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0六集) 2010/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206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五十一面,最后一行: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於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这是第十三「光明无量愿」。再接著看下面经文:
【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四「触光安乐愿」。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章」,这两愿合起来在这一章,在二十四章,四十八愿,这一章里面具足二愿。「千万亿倍以上,为第十三光明无量愿。若有众生以下,为第十四触光安乐愿」。「第十三与第十五寿命无量愿,净影称为摄法身愿,以其摄法身成就也」。净影是隋朝慧远法师。净宗初祖,在东晋时候,庐山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建第一个念佛堂,有一百二十三个志同道合的同参道友,在一起修这个法门,很成功。这一百二十三个,个个成就,殊胜无比,净土宗就从这里开始,所以称为净土宗的初祖。隋朝这位法师也叫慧远,名字完全相同,所以在历史上我们就称净影寺的,净影是他寺庙名称,净影寺的慧远法师称为小慧远。小慧远给《无量寿经》有注解,他注的本子是用康僧铠的本子,在中国流通很广,大家读《无量寿经》、读注解几乎都看他的。这简单介绍一下,就是远公称为摄法身愿。为什么?因为他摄法身成就。
第十三光明无量,第十五是寿命无量,所以一般人称阿弥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光代表智慧,寿代表福报,福慧双修修到圆满这就成佛。阿弥陀佛是代表智慧跟福报都圆满,显示圆满的法身成就,在相上显示了。法身,前面我们学过,我们知道法身没有相,它不是精神现象,它也没有物质现象,连自然现象都说不上,但是它能生万法。佛门里称法身,在哲学里面称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可是哲学里没有佛法讲得这么清楚。这是方东美先生称大乘佛法为高等哲学,当年他把这个介绍给我的时候,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他是这样介绍给我的。我们现在知道,不但是哲学的最高峰,它还是科学的最高峰。讲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源起、生命的源起,现在科学家所说的,他们研究得到的结论,观察到的结果,愈来愈跟大乘接近了。特别是近代的量子力学,在佛法里是什么?就是佛经里面讲的阿赖耶,就是他说的量子力学,非常非常接近。法身,在一个修行人证得圆满的果位,也就是光明跟寿命,这是有形相的法身,法身其实没有形相,这个身我们也称他为法身,大乘教里面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称为法身菩萨,也可以称为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法身菩萨就是佛。
「《甄解》」,这是日本古代的一位法师,也是净宗的一位大德,他对《无量寿经》有注解,这个注解的名字叫《甄解》。「以此二愿」,也是讲第十三跟十五,跟净影大师讲的是一个意思。「为真报身之德,又谓此光寿无量二愿为方便法身大悲之本」。确实在大乘教里面称为报身,方便法身,法身有了形相。法身跟其他的身相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就是所有的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都是有生灭的,有生有灭。物质的现象,这个生灭,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我们的身体,这是物质,物质里有精神,物质有生灭,精神没有生灭,肉体不在了,精神还在,我们一般人叫灵魂,他在!这本书里面所写的,《凯撒军团东征中国之谜》,这是最近的事情。写的是什么?你看看二千一百年前,罗马帝国的时代,凯撒大帝派了一个军团,十万多人,侵略中国。这个事情没成功,因为长途的行军,那时候没交通工具,他们这支军团三分之二是骑兵,三分之ㄧ是步兵,骑兵要照顾步兵,所以也不能走得太快。从罗马走到中国,你想想看。到了中国边疆,就是现在的新疆,走了一年两个月,我们估计大概也死了不少人。当时罗马帝国的军队在欧洲称霸,最强盛的这么大的一个军团。可是我们中国兵法里面讲「骄兵必败」,他骄傲,没把中国人看得起,认为中国人个子也小,体力各方面都不如他,所以在新疆跟中国人打了一仗。没有想到中国人会布阵,用方阵,用布阵,这一仗打的时候,他就死了九千多人,士气就大幅度的衰下去了。想想征服中国不容易了,你看这一仗打的时候就死了九千,后头又没有补充的兵员。所以他们一路进,一路也打,也有胜也有败,到河西走廊的时候只剩下几千人,对於征服中国完全失望,回去也回不去了,那么远的路,以后全军覆没,最后剩下的几百人自杀了。也不容易,汉朝对他们招安,让他们投降,他们不肯投降,全部死了,在我们现在的甘肃。
你看二千一百年前,死在那个地方。现在灵魂很活跃,把当年这些故事都说出来了,就写成这本书。怎么说出来?附在当地一个妇女的身上。这个妇女没有文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讲的一口义大利话,人家也听不懂。但她有翻译,找到我们外语学校的教授,教义大利话的教授,请了两位教授到她那里去访问,是真的不是假的。於是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我们看到这个就想到,你看肉体死了二千一百年,灵魂现在还在作祟,很活跃,这说明人没有死。死了以后才知道是一回什么事情,他们鬼魂生活得非常辛苦,回也回不去,中国边界有护法神,不准他们离开。很难得,他讲他们遇到一位菩萨,这菩萨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帮助他们、救济他们。菩萨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菩萨告诉他,「中国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来干什么?」这句话说明一桩什么事情?连打仗侵占到的这些土地都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的不该是你的地方,你再强的军事也夺不去。所以我们就想到,过去跟日本打仗打了八年,日本人可惜没有听到这句话,中国不是日本的,打了八年还要投降。「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个是一点都不会错的。
灵魂是自己,它在六道里头轮回,它出不了六道轮回。灵魂是什么事情?它在迷的状况,它没觉悟。如果觉悟了就不叫灵魂,叫它做灵性,那是自己,灵性才是自己。灵魂是迷惑的自己,没觉悟。所以佛法里给它这些名称,知道它是在哪一个阶段,到什么样的程度。法身是完全觉悟的,完全觉悟,中国佛法里,大乘佛法称它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叫法身。见性之后他不在六道,他也不在十法界,他住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也称它作一真法界,这真的;换句话说,六道、十法界不是真的。永嘉大师说得好,这唐朝人,他有一篇《证道歌》流传於世,他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十法界就像作梦,梦中境界一样,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迷的时候有,觉悟的时候就没有。所以在佛法里面这叫凡夫,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叫内凡,内外是用六道做界线,他总是凡夫,他没觉悟。外凡比内凡是觉悟了,觉悟不彻底,还有迷,不是圆满的觉悟。圆满的觉悟,十法界就没有了,就到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里面的现象,四十八愿所说的就是。这里面真的看不到生灭的现象,不但在物质上看不见,精神上也看不见,所以人生到这个地方永远不老。这个地方人是化生的,他不是胎生的,莲花化生。莲花从哪里来的?感应来的。这个里头的原理原则我们一定要掌握到,那就是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地清净,莲花是清净的相,清净心现前你就见到莲花,它自然有的。人在莲花里面化生,生出来那个样子就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的,说的是三十二种相,所谓是大人之相,我们中国人讲贵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古大德注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是什么?这是世尊在世当年印度人心目当中所向往的这种相好,佛是顺著大家常识能够理解的这样说出来,这是方便说。实际上的相好,佛就是说出来了,我们也无法体会。大乘教里面有讲,报身如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换句话说,在他的体质、相貌、举止,你找不到丝毫的缺点,他是圆满的相。
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也就是说它有等级的,无论什么等级,最低的等级,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相貌也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为什么?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只看到经典里面所说的,「佛佛道同」,菩萨跟佛都不同,只有佛佛道同。为什么?相怎么来的?相也是心想出来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一句话。人的相貌为什么不一样?他念头不一样,所以相貌不一样,什么样的念头就长出什么样的相貌。所以相随心转就这个道理,相貌会变,随著你念头变。佛的相貌完全相同,就是佛的念头相同。佛什么念头?佛没有念头,佛动念头的时候,只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念头相同,他没有第二个念头,所以他相貌相同。菩萨会有第二个念头,所以菩萨还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他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不一样。佛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他是相同的,这个道理我们能够理解。修行修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就是执著放下了,不再有执著这种念头,分别放下了,起心动念放下了,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统统放下了,所以这个时候念相同,当然相貌相同,他所居住的环境也都相同。为什么?没有一样不是心现识变的,真正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些原理原则我们明白了、理解了,不再怀疑,经典上的介绍我们就会生欢喜心,对我们的修学是很大的鼓舞,它是真的,它不是勉励我们的话。
寿命无量是真的无量,他往生到这个地方是有为的无量,通过修学,最后证得的是无为的无量,他没有生死。我们现在知道,像《华严经》所说的圆教大乘,也叫一佛乘,什么样的阶位证得法身?此地讲的方便法身,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也就是说,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证得。所以你要说修行人什么时候证得,没一定,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证得。凡夫证得法身就是成佛,实际上是一念之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做了示现,做了个样子,他在毕钵罗树下修定,所谓「夜睹明星,豁然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这棵树以后就被人称为菩提树,菩提树下开悟的,这个时候他三十岁。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了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教学四十九年。古圣先贤教学时间最长的是释迦牟尼佛。在中国,我们孔老夫子教学,实际上只是五年。孔子周游列国,列国的诸侯对他很尊敬,没有一个人用他,所以他就放弃,回家去教学。那一年孔子六十八岁,他七十三岁走的,所以只教了五年。我们看世界上这些宗教,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耶稣教学三年,那是被人害死了,更早的摩西,教学大概也是二十多年。都是从事於教学的工作,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
但是宗教里面的教学,都说经典是上天传下来的,跟释迦牟尼佛完全不一样,释迦牟尼佛是自己开悟的,开悟之后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智慧!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法跟宗教讲的完全不相同,宗教里头没这种说法,任何一个宗教都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他承认,所有众生都有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能力、同样的相好,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现的这个一点都不稀奇。为什么会有差别?释迦牟尼佛讲了一句话,「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毛病说穿了,我们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所以你自性里头,也就是你真心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不能现前。这些是什么?这些是烦恼,烦恼习气把它障碍住了。只要你能把烦恼习气放下,你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你跟佛没有两样。所以世尊教学,他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讲得一点都不错,真话。不但我们人,每个人本来是佛,连畜生、蚊虫、蚂蚁本来都是佛,连饿鬼道、地狱道,没有不是的,统统都是,只是他有执著、他有分别、他有起心动念,所以他不能证得。
佛法的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也就明白了。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虽多,原理只有一个,放下。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你一定要放下执著,要放下分别,要放下起心动念。真的放下了,放下执著,佛法里名词叫阿罗汉,你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阿罗汉没执著;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升了一级;最后把起心动念放下,那你就成佛,叫佛陀。所以佛陀、菩萨、阿罗汉,在佛的教学里面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佛陀,好像我们现在博士学位,菩萨好像是硕士学位,阿罗汉是学士学位,这是三个学位的名称,与宗教、什么神仙不相干,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你要问,我现在学佛,我什么时候成佛?你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时候愿意放下,什么时候就成就。放不下呢?放不下再搞六道轮回,这是佛菩萨给我们说的,放不下就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苦!
我们想放下,它真放不下,这什么原因?这叫习气。习气很可怕!孔子说过,他给我们讲这个习气,他说习惯,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不知不觉你染上习气,就变成你习惯了。习气里有善有恶,染上善的习气,在六道里这是三善道的果报;染上恶的习气,那就是三恶道的果报。教育也就从这里兴起来的,为什么要教?如果不教,会愈染愈深,不容易回头。我们今天的毛病,就是不善的习气太多、太严重,回不了头,麻烦在这个地方,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从什么时候教?从小时候教,习惯已经养成,不好教了。已经养成,古人也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那不是本性,习性,这个习性难移,他已经成自然、成习惯了。
这两愿,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是我们自性本有的,光明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寿命是我们本有的德能,都是无量的。现在呢?现在还是无量,身体虽然死,灵性不灭,还是无量的,寿命是无量的。如何能叫我们身体也无量寿,能做得到吗?能,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做到了,凡是生到实报庄严土的人也都做到了。做到的原因是什么?符合科学的精神。为什么会有生灭?你的念头有生灭,前一个念头灭了,后一个念头又生了。如果你念头止住,不灭了,无量寿就得到了。那我们就晓得,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在他们的意念当中不再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生灭的现象,念头的生灭,所以外面境界就跟著你生灭;如果你不起心不动念,境界也就止住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老,他也不生病,永远是那个样子。不但身体是这样的,容貌是这样的,永远不变,他所居住的地方,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也是永远不变,树木都长青,没有春夏秋冬,都是永恒不变的。为什么?因为他生灭的念头断掉了。这就是大乘教上所讲的,一切法是心现识变,能够现相的是我们的真心现的相,这个相里面千变万化那是识,识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这些东西,你只要把这些东西放下,它就永恒不变。所现的相永恒不变,那叫无量寿。
所以无量寿跟无量光,这一点都不假,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一德。为什么?诸佛菩萨他出现在这个世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业力,不来不行,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是自由自在,他不是业力,他是愿力,他到这个世界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众生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来的;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所以苦乐是果报,迷悟是因。所以佛来教导我们,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一觉悟了就离苦得乐。佛用什么方法?教学,不是其他的方法,正正规规教学的方法,把宇宙万法的真相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所以这是教育。佛不以神通教众生,他用教学的方法帮助众生自己开悟。前面讲的五种神通是我们的本能,自性里头的本能,可以恢复,放下分别执著就恢复了一半。这种能力都是我们非常向往的,非常想,我应该也有。你本来有,只是你现在有障碍,障碍除掉,这个能力就恢复,智慧也恢复,相好都是自自然然恢复。
我们看下面这个注解,「盖无量寿则竖穷三际」,这是从时间上来说的,过去、现在、未来。「佛身常住,众生有依」,佛他教我们,好老师!老师是无量寿,为什么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常住?这得众生有缘才行。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众生,他到这个世间来,这个世间的人要跟他有缘分。这缘是什么?你对他能真正相信,对他的教诲、行持能理解,然后能依照他的教诲去修行,这才能证果,他就来了。我们也很想,很想佛来教我们,佛为什么不来?你那个想不是真的,所以他不来,如果你真的想他,他就来了。为什么说我们的想不真?我们这个想的里面夹杂著有疑惑,可能我们自己不知道,佛看得很清楚。我们夹杂很多妄念在里面,这个我们知道。夹杂什么?贪瞋痴慢、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夹杂这个东西在里头,这个我们知道,夹杂著疑惑我们不知道。因此,我们对佛、对於经教、对於自己都丧失信心,佛就不来了。来了怎么?来了没用,你虽然想他,你对他不尊重,对他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因为自他不二。对自己不尊重,你怎么会成就?换句话说,你怎么能转得过来,这是要做一个转变,你不承认你自己是佛,你就成不了佛。
我们在中国,过去看到一个好榜样、好例子,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大家都知道。能大师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可是他的悟性很高。年轻时候他是樵夫,所以生活很苦,比农民还苦,农民还有块土地好耕种,他连一块土地也没有。每天上山砍柴,卖了柴再买点米、买点食物回家供养他的母亲。一天不工作,一天就没饭吃,你说多可怜。有一天他卖柴,客栈买他的柴,就像旅店。有一个客人在房间里面念《金刚经》,他从他窗口过,那个时候窗是纸糊的,没有玻璃,所以里面念经外头可以听见,他在外面听,听得很有味道,他听懂了。等他念经停下来之后,他就进门去访问人家,问人家:你刚才念的什么东西?念得真好。客人感到很惊讶,这么个卖柴的樵夫,他怎么会听得懂《金刚经》?而且听的时候,他把他听的意思跟他讲出来。这个念经的人感到惊讶,觉得这个人很有根性,劝他去亲近五祖忍和尚,到黄梅去学习。他家穷,这个人也真好心,给了他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旁边也有几个善心人士,大家都愿意帮助他照顾他的母亲,「你放心,你到黄梅去学习」。他在黄梅住了八个月,五祖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就传给他了。真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与认识字没有关系,与有没有念过经、听过讲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肯放下。能大师怎么开悟的?听五祖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大意,大概讲三分之一他就明白了,彻底放下了,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一起放下,他成佛了,所以五祖的衣钵就传给他。我们难,难在迷得太深,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就麻烦在这里,所以不容易脱离六道轮回。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而这一篇,这就是第六品,叫第六章也可以,这一章里面讲的四十八愿,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为我们转述。这个里面的经文是阿弥陀佛说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其他的文是释迦牟尼佛的介绍,这是引用阿弥陀佛的原话,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实际的状况。所以极乐世界佛常住,佛无量寿,众生也无量寿,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德用遍周,摄化无尽」。光明是智慧,智德,无量寿是性德,所以佛光遍照,心地清净的人都能够接收得到,清净心没障碍。
「故为大悲方便之本,报身之实德也」,这是佛在实报土里面所现的身。实报土虽然都是明心见性,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从习气厚薄分四十一个等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带著无明厚薄不相同,所以他也有感,常寂光里面佛就有应。常寂光是妙觉位,妙觉位的佛他会在实报土现身,现什么身?现与这些法身菩萨同等级的身。譬如初住菩萨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初住身,很谈得来,程度相等;他初地菩萨,他看到阿弥陀佛就是初地身。自己是什么样的等级,在那里看到阿弥陀佛,等级跟他相同,就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这个要懂得。但是相貌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相好完全相同。可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虽然相同,清晰度不相同,愈往上面的地位就愈清晰,愈往下面好像有一点馍糊。我们凡夫看不出来,凡夫粗心大意看不出来,心地清净到极处的时候他看得出来。确实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要把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大慈大悲都是属於自性的性德,慈悲我们一般都可以用「爱」这个字来解释。大悲心是爱,大慈也是爱,不过它作用不一样,悲心是怜悯众生之苦,慈是帮助众生得乐,这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是慈。为什么要教化他?怜悯他太苦,他迷得太深了。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佛法里面所说字字句句,确实它有无量意思在里面。
「故知愿中自誓光寿无量,实为一切众生悉皆光寿无量」。这是真的,学佛,尤其是修净土,不可以不知道。一定要常常想到,我们自己跟阿弥陀佛完全相等,平等的,佛有,我们都有,我们在这个世界不能够证得,我们到极乐世界就全证得了。为什么证得?阿弥陀佛说得很好,是他过去五劫修行,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我们,我们生到那个地方,这个四十八愿,这就是他的愿心愿力加持到我们身上,我们确实能得到真实的受用,道理在此地。不是口说的,真的加持到了。光明加持我们,我们的智慧增长,寿命加持我们,我们的精神饱满,法喜充满。
「又《往生论》云: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三种庄严,四十八愿中极乐依正种种殊胜庄严也。入一法句,则全归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段在净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教诲。三种庄严,《往生论》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佛庄严,这是指阿弥陀佛,老师庄严;菩萨庄严,菩萨是学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很单纯,不像我们地球上这个社会这么复杂。西方世界只有两种人,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像是一个学校一样。它没有政府,它也没有国家,它没有国王,也没有大臣,也没有什么县市长,没有,西方世界都没有,只有老师跟学生。第三个庄严是什么?国土庄严,就是居住的环境。这三种庄严。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是清净句,实在讲就是我们现在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就是这个意思。此地这是祖师给我们解释的,这一法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诸位要记住,不是有为法身,有为法身是你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到的,无为法身见不到。但是有为的法身是从无为法身来的,那就说是有为无为是不二的,是一不是二。
底下接著说,「三种庄严,四十八愿中极乐依正种种殊胜庄严也」,这三种庄严全部都包括,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入一法句,则全归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实际上,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全归弥陀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名号这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两个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学佛不能说不精进,不能说不用功,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把南无两个字忘掉了,口里会念,南无什么意思不知道,所以不能成就。在这些地方,我们会常常想到印光大师的话,印光大师一生教导我们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诚敬,真诚恭敬,里面真诚表现在外面是恭敬。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两分诚敬得两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无论是世法跟佛法,你学习,你得到多少,跟老师不相关,跟你课程也不相关,跟你的诚敬心相关,你有几分诚敬心,你就得到几分。南无就是诚敬。我们念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真有诚敬心吗?认真一反省,我们自己就晓得,为什么念这句名号,一天到晚念没有效果,白念了。没有诚敬心,每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没用处,古人说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没诚敬心,「喊破喉咙也枉然」。
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对诚敬两个字非常重视!从小孩出生就开始教。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会看,他会听,他懂得人的意思,他在那里观察,他在学习。所以做父母的,凡是跟小孩接触的这些大人,都要把恭敬的态度要做出来给他看。所以从前在中国历史上大家都知道,享国最久的周朝,周朝享国八百六十七年,这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最短命的是秦朝,秦始皇,传二世,十五年就亡国,这在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个朝代,十五年。你看周朝八百六十七年。我们看看周朝的典章制度就晓得,他培养太子、培养接班人,诚敬到极处!周朝开国的时候就有个好母亲,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的时候,就是怀文王的时候,你看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目不视恶色」,不善的这些事情她不看,「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言」。怀孕期间她就非常谨慎,言行举止都是端庄,为什么?她影响胎儿,要给他纯善纯净的感受,不能有邪念、有恶念,不可以。小孩出生之后,跟小孩接触的人都要端庄、都要有礼,让小孩看到。
周武王过世的时候,他的儿子成王,那时候才十岁,还不完全懂事,你看周朝就立三老,三公,太保、太傅、太师,这是三个老师。太保是教还没有登基的小王,太子,管他的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太保是管这个的,换句话说,管他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太傅是管伦理道德的,太师是教他知识的,教他学术、教他知识的,三个老师,都了不起!太保召公,太傅周公,太师姜太公,三个好老师。除了这三个老师之外,还要有三个教练,三个教练跟太子生活在一起,就是老师教的是不是真的做了,跟他生活在一起,这三个人叫少保、少傅、少师,一直帮助他成年,成年是二十岁,这样教他。所以那个时候国家领导人都变成圣人,他接受的是圣贤教育。对於小孩教导是无微不至,让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正人,邪恶不能让他看见。周朝传下来的,以后每一个朝代都是依法炮制,但是没有周那样的诚敬,所以后代帝王就比不上周家。周家能享国八百多年,靠什么?靠教育,圣贤教育。中国人对中国传统不能不认识!现在中国人对於传统的认知比不上外国,外国比我们认识得多,尤其现在中国渐渐的强大、崛起了,所以对中国经跟史,外国人研究就愈来愈多。这是一个好现象,希望中国,这也就是像汤恩比所说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人文化的世纪,是中国人圣贤教育的世纪,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安定和平。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徵兆了,很难得。
「故《甄解》曰」,下面我们接著看,「若约佛所证」,这就阿弥陀佛他所证得的,「则四十八愿皆入光寿法身」。总的来说就是光寿法身,不但统摄了四十八愿,可以统摄了诸佛刹土依正庄严。「盖谓极乐依正,只是弥陀法身之流现也」,这个可以这么说,这也是事实真相。我们知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感,妙觉如来当然有应,妙觉是无为法身,应的时候就方便法身出现了。出现是什么样的身?那就像《楞严经》上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就是依这句话,我跟诸位介绍的,每一个人在极乐世界见的阿弥陀佛跟自己平等的身,随心应量!佛没有特别要现什么身,他没起心动念,完全是感应。我们是等觉,见到的佛是等觉;我们是十地,见到佛是十地;我们是初住,见到佛是初住。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那是因为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统统都变成初住的级别,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最低是初住,最高的是七地。这是把凡圣同居土里面带业往生的人,阿弥陀佛的愿力把他提升起来,这个不可思议。这个是西方极乐世界第一德,十方诸佛刹土里没这个事情,只有极乐世界特别。这一愿才普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成正觉,就是前面我们读的「必成正觉愿」,这是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地方。「故四十八愿全显法身。」
「若论度生,《甄解》又曰:又以摄生,则愿愿皆为众生。故云: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每一愿都是为帮助众生一生证得圆满而建立的。这些愿从哪里来的?我们要知道,前面一品说过,他发心要普度一切苦难众生,希望这些众生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特别著重这个圆,圆满成就。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奖励他、赞叹他,这个发心太了不起!没有一丝毫念头是为自己,没有自己,只是一心一意帮助众生圆满成佛,这还得了吗?所以世间自在王佛给他介绍,十方诸佛刹土如来他们是怎么修的、怎么成就的。这是一个好的榜样,你要想成就,你不能不去看那些成就的人,看他们的事业。不但介绍给他,而且还带他实地考察,去看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亲自去看,你看人家这个世界,哪个地方值得学习的要记住,哪个地方需要改革的也记住。看了多少诸佛刹土?一切诸佛刹土全都看到了,一个都没漏掉,连我们这个地球他也来看过。这四十八愿就是他的总结,他的观察考察得的一个结论,这些结论在西方极乐世界全部兑现了。他后头有一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如果没有兑现,他就不成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全部兑现了。
这跟我们中国人,古人也是这个意思,要想把自己工作做好,一定向古人学习,古今都要学习,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善的、好的要学他,不善的、不好的也要知道,自己要留意,避免他的过失,帮他改正。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在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一切诸佛世界里面好的地方、优点它统统都有,诸佛刹土缺点它完全没有,这样的世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天从自己做人、修身,从自己做人,从自己治家,从自己工作,如何都能做到尽善尽美,不学习不行,得要好好学习,要认真去学习。到哪里学?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我们的学处。真肯虚心,用诚敬的心,你天天长学问,你天天消业障,你怎么会不快乐!你天天法喜充满,为什么?天天有进步!你说你那生活多有价值、多有意义,这一天你没有白过。
古人真有学习的方法、有学习的智慧、有学习的经验、有学习的效果,值得我们取法。今天我们居住这个地球,遭遇有史以来空前的灾难,社会混乱不安,地球灾变频繁。我也听说有些人谈到要改革,怎么改?我的看法,愈改愈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出在人的心上,不是出在别的地方,人心不能回头、不能端正,再好的法都没用。古人的法,早年我在很年轻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周礼》,十三经里面的《周礼》,周公订的,周朝的宪法,方东美先生对这部书赞叹备至,跟我讲了很多遍,叫我看看。我对政治没兴趣,所以我从来就没有看它,三礼里头,我只看了《礼记》,《周礼》、《仪礼》没有涉猎。他告诉我,他说这部书太好了,在古今治国的大典里面,它可以说是第一,这方老师的话。他说如果周朝后代的子孙,世世代代都遵照这部法典来治国的话,他说现在还是周朝。可是我学佛了,对这个没兴趣,我们想到极乐世界去,不想在这个世间搞这些把戏,不想干这个事情。但是我知道,老师说好一定是有道理的,老师不会欺骗我们。
可惜周幽王完全背叛祖宗的教诲,所以他亡国了。周亡在秦始皇,可是秦始皇不用道德仁义,他完全用法治,商鞅提供他用法治,十五年亡国,这值得我们深思的。中国传统是以道德仁义来治国。周家的法,我相信是很好,因为我看了当中这小小的这一段,他怎样培养太子,真用心,真不容易。所以末代皇帝都是违背祖宗的教诲,违背祖宗所订的这些规章,他才会亡国。他要是依据祖宗的成法,认真去做,人民不愿意造反。人民造反是你逼他,逼得不得已他才造反,人民能忍受的,他都愿意忍受,都不愿意造反,这是人之常情,这一定要懂得。逼到不能忍受的时候,那没法子!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就是取法於古人。你看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也是取法於古人,取法於一切诸佛如来的刹土。都同一个道理!不是自己在家里想出来的,实地去观摩、去考察。
「又云:一一誓愿,为众生故」,这句话也非常之好。「如是四十八愿,互摄互融,不可思议」,这句话里的意思,就是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条,每一愿都圆满具足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皆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多不二」,不可思议,真的是不可思议,它不是愿愿独立的,它不是,它是互相融通的。像灯光一样,四十八盏灯,光光互入,每一个地方光明统统都是四十八盏灯光明都在这里,任何一点都具足四十八,是这个意思,这是完全自性的光明。
底下一段说,「此愿意为」,这是念老的开示,「我法藏成佛时,愿我之光明无量无边,普照十方之一切净秽国土」。诸佛世界里面情况差别很大,我们在《华严经》上,「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这两品里面看到,世界无量无边,像娑婆世界这种情况的很多,这里头有净土、有秽土。我们讲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这个教区很大,释迦牟尼佛在不在?在,在我们地球上示现灭度了,在许多星球上他都还在。他的教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前面我们都学过,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包括多少个银河系?我们用银河系做单位。经上告诉我们,十亿个银河系,十亿!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这么大的一个范围里面,有净土、有秽土,六道是秽土,六道上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个地方是净土。为什么?上面那四个境界里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所有问题都从分别执著里头来的,分别执著放下了,你说这个世界多和谐,人民多快乐,这是净土。如果再把无明放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对外面的境界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会出现一个新的世界,这个新的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没有两样。实报土是一样的,十法界不一样,每一个佛国土十法界都不相同。
所以《华严经》里面讲这些,这些都是现在讲的哲学跟科学。非常难得,近代这些科学家,佛所讲的这些境界很多被他们掌握到了,而且用科学仪器侦测到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萨他们没有用这些科学仪器,他们完全用禅定的功夫,入甚深禅定突破空间维次,他看到了。所以禅定里面看到的境界,现量境界,他不是猜想、不是推测,他是直接接触到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接触到,所以比用科学仪器还要真实。科学仪器,总而言之你没有直接接触到,佛是直接接触到。因为讲宏观宇宙,这是物理学上,现在是向两个极端发展,宏观讲宇宙,观察到宇宙,这些科学家报告里告诉我们,科学仪器所能探测到的,只是整个宇宙的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他说不见了。我们看到这个报告,我们很欢喜,为什么?他那个百分之九十不见了,我们知道到哪里去了,他还不晓得。修学大乘的同学应该很清楚、很明白,你看《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菩萨居报土,这个报土被科学家看到了,真了不起!实报庄严土,他看到了,他也没办法去。等觉再提升到妙觉位,就入常寂光,就不见了。常寂光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那是真如自性,回归自性,这就不见了。虽然不见了,回归自性,众生有感他有应。他用什么方法应?那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他自己决定没有意思,他要有意思的话,他就堕落了,他就回不了寂光。这个我们懂,我们把这个信息告诉科学家,让他再去研究去。
讲到微观世界,讲量子,讲量子力学,这讲到佛家的阿赖耶。宇宙源起从哪里来的?从自性来的,你看最后还回归自性,这是一个很大的循环,还回归自性。妙觉就回归自性,等觉就接近,妙觉回归了,佛法里讲得清楚。宇宙怎么诞生的?这精神物质现象怎么诞生的?科学家今天提出来说「无中生有」,这句话我们也能理解,佛告诉我们,它的诞生是一念不觉,自性就变现出一个妄的心,真心就变成一个妄心,这个妄心叫阿赖耶,宇宙从这发生的。阿赖耶的业相就是振动,现在科学讲的弦定律,就说这个事情,是从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产生三细相,这是动,振动这是业相,阿赖耶的业相,从这个地方就发生了,产生一个转相,转相就是末那识,这是精神现象,我们讲的五蕴,五蕴里受想行识,从受想行识就变成物质现象,叫色,色相,色受想行识。所以,量子里面发现叫量子,就是小光子,这个小光子非常微小,它具足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具足这五种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色是物质现象,物质跟精神同时发生的,这个被量子科学家发现了,是很可喜的现象。所以我们从科学这些年来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佛教不再是宗教了,是什么?高等科学。我们今天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科学家,跟佛讲的愈来愈接近,源头你们没讲清楚,佛经上讲得清楚,不是无中生有,看到好像是无中生有,它不是无。自性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说有无都不是真的。科学家将来学佛,都成为佛弟子,我相信他们成就会很快;很快,他只要能把分别执著妄想放下,他就成佛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科学家也是佛,他是众生,他本来是佛。他现在用科学仪器、用数学来推理,没有把分别执著放下,所以他没有得到真实受用。如果分别执著放下,他就证阿罗汉、证菩萨的果位,他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证佛的果位,那他所看到的实报土,他就会得实报土的利益,他真享受到了。现在看到,他享受不到,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就享受到了。
所以望西师云,下面「望西师云:横摄十方虚空无边,故国土亦无边。国土无边,故众生亦无边。众生无边,故大悲亦无边。大悲无边,故光明亦无边。光明无边,故摄取益无边。以要言之,欲益无边,故光无边。依望西意,下文亦同此解,欲利益无边,故光明无边,具德无尽」。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明天再来学习,今天就学习到此地。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二百五十一面,最后一行: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於日月之明千万亿倍。】
这是第十三「光明无量愿」。再接著看下面经文:
【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
这是第十四「触光安乐愿」。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右章」,这两愿合起来在这一章,在二十四章,四十八愿,这一章里面具足二愿。「千万亿倍以上,为第十三光明无量愿。若有众生以下,为第十四触光安乐愿」。「第十三与第十五寿命无量愿,净影称为摄法身愿,以其摄法身成就也」。净影是隋朝慧远法师。净宗初祖,在东晋时候,庐山慧远大师依《无量寿经》建第一个念佛堂,有一百二十三个志同道合的同参道友,在一起修这个法门,很成功。这一百二十三个,个个成就,殊胜无比,净土宗就从这里开始,所以称为净土宗的初祖。隋朝这位法师也叫慧远,名字完全相同,所以在历史上我们就称净影寺的,净影是他寺庙名称,净影寺的慧远法师称为小慧远。小慧远给《无量寿经》有注解,他注的本子是用康僧铠的本子,在中国流通很广,大家读《无量寿经》、读注解几乎都看他的。这简单介绍一下,就是远公称为摄法身愿。为什么?因为他摄法身成就。
第十三光明无量,第十五是寿命无量,所以一般人称阿弥陀佛:无量光佛、无量寿佛。光代表智慧,寿代表福报,福慧双修修到圆满这就成佛。阿弥陀佛是代表智慧跟福报都圆满,显示圆满的法身成就,在相上显示了。法身,前面我们学过,我们知道法身没有相,它不是精神现象,它也没有物质现象,连自然现象都说不上,但是它能生万法。佛门里称法身,在哲学里面称本体,宇宙万有的本体,可是哲学里没有佛法讲得这么清楚。这是方东美先生称大乘佛法为高等哲学,当年他把这个介绍给我的时候,说「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他是这样介绍给我的。我们现在知道,不但是哲学的最高峰,它还是科学的最高峰。讲宇宙的源起、万物的源起、生命的源起,现在科学家所说的,他们研究得到的结论,观察到的结果,愈来愈跟大乘接近了。特别是近代的量子力学,在佛法里是什么?就是佛经里面讲的阿赖耶,就是他说的量子力学,非常非常接近。法身,在一个修行人证得圆满的果位,也就是光明跟寿命,这是有形相的法身,法身其实没有形相,这个身我们也称他为法身,大乘教里面所谓「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称为法身菩萨,也可以称为佛,明心见性、见性成佛,法身菩萨就是佛。
「《甄解》」,这是日本古代的一位法师,也是净宗的一位大德,他对《无量寿经》有注解,这个注解的名字叫《甄解》。「以此二愿」,也是讲第十三跟十五,跟净影大师讲的是一个意思。「为真报身之德,又谓此光寿无量二愿为方便法身大悲之本」。确实在大乘教里面称为报身,方便法身,法身有了形相。法身跟其他的身相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就是所有的现象,无论是物质现象是精神现象,都是有生灭的,有生有灭。物质的现象,这个生灭,我们每一个人都很清楚。我们的身体,这是物质,物质里有精神,物质有生灭,精神没有生灭,肉体不在了,精神还在,我们一般人叫灵魂,他在!这本书里面所写的,《凯撒军团东征中国之谜》,这是最近的事情。写的是什么?你看看二千一百年前,罗马帝国的时代,凯撒大帝派了一个军团,十万多人,侵略中国。这个事情没成功,因为长途的行军,那时候没交通工具,他们这支军团三分之二是骑兵,三分之ㄧ是步兵,骑兵要照顾步兵,所以也不能走得太快。从罗马走到中国,你想想看。到了中国边疆,就是现在的新疆,走了一年两个月,我们估计大概也死了不少人。当时罗马帝国的军队在欧洲称霸,最强盛的这么大的一个军团。可是我们中国兵法里面讲「骄兵必败」,他骄傲,没把中国人看得起,认为中国人个子也小,体力各方面都不如他,所以在新疆跟中国人打了一仗。没有想到中国人会布阵,用方阵,用布阵,这一仗打的时候,他就死了九千多人,士气就大幅度的衰下去了。想想征服中国不容易了,你看这一仗打的时候就死了九千,后头又没有补充的兵员。所以他们一路进,一路也打,也有胜也有败,到河西走廊的时候只剩下几千人,对於征服中国完全失望,回去也回不去了,那么远的路,以后全军覆没,最后剩下的几百人自杀了。也不容易,汉朝对他们招安,让他们投降,他们不肯投降,全部死了,在我们现在的甘肃。
你看二千一百年前,死在那个地方。现在灵魂很活跃,把当年这些故事都说出来了,就写成这本书。怎么说出来?附在当地一个妇女的身上。这个妇女没有文化,不认识字,没念过书,讲的一口义大利话,人家也听不懂。但她有翻译,找到我们外语学校的教授,教义大利话的教授,请了两位教授到她那里去访问,是真的不是假的。於是就把这个故事写出来了。我们看到这个就想到,你看肉体死了二千一百年,灵魂现在还在作祟,很活跃,这说明人没有死。死了以后才知道是一回什么事情,他们鬼魂生活得非常辛苦,回也回不去,中国边界有护法神,不准他们离开。很难得,他讲他们遇到一位菩萨,这菩萨可能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帮助他们、救济他们。菩萨说了一句话很有意思,我看了之后觉得很有道理,菩萨告诉他,「中国不是你们的地方,你们来干什么?」这句话说明一桩什么事情?连打仗侵占到的这些土地都是你命里有的,你命里没有的不该是你的地方,你再强的军事也夺不去。所以我们就想到,过去跟日本打仗打了八年,日本人可惜没有听到这句话,中国不是日本的,打了八年还要投降。「一饮一啄,莫非前定」,这个是一点都不会错的。
灵魂是自己,它在六道里头轮回,它出不了六道轮回。灵魂是什么事情?它在迷的状况,它没觉悟。如果觉悟了就不叫灵魂,叫它做灵性,那是自己,灵性才是自己。灵魂是迷惑的自己,没觉悟。所以佛法里给它这些名称,知道它是在哪一个阶段,到什么样的程度。法身是完全觉悟的,完全觉悟,中国佛法里,大乘佛法称它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这个时候叫法身。见性之后他不在六道,他也不在十法界,他住诸佛如来实报庄严土。实报庄严土也称它作一真法界,这真的;换句话说,六道、十法界不是真的。永嘉大师说得好,这唐朝人,他有一篇《证道歌》流传於世,他说:「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六道、十法界就像作梦,梦中境界一样,你不能说它没有,你也不能说它有,迷的时候有,觉悟的时候就没有。所以在佛法里面这叫凡夫,四圣法界叫外凡,六道叫内凡,内外是用六道做界线,他总是凡夫,他没觉悟。外凡比内凡是觉悟了,觉悟不彻底,还有迷,不是圆满的觉悟。圆满的觉悟,十法界就没有了,就到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里面的现象,四十八愿所说的就是。这里面真的看不到生灭的现象,不但在物质上看不见,精神上也看不见,所以人生到这个地方永远不老。这个地方人是化生的,他不是胎生的,莲花化生。莲花从哪里来的?感应来的。这个里头的原理原则我们一定要掌握到,那就是佛在经上常讲「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地清净,莲花是清净的相,清净心现前你就见到莲花,它自然有的。人在莲花里面化生,生出来那个样子就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经典里面给我们介绍的,说的是三十二种相,所谓是大人之相,我们中国人讲贵相,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古大德注疏里面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这是什么?这是世尊在世当年印度人心目当中所向往的这种相好,佛是顺著大家常识能够理解的这样说出来,这是方便说。实际上的相好,佛就是说出来了,我们也无法体会。大乘教里面有讲,报身如来,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换句话说,在他的体质、相貌、举止,你找不到丝毫的缺点,他是圆满的相。
佛在这部经上告诉我们,每一个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极乐世界有四土三辈九品,也就是说它有等级的,无论什么等级,最低的等级,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的,相貌也跟阿弥陀佛完全相同。这为什么?我们在大乘教里面只看到经典里面所说的,「佛佛道同」,菩萨跟佛都不同,只有佛佛道同。为什么?相怎么来的?相也是心想出来的,「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是我们中国古人讲的一句话。人的相貌为什么不一样?他念头不一样,所以相貌不一样,什么样的念头就长出什么样的相貌。所以相随心转就这个道理,相貌会变,随著你念头变。佛的相貌完全相同,就是佛的念头相同。佛什么念头?佛没有念头,佛动念头的时候,只是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这念头相同,他没有第二个念头,所以他相貌相同。菩萨会有第二个念头,所以菩萨还有起心动念,他没有分别执著,他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就不一样。佛没有起心动念,所以他是相同的,这个道理我们能够理解。修行修到究竟圆满的境界,就是执著放下了,不再有执著这种念头,分别放下了,起心动念放下了,起心动念叫无明烦恼,统统放下了,所以这个时候念相同,当然相貌相同,他所居住的环境也都相同。为什么?没有一样不是心现识变的,真正不可思议的境界。这些原理原则我们明白了、理解了,不再怀疑,经典上的介绍我们就会生欢喜心,对我们的修学是很大的鼓舞,它是真的,它不是勉励我们的话。
寿命无量是真的无量,他往生到这个地方是有为的无量,通过修学,最后证得的是无为的无量,他没有生死。我们现在知道,像《华严经》所说的圆教大乘,也叫一佛乘,什么样的阶位证得法身?此地讲的方便法身,圆教初住菩萨就证得,也就是说,放下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证得。所以你要说修行人什么时候证得,没一定,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证得。凡夫证得法身就是成佛,实际上是一念之间。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我们做了示现,做了个样子,他在毕钵罗树下修定,所谓「夜睹明星,豁然开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所以这棵树以后就被人称为菩提树,菩提树下开悟的,这个时候他三十岁。开悟之后就开始教学,教了一辈子,七十九岁圆寂的,所以教学四十九年。古圣先贤教学时间最长的是释迦牟尼佛。在中国,我们孔老夫子教学,实际上只是五年。孔子周游列国,列国的诸侯对他很尊敬,没有一个人用他,所以他就放弃,回家去教学。那一年孔子六十八岁,他七十三岁走的,所以只教了五年。我们看世界上这些宗教,穆罕默德教了二十七年,耶稣教学三年,那是被人害死了,更早的摩西,教学大概也是二十多年。都是从事於教学的工作,要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家。
但是宗教里面的教学,都说经典是上天传下来的,跟释迦牟尼佛完全不一样,释迦牟尼佛是自己开悟的,开悟之后从自性里面流露出来的,智慧!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是佛法跟宗教讲的完全不相同,宗教里头没这种说法,任何一个宗教都没有。所以释迦牟尼佛他承认,所有众生都有跟诸佛如来同样的智慧、同样的能力、同样的相好,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现的这个一点都不稀奇。为什么会有差别?释迦牟尼佛讲了一句话,「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一句话把我们的毛病说穿了,我们有妄想,妄想就是起心动念,有分别、有执著,所以你自性里头,也就是你真心里面的智慧、德能、相好不能现前。这些是什么?这些是烦恼,烦恼习气把它障碍住了。只要你能把烦恼习气放下,你自性里面本有的智慧德能相好统统现前,你跟佛没有两样。所以世尊教学,他肯定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句话讲得一点都不错,真话。不但我们人,每个人本来是佛,连畜生、蚊虫、蚂蚁本来都是佛,连饿鬼道、地狱道,没有不是的,统统都是,只是他有执著、他有分别、他有起心动念,所以他不能证得。
佛法的修行,八万四千法门,我们也就明白了。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虽多,原理只有一个,放下。无论你用什么方法,你一定要放下执著,要放下分别,要放下起心动念。真的放下了,放下执著,佛法里名词叫阿罗汉,你就证得阿罗汉的果位,阿罗汉没执著;放下分别,你就是菩萨,升了一级;最后把起心动念放下,那你就成佛,叫佛陀。所以佛陀、菩萨、阿罗汉,在佛的教学里面是三个学位的名称,最高的学位佛陀,好像我们现在博士学位,菩萨好像是硕士学位,阿罗汉是学士学位,这是三个学位的名称,与宗教、什么神仙不相干,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所以你要问,我现在学佛,我什么时候成佛?你不要问别人,问你自己,只有你自己知道,什么时候愿意放下,什么时候就成就。放不下呢?放不下再搞六道轮回,这是佛菩萨给我们说的,放不下就继续搞六道轮回。六道轮回苦!
我们想放下,它真放不下,这什么原因?这叫习气。习气很可怕!孔子说过,他给我们讲这个习气,他说习惯,所谓「近朱则赤,近墨则黑」,你不知不觉你染上习气,就变成你习惯了。习气里有善有恶,染上善的习气,在六道里这是三善道的果报;染上恶的习气,那就是三恶道的果报。教育也就从这里兴起来的,为什么要教?如果不教,会愈染愈深,不容易回头。我们今天的毛病,就是不善的习气太多、太严重,回不了头,麻烦在这个地方,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教,从什么时候教?从小时候教,习惯已经养成,不好教了。已经养成,古人也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那不是本性,习性,这个习性难移,他已经成自然、成习惯了。
这两愿,寿命无量、光明无量是我们自性本有的,光明是我们本有的智慧,寿命是我们本有的德能,都是无量的。现在呢?现在还是无量,身体虽然死,灵性不灭,还是无量的,寿命是无量的。如何能叫我们身体也无量寿,能做得到吗?能,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做到了,凡是生到实报庄严土的人也都做到了。做到的原因是什么?符合科学的精神。为什么会有生灭?你的念头有生灭,前一个念头灭了,后一个念头又生了。如果你念头止住,不灭了,无量寿就得到了。那我们就晓得,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在他们的意念当中不再有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生灭的现象,念头的生灭,所以外面境界就跟著你生灭;如果你不起心不动念,境界也就止住了。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不老,他也不生病,永远是那个样子。不但身体是这样的,容貌是这样的,永远不变,他所居住的地方,树木花草、山河大地也是永远不变,树木都长青,没有春夏秋冬,都是永恒不变的。为什么?因为他生灭的念头断掉了。这就是大乘教上所讲的,一切法是心现识变,能够现相的是我们的真心现的相,这个相里面千变万化那是识,识就是起心动念、分别执著,就这些东西,你只要把这些东西放下,它就永恒不变。所现的相永恒不变,那叫无量寿。
所以无量寿跟无量光,这一点都不假,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第一德。为什么?诸佛菩萨他出现在这个世间跟我们不一样,我们是业力,不来不行,一点自由都没有,他们是自由自在,他不是业力,他是愿力,他到这个世界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众生苦从哪里来的?从迷惑来的;乐从哪里来?乐从觉悟来的。所以苦乐是果报,迷悟是因。所以佛来教导我们,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一觉悟了就离苦得乐。佛用什么方法?教学,不是其他的方法,正正规规教学的方法,把宇宙万法的真相给我们讲清楚、讲明白,所以这是教育。佛不以神通教众生,他用教学的方法帮助众生自己开悟。前面讲的五种神通是我们的本能,自性里头的本能,可以恢复,放下分别执著就恢复了一半。这种能力都是我们非常向往的,非常想,我应该也有。你本来有,只是你现在有障碍,障碍除掉,这个能力就恢复,智慧也恢复,相好都是自自然然恢复。
我们看下面这个注解,「盖无量寿则竖穷三际」,这是从时间上来说的,过去、现在、未来。「佛身常住,众生有依」,佛他教我们,好老师!老师是无量寿,为什么不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常住?这得众生有缘才行。佛家常讲,佛不度无缘众生,他到这个世间来,这个世间的人要跟他有缘分。这缘是什么?你对他能真正相信,对他的教诲、行持能理解,然后能依照他的教诲去修行,这才能证果,他就来了。我们也很想,很想佛来教我们,佛为什么不来?你那个想不是真的,所以他不来,如果你真的想他,他就来了。为什么说我们的想不真?我们这个想的里面夹杂著有疑惑,可能我们自己不知道,佛看得很清楚。我们夹杂很多妄念在里面,这个我们知道。夹杂什么?贪瞋痴慢、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夹杂这个东西在里头,这个我们知道,夹杂著疑惑我们不知道。因此,我们对佛、对於经教、对於自己都丧失信心,佛就不来了。来了怎么?来了没用,你虽然想他,你对他不尊重,对他不尊重就是对自己不尊重,因为自他不二。对自己不尊重,你怎么会成就?换句话说,你怎么能转得过来,这是要做一个转变,你不承认你自己是佛,你就成不了佛。
我们在中国,过去看到一个好榜样、好例子,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这大家都知道。能大师没念过书,不认识字,可是他的悟性很高。年轻时候他是樵夫,所以生活很苦,比农民还苦,农民还有块土地好耕种,他连一块土地也没有。每天上山砍柴,卖了柴再买点米、买点食物回家供养他的母亲。一天不工作,一天就没饭吃,你说多可怜。有一天他卖柴,客栈买他的柴,就像旅店。有一个客人在房间里面念《金刚经》,他从他窗口过,那个时候窗是纸糊的,没有玻璃,所以里面念经外头可以听见,他在外面听,听得很有味道,他听懂了。等他念经停下来之后,他就进门去访问人家,问人家:你刚才念的什么东西?念得真好。客人感到很惊讶,这么个卖柴的樵夫,他怎么会听得懂《金刚经》?而且听的时候,他把他听的意思跟他讲出来。这个念经的人感到惊讶,觉得这个人很有根性,劝他去亲近五祖忍和尚,到黄梅去学习。他家穷,这个人也真好心,给了他十两银子,给他做安家费,旁边也有几个善心人士,大家都愿意帮助他照顾他的母亲,「你放心,你到黄梅去学习」。他在黄梅住了八个月,五祖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就传给他了。真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与认识字没有关系,与有没有念过经、听过讲也没有关系,只要你肯放下。能大师怎么开悟的?听五祖忍和尚给他讲《金刚经》大意,大概讲三分之一他就明白了,彻底放下了,就是我们刚才所说的,起心动念、分别执著一起放下,他成佛了,所以五祖的衣钵就传给他。我们难,难在迷得太深,很想放下就是放不下,就麻烦在这里,所以不容易脱离六道轮回。
这部经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详细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而这一篇,这就是第六品,叫第六章也可以,这一章里面讲的四十八愿,这是阿弥陀佛自己说的,世尊为我们转述。这个里面的经文是阿弥陀佛说的,不是释迦牟尼佛说的,其他的文是释迦牟尼佛的介绍,这是引用阿弥陀佛的原话,告诉我们西方极乐世界实际的状况。所以极乐世界佛常住,佛无量寿,众生也无量寿,有充分的时间学习。「无量光则横遍十方,德用遍周,摄化无尽」。光明是智慧,智德,无量寿是性德,所以佛光遍照,心地清净的人都能够接收得到,清净心没障碍。
「故为大悲方便之本,报身之实德也」,这是佛在实报土里面所现的身。实报土虽然都是明心见性,无始无明的习气没断,从习气厚薄分四十一个等级,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这带著无明厚薄不相同,所以他也有感,常寂光里面佛就有应。常寂光是妙觉位,妙觉位的佛他会在实报土现身,现什么身?现与这些法身菩萨同等级的身。譬如初住菩萨见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初住身,很谈得来,程度相等;他初地菩萨,他看到阿弥陀佛就是初地身。自己是什么样的等级,在那里看到阿弥陀佛,等级跟他相同,就跟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一样,这个要懂得。但是相貌完全相同,也就是说相好完全相同。可是我们能够体会得到,虽然相同,清晰度不相同,愈往上面的地位就愈清晰,愈往下面好像有一点馍糊。我们凡夫看不出来,凡夫粗心大意看不出来,心地清净到极处的时候他看得出来。确实身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一定要证得究竟圆满,要把无始无明习气断干净。大慈大悲都是属於自性的性德,慈悲我们一般都可以用「爱」这个字来解释。大悲心是爱,大慈也是爱,不过它作用不一样,悲心是怜悯众生之苦,慈是帮助众生得乐,这是教化众生,教化众生是慈。为什么要教化他?怜悯他太苦,他迷得太深了。所以从这个地方我们就想到,佛法里面所说字字句句,确实它有无量意思在里面。
「故知愿中自誓光寿无量,实为一切众生悉皆光寿无量」。这是真的,学佛,尤其是修净土,不可以不知道。一定要常常想到,我们自己跟阿弥陀佛完全相等,平等的,佛有,我们都有,我们在这个世界不能够证得,我们到极乐世界就全证得了。为什么证得?阿弥陀佛说得很好,是他过去五劫修行,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我们,我们生到那个地方,这个四十八愿,这就是他的愿心愿力加持到我们身上,我们确实能得到真实的受用,道理在此地。不是口说的,真的加持到了。光明加持我们,我们的智慧增长,寿命加持我们,我们的精神饱满,法喜充满。
「又《往生论》云: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者,谓清净句,即真实智慧无为法身。三种庄严,四十八愿中极乐依正种种殊胜庄严也。入一法句,则全归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这一段在净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教诲。三种庄严,《往生论》里面讲,西方极乐世界佛庄严,这是指阿弥陀佛,老师庄严;菩萨庄严,菩萨是学生,所以西方极乐世界确实很单纯,不像我们地球上这个社会这么复杂。西方世界只有两种人,一个老师,一个学生,像是一个学校一样。它没有政府,它也没有国家,它没有国王,也没有大臣,也没有什么县市长,没有,西方世界都没有,只有老师跟学生。第三个庄严是什么?国土庄严,就是居住的环境。这三种庄严。三种庄严入一法句,一法句是什么?是清净句,实在讲就是我们现在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就是这个意思。此地这是祖师给我们解释的,这一法句就是真实智慧无为法身。诸位要记住,不是有为法身,有为法身是你在西方极乐世界见到的,无为法身见不到。但是有为的法身是从无为法身来的,那就说是有为无为是不二的,是一不是二。
底下接著说,「三种庄严,四十八愿中极乐依正种种殊胜庄严也」,这三种庄严全部都包括,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入一法句,则全归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实际上,真实智慧无为法身全归弥陀名号,名号功德不可思议!所以名号这六个字,「南无阿弥陀佛」,「南无」两个字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今天学佛不能说不精进,不能说不用功,为什么不能成就?就是把南无两个字忘掉了,口里会念,南无什么意思不知道,所以不能成就。在这些地方,我们会常常想到印光大师的话,印光大师一生教导我们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诚敬,真诚恭敬,里面真诚表现在外面是恭敬。他说「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两分诚敬得两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无论是世法跟佛法,你学习,你得到多少,跟老师不相关,跟你课程也不相关,跟你的诚敬心相关,你有几分诚敬心,你就得到几分。南无就是诚敬。我们念阿弥陀佛,对阿弥陀佛真有诚敬心吗?认真一反省,我们自己就晓得,为什么念这句名号,一天到晚念没有效果,白念了。没有诚敬心,每天念十万声佛号也没用处,古人说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没诚敬心,「喊破喉咙也枉然」。
中国古时候的教育,对诚敬两个字非常重视!从小孩出生就开始教。婴儿还不会说话,但是他会看,他会听,他懂得人的意思,他在那里观察,他在学习。所以做父母的,凡是跟小孩接触的这些大人,都要把恭敬的态度要做出来给他看。所以从前在中国历史上大家都知道,享国最久的周朝,周朝享国八百六十七年,这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最短命的是秦朝,秦始皇,传二世,十五年就亡国,这在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个朝代,十五年。你看周朝八百六十七年。我们看看周朝的典章制度就晓得,他培养太子、培养接班人,诚敬到极处!周朝开国的时候就有个好母亲,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的时候,就是怀文王的时候,你看我们在史书上看到的,「目不视恶色」,不善的这些事情她不看,「耳不闻淫声,口不出傲言」。怀孕期间她就非常谨慎,言行举止都是端庄,为什么?她影响胎儿,要给他纯善纯净的感受,不能有邪念、有恶念,不可以。小孩出生之后,跟小孩接触的人都要端庄、都要有礼,让小孩看到。
周武王过世的时候,他的儿子成王,那时候才十岁,还不完全懂事,你看周朝就立三老,三公,太保、太傅、太师,这是三个老师。太保是教还没有登基的小王,太子,管他的身体健康,身心健康,太保是管这个的,换句话说,管他的日常生活、饮食起居;太傅是管伦理道德的,太师是教他知识的,教他学术、教他知识的,三个老师,都了不起!太保召公,太傅周公,太师姜太公,三个好老师。除了这三个老师之外,还要有三个教练,三个教练跟太子生活在一起,就是老师教的是不是真的做了,跟他生活在一起,这三个人叫少保、少傅、少师,一直帮助他成年,成年是二十岁,这样教他。所以那个时候国家领导人都变成圣人,他接受的是圣贤教育。对於小孩教导是无微不至,让他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全是正人,邪恶不能让他看见。周朝传下来的,以后每一个朝代都是依法炮制,但是没有周那样的诚敬,所以后代帝王就比不上周家。周家能享国八百多年,靠什么?靠教育,圣贤教育。中国人对中国传统不能不认识!现在中国人对於传统的认知比不上外国,外国比我们认识得多,尤其现在中国渐渐的强大、崛起了,所以对中国经跟史,外国人研究就愈来愈多。这是一个好现象,希望中国,这也就是像汤恩比所说的,二十一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是中国人文化的世纪,是中国人圣贤教育的世纪,会给这个世界带来安定和平。我们已经看到这种徵兆了,很难得。
「故《甄解》曰」,下面我们接著看,「若约佛所证」,这就阿弥陀佛他所证得的,「则四十八愿皆入光寿法身」。总的来说就是光寿法身,不但统摄了四十八愿,可以统摄了诸佛刹土依正庄严。「盖谓极乐依正,只是弥陀法身之流现也」,这个可以这么说,这也是事实真相。我们知道,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感,妙觉如来当然有应,妙觉是无为法身,应的时候就方便法身出现了。出现是什么样的身?那就像《楞严经》上所说,「随众生心,应所知量」。我就是依这句话,我跟诸位介绍的,每一个人在极乐世界见的阿弥陀佛跟自己平等的身,随心应量!佛没有特别要现什么身,他没起心动念,完全是感应。我们是等觉,见到的佛是等觉;我们是十地,见到佛是十地;我们是初住,见到佛是初住。凡圣同居土、方便有余土,那是因为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统统都变成初住的级别,阿惟越致。阿惟越致最低是初住,最高的是七地。这是把凡圣同居土里面带业往生的人,阿弥陀佛的愿力把他提升起来,这个不可思议。这个是西方极乐世界第一德,十方诸佛刹土里没这个事情,只有极乐世界特别。这一愿才普度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都成正觉,就是前面我们读的「必成正觉愿」,这是极乐世界不可思议的地方。「故四十八愿全显法身。」
「若论度生,《甄解》又曰:又以摄生,则愿愿皆为众生。故云: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每一愿都是为帮助众生一生证得圆满而建立的。这些愿从哪里来的?我们要知道,前面一品说过,他发心要普度一切苦难众生,希望这些众生都能在一生当中圆成佛道,特别著重这个圆,圆满成就。他的老师世间自在王如来,奖励他、赞叹他,这个发心太了不起!没有一丝毫念头是为自己,没有自己,只是一心一意帮助众生圆满成佛,这还得了吗?所以世间自在王佛给他介绍,十方诸佛刹土如来他们是怎么修的、怎么成就的。这是一个好的榜样,你要想成就,你不能不去看那些成就的人,看他们的事业。不但介绍给他,而且还带他实地考察,去看看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刹土,亲自去看,你看人家这个世界,哪个地方值得学习的要记住,哪个地方需要改革的也记住。看了多少诸佛刹土?一切诸佛刹土全都看到了,一个都没漏掉,连我们这个地球他也来看过。这四十八愿就是他的总结,他的观察考察得的一个结论,这些结论在西方极乐世界全部兑现了。他后头有一句,「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如果没有兑现,他就不成佛;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成佛已经十劫,全部兑现了。
这跟我们中国人,古人也是这个意思,要想把自己工作做好,一定向古人学习,古今都要学习,看看别人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的,善的、好的要学他,不善的、不好的也要知道,自己要留意,避免他的过失,帮他改正。所以西方极乐世界在一切诸佛刹土里面可以说是尽善尽美,一切诸佛世界里面好的地方、优点它统统都有,诸佛刹土缺点它完全没有,这样的世界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今天从自己做人、修身,从自己做人,从自己治家,从自己工作,如何都能做到尽善尽美,不学习不行,得要好好学习,要认真去学习。到哪里学?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我们的学处。真肯虚心,用诚敬的心,你天天长学问,你天天消业障,你怎么会不快乐!你天天法喜充满,为什么?天天有进步!你说你那生活多有价值、多有意义,这一天你没有白过。
古人真有学习的方法、有学习的智慧、有学习的经验、有学习的效果,值得我们取法。今天我们居住这个地球,遭遇有史以来空前的灾难,社会混乱不安,地球灾变频繁。我也听说有些人谈到要改革,怎么改?我的看法,愈改愈乱。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出在人的心上,不是出在别的地方,人心不能回头、不能端正,再好的法都没用。古人的法,早年我在很年轻的时候,我的老师告诉我,《周礼》,十三经里面的《周礼》,周公订的,周朝的宪法,方东美先生对这部书赞叹备至,跟我讲了很多遍,叫我看看。我对政治没兴趣,所以我从来就没有看它,三礼里头,我只看了《礼记》,《周礼》、《仪礼》没有涉猎。他告诉我,他说这部书太好了,在古今治国的大典里面,它可以说是第一,这方老师的话。他说如果周朝后代的子孙,世世代代都遵照这部法典来治国的话,他说现在还是周朝。可是我学佛了,对这个没兴趣,我们想到极乐世界去,不想在这个世间搞这些把戏,不想干这个事情。但是我知道,老师说好一定是有道理的,老师不会欺骗我们。
可惜周幽王完全背叛祖宗的教诲,所以他亡国了。周亡在秦始皇,可是秦始皇不用道德仁义,他完全用法治,商鞅提供他用法治,十五年亡国,这值得我们深思的。中国传统是以道德仁义来治国。周家的法,我相信是很好,因为我看了当中这小小的这一段,他怎样培养太子,真用心,真不容易。所以末代皇帝都是违背祖宗的教诲,违背祖宗所订的这些规章,他才会亡国。他要是依据祖宗的成法,认真去做,人民不愿意造反。人民造反是你逼他,逼得不得已他才造反,人民能忍受的,他都愿意忍受,都不愿意造反,这是人之常情,这一定要懂得。逼到不能忍受的时候,那没法子!所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这就是取法於古人。你看阿弥陀佛建立极乐世界,也是取法於古人,取法於一切诸佛如来的刹土。都同一个道理!不是自己在家里想出来的,实地去观摩、去考察。
「又云:一一誓愿,为众生故」,这句话也非常之好。「如是四十八愿,互摄互融,不可思议」,这句话里的意思,就是这四十八愿,四十八条,每一愿都圆满具足其他的四十七愿,愿愿皆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多不二」,不可思议,真的是不可思议,它不是愿愿独立的,它不是,它是互相融通的。像灯光一样,四十八盏灯,光光互入,每一个地方光明统统都是四十八盏灯光明都在这里,任何一点都具足四十八,是这个意思,这是完全自性的光明。
底下一段说,「此愿意为」,这是念老的开示,「我法藏成佛时,愿我之光明无量无边,普照十方之一切净秽国土」。诸佛世界里面情况差别很大,我们在《华严经》上,「华藏世界品」、「世界成就品」这两品里面看到,世界无量无边,像娑婆世界这种情况的很多,这里头有净土、有秽土。我们讲释迦牟尼佛这个教区,这个教区很大,释迦牟尼佛在不在?在,在我们地球上示现灭度了,在许多星球上他都还在。他的教区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这个前面我们都学过,三千大千世界,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包括多少个银河系?我们用银河系做单位。经上告诉我们,十亿个银河系,十亿!这是释迦牟尼佛的教区。这么大的一个范围里面,有净土、有秽土,六道是秽土,六道上面声闻、缘觉、菩萨、佛,这四个地方是净土。为什么?上面那四个境界里没有执著、没有分别。所有问题都从分别执著里头来的,分别执著放下了,你说这个世界多和谐,人民多快乐,这是净土。如果再把无明放下,无明就是起心动念,我们眼见色、耳闻声,六根对外面的境界做到不起心、不动念,十法界就没有了,会出现一个新的世界,这个新的世界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实报庄严土,跟极乐世界实报庄严土没有两样。实报土是一样的,十法界不一样,每一个佛国土十法界都不相同。
所以《华严经》里面讲这些,这些都是现在讲的哲学跟科学。非常难得,近代这些科学家,佛所讲的这些境界很多被他们掌握到了,而且用科学仪器侦测到了,那是真的不是假的。佛菩萨他们没有用这些科学仪器,他们完全用禅定的功夫,入甚深禅定突破空间维次,他看到了。所以禅定里面看到的境界,现量境界,他不是猜想、不是推测,他是直接接触到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接触到,所以比用科学仪器还要真实。科学仪器,总而言之你没有直接接触到,佛是直接接触到。因为讲宏观宇宙,这是物理学上,现在是向两个极端发展,宏观讲宇宙,观察到宇宙,这些科学家报告里告诉我们,科学仪器所能探测到的,只是整个宇宙的百分之十,还有百分之九十的宇宙,他说不见了。我们看到这个报告,我们很欢喜,为什么?他那个百分之九十不见了,我们知道到哪里去了,他还不晓得。修学大乘的同学应该很清楚、很明白,你看《华严经》上讲的,四十一位菩萨居报土,这个报土被科学家看到了,真了不起!实报庄严土,他看到了,他也没办法去。等觉再提升到妙觉位,就入常寂光,就不见了。常寂光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也不是自然现象,那是真如自性,回归自性,这就不见了。虽然不见了,回归自性,众生有感他有应。他用什么方法应?那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他自己决定没有意思,他要有意思的话,他就堕落了,他就回不了寂光。这个我们懂,我们把这个信息告诉科学家,让他再去研究去。
讲到微观世界,讲量子,讲量子力学,这讲到佛家的阿赖耶。宇宙源起从哪里来的?从自性来的,你看最后还回归自性,这是一个很大的循环,还回归自性。妙觉就回归自性,等觉就接近,妙觉回归了,佛法里讲得清楚。宇宙怎么诞生的?这精神物质现象怎么诞生的?科学家今天提出来说「无中生有」,这句话我们也能理解,佛告诉我们,它的诞生是一念不觉,自性就变现出一个妄的心,真心就变成一个妄心,这个妄心叫阿赖耶,宇宙从这发生的。阿赖耶的业相就是振动,现在科学讲的弦定律,就说这个事情,是从一念不觉。一念不觉就产生三细相,这是动,振动这是业相,阿赖耶的业相,从这个地方就发生了,产生一个转相,转相就是末那识,这是精神现象,我们讲的五蕴,五蕴里受想行识,从受想行识就变成物质现象,叫色,色相,色受想行识。所以,量子里面发现叫量子,就是小光子,这个小光子非常微小,它具足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具足这五种现象。受想行识是精神现象,色是物质现象,物质跟精神同时发生的,这个被量子科学家发现了,是很可喜的现象。所以我们从科学这些年来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二十年、三十年之后,佛教不再是宗教了,是什么?高等科学。我们今天把这些信息传递给科学家,跟佛讲的愈来愈接近,源头你们没讲清楚,佛经上讲得清楚,不是无中生有,看到好像是无中生有,它不是无。自性不能说有,也不能说无,说有无都不是真的。科学家将来学佛,都成为佛弟子,我相信他们成就会很快;很快,他只要能把分别执著妄想放下,他就成佛了。一切众生本来是佛,科学家也是佛,他是众生,他本来是佛。他现在用科学仪器、用数学来推理,没有把分别执著放下,所以他没有得到真实受用。如果分别执著放下,他就证阿罗汉、证菩萨的果位,他把起心动念放下,他就证佛的果位,那他所看到的实报土,他就会得实报土的利益,他真享受到了。现在看到,他享受不到,放下妄想分别执著,他就享受到了。
所以望西师云,下面「望西师云:横摄十方虚空无边,故国土亦无边。国土无边,故众生亦无边。众生无边,故大悲亦无边。大悲无边,故光明亦无边。光明无边,故摄取益无边。以要言之,欲益无边,故光无边。依望西意,下文亦同此解,欲利益无边,故光明无边,具德无尽」。现在时间到了,这一段我们明天再来学习,今天就学习到此地。