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五六集) 2011/1/2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9-025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一十一面第二行,「必成正觉第七」:
念老的注解,「法藏比丘於世间自在王如来,说四十八愿已」,已就是说完了,「乃於佛前复以偈颂表此行愿,并请证明。以大愿真诚深广故,应时感得雨花地动,空中赞云:必定成佛。」以上是本品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介绍出来。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用偈颂的体裁赞叹。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我们知道这个「超世志」就是四十八愿,弥陀已经成佛,他的愿全部都圆满了。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大愿成就之后,接著就是普度众生,度众生不是平常的,是要令一切众生都能够成佛道。所以这个后头说「成就菩提果」,这一句很重要,这一句就是成佛。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阿弥陀佛成佛了,他的名号叫「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这是一切众生接触到弥陀,都会发愿求生净土。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这是如佛身相。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大众也跟弥陀一样,以大慈悲心与遍法界虚空界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像佛一样的普度众生,这是「利益诸群品」。
我们现在看黄念老的注解。「我建超世志」,建是建立,立也。「所谓超世志者,注经家中颇有异解」,对於这句话,祖师大德有些看法不同。什么叫超世志?「如净影云」,这就是康僧铠的注解,在中国流通最广,「前所发中,求法身愿、求净土愿,名超世愿」。「净影以《魏译》」,就是康僧铠的本子,「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与诸佛称扬愿,为摄法身愿。国土清净愿、国土严饰愿为摄净土愿。净影仅许此五愿,超出世间也」。这是小慧远,后人对他尊敬,不称他的名,称他的寺,他住的寺庙叫净影寺。此地我们看到净影,念老引用很多,就是慧远大师。他跟净宗初祖慧远名号完全相同,两个字都一样,一个是东晋的,一个是隋朝的,所以称为小慧远,我们佛门里称他作小慧远,就是净影寺。他认为弘愿里这五种愿非常重要,就是刚才我们念到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诸佛称扬,这是法身,国土清净、国土严饰,这是摄净土愿,这五愿超出世间。「憬兴同之」。「义寂、望西」这些大德,他们说「总指所发之四十八愿」。「后说甚是」,这句话是黄念老说的,黄念老赞成义寂、望西这些大德说,超世愿实际上就是指四十八愿,而不是只有前面五愿。这就是不同的看法,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看同是一句经文,解释就不一样。
「《甄解》」,这是日本的一位祖师,净宗的祖师,他说,「吾祖言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吾祖是指善导大师。那我们就知道,他在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是善导大师的学生。回到日本之后他们成立净土宗,还是以善导大师为祖师,所以他们的祖庭在中国。善导大师说「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又云无碍誓愿。世人以谓此四十八愿者,愿愿各头,喻栗与柿相并耳,皆是隔历不融之见而已。今不然,喻如一匹蜀锦,巧织成华果枝叶,似根茎枝叶有别,而所织成,但匹锦耳。今亦如是。虽数有四十八,而但是一正觉善巧所庄严,故曰无碍誓愿。」《甄解》引用的是善导大师的话,善导大师说这个超世志就是说的不可思议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又云无碍誓愿」,就是也可以说是没有障碍的誓愿。世人,这是世间一般人,看这个四十八愿好像愿愿各头,这个意思就是愿愿都是独立的,四十八愿。用果实来做比喻,栗是板栗,柿子,这都是果木,柿子我们现在是称它作水果,好像各是各一类的。善导大师说「今不然」,事实上不是如此,四十八愿实在讲它是一愿,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他有个比喻,像是一匹蜀锦,蜀是四川,所生产的这些蚕丝织出来的丝绸,锦就是丝绸。在古代,唐代的时候更盛,诸位晓得中国通往欧洲丝绸之路,丝绸的来源,四川是最著名的。这一匹丝绸上面织的这些花纹,有花果枝叶,根茎枝叶有别,你看这一匹丝绸里面所织的这些花纹,里面有花、有果、有枝、有叶,不一样;看整个图画,只是一匹织锦而已,织成的。四十八愿就像这个织锦一样,今亦如是,虽然是有四十八,它确确实实只是一正觉善巧之所庄严。愿愿都是正觉,正觉的善巧表法,正觉的善巧自行化他。庄严法身是庄严自己、庄严众生、庄严法界,是一不是二。
下面就又说得更好,「又曰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四十八,一一愿皆具不可思议德故,诸愿相入」。每一愿里面都具足其他四十七愿,愿愿如是,一愿得到的时候,四十八愿全得到,这才是正觉善巧。所以它没有隔碍,跟前面世间人所谓的栗与柿子、花果枝叶这种比喻不能同类。这个愿文因为它是从一个正觉生,正觉是佛知佛见,自性清净心里头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所以,愿的条目再多,都是相即相入,没有障碍,这称之为无碍誓愿。「由上可见,四十八愿互融互入」,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一皆是超世之愿也」,用这个来解释超世志。这个超,用现在的话,超越时空维次,那就是什么?那是一体,四十八愿就是一愿。所以阿弥陀佛他讲的「我建超世志」,这个超世志就是指四十八愿。
「又善导大师於《法事赞》中云:弘誓多门四十八,遍标念佛最为亲。是谓一一之愿悉为念佛也。」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弥陀名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表法不可思议,名号的利益不可思议,名号实在讲说不尽!千经万论都从一句名号所流出,不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大圣是佛,大贤是菩萨、是世间的圣哲,他们所修、所悟、所证、所教无不皆是从弥陀名号所流出。为什么?你把名号翻成中国意思就明白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无量觉,你看他这里说一正觉,一正觉不就是无量觉吗?无量觉中流出来的,就是一正觉善巧庄严,就是一正觉流入。我们对於这句名号不认识,也不知道这句名号与我自己有什么关系,所以把它放在旁边不理会它,不知道那是宝,世出世间第一法宝。世出世间所有佛法珍宝都从这一句名号流出来的,你能相信吗?什么时候你真的相信了?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时候你就相信了,没到这个时候你还不能相信,到这个时候彻底相信了。为什么?你亲证的境界,你证得了。所以,「遍标念佛最为亲」,这句话说得好!我们能不能直下承当?在这一生当中,不要再迷了,往后生生世世,谁跟我最亲?念佛最为亲。念佛,我的父母、我的祖宗在里面吗?在里面,一点都没错。无始劫来我们的始祖全部都在佛号里头,念佛就是念祖先,念佛就是念师长。弥陀一一愿悉为念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是悉为念佛也,再广义,那就没有一样不包括在里头。
「又《往生论》谓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念公在这个注解里,这一句引用得非常多,我们常常念到,念得都很熟了。三种庄严是什么?是佛、菩萨、国土,我们现在换一个名词来说,大家就更亲切。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国土是学校,我这个说法,大家听起来就更亲切。这三种庄严,老师庄严,庄严用我们的话来说是完美,完美是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老师像个老师,师道没有一毫欠缺;学生像学生,求学之道具足完美,没有欠缺。学校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但是课程的内容、课程的标准、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学一切的设施,样样完美,找不到欠缺;乃至於包括学生,无论是物质、精神,这些设施也都完美没有欠缺。所以诸佛赞叹,诸佛赞叹这两句话完美到极处,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要想做一个好学生,希望早一天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大圆满、成就究竟圆满,不进这个学校那你就难了,你能进这个学校,你就成就了。我们在经论上看到很多,甚至於说只要你进入这个学校,就是你往生净土,什么样的级别?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诸佛菩萨都赞叹你,你已经圆满成就了。这还得了吗?这真叫难信之法!你是个博地凡夫,业障深重,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你就证得究竟圆满?这个时间短到什么程度?一般讲来不过三年。上小学三年,还没毕业,你就成佛,你就证得大圆满了。诸佛如来跟我们说难信之法,我们听了能体会得少分的意义,这真难信!
为什么这么多想学佛的人没成就,原因在哪里?原因还是难信。天天念《无量寿经》,天天听《无量寿经》,听上几十年你还没想去,难信!你还没听明白。真听明白了他就真干,没有真干还不明白,不知道这个法门是这样殊胜,这么容易去的,去了就成就。不能去的这些人,一般说法你业障太重,也没说错,殊不知那一句佛号是消业障的。经上讲得很清楚,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前头有至心,就是真诚恭敬心,真诚到极处、恭敬到极处,用这个心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念一天还得了吗?打个佛七念七天佛,什么样的罪业都消了。你说我打佛七也不止参加一百次了,为什么业障没消掉?你不会念,这个不会念就是古大德讲,你错用了心。这句话讲得好,你错用了心,你不是用真心,你用妄心。妄心念也有功德,不是没有,功德很微弱,不强,所以你念了很多年,功夫都不得力。这桩事情,自己冷静的去想想就明白了。日常生活当中,摆在我们眼前的,你认为哪桩事情对你是最重要的,你就明白了。现在一般世间人,把什么认为最重要的?钱财第一重要,享受五欲六尘第一重要,还有人认为我身体第一重要,健康长寿第一重要。很少人把念佛摆在第一重要,如果把念佛摆在第一重要,你就成就了。你去问问看,有几个人把念佛摆在第一重要,他万缘放下,一心一意去念佛。我们细心去思惟、观察就全都明白了。当然,这里头还有困难,因为对念佛没有认识,不知道它是宝,只认为念佛跟我什么关系?来生来世的关系,不是现前的关系。真的没想到念佛与我现前生活有关系吗?能帮助我解决眼前事情吗?你真念佛就真帮你解决。为什么?至诚感通,至诚就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这就通了,阿弥陀佛真能加持你。加持你什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这桩事情你又要晓得,如果你所求的不如理、不如法,你就没有感应,你所求的如理如法,我应该要得到的,感应不可思议。我在年轻时候,我三十三岁出来讲经,那时候跟我们同辈分,年龄也差不多的,德融法师,现在都不在了。我讲经讲到这么一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下了讲堂之后,他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说的这句话我有怀疑。我说:什么话?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说:为什么你怀疑?「我求了三年,没有感应。」我说:你求什么?他说:我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一点感应都没有。我问他,我说:请教你的道场住众多少?他说就他一个人。这我都不晓得,一个人住个茅蓬。我说:一个人何必要电冰箱?我以为你的庙不小,人众挺多。我才晓得他一个人住一个小茅蓬。我说这你没有必要,佛不给你,我说我这么多年来真有求必应。他说:你求什么?我求经书,没有我求不到的,我想找一部参考资料,心里想著想著就会有人送给我。只有一部书,时间很长,半年,有人送给我了,《中观论疏》,我求这部书是时间最长的,半年。通常求一般的我所要的这些参考资料,大概都不超过三个月,就有人送给我,而且版本都非常好,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我说真有感应!最近我求的两部书,不是为我,是为众生。我求唐太宗的《群书治要》,不为我,这书对我没用处,《国学治要》,这是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也不搞这个,这不是为我求的。这是为有志於「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仁人志士,我为他们求,求到了。求到了赶快印,我第一次印一万套,赠送给有志的年轻人他们去学,我还是念阿弥陀佛,还是讲我的《无量寿经》。不为自己,为别人,也能够求到,不可思议,真正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我为世人求,求什么?求化解冲突,求社会安定,求世界和平,求我们居住的地球健康,不要出毛病。会不会应?会应。问题我们居住在地球上人,如果像美国布莱登先生所说的,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从今而后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就应了。诸佛菩萨、古今圣哲都这个说法,连美国的科学家也是这个说法,回头是岸,不要依靠别人,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这个小团体做起,就行了,用真诚恭敬心去做。要真正学习《还源观》上讲的四德,「随缘妙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注意功德两个字,功德是什么?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不著相。随缘妙用是随缘不著相,像《金刚经》上讲的不著四相、不著四见,随缘,「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样随缘就对了。把古今圣哲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威仪有则」,则是原则,是个标准,我们把标准做到。用中国传统的话来说,这个标准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还没有让别人感动,是我们做到得不够,我们做到位了,一般人就会有感动。善根深厚的人先感动,善根比较轻一点他后感动。我们不能瞧不起鸟兽,不能瞧不起花草树木,为什么?有些时候它们比人感觉还敏锐,人没有感动,它们感动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它们感动了,我们就知道天地鬼神有感动。所以这个地方的三种庄严,确确实实是真实智慧,是无为法身。
「法藏菩萨大愿摄三种庄严,究竟圆满,圆入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意思深广无尽。前面我把三种庄严解释为老师、学生、学校,法藏菩萨大愿,就是四十八愿,愿愿都有三种庄严,自行、化他、觉满。你看看他给我们做的表率,给我们做的榜样、模范,四十八愿他自己先做到,然后再劝别人。我们如果把四十八愿每一条都做到,我们就证入阿弥陀佛的境界,就成佛,什么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通号,不是专指一个人,契入四十八愿的统统是阿弥陀佛。这什么意思?跟阿弥陀佛融合成一体,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处所,你想想你是不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一点都不错,阿弥陀佛遍法界。你感引你周边的人也觉悟、也明白了,也发四十八愿,依愿成行,你看又一批弥陀化身出现了,重重无尽。这是自行、化他、觉满,一正觉,一大觉。怎么达到圆满的?自行圆满,化他圆满。
自行圆满好像没问题,化他圆满里头有问题,还有这么多众生还没有接受到佛菩萨的教化,怎么能称圆满?化他的愿心圆满。像阿弥陀佛一样,他在做法藏比丘的时候,他发愿是自行圆满,五劫修行,把化他的理念、化他的智慧、化他的方法、化他的道理、化他的善巧方便统统都做出榜样出来,那就是化他圆满。所以,他证得觉满,他成正觉,成佛了,这是觉满。这个模式、这个样子我们看到了,没有看到不相信,看到了信心就生起来。信心生起来,接著下一步要发愿。发愿不晓得怎么发,你看看弥陀慈悲,这四十八条引导你发愿,你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说你能不到极乐世界吗?你不到极乐世界到哪去?《易系辞》里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以群分什么?志同道合的人永远在一起。你跟阿弥陀佛志同道合,所以你跟阿弥陀佛,不是一个,众多的阿弥陀佛,就是大家都围绕著四十八愿的这些人,你们一定常常在一起,这个一起就是极乐世界。「究竟圆满」,这里不是入一法句,加了个圆字,「圆入一法句」,圆圆满满的入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意思极深极广,无有穷尽。
「且以声字皆实相」,声是音声,阿弥陀佛这是音声,字是文字,音声是实相,文字也是实相。为什么?一实一切皆实,全在用心。「故此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即是法身本体,即是圆圆果海」,你说这还得了吗?经文学到这个地方,宗旨、义趣已经非常明显,让我们真正认识弥陀名号真实功德。你认识它,你才会尊重它,你才会喜欢它,你才能执持永远不会放松。为什么?这就是法身本体,圆圆果海。这句话叫人很难想像,我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就证法身了吗?没错,你只要念,你只要真念,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你就证得,法身本体证得了,圆圆果海证得了,法身是本体,圆圆果海是德用,究竟圆满的圆果,海是比喻深广无际。《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就这个意思,那是圆圆果海,一个法身本体所流出的,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
难得现在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报告里也证实了,宇宙跟自己确实是一体,而宇宙之间,他认为信息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根源。信息就是意念,你的思想、你的念头,这是一切法的根源。意念是什么?明显的是意识、意根,意根是末那,这很明显,还有个不明显的是阿赖耶,科学家叫潜意识。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实在讲,还没到极乐世界,你在往生之前,首先接触到的是佛光,你见佛,佛放光接引你。那是什么光?四十八愿。那个光照注你,就是四十八愿加持你,你能不开悟吗?佛光一照,你烦恼轻、智慧长。不是你自己有能力断烦恼开智慧,是佛光加持你、帮助你,智慧开了,你烦恼伏在那里,还没断掉。那个断掉是你自己的功夫,佛能先帮助你开智慧,慢慢你再去断烦恼。烦恼真的断了,你就不在同居土,也不在方便土,在哪里?你在实报庄严土。那是你自己亲证的阿惟越致菩萨,不是弥陀四十八愿帮助你成就阿惟越致菩萨,那是真的你自己证得了。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无比的庄严,他方世界找不到。他方世界有,何必到极乐世界?问题就是这一著他方世界没有,唯有极乐世界有,遍法界虚空界只有这一家。我们这些根性欠佳的人,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在一生当中取得法身本体跟圆圆果海。
接著下面说,「乃四十八之所标,故体具本愿一切功德妙用。又此名号,是性德之本体,修德所圆成,性修二德圆摄无余。」都是说名号功德,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前面说即是法身本体,能生一切法,这里说是性德之本体,能生一切性德。《还源观》上给我们讲四性德,随缘妙用是性德,威仪有则是性德,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都是性德。就一般佛法里面通途来说,十善五戒是性德,六度十愿是性德,四十八愿是性德,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的是性德,为众生现身说法是性德。在我们世法里头,五伦是性德,五常是性德,四维八德都是性德。世出世间一切法圆满含摄都在其中,这是性德的本体,自性里头本具的。可是我们今天迷失了性德,迷而不觉,这样才把性德扭曲了。扭曲成什么?扭曲成烦恼,所谓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是性德的扭曲,因为迷了,不觉了。造成的果报,原本是一真法界,就是法身菩萨所居的净土,叫报土,也叫法性土,法性身证法性土,明心见性的人。迷了之后,法性土就变成十法界,愈迷愈深,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变成地狱,迷情所现的境界。修什么?修没有别的,就是修正。错了,错了把它修正过来,坏了把它修理,是这个意思,让它回归性德就对了。也就是让我们从习性回归到本性,本性本善,习性不善。所以教我们弃恶扬善,要把善发扬光大,善是性德。不善叫业障,造作业障,业所现的是苦果,六道轮回的苦果。法身本体里面,性德、修德统统都含摄在其中。所以,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是性德成就的,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是修德成就的。修净,修清净心所感的是方便土;修染,修什么?修贪瞋痴慢、修自私自利、修五欲六尘,那就现六道轮回。无论是净、无论是染、无论是善、无论是恶,这些依正庄严总不出法身,法身本体之所变现,所以它是一不是二。
下面说,「今四十八愿,遍标念佛」,这一句很重要,我们不能疏忽。为什么?「愿愿皆摄佛之果德」,这是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从果德,佛的果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一一全显无为法身」,换句话说,一一皆是无为法身,我这样讲大家就更容易懂,全显就是都是,「故可悉谓为摄法身也」,一一愿就是法身。「诸愿互融相入,无所隔碍」,一愿里面任何一愿都圆满具足其他的四十七愿,没有例外。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四十八愿最后的一愿,是阿弥陀佛特别为他方世界菩萨所发的。他方世界菩萨如果是有缘听到这一句名号,他所获得的殊胜功德利益,跟极乐世界的菩萨没有两样。这个真不可思议!
后面更进一步说,「一一愿含无量不可思议无上殊胜之愿,无有限量」。这句话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十方三世无量诸佛,已经证得法身的,无量的菩萨正在向这个方向、这个目标在精进,这些人,无论是因地还是果地,所发无量的大愿都不出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统摄诸佛菩萨一切弘愿,当然是无有限量。「进言之,则所云四十八者,亦只是随顺众生之假名,实则本愿无量也。」这个意思是粗说四十八条,四十八条展开是无量的本愿,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发的善愿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与性德相应的,这句话很重要,与性德相应的是善法,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善法,与性德不相应的,那是不善的。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把与性德相违背的那些不善放下,回归到本善就对了,佛门里所说的「回头是岸」就是这个意思。
「又本愿之数虽无量」,真的是无量,你看看,佛家常讲的十善,不多,十条,身三、口四、意三。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你看,总的就简简单单的十句,在小乘里面把它展开,变成多少条?三千威仪,在小乘里头,十善变成三千善;在大乘菩萨里面展开就更多,八万四千细行,就十条,展开就八万四千。今天在此地,四十八一展开,无量不可思议殊胜之愿,再展开。无量不可思议无上殊胜的大愿归纳起来四十八,四十八再归纳起来就是一句名号,这样才显示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末后在此地的总结,四十八愿,「实则本愿无量也。又本愿之数虽无量,但究竟只是一法句也。」这一法句就是阿弥陀佛,如果加上「南无」就是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无为法身。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至於对超世之解,诸家亦复不同」,这就是讲经的法师大德、注经的这些大德,他们有不同的见解。「义寂谓为超胜地前世间之位,故名超世」,超是超越,胜是胜过,地前菩萨这些位次,就是初地以前;换句话说,初地以上这叫超世,这个标准高。「憬兴谓为地前十向满位一重发心。盖均谓为初地之前也。善导、昙鸾等师,则大异於是」,他们的认知不一样。「如昙鸾师谓:法藏菩萨於世间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这是《璎珞经》里面所说的六种种性的第四种,即十地菩萨,「於此性中发四十八愿」,这昙鸾说的。「善导大师亦判为十地菩萨之发心。故均远超地前之说」,地前已经很高了,地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善导大师、昙鸾大师都认为这是十地菩萨,十地再上去就是等觉。这是说,阿弥陀佛在发四十八愿的时候,他应该是什么样级别的菩萨。义寂、憬兴他们认为是初地菩萨,而善导、昙鸾他们认为是十地菩萨,级别差异很大。「复以法藏菩萨大愿,不但超过三乘,且超逾诸佛愿也」,这是真的。「经云:法藏发愿之初,便言: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这是有经文可以证明的,我们在这部经上确实看到有这一句。可见他地位已经很高了,如果是初地菩萨,不能说这句话,在我们一般想像当中,至少是十地菩萨才有资格讲这句话。
《后出偈经》也有这样一句,「发愿逾诸佛,誓二十四章」。发愿就是四十八愿,超越诸佛,誓二十四章这是具体的。夏老会集这个本子就用的是二十四章四十八愿,五种原译本里面统统都顾及到。因为五种原译本里面,说二十四的有两种本子,说四十八的也有两种本子,说三十六的有一种本子。古大德是从这个地方肯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不是一次;一次,这个愿是非常非常重要,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别。二十四章就是二十四愿,四十八愿、三十六愿,如果是只讲一次,后人结集经藏不能这种结集法,至少是三次不同的宣讲。这是很特别的,佛当年在世讲一切经只讲一遍,没有讲第二遍的,唯独《无量寿经》很特殊,所以判断是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
「经中成就文曰: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又说到,「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前面一句,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世界,这是超诸佛刹土。这讲到超世,我建超世志,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一切诸佛世界,依报殊胜。后面这一句,「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正报殊胜,正报也超越了。我们知道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超越,依报怎么能不超越?这一小段所引的经文,证明极乐世界的殊胜,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超越一切诸佛刹土。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可见法藏菩萨超世之愿,亦超逾诸佛之愿也」。这句话我们听到了一点都不疑惑,我们能够认同。为什么?大乘经典里面说得太多了,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想超越别人,事实就超越,依正就超越,这是自自然然的道理。《华严经》上也说得很好,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平等的,心现是平等的,愿不一样,愿是从识生的,识是分别执著,各个不相同。
弥陀的愿比十方诸佛的愿殊胜多了,十方诸佛的愿比较含糊笼统,譬如诸佛的通愿,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一切诸佛通愿,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这四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跟这个四愿相比完全相应,愿愿都相应。四愿说得笼统,四十八愿说得清楚,像法律条文一样,四愿是总纲领,这四十八是细目。这里头最难得的我们要记住,法藏菩萨发这个愿的时候他没有成佛,他是菩萨。我们从善导大师这些祖师大德他们的见解,是十地以上的菩萨,跟佛很接近了,他发的愿他全兑现了,没有一愿疏忽,这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说话要算话,说到要做到,这才令人佩服,这样才能够叫大众尊重,向你学习;如果你说到没有做到,失信於人,那就难了。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极乐世界,无量清净庄严,全显当人自性,心作心是,理事无碍。」这一句太殊胜了,这里头最重要的,当人自性,心作心是。对我们来讲,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把那边依正庄严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能够参与是我们的自性。我前头所说的,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是我们自心「心作心是」,这样所感应的。我们有感佛有应,佛有感我们有应,感应道交,相融相入,成就无比殊胜庄严的净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三百一十一面第二行,「必成正觉第七」:
念老的注解,「法藏比丘於世间自在王如来,说四十八愿已」,已就是说完了,「乃於佛前复以偈颂表此行愿,并请证明。以大愿真诚深广故,应时感得雨花地动,空中赞云:必定成佛。」以上是本品的内容,简单的几句话介绍出来。我们看经文: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用偈颂的体裁赞叹。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
我们知道这个「超世志」就是四十八愿,弥陀已经成佛,他的愿全部都圆满了。
【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
大愿成就之后,接著就是普度众生,度众生不是平常的,是要令一切众生都能够成佛道。所以这个后头说「成就菩提果」,这一句很重要,这一句就是成佛。
【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
阿弥陀佛成佛了,他的名号叫「无量寿」。
【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
这是一切众生接触到弥陀,都会发愿求生净土。
【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
这是如佛身相。
【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
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这些大众也跟弥陀一样,以大慈悲心与遍法界虚空界的众生感应道交,众生有感,佛就有应,像佛一样的普度众生,这是「利益诸群品」。
我们现在看黄念老的注解。「我建超世志」,建是建立,立也。「所谓超世志者,注经家中颇有异解」,对於这句话,祖师大德有些看法不同。什么叫超世志?「如净影云」,这就是康僧铠的注解,在中国流通最广,「前所发中,求法身愿、求净土愿,名超世愿」。「净影以《魏译》」,就是康僧铠的本子,「光明无量愿、寿命无量愿与诸佛称扬愿,为摄法身愿。国土清净愿、国土严饰愿为摄净土愿。净影仅许此五愿,超出世间也」。这是小慧远,后人对他尊敬,不称他的名,称他的寺,他住的寺庙叫净影寺。此地我们看到净影,念老引用很多,就是慧远大师。他跟净宗初祖慧远名号完全相同,两个字都一样,一个是东晋的,一个是隋朝的,所以称为小慧远,我们佛门里称他作小慧远,就是净影寺。他认为弘愿里这五种愿非常重要,就是刚才我们念到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诸佛称扬,这是法身,国土清净、国土严饰,这是摄净土愿,这五愿超出世间。「憬兴同之」。「义寂、望西」这些大德,他们说「总指所发之四十八愿」。「后说甚是」,这句话是黄念老说的,黄念老赞成义寂、望西这些大德说,超世愿实际上就是指四十八愿,而不是只有前面五愿。这就是不同的看法,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看同是一句经文,解释就不一样。
「《甄解》」,这是日本的一位祖师,净宗的祖师,他说,「吾祖言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吾祖是指善导大师。那我们就知道,他在唐朝时候在中国留学,是善导大师的学生。回到日本之后他们成立净土宗,还是以善导大师为祖师,所以他们的祖庭在中国。善导大师说「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又云无碍誓愿。世人以谓此四十八愿者,愿愿各头,喻栗与柿相并耳,皆是隔历不融之见而已。今不然,喻如一匹蜀锦,巧织成华果枝叶,似根茎枝叶有别,而所织成,但匹锦耳。今亦如是。虽数有四十八,而但是一正觉善巧所庄严,故曰无碍誓愿。」《甄解》引用的是善导大师的话,善导大师说这个超世志就是说的不可思议的四十八愿,这四十八愿「又云无碍誓愿」,就是也可以说是没有障碍的誓愿。世人,这是世间一般人,看这个四十八愿好像愿愿各头,这个意思就是愿愿都是独立的,四十八愿。用果实来做比喻,栗是板栗,柿子,这都是果木,柿子我们现在是称它作水果,好像各是各一类的。善导大师说「今不然」,事实上不是如此,四十八愿实在讲它是一愿,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他有个比喻,像是一匹蜀锦,蜀是四川,所生产的这些蚕丝织出来的丝绸,锦就是丝绸。在古代,唐代的时候更盛,诸位晓得中国通往欧洲丝绸之路,丝绸的来源,四川是最著名的。这一匹丝绸上面织的这些花纹,有花果枝叶,根茎枝叶有别,你看这一匹丝绸里面所织的这些花纹,里面有花、有果、有枝、有叶,不一样;看整个图画,只是一匹织锦而已,织成的。四十八愿就像这个织锦一样,今亦如是,虽然是有四十八,它确确实实只是一正觉善巧之所庄严。愿愿都是正觉,正觉的善巧表法,正觉的善巧自行化他。庄严法身是庄严自己、庄严众生、庄严法界,是一不是二。
下面就又说得更好,「又曰不可思议四十八愿,四十八,一一愿皆具不可思议德故,诸愿相入」。每一愿里面都具足其他四十七愿,愿愿如是,一愿得到的时候,四十八愿全得到,这才是正觉善巧。所以它没有隔碍,跟前面世间人所谓的栗与柿子、花果枝叶这种比喻不能同类。这个愿文因为它是从一个正觉生,正觉是佛知佛见,自性清净心里头究竟圆满的般若智慧。所以,愿的条目再多,都是相即相入,没有障碍,这称之为无碍誓愿。「由上可见,四十八愿互融互入」,这四个字非常重要,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一皆是超世之愿也」,用这个来解释超世志。这个超,用现在的话,超越时空维次,那就是什么?那是一体,四十八愿就是一愿。所以阿弥陀佛他讲的「我建超世志」,这个超世志就是指四十八愿。
「又善导大师於《法事赞》中云:弘誓多门四十八,遍标念佛最为亲。是谓一一之愿悉为念佛也。」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弥陀名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表法不可思议,名号的利益不可思议,名号实在讲说不尽!千经万论都从一句名号所流出,不但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世出世间大圣大贤,大圣是佛,大贤是菩萨、是世间的圣哲,他们所修、所悟、所证、所教无不皆是从弥陀名号所流出。为什么?你把名号翻成中国意思就明白了。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无量觉,你看他这里说一正觉,一正觉不就是无量觉吗?无量觉中流出来的,就是一正觉善巧庄严,就是一正觉流入。我们对於这句名号不认识,也不知道这句名号与我自己有什么关系,所以把它放在旁边不理会它,不知道那是宝,世出世间第一法宝。世出世间所有佛法珍宝都从这一句名号流出来的,你能相信吗?什么时候你真的相信了?你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时候你就相信了,没到这个时候你还不能相信,到这个时候彻底相信了。为什么?你亲证的境界,你证得了。所以,「遍标念佛最为亲」,这句话说得好!我们能不能直下承当?在这一生当中,不要再迷了,往后生生世世,谁跟我最亲?念佛最为亲。念佛,我的父母、我的祖宗在里面吗?在里面,一点都没错。无始劫来我们的始祖全部都在佛号里头,念佛就是念祖先,念佛就是念师长。弥陀一一愿悉为念佛,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教也是悉为念佛也,再广义,那就没有一样不包括在里头。
「又《往生论》谓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念公在这个注解里,这一句引用得非常多,我们常常念到,念得都很熟了。三种庄严是什么?是佛、菩萨、国土,我们现在换一个名词来说,大家就更亲切。佛是老师,菩萨是学生,国土是学校,我这个说法,大家听起来就更亲切。这三种庄严,老师庄严,庄严用我们的话来说是完美,完美是一丝毫欠缺都没有,老师像个老师,师道没有一毫欠缺;学生像学生,求学之道具足完美,没有欠缺。学校包括的范围很广,不但是课程的内容、课程的标准、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学一切的设施,样样完美,找不到欠缺;乃至於包括学生,无论是物质、精神,这些设施也都完美没有欠缺。所以诸佛赞叹,诸佛赞叹这两句话完美到极处,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要想做一个好学生,希望早一天成佛,成佛就是成就大圆满、成就究竟圆满,不进这个学校那你就难了,你能进这个学校,你就成就了。我们在经论上看到很多,甚至於说只要你进入这个学校,就是你往生净土,什么样的级别?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诸佛菩萨都赞叹你,你已经圆满成就了。这还得了吗?这真叫难信之法!你是个博地凡夫,业障深重,怎么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你就证得究竟圆满?这个时间短到什么程度?一般讲来不过三年。上小学三年,还没毕业,你就成佛,你就证得大圆满了。诸佛如来跟我们说难信之法,我们听了能体会得少分的意义,这真难信!
为什么这么多想学佛的人没成就,原因在哪里?原因还是难信。天天念《无量寿经》,天天听《无量寿经》,听上几十年你还没想去,难信!你还没听明白。真听明白了他就真干,没有真干还不明白,不知道这个法门是这样殊胜,这么容易去的,去了就成就。不能去的这些人,一般说法你业障太重,也没说错,殊不知那一句佛号是消业障的。经上讲得很清楚,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前头有至心,就是真诚恭敬心,真诚到极处、恭敬到极处,用这个心念一声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念一天还得了吗?打个佛七念七天佛,什么样的罪业都消了。你说我打佛七也不止参加一百次了,为什么业障没消掉?你不会念,这个不会念就是古大德讲,你错用了心。这句话讲得好,你错用了心,你不是用真心,你用妄心。妄心念也有功德,不是没有,功德很微弱,不强,所以你念了很多年,功夫都不得力。这桩事情,自己冷静的去想想就明白了。日常生活当中,摆在我们眼前的,你认为哪桩事情对你是最重要的,你就明白了。现在一般世间人,把什么认为最重要的?钱财第一重要,享受五欲六尘第一重要,还有人认为我身体第一重要,健康长寿第一重要。很少人把念佛摆在第一重要,如果把念佛摆在第一重要,你就成就了。你去问问看,有几个人把念佛摆在第一重要,他万缘放下,一心一意去念佛。我们细心去思惟、观察就全都明白了。当然,这里头还有困难,因为对念佛没有认识,不知道它是宝,只认为念佛跟我什么关系?来生来世的关系,不是现前的关系。真的没想到念佛与我现前生活有关系吗?能帮助我解决眼前事情吗?你真念佛就真帮你解决。为什么?至诚感通,至诚就能够与阿弥陀佛感应,这就通了,阿弥陀佛真能加持你。加持你什么?「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这桩事情你又要晓得,如果你所求的不如理、不如法,你就没有感应,你所求的如理如法,我应该要得到的,感应不可思议。我在年轻时候,我三十三岁出来讲经,那时候跟我们同辈分,年龄也差不多的,德融法师,现在都不在了。我讲经讲到这么一句,「佛氏门中,有求必应」,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下了讲堂之后,他问我,他说:净空法师,你说的这句话我有怀疑。我说:什么话?就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我说:为什么你怀疑?「我求了三年,没有感应。」我说:你求什么?他说:我求一个电冰箱,求了三年,一点感应都没有。我问他,我说:请教你的道场住众多少?他说就他一个人。这我都不晓得,一个人住个茅蓬。我说:一个人何必要电冰箱?我以为你的庙不小,人众挺多。我才晓得他一个人住一个小茅蓬。我说这你没有必要,佛不给你,我说我这么多年来真有求必应。他说:你求什么?我求经书,没有我求不到的,我想找一部参考资料,心里想著想著就会有人送给我。只有一部书,时间很长,半年,有人送给我了,《中观论疏》,我求这部书是时间最长的,半年。通常求一般的我所要的这些参考资料,大概都不超过三个月,就有人送给我,而且版本都非常好,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我说真有感应!最近我求的两部书,不是为我,是为众生。我求唐太宗的《群书治要》,不为我,这书对我没用处,《国学治要》,这是去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我也不搞这个,这不是为我求的。这是为有志於「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样的仁人志士,我为他们求,求到了。求到了赶快印,我第一次印一万套,赠送给有志的年轻人他们去学,我还是念阿弥陀佛,还是讲我的《无量寿经》。不为自己,为别人,也能够求到,不可思议,真正是「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我为世人求,求什么?求化解冲突,求社会安定,求世界和平,求我们居住的地球健康,不要出毛病。会不会应?会应。问题我们居住在地球上人,如果像美国布莱登先生所说的,居住在地球上这些人,从今而后弃恶扬善、改邪归正、端正心念,就应了。诸佛菩萨、古今圣哲都这个说法,连美国的科学家也是这个说法,回头是岸,不要依靠别人,从我做起,从我家做起,从我这个小团体做起,就行了,用真诚恭敬心去做。要真正学习《还源观》上讲的四德,「随缘妙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注意功德两个字,功德是什么?不著相是功德,著相是福德,不著相。随缘妙用是随缘不著相,像《金刚经》上讲的不著四相、不著四见,随缘,「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无我见,无人见,无众生见,无寿者见」,这样随缘就对了。把古今圣哲的教诲落实在生活当中,「威仪有则」,则是原则,是个标准,我们把标准做到。用中国传统的话来说,这个标准就是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做到。还没有让别人感动,是我们做到得不够,我们做到位了,一般人就会有感动。善根深厚的人先感动,善根比较轻一点他后感动。我们不能瞧不起鸟兽,不能瞧不起花草树木,为什么?有些时候它们比人感觉还敏锐,人没有感动,它们感动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它们感动了,我们就知道天地鬼神有感动。所以这个地方的三种庄严,确确实实是真实智慧,是无为法身。
「法藏菩萨大愿摄三种庄严,究竟圆满,圆入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意思深广无尽。前面我把三种庄严解释为老师、学生、学校,法藏菩萨大愿,就是四十八愿,愿愿都有三种庄严,自行、化他、觉满。你看看他给我们做的表率,给我们做的榜样、模范,四十八愿他自己先做到,然后再劝别人。我们如果把四十八愿每一条都做到,我们就证入阿弥陀佛的境界,就成佛,什么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通号,不是专指一个人,契入四十八愿的统统是阿弥陀佛。这什么意思?跟阿弥陀佛融合成一体,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在什么处所,你想想你是不是阿弥陀佛的化身?一点都不错,阿弥陀佛遍法界。你感引你周边的人也觉悟、也明白了,也发四十八愿,依愿成行,你看又一批弥陀化身出现了,重重无尽。这是自行、化他、觉满,一正觉,一大觉。怎么达到圆满的?自行圆满,化他圆满。
自行圆满好像没问题,化他圆满里头有问题,还有这么多众生还没有接受到佛菩萨的教化,怎么能称圆满?化他的愿心圆满。像阿弥陀佛一样,他在做法藏比丘的时候,他发愿是自行圆满,五劫修行,把化他的理念、化他的智慧、化他的方法、化他的道理、化他的善巧方便统统都做出榜样出来,那就是化他圆满。所以,他证得觉满,他成正觉,成佛了,这是觉满。这个模式、这个样子我们看到了,没有看到不相信,看到了信心就生起来。信心生起来,接著下一步要发愿。发愿不晓得怎么发,你看看弥陀慈悲,这四十八条引导你发愿,你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你说你能不到极乐世界吗?你不到极乐世界到哪去?《易系辞》里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以群分什么?志同道合的人永远在一起。你跟阿弥陀佛志同道合,所以你跟阿弥陀佛,不是一个,众多的阿弥陀佛,就是大家都围绕著四十八愿的这些人,你们一定常常在一起,这个一起就是极乐世界。「究竟圆满」,这里不是入一法句,加了个圆字,「圆入一法句」,圆圆满满的入一法句,「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个意思极深极广,无有穷尽。
「且以声字皆实相」,声是音声,阿弥陀佛这是音声,字是文字,音声是实相,文字也是实相。为什么?一实一切皆实,全在用心。「故此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名号,即是法身本体,即是圆圆果海」,你说这还得了吗?经文学到这个地方,宗旨、义趣已经非常明显,让我们真正认识弥陀名号真实功德。你认识它,你才会尊重它,你才会喜欢它,你才能执持永远不会放松。为什么?这就是法身本体,圆圆果海。这句话叫人很难想像,我念这一句阿弥陀佛,我就证法身了吗?没错,你只要念,你只要真念,为什么?往生极乐世界你就证得,法身本体证得了,圆圆果海证得了,法身是本体,圆圆果海是德用,究竟圆满的圆果,海是比喻深广无际。《还源观》上讲的「出生无尽」就这个意思,那是圆圆果海,一个法身本体所流出的,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体。
难得现在的科学家,他们的研究报告里也证实了,宇宙跟自己确实是一体,而宇宙之间,他认为信息是一切万事万物的根源。信息就是意念,你的思想、你的念头,这是一切法的根源。意念是什么?明显的是意识、意根,意根是末那,这很明显,还有个不明显的是阿赖耶,科学家叫潜意识。一往生到极乐世界,实在讲,还没到极乐世界,你在往生之前,首先接触到的是佛光,你见佛,佛放光接引你。那是什么光?四十八愿。那个光照注你,就是四十八愿加持你,你能不开悟吗?佛光一照,你烦恼轻、智慧长。不是你自己有能力断烦恼开智慧,是佛光加持你、帮助你,智慧开了,你烦恼伏在那里,还没断掉。那个断掉是你自己的功夫,佛能先帮助你开智慧,慢慢你再去断烦恼。烦恼真的断了,你就不在同居土,也不在方便土,在哪里?你在实报庄严土。那是你自己亲证的阿惟越致菩萨,不是弥陀四十八愿帮助你成就阿惟越致菩萨,那是真的你自己证得了。这是西方极乐世界无比殊胜,无比的庄严,他方世界找不到。他方世界有,何必到极乐世界?问题就是这一著他方世界没有,唯有极乐世界有,遍法界虚空界只有这一家。我们这些根性欠佳的人,只有念佛求生净土,才能在一生当中取得法身本体跟圆圆果海。
接著下面说,「乃四十八之所标,故体具本愿一切功德妙用。又此名号,是性德之本体,修德所圆成,性修二德圆摄无余。」都是说名号功德,阿弥陀佛这个名号,前面说即是法身本体,能生一切法,这里说是性德之本体,能生一切性德。《还源观》上给我们讲四性德,随缘妙用是性德,威仪有则是性德,柔和质直、代众生苦这都是性德。就一般佛法里面通途来说,十善五戒是性德,六度十愿是性德,四十八愿是性德,诸佛菩萨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的是性德,为众生现身说法是性德。在我们世法里头,五伦是性德,五常是性德,四维八德都是性德。世出世间一切法圆满含摄都在其中,这是性德的本体,自性里头本具的。可是我们今天迷失了性德,迷而不觉,这样才把性德扭曲了。扭曲成什么?扭曲成烦恼,所谓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统统是性德的扭曲,因为迷了,不觉了。造成的果报,原本是一真法界,就是法身菩萨所居的净土,叫报土,也叫法性土,法性身证法性土,明心见性的人。迷了之后,法性土就变成十法界,愈迷愈深,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变成地狱,迷情所现的境界。修什么?修没有别的,就是修正。错了,错了把它修正过来,坏了把它修理,是这个意思,让它回归性德就对了。也就是让我们从习性回归到本性,本性本善,习性不善。所以教我们弃恶扬善,要把善发扬光大,善是性德。不善叫业障,造作业障,业所现的是苦果,六道轮回的苦果。法身本体里面,性德、修德统统都含摄在其中。所以,常寂光土、实报庄严土是性德成就的,方便有余土、凡圣同居土是修德成就的。修净,修清净心所感的是方便土;修染,修什么?修贪瞋痴慢、修自私自利、修五欲六尘,那就现六道轮回。无论是净、无论是染、无论是善、无论是恶,这些依正庄严总不出法身,法身本体之所变现,所以它是一不是二。
下面说,「今四十八愿,遍标念佛」,这一句很重要,我们不能疏忽。为什么?「愿愿皆摄佛之果德」,这是四十八愿,愿愿都是从果德,佛的果德里面流露出来的。所以「一一全显无为法身」,换句话说,一一皆是无为法身,我这样讲大家就更容易懂,全显就是都是,「故可悉谓为摄法身也」,一一愿就是法身。「诸愿互融相入,无所隔碍」,一愿里面任何一愿都圆满具足其他的四十七愿,没有例外。这个地方我们要晓得,四十八愿最后的一愿,是阿弥陀佛特别为他方世界菩萨所发的。他方世界菩萨如果是有缘听到这一句名号,他所获得的殊胜功德利益,跟极乐世界的菩萨没有两样。这个真不可思议!
后面更进一步说,「一一愿含无量不可思议无上殊胜之愿,无有限量」。这句话让我们深深体会到,十方三世无量诸佛,已经证得法身的,无量的菩萨正在向这个方向、这个目标在精进,这些人,无论是因地还是果地,所发无量的大愿都不出四十八愿,四十八愿统摄诸佛菩萨一切弘愿,当然是无有限量。「进言之,则所云四十八者,亦只是随顺众生之假名,实则本愿无量也。」这个意思是粗说四十八条,四十八条展开是无量的本愿,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发的善愿全部都包括在其中了。与性德相应的,这句话很重要,与性德相应的是善法,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这是善法,与性德不相应的,那是不善的。修行没有别的,就是把与性德相违背的那些不善放下,回归到本善就对了,佛门里所说的「回头是岸」就是这个意思。
「又本愿之数虽无量」,真的是无量,你看看,佛家常讲的十善,不多,十条,身三、口四、意三。身,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口,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意,不贪、不瞋、不痴。你看,总的就简简单单的十句,在小乘里面把它展开,变成多少条?三千威仪,在小乘里头,十善变成三千善;在大乘菩萨里面展开就更多,八万四千细行,就十条,展开就八万四千。今天在此地,四十八一展开,无量不可思议殊胜之愿,再展开。无量不可思议无上殊胜的大愿归纳起来四十八,四十八再归纳起来就是一句名号,这样才显示出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末后在此地的总结,四十八愿,「实则本愿无量也。又本愿之数虽无量,但究竟只是一法句也。」这一法句就是阿弥陀佛,如果加上「南无」就是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无为法身。
我们再看底下一段,「至於对超世之解,诸家亦复不同」,这就是讲经的法师大德、注经的这些大德,他们有不同的见解。「义寂谓为超胜地前世间之位,故名超世」,超是超越,胜是胜过,地前菩萨这些位次,就是初地以前;换句话说,初地以上这叫超世,这个标准高。「憬兴谓为地前十向满位一重发心。盖均谓为初地之前也。善导、昙鸾等师,则大异於是」,他们的认知不一样。「如昙鸾师谓:法藏菩萨於世间自在王佛所,悟无生法忍,尔时位名圣种性」,这是《璎珞经》里面所说的六种种性的第四种,即十地菩萨,「於此性中发四十八愿」,这昙鸾说的。「善导大师亦判为十地菩萨之发心。故均远超地前之说」,地前已经很高了,地前是十住、十行、十回向。善导大师、昙鸾大师都认为这是十地菩萨,十地再上去就是等觉。这是说,阿弥陀佛在发四十八愿的时候,他应该是什么样级别的菩萨。义寂、憬兴他们认为是初地菩萨,而善导、昙鸾他们认为是十地菩萨,级别差异很大。「复以法藏菩萨大愿,不但超过三乘,且超逾诸佛愿也」,这是真的。「经云:法藏发愿之初,便言: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这是有经文可以证明的,我们在这部经上确实看到有这一句。可见他地位已经很高了,如果是初地菩萨,不能说这句话,在我们一般想像当中,至少是十地菩萨才有资格讲这句话。
《后出偈经》也有这样一句,「发愿逾诸佛,誓二十四章」。发愿就是四十八愿,超越诸佛,誓二十四章这是具体的。夏老会集这个本子就用的是二十四章四十八愿,五种原译本里面统统都顾及到。因为五种原译本里面,说二十四的有两种本子,说四十八的也有两种本子,说三十六的有一种本子。古大德是从这个地方肯定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不是一次;一次,这个愿是非常非常重要,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差别。二十四章就是二十四愿,四十八愿、三十六愿,如果是只讲一次,后人结集经藏不能这种结集法,至少是三次不同的宣讲。这是很特别的,佛当年在世讲一切经只讲一遍,没有讲第二遍的,唯独《无量寿经》很特殊,所以判断是佛当年在世多次宣讲。
「经中成就文曰: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又说到,「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前面一句,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世界,这是超诸佛刹土。这讲到超世,我建超世志,西方极乐世界超越一切诸佛世界,依报殊胜。后面这一句,「光中极尊,佛中之王」,这是正报殊胜,正报也超越了。我们知道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超越,依报怎么能不超越?这一小段所引的经文,证明极乐世界的殊胜,极乐世界确确实实是超越一切诸佛刹土。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对阿弥陀佛的赞叹,不是释迦牟尼佛一个人。「可见法藏菩萨超世之愿,亦超逾诸佛之愿也」。这句话我们听到了一点都不疑惑,我们能够认同。为什么?大乘经典里面说得太多了,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你的心想超越别人,事实就超越,依正就超越,这是自自然然的道理。《华严经》上也说得很好,世出世间一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心是平等的,心现是平等的,愿不一样,愿是从识生的,识是分别执著,各个不相同。
弥陀的愿比十方诸佛的愿殊胜多了,十方诸佛的愿比较含糊笼统,譬如诸佛的通愿,佛在经上告诉我们,四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一切诸佛通愿,归纳起来总不外乎这四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跟这个四愿相比完全相应,愿愿都相应。四愿说得笼统,四十八愿说得清楚,像法律条文一样,四愿是总纲领,这四十八是细目。这里头最难得的我们要记住,法藏菩萨发这个愿的时候他没有成佛,他是菩萨。我们从善导大师这些祖师大德他们的见解,是十地以上的菩萨,跟佛很接近了,他发的愿他全兑现了,没有一愿疏忽,这给我们做最好的榜样。说话要算话,说到要做到,这才令人佩服,这样才能够叫大众尊重,向你学习;如果你说到没有做到,失信於人,那就难了。
我们再看底下这一句,「极乐世界,无量清净庄严,全显当人自性,心作心是,理事无碍。」这一句太殊胜了,这里头最重要的,当人自性,心作心是。对我们来讲,我们念佛求生净土,往生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把那边依正庄严已经建立起来了,我们能够参与是我们的自性。我前头所说的,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就是我们自心「心作心是」,这样所感应的。我们有感佛有应,佛有感我们有应,感应道交,相融相入,成就无比殊胜庄严的净土。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