心都不起了,分别心没有了,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方便土里面上辈往生,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上品往生。再提升,不但不分别,起心动念都没有了,恭喜你,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实报庄严土。不需要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你也是阿惟越致菩萨,是你自己证得的。没有能力证得这个境界,我们是把烦恼伏住、控制住,不叫它起作用,这是生凡圣同居土,这样的人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也作阿惟越致菩萨。你从表面上去看,他的智慧、神通、道力跟法身菩萨没两样。这什么缘故?阿弥陀佛加持你的,不加持你没有。如果你自己有能力生到实报土,那就佛不加持你也有,佛加持你就更殊胜。
你要问,我们佛法法门这么多,为什么修净土法门?净土法门无比殊胜利益就在弥陀威神加持,这其他法门里头没有,这个不能不知道。我们今天遇到这个缘太殊胜,决定不能让它空过,我们的学习分分秒秒都要抓住,抓得紧紧的,不要让它空过。分分秒秒怎么抓?这一句佛号净念相继,别中断,你就抓住了。一中断,昨天讲的烦恼里头失念,你那个正念失掉了。正念就是阿弥陀佛,念念是阿弥陀佛,念念是正念,只要正念没有,邪念就出来了。没有邪念?没有邪念是无明出来了,不开智慧。所以没有念佛的时候,不是无明起来就是妄念起来,这是必然的,没有例外的。那他不念佛行吗?不念佛全是妄念、全是无明。妄念,造业!造轮回业。无明,糊涂!不开悟,障碍我们念佛。这是我们人生第一桩大事,别人怎么做法我们不管,我们自己依照经典讲的道理、方法、境界认真来学习就对了。经是佛说的,世代相传,传到中国也两千年了,这个不是假的。
下面说,「但名号则声闻十方,普被三根」,这讲闻名,闻名的功德。为什么弥陀名号声闻十方、十方世界都知道?是一切诸佛如来都在宣扬,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如来讲经教学没有不讲净土三经的,这就是替阿弥陀佛做宣传、做广告,替阿弥陀佛招生。能信、能解、能发愿求生,这就是阿弥陀佛有缘人;不信、不解、不想到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没有缘的人。可是我们知道,那些无缘的人,无论生到哪一尊的佛国土,肯定到最后,文殊、普贤带领他们导归极乐。只是绕个大弯路,最后还是要归净土,真正不可思议!
下面这几句话说得好,「见树则唯有神游净土,目瞻宝树,方能获益。两者相比,则闻名得忍之益更为显著。」闻名的利益比见树的利益还要殊胜。见树,就像今天高科技的展览,极乐世界不需要展览馆,用宝树,就在宝树上展览出现十方诸佛刹土依正庄严,你都看清楚了。可是闻名怎么样?闻名能得无生法忍,没有说见树得无生法忍,闻名得无生法忍,所以闻名的殊胜超过见树。「故《会疏》曰:以此况彼,闻名得忍益弥著明也。」弥是格外的显著、格外的明了。此是见树,彼是闻名,闻名是真正大幅度帮助你提升,这是真正修行人求之不得的大事因缘,提升境界。所以修行人,他对世出世间法不重视,他重视的确实就是要帮助他提升境界,得真实的利益。
下面这一段「得忍」,「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不惑就是不迷惑,「为忍」,忍是这个意思。难信之理,为什么难?它太深奥,它太神秘,浅至初学,不容易生起信心。它能信,这是能忍。这个忍在此地当作认可、同意、认知,有这些意思在里头。理不懂,他真信了,解不透,他不要解了,他就发愿求生,真往生了,这怎么回事情?这就是得忍之利,他有一个重要的信心,肯定佛菩萨不欺骗我,我虽然不懂,佛菩萨教我一定是好的,有这个信心他就能往生,生凡圣同居土。如果对於这些道理他清楚、他明白,像我们现前这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解悟,六十年的学习功不唐捐,我明白了,我了解,烦恼习气放不下,我们往生生哪里去?方便有余土。为什么?你懂得道理,这就把你提升了。如果你真能做到,真能把起心动念都放下,你就直接生到实报土。不了解,不懂得,我真干,我就相信阿弥陀佛,相信阿弥陀佛不骗人,相信阿弥陀佛句句话是真实,全心全力去奉行,到西方极乐世界,很快你就到实报土去了。为什么?一点障碍都没有。在凡圣同居土听阿弥陀佛讲经教学,听个三天、五天、七天,你就到实报土去了。为什么?你有十分诚敬,你得十分利益。
我们今天有几个人对阿弥陀佛有诚敬的心,至诚恭敬?实在讲没有。身心带著无量无边的烦恼习气,没有能力突破,天天听,听不懂。古人用的一个方法,长时薰修。这个缘稀有难逢,你到哪一个道场天天能听经闻法?古时候有,在中国,佛教从初传到中国来,道场天天讲经、天天教学,跟学校一样。到唐、宋还保持像样子,元、明慢慢就衰了。为什么会衰?人的根性烦恼多了,烦恼多,正念就少,放逸多,恭敬就减少,表面见面客气,谦虚客气,真诚恭敬没有。现在连一点表面客气都没有了,这是传统文化跟佛法要再兴起来难处在此地。什么人能复兴?只有靠再来人。众生还有那么一点福气,想学、想求好,没人教;有这个念头好,这就是感,佛菩萨来应,佛菩萨到人间来教你。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念头,没有这个祈求,就是没有感,那佛菩萨就没应,他就不来了。感应这个道理是真的,感应的事不是虚假的,众生有感,佛菩萨立刻就有应。
我们生在这个时代,预言灾难的世界,虽然灾难还没有降临,可是灾难降临的时候就来不及了,那个时候手忙脚乱,那就到三途去了,这真可怜。如果我们有充分的准备,来因应这个灾难,灾难来了我们不惊不怖,我们能够稳得住。这个时候需要心安理得,对於灾难明了,什么因、什么样的果报,清清楚楚,自己有智慧来对待。灾难来临的时候,不但不受其害,也能受到它真实之利,那你修行真有功德。我们现在在人道,灾难来了之后我们到极乐世界去,那是什么道?那是佛道!灾难保送我们成佛,灾难帮助我们成佛,不是真实之利吗?没有准备的人,粗心大意的人,灾难来的时候心慌意乱,他就坏了,他到哪里去?他到三途去了。同样是灾难,去处不一样。
对修行人来讲,顺境逆境、善缘恶缘无一不是增上缘,真正修行人、真正佛弟子,都是真实功德、真实的善缘,顺逆没有一样不善。成就自己一片感恩之心,启发自己报恩之心,知恩报恩。他为什么不报恩?他不知道恩,他怎么会有报恩的念头?这个知恩是什么?父母对他的好处,老师对他的好处,社会对他的好处,国家对他的好处,众生对他的好处,他都不知道。上报四重恩,他对四重恩一无所知,只是口里头念念,不知道他对我什么恩,不知道。这个三毒烦恼里头愚痴覆盖,他虽然不贪不瞋,他痴!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与性德相违背的,自己错了,还引起社会对佛法的误会,对传统文化的误会,也就是对圣贤的误会、对祖宗的误会,这个罪过就重了。细细去读戒经你就明白了,弘赞大师对戒经的注解《戒律全书》,沙弥戒、比丘戒、菩萨戒,他注得很详细,你细看就明白了。
现在怕的是时间太迫切,学习只有抓纲领,想详细研究,时间没有了,来不及了。如果真的像预言所说,二0一二年十二月灾难爆发,我们哪有时间去学习?只有一个方法,老实念佛,放下万缘,求生净土。在这个里面学真诚、学恭敬,我们就有救,学谦虚。我们提倡所提这四个字「诚敬谦和」,这四个字能做到,念佛可以往生极乐世界,真诚、恭敬、谦虚,与一切大众和睦相处,只说四个字,说多了做不到。什么叫真诚?这个很重要。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什么叫诚?他也是佛门弟子,他说「一念不生是谓诚」。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诚。一念不生是什么?清净心,清净心是诚心、是真诚。从清净心里面生起的慈悲、生起的敬意,用这点真诚恭敬学世出世间法都有大成就。真诚到极处,那是佛经上的话,不可思议的成就。这话都是真的。自古以来,世出世间老师教学生,老师对学生的爱心是平等的,但是老师对学生的教学是不平等的。爱心平等,教学为什么不平等?学生根性不一样。根性深厚,他接受的能力强,多教他;根性下劣,接受的能力差,你就少教一点,教多他接受不了。老师对学生教学不同,原因在此地,老师没有私心,没有对哪个学生偏爱,没有,平等的。学生当中,哪个学生有成就,哪个学生不能成就,老师心里清清楚楚。平等心是什么?「凡是人,皆须爱」,爱心不能有差等。
今天不但佛法理深奥,世间法也不好懂,世间法的理也很深。中国两千年来,从汉朝到现在,没有不尊敬孔孟的,称孔孟为圣人。孔子是大圣,孟子是亚圣,好比孔子是冠军,孟子是亚军,这第一名、第二名。在这个社会上,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没有不尊敬的,没有不跟他学习的,中国社会这两千年来长治久安就靠这个。今天不学了,不学社会就乱了。你有没有方法比过去治理得更好?有没有比孔孟更好的方法?找不到,这个动乱摆不平。摆不平并不是完事,摆不平接著来的是大灾难,这是佛法说的,佛法讲「境随心转」,人心坏了,一百八十度的违背了伦理、违背了道德、违背了因果,这个境界是被心转,心坏了,社会坏了、地球坏了。心是能转,境是所转。这个说法社会上没人相信,为什么?不合科学,这是迷信,一句话否定了。那怎么办?只有随他去。信的人有福了,这宗教上的话,你信你就有福。刚才说的,大灾难来了,各人去处不相同,有福的人到有福的地方去了,没福的人到没福的地方去了,这个我们不能不知道。
再看下面,「净影云:慧心安法,名之为忍。」慧心不是烦恼的心,有智慧的心安住在法上。法是什么?大自然的原则,大自然的秩序,在佛、在儒称它作性德,现在人称为大自然的秩序、大自然的原则。实在讲,人心乱了,大自然的秩序也乱了,你看春夏秋冬四季反常,这就说明大自然的秩序乱了。几千年前老祖宗告诉我们的,大自然的法则,他们所讲的伦理、道德、四维八德从哪来的?大自然的秩序里面悟出来的。他能体会到,他们的心清净,心里头没有杂念、没有欲望、没有怨恨,心里面永远是平和的,所以自然的法则他们能感得。心能转境界是觉悟的人、是明白的人,心被外面境界所转是凡夫、是迷惑的人。可是这两方面实际上是互动的,彼此都有感应,关键在智慧。所以远公大师说慧心安法,这个法是大自然的法则,狭义的来说大乘佛法,再把它缩小来讲,《大乘无量寿经》。我们的智慧心安住在这部经典上,经典教我们怎么做,依教奉行,经典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一定要遵守,这就是慧心安法,这就叫忍。忍就是定,我把心定在这部经上,我这一生起心动念、生活行为依这部经做标准,这个标准是阿弥陀佛的标准,无上大法的标准。「《会疏》云:智行增进名法忍。」智慧的行为天天增长,日日有进步,这叫法忍。
「获三种忍者」,这是经上讲的。「《净影疏》曰:寻声悟解,知声如响,名音响忍,三地已还。」三种忍这第一种,净影大师说的,隋朝慧远大师。寻声就是闻声,开悟了。怎么开悟?各人的缘不相同,有人见色开悟,见到色相,有人听声音、听教,听法听教开悟的,有人确实听外面风吹树梢、雨打芭蕉,从这些音响里面开悟。这是哪一种人?多半是参禅的人,心地寂静。在什么时候?将悟未悟的时候,遇到这种音声的缘分,一下触动,豁然大悟,这么回事,他开悟了。「知声如响」,响是回音,我们在山谷长啸一声就听到回音,这个说明它不是真的,就好像阳光之下,地上现个影子。形现影,声现回声,这都不是真的,不是真的就不应该执著、不应该分别,对於一样明白了,一切法哪一法不如是?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执著、不再分别,这叫音响忍。「三地已还」,什么人证得?这里讲的多半是别教,别教初地、二地、三地,这三个位次证得的是叫音响忍。
第二,「舍诠趣实,名柔顺忍,四五六地。」诠是个工具,实是实际理体,就是真实之际,那是什么?那是自性。我们在修学的时候,无论依哪一个法门,法门就是诠,你要不把这个法门舍掉,你就没有办法得到真实。所以大乘佛法是诠,要不要学?要学,过河的时候要它,到岸的时候就要把它丢掉。《金刚经》上说「如筏喻者」,你能把这个到彼岸的时候,所谓过河就要把船丢掉,你才能登岸,你要不肯离开船,永远到不了彼岸。所以佛教导我们,「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法是假的,不是真的,因缘所生。《中观论》上讲得很好,「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叫柔顺忍,比前面高,四地、五地、六地菩萨他们证得,他们是柔顺忍。知道世出世间法都是假的,可以学习、可以受用,不能执著、不能分别、不能起心动念。学习的时候不执著言说相,经本不执著文字相、不执著名字相,名字里头名词术语,不执著心缘相。决定不要起心动念去想它,这个是什么意思,这段讲的什么?佛什么也没讲,什么意思都没有,你所想的是你自己的意思,不是佛的意思。你要什么都不想,你看到这个经文,字字句句无量义,那就是如来真实义,是你自性里头的真实义。你用第六意识去思惟它、去观想它,那就变成你自己的意思。柔和、随顺佛菩萨的教诲,真干,这叫柔顺忍。
「证实离相,名无生忍,七地以上」,七地、八地、九地、十地。无生忍就是无生法忍,他明心见性了,证实就是明心见性。离相,对於一切现象,我们平常所讲的三种,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都不执著,都放下,也不分别了。一切现象里头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证实了,证实什么?一切法不生不灭,就这三种现象。这个的确有深度,很难理解,我们也是最近这几年,大概十年左右,早年讲经分享没说到过,早年多半依《仁王经》。这些年我们看到《法苑珠林》,我从《法苑珠林》上看到的,《菩萨处胎经》,世尊跟弥勒菩萨的对话,知道无生法忍是怎么回事情。佛问弥勒菩萨,心有所念,我们凡夫动一个念头,这个念头里头有几念?有几多微细的念头?有几相?相就是现象;有几识?相就是物质现象,识就是精神现象。我们才晓得,凡夫起一个念头,那个细念不可思议。菩萨很具体的说出来,一弹指,大概我们一个念头,这个起灭,也就是一弹指,我们能感觉到,没有想到这一个念头里头有三十二亿百千念。单位是百千,三十二亿乘百千,我们中国人所说的三百二十兆,一弹指有三百二十兆个念头,就是生灭,现象的生灭,物质现象、精神现象的生灭。那一秒钟呢?现在都用秒作时间单位,一秒钟至少可以弹指四次到五次,我弹的四次,我相信有比我弹得更快的,年轻体力好的,那要是弹五次,一秒钟就一千六百兆。诸位想想,一千六百兆一秒钟,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生灭,就是微细念头的生灭。我们才知道佛经上所说的不生不灭,这个说法被现代量子力学家证明了。
佛在三千年前讲现象到底是什么,讲清楚了,讲明白了,现象是假的。佛对於这个现象用五个字来代表它,色受想行识,这五个字叫五蕴。五蕴是指什么?最微细的这一念,这一念里头就是五蕴,这一念里头有物质现象是色,有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换句话说,所有物质现象里头都有精神现象,物质跟精神永远分不开,而且物质是精神变的,物质的本质是精神,就是念头、心念。所以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这个话我们很多人都会说,真正的意思不知道。什么叫心想?不是我们粗心大意,是我们无法想像的。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一弹指三百二十兆,一秒钟一千六百兆个生灭,我们没有办法觉察到。佛怎么知道的?佛从禅定当中知道的。不是他一个人知道的,佛说八地以上的菩萨,他的定功就见到了。那我们晓得,八地、九地、十地、等觉、妙觉,这五个位次的人他们都见到。是真的不是假的。证实离相,相根本没有,三种现象好像是有,实际上没有。就是相有性无,事有理无,你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真相明白之后,彻底放下,什么心态对它?不起心不动念,妄不妨碍真,真也不妨碍妄,可以同时存在。这个存在其实就是不存在,所以存在跟不存在二边不著,这叫中道。
下面我们看念老注解的,「其意谓」,就是《净影疏》里这一段的意思,「闻法悟道,知一切法,如声之回响(回音),如梦幻泡影,名音响忍」,比喻作音响忍。「是别教」,这讲清楚了,「别教三地以下之菩萨所得」,这不是圆教。别教的初地等於圆教初住,所以在圆教来说初住、二住、三住他们得到音响忍。真正晓得宇宙之间所有一切法不是真的,《金刚经》上所说的「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别当真,当真就错了。什么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舍离言诠,趣入实相,名柔顺忍,是四五六诸地菩萨所得」。「若证入实相,离一切相」,这《华严经》上所说的,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名为得无生法忍」,这时候你真的明白了,你承认,你肯定,不再疑惑了,一切法不生不灭,觅生灭了不可得,「七地以上的菩萨」,七地、八地、九地、等觉,他们证得的。
「又《弥陀疏钞》曰:无生忍,略有二种」,一个是「约法」,一个是「约行」。「约法,则诸无起作之理,皆曰无生。慧心安此,故名为忍。」心定了,诸就是一切,一切法没有起作之理。这句话怎么说?从理上讲一切法没有起作,起是兴起,作是作用。这个意思我们现在才明白。你想一想,佛经上讲的一念,我们对於这个一念,始终没有搞清楚,囫囵吞枣的解释。这个一念就是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念,一秒钟一千六百兆分之一,一秒钟里头有一千六百兆个起灭,我说它起,它早灭掉了,每一个念头都是独立的,没有相同的。所以现前这个现象怎么回事情?就是这些妄念相似相续相。它不是相续,相续的时候每一个念头相同,那就是相续,每一个念头不相同。所以我们看这个境界确实就像《还源观》上所讲的出生无尽,是这种现象。变幻无穷,你找不出一个相它存在那里,找不到。所以说「皆曰无生」,不生不灭。没有生哪有灭?如果真的没有生灭,说它不生不灭这个话不是空话吗?说得毫无意义。它有生灭,有生灭跟无生灭等於无生灭,你没有办法看到它的生灭。八地菩萨虽然看到,也掌握不住,看到这个现象,这个现象你无法控制,你知道这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是自然现象。自性清净心里头这个现象没有,这要记住,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没有,自然现象也没有。这是阿赖耶的业相,现在科学家讲的是能量,就指这个东西。
所以近代科学对大乘佛学有很多帮助,很深密的东西,不能够理解的,我们现在慢慢了解它,对我们很有帮助,我们知道应该要放下,不放下是错误的。所以看破之后才能放下,这是从前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放不下,那你就得学,事实真相了解,自然放下。所以我们活在这个世间一切随缘,什么都好,不要去计较,一计较就是轮回心,就造轮回业,那你就出不了六道轮回。一切随缘,样样都不操心,样样都不关心,千万别执著,不要分别。起心动念我们做不到,很难理解,但是不分别不执著是绝对正确。能做到不分别不执著,往生极乐世界是方便有余土,在品级上是大幅度的上升。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