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一五集) 2010/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15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六十六面,倒数第四行:
「又善导大师云:弘誓门多四十八,遍标念佛最为亲。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这是善导大师的一首偈,也是赞叹宣扬念佛法门的殊胜。第一句是讲四十八愿,也就是这部经,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发大誓愿第六」。第二句所说的,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这一愿,古大德、净宗的这些祖师们,都是异口同声一致赞叹这一愿是四十八愿里面的本愿。现在我们从读了《华严》、《法华》这些大经大论,稍稍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实在是很深很广,可以说是深广没有边际。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示现在十法界,普度众生,宣扬佛法,都不能够离开这一愿,这一愿是一切诸佛度众生共同的愿望,所谓是第一愿,共同的愿望。那我们也就能够体会到,弥陀的四十八愿,又何尝不是一切诸佛的四十八愿!《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体会是真实的。
下面这劝我们,下面这两句是劝我们,「人能念佛佛还念」。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讲得好,他说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念我们,怎么回事情?心心相印。阿弥陀佛要不念我们,他怎么会应?我们念阿弥陀佛是感,阿弥陀佛念我们是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念阿弥陀佛用的是意识心,阿弥陀佛念我们那是真心,我们是有念而念,弥陀是无念而念,无念而念是真的,为什么?永恒不变。我们有念而念,有时候有变,佛对於我们没有变,佛用真心,我们这一念心就与真心起了感应。古大德提醒我们,念佛的心,一心念佛,真诚念佛,念念与真心感应道交,这是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道理很深,《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这是佛经哲学,这说什么?佛是什么?佛就是真心,真心就是佛。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真正透彻了解,你就晓得,佛教不是宗教。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就说得好,他说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科学。民国初年他有一篇很著名的讲演,这讲题就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为什么?能够解决现前的社会问题。方东美教授看佛法是哲学,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佛不是神,菩萨、阿罗汉不是仙人,与神仙不相干,他是什么?他是自性。这个地方讲的心,是心是佛这个心就是讲的自性,无论讲真心、讲妄心,总而言之,都是一个心,觉悟了就叫真心,迷了就叫妄心。心没有迷悟,迷悟在人!
还有一句话说,「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正知正觉,没有错误,遍知是圆满的智慧,没有欠缺,正遍知,海是比喻深广无际。这句说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众生统统具足,没有一个例外。自性般若智慧,从什么地方现前的?从心想生。你没有心想,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隐而不显,显不出来。这个心想不是我们现在的心里胡思乱想,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从用第六意识,那就错了。此地这个想字是借用,你看我们这个世间人,如果不想不知道,问你什么问题,我想一想再答覆你,是取这个比喻,从心想生。诸佛如来的智慧,诸佛如来应化在我们世间,他智慧表现出来是利益众生。你看众生有心想向佛请教,这请教是感,他回答你是应。我们向他请教提问题的时候,的确是有分别、有执著,是有心想;他回答我们的问题,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不起心、不动念里面反应出来的,这心想是这个意思。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不管我们有问、没有问,《弥陀经》无问自说那怎么回事?也是从心想生,这种感应叫冥感显应。众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不但六道凡夫提不出来,四圣法界里的人也提不出来。佛说了,这是什么?这是众生叫冥感,众生自己并不晓得,佛那个地方收到信息了。这个信息是什么?众生根性成熟了,宣说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他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佛就说了。感有显感、有冥感,应也是有显应、有冥应,感应的四种。你了解这些道理,佛法讲的什么?佛法就是讲感应。
天台大师,智者大师他说「佛本是无」,有没有佛?没有。在常寂光里头,这个我们现在多少都有一些概念,常寂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它什么都没有,那是自己的本性,佛经上讲自性,自己的自性。惠能大师见到了,明心见性他见到了,成佛了,见到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说「本自清净」,它本来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现在没有见性,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能大师告诉我们,没有。我们不是常常讲染污吗?染污不是自性,染污的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决定没有染污,染污是阿赖耶。阿赖耶有没有?阿赖耶也没有。怎么会有阿赖耶?从心想生。你有心想就有阿赖耶,你没有心想阿赖耶就没有了。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阿赖耶就是心想,是非常非常微细。我们通常跟大家在一起分享,说它是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不是我们想像的起心动念,我们想像的起心太粗了。它这个起心动念是极其微细,微细到像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就是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那样微细的念头,我们怎么会知道?不但我们不知道,连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都不知道。可是今天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他们称为小光子,说它这个生灭速度非常之快,快到什么程度他说不出来。从哪里来的?他说它是无中生有。我们知道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因为自性,自性真有,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它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能生。
能大师告诉我们,第二句话说「本不生灭」,自性是不生不灭的。第三句话说「本自具足」,这句话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它具足一切。一切法,佛把它归纳不外乎这三大类,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德能,第三个是相好。相好,今天我们讲物质现象;德能,我们讲的精神现象;智慧,我们讲的是自然现象,本自具足!有缘的时候,它就变出来,这三种现象都变出来;没有缘的时候,它什么都没有。所以说它是空的,无中生有。这个地方,佛法比现在科学家讲得高明,不是无中生有。自性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错了,说它无也错了,非有非无都是错的。为什么?你在起心动念,在猜。你要是到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见到,你就证得。能大师第四句话说「本无动摇」,这就是说,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在内,统统是修定,为什么?自性本无动摇。你不动心就见性,问题就解决,你起心动念错了。念佛也是修定,他用一句佛号把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把它止住,那就是禅定。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就错了,错在哪里?你不是修禅定,不是修禅定你见不到佛。所以念佛念到一切杂念都没有了,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念掉,你就见到佛了,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为什么没有见到佛,你也没有见到佛?我们功夫不够,念佛里头还有杂念,所以你见不到佛。你念佛里头没有杂念,就见佛了,念多少?一念、十念,只要没有杂念就见佛。
能大师最后一句话说「自性能生万法」,那是什么?整个宇宙是自性变的,万事万物是自性变的,我也是自性变的,你也是自性变的,一个自性。所以《老子》讲的话没错,佛给他证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一个自性,「万物与我一体」,一个自性。所以天台大师说得好,「佛本是无」,心净你就见到,心清净就见到,「心净故有。众生心净则法体现前」,这个法体是什么?清净法身你见到了,这就是见性,能大师所说的五句话也是见性。释迦牟尼佛见性也说出来,他说得详细,《大方广佛华严经》那说得多,整个宇宙说得详详细细。所以释迦牟尼佛是细说,惠能大师是略说,一点都不错,能大师这五句二十个字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浓缩就是二十个字。《大方广》说的是什么?你把能大师二十个字说出来,一点都不错,《大方广佛华严经》就说这二十个字。所以最重要的是心要清净,生净土原理就是这个,「心净则佛土净」。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知道我们的心净不下来,建立一个极乐世界,一个净土,叫我们到那边去心就清净了,就用外缘来帮助我们,让我们的心恢复清净。
众生心不清净,这就是要随苦道流转,苦道流转就是六道轮回。你心不清净你就有六道轮回;换句话说,六道轮回是我们心地染污变现出来的幻境,梦幻泡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疑惑才断了,才真正晓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讲来讲去讲的什么?讲的自己。这么多的经典,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说什么?说自己的本体、现相、作用,说自己,没说到外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可以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里所说的,只是说明自己的真相。你什么时候认清自己,你就成佛了,你不认识自己叫凡夫。你把你自己搞明白了,自己搞明白,宇宙也就明白了,自他不二,性相一如,宇宙搞清楚了。所以大乘法里头讲,大乘是「圆实教」,圆是圆满,实是真实,这不是假的,「所谈唯心本具」,就是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若此若彼若染若净,皆不出自心之一念」,我们自己的一念,此是自己,自己以外的用一个彼,无论是染,无论是净,染是十法界,净是一真法界,都是一念心变现的。一念心清净就变实报庄严土,自己的身就变成相好,具足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一念心变的,一念净心变的。一念染心变的就是六道身,六道里面的人天,染中比较清净一点;三恶道是染中之染,都在一念。在六道里头这一念就是善念跟恶念,在四圣法界里面这个念头就是净念跟染念。我们现在怎么办?不夹杂疑惑跟妄念,念这句阿弥陀佛是净念;念这句阿弥陀佛,里面还有怀疑,还有夹杂,那就是染念,这一句佛号里有染净。
所以经上讲凡夫心是造罪的根源,这个诸位要知道,善念、恶念都是造罪,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善念是六道里面的三善道,恶念是六道里头的三恶道,出不去!善恶都不善,善恶就不清净,都是染。净念里面呢?净念里头没有善恶,这个道理要懂。我们修净土,还有善恶,我们的心不清净,跟净土不相应。染净都没有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叫净念,染净二边都不沾,善恶二边都离,从事上讲是善恶,理上讲是染净。这个话得说清楚,我们断恶修善,断恶没有断恶的念头,修善没有修善的念头,这个叫净业。断恶著断恶的相,修善著修善的相,这叫染念。什么时候断恶修善都不著相,《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对了,你所做的叫净业,就不是染业了。染业的果报在六道。净业的果报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清净的,最低限度你到四圣法界;你要是念佛,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心清净生极乐世界生净土。同居土不是净土,但是极乐世界又很特别,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所以极乐世界的同居土也是净土,这很不可思议。十方诸佛刹土,八万四千法门里头统统没有,所以净土称为门余大道;这个门是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一个大道,一个法门。我们不搞清楚怎么行?
净业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起居、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在这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都不著相,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像菩萨一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非常精进努力在做,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净业,这个与净土完全相应。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么难?难在哪里?这个要知道,难在我们把现前的现象都当真,就难在这里。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很容易放下。六百卷《大般若》讲什么?就讲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还有什么好分别的?它真有,你分别执著还可以说得过去,没有!实际上就像我们电视屏幕上的现象一样,这整个宇宙现象实际上就是这样,确实不可得。特别是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诸法实相、真相,真相是什么?刹那生灭,比电视萤光幕上的速度快多了,不能比。每个念就是一个画面,念念相续,每个画面都是独立的,没有两个画面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是相续相,相续相是相同的,那不是相续相。所以佛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没有一个例外。实报庄严土也是从心想生,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实报土也不存在。最后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常寂光,真如自性,它是永恒存在的,这是真的。除这个之外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物质现象是假的,精神现象也是假的,自然现象也还是假的。佛这句话就讲到位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教我们不要执著、不要分别,分别执著错了。一有分别心,心就不清净了;一有执著心,被染污了,这我们不能够不知道。
所以大乘教里头说得好,「心,造罪之源,成佛之本」,造五逆十恶堕阿鼻地狱是它,造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成菩萨也是它。这就是觉跟迷,心要是觉悟,就成佛、成菩萨;心要是迷了,你就造三途罪业。万法皆空,要记住,名闻利养是空的,五欲六尘是空的,再说得贴切一点,自私自利是空的,自私自利是妄想、是分别执著,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古大德讲「介尔之心三千具足」,三千诸法既然具足十法界、十如是,三种世间是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有情世间是讲精神的现象,器世间是讲物质现象。三千诸法就是我们今天讲自然现象,三千诸法就是万事万物,这些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本自具足」,互隐互显,我们就像在看电影一样,也就像作梦一样,这些境界刹那不住,所以它是假的。我们把这个都搞清楚、都搞明白,学佛求什么?就是求觉悟,就是求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没有别的。今天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久,我们感谢诸佛菩萨大慈大悲,长时期慈悲的教导开示,我们慢慢的醒过来。根性利的,十年、二十年醒过来,利根;根性次一等的,三、四十年才觉悟;下根的人,要六、七十年才会觉悟。如果寿命长,行!六、七十年也行,只要觉悟问题就解决了,你就得到大圆满;怕的是这一生没觉悟,这死了,这个麻烦就大了。没觉悟死了怎么?随业流转,那要搞轮回,这个我们知道非常非常可怕。道理统统搞明白、统统搞清楚了,我们就晓得极乐世界一定要去。知道什么?净土唯心。
《三时系念》中峰禅师开示讲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阿弥陀佛是心现识变的,极乐世界也是心现识变的,不过他们是觉而不迷,有阿赖耶,但是他有自性般若智慧,阿赖耶虽有,它不起副作用,这个难得!十法界里面,阿赖耶起副作用。所以我们知道净土唯心,六道也是唯心,十法界身土还是唯心,一念不染你才能回归正道。真修行人,真修净土的人,常常要记住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第一个功夫,每天要认真反省,我清净了没有?心净则佛土净。我在生活当中清净了没有?我在工作当中清净了没有?我在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之处清净了没有?什么叫清净心?初学的人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就叫清净。净宗的清净,我们不能不晓得,你这个道理搞清楚了,这个地方善导大师的话你就懂了,「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我这些话大家听懂,这两句你就明白了。我们起心念佛佛知道,我们念佛,佛给我们感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阿弥陀佛真的在念我们。我们不念他,他就不念我们;我们念他,他就念我们。我们念佛,我们起心动念、言语、行动,佛都知道,这两句话要常常记住。不要以为我们起心动念,佛不知道,那错了,佛全晓得。佛那个地方,佛的能力,我们世间是最先进的电脑没有办法跟他比,他那个里面所储藏的资料是遍法界虚空界,一样都不少,无论你怎么样变化,你都没办法超越他的范围。这是什么?自性的范围。
我们再往下看,「又云: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这是大师教我们,你念佛佛光照你,佛光照你是佛光加持你。你念这部经,阿弥陀佛就给你灌顶,这真的不是假的,佛光给你灌顶。你每天念一遍,佛光给你灌一次顶;你每天念十遍,佛光每天给你灌十次顶。这是跟你讲密宗,这部经显密圆融。我们找哪个上师的灌顶,都比不上找阿弥陀佛来灌顶。灌顶这个名词的意思,诸位也得搞清楚,黄念老在这个经的《注解》里,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是迷信。灌是什么意思?灌是传给你的意思,传法的意思,传给你。顶是什么?顶是佛法里最高的法、最殊胜的法这叫顶,叫灌顶。什么是最高的法?现在我们知道,《无量寿经》是最高的法,「南无阿弥陀佛」是最高的法,把这个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不是头上滴几滴水叫灌顶,那种灌顶,你看每天晚上你去冲凉,开莲蓬头的时候那不叫大灌顶吗?所以佛法不能迷信,得搞清楚。不搞清楚,做这些仪式的时候没有意思,为什么?做完之后还是糊里糊涂的。上师一灌顶就开智慧,真的吗?你天天去给他摸摸头、灌灌顶,看你智慧开不开?愈摸愈糊涂。都把佛在经上讲的意思搞错了、误会了。佛法里头你找不到迷信,给你说吧!但是误会的人不少,真正明了佛法的人是很稀有的,所以一定要做个明白人,别做糊涂人。
「善导大师约四十八愿为真实五愿」,前面我们读过。「若论至约,则唯第十八愿」,就是归纳,约就是我们现在讲归纳,把四十八愿归纳起来有五愿,五愿再归纳起来就成一愿,这一愿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故於《事赞》中曰:一一愿言,引第十八。《甄解》云:四十八愿虽广,悉归第十八愿」。这跟我们平常在讲席当中常说的,希望同学们都记得。隋唐时代,祖师大德们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归纳,一切法归纳一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归《华严》,《华严经》最后归净土,就是归《无量寿》。所以《无量寿》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展开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无量寿》,《无量寿经》归纳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纳就这一愿,第十八愿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就晓得,这一句名号一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这一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再展开是一切经,再扩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经教法门,统统归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古大德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听得耳熟,但是不知道什么叫不可思议,没去想到。不知道这六个字统摄一切法,抓到这六个字你就抓到一切法。所以我们看到古往今来专念这六个字,三年五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瑞相不可思议。那是什么?那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说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生圆满成佛,记住这句,往生即是成佛,这真不可思议。
「又云」,这话《甄解》说的,「谓由此愿故,使众生生无三恶趣之土,不更恶趣」。十念必生,你才真正离开六道轮回,真正离开十法界,极乐世界不在娑婆三界之内,所以你真正离开!离开了,使众生,这个众生是带业障的众生,极其严重业障的众生,他往生了,生到没有三恶道的这个环境。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但是它那个凡圣同居土里没有三恶道,没有阿修罗,它那个里头人天道。我们听到人天道,天道听说,不太清楚,人道现在看清楚了,这个世界这么混乱,人道是这样的吗?现在有很多通灵的人跟我说,不是一个,很多,说什么?我们现在这人道不是真的人道,是什么?是鬼道、是地狱道。我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相不相信?想想他的话也有道理,人不像人。中国古人讲做人的条件,就人道,人的道是什么?人的道是五伦之道,我们有没有做到?古人讲得好,这个世间没有伦外之人,没有五伦之外的人。五伦第一个是父子有亲,我们有没有看到?这个社会上父子有亲吗?家庭清寒贫穷可能还看到,一富有又有钱财,父子之亲就没有了。
夫妇有别,看到没有?夫妇有别是夫妇组成一个家庭,两个人的任务有差别,不一样。在伦理的社会里面,家庭最重要的是两桩事情,一个是经济生活,一个是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这两桩大事夫妇两个人就分开来做,男子出外谋生比较方便,所以男子就肩负家庭经济生活。妇女在家里面就是照管子女,培养下一代,母亲是儿女第一任的老师,小孩能不能成就关键在母亲。所以中国古礼,妇女怀孕有礼,不能不懂,胎儿虽然没出生,他已经受感染,受母亲的意念、言行感染。母亲念头是善,他就是善的感染;母亲念头不善,他就是恶的感染。所以母亲怀孕心情要非常好,起心动念的念头要清净、要善良,举止要柔和,让小孩善的感染。出生之后,小孩睁开眼睛会看了,会听了,母亲照顾他,他已经在那里模仿、在学习。到三岁这一千天,中国古代叫扎根的教育,这个教育是母亲负责的。所以这个孩子的根,像小树一样,根是母亲栽培的,老师栽培后面那一节,根是母亲教的;根要不正,再好的老师对他也没有办法。所以中国人才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是说你有子女你就有后了,不是的。你子女里头有没有圣人?有没有贤人?再其次的,有没有君子?你家里的儿女是圣贤君子,母亲是圣人,母亲的责任使命比父亲高得太多!
所以在古代的中国,有人说古代是男女不平等,不平等可能是有,可是不是现在这个观念,古代妇女备受尊重,她的地位比男子高,这不平等在哪里?比男子高。你说古代这个帝王没有不尊重妻子的,为什么?妻子是他儿子的根本。儿子要传宗接代,他能不尊重吗?他不尊重就是不尊重祖先。他的祖先代代相传靠什么?就靠妇女,就靠母亲,不能不尊重。父亲能不尊重儿子吗?儿子是他家里世世代代的继承人,你不尊重他,你就不尊重祖先。不敢不尊重,他知道这个家道的承传千万年来没有中断,靠谁?谁的力量在支持?妇女。妇女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家室承传上,你说她负多重大的责任!如果我们读古礼就明白,这是夫妇有别。现在没有了,现在小孩谁教?大概都是电视教。长大,六、七岁了,网路在教,教他什么?教他杀盗淫妄,教他暴力色情。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说儿女不好教,为什么不好教?你没教他,你没有给他扎根,不是小孩不好。《三字经》上讲得很清楚,「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不都讲清楚了!你对照对照是不是?你家小孩是不是这样?你没有教他,他已经养成习惯。养成什么习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养成这个习惯。那我们再想想,能对得起祖宗吗?能对得起国家民族吗?能对得起世界上这么多众生吗?然后你才知道做母亲的伟大,做母亲值得社会大众的尊敬。
家的兴旺,国家民族的存亡,现在讲整个世界的社会,与这一个家庭都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君臣有义,这是人,做人,人像个人样子。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这个四条统统做到,像个人,这叫人。恶道他不懂,他不知道什么叫伦理,不知道什么叫四维八德。在佛法里面,佛给我们讲十善业道,这是佛法的根本。佛又将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罗,罗刹、修罗,福报也很大。所以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罗刹,只有人天。这个人天标准,最低也要用中国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个人道善。不更恶趣,你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你就没有办法离开三恶道,肯定会去。特别是现在人,把伦常道德统统丢掉了,很生疏,你问他,他真不知道,不但没有看见过,他听都没听说过。所以灵媒传递信息给我说,人不是人,不像人!我们看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三恶道,不更堕三恶道。
「具相好」,具是具足,没有欠缺。相好我们无法想像,生到极乐世界相好跟阿弥陀佛一样。经上给我们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古大德讲得很清楚,那是什么?古印度那个时候人的标准,佛菩萨现相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感应所现的。实报土,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也是感应所现的,还是随心应量。大乘教里面为我们说报身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金刚不坏身。「现神通」,神通是德能,眼看远的,遍法界虚空界都能看见;看近的,一粒微尘当中能够看到大千世界。这桩事情在从前我们很难体会,现在科学发达,我们从科学这方面来看,渐渐体会到。你看现在电脑里面的晶片,小指甲这么大,一点点大,里面包含许许多多的信息,就在那一片里头。我们就明白,佛说一粒微尘比晶片小得太多,晶片我们肉眼能看见,还相当大的一个面积。佛讲的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恐怕要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看到。像量子力学家所讲的小光子,那么小的东西它里面含藏的信息,竟然是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都在里头,这我们在经典上学过,《华严经》上也学过,真的吗?真的。谁看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不但看到,普贤菩萨有神通能够进去,他能够入微尘里面的世界。让我们又想到微尘世界里头也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是科学家现在无法想像的,他现在只看到微尘,没有看到微尘里头有世界。这是现神通。前面跟我们说的天眼,我们刚才所讲的,天眼看远看近,天耳也是遍法界虚空界音声都听得见,速度之快没有办法想像。《还源观》上告诉我们,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传播速度周遍法界,就是一念,这一念就周遍法界;出生无尽,那是讲变化,随著你的念头千变万化。他心通,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他全晓得。就是像现在电信的网路,我们起心动个念头,他那里都收到,这是自性的本能,一切众生统统有。神足通,跟性德的本能一样,念头才起就遍法界虚空界,就周遍法界。「而得灭度」,灭度就是大般涅盘,灭是灭烦恼习气,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断得干干净净,不但这个没有,无始无明的习气也断了。
底下一句,「入光寿海故」,常寂光,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华严经》上讲的究竟圆满佛。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实报土,在那个地方住,你是什么身分?你是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住实报土。这四十一个位次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等觉菩萨断最后一品无始无明习气,这一品习气断了,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他就不住实报土,他回到常寂光去了,「入光寿海故」,入光寿海,回归自性。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光寿海里面无缘无故起了一个阿赖耶,这个阿赖耶就是你从这里出来,从阿赖耶里面那是出生无尽,变幻无穷,让你经历十法界、六道轮回,最后你遇到阿弥陀佛,你到极乐世界又回归常寂光,这是一个大的循环。经历这么大的循环,有人要问:将来会不会再迷?会不会又变成一个阿赖耶,又再搞这个循环?佛告诉我们:不会了,觉了之后不会再迷了。这个话在《楞严经》上说的,富楼那尊者提出这个疑问,实在是代我们问的,永远不会迷!为什么?他对十法界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众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所以回归常寂光不是没有活动,活动还是很多,还是非常活跃。他不是沉寂在那里不动的,他非常活泼,非常灵敏,众生有感他就现相。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是现神通。无论现什么身,或是在六道,或是在四圣法界,我们一定要晓得,他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如果起心动念他就堕落,他就退转,他不就退转变成凡夫了?绝对不是这样的,他确实没有起心动念。
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过?我们现在知道了,他没有,他在那里表演,他这个表演不是起心动念,自然而然的,这叫什么?这叫随缘妙用。如果起心动念,不妙了,那他跟我们一样,不妙了。妙就是妙在什么?从来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你问什么,他都给你讲,你的机缘成熟了,你不问,他也给你讲。我们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人家妙就妙在此地。真正看破了,真正放下了,看破是什么?世界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看破了。应化在世间叫游戏神通,这是我们凡夫境界所看到的,佛菩萨游戏神通。不要说是诸佛菩萨再来,在我们中国历代祖师大德里头,像惠能大师,那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做得到?这些我们都必须要知道。善导大师,有书上讲的,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延寿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国清寺的丰干和尚也是的。这些菩萨们、佛常常来,他要不暴露身分,我们不知道,不认识他。天台大师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南宋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再来的,我们中国塑弥勒菩萨的像都塑布袋和尚像。他是自己宣布说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说完之后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宣布之后他不走,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身分一露立刻就走了。真的没起心动念,这个我们要体会到这一点,你对佛菩萨你才真正认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自己这一生的修学就知道方向、知道目标,知道怎样修学,取捷径不走弯路。
「是以此愿特为最胜矣」,这一愿,四十八愿里头第一殊胜。我们可以说这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自行化他圆满成就的第一法门,这真的不是假的。「又《笺注》曰:故知四十八愿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愿,而为本愿中之王也」。我们称愿王,愿王是称阿弥陀佛,愿王就是称第十八愿,称本愿为王,本愿四十八愿,这个本愿也指第十八愿,十八愿王中之王。诸佛如来赞叹弥陀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其来有自,不是没有根据的。佛佛道同,弥陀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是一切诸佛的根,一切诸佛都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你说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是一还是二?《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能分,弥陀跟诸佛是不能分割。我们再想想,我们每个众生跟阿弥陀佛能分割吗?不能分。中峰禅师讲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能分割吗?《老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那个根、那个体就是自性,能分吗?不能分。佛法讲到究竟处,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一体。所以慈悲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无条件的,慈与悲都是爱,慈里面偏重在与乐,悲偏重在怜悯、在拔苦,所以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心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人人都有,而且人人都平等,跟诸佛是平等的,慈悲心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现在我们这心没有了,为什么没有?迷了,并没有丢掉,所以叫迷失,它不起作用,并没丢掉,觉悟了它就起来。所以也可以从这个地方来测验自己,你慈悲心有多大,你觉悟就多大,这肯定的。因为觉悟它就起作用,迷了它不起作用,你能真正对一切众生,生起平等的爱心、真诚的爱心、恭敬的爱心,你觉悟了,你真的觉悟了。如果我学佛,在佛法里面我还有自私自利,我还有名闻利养,我还有贪瞋痴慢的习气,没觉悟。真觉悟了,这些东西全没有了,这个觉悟并不是究竟的觉悟,不是圆满的觉悟,你真的觉悟了,真的开始觉悟了。所以从日常生活当中,你所表现的现象能看得出来!古来祖师大德测验你这学生,学生修学有没有成就他知道,他看你言行动作就晓得有没有觉悟,这个里头没有迷信。觉悟的人能看出这个人的迷悟,迷惑的人看不出迷悟。所以这个经题,经题非常好,把我们修学的因果、方向、目标,统统在这题目当中。如果我们所定这个方向、目标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是觉,觉是大彻大悟,大彻大悟一定建立在平等心上,平等心一定建立在清净心上,清净心一定建立在放下万缘的事上。你有一桩没放下,你心就不清净,不清净的心来学佛,这是佛门的所谓学者,佛法是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从前李老师常跟我们谈,你可以做为一个佛学家,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也可以讲经说法像天花乱坠、著作等身,你依旧还搞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这叫佛学家。老师那时候特别告诉我,还举了两个例子,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所以这两个例子都是在家人。他告诉我,「古人别学苏东坡,今人别学梁启超」,为什么?都是佛学家,没有离开六道。这两个人都是绝顶聪明人,对於佛法真的有很深的研究。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此愿显弥陀之究竟方便」,持名念佛真的是究竟方便。「一乘愿海」,往生就是一乘,一佛乘,「六字洪名,不可思议功德。以名号即实德,声字皆实相故」。这六个字是实相,南无阿弥陀佛这音声是实相,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谁能认识?第十八愿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六十六面,倒数第四行:
「又善导大师云:弘誓门多四十八,遍标念佛最为亲。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这是善导大师的一首偈,也是赞叹宣扬念佛法门的殊胜。第一句是讲四十八愿,也就是这部经,我们现在所学习的「发大誓愿第六」。第二句所说的,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十念必生;这一愿,古大德、净宗的这些祖师们,都是异口同声一致赞叹这一愿是四十八愿里面的本愿。现在我们从读了《华严》、《法华》这些大经大论,稍稍能够体会到这个意思,这个意思实在是很深很广,可以说是深广没有边际。遍法界虚空界一切诸佛示现在十法界,普度众生,宣扬佛法,都不能够离开这一愿,这一愿是一切诸佛度众生共同的愿望,所谓是第一愿,共同的愿望。那我们也就能够体会到,弥陀的四十八愿,又何尝不是一切诸佛的四十八愿!《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这个体会是真实的。
下面这劝我们,下面这两句是劝我们,「人能念佛佛还念」。夏莲居老居士在《净语》里面讲得好,他说我们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也念我们,怎么回事情?心心相印。阿弥陀佛要不念我们,他怎么会应?我们念阿弥陀佛是感,阿弥陀佛念我们是应,感应道交,不可思议。我们念阿弥陀佛用的是意识心,阿弥陀佛念我们那是真心,我们是有念而念,弥陀是无念而念,无念而念是真的,为什么?永恒不变。我们有念而念,有时候有变,佛对於我们没有变,佛用真心,我们这一念心就与真心起了感应。古大德提醒我们,念佛的心,一心念佛,真诚念佛,念念与真心感应道交,这是所谓「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这个道理很深,《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把这个道理讲清楚、讲明白,这是佛经哲学,这说什么?佛是什么?佛就是真心,真心就是佛。所以佛在大乘经里面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你要是真正透彻了解,你就晓得,佛教不是宗教。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大师就说得好,他说佛教不是宗教也不是科学。民国初年他有一篇很著名的讲演,这讲题就是「佛教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时所必需」。为什么?能够解决现前的社会问题。方东美教授看佛法是哲学,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佛不是神,菩萨、阿罗汉不是仙人,与神仙不相干,他是什么?他是自性。这个地方讲的心,是心是佛这个心就是讲的自性,无论讲真心、讲妄心,总而言之,都是一个心,觉悟了就叫真心,迷了就叫妄心。心没有迷悟,迷悟在人!
还有一句话说,「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正知正觉,没有错误,遍知是圆满的智慧,没有欠缺,正遍知,海是比喻深广无际。这句说什么?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一切众生统统具足,没有一个例外。自性般若智慧,从什么地方现前的?从心想生。你没有心想,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隐而不显,显不出来。这个心想不是我们现在的心里胡思乱想,不是这个意思,如果我们从用第六意识,那就错了。此地这个想字是借用,你看我们这个世间人,如果不想不知道,问你什么问题,我想一想再答覆你,是取这个比喻,从心想生。诸佛如来的智慧,诸佛如来应化在我们世间,他智慧表现出来是利益众生。你看众生有心想向佛请教,这请教是感,他回答你是应。我们向他请教提问题的时候,的确是有分别、有执著,是有心想;他回答我们的问题,他从来没有起心动念过,不起心、不动念里面反应出来的,这心想是这个意思。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不管我们有问、没有问,《弥陀经》无问自说那怎么回事?也是从心想生,这种感应叫冥感显应。众生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不但六道凡夫提不出来,四圣法界里的人也提不出来。佛说了,这是什么?这是众生叫冥感,众生自己并不晓得,佛那个地方收到信息了。这个信息是什么?众生根性成熟了,宣说这个法门,这个法门是难信之法,他能信、能解、能行、能证,佛就说了。感有显感、有冥感,应也是有显应、有冥应,感应的四种。你了解这些道理,佛法讲的什么?佛法就是讲感应。
天台大师,智者大师他说「佛本是无」,有没有佛?没有。在常寂光里头,这个我们现在多少都有一些概念,常寂光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它什么都没有,那是自己的本性,佛经上讲自性,自己的自性。惠能大师见到了,明心见性他见到了,成佛了,见到是什么样子?他说了五句话,第一句说「本自清净」,它本来是清净的,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现在没有见性,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能大师告诉我们,没有。我们不是常常讲染污吗?染污不是自性,染污的是阿赖耶,阿赖耶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决定没有染污,染污是阿赖耶。阿赖耶有没有?阿赖耶也没有。怎么会有阿赖耶?从心想生。你有心想就有阿赖耶,你没有心想阿赖耶就没有了。末那是执著,意识是分别,阿赖耶就是心想,是非常非常微细。我们通常跟大家在一起分享,说它是起心动念,这个起心动念不是我们想像的起心动念,我们想像的起心太粗了。它这个起心动念是极其微细,微细到像弥勒菩萨所说的,「一弹指三十二亿百千念」。这一弹指三百二十兆的念头,就是一弹指的三百二十兆分之一,那样微细的念头,我们怎么会知道?不但我们不知道,连声闻、缘觉、十法界里面的菩萨都不知道。可是今天量子力学家发现了,他们称为小光子,说它这个生灭速度非常之快,快到什么程度他说不出来。从哪里来的?他说它是无中生有。我们知道是从自性变现出来的,因为自性,自性真有,真的不是假的,只有它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它能生。
能大师告诉我们,第二句话说「本不生灭」,自性是不生不灭的。第三句话说「本自具足」,这句话就是《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它具足一切。一切法,佛把它归纳不外乎这三大类,第一个是智慧,第二个是德能,第三个是相好。相好,今天我们讲物质现象;德能,我们讲的精神现象;智慧,我们讲的是自然现象,本自具足!有缘的时候,它就变出来,这三种现象都变出来;没有缘的时候,它什么都没有。所以说它是空的,无中生有。这个地方,佛法比现在科学家讲得高明,不是无中生有。自性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你说它有错了,说它无也错了,非有非无都是错的。为什么?你在起心动念,在猜。你要是到不起心、不动念,你就见到,你就证得。能大师第四句话说「本无动摇」,这就是说,佛法无论是大乘小乘、宗门教下,八万四千法门,包括净土在内,统统是修定,为什么?自性本无动摇。你不动心就见性,问题就解决,你起心动念错了。念佛也是修定,他用一句佛号把所有一切念头统统把它止住,那就是禅定。一面念佛一面打妄想就错了,错在哪里?你不是修禅定,不是修禅定你见不到佛。所以念佛念到一切杂念都没有了,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念掉,你就见到佛了,所谓「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为什么没有见到佛,你也没有见到佛?我们功夫不够,念佛里头还有杂念,所以你见不到佛。你念佛里头没有杂念,就见佛了,念多少?一念、十念,只要没有杂念就见佛。
能大师最后一句话说「自性能生万法」,那是什么?整个宇宙是自性变的,万事万物是自性变的,我也是自性变的,你也是自性变的,一个自性。所以《老子》讲的话没错,佛给他证明了,「天地与我同根」,一个自性,「万物与我一体」,一个自性。所以天台大师说得好,「佛本是无」,心净你就见到,心清净就见到,「心净故有。众生心净则法体现前」,这个法体是什么?清净法身你见到了,这就是见性,能大师所说的五句话也是见性。释迦牟尼佛见性也说出来,他说得详细,《大方广佛华严经》那说得多,整个宇宙说得详详细细。所以释迦牟尼佛是细说,惠能大师是略说,一点都不错,能大师这五句二十个字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浓缩就是二十个字。《大方广》说的是什么?你把能大师二十个字说出来,一点都不错,《大方广佛华严经》就说这二十个字。所以最重要的是心要清净,生净土原理就是这个,「心净则佛土净」。阿弥陀佛慈悲到极处,知道我们的心净不下来,建立一个极乐世界,一个净土,叫我们到那边去心就清净了,就用外缘来帮助我们,让我们的心恢复清净。
众生心不清净,这就是要随苦道流转,苦道流转就是六道轮回。你心不清净你就有六道轮回;换句话说,六道轮回是我们心地染污变现出来的幻境,梦幻泡影。我们明白这个道理,疑惑才断了,才真正晓得佛教不是宗教。佛教讲来讲去讲的什么?讲的自己。这么多的经典,释迦牟尼佛讲了四十九年,说什么?说自己的本体、现相、作用,说自己,没说到外头,心外无法,法外无心。我们可以说释迦牟尼佛一生所说的,诸佛如来应化在十法界里所说的,只是说明自己的真相。你什么时候认清自己,你就成佛了,你不认识自己叫凡夫。你把你自己搞明白了,自己搞明白,宇宙也就明白了,自他不二,性相一如,宇宙搞清楚了。所以大乘法里头讲,大乘是「圆实教」,圆是圆满,实是真实,这不是假的,「所谈唯心本具」,就是能大师所说的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若此若彼若染若净,皆不出自心之一念」,我们自己的一念,此是自己,自己以外的用一个彼,无论是染,无论是净,染是十法界,净是一真法界,都是一念心变现的。一念心清净就变实报庄严土,自己的身就变成相好,具足的报身,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那一念心变的,一念净心变的。一念染心变的就是六道身,六道里面的人天,染中比较清净一点;三恶道是染中之染,都在一念。在六道里头这一念就是善念跟恶念,在四圣法界里面这个念头就是净念跟染念。我们现在怎么办?不夹杂疑惑跟妄念,念这句阿弥陀佛是净念;念这句阿弥陀佛,里面还有怀疑,还有夹杂,那就是染念,这一句佛号里有染净。
所以经上讲凡夫心是造罪的根源,这个诸位要知道,善念、恶念都是造罪,为什么?你出不了六道轮回。善念是六道里面的三善道,恶念是六道里头的三恶道,出不去!善恶都不善,善恶就不清净,都是染。净念里面呢?净念里头没有善恶,这个道理要懂。我们修净土,还有善恶,我们的心不清净,跟净土不相应。染净都没有了,这一句阿弥陀佛叫净念,染净二边都不沾,善恶二边都离,从事上讲是善恶,理上讲是染净。这个话得说清楚,我们断恶修善,断恶没有断恶的念头,修善没有修善的念头,这个叫净业。断恶著断恶的相,修善著修善的相,这叫染念。什么时候断恶修善都不著相,《金刚经》上讲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就对了,你所做的叫净业,就不是染业了。染业的果报在六道。净业的果报不在六道,六道里头没有清净的,最低限度你到四圣法界;你要是念佛,生西方极乐世界方便有余土,心清净生极乐世界生净土。同居土不是净土,但是极乐世界又很特别,得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所以极乐世界的同居土也是净土,这很不可思议。十方诸佛刹土,八万四千法门里头统统没有,所以净土称为门余大道;这个门是八万四千法门,以外的一个大道,一个法门。我们不搞清楚怎么行?
净业在哪里修?就在日常生活当中。生活起居、工作、处事待人接物,在这断一切恶、修一切善都不著相,断恶不著断恶的相,修善不著修善的相。就像菩萨一样,作而无作,无作而作,非常精进努力在做,心地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叫净业,这个与净土完全相应。为什么我们做不到,这么难?难在哪里?这个要知道,难在我们把现前的现象都当真,就难在这里。不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如果你要知道「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很容易放下。六百卷《大般若》讲什么?就讲十二个字,「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你还有什么好执著的?还有什么好分别的?它真有,你分别执著还可以说得过去,没有!实际上就像我们电视屏幕上的现象一样,这整个宇宙现象实际上就是这样,确实不可得。特别是弥勒菩萨跟我们讲的诸法实相、真相,真相是什么?刹那生灭,比电视萤光幕上的速度快多了,不能比。每个念就是一个画面,念念相续,每个画面都是独立的,没有两个画面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不能说它是相续相,相续相是相同的,那不是相续相。所以佛才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包括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没有一个例外。实报庄严土也是从心想生,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实报土也不存在。最后存在的、永恒不变的,常寂光,真如自性,它是永恒存在的,这是真的。除这个之外没有一样是真的,所以物质现象是假的,精神现象也是假的,自然现象也还是假的。佛这句话就讲到位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教我们不要执著、不要分别,分别执著错了。一有分别心,心就不清净了;一有执著心,被染污了,这我们不能够不知道。
所以大乘教里头说得好,「心,造罪之源,成佛之本」,造五逆十恶堕阿鼻地狱是它,造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成菩萨也是它。这就是觉跟迷,心要是觉悟,就成佛、成菩萨;心要是迷了,你就造三途罪业。万法皆空,要记住,名闻利养是空的,五欲六尘是空的,再说得贴切一点,自私自利是空的,自私自利是妄想、是分别执著,自性清净心里头没有这个东西。所以古大德讲「介尔之心三千具足」,三千诸法既然具足十法界、十如是,三种世间是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有情世间是讲精神的现象,器世间是讲物质现象。三千诸法就是我们今天讲自然现象,三千诸法就是万事万物,这些东西展现在我们面前。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本自具足」,互隐互显,我们就像在看电影一样,也就像作梦一样,这些境界刹那不住,所以它是假的。我们把这个都搞清楚、都搞明白,学佛求什么?就是求觉悟,就是求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搞明白,没有别的。今天我们自己知道,我们迷得太深,迷的时间太久,我们感谢诸佛菩萨大慈大悲,长时期慈悲的教导开示,我们慢慢的醒过来。根性利的,十年、二十年醒过来,利根;根性次一等的,三、四十年才觉悟;下根的人,要六、七十年才会觉悟。如果寿命长,行!六、七十年也行,只要觉悟问题就解决了,你就得到大圆满;怕的是这一生没觉悟,这死了,这个麻烦就大了。没觉悟死了怎么?随业流转,那要搞轮回,这个我们知道非常非常可怕。道理统统搞明白、统统搞清楚了,我们就晓得极乐世界一定要去。知道什么?净土唯心。
《三时系念》中峰禅师开示讲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阿弥陀佛是心现识变的,极乐世界也是心现识变的,不过他们是觉而不迷,有阿赖耶,但是他有自性般若智慧,阿赖耶虽有,它不起副作用,这个难得!十法界里面,阿赖耶起副作用。所以我们知道净土唯心,六道也是唯心,十法界身土还是唯心,一念不染你才能回归正道。真修行人,真修净土的人,常常要记住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第一个功夫,每天要认真反省,我清净了没有?心净则佛土净。我在生活当中清净了没有?我在工作当中清净了没有?我在处事待人接物、起心动念之处清净了没有?什么叫清净心?初学的人心里只有阿弥陀佛,除阿弥陀佛之外什么都没有,就叫清净。净宗的清净,我们不能不晓得,你这个道理搞清楚了,这个地方善导大师的话你就懂了,「人能念佛佛还念,专心想佛佛知人」。我这些话大家听懂,这两句你就明白了。我们起心念佛佛知道,我们念佛,佛给我们感应,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阿弥陀佛真的在念我们。我们不念他,他就不念我们;我们念他,他就念我们。我们念佛,我们起心动念、言语、行动,佛都知道,这两句话要常常记住。不要以为我们起心动念,佛不知道,那错了,佛全晓得。佛那个地方,佛的能力,我们世间是最先进的电脑没有办法跟他比,他那个里面所储藏的资料是遍法界虚空界,一样都不少,无论你怎么样变化,你都没办法超越他的范围。这是什么?自性的范围。
我们再往下看,「又云:唯有念佛蒙光摄,当知本愿最为强」。这是大师教我们,你念佛佛光照你,佛光照你是佛光加持你。你念这部经,阿弥陀佛就给你灌顶,这真的不是假的,佛光给你灌顶。你每天念一遍,佛光给你灌一次顶;你每天念十遍,佛光每天给你灌十次顶。这是跟你讲密宗,这部经显密圆融。我们找哪个上师的灌顶,都比不上找阿弥陀佛来灌顶。灌顶这个名词的意思,诸位也得搞清楚,黄念老在这个经的《注解》里,说得很清楚、很明白,不是迷信。灌是什么意思?灌是传给你的意思,传法的意思,传给你。顶是什么?顶是佛法里最高的法、最殊胜的法这叫顶,叫灌顶。什么是最高的法?现在我们知道,《无量寿经》是最高的法,「南无阿弥陀佛」是最高的法,把这个法传授给你这叫灌顶。不是头上滴几滴水叫灌顶,那种灌顶,你看每天晚上你去冲凉,开莲蓬头的时候那不叫大灌顶吗?所以佛法不能迷信,得搞清楚。不搞清楚,做这些仪式的时候没有意思,为什么?做完之后还是糊里糊涂的。上师一灌顶就开智慧,真的吗?你天天去给他摸摸头、灌灌顶,看你智慧开不开?愈摸愈糊涂。都把佛在经上讲的意思搞错了、误会了。佛法里头你找不到迷信,给你说吧!但是误会的人不少,真正明了佛法的人是很稀有的,所以一定要做个明白人,别做糊涂人。
「善导大师约四十八愿为真实五愿」,前面我们读过。「若论至约,则唯第十八愿」,就是归纳,约就是我们现在讲归纳,把四十八愿归纳起来有五愿,五愿再归纳起来就成一愿,这一愿就是第十八愿,十念必生。「故於《事赞》中曰:一一愿言,引第十八。《甄解》云:四十八愿虽广,悉归第十八愿」。这跟我们平常在讲席当中常说的,希望同学们都记得。隋唐时代,祖师大德们将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法归纳,一切法归纳一部经《大方广佛华严经》,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都归《华严》,《华严经》最后归净土,就是归《无量寿》。所以《无量寿》展开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大方广佛华严经》展开就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经。归《无量寿》,《无量寿经》归纳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归纳就这一愿,第十八愿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就晓得,这一句名号一展开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就这一句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再展开是一切经,再扩展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无量无边的经教法门,统统归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所以古大德常讲「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我们也听得耳熟,但是不知道什么叫不可思议,没去想到。不知道这六个字统摄一切法,抓到这六个字你就抓到一切法。所以我们看到古往今来专念这六个字,三年五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瑞相不可思议。那是什么?那是表演给我们看的,说明它是真的不是假的。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一生圆满成佛,记住这句,往生即是成佛,这真不可思议。
「又云」,这话《甄解》说的,「谓由此愿故,使众生生无三恶趣之土,不更恶趣」。十念必生,你才真正离开六道轮回,真正离开十法界,极乐世界不在娑婆三界之内,所以你真正离开!离开了,使众生,这个众生是带业障的众生,极其严重业障的众生,他往生了,生到没有三恶道的这个环境。极乐世界有凡圣同居土,但是它那个凡圣同居土里没有三恶道,没有阿修罗,它那个里头人天道。我们听到人天道,天道听说,不太清楚,人道现在看清楚了,这个世界这么混乱,人道是这样的吗?现在有很多通灵的人跟我说,不是一个,很多,说什么?我们现在这人道不是真的人道,是什么?是鬼道、是地狱道。我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相不相信?想想他的话也有道理,人不像人。中国古人讲做人的条件,就人道,人的道是什么?人的道是五伦之道,我们有没有做到?古人讲得好,这个世间没有伦外之人,没有五伦之外的人。五伦第一个是父子有亲,我们有没有看到?这个社会上父子有亲吗?家庭清寒贫穷可能还看到,一富有又有钱财,父子之亲就没有了。
夫妇有别,看到没有?夫妇有别是夫妇组成一个家庭,两个人的任务有差别,不一样。在伦理的社会里面,家庭最重要的是两桩事情,一个是经济生活,一个是传宗接代,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因此这两桩大事夫妇两个人就分开来做,男子出外谋生比较方便,所以男子就肩负家庭经济生活。妇女在家里面就是照管子女,培养下一代,母亲是儿女第一任的老师,小孩能不能成就关键在母亲。所以中国古礼,妇女怀孕有礼,不能不懂,胎儿虽然没出生,他已经受感染,受母亲的意念、言行感染。母亲念头是善,他就是善的感染;母亲念头不善,他就是恶的感染。所以母亲怀孕心情要非常好,起心动念的念头要清净、要善良,举止要柔和,让小孩善的感染。出生之后,小孩睁开眼睛会看了,会听了,母亲照顾他,他已经在那里模仿、在学习。到三岁这一千天,中国古代叫扎根的教育,这个教育是母亲负责的。所以这个孩子的根,像小树一样,根是母亲栽培的,老师栽培后面那一节,根是母亲教的;根要不正,再好的老师对他也没有办法。所以中国人才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后不是说你有子女你就有后了,不是的。你子女里头有没有圣人?有没有贤人?再其次的,有没有君子?你家里的儿女是圣贤君子,母亲是圣人,母亲的责任使命比父亲高得太多!
所以在古代的中国,有人说古代是男女不平等,不平等可能是有,可是不是现在这个观念,古代妇女备受尊重,她的地位比男子高,这不平等在哪里?比男子高。你说古代这个帝王没有不尊重妻子的,为什么?妻子是他儿子的根本。儿子要传宗接代,他能不尊重吗?他不尊重就是不尊重祖先。他的祖先代代相传靠什么?就靠妇女,就靠母亲,不能不尊重。父亲能不尊重儿子吗?儿子是他家里世世代代的继承人,你不尊重他,你就不尊重祖先。不敢不尊重,他知道这个家道的承传千万年来没有中断,靠谁?谁的力量在支持?妇女。妇女在中国历史上,在中国家室承传上,你说她负多重大的责任!如果我们读古礼就明白,这是夫妇有别。现在没有了,现在小孩谁教?大概都是电视教。长大,六、七岁了,网路在教,教他什么?教他杀盗淫妄,教他暴力色情。所以现在有很多人说儿女不好教,为什么不好教?你没教他,你没有给他扎根,不是小孩不好。《三字经》上讲得很清楚,「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这不都讲清楚了!你对照对照是不是?你家小孩是不是这样?你没有教他,他已经养成习惯。养成什么习惯?暴力色情、杀盗淫妄,养成这个习惯。那我们再想想,能对得起祖宗吗?能对得起国家民族吗?能对得起世界上这么多众生吗?然后你才知道做母亲的伟大,做母亲值得社会大众的尊敬。
家的兴旺,国家民族的存亡,现在讲整个世界的社会,与这一个家庭都有密切的关系,家庭是社会的一个细胞。君臣有义,这是人,做人,人像个人样子。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五伦。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礼义廉耻;八德,这个四条统统做到,像个人,这叫人。恶道他不懂,他不知道什么叫伦理,不知道什么叫四维八德。在佛法里面,佛给我们讲十善业道,这是佛法的根本。佛又将十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十善生天,中品十善人道,下品十善修罗,罗刹、修罗,福报也很大。所以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没有三恶道,没有修罗、罗刹,只有人天。这个人天标准,最低也要用中国五伦、五常、四维、八德,这个人道善。不更恶趣,你没有出离六道轮回,你就没有办法离开三恶道,肯定会去。特别是现在人,把伦常道德统统丢掉了,很生疏,你问他,他真不知道,不但没有看见过,他听都没听说过。所以灵媒传递信息给我说,人不是人,不像人!我们看看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没有三恶道,不更堕三恶道。
「具相好」,具是具足,没有欠缺。相好我们无法想像,生到极乐世界相好跟阿弥陀佛一样。经上给我们讲「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古大德讲得很清楚,那是什么?古印度那个时候人的标准,佛菩萨现相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这是感应所现的。实报土,西方极乐世界四土三辈九品也是感应所现的,还是随心应量。大乘教里面为我们说报身佛,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金刚不坏身。「现神通」,神通是德能,眼看远的,遍法界虚空界都能看见;看近的,一粒微尘当中能够看到大千世界。这桩事情在从前我们很难体会,现在科学发达,我们从科学这方面来看,渐渐体会到。你看现在电脑里面的晶片,小指甲这么大,一点点大,里面包含许许多多的信息,就在那一片里头。我们就明白,佛说一粒微尘比晶片小得太多,晶片我们肉眼能看见,还相当大的一个面积。佛讲的微尘,我们肉眼看不见,恐怕要用高倍的显微镜才能看到。像量子力学家所讲的小光子,那么小的东西它里面含藏的信息,竟然是遍法界虚空界,过去、现在、未来都在里头,这我们在经典上学过,《华严经》上也学过,真的吗?真的。谁看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不但看到,普贤菩萨有神通能够进去,他能够入微尘里面的世界。让我们又想到微尘世界里头也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又有世界,重重无尽。这是科学家现在无法想像的,他现在只看到微尘,没有看到微尘里头有世界。这是现神通。前面跟我们说的天眼,我们刚才所讲的,天眼看远看近,天耳也是遍法界虚空界音声都听得见,速度之快没有办法想像。《还源观》上告诉我们,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传播速度周遍法界,就是一念,这一念就周遍法界;出生无尽,那是讲变化,随著你的念头千变万化。他心通,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他全晓得。就是像现在电信的网路,我们起心动个念头,他那里都收到,这是自性的本能,一切众生统统有。神足通,跟性德的本能一样,念头才起就遍法界虚空界,就周遍法界。「而得灭度」,灭度就是大般涅盘,灭是灭烦恼习气,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断得干干净净,不但这个没有,无始无明的习气也断了。
底下一句,「入光寿海故」,常寂光,回归自性,回归自性就是《华严经》上讲的究竟圆满佛。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实报土,在那个地方住,你是什么身分?你是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住报土,住实报土。这四十一个位次就是《华严经》上讲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四十一个位次。等觉菩萨断最后一品无始无明习气,这一品习气断了,无始无明习气没有了,他就不住实报土,他回到常寂光去了,「入光寿海故」,入光寿海,回归自性。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光寿海里面无缘无故起了一个阿赖耶,这个阿赖耶就是你从这里出来,从阿赖耶里面那是出生无尽,变幻无穷,让你经历十法界、六道轮回,最后你遇到阿弥陀佛,你到极乐世界又回归常寂光,这是一个大的循环。经历这么大的循环,有人要问:将来会不会再迷?会不会又变成一个阿赖耶,又再搞这个循环?佛告诉我们:不会了,觉了之后不会再迷了。这个话在《楞严经》上说的,富楼那尊者提出这个疑问,实在是代我们问的,永远不会迷!为什么?他对十法界诸佛刹土里面的十法界众生,众生有感,他就有应。所以回归常寂光不是没有活动,活动还是很多,还是非常活跃。他不是沉寂在那里不动的,他非常活泼,非常灵敏,众生有感他就现相。像《普门品》里面所说的,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现什么身,这是现神通。无论现什么身,或是在六道,或是在四圣法界,我们一定要晓得,他决定没有起心动念。如果起心动念他就堕落,他就退转,他不就退转变成凡夫了?绝对不是这样的,他确实没有起心动念。
像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他一生讲经教学四十九年,他有没有起心动念过?我们现在知道了,他没有,他在那里表演,他这个表演不是起心动念,自然而然的,这叫什么?这叫随缘妙用。如果起心动念,不妙了,那他跟我们一样,不妙了。妙就是妙在什么?从来没有起心动念,没有分别执著,你问什么,他都给你讲,你的机缘成熟了,你不问,他也给你讲。我们起心动念有分别执著,他没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人家妙就妙在此地。真正看破了,真正放下了,看破是什么?世界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看破了。应化在世间叫游戏神通,这是我们凡夫境界所看到的,佛菩萨游戏神通。不要说是诸佛菩萨再来,在我们中国历代祖师大德里头,像惠能大师,那不是普通人,普通人怎么做得到?这些我们都必须要知道。善导大师,有书上讲的,他是阿弥陀佛再来的,永明延寿也是阿弥陀佛再来的,国清寺的丰干和尚也是的。这些菩萨们、佛常常来,他要不暴露身分,我们不知道,不认识他。天台大师智者是释迦牟尼佛再来的,南宋布袋和尚是弥勒菩萨再来的,我们中国塑弥勒菩萨的像都塑布袋和尚像。他是自己宣布说他是弥勒菩萨化身来的,说完之后他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宣布之后他不走,那是假的,那不是真的,身分一露立刻就走了。真的没起心动念,这个我们要体会到这一点,你对佛菩萨你才真正认识,了解事实真相。我们自己这一生的修学就知道方向、知道目标,知道怎样修学,取捷径不走弯路。
「是以此愿特为最胜矣」,这一愿,四十八愿里头第一殊胜。我们可以说这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是一切诸佛自行化他圆满成就的第一法门,这真的不是假的。「又《笺注》曰:故知四十八愿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愿,而为本愿中之王也」。我们称愿王,愿王是称阿弥陀佛,愿王就是称第十八愿,称本愿为王,本愿四十八愿,这个本愿也指第十八愿,十八愿王中之王。诸佛如来赞叹弥陀为「光中极尊,佛中之王」,其来有自,不是没有根据的。佛佛道同,弥陀是自性变现的,自性是一切诸佛的根,一切诸佛都从自性里头变现出来。你说阿弥陀佛跟一切诸佛是一还是二?《华严经》上告诉我们,「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不能分,弥陀跟诸佛是不能分割。我们再想想,我们每个众生跟阿弥陀佛能分割吗?不能分。中峰禅师讲得好,「我心即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即是我心」,我心能分割吗?《老子》所说的「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一体」,那个根、那个体就是自性,能分吗?不能分。佛法讲到究竟处,遍法界虚空界跟自己一体。所以慈悲叫做「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无缘是无条件的,慈与悲都是爱,慈里面偏重在与乐,悲偏重在怜悯、在拔苦,所以称为大慈大悲。大慈悲心是我们自性里头本来具足的,人人都有,而且人人都平等,跟诸佛是平等的,慈悲心对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
现在我们这心没有了,为什么没有?迷了,并没有丢掉,所以叫迷失,它不起作用,并没丢掉,觉悟了它就起来。所以也可以从这个地方来测验自己,你慈悲心有多大,你觉悟就多大,这肯定的。因为觉悟它就起作用,迷了它不起作用,你能真正对一切众生,生起平等的爱心、真诚的爱心、恭敬的爱心,你觉悟了,你真的觉悟了。如果我学佛,在佛法里面我还有自私自利,我还有名闻利养,我还有贪瞋痴慢的习气,没觉悟。真觉悟了,这些东西全没有了,这个觉悟并不是究竟的觉悟,不是圆满的觉悟,你真的觉悟了,真的开始觉悟了。所以从日常生活当中,你所表现的现象能看得出来!古来祖师大德测验你这学生,学生修学有没有成就他知道,他看你言行动作就晓得有没有觉悟,这个里头没有迷信。觉悟的人能看出这个人的迷悟,迷惑的人看不出迷悟。所以这个经题,经题非常好,把我们修学的因果、方向、目标,统统在这题目当中。如果我们所定这个方向、目标是「清净平等觉」,终极的目标是觉,觉是大彻大悟,大彻大悟一定建立在平等心上,平等心一定建立在清净心上,清净心一定建立在放下万缘的事上。你有一桩没放下,你心就不清净,不清净的心来学佛,这是佛门的所谓学者,佛法是世间法,不是出世间法。从前李老师常跟我们谈,你可以做为一个佛学家,可以拿到博士学位,也可以讲经说法像天花乱坠、著作等身,你依旧还搞六道轮回,出不了六道,这叫佛学家。老师那时候特别告诉我,还举了两个例子,我那个时候还没有出家,所以这两个例子都是在家人。他告诉我,「古人别学苏东坡,今人别学梁启超」,为什么?都是佛学家,没有离开六道。这两个人都是绝顶聪明人,对於佛法真的有很深的研究。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此愿显弥陀之究竟方便」,持名念佛真的是究竟方便。「一乘愿海」,往生就是一乘,一佛乘,「六字洪名,不可思议功德。以名号即实德,声字皆实相故」。这六个字是实相,南无阿弥陀佛这音声是实相,实相无相,实相无不相,谁能认识?第十八愿我们就讲到此地。现在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