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三四六集) 2011/3/2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34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九十八面最后一行,「《净影疏》曰」,从这看起:
「依法正修,名为善力。极乐众生之功德善力均不可思议」。「又住行业地者,《会疏》曰:行业之地者,是则弥陀如来大愿、大行、大业成就之地也。」隋朝慧远法师历史上称为小慧远,《净影疏》是他作的。净影是寺院的名称,法师住持这个道场,大家对他老人家的尊敬,不称名号用寺来称他,称净影法师。他说依法正修,名为善力,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往生的人,每天听佛讲经教诲,又得到弥陀本愿威神加持,智慧、神通、道力跟实报土的法身菩萨没有区别,这是弥陀净土无比殊胜之处。从经论里面细细去观察,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场,阿弥陀佛接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建立这个道场,只要能信、能愿是能发愿、能行是依教奉行,人人都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就等於进了阿弥陀佛的学校,决定没有退转,一生究竟成佛,毕业就成佛,这是十方世界所找不到的。我们这个地球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世尊在这个世间也教学,但是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想学就教,不想学的就随缘。极乐世界不如是,极乐世界凡是去往生的,都是去上学的,没有一个不认真修学,所以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弟子。老师、学生都是依法正修,成就无比殊胜的善力,所以极乐众生之功德善力均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善力不可思议。
「又住行业地者」,《会疏》里面说什么叫行业地,「行业之地者,是则弥陀如来大愿、大行、大业成就之地也」。业是事业,阿弥陀佛的事业,就是帮助一切有缘众生一生圆满成就。前面我们读过,弥陀心里就是一桩事情,「一切皆成佛」。一切众生只要发愿往生净土,阿弥陀佛没有不教的、没有不接纳的,无论你是从哪一个佛国土到极乐世界的,真的叫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信仰。净土是大乘,不是专修净土的,修任何一个法门,临命终时将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往生,可见这个法门广大。以此类推,我们能想到,不是佛教弟子,他不是佛门弟子,他修其他的宗教,将他修学的功德,临命终时回向求生净土,我相信也是决定得生的。阿弥陀佛的门太广大!建立这个大道场,引导一切众生,这是弥陀的大业成就之地。「极乐众生因有无量功德善力,乃能安住於弥陀如来愿行大业成就之地」,行业地就是指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故云住行业地」。
「如第二卷第四十七愿徵引《论注》」,这前面我们学过,在三百零六面这个地方已经引了,把它的总结注在此地,「谓见弥陀身相,得平等身业」,你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果报就殊胜,见他的身相得平等身业,「闻名得平等口业」,名是名号,遇光是佛光照你,「遇光知法得平等意业,是即住於弥陀之行业地也」。我常常劝勉同修,我们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中峰禅师《三时系念法事》,他老人家开示告诉我们,「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这两句开示非常重要,这两句开示就是住行业地。我们现前就住行业地,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现前口里念佛,心里没有佛,这往生靠不住,古大德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什么原因?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不能往生。弥陀真慈悲,我们的寿命有限,譬如寿命六十岁,六十岁念佛还是散乱,心还是散乱,阿弥陀佛会把你寿命延长,给你再延长十年。为什么?希望十年当中你能把心收回来,一心专念,你就往生了。以前散乱心念佛功不唐捐,给我们延寿了,那就是要叫我们努力的;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非去不可。我就应当作舍命想,已经死了,连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身外之物哪一样是自己的?这是教我们放下、彻底放下,放下才能专注,才能够专念,这句佛号才真能得力。放下之后,以前我们住娑婆世界,现在呢?我住弥陀行业地,没到极乐世界我现在就住行业地。心里住是心住,不是身住,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说这是极乐世界的众生,我们现在要一心向往、要一心认真学习,现前就修功德善力,「安住弥陀行业地之力,及彼佛无上威神之力,是故极乐国土,不赖须弥,自然安住」。阿弥陀佛如是,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皆如是,这个国土坚固,这个国土里没有任何障难。我们再看下一段经文: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於此法实无所惑。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这一段阿难说明他的问意,阿难这是他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问?因为凡夫不知道,他一问,佛一解释,我们明白了,这是阿难尊者代我们发问的,帮助我们破疑起信。我们看注解,「阿难至此」,到这个地方,「始陈明发问之动机」,把他在这个会里面提问的动机说出来了。「盖鉴於当来众生情执深重,於此疑惑,故代启问」,这几句话好懂。「今世此界众生往往颠倒,谬执此界之现象与规律,以管测诸佛境界,甚至执一隅之见以疑佛说」。这个现象确实大有人在,在这个世界住的时间太久,这个世界给人的印象太深,极乐世界跟这个地方完全不一样。佛为我们介绍,确实我们闻所未闻,很难相信,所以佛说这个法称之为难信之法。难信有能信,这个能信决定不是偶然,这是这个人过去生中无量劫里曾经学过这个法门。为什么没有往生?临终一念错了,对这个世界生起情执,所以没去成。这一生当中又遇到,如果这一生当中情执不能放下,那只可以说你对极乐世界的缘加深,还是不成熟,这一生当中还是去不了。可是要记住,「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来生能得人身吗?这个事情不要问人问自己,这一生当中五戒十善修得好,来生可以得人身。换句话说,我们常讲的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修得很好来生可以得人身。
但是闻佛法就靠不住,怎么知道?你看看现在这个世界,佛法衰了,也衰到极处,没有人相信、没有人理解、没有好的老师了。如果有好老师,黄念祖老居士注这个经就不必这样详细,古大德注经点到为止就行,哪要这么罗嗦?这是为什么?给后人提供一个参考资料,无尽的悲心,没人讲了。由此可知,来生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机率非常非常之低,不容易遇到。所以遇到就要把这个机会抓住、掌握住,决定不能够轻易放过,这一生当中决心要生净土。生净土真的不难,经上讲的条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如果我们善根福德差一点可以补,因缘是机会,机会我们有了、遇到了,你这一生只遇到这部经你的因缘就具足了。尤其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要利用,利用这个科学工具,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在哪个角度,现在网路、卫星都能收得到,每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这个都是缘,因缘具足。经本现在印刷术发达,成本很低,大量的印送。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你什么条件都具足了。善根福德不足的统统可以补起来,要多少时间?不需要多少时间的,几天、几十天就能把它补足。真心、正信、发愿求生,放下万缘,就成功了。凡是不能成就的,实在讲最严重的障碍就是自己的妄念太多,牵肠挂肚样样放不下,那就难了,眼看就把这个机会错过,真可惜。
极乐世界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一样,一切诸佛刹土,四土并不在一起。常寂光净土是共同的,那是自性的性体,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是一不是二。实报土也很接近,因为它没有识变只是心现,没有识变。至於我们讲到十法界、六道,每个世界不一样。而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跟实报土非常相似,不是众生业力成就的。众生可以带业去,但不是业力成就的,是阿弥陀佛本愿,这里讲大愿、大行、大业成就的。所以我们拿此地这个世界去跟极乐世界对比,完全错了,这就是难信之因,我们无法想像,所以经上常讲不可思议。阿难尊者,那不是普通人,传承释迦如来大法就是他,他不是古佛再来,肯定也是地上菩萨再来的,他怎么会不知道!他清清楚楚,没有疑惑,所以这是代我们娑婆世界六道众生来发问的。闻说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就怀疑,极乐世界上四王天、忉利天它住在哪里,这是一般人都会有这个问题。「佛破其惑,故反问之」。我们这个世界夜摩天没有住在地面上,兜率天也没有住在地面上,夜摩以上叫空居天,所以不能用娑婆世界这种状况怀疑极乐世界。「阿难大权示现,为众生而问,故不云住空,而答不可思议。於是引出世尊殊胜开示,道出全经要旨。」为什么?因为本经自始自终确实都是不可思议。
「上述众生情见」,也就是众生的情执,「不但不明佛法,实亦违反现代科学。因我人所处之世界是三维空间,故人脑之思维分别,在妄念不断之情况下,不能超出此空间之局限性。更焉能依三维空间之规律,以妄测更多维空间之实际?现多维空间之理论已为科学界所承认。佛世界常寂光土之维数应为无量维。」这是黄念老用科学的说法来解释,我们现前居住的世界是三维空间,这个大家都知道,四维以上的我们就不知道了。多维次的空间,佛怎么知道?佛是从禅定里面明了的,我们知道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四禅八定是古婆罗门所修的,婆罗门教的历史至少超过佛教一万年,也就是说,婆罗门教有一万三千年的历史,释迦牟尼佛出现到今天才三千年。四禅八定是他们修的,修到第八定,整个六道的空间全突破了,也就是说,六道轮回的真相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障碍了。我从这个说法里面有一个体会,体会到什么?这空间维次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空间维次?因为禅定,心定下来,空间维次就能突破。这个空间维次从哪来的?肯定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禅定没有别的,四禅八定只是把执著放下,分别没放下,所以他还有更高维次的空间他不能突破。他的突破只能是六道,六道之外的,他就没有法子突破。所以世尊在当年必须要把他所学的,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入更深的禅定。
最深的禅定是什么?是自性本定,那见性了,见性就发现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见性了,他说出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是自性本定;换句话说,自性没有空间维次。有妄想分别执著才有空间维次,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空间维次完全没有了,这明心见性。见性所见到的境界是真实的,叫现量境界,不是推想的,不是比量、不是非量,它是现量。所以现在科学发达,尤其是近代,最近三十年来量子力学的成就,让我们对大乘经教讲的阿赖耶明白了,宇宙的源起清楚了,不再疑惑,如何亲证?还得放下。不放下,我们明白了,这叫解悟,不是证悟;证悟我们才真正得到真实利益,解悟得不到。证悟才得到实际的利益,那是什么?智慧现前,神通、道力现前,都管用了。在这个境界不必要高,三果阿那含,三灾八难他就不受了,小三灾、大三灾他不受了,那怎么?他证悟只证得少分不是多分,少分。所以修学佛法不能不在求证上下功夫,求证没有别的,秘诀就是放下。放下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你看佛说的,说得好简单,放下对世出世间法的执著,你就证阿罗汉,大乘七信位的菩萨;放下分别,你就成菩萨;放下妄想,你就成佛,圆教初住以上就成佛了。
实报庄严土还有四十一个阶位,那个阶位不可思议,为什么?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这不可思议。不起心、不动念,还有什么阶位!平等了,哪来的阶位!阶位是对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从这个地方说的。习气不碍事,无始无明习气不碍事;跟分别执著不一样,分别执著的习气会造业;无始无明习气不造业,所以它不碍事。但是它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只有随它去,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要多长时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三个阿僧只劫,习气自然就没有了。原来实报庄严土就是提供这些,已经把无明断掉,无明习气还在,他们在那里修行。他修什么行?对自己没得修,但是自己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刹土六道里面众生无量无边,这些众生与他有缘的,信息都不断。众生起心动念就好像无线电波一样,他完全收到,所以对於有缘众生的状况他了解。他能看得到你,能听得到你,你起心动念他全知道,你缘成熟他一定来帮忙。什么叫成熟?他以应化身,现应化身来教你,你能信、能解、能行就是缘成熟。你不相信、不能理解,他就不来,为什么?来是慈悲帮助你,不来也是慈悲。不来是避免你造业,你毁谤三宝这个罪过就很重,谤佛、谤法、谤僧这个罪是阿鼻地狱,不忍心给机会给你造业,所以他不来。缘成熟了他来,他来帮助你,他来成就你,帮助你方法也不可思议,有顺有逆、有善有恶,不定,但是肯定是帮助你、成就你、提拔你,所以叫不可思议。
我们细读《华严经》,最后「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就能体会到一些,菩萨善巧方便利益众生,统统是有缘人。佛经里面举的有比喻,「五马喻」,统统是有缘人,第一等根性的人,上上根人,譬如好马,主人骑上去鞭子一扬,没有碰到它,那个马在地上看到鞭的影子,主人叫我走路了,它就开步走,这是第一等。第二等的根性差一点,鞭子举起来它看到了,它不动,必须那个鞭子轻轻的打它,这叫它走了,它才开步走,二等的。三等的又差一点,轻轻打像搔痒,它不理会你,必须那个鞭子重重的打它,这下真走了,它开步走。第四等的,重打它也不走,打狠了它就睡到地下去了,怎么办?穿马靴,马靴带的有马刺,马刺刺它的腹部,这下痛得紧,它就快跑了。第五等的没缘,马刺刺它,它躺到地下不动,那叫什么?那叫没有缘。前面四种都叫缘成熟了,扬鞭这是用顺、用善的方法;重重的打它、用马刺,那是逆,是不得已用残酷的方法,它还能觉悟、还能回头。所以菩萨教化众生恩威并施,像马一样,前面两种是恩,后面两种是用威,最后恩威都不管用了,那就无缘了。所以这个比喻特别是在古代,远程都是骑马、乘马车,大家都很容易懂得,恩威并施。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一片慈悲心,无非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我们看最后这一段,「又彼土实超人天」,这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确确实实超越我们这个世界,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人天两道,真超越,超越太多了。为什么还叫人天?不叫人天,我们不懂,所以「因顺余方」,随顺十方世界,十方世界都称为这个世间,叫人道、叫天道,所以世尊介绍也用这个名,但是实质上不一样。「所云忉利、四天王天等等,亦皆是顺方适俗之谈」,都是随顺他方世界所说的,大家好懂。「经云彼国圣众,有在地受经听经者,又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有在地,跟我们人天情形差不多,在地面,须弥山也是地。今天我们所说的星球,这个地就是星球,总是在星球上;不在星球上,在空中,换句话说,它没有物质现象,在空中的。夜摩天以上,他就离开物质现象,空居天,他在空中。
「又彼土圣众,宫殿随身。故知其国宫殿有居空者,有在地者。」空中,这就是不同维次空间,他居住的宫殿在空中,我们一般人看不到,不同空间维次。「故知其国宫殿有居空者,有在地者,故以夜摩(空居)忉利(地居)等天为喻。」用这个来做比喻,极乐世界没有政治组织,我们这个世界有,你看忉利天当中是天王,相当是中央政府,四周东南西北每方有八个天,相当於诸侯,它有政治组织。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没有说哪个天王,没听说过。所以极乐世界实际上它就是学校,它只有老师、只有学生,老师是阿弥陀佛,学生是菩萨。同居土好比是小学生,方便土好比是中学生,实报土好比是大学生,等觉菩萨好比是研究生,它没有行政组织、也没有士农工商,它是个学校,我们要把这点认清楚。所以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去学习去的、去成佛的。「经中《超世希有品》」,是第十八,我还没有念到,「曰:但因顺余方俗」,就是随顺十方世界他们的习俗,「故有天人之名,故知天人与天皆是顺俗之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为什么这样说法?原因说出来了。
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十二品,「光明遍照第十二」,前面有一个介绍,「前」就是第十一品,「《国界严净品》显依报庄严」,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我们想去,对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今第十二,与十三两品」,第十三是「寿众无量」,这「光明遍照」,无量光、无量寿这两品,「显正报庄严」,这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前面所介绍的是物质环境,这个地方介绍人事环境。「光明遍照,是身遍十方」,光能照到的地方,佛就能在那里现身,佛光无所不照、无时不照,遍照法界虚空界。我们就知道,阿弥陀佛,实际上在虚空法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现身,现什么样的身随众生心,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佛菩萨虽现身,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这个我们要知道。他如果起心动念,他就是凡夫、他就堕落了,只有凡夫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的,十法界里面的佛,为什么天台大师不承认他是真佛?称他为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佛。为什么?他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无明破了,没有无明,用真心。无明是妄心,也叫阿赖耶,十法界里面的佛用阿赖耶,不是真心、不是真如、不是自性,所以相似即佛。无明破了,用真心,那真佛,这不是假佛,所以称他作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但他不圆满,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圆满是什么?习气没断,经论上有时候称他佛、有时候称他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分证佛。
《楞严经》上有比喻,比喻得很好。他是从下往上讲,我们这个世间人称佛,称老佛爷,称佛,假的不是真的,那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人家对你尊重,尊称你,不是真佛,叫「名字即佛」。第二个真修行,修行确实有成就,称作「观行即佛」,真用功、真干,观行位,观是止观,真能看破、放下,烦恼习气没断。烦恼习气,这是讲最粗的烦恼习气,执著。对世出世法一切真不执著,那就是相似位,观行升级就相似位。再把无明破掉,就是起心动念放下,这才是分证位;分证到最后,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断干净了,叫究竟位。所以天台大师讲佛,讲六个位次。《楞严经》上用比喻,用月亮做比喻,究竟佛是满月,十五的月亮,究竟佛。初一没有月亮,看不到,初二有个月牙、初三有个月牙,那是真的,真月不是假月,那叫分证。从初二、初三到十四都叫分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分证,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即佛,相似即佛用什么比喻?用捏目所视,我们用手指把眼睛稍微眼皮按下去,焦点不一样,会看到两个现象,看月亮看到两个。这两个是什么?相似,你不能说它是假的,两个都是真的,一个真的,一个假的,这是相似位。观行,观行即佛呢?水中之月,你看池塘里面月光照在水里面,水里面看月,水中月是观行位,不是真的。古人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在这里体会修行各个阶位不相同,要知道我们自己现在在什么位次,这个很重要。
我们修行功夫得力是观行位,如果不得力是名字位,有名无实。念佛念到心上真有佛了,是观行位,观行位的人决定往生,而且怎么?而且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真走得了,心里一想走,阿弥陀佛知道了,他就来接引你。观行位,带业往生,法门殊胜就殊胜在此地。相似位的,那个往生没有问题,他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相似位是什么?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的,他们想去真就去了。所以凡圣同居土,我们能到极乐世界的只有这个层次,这个里头三辈九品,同居土里头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个三品往生自在。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看到的、听到的不少人,往生预知时至说走就走了。每个人的缘不一样,所以都有智慧、都有善巧方便,让往生的时候不受干扰,不需要人助念。需要人助念的是下三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需要人助念。中辈以上的不需要人助念,他怕人干扰,走的时候不告诉人,走了之后你才晓得,你才知道人家功夫成就。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光明遍照,是身遍十方。寿命无量,是竖穷三际。」
我们知道,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空间维次不存在,没有了,时间也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所以大乘教里常常告诉我们一句话,我们不能够疏忽,这句话很重要,在哪里?就在当下,就是现前这一念,就是当下这一念。没有过去、未来,也没有此处他方。你看中峰禅师说得多妙,阿弥陀佛在哪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跟阿弥陀佛一体。极乐世界在哪里?「此方即是极乐,极乐即是此方」,我们看不到,他看到,他住这个地方是极乐世界,我们能相信。《华严经》上,我们也很熟悉,知道「境随心转」,清净心现清净土。所以这个地球上的灾难,清净心的人在地球上没有看到灾难。将来地球,水把整个大地都淹没掉,那个清净心的人看到大地全是琉璃,海水变成琉璃,街道变成黄金,走的路都变成黄金,黄金铺地。在哪?就在这个地方,他看到了,我们没看到,境随心转。佛在《遗教经》上说,在本经也说,「制心一处」,你只要把心放在一处,「无事不办」,能量集中了。我们平常这个心散乱的,向十方跑散乱的,你能把这个心收回来变成一处,只有一个方向西方,这个力量就太大,什么障碍都挡不住,它穿透了,像光一样。
我们把光集中起来,变成激光、变成雷射,光可以穿透钢板;散乱的光,一张纸都穿不透,一张纸都把它障碍掉了。心也是如此,能量太大太大,你把这个心集中一处念阿弥陀佛,古人所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那一念跟阿弥陀佛直通,没有障碍了。我们今天这个心散乱的,所以散乱心念佛,佛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不晓得佛知道。佛的身体,把身体比喻个发射台,它能接收又能够向外发,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信息他全收到,不但人类的信息,树木花草的信息、山河大地的信息统统收到。山河大地是物质,物质它振动都是波动现象,所以这个波微微一动周遍法界,他怎么收不到!实际上我们这个身体也能收到,为什么没有感觉?收到了没有感觉,我们这个机器故障了,是收到了,机器故障不起作用,坏了。为什么坏了?贪瞋痴慢把它搞坏了,贪瞋痴慢叫三毒,这机器里带著严重的病毒,所以它不灵,道理在此地。「本品赞扬弥陀光明,首赞弥陀光明之独胜,次显光明之因胜,三显十二光之胜名,四显光明妙用之殊胜」,这是说明这一品经里面有四大段。我们先看第一大段: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这就总共十方。
【亦复如是。】
像东方一样。
【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没有不照到的。
【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这是说诸佛佛光大小不一样,照的远近不一样,这是在修菩萨道的时候,心量、愿力大小不同。到成佛的时候,成佛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所以得的果报不一样,都是证得圆满的佛果,可是实际上果报不相同。所以诸佛如来常常劝我们初学要发大心,道理就在此地。实际上发大心,大小还是不一样,怎么个大法?大到什么程度?不一样。遇到净土法门就真的落实了,为什么?阿弥陀佛做了榜样给我们看,我们依照他那个模式就行了,就能做到究竟圆满。我们看不到榜样,自己怎么想想不出来,阿弥陀佛给我们做了个模型。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於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代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多么殊胜,多么的不可思议。我们看注解,「此品乃弥陀第十三光明无量愿,与第十四触光安乐愿之成就」。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根本的原因就是愿力。因中的发心,果上的圆满,种善因得善果,种的是清净心,得的是清净果,不可思议。「第十三愿曰:光明无量,绝胜诸佛。此愿成就,故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实在说佛佛道同,完全平等,为什么平等里面有不平等?愿力不一样。好比世间人智慧相当平等,财富也相当,每个人爱好居住环境不一样,不会住同样的房子,有同样的财力、同样的地位,所好不一样。诸佛如来没所好,因地里所愿不一样,果地上就显出差别。我们记住,要学前面的阿闍王子,完全以阿弥陀佛为榜样,我们愿意到极乐世界成佛,成佛之后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阿闍王子这一伙人智慧聪明,他们体会到了。所以在果地上,「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称他作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至於佛果平等,光明何异?」这提出问题出来,「望西师答曰:常同常别。诸佛妙德,内证虽同,本愿别故,光有胜劣。」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接引有缘人。弥陀的愿力太大,他的愿望在前面我们读过「一切皆成佛」,这个愿多大!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统统成佛,华严境界。《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们在极乐世界看到了、落实了。我们这个小道场停车场那边,诸位看到有一棵枇杷树很老了,二十五号,前天,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把树神接引到极乐世界去。这有很深的意思,树神来表法,净宗学院在这里十年,他在这里听了十年经、念了十年佛,他成功了。我们道场居住的这些在家、出家法师,没有树神用功,树神修成,我们没修成。我们要给树神供一个牌位,供个永久牌位,他不要,我们要,为什么?看著他,你看他成功了,我们为什么不成功?依他做榜样。如果我们这里没有这个道场,树神就没有闻法的机会,也不懂得修行,大概他永远做他的树神,他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树神很感恩。我们感谢他表法,做好样子给我们看。你们大家很多人都看见的,这绝对不是迷信。这个问题望西师答得好,这是日本的祖师大德,常同常别,同都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证得无上菩提,这同。别是什么?别是愿不一样,在行菩萨道因地的时候,发愿不相同,所以果报里头就有差别。
要知道,在这个境界里头,前面说过,时间空间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分别执著就可想而之当然没有。分别执著的习气都在四圣法界断尽,剩下来的只是无明的习气,这个没有方法断,随著时间自然淘汰。所以法身大士应化在十方,应以佛身得度他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现菩萨身,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能现身?众生有感他自然有应,感应道交。众生有心,他没有心念,众生有妄想分别执著,他没有。所以他是自然现的,自然现的就不一样了,不是起心动念了!所以到这个境界起心动念没有了,这是常同。但是与一切众生感应,那就常别,感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是自然的。佛在经上也有比喻,佛用鼓做比喻,你敲它它就响,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叩不鸣。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就像这样,鼓里面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众生有心感,佛菩萨无心应,是这么个道理,这常同常别。
「诸佛妙德,内证虽同,本愿别故,光有胜劣」。光的胜劣全是在因地上的发心、发愿不一样,弥陀的愿力太大,愿一切众生都成佛,这个愿力太大了。发这样的大愿,他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觉而不迷,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超胜一切诸佛。「此正经中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之意」。现在成佛了,在净土里面出现不同的境界,跟十方诸佛刹土不一样,十方刹土这个佛菩萨修行确实没有想到纯净的净土,有净有秽、有善有恶,阿弥陀佛的净土纯净纯善,没有染污也没有恶的现象,不同就在这个地方。「恒沙」这是比喻,「指印度恒河之沙」,恒河的沙很细,当然就很多,所以佛讲经讲到无数这个意思,往往用恒河沙来做比喻。「四维,东西南北四方」,四维是什么?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叫四维,四方四维就八方,加上下叫十方。「顶上圆光,佛有顶光与身光,此指顶光」。我们背后这个佛像是华严三圣,当中是毗卢遮那佛,两边是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都有圆光,这叫顶光。实际上他还有身光,这尊像没有把身光画出来,也有的像把身光也画出来,有顶光、有身光。
「由旬」,这是印度话,单位的名称。「乃印度表示距离之单位。古帝王一日行军之里数,为一由旬」。一由旬多大距离?有人说四十里,有人说三十里,里数不一定。知道是古印度这些帝王他们行军走一天,一天就叫一由旬,两天就两由旬,是这样算法的,所以里数不一定,因此就有大、有小。「又《维摩经》肇公注曰」,就僧肇大师他老人家注子里说,「由旬,天竺里数名也」,它有三种,「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以上差异,盖由中印两国从古至今度量衡单位常有变化,且行军一日之里程本非恒量,故不必定执一数也。」这是告诉我们,只知道这是距离,里数的名称,不必要执著,用不著执著。「从一由旬至百千佛刹,表诸佛光明所照之远近,以为对比」。我们懂这个意思就好,在这个地方不必执著它。佛光大小也就是说,愿力大小不一样,修行功夫浅深不相等。但是断惑是相同的,也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相同的,所以是有同、有别。
诸佛对比呢?「唯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出家之后,他就发这个大愿,成佛之后果报就现前。所以他的世界,极乐世界没有边际,它是法性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看不见。《往生传》里有记载,古时候人念佛往生了,阿弥陀佛来接他,家人问他: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在我家堂屋」,就是隔壁。我们相信他这话不是假话,绝对不是人编造出来的,一切处、一切时,哪里不是极乐世界!中峰禅师讲的我们要相信,「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心清净就见到佛土,心不清净见不到。障碍不在别的,障碍在自己,只要心清净,你就见佛、见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往生决定成就。「显弥陀光明之独胜,以证弥陀光明最尊第一,超越十方,是为本品内容之首」。这一品「光明遍照」,首先介绍这段,光明所照就是弥陀本愿威神加持所到之处,现在问题就是我们愿不愿意接受?关键在此地。真信、真发愿,我就接受。我真相信,但是还有怀疑;我真想去,这里事情还没了,这就是夹杂了。你信愿里头有夹杂就不真,你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世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你还把它挂在心上干什么?错了。你把它舍得干干净净就对了,与什么?与实相相应了。与事实真相不相应,那就是错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有疑惑,修行就起了障碍,我们常讲只怪自己的业障重,不知道什么叫业障,不知道这个业障是可以化解的。完全操之在自己,与他人不相干,自己做得了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九十八面最后一行,「《净影疏》曰」,从这看起:
「依法正修,名为善力。极乐众生之功德善力均不可思议」。「又住行业地者,《会疏》曰:行业之地者,是则弥陀如来大愿、大行、大业成就之地也。」隋朝慧远法师历史上称为小慧远,《净影疏》是他作的。净影是寺院的名称,法师住持这个道场,大家对他老人家的尊敬,不称名号用寺来称他,称净影法师。他说依法正修,名为善力,西方极乐世界所有往生的人,每天听佛讲经教诲,又得到弥陀本愿威神加持,智慧、神通、道力跟实报土的法身菩萨没有区别,这是弥陀净土无比殊胜之处。从经论里面细细去观察,西方极乐世界实际上就是一个道场,阿弥陀佛接引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六道众生,建立这个道场,只要能信、能愿是能发愿、能行是依教奉行,人人都能往生。生到极乐世界就等於进了阿弥陀佛的学校,决定没有退转,一生究竟成佛,毕业就成佛,这是十方世界所找不到的。我们这个地球是释迦牟尼佛的凡圣同居土,世尊在这个世间也教学,但是就像《楞严经》上所说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众生想学就教,不想学的就随缘。极乐世界不如是,极乐世界凡是去往生的,都是去上学的,没有一个不认真修学,所以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弟子。老师、学生都是依法正修,成就无比殊胜的善力,所以极乐众生之功德善力均不可思议,功德不可思议、善力不可思议。
「又住行业地者」,《会疏》里面说什么叫行业地,「行业之地者,是则弥陀如来大愿、大行、大业成就之地也」。业是事业,阿弥陀佛的事业,就是帮助一切有缘众生一生圆满成就。前面我们读过,弥陀心里就是一桩事情,「一切皆成佛」。一切众生只要发愿往生净土,阿弥陀佛没有不教的、没有不接纳的,无论你是从哪一个佛国土到极乐世界的,真的叫不分国土、不分族群、不分信仰。净土是大乘,不是专修净土的,修任何一个法门,临命终时将修学的功德回向求生净土也能往生,可见这个法门广大。以此类推,我们能想到,不是佛教弟子,他不是佛门弟子,他修其他的宗教,将他修学的功德,临命终时回向求生净土,我相信也是决定得生的。阿弥陀佛的门太广大!建立这个大道场,引导一切众生,这是弥陀的大业成就之地。「极乐众生因有无量功德善力,乃能安住於弥陀如来愿行大业成就之地」,行业地就是指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故云住行业地」。
「如第二卷第四十七愿徵引《论注》」,这前面我们学过,在三百零六面这个地方已经引了,把它的总结注在此地,「谓见弥陀身相,得平等身业」,你到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果报就殊胜,见他的身相得平等身业,「闻名得平等口业」,名是名号,遇光是佛光照你,「遇光知法得平等意业,是即住於弥陀之行业地也」。我常常劝勉同修,我们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中峰禅师《三时系念法事》,他老人家开示告诉我们,「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这两句开示非常重要,这两句开示就是住行业地。我们现前就住行业地,哪有不往生的道理!现前口里念佛,心里没有佛,这往生靠不住,古大德所谓「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不多,什么原因?就是古大德所说的,口念弥陀心散乱,不能往生。弥陀真慈悲,我们的寿命有限,譬如寿命六十岁,六十岁念佛还是散乱,心还是散乱,阿弥陀佛会把你寿命延长,给你再延长十年。为什么?希望十年当中你能把心收回来,一心专念,你就往生了。以前散乱心念佛功不唐捐,给我们延寿了,那就是要叫我们努力的;换句话说,这一生当中非去不可。我就应当作舍命想,已经死了,连身体都不是自己的,身外之物哪一样是自己的?这是教我们放下、彻底放下,放下才能专注,才能够专念,这句佛号才真能得力。放下之后,以前我们住娑婆世界,现在呢?我住弥陀行业地,没到极乐世界我现在就住行业地。心里住是心住,不是身住,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所以说这是极乐世界的众生,我们现在要一心向往、要一心认真学习,现前就修功德善力,「安住弥陀行业地之力,及彼佛无上威神之力,是故极乐国土,不赖须弥,自然安住」。阿弥陀佛如是,每个往生极乐世界的人皆如是,这个国土坚固,这个国土里没有任何障难。我们再看下一段经文: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於此法实无所惑。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这一段阿难说明他的问意,阿难这是他知道,为什么要这么问?因为凡夫不知道,他一问,佛一解释,我们明白了,这是阿难尊者代我们发问的,帮助我们破疑起信。我们看注解,「阿难至此」,到这个地方,「始陈明发问之动机」,把他在这个会里面提问的动机说出来了。「盖鉴於当来众生情执深重,於此疑惑,故代启问」,这几句话好懂。「今世此界众生往往颠倒,谬执此界之现象与规律,以管测诸佛境界,甚至执一隅之见以疑佛说」。这个现象确实大有人在,在这个世界住的时间太久,这个世界给人的印象太深,极乐世界跟这个地方完全不一样。佛为我们介绍,确实我们闻所未闻,很难相信,所以佛说这个法称之为难信之法。难信有能信,这个能信决定不是偶然,这是这个人过去生中无量劫里曾经学过这个法门。为什么没有往生?临终一念错了,对这个世界生起情执,所以没去成。这一生当中又遇到,如果这一生当中情执不能放下,那只可以说你对极乐世界的缘加深,还是不成熟,这一生当中还是去不了。可是要记住,「人身难得,佛法难闻」,来生能得人身吗?这个事情不要问人问自己,这一生当中五戒十善修得好,来生可以得人身。换句话说,我们常讲的三个根《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修得很好来生可以得人身。
但是闻佛法就靠不住,怎么知道?你看看现在这个世界,佛法衰了,也衰到极处,没有人相信、没有人理解、没有好的老师了。如果有好老师,黄念祖老居士注这个经就不必这样详细,古大德注经点到为止就行,哪要这么罗嗦?这是为什么?给后人提供一个参考资料,无尽的悲心,没人讲了。由此可知,来生得人身,闻佛法这个机率非常非常之低,不容易遇到。所以遇到就要把这个机会抓住、掌握住,决定不能够轻易放过,这一生当中决心要生净土。生净土真的不难,经上讲的条件,「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如果我们善根福德差一点可以补,因缘是机会,机会我们有了、遇到了,你这一生只遇到这部经你的因缘就具足了。尤其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我们要利用,利用这个科学工具,我们在这个地球上无论在哪个角度,现在网路、卫星都能收得到,每天我们在一起学习,这个都是缘,因缘具足。经本现在印刷术发达,成本很低,大量的印送。方法非常简单,只要万缘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你什么条件都具足了。善根福德不足的统统可以补起来,要多少时间?不需要多少时间的,几天、几十天就能把它补足。真心、正信、发愿求生,放下万缘,就成功了。凡是不能成就的,实在讲最严重的障碍就是自己的妄念太多,牵肠挂肚样样放不下,那就难了,眼看就把这个机会错过,真可惜。
极乐世界跟十方一切诸佛刹土不一样,一切诸佛刹土,四土并不在一起。常寂光净土是共同的,那是自性的性体,一丝毫差别都没有,是一不是二。实报土也很接近,因为它没有识变只是心现,没有识变。至於我们讲到十法界、六道,每个世界不一样。而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跟实报土非常相似,不是众生业力成就的。众生可以带业去,但不是业力成就的,是阿弥陀佛本愿,这里讲大愿、大行、大业成就的。所以我们拿此地这个世界去跟极乐世界对比,完全错了,这就是难信之因,我们无法想像,所以经上常讲不可思议。阿难尊者,那不是普通人,传承释迦如来大法就是他,他不是古佛再来,肯定也是地上菩萨再来的,他怎么会不知道!他清清楚楚,没有疑惑,所以这是代我们娑婆世界六道众生来发问的。闻说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就怀疑,极乐世界上四王天、忉利天它住在哪里,这是一般人都会有这个问题。「佛破其惑,故反问之」。我们这个世界夜摩天没有住在地面上,兜率天也没有住在地面上,夜摩以上叫空居天,所以不能用娑婆世界这种状况怀疑极乐世界。「阿难大权示现,为众生而问,故不云住空,而答不可思议。於是引出世尊殊胜开示,道出全经要旨。」为什么?因为本经自始自终确实都是不可思议。
「上述众生情见」,也就是众生的情执,「不但不明佛法,实亦违反现代科学。因我人所处之世界是三维空间,故人脑之思维分别,在妄念不断之情况下,不能超出此空间之局限性。更焉能依三维空间之规律,以妄测更多维空间之实际?现多维空间之理论已为科学界所承认。佛世界常寂光土之维数应为无量维。」这是黄念老用科学的说法来解释,我们现前居住的世界是三维空间,这个大家都知道,四维以上的我们就不知道了。多维次的空间,佛怎么知道?佛是从禅定里面明了的,我们知道禅定能够突破空间维次。四禅八定是古婆罗门所修的,婆罗门教的历史至少超过佛教一万年,也就是说,婆罗门教有一万三千年的历史,释迦牟尼佛出现到今天才三千年。四禅八定是他们修的,修到第八定,整个六道的空间全突破了,也就是说,六道轮回的真相你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障碍了。我从这个说法里面有一个体会,体会到什么?这空间维次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空间维次?因为禅定,心定下来,空间维次就能突破。这个空间维次从哪来的?肯定从妄想分别执著来的。禅定没有别的,四禅八定只是把执著放下,分别没放下,所以他还有更高维次的空间他不能突破。他的突破只能是六道,六道之外的,他就没有法子突破。所以世尊在当年必须要把他所学的,十二年所学的统统放下,入更深的禅定。
最深的禅定是什么?是自性本定,那见性了,见性就发现自性本定。惠能大师见性了,他说出来「何期自性本无动摇」,这是自性本定;换句话说,自性没有空间维次。有妄想分别执著才有空间维次,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没有了,空间维次完全没有了,这明心见性。见性所见到的境界是真实的,叫现量境界,不是推想的,不是比量、不是非量,它是现量。所以现在科学发达,尤其是近代,最近三十年来量子力学的成就,让我们对大乘经教讲的阿赖耶明白了,宇宙的源起清楚了,不再疑惑,如何亲证?还得放下。不放下,我们明白了,这叫解悟,不是证悟;证悟我们才真正得到真实利益,解悟得不到。证悟才得到实际的利益,那是什么?智慧现前,神通、道力现前,都管用了。在这个境界不必要高,三果阿那含,三灾八难他就不受了,小三灾、大三灾他不受了,那怎么?他证悟只证得少分不是多分,少分。所以修学佛法不能不在求证上下功夫,求证没有别的,秘诀就是放下。放下说得容易,做起来真难,你看佛说的,说得好简单,放下对世出世间法的执著,你就证阿罗汉,大乘七信位的菩萨;放下分别,你就成菩萨;放下妄想,你就成佛,圆教初住以上就成佛了。
实报庄严土还有四十一个阶位,那个阶位不可思议,为什么?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没有,这不可思议。不起心、不动念,还有什么阶位!平等了,哪来的阶位!阶位是对无始无明习气没断尽,从这个地方说的。习气不碍事,无始无明习气不碍事;跟分别执著不一样,分别执著的习气会造业;无始无明习气不造业,所以它不碍事。但是它有,无始无明习气没有方法断,只有随它去,时间长了自然就没有了。要多长时间?《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三个阿僧只劫,习气自然就没有了。原来实报庄严土就是提供这些,已经把无明断掉,无明习气还在,他们在那里修行。他修什么行?对自己没得修,但是自己曾经发过愿「众生无边誓愿度」,遍法界虚空界诸佛刹土六道里面众生无量无边,这些众生与他有缘的,信息都不断。众生起心动念就好像无线电波一样,他完全收到,所以对於有缘众生的状况他了解。他能看得到你,能听得到你,你起心动念他全知道,你缘成熟他一定来帮忙。什么叫成熟?他以应化身,现应化身来教你,你能信、能解、能行就是缘成熟。你不相信、不能理解,他就不来,为什么?来是慈悲帮助你,不来也是慈悲。不来是避免你造业,你毁谤三宝这个罪过就很重,谤佛、谤法、谤僧这个罪是阿鼻地狱,不忍心给机会给你造业,所以他不来。缘成熟了他来,他来帮助你,他来成就你,帮助你方法也不可思议,有顺有逆、有善有恶,不定,但是肯定是帮助你、成就你、提拔你,所以叫不可思议。
我们细读《华严经》,最后「入法界品」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你就能体会到一些,菩萨善巧方便利益众生,统统是有缘人。佛经里面举的有比喻,「五马喻」,统统是有缘人,第一等根性的人,上上根人,譬如好马,主人骑上去鞭子一扬,没有碰到它,那个马在地上看到鞭的影子,主人叫我走路了,它就开步走,这是第一等。第二等的根性差一点,鞭子举起来它看到了,它不动,必须那个鞭子轻轻的打它,这叫它走了,它才开步走,二等的。三等的又差一点,轻轻打像搔痒,它不理会你,必须那个鞭子重重的打它,这下真走了,它开步走。第四等的,重打它也不走,打狠了它就睡到地下去了,怎么办?穿马靴,马靴带的有马刺,马刺刺它的腹部,这下痛得紧,它就快跑了。第五等的没缘,马刺刺它,它躺到地下不动,那叫什么?那叫没有缘。前面四种都叫缘成熟了,扬鞭这是用顺、用善的方法;重重的打它、用马刺,那是逆,是不得已用残酷的方法,它还能觉悟、还能回头。所以菩萨教化众生恩威并施,像马一样,前面两种是恩,后面两种是用威,最后恩威都不管用了,那就无缘了。所以这个比喻特别是在古代,远程都是骑马、乘马车,大家都很容易懂得,恩威并施。无论用什么方法都是一片慈悲心,无非是帮助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
我们看最后这一段,「又彼土实超人天」,这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凡圣同居土,确确实实超越我们这个世界,凡圣同居土里面的人天两道,真超越,超越太多了。为什么还叫人天?不叫人天,我们不懂,所以「因顺余方」,随顺十方世界,十方世界都称为这个世间,叫人道、叫天道,所以世尊介绍也用这个名,但是实质上不一样。「所云忉利、四天王天等等,亦皆是顺方适俗之谈」,都是随顺他方世界所说的,大家好懂。「经云彼国圣众,有在地受经听经者,又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有在地,跟我们人天情形差不多,在地面,须弥山也是地。今天我们所说的星球,这个地就是星球,总是在星球上;不在星球上,在空中,换句话说,它没有物质现象,在空中的。夜摩天以上,他就离开物质现象,空居天,他在空中。
「又彼土圣众,宫殿随身。故知其国宫殿有居空者,有在地者。」空中,这就是不同维次空间,他居住的宫殿在空中,我们一般人看不到,不同空间维次。「故知其国宫殿有居空者,有在地者,故以夜摩(空居)忉利(地居)等天为喻。」用这个来做比喻,极乐世界没有政治组织,我们这个世界有,你看忉利天当中是天王,相当是中央政府,四周东南西北每方有八个天,相当於诸侯,它有政治组织。极乐世界没有,极乐世界没有说哪个天王,没听说过。所以极乐世界实际上它就是学校,它只有老师、只有学生,老师是阿弥陀佛,学生是菩萨。同居土好比是小学生,方便土好比是中学生,实报土好比是大学生,等觉菩萨好比是研究生,它没有行政组织、也没有士农工商,它是个学校,我们要把这点认清楚。所以到极乐世界干什么?去学习去的、去成佛的。「经中《超世希有品》」,是第十八,我还没有念到,「曰:但因顺余方俗」,就是随顺十方世界他们的习俗,「故有天人之名,故知天人与天皆是顺俗之说」。释迦牟尼佛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佛为什么这样说法?原因说出来了。
我们接著看下面第十二品,「光明遍照第十二」,前面有一个介绍,「前」就是第十一品,「《国界严净品》显依报庄严」,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环境,我们想去,对这个地方不能不知道。「今第十二,与十三两品」,第十三是「寿众无量」,这「光明遍照」,无量光、无量寿这两品,「显正报庄严」,这给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前面所介绍的是物质环境,这个地方介绍人事环境。「光明遍照,是身遍十方」,光能照到的地方,佛就能在那里现身,佛光无所不照、无时不照,遍照法界虚空界。我们就知道,阿弥陀佛,实际上在虚空法界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现身,现什么样的身随众生心,像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佛菩萨虽现身,决定没有起心动念,这个我们要知道。他如果起心动念,他就是凡夫、他就堕落了,只有凡夫才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十法界里面的,十法界里面的佛,为什么天台大师不承认他是真佛?称他为相似即佛,很像佛,不是佛。为什么?他起心动念。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就是无明,不起心、不动念就是无明破了,没有无明,用真心。无明是妄心,也叫阿赖耶,十法界里面的佛用阿赖耶,不是真心、不是真如、不是自性,所以相似即佛。无明破了,用真心,那真佛,这不是假佛,所以称他作分证即佛,他是真佛,但他不圆满,是真的不是假的。不圆满是什么?习气没断,经论上有时候称他佛、有时候称他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是分证佛。
《楞严经》上有比喻,比喻得很好。他是从下往上讲,我们这个世间人称佛,称老佛爷,称佛,假的不是真的,那叫名字即佛,有名无实,人家对你尊重,尊称你,不是真佛,叫「名字即佛」。第二个真修行,修行确实有成就,称作「观行即佛」,真用功、真干,观行位,观是止观,真能看破、放下,烦恼习气没断。烦恼习气,这是讲最粗的烦恼习气,执著。对世出世法一切真不执著,那就是相似位,观行升级就相似位。再把无明破掉,就是起心动念放下,这才是分证位;分证到最后,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断干净了,叫究竟位。所以天台大师讲佛,讲六个位次。《楞严经》上用比喻,用月亮做比喻,究竟佛是满月,十五的月亮,究竟佛。初一没有月亮,看不到,初二有个月牙、初三有个月牙,那是真的,真月不是假月,那叫分证。从初二、初三到十四都叫分证,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叫分证,他是真的不是假的。十法界里面的佛是相似即佛,相似即佛用什么比喻?用捏目所视,我们用手指把眼睛稍微眼皮按下去,焦点不一样,会看到两个现象,看月亮看到两个。这两个是什么?相似,你不能说它是假的,两个都是真的,一个真的,一个假的,这是相似位。观行,观行即佛呢?水中之月,你看池塘里面月光照在水里面,水里面看月,水中月是观行位,不是真的。古人用这个比喻,让我们在这里体会修行各个阶位不相同,要知道我们自己现在在什么位次,这个很重要。
我们修行功夫得力是观行位,如果不得力是名字位,有名无实。念佛念到心上真有佛了,是观行位,观行位的人决定往生,而且怎么?而且自在往生,想什么时候走,什么时候真走得了,心里一想走,阿弥陀佛知道了,他就来接引你。观行位,带业往生,法门殊胜就殊胜在此地。相似位的,那个往生没有问题,他想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相似位是什么?声闻、缘觉、菩萨、佛,十法界的,他们想去真就去了。所以凡圣同居土,我们能到极乐世界的只有这个层次,这个里头三辈九品,同居土里头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这个三品往生自在。我们在这一生当中看到的、听到的不少人,往生预知时至说走就走了。每个人的缘不一样,所以都有智慧、都有善巧方便,让往生的时候不受干扰,不需要人助念。需要人助念的是下三品,下品上生、下品中生、下品下生需要人助念。中辈以上的不需要人助念,他怕人干扰,走的时候不告诉人,走了之后你才晓得,你才知道人家功夫成就。只要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寿命无量。「光明遍照,是身遍十方。寿命无量,是竖穷三际。」
我们知道,到达西方极乐世界,空间维次不存在,没有了,时间也没有了。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时间没有了,先后没有了。所以大乘教里常常告诉我们一句话,我们不能够疏忽,这句话很重要,在哪里?就在当下,就是现前这一念,就是当下这一念。没有过去、未来,也没有此处他方。你看中峰禅师说得多妙,阿弥陀佛在哪里?「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跟阿弥陀佛一体。极乐世界在哪里?「此方即是极乐,极乐即是此方」,我们看不到,他看到,他住这个地方是极乐世界,我们能相信。《华严经》上,我们也很熟悉,知道「境随心转」,清净心现清净土。所以这个地球上的灾难,清净心的人在地球上没有看到灾难。将来地球,水把整个大地都淹没掉,那个清净心的人看到大地全是琉璃,海水变成琉璃,街道变成黄金,走的路都变成黄金,黄金铺地。在哪?就在这个地方,他看到了,我们没看到,境随心转。佛在《遗教经》上说,在本经也说,「制心一处」,你只要把心放在一处,「无事不办」,能量集中了。我们平常这个心散乱的,向十方跑散乱的,你能把这个心收回来变成一处,只有一个方向西方,这个力量就太大,什么障碍都挡不住,它穿透了,像光一样。
我们把光集中起来,变成激光、变成雷射,光可以穿透钢板;散乱的光,一张纸都穿不透,一张纸都把它障碍掉了。心也是如此,能量太大太大,你把这个心集中一处念阿弥陀佛,古人所讲的「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那一念跟阿弥陀佛直通,没有障碍了。我们今天这个心散乱的,所以散乱心念佛,佛知道,我们不知道,我们不晓得佛知道。佛的身体,把身体比喻个发射台,它能接收又能够向外发,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信息他全收到,不但人类的信息,树木花草的信息、山河大地的信息统统收到。山河大地是物质,物质它振动都是波动现象,所以这个波微微一动周遍法界,他怎么收不到!实际上我们这个身体也能收到,为什么没有感觉?收到了没有感觉,我们这个机器故障了,是收到了,机器故障不起作用,坏了。为什么坏了?贪瞋痴慢把它搞坏了,贪瞋痴慢叫三毒,这机器里带著严重的病毒,所以它不灵,道理在此地。「本品赞扬弥陀光明,首赞弥陀光明之独胜,次显光明之因胜,三显十二光之胜名,四显光明妙用之殊胜」,这是说明这一品经里面有四大段。我们先看第一大段: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
这就总共十方。
【亦复如是。】
像东方一样。
【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
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刹土,没有不照到的。
【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这是说诸佛佛光大小不一样,照的远近不一样,这是在修菩萨道的时候,心量、愿力大小不同。到成佛的时候,成佛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全放下了,所以得的果报不一样,都是证得圆满的佛果,可是实际上果报不相同。所以诸佛如来常常劝我们初学要发大心,道理就在此地。实际上发大心,大小还是不一样,怎么个大法?大到什么程度?不一样。遇到净土法门就真的落实了,为什么?阿弥陀佛做了榜样给我们看,我们依照他那个模式就行了,就能做到究竟圆满。我们看不到榜样,自己怎么想想不出来,阿弥陀佛给我们做了个模型。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於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代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多么殊胜,多么的不可思议。我们看注解,「此品乃弥陀第十三光明无量愿,与第十四触光安乐愿之成就」。由此可知,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根本的原因就是愿力。因中的发心,果上的圆满,种善因得善果,种的是清净心,得的是清净果,不可思议。「第十三愿曰:光明无量,绝胜诸佛。此愿成就,故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实在说佛佛道同,完全平等,为什么平等里面有不平等?愿力不一样。好比世间人智慧相当平等,财富也相当,每个人爱好居住环境不一样,不会住同样的房子,有同样的财力、同样的地位,所好不一样。诸佛如来没所好,因地里所愿不一样,果地上就显出差别。我们记住,要学前面的阿闍王子,完全以阿弥陀佛为榜样,我们愿意到极乐世界成佛,成佛之后跟阿弥陀佛一样。这是阿闍王子这一伙人智慧聪明,他们体会到了。所以在果地上,「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称他作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至於佛果平等,光明何异?」这提出问题出来,「望西师答曰:常同常别。诸佛妙德,内证虽同,本愿别故,光有胜劣。」光是什么?它的作用是接引有缘人。弥陀的愿力太大,他的愿望在前面我们读过「一切皆成佛」,这个愿多大!有情众生成佛,无情众生花草树木、山河大地统统成佛,华严境界。《华严经》上说「情与无情,同圆种智」,我们在极乐世界看到了、落实了。我们这个小道场停车场那边,诸位看到有一棵枇杷树很老了,二十五号,前天,往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把树神接引到极乐世界去。这有很深的意思,树神来表法,净宗学院在这里十年,他在这里听了十年经、念了十年佛,他成功了。我们道场居住的这些在家、出家法师,没有树神用功,树神修成,我们没修成。我们要给树神供一个牌位,供个永久牌位,他不要,我们要,为什么?看著他,你看他成功了,我们为什么不成功?依他做榜样。如果我们这里没有这个道场,树神就没有闻法的机会,也不懂得修行,大概他永远做他的树神,他怎么能到极乐世界去作阿惟越致菩萨?所以树神很感恩。我们感谢他表法,做好样子给我们看。你们大家很多人都看见的,这绝对不是迷信。这个问题望西师答得好,这是日本的祖师大德,常同常别,同都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了,证得无上菩提,这同。别是什么?别是愿不一样,在行菩萨道因地的时候,发愿不相同,所以果报里头就有差别。
要知道,在这个境界里头,前面说过,时间空间没有了,不起心、不动念,起心动念尚且没有,分别执著就可想而之当然没有。分别执著的习气都在四圣法界断尽,剩下来的只是无明的习气,这个没有方法断,随著时间自然淘汰。所以法身大士应化在十方,应以佛身得度他现佛身,应以菩萨身得度他现菩萨身,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三十二应一样,应以什么身得度现什么身,他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能现身?众生有感他自然有应,感应道交。众生有心,他没有心念,众生有妄想分别执著,他没有。所以他是自然现的,自然现的就不一样了,不是起心动念了!所以到这个境界起心动念没有了,这是常同。但是与一切众生感应,那就常别,感应决定没有起心动念,是自然的。佛在经上也有比喻,佛用鼓做比喻,你敲它它就响,大叩大鸣,小叩小鸣,不叩不鸣。诸佛如来、法身菩萨跟一切众生感应道交,就像这样,鼓里面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众生有心感,佛菩萨无心应,是这么个道理,这常同常别。
「诸佛妙德,内证虽同,本愿别故,光有胜劣」。光的胜劣全是在因地上的发心、发愿不一样,弥陀的愿力太大,愿一切众生都成佛,这个愿力太大了。发这样的大愿,他的心是清净的、是平等的,觉而不迷,经题上讲的「清净平等觉」,超胜一切诸佛。「此正经中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之意」。现在成佛了,在净土里面出现不同的境界,跟十方诸佛刹土不一样,十方刹土这个佛菩萨修行确实没有想到纯净的净土,有净有秽、有善有恶,阿弥陀佛的净土纯净纯善,没有染污也没有恶的现象,不同就在这个地方。「恒沙」这是比喻,「指印度恒河之沙」,恒河的沙很细,当然就很多,所以佛讲经讲到无数这个意思,往往用恒河沙来做比喻。「四维,东西南北四方」,四维是什么?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叫四维,四方四维就八方,加上下叫十方。「顶上圆光,佛有顶光与身光,此指顶光」。我们背后这个佛像是华严三圣,当中是毗卢遮那佛,两边是文殊菩萨跟普贤菩萨,都有圆光,这叫顶光。实际上他还有身光,这尊像没有把身光画出来,也有的像把身光也画出来,有顶光、有身光。
「由旬」,这是印度话,单位的名称。「乃印度表示距离之单位。古帝王一日行军之里数,为一由旬」。一由旬多大距离?有人说四十里,有人说三十里,里数不一定。知道是古印度这些帝王他们行军走一天,一天就叫一由旬,两天就两由旬,是这样算法的,所以里数不一定,因此就有大、有小。「又《维摩经》肇公注曰」,就僧肇大师他老人家注子里说,「由旬,天竺里数名也」,它有三种,「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以上差异,盖由中印两国从古至今度量衡单位常有变化,且行军一日之里程本非恒量,故不必定执一数也。」这是告诉我们,只知道这是距离,里数的名称,不必要执著,用不著执著。「从一由旬至百千佛刹,表诸佛光明所照之远近,以为对比」。我们懂这个意思就好,在这个地方不必执著它。佛光大小也就是说,愿力大小不一样,修行功夫浅深不相等。但是断惑是相同的,也就是放下妄想分别执著这是相同的,所以是有同、有别。
诸佛对比呢?「唯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这是阿弥陀佛的愿力,出家之后,他就发这个大愿,成佛之后果报就现前。所以他的世界,极乐世界没有边际,它是法性土,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我们看不见。《往生传》里有记载,古时候人念佛往生了,阿弥陀佛来接他,家人问他:极乐世界在哪里?「极乐世界在我家堂屋」,就是隔壁。我们相信他这话不是假话,绝对不是人编造出来的,一切处、一切时,哪里不是极乐世界!中峰禅师讲的我们要相信,「此方即是净土,净土即是此方」,这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心清净就见到佛土,心不清净见不到。障碍不在别的,障碍在自己,只要心清净,你就见佛、见光、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往生决定成就。「显弥陀光明之独胜,以证弥陀光明最尊第一,超越十方,是为本品内容之首」。这一品「光明遍照」,首先介绍这段,光明所照就是弥陀本愿威神加持所到之处,现在问题就是我们愿不愿意接受?关键在此地。真信、真发愿,我就接受。我真相信,但是还有怀疑;我真想去,这里事情还没了,这就是夹杂了。你信愿里头有夹杂就不真,你不了解事实真相,这个世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既然是虚妄,你还把它挂在心上干什么?错了。你把它舍得干干净净就对了,与什么?与实相相应了。与事实真相不相应,那就是错误,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知道。不知道就有疑惑,修行就起了障碍,我们常讲只怪自己的业障重,不知道什么叫业障,不知道这个业障是可以化解的。完全操之在自己,与他人不相干,自己做得了主。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